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43:オラオラ
逐字稿內容
本集節目由我的健康日記「超前部署益生菌」贊助。
想要超前部署健康力,就靠我的健康日記「超前部署益生菌」。
「超前部署益生菌」是專門為了調整體質、提升保護力所開發的厲害益生菌。
它重本不手軟,每包菌數高達 150 億。「超前部署」還加了礦物質鋅,可以由內而外增加保護力。
這款連很多醫生常講的陽光維生素 D3 都有加,現在大家出不了門、曬不夠太陽,你可以靠吃的補充。連同重要的 C、E 也幫你加了。
初乳有很多營養大家都知道,這款「超前部署」加的是黃金 24 小時內的牛初乳,所以有很多的牛初乳免疫球蛋白。
再來還有一個酷的東西:酵母 β-葡聚醣。非常拗口,但是這就是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的靈芝多醣體廣告。β-葡聚醣就是多醣體,只是酵母的來源純度比較高,那一樣是提升保護力的好東西。如果家裡有長輩感覺靈芝貴鬆鬆的話,那你可以改買這個盡孝道。
再介紹一下,接骨木莓是歐洲百年來居家必備的保健百寶箱,花青素很高,現在再度躍升為當紅的保護力草本精華。還有長輩最愛的西洋參萃取精華,相較於其他的人參,西洋參是比較溫和補氣,是養氣滋補的首選。
我已經幫大家試吃了「超前部署益生菌」,因為它加了接骨木莓,吃起來是酸酸甜甜的果酸味,是大人跟小孩都會喜歡的那種味道,也是我自己吃過最好吃的益生菌。上面講說一天吃一包,但是當時因為真的太香了,所以就一天吃了兩包。
一般的益生菌在口味上,根據用戶的不同,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考量。那如果你是覺得原味吃不下去的,我建議也可以試看看這款好吃的益生菌。
現在只有我這邊有放福利,優惠價買一送一,兩盒 60 天份只要 899 元,全世界就這邊最便宜,一天不用 15 塊。momo 跟康是美都沒有,專屬賣場只到 6 月 1 號。
投資健康,賺的錢不會背叛你,特別是家中的長輩跟小孩,更是需要加碼買一些,幫他們提升保護力,就能夠輕鬆面對外在環境挑戰跟季節變化。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連結欄這邊,找到購買的連結跟相關的說明。
OK,那我今天在臉書上面 po 文問大家說,現在 Netflix 有什麼好看的影集跟電影。當你看到一個職業宅男,就幾乎整天都待在家裡、已經宅了好幾年的人,都問出這樣的問題,就知道現在有多絕望。因為已經看到不知道要看什麼,所以才上來問大家意見。
像 Netflix 裡面的影集跟電影,幾乎能看的我都看了。然後會比方說,像我很喜歡放這個關鍵字,就放驚悚、懸疑、鬥智,或是 Al Pacino,這是我很喜歡的演員跟導演,那我就把他都全部看完之類的,然後延伸這樣一直出去看,因為瘋狂在看東西,但是已經看到不知道看什麼。
像 Apple TV+ 上面有 Apple TV,裡面可以租電影、買電影的,每次有新東西我就會租或買。或是一些你在 Netflix 看不到的,什麼《哈利波特》1 到 7,或是《魔戒》、《哈比人》三部曲導演加長版,就是整個是加長的,我覺得非常的優秀。然後像是《駭客任務》三部曲,反正真的能看的東西都全部掃過,一些老片,什麼《肖申克的救贖》,台灣叫《刺激1995》,那還有像是《教父》系列,幾乎所有可以看的東西都掃過一輪了,所以才會跑出來跟大家求,就問大家意見。
那也蠻踴躍的,大概有 900 多個留言吧,那只是我覺得最傻眼的地方是,幹,900 多個留言,留言的那些東西我幾乎都看過,所以看的時候更覺得案情不單純,就是真的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看了。除了一些比較新的,有人跟我推薦一些台劇,台劇我比較少在看,那什麼《火神的眼淚》,有空去翻看看。
那我看到有一個人推《The Serpent》,這個我在 Netflix 上面其實已經看它的那個小圖示看過好幾次,只是都沒有點進去,因為看起來我以為是另外一個什麼毒梟相關的電影之類的。像很多人推的《Breaking Bad》跟《Narcos》,是那個早就看過。那《The Serpent》因為它就是一個人戴墨鏡在那,我以為又是另外一個毒品的電影,所以一直沒有點。然後後來才知道說,它是在講一個連續殺人魔在東南亞這邊,因為那時候有所謂的嬉皮路線(hippie trail),這些嬉皮他們會從東南亞這樣一路玩,玩到中歐去。那就是在這個嬉皮路線上面,專門去有點像是搶劫偷竊,然後外加最後面搞到變殺人,專門針對嬉皮去做的。
它是一個真人故事改編,所以他一開始在演這個嬉皮的時候,我沒有同情,我就覺得說,媽的,這些嬉皮很多真的就不知道在幹嘛,我就很不喜歡那一種,就是你生活就很不正經的,然後整天跟這邊講說要去追夢、要探索人生的,這種我就不太喜歡。除非你家裡很有錢,然後支持你讓你可以做這樣事情。後來知道是真實故事之後就算了,這個是還蠻沉重的。但是整個影集的節奏抓得還不錯,就是雖然沒有很緊湊,但是它慢慢的,可是也讓你覺得餘味悠長,就還蠻有趣的。所以也可以推薦給大家去看,雖然我自己還沒看完,目前看了大概兩三集,但是是還不錯的。
除了影集之外,像電動我也打爆,打到什麼 Steam 的遊戲又買了好幾款,那只是玩一玩就是手累、眼睛累,但是你也不知道玩什麼,你已經無法獲得很多的娛樂了,因為待在家也太久了。雖然我長期待在家,但是很少會遇到這種你真的沒有辦法出門的,你可能一個禮拜就出去吃個餐廳一兩次,所以其實你長期待在家你覺得沒差。但現在你發現連這個一兩次餐廳都沒有辦法出去吃,長期待在家就變得很悶,這是已經顛覆我的生活模式。就是我本來的生活模式覺得在家裡跟我沒差,可是真的連餐廳都沒辦法去的時候,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衝擊,就是你真的悶到發慌,然後不知道要幹嘛。
所以我還會出去什麼,就是沒有人的地方散步遛狗,或者說就是開車晃一晃之類的。然後就看到旁邊的一些店家,他們還是有營業,就是他們把桌椅都收起來,只可以外帶。那我看到這樣子之後,我就有去支持他們,口罩戴好、實聯制有填,拜託大家不要見獵心喜,想說你怎麼還在出門。就是還是有出門沒錯,那大部分雖然都是用 Uber Eats 跟 foodpanda 解決,可是會去支持一下附近這些可能你沒有辦法用外送叫到的東西,就去支持他們去外帶。
因為我覺得做生意的人很可憐,雖然現在可能網上有一些反商的聲音起來,這個就是一個什麼「適者生存」,就講那些風涼的話,講幹話,我覺得沒有必要這樣,大家做人真的沒有必要這樣。很多出來創業的並不是大家想像的,什麼富二代、金湯匙。或是說像我自己投資的東西,我也沒有跟我爸媽拿錢,遇到這樣的事情大家都不希望。很多可能是打拚了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甚至到 40 歲了,已經有兩個小孩了,那終於可以跳出來大膽的試看看要創業,就遇到一個疫情,直接去死。開餐廳的、開旅館的,或者說開補習班的,在一些補教社團看到蠻多在頂讓了,就是很困難。
所以很多他們其實也是自己存了很久的錢,然後勇敢的再加上一些貸款,出來創業,提供工作機會給大家、繳稅給政府,所以他不值得讓一些人酸言酸語去講說你活該倒掉、或什麼老闆平常很賺。就大家可能會把那種你對於一些財團的印象,因為很多人對於財團的印象不好,財團都是壓榨。像美國這邊就是,你看到很多在 Reddit 上面就會酸 Jeff Bezos,大家疫情這麼慘,你在疫情獲利創新高,就開始酸他。可是你們用他的 Amazon 的 delivery 的服務,你就是罵誰呢,他是幫助你創造價值。可是對於一些那種真的很反商、然後很左很左的,他可能就覺得說,他媽的你們都活該去死,你們做生意的平常賺那麼多錢。
那我就是覺得這些做生意的很可憐,所以我還是會選擇去支持他們,當然我自己很小心,那也會選那種都沒有人的時間,進去裡面趕快買一杯咖啡、趕快帶個便當,那就走,會這樣子。那也跟這個路易莎的店員聊,而且他用我那邊是開一個路易莎,不知道路易莎是直營的還是加盟的,如果是加盟的,幹,真的很慘。這些加盟主可能也是存了一大筆錢,遇到一下這樣的事情。我就聊了一下,他說他們其實大多數的營收來源還是內用,就是客人內用才會花錢,外帶其實比較少。那只是現在都完全沒有辦法內用了,外加現在可能疫情比較嚴重,所以出來的人也變得很少,所以基本上就是完全沒有生意,就很多都把這個營業時間縮短了。那我能做的就是可能每天找他買一杯咖啡,就希望說他們可以度過,其實這個也只是杯水車薪,就真的沒有辦法。可是就是有點那種心意上,因為自己做生意的、自己的朋友做生意的,你知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然後做旅館的,好不容易撐了一整年,台灣其實去年雖然都沒什麼事情,但大家還是會怕。其實台灣人是非常,我覺得很團結,然後同時也是很很小心的民族。所以其實像我們去年沒什麼事情的時候,就已經很嚴重的影響我們的一些內需產業,因為大家就可能比較少出門。餐廳還好,但是旅宿,你要住、要過夜的,可能大家就比較怕。那有些是好不容易在今年初開始要打平了,就已經撐了一整年,可能也去貸款什麼的,然後現在這樣子,所以真的要出大事,要完蛋了。
那健身房的更不用提,像館長,他自己的直播也跟大家說,接下來真的困難,一定賠很多錢。那我自己本身之前有想過要開健身房,所以我找過地點,那同時有去問這些器材的報價。那器材的報價,當然有些會直接買那種非常有名的北歐品牌,那有些可能就是找他的代工廠,然後直接從代工廠這邊買到一樣品質的,還可以貼自己的牌。那可能東西一樣好,但是便宜很多。反正不管你怎麼做,這些器材都很貴,那時候問下來,一個差不多好像百坪的空間,就要花到八位數以上吧。那就是一個非常重資本的東西,然後同時金流也是很大的考驗。
因為除了這個重資本,你可能會使用融資,就是貸款的部分去開。那你要還這個貸款之外,同時你的教練也要請,他不是說什麼你健身房的東西放在那邊,大家自己會跑去練就沒事了,你要有教練在旁邊看什麼的。所以你可能也要有教練,那教練的收入也很重要。對於一個健身房來說,那時候稍微估了一下,問一些有在開健身房、或是有認識開健身房的朋友,就是其實教練課的占比,甚至是比這種入場費差不多是已經打平了。就是你一般可能想像是覺得,教練課的這個營收占比可能是一小部分,那其實不一定,有時候在一些案例裡面,他就是一樣重要的就對了。
那你就想,你今天已經沒有人入場,又沒有教練什麼,所以你是所有的東西都歸零,可是你還是要付出這些。因為房租他不會體諒你,他不會說你的身體不好,所以房租就不用付了。那貸款也不會體諒你,那員工還是要照樣養,你總不會說全部都 fire 掉,然後之後再找回來,因為重新訓練可能是很困難的。
所以就會卡在,你在等待那個隧道的尾聲,你看到有一個光在哪裡,你知道全世界已經開始在打疫苗了,可是我們台灣可能因為一些政治的關係,中國要想要介入什麼的,那可能我們疫苗打的速度會稍微慢,我們是施打率也是世界在後面的。所以對於這些業者來講,他其實他知道終點就在那,但是有點像是你可能不確定你可不可以撐到那,你是一隻駱駝,你已經背滿東西了,然後最後一根稻草放上去,你就垮掉了,你就剛好突破你的界線了。
所以我覺得大家對於這些從商的人,要有一些同理心,就是其實沒有必要去,你知道,講一些那種什麼這是一個「適者生存」什麼的,就是好像自己很聰明、自己運籌帷幄,就是你在看這些商人在那邊……大家現在你們剛好在那邊練蠱,然後看誰適合,誰就活下來什麼的。就是怎麼講,這些做生意都很辛苦。那還是鼓勵大家,附近的店家,打電話去問可不可以外送,可以外送給他們訂,支持一下在地的商圈,差不多這樣。
好,那我們接下來進入我們今天的節目的主題。節目的主題之前先大概講一下市況好了。那就是目前的市況,其實在台股,你很明顯看到資金有往電子去,在美股也是。所以有些人會相信地下政府,不知道是不是這樣,那我可能那麼巧,他媽的台股的錢往電子跑,那美國這邊的錢也往這個權值股跟科技股去跑。就很巧合,前陣子錢很多是在能源股、原物料、金融、傳產相關的,那只是錢現在稍微跑出來了。
那你就觀察原物料的期貨,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或是銅報價,那或是中國的黑色系、鐵礦砂,那這些東西的報價,你會發現說稍微做一個頭。做一個頭不代表結束,你知道嗎?有時候會講一個笑話說,多頭就是很多頭。所以一個頭就是股價可能跑到 100 塊,跌回 80 塊,這個是第一個頭,也有個頭。那搞不好在 80 塊之後再往上衝到 120,然後再跌回來 100 塊,然後就第二個頭,很多個頭,多頭就是一大堆的頭。
所以我們不確定原物料的行情有沒有走完,但是我們看到美債的殖利率有往下掉一點,所以可能也因為這樣子,資金有稍微的往科技股回來灌。那在台股這邊其實大家都知道,我一直以來都是科技股的鐵粉,就是我一直都投資科技跟電子股。前陣子可能有很多人問我講說,你為什麼不追這個、你不追那個,這也不是新鮮事。就當然我自己錄節目是已經一年多了吧,一年來,從去年就有人問為什麼不追防疫股。那其實在防疫股之前,還沒錄節目之前,有一些朋友問,你為什麼不追這個、不追那個,所以這種問題都有人問。
那這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不是每個東西都可以追,除非你是那種當沖客,或是你做期貨的,就是你只要去追求波動的,那你有辦法在波動裡面賺到錢的,你可能才會這樣追。但是如果你真的是自居是一個投資人的話,就是你可能是以中長期,三個月以上、甚至半年、一兩年以上持股的,你還是要買你知道它是幹嘛的東西,會比較好啦。
所以我就是以電子股為主,雖然可能你隨著自己的學習,那到後來發現說,你以為你自己很懂,就後來又遇到更強的人才發現說,感覺那當時的我是這麼的不足。我在投資路上其實就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每次遇到更強的人就覺得,幹,我到底是上天、上帝跟這個玉皇大帝保佑到什麼程度,我才可以在之前這樣一直半解的狀況,還可以要賺到錢來活下來,我一直都有這樣的感覺。
那目前其實資金蠻多在這個,以台股來說,你看到這個載板是蠻強的,IC 載板系列是蠻強的。那同時,觸控暨驅動整合 IC(TDDI),他們在落底之後有稍微還蠻強勁的反彈。但是這些族群可能要注意說,在明年的報價就未必會這麼好,這已經蠻多人都我跟你講,甚至你可能看一些分析師報告都會告訴你,就是這個驅動,顯示驅動或是觸控驅動,可能在明年當缺貨緩解的時候,它的漲價效應沒那麼強的時候,它的營收跟獲利可能沒那麼好。所以你要去追高的,就要稍微去思考這件事情。但長期是看多的,可是短期的這個漲價題材可能已經反映完了。當然因為他前陣子漲很高,那也跌很深,所以跌深之後有反彈就是很正常的。只是說你要去關注的是後面的跑道有沒有很長,還有沒有很長。
那面板也是這樣,其實面板你可以綁著這些觸控 IC 跟這種顯示 IC 一起看,基本上他們可以算在一起看。那同時間我自己在買的,伺服器跟蘋概,蘋概還是沒有特別表現,美國的蘋果也沒有特別表現。在伺服器部分表現得不錯,就是靠伺服器 carry 就對了。前陣子看大家航海王、鋼鐵人好爽,這樣吱吱喳喳,現在也換我的伺服器這邊表現得不錯,終於換我領錢了,開心開心。
那其實在美國這邊,你也是看到一些 SPAC,就是像是 Chamath Palihapitiya 他旗下的 IPO 系列,好像稍微有回神,像是這個 Virgin Galactic 彈起來,這也是他做的,那還有 IPOE 表現得還不錯。所以像之前過往的三個散戶之王,Catherine Wood、Elon Musk 跟 Palihapitiya,其實三個在今年都反而被散戶們討厭。那 ARK 單純就是因為今年的績效沒那麼好,那很多散戶就是超短線的嘛,所以在去年年底跟今年年初進的,就一定超討厭 ARK,因為一大堆套在山上嘛。
那這個特斯拉的部分,就是 Elon Musk 的部分,其實當然也是因為特斯拉今年的表現沒有那麼好。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中國這邊,在中國這邊本來有一個 promising future,就是這個未來可能很好,可是現在中國政府很明顯只要介入這件事情,就是開始要去打壓特斯拉,然後開始有一些流言蜚語、開始發一些報導什麼的。所以在中國這邊,他可能本來要擴產,也可能因為這樣會緊縮掉之類的,所以可能股價就有率先的反應進去。這是特斯拉的部分。
那當然他其實結最大的梁子是跟幣圈的人結下梁子,那我覺得這個影響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實對於這三個散戶英雄來說都是一樣,就他們起來是因為散戶們捧他,那他們也確實幫散戶們賺到很多錢,但是他們下去也是因為他們讓這個散戶們失望。所以有點像是政治,就是民意如流水,然後今天大家支持你,明天可能就會把你推翻掉。
我還是很喜歡 Elon Musk,我知道很多幣圈的人討厭他,甚至覺得說,幹,他媽整天在那邊喊話,然後害幣圈這樣子。但是你也得說,你怎麼不講比特幣兩萬塊的時候,他們特斯拉買,然後買的時候把它喊上去這麼高的價格。所以他也是有幫大家創造波動,那波動可能對於現代來說就可以賺錢。
那 Palihapitiya 就是在之前 GME 事件跑出來收割,就是這個散戶的救星。為什麼?很多人就跑進去支持他的 SPAC 系列,他的 SPAC 系列後來就很多跳樓去死了,然後就看到那個 Palihapitiya 他的臉書就一堆人在幹他。其實這三個人的推特都會看到有人在罵他們。就是因為其實大家所有投資人,就是特別是這種可能比較年輕一點的,他們很多並不是真的對於產業或是一家公司有了解,他就只是大家都要買這個,我就買,真的賠錢就跑出來罵人。
所以我想這也是一個例子,就跟大家說,那種靠民意上來的人,就是他們隨時都可以把你推翻掉。所以其實不要跟散戶站同一排,跟散戶站同一排沒有什麼好處,你跟大家的情緒都同步也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就還記得在上個禮拜,就是台股最大的跌跌的時候,那在我們的 Telegram 裡面其實就有恐慌,就大家開始這邊貼文,然後一直罵什麼的。然後我就把那個 CD 時間(cooldown time)改成一分半或是一分鐘,然後就拉長,因為我發現已經有很多情緒用語了。那當時我就講一段話,我本來都忘記我講一段話,因為可能是已經有點生氣了這樣。然後只是後來有一個聽眾,就在前幾天把它貼出來說,上次大跌的時候,癌大講的話這樣子,那我有把他寫在什麼記事本,我才看到說,原來那時候我應該是真的有一點東西。
就是我在那邊講說,就是你各位要不要先想看看,你們每次恐慌的時候,比大家恐慌,然後大家一起在那邊罵罵罵,然後每次樂觀的時候,大家一起在那邊追。你有沒有去想過,就是這樣的心態,到底幫你賺了多少錢?就是你這樣子盲從大家到底為你賺了多少錢?然後,當然恐慌的時候大家都會怕,我也會怕,你看到這麼大的跌跌,你心裡面也會覺得說,媽的,是不是有什麼我沒看到的東西。
可是大家你冷靜下來之後,你就會知道,我們就開始這個戰場整理,已經殺了,OK。那殺完之後,我們台股未來是要結束了嗎?這個電子股行情是沒了嗎?營收獲利會有致命性的影響嗎?跟國外的疫情比較之下,我們真的有比較慘嗎?那疫苗,我們會拖到兩三年、明年後年都打不到嗎?如果都沒有的話,那你憑什麼覺得台灣會比歐洲跟美國、韓國、日本或是印度來得嚴重?人家的股市,Sensex、S&P 500、這個歐洲各國的指數,那你去對一下。你覺得說,但現在台灣的基期是偏高的。可是如果說我們都已經有這樣的修正,當然不排除之後會有更大的修正,可是是有修正過的。
所以可能很多你本來以為的那些利空,好,當然說像是 overbooking,那或是一些漲價題材,之前大家都在等說這個題材結束之後可能會修正。但是我們現在在這個疫情的恐慌波,已經先修正。只要一堆電子股直接跌了 30%、40%,那 30%、40% 我相信你就已經某種程度去反應掉後面的一些事情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劇本隨時會改變,因為你沒有辦法預期黑天鵝。可是當一個黑天鵝出來,他把價格往下修的時候,可能這個東西他就已經把他之後的一些不好的消息反應掉了。這個是我們要去思考的一件事情。
那簡單舉例,就像是一支 iPhone 賣三萬一塊,三萬一塊你應該會嫌它鏡頭沒有很好、畫素沒有很好。那五千塊真香,直接買回去。五千塊的這個,所有剛剛上面講的這些不好的東西,就不是不好的東西,因為已經夠合理了。所以你去思考,這些殺下來的個股,然後去台股殺下來是通殺,就是什麼電子、傳產,什麼很多都殺嘛。那傳產有些被殺的就是,幹什麼,他說工廠都在美國,那到底跟台灣疫情有什麼關係?這個也是你去想看看的東西。
但當然也不要太線性的去思考,就覺得說,因為他的工廠都不是在台灣,所以他就一定要彈回去,然後也未必。就比方說之前很紅的美國基建,美國基建其實在美國這邊,很多個股表現是非常好的,你去追這些原物料、建築公司,或者說就是跟建設相關的大型機器什麼的,他們表現都很好。但是在台灣這邊,其實本來前陣子我覺得市場上有一個風聲,是大家想要去炒這個美國內需題材,就是這些可能會供應東西到美國的這些公司。那其實他們有稍微拉了一小波之後,後來就跌回原點了,就直接跌回原點。那這些公司之後會表現呢?你可能就是不是只是單純的去追蹤,因為他不在台灣,所以他不會受害,他就一定會漲回去。未必,就是你可能要追一下說,那他們現在的這個基建方案到底總共要花多少錢,那會有哪些東西受惠。
所以很多東西是要思考的,就是沒有那麼簡單,可以直接一言以蔽之。大家這樣子。那其實有很多的決定、很多的東西,他其實會怎麼講,就是說這種隨時在市場裡面跟進,然後去知道這個市場會怎麼發展是很重要的。因為很少會因為一個單一事件,然後之後面就是,單一事件沒有擴散,就是很多的效應是會擴散的。
比如說比較有趣的例子,就是最近 GME 跟 AMC 又再起了,就當時 WallStreetBets 這些標的,現在又再衝一發。昨天 AMC 直接大漲 20%,就是這個漲幅是還蠻驚人的。那 GME 的部分,漲幅也是很兇,就直接漲了 16%,然後就是兩隻都有、都有大漲這樣子。那當然,我覺得是跟題材比較相關,最主要就講說 GME 可能會加入 NFT (Non-Fungible Token) 的一個行列。這下可不得了,你把這個散戶最喜歡的標的,再加上散戶最喜歡的加密貨幣,再加上以太幣,你就會發生什麼事情?當然就是他媽先噴一發,就說了估值什麼都不重要,就大家先衝了。
那 AMC 也蠻有趣就跟著衝。那 AMC 我前幾天在臉書寫一篇文章跟大家聊一下,就是說那個王健林的大連萬達集團,他們幾乎是把他們手上的 AMC 全部賣掉了。當然很多人可能不認識王健林,但是你可能會認識他兒子,他兒子之前 [聽不清楚],就在中國這邊跟很多藝人打哈哈,這樣子有很多的負面消息,之前很常放話。其實在中國這邊,我覺得怎麼講,這個人怕出名、豬怕肥,用在這個華人世界非常的有效,就是所有在中國膨脹起來的富豪,最後面下場都不好。你只要開始跑出來炫、跑出來要教大家做事,最後面黨就會給你一記鐵拳這樣。
那其實王健林的大連萬達集團以前是在蠻風光,他到處在買東西,他建立了影城帝國、也建立了體育帝國。影城的部分他就是買了 AMC,那同時也買了 Starplex Cinemas,還有 Carmike、傳奇影業,還有一些相關的影劇相關的投資。在全盛時期,他曾經是就是,怎麼講,就是以戲院的數量來說,他是全球擁有最多的,就是戲院王就對了。
那只是他的很多操作其實是使用大量的槓桿。除了買這些戲院之外,他也買了體育相關的,像是英國的遊艇公司 Sunseeker,還有一些像是美國的鐵人公司,西甲馬德里競技隊,就剛拿冠軍的這個馬德里競技。就是他買了一大堆東西,那這些東西當然就是在國內可能就是用貸款的方式。之後面當這個國內的政爭起來要去鬥他的時候,就開始去示意,就是這個銀監會可能就去,我要去監督你,你的這個貸款的成數是不是太高了,你是貸太多錢的,那可能就要要求你就是把這個槓桿縮掉之類的。然後外加遇到這次的疫情,很多實際的衝擊,所以一時間很風光的王健林,其實就不得不把他手上的一些資產給出掉。就以前是重資產的投資嘛,那大家可能就是要往輕資產的方向去走,所以就開始賣掉很多東西。
那 AMC 也是好家在,因為散戶有去炒這個東西,但其實裡面有很多機構的成分,那去炒了 AMC,讓他可以至少沒有賠這麼多錢。但大家可能就很幹,就是他如果再晚一點點賣,那 AMC 就是現在又噴上去,然後可以再少賠一點錢這樣子。從本來持股很多,然後慢慢慢慢賣到剩下 0.022%,非常非常的少。
那其實這個 AMC 的事件影響,就一樣他不是,你很少可以用一個單一事件去詮釋一個事情的本體。就是說這就是一個散戶炒股,然後沒了。其實有時候搞不好因為散戶炒股,所以有很多事情就會,就是怎麼講,就是有點像蝴蝶效應,你一個事情去發生之後,然後後面有很多後續的影響。好,當然像是 AMC 本身,他如果沒有因為這一波散戶炒股,甚至有些陰謀論是講,搞不好是 AMC 的人,在後面鼓動就是大家順便炒這個東西。因為炒起來之後,第一個他就馬上賣股票,然後賣股票籌錢,這個本來可能現金流非常緊的公司,一大堆債務,現在有錢了,終於可以繼續的續命,可以繼續的活下去。那可能你看到說疫情開始,至少美國這邊在打疫苗了,已經開始有控制住了,那可能大家可以重新上影城,所以他就是撐住那個最壞的時光。
就剛剛前面講,撐住這個最壞的時光,他可能就看到這個隧道的終點。那也是好家在有這些散戶進去炒股,所以他有辦法在從一塊多塊的時候,炒到四塊的時候賣,所以那時候賣可能公司已經覺得超爽,幹嘛,賺一倍也超爽的。就本來最低點在一塊多,結果壞他沒有想到,這股價會炒到十六塊,講究近,公司一定有一點悶,他可以在更高點的時候再賣股票。
那同時一些債權人,有些很多人是持有 CB 的,CB 就是 Convertible Bond,可轉債。那他們也是在這個機會,本來很多這個借錢給 AMC 的,他也是在帳面上來說是沒有那麼好看,就是整家公司表現不好,甚至可能會倒掉清算。就現在直接拉上去,這些可轉債就轉換,然後轉換之後,就幫這些很多的基金賺到一大堆的錢。所以這一整波事情,甚至我們來想說,為什麼會想說,搞不好你等到五年、十年後我們再回頭看,你會看到很多不一樣的事情,就是當時我們以為是這樣子,就後來發現是一個更大的局勢之類的,就是有可能是這樣子的事情。
反正因為 AMC 拉起來,其實是,當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一定有人在這個很大的波動裡面被掃出場嘛。但是對於這個公司本身、對於他的債權人、對於一些精英炒股人,其實他就是一個很好的結果。所以我們在看事情的時候,不太可以看一個單一的面向,大概這樣。
那之後我會想說接下來的幾集,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欠很多話題沒什麼聊,就做完就沒有聊這樣,但是我會想要聊一些,怎麼講,就是投資大師們。然後,比較多像是其實我今天本來想聊查理·蒙格,就像他媽滔滔不絕,已經準備可以要進入 QA 的時間。因為本來是想跟大家講查理·蒙格的故事,因為有看到很多人會酸查理·蒙格,可是是那種加密貨幣圈的,那也難免,因為你去批評加密貨幣,幣圈的人就不爽,就回來幹你。
那其實我覺得大誤會,就如果查理·蒙格是在我們這個年代出生,然後一樣複製他的經驗的話,他是一個經歷過很多崎嶇跟挫折,他不是很順遂的,所以有人說他也是算白手起家的。然後他曾經績效也非常好,甚至是贏過,假如說你抓這個一樣是同樣、同樣期限的,比方說像是麥哲倫基金 (Magellan Fund) 的彼得·林區 (Peter Lynch),或者說像是方舟投資 (ARK Invest) 的凱薩琳·伍德 (Catherine Wood),其實查理·蒙格績效是比他們好的。就是查理·蒙格之前他 run 的一個叫做 Wheeler, Munger & Company,他跑出來績效是很不錯的,而且他是使用什麼?又有槓桿、又有重壓,我就覺得蠻酷的。
因為今天時間也所剩無幾,所以我們可能下一集如果順利的話,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的話,就要跟大家聊一下蒙格。因為蒙格像他最近又被拿出來講,是因為看到這個加密貨幣有崩下去一波,所以很多人想說,你看蒙格是先知。當然之前加密貨幣狂漲的時候大家講說,你看蒙格是白癡。就像是 ARK 狂漲的時候,大家說巴菲特過氣、女股神。現在換是波克夏在漲的時候,大家也講說女股神很過氣。
市場上很多瞎咖就是這樣,就喜歡看到很短期去評論大家,跟我覺得你幹嘛一定要去批評跟幹這些人,他們都是一方厲害的人士,或許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那還是比較重要的,不是去選對戰隊、去幹誰,那沒有什麼太大意義。所以之後我們可能會有一系列的,來跟大家聊這些大師們,我的觀察他們是怎麼樣,在他們身上我覺得有什麼比較重要的東西。
好,那麼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是「預123457263819」,他說:「癌大念我念我,五星好評吹爆主委,主委最棒,主委南部 Erwin 相親。想問主委,現在還是學生,沒有收入,靠爸媽給了一點錢,在股市試水溫一兩年了。那剛開始想要靠著波段賺錢,但做了差不多快一年下來,雖然沒有賠但還是輸大盤很多。所以最近想要改做比較中長期的投資,買指數為主,配一些比較大的股。但因為沒有固定收入,所以常常在修正時補幾張就滿倉了(大概是每跌 5% 補一張),滿倉之後就會一直很怕再繼續下跌會沒有錢可以補。那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先出個幾張?但如果是看實際出場保持倉位的話,又回到做波段了。所以想請主委開示,像我這樣的狀況,要如何在抱緊股票跟停損停利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感謝主委,祝主委全家健康平安,繼續發大財。」
OK,好,感謝你。那你問了一個這種投資兩難,就是超級困難的,到底做波段好,還是做長期投資好。假設你對基本面真的都是有研究的很透徹,那到底兩個策略哪個比較好?我身上有好有壞。
做長期投資,當然政治正確,講出來就,真正的投資本來就該長期投資。可是有時候你也會遇到所謂的價值陷阱。價值陷阱你不要以為很少見,超常見的。就是根據一些數據的顯示,就是那種現在的公司,他可能出場的機率,假設說你拉個五年、十年來說,那個是蠻高的,就是說他在時代的洪流之間被淘汰。所以一個可能現在看起來很好的公司,但是你可能就是買在他的這個公司的全盛期、甚至高原期,然後已經開始要走下坡了。所以之後會越來越便宜,就是你以為現在的便宜,就會媽的越來越便宜。這個就是長期投資最怕的,你以為這個是第一點,結果還有更低一點,搞不好就連續跌跌了十年。公司還在,獲利也還在,可是就可能沒有熱度了,或者說成長性趨緩了什麼。這是大家很怕的。
所以我會選擇說,那我做波段。因為做波段就是我可能可以閃掉這種價值陷阱,因為我只要打到停損我就出掉。可是當然這也不是萬能的,因為你今天決定要做波段,你也可能會我出掉之後,然後就局勢大反彈,我就錯過了一個真正的很好的一個、很好的漲幅之類的。
所以它沒有一個怎麼樣對跟錯,好或壞,就是兩個策略都是可行的。那你說你因為做波段輸大盤,但是你也才入市場一兩年,所以一兩年很短。那一兩年打不贏大盤,就算是前面講的查理·蒙格,他也曾經比方說幾年沒有贏大盤,都很正常。那巴菲特也有這樣的經驗。所以股神都有這樣的經驗,當然你未必要在這麼短期的時間內就否決掉自己,覺得自己是沒有辦法打贏大盤,你還是可以有這個夢。
所以你下面講的這個是不錯的,就是你以指數做主力的配置,然後可能另外的一部分拿來做主動選股。就是你同時可以解決你的手癢、解決你的這個選股的癖好,但是你知道說最差最差,你都有指數的部位可以幫你賺到市場平均報酬。所以這個策略再來不錯的。
但是你的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有金流。其實有金流很多事情會好處理,就讓我們講的「本多終勝」。如果說你真的有錢一直進來的話,其實你問了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真的會迎刃而解。你只要一直有金流進來的話,很多策略就會改變。所以我覺得到追求的,不是說我要怎麼樣用這個固定的本金可以滾出更多的東西,那有時候是運氣,有時候是天分,但是如果說你有更強的金流的話,你應該會發現很不一樣的狀況。
下面一位也是 Podcast 主持人的 Ritch,他說:「感謝台灣 Podcast 教父謝主委(講三小)。在看主委的 YouTube 上面分享各種 Podcast 的錄製經營技巧,小弟也開始錄製自己的 Podcast,想請主委在節目中推薦小弟的 Podcast《生物駭客筆記》。節目內容是探討運用先進的科學研究,去升級人類的大腦、增肌減脂、預防疾病、對抗焦慮,聽起來那麼屌。然後說目標是獲得更聰明、更活力、更強壯、更快樂。」自己住自己的順利,他自己已經把他自己的節目推薦完了,有興趣的去聽看看。
我對於這種一樣要踏入 Podcast 的聽眾,如果他們有知會我,在我的這個 Telegram 跟我講說,可不可以廣告一下我的節目,你廣告一次什麼的,我都沒有意見。
那,我必須得說,就是其實經營這種東西,它是很吃,第一個你的個人的素質,然後第二個就是大家到底喜不喜歡你。其實有時候不是你說你的東西好或不好,就是大家喜不喜歡。好像國動就是整天那邊開幹,一堆人覺得他媽的滿口髒話、又不禮貌、然後又露奶、然後又對那個肥胖紋,但是像我就很喜歡他的肥胖紋。所以有時候還是很吃觀眾緣。
然後我就祝大腦順利,就如果你們想要曝光的話,你們可以到我的那個 Telegram,反正就先私訊我,那我確定你這東西沒有收費、沒有要詐騙別人,我都會讓你推看看。但是認真說效果有限,因為你在那邊廣告的效果,因為廣告人真的太多了。很多人對於廣告的東西,就是我聽到就算了這樣。所以我還是建議大家,就是你就慢慢的經營,只要它有成長都是往好的方向去,就是不用求快。那像我這種賽到的,整個剛錄一兩個禮拜就衝上去排行榜,這個是真的就是賽到的,就是我自己的人知道這是靠賽的。
好,下面一位這個「暱稱一直重複到」,他說:「我癌寶我驕傲,拉拉拉。五星吹捧吹上天,希望這次留言能夠成功。感謝癌大無私分享投資的觀念,幫助菜雞能夠少走冤枉路。看了很多癌大推薦的書,讓我受益良多,尤其是灰階思考,最讚的。感謝。」他說:「股市菜雞這邊帶來一首打油詩:天理停損,貪念不准,菜雞抱穩,免得吃筍。」那最後想請癌大祝福也有在聽您 Podcast 的朋友「流星錘」六月生日快樂,祝福癌大、麗莎、秋口還有即將誕生的寶寶,生健康。
好,感謝這個「暱稱一直重複到」,那他要祝福流星錘六月生日快樂。六月都是好寶寶,像我們這種雙子座的,雙子座六月出生的,我雙子我驕傲。雙子真的是走到哪會被霸凌耶,看那個每個在做星座分析的,講到雙子就是渣男、雙面人,然後什麼陰晴不定、反覆不定啥小的。但是雙子寶寶很聰明。
下面一位這個「Jackie Lin325」,他說:「五星吹捧吹捧,聽你說話之後,突然覺得其他 podcast 的講話超沒內容、超無聊。」不要這樣。他說:「可以改成每天出一集嗎?有些排行榜前幾名的講話也是那邊結結巴巴,不然就是一直魔性笑、神經病笑,啥小,聽你罵人就是爽。」非常感謝這個 Jackie Lin325 的支持。
那下面一位,「高雄 Lakers」,他說:「五星吹捧吹捧,想請問癌大關於蘋果跟 Epic Games 反壟斷事件的看法?另外祝癌大一家平安順心。」你要感謝。
那這個 Epic Games 就是 Fortnite(要塞英雄)的開發者,那這個遊戲非常有名,應該很多人都有玩。那 Apple 就不用介紹。那 Apple 跟 Epic Games 這次的糾紛的起因,是因為 Epic Games 他在去年的時候,他突然在遊戲裡面把這個在遊戲內購買、遊戲內購的功能打開來。那因為這樣就違反蘋果的規定,所以蘋果就直接把它踢出商店了。那其實踢出商店這件事情還蠻合理的,因為對於這種所謂的封閉生態系的平台商呢,他們要賺就是要賺你在遊戲內購,我要跟你抽成,所以你說我的交易都要透過蘋果這邊。那蘋果這邊當然他就可以去講說,因為我這樣才可以維持我們整個生態系的品質,那同時呢,也不會說因為你的交易是對到這個開發商,那有些開發商可能會騙你的錢、賣垃圾產品,可能會有糾紛、可能把你資料拿去賣什麼,就他會有很多的抗辯可以去主張說,為什麼我可以跟你抽這個分潤 30%。
雖然這 30% 其實不是第一次被抗議,很多人都有在抗議,就大家覺得說這個蘋果抽的這個程度實在是太高了。那我必須得說這 30% 並不是一個蘋果訂出來的數字,就不是只有他們家這樣做。像是 Steam 也是抽 30%。那 Steam 它是有一些額外的條款,就是你可能賣比較多的,那我可以讓你這個抽成的數字往下降,那是有這樣的東西。其實蘋果也是有一些後門,像之前 Netflix 要離開蘋果的這個應用程式內購買的時候,那因為 Netflix 是大客戶,那蘋果不就讓它離開。所以蘋果就給它一些條件,但還是死守這 30%,就是我還是要跟你抽 30%,但是我可能會,可能在我的 App Store 裡面會推薦你的平台,那我用你這是 30% 幫你下一點廣告或什麼的。但是因為 Netflix 是屌比較大,它覺得沒差,反正我就離開,我不要給你抽這個錢,因為怎麼算都是不划算的。所以其實大客戶還是有一些談判的空間。
那我覺得目前看起來就是 Epic Games 他想要去打破這個,這個相關的一個,怎麼講,一個枷鎖,一個城牆。他希望去把這個 App Store 能變成是一個開放式的地方,就未來你可能在蘋果手機裡面,你會看到一些遊戲它們也可以自己有遊戲內的商城,那這個是可以繞過蘋果、不用透過蘋果這邊付費,也不用被蘋果抽三成的。那只是在這一次,我覺得蘋果應該還是會贏,就蘋果的主張看起來是比較強的。這可能未來是可以拉一兩集的節目講,因為我是想說等它稍微明朗一點再跟大家說,那應該會持續一陣子。
不過我自己是覺得,就像是一個市場後進者要去挑戰那些開拓市場的先行者,因為已經獲得很大的優勢,那他覺得說不行,你不可以賺這麼多。但實際上,Epic Games 他們自己也有做一個 Epic Games Store,他也是一個遊戲的商城,那這個 Epic Games Store 抽成的抽 12%,其實就衝著 Steam 來的。那同時也很常送大家遊戲,就希望把這個用戶從 Steam 這邊搶過來。
那我是覺得說,如果在這樣的競爭狀況之下,最後面勢必就是大家的抽成的趴數應該都會慢慢往下拉。那我相信蘋果在這次事件之後,可能也會有這樣子的一些退步。但是要一次把蘋果的,我覺得是他很重要的命脈,就是他軟體的抽成、軟體與服務的這個營收的部分,直接把它撞掉,應該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 Epic Games 他主張的一些東西,我覺得站不太住腳。他希望可以把話題局限,所謂的蘋果希望把話題就是弄得更大,因為他們在爭奪的是反壟斷這件事情。那 Epic Games 有一點是要把這個世界局限於說,就是 Apple iOS 或是整個 Mac 系統,這樣的一個世界裡面,那蘋果就是一個壟斷,這個是當然是沒問題的。但蘋果一直講說,因為你可以不用選蘋果,你可以用 Android、可以用別的、可以用 Sony、可以用 Nintendo,就是不是只有這個遊戲平台,所以相較之下我的占比沒有很大,所以他主張他沒有壟斷。那其實我覺得蘋果這邊是比較站得住腳的。
但是像 Epic Games 這樣的挑戰其實只會越來越多。比方說像近期,就是歐盟有去罰蘋果,就是因為 Spotify。他主張說,像是 Apple 他自己有 Apple Music,但是如果說你今天是一樣一堆串流音樂在蘋果上面競爭的話,其實蘋果在這件事情上就會有很明顯的優勢。怎麼說?因為如果說是其他的音樂串流平台,蘋果會跟你抽三成,所以是不是你的成本勢必就是比蘋果還要來得高?因為蘋果自己的 Apple Music,對,就算有跟你抽三成,那也是他自己左手換右手,因為是他們同一家公司。但是其他競爭者就等於你的成本會被墊高。那像這樣子去阻止,我覺得就是 Spotify 看起來的勝率是比較高。
但蘋果這邊反擊是講說,其實你根本只有很小、很小一部分的用戶是透過我們的 App 付費的,很多其實是在你們 Spotify 網站上面買的。所以其實關於這種壟斷的戰爭,我覺得就是都不會結束,就是你只要做大之後,大家就去指控你壟斷。但是我的觀念其實覺得說,除非你真的是有禁止大家跟你競爭。像這個 Spotify 的案例,我覺得比較明顯,因為你直接跟蘋果打,你成本就貴這麼多,所以你當然比較難獲得勝利。或說在 App Store 推薦上面,故意把人的東西往下推,就是這種有去干涉你競爭的東西,那可能會有問題。但是如果說你是因為產品做得太好,大家喜歡用,你就被指控是反壟斷的話,我覺得那就有點莫名其妙,就有點本末倒置。所以在這個事件上面,我是認為 Epic Games 應該是不會打贏蘋果。但是他因為這個事件,法院傳出來的事情,一些周邊的,比如說這個 Xbox 的一些數據跑出來,Steam 或者說像 Netflix 一些內幕,其實你可以去上網看這個報導,或是你等之後我可能更明朗之後會跟大家分享這樣的事情,因為他其實有很多相關的報導,只是還蠻有趣的。大概這樣子,我覺得就是我對於這個反壟斷事件的簡單、非常非常粗淺的看法。
下面一位,「放假中的國中生」,他說:「選我選我,五星吹捧主委。如名,我還是一位國三生。去年底因為無聊接觸的主委的 Podcast,就深深的被吸引,每個禮拜三跟六也多了小確幸。雖然現階段沒有在投資,但是喜歡癌大幽默而易懂的方式解釋現今市場的狀況。小弟想這邊請教癌大,最近有要組電腦的打算,預算也不是很多,卻發現顯卡都被礦工們抓去挖了。想請問癌大,礦潮還會持續多久,以及目前組電腦的看法與建議?最後祝主委全家人平安,謝謝。」
其實目前不是只有礦卡被拿去,就同時連記憶體、硬碟,硬碟的部分 SSD 也被拿去挖這個什麼 Chia 幣,還有 HDD 好像也可以用,因為我對於挖礦不是很熟悉,但是我知道他們有拿很多的硬碟走。對於比如說一些要組電腦的,或是說什麼 NB 廠商要拉貨拉不到,那個是很多人都有困擾。然後或是像是 NVIDIA,他們就會去鎖卡,就是不要讓你拿他的卡去挖礦什麼,因為真的要玩遊戲的人買不到卡。
我個人是覺得挖礦的趨勢不會這麼快停止,而且之後可能會有更多稀奇古怪的東西跑出來,然後用不同的方式挖什麼,就是這個加密貨幣的趨勢應該是不會解除。當然強調,就是我還是比較支持主流的大幣,像是比特幣、以太幣這樣子,那其他的小幣我建議大家用博弈的心態去看他可能會比較好。所以如果說連大幣都還沒有辦法找到他在市場上的一個存在的定位,就是他到底真正的價值是什麼,還是說他就只是個信仰的價值。那如果連大幣都還找不到,小幣就相對危險。
那至於這個供需的問題,其實你問我不如直接去比如說光華商場八德路上問那些店家,他們都會很知道,就是現在這個價格還在高檔、還在低檔,因為他其實都會一直循環。他不是說什麼就是無條件的一直漲上去,因為你看為什麼半導體會一直擴廠,為什麼資本支出會一直投入,其實就是這個不管是成熟製程還是先進製程,都是有持續的加強,因為我們整體人類的應用就是越來越多,而且需求越來越大。當然這個商品的價格也會有一個週期,就漲了之後,那可能大家就擴產、越做越多,搶這一塊,然後做他可能就會變成供過於求,那價格就會下來,然後就又會再再一次重新抓到平衡。
所以如果你真的很想要一台電腦,那這沒辦法,捏LP下去直接組,不然就是直接去買二手的卡之類的。但如果說你是可以等待的話,你確實可以等看看價格回落。因為像之前的 2017、2018 那時候也有一波,就是價格炒到很高,然後後來就有很多的這個二手的卡拿出來賣,所以你搞不好有機會撿到這樣子的。那我覺得你直接去問這個,比方說八德路上那些店家,他們應該都很熟悉,他們也沒有辦法告訴你轉折會在哪,但他們可能可以讓你知道說,你現在買就是貴,貴多少。那你要不要?沒辦法,你要用就真的只能買,大概這樣子。
好,那我們這節目就聊到這邊,就祝大家一切平安順利,不要確診,那盡量待在家裡,但是也去支持一下附近的店家,看有外送的就趕快幫他們訂一訂。像這些做生意的真的很辛苦。好,那就這樣,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