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66:滾石不生苔滾石滾下山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養元堂贊助。
從藥房起家的養元堂,秉持著初心製作漢方零食,嚴選可食用中藥材原料,GNP 藥廠合格檢驗生產,自動化產線密封包裝,SGS 檢測合格。養元堂六十年老字號保養品,嚴選可食用食材製成的漢方喉糖——養元果,入口的酸甜淡薄是烏梅和甘草,薄荷的清涼、果渣、羅漢果和藕節,桔餅、橘、麥門冬、澎大海都讓蜂蜜給包覆,在嘴裡漸漸化開,就像是茶葉在壺中舒展開來,像泡了一盞生津爽喉的好茶。一顆養元果給你好口氣,薄荷讓你保持好精神,澎大海、羅漢果保護你的喉嚨。
明亮果在時尚精美的包裝裡,入口更顯得酸甜生津。每顆明亮果萃入了 5 毫克的游離葉黃素,更好吸收、更好使用,搭配中國九大仙草之首的鐵皮石斛,不只營養豐富,石斛在古代更是貴族專屬。3C 滑不停的時代,靈魂之窗接近妥協,漢益康明亮果讓你看得更清楚,不再模糊,好吃不停手,吃得開心,滑 3C 不再黯淡無光,一片明亮。
華人世界的保養品——養元堂,來自南台灣老字號品牌,製作好產品,讓漢方保養品更好吃、更好用、更方便、更有效果,讓年輕人更加了解中藥的美好,並了解如何購買自己適合的漢方中藥。省掉泡的鐵盒漢方中藥,心自為方便攜帶,輕鬆入口,我更覺得它是居家旅行必備良伴,返鄉孝親爸媽必讚的好東西,有點像是中藥界的 Airwaves。攜帶方便,鐵盒打開馬上來一顆,馬上舒服,不舒服就含我,讓年輕人回歸中藥的美好。
現在他們推出兩種組合,一種是一家一,養元果跟明亮果各一,五星吹捧價 550 元;另外一個是二加二,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只要 1000 塊。這邊就把相關資訊放在連結,直接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
台股最近算是進入一個類似的沉默循環,雖然沒有像美股先前大概三次的沉默循環這麼嚴重,但台股這次看起來是有說有效,苦衷做了,有可能還沒跌夠,跌更多,跌到大家都不會講話的時候,低點就出來了。這個沉默循環其實會一再發生,是任何一個主動選股者都要去適應並且承受的一件事情,就是你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回調、很多的獲利回吐。我們賺一百萬,變成只有賺六十萬,然後開始在那邊思考說,為什麼我不要在賺一百萬的時候把它賣掉。但有些地方是下跌一百萬,回吐到六十萬之後,就會變成一百二、一百三、一百八,這就是一路上的過程。當然你可以選擇你用的策略是什麼,在各種股市的不同狀況裡面去操作。
前陣子最紅的就是動能交易,每個人都在動能交易,什麼會漲我就去追。這陣子開始就變成隔日沖被大家狂罵,說他們把台股弄壞。狂漲的時候沒有人感謝他們,狂跌的時候大家就怪他們。或是說最近的 MSCI 調整,其實 MSCI 已經連續十季調降台股的權重了,但是只有在這一季調降時被大家說是外資把股票賣下去,就很神奇。前面九次調降,台股是漲的,大家就去笑外資,或甚至是完全忽略這個新聞;等到這一次,因為調降時台股跟著跌,所以就變成是他們害的。但其實跟他們無關,根據金管會的數據,MSCI 這次的調降基本上只會對台股造成大概六十億左右的外資變化,六十億一般外資輕鬆的每日交易量能就輕易地擊敗了,所以我覺得是完全可以忽略的,只是大家找個理由來說故事。
那動能交易在前陣子非常火紅,大家可能用不同的名字去套它,但其實本質上就是一個股票當它產生動能的時候,可能基於籌碼面、基本面,不管你有什麼分析,總之就是產生動能之後,達成條件你就進去買進。在這陣子你就會發現,如果說你從事動能交易,或是你看那些隔日沖,做這種短線動能的,基本上就是被洗臉洗到爆掉。那也不是說他們的問題,或是這個策略的問題,其實很多時候就是「時也、運也、命也」,就是跟著這個市場的脈動,就會時時出現影響。可能現在很紅動能交易,前陣子可能很紅價值交易,價值交易再往前可能又很紅動能交易。就像阿嬤的洋裝,前陣子看起來覺得「幹,這就是阿嬤才會穿的東西」,結果發現實際上模特兒可以穿阿嬤會穿的東西,他們把它稱之為復古風。你會發現很多東西是在歷史的軌跡裡面會不停重複發生的。
那其實動能交易的前身是什麼?它有很多名字,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之前有什麼新價線交易,還有一個叫做海龜交易法,海龜交易應該是比較有名,是由那個 Richard Dennis 他所帶領的一群 Turtle Traders,就是海龜交易員。他最早是在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霸榮週刊上面去聘交易學員,教大家玩期貨,蠻有趣的,就直接跟大家說我要聘學員,學會之後呢,我會給你一筆錢,50 萬到 200 萬之間的資金讓你去操盤。那最後面他找了 14 個交易員進來,在五年內年化報酬率達到了 80%,他交易的對象就是流動性比較大的一些商品類的期貨。他的做法就是動能交易,會漲的東西就進去追,不會漲了就把它砍掉,利用均線、利用突破什麼的。所以其實動能交易在上個世代就有人在玩了。
那只是後來這個策略當它變成一個流行,因為它很成功嘛,大家都知道,所以大家就學這個策略,那這個策略也就變得稍微無效了,簡單講就是這樣。在股票市場裡面,或者說在期貨市場裡面,特別是以期貨或是權證、選擇權這種市場是最明顯的,因為它有點像是一個零和市場,就是一個合約的產生,要有一個買方跟賣方,賣方賠的錢就是買方賺的錢,買方賠的錢就是賣方賺的錢。股票市場長期來說,你可以說它是一個正和市場,會賺錢、會配息什麼的,可是如果說你把週期往下拉,股票市場對長期有可能是正和的,可是在短線上大家這邊買來賣去,基本上也是零和的,你賺的錢可能就是別人賠的錢。所以當大家都在用同一個策略,那這個策略的位納量就會被突破,突破之後呢,可能就變得比較無效。所以或許也有可能是因為越來越多人去使用動能交易,所以變成市場上有更大的,我們把它稱為 Big Whales,大鯨魚。陰謀論是這樣,就是有大鯨魚發現這樣,故意跟你對作,但是也有可能單純就是因為太多人在做這個交易方式,所以它的超額報酬、它的 Alpha 就不見了。
就像是當我們今天都很看好某個標的,那我們全部都跑進去買,它未來可以期待的報酬率會變低,這個大家可以理解吧。如果一個東西它本來是 100 塊,然後大家突然發現它很好,全部衝進去買,它本來成長率是大家可以預期說每年股價可以成長 30%,可是當今年大家把它推到 130、150、200,你覺得它還可以維持 30% 成長率嗎?就不行了。所以也有可能是因為同一個策略有太多人使用,導致這樣的現象。但是大家也不要氣餒,動能交易可能最近做起來綁手綁腳,但是搞不好一陣子之後,就像是阿嬤的洋裝,又會再一次的流行起來。
那麼我補充一下,我們剛剛前面聊到那個 MSCI 指數是什麼。MSCI 這個老股民應該知道,年輕人可能不知道,反正他現在已經叫做明晟了,那 MSCI 指數就是明晟指數。他以前的名稱叫做 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就是 MSCI。他的任務就編撰指數,讓一些股票基金、指數基金或是一些對沖基金,有一個指數可以去追蹤,所以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去編撰指數。那他在 NYSE 就是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可以買得到,他的 ticker 就叫做 MSCI,這個可能是比較內行的人才會知道這支標的。你去看他走勢就知道,很精彩,就慢慢地這樣子往上爬,非常非常穩健的一家公司。
那我們說他的任務就是去編撰指數,所以基本上很多人對他的一些誤會,像最近大家講說,他是不是「舔中」,所以才把中國的占比在新興市場裡面往上拉,然後韓國跟台灣的往下降。或多或少也反映了可能在中國這邊,你注意到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國的直接投資這個數字是往上拉的,然後在韓國、在台灣,你都看到外資是在賣股票,甚至在台灣期貨這邊,外資在空方,就是比較看壞。跟這有沒有關係?我覺得或多或少有一點,但是應該不是絕對的關係。
MSCI 他雖然是很多校務基金、國外的大對沖機構,只要你去買追蹤 MSCI 指數的東西,基本上你的資金就會跟著他的指數編撰在跑。就像你今天去買追蹤台灣 50 指數的標的,像是 0050、006208,他就會跟著台灣 50 指數去跑,台灣 50 指數怎麼樣編,他們就會跟著他去跑。MSCI 指數在編列上,基本上他也是去考量市值,所以市值的變化會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就是有新的成分股進來,或是有新的成分股被淘汰掉;另外一種就是市值的增減。那一家公司像最近台積電狂漲的時候,在 0050 的占比就會往上拉;那如果這家公司狂跌,占比可能就會往下跌。所以他們基本上就是很如實的去反映整個市場的整體狀況。
那為什麼最近會特別去拉升中國這邊的權重呢?其實不是因為他「舔中」,或是說他看到中國股市跌他要去抄底。你知道很多時候如果你把一些政治的東西帶進來股票裡面,你的判斷會失準,因為那種東西會變陰謀論。如果你今天講陰謀論,基本上就是比誰講得比較誇張而已,我相信在一些電視台你可以看到一些學者整天在套陰謀論,我覺得這個是比較無聊的,我們用一個事實的角度來看待會比較好、比較精準。那你用陰謀論去做股票,我個人覺得不太適合。
那首先在 A 股跟 H 股,他們這種中國的股票裡面,A 股就是指說在 Menden China 裡面,H 股一般指香港的股票。那他們有一個說法叫做「成熟一家、推出一家」,一家公司已經玩好玩滿了,就再做下一家,也是某種程度的計劃經濟這種感覺,就是讓國家來決定說你什麼時候可以上、什麼時候可以把更多的流通股放出來。那在我決定你可以把這些流通股放出來之前,可能有很多股票這種非流通股是被鎖住的。那最近因為他們開始在推全流通這種制度,其實已經推一陣子了,所以開始有越來越多公司它的股票是被放出來的,導致市值會往上升。那當然以 MSCI 的角度,你市值往上升,我就把你權重往上升,你往上升你就會排擠到其他人,所以可能就看到韓國和台灣,我們這些在新興市場的其他 player,權重就被往下調,所以整體來說的狀況是這樣子。
這些才是大家主要在討論 MSCI 的東西,但前陣子大家在討論 MSCI 的時候,其實是比較著重於在討論說怎麼樣去吃他的豆腐。就像現在也很多人會想要去吃標普 500 的豆腐,說這個 Moderna 一直往上漲的話會進入標普 500,所以我們就先買,然後倒給這些指數型基金;或者說像之前特斯拉,先買然後再倒給指數型基金。這個方法可以做嗎?我跟大家講,不可能,就是太難了,介於有跟沒有之間,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所以基本上就是沒有,沒有一個百分之百到底是正確與否。所以你看待像這樣子的交易,就是你希望可以去藉由他可能被納入指數所造成的利多,因為有些校務基金、指數基金、對沖基金,在追蹤這個指數的人會進來買,你想要倒貨給他們的話,你想要去追蹤這個事件的話,其實基本上你是倒貨給其他看好這件事情的人。因為像是我們都看好他被納入指數可能會有新的資金進來,所以我們都進去買,那我以為我今天買進去,然後我倒貨給「指數」,好爽,其實不是,你是倒給可能比你慢知道這件事情,但是他也是為了要倒貨給指數的人。
我覺得這個是實際上在市場上發生的狀況,你真正是倒給指數嗎?也未必。他有一個 deadline,在 deadline 以前他要把這股票收滿,可是在過程之中他可以慢慢去買進,他不是說什麼一次到位。當然有時候你會看到在 MSCI 的調整日子的尾盤會爆出一個大量,但是那個大量也未必是往一個正確的方向。因為有時候是大家已經額外把它提到太高了,最後變成大家一起賠錢。那是有可能就像很多人想像的,我先買進,然後最後尾盤大拉一根,我倒貨給這些所謂的指數型。所以有正的也有反的論述,就看你相信哪一個,但是我覺其實你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追蹤說你要怎麼樣倒貨給 MSCI,因為我覺得這是非常難辦到的事情。
好,我們剛才提到說動能交易在最近比較難做,但是你也不要氣餒,因為搞不好很快的,動能交易又可以再一次的呼風喚雨。當然也可能就此休息,進入一個長期的盤整盤,所以大家勢必要換策略,這個我們要之後觀察才知道。但是我們有兩個選項可以做:
第一個就是你暫時先去休息。就像是我臉書上面 PO 的,其實我身邊的一些股友很多已經跑去度假了。我最近跟 GG 聊天的時候,他也跟我講說他們一些群友,看起來很厲害的,他們自己的群,也跑去度假了,很正常。那跑去度假的人真的越來越多,所以我才在臉書上 PO 出來這件事情。我當然不能跟大家講說我實際上的股友有哪些、他們資金有多少,我不是要跟大家炫耀說我朋友多厲害、多強。我只是跟大家說,我身邊蠻多朋友真的已經跑去放暑假了、跑去度假了,因為基本上已經進入一個他們覺得看不懂的盤勢。所以看不懂就怎樣?我可以先收手,我沒必要一定要在裡面做多、沒必要進去放空、沒必要去搶個短多。你可以選擇單純的就去放假,然後等到你覺得下次可以急起直追的時候再回來。就是巴菲特棒球理論,棒球場上你會被三振,投資的場上你不會被三振,丟過來一萬球你都不打,你也不會被三振,你就等到你覺得有把握的時候再打就好了。
結果 PO 出這個,下面有個留言就蠻天兵的,他就講說我很像投顧老師,因為我講了一句「身邊的這些強者大戶朋友們,他們已經開始去放假了」,看大家怎麼樣去解讀這件事情。他說跟投顧老師很像,因為你講了一個介於有跟沒有之間的東西。不是,如果說你進入投資市場,你到現在都還沒有辦法去理解「是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這件事情的話,那可能比較可惜。真的沒有人可以預測,我告訴你說身邊的一些朋友開始去放假,看你怎麼樣解讀。我可以跟你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可以解讀為,大戶們不做了,所以我也跟著比較不做了;你也可以解讀為,搞不好這些人,你看這麼多人都不做了,代表說現在市場更是一個更好去反映價值的地方,因為有很多可能有蠻大資金的人,他們選擇去休息了,那可能更快速的市場會做到一個更好的價值發現,所以更好的去落底。就看你怎麼解釋,但是我真的沒有辦法給任何一個標準答案。如果說你聽《股癌》的節目,然後你還整天在祈求一個標準答案的話,你真的是來錯地方,你應該去買投顧會員,投顧會員他會告訴你一個標準答案,但是我們這邊抱歉,我不是神仙,我真的沒有辦法預測。所以我只能告訴你當下我遇到一個狀況,我會怎麼樣去解這個狀況。有時候我去解會解得「烙賽」,有時候可能看起來時間也沒有抓得很好,但是解的是正確的。我們不可能有一個百分之百的勝率,我們追求一個勝率是還不錯的,然後我們可以持續在裡面賺到錢,這是我們要追求的東西。
所以你可以選擇第一個就是收手,我先暫時不要做。那或是你就選擇第二個,第二個就是換策略。但是換策略其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這麼簡單,我個人是覺得,除非你這個策略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多空循環,你才把它當成是你熟練的策略,這才是正確的。很多老股民應該跟你講一樣的道理,你只有等到經歷過一個多空循環,才可以說自己是「稍微懂股票」,那經歷過兩個、三個、四個,可以說「我是真的懂股票」。只是可能報酬率有高有低,那我覺得這說法是很正確的。因為在一個多頭市場裡面,基本上大家都會賺錢,只是賺多跟賺少的差別,特別是 2020、2021 這種市況,真的只是賺多跟賺少的差別。可是你的策略可能沒有經過空頭的洗禮,就是你沒有大跌過。好像我們之前跟大家說,美國的指數今年最大的回檔才 4%,所以很多今年進來的人,可能看到股市在跌的時候就哇哇叫。今年最大的回檔 4%,你看一下過往幾年最大的回檔是幾趴,4% 連個屁都聞不到。那你遇到更高的趴數,基本上你應該就是一次被掃出去。所以你的策略可能會被迎頭痛擊。
只有在經歷過一個多空循環之後,你才會知道這個策略是可不可行的。因為你不可能多頭的時候用一種策略整個衝進去 all in,然後空頭完美閃過,沒有人可以完美閃過,你可能可以完美閃過一兩次,可是你一輩子不可能完美閃過每次的修正。所以你的策略勢必會在進入空頭循環的時候,假設你是多方,在空頭循環的時候你一定會接受到一些考驗,然後這時候你才知道這個策略是可行與否。可能這個策略你發現說是可以做,你也知道它的優缺點之後,你才有機會去發展下一個策略。所以如果你沒進市場幾年,我殊難想像,除非你是天才,不然你很難會有很多套策略可以實行。
但是一般在這種空頭的時候,價值投資就是一個比較大家會去關注的做法。當然我不是講說台股現在進入空頭,下跌要進入空頭其實還有蠻大的距離。就算我們用最粗淺的標準,華爾街的標準,你要下跌 20% 以上才算是進入一個熊市。所以以台股來說,就要跌掉 3600 點,目前還跌掉 1000 點,所以離熊市還有很大的距離。現在你只能說它是一個修正,一個小回檔,但是絕對不是進入一個熊市。但假設進入熊市的話,最好的策略是什麼?其實最好的策略就是價值投資。就是我們所謂廣義上的價值投資,你去發掘一個公司它實際上的內在價值是比它目前的帳面價值還來得高的,你去買進這樣子的標的,可能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就像我常跟大家說,台股你找得到 2021
全年預期 EPS,然後用 P/E 推算大概是小於 10 的,甚至 2022 年小於 8、小於 7 的這樣的標的,其實是蠻多的,也就是所謂的我個人覺得已經算是便宜的標的了。只是它便宜會有多便宜,你不知道。有時候你覺得這種用 Forward P/E 算出來本益比小於 10 的很便宜,結果之後遇到股災的時候,它可能變成 5、變成 3,就是便宜還可以更便宜。在金融海嘯的時候,可能看到 P/E 2 的東西。
所以我們能做的東西,就是你去規劃出一套策略,在下跌、在熊市的時候,價值投資策略其實是可以用的。你去找出這些你覺得很不錯的標的,但是還是要去注意到資金控管的部分,就是不要一次把子彈打光,因為便宜可能會有更便宜。就算你現在看到說,它過往的本益比河流圖,假設我們抓 10 到 18 倍是這家公司會在這之間跳動,所以你看到 10 倍的時候很高興,趕快全部打進去,可以。只是你的心性要夠強,因為如果遇到它之後變成 8 倍、變成 5 倍,變成 5 倍什麼意思?就是腰斬。你已經覺得夠便宜了,可是它可以在便宜再跌掉 50%,可能很多人會受不了,就被洗出去。那如果說你想要避免這樣的狀況,你就可以去使用分批的策略。
所以分批策略其實最主要真的是在幫助大家去更穩健自己的心性。當然其實理論上我知道很多人會拿理論出來講說一次打進去,長期來看期望值比較好,可是你會忘記這種人性的部分。就像我跟你講說你每天都去健身房健身到爆、每天吃雞胸肉、早睡早起,一大堆人就是辦不到。所以我們要用一些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你可以在市場裡面活下來。就像是教練可能會用一些比較沒那麼硬的課程或菜單,你才有辦法繼續健身下去,不然你可能做個一個月就得憂鬱症,就不想健身了。
所以在這個價值投資的部分,我還是建議大家,就是如果你之後看到不管是台股或是美股有很大的下殺,那已經夠便宜了,其實還是不要那種太見獵心喜,就是我一次就把所有資金都打掉,你可以稍微抓長一點。如果說你資金是舉例來說百萬,百萬其實我覺得沒有很多,百萬的話可能就分個兩個月把它打掉,OK。可是如果是千萬、五千萬,那甚至可以稍微再看更長一點,分半年去買微笑曲線,我覺得是可以的。微笑曲線就是以左側交易者來講,當他今天看到跌到他可以去物色的價格的時候,他就開始去慢慢地買進,然後希望最好的狀況是,在跌到底之前,其實我的子彈是還沒打光的,甚至稍微買一點是在止跌回升之中,因為這樣子是在心性上是最健康的,你比較不會那麼難熬。但是當然有時候你會不小心在還在下跌過程之中就把子彈打光了,那接下來可能就是你要把 App 刪掉,或是你暫時離開市場,不要再討論區裡面,不然其實往往在這種股價持續跌、大盤不好的時候,你滿眼看到的都是壞消息。所以它可能就會影響到你持股的一些信息,然後你就會去忘記說,以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來說,今天發生這個事件,是不是真的會造成你手上持股這家公司倒閉?如果不會,那你在擔心什麼?可是很多人可能就是因為看到大盤狂跌,然後自己的股票你已經覺得你買得夠便宜了,結果還有更便宜,你最後整個受不了就崩潰掉。
其實我個人覺得,你在做動能交易的人,不代表就不能做價值投資。只是我知道有些很始終的那種價值投資者,就是那種滿口巴菲特、滿口葛拉漢的,他們會做一些文人相輕,就說什麼「你只要怎樣怎樣,你就不是在價值投資」。我覺得那個就是盡信書不如無書,你不要學了一套東西之後,就覺得把這個東西奉為聖經。因為有些東西可能在那個時局是 OK 的,可是在之後未必是最好的。比方說像海龜交易法,在那時候可能很強,可是之後就落掉了;然後在之後又再一次變得很強。那葛拉漢的菸屁股投資法,可能在那個時代很強,因為那個時代基本上你沒有一個網路可以去做這種量化數據的分析。所以你只要可以做到像葛拉漢講的,去分析、把量化數據抓出來,你可能就可以撿到很多寶物。可是現在,你真的是隨便上任何一個網站,你都可以看得到一家公司所有的財報數據,完美的幫你量化,還圖像化。所以基本上你就要去想像,這個東西跟那時候海龜交易一堆人用一樣,如果大家都看得到這樣的量化數據,那當然這個東西的超額報酬可能就不見了,因為大家都已經看得到,所以它很難真的跌到很便宜。可是如果說可以跌到那種超便宜的東西,那可能就是大家都不要的,你反而就進入一個陷阱,你真的去撿菸屁股,就真的撿到一個菸屁股。
所以我個人覺得價值投資跟動能交易其實並沒有衝突。好像 Howard Marks 說的,價值投資其實不用互相去歧視,它跟成長股之間其實是沒有衝突的。有些人覺得價值是來自於真的非常非常便宜的股價,這就是價值;有些人覺得價值是股價不一定要到很便宜,可是未來成長性很好,這就是價值。所以我會覺得 Cathie Wood 跟巴菲特其實他們都是價值投資,只是他們的取向不一樣。
所以我在這邊就等於說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說你之後看到,因為我們前陣子的市況都很好,那現在台股先進入一個類似沉默循環,搞不好美股之後也會進來,很難說,因為美股現在非常樂觀,我覺得非常樂觀。所以就要稍微小心,就是說遇到大跌,其實你發現動能交易這個策略是沒有辦法去實行的話,你可以回歸到價值的部分。只是價值的部分要更有耐心,它不像動能交易追求的是一個立竿見影,我今天買進,明天就要繼續漲,一個禮拜要繼續漲,他繼續突破,我就可能把他加碼出掉。價值投資可能是一個比較長的週期。
可是如果說今天真的進入到,例如在 2011 年到 2014 年那時候的台股,就是聽一些前輩講,比方說像是跟我們一起打電動的 Jay,31 歲,最近攝護腺有問題,他自己講的,不知道真還假。反正 Jay 就講說那時候在這段過程時間裡面,其實如果你是做動能交易的人,整天被巴爛,那時候的台股就是在走一個盤整盤。可是在盤整盤那時候,就是有些人可以做得很好,就是因為他的策略剛好符合那時候。所以就是像這種時也、運也、命也,你的策略剛好是符合那個市況,就可以賺到很多錢。
我自己個人覺得我在盤整盤的部分,我覺得我自己是沒有那麼強,還在學習。但是我還是會持續的,就假設說我們之後市況進入那樣的狀況,我們就會去花多一點時間跟大家分析一些基本面的部分。就比較不會像我們其實在 2020、2021 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去跟大家講說這個新的題材、未來的狀況是什麼。因為當一個多頭牛市的時候,我們就要搶錢,所以搶錢就要去追資金,你就要知道現在紅的是什麼,像是 SaaS 還是說像是電動車還是什麼的。可是如果說進入橫盤的話,我們可能花更多時間去做這家公司實際上的價值跟成長性是什麼。不會說我們不可以去討論這些電動車公司,因為像特斯拉,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價值投資,雖然可能很多人不認同,他覺得價值投資應該是買福特、應該是要買 GM,因為他們的財報數據、估值看起來比較便宜。可是我不認同,那是過往的數據,你看到那些財報數據,那個叫過往的數據,我們重點是看未來。雖然我也覺得可能 Elon Musk 他吹的一些出貨量,我覺得他不可能達到,他只要可以達到一半就阿彌陀佛,可是畢竟他這種成長性跟其他車廠比起來,其他車廠是很難做到這樣子的成長性。所以我覺他貴是有他的道理,但他可以更便宜是更好,對我來說是更好,因為有更好價格可以買進,可是他貴,我不會覺得他不合理。
所以我們可能就會去討論這樣的東西。那今天就算是一個引言,先跟大家稍微提一下這件事情,就是說當今天,特別像 Howard Marks 在最近的訪問提到的,當我們的市場資金越來越多,然後把很多的資產都推到一個高價之上之後,其實在未來,這些資產可以帶來的報酬率就一定會變低,這個是大家要去接受的事情。就是你很難、可能已經很難看到 2020 到 2021 年這樣的一個報酬率。可能之後,不要說 S&P 500,每年 4%、5% 有機會,可是你也很難看到像今年標普 500,今年還沒走完,結果標普 500 漲了 19%、20%,然後 Nasdaq 漲 20%,這個東西你可能在之後會比較少看到,所以策略可能就要因為這樣去調整,大概是這樣。
好,那這集節目先聊這邊,我們接下來進入 QA 的部分。
### QA
**普及信徒**
**他說:「射滿手殘韭菜,就這樣買賣股票覺得多按了反而,搞得要攤平沒攤到還虧。那請問癌大有沒有手殘救星?」**
其實搞不好這是你媽給你的天賦,就是手殘搞不好對你股票操作會有幫助。一大堆散戶會講說「賣什麼就跌,買什麼就漲」,他們會說全世界投資人這麼多,大戶主力就偏偏要挑我買的,跟我對作,全世界都要跟我對作。搞不好你反過來之後,會發現自己意外的報酬率特別好之類的,所以就好好珍惜自己的天賦。
**Roger's**
**他說:「後面被卡掉了。五星吹到外太空,我媽問我為什麼要跪著聽 Podcast。感謝癌大的觀念教誨及幽默風格,讓人聽到上癮,等待下一集的時候,手都會無法控制的顫抖。想問主委對於蘋果要求旗下所有供應鏈要在 2030 年實現碳中和有什麼看法?那其供應鏈會起大風大浪嗎?最後祝主委全家平安順利,趕快的生個女兒吧!」**
我覺得也不會只有蘋果,因為蘋果基本上就是硬體的霸主,我們昨天也在 Telegram 群討論說下個硬體的霸主是誰,搞不好有可能是臉書,它的 AR、VR 應用之類的。我相信大老闆們他們一定都會要求,就是你要做再生能源什麼的。所以對於全球的供應鏈來講說,這應該是一個我覺得蠻痛苦的過程。如果你今天是毛利比較高的,像台積電這種毛利偏高的,他買碳權什麼的,我覺得這個只是對你的獲利造成一些影響而已。可是對於一些這種「毛三到四」,毛利只有 3% 到 4%,或者說那種 EMS 毛利 7% 什麼的,要求他們要做到全部用再生能源,其實是很痛苦的。因為那種高資本密集的、高人力的,我知道的狀況是這樣,就連你主管開車、跑業務送貨,或者說貨車的進出,那個都要算在你的碳排裡面,然後你要把它整個中和掉,其實它是一個會增加很多成本的過程。
但是沒辦法,因為你上面有老闆這樣要求,你就只能這樣做,不然他就把你換掉,就換別的供應鏈。所以有可能會造成一些供應鏈洗牌,當然你要追蹤的就是說,他們是不是有辦法在這個新的潮流之中,順應美國的大老闆們,讓飯碗能捧著。他只要要求,我們就幫他跟上,如果沒辦法跟上,那可能就很慘。那當然投資機會的話,可能就是追蹤說這些有在賣碳權的,像中國這邊比較炒作這些碳中和的標的。只是當然現在可能是比較偏向炒作的部分,但是之後如果說等到炒作成埃落定的話,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機會產生,因為畢竟這是新的東西。每次有一個新的轉機,有些人會死,有些人就會活下來,有些會產生新的東西,那新的東西可能就是大家可以注意的。
**拿書的死神**
**他說:「第 N 次留言,注意到主委唸留言都會逐字唸,因此決定量身為主委打造專屬口說稿。總是想留言留不到,卻看著『這位聽眾拿書的死神』不斷出現,心中羨慕卻毫無辦法。各位的福音來了,跟著『這位聽眾拿書的死神』找到留言的聖杯,只要超過一百人在股癌台股群大喊『主委好可愛』,這位聽眾就會在群組公開他的獨家留言心法。相關的詳細資訊我不會放在資訊欄裡,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慈愛的祝福,恭喜主委當爸。」**
謝謝這個拿書的死神,真的是很常看到他,跟那個另外一位「拉鍊卡到雞」,兩個真的是整天在這邊刷榜。
**Gigi**
**她說:「聽三個月的感想和問題,不免俗先來個五星搔到癢處。我是從 KKBOX 韭菜大會被和藹可親主委笑死才開始聽股癌的小菜雞。因為從小到大看過太多被股市殺出場血淋淋的案例,像是重壓單股讓家庭陷入經濟危機的老爸;想一夕致富退休,血賠光積蓄的早餐店老闆;沒聽股癌跑去信貸買石油,期貨欠一屁股債的朋友,etc。讓我對股市一直保持保守觀望的態度(也錯過了去年猴子都可以賺錢的大多頭市場)。但聽了股癌,追了前面幾十集,主委所說的『高投資勢必帶著高風險』、『沒有絕對正確的投資派別,各有所長,只有適合自己的』等等,跟自己的價值觀很相符,也有很多啟發。並在過去封城期間把所有的集數都追了一遍,覺得股市不完全是吞噬人的賭場,只有被自己貪婪吞噬的不理性韭菜。」(這邊說的很對)「目前先從最穩健的定期定額買市值型 ETF 開始入門,但在研究 0050 成分股的時候,有些想法想請教癌大。0050 成分股除了配置台積電 47%、聯發科 5%、鴻海 4.4%、聯電 2.3%、台達電 2.0%……除了前 20 支標的以外,剩下 30 支成分股的個別占比都不足 1%。可以理解這樣做是為了跟隨大盤,但後面的標的也稀釋了 0050 的表現。因此想請教主委,如果參考 0050 的比例配置,抓 0050 成分股前 10 名的標的,配成類似 0050 的 ETF,那一樣走指數型的投資策略,並追蹤 0050 的比例變化來調整配置,還可以省去被元大抽成,這樣會不會在兼顧穩健的情形下達到更好的表現呢?最後謝謝主委優質的節目,祝主委一家幸福平安,持股漲翻,第二胎早點報到,是個像 Lisa 的女兒。謝謝。PS. 熊讚!」**
OK,那你講的這個東西,首先我們現在回答大家前面講說什麼「高投資勢必帶高風險」,應該講說「高報酬勢必帶高風險」。這個東西有稍微補充一下,對,就是高報酬率一般來說都會有高風險,但是高風險不代表一定會有高報酬率,這個大家先釐清一下。
那再來就是她說她想要自幹 ETF,其實意思就是說你覺得 0050 因為是追 50 家公司,那後面 30 個好像是拖油瓶,所以我幹嘛不直接追前面最強的 10 個,所以等於你就是編了一個「台灣十」指數,類似這樣,你就追蹤台灣最強的十家公司。這個策略可不可行?我覺得可行,並不會說不可行。當然以風險的角度來說,你這樣就是更加的集中曝險。當然在投資裡面有兩個派別,一種就是主張說重壓,就是壓幾個最強大的公司就好了;那另外一種就是主張說分散,因為天有不測風雲等等的。
所以 0050 最常被詬病的其實是說過度曝險在台積電,但是這個就是台灣市場的現象,所以 0050 台積電會占比這麼高,那個就是市場的現象。我本來買這個,就知道是追蹤市場的現象,所以這個抱怨我很常聽,但是我覺得很奇怪,如果你不喜歡這個市場的現象,你就不要買這個市場的 ETF。只是你剛好相反,你是反過來,你覺得說台積電這麼強,幹嘛不直接追台積電多一點、聯發科追多一點、鴻海追多一點,你這個是反過來。但是你的風險就會在於說,如果你這個池子裡面有人烙賽怎麼辦?就變成你池子裡面有一隻烙賽,就是你只有九隻在表現,然後有一隻拖油瓶。跟你去分散到 50 隻,那個風險比起來就差很多,一隻烙賽可能……如果是五隻都烙賽可能就很慘。
那大者恆大這個策略,我覺得在美股是可以執行的,就是 VOO 大於 VTI,我覺得不會說不行,你就可以這樣做。只是 VOO 在之前,像特斯拉他們討論在講說要不要把它拉進去成分股的時候,在那邊猶豫,我聽了我覺得很不爽,所以就改推 VTI。不然其實我之前覺得這種大者恆大策略,其實在美股是可以執行的,如果說它真的有長到符合標準,你直接把它拉進去就 OK。可是有時候那個委員會就會在那邊搞事情。
在美國我覺得做大者恆大投資是 OK,但在台灣你就要注意,像是大立光,前陣子大家講說大立光是世界上最強的公司之一,是鏡頭的霸主,結果沒想到大立光這兩年大多頭的表現其實是很差的,反而後面的玉晶光表現比較好。那玉晶光就是所謂的比較小的公司,在你的標準裡面就是他可能會被你汰掉的公司,可是他表現是比較好的。所以這個東西有好有壞,你就等於是下好離手。
只是是我會不會這樣做?我覺得我不會,我覺得 0050 已經算是滿中庸了,就是 50 支標的代表台灣,我覺得已經 OK 了。你知道其實如果你要做到台灣的更完善的配置,其實 0050 是不夠的,0050 真的是過度集中在前面 50 家。0051 可能比較少人聽到,我也比較少講,0051 是後面的 100 家。所以等於說你買 0050 加 0051,就等於買了台灣的 150 家。那有些人是可以選擇這樣做的,那這個 0051 他就像是美國的羅素 2000 這樣,是買後面比較小的公司。可是在一些狀況之下,你會發現羅素 2000 的表現是比可能前面的最大的 500 家公司來得好,這個有沒有?有喔。好像以今年來說,0051 就表現的比 0050 好,為什麼?因為 0050 有一半是台積電,可是台積電今年幾乎都在盤整,前面漲過一段,然後後面全部都在盤整。可是 0051,就是後面的這 100 支,他是有在漲的。所以並不是說你全部買最大的就一定會贏。
我覺得這個策略在美股做,可能我自己想像,我沒有去跑回測,我自己想像這個策略應該是會比較 OK。但是在台股這邊,因為還是產業結構的問題,那如果說你只重壓在前面十支標的的話,假設是以這種所謂的指數型投資的觀念去看的話,其實這個風險是偏大的,我的想法是這樣。但是當然,其實你有这个想法是蠻酷的,而且你是自己講,你本身沒有做股票,然後也很熟知風險,因為家裡有人慘死過、朋友也有慘死過,然後你很認真去分析研究、拿來問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態度,就祝你之後投資都可以一路順利。
**請不要打手槍**
**他說:「台灣台灣得第一。那好啦好啦,8 月 1 號到 8 月 31 號生日都快樂啦。今天星期四,台股這禮拜最低快破 17000 了。有人說是因為 Delta 病毒全球肆虐,美股恐慌性下跌導致台股修正。」等一下,你看到的美股跟我看到的美股是一樣的嗎?美股明明就是超級強的,跟壞掉了一樣。台股自己在跌,台股只是從高點回落一千點,美股你沒有看到這樣的狀況。「但是各大國家應該都在拼疫苗覆蓋率,致死性應該會少很多,這樣還會導致這個病毒造成像之前熔斷或是台股五月的下跌嗎?不知道主委怎麼看。那另外想宣傳一下,雖然奧運結束了,但月底還有帕運,各個有殘疾的參賽者都是費盡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站上賽場。奧運是英雄誕生的地方,帕運則是英雄匯集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繼續用奧運相同的熱情幫台灣選手加油打氣,大家一起來帕運看起來。」**
那你說這個 Delta 病毒會不會造成像之前熔斷或是台股五月的下跌,當然股票怎麼表現我沒有辦法預測,但是我自己的感受上我覺得很難,真的很難。其實就是像你講的,去看死亡率,死亡率才是重點。那只是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比較令人擔憂的數據,像美國佛州,他們疫苗施打率是還不錯的,可是確診數還是創了一個歷史的新高。我覺得代表說,當然其實疫苗本來就不代表你不會確診,它只是重症率會降低,只是跑去住院的人也創了歷史的新高。那會不會又進一步的什麼癱瘓醫療,又造成很多很可怕的事情?那真的是,怎麼講,很難說,真的是非常難說。疫情這種東西真的是很可怕,我們本來以為說燒一年就是了不起,就燒到了第二年,現在甚至搞不好 2022 年會繼續燒,我覺得第三年,無止盡,真的是無止盡。
那我自己會覺得因為疫情造成的下跌,應該是比較不會看到了,我個人的感受是這樣,因為同樣的理由很難去造成兩次的重傷害。我覺得可能大家就會把這個當成是一個理由,可是我覺得核心應該不會是這個。現在核心是什麼?現在核心應該是聯準會的態度,如果說開始去做一些資金的收攏,或是停止購債,或是一些總經的數據開出來,對聯準會的態度造成一些變化的話,那可能會是下個題材。就假設你真的要講說讓市場會有一些恐慌下殺的話,我覺得那個機率比較高。不然就是什麼 Delta 病毒突然間讓這個致死率大飆升,那也是有可能,反正要是無法預期的東西。但如果是大家都有在預期的東西,其實某種程度它就是正在 price in 中,所以你要看到一次性的恐慌跳水,應該就比較困難。
**安卓用戶特地買 iPad 來推爆**
**「感謝癌大每週精彩的分享。那投資台股四年多,去年中開始借貸投資,用年息 1.32% 的理財型房貸加 1.8% 的股票質押借貸,將部位擴大為 4 倍(1400 萬)。那本身年薪大概是 120 萬,並持續定期定額 006208。每年領到的股息優先還股票質押的借貸,提高維持率。那目前可以承受市場 35% 的下跌風險,因為持續還款,每年下跌耐受度提高 5%。這樣的策略有問題嗎?因看好股市長期穩定向上,希望用便宜的資金長期穩定投資,持有標的都是 0050 的成分股,又以傳產居多。感謝癌大回復。」**
所以你的意思說你是買 00692 再加傳產,然後是用一些自有資金外加借貸投資,然後你的現金流是 120 萬,那你的部位是 1400 萬。所以聽起來我覺得是還好,是還好。如果說工作是穩定的,這樣子去開槓桿是還好。但是我還是很不建議大家開槓桿,我真的是這樣,我覺得慢慢來比較快,因為開槓桿就是增加很多的變數。
但是聽起來你是有很多自己心態上的規劃了,你已經算出來說你可以承受市場 35% 的下跌,然後不會被斷頭,那這應該就是你自己有一個規劃。所以要去設好一個退場機制,也就是說你今天如果是借錢進來的人,你就要某種程度的去做好願賭服輸的準備。你沒有借錢的,你要凹成是長期投資,我覺得沒有問題,真的是沒有問題。可是如果你是借錢的,你不可能把自己凹成是長期投資。如果台股進入像日本之前這樣子,就是一陣子的大熊市,那指數基本上是沒什麼表現的,然後你就要開始去,首先是如果你要去實現你的損益的話,你就是現賠,你就不想實現,可是你要一直去還利息。那如果你還不起怎麼辦?但還好,因為你又有 120 萬的現金流,所以聽起來你這個策略是還 OK,就是沒有把你自己放到一個很毀滅的環境裡面。但是我還是要提醒一下,就盡量盡量不要借錢投資,慢慢來比較快,真的慢慢來比較快。
**JYOGI**
**他說:「我是在中國上班的打工仔。那除了因為在中國上班的原因,平時都需 VPN 的方法聽,不然網速會慢,那終於還是忍不住來五星吹捧了,節目真是棒棒棒。上次聽到媽媽帶孩子去買球鞋那段,聽到我差點把咖啡笑出來,那這個前後來回聽了二三十次。非常認同主委講的,從零到一百萬是很困難的事情,那小弟也還在努力不斷增加本金。那最近時常聽 EP49 附近的集數,發現現在的語速大概是當時語速的 1.2 倍,開 1.2 倍才感覺到現在語速一樣。那想請教主委是否關注 A 股的寧德時代?最近漲到歷史新高,我還依然抱著(大概賺了 50%)。第二個問題是左側交易是否只適合炒短線呢?我爸爸就跟我有完全不同的交易邏輯,我喜歡左側交易,而且不喜歡未實現損益,一定要變成現金才會喜歡。那還煩請主委開示,順便也想跟主委推薦一下我的 YouTube 頻道『前不可測』,主要都是在講攝影相關內容,用我個人的觀點去分享攝影思考的方式。那如果真的念到我的評論,我一週內上新影片。謝謝主委,那也祝福家人跟小孩一切健康,也希望所有的聽眾都可以順利熬過疫情,在股市賺回疫情的本金損失,台灣加油。PS. 我沒有拉鍊卡到雞。」**
OK,那你說這個語速的問題,確實是越講越順,所以越講越快,有時候快到我覺得講話比腦袋思考速度還快一點,所以不知道自己來講什麼。那我覺得是越練習慣越強,其實我本來講話速度就滿快,但是在最早起在做 Podcast 其實是刻意放慢,有一點刻意放慢,外加那時候是生病,我們的節目是生病才有的,如果那時候沒有生病就不會錄這個東西,所以是一個滿意外的發展。那當時是慢慢講,然後後來越講越快,其實也是越來越順。像有些觀念的表達,我覺得我最早在講指數型的時候,其實就沒有講得比現在來得好,因為我本身重心也不是放在指數型,所以其實在敘述上的表現我覺得就沒那麼好,在最早期。但是因為後來要一直推薦這種新來的人,你不要整天先去想重壓主動選股,因為可能會受傷,那先從這種被動跟市場一起,所以講多了就變得順了,就越講越快。所以其實很多東西真的是越練習慣越好。
那再來就是你說,這個左側交易是否只適合炒短線,我覺得你完全講反的。就是左側交易,基本上就像我們家前面講的,這種價值投資人他們比較偏左側交易。因為便宜,便宜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說大跌,你要大跌才有便宜價格嘛。所以價值投資人很多會在大跌的時候就已經進場,那個就叫做左側交易。就是說在這個股市假設你把它想像成是一個 U 型的話,右邊就是越漲越買,那個就是右側;那左邊就是越跌越買,那個就是左徹。所以左側交易本來都是比較偏中長線以上的投資,就是說至少半年、一年以上的投資,我們常常把他稱為是左側交易。
那我覺得蠻奇怪就是你問說這個左側交易是不是偏短線的交易,應該是說你想像的是搶反彈吧。如果說你是用搶反彈的角度來說的話,左側交易確實就是比較短線的,就是我今天跌下來,我趕快進去買,然後漲我就把它賣掉。可是搶反彈,我們常講,腦新手可能會死在大跌,那老手死在哪?老手死在反彈,搶反彈,這個應該有聽過這樣的說法。我覺得是很正確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很多老手就因為他比新手更有經驗,所以他耐得住大跌,他也耐得住,在一個股票市況不好的時候,你知道新手就想說我要全部賣掉、離開市場,可是老手就不停的去找尋機會,但也因為不停的找尋機會,有時候可能就不小心早進了。所以看到一個東西想要進去搶反彈,他也未必是要搶那個反彈,你懂我意思嗎?就是他只是覺得便宜了可以買了,可是這個買了之後後來就發現續跌,就覺得我先退出好了,然後在這個過程之中就一直去損失正常成本。所以很多老手就在這過程中把錢賠掉很多。所以說老手很多死在反彈,是在講這件事情。
我個人會建議大家,就是搶反彈這件事情真的是非常困難,而且也是很難做到的,不管你用什麼技術指標殺小的,這個都是很難做到的事情。所以你可以用一個方法增加自己的勝率,就是你搶反彈你不要只用一波直接,你可以用四五波直接,你分五次打。如果你五次都沒有搶到反彈,一直買一直跌,其實某種程度來說你也是把軍價往下拉;那換個角度來說,如果說搶到反彈可以讓你感覺很過癮的話,你一次搶不到,五次機率變高了,你更有機會搶到。所以分批投資,一直去強調這個觀念,並不是說分批投資是一個完美的策略,其實策略都是看每個人狀況不一樣,施行起來就不一樣。但是分批投資它確實是一個很好在實戰上運用、幫助你心性的策略。所以你問的問題有點怪怪的,就是左側交易基本上我們不會講都是短線,左側交易是偏比較中長線的。
**備受藍線夢攻擊**
**他說:「五星吹吹吹。那主委好,前陣子小弟因為開槓桿,所以導致虧損的要賺回去,必須要有個 30% 的報酬才可以,所以很常讓自己陷入想開槓桿賺回來的想法。雖然最近賺回來,目前虧損負 11%,而且最近有一筆錢可以入金,進去的話會把虧損全部回來還有多的,所以等於從零開始。但心裡還是會想用現在的金額開槓桿把那個虧損凹回來,麻煩主委開示一下,謝謝。還有最近打算把倉位調整,基本上要全部砍掉重新布局,現在美股又在高位(雖然不知道會不會越來越高),但如果是主委,你現在剛進美股會怎麼樣去布局跟分批?(例如直接丟五成去持股,五成留現金之類的)謝主委。」**
這個備受藍線夢攻擊的留言是一個很不好的示範,但是很感謝他留言,順便來跟大家講說為什麼它是一個比較不好的示範,然後順便點醒你一下。首先你講說虧損 30% 的本金,要賺回去必須要有個 30% 報酬才可以,大錯特錯。這為什麼我們跟大家講說,你下跌的時候,如果你的策略回調是很大的,這個可能是有問題的。你不可以說賺的時候賺超快,賺的時候都是 40-50% 在噴,可是每次回檔就直接賠掉 60%,這個策略是有很大的問題的,你不可以有太大的 drawdown,這個是很重要的。
那你如果說今天賠掉 30%,你要回去應該是要 40% 幾,你算一下吧。那 100 萬,然後賠掉 30% 剩 70 萬,70 萬要回去 100 萬是要 40% 左右。那如果你今天是 100 萬,然後賠掉 50% 到 50 萬,50 萬要回去 100 萬是要 100%,你是要賺一倍才可以回去。所以你今天如果說一次虧損掉太多,你要回去就變得非常的困難,這是槓桿的一個危險,而且有時候是他跌下來的時候你直接被斷頭出場,所以你連要回去的機會都沒了。所以為什麼我一直跟大家建議說不要開槓桿就這樣,你如果真的會賺錢,慢慢賺,你長期複利下來也會賺上去的,不要急在一朝一夕,因為你槓桿開下去很多時候你就整個人就爆掉了。
那再來就是他說什麼,如果我今天虧損,那我入金進去就等於說是把虧損打平,這個也是完全錯,這個是把頭插到土裡面跟鴕鳥一樣,你還是虧損的。你不可以說入金之後,我帳上就沒有虧損了,虧損還是有。所以最好自己拉一個報表,你有這種壞習慣最好自己拉一個報表,入金的要把它分開來,那實際上股票表現的報酬要把它分開來,這樣才知道說搞不好你最後就會發現,你一直在填平那個漏洞,一直講說我的投資報酬率是 0%,沒賺沒賠,但是其實你早就已經賠掉七成的資金了,那個七成的資金完全是你一直入金進去把它補平,所以看起來報酬率是 0,這個是一個很危險的做法。
那再來就是說這個想要「凹單」,你光是有想要凹單這個想法,我覺得就不太正確,除非你是一個很有經驗的人。有經驗的人要凹單我覺得 OK,就是你信仰之躍,我們講的,你知道這個做法可能不太好,但是你對自己很有信心,你想要試看看,我覺得可以,反正你實驗任何自己的想法都是 OK 的。但是如果你是沒有想法的,那就不要談實驗了。
最後面就是說目前美股在高位,那你可以回聽之前的節目,我們來回調一下你就知道了。其實有很多時候是,怎麼說,你當下感覺不出來,你當下感覺是這樣,可是實際上你後來回頭看,你會發現完全不一樣的結果。我們已經講過很多次的 Nvidia,其實從很早期的節目就在講,那時候 Nvidia 多少錢?那時候 Nvidia 多少錢?你可以去看一下最早在講 Nvidia 的時候多少錢。並不會說要有跟大家報牌,你看我早就跟大家講,不是。你回聽那時候節目就知道,我們那時候跟大家分享 Nvidia,我就覺得它很貴,我就覺得它其實不便宜,它一直在漲,可是我要怎麼辦?我還是喜歡它,我一直覺得它很好,所以我就慢慢買。那時候不是跟大家說就慢慢買,200 塊、300 塊,一路到 500 塊慢慢買,500 塊在盤整的時候該怎麼辦?跟 GG 對賭再加碼進去。那後來跌回 400 怎麼辦?就等待。然後現在已經 700、800,拆股了,拆股之後換算回去的價格是已經更高了。
所以有時候你覺得很高的時候,說不定它是一個,假如說你是看對的話,長期來說它搞不好是一個相對的低點。所以還是要回歸到你自己怎麼樣去看這一支持股。如果說你真的覺得怕遇到回調、怕大跌,那你的策略是 OK 的,就是你現在打一部分進去,然後留一些現金在手上,這是還可以的。好,大概這樣。
好,那這集就先聊到這邊,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