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98:破壞式創新低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孟恭。本集節目由 aicars 與上星樂事共同贊助。

家裡亮晶晶,財神笑嘻嘻。

aicars 新一代完美管家「無限 A-HAPPY 吸塵器」,比五折更便宜的限時賣場來了。用過 aicars 吸塵器都知道,它的重心在下方,所以推進的時候很省力,因為只有 500 克的重量,連小朋友都可以輕鬆幫忙打工來吸地。

加上它可以自行站立的設計,不需要收納架,它也會立正站好。擁有 HEPA 等級濾網,過濾效果更加強大,有效對抗塵蟎等過敏原。毛髮截斷功能,不需要徒手清潔,就可以輕鬆解決毛髮纏住吸頭的困擾。如果說你家裡是有長髮女生,或是像我們有養狗會掉毛的這種家庭,就非常的適合。另外搭配了五款吸頭,窗簾、隙縫、沙發等,任何死角都可以輕鬆清潔。

這是年末最後一檔 aicars 的超值活動,優惠絕對是最狂的:

1. 吸塵器原價是上萬塊,只要輸入股癌的折扣碼「gooaye1」,不到 5000 塊就可以輕鬆帶回家。

2. 買了再送你 aicars 真空機或是 aicars 空氣清淨機。

3. 賣場另外也搭配了掃地機器人、空氣清淨機,讓大家可以一起來湊滿額。

除外場上我外放福利,你只要到我們的臉書貼文下方,去問說關於 aicars 吸塵器的問題,不管你要問什麼,你只要來問就加碼抽 aicars 手持掛燙機一台。新年清心想快購入一台 CP 值超高的吸塵器,輕鬆的過個好年。

這個限時賣場只有到 12 月 12 號,這篇題目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你可以在連結欄找到相關的購買資訊跟連結。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 Spotify 的年度回顧,如果說你是 Spotify 的訂戶,或者說免費的(因為 Spotify 好像是雙軌吧?我自己是訂閱仔),如果說你是沒有訂閱,好像還是可以聽,只是它會塞廣告。我不知道像這樣的人,它會不會丟一個回顧給你。反正你可以看到說,你今年聽了哪一個歌手的歌聽得最多、哪一張專輯、分類是什麼、聽了哪一個 Podcast 花了最多時間,它會幫你做一個回顧,還蠻有趣的。去年就有做,今年又再做了一個。

今年比較特別是有看到一個去年沒看到的,就是有一個總榜。我看一些媒體有專題,雖然我要找來源好像找不到,我不知道他們怎麼拿到,是跟 Spotify 拿到還是怎麼樣,反正總之它就有釋出榜單。除了歌手之外,像 Podcast 這邊就有釋出說,節目的前名是誰,然後單集的前名就流量,然後是誰這樣。節目的部分我們拿了第一名,單集的部分比較扯,一到十名全被我們拿走,就等於是霸榜的意思。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我看到這個東西,我當然心裡面是覺得蠻爽的,那種就是第一次可以當那種反托拉斯的制裁對象,整個感受是很不錯的。

那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說,在台灣講股票,果然是流量密碼。其實沒有啦,就按照我自己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樣的,實際上大概兩成,了不起三成的聽眾就在做股票,經過我們多次的交叉比對,算起來這是一個合理的數字。其他人就是來聽身體健康的,其實我在想說,他們應該在聽爽的,就有時候你們這些股友他媽的每天在那邊 FOMO,衝來衝去,然後做沉默循環,123456 第六次還學不會。

那前幾天在那邊講說,成長股還可以追嗎?ASML 還可以追嗎?NVIDIA 還可以追嗎?CrowdStrike 可以追嗎?然後等到一個月之後,現在大家開始在問說要不要停損了。我相信有些可能跑進去我們 Telegram 的,那一大堆是名來做股票的,大家看到他個人覺得很好笑,你那情緒就變化。可以在一個月前,同樣的幾個 ID:「要不要追?還可以追?還可以上車嗎?」媽的幹,都沒有在等的,車就開走了。那一個月之後,車子不只有等你,直接倒退嚕回來要接你,可是大家變成你可能現在要不敢上車或什麼的。當然不知道鼓勵你上車,那還是按照你的策略,你是左側還是右側?成本是要打多少?預計要持有多久?配置要配多少比例?每個人都答案都不一樣。不過在一個月前,大家是搶著要上車,現在變成大家都不敢上車,這就是市場情緒變化之所在,好玩跟有趣、或是好笑的地方也在這邊。

所以可能很多人在看戲,看爽的,或是說他可能就來學習一點基本的知識,然後像是幫助到一些人知道說你不要去買一些花俏理專推你買的東西,其實光這樣,你可能就賺很大的。你一輩子少 pay 很多錢,就等於是你賺的吧。所以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大家可以在這邊獲取到自己的東西,但是未必是像我們這種有在做股票的人。

非常感謝每一個聽眾,不管你來的理由是什麼,來聽 QA、來聽我靠北,還是說有別的目的的,反正總之就是非常感謝,讓我可以達成這個成就,我覺得是蠻開心的。

然後另外一個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誠品的年度銷量榜一出來,第一名是《致富心態》,幹你媽的,有點後悔我那時候推《致富心態》。如果沒推的話,搞不好就是第一名,但是我是第二名,然後是本土作家的第一名(這樣講「作家」……作家應該是更厲害的人,稱不上作家,我們就是他媽一般的小作者這樣),然後是 2021 的冠軍。所以非常感謝,讓我拿下這個本土冠軍的寶座。

實際上這個版稅是多少,我還不知道,因為還沒有完整的給我,但是按照當時跟大家講的,就是全部抖內之外呢,那因為算一算,其實拿下了台灣的本土作家第一名,那個錢也真的是……講難聽一點有夠少的。所以這樣抖出去,我覺得不好看,我自己決定再加一倍。因為股票有賺錢,這一兩年真的是很不錯,所以再加一倍,然後捐給各地的狗園,然後一些小朋友這樣。所以算是幫大家隔空傳愛,你們買我的東西,然後呢,我自己看到這個版稅很少,所以那個收益的部分,我覺得小事情,就全部抖出去這樣。

但是也跟大家講,其實目前出書真的不是一個好生意。如果說你真的有知識想要分享,因為這些就是我們講的,真的是理論上可以換到錢的東西,要分享的話,你去開訂閱也是比你出書還要好,好 100 倍,然後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那非常感謝,不管是從 Podcast 上面,或是有實際上去買書,或是有來聽我的人呢,都謝謝大家,然後祝大家一切平安這樣。

那也希望在 2022 年,大家都還是可以過得不錯,都還是可以過得這個健康快樂,然後再來可能在市場裡面可以賺一些錢。雖然在 2020 年,我們那時候對 2021 年不敢到很樂觀,那 2021 年現在要看 2022 年的,還是不敢很樂觀,因為就覺得真的可以這麼幸福嗎?然後雖然我們可能只能看到下殺,可是如果你不是這幾個月才進場的人,或是說你的配置是得宜的,其實這兩年真的是很不錯的年。那你回吐一點的東西,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當然近期進來的,你一定是有比較辛苦嘛,或是我們上一集講到那些 FOMO 仔,你看到大家都在幣圈,你跟著衝進去的,你一定是會痛苦的。你沒有看過 FOMO 仔有快樂 Ending 的,真的沒有看過。你可能偶爾遇得到一兩個,可是你看不到死掉的幾千個。

所以不要當 FOMO 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除非你是職業的 FOMO 仔,就職業的動能交易者,那他們會去追所謂的有動能的地方,那是另外。我跟著大多數的人,其實你看到哪邊好,你要去哪邊,基本上都不會有好下場。像可能前陣子在一些論壇講說,媽的,這個台股真的是有夠盤整,要轉去美股。我昨天看到 PTT 有人貼一個回顧,好像就是那些文開始冒出來的時候,然後台股就準備開始轉強,然後美股就下去這樣。然後在昨天美股在重殺的時候,很多人就說要去幣圈,想要放棄美股,結果幣圈今天就重殺。

其實你就會發現那種哪裡好,他就想去哪的,基本上就是一輩子就是韭,你就是注定當韭菜給人家割的這樣。那比較好的狀況就是,你都配一點。就是你不要說哪邊漲,你就趕快要去追,除非你是專業的那種投機人,不然其實你真的很難做到這件事情。你掌握不到市場的情緒、你掌握不到市場的動能,你就只是我看到那邊熱度高你就過去。可是你就想說,如果真的熱度這麼高,大家都進去,那請問這個貨要倒給誰?終究大家都知道,賺資本利得的,資本利得就是你必須買低賣高,你就賺這個價差。如果大家都進來,那請問誰把它推到更高?就這麼簡單的道理。

只是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去猜到,哪邊是相對高、哪邊是相對低,可是你跟著市場的情緒跑,我不會說你一定會賠到死,可是你就問問你自己的經驗,你過去這樣做你有沒有賺錢?有,那你可以做,搞不好你有天份。可是大多數人應該就是沒有,可是你可能還是一直繼續重複這個壞習慣。

所以其實改變習慣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難怪那一本叫《原子習慣》的書好像賣得很不錯,他就跟你講習慣的重要性。因為你要去形成一個習慣,可能要花很多時間,但是習慣可能只要有一點點些微的調整,那他可能就可以對你的人生造成大變化。所以去養成習慣,與其你去相信一些書告訴你說,有一些絕對的準則,你一定要什麼早睡早起,一定要怎麼樣,要有很好作息、要運動……雖然對,聽起來很政治正確,也對,確實是這樣做是沒錯的,因為這樣說是最保守,大家都應該這樣做。可是實際上,我覺得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經驗法則去設定,就是如果你就不是那種早睡早起的,你幹嘛要早睡早期?我就不能理解。像我就覺得我創造力最強的時候是在晚上,所以我是一個熬夜仔。我是因為有小孩子,才不得已開始作息稍微回歸正常一點,可是實際上,我們沒有一個很硬性的作息。我每天吃飯的時間都不一樣,每天睡覺的時間都不一樣,每天起床的時間都不一樣,可能有個正負幾個小時的差距,這樣算大,應該一般上班族來說算很大,就是我的這個作息的差距是很大的。可是我做我自己覺得舒服的事情,然後這個東西會帶正向的回饋,你就繼續做。

所以一樣,當你在培養你的習慣的時候,你就想,你過去在當 FOMO 宅有沒有好下場?沒有,那這個習慣你就必須要改掉。而不是說什麼,你就已經知道這個東西過去沒有好下場,你講說「乾了,我來都來了,我就跟你賭到底」,那就跟我們上一集講到「樂透宅」是一樣的東西。

然後你再去槓桿的時候,在那邊唉說隔天禮拜一漲,禮拜一漲就很多人在那個群組裡面調侃我。我知道大家沒有惡意啦,我現在只是講笑話,就說,你看還大今天又錯了什麼的,然後禮拜二就大家笑不出來,到禮拜五,你現在還有誰還笑?沒有人笑得出來的。但你說是我先知嗎?我知道會這樣嗎?我根本不知道。其實如果我禮拜五就知道,我不只他媽去槓桿,我還把你拿空下去,空給你死,可是我真的也不知道市場會殺成這樣。

那為什麼我會選擇去槓桿?因為慣例嘛,這就一樣是那個肌肉慣性,你平常受到的訓練,你就知道說,當今天波動變大,我把槓桿放掉,在過往的經驗上,它都是好下場比較多。所以呢,我就會去做這樣的事情,這是我長期累積的一個習慣。好,雖然我的「長期」講出來可能有些人覺得很諷刺,媽媽的幹你才 29 歲。可是實際上,因為我花了很多時間在這,我可能花的一天是別人好幾倍這樣,所以我可能在短短的幾年,也可以累積很多人好幾倍的一個經驗這樣。因為你看多了,所以你知道說,就是遇到這樣的狀況,你先稍微收手一點是好的。但是我真的也沒有辦法知道說他會崩成這樣,因為我知道我就空了。

好,所以如果你可以預測未來的人,你一定會發,可是沒有那麼多人發,你就知道其實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我們在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我今天像是打大老二一樣,你不可以講說我第一手先出梅花三,然後之後再出一個大老二,然後你們全部人都過之後我就同花順,人家什麼什麼……連續打這把人家幹爛。這個是你知道牌,你當先知,你本來就是什麼東西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上市帝視角。可是我們不是先知,所以每一手發下來的牌其實都不一樣。你能做就是你發下來的牌,你要怎麼打,你會大概有一個那個肌肉記憶。那肌肉記憶怎麼來的?就在市場裡面賠錢賠出來的,你賠久了,你被幹到死來,你就知道了,下次就知道說這個東西不能做。

那我覺得能夠一直持續進步的人,就是他會去反省,然後去思考的人。就是你會知道說我上次這樣做,我下場不好,所以我下次應該要怎麼樣會更好。那不是說我下次這樣做就一定對,我下次這樣做,可能我就至少不會吃屎嘛。所以當我跟大家講都去槓桿的時候,也是自己的經驗而已。然後就會有些人開始問說,是不是你知道什麼東西?沒有,就是只是過往的案例,就是當波動放大,往往不會有什麼樣好下場。即便是什麼後來有反彈或什麼的,那就算他真的反彈,就從我就認了,那就是我少賺的,但是我也不會覺得說難過什麼的,因為其實你都是有選擇,你知道嗎?

就是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是沒有選擇的,其實那個買賣都是在自己的手上。就要說你看到禮拜一反彈,那你在上禮拜五降槓桿,然後你靠,禮拜一反彈,你當然可以選擇再追進去。那只是你可能追進去之後,禮拜二又再殺回來,你去想你這樣被殺了幾次之後,你下次其實會知道說你就不要這樣做嘛。所以真的是要靠自己的那個肌肉記憶去累積。

那現在我知道很多人會想要問的問題,就是我們已經看到下殺了,那我們下一步是什麼?上一步我給大家建議是去槓桿,還是要強調一下,那都是我的建議,也就有時候你可能會發現我烙賽或什麼的,可是我跟你分享的東西,就是我自己就是這樣做,所以歡迎你來笑我,或者說歡迎你來調侃,我覺得沒有關係。因為我們的總目標,就是要在市場上活下來。那我跟你講的東西,真的就是我自己會怎麼做。所以呢,那你可能就是當一個參考。那要記得,每個人的條件都不一樣,你跟我的本金是不一樣的,那我們每個月收入是不一樣的,我們的部位配置是不一樣的,所以你不可能全抄我的做法。因為你跟抄的時候,舉例來說我們一樣遇到 20% 的回調,你可能是開始掉頭髮,我可能還在喝咖啡,我覺得沒差。那其實我以前也是很緊張,只是那就是時間長久以來訓練下來的或什麼的。所以基本上你就只能夠把我當成是你在投資交易裡面的一個夥伴這樣,那你可以覺得我很強,你可以覺得我很廢,我沒差,反正我就是跟你分享我的一些想法這樣。

那可能大家可以聽看看,在接下來我會想要怎麼樣做。那首先,那槓桿的部分,在上一兩集有提到說我在台股的部位是有加大。目前是沒有用到什麼樣的槓桿,可是台股的部位我是有把它放大,因為我發現台股就是屬於相對強的市場。可是如果台股之後跟著美股一起拖累的話,那我的想法可能再改變。

這個基本的現貨部位,基本上成本已經在很低的位置了。那是後來再加上去的部位,就是我們看到漲會持續加,就是交易的做法,就持續加。那只是我們會希望避免,如果說真的遇到大幅的回吐,我會吐掉太多的獲利。所以基本上我會去鎖這個,在美國這邊我就鎖 Trailing Stop,那在台股這邊可能就是,舉例來說有些工具嘛,用的這個 Market Touch,你就是先掛在某個位置,那如果說他打到這個價格,他就會用市價單幫你出掉,所以你可以鎖住一些獲利,你可以去這樣做。

我自己的想法是,台股部分我會先觀察下禮拜的禮拜一跟禮拜二,我應該會觀察到禮拜二。禮拜一我覺得一定會受到國際盤的影響,可是禮拜二的走勢可能就會是還蠻關鍵的。然後應該說,目前來說,如果你不是最近才剛進市場的,你成本一定都在相對低,只是你什麼時候要割肉而已。

那我還是還蠻看好,就是台美股,假設我們用基本面的角度,因為我們今天都先不討論股價面。你看那個成長股殺這麼兇,可是你發現其實很多都是雙 Beat,Revenue 跟 EPS,即便是負的,可是它也是超出分析師的預期嘛。但是市場要修正的時候,就是「關鍵去死」,反正整個估值一起往下調。

所以這陣子其實你不用太專注於你的標的到底是發生什麼事,除非你買到像 DocuSign 那種,一天跌 40% 的,那個就是你要去瞭解是不是真的出了什麼大問題。市場中沒有人真的是白痴,他會選擇直接這樣子跳樓式的把過去幾十甚至幾百個交易日的漲幅直接給磨掉,那一定都是我們講的,市場必有因啦。因為公司這邊可能在電話會議裡面有提到,說未來的成長性可能沒有辦法像疫情這時候這樣,可是你想,幹,這不是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情嗎?所以有時候很有趣,就是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情,可是氣氛對了,他才會去反應。

那以美股這邊目前的盤面來看,大權值股是屬於相對有撐的,所以我覺得目前看起來是有一點類似二三月的成長股修正,但是以絕對的跌幅來說,目前成長股的跌幅是已經遠勝過那時候二三月的跌幅了。就是這一波的成長股修正已經擊敗上一波我們講的成長股沉默漩渦。所以在這一波其實大家受到的傷害應該是更大。

可是也觀察到,其實群組好像大家已經……我不知道是腳麻了還是進步了。因為二三月那時候真的很多人心態崩潰,開始一直罵誰說美國好做的,狂幹,然後一直貼一堆負面情緒的東西。但這一波好像大家反應還好,我在想可能是因為上一波訓練,就已經知道說成長股的部位你配大的,你就是心態要大。可能很多人就開始把部位轉去權值,或是放一點在 ETF,可能在這一波受到的衝擊就比較小一點。因為如果理論上你是像那時候二三月這麼多人在瘋成長股的話,這一波應該是更多人會直接遇到畢業。但是目前看起來是,至少我觀察群組的風向,我發現大家好像都還蠻可以接受這一波下殺的,就是沒有真的到像那時候可能很多人情緒崩潰這樣子。

那同時這個權值股的部分是撐住的,就像那時候這樣子。我們在禮拜五看到權值股開始有跟著被往下拖,其實有時候就這樣,當市場的這個恐懼循環開始起來之後,他可能會今天成長股跌,然後看到這個權值股跟著跌,然後他可能又嚇到成長股又跌更多,然後權值股又跟著跌,就這樣一路就下去了。這一次有機會會遇到的東西。

但是我們還是得去認識一件事情,就是我們目前看到 2022 的狀況,如果說你有認識業內的朋友,或者說像我們群組裡面有些業內的人,是不是跟你分享,漲價的趨勢還是在的,那缺貨的趨勢還是在的。然後一些產業,居然說讓我們兩集之前跟大家提到的 Automotive 車用、然後跟 Communication 通訊相關的,因為 5G 的勢在必行,其實這兩塊都還是持續看好的。

那其實市場也是蠻聰明的,如果說你有觀察,就會發現說我們在兩集前跟大家聊到那一些公司,像是 Marvell 在昨天下殺,當然大家都在跌,就他逆勢上漲,而且漲超多的。那他就是在這個半導體裡面,然後通訊佔比是根據高盛報告,他是最高的一家公司,所以他目前是還相對穩健的。然後再來就是什麼 Xilinx、NXP、ADI、Microchip,或是說在車用部分,就是很多是重疊的,車用就是什麼 onsemi、然後德州儀器、或者是 NVIDIA。Skyworks 屬於相對軟一點,可是除此之外,你就發現這些公司都是強的。當然你昨天看到 NVIDIA 跌很多,可是實際上你要看整個禮拜、整個月,你會發現它是相對強勢的。因為一大堆已經是,怎麼講,以前我們講「破壞式創新成長股」,現在是「破壞式創新跌」,就一路已經往下衝了。可是有很多其實還是維持在我們講的多頭的結構裡面,就是它的股價還是在一個上升趨勢,沒有可能像 Square、或是 CrowdStrike、或者說像是 Palantir,這樣就直接整個往下灌的。

那這幾個成長股裡面,我自己持有比較多的,就是 Square 跟 CrowdStrike,這兩個是我的十大持股之一,就是在我的佔比是算相對大的。那只是這一波跟年初那時候的相比,是這一波其實我們沒有把這兩支停損掉,我就覺得留著。目前當然就是從本來獲利變成套牢,嚇死了看,幾個月前還在那邊講說今年是全壘打,就有現在 Surprise Motherfucker,你看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去預測市場,它就是非常變化多端。那從本來賺錢變套牢,其實理論上,按照我自己的管理,我很難會讓自己變套牢。也就是說當我今天發現它開始要慢慢回升到成本之後,我就會先掛一個 Trailing Stop,就是我要鎖住我的獲利,我一定要帶一點錢走就對了。

可是這一波我覺得真的來得太快了,然後同時是我在基本面沒有發現太多的變化,所以我決定 hold,然後沒想到它竟然可以回這麼深。在年初的那個 Teledoc,我把它停損掉的時候是因為,它其實下去並不是像現在這麼快,是有點就是盤跌,盤跌這樣下去。然後同時我們看到它財報開出來數字,我那時候在節目給大家分享,我覺得這數字我是不滿意的,所以我把它停掉。可是 Square 跟 CrowdStrike 並沒有在它的這個基本面的數字,或說未來的展望裡面發現有什麼樣太大的問題。

Square 的變化比較大一點,因為 Jack Dorsey 目前已經辭職了,他在 Twitter 這邊把他的 CEO 的位置交給原本的營運長,然後換來他自己跑到 Square 這邊專心的去搞這裡,然後他改名字改成叫 Block。就像那時候 Facebook 改名叫 Meta,他的目的是去打元宇宙,直接從他名字就跟你宣示他要做什麼。Square 我覺得很像,他從 Square 改成 Block,就是他去宣示他要做這個 Blockchain 區塊鏈相關的東西。這兩家公司的布局我都還是蠻喜歡的,所以目前套牢,套牢我要怎麼處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怎麼樣處理套牢的部位。

你記得,它套就套了,你已經沒有辦法去改變什麼東西了。你現在就是要嘛就砍、要嘛就加碼、要嘛就是減碼。我目前的做法是,我覺得因為它自己往下跌了,所以基本上它在我的整個佔比裡面等於是自動縮水。今年其他我大權值的表現其實算是很不錯的,所以我暫時就先不會去動這兩支,可是我也不會太興奮,就是看到跌就直接去加碼。因為過往的記憶一樣告訴我,你知道有時候你覺得便宜的,其實可以更便宜,跌 20% 你直接滿倉幹進去,之後他可能再跌 20%,再跌 30%,誇張一點跌到五六十趴、七十趴,所以我不會搶著先進去。那等於說我會買不到最低價。有些人他是因為沿路往下買,所以他可能可以買到那個最低的反彈點,可是我買不到,沒關係,我會等它可能五天、十天,五個交易日、十個交易日沒有創新低,所以我可能會錯過那個 V 轉最下面的那個 V,但是沒關係,我買貴一點,OK。我選擇買在市場止穩的地方,我可能才會考慮去加碼。

但是我目前也不會去加碼,他家講的是,就如果說你是想要加碼,那你可能等到它沒有新低價數日之後再考慮。那我目前會選擇去等待它可能下一季的財報數字怎麼樣,我再去選擇來調整、來加這個部位。因為我新入金的錢,我還是以就是我兩集前提到的,就是我很明確知道,因為 Automotive 它的庫存的量很少,目前有在買車的應該就知道,你根本買不到車子,或是要設備就給你拔掉,因為他們真的是缺料缺到一個靠北。所以這個部分我很確定它的市場會很好,而且漲價的趨勢還存在,其實我這邊已經收到很多關於就是裡面電容電阻漲價的一些消息這樣。

所以在我的觀點裡面,我會選擇把錢放在一個我看得到更有希望的地方。就是這兩家公司雖然本質上沒有改變,可是如果說市場的決定就是它要讓這個成長股的估值去下調,調到什麼樣的程度沒有人知道。認真講,很多成長股,如果說你聽我們之前集數就會講,它的估值是很神奇的。今天如果它跌掉一半,其實還是屬於貴。現在這個位置可能大家覺得便宜是因為,你可能看它同儕都漲很高。你說成長股的這個估值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嗎?沒有,告訴你,這是超困難的。價值是股反而好估嘛,這個 P/E Ratio 給多少,可是成長股就是因為大家都沒有賺錢,大家都只是在買個夢想。所以當樂觀的時候,他可以推得很高,可是悲觀的時候跌下來,其實你也不會說他真的是特別便宜或什麼的。

所以我會選擇一些觀望。如果說你的部位是佔可能很大的話,你可能就沒有辦法觀望,就是你每個操作都還是要看你部位的大小。如果說今天任何一筆虧損可能會讓你部位蒸發掉很多淨值的話,這個部位你必須馬上去處理。應該說,如果你是有怎麼講,看過一些專業交易人的分享,Hedge Fund 的分享,你就會知道他們對於風控的設計是非常嚴格的。就是你今天可能一個部位賠掉你的 AUM 是佔多少比例,你可能就必須要馬上去處理它,你可能要交一個報告或什麼的,而不是說什麼「這個是市場錯殺,這個是甜甜價,這是便宜,越跌我要越買」,不可以這樣子。

所以你還是要去,如果說這個部位是佔很大,目前它回檔的量是很多的話,你還是必須要去想說我接下來該怎麼辦?我是不是有錢可以去入金?還是說我先選擇減碼?那你有些人可能就去想說,減碼之後反彈怎麼辦?那就去聽我們上一集講的,你就你不要當一個樂透宅,你這樣去跟運彩賭大小是一樣的。你還是要成熟一點,你來做交易跟投資,你就必須要很明確的知道說,你的每一個規劃其實不是看過去,你不能看你已經賠掉多少,而是下這個價格,就你過去發生的東西,那個我們叫沉沒成本,那已經發生了,現在這個價格未來會不會漲?會,你就留,你就可以加。我要如果說你覺得未來是有機會再跌,那你就要考慮去減碼或是看,而不是說你去想說過去你已經賠掉多少。

因為這是很多可能散戶會發生的問題,他今天一個股價從 100 跌到 50,他就心裡面心心念念的想說,他一定要回到 100 才要賣掉。但是其實你想,100 塊跌到 50 塊,那你已經賠掉了 50% 了,你要回去變成你要 100%,100% 是非常困難達到的事情,這第一點。然後第二點就是,其實你要從 50 塊回到 100 塊,你要糾結的並不是說,就是你要待在這家公司,然後他什麼時候會回到 100,而是你要去看你現在的所有機會裡面,就是你的所有標的,哪一個是最有可能讓你賺到 100% 的,你去買那一個。等於說你只是把這個東西砍掉,然後之後你換成另外一個,你付出一點交易成本,那個成本其實在你資金可能是很小,但是它如果更有機會讓你回到 100%,你應該是直接跳過去,而不是我留在這邊等它回 100%。

所以像是你今天遇到一個什麼家暴渣男跟渣女,很多人的想法就是永遠都跳不出來,他就覺得說乾了,我就對你已經被打,你已經被捶了,然後你心裡面就在想說,如果我再留下來,他可能會變好。這個就有點像是你從 100 塊被捶捶到 50 塊,那你心裡面想說,他可能會變好,他可能會變一個更好男人。可是你沒有想到說外面這麼多人,為什麼你不停損這個,然後換去另外一個?這個東西可能下來之後,上面層層賣壓,你再也回不去了,很多恐怖的回憶,這個破鏡難重圓,這是我們講的。那你要去想說,如果我今天換下一個,是不是我更有機會回去?我過更有尊嚴的生活,幹嘛要給人家打什麼的?就想到你,所以你並不是去在意你已經賠掉多少了,而是下個機會在哪?這個東西回到原點的機會高?還是下個東西回到……就是假設說我們一樣用淨值來看,回到讓你幫助你回到那個原點的機會比較高?是要這樣去看的。

那我覺得其實整體的產業趨勢上,首先是目前下殺的這些個股,我們並沒有看到它在基本面有很強烈的翻轉,這是財報的部分。那在未來的 guidance,其實也蠻多公司並沒有去下修它的 guidance。那當然這是公司的說法,那財報也是公司過去的東西。那可是同時你還要注意另外一個,就是整個產業的趨-勢。就我們提到的,這個 overbook,然後在手機、PC、NB 的部分,需求是不是有持續強勁?雖然 HP、然後跟 Dell 他們開出來的數字告訴你說商用的筆電,或是說商用的 PC 可能狀況是還不錯的。可是我個人對於這個產業還是會看相對保守。就是說,報價這個一定走在最前面,然後財報這個走在相對後面。所以像那時候面板在下跌的時候,其實像我自己就有認識面板廠裡面的高層,位置是很高的,他就講說外面那都是在亂講,我們狀況是很好的。可是實際上,等到他們發現狀況不好的時候,其實是兩三個月之後的事情,而那個我們可能那時候已經先知道,因為我們對於報價的掌握可能是還不錯的。並不是說什麼公司派比較笨或什麼的,就是因為他們是做事情的人,他可能也沒有花時間去瞭解股票的目前的位置是在哪裡什麼的,他就只是單純的「我們真的訂單很滿」,可是他可能沒有去看就是後面的狀況是怎麼樣。

那我個人覺得在一些就是過去很旺的產業,可能在過去一年很旺的 PC、NB、手機,我自己會看相對保守。然後 Server 因為有新的換機潮,這個雖然業內有些人也覺得可能換機潮並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這麼好,但我覺得這也是可以看的。然後再來就是車用跟通訊,因為目前就是缺貨,而且缺貨還沒有解決,你等到庫存的水位補上來,你再開始擔心或許也 OK。然後再來就是通訊,除了 5G 的台更加速的佈建,跟滲透率往上拉高之外,那我覺得其實很大一部分是低軌道衛星的擴大運用,大家都在射衛星,那這個對於整個射頻元件,或是通訊相關的半導體,應該都會造成很強勁的需求。那什麼化合物半導體、砷化鎵都是可以注意的一些族群。就是說你要去找出這個產業,它未來的機會在哪?

那這些東西就是我們剛剛講的,如果說你今天看你是要停損,你不停損也沒關係。可能就是像我的做法就是,那兩支我沒有把它砍掉,我並沒有像那時候砍 Teledoc 去把它砍掉,因為我覺得它展望是一樣的。可是我可能新入金的錢,我就不會加去那,我就會先加去我覺得目前看起來比較好的。當然如果等到後來成長股估值回調,那我又有地方要殺肉或什麼,可能才會去加進去。就是我去思考著,我並不去思考著因為它已經跌掉多少,所以我應該馬上去撿。很多人的想法是反過來,他就是看到它跌掉多少,所以覺得現在應該要撿。但是你其實你在做這件事情,是你在看著後照鏡,在投資的道理是一樣的,你應該是看前面。就是如果一樣是撿的話,其實心態是差很多的,就心態跟你做出來的事情,他其實可能會造成截然不同的一個結果。就是說如果你今天是完全的在看後照鏡做事情,你只是因為今天跌下來感覺更便宜就去買,這是很致命的。但如果你一樣是在買,可是你的眼睛是看著前面的,是因為你知道他未來還是會很好,那你去買,這個是完全差很多的事情。所以盡量要站在後者這一邊。

就是你今天看到很多對他下殺,那你到底要優先撿哪個?很簡單,就是你優先撿你覺得未來是會比較看好的。那你說全球的經濟面有出什麼樣的問題?外面當然有些說法會告訴你想說,一下可能這個縮表升息加速,然後甚至明年可能一次升三碼或什麼的。我覺得那個都是市場一定已經在 price in 了。當你聽到一個消息的時候,這個東西,因為你就是他媽散戶,你不是什麼機構裡面的人,或是你不是可能像一些人,他是有很多的消息來源,他聽到的東西是第一手的。當你聽到的時候,整個華爾街其實早就已經都聽過這些故事了,所以他們可能早就應該做調整了。

那等於說我覺得大家現在應該是,你不用很受到這個股價短期衝擊的影響,除非你是滿手槓桿,除非你是重壓一些部位的,你必須要馬上做調整。那其他人其實你要專注的,應該是持續去看有沒有很強勢的產業,還有持續在市場裡面。那我們上上集提到那一標的,其實在這個過去的一週的下殺,基本上等於是沒有受到什麼樣的影響。那在市場裡面,我們之前提過,在下殺沒有受到影響的東西,我會特別注意。可是每個人想法不一樣,而且你就是下殺專門去撿跌最多的,但是我會去看跌最少的,因為我會相信其實跌最少的,就是市場裡面沒有人真的是笨蛋。那會跌比較少的,可能就是我們講籌碼相對穩健,那怎麼會穩健呢?可能就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東西是比較好的,所以吸收就是賣壓比較少。當然有些人有另外的說法,他會說這個之後會補跌。反正就看你相信什麼,我就是照我自己的想法,然後跟大家分享說我會去挑可能是跌比較少的東西去看,我去瞭解一下說,下市場的故事是什麼?那未來可能接下來在 2022 年的 H1,上半年我們可以看到的故事是什麼?那那些東西是有機會的。那這是我在這一波通殺盤裡面,我也優先去看的,而不是去關注說哪一個東西跌掉最多,我先抄那一個。這個想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好,那就祝大家平安順利啦,那我們接下來進入 Q&A 的部分。

***

第一位,三重謝孟說,他說:「超跑情人夢,先五星吹吹。上次留言,驗收新竹設備工程師,他本人聽到自己的名字當場射出來。難怪人家都是說聽股癌的聲音會懷孕,都是真的。上次故意留『看棒』,他以為癌大會念成『吹捧』,沒有想到就真的照實念出來,不管怎麼念我都愛你。然後現在進入正題,像《超跑情人夢》這首歌在 13 年發行,然後卻在 20 年爆紅,這子彈飛了 7 年之久。就像是一家公司,起初感覺快倒快倒的,但是撐到對的時代,加上有貴人實況主,進而爆紅。想請問癌大以前是否也有投資過像《超跑情人夢》這樣的公司?時代走得太前面的公司,那是要用什麼樣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公司呢?那最後祝癌大體壯如牛,這次留言就留到這,掰掰。」

OK,那這個《超跑情人夢》的典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反正總之就是卜學亮發了一首歌叫《超跑情人夢》,然後在很久以前就發了。那只是發了就一直都沒有紅,拍 MV 也不學亮,但是真的就沒有紅。然後最後一面就是實況主國動,就是我最喜歡的那個國動,然後他把這首歌放到紅。其實有很多歌都被他放紅,就是他放了之後大家都跟著去聽。然後後來這個卜學亮也在很多場合都說感謝國動這樣,因為國動放了這首歌,然後它才紅。這就也像是我們講到「時也運也」,就剛好你可能蹲到對的時機點,你就一瞬間竄起來。

那我現在腦中馬上想到的案例,我覺得就是蔡明介掛董事長的那個晶心科吧。因為其實 CPU 的架構,大家知道就是最主流的 x86 跟 Arm,那 RISC-V 是一個怎麼講,所謂的開源的架構。但是其實本來我覺得大家對它的關注是很少,直到什麼時候?就那時候 NVIDIA 他說要買 Arm。然後其實 NVIDIA 要買 Arm 這件事情,後來 FTC 還擋。那現在很多人就在那邊講說,這是什麼……有些人會說是左派又在亂搞,為什麼不讓美國人去買下這東西?可是我告訴你,就是美國自己的老闆很多也不希望,馬上 Apple,然後像是其他的什麼高通什麼,他們一定也不會希望 NVIDIA 去掌握 Arm。

然後現在應該很多人在懷疑說,那如果 NVIDIA 沒有買到 Arm,是不是會暴跌?我覺得這個應該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因為應該大多數人都知道你要買下 Arm 是很困難的。就是你在這個 antitrust 的一些相關審查上,應該是……我覺得會遇到很多挑戰,因為基本上大家都在使用 Arm 的架構,所以變成 Arm 像是一個,比較像這種中立的地位,它是一個至高無上的中立地位。雖然可能這個軟銀的老闆孫正義買來之後,然後發現這個東西賠錢,就要把它處理掉,那老黃看起來要來接手。可是實際上,現在因為老黃要出來接手,才發現說感覺 Arm 是這麼好的一個生意,所以像是分析師陸行之就有提到說,搞不好 Arm 可以趁現在就是去上市這樣子,或者說把一些小部門賣給 Jensen Huang,大家就是拍拍屁股就算了這樣。因為其實你遇到很多國內的廠商的反對,然後像美國的整個那些反壟斷會開始去注意這件事情。

可是你就想,如果沒有 NVIDIA 去買 Arm 的这个消息,其实它不会加速 RISC-V 发展这么快。因为那时候最早,我记得在美国制裁那时候也有吵过一波,就是说因为美国去制裁中国,然后让中国可能不能有一些美国技术或什么,所以为了怕受制于人,其实中国有开始想要去往这个开源再发展去走,就去发展 RISC-V。那只是那一波我记得,最早川普贸易战的时候没有吵起来,我是直到 NVIDIA 这波才吵起来。

所以你就想,明明就是差不多的題材,可是你看事後對晶心科就直接……就射到天邊去。所以確實有蠻多像是《超跑情人夢》這樣的案例,就是它是在做一模一樣的事情,可是就說時機對了就上去了。就像電子紙,好像也吵了好久了,我沒記錯應該已經四五年了。就是我四五年前在做股票的時候,每年都聽到人家講說元太電子紙、元太電子紙,然後沒有一年真的吵起來,就是玩一玩就下去,可是今年就真的噴起來了,可能是因為今年很多的閱讀器擴大運用,所以整個氣氛就不一樣了。所以這些都是你講的這種《超跑情人夢》的案例,其實蠻多的。

***

下面一位,好的,沒問題我處理。他說:「過度停損,一直以來聽主委的節目獲益良多,尤其不只一次提到不要砍鮮花留雜草,改正了我賠錢股票一直放的習慣。那最近也用機會成本的考量來決定是否要停利,但砍掉雜草的同時又會懷疑自己是否過度停損,這兩者好像有一點衝突,還是我哪裡想錯了?麻煩主委開示,祝全家平安。」

這個很明顯,你是短線仔,你一定是因為做很短,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回去思考說我今天砍了,然後可是這樣是不是過度停損?應該說你就是做很短,你停損應該是設很緊,你才會有這個問題。舉例來說,像前陣子 NVIDIA,它在 550 跟 400 之間跳動,然後我記得要拉上去那一波,就從 550 直接殺回到 400 多,然後就一路就開走。可是那時候就超多人停損的,你說他們是過度停損嗎?這個確實就像你講的,有時候是有點矛盾,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那如果這支股票不是 NVIDIA,它就一路往下跌,那是不是就完蛋了?沒錯。

所以它是一門藝術,就你要用一個準則去形容它,我覺得真的是太困難了。但實際上,我會建議大家就是,你不可以看太短。因為很明顯會問是不是過度停損的,大多數、幾乎就是因為看很短,就是他在短期之內遇到一個股價的波動,他就把它砍掉,所以就開始懷疑說,如果我真的每次都要有這個就是砍雜草的動作,可是我一直砍,變成好像我整天都在砍雜草,我就每天都在停損,就飽了。那可能就是因為你的週期做太短。

然後你可能試著……我的建議是這樣,你先試看看,居然說你有這個十成的資金,先把……因為你現在已經開始懷疑自己,所以你就先拿一層就好,拿一層去試看看,然後你去選三到五個標的,然後你買了就直接放半年,你試看看,就是完全不要停損,你就放半年。因為你是一層嘛,所以了不起,就算這個三到五個公司最後面到半年跌成壁紙,你就是賠掉你 10% 的資金而已,也可以接受。你先去試看看,到底你的眼光是對的還錯的,你去抱個這個三個月半年,然後看一下,你去看一下,公司到底是不是有這個準度。有的話呢,那你就知道了,就是到底你之前是過度停損呢,還是說其實實際上那時候本來就要停損。就是你拿小資金去測試策略,其實就可以,怎麼講,因為你不會很緊張,就是因為這一次的虧損太大,所以我必須要砍掉什麼的。你會去建立你的信心呢,其實應該說每個人都必須要先去建立自己的信心,你才會知道說到底我現在在做這件事情是砍雜草,還是我過度停損。

因為我也不知道,居然說就是你選的標的中沒有發現,你很多都是選錯的,我覺得你的勝率極低的話,那基本上你會發現,其實沒錯,你都是在砍雜草。那如果說你發現,就是你照我剛建議的這樣,你先拿很小的資金,然後去配稍微長一些點的配置,然後你發現說其實你都是看對的,那確實你就是過度停損。所以這個還是要按照自己的狀況去調整。

***

下面這個 User 888。他說:「損益負 30%,癌大請救我。癌大你好,從今年的六月底開始投入阿里巴巴,那到現在攤平了三次,仍然持續了跌,投入的資金已經達到我部位的 50% 了。那為了守住部位,避免損失慘重,而不再攤平。請問癌大,如果是你會怎麼操作,或是建議?那謝謝癌大開示。另外每次攤平後損失,就會記錄下來可能的原因:那 2021 年 6 月 30 日買入阿里巴巴的隔日,因為螞蟻金服上市遭到中國政府喊卡持續下跌。9 月 9 號以為止跌準備反彈,加碼攤平,不料持續下跌。11 月 17 號購買後隔天,財報開出結果不如預期,造成買後隔日跳空慘跌。」

現在應該可以在加入現在 12 月 3 號,就昨天,因為可能這個中國的滴滴出行要被趕出去了,所以中概股有一起下殺,或者是其實就是整個股市都在下殺,就是他理由很多,你就挑一個跟你喜歡的,或者說什麼 Omicron。但是對啊,沒錯,你做這個理由記錄是很不錯的。

然後再來就是,我覺得這位 User 888 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就是我告訴大家,就即便你是所謂的價值投資人,然後你很有自信,你還是要去做好守住部位的準備。因為你不知道就是你這次會不會看錯,就是你不要讓自己的生命、你的投資生涯,然後就再一次就會就結束了,就沒有必要這樣。其實它說 50%,我覺得很多耶,基本上你會因為一支標的,然後買到它 50%,然後因為這樣子而畢業,我覺得這就很可惜。

因為我們真的沒有那個把握去確定,就算你今天跟我講說什麼特斯拉、NVIDIA,我最喜歡講的嘛,亞馬遜、Apple、Square、CrowdStrike,你要我壓 50%,我真的都不敢。這些我可能我看基本面,我覺得很喜歡的公司,Netflix,往飛往天上飛,50% 的資金,敢不敢?不敢,我真的不敢。因為我就是看過太多很有自信的東西,然後舉例來說,怎麼講,就你在投資界 KOL 一定也看過一堆,超有自信,敢真的超級有自信,然後就被跌爛。他就,他對他的分析是好的沒錯,他做的討論也是對的沒錯,問題就是,該市場這麼簡單就好了,如果說真的就是照這種學術分析就會賺錢,那麼他的每個學者都發財了。

所以我們就知道要去考慮市場中有很多我們不可以掌握的事情。阿里巴巴或許真的照,也要舉例來說,查理蒙格看法或是很多價值投資的看法,就是他目前是在市場中,至少以中國股市來講,他一定市場中槓桿最少的嘛,因為早就一堆槓桿都死透了。所以他的籌碼是很純的,留下來的都長期投資人。可是問題就是,你沒有辦法去量化的,就是中國他們對於一家企業到底可以打壓到什麼程度嗎?

其實在最早最早,我自己都覺得這個中國他應該不會去把自己的企業掐死,我自己會這樣覺得。所以那時候才會入境去港股想說打個科技股,就證明我也被搞到停損,因為你就發現說,幹,原來習近平他是可以走到這麼極端的,然後他一掐,就真的就掐到底這樣。

所以我們就是沒有辦法去量化這種中國政策面的東西。其實你不要講都只有中國,美國也是會的。今天反托拉斯打下去,你是不是整個基本面就改變了?所以我們就是要去預防這樣的東西,我們就會確定說這個部位就是不可以把它壓得太大。就如果說我錯了怎麼辦?像 50% 的資金,如果你錯了,你就 50% 資金沒了,我覺得這個……對,其實如果我今天只有 50 萬本金,我覺得還好,25 萬,他媽了不起我就再去打工一年就有了。可是如果我今天是大資金的話,我不會允許我自己這麼多的部位曝險在一家公司,因為真的是天有不測風雲。

所以我覺得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你你曝險的部位太大。然後你說如果是我會怎麼做?我覺得就一樣機會成本。你這時候真的只會機會成本,除非你覺得大家公司他可以……就你不要想過去已經賠掉多少,你要想現在,居然來說現在已經跌掉,阿里巴巴已經跌到 100 塊了,那你的目標是 50% 的年化,雖然還要用誇張太誇張,我們就抓比較保守一點,15%。你希望在一年之後你可以賺到 15% 的錢,那請問留在阿里巴巴比較有機會,還是出來比較有機會?你要這樣去思考,就是你不要管你過去跌掉多少,過去跌掉東西就是沉沒成本了。

***

好,那下面一位這個清酒豆漿。他說:「Podcast 爸爸,那五星。雖然說一說,大家會去看台灣的券商投顧嗎?品質好嗎?那在朋友的介紹下,加了永豐投顧的一個 LINE 群,目前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永豐投顧真的是沒啥聽過,去跟的話算 FOMO 仔嗎?那最後祝癌大一家大小平安。」

是 FOMO 不是 Formal,FOMO 仔。那其實投顧很多,這要看什麼評價。我知道市場上有些人講說,基本上這些投顧他們也沒有真的花很多時間去研究股票,他們就是大概的聽一下公司的東西,然後就寫東西給你。對,是這樣沒錯,就是如果你今天你已經到很深入去瞭解的話,你會發現有時候你自己去做整理,甚至贏過這些投顧他們去幫你寫的一些 memo,或者是他們發的一些報告。

但是對於新手來講,這個幫助絕對是很大的。然後其實你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是有很強的投顧。就要說像永豐就是,永豐投顧就是永豐下面的投顧,元大投顧就是元大下面的投顧,日盛投顧也有,這個就是券商他們下面的投資顧問。那他會幫你就是出具報告,告訴你為什麼要買進,為什麼要賣出。比較菜的人基本上就是,大致上就你什麼報告都先看,那你稍微厲害一點之後,你可能就會知道,就要說元大的鋼鐵,有個砍七很厲害,這我們知道,但厲害的時候看他的報告。那哪一家有誰很厲害,我們去看他的報告。這是比較進階,就是報告中就是良莠不齊的。

所以有些比較專業的就會去追說這份報告是誰。像當時郭明錤,雖然他很多就有些人討厭他、有些人喜歡他、有些人覺得他怎麼樣,可是你不能否認他寫報告寫到,幹,超有名被中國挖去,然後賺很多很多錢。就是很亮眼的人,基本上大家都去追他在幹嘛。你會發現說,即便像這種我就已經很紅,他很多東西也都放槍了。所以你自己去做研究也是一樣,所以你也是有機會放槍,所以你不可以把這個生命壓在人家身上。

然後他說你去加入了這個他們投顧這個是免費的群,他跟你分享一些報告,你就是要把你的損益都說是他們要負責?不是,不是,投資都是要自己負責的。所以你就只是去找一個資訊獲取的管道,那我覺得其實對於很多新手來講,一開始看很多報告是對你有幫助的。就是你到時候你一定會發現說,有些報告已經沒有辦法滿足你的要求了,但是那是後面的事情。

***

好,下面這個 Tim Kuo。他說:「老郭,那感謝癌大,無私分享自己操作股票心得。小弟去年 3 月參加美股價值投資課程,開始進入市場。不知道該開心還是該難過,當初上課教的大多是傳統價值股無限好的觀念,那對於成長股、飆股嗤之以鼻,導致雖然在疫情大崩盤的時候剛好入市,卻沒有搭到幾間指標性成長股大跌後起飆,非常扼腕。好在去年開始收聽股癌以後,開始投資這個 Tesla 跟 NVIDIA,拉高了一些獲利。目前獲利大概是 20 幾趴,雖然不至於因為這波回吐而畢業,但還是輸大盤不少。那現在手上最慘的是阿里巴巴。」

每個人都是買阿里巴巴,就是看到蒙格,然後看到很多價投大師買,一個人跟他衝進去。他說:「想請問對阿里巴巴的看法,然後最後也向您推薦一下自己的節目,小弟從事不動產業,跟夥伴開了一個 Podcast,叫做 Open House,專門分享房地產的知識、法拍、中古屋、新成屋、老屋、公寓、裝潢、二胎、貸款,希望癌大跟癌友可以聽看看給個指教。祝太太平安健康快樂,自己是新手爸媽,能夠體會睡不好的痛苦,然後過就好,加油。」

他說他有去上一些價投的課程,那我大概可以猜到價投課程幾乎一定是教你說什麼,就要說華倫巴菲特選股法,ROE 要多少,然後本益比要多少,那可能班傑明葛拉漢,就是巴菲特老師,他的選股法,net-net、net-net、net-net,然後再套一點可能 Seth Klarman,安全邊際要抓多少,基本上八九不離十就是這樣,就套一堆量化指標,然後告訴你說這些公司可以買,或是不能買什麼的。

可是就是量化分析,那我覺得量化分析如果真的可以讓你賺錢的話,基本上整個投資界的只會剩下機器人,因為我直接量化數據跑進去,我就知道可以買什麼。可是有這麼簡單嗎?沒有,重點還是質化分析。我不知道說價值投資不行,只是有很多很極端的價值投資人,再三強調,我身邊也有很多價值投資人,可是有些很極端的就是,他覺得他在找一些所謂的價值股,實際上就是量化數據套一套,你也沒有多少質化分析,你只拿數字來看的價值投資,他就會挑那種所謂的真的很便宜的股票。所以他就會去抨擊說目前市面上的股票都太貴、都不能買。我相信大家可能很多身邊也有這樣子的人,甚至在 2020 年 3 月那個崩盤,崩到最低點,他們都會覺得這些公司太貴,最後面就什麼都沒買到,可能他們去買一些他們所謂的這些價值股,然後就越套越深,很多這樣的案例。

那我必須得說價值投資本身跟所有的成長股投資,它從來就不是一個兩極的東西,可是我覺得它根本就是共融的東西。就像我那時候跟大家分享說,我覺得這個 Cathie Wood,雖然他現在已經是過街老鼠了,可是對他來說,他就覺得那些成長股是價值,因為他覺得有價值。他並不是說什麼「這些東西我可以炒起來再賣給下一手」,不是,他真正的相信這些東西未來可以創造價值,所以對他來說,這不就是價值投資嗎?

只是當然價值投資的這個定義權每個人都在搶,然後你就覺得其實要最純的那種,就是我們剛講的安全邊際、ROE、這個可能本益比,全部都要綜合考量之後,才可以是價值,那個就看你怎麼考量。其實你用那些價值選股的方式,你就會像他一樣,你就選阿里巴巴。確實阿里巴巴,如果你今天把中國的因子拉掉的話,他確實跌得很便宜,沒錯,他很便宜。可是因為你沒有質化分析的部分,所以你就可能不會考量到一些什麼政策面或什麼相關的問題。當然有些你會宣稱說他早就把政策面 price in 進去,可是事實上就是,他已經跌了大家覺得夠低,就是他一直殺,越殺越低,沒人知道,就看你有多少錢可以攤。你攤到最後面,搞不好最後面發現就是他真的有反彈,可是怎麼樣也漲不回你的成本,就是就會變這樣。

我當然不是說價值投資不行,那成長股投資也是會遇到一樣問題,你真的無限看好,你就追在山頂,然後之後面可能一輩子也回不去。就大家都會遇到這種,假設說你把某個門派用到很走火入魔的話,就是你就會吃屎。所以真的不要太糾結,就是好像說一定要站在哪一派,然後要怎麼做。應該說投資是很活的事情。

你就仔細想一個道理就好,如果說我們真的可以用一些,不管是成長股或是價值投資什麼量化數據,什麼營收成長率,什麼套一套就可以賺錢,那他媽誰賠錢?不就整個市場都交給機器人炒股就好了,全部都是用電腦算一算,那不就知道勝率了嗎?可是真的沒有這麼簡單的事情。

所以其實我覺得投資本質,量化教育是一個輔助,就是在這種量化數據的分析是一個輔助,可是這個核心,如果說你是做這種中長線的話,還是以質化分析為主。那質化分析其實很考驗的是你的眼光。就像特斯拉到現在都還很多人覺得他是廢物,就是這是一家廢物公司、炒作公司,他就上去了。那一些公司可能大家覺得充滿價值的,可是他就是一路下去了。所以這個就是你的眼光的展現,那眼光的展現就展現你的報酬的高跟低,它就到最後面會怎麼樣影響你的報酬,其實就跟你的眼光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好啦,那這一集我們先聊這邊,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