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322:👾
逐字稿內容
本集節目由正成集團贊助。
想跟上自媒體浪潮,專業配備不能少。正成集團代理超過百大品牌,包含電視、電影、廣播、新媒體與音樂專業器材,各式相機、影視聽設備不僅提供原廠認證,還可以一站式滿足 YouTuber 以及 Podcaster 的創作工具需求。
疫情逐步解封,出國旅遊記錄需要 GoPro Hero 11,輕巧好攜帶、防水不怕摔,電力升級、全新數位鏡頭與夜間特效,風景照、自拍或拍小孩跟寵物都好看。Rode Wireless Go 2,小巧麥克風連接相機與手機都沒有問題,無線收音穩定、音質好,一對二麥克風聲音同時清楚錄製,適合直播、影片製作等不同場合。商務人士開會神器 Jabra PanaCast 180 全景視訊會議攝影機,台灣製造、隨插即用,攜帶方便,180 度超廣角搭配 AI Stage 自動人像取景的功能,在外視訊品質不打折。Rode NTH-100 監聽耳機,CoolTech 凝膠耳罩主動吸收和散發熱量,適合音樂人、Podcaster 長時間佩戴,更適合拿來收聽股癌的節目。
自媒體崛起,無論是個人或是企業想跟進,最好的投資就是從設備開始。點進資訊欄連結,即日起到 3 月 10 號,股癌聽眾享有獨家優惠最低五折起,可以在資訊欄找到股癌獨家套組的傳送門,或是到 Google 搜尋「股癌 GoPro」、「股癌 Rode」,都可以找到你要的商品。相信可以參考你的資訊。
此外,正成集團因為跟我們已經合作已久,他提供給大量的 Podcaster 跟 YouTuber 設備,例如我們很大的一個贊助商,也很常協助我們在設備上的處理,他們的客服也是做得非常的好。所以如果說你在他們家買到酷酷的設備,有需要任何售服,都可以直接在網站找到連結資訊,非常快,在上班時間就會給你回覆。所以是一個從買進、挑選設備(一堆東西讓你選),然後到售服都把你照顧得好好的一個專業影音集團,正成集團在這邊推薦給所有有需要的朋友們。
---
我之前有過直接把大量的行程在一天之內安排完畢,想說既然要出門就一次出到底,然後回來就開始懷疑人生,想說為什麼我一直出門。昨天見了一些有趣的朋友,下午先跑去交易室找朋友玩,到了晚上去參加我們之前的 Sponsor,裸雀 The Naked Malt 的一個品酒會,還滿意外的,就是有很多聽眾在那邊,我本來以為說那是一個對外的品酒會,他找我去參加看看,然後就遇到了很多熱心的聽眾。
我進去品酒會之前,我還先在旁邊的雞肉飯吃飯,就是因為我下午已經跟人家講太多話,所以我腦袋不清楚。我剛才講說我要雙拼雞肉飯,烤雞跟嫩雞的雙拼雞肉飯,他跟我講說烤雞沒了,那我就說好,那我要嫩雞飯再加烤雞,他跟我講說:「先生,烤雞沒有了。」我說:「對不起,那給我烤雞飯就好。」「先生,我們烤雞沒有了。」「喔,拍謝拍謝,給我嫩雞飯就好了。」我本來是忘記這段事情,我那時候腦袋打結,我剛才說:「拍謝,我卡住了,所以你就有什麼就給我什麼。」
然後就最後面,我們稍後在品酒會之後,才知道裡面有兩個聽眾坐在那邊看我,在那邊給我笑。然後最後面,那是我們的聽眾,他看到我出糗他也沒有說什麼,他只是最後面剛好有到同一個地方,他說你剛才點雞肉飯那邊跳針都被我聽到了。
那這個品酒會我覺得不是開玩笑的,非常誠意,他五杯酒,我前面兩杯我覺得我自己已經頭很暈了,因為我已經很久沒有要喝酒,就是我最多是小酌一下,喝一瓶啤酒、喝一口威士忌之類的。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酒,已經忘記喝酒樣子怎麼樣,喝到第二杯,然後他還跟你講說,你可以聞看看前面的,那個你已經喝掉了,它那個酒香的變化不一樣。結果我一拿起來聞,整個酒精衝到腦門,我當下覺得自己要暈倒了。
那就抱著這種已經暈暈的狀態,然後跑去參加下一個聚會,是他們統一的一個 VIP 餐敘,就後面辦在錢櫃的一個很大的包廂,然後「快樂大」找我去,現場我就只認識快樂大,還有愛德恩跟 MGK,其他都算是一面之緣,我知道他們可是可能不是真的有認識、有講話,所以一開始我就很尷尬。但是我長大的之後才知道,我自己有那個社交恐懼,就是以前其實會誤以為自己是很外向的人,有點像以前以為自己是直男,結果後來發現自己是 gay 的感覺是很像的。就是我以前一直以為說,出去跟大家玩是很快樂很好玩的事情,然後到最後才發現,就是開始自己有選擇的權利之後,然後才了解到,其實我好像不太喜歡出去玩,就是出去社交。
當然他本身是好的,但是每次回來就會覺得說,真的超累,然後我下次要出去,你要給我三個月的 CD 時間,我要再宅在家三個月,我才願意再出去一次,就差不多這種感覺。當然不是說什麼出去玩,這些人不好笑不好玩或是不好聊,不是這樣,就是單純自己沒有辦法暴露在太多的社交空間裡面。
那這種唱歌的地方,我覺得我真的是老了,就我進去裡面我就開始感受到各式各樣的不適,就對這個環境的不適,不然說可能有很重的菸味,然後還有那種明明就不太會唱歌,然後就要唱最大聲的那一種,我那時候一直在想說可不可以把聲音調低,可是後來覺得這樣有點沒有禮貌,這就不是我的場子,所以我就乖乖的躲到最後面,把耳朵摀起來跟朋友聊天。
然後見了一些史前巨獸,就是在市場裡面非常有名的人,那一些很厲害的大哥、很低調的大哥,在現場都稍微的交流聊了一下。只要都在喝酒,喝一喝,後來也差不多,發現我自己已經不行了,我直接鎖血逃跑。就是我們這種從小就有在喝酒的,真的不誇張,從小,苗栗人以前沒有這種觀念,小朋友十歲就叫你去拼酒。我們從小喝的,我們大概知道自己的酒量極限在哪,所以也比較不會產生到什麼斷片或什麼酒後亂性,然後故意在那邊借酒裝瘋的狀態,因為我們已經很習慣酒精的樣態是怎麼樣。
所以可能就是到某個位置就鎖血,你就知道說,我他媽現在再喝一杯,不用一杯,再一滴,一滴只要滴到舌頭上,老子直接倒在這邊給你看,直接倒在地上抽搐,待會你就要送我回家。所以知道自己極限之後,就別人要來對你酒的跟他講說,幹沒有辦法,我真的要死了,直接拿一個礦泉水,在那邊灌,灌一灌直接落跑,沒有跟大家說再見,因為說再見一定又再被灌一下,就直接逃跑回家。然後睡到剛剛才起床,今天是 2 月 11 號下午 3 點,睡到剛剛才起床。
下午的行程蠻好玩的,晚上這也不錯,喝酒,只是那個可能已經……我覺得我年紀太大了,我已經無法再去那樣的場合,雖然裡面一堆年紀比我大,但是我已經心理上的年齡沒有辦法了。
那下午這個場合就還蠻有趣的,本來是去跟一個交易室的大哥聊一下這個粉專經營有沒有什麼樣的訣竅跟一些眉眉角角,他想要跟我聊一下,我就去給他談看看。那其實我覺得經營粉專在這個時代是蠻值得的,就是你有一些好東西,你可以去開一個 Twitter、開一個粉專,或是開一個節目也可以,跟大家分享,都會有很多不錯的 feedback。你要的東西不一定是流量上的,或者說金錢上的回饋,但是我覺得那個是自然會產生,就是你做得好,你的流量高,自然有人會捧錢給你。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就是比較不賺這個錢。那可是你總是要在你經營上找到一些回饋。
為什麼你要找到回饋呢?因為你最後面會發現,就是出來拋頭露臉的,一定都會挨刀。所以當你開始挨刀之後,你就會有很多心理上的不平衡,你可能是很用心的準備,很無私的分享,很真誠的講出所有你想要說的話,但是一定有人會不喜歡你,然後就會開始攻擊你。所以你一定要有東西支持你講下去,它可能是一些金錢上的支撐,那可能是一些名氣上的流量,或者是可能是因為這樣可以交流到更多朋友。那無論如何,我覺得這些都是蠻值得的。就是自媒體是一個,等於說我們可以用極低的成本去槓桿出很高上檔的一個機會,你不會有多少東西可以犧牲,下檔有限,因為你不是因為說什麼錄了節目還是說什麼開一個粉專,你會犧牲掉很多東西,你犧牲掉的東西非常少,可是你可能可以獲得很多的東西。那只是你在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可能批評你的或是不喜歡你的,那如果說你沒有一些誘因讓你繼續做的話,很快又做不下去。所以還要蠻快就要先找到自己的定位,到底我要的東西是什麼。
那聊聊,另外一個交易社大哥就跑來,然後看到我又說:「快快快,到我們這一間來一下。」就是在隔壁,「有很多你的什麼粉絲,趕快去辦個粉絲見面會,大家要聽你分享什麼的。」我每次聽到這種話,我覺得超級德不配位,因為這位大哥他跟我們本身有在一個群組去交流一些產業相關的知識,那我覺得他跟另外一個前輩都非常的厲害,不管是在知識、經驗上,或是資訊的量體上,都是比我高很多的檔次,那我有幸可以跟他們一起切磋,其實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
所以我沒想到他們兩位都做過一樣的事情,反而就是說:「快快,來跟大家分享。」然後跟他的可能研究員們講說:「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要問他什麼都可以問他。」就是我一直聽到這種話,我覺得很尷尬,就是對我來說,我是他們的粉絲,然後他們卻說他們旗下的人是我的粉絲,就很奇怪說,你們如果有問題應該直接問這個大哥就可以了。
當然還是做了蠻多討論,跟這些年輕人去做交流一下。其實現在在市場上真的有蠻多資源的,就是說又有一些機構單位,他們會去類似說海選一些研究員,然後讓這些人有機會去瞭解一下說操盤的感覺是怎麼樣。你自己沒有錢,人家就可能,你做得好的話,你有機會就可以自己去操到一個部位,然後慢慢的有一個起家的機會。
等於說其實在這個年代,大多數的人你可以獲得資訊跟機會,然後跟一些援助的可能性是比上個時代人多了好幾倍。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但因為充滿機會,所以那一些不懂得運用現代工具的人,他就會喪失非常多的機會,他會覺得其實現代比古代更痛苦,但其實沒有,現代是比古代輕鬆更多。你會感覺到競爭的激烈,是因為大家都開始可以用各式各樣的科學工具去槓桿自己的腦力,就是你單純去圖書館看書,你一定輸給那些善用 Google 的人,善用 Google 的人可能在未來會輸給那些善用 AI 的人。所以懂得用工具的人,他某種程度上已經實踐了類似說腦機介面,那他可以去用一樣的時間,因為我們人生中最公平的東西就大家都是 24 小時,所以一樣的時間內,他可以產出更多的一個產值跟內容。
那同時我也獲得一個很大的體會,就是說昨天去參加的幾個聚會之後,我發現其實我本來是有點類似那樣子,反而是最近被改掉了。就是真的非常厲害、非常強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這樣講好像不太好,但我的觀察,我沒有說是誰,就是外貌上、外觀上、打扮上、生活起居上都做得不太好。我自己的觀察就是有這樣的一個傾向,未必說是生活白痴那麼誇張,但是我覺得老天真的是公平的,大家時間都一樣,因為過度專注在一些領域,所以導致其他領域就做得很差。
那其實我本來也是類似這樣,像第二個早上去做分享的這個大哥,他的穿著就跟我是一模一樣,就是說 UNIQLO 全身套裝,然後都一模一樣的。他那時候就跟我講一個梗,他說我的學生有時候就覺得說我沒有洗澡,但是其實不是,我是同一套衣服買了十幾件。我說我剛好完全理解,你現在的這一套裝扮,什麼灰色的 UNIQLO V 領上衣、外加 UNIQLO 的灰色的棉褲、外加白襪、再加夾腳拖,這個完全就是我的穿著。
那我今天看起來特別帥,是因為我是有 Gucci 的幫忙,有一個台灣設計師品牌,老闆 Smart 對我超好,就整天一直送衣服給我,所以我家都不用自己買衣服,我全身都穿 Gucci 的。一開始我也不知道 Gucci 是什麼東西,然後後來有時候穿出去,朋友看到他想說:「靠北,你怎麼買到這個?」我才知道這是一個很屌的東西,然後趕快跟老闆說謝謝。反正我白痴,以為說有一個廠商對我非常好,一直送我衣服,然後後來才知道這是 Gucci 的東西。
反正我以前也是像他那樣,只是因為有人送我衣服,都穿別的衣服,所以看起來可能是有在打扮,但其實我沒有打扮,就是人家東西寄給我,就直接套在身上。可能你知道套帥的東西還是有改變吧。但我講的重點是說,其實我本來的走向就會像他們一樣,所以我在一個正確的道路上。我自己給自己的評分,我認為說對,這就是正確的道路,因為在我看來,他們跟我的想法是有點像的,雖然我還沒有達到他們的成就,但我相信有道理就應該是有機會。就是專注在少量的、有把握的事情上面,然後一直去推進它,但其他的東西就真的沒有辦法管。
所以像我們這種呢,我覺得就只有兩種結果,一種就是說,因為你過度專注,所以你什麼都沒有做好。所以當今天可能別人到你家,或者說看到你的生活起居跟陽台,會覺得說:「幹,你是豬是不是?你媽怎麼活的是這個樣子?」但比較幸運的呢,可能就是娶了一個老婆,就我看到大多數的這樣子,然後這個老婆她真的是全力的在幫助你,然後去打理這個家,所以你可以更專心的去拚你的東西。後來想想,李安不是也是這樣吧?李安不是也是有一段時間龜在家裡拍電影、弄東西,就要老婆在照顧整個家業,其實我發現好像蠻多人是這樣子的。所以只能夠說非常幸運,就是因為沒有辦法照顧到太多東西,可是卻有別人去補助你不足夠的地方,變成是一個很完美的結合。
所以大概跟大家分享到這邊,就是我覺得蠻多很猛的人,然後我看下來都知道是這個樣子,那是有滿有道理的。就是你要仔細想,這些人……我跟我老婆聊,我老婆講說,你知道就是有一些長得漂亮的人,他們從小會獲得的評價就是你長得很漂亮、你很好看,所以對他們來說,他今天就會很用心的去維持這個評價。所以一般很漂亮的人,但我們這可能是刻板印象,我講我自己的意見,就是那種長得比較漂亮的,他可能在工作上或是一些能力上就沒有這麼好。因為他光是那一張帥臉,他光是那一對大奶,就可以為他帶來很多機會。你不要誤會,我不是在 diss,因為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我有一對大奶,我要靠 OnlyFans 賺錢,這是我的夢想,只是我就是達不到,所以你不要說我是嘴這些人,我是嫉妒,我是羨慕這樣子的。
那可是那一些可能長得不是特別好看的,因為我們從小不會獲得這種「你長得很漂亮、你長得很帥、你很高」,就是如果我們是小 baby 的時候,別人看到小 baby 長得漂亮,會說:「這個小孩長得太漂亮了!」那我們還在襁褓的時候,別人看到我們可能就是先看一下,然後之後就跟我媽很尷尬的說:「你這個兒子長得滿健康的。」因為講不出很帥,他說他長得滿健康的,看起來滿有活力的。我們從小只會獲得這種評價,所以因為我們只有這種評價,所以可能就會……人都在追求獲得肯定,就會在其他方面上找到一些東西,然後努力的鑽研,然後去獲得我們要的那種肯定,我覺得是這樣。
那也因為在這樣的過程之中,大家就會開始去往自己的方向去極化,漂亮的就是想要讓自己更漂亮,那不漂亮的就會在能力上更加的加強。到時候就變成說技能點全部點在這邊,然後其他東西都沒有點到。所以整體的狀況是這樣,我覺得這是一個我認為滿有趣的觀察,所以在這邊分享給大家。可是我現在會覺得是很廢的東西,但這個算是我們去回溯,就是為什麼有些厲害的人,他們最後面,我們去綜觀他的特質,會發現有一些共同點,可能原因就在這一邊。
### 市場話題
好,接下來我們來進入市場的話題。那我跟這些交易社的朋友大家聊一下,我發現大家都有共識,幾乎所有人都選擇在這個地方把部位給降低,就是沒有人相信後面會繼續突破、上去了。所以在我跟大家聊天的時候,我就問說:「有沒有人覺得這邊會直接攻上去?」「不可能吧!」大家都說不可能。然後我這時候突然想,搞不好真的就要往上噴,就是每次大家覺得不可能的方向,有可能就是最後的方向,就是一定會給你一個 surprise。
但這些人減碼也不是代表說,他就是賭他一定會崩盤什麼的,有時候就是一個資金調配上的需要,就是認為說:「我這個地方賺夠了,我平掉一些,之後看什麼東西便宜了,未來一兩年的機會產生的時候,我才有錢可以繼續投入。」所以是一個策略上的部署,未必是可能像一些坊間那種裝神弄鬼的,「這個地方就是高點,我就知道,所以我全出,下面再全進。」不是這樣子。但也順便跟大家分享,就是大家都覺得這個地方差不多了,幾乎沒有看到還覺得會繼續往上漲的人。不過當然,其實在股票市場都還是會有不信邪的人,這個是絕對會發生的事情。
那最近在針對 AI 的研究上,又有一些新的斬獲,就是我們在找尋說接下來的機會可能會在哪裡。那首先我們都知道說 Google 它的搜尋引擎是內建在蘋果的 iOS 系統裡面的,這是因為 Google 有支付一筆錢給蘋果來跟他買這個授權。所以 Google 的引擎在 2020 年付出了 10B,也就是一百億美金的一個金額給蘋果,在 2021 年付出了 150 億,它的漲幅是 50%。所以 Google 也因為這樣子,我相信,然後在 Apple 的硬體幫忙之下,那他可以一直去維持他穩健的市場王者的一個地位,他市占率是高達 90 幾趴的。
那接下來我認為微軟有機會去挑戰這個位置。當然我知道蘋果他對於自己的產品控管,他不可能說因為微軟出的錢比較多,他就直接用微軟的東西,他一定還是會去顧他的消費者體驗之類的。雖然 Bing Search 我真的覺得沒有像大家講得這麼差,他其實在搜尋引擎的加強上,我本來說像是 Edge 或者說它的 Bing,其實用起來我認為已經不像以前大家想像的那個 IE,就是 Internet Explorer 那樣子的差勁,它其實是有在進步的。
只是當然他跟 Google 還是有一段距離,但我相信納德拉應該再接下來會變成一個 war-time chief,他真的會變成一個,現在是一個美國大科技的戰爭狀態。他在一個訪問裡面講得非常有趣,他直接說他要讓 Google Dance,他要讓 Google 跳起來,就當你在之後看到 Google 有各式各樣嘗試的時候,請記得,他說請記得,「就是我讓 Google Dance」,因為我們的競爭、我們施加的壓力,所以 Google 必須要掏出很多東西。
所以這場戲真的變得越來越好看,我認為他可能下一步就是會想要去搶在 iOS 系統上面的一個預設搜尋引擎。這有可能,只是我自己的假設是應該不會因為說,可能他掏出 25B,然後 Google 出 20B,所以因為他出的錢多一些,所以蘋果就給他,應該不會這樣子。他們可能還是要談一些 deal,看怎麼樣合作。但無論如何,蘋果在這裡面應該就會受惠,因為他就有底氣去對 Google 漲價。
然後我覺得,可能蘋果在這邊又再一次的去收割。蘋果公司厲害的地方就是在於說,每次有什麼樣的競爭出來,像之前的 Buy Now, Pay Later,最後面是他收割掉;支付呢,蘋果也是收割掉,非常厲害。就是他在大家競爭了半天,然後之後面他推出一個東西,全部人就被他收死掉了。蘋果有沒有可能自己推自己的搜尋引擎?其實他們是有一些收購計畫在支持這樣的事情,但短期內可能不會看到。
所以,搜尋引擎就會是下一個科技巨頭的一個超級競爭。那也因為这个搜尋引擎的競爭呢,我覺得它甚至會幫助到……就是我們都知道說 Data Center 在今年是下修,之後會回到一個上升趨勢,它應該可以加速這個打底的進程,然後可能更快地回到一個上升趨勢,或者說在上升趨勢之後,他有一個更強勁的動能。因為當你今天產生競爭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軍備競賽,所以可能在 CAPEX 的支出上,或是搶人上,會再一次的回到一個軌道上。
前面是裁員嘛,但其實真的不要覺得說什麼裁員就會持續很久,搞不好裁一裁之後後來又開始繼續擴編了。因為我們如果說 2021 年、2020 年是一個很誇張的樂觀循環,那我認為說 2022 年就是一個很誇張的悲觀循環,然後到現在其實都還在持續,也就是說之後是必須會均值回歸。所以像我自己是認為,我們身邊的人討論,大家都認為說 2024 年、2025 年如果沒有黑天鵝的話——但黑天鵝大家都受不了,沒有人知道這種東西——可是如果說就是實際上沒有出什麼樣的變局的話,可能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年。
因為在今年其實有大量的企業去做人員的調整、精簡,所以大家都會回到一個很健康的 balance sheet 的狀況,那也會在財務上去做很多的限縮,就是每個人都會調整到一個很棒的狀況。如果經濟沒有全面毀滅的話,這樣的很棒的狀況可以有助於在未來重新回到成長的時候,會有很強力的推升效果。所以沒有什麼理由去保持悲觀,我認為是這樣。
就是現在的未來局勢已經算是越來越明朗。雖然很多人會說 AI 是一個騙局或什麼的,但說這樣的話的人就跟當時說電動車是騙局的人其實差不多的。就是你不可以期待說 AI 出來就馬上可以取代說一切東西,因為它犯了一些錯誤就說這個東西是垃圾,其實你就是忽略掉了科技的一個機會。就像是電動車出來,它當然不可能馬上就比油車好,如果它出來一年就比發展百年的油車好,你覺得這種事情是有可能會發生的嗎?對吧?所以當它開始量產商用的時候,它前几年一定就是有很多東西給你挑毛病。可是最後面發現說各個企業投入的時候,你看現在,如果說你現在才要進去,其實你就是太慢了吧?那個前面電動車,特斯拉不知道翻幾倍,一堆車用不知道噴成什麼樣子。
那一樣,我覺得 AI 就是現在大家要找機會,因為 AI 等到大家真的發現可行的時候,應該就是也是很多人都會到天上去。那我們過去幾個月都開始有一些節目內容是來跟大家聊 AI 相關的東西。當然比較初步的設想,就是可能是在 Data Center 上面。
具體來說,當我們今天看到 ChatGPT 的時候,我產生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當時它拋出來其實它很快就產生一個問題,就是說它的流量是已經不堪使用了,所以它必須要去採買更多的硬體相關的擴充。那也因為這樣子,它需要去再做更進一步的募資。可是為什麼在目前的 ChatGPT 上面沒有看到呢?那當然可能有一部分是因為說微軟這邊吸收掉了,我相信這可能是為什麼這個東西沒有見報的原因,就是它跟微軟的緊密合作,它可能可以直接拿到很多 Azure 的資源,所以我們沒有看到說它有很多的硬體支出項的內容。
但深度去瞭解之後,當然也是蠻多聽眾熱心的來跟我 feedback、大家討論,很多都是業界人士。因為畢竟小弟就只是一個投資人,所以我不可能每個產業都瞭解,一下做車用、一下做這個、一下做那個,就是我們對科技股的掌握呢,我們可能就是瞭解淺層的部分,好像淺層的部分其實蠻多時候已經夠做股票了。當然也感謝一些科技業內的朋友,然後來參與討論之後,就找到更多生存的機會。
除了在這個 Data Center 大家都顯而易見的東西之外,其實在 Edge AI 的部分,可能在後面會有一個快速的成長。但是就我們這個禮拜的考察,然後以及去各個供應鏈稍微瞭解一下,一些公司 call 一下之後,然後發現它的成長爆發期可能不會在 2023 年,應該會在 2024 年。2023 就像是一個試產,然後在 2024、2025 才會有一個爆發性的成長。所以 AI 這個題材可能正式的發酵會在 2024、2025。那可能 2023 假設有題材的話,應該有這篇像車用,然後跟之前知道的大型資料中心,然後 Edge AI 的部分可能會稍微晚一些。
那也因為這些 AI 的發展,所以可能會帶出的就是資安類股。就是資安類股跟我們前面聊到的大量的記憶體的採用,這些都會是一個新的契機。那資安類股在台股,可能蠻多就是藏在工業電腦的族群裡面,他們的營收佔比稍微看一下就可以知道說哪些人做比較多的資安。那台灣也成立一個資安院,蔡英文剛跑去剪綵開幕。那對於資安的投入,其實台灣算是領先全球,就是台灣,我們最近又出了像那個 iRent 事件,所以很多人想說,當然台灣資安很爛,其實這是一個誤會。就是說爆發一些事情之後,當然大家會拿出來檢討,那可能很多人就會覺得說是不是我们做得不好。但在台灣的資安投入上,它其實是比國外多的,就是我們在企業投入佔比上是比國外多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中國的威脅還是什麼樣的狀況,然後讓台灣的資安滲透率的表現其實是非常不錯。
但就我所知,資安滲透它是需要一些事情的觸發,就要來說,像過去的加密貨幣潮流,其實就有觸發資安產業的一個成長,因為加密貨幣動不動就被盜嘛。然後後來到 AI 時代,因為大量的資訊需要處理並且儲存,所以可能資安的需求會再一次的點燃,然後就讓大家去瞭解到說我們是需要這個東西的。
那其實這個產業有一個很好玩的比喻可以這樣講,它是一個需要壞人的產業,就是因為有壞人,所以你才需要有資安;就是因為有小丑,所以你才需要蝙蝠俠,差不多是這樣的感覺。那資安的需求在什麼時候會讓大家注意到呢?現在講,當你今天資料不值錢的時候,當今天大家的隱私意識不高的時候,沒有人會去屌資安,為什麼我要額外再裝一個可能資安設備或者一些軟體來做防護呢?為什麼我需要這樣子?那所以你的資料不值錢。等到你資料值錢之後,就變成一個剛需,它會變成一個政府的剛需,變成一些大企業的剛需,它就必須要去做這樣的支出,因為就是有人會來幹它的東西。
去做勒索,我們聽眾也有跟我私訊講一個八卦,我們在美國的企業他們停產了幾個禮拜,然後對外宣稱說是什麼產能卡到,但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東西被駭客勒索綁住,所以一下東西出不去。就是類似這樣的東西在未來可能會更加的層出不窮,然後在 AI 時代,我認為這個是一個還蠻明顯也蠻大的趨勢,在資安的支出上可能會更大。
那如果要關注這個趨勢的話,其實還是會以美股為主,因為美股在做資安相關的公司,蠻多都是世界等級的大企業,不管是軟體還是說軟硬體結合的,蠻多都是在美國這邊公開上市。當然 CrowdStrike 我們都已經非常熟悉了,這個是我跟大家分析也聊過的一個非常強的一個 SaaS 的資安公司。那除此之外,有一些有名的企業,像是 Check Point、Fortinet、Cisco、Palo Alto Networks,這些都是在做資安相關的東西。
那他們其實跟台灣的企業會做結合。簡單講就是說,它這邊可能是設計出一套軟體,然後搭配硬體的 solution,那只是硬體的東西它就會丟給台灣的代工廠去做處理。所以台灣的代工廠就像是一個 ODM 的形式,那由美國這邊接單之後,下單給台灣。那在美國這邊的這些資安股,你去觀察他們的毛利率,其實表現都非常好,因為要有這樣的毛利才可以賺到錢。那因為說它的毛利表現很好,所以它對供應鏈都蠻大方的,就是它的供應鏈蠻多都可以舉下說,因為它的原物料上漲,然後去跟它的軟體公司的客戶去漲價,一般都會被接受,所以應該都可以打出還不錯的一個毛利率。
他們是被歸類在一個工業電腦的範疇裡面,那工業電腦也是之前受害於缺料的,所以在接下來我覺得可以把它綁在一起看,就是從美國的資安公司到台灣的這些硬體供應公司,如果說我們有注意到他們的股價有什麼樣的進攻的話,那可能就是市場開始去關注這個題材。所以在 AI 的部分,我們看到了資安,那我們也看到了可能前幾集跟大家聊到的這些記憶體相關的東西,最主要是在美商,但台灣可能就是創意吧?但創意一下已經噴到爛掉了。
所以我因為這個東西我講的時候,然後後來好像有人貼給我看,在 PTT 上面有人講說什麼,股癌那時候講到,然後就噴。這邊還到再稍微講一下,就是我不太去做這種喊盤的東西,那個噴就是一個巧合,那跟我這邊有什麼關係?我也不會跟你收割說什麼,那個是我講到的,所以跌的時候也不要回來怪我。就不要說什麼簽生死狀,因為我一直都講台積電很好,所以 600 跌到 300 多的時候,一堆人跑來幹譙,就說什麼:「你不是說很好?很好怎麼會跌?」我就想說他媽從 200 噴到 600 的時候你怎麼不跟我說謝謝?
就是很麻煩,我們分享會遇到這樣的東西。當然你要到這個市場的操作,我們現在也不演了,就坦白跟大家講,所以廢物就是會賠錢,你會賠錢你就是他媽就是一個廢物,所以不要去怪別人。就是一樣的標的,大家都跟你玩一樣的東西,有些人就賺錢;跟你玩一樣的市場,有些人就賺錢。你會賠錢你要檢討自己,不要去檢討別人,也不要去檢討可能跟你分享的人。
所以我因為這樣子,我可以更放膽的跟大家聊,就是我說我想要講到的東西,而不去在意說,因為它在一個高檔的時候,我就不敢跟你講說它很好,因為怕可能自然的悲劇再獻。反正我們就是很明確的定位在說,我們是跟你講基本面的東西,你要拿去操作那是你家的事情,賠錢那也是你家的事情。
除了這個資安相關的東西之外呢,再來就是 Edge Server,Edge Server 可能會早於 Data Center 去做一個爆發,那只是這個東西的爆發點應該會是在 2024、2025 以後,所以不會這麼快。那等到這個機會產生之後,我們開始有注意到一些營收上來的時候,再跟大家聊一下可能在 Edge Server 這邊有什麼樣的機會。但目前我覺得因為不夠明朗,所以可能是變成大家像是下彩,我就去找出這個各家公司是誰有吃到的,他可能就會受惠,有些人就搶先進去卡位了。那只是我們都不確定它到底最後面那個狀況怎麼樣,要等到明朗才可以講。那現在比較絕對明朗的東西,就是記憶體相關內容,那以及可能像資安相關內容,明朗的東西我們先跟大家分享,大概這樣子。
### QA
接下來我們就來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20 歲當韭菜**
> 他說,股市三個月菜雞一問孟恭,我想請問關於美國的經濟問題,最近很常聽到軟著陸以及硬著陸,甚至股癌 second 的 YouTube 最新一集講到了 No Landing 的可能。我想請問要怎麼樣才會分別造成這三種情況?以及發生了,三種分別會對美國股市的影響?例如硬著陸的話會造成衰退,然後美國會跌是這樣嗎?謝謝孟恭。
這個《股癌 second》,他非常優質,那我一直跟他見過別人,他的東西真的是很值得一看,他算是市場目前看不就要被關掉了,但他的想法我覺得是非常值得參考的。那我有看到他影片提到說 No Landing 的一個可能性。
就是說因為美國的經濟數據開起來是太好了,其實這個有點超乎大家的想像,真的沒有人想到,你說非農數據可以開成這個樣子。所以也是因為近期一些數據,像什麼通膨數字下來、然後非農超出想像、然後科技業開始去縮減裁員,所以可能也有助於通膨的抑制,然後可能美國的租金、房價,很多指標都已經提早下去了。所以最後面這個 CPI 可能下降的速度會超乎大家想像,當然可能過程中因為有點反覆,會彈起來,但確實是因為一些數據開出來之後,開始大家討論說搞不好真的是軟著陸或是 No Landing,就是經濟直接 V 轉上去。
只是那樣可能就如同我們前幾集聊到的,就是看你是看什麼東西,你看美國的整體經濟可能是這樣,可是如果說你今天是看科技股的話,很明確就是看到衰退,就是一堆 YoY 都爛得跟狗屎一樣,你看那個什麼信驊的一月 YoY,看看什麼狗屎東西。好,只是當然,這個狗屎我自己覺得搞不好是給大家機會,像信驊的 BMC 在之後可能會有很不錯的機會,類似這樣。
就是,有些東西會開始開很不好的成績,那如果說是呈現一個連續幾個月或者說幾季的成績不好,那這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衰退。所以可能在科技業的從業人員或者說投資者裡面,我們現在就是在一個衰退裡面,但是如果是在一個,你單純看美國整體經濟的話,反而會覺得說好像未必會有衰退產生。
所以你說這三個劇本,那股價一定會怎麼樣反應?其實沒有人說得準。你說 Hard Landing,硬著陸就一定要崩盤嗎?我不認為。就是硬著陸為什麼一定要崩盤?如果說硬著陸,然後現在股市是在那斯達克什麼 15000、16000、18000 點,OK,你說這個地方崩一下,我覺得是,你不會覺得說這個東西是很莫名其妙或者說不該發生的。可是居然說,現在的那斯達克位置是一萬兩千點左右,那一萬兩千點左右大概怎麼樣位置呢?它大概是 2021 的位置。
而且你要知道說,就是我們過去是有通膨的,那你去看一些全球股市,就是當它遇到通膨,你知道這個股指就是會往上墊嘛。所以考量通膨的狀況進去的話,你說現在的股指真的是特別高嗎?我不認為啦。所以也不是說前面沒有跌,你知道嗎?所以硬著陸一定要崩嗎?不一定。
但我知道市場看空派的,他們是認為說硬著陸就是一定要崩,因為硬著陸產生,那可能衰退超乎預期,開始美國人越來越多失業,美國的失業痛苦最終會反映出來,大家的消費會縮減。所以不要講說什麼科技業,搞不好連民生用品大家都開始越買越少。所以當企業的 EPS 進一步下修的時候呢,前面跌股指,後面就跌這個 EPS 下修,所以他們認為沒有跌完。我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但是你可以把我們這邊想像成就多軍台,我也不跟你演,我就只跟你講說,老子就是多軍。所以我不知道會不會跌,但是我就一定會待在場上。因為會跌的話,那至少有點錢可以加碼;那不會跌的話,至少不會不在場上。
不要去猜說什麼,這個地方一定會怎麼樣,因為如果說你瞭解更多的話,你今天去找,你就在 Google 搜尋上面直接點那個新聞的時間點選擇,直接選 2008 到 2009 年,那你去看當時的,你就你想得到的美國、台灣的集團股的老闆,名字都 key 進去,然後你看他們對未來的景氣預期怎麼樣,去對照美國跟台灣指數後來的一個走勢,你會獲得很多很有趣的想法。
**下一位,CH 底線**
> 他說,你確定還有 Lower 嗎?欸大你好,那初入美股選擇權的市場,發現美股選擇權還蠻盛行的,個股通常都有成交量而且還不錯。那什麼情況會比較適合買選擇權而不買期貨?畢竟如果個股有期貨,那好像也不太需要考慮選擇權這種有時間價值的商品才對。那另外想問,未來大家會對個股用選擇權來做 Trade and Stop 策略嗎?那會有什麼風險或是成本需要注意嗎?謝謝欸大,也祝福全家開心。
首先就是說,你可以把選擇權就想像成是一個槓桿的管道,所以槓桿的成本是怎麼樣可以稍微算,槓桿之前我教大家怎麼算一個選擇權的實際上你付出的槓桿成本是多少,就那你融資也要付一個成本。那當然如果有期貨的話,只用期貨去交易是最好的,只是期貨在美國這邊,那斯達克是正價差,所以等於說你是多軍的話,你就是每季會去損血一些。有些人可能不在意,只是就是它跟台股是有差別的,就是說逆價差的環境對做多有力,正價差的環境對做空是有利的。可是美國股市你要去做空它又怪怪的,長期就是一直往上墊的市場。
所以,就是說有期貨的話,如果說正價差的狀況沒有太明顯,那只用期貨,他可能是一個非常便宜的方式。那再來,融資的話,現在可能利率有比較高,他那個利率的算法可能就 SOFR 再加幾趴上去,所以現在可能在這個利率上,你使用融資不是一個特別划算的時間點,然後跟過去美國是零利率,然後那時候融資很便宜,完全不一樣的狀況。現在融資利率很多都調到很高。
所以可能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有些人就會去使用選擇權這個工具。但是選擇權也會相對的去反映它的價格,只是你就稍微去比照看看。那選擇權什麼時候會用到?基本上,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他就是某種程度的樂透,當買方的話,然後你是 call 一個價平或是價外的話,他就是一個樂透的感覺。那其實比起去買真正的樂透,我覺得買這個樂透還比較划算。就是你可能 call 個……美國選擇權他的一口就是一百股,這樣的一個單位,所以是一個比較大張的樂透,但他的期望值應該是比你去買真正的樂透來的好很多。
就是說當你今天可能看好某個事件、某個催化劑,你去買一個選擇權,然後去賭一個短期的波動,這是一個方法,那下檔是有限的。下檔有限就是說,我最多就是賠掉我投入了這個錢,但其實跟每個投資都差不多,就是你最多就賠掉你投入的錢。只是這個融資的部分可能會有一個追繳的狀況產生,那選擇權不會有追繳,所以你投這樣子,你的風險就鎖住就是這樣子。只是大家還是不要投太大,不要說什麼你部位他媽什麼三成都拿去買選擇權,這個一般不會有太好的下場。
所以選擇權可以拿來賭一個事件,然後可以拿來賭一個波動,好像是在可能財報季前,那如果你注意到它的隱含波動率是不高的話,蠻多人會選擇去做一個雙買,我就兩邊都買,所以你只是賭波動,不是賭方向,這個也是一個做法。所以賭波動、賭事件,或者是說長期策略的話,像是 Joel Greenblatt 他曾經教過的這個 LEAPS Call 策略,那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東西。只是它就是一個槓桿行為,這是大家要知道的。所以不用把它想得太複雜,它就是一個槓桿的工具,那在適當的情境上可能它會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下一位,阿里三下自久**
> 他說,如何避免小孩吵到鄰居?欸大你好,近來隨堂跟鄰居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請問家中同時有小孩跟狗狗的欸大,怎麼避免諾雅跟秋狗吵到鄰居的?謝謝欸大。
其實秋狗在吵的時候就送他去關起來,那諾雅在吵的時候就跟他講說:「不要這樣叫,壞壞。」「這樣壞壞。」然後他看到就會聽話。那當然就是在家裡可能就是過了晚上六七點之後就是不讓他跑,不然就是如果你要讓他跑的話,再來就要鋪個地墊,就是我們要有一點功德心,大家互相尊重一下,其實應該是小事情。
**下一位,Surfer and Florist**
> 他說,學衝浪救全家人。欸大安,感謝優質節目,先祝您一家平安喜樂,與 iPhone 們一同穩定獲利。那今日看了您推薦的《The Last of Us》,真心覺得是繼《陰屍路》之後最佳殭屍片。也跟老婆聊到萬一發生了怎麼辦,想聽欸大的應應對策為何。小弟這邊想了一個辦法給大家參考,小弟本身衝浪 20 年,真心覺得會衝浪一定可以在末日殭屍的世界裡面保命,因為眾多作品並沒有看到殭屍游泳。所以在末日來臨的時候,大家先到海邊躲著,殭屍殺來的時候,大家拿著衝浪板或是 SUP,並備妥三日份的物資、放防水袋,划著到 outside。殭屍碰到海活動力必然會下降,衝浪的人可以滑遠一點躲,SUP 還有槳可以當武器。如此一來,衝浪人生存的機率自然就提升,加上離岸邊不遠,可以選幾位年輕力壯、比較強的 Surfer 定期上岸補給。萬一不幸海象不好,淹死總比被啃死好。老婆聽得覺得很不錯,終於準備好好跟我學衝浪了,不知道欸大覺得如何,寫成劇本賣電影公司應該會中,欸大有興趣投嗎?
其實這是一個很不錯的 idea,因為一般講到殭屍末日,大家會想到的就是可能有一個地窖,或者說在你的公寓把它做成一個滴水不漏的防禦設施,可能這樣子在抵禦殭屍。可是在陸上畢竟就是殭屍的主場,所以可能就會被人家搖爆,機會會比較高。那在海上至少殭屍是不會游泳的,這個是一個還滿有創意的想法。
只是我覺得因為你都看過了《The Last of Us》,你應該會明白說就是恐怖的東西不一定是殭屍,還有為了求生存的人。他知道說你們都在海上,然後你們肥的一匹,那個身上都是好東西,就會有人把你殺掉劫鏢嘛。所以我不知道,就是這個東西反而變成一個滿明確的目標,你躲在城市裡面可能這些 looters 他沒有辦法找到你,但是你躲在海上就很明顯,大家會看得到,就是你們這些人在海上。所以算是一個滿有趣的新的 idea,但是我覺得可能在殭屍末日還是會被人家殺掉。
**下一位,信主委得永生**
> 他說,兔飛猛進。一、冰島之旅有沒有考慮拍 Vlog,畢竟 Podcast 看不到美景?二、欸大講話速度那麼快,看書也很快嗎?聽習慣股癌之後,聽別的節目不只雜訊多,節奏也不習慣,開一倍太慢,開 1.5 倍又太快。想在這邊許願希望 Podcast 可以增加 1.1、1.2、1.3、0.8 之類的倍數可以選擇。三、Line Pay 已經有土耳其的捐款專區,非常方便,希望透過欸大聲量帶來一些力量。四、之前有提到 ChatGPT 用在算命,因為自己去試過,但 AI 沒有給具體的答案,想說欸大是怎麼問的?或是網上哪個論壇、影音平台做教學的關鍵字怎麼樣搜尋才找得到?那我試找過都找不到,以上。現在祝群友們都賺到兔。
1. 第一個問題會不會拍 Vlog?沒有辦法,因為我看到鏡頭我就想把自己殺掉,就很尷尬。可能會拍一些漂亮的照片放在我的 Instagram 跟 Facebook,應該是這樣。
2. 第二個,看書也很快嗎?看書也滿快的,而且看書速度快我覺得是可以練習的,就是到最後就是真的會看非常快。我自己都會先看標題,然後去挑有興趣的章節先快速的切入,然後再整本掃過去,我一般是這樣做。我覺得其實也不一定要說很快,有時候看書慢慢看也是一種享受。
3. 第三個,對,這個土耳其捐款專區,如果說有點餘裕的朋友,我們來幫助一下土耳其人。
4. 第四個,怎麼樣去給指示?你可以用 `Prompt` 加上一些關鍵資訊去做搜尋,就會有一些網路上的網友會分享說怎麼樣的去當一個 Prompt 的使用者。Prompt 就是說我給它一些指令。所以你用 `Prompt` 再加事件,然後再加一些可能 `tutorial` 或是 `guide` 的資料,應該可以找到很多結果。像我自己有玩法都是我自己慢慢試用,因為這個 AI 他是可以訓練的,所以你循循善誘的去給他一些指導的話,他可以做出你可能最後沒想到的答案。雖然滿多東西你一開始問的時候,你會發現說他給的東西就是很官腔的,四平八穩的,當然是有辦法可以去訓練他,這個就得靠隨著每個人去玩,會不會玩出不一樣的東西。那其實你說這個算命沒有給具體的答案,這不是很正常嗎?你去遇到的算命仙,一般也不會給你一個具體的答案,然後比較少的才會直接告訴你說什麼,你在哪一天會出什麼事情。但這種很少見,因為就是給這種模稜兩可的答案,大家才可以混口飯吃,給得具體,馬上對答案沒有對到,他就不用吃飯了,所以本來大多數都是給你這樣的答案。
**下一位,認錯仔**
> 他說,我是牆頭草。年後開盤第一天,停損空單,第二天就多單幹進去,舒服!謝主委推劇,真的不知道要看啥,就被你這個主力救了。但我沒訂閱,去一個集各大平台影片的網站看,也知道要訂閱要支持,但免錢可以看也很難拒絕,主委怎麼看這個狀況呢?然後另外想聽從 100 萬到 1000 萬的經歷分享,謝主委。
首先這個看免錢,我當然知道就是很多窮學生或是沒有預算的人,他不得已要這樣做。如果說你是有點預算的人,那你只是貪小便宜要這樣做,我不會去做什麼樣的評論,因為我覺得這是很浪費時間的事情。就是去找免費影片一定就會有什麼各式各樣的廣告,可能畫質也不高。那完全是一個取捨,就是你的時間值不值得這樣子做。如果說你覺得做這樣子很爽很值得就做。
其實訂閱費一兩百塊對很多人來講,也就跟媽的小錢一樣。那我們不用浪費時間去那邊找穩定的片源,那可能又有不錯的品質或什麼的,又不會有廣告跳出來,那是一個取捨。當然我們在節目上公開都跟他講說,你就是應該要支持正版。不過其實大家小時候長大環境都知道,以前有很多那種什麼 PS 的店,就是在賣那個盜版的光碟,那後來大家的觀念慢慢改,有一些智慧財產的想法之後才知道說要買正版。那現在其實在網上看到版的也是越來越少。如果說你有辦法找到免費又方便的管道,你會這樣去看,我是覺得以人性來說是還蠻合理的,我也沒有早上要去做什麼樣的批評。只是像我自己就覺得,就算你跟我講說有這樣的一個管道,我還是會選擇訂閱,因為一兩百塊讓我不用花心思可以直接在我的電視上面選來看,我認為是蠻值得的。所以大概這樣子。
然後再來就是說,一百萬到一千萬的經歷分享。其實小資金到大資金,再到更大資金,最大的一個差別就是胃納量。所以胃納量就是說,據說有些是用策略套利的,它可能在市場裡面發現一些 bug,那這個 bug 為什麼會說不可以講出去?因為講出去大家知道之後,可能這個 bug 就會慢慢的限縮掉。一般這些機會都是出現在衍生性商品上面,像是一些股期或是選擇權上面,可能有時候這個定價會出現錯誤,有些人就會去做收斂。所以這個可能是有胃納量的限制。
那再來可能就是說,在現股的部分,以前可以玩一些小股票,然後現在你的資金,就要說你丟一個小股票,你隨便買就是最大的主力。所以變成說,你要嘛就要自己去拉抬股票、自己去放新聞,我做那種比較辛苦的事情;那要嘛可能就是只能夠去買比較大的標的。比較大的標的因為很多人 cover,所以它可以產生到爆炸的機會可能又會小比較多。所以主要是這些差別。
但心態上的話,我是認為……當然是我自己的經驗,所以大家未必這樣子套用,那我也不建議這樣套用。我自己在差不多七位數、六位數的時候,主要是以七位數為主,基本上每個股票只要不可以融資我就不買。研究了半天,然後終於發現說,幹它不能融資我就不買了,因為我要去追求一個比較大的槓桿。但我知道比較大的槓桿可能會死掉,可是我想法就是說,反正我錢就這樣子,我死掉大不了就回去上班。所以開比較大的槓桿,然後去賭一個可能看對的話會翻比較多的機會。但是這個前提是建立在你自己的過去交易已經可以賺錢的,才會去做這樣的一個槓桿放大。
可是過了千萬之後,就比較少會有這樣子的想法,就是比較不會有那一種說:「媽的我跟你拼然後死了算了。」因為你現在死掉不是說什麼,我回去打工一兩年就有了,你一千萬已經要打工不知道打工多久。所以其實在部位的調整上,一定會變得更小心,就是比較不會去上很多槓桿,然後也比較不會去做重壓了。
至少我是這樣,可是我還是有知道,在市場上他已經破億了,然後他還是把把重壓,還是有這樣子的人。只能說那是每個人的心態調整,但是大致上可以注意到這樣一個趨勢,就是錢小的時候大家膽子都比較大,然後錢大之後膽子都會變小。那錢小的時候可能就可以用一些投機的工具,搞不好找到一些機會。那錢大之後,可能就勢必得開始要去參與一些比較大型的標的。
但其實我目前還沒有到那種很誇張的階段,就是我們身邊有朋友,有一些標的,我跟他講,然後他直接講說:「這家公司我可以直接全額收購,所以我要怎麼買?」這種煩惱會產生,你知道嗎?因為看,他這個買下去,他可能就他資金的不到一趴,他已經直接變大股東了,那要怎麼買?他就沒有辦法買了。所以他就只能去買到很大的標的,很大的標的,勢必這個報酬率就會壓縮。就像是巴菲特,他可能在年輕的時候,跟孟格,那個報酬率可以拉到很嚇人,因為它可以參與一些小型的東西。那後來它只能夠開始做大型的標的之後,它的報酬率就開始下降,它可能變成是還是很屌的 12-20%,當然這個是巴菲特,因為它本身是有自在槓桿的一個前提,所以也不太能夠類推適用到每一個人。
所以你要知道就是說,反正你只要在賺錢,你又在穩定賺,都是對的。不用太去想說什麼,要去瞭解每個人的 100 萬到 1000 萬是怎麼樣,因為你去網路上看 100 篇這樣的文章,對你也不會有任何的幫助。真的,只要去優化自己的做法,並且其實大多數如果說你就有點經驗之後,你會怎麼樣死掉,你都知道了,只是有些人就鐵頭,就是還是要去試看看,因為沒有辦法,錢小就想拚嘛。所以完全可以理解那種錢小想拚的想法。
所以雖然我在節目都跟大家推廣說,就是你不願意參與市場的,你不願意去做更多研究了解的,其實單純的買指數就可以參與市場的漲幅嘛。那雖然我是這樣建議,可是為什麼我還自己來做這種主動選股?因為我就是不甘於這樣的東西嘛,我寧願去賭一點風險,對,我可能會跑輸大盤,可是我也有機會跑贏大盤很多嘛,是不是?所以我會去做這樣的一個 trade,我去做這樣的一個交易,但不代表每個人會想要這樣子做。所以大概這樣子。
**下一位,羅根 GGA**
> 他說,生科科。欸大你好,那小弟今年 30,頂大生科碩畢,工作一直很努力,職位跟薪資也逐漸提升,但在職場 5 年後,深深感到生技業的薪資上限,總覺得再怎麼樣努力也難以突破,那失去精進自己的動力。小弟目前年收 70 萬左右,可以繼承中南部的五棟房產,生活躺平應該不是問題(只是小康家庭)。但在工作和人生上難以達到自我實現,那又有些抗拒為了追求薪水轉換領域,放棄過去的累積,從零開始(如科技業)。請教欸大有何建議?是我過太爽嗎?還是難追求自我實現是這代人共通的狀況呢?
好,對,就是你過太爽。因為你已經有這個五棟房產了,當然我們不知道這個房產價格多少,如果說什麼一棟是 200 萬就可能就還好,可是我相信現在房價只要不是買在太詭異的地方,應該這個五棟房產就是代表你已經有相當程度的財力了。所以對你未來躺平絕對不是問題嘛,收收租金,或是說把這個投資藉由房貸帶出來,然後去刷一些比較穩定的東西,基本上那個金流絕對是夠你過生活。
所以其實你是很有底氣去追求自我實現的,不管是要繼續在生科,然後領著可可的薪水,但是搞不好有機會哪一天幹到變 CEO 之類的,這也是一種自我實踐。那不然就是可能就是從零開始去科技業,這也沒有什麼好不能放棄的。就是你這個煩惱是很第一世界的煩惱,就是因為你過太爽,所以你無法理解就是很多人他從零開始,他是可能會餓死,我下一餐會不見,然後我可能真的會整個爆掉。像前面 QA 有一位,他是生科的,然後之後面決定去學程式,那個真的是 all in、梭哈去做,所以他會有很多的提心吊膽。但像這種就變成你其實是毫無壓力也毫無什麼成本去做轉換的,你想要做什麼幾乎都可以。
基本上你有這樣的一個財力背景,你應該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所以無論想要做什麼,就是想到就去做就對了,因為你根本就不用考慮錢了,是不是?所以如果你因為這樣子還是覺得說卡住不知道要怎麼做,就是你懶而已。懶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就是有時候躺平一下也 OK。你知道台灣很內卷的環境嘛,我們聊過很多次了。你看一下很多人,他連放假都是在線上去做一大堆的學習,然後不是滿多人把那種什麼線上學習平台當保庇公司在買嗎?你買一堆東西,你以為那些人真的有看?一堆人其實是沒有看的,他就覺得說有買有保佑,跟那個書架上面要放滿書一樣。就是大家是壓力很大很焦慮,就覺得說好像一定要幹嘛。
其實我覺得不要這麼緊張,你有時候學學歐美人是不錯的。他媽的,可能好幾天下午就去那邊曬太陽三小時,就台灣人都不會做這種事情。還有另外一個東西也滿有趣的,因為發現你滑抖音或什麼 YouTube Shorts,常常看到他們會拍一些影片,什麼拿撲克牌,然後在超遠的地方去射進某個洞口;也會說拿什麼乒乓球,然後從樓梯上藉由各式各樣道具往下彈,然後彈進某個洞。因為發現他們超多這種影片,他為了要解這個成就,可能就是花了三四天的時間在那邊弄。就台灣人就不可能,他會說哪有這個美國時間?可是他那種就是某種程度有在享受自己的生命。
所以當你今天已經沒有經濟上的壓力的時候,就去享受生命就好,不要在那邊想一堆有的沒的,讓自己可能就是在享受的時候還在想,到底我這樣是對還是錯?你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然後再來就是說,難追求自我實現是不是因為這世代人都有這種共同的狀況?完全就是。然後就覺得就是社群媒體,因為你不管過得多爽,一定都有人比你爽,以前你可能看不到,現代就是你隨便滑都可以看到過得比你爽。所以你一輩子都追求不完。
只要你的物慾會跟著你的薪水跟物質條件提升的話,基本上你就是一輩子都是勞碌命,然後注定要勞碌一輩子。沒關係,反正你用更多錢之後買更好的名牌包,你會感到快樂,可以。然後這是一個快樂的循環,你還是覺得不夠。當然如果說是那一種,你想要達到某種物質成就,然後就去做收尾的,基本上可以死了這條心,因為你只要是把目標放在物質上的,你沒有終極的一天。我就是一定會有更好的車、更好的房子、更好的珠寶、更好的首飾、更好的手錶,你是一輩子都是注定要一直賺錢,然後有點感覺到入不敷出。你賺一百萬的時候覺得錢不夠用,然後你他媽賺了五百萬,你還是會覺得錢不夠用。這是自己的一個經驗,然後身邊朋友我觀察到的這樣一個現象。
好,那這集節目就聊到這邊,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