股癌逐字稿 EP104:ʕ•͡ᴥ•ʔʕ•͡ᴥ•ʔ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

本集節目由「給我 5 分鐘」贊助。

「給我 5 分鐘,給你一杯好咖啡」。身為一個生活咖啡愛好者,第一次接到咖啡廣告非常開心,為了要沖「給我 5 分鐘」的濾掛咖啡,還跑去搞了一個細口壺,每天早上覺得是有那種不用風,也好像紳士地在那邊沖咖啡,家裡搞得很香。

市售的濾掛咖啡包,大多數都是重烘焙的商業配方豆,口味比較單一、沒有變化,口感可能比較苦澀、不回甘,品質也良莠不齊,算是純粹提神的「功能飲品」。「給我 5 分鐘」他們堅持提供可以追溯源頭、並且更有個性的 Single Origin 單品咖啡,讓消費者不用花上很多時間,也不用付出很大的代價,就可以喝上一杯高品質、有風味的單品咖啡。單品咖啡可以追溯源頭,知名莊園為維護口碑,會很重視種植的高品質。

「給我 5 分鐘」挑選來自不同產區、不同風土條件的單品咖啡,用最佳的烘焙曲線來詮釋每支咖啡的獨特風味,並以瑞士的工業級磨豆機來研磨新鮮烘焙的單品咖啡,再用日本最先進的氮氣充填、完美封裝,讓每包咖啡常保新鮮,將咖啡的賞味期限從數週拉到了六到十二個月,每日喝的都是很香、很新鮮的現磨咖啡。

而且方便的地方在於,「給我 5 分鐘」他們選擇最容易沖泡的咖啡濾掛包還有咖啡浸泡包,並將不同風味做成單品式的咖啡。消費者不用花上很多時間,也不用準備專業器具跟一個磨豆機,就可以輕鬆品嘗到咖啡,而且是單包咖啡的設計,所以你不用擔心同一個風味會喝好幾天,天天都可以喝到不同的風味。

即日起到 2 月 7 號,不用慢慢累積一整年,不用勞心勞力還貼錢,只要使用股癌的專屬跟團碼「GOOAYE5MIN」(就股癌 5 分鐘),不用累積 500 包,馬上先打 69 折,每盒 10 包只要 270 塊,還可以揪親朋好友,昨天有色開啟史上最強的團購。這真的很划算,而且他們家的咖啡我覺得很香。一般會員制要累積買到 500 包以上,才可以降到單包 27 塊,大家可以趁這個機會現在體驗看看。如果不錯的話,他們也會有會員方案來照顧忠實的老顧客,你可以在網站上找到。我在連結欄這邊就放上折扣跟購買連結,提供給想要喝咖啡的大家。

***

好,我們就先來討論今天早上我起床,看到在 Telegram 股癌群裡面的一個話題,大家討論得蠻熱烈的。外面冷得要死,裡面的話題這麼熱,熱到感覺已經要互轟起來了。我其實不愛聊政治,覺得這樣大家腦中會燒起來,但是你要記得,政治是找不到一個正確答案的。因為你的出身背景、你的收入高低、或者你是老闆還是勞工、你是外籍人士還是本土人士,甚至連血統都會影響到你對政治的一些看法。所以每個人的立場或多或少會不一樣,你應該說,我們就是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可是我們不會希望大家都是一樣的,不可能,因為每個人看法不一樣,所以選舉你就選你喜歡的人就好了。

那這個政治話題會吵起來,當然是因為在台灣,我們是支持川普唯一過半的國家,大家非常喜歡川普,理由非常單純,一定就是跟中國這邊相關。因為我們是全世界受中國之害最深的國家,整天都威脅要飛彈轟你、要武統你,所以大家對於中國的好感度非常低。看到一個政權、一個總統,他是這麼用力的打中國,大家一定非常支持。所以我覺得這很合理,在台灣應該算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國家,支持川普是在風向上的。你在其他地方,不要說在美國,你支持川普,你的朋友可能覺得你很 low、覺得你很蝦,單純就是立場的問題。那台灣是一個,我覺得川普退休之後,在台灣開度假村好了,台灣人應該挺爆他。

那這件事情上,到底要不要把 Facebook 跟 Twitter 的股票給賣掉?因為大家覺得說,他們去審查川普,很不爽。我覺得可以從幾個角度去切入:

第一個就是個人感受面、個人情感面。當然你要做什麼都是你的事,你要把它賣掉要怎麼樣,那本來就是自己決定,不爽他就不要持有他,OK。不過其實我看到蠻多人過得不是很快樂,特別是我自己臉書同溫層蠻多這樣子的人,就是他使用臉書,然後整天在罵臉書。我不知道在幹嘛,使用臉-書-整天在罵臉書,就是他在臉書上 po 文,講說他媽的臉書是垃圾平台、搞審查。我覺得其實不要過得那麼辛苦,你直接把臉書給關掉就好了。

就像我們之前聊到黎智英跟香港《壹傳媒》的事件一樣,其實你在次級市場裡面交易股票,你買進或賣出,對於祖克柏本人來講,一點感覺都沒有。你把臉書帳號刪掉,他才會有感覺。雖然就是很奈米、很皮米、超小的感覺,你只是一個超級小的用戶,可是你把你的臉書刪掉,他們就少一份數據、少一個廣告可以投的對象,但是你把股票賣掉,其實衝擊沒有那麼大。所以你最不爽臉書跟 Twitter 的話,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你的帳號關掉,不要再做「使用臉書罵臉書」這樣的事情,或「使用 Twitter 罵 Twitter」,因為這個就是讓自己過得很不快樂而已。

我覺得在這件事情上面做得最好的其實是館長,館長因為不爽臉書,他就沒有臉書,他臉書是關掉的,我就覺得這蠻屌的。因為其實大多數我看到的人,雖然一直在罵,可是你實際上還是得用。所以用某個角度來講,我反而覺得臉書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標的,因為你們都超級不爽他,可是你們還是得用他,跟毒品一樣。我相信吸毒的人、那些吸海洛因的,他們一定也是想要脫離這樣的東西,他們也覺得這東西不好,可是我就是得吸,因為我的身體就是逼我這樣做。所以有點像是「口嫌體正直」,嘴巴在嫌,可是你身體是很誠實的,你還是會去使用。我覺得大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真的不喜歡他,那你就不要用他,這才是該做的事情。

第二個層面去切入,就是用政治面。第一個是喜好面,那第二個是政治面。政治面我覺得就見仁見智,因為我今天坦白講,我當然很不喜歡這樣做,我覺得如果你要這樣去審查川普,你應該要用同樣的力道去審查 BLM、Antifa,或是 BLM、Antifa 的支持者,甚至那些國會議員,你鼓動大家上街,你在做的事情,你對於整個經濟造成的破壞、你對於人身安全的損害,其實不亞於這次的國會事件,那為什麼你不去審查他們?

但是我覺得政治,就如我剛前面講,他是一個沒有絕對答案的東西,所以因為沒有絕對答案,會因為立場不同,做出來的事情就會不一樣。坦白講,我今天如果把 Mark Zuckerberg、臉書老闆,跟 Twitter 老闆 Jack Dorsey,我把兩個都拉掉,換成隨便舉例,Alex Jones,一個右派分子,或者說換成 Ben Shapiro,保守派的一個辯論戰將,我還蠻喜歡他的節目,雖然他一些論點無法認同,比方說他反對墮胎這件事情我是無法認同的,可是他在一些很保守意見上面的看法,我個人覺得還蠻酷的,我還蠻喜歡看他講話的。如果說我今天把 Facebook 跟 Twitter 老闆換成他們兩個,我跟你講,就會變成對於川普的這些枷鎖跟限制,會反過去壓在 Antifa 跟 BLM,或者說支持者身上,一定就會變這樣。因為你只要有這樣的權利,你就是會去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是非常合理的。

也不是像大家想像的,就想說「沒有啦,右派分子是主張自由主義,所以如果是我們當政的話,我們不會這樣做」。我跟你講,我看多了,我看多一堆,像之前在選舉也是,雖然我已經在節目裡面多次講說我支持川普,可是我今天只要稍微講一點川普不是百分之百瞎挺他的東西,我就會被罵「左膠」,然後大家講說「股癌就是一個廢物左派」。所以你看,你們在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你們在笑左膠,可是你們做的事情跟左膠一模一樣,你們就想要抵制別人,你們其實心裡面住的是酸民,並不是真的有什麼很厲害的左右派的論述跟以前,其實不是,你就是一個他媽的酸民,你就是想找一個理由把他鬥下來而已。所以你做的事情跟左派的 Cancel Culture 是百分之百一樣的。

我個人覺得,在政治的立場上來看,如果說我把它換成這兩位的話,他們應該也會對左派分子做一樣的手段。所以這個沒有一個絕對對錯。甚至我跟你講一個比較有趣的,在臉書去年的時候,稍早,他就是因為 BLM 事件上面沒有處理好,被 BLM 的人抵制。所以反正很有趣,就是他前陣子被所謂的泛左派、這個藍軍給抵制,民主黨派的給抵制;就現在被泛右派,也就是所謂的紅軍,Grand Old Party,共和黨的人在抵制,因為你去搞川普。所以你發現,其實當社群媒體的老闆也沒有那麼容易,你最後面就會變成兩面好像都不是人。

不過上次在左派的抵制,我一樣錄節目去講,我說這個抵制一定持續不下去。那時候看到很多大企業講說在臉書上面抽廣告,我就說完全是在做秀,看得懂的人就會知道這在做秀。因為你根本沒有別的地方去,你廣告還可以投哪?你就是丟 Google 的搜尋結果,或者說你就是丟 YouTube 上面,那不然你就是丟臉書,你沒有別的選擇了。因為臉書,它是一個把大家的數據整理出來給你,按照年齡、喜好,演算法都幫你抓一抓了,你下廣告在這邊是非常高效率的。雖然跟幾年前比,可能成本已經貴了好幾倍了,但是你就是找不到更好的地方,沒有一個地方可以把你所有用戶的資料整理得這麼仔細,讓你可以直接丟一個廣告就馬上打到你的客人,你根本找不到別的地方。

所以這抵制,我那時候講說是因為單純疫情的關係,大家降低支出,那順便賺一個名聲,在左派的群眾裡面賺一個名聲說「我們就討厭 Mark Zuckerberg、討厭臉書,我們去抵制」。可是最後面會回來,那最後面大家看到是不是回來了?所以那時候就撿到了一個 dip,臉書那時候就有一個 dip。那其實每一次的這種在搞審查、或者說在搞抵制的東西,最後面你會發現說,在當今的世道,反而會成為一個還不錯的買點。

因為我自己,在過去的一年就遇到了三次這樣的事件,所以也是我今天會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說我們到底要怎麼樣比較有理性的看待這件事情。雖然一下可能理性並不是一個好的詞,你知道現在要蠻多那種網路的激進份子都告訴你說「理性是最下三濫的,因為根本沒有理性中立人」,就一定要有立場。對啊,你會有立場,我承認會有立場,可是不代表很極端,不代表別人就是全部都是垃圾,然後我們自己最聰明。因為有些人對他們來說,有立場叫做這樣。但對我來說,有立場我的看法就是,我覺得你對 Antifa 跟 BLM 要一樣的力道,但是我不會覺得說什麼左膠都是他媽垃圾、左派都是一群廢物。

因為我覺得現在很多在台灣的泛右派份子也太極端了,基本上你已經不是只是在針對個人了,你是講說什麼整個矽谷都是垃圾、整個加州都是垃圾、什麼藍州都是垃圾。有時候我覺得大家思想要稍微開闊一點,你要去想一件事情,難道美國大城市的人都是廢物?大城市的人大部分都是支持藍色的,那你又說他們都是一群廢物,如果會,那你一定哪裡想錯了。除非你比他們聰明,除非這矽谷大廈也是你開的,那你有一樣的話語權,不然對我來說,你可能就是一個嘴砲仔而已。你講說人家都是左膠廢物,可是這些左膠廢物,什麼 Jack Dorsey、Mark Zuckerberg,或是基本上你在矽谷看到的這些老闆,大多數都是偏左的,那你要講說他們都是一群廢物,我覺得也太武斷了。

所以這第二個就是說,假設用政治的角度來說,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你們的立場不一樣。好像在台灣,因為我們直接受到中國的迫害,所以當然我們對於任何會反中的領導人就非常的支持。可是對美國人來講,他不一定這樣,因為中國根本沒有辦法侵門踏戶。所以我們會跟他講說「你要小心,搞不好十年後,他就像俄羅斯當初威脅你們一樣,他會來威脅」。可是對於一般的美國大眾,他哪有感覺?他就沒有感覺。

拿最近的案例就是 Elon Musk,Elon Musk 他是講說,因為我去中國這邊設廠,那我覺得中國這邊的人都很好,我覺得中國政府他們更晴天、更明理,感受跟我們台灣人看的已經覺得說「幹,你眼光有問題」,你根本不懂中國。可是他感受到就是這樣,因為他沒有,他沒有像台灣人會受到這樣子的壓迫。就像我相信台灣人感受到的壓迫,也不會比西藏、雪山獅子旗這些人,他們感受到的那個壓迫來得更深刻。所以有時候真的是看你立場在哪。

不過我現在在靜靜地等,會不會有人出來講說,持有特斯拉就等於是中共同路人,因為他一直在講中國的好話。我一直在靜靜地等這個現象有沒有發生,我相信早晚會,如果會的話,到時候回來聽這集就會發現是一個驗證。那用政治的角度來說,因為每個人的光譜、每個人的立場不一樣,甚至因為他跟中國沒有那麼近,所以他根本沒有感受到這樣,所以我覺得他沒有一個絕對的對錯。

那最後面呢,就用市場的角度來看。因為市場的角度來看,還是要先拉回剛前面提到的一點,如果你發現全部人都在罵臉書,可是你是用臉書在罵臉書,然後你找不到別的平台去,或者說你去了別的平台,可是你發現朋友都留在這,你根本沒有辦法在上面營運的話,那你就會發現,其實在商業的角度來說,臉書並不是一個……那我反而會說,我今天遇到一個審查,假設有一個大跌,我要逃嗎?搞不好你不是要逃,你是要撿。搞不好你是要撿,因為你會發現大家是離不開臉書的。有沒有這可能性?我覺得可能性是蠻高的,這可能性是蠻高的。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舉例,比方說像我手上有 Twitter,然後手上也有 Spotify。先講 Twitter,Twitter 那時候反正也是因為搞言論審查,把川普相關的言論給 ban 掉,然後必須要跟 Ted Cruz,就是一個參議員,然後做一個視訊的會議。然後你就看在這個視訊會議上面,我貼在 Facebook 跟 Telegram,然後這個 Jack Dorsey 整個被拉正、被抓起來電,看得超過癮的。可是那時候很多人看到這樣狀況,覺得 Twitter 是垃圾公司,賣掉、放空。後來發生的事情?後來發生的事情是 Twitter 就創新高了。

那下一個案例就 Spotify,Spotify 應該是最深刻的案例,因為 Spotify 是在我錄 Podcast 的時候,我錄第一集左右的時候我就買進 Spotify,我就一直都在買進 Spotify。為什麼?因為其實是我自己在錄 Podcast 的時候發現這個東西……當然我最早開始關注 Podcast,並不是我第一次錄的時候,是更早的時候,所以我才有辦法,比方說二、三月的時候說要錄,我就直接就錄了。那其實我就有發現說 Podcast 的東西是可以搞的。

好,雖然在台灣那時候我剛進場的時候,是整個業界是寸草不生,根本沒有什麼東西叫廣告。後來在聽百靈果講,說可能有就是人家有錢贊助你五千到一萬,差不多就這樣,規模就這樣。那現在已經擴張了可能四、五十倍,六、七、八十倍不止。但是它是一瞬間在這時候起來的。那有些人會說是因為疫情,我相信疫情可能是有在國外加速的一個條件之一。可是你看到,你看到 Amazon,你看到 Spotify,他們都有更深的一個布局,那可能是因為疫情。但在台灣,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可能某部分是因為 TWS 耳機,真無線藍牙耳機,大家開始可以有更多的空閒時間,因為你沒有線,不會很麻煩,所以可能走來走去就會很習慣去聽東西,所以變成你的空閒時間突然多出來了,那就拿來用在 Podcast 上面,所以有幫忙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我覺得很大部分是因為開始有很多新節目,不然說像台通等等,那大家開始進來,所以東西越做越大。

然後後來看到 Spotify 的一些規劃,就是它規劃說可以讓聽眾、創作者可以有分潤,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精采的一個布局。因為這個東西就等於像是 YouTube 一樣,然後大家知道 YouTube 很賺錢,當然 YouTube 好像說就只是這個 Google 裡面的,比方說一兩成的收入,它不是百分之百。如果 YouTube 是一家公司的話,我相信它的股價應該是蠻精采的,應該是一個超級飆股。那一次我就用這個邏輯去想,我就覺得 Spotify 是非常有機會的。然後因為當然,聲音經濟的營收就直接是它整家公司的營收,而且股本又是相對小的,所以它股價表現會很精采,所以會持續買進。

那表現也很好,而且也驗證我的看法,就是基本面上,比方說它去簽 Joe Rogan,我覺得這是一個超棒的一個做法,雖然花很多錢,但是超棒的,因為它會把很多人給帶進來。然後簽金卡戴珊,我也覺得超棒的,就是 Kanye West 的老婆,那她要去做一個犯罪頻繁的節目,我也覺得超棒,所以就持續買進。但直到什麼我停了呢?就直到後來發生了一個審查事件,就是說 Joe Rogan 節目一上架,那時候記得是 9 月 1 號吧,然後就說這個節目裡面有一些單集不見了。而且那時候有超多消息跑出來,什麼 Joe Rogan 自己講說「沒有,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留在 YouTube 上面比較好」,有些人就告訴你說「沒有,它會慢慢地移過去,還不是 100% 移過去」。到最後才跑出來的是,因為裡面的一些員工,所謂的 LGBTQI+ 這些相關的員工,他們覺得他們被 Joe Rogan 冒犯到了,所以他們決定要不讓這個東西上架。

可是我覺得蠻屌的,就是一家公司竟然可以被員工給左右。所以因為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我決定我再也不要加碼了。可是我同時也並沒有把手上的剩下的 Spotify 全部賣掉,我只是把我要加碼的一些還蠻大的部位就決定,我可能之後就不要再分批丟了,我先停下來。那時候如果說你有聽我前面一些集數你應該記得,那時候好像設定 232 左右,就是說假設它有再持續往下跌,我就會開始分批出。那這個 flag 也立得很剛好,就是講完說「再也不要加碼」之後,Spotify 就一路往上漲,是沒有讓我停損掉,可是我很大的資金就沒有丟進去,那現在 Spotify 已經來到三百多塊了,就是就本來的位置大概上漲了 50% 之多。

所以我覺得我在這個審查事件上,我必須也講,我深受其害,所以我非常討厭審查仔,但是我還是得像剛前面跟你講,這個就是單純政治立場不同。因為如果今天換成是右派的人當政的話,其實他們會做差不多的事情,假設你有這麼大的權利,你就會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如果你想避免任何人有過大的權利,那你就要支持反壟斷,反正大家拆一拆,權力沒有那麼大了,你可能就沒有辦法去做這樣的事情。不然我覺得其實誰都會做。

而且在這樣的事情下,其實後來讓我仔細的去思考一件事情,如果說我們就是小眾的,如果說我們這種討厭審查的,我們這種討厭道德情緒勒索的人,是小眾的話怎麼辦?如果說美國的科技老闆,他們全部都是泛左派,為什麼他們會泛左派?我們覺得他們是一群廢物,搞不好他在覺得我們是一群象牙塔裡面的智障,會不會有可能?有可能。不然為什麼他們全部都這樣?所以有時候我不會去傾向於思考說「全世界都是笨蛋,就我最聰明」。因為我在市場裡面態度其實一直都是,我是很尊重市場的。

所以當我今天發現這樣的狀況的時候,就看到大家要去抵制臉書、大家要去抵制 Twitter,我只能告訴你,我在 Spotify 上面的經驗,那個經驗就是告訴你說,對,你可能會遇到一些,比方說像這種審查是一個利空,那時候也確實有下跌。可是為什麼後來會繼續向上漲?當然你可以講說,可能是因為 Spotify 的老闆 Daniel Ek 跟 Joe Rogan 他們其實有共識的。因為 Joe Rogan 後來就有講,其實他知道 Spotify 裡面一些覺醒青年,他們也有這個「覺醒」這個詞,叫做 Woke,這些覺醒青年他們就覺得他們一定要做什麼、他們一定要幹嘛,「我理解,但是你們就是一群有理想的小朋友,可是老闆跟我是沒有關係的,他們都覺得這個東西是可以的」。可能是因為這樣的狀況,所以後來回升之類的。但是也可能是因為單純的,反正最後面就是哪裡有錢,也就是像 Spotify 的聲音經濟的規模持續的擴張,那最後面它分潤可能也可以為他賺到不少錢。

那對我來說,反正雖然我沒有加碼到,我非常幹,但是我還是有一定的部位留在場上,就持續看他會怎麼表現了吧。但我覺得,自從這個 Facebook 跟 Twitter,然後還有 Spotify 的案例之後,其實我開始去思考一件事情,就是說 2020 年對我帶來的最大的教訓之一,「審查等於 buy」,就是如果今天遇到一個審查,假設有修正,而且修正的夠低,公司基本面有沒有太大的問題的話,其實搞不好會是一個很難得的買點。因為搞不好這個就是世界上要的,會不會其實到最後,這個就是整體未來的一個趨勢?我們其實才是老人,那這些在做這些事情的,其實是年輕人,他們是未來,那他們喜歡這樣的東西。

就像我剛剛其實是哪一個投資大師曾經講過,你喜歡的東西是什麼不重要,你要看年輕人喜歡的東西是什麼,因為年輕人喜歡的東西就是下個世代的東西。比方說很多老年人,那時候講說網路就是一個洪水猛獸,是一個壞東西,對吧?應該聽過很多老人這樣講。結果網路就是這麼深刻的影響我們這個世代。那現在我們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說區塊鏈就是一個垃圾的東西、詐騙。像我在上一集的最後面有跟大家講說,其實我覺得大多數的幣都是唬爛的,但是我不會去否決掉區塊鏈這個技術。雖然我知道中心化是比較有效率的,去中心化在我的認知裡面它是沒那麼好的,但是我還是會去看一個 Telegram 群來跟大家討論這件事情,我再看這些新一代年輕人他們會怎麼討論。雖然其實可能就比我年輕個四、五歲、五、六歲吧,因為我可能算是有在投資股票又很年輕的年輕人,因為我才 28,那搞股票的可能是三、四十歲以上的人。在區塊鏈可能就大部分是二十多歲很年輕的人,所以我也想去理解他們的看法,因為說不定這個就是未來的趨勢,如果年輕人要的東西就是這個怎麼辦?那就會影響是你今天不喜歡他的審查,我也不喜歡,可是如果說審查就是未來的趨勢怎麼辦?要大概去思考這件事情。

那我看到一些比較可愛的論述是這樣,就比方說他說要把他的臉書賣掉,然後轉進去 VTI 或是 QQQ,賣掉他的垃圾臉書。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你買這幾個,因為臉書是一個大市值公司,所以他都會在這些指數型 ETF 裡面,所以等於你還是有持有臉書。不過你可以自己心裡面說服自己說「至少我是間接持有」,你要這樣說服自己,當然就沒有問題吧,反正就像我講,你心裡上過得去就好。那另外一個就是也蠻有趣的,一個群友很可愛,他說他媽的,這個 Twitter 的垃圾公司,不要買這個,把 Twitter 的錢清出來去買 Square。結果 Square 跟 Twitter 的老闆是同一個,就覺得「嗯?」。

那我個人覺得,有時候就遇到這樣的事情,所以你在市場裡面,我覺得你不要帶一個跟風仔,你也不要帶一個跟拜仔。跟拜就是,不要把任何人當神,你就記得你要多方涉略。像我到現在我也不會去……我從來沒有跟你講過說我覺得誰是神,他講的東西我百分之百認同。就連 Elon Musk,他今天講的一些東西,我跟大家講說我覺得不一定是對的,我覺得他講的東西不一定是對的。所以當然我們都尊重這些人,因為他們真的非常厲害,他們的財富等級跟我比起來真的是太誇張了,那個可能是幾千、幾萬、幾億倍。所以我個人還是覺得,我們在大多數的狀況之下,我們就抱持一個開放的心情,多看多聽。那你到底要把他買進還是要賣出,我分析給你,我相信你聽完之後應該會有自己的答案。就是如果你是因為個人好惡,那你自己決定,你能夠不爽就聽。那如果你是因為政治的,我就告訴你,其實臉書也被抵制過,變成是左邊跟右邊的都抵制過他,那你要他怎麼辦?如果說你要用商業的角度,那我就直接告訴你 Spotify 的例子,其實有時候他搞不好是一個轉機、他搞不好是一個掉下來很便宜的機會。

那其實在市場裡面,不要跟股票談戀愛,很重要的一個訓練,就是你要試著去以股價作為一個依歸,就是以市場作為一個依歸。股價是怎麼形成的?股價就是大家買買賣賣出來的,如果他值這個價格,就代表這就是他該有的價格。當然在一些比較特別的狀況裡面,你可以講說「今天就是大瘋狂的在炒作」,或者說「這個就是被瘋狂的低估」,是有這樣的可能性的。但在大多數的狀況,我覺得尊重市場是一個每個人都應該認知的課題,如果說你不尊重市場,那你真的早晚會被教訓,早晚會被教訓,感受到就知道了。

***

### Q&A

**第一位 LowUHer 說:「五星吹,主委講話快到失神。」**

這是什麼形容詞?他講:「請問主委怎麼看中租-KY(5871)?」中租好像聊過蠻多次,中租-KY 他有一個蠻屌的特性,我之前在買賣他的時候就會發現,比方說像很多人講說「外資買就可以買」,中租在外資這邊,我記得前陣子他是完全反指標,他賣了中租就漲,他買了中租就跌,有趣。

再來就是,中租因為他是做放貸業務,而且他放貸也是放……講直接一點,我覺得像是高利貸,那個利息是很高的,有跟中租借過錢的應該知道在講什麼。那他是一個合法的可以放高利貸的東西,那當然是一家好公司,我覺得他只要有不錯的買點,其實一直以來都會是我的防守範圍內,我都會看這樣的公司。

比方說像我買 Square,很大的一部分也是因為 Square 除了有切到比特幣之外,他可以做放貸的事情,而且他放貸不是只有對老闆,也對員工放,大家都在他的放貸防守圈裡面。那賺利息是一個很爽的事情。Square 我上次有跟大家聊到說,我買進的時候剛好是一買就下跌了 10%,就那一批加碼剛好一買就買在山上,那看起來很好笑,我已經解套了,而且我還倒賺。Square 就是這樣,就是直接就往上噴。所以你知道有時候就這樣,我當下跟你分享一個事情,那看起來很白癡或什麼的,因為其實時間軸拉長,可能回去看那個結果就不一樣。當然有可能回去看會發現我跌得更慘,不過其實在大多數的狀況,假設你分批買進一個你覺得是好標的的東西,假設你是看對的話,你一定是賺錢的。

**下一位,美股小菜雞,他說:「每天都聽主委的節目度過開車通勤的時間,謝謝主委讓我不會打瞌睡。想請教目前 Booking.com 是可以下手的好時機嗎?物色了一陣子,覺得他有點高,遲遲不知道能不能下手。」**

我之前有一集就聊過這個,你回去聽看看。那它其實股價高,只是他的股價高,並不是代表他市值很高。就像特斯拉,現在他的股價是 800,那其實他是因為已經有拆股過了,所以他其實假設換算回拆股前,他是 4000 塊,你又覺得說也好貴好貴。所以用市值來看是比較公允的,不要單從股價來看,因為股價來看不一定可以反應市值,他可能就是因為他沒有拆股、他沒有發新股這樣而已。

那以 Booking.com 來說,我之前聊是跟大家講說,是我會拉一個配對交易,我可能會把相關的公司,比方說像 Airbnb、Booking.com、Expedia、Trip.com,全部都放一起做一個 ETF。因為整個旅宿業的行情,一般來說是此起彼落,大家一起成長。就是說這個 OTA 的壟斷,我覺得他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因為以自己在經營旅館的心得來看,其實我覺得很少人可以脫離 OTA,就是你一定要透過 OTA 銷售,才可以達到這麼多的受眾,這第一點。第二個是 OTA 他本身也自帶廣告,所以等於說你付給他一筆佣金,就等於是他幫你廣告你的旅館。不然你自己假設你要用這個佣金的錢,比方說假設我營收 100 萬,那佣金抽 12%,就 12 萬,12 萬你根本不可能買到這麼多的曝光,假設你要自己去下廣告的話。所以 OTA 有這樣的一個整合的效果,我覺得他的商業模式是很棒的。那只是要不要買進,自己要考慮清楚,但我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我覺得他是可以拉一個 ETF 來做一個交易的。

**下一位,夜還還說:「高三學生不讀書聽股癌。」他說:「五星吹吹吹,你好,是之前在股癌問答有問問題的高三人。之前訂的書都到了,分別是《反脆弱》、《從 0 到 1》、《投資金律》、《投資最重要的事》、《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風險之書》、《零規則》、《鋼鐵人馬斯克》、《掌握市場週期》。想請問一下,有沒有推薦開始讀的順序?」**

你能寫來的,我覺得可以從 Howard Marks 的書開始看,所以你可以先看《掌握市場週期》。然後《零規則》也可以先看一下,《鋼鐵人-馬斯克》蠻有趣的。《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年輕人看可能會比較想要睡覺,有一點年紀的看可能比較有味道。那《從 0 到 1》也是一本他蠻有趣的書,《反脆弱》可能是看起來會比較辛苦,沒有那麼容易讀的一本書。

反而我覺得這些書都是好書,但是你他媽的高中生給我滾出去約會,給我滾出去交朋友。我覺得你高中,然後你整天假設說你花太多時間在看這些書、在聽股癌,我覺得很失敗。趕快出去交朋友,你的猴子(合資)的東西,我覺得等到大學快畢業,或者說開始出社會的時候,再開始經營就可以了。我覺得高中是一個非常好玩的一段時間,你應該要跟朋友出去玩會比較好。

我覺得,因為其實你出社會之後,你很難像高中這麼瘋,你也很難像大學這麼瘋。所以有時候在各個時間點,有它適合的事情。像我之前就跟大家講說,我蠻後悔以前沒有好好念書,因為當學生的時代念書是最值得的事情。你出社會,你可以玩,就給玩得更大更兇,所以你出社會再玩;那你在念書的時候就好好念書,類似這樣。那我覺得高中是一個很精彩的時候,所以你對投資有興趣很好,但是我要提醒你,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上面,還是要出去交朋友,那比較重要。

**下面這個 Rulu123456123123 說:「先握先握,我停損最多賠三千,你凹單最少要套三十年,我看你只好在套牢時請吃壽酒了。」**

對啊,沒錯,停損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位,GreysChan 小白,他說:「《零規則》。癌大你說去年影響你最大的書是《零-規則》,想問你原因有哪些?那是否方便分析一下這本書給你的感受?感謝癌大。」**

我覺得《零規則》他教給我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在他最前面這邊,直接告訴你說,你對於冗員、對於浪費時間的事情要零容忍。那我其實有發現我有這樣子的觀念,只是我沒有把它想過要用在日常生活裡面。

比方說像我打 LoL,我就知道這樣,你 LoL 就是五個人一起打,那五個人一起打,如果有一個人就是擺明要雷,他就是不想要贏,他就是想要浪費大家時間,他就整天一直想要按投降,或是說他故意把裝備賣掉什麼的。那你會為了想要贏,當然你很憤怒,你想要爬分,你很想要贏,所以你就想要說繼續跟他溝通,然後趕快我們就一定要打贏這樣。然後拖拖拖,發現最後面還是打不贏,因為只要有一個人在雷,你們真的就很難贏。

那在股票市場裡面其實我有這樣的認知,因為我對於股票的操作,一向是我會很尊重市場。比方說我今天買進來一支股票,那我會買進來,一定是我看好他。那可是今天有一支股票,就是一買進去,他就呈現一直下跌。那一直下跌,我覺得很單純的去認為說,我一定是哪裡有不對。因為如果說他是長時間的下跌,不是短期的下殺,是長時間,三個月、五個月、一年都一直在跌,一定是我哪裡看錯。而且後來也人真的發現確實這樣,所以尊重市場。因為發現說你回頭看才知道,原來是一年後才開出來,哪裡有出了問題,只是就是第一個有人先知道,第二個是有比你資訊更流通的人或是說法人,然後他們已經做出相應的判斷了,所以才會造成股價持續下跌的一個狀況。

那在股市、在遊戲裡面我都有這樣的觀念,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發現我好像沒有。那我後來是發現,可以把《零規則》的這個邏輯也用在現實生活中。也就是說,你對於不需要的人事物,你就勇敢的去把它給汰掉。因為你會發現世界太大了,有時候你會為了一個……比方說假設你是有一點權利的人,你是老闆或是經理的話,然後你為了要下面一個雷包員工,你要把他訓練、你要教他,那他要學不學在那邊……可是你為了說「我們就要試看看,團隊要一起努力」,那你後來發現,幹,你投資一堆時間在他身上,你只是讓整個團隊的氣氛變得很差。因為一個擺明要來雷的人,他真的會把大家都雷下去。他會讓大家,比方說第一個,他可能會在同儕裡面就一直去講說這家公司很爛,然後整天在抱怨;不然就是你交代的事情他做不做的,然後最後面可能有一個很重大的事情要面對客戶的,可是因為他一個開雷,所以讓大家的成果整個被往下拉。你會發現這種雷包,你一定要把他趕走。

以前你可能會有一點想法,就覺得「沒有,可以教,每個人我都應該教」。你後來發現說,世界太大了,把他趕走之後,換下一個,可能下一個不喜歡我再換下一個,可能我一定會換到對的。換到對的,那馬上做事情就很有效率。那如果反過來,你不是有掌握權利的人,你是員工,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去工作,你發現整個工作環境跟你格格不入,我覺得你不用花太多時間想要去混進去,想要讓大家喜歡你,我覺得你去趕快換下一個工作就好。

那其實這個世代是一個,我個人認為跟我爸媽那個時代的差別。你知道我們爸媽那個時代,很常聽到一個人做一個工作從一而終,從二十歲做到六十歲退休。現在那種事情,每個人都把它跳來跳去,或者說甚至人家講說,在比方說像美國大都市,斜槓仔是一個基本,你不可能不斜槓,你一定都要搞一個多元收入,反正你要很多東西。那我覺得在這個趨勢所趨之下,其實大家都應該要認知這件事情,你發現不喜歡的東西,你覺得這東西在浪費你時間,你覺得這個東西在拖延你,他沒有辦法讓你成長,他讓你心情很消極,或是說你已經盡全力、用最佳的誠意來面對,可是還是讓你感到很不舒服,這樣的東西、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情,全部趕快給踢掉。

我覺得這個就是《零-規則》這本書要教給大家最重要的一個觀念。那再來就是,他雖然說名叫《零規則》,可是並不是零規則,我覺得他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規則,只是他把它內化成一套所謂的「零規則」,這種彈性的一個判斷方式。這是一個很聰明的管理方式,那《零規則》最主要就是要告訴你,要怎麼樣善用那種公司裡面的精英,讓精英可以有很多發揮空間,那不好的東西我們把它給剔除掉,大概是一個這樣子的邏輯。

但當然有些人會說這個不適用於其他的企業,當然其實每個東西,我很討厭那種故意要找東西去批評的,你他媽的,本來就是每個方法都有些人適用、有些人不適用,就這麼簡單。所以他為我帶來很多的啟發,但是我不會講說他是一個至高無上之法,可以用在所有的事情上面。但是這本書是蠻有意思的,他的《零規則》並不是真的沒有規則,是把所有的規則給內化,其實我覺得這個東西是很棒的一件事情。就像現在很多公司,他們的規則就是搞到很繁文縟節,比方說像我自己,廣告商有些就很特別,那合約一來一次是四、五十份,我覺得超傻眼的,到底要簽這麼多東西幹嘛?為什麼有些人,他只要跟我們口頭溝通好,大家講好,可能稍微簽個名,就這樣,我們就做了。那有些人就叫你「我要對這個合約,一項一項要對,要怎麼樣」,那搞到我也很煩躁。那種意思,所以怎麼講,就是企業文化,看你要怎麼樣去經營他,沒有絕對對錯,但是我覺得這本書是一個很棒的書,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可以去採信裡面的一些觀念。

**下一位,Zhaopian,他說:「EP102 的內容讓我收穫很多,謝主委,希望未來更多類似的分享,敲碗各國的 ETF 分析。」**

好,沒有問題。

**下一位,Weiwei 說:「感謝主委、讚嘆主委、感恩。」**

**下一位,2kgeti 說:「五星吹往上,請問錢在 eToro 的怎麼辦?剛聽不久,我覺得這頻道超讚,最近往回聽到癌大覺得 eToro 不太穩,現在在裡面大概有 15 萬,想要全部領出來,但匯率又太差了。想請前輩指點,馬上把裡面所有股票賣掉、馬上出金,還是慢慢賣、等匯率好一點再匯回來?」**

其實 eToro,我之前是抱持一個實驗的精神,然後其實一開始我有開放我的帳號給大家看,只是發現我只要一開,大家就會說「你買什麼、你買什麼」,所以我後來就把他整個關掉了。那現在 eToro 我已經沒有再入金了,那時候入了好像大概四萬多美吧,後來滾一滾大概六萬多美,接近要往七萬去了。然後現在我把它變成我的遊樂場,就是說在裡面大量的使用 eToro 的五倍槓桿。這邊非常不推薦小朋友,但是我是想試看看說他的那個五倍槓桿,聽說很有名,然後就來試看看、玩看看這樣子,然後之後有更多東西可以跟大家分享。

那我個人覺得他自己沒有辦法跟大家交代說到底有沒有持有實股,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你要不要馬上把所有錢匯回來?我覺得也未必,因為他馬上要 IPO 了,我相信這家公司他既然要搞,他還是有拿到一些地方的認證,只是還是在很多事情沒有辦法解釋清楚。所以對我來說,我那時候入金的大概四萬美,那就是我的極限,然後我不願意再承受更多的曝險在上面。老實講,四萬美應該在台灣應該算高標了,就是我曝險是比你各位還要重的。但是我個人確實覺得這個平台,他目前有太多無法解釋的事情,所以我比較不建議你把它當成你的主力平台。如果說他只是你一個分支的話,那其實還好,你也不用急著匯回來,因為現在匯率真的不好。那如果說是,假設他是你的重大資金部位,那你又覺得很害怕的話,那你可以可能慢慢地把它換回來之類的吧。但是,我覺得應該還是可以,只是我不願意再入金進去了,我會覺得他就是我的一個小小的分支,那他的介面蠻好玩的,大概是這樣。

**下一位,Edison Chang,他說:「桃園羅時豐來了,你好。想請問一下,我在美國的資產配置上,ETF 跟主動選股各佔五成。獲利的部分來看,ETF 獲利 45%,主動選股獲利 55%。但主動選股資產比重中,只佔 8% 的特斯拉獲利佔了 47%。其他 47% 的十幾支主動選股裡面,獲利只有 8%。請問我是不是該放棄主動選股?」**

Edison 你後面這數字算起來怪怪的。你說佔 8% 的特斯拉,然後獲利佔了 47%,所以剩下的 53% 是其他主動選股的去分,但你又寫說什麼「其他 47%」,我有點看不懂在講什麼。反正你大概的意思應該是在講說,你的主動選股部位都是靠一支特斯拉在 carry。

那我覺得其實蠻合理的,在很多時候,其實你只要看對一支,主動選股好玩的地方就在這邊,你看對一個,他就可以把你好幾個表現平庸的東西給補回來。然後 Peter Lynch 在他的書裡面講過這樣的事情。所以我覺得你這樣子嚴格來說算是一個成功的主動選股,反正你只要主動的部位有贏,那就算是主動選股這邊還做得還不錯,即便他可能是靠少數幾支標的在 carry 的。

那我覺得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像我自己去年上半年就是完全在靠影片的跟特斯拉在 carry,那也因為這樣我打贏了 ARK,因為 ARK 的特斯拉持法,幹,我特斯拉 45 成,所以當然我可以直接把 ARK 的績效輾過去。但後來我把特斯拉再往下降之後,我就發現說可能要打贏 ARK 就開始變難了。其實就是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

那特斯拉確實是去年到今年的一個奇蹟,應該說你任何人手上有持有特斯拉的,假設你有持續買進,假設說在你的 portfolio 裡面占比沒有太小的話,你會發現它像海綿體你知道嗎?幹,他他媽他會一直膨脹,他會比方說你只有買 10%,可是你下次看他的時候,他已經在你的 portfolio 有 20% 了,因為他一直漲,可是別人沒有漲這麼多,因為他漲的是市場裡面最兇的標的之一。我覺得他會去改變整體的配置、一直膨脹,那都是很正常的。他表現很好,把其他人打很高,那也是很正常的,這不代表你主動選股不好。雖然你可能其他的報酬看起來是很平庸的,但是你有選到特斯拉代表你可能自己眼光是還不錯的。就可能你明年,比方說假設你今年開始或是明年,你重新換一個組合,假設沒有特斯拉,你也可能會因為你裡面選到的一支,讓你整體的績效表現很好,然後贏過你的被動部位,那這樣都代表你是適合主動選股的。就是你不是要追求你每一支選到都可以長得很高,不是這樣,你只要整個配置下去,照你要的去選,然後有打贏大盤的話,那我覺得做主動選股就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

**下一位,韭菜鍋貼,他說:「癌大選我。癌大你好,最近除了定期定額 VOO,也想買 FIVG ETF,想請癌大對 FIVG 及其他 5G ETF 有什麼看法?」**

你講這兩個我都沒看過,VOO 是啥小?你應該是要寫 VOO,然後打成 BOO,這個應該是這樣。然後 FIVG,FIVG 我真的沒聽過,那我現在馬上幫你查一下 FIVG。

OK,全名是 Defiance 5G Next Gen Connectivity ETF,就是 5G 通訊的 ETF。首先我們先看第一個很重要的就是 expense ratio,expense ratio 是 0.3%,還行,就是它不是一個很貴的 ETF。那再來我們來看 holdings,holdings 裡面,我現在這個是 Yahoo 的頁面,那是 technology 73%,communication services 15%,就是通訊跟科技相關的,OK。然後持股前十大,我們來看看前十大是什麼。第一大是 Analog Devices (ADI),我有買。第二個 Qualcomm (QCOM),這個我有買。第三個 NXP Semiconductors (NXPI),這我有買。然後第四個是 Ericsson,然後這個我沒有。然後下來是 Xilinx,然後這個我也有。然後接下來就是 Keysight Technology,然後接下來就是 Akamai,欸幹,我都有。

所以你這 ETF 的持股其實跟我的持股還蠻像的,所以代表說,因為代表這個持股是認同的,因為這些東西我都有買。那我其實本身就有在布局通訊跟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我最近有在臉書寫這件事情。那這個我覺得應該是 2021 年的一個很大的機會,因為車用、因為 5G 基地台的關係,我覺得通訊相關的是蠻有表現機會的。

只是這支 ETF……你說我會不會買這支 ETF?我不會。因為這個首先它最大持股是 ADI,我 ADI 不是我這幾支裡面最大的。我這裡面最大的是高通,就是 QCOM 是我持有最多的,然後 NXP 我也蠻多的,那 ADI 是很小一部分,Xilinx 也是很小一部分,但是我買 AMD,AMD 要去買 Xilinx。那 Keysight,Keysight 也有持有一點點,Akamai 也是一點點,Akamai 我甚至有減碼,因為他表現沒有比 Cloudflare 來得好。所以我覺得你知道,ETF 就是人家幫你配好的,那看你要不要相信他的東西,你要相信你當然可以買。但是以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比較喜歡自己自幹 ETF,因為我是有能力可以去調節配置的,我是自己知道怎麼調的。所以對我來說,比方說像他這個配置我就不喜歡,雖然裡面的選股跟我選股還蠻像的,就是我都有持有這些股票,但是呢,我不喜歡他的一個配置。所以這還是要看你個人的選擇。

**下面這個 Aryg 說:「股癌有澤音,五星吹到腦門。無意間聽到癌大的節目,就跟大多數人一樣一聽成主顧,一聽就愛上。或許是癌大的嗓音跟我爸 87% 像,所以格外有親切感,加上流利的口條跟清晰的邏輯,讓股票為題材的節目聽起來一點都不無聊。那我更驚喜的是癌大的音樂愛好者,聽了你推薦的清單發現,我平常喜歡的歌曲也有 87% 像。推薦幾首自己很喜歡的歌:Wild Beasts - A Simple Thing,還有一個是 The Dø - Crayon,還有 Vance Joy - Georgia。感謝你的分享,待會找來聽。有趣的節目就交好友,聽眾有緣不嫌多。祝順心。」**

然後感謝這個 Aryg。

**最後一位,軟弱看人臉色小菜雞,叫做一言九鼎。他說:「主委你說買東西,排在你前面的那種討厭鬼,我一直都在想說是以為自己太鳥,沒想到你居然說出我的心聲。你說那種前面排隊,然後『那這個是什麼?那這個是什麼?』,然後『那這個裡面包什麼?』那種,幹,我是超不爽的。想請問主委,你是怎麼養成這種直接坦率表達自己的性格?」**

而且是沒有在養,就是本身個性就這樣,就講話很直接。我看到一些事情,我心裡面馬上就有個想法,只是我會選擇要不要講。有些我覺得「好,算了,你高興就好」,那我就不會講。那有些我真的不爽,我就會直接講出來,可能講出來就會得罪一些人。那我都覺得還好,我不喜歡出門,如果說我很喜歡出門的話,我應該已經被追著投資了。

那我個性其實一直以來都這樣。那我覺得其實直接坦率,假設我現在要自我覺察去分析這件事情的話,我覺得我也可以這麼坦率,是因為我很常有那種「反正要下去就下去,你不爽我比你更不爽」。就是你你討厭我,可是你不知道,我看我比你討厭我更討厭你,我才不 care 你在講什麼,所以我就直接講我要講的東西。

當然假設是我的朋友,如果是朋友,我覺得那種留三分你知道嗎?就是朋友的話我就不會太直接,我可能就會……我還是會講我要講的,但是我稍微包裝一下,我就不會這麼直接。但是節目我又不是在對特定人講話,所以我就可以很坦白的直接講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那可能大家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就跟哈味一樣,有些人會離開,有些人會留下。

那我覺得也未必說這種個性一定是好的,比方說像我老婆,她就很常覺得我病了,她就覺得說,比方說像我的脾氣,有時候遇到一些事情我就直接炸裂,我就直接開幹之類的。然後我就說……像她昨天就故意在我旁邊用指甲抓牆壁,然後我就馬上把耳朵摀起來說「幹」。我老婆懷疑我超久,我懷疑你有自閉症。然後就這麼,好體貼,好體貼,自閉症應該是自閉症。她就說「因為你有一些跡象」,她懷疑我是這樣,我因為一些小事情然後可能會生氣,不一定是對她生氣,但是我就會自己在那邊很生氣,然後她也說可能有一點反社會人格什麼,所以她很常叫我去給醫生檢查,就說「你應該要去給醫生看一下,因為你的一些看法,我覺得你有反社會人格」,就是什麼……一些我會不知道她講說什麼 antisocial 還是什麼的,sociopath,反正就講說我有一點問題。然後她還跟我強調,她說「如果你去看醫生的話,就是你不要想要 outsmart the doctor」,就是你不要想要去用一些話術,然後讓醫生檢查不出來你有問題,「你要很坦白,然後你找一個真的厲害的醫生,然後看說你是不是真的有什麼心理的障礙」。

所以給你參考一下,就是說你覺得我這個性是很好的,結果老婆覺得我病了。大概是這樣。

好,那這集節目先到這邊,謝謝大家,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