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11:🤏🥚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 ViewSonic 贊助。
經過過去兩年,人類開始發現以前戲稱為沙發馬鈴薯、居家軟爛肥宅的生活型態,才是未來的主流趨勢。想要提升在家裡看電影、追劇、打電玩的爽度,ViewSonic M2e 無線瞬時對焦智慧微型投影機,就是你的最佳選擇。
設定簡單、無需安裝,按下一鍵就可以完成開機;M2e 具有瞬時自動對焦與自動垂直梯形修正的功能,叫你阿嬤去操作都沒有問題。10X 業界的第二代 LED 技術,M2e 智慧微型投影機具有 1080p Full HD 解析度,以及 125% Rec.709 劇院級色彩,再加上 Harman Kardon 雙喇叭加持,不論是自己看劇,還是說全家一起看影集,都是滿滿的影音震撼享受,讓你在家就可以輕鬆感受到 100 吋大畫面的暢快感。
它也支援 Type-C 連結 Switch,放大你的遊戲畫面,揪三五好友一起瑪利歐賽車的時候,從此不當怪罪電視太小、看不清楚賽道的理由伯。1KG 的機身,M2e 智慧微型投影機在家裡牆壁投完,就搬去床邊;在公園露營,也可以拿出來跟知心好朋友們一起看片。
農曆年快到了,ViewSonic 回饋 M2e 獨家新年價 18,888 元給我們的聽眾,登錄再延長一年的保固。點進去資訊欄的專屬賣場連結,才可以有這樣的優惠。優惠活動從 1 月 19 號到 1 月 27 號為止,上網登錄的時候,請上傳發票明細以作為延保的依據。
此外,ViewSonic 加碼福利,只要在本集的臉書貼文留言處,標註一位想要一起看大畫面追劇的朋友,就有機會抽中 ViewSonic 無線智慧口袋投影機 M1 Mini+ 一台,總共抽十台幸運兒。這裡沒有聽錯,他們就是這麼大方,老闆不在家,要抽十台。這邊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們。
***
好,那今天想先跟大家分享我的新發現。繼怎麼樣剝蒜頭、怎麼樣讓蛤蜊吐沙吐得更完整更乾淨——泡在溫水、有鹽巴的水,或是加油——這四個方法的廚房小秘技之後呢,我最新又點了一些新的技能樹,是我從來都沒有想到的。
我岳母昨天突然拿了兩支流感疫苗回家,然後就叫我幫她打流感疫苗。我他媽第一次聽到這樣子的要求,她跟我說,平常她都是自己打一些針,但這個流感疫苗因為是要打在肩膀上,而且好像是要垂直打進去,所以比較困難,她就叫我幫她打。我當下嚇到先去 Google 說,這樣做到底是不是合法,以及可不可以這樣做。那就發現說有些地方是有這樣子做,但是真的是很罕見。大多數的狀況都是叫你去醫院、診所,或是說藥局,他們的藥局可以幫你打。
大多數是這樣,我想說是不是因為歐洲的人工比較貴還是怎麼樣。因為我之前有聽說到,如果說我們今天要去做 PCR,用專人去西班牙一趟,所以假設我去外面做 PCR 跟他來你家做 PCR,好像是差了大概六、七十歐吧,所以差不多就兩千塊,他來一趟你就給他兩千塊的意思就對了。那所以呢,去那邊比較便宜。那打流感好像也是,打流感疫苗如果說他幫你扎一針的話,一樣要給他五十還是六十歐,在我們這個區域。然後他來你家幫你打針,他的藥房就在隔壁,他走過來幫你打針,就要給他五、六十塊,這樣差不多台幣是 1500 到 1800 左右的一個價格。
我不知道她是要省這個價格還是怎樣,因為我岳母的英文其實也沒有到很好,我也懶得問太多,反正她叫我幫她打,我就使命必達。我想說來這邊就是在做各種學習,我幫你做蝦,我幫你說好把打針。所以馬上去 Google 一下,怎麼樣打針才是對的,要打的位置、要怎麼樣打。如果說是打肩膀的話,要怎麼樣避開打到靜脈、動脈,因為你要打在肌肉裡面,又不可以打太淺,打太淺就會變皮下注射。所以呢,研究好之後,心情準備,大概花了五分鐘,五分鐘把影片看完之後,然後就幫她打疫苗。打完之後,岳父叫我幫他兒子打疫苗,那我也幫他兒子也打完疫苗了。所以我這樣應該算是什麼護理師 0.5 之類的吧?沒有拿到認證,沒有證照,可是已經大概知道怎麼樣注射了,有出問題的,他媽的大家可以來找我注射一下。
好,那我們就來跟大家聊一下昨天發生的一個重大事件,在電玩業界絕對是超級大事,在股票業界也算是中大型的大事,就是呢,微軟要去併購 Activision Blizzard。那這一樁交易案花費是 687 億美金,最早彭博是寫 700 億美金,所以我分享出去就寫 700 億,反正差不多就是落在這個位置,687 億。
那 687 億的價格買 Activision Blizzard 到底值不值得?我們這邊先破題,我覺得應該算蠻值得的。因為我們如果今天用 Price-to-Sales 來看的話,微軟其實並沒有買貴。就是以最近可能發生的一些遊戲收購案來說,這家公司它本身是可以產生金流的,而且它有強大的 IP,所以怎麼算,這個交易都還是挺划算的。重點是微軟要怎麼樣去運作它,你沒有買貴,可是可不可以發揮一加一大於二,那個是另外一回事,這是兩回事。但是本身我覺得沒有買貴,那他花的錢差不多就是微軟的一年淨利有找,所以就發現說這家公司真的超會賺錢,非常會賺錢。那他拿出他一年的淨利,就可以買下一個遊戲界最大發行商之一,那你就很多想像空間產生。
會不會明年、後年,他繼續去擴充他的遊戲 IP?他去買 Ubisoft?這個 Ubisoft 跟領錢一樣,Ubisoft 可能只要花個五、六十億美金就可以買到,就差不多十分之一的價格。他到處去收,他會變成一方的遊戲 IP 霸主。當然,去做很多的收購不一定會對公司有優勢,這個我們還要後續觀察,有時候你買下來你就把它做壞掉,所以這個是需要時間去驗證的。但是我們現在聊一下這樁交易案我大概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們就先跟大家介紹一下 Activision Blizzard 這家公司,他到底厲害在哪裡。如果說你有在玩遊戲的,特別是在台灣的 PC 玩家的話,我覺得八、九成的機會,不誇張,應該是有玩過他們家的遊戲,八、九成的機會玩過他們家的遊戲。那如果說你不是玩家的話,你就只要知道說,這家遊戲公司他做了很多很酷的事情。即便可能到近期,他有一些負面消息,很多人稱他是「共雪」或什麼的,或者說他們在發表會上跟大家說要做很酷的東西,結果只是把遊戲變成手機版本,有很多被大家吐槽的地方。可是你不能改變的是他的傳奇地位,和他旗下這麼多厲害的遊戲,為大家帶來這麼多厲害的回憶。
那我們就一一地來跟大家稍微介紹一下。首先要先認知一件事情,就是 Blizzard 是被 Activision 後來併的,所以才變成動視暴雪。但是暴雪這家遊戲工作室,他其實本身就存在超多玩家的經典回憶。
最有名的作品,我覺得一定就是《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他曾經掀起一個超級炫風,讓很多青少年流連在網咖死都不回家,或是說整天在家裡打《魔獸世界》,這我相信很多女朋友的惡夢都知道這件事情。那《魔獸世界》本身也是目前我們知道最近很潮的一個概念叫什麼?GameFi,用遊戲賺錢;Play-to-Earn,玩遊戲賺錢。這個東西其實他媽的《魔獸世界》幾十年前就在做了,你以前打遊戲就可以靠賣裝備賺月卡,甚至可以額外賺到很多的開銷,賣帳號什麼的。所以最早最早其實就很多人在做這種 Play-to-Earn 的東西,那概念本質上是差不多的一個東西。
我覺得跟現在很多在強調 GameFi 或是 Play-to-Earn 的遊戲,他最大的差別就是靈魂。很多的 GameFi 遊戲基本上已經把遊戲變成……我覺得在他們的概念裡面,聽起來像是一個新的打工的地方而已,我進去遊戲裡面打工賺錢。可是在《World of Warcraft》或是說其他像是《天堂》,我覺得他們味道帶來不一樣的體會是,你還是在玩遊戲,只是在玩遊戲的當下,其實你本身可以賺到錢,類似這樣。所以很多概念就是換湯不換藥,我們提到就稍微補充一下。反正總之就是《魔獸世界》是一個超級經典的骨灰級遊戲,我覺得他的 IP 超級強大,故事線不管說你要拿來拍電影,或者說做成《魔獸世界 2.0》,或者說《魔獸爭霸》4、5、6、7、8 之類的,應該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他本身的能量是非常充足的。
那再來就是《星海爭霸》(StarCraft),即時戰略遊戲。我相信除了《魔獸爭霸》之外,可能大家也都玩過《星海爭霸》,只是他是一個我覺得上線可以到宇宙去的一個遊戲。也就是說你要把它玩到很強的話,去看一些韓國電競玩家,或是說什麼台灣蟲王之類的,你會嚇到,他們的鍵盤快捷鍵、手速都跟鬼一樣快,他是一個天花板極高的一個遊戲。那我覺得也是挑戰性很高的一個即時戰略遊戲,但當然以我們這種菜逼巴玩家,就是很單純的用滑鼠按按,覺得很好玩,所以他確實也是當時一大堆,在台灣也曾經有紅過,大家都瘋狂在玩《星海爭霸》。
那再來就是 Activision 的本家遊戲,最有名的就是《決勝時刻》(Call of Duty)。《Call of Duty》應該也是目前可能在射擊類遊戲裡面,他的活躍用戶是最多之一的,他大概有一億多的活躍用戶。那我覺得《Call of Duty》一言以蔽之,他就有點像是遊戲裡面的《玩命關頭》,就是這樣。《玩命關頭》就是瘋狂的 1、2、3、5、6、7、8、9 一直拍,搞不好到我孫子那一輩,《玩命關-87代》我還在狂拍。那《Call of Duty》也是同樣的,就是所謂的換湯不換藥,射擊模式一樣、介面一樣、視野差不多、大英雄主義,那他可能就放不同的時間軸,一戰、二戰,或者說一些想像中的地方打仗什麼的,那就可以無限的去增生跟推出,可是也是非常受到玩家的歡迎,這是一個超級有名的射擊遊戲。
那下一個就是《暗黑破壞神》(Diablo)。那《Diablo II》更是一大堆莘莘學子,以前我們在可能國中的時候,就是天天在玩《暗黑破壞神》系列,打乳牛關、刷裝備、要喬丹之石什麼的,那這應該都是很多人的共同回憶。只是我給這些充滿回憶的朋友們一個建議,就是千萬不要再去把它找回來玩,因為一玩呢,你就會回不去了,你會破壞你的回憶。就是有些東西就讓他停留在回憶裡面,不要再把它找出來。那個復刻版,我覺得我也是玩了一下,沒有,受不了,就沒有辦法去玩。當時對我們來說那是一個震撼,可是你現在接觸到大量的 3A 作品之後,我覺得已經回不去了,就讓他停留在回憶裡面就好。然後後來推出的《Diablo III》,《暗黑破壞神 3》也是非常的經典,大家每次看到地圖上面有一個橘色的光衝出來,就非常高興,就刷到一個傳奇裝備、史詩裝備。所以這也是一款承載著很多人記憶的遊戲,他本身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故事線跟 IP,就是我相信也是可以做很多擴展的。
那最後,但是當然也不是說他比較不重要,我們把他放最後,他就叫做《鬥陣特攻》(Overwatch),又是一個射擊遊戲。《Overwatch》在剛剛推出的時候,也是對整個射擊圈造成一個很大的衝擊,當時有很多的 Streamer、很多的實況主都在打這款遊戲。只是我覺得在射擊業界的競爭性真的非常的強大,所以在《Overwatch》出來之後,我們知道有《PUBG: Battlegrounds》,就是所謂的吃雞,那吃雞就吸走了一大堆的玩家。那最後面吃雞隕落的速度也蠻快的,至少在評價上面,因為很多人覺得他的外掛真的太多。像我自己玩吃雞就很常被你根本看不到的子彈把你打死,他可能在超遠的地方,用外掛設計槍過來把你打爆,這個本身沒有辦法繼續玩下去。所以《PUBG》的流量可能很多又跑去《Apex 英雄》,所以在射擊這部分其實競爭是非常強烈的。那當然也顯示出了《Call of Duty》他多厲害,就是說在射擊圈一直有很強大的遊戲出來,可是《Call of Duty》這個 IP 一直都可以鞏固一些所謂的死忠的玩家。
所以整體來說,Activision Blizzard 就是有這麼多強大的遊戲。那還有一個可能很容易被大家忘記,也就是他們去併的一個遊戲公司叫做 King。King 這家公司最有名的東西是什麼?就是《Candy Crush》。《Candy Crush》可能你家裡的阿公阿嬤還是你爸媽就在玩,像我媽就是《Candy Crush》台灣前四名,每天都在玩《Candy Crush》,停不下來,而且她是無課玩家,她是無課玩家然後玩到前四名。一開始她還用那種調時間大法三小的,我真的沒有想到說可以教長輩做這一招,然後她可以用得行雲流水這樣。後來我就看想說,你已經玩成這樣,我拜託你支持一下遊戲公司,抖內一下,刷個卡什麼的,我不知道她有沒有真的去刷,反正總之她就是前四名。除了《Candy-Crush》之外,King 這家公司也有一些小品的遊戲,但整體加起來,貢獻了 Activision Blizzard 裡面大概佔了一半的活躍用戶。就是 Activision Blizzard 大概有四億多的活躍用戶,那可能有一半都是手遊這邊帶來的,我覺得 King 這家公司帶來的。那另外一半的一半呢,另外一半的一半可能就是由《Call of Duty》帶來的,然後剩下的可能才是 Blizzard,大概目前整體的活躍用戶的結構是長這樣。
所以對於 Xbox、對於 Microsoft 這家公司來講,我覺得他最大立刻可以受益的呢,就是如果說他把他的 Xbox Game Pass,也就是他的訂閱服務,推廣給這些 Activision Blizzard 旗下的遊戲的話,他可以產生的狀況就是,我們當然不可以期待說所有的活躍用戶都會直接轉換成 XGP 的使用者,但是可能裡面只要有個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的人轉換,他其實就可以為 Xbox 的這個 XGP 服務帶來超級多的訂閱用戶。
那目前他最大的勁敵,就是 Sony 的 PlayStation Plus。雖然其實 Sony 的 PlayStation Plus,他本質上跟 Xbox Game Pass 有一點點的差距,但是我們都可以把它解釋成是遊戲裡面的 as a Service,所以應該叫做 Gaming as a Service,GaaS,遊戲即服務,提供遊戲訂閱的一個服務。那目前最大的就是 Sony PlayStation Plus,他大概有……目前我查應該已經破五千萬的訂戶了。那 Xbox 的 XGP 大概是兩千多萬。所以就想如果說他可以把動視暴雪四億多的人,我們假設講樂觀一點的情境,四千萬,就十分之一轉換成 XGP 的訂閱者的話——就可能你只要有 XGP 的訂閱,就可以玩他旗下的這些強大的 IP,全部都可以玩——那在這樣的條件之下的話,那是不是他的這個訂閱的數量就可以直接超過 Sony,然後變成目前全球的遊戲訂閱的冠軍?我覺得這是大家可以期待的。也就是說微軟的第一步,可能就是……是我的話,就會先規劃一些 DLC(Downloadable Content),就是說我們今天可以去設計一些更新、一些額外內容的追加,或是提供你一些折扣,然後讓這些……因為這些用戶可能蠻多都已經把遊戲買斷了,那我現在我要讓你來訂閱,因為我想要一直收你持續的收入,所以可能我就可以提供一些加強內容,然後先拐一批訂閱進來,那順便導入進來我們 Xbox 可能本來裡面既有的遊戲、XGP 既有的遊戲。所以我覺得這個轉換的過程應該不是非常的痛苦,等於說以現有他吃下,然後立刻可以做出的效果來說,我覺得就已經對整個 XGP 服務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可能很快就可以去超過 Sony,這是大家可以去期待跟注意的一件事情。
最後還可以觀察的地方,就是說當這麼多的玩家新加入了微軟的宇宙之後,是不是對於他們的伺服器運算業務 Azure 也會有一個加速的效果,或是說更快的可以去推廣跟滲透?這也是大家可以在觀察的地方。所以整體來說,我覺得以目前他吃下 Activision Blizzard,既有的 IP 來說已經是很大加分了,只是我們最後面要觀察的要點,就是說他可不可以繼續地去擴展出更強大的內容。因為在近期的觀察,我們已經發現整個遊戲業界裡面,如果你單純的想要賣情懷,是越來越困難的,整個遊戲業界的競爭是非常非常激烈的,如果說你沒有繼續往前走的話,玩家也會很不留情地直接離開。但是目前以微軟的狀況來說,他是把自己擺在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地方,可以跟 Sony 打對台。
那可能很多人會想到說任天堂,我覺得任天堂跟他們這兩款東西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任天堂的介面跟整個感覺其實還是比較偏柔一點,沒有這麼激烈,整個畫面比較圓潤、比較可愛一點,跟 Sony 跟 Xbox 的性質是比較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現階段可能就先觀察微軟跟 Sony 的一個競爭狀況,大概是這樣子。
接下來我們就來跟大家聊一下 Howard Marks 最新 Memo 叫做《Selling Out》。這是有群友在 Telegram 裡面提供說你可以聊一下這個,我想說好吧,不然其實我本來看了這份 Memo,我覺得他的內容跟我們平常在節目提到的東西其實已經高度重疊了。當然不是說他抄我或是我抄他,你到最後會發現,就當你今天可能看了各式各樣的投資書籍,很多觀念是雷同的。應該說就是有些觀念你就是得這樣子,你才會走上正道。
舉例來說,大家都會跟你講說不要亂開槓桿,大家都會跟你講說要盡全力地留在市場裡面,不要被洗出去。這個應該算是一個通則,就是不管你看誰,他都會跟你講類似的東西。為什麼?因為就是持續的在場內複利,然後持續的不要畢業,你才有辦法賺到錢。所以有些觀念是高度重疊的。
其實我個人還蠻喜歡 Howard Marks 這個人,雖然他實際上的做法跟我自己的日常操作是天壤之別。他最有名的地方就是他會去買所謂的不良債權。那不良債權怎麼樣產生的?就是你今天可能發生一個股災,或是有一家公司搞到他要倒掉,出了一個很大的壞消息,然後大家在瘋狂的拋售,這時候 Howard Marks 跟他的 Oaktree Capital 就會進去撿屍,他們就是撿屍流的。
那像我自己的做法,就是我不喜歡去買這種東西,因為我會覺得我的資訊能力第一個不會像他們這麼厲害,第二個其實我自己有吃過苦頭,我知道說以我自己的資金量體,如果我今天去做抄底的話,有時候可能一蹲就蹲個好幾年,那這個以我的高轉換率的操作方式,他其實是不太適合的。所以等於說,其實不管你今天看了誰,Howard Marks 來說,波克夏海瑟威那兩尊,還是說彼得・林區,其他像塔雷伯比較近期的,這些東西你看完之後,你要完全去複製他的做法,其實認真講都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跟他的背景條件一模一樣,那你去複製他可能還有機會,但是不可能一模一樣。所以其實基本上都是變成你看了很多人的東西之後,盡信書不如無書,你就知道要由自己去做一個消化調整之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好,那我們就來切入一下他的 Memo。他首先破題就跟大家講說「buy low, sell high」,就是買低賣高。這個在投資圈裡面最常聽到一個說法,投資是不是就是買低賣高嗎?他跟你講實際上這是一個很複雜討論的起頭,它並沒有這麼簡單。他引了一個美國演員說過的話,Will Rogers:「Don't gamble. Take all your savings and buy some good stock, and hold it till it goes up, and if it goes up, sell it. If it don't go up, don't buy it.」
那我們簡單翻譯,他就說你不要賭博,不要把錢都拿去賭掉,你應該把你的存款拿去買一些 good stock,就是優質股,然後你就 hold 他,直到他漲上去之後呢,sell it,你就把它賣掉。那如果說他不會漲的話,你就不要買這個東西。Howard Marks 是用這個演員說過的話當一個破題點,就是跟大家去分析說,在什麼樣的狀況你會想要把東西賣掉?就是跟他前面講的 sell it。一般來說就是兩個,一個是上漲你就會想要賣掉,take profit;一個就是下跌你就會想要賣掉,叫 stop-loss,我就要停損。那這兩件事情其實他都不是很推薦。
他之後就花了很多的篇幅,再去引他的兒子 Andrew 所講的一些話來做一些討論。簡單講就是我在他近期的 Memo 觀察到一件事情,是不是兒子要接班了?因為他蠻常把 Andrew 拿出來講,而且在對話裡面他都很謙虛,把自己放低,好像 Andrew 是一個比較厲害的存在。Andrew 明明就是他的兒子,可是呢,Andrew 為他帶了很多的啟發,而且 Andrew 在這些對話裡面好像一直想要去教育他老爸,老爸真的就是被 schooled,就是被教育到了,然後學到了很多東西。
那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什麼他覺得 take profit 或是說 stop-loss 這種賣出,為什麼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們來看他的舉例是什麼。那我們先拉到最後面,他有一個東西我覺得可以放在前面來說,就他引了一個數據,是來自 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 在 2019 年的 Retirement Guide 裡面有一段顯示是告訴你說,1999 到 2018 的指數平均的回報是 5.6%,每年 5.6%。但是呢,如果說你只要錯過市場裡面的 10 個最好的交易日,大概佔總交易日的 0.4%,你的報酬率會直接從 5.6% 變成 2%。要記得是每年報酬率,所以長期複利下來你的差距會拉得更大。如果說你錯過裡面的最好的 20 個交易日的話,你的報酬會直接變 0%。
所以也就是告訴你說,如果你今天沒有一直待在市場裡面,你是選擇說在一些狀況裡面你會獲利了結,或說你會停損出場,那你只要錯過了一些很關鍵的日子——這些日子出現的機率其實是很低的,好像可能最好的 10 個交易日就只有 0.4% 的機會會出現——你的報酬就會直接輸給那些一直留在場上的人。所以報酬常常集中在少數的日子,而且你在密集進出的過程之中,在美國這邊是你還要付出可能資本利得稅,然後一些手續費,所以整體來說,簡單來講你就是虧大了。
那再來就是他引查理・蒙格的說法,他認為說其實更多的進出,對你來說有可能是增加你犯錯的機會。首先為什麼你會想把一個你看好的東西賣掉?可能就像最近的美股吧,你就說美股天天都在跌,搞不好我現在賣掉,可以在更低的時候撿回來。那第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果下跌沒有發生怎麼辦?就變成說我今天假設賣出了 100 股,可是之後下跌沒有發生,我買回來剩下 95 股,因為你就是等它上漲之後才有辦法追回來,因為它就沒有跌。所以是不是就變成你馬上就產生了一個因為你犯錯所導致的一個損失?
那第二個就是好,就算你成功地把它賣出去,那你何時要重新介入?那你重新介入之後,如果說我又看到繼續下跌,我會再砍?那是不是你可能又產生更多的摩擦成本?那再來就是 Marks 額外加進去的第三點,他前面兩點算是查理・蒙格的看法,第三點就是說,當你今天賣出換成現金之後,你要考慮一個點就是說,你持有現金的風險。因為大家都說,你今天獲利了結之後,你並不是講說我就從此退休。如果是從此退休是例外,我就拿這個錢,然後去馬來西亞買了一個海灘的別墅,然後跟我老婆在那邊度假過一輩子,那這個就是例外。可是如果說你還是會回到市場裡面的話,那你持有這個現金等待要回來,或說你持有現金你就選擇先去放在別的避險標的好了,之後再換回來,這個過程其實本身就是一個風險。
那這邊他就舉了一個蠻有趣的例子,他說在美國這邊,基金的報酬率是好過基金投資人的平均報酬率。當然這其實是廢話,因為基金他有拿你的管理費,所以他的報酬率一定會比你好,我相信他應該是已經把這個條件排除掉。排除掉之後,基金投資人為什麼報酬率平均還是會輸給基金?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密集的進出。很多的基金投資人當你今天看到一個基金下跌的時候,你就想把它砍掉,換去一個怎麼樣?績效比較好的基金。所以在過程之中變成你殺低,然後又再追高,然後殺低的反彈也沒吃到,那追高的就吃到了他的回吐。因為可能大多數的資產最後面就是在一個震盪的過程之中向上,所以當你今天硬去追他,那你可能很快的在他下跌你又把它砍掉。所以因為你頻繁地去做決定,而且你決定的品質又不是特別高,導致你最後面績效就不好。
那這樣的東西其實我們在近期的基金表現裡面就有注意到,好像 Cathie Wood 的就是這樣。如果說 Cathie Wood 當時繼續 hold 著特斯拉,其實他的表現應該會很不錯。但就是因為他一直去把特斯拉減碼,那減碼的理由其實也是因為內控,因為我們要鎖 10%,那後來雖然把這個 10% 的枷鎖給拉掉,可是他還是一直去做這樣的操作,變成他把他最賺錢的東西給砍掉,然後去補一些不會賺錢的東西。然後不會賺錢的東西最後面就一路下的一路下的。
可是你如果說仔細聽,你會發現這兩點中間有一點點矛盾。因為聽起來好像 Howard Marks 是鼓勵你說,下跌的東西你應該要繼續 hold,然後上漲的東西你不要跑去亂追。可是在 Cathie Wood 的案例,下跌的東西他有 hold,他還加碼,可是表現不好。所以其實很快你會發現說,在一些東西的論述上,他在舉例之中,你如果要去抓他語病,你一定抓得到,因為投資的東西真的沒有絕對,所以一定抓得到語病。我們就大概去感受他到底要表達東西是什麼就好了。
所以如果說 Cathie Wood 就是一個我今天手上的部位漲得很好,我一直砍掉的代表的話,可能李嘉誠就是一個反例,就是他部位漲得很好,他完全不去動他。所以在全盛時期,他手上持有的 Zoom,本來只是一個小投資,可是全盛時期竟然比他的長江實業還來得大,佔他整體資產的三成,就是因為他從頭到尾都沒有去動他,他就是一直 hold 著。所以如果說 Cathie Wood 也知道 Howard Marks 講的,從頭到尾就一直 hold 著的話,那當然特斯拉的表現,可能就可以 cover 他整個基金的表現。可是當然我們很快也找到反例,就要手上拿著,如果說他當時有停損的話,那可能也不會嚴重拖累他的績效。
所以這邊我要跟大家講一下,就是沒有辦法去唸一個 Memo,然後告訴你說他裡面講的每一個東西都是對的。然後因為每個人的東西在我們的解釋跟判讀上面可能就會有一些差距,導致我們最後面的認知就會不太一樣。但是整體來說,我是認同他一件事情,就是說當你今天可能不是一個判斷力卓越的人——而你要怎麼知道你的判斷力卓越?看著績效、看對帳單——如果說你對帳單不錯,你就放心地相信你自己吧。但如果說你的績效就已經不是很好了,那你還一直想要去做密集的操作,其實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很虧的事情,代表說你只會犯更多的錯誤而已。
那他就舉了在美國這邊 After-fee performance,就是說這些基金在扣掉他的管理費之後的表現,其實很多是輸給指數的。那也是因為這樣子,所以越來越多人加入指數。那指數的特色是什麼?就是你不用動腦、你不用判斷,你就是買了就放著。那在買了就放著這個狀況之下,你是贏過了那些可能一大堆高學歷在管理的基金,那他們做很多密集的進出跟很多的推算,最後面發現說,看他根本就打不贏你。所以你傻傻的留在市場裡面,其實可能表現是比較好的。
那其實他自己本身也算是一個基金公司,所以當然他不會去苛責這些基金公司,他就跟你講了,其實最大的問題也不是說什麼這些人真的不會選股什麼,就是因為他們必須要操作,有時候也是來自客戶的壓力,有時候是來自可能同儕的壓力、老闆的壓力,他們也必須要去做調整,所以導致績效這樣。所以他跟你推廣的一個東西就是說,buy and hold,就是買了你就不要動,你就不要動就對了。
那只是你到底要買多少,然後配置要怎麼樣算,他在後面有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接下來講一樣拿 Andrew 來舉例,Andrew 就是一個主張要密集投資,而且可能我今天就只抓個兩、三家公司,然後就 all in 鎖進去這樣。那 Marks 他比較保守一點,他就覺得說應該要稍微分散一點點。好,那雖然說兩個人是 agree to disagree,就是未必想法是一樣,但是 Marks 有給你一些他自己的看法。
首先就是,對於投資項目的分配,一定是按照潛力來推算。居然說我今天覺得這東西最看好,很簡單,那部位就壓大一點;沒有那麼看好,次佳的,我就稍微壓小一點。可是我們還是要做到一定程度的 diversified,就是我們不可以全部都重壓,因為可能會有一些事與願違,你不希望他發生的事情發生。股市上漲是我們希望的,可是股市下跌,也就是說不是因為很單純的可能只是市場的波動,未必,可能就是有舞弊、公司燒起來、公司爆炸、主要的設計師離職,或是說創辦人不見什麼的,這可能都是一些公司會遇到很大的一個風險,所以我們必須做到基本的 diversified。那當然你不用說什麼分散到一、二十支,有時候那樣子不如去買指數算了。你可能就是至少做到基本的一些分散。
那再來就是他主張說,你不該因為上漲、部位膨脹而去做減持,這就是我們剛剛前面提到 Cathie 跟李嘉誠的例子。再來就是沒有任何的一個科學方式可以去量化要怎麼樣限縮你的投資的部位。他舉了一些例子說,像有一些基金他們就會用……我覺得比較偏向那一種……怎麼講,因子投資。因子投資近年也蠻紅的,就是他們會試著用各種因子去解釋每個人的報酬,我們要輸入多少因子,然後在 risk-adjusted 之後,在風險調整之後,你的報酬是怎麼樣什麼的。他覺得那些東西大多數是建立在回測,當然未來有一定程度也是過去的東西,我們講會重新發生,只是可能形式稍微不一樣,但是因為畢竟就是過去的數據,所以你沒有辦法去講說,我的風險值是多少,所以我可以算出一個絕佳的比例,說每個東西要壓多少。他認為這個東西你沒有辦法用科學去量化,他就是一個 judgement。
那這部分跟我自己的認知很像,就是我很常跟大家講說,其實有時候就是考驗你的眼光而已。居然說我把該教你的也都教完了,槓桿不要亂開,至少要做基本的部位配置,可能指數跟主動選股多少比例去配,可能做得好再加大你的主動。如果大家都照著這個方法去做,可是每個人績效還是會不一樣。因為第一個,你選的指數可能不一樣,有些人就覺得說,媽的我覺得中國在接下來一點會很強,像 Morgan Stanley 就中國很看好,那 Ray Dalio 也中國很看好,所以他部位選擇壓中國。我們選擇壓美國,可能我們的績效就不一樣了。但是在主動選股的部分,我們就拿前面的舉例,我選擇去壓 Microsoft,就因為 Microsoft 這個布局超讚的。可是很多人覺得說,Microsoft 去搞這件事情,他一定沒有辦法,他一定會失敗,所以我反而會想要減碼 Microsoft,然後跑去買可能 Sony 是誰,隨便舉例。
所以其實在同樣的一個框架之下——就是我們大家可能用差不多的框架——可是最後面會發現投資報酬率差很多,因為我們的眼光不一樣,我們的判斷力不一樣。所以其實判斷力,他認為就是導致你整個投資裡面的很多重要事情的一個起因、一個關鍵。就是因為你的判斷力不同,所以你可能做事情就不一樣。但是沒關係,你就是做你覺得該怎麼樣做就對了,他並沒有一個科學的方式告訴你說你一定要怎麼樣做。好,大概是這樣。
所以整個 Memo 的重點就是,一言以蔽之,hold 住不要亂賣,然後不要追高殺低,降低你的操作,特別是如果你的判斷力沒有特別卓越。那你的判斷力要怎麼樣去驗證?就是你的對帳單。你如果說過去績效都很好,那你就相信你自己的判斷;你績效就沒有很好,然後你還一直在追進追出,代表你這個事情可能是有很大的問題。
然後再來就是,相信長期複利,以及他在這之中雖然沒有很刻意的強調,但是在各種舉例裡面都告訴你的,指數的威力,指數的威力是非常強大的。那這也是我們在節目裡面很常跟大家推廣的,就是說如果打不贏指數,不要浪費時間了,就自己去買指數就好。那就算你還是想要一直挑戰指數,但是你不要浪費你的光陰,因為人生的這個複利,在越早投入造成後續的效果是越強的。所以我才一直跟大家強調說,你可以挑戰主動選股,可以,只是你還是先買一點被動,就你不要等到說你挑戰 10 年、15 年,然後你發現說,幹,我真的不行,我到最後面是一場空。可是至少我還有買一點指數的東西,所以我留下一點什麼東西,又不是完全空手而回。所以呢,大概就是這樣子。
那如果有興趣的,你可以去 Oaktree Capital 的官方網站可以找到這份 Memo,那你找到他的 Podcast,他就是完全唸給你聽。我覺得他的聲音還不錯,然後他的抑揚頓挫也很不錯,應該從小有去參加演講比賽。所以在這邊推薦給大家。但其實本質上,觀念跟我們常提到的,我覺得是還蠻類似的:留在場內、然後不要使用太多的擴增信用的東西,以及如果說你的判斷力沒有到很精準的話,就不要做這麼多的追高殺低的操作。可能在去年大家很流行動能交易,可是你會發現說動能交易他可能是在某個時間點可以這樣做,可是在其他時候你這樣做,有時候你會直接烙賽。那大概是這樣。
好,我們就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 **Just_Read_The_Instructions**:
> 五星推爆優質好節目。癌大您好,小弟是目前研究生,參與市場大概兩年,配置是七成 006208+VTI,三成主動。那未來會持續擴大自己的本金並持續投入。那家人覺得未來等資產累積到能夠付頭款的金額,又有穩定收入的時候,就把在股市的錢拿去買房,認為房價的成長性雖然沒有贏大盤,但是可以開五倍槓桿,而且成本相對很低,還能夠住自己的房子。我覺得很合理,但總覺得這樣的操作基本上就是把全部資金開槓桿 all in 在同一個東西上,那雖然房價相對股市的波動小,但在全球股市投入能持續汰弱留強。因此目前覺得資產分散在股市會比全壓在單一資產上來得安心一些,而且房子還是有一些機會遇到天災人禍造成大量損失。因此考慮在累積到可以買房的門檻後,還是先持續投入股市擴大資金後再觀望,不知道癌大怎麼看,謝謝。
我覺得你家人的建議其實算是很少見而且是很聰明的,就是他可以知道說這個東西是五倍槓桿,而且房子他可能相對來說是覺得說持有成本是很低的,然後可以自住。這個是很多人不會想到的,他只想到說他買房房子會漲,他就是很很基本的論述,他沒有想到因為它本身是帶有五倍槓桿什麼的。所以代表你家人在財務的操作上應該是有一定認知的。
那你說房子是不是有機會遇到天災人禍?當然有機會,可是整體來說,我們才會把股市放成是風險資產,房子我覺得算是相對穩健。但你說房子的風險有沒有?有啊,就舉例來說今天老共打過來,老共打過來的話,台灣東西就是歸零,就有很高機率是這樣嘛。但舉例來說,你今天放在美國在買 VTI 的,可能就可以……它應該怎麼講,就是老共如果真的打過來,應該是一個全球性的危機,但至少那個東西可能不會歸零,不會被重新分配,因為那是一個美金放在外國。
所以各有其好壞,但是你硬要我去做一個比較的話,我覺得房地產應該還是相對穩一點,因為股市的波動性是真的會比較大,遇到股災的話可能一次也是 30-40% 的蒸發。那可能房價比較少看到這樣的一個蒸發,他可能出現的機會那是比較少一點的,特別是在我們華人的地區,你會發現大家好像就是不管怎麼樣都一定要買房,那個支撐是非常強勁的。
所以我覺得兩個做法都可以,但是家人講的這件事情我是還蠻認同的。也就是說如果我今天我是你的話,我可能會選擇就是先滾到我的頭款出來之後,那我就先去靠進去房子裡面,假如有需要,前提是你有需要。像我自己是直到我小孩出生之後才發現我需要。那靠進去之後,你額外的收入再看怎麼樣,在房貸跟這個投資之間做一個配置,應該是這樣說。
下面一位 **羅傑老師**:
> 大叔也來跟風吹捧。那癌大,你好,想請教你關於元宇宙和鴻海電動車的議題,希望沒有重複到。那最近看到富邦推出元宇宙的 ETF 00903,不知道癌大會推薦像這樣的 ETF 嗎?那個人是覺得最近國內外對於這個網路實體化,也就是所謂的元宇宙的議題非常火熱,但又不經的會去想到過去的達康泡沫,那會不會這也可能是另外一個泡沫?想說與其研究個股不如就先試看看這 ETF。那另外就是最近很夯的鴻海電動車,鴻海推出自家的 Model C, E, T,那直接對應就是特斯拉的系列,售價也會在百萬以內,大家覺得有搞頭嗎?可以直接 all in 鴻海了嗎?祝癌大家人再國外一切平安。
首先那主題型的 ETF,老聽眾都知道,我覺得是不推薦,因為我自己覺得我選股會選得比那些 ETF 來得好,當然這是我的自信。那只是如果說你沒有自信的,你還是可以就買這 ETF。這是前提是,你要先知道成分股有哪些。
你說什麼所謂的元宇宙概念股,我認真要講,我覺得國內的話比較純的,可能就是宏達電是最純的,因為它就是有在做設備。那再來可能就是,在做裡面的鏡頭、在做組裝的。這可能有,只是在做鏡頭、在做組裝的,佔比一定都超級小,因為 VR Goggle 本身是一個出貨量很小的東西。所以元宇宙概念股,我直接在這邊大膽地跟大家講,它就是一個在多頭行情下產生的東西。我直接大膽這樣講,就是元宇宙本身可不可以實現?我覺得有機會。但是你去問任何一個有在玩遊戲的人,他們幾乎很少開口閉口在跟你講元宇宙,會在講元宇宙的根本就是沒有在玩遊戲的人,我就直接大膽這樣講,還不然就是一大堆跟我們就在那邊吹,然後想要賣東西。所以實際上,元宇宙真的有切到的東西,它的公司的數量是少的,那有接到它的單的供應鏈,本身佔比也是小的。所以它就是一個炒股的議題,我覺得在我的認知上它會比較偏這樣子。
再來就是說鴻海有沒有機會就是可以讓你 all in 之類的,我覺得它還需要很多的驗證跟觀察。上次的發表會讓我蠻失望的,就是整體的質感是很差的,但是它宣稱的那些功能性聽起來是還不錯。雖然在電池包那一部分,我們之前有一集有聊到電池包的數據對不起,它宣稱的數據跟我自己算的不太一樣,所以這還有待認證。但最重要就是說,有沒有更多的所謂的這種新創的車廠會去採用鴻海的 MIH 架構?這是我們要去觀察一點。如果說還沒有發生的話,暫時先觀望會比較好。但是鴻海它有這個動機去切電動車,我覺得完全是正確的。手機這部分真的已經進入到一個紅海市場,就是就算它有在賺錢,你也發現像去年 iPhone 根本就炒不起來。那蘋果可以持續地往上漲,它跟手機並不是說百分之百相關,手機只是它一部分,我們剛好上一集就提到 as a service, fabless,這都是它很重要的一個動能。但是如果說你硬體在做手機的,你只會被庫克繼續去砍價。所以它去拓新的東西,它去做車子,這個布局是正確的。只是你說這個布局帶來的綜效是怎麼樣?整體目前有沒有可以期待它快速發展的可能性?我覺得還有待觀察。大概是這樣。
下面一位 **如果軟弱看人臉色小菜雞**:
> 除去壽險拿不回來。癌大大,我一直偏向保守理財,只想要有利息、不虧本金的投資。那兩年前買了儲蓄壽險郵局的,約繳了兩年 51 萬左右。那過年前需要錢打算解約,到郵局一問發現只能夠領回 44 萬左右,被扣了 7 萬左右。那目前要再繳 6 年,一個月繳 2 萬。那想破頭,請問癌大大是要解約還是要繼續繳完呢?心疼被扣了辛苦存下的 7 萬,那心如刀割。感謝癌大大願意解惑。那最愛大家,新年快樂,喉嚨恢復重低音大提琴般的嗓音。
好,謝謝你。那儲蓄險一直都是我一個非常不推薦的東西,當然我知道保險業務員,當然我知道理專,他們會告訴你說有一些狀況之下這個東西可以使用。沒錯,就像所有的金融商品都是在有一些狀況之下有些人可以用。你說槓桿我們不推廣嗎?可是選擇權為什麼我自己要用?因為在有些狀況之下,槓桿跟選擇權超好用的。可是這種東西就是,大多數人可能用了就會烙賽,就像儲蓄險,可能大多數人根本就是不適合,那你跑去買這個東西,因為大家狂推你或什麼的。儲蓄險它真的不是一個好的商品,我自己的看法是這樣。
所以我會建議大家就是,如果說你真的要做投資的話,你不如把你的錢,假設說你真的是很保守取向的,那你未必買什麼美國跟台灣的大盤,你可能就是直接買全球的,甚至股債配的東西把它拉進去,BlackRock 的 AOA、AOM、AOR 都可以考慮看看。那可能整體的表現跟穩健程度也都比這種東西來得好,因為它會扣你的東西,它又是鎖你,又有一些限制條件,所以整體來說我覺得它是一個不佳的商品這樣。但是說我要直接幫你做決定沒有辦法,因為我不知道你的條件怎麼樣。舉例來說,今天如果我跟你講說你不要弄這個,你去丟進去指數裡面,結果你直接跑去,連開戶都不會開,然後你搞不好還開到一個假的,然後錢都被騙光,那就變成我背鍋。所以我只能夠告訴你我的看法,那要怎麼樣做還是你自己去綜合評斷。
那我整體講說有一句話,雖然聽起來比較狠一點,但真的是這樣,就是你的認知程度多少,決定你有多少錢。真的是這樣,你的認知程度很低,你就注定沒有錢,或者說你就去買一些奇怪的東西,就注定沒有錢。所以有時候你觀察臉書就蠻有趣,你發現說最近大家在吵一些酷東西,那難怪你們窮了。我就這樣。
下面一位 **復底不要停**:
> 美國軟體可不可以像海綿體再次充血?那我先幫主委吹出來。看到報導,2021 美國最佳的 CEO,居然是老牌軟體公司 Adobe 的執行長。那我以為他已經跟著 Flash 閃退了,畢竟股價近半年也像壞死的海綿體軟爛。那莫非要靠 Photoshop 再戰十年?那還是有被推上人工智慧的順風車?
它的題材跟人工智慧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Adobe 的題材其實在於說,他現在也是一個訂閱服務。那任何一家公司有接到訂閱服務,其實就代表一個所謂的長期飯票。只要你的東西是夠好用的,用戶是夠多的,那持續有在更新,並且是在某個領域上是有其卓越之處的,只要轉換成 as a Service——Software as a Service, Platform as a Service——那就代表長期飯票的一個展現。所以我對於 Adobe 這家公司的長期是還蠻看好的。
那你說軟體股可不可以再一次充血?我相信會,就他一定會回到一個上升趨勢,只是如同可能前面節目跟大家提到的,你要注意估值的問題。可能之前可以給很高的估值,那現在可能沒有辦法給到這麼高,也就是說你套在山上的,你未必可以解套。可是你剛進來的,最近可能近期才進來股市人去買軟體股,搞不好你的整體表現還輸很多東西,所以他估值被修正過,但在成長性可能還是存在的。就等到可能之後,築了某個底之後,我相信他就會繼續往上爬,因為業績就是擺在那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下面一位 **大安軟今天**:
> 癌大很大,你一人兩下。那幹不是,癌大根本是神吧。股票的問題,其實跟癌大越久,反而就不會需要來問癌大問題,以及看法,自己研究,自己對自己負責,才是收穫最大的。那還有最近自從聽到癌大說不要跟別人比,跟自己比就好,真的放下很多完全不必要的競爭性。那我覺得自從聽到癌大之後,改變我最多的不是市場相關的而是個性。那真的超愛癌大,幹超想跟你做愛,可惜你在國外。那祝如圖全家一切平安順利,啾咪。
我真的覺得很多人會想幹我。
下面一位 **天天QQ**:
> 主委安安,主委會像 Ray Dalio 的樣子發彈舌音一樣嗎?那想聽主委說看看那個阿拉拉。
沒有,不會,我真的沒有辦法彈舌。
下面一位 **UVYGGKI**:
> T.O.Y.L.,那請問這邊有在抽 Gogoro 嗎?那順便問一下,看好 Gogoro 概念股嗎?
這邊沒有辦法抽 Gogoro,但如果大家真的想要,我們之後來抽一台。那你說這個 Gogoro 概念股看好嗎?我之前大概在三年前左右,兩三年前左右,那時候 Gogoro 還很夯的時候,就是滲透超快的時候,因為那時候有補貼,後來那個滲透率掉下去。那當時衝超快的時候,確實在市場之中蠻多人有在找所謂的這種電動車概念股。不然說有些人去找輪胎,那個盲點就一樣嘛,你那電動車概念股,跟汽車的,你找輪胎有點奇怪,因為你從油車換電車,那就一比一嘛,那輪胎不是說它會變六顆。所以那時候有些人就去買輪胎,那有些人可能去買什麼,像統振,就回頭看,媽統振並沒有做電動摩托車的,它是做電動腳踏車的,但後來它的業績也很好,這家公司也蠻有趣的,它的營收佔比還蠻特別的。那有些人跑去買中碳正,那有些人跑去買可能換電的題材,所以確實以前有吵過。
我必須得說這個是好幾年前的事情,就兩三年前的事情了。所以現在要再去買一台概念股,我相信 too late,因為它已經不是市場裡面的一個非常重大的題材,除非它之後,它就有一個非常暴力的營收增長。或者說像它自己在它的 IPO deck 裡面提到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 Gogoro 的 IPO deck,不過丟在 Telegram 裡面,那裡面有些數字我是覺得搭不起它。但假設說真的像公司宣稱的那樣,搞不好之後有機會,但我自己是看比較保守一點。
下面一位 **依大大一一**:
> 超可愛的股癌,五星推到外太空。剛開始快受不了滿口幹幹幹,可是增速壓,全部集數追完,學到很多東西。快 50 歲才真的學到,後來非常的慚愧。謝謝股癌帥...難怪吳淡如也只希望有您這樣一個兒子。重新檢視自己的台股以及 ETF 結構...謝謝。
所以一看就知道是長輩,這位依大大一一應該是長輩,他裡面有寫「快 50 歲才學到」,所以是地方的阿姨或是地方的阿伯。我知道其實真的蠻多人受不了,就是我講話會有所謂的語助詞,它沒有意義就覺得爽而已。就像每個人講話有不一樣的方式,有些人講話就是一大堆疊字或什麼的,我覺得它是一個互相尊重。他其實我認真講,像我老爸也不爽我整天來這邊幹長話,他以前就是直接給我巴掌,長大之後不會給巴掌,可是就會擺臉,我就講話就很粗魯這樣。所以我不知道,相信有兒子之後應該慢慢改善吧,但那就是我一個表達的方式。所以讓你不舒服,還是跟你說聲抱歉,可是沒有辦法改變。有學到東西,非常的慶幸。
下面一位 **風狗浪不起來**:
> 又被 troll。那主委安安,好奇一下主委那台仙泡 Model 3 在出國期間是不是直接放在家裡的停車場?還是有請家人幫忙時不時就發動一下?雖然以主委的財力來說,壞了再買就好,屁啦。然後說,但現在是有錢也買不到的狀態,BTW,主委出國之後就沒有人可以鎮住那隻粉紅巨獸了,趕緊救救美股群的廣大股民。
Model 3 我叫老爸就是有空就開一下,兩個禮拜動一下,應該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因為我看它電池衰退速度也蠻慢的。就是你不開它,放在那邊,然後電池就慢慢往下掉,它實際上也沒有一些東西好像說你一定要發動什麼的,我也不知道說電池擺那邊不動會怎麼樣,但是有叫老爸稍微看一下。
你說有沒有可以鎮住那個粉紅巨獸?已經鎮不住了,因為粉紅巨獸它已經改變它的選股邏輯了,然後從價值投資轉成大盤指數流,外加槓桿。它這樣做我覺得不會不行,因為我知道粉紅巨獸的本業是什麼,其實它的本業大家知道應該會嚇死的那一種,那現金流非常強勁,所以它要這樣做,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所以你會發現,你看我沒有辦法告訴你說,舉例來說槓桿它一定都是壞的,那個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就是對於大多數人都是壞的。可是對於它的財務狀況,我覺得它不開反而才浪費。所以那個真的,就是投資建議,蠻多是所謂的因人去做整個調整,但沒有辦法說就是有一個什麼絕對的方法大家可以採用。
那再來就是因為它使用槓桿大盤流,所以美國大盤在接下來的幾年都會受到它的庇蔭。但我自己還是蠻看好美國的整體表現,因為經濟的狀況真的很不錯,我也相信看到標普再有個十幾趴的表現是有機會的。目前可能各大投行的估計也是這樣,那這部分我覺得投行的估計都有蠻準的,他們甚至有時候都估低了,像 2020、2021 都是估低。那 2022 的 consensus 可能是落在標普可以上 5000 點這樣,所以算起來可能就是 10%、十幾趴這樣,我覺得也是蠻有機會的。只是可能過程就不會像 2020、2021 這麼的順遂,就好像說萬股齊漲。一定會有一些東西就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因為過去的股市其實就這樣,2016、18、19 其實都是這樣,只是 2020、2021 特別奇怪,所以我們才會講說這幾年股市特別好做。其實現在你感受到的,可能就是正常的股市該有的樣子,有些東西下去之後就不會再回來了,或者說他下去之後,雖然它的成績很好,可是他估值已經調整過,他就很難再回去。因為股市就是本來的樣子。所以主動選股本來就很難,他只是可能過去的一兩年讓大家覺得好像買什麼都會漲,很簡單,但其實我都覺得他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
下面一位 **刀子接不接**:
> 又看了一遍《大賣空》。很多人都說沒有經歷過空頭,就是還沒有長大的小菜雞,所以想請主委分享一下經歷空頭的經驗及策略,從發現到確認到處理,那是怎麼樣擬定加減碼的策略、時間點,或是硬扛等待?謝謝主委無私的分享。
其實有些東西會選擇硬扛,有些東西會選擇加減碼。好像去年在疫情的時候,在美國的部分就是直接先把東西砍掉,因為真的怕,真的嚇到,我連特斯拉都砍了,因為就覺得沒有看過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先退出市場先觀望。對,我知道後來有可能會追高回來,就像 Howard Marks 講的,確實也是這樣。我特斯拉從砍掉的時候是拆股前的 700 塊,所以換算拆股後大概就是差不多 100 多塊的時候,那現在特斯拉是 1000 多塊,所以你這樣一算你就發現很可怕,就是從那時候到現在漲了十倍這樣。那只是沒有辦法,因為當時真的覺得這個東西我沒有看過,所以我選擇先閃一波。
所以有時候你發現,你去確認、拿去做處理,它未必會為你帶來一個好的結果,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先跟大家講。很多人有一個認知就是,好像我有處理一定會有好結果,但剛剛前面 Howard Marks 的那個 Memo,其實就當頭棒喝,有時候你去處理發現你處理得更糟,因為你本身可能就是一個不太會處理的人。所以我必須得說,當我在節目裡面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在日常的一些變化,可能我今天觀察到大盤有什麼不正常,像我常講「不正常下跌」,莫名其妙突然有個三趴、五趴下跌,然後之後隔天開始一直有新低價,這個就是我會開始去把槓桿降掉,甚至去調整部位的時候。那為什麼會這樣做?就經驗。當然有時候你調整之後,後來發現他媽的,剛砍完,股市就反彈。那沒有辦法,因為你知道說你的目的從來都不是說什麼你要去摸頭,你要去決定說什麼時候可以抄到最低,什麼時候可以賣最高,我們的目的不是這樣。你是做一個風險控管,就是說你是把風險控管擺在你的獲利前面。
那這個就是因為你有經歷過空頭,你就會這樣子。你有看過大賠,或是你有看過市場的崩盤,你會以保命為優先,而不是說什麼,幹假設我沒有抄底到,反彈沒有買到怎麼辦?像可能成長股從這波,兩個月前就有人在抄底,那個 S1 從 300 塊抄到 170 塊,然後 Zoom 可能從去年就有人從 300 多塊抄到現在剩多少?或是說 Square 220,然後抄到現在剩到 130。就是你沒有去經歷過這一種市場的一個所謂多空循環,或是說個股的一些興衰的話,你真的會一直想要無腦抄底,那你只會擔心說,幹反彈沒有抓到怎麼辦,然後你就想要攤平。但如果你有經歷過的,你就會知道說,有些東西你抄一抄,那你就直接掰了。所以其實你應該把風險擺在獲利前面,就是我要怎麼樣可以第一個,不要對我的本金造成過大的減損,然後第二個就是說,不要讓我晚上睡不著覺,因為睡不著覺會對我的判斷力造成很大的影響。你會把這兩個東西可能放在最前面,然後再思考說下一波要布局什麼東西,所以你就不會太急。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有經歷過跟沒有經歷過最大的差別。
所以其實慢慢等待一定會遇到,一定會遇到空頭。那遇到之後,我們再來討論。像我們可能節目的一開始就是遇到三月那個崩盤,那現在可能大家覺得很難受,你就想一下,那當時遇到熔斷的人想法是什麼樣。那也祝大家要順利。
那這一集就聊到這邊,就這樣,ㄅ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