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88:相信蜥蜴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本集節目由上誼文化贊助。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款 Dr.House 絕美卡式爐加煎烤盤,這一組的特色其實就不用說太多,直接講明:它就是長得特別漂亮、特別好看。我自己家裡有一組,放在家裡讓你整個裝潢的水準三級跳,就不同於一般我們看到比較像是工業風的卡式爐,這一款是比較精緻一點。所以如果你對於生活品質是比較要求的人,買這一款絕對非常適合你。特別是現在進入冬天,很多人會在自己的陽台,比方說煮火鍋、麻辣鍋、海鮮鍋、螃蟹鍋,還是什麼素食鍋,或者你會做煎烤,你放一個好看的卡式爐,會讓自己整個更舒服,而且它輕量設計,放在餐桌上方便捧著,在戶外露營也很輕便,好清潔、不容易髒。
除此之外,它有簡潔的設計,再加上清新的色彩,放到餐桌上馬上就變成 IG 美照,不管是找朋友來圍爐之類的,拍下來整個就特別漂亮。再來就是設有孩童安全裝置以及氣罐的雙重安全裝置,並通過台灣的商品檢驗,品質安心、安全。
那這一款現在買下去,絕對就是買到賺到。限時活動是 79 折,那烤盤的部分是 67 折,所以整個算下來五千塊有找,等於可以直接把它包回家了。除此之外,廠商額外再送福利給大家,只要在我們的臉書貼文下面發問關於韓國 Dr.House 卡式爐或煎烤盤的問題,就加碼抽 Dr.House 你有鍋具組 20 公分的,抽三名。這個就是你問任何的問題都可以,只要在我們的臉書下面提問題就可以參與抽獎。那這個限時限量的,還有專屬賣場只有到 11 月 5 號,所以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臉書上看它漂亮的照片,參與這一次的送福利。
---
臉書的改名已經正式出爐了,他們會從 Facebook 改名成為 Meta,就是 Metaverse 那個 Meta。我覺得這個命名方式,就是很祖克柏的邏輯,Facebook 就是很多臉的書,那現在強調 Metaverse,公司就叫 Meta,非常合理。
如同上一集我們跟大家提到,未來社群媒體這一塊,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或是 Messenger,它會是進入另外一個事業群,就可能通訊社群相關的事業群,那公司的主體改名,也就像是宣示說:「我們就直接往元宇宙這個方向去。」那他的 Ticker(股票代碼)比較可惜,沒有被他搶到 META,他的 Ticker 就叫 MVRS,就是 Metaverse,VRS 就是 verse。META 這個 Ticker 已經被另外一個 ETF 搶走,這個 ETF 就專注於元宇宙的 Portfolio。
所以如果你想要投資元宇宙的人,可能有些就會看這個 ETF,但是我個人是不推薦去買這樣的 ETF。會去買主題式 ETF 的人,可能是你對於這個族群是不熟的,或者說它可能幅員廣大,牽扯到的東西太多,就像是電動車可能有一大堆的 IDM、一大堆的車廠,所以不然你去買個 ETF,我覺得還算合理。但是 Metaverse 目前就很明確,就臉書這家公司是已經信仰之躍跳下去,頭已經洗下去做了。那 NVIDIA 這家公司就是他有切到,因為畢竟 VR/AR 或是 Hologram,你可能用到的晶片之後,你還是逃不掉 NVIDIA 的手掌心,所以他一定就有切到。更何況他有其他多重題材來支撐,所以我會覺得,可能 NVIDIA 在這裡是一個更好的標的,因為他有其他強勁的基本面來支撐,他有 PC、電玩顯卡、雲端串流顯卡,或者是伺服器,或者是自駕車,然後現在的 VR/AR,你都會用到他家的東西。所以就算 VR/AR、Metaverse 這種東西最後面是失敗或是不見得,他還是有其他東西可以支撐。可是像臉書這家公司,我覺得現在就變得蠻刺激的,他就再一次地回到那種比較野蠻一點的成長股。
他過去可能有很多的獲利去支撐他,因為社群媒體裡面的廣告收入,可是在未來除了隱私權裡面一定會對他的社群的收入造成一定的影響之外,他的收入還會拿出來去做元宇宙相關的投資。可是投資不代表他一定會贏,雖然他現在是先行者,我也很看好他,可是不代表他一定會贏,因為太多東西會有變化了。舉例來說,在之前 Blockbuster 的時代,百視達的時代,根本沒有想到 Netflix,一個在做郵寄 DVD 的,最後面可以擊敗這個巨獸。因為你回到那個時代,你很簡單去想像,今天如果說百視達他決定要做串流的話,他又有錢、又有人,對不對?經營一定想說「先進去大公司嘛」,所以憑什麼他會輸?可是最後面他就輸給 Netflix。那 Netflix 想要求售的,就最後面變成網飛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巨獸,百視達從本來的元宇宙,大街小巷的人都看得到,然後現在就不見了。
那臉書現在也是砸重金做這樣的事情,當然目前我們看到他有強烈的先行者優勢,因為如果說你有買過 VR Goggle 的話,像我自己就是 HTC、Google 以及 Facebook 我都有,那我平常明確跟你們講說,臉書目前是走在最前面的,他 Oculus 真的是又強又便宜,基本上他的 Oculus 也像是賣一台賠一台,這也是他的策略布局。原則上是 Lyft 或是 Uber 一樣,他透過大量的這種所謂的補貼,foodpanda 也是,就大量的補貼,那這個公司的財報一定很難看,因為一定賠很多錢,可是大量的補貼之下,他可能可以把其他人擠出市場,擠出去之後,我再來把這個價格調回來,所以我就可以就此開始獲利。那我會覺得臉書的做法可能就跟他們很像,就是他現在賣了這個 Oculus,基本上可能像是賣一台賠一台,那如果說之後大家都有了,那他可以做出很多,好比說在內容部分去變現,或是透過廣告去變現,這應該是他們要去做的事情,應該已經滿明確,軌道就在這邊了。
只是說有沒有辦法確定他會是未來的贏家,這真的太難講,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長的跑道。Metaverse 他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其實這概念在很久以前是出現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款遊戲叫做《Second Life》。《Second Life》當然我們是透過鍵盤滑鼠、螢幕來去經營所謂的第二人生,或像是《SIMS》,就是模擬市民,一樣就透過鍵盤滑鼠、螢幕來去經營你的人生。或者說到後來的 GTA,GTA 也是另外一個,就是很多人會很著迷的平行時空,就你可以在裡面經營你的角色,那角色可以買車、買飛機、買機庫,然後買這個很酷的辦公室什麼的,很多人的人生基本上就是整個在裡面,就是把你的人生變成遊戲的感覺。在生活中可能覺得很煩悶,每天在做一樣的事情,所以就投入大量的時間跟精力在遊戲裡面,所以看到 GTA 的鯊魚卡賣得好的跟鬼一樣。
那只是現在他們要把這種所謂的平行時空的東西,更加的去強化,藉由 VR 裝置像是 Oculus,或是 AR 的裝置跟 Ray-Ban 合作的那一個眼鏡。雖然那個眼鏡目前只有攝影跟一些簡單的功能,但是我覺得那個是前哨站,藉由你們的攝影,祖克柏就拿你的數據,然後藉由這些數據,去未來來加強他 AR 設計,我相信那個眼鏡只是 AR 的前哨站而已。
那其實我覺得最酷的就是 Hologram,Hologram 他們也有揭露,那 Hologram 就中文叫做全息投影、全息影像。這個東西的概念是什麼呢?就如果說你有看《鋼鐵人》啊,或是《Avenger》復仇者聯盟,或是什麼《星際異攻隊》,Star-Lord,你應該可以知道那個概念很常見。舉例來說,鋼鐵人很常在那邊憑空揮來揮去嘛,他辦公室都有一個超大的投影裝置,那可以投影出什麼鋼鐵人的盔甲什麼的,然後手揮來揮去就可以轉 360 度或什麼的,就是那樣的一個概念,他就憑空投影出一個東西。那這個我覺得之後也可以看到臉書這樣的公司會切入做這樣的東西。
所以我們可能目前很難想像,應該說他整個 VR 跟 AR 還有 Hologram 的願景,我覺得都很難想像,但如果說你是看好的,你就可以去投這樣的東西,他就再一次地回到一些很野蠻的成長股那種狀態。
那我怎麼看評價這件事情呢?其實我覺得這個東西,大家一定有不一樣的看法,成長股跟所謂的價值股投資,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衝突嘛。價值股投資人就覺得一家公司,就是我要買進在它的價格是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那這家公司是很穩健的,一直有在賺錢什麼的。那本來的臉書可能會符合他們的要求,因為臉書本來是穩健的賺錢,社群巨獸嘛,那大家很喜歡這樣。但現在呢,他就有點變成跳到成長股那個範疇,因為第一個,他的獲利會受到隱私權的影響給打壓,然後再來就是他的獲利,他會拿出來去投資,那這個投資不一定會有成效。
可是對於一些成長股投資人,像我自己,我會覺得我反而對他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他如果沒有這樣做,反而我沒有興趣。因為我覺得任何一家企業,就是它就算是現在看起來是很賺錢,然後他把錢都配給你,我覺得這未必是好事。就對我來說,一家公司如果今天很賺錢,它的前兩個目的應該是:把賺來的錢,第一個,去擴大自己的優勢,比方說投資更多的廠房,那或者是去併購他的對手,或者說他直接去上下游做整合,好像國巨集團做的事情,這個我很喜歡,我就覺得你這樣做才是對的。那或者你趕快去擴廠,好像台積電很擴廠,什麼東西去擴廠這樣。那只是為什麼有些企業不會去做這樣的東西?因為他很明確知道,如果我今天擴廠擴下去,我反而營收就掉下來了,因為需求是沒有這麼大的,所以我乾脆就把我賺到的錢,不去擴廠,改發給股東。那這樣對於一些所謂的價值投資人,他覺得這個就是好事情。
所以沒有絕對的對錯,就是看你是哪一個方向去切入。但是在我自己的想法是覺得,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說今天停止滾動了,他就完了,滾石不生苔也是很有道理的東西。就如果說你今天是很賺錢,你停在原地,你一定會被追上。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你一定會被追上;如果是社會主義,那難講,搞不好這黨要保你、國家要保你,所以你可以去做一個壟斷的生意很賺錢。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很生氣的地方就是有無止盡的競爭。今天如果有一個東西非常賺錢,大家就會想要去做那個生意,所以之後這個生意一定會不賺錢。任何很賺錢的東西,到最後一定會越來越不賺錢,因為會有新的競爭者投入。所以走在最前面的人,他就不停的需要去研發、擴大自己的優še,或者擴大自己的產量。所以有在做這樣投資的公司,我會比較看好。
所以我個人是非常看好 Facebook,或者說現在我們以 META 稱呼他,META 這家公司,因為他有做新的布局跟這種本來我們自己想像的,在科幻世界會出現的東西,他要把頭洗下去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是很酷的東西。當然以投資的角度來說,現在可能開始變得風險變高了。但是如果說 META 你看不懂,就不買,你就以看戲的角度來講,我覺得 META 這家公司之後會是大家要去注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看點。那元宇宙相關投資,最保險的一定還是 NVIDIA,因為 NVIDIA 他有太多的護城河,他有太多的其他業務的支撐。就算 VR、AR、Metaverse 最後面證明是假的,跟以前的《Second Life》那些一樣,就是一個好玩的東西而已,就這樣,他沒有什麼實際的應用,但沒關係,因為他還是有很多的東西去支撐。所以你在選標的的時候,你最好要去評估一下,這家公司會不會因為這個題材或者說這個話題,它不見或者說它的消失,導致這家公司一起不見?如果是的話,他就屬於更高風險的投資。那在資金的配置上,可能就是比較穩健型的,在穩健的部分配多一點,那這種比較冒險的配少一點。但如果說你就是一個大冒險家,那就是媽的 All-in 幹進去,那還是會尊重,會是 Respect,會是給你一個讚。
---
好,那快速的來跟大家解答一下,在美國這邊,我們看到 10 月的漲幅是今年以來最快的,然後就又一次的 Surprise Motherfucker。大家就是這樣,不是說要升息,說要 taper,不是嗎?然後說會噴到你叫媽。然後講說 10 月大跌,一定會有人再跑出來跟你講說,之前不是說要升息嗎?什麼的。然後 10 月又在大漲,就再一次打臉。所以我們會一直看到這種不停的打臉,這就是你要去預測未來會遇到的事情,所以你沒有必要去預測未來,你就是就當下你知道的東西,你有的消息,來做一個判斷。那是贏是輸,就代表你的消息能力好不好嘛,你的判斷能力好不好嘛。那你說你要去預測什麼三年後、五年後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在這世代是不可能。你看這麼多電影去嘗試,成功的有幾個?一大堆這種科幻片,就幾十年前的,他們會想要預測未來的人生是怎麼樣,就赫然發現說,其實真的超難預測到的,就算他們可能真的有猜到一個東西,跟時間點也未必抓得準。
因為你要去預測未來真的很困難,可能你在百視達的全盛時期,你會說這就是存股,這家公司就穩賺不賠,他現在世界最大、到處都是,就你沒有想到殺出一個 Netflix。因為有太多的東西是難以想像的,就算你現在真的完美的預測聯準會的官員,他真的會有什麼態度跟變化,可是舉例來說,習近平突然決定要做什麼事情,或是這個金小胖要幹嘛,那就有一個新的變數了。你終究還是要因為變數,如果說你是比較偏那種短線的交易人,像我自己自詡在美國這邊雖然是持有比較長,可是我自己覺得我是比較偏這種短線的,我不是那種很長期的價值投資人,所以我會有很多變化。那在我的看法,我就覺得那你去做一大堆預測,真的是沒有意義的,應該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遇到什麼樣的狀況,我就去拆解。那我在拆解過程之中,可以賺到錢就好。
不然有時候你就會遇到像這種近期的狀況,你說這個美國怎麼樣怎麼樣,看壞啊,升息為什麼怎麼樣怎麼樣,那現在大漲怎麼辦?11 月大跌,看吧,我就這樣說;12 月有大漲,你就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就沒有必要去做太多這樣的猜測,因為這樣猜測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
美國股市我們近期講蠻多的,都沒有什麼在分析到台股,那我們就來講一下台股好了。
台股的部分,我必須得說,目前身邊所謂的大戶指標、之前跟大家提的大佬,很多人跑去放假了,現在開始很多人都回來了,做多的部位都開始往上拉了。雖然指數看起來是停在差不多的位置,可是為什麼突然這麼多人從本來決定要開始把手上的東西賣掉,然後到開始回來?因為其實在這陣子,雖然指數沒有看到太多的變化,但是因為台灣的指數很大一部分就是台積電撐在那,台積電一直維持在可能 600 塊上下的價格,所以指數就相對的也會撐在這,但是個股其實已經有相當程度的大洗牌了。
舉例來說,像航運股就整個就掉下來,雖然最近又開始市場上有些風聲,就是又有些人要去搭船,但自己小心,要搭船的自己小心。但是比方說,我們看到以前的那種漲價概念股,DDI、面板什麼的,就進入一個修正的態勢,然後聯詠可能稍微踩到一個底了,那看到友達或是群創,就是沒有像之前那樣子慘跌了。雖然現在開始開出一大堆面板的壞消息,可是感覺已經低無可跌了,因為之前都在修正這一塊。那之前的受害股,就是這種缺貨受害股,像是網通、IPC 這種所謂的工業電腦,因為他們是屬於料少量又雜,不像可能手機廠商一拉就是同樣的料拉一大堆,所以在這個供貨的順序上可能會排在前面。那這些網通廠跟工業電腦廠,因為他們的東西少量又雜,所以他們可能在供貨的序列上排在後面,所以之前就是受害股,缺料、東西可能出不去,所以表現也就很平庸。但是我們最近看到網通廠跟 IPC 廠,其實股價表現已經開始回神了。
我相信就是如同我們對於台股的認識,你之後可以看他們營收會開出來,股價很多時候都走在前面,大多時候都是可能甚至領先三到五個月,之後三到五個月才看到營收開出來,就是總是有人比你先知道了。那 MOSFET 的部分,在週五的早上也聽到說在中國這邊有漲價的一個狀況,所以說可能會有更多的漲價空間出來,那很快也看到一些 MOSFET 股直接開拉。雖然說我覺得我消息很快,我已經先聽到,就又先拉一頓的。但是這種漲價概念股,大家一定要小心,就是一樣不要亂追,因為除非你非常有把握去掌握報價,不然其實等到你發現報價一直在創新高的時候,有時候股價已經先跌了。那一樣就是股價可能已經在反應三個月後了,就是大家早就炒完了,你才在那邊出來幫大家洗碗,所以這個要很小心,就如果你要去做這種報價相關概念股的話。
那也有在做 MOSFET 的,有一些在做這種所謂的車用二極體相關的廠,車用二極體在近期也是表現得很強勢。就是我們開始在台股的盤面看到很多很強勢的東西,很強勢的東西出現,其實就是吸引很多資金去加入這種多頭的行列,把它推得更高。所以確實是蠻多人期待台股之後會有個新的 party 出來,如果說沒有什麼變數的話,還蠻多人期待說,終於台股走出那種兩三個月的超級悶盤,可能會有新一波的行情什麼的,那大家可以關注看看。
就算目前台股的表現是稍微輸給美股的,沒辦法,世界大勢就是說美國這邊假設開始會有這種所謂的 Taper、說要升息的消息出來,錢開始從新興市場流出去,也不是只有台灣被提款,大家都在提款,新興市場會提款。那提款之後去推升美股往上走創新高,但不代表台股就此不會創新高。台股不是只有外資一咖玩家,它是有很多地方的主力或什麼的。反正一家公司如果說它今天可以持續地開出獲利,修正修一修,最後面還會創新高。最後面其實是股價還是回歸基本面,只是可能回歸的早跟晚而已。我知道很多人做那種超級短線,所以有時候你會說,那個財報明明就越開越好,可是它不會動。但是其實如果你有去觀察,如果一家公司真的它的 EPS 是每一年都在增加的話,你很難看到這一種,就是它真的一直基本面有在成長,可是它股價是暴跌的,很難。
很多人會覺得基本面沒用,是因為他看很短。因為沒辦法,因為像你去追這種報價股,報價股當然它是有點像是景氣循環,所以等到它的報價已經很漂亮,價格已經到一個頂峰,那後來你知道到頂峰之後,它反而是要反轉的,是這樣子。但是如果說是那種長期,就舉例來說你看蘋果、你看台積電,那你看國巨這種,他長期就是一路往上的,因為基本上他的錢是越賺越多。當然那種股價中短期的波動,那個真的是非常困難,那是沒有辦法,舉例來說,任何一個人可以跟你講,他一定會怎麼樣的,就連主力也會被倒貨。就很多人會想說,這個某支股票有主力,主力不是只有一個,主力有很多個,那像是食物鏈,而且這種食物鏈是更變態,它是那種很像的食物鏈同時也在發生的,就不是說什麼鯊魚往下吃下面的魚,鯊魚之間也會互咬,這個股票的食物鏈長這樣。所以一個主力要做多,也可能會有另外一個更有錢的人,然後決定要「你要多少?我全部拋給你」,然後順便再摜壓下來,所以反而把另外一個主力的殺掉。所以這種短期的變化,也像是那種賽局,那個變化是非常莫測的。
---
那接下來這邊,我就要跟大家講一下我的交易上的一些手法。
因為在群組裡面,Jess,也就是住來英國的那一位大姐,那他有提到說就是我的交易方法,那對他帶來很大幫助什麼的,他希望我可以多講一點。那同時有交易人就敲碗說「那你有講什麼?」他講說他在有些集數會講到,就是我沒有很認真去講這個東西。那也不是說什麼我要藏私、要耍帥、要裝神秘感,還是要開課,都沒有,我沒有要做任何一個上述的事情。其實是很單純,因為我知道我的節目莫名其妙的,現在開始在聽的人一大堆是小白,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打算要去做金融操作的人,他聽氣氛的。所以我今天跟你講這種交易的東西,就是受惠的人很少,但是如果是講給那一種,譬如說真正的交易人聽,他可能覺得有幫助,但這也可能是現在在我聽眾裡面是相對少數。就我聽眾大多數可能是他有一筆錢想要投資,或者說他就是上班族,然後他專心在他的本業,他也沒有打算,他就算他想要,他也沒有辦法什麼全職投資。
所以我去講這個東西,可能受惠的人就比較偏少。於是我就一直跟大家強調一些大家真的有用的東西,舉例來說,市值型大盤 ETF,或者說這種被動七三配置,然後以及如果說你發現你選股一直打平大盤,乾脆交易大盤,乾脆去好好的過生活,而且你的績效搞不好還變更好,類似這樣的東西,就是因為我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但是因為有人問,所以就挑這一集來講一下。所以如果之後你看到其他人在問,就可以說他這一集裡面有講到我的一些操作技法什麼的。那其實操作技法並不是什麼很神秘的東西,我現在講一個很基本的觀念:最基本的觀念就是,你今天如果選對標的,就算你沒有什麼策略殺小的,你還是可以賺錢。
舉例來講,如果你今天挑到這些尖牙股,你再過去的五到十年內,就是我每十五天買進一次,我管它是漲跟跌,我就是買,那你就是賺錢,你就是無腦大賺錢。那反過來如果說,你把交易的技法學得很熟,可是你挑到一個標的,就跌得跟狗屎一樣,過去的三、五年都在跌的,即便你交易的技法再怎麼樣的好,但是你選擇做多,然後你又用了一個看起來很酷的技法,你就只會遇到瘋狂的停損。就是你不會一次賠很大條,因為交易的技法本質上就是保護你嘛,可是你還是會不停的停損、停損、停損、停損,然後最後面本金都耗掉。
所以呢,第一個核心要件就是,你一定要挑到對的標的。那你挑到對的標的,搭配交易的技法,它就是某種程度的增加你的,當然說可能期望值更好一點,那資金控管更好一點,心態會更好一點。你不會遇到說,舉例來說什麼成長股修正,然後像台股的五月突然的閃崩,你就整個心態爆掉,因為你資金是有控好的,你風險是有鎖好的,所以你就比較不會擔心受怕。但是核心還是你要選對標的。所以大概這樣講,你選對標的,你不用任何的交易技法,你用最單純的 buy & hold 跟分批投入,就是按時間分批去攤,這樣子你就會賺錢,你根本不需要學什麼交易技法。但如果你選錯標的,不管你有什麼方法,基本上你都是賠錢,是賠多跟賠少。
然後這個東西先講在前面。然後另外一個東西,就是絕對沒有所謂的交易聖杯。很多人會去迷信交易聖杯,好像說一定有什麼樣的方法,或是什麼樣的選股方式,它是穩贏的,不可能。因為如果說你有去看 13F 報告你就知道,各個這種 Hedge Fund 的大神們,或者說各種可能你在教科書上會讀到傳奇人物,他們一定都有賠到脫褲的案例。所以就連大師都會賠錢,那你說一般人,一般人一定也是很常見到賠錢,所以你不可能有必勝的配置方式或者說交易的手法。我跟你說什麼動能必勝,可是你看前陣子動能就烙賽,可是這陣子動能又回來了。所以你不可能有一個必勝的方式,因為工具、相比越多東西,那你有越多的知識,它或多或少就會幫助你可能增加一點勝率。可是真的沒有東西是必勝的,也沒有所謂的交易聖杯。任何一個人要跟你講說有交易聖杯,他下一句話應該就是要你付錢,要跟他買這個東西,但是實際上沒有這樣的東西,所以不要去信賴什麼交易聖杯,沒有這樣的東西。
那這個交易方式,大致上來說,就是我們很常跟他提到有這種左側跟右側。那其實左側跟右側他的概念是很簡單的,就是說一個是越跌越買,那一個是越漲越買,簡單來講就是這樣。
那這個左側右側也不用真的很走火入魔。我記得之前有一集就跟大家講到說,我觀察到一些群友他已經走火入魔,他聽了我的東西之後,他就會跟別人在那邊辯。其實如果說你真的有認真聽我的節目,就會知道我很不喜歡大家去做所謂的為人相輕,因為你就知道投資這種東西變化莫測,所以你時時抱著學習的角度是最好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說,你的東西會不會被淘汰掉,以及說你過往用的很順的一些策略,會不會到最後面就是沒有用的。所以任何一個成熟交易人,應該都不會太膨脹,就是覺得自己世界最屌。你看到那種覺得自己世界最屌的,可能交易上也做得沒有那麼好。那我會有自信這樣講,是因為我自己的群組、我們電玩群什麼的,反正交易做得好的人,他們的共通特質就是,我覺得有時候講話可能會不小心的露出鋒芒,可是他絕對不會去講說什麼別人都是什麼廢物什麼的,這個是很基本的,就是不會去酸別人,這個是滿常見的一個好的交易人的一個特質,或是好的投資人的一個特質,他不太是會無聊去專注在那樣的事情上面。
所以你今天聽到我的東西,你也沒有必要之後在外面跟他吵架,或是去吵一些定義的東西。像有些人就講說到底左側是什麼?左側是說真的遇到空頭那樣才叫左側嗎?還是說今天有一個股票,就像 ASML,他漲上去然後修正掉下來,這個地方就算左側嗎?這個其實都不重要,一言以蔽之,簡單來講就是,有些人是越跌越買,有些人是越漲越買,就這樣。你不用去細分說什麼到底怎麼樣怎麼樣,那個都沒有意義,那個就是嘴砲在吵架而已。
所以如果你今天已經確定好說,你自己是左側交易仔,那代表說你的交易模式會比較偏向於說,一個東西我覺得好,舉例來說 100 塊夠便宜,那我在 100 塊買進。如果他之後有 80 塊、60 塊、50 塊、40 塊,那我為什麼不買?100 塊我都願意買了,那 80 塊、60 塊我當然一定會繼續買下去。那這樣的好處是什麼?這樣的好處就是,像這樣交易的人,他可能可以抓到那種逆轉點。就是他今天如果在崩跌的時候,個股修正的時候,他是比較高機率可以去買到這種所謂的翻轉點,然後因為他是一路攤下去,所以給他撈到一個翻轉點,因為翻轉點往上就是,他一彈就彈很兇,所以他可能可以一次賺到很多錢。
但是他一定也會扛到他的風險,因為沒有一個東西是聖杯,沒有一個東西是絕對是好的。他的風險是什麼?他的風險就是萬一你看錯怎麼辦?你看他 100 塊你覺得便宜,然後 80、60、50、40 塊,你狂買,買到你所有資金都縮進去,然後還跟你親朋好友借錢,你講說這家公司根本就被錯殺了,結果在外面證明他根本沒有被錯殺,他是真的出問題了,那你就一次就畢業了。所以左側交易仔的風險就在於說,如果你是沒有去把每個部位的上限鎖好的話,你是會買到暈船的,你是會越買越多的,那你就有高機率如果說你真的有一次看錯,你就掰了。那更別提,前面提到那種 13F 的這些超級大老們,他們都會看錯,所以你為什麼會有自信覺得你一定不會看錯?
但是如果說你有把你的資金都鎖好的話,舉例來說,我規劃就是 15% 的資金,那我第一批三趴打進去,然後之後他一直往下跌,我就三趴、三趴打,打到我的本來的原始資金 15% 打完我就不打了。那這樣就是一個風險控管,因為我最糟最糟,這支股票如果跌到下市,我就是把 15% 賠掉,就這樣。所以如果你是這樣做的話,那我覺得左側交易沒有問題,就是你要有基本的風控的觀念。
那接下來講我自己比較擅長的右側交易。那這邊一樣再補另外一個警語,就是剛剛前面講左側交易是那樣嗎,不代表我自己不會做左側,就是有些標的你還是會選擇這樣做。就像我剛剛最前面提到說,定期定額有時候是很不錯的策略,像我自己在買我兒子的 ETF,我再幫他存 ETF 的這部分呢,我就是使用定期定額,我就沒有在使用什麼左側右側。所以今天要講的就是,策略真的很多種,你學很多,那對你來說就是你有更多的工具,就這樣而已。所以你沒有必要去鄙視任何的策略,說誰比較好、誰比較壞,那個都是在每個地方可能就有不一樣的用處。
那剛剛左側交易提到說,假設一樣,我們都是每次投入都是以 3% 的資金作為一筆的話,左側交易就是他會遇到在下跌過程之中,他就會 3%、3% 這樣打,然後打到上限是 15%,所以他最大的曝險就是 15%,也就是說今天這公司如果跌到下市,他就是賠掉 15%。
那右側的部分,因為我會在看對的時候再加,所以看對就是,我買進股票是希望他幹嘛?就希望他漲。所以沒有漲,我就不會加。那我買了這個 3% 在 100 塊好了,所以如果今天遇到他下跌,跌到 80 塊、60 塊,我一樣就是 3%,我怎麼樣曝險就是 3%,所以我的風控就是鎖在 3%,我看錯的話我最多就是賠掉 3%。比起前面左側仔,右側仔他最多就是賠掉 3%。當然有好有壞,左側仔他承擔這個風險,在假設這個股票真的是被錯殺的狀況之下,他可能可以一次賺到很多錢,那右側仔還在等解套,解套之後他才可以開始賺錢。可是呢,壞處就是左側仔如果今天真的看錯的話,而且人終究都會看錯,那可能可以一次賠到很多錢,所以這個策略都是有好有壞的。
那右側的做法是這樣,就是我今天在 100 塊 3% 買進,然後期待他會上漲。所以如果我今天看到他,舉例來說來到 120,我就會把第二批打進去,3% 打進去,那這樣子我的成本會變多少?變 110。因為我每次打進去的錢是一樣的,所以今天 100 塊買、120 再買,那成本就變成 110,但是現在現價是 120。然後這時候呢,右側交易會搭配一個技法叫做 Trailing Stop,Trailing Stop 就是我不要空手而回,我要保住我的獲利。所以我會把這個 Trailing Stop,就所謂的移動停利,然後可能設在 110.5 或 110.4 的位置。因為它成本是 110,那現價是 120 嘛,那在 110,舉例來說這個 110.4 或是 110.5 的位置,我可能就設定一個 MIT 單,就是 Market-if-Touched,只要碰到這個價格,它就以市價出掉。這個是流動性夠好的話才可以這樣設,那如果流動性不好的話,那我可能就會設定說,我會在可能今天如果是碰到這個 110.5,那我可能在 110.4 跟 110.3 它就會分別賣出多少股,就是我設定一個上限。因為流動性不好的股票,如果你去設定這種 MIT 單的話,它會產生,假設你量很大的話,你自己會殺到自己,所以這要注意。如果說你今天是交易量體變大,你持有的張數是很多,或者說你持有張數不多,但是你去玩一個量很小的股票或標的的話,千萬不要去設市價單。但如果是量很大的,那設市價單是沒有問題的。
那這樣好處就是說,如果今天從 120 往回跌,跌到 110.5,達到了我的條件,那我會在 110.4、110.3 之類的出掉,所以我最後我都會帶著錢回家,就是我不會空手而回。所以我每次加碼,我就會把這個 Trailing Stop 往上設,我每一次加碼,我都會確保我一定會把錢帶回家,只是帶多跟帶少,但是我一定會把錢帶回家。
當然有一些極端案例,就是可能還是會賠錢。舉例來說,就是你沿路買上去,好像你遇到 Snapchat 的案例,就是它直接財報後跳水 22%,所以你設的那個位置就直接被打穿了,那個價格就穿過去了,所以你一定就變虧損了。所以它還是有它的風險在。就右側交易看起來是我每次都把這個風險鎖得很好,對不對?我第一批進去,我曝險就三趴,我到第二批,我曝險最多就六趴,而且我還一定會帶獲利回家,聽起來好像是穩賺不賠吧?但是如果你遇到這種,舉例來說跳樓的行情,那你基本上你也是會直接被殺到。所以右側交易當然也是有它沒有那麼好的地方存在,如同左側交易有它沒有那麼好的地方存在,定期定額也有它不好的地方存在。就像大家都講說,每次在那個定期定額的扣款日,什麼 16 號的時候,那一天都會被買在特別高的位置。那是為什麼?因為可能很多人都在這一天設定定期定額,所以它可能就會買在相對日內比較高一點的位置。但當然長期一看可能就發現這個價差是可以被忽略的。
所以其實每個策略都有它的讚的地方跟它不好的地方。所以你其實你選一個策略呢,你也要看出這個標的適不適合這樣做。舉例來說,如果你在標普 500 的 VOO、IVV、SPY,或是美國全市場 VTI,或是台灣的 006208 跟 0050,就是這種市值型大盤 ETF,你去做右側交易,我會覺得你是個傻子。即便像我自己是偏右側交易,可是像這種東西我絕對不會買右側,我要買左側、要買定期定額。所以你在各個場景不同的狀況之下,你可能就會使用不一樣的策略。
那右側交易的核心就是,我的風險會鎖得很緊,而且會鎖得比左側的好,因為我不會在我看錯的狀況下去加。所以我用一個現實例子舉例,可能比較大家聽得懂,因為一般人它的思維可能會覺得左側是比較好的,越便宜當然越買,越貴怎麼越買?可是這東西其實就是,如果你用現實的案例舉例就可以理解。像我媽也是偏向這樣的人,我媽自己本身是個超摳宅,那在生活的經驗上其實是這樣做。舉例來說,我們家三個小孩以前都學鋼琴,那我自己跟我妹妹學學,我媽就不給他們學。因為今天來講,我家不是特別有錢,我爸媽講說他們在四十幾歲才第一次存款是正的,在那之前基本上養小孩就把錢都花掉了。那姐姐跟妹妹發現鋼琴是學不來的,所以我就把這個當沉沒成本,你就不給你們學了。那因為我是學得來的,然後我就比這個爵士鋼琴拿了兩個第一名回來,所以我媽覺得這個小孩是可以投資的,然後所以呢,他就繼續的,舉例來說要換鋼琴老師,或是要買更好的設備,我就出錢。
這其實就是一個右側的思維,就是他覺得這個人是 OK 的,我才會去加。那平行時空下,搞不好我其實是有音樂天分的,他只是可能跟錯老師或什麼的。可是對於我媽這種右側仔來講,他覺得這不重要。因為在如果說這個歷史重來 100 次的話,他如果一直去做這樣的投資的話,他可能就會破產,結果我媽可能就會破產,這個小孩又沒學到,然後又浪費錢,然後我真的最後面就是可能沒有錢去灌溉一個真的適合學這一塊的小朋友之類的。所以在他的風控的觀念裡面,他就覺得你沒有辦法學這個,沒關係你就不要學這個,你就學別的,我就花錢給你做別的事情。那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其實很多交易的前輩他們會講一句話,就是說你的個性會反映在你的交易的手法裡面。所以其實你去找適合你個性的一個交易的手法,就是你可能是容易緊張的,或說你是膽子很大的,那你去找到適合你的方法,其實才是可能是最好去放大你的獲利的一個做法。
好那這節目已經聊到 31 分鐘了,我本來想再帶一點停損的部分,因為剛剛那邊就講說怎麼樣去風險控管跟加碼,然後以及停損,停損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我覺得大家都應該有這個停損的觀念。停損的觀念不只是用在生活之中,在股票之中特別的重要。生活之中的停損是什麼?你遇到一個渣男,你他媽不停損,你有病,你真的就被拖下去。或是你遇到一個恐怖情人,整天都拿生命來威脅你的,你因為這樣子可能跟著憂鬱症,你不停損,你就是有病。股票也是一樣的道理,我今天看錯我不停損,那可能有出問題。那停損我們可能之後再找時間聊,因為停損要講的東西也蠻多的,我們今天就講這個風控跟加碼的部分,那之後就下次來聊吧。
---
現在聊一下 QA 的部分。
第一個「蘇然教的聲音」,他說五星吹射,那五星吹射你滿臉。上次留言早洩,希望這次被念到。
> 主委您好,小弟聽股癌一陣子,目前每月定期定額投入 0050 做被動投資。知道主委操作自己基本面為核心,小弟目前想要開始踏上學習主動投資這條路,那想知道一家公司的財報是基本面分析中重要的指標,那想問主委,請問您一開始看財報是怎麼進行的?而且能否給予小菜雞對於看懂財報的一些建議呢?財報中除了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之外還要注意哪些細節呢?那或是可以推薦關於看懂財報的書籍,供小弟學習。除了財報外,那也有一些基本的指標,像是股本、EPS、ROE、ROI 是否也要注意?那不好意思留言有點長,感謝主委開示。那最後請問主委之後會不會針對基本面分析做一集 Podcast 跟大家分享呢?祝大利、小利、主委跟座駕全家平安、快樂健康、賺大錢。
感謝你。那你說這個基本面會不會開一集?可以啊,之後也可以開一集跟大家聊一下。但是我覺得在以台股來講,美股我是滿建議大家去細拆財報的,然後就是去拆的很細,每一個業務群怎麼樣,這個是滿建議大家,因為週期更長。可是台股滿多在做供應鏈的,你去拆財報其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等到財報開出來的時候,其實搞不好行情行走完了,很多時候你遇到這樣的狀況,財報已經開出來、數字很漂亮,股價已經跌完一半了,太常見,真的太常見了。
所以我建議大家一開始不用砸太多時間,就是你每家公司都分析到 100%,沒有必要。你先做最基本的量化分析就好。就是首先先去抓一家公司它的比方說公司派對於未來的預期,這是很重要的,這比財報本身重要。因為財報本身代表是過去的數字,公司派對未來的預期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一次這種法說會,然後或是財報開出來有業績指引的話,這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基本面分析不要很直覺的連結到就是一定是看財報,基本面分析就是說我不去專注於太多可能籌碼、股價、技術面什麼的,就關於這家公司的本體的業務,這個就叫做基本面的分析。我個人覺得很多人的誤區是把基本面分析等同於分析財報,這個未必是對的。
基本面分析應該是我對於這家公司,舉例來說,就算它財報不好,可是我知道這家公司它可能在未來的半年它會有漲價的一個題材,或者說它接到一個新的訂單,這個訂單並不會這麼快就反映出來,在財報裡面你還是看不到,因為財報是過去的事情,但是你接到一個大訂單,是未來的事情,可是接到訂單這件事情,其實就是一個基本面的分析。所以給你一個觀念,就是說基本面的分析,真的需要讀很深,讀到那些財報裡面的細項,拆解它的出貨量或什麼的,像特斯拉的財報我就看了很細,但是如果說是台股的供應鏈,其實我真的很少把整個財報拿出來翻到很細很細。
我反而是比較專注於去看法說會他講了什麼,因為法說會是一個先行指標。當然有些公司是他媽胡亂嘴,那個你可能要靠你的經驗去篩掉這些公司。但是大多數的公司,如果今天有好消息或是有一個新的契機、新的催化劑,他們可能在法說會裡面講。所以基本面分析的第一環,在台股我覺得你就是去看法說會,然後去想辦法拿到你的營業員有時候會分享給你,就是所謂的法說會 memo,就是他們會去做一個筆記,列出什麼二十幾條他講到法說會的重點。這個我反而覺得在台股的基本面是最最最最重要的。然後如果說你是真的要去挖那些所謂的掉到路邊的鮑魚的話,那你才會去做這種深入去看財報的事情,可是這個東西的 CP 值其實超低的。就是說你可能看了半天,然後他不一定會賺錢。有時候你覺得「這個東西超有價值,他股價躺在地上,一定是市場的忽略」什麼的,你買進,然後你就在裡面蹲四年,然後發現都沒有解套,這個是蠻常見到的。
所以我覺得基本面分析,首重法說會,然後首重 guidance 跟催化劑,那再來才去研究財報,如果你有時間的話。那三表當然很重要,以及這個像什麼 EPS、ROE,這個當然你就不用去細算,那個就是一個數據擺在那。但是 ROE 這種東西也很有趣,比方說什麼有時候你要看到 ROE 很高才投資這家公司,可是 ROE 很常會被人家,就所謂的比較專業的人,我們會把它類推為 ROE 是會回歸均值的指標。就是如果你今天買在 ROE 的高點,你看 ROE 很高,你進去買,最後面這家公司可能就開始要翻轉了。那這個 ROE 跟 ROA,但又有一些眉眉角角要注意,ROE 像什麼金融股跟一般的股票,他看的東西有不一樣,金融股就可以看 ROA,他就要看 ROE,因為他有那個大量負債的關係。所以他有蠻多東西要去瞭解的。但是我覺得,如果說你要做很深入的財報研究,你從美股開始,可能那個投報是比較好的,因為一個標的可以抱比較長,所以你花更多時間去研究他可能是比較適合的。大概是這樣。
---
下面一位 ROA,他說:
> DWAC 是我妻,啊…我玩完了。現在房價真的很貴,本來想要開始買房,但是實在捏不下去,想說去買個 DWAC 看看能不能翻身。欸,恭喜沒有翻身,翻車了。現在我住在前有綠樹、後有小河的公園,提早達到公園第一排的夢想,感謝主委,嗚嗚。
還不錯,就是你在公園至少有綠樹和小河,也是蠻不錯的,高下比你住在一個鳥籠公園來得好,你要往好的方向去想。去買卡式爐,直接在那邊煮火鍋了,多快樂。那像 DWAC 這種 SPAC 公司,其實我們之前就已經跟大家講過 N 百次了,這種東西你要押他,你千萬不可以 All-in,因為他風險太大了。這就像是你有看過哪一個低能兒會 All-in 去買樂透嗎?樂透這種東西不就是應該以小搏大嗎?就是 100 塊,有中就超爽,那沒中就算了,不會有人 All-in 去買樂透。這個道理,我相信講出來大家都聽得懂,除了那個何晶,就是淡馬錫那個,可能會花很多錢買樂透,他比較不一樣。可是其他人很少會去做這樣的事情嘛。那 SPAC 公司我覺得也是一樣的,就是他可能幫你帶來很大的報酬,沒錯,跟他下檔風險可能也是超級大的。所以這種東西的核心原則都是一個,就是你投入的錢要有限,你不可以重壓。那我一直有跟大家強調,所以還是烙賽的話,下次要認真聽節目。
---
下面一位這個「五歲好色巨獸」,他說:
> 來自彰化的好色巨獸,五星推爆、吹捧。那連臉書都改名元宇宙了,加密貨幣從存款、放貸、外匯看起來都挑戰到傳統金融的地位,想問主委對於金融股是否未來會受到衝擊或是有不同的看法呢?
那這個金融股會不會受到衝擊?他其實當然一直不停的受到所謂創新科技的影響。舉例來說像是這個「先買後付」BNPL,他就衝擊到了信用卡業務,那或者是加密貨幣的東西、換匯什麼的可能也衝擊到銀行那些業務。所以應該說任何一個這種所謂的看起來比較偏傳統企業的,他都會不停的被新科技挑戰。所以你說會不會受到衝擊?那個衝擊是絕對的。就像我們剛剛最前面提到,任何一家看起來過去很穩定獲利的公司,那如果說他沒有新的布局、新的投資的話,其實都是很危險的。就如果說今天 Visa 跟 Master,他們假設有開始去切 BNPL,他們確實也是有,那可能就對於金融股的存續,我覺得就是更有機會的。當然如果他們就是專注在他的傳統業務的話,我覺得在資本主義的社會終究會被挑戰下去。所以一家公司他必須要不停的去做新的東西,要去做新的嘗試。所以我覺得看金融股,像我自己的看點會覺得,如果說他們有持續的在做新的布局的話,那可能未必會被時代淘汰,但如果說他就是故步自封的話,那真的會被淘汰,因為現在世代真的變化太快了。
---
下面一位「你參選的里長沒過」,說:
> 想知道投資以外的知識,五星吹捧主委。想知道主委在交友的時候有沒有設下什麼條件,例如長的不能比我帥、講話沒素質等等,好奇主委是怎麼篩選的?感謝主委回答,祝全家平安。
這個交友的時候其實不會去刻意設什麼條件。我覺得讓我設定說什麼「你的另一半一定要賺多少錢」那什麼,那都是媽腦袋有問題才會做這樣的事情,你要賺錢你不會自己賺?所以幫朋友設條件我覺得超奇怪的。我反而是很相信感受的人,在市場裡面我很理性,但交友可能就是感受很重要。所以話不投機半句多,講話都講不順的,就不可能當朋友。講話講得很順的,有時候他可能舉例來說長超幹醜,我都長得超帥,或者說他可能講話沒素質、我講話有素質,那都不重要。因為我覺得形形色色、好玩、很有特色,這種個性的人其實是在朋友圈裡面都會增加很多很好玩的素材在裡面。所以其實是投不投緣最重要,就感覺是最重要的。那再來就是什麼星座?雙子座。
---
好下面一位「上銬」,
> 主委的節目有夠讚,五星吹捧。主委您好,想問美股如果遇到空頭市場,像是維持一兩年的狀況,主委會怎麼操作?那有想到幾個方向:一、把目前的股票都賣掉,轉往市值型 ETF,就是一路越跌越買。二、改作空頭。三、還是繼續做多,不過就是改成做波段,不會一直抱著。謝主委,祝平安喜樂。
這三個策略其實聽起來都還可以,就是都值得一試。
那第一個策略的好處是什麼?因為空頭市場有時候可能就是遇到一些所謂的黑天鵝,就真的出狀況了,一些公司可能因為這樣倒閉什麼的,所以你把個股換成市值型 ETF,就相對保險嘛。因為市值型 ETF 就是就算一些公司倒掉,可是最後面他還是會選市值最強的公司來編列指數,所以他應該是舉例來說,後面反彈他是一定會反彈的。有些個股可能最後面就不會反彈的,但是市值型 ETF 就是他一定會反彈,假設你相信人類文明不會就是結束的話。所以第一個策略聽起來是還可以,還可以,但是還是要看實際狀況去做調整。
第二個,改作空頭。可以啊,就有些人在空頭的時候就趕快去做空。可是有時候遇到一個問題,舉例來說,如果你有參與過 2018 年的貿易戰台股修正,你會發現一件事情,這可能都沒參與過,他以為很簡單,下跌就做空就好。沒有,你沒券可以空,很多股票都沒券可以空,那券早就被搶光了,一堆人在搶著做空,所以你會遇到沒有券的這個問題。那但是也有解方,舉例來說你去期貨市場,那去空股期,那可能還是有一點空間在吧。所以做空是可以的,但是一樣,做空我覺得他是相對於做多更難的一個操作。因為做多的東西,就是股票是這樣長期來看,機率上往上走的機會可能是比較高的。那下跌呢,可能一次跌會一次跌很多,又快又猛,可是可能往往也伴隨著很強烈的反彈。所以說追空,空在地板上,直接被軋成狗。所以做空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改做空也可以。不過在真正的空頭,有時候可能會遇到像台股是沒有券的狀況。那在美股可能就是非常高的放空費用,因為放空是等於你是借入股票賣出,然後之後再回補,所以借入股票可能非常高的利息什麼的,所以這也是你要去注意的地方。
那再來就是還是繼續做多,不過就是改成做波段。OK,但是這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你會過度的停損。因為是做波段,所以可能想說看錯就把它砍掉,那你就是在過程之中耗掉很多本金。其實我覺得這個做法是還 OK,但是可能就要把那個資金又再拆得更細一點。我覺得去搶反彈的話,資金一樣就是要把它拆得更小,你跟他前面如果是聽我們的案例嘛,就左側右側可能一次三趴、三趴嘛,但如果你是去搶反彈的話,可能要再壓得更小一點,大概是這樣子。
所以在空頭市場,你講的這三個策略其實都是可以做,只是應該說有很多細項的部分,可能還是要看實際的狀況,看怎麼樣調整。好,大概是這樣。
那這集我們先聊這邊,就這樣,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