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13:🐯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期節目由《善存》贊助。

面對環境挑戰,保護力從哪來?工作家庭兩頭燒,體力夠用嗎?善存是世界銷售第一的綜合維他命,能提升保護力、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力,一次補充 22 種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營養素。

維生素可以讓身體維持良好的生理機能,但在人體內,大多數的維他命沒有辦法自行製造或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來取得。不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不同的健康好處,例如維生素 A 有助於增進黏膜健康,維生素 C、維生素 E 有抗氧化的作用,維生素 C 還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這點老婆就會喜歡;維生素 B1 跟 B2 則有助於維持正常能量代謝,提升活力,像這種就是我自己很需要。

善存是世界銷售第一的綜合維他命,擁有 70 年的營養科學佐證,每天輕鬆補充 22 種關鍵營養素。邀請大家跟善存一起提升保護力、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力,要找回好氣色,告別勞心勞力,投資健康讓善存來幫你。現在只要到專屬賣場連結,就有好康的優惠,過年送禮送這個,全家一起健康過好年。詳細的資訊我放在資訊欄,有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這一次的機會。

---

好,那我昨天在臉書上面看到了一個還滿有趣的案例,想說拿出來跟大家分享討論一下,我相信這個對很多人來說應該會滿受用的。

稍微前提提要一下,有個 YouTube 團隊叫做「反正我很閒」,他們有四個成員,差不多是在去年前年爆紅。他們拍的影片內容,大家講說是左派青年的怒吼,但我怎麼看都像是他們在諷刺左派青年。他們爆紅的這部片是,大家跑到山上去拍戲,然後拍到一半才發現之後沒有記憶卡,就跑去問攝影助理說記憶卡呢?他說放在山下。為什麼不去拿?因為現在也沒有辦法回去,太遠了。那你為什麼不講?因為我怕被罵。「我怕被罵」這句話就變成一個爆紅的詞。後來他們也創造了很多詞,在臉書或在各個社群平台上面被廣泛地分享,包含什麼「要打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羅曼蒂克 Duke」、「我相信可能」,大家對這樣的詞彙都很有印象。

總之,他們裡面的一位成員,是幕後的,發文表示說他被踢出了自己的公司。他覺得自己是合夥人,卻用員工的身分被踢出來,可能收了一筆資遣費、補償金,但他覺得這個錢的數字不是他要的,就出來爆料這件事情。

當然我們不去討論這件事情到底誰對誰錯,因為你知道我很討厭八卦,我覺得我們去討論誰對誰錯是沒意義的。他講的東西只是一方之詞,大家都會選擇去講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所以你一定要去聽其他人的說法。就算你聽了其他人的說法之後,去做一個判官的角色也很沒有意義,因為畢竟就是別人的事情。

所以我們今天討論的也不是他們誰對誰錯,而是他講的這段事情,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包含但不限於你跟男女朋友、老公老婆、朋友,甚至是家人,反正你們只要一起創業,都有機會遇到這樣的東西。而且很意外的一點是,大家可能會想像應該是賠錢才會吵架、才會拆夥,錯,賠錢你們反而會是好朋友,反而感情會更好,是賺錢才會出問題。

所以有一句話很重要:「親兄弟明算帳」。你不可以講說「我們大家都是十年的好朋友,反正大家都一起苦過來的,有賺錢大家分,我們今天談錢傷感情」,錯,你不談錢才傷感情。或者說你跟你的老公老婆想說「我們都已經結婚了,而且也沒有簽什麼 prenup(婚前協議),所以理論上不就是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嗎?」還是有可能會出狀況,可以去了解一下東京著衣的創辦人他們後來發生的事情,那個女生已經跑去 PChome 上班了。再來就是跟家人也會遇到一樣的東西。

所以其實他這個創辦人遇到的狀況,就是他們並沒有把東西講清楚,在事前的安排就出了非常大的問題。他在文章裡面有提到,因為他們很急還是怎麼樣,又聽了什麼會計師的安排,所以想說「好啦,就推派一個人」,那這個人的爸爸出資,所以開了一家公司,其他人就是合夥人。這個完全就大錯特錯,開公司的第一課,就是有出錢的才是老大,出錢的就是老大。我知道你今天可能跑去一些論壇、討論區,大家會跟你講不一樣的,那是因為很多都是剛畢業的學生,搞不清楚狀況,覺得說自己會做事情、自己最屌。我跟你講,實際上就是出錢的是老大。為什麼?因為出錢的人,他才是承擔所有風險的人。我今天拿了一百萬出來創業,錢燒掉,該死,我一百萬就沒了,可是你們這些幫我上班的人,你們可能還拿走薪水,所以對你們來說你們還有賺到錢,可是對我來說我錢就沒了。所以股東一定是最大的。

只是可能在一些左派文化的氛圍之下,大家會覺得說「媽的,沒有我們這些勞工,你老闆也沒有辦法賺錢」。那總不會反過來講,沒有老闆創立這些工作,你們也不會有辦法可以賺錢?這是一個很大的辯論議題,但我們今天不是辯論那個議題,我就跟你講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出錢的才是老大。

所以今天他們在做這件事情其實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你要記得,你今天要跟人家一起做生意,大家一定都要拿錢出來,這才代表說我們是血濃於水,代表說我們大家在同一條船上。憑什麼要我承擔所有的風險,然後你們都不用承擔風險?這說不通吧!因為錢賠光,就只有我錢賠光,然後你還想要再跟我繼續當朋友,這也很困難。所以賠錢搞不好你朋友裡面,其中一個出錢的,他會絕對不爽死你。那像他們的狀況,因為各種便宜行事還是怎麼樣,所以大家沒有拿錢出來,我覺得這個是有點扯太遠了。

你要跟人家創立公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你們今天是合夥生意,大家都要把錢拿出來。我知道現在有一些什麼閉鎖性公司,你可以弄什麼勞務出資,我就不要,就單純一點,大家都拿錢出來。你沒有錢怎麼辦?你就去借。如果說你連借錢來壓一把都不敢,那你不要創業好了,代表說你可能對這件事情本身就沒有信心。

所以他這邊文章出來,我相信只要有點社會經驗的人,應該馬上就可以抓到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說「你怎麼會這樣搞?」就是你們怎麼會沒有一起出資。也因為這樣子,會產生很多後續的問題。

所以在那邊給大家建議,其實不管你做什麼樣的生意,如果說你真的非常有把握的話,你就是獨資。像我自己去投東西,我真的滿喜歡獨資的,就是我出錢,然後讓你幫我工作,我可能會對你很大方,我會分紅給你什麼的,但是錢就是我自己出。因為我也不是說什麼我不想要分你,而是覺得如果我今天塞了股東進來,我還要跟你討論,麻煩死了,直接我出錢,事情我就決定,就這樣,你們就照我的方式去做。所以失敗就是我自己扛,也是把我的錢賠光。那我會跟你講好說我會給你什麼條件,我會分你什麼東西,這是我自己最喜歡的模式。

但如果說你自己錢就沒有這麼多,你要找人家合夥的話,那一定就是大家都把錢拿出來,然後約定好說可能每個人負責的東西是什麼。那之後當然也有可能會發生一個狀況是這樣:東西做起來之後,可是有些人可能因為他自己的本業很忙,或者說他就是沒有辦法花太多時間在上面,所以之後他必須辭退工作,那你們可能就會開始不爽,想說「幹,我們剩下三個創辦人都在做事情,就你沒做事情,那你還可以分?」這個是你自己要去克服的,他只要是股東,他就是有權利分。你們可以把自己薪水拉高一點,就我們剩下三個薪水高一點,可是他就是股東,他就是可以分,我們成本扣掉之後的獲利,他要獲得這個配息,他就是可以分。所以不要去想說什麼「這個人只是出錢而已,他不重要」,你要想說你回到當初,你可能找人家出錢根本沒有人要拿錢出來給你,很多人都用事後論來看事情,想說我們家公司賺錢了,所以這股東就不重要了,因為我們好像隨便換一個人都可以取代。你要想說,他在你什麼東西都沒有的時候,他敢把錢拿出來,當時如果是你,你敢不敢把錢拿出來?你可能就不敢。

所以在這邊真的是真心建議大家,如果說是小額投資的話,一律走獨資,全部都自己出錢。如果說你連貸款的勇氣都沒有,那我覺得你不要創業,因為創業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可以活下來的企業是很少的。

如果說真的是跟朋友一起出錢的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你們去做公司登記的時候,就請會計師幫你們安排一下,一定要確保說大家出多少錢,看你要走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實都可以,只是要很明確地訂好大家要拿出多少錢,而且錢真的都要拿出來。

第三個就是,我不推薦大家走勞務出資這件事情,就是說可能他是出技術股、出勞力,這個很多之後都會出問題。除非你的公司規模夠大,本來就有做這樣子的規劃,要去引進一些人才,等於說你是非常需要這個人,他真的是某方面的天才,可是你叫他出錢他一定不想出錢,那你可能可以走這個方法。

所以如果你照這樣做的話,其實真的可以避免掉很多事情。如果你想要跟你的家人、朋友,或是說老公老婆維持良好的關係,又要一起創業的話,一定要一開始就把東西都講清楚,這個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到後面很多人就因為這樣子朋友當不成的,甚至老公老婆就離異了。所以在那邊分享給大家。

---

接下來我們就進入市場的話題,來跟大家聊一下在 2022 年,我會選擇布局什麼樣的東西。當然其實很多已經自己投資進去了,這邊稍微跟大家講一下。

先複習一下我自己會怎麼樣做一些布局,特別是在這種風雨飄渺的時候。很多人被幹到出場,躺在地上唉唉叫,整個腳已經摔斷,強力凝膠吃了兩個下去還是爬不動,很多人就這種狀況。每天躺在那邊,看到大盤反彈,一開始很高興,後來看到大盤反彈已經沒有感覺了,然後看到下跌也沒有感覺,整個已經腳麻躺在那邊叫。我先說這是 PTSD 了,只要看到個股反彈,心裡面就要想說「等一下一定會再跌下去」,我就已經再也不相信感情了。

在這樣風雨飄渺的狀況之下,我覺得就還蠻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之後要怎麼樣布局。雖然可能聽起來會覺得說「你是不是在幫大家打雞血、為大家喝雞湯?」其實不是,就只是你在投資的過程中,你就會一直遇到這樣的事情。近幾年來的話,可能就 15、18、20,然後現在 22,都是還蠻大的修正。那近五年來說的話,我覺得熔斷還是最猛的,熔斷那時候真的太精彩了。再來可能就是 2018 的貿易戰,那時候真的超痛苦的。然後再來就是這一波的修正。雖然這波修正搞不好還沒走完,你不要看說這兩天大奇蹟日,然後就覺得說反彈到了,很難說。在這種有巨型波動的時候,搞不好後面還是會有很多的震盪。

好,雖然我知道很多人期待 V 型反轉,那沒關係,看你要怎麼樣布局。期待 V 型反轉的,你一定就會加碼加很快,那你加碼加很快,你一定會有相應的風險。所以每個策略都有自己的風險,你就選擇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就好。

先講一個大前提,我們還是相信說在 2022 年,市場上是有很多機會的。只是,如同在前面幾集都跟大家講到的,2022 年你會開始發現選股可能會影響你的報酬率很大。不像可能之前,你只要隨便跳一個東西,一樣是 MCU,我隨便跳幾支他們都會漲;一樣是什麼被動元件,我們隨便跳他們都會漲;一樣是記憶體,隨便跳都會漲;一樣是 SaaS、一樣是美國科技巨頭,隨便跳都會漲。我覺得在 2022 年,我相信應該不會是這樣的一個狀況,應該就會變成個股拉開表現,有點像是之前的市場,而不是像這個疫情之後的市場什麼都會漲。

所以選股就變得很重要。因為台股在之後會關起來七個交易日,所以我覺得我們就花時間跟大家講台股,反正之後的七個交易日,我們可能就跟大家講美國的東西,因為台股沒有開盤。可能有一些事件型的東西在農曆年有發生,我們再拿出來跟大家講一下。

比較大的事情,就是聯發科會在休市的隔一天,也就是明天,他會開法說會。那我覺得是還蠻重大的一件事情,因為我自己的判斷是覺得台灣的三大權值股,台積電、鴻海跟聯發科,我自己是最看好聯發科在明年的一個成長性。台積電的成長性是已經開出來,台積電是一個全世界都在看的公司,所以我相信他很多東西就是 price in,反正他東西出來,可能價格就是一波到位,然後繼續盤,我相信台積電的走勢會是長這個樣子。

聯發科比較像是大家期待說,你今天天璣 9000 在陸系手機採用的狀況是怎麼樣。那像大家都知道,手機可能慢慢軟掉了,所以大家會期待你在手機以外的業務,你在 Wi-Fi、在車用、或是在物聯網,你有什麼樣的布局、開什麼樣的新晶片,或是說可能 Windows on ARM,你有沒有做什麼相關的布局?這個會是很重要的。也可能會因為各式各樣的布局去影響到他的成長率,就是他的空間會比較大。也就是說,當我們今天一個東西市場大家都預期,而且按照預期走,我覺得就 price in,價格就會反映。那如果一個東西是會有這種超出預期的狀況產生,那可能就會對股價造成比較大的波動,這也是我們賺錢的來源。所以聯發科法說會是我率先會關注的東西,在台灣的大型權值股裡面,我覺得看聯發科是很重要的。

再來就是說,有另外一家公司環球晶,它在 1 月底,就剩下沒幾天,應該就會公布到底它併購德國的 Siltronic,它併購世創會不會成功。成功的話,它就變成可能世界第二大的一個矽晶圓廠。那如果失敗的話,其實我覺得也不是多 W 的事情,因為本身環球晶它就是一個成長非常強勁的矽晶圓廠。老闆也提到說他們有切入了 SIC(碳化矽)的基板製造,雖然目前占公司的營收比可能就是一兩趴,比起 Wolfspeed 或是比起 II-VI 這家公司,那是非常小咖的,但是他們也是非常看好這塊布局。雖然說占比很小,但成長的速度可能很快。那在矽晶圓的部分,可能在接下來幾年,我們看到 12 吋的矽晶圓用量會大幅上升,可能也會有漲價的空間。所以對於矽晶圓業務來講,我覺得是很看好的。

也就是說,他併了 Siltronic,那他可能就是非常高機率會噴,因為畢竟你吃下一個公司,你營收變大、獲利變大,那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事情。但如果你沒有吃下來,市場假設發生一個恐慌殺盤,因為大家可能很多資金是進來賭這件事情的,那你要知道其實矽晶圓成長性是很好。所以在櫃買的大型權值股,環球晶上面,我覺得也是還蠻看好他後續的發展。

就是說,台灣其實有很多公司目前在海外的布局都是很有機會的,就不要因為可能近期的殺盤或什麼,你就開始覺得說不要看這些東西,那就加入指數。如果說真的覺得選股很難,就直接加入指數。可是如果說你要做主動選股,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況之下,你都要保持腦袋的清醒,然後去看出市場上的機會在哪。

市場上還有什麼樣的機會呢?之前有跟大家提到幾個機會,包含說車用的 MLCC,根據 TrendForce 調查,它會有一個在接下來兩年年化的成長是差不多 20 幾 % 的成長性。那在車用的 MLCC 部分,在台灣占比最大的是國巨,因為國巨併了基美(KEMET),基美本身就在做車用的,它有車用也有軍工,所以加速國巨的切入。國巨集團在車用部分大概占比有 20%,再來就是華新科,華新科占比差不多是 10%,華新科稍微小一點,國巨的純度可能比較高一點。他們的車用業務可能在接下來的一兩年都會表現得很不錯。但你要記得,那畢竟就是他公司裡面的可能 20% 跟 10%,所以其他的部分會怎麼樣還是要注意。被動元件比較小心的就是,如果說他今天做的東西是所謂的一般品,不是特規品的話,那他可能就屬於所謂的景氣循環,就是跟著景氣的波動去走。那如果說做特規品的話就比較有機會,所以其實大家都想要去切特規品的部分,這大家都要去了解。也就是說你不能只看到說車用的部分很好,所以這家公司就一定會漲,未必,你要看其他營收的部分會不會假設說遇到一些不好狀況被拖累,所以大概是要關注這樣的東西。

那以及什麼東西會成長呢?功率半導體。功率半導體也是我們在節目跟大家提過滿多次,只是我覺得最好的投資機會其實不是在台灣,而是在美國,就是美國比較多這一種垂直整合製造的公司,像是安森美(onsemi)、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或是說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這可能就是屬於功率半導體的大咖。他們在做的東西在未來衛星以及車用上面,都是屬於非常重要的一環。

也就是說,其實很多這種矽基材料的東西,我們會用在什麼手機上面,因為其實便宜好用,大家大量採用。可是當我們今天用在衛星上面,當我們今天用在車子裡面,它要在高頻高壓的環境下面去做動的話,那可能用所謂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或說第三類半導體材料,它有其強處。雖然這個東西很貴,但是因為車子的零件這麼多,所以可能對車廠來講,這個東西貴一點沒有什麼太大問題。所以像特斯拉就是一個,我們會講說它有點像蘋果,就是一個規格的制定者。蘋果的部分是它今天決定要用什麼樣的東西,然後後來整個市場就會跟上,比方說它開始轉成 Type-C,大家就跟 Type-C;那它現在開始要推 mini-LED,大家就會走 mini-LED。

那特斯拉就是它在它的逆變器裡面,我們可能在蠻久以前就跟大家提到這件事情,它用了 STMicroelectronics 的這個碳化矽的逆變器,所以變成說好像這個東西變成是一個標配。那在價格開始慢慢往下壓,因為你知道這東西本來很貴,可是越來越多廠商採用,那越來越多資源投入,它的價格就是下來,跟這個光達(Lidar)一樣,價格下來之後就擴大大家來採用。所以我覺得功率半導體廠應該都是可以注意的。

那通訊的廠也都可以注意,因為這個衛星的部分可能在未來也會很強勁的成長,不是只有 SpaceX 的 Starlink 在射,Amazon 的 Kuiper Systems 也在射,大家都在射一大堆的東西上去。那之後這一塊的成長性,我覺得應該也會很漂亮。就是一樣要去關注說,在每家公司的營收占比是什麼樣。

再來就是我們剛剛前面提到蘋果的 mini-LED,它的 mini-LED 產品在前面已經出了,就是你可能看到這個 iPad,那之後你可能會看到它下一台的 MacBook Pro,沒有意外的話應該也是會採用 mini-LED 的螢幕。你也注意到 Sony 還有其他的電視公司,也開始要推出 mini-LED 的東西。其實 mini-LED 在過去的幾年,應該在我們上古集數可能 2020 年有跟大家提到說,每年都有人講說炒 mini-LED,炒了半天都沒有起來,但是這個東西在 2020、2021 已經造成一個改變了。2020 開始有一點點導入,2021 加速,到 2022、2023 它加速的速度會超級快。

所以其實我們可以注意到 mini-LED 會有非常漂亮的年複合成長。那有在做 mini-LED 的公司有哪些呢?它其實跟半導體是一樣的狀況,就是它有個什麼上游的磊晶,然後做成晶片,那之後可能到下游的封裝,然後再做成產品出來,它等於就是像是半導體的製程是一模一樣的。那只是在上游的部分,這些晶片廠幾乎都是在中國這邊。台灣有一家 IDM 叫做富采,它等於說從上游到下游的封裝全部都自己包了,它也是蘋果的一個,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目前的獨家供應商。本來說蘋果要去扶植中國的三安光電當成是一個 second source,但是三安光電就消息指出,在今年可能沒有辦法如期趕上,所以富采它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機會。

那除了富采之外,還有 LED 的上下游還包含說像是,舉例來說分選設備的惠特、久元,他們在做的事情就是說把有問題的晶粒給挑出來。以及到更下游就是 SMT 打件封裝的台表科,它在做的東西就是把這些 mini-LED 排好弄好,然後做巨量轉移到目標的載板上面。這件事情目前在整個業界,台表科是占最大的。台表科我們之前在之前的蘋概股也有跟大家介紹過,屬於很多人罵它說股性不好,買了都不會動,然後不然就是它動了幾天就跌回來。其實我覺得整個蘋概股都是這樣。

所以當我今天跟你講這個蘋果的 mini-LED 的時候,你就要注意說媽的蘋概股在去年表現是很差的。但今年有一個催化劑是這樣,就是說因為蘋果導入了 mini-LED,所以你開始看到其他廠商跟上,電視廠商 Sony 跟上,大家跟上,所以這部分的成長性會很好。

實際上 LED 的廠商非常多,你要去了解說他們本身供貨是供給誰,以及說它的純度高不高。上下游的產業鏈也要稍微了解一下。但我們幾乎在今年看到所謂的四大慘業之一,最慘的,所以 LED 有沒有可能在今年復活?還有哪些慘業像什麼 LCD、像是太陽能,這是我們講的慘業。有時候慘業就是在風向對的時候就有一點機會。

除了像是 mini-LED 有很不錯的成長性之外,我在臉書跟 Telegram 有分享一個圖表,就顯示在 LED 很讚,還有另外一塊很讚,叫做 Infrared,就不可見光。不可見光的紅外線運用,之後也會持續加大。像我在 Telegram 的美股群,那天深夜聊天的時候,人家說我在放福利,沒有,就是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說,因為我蠻看好在接下來快充的表現。那快充其實也是很多會用到剛剛前面提到三類半導體的材料。那有很多的快充拆解,Google 的產品、然後可能哪一家的產品,大家拆開來看都發現說裡面用了很多 Navitas 的晶片。除此之外,也用了很多的光耦合器(opto-coupler),像這個光耦合器就是不可見光的運用。

光耦合器在台灣有兩家公司,分別是市占全球第一跟第二,一個是億光,一個是光寶科。那光耦合器這東西它本身是很便宜的,就可能像用在快充裡面的,那個單價差不多是一塊到三塊,很便宜,真的是很便宜的東西,但是它的量可能很大。所以這塊可以注意,還有用在一些什麼電源管理系統之類的,它有很多不同的應用,那可能每個單價都不一樣。那只是在光耦合器的應用,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還蠻強的成長性,這部分可能就是歸類在所謂的不可見光 Infrared 裡面。

剛剛上面提到的光寶科,它光耦合器就是在它的光電業務裡面。光電業務本身是在他們公司可能就是差不多落在兩成三成之間的一個營收占比。我覺得它本身這家公司做的東西其實比較雜,之前 Q&A 好像有有眾問過。那億光這家公司,它的不可見光占比差不多就落在 30 幾 %,持續地擴廠、持續地增加,所以這部分可能對於他們的貢獻是比較多的。那其他當然就是落在什麼車用照明、一般的照明,或者說其他的 LED 應用,就是他們是一個很純的 LED 公司。

那億光這家公司本身也是在世界排名是前十名,差不多是落在第七、第八大左右。那最大的公司是 ams-OSRAM,這個你買不到。然後再來是 Lumileds、Stanley,然後再來億光可能第七、第八。再往後就是 Cree LED,Cree 有沒有覺得很有印象?它就是 Wolfspeed 的前身。我們剛剛前面講到三類半導體 Wolfspeed,Wolfspeed 的前身就叫做 Cree。Cree 最早最早是一個可能比較大型的公司,LED 跟三類半導體都有在做,只是發現三類半導體這個可能比較有機會,所以就拆出去。那現在你買得到的這個 Wolfspeed,它就是在做三類半導體的部分。就是說你不是買到 Cree LED,Cree LED 它已經不算在同一個上市公司裡面了。那 Cree LED 在世界上的占比也是蠻大的,目前是落在差不多第九、第十名左右。

所以整體來說,LED 也是一個大家可以關注的,在 2022 年是有機會看到這件事情。那再來還有,其實還有蠻多東西可以跟大家聊,只是時間到了,我們就要進去 Q&A 部分。也就是跟大家講說,其實不管你在什麼樣的行情之下,你都還是可以找到有強勁成長性的東西。但只是我們要跟大家強調一個前提,就是說你找到成長性在那,那你可能之後會看到它的營收跟獲利開出來,可是不代表它股價一定會漲。你要去注意東西是這樣,就不是說一個東西它有營收、有獲利就會漲,所以我今天跟你講的不是報牌。很多東西還是要自己研究,你可以把我這邊想像成是我跟你介紹一些東西,你覺得有趣的,你可以自己去深入去了解,搞不好你會發現可能我沒有提到的一些東西才是真正的寶庫。

所以差不多這樣,就大概跟大家分享一下,那接下來我們進去 Q&A 部分。

---

##### **Q&A**

**Warrior12345**

> 建立部位,想問癌大如何建立部位,會用幾成資金試單?在什麼時候會加碼,分幾批加碼?那多久會完成部位的建立?還有八大行庫買 50 反一是什麼概念?另外會聽 James Morrison,推薦《Beautiful》跟我一樣是老靈魂,謝謝。

James Morrison 應該是唱《You Give Me Something》的那位,我會聽他的歌,但不是什麼超級鐵粉。

再來就是說,八大行庫買 50 反一是什麼概念?你這應該是想問說是不是政府軍在護盤,那你要知道八大行庫它是在這八大行庫開戶的人,所以他不一定是政府的基金,只是很多人會這樣去類推,有可能他只是一般的散戶、中實戶、大戶之類的。

那買 50 反一,我們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這個商品,它其實是一個脫褲子放屁、放空台指的東西,只是很多散戶搞不清楚,很喜歡買這個東西。你真的要看空台指,你去使用台指期,因為 50 反一裡面是有固定收益商品再加放空台指期,所以為什麼你要脫褲子放屁,要去買一個東西然後去稀釋掉你本來要放空的部位?所以 50 反一不是一個好商品,但是有很多法人在裡面做套利。所以我相信,當你今天看到很多大戶在買,那其實是套利,而不是說他真的要去看空市場。

再來就是說,怎麼樣建立部位?會用幾成的資金試單?假設說我這個部位要丟 100 萬的話,我自己的習慣是會丟三到五成,第一筆先丟三到五成,然後之後留個差不多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分別再找時間去買進。這就是做供應鏈的部分,供應鏈的部分我可能差不多會在一個月內完成布局。

這是我的部分,但是不是說絕對準則就是這樣。有些在做價投的,他可能布局就布半年以上,就看你要打多深。那對我來說,我覺得因為我們做供應鏈可能是大概去猜想兩季到三季之後的狀況是怎麼樣,所以如果說你布局拉太長也不好。但布局如果太短了,當然你就知道,當你今天遇到像近期這種下殺盤,一次全部買進去,然後直接回吐 30%,你可能就受不了,你就全部砍光。所以呢,我們去做分散的目的,最主要就是希望抓一個平均成本,讓自己更好把東西抱住。大概是這樣。

**unity3d10**

> 保持樂觀先生,癌大安安,目前做了四個月主動選股,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空方市場的關係,讓我連連小賠出場,(哭)累積起來也是一筆虧損,信心受到動搖。想要請教癌大其他種操作策略,但由於避免篇幅過長,想要先問一下什麼是「自主 ETF」?那自主 ETF 跟主動選股有什麼不同的選法嗎?(目前是想主要瞄準台股供應鏈的車用市場)那組完之後,後續持續投入資金的時候,該怎麼樣投入呢?那每次投入都要照比例買進嗎?自主 ETF 的停損或是剃除的機制?感謝癌大也祝福您一家健康,謝謝。

這個「自主 ETF」的概念是我在 2020 年提出的,那時候因為在買美國的網域 CDN 相關的公司,像是 Akamai、Fastly 跟 Cloudflare 的時候,我知道這個題材會受惠,但是我還不確定哪家公司會受惠,所以我就選擇直接先一起買進。你可以回聽那時候的集數,那當然說後面是怎麼樣加碼、怎麼樣調整、怎麼樣停損,在後續的集數應該都是有持續跟大家分享跟追蹤。

那為什麼會這樣做呢?這個其實在供應鏈這邊練出來的一套方法,在美國其實比較少這樣做,因為我可以很明確找到我要哪一家公司。可是在台股的供應鏈,因為你也提到你想要買什麼台股的車用供應鏈,那就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像我們剛剛前面提到的那些題材,那些題材都是我們可能可以很高機率確定它會有很棒的成長性。可是呢,當我們今天往下一個階層,就是那哪一檔個股會吃到它的成長性?我們可能就沒有辦法這麼確定。

那我們可能就會挑它的上下游或是說平行的、一樣是在競爭的公司,我挑個三四支一起買進。因為你常在台股遇到的狀況是,就有一個題材在噴,結果裡面的績優股它都不會動,就是你覺得體質最好的那一家都不會動,然後體質不好的那兩家狂噴。台股很常常看到這樣的狀況,所以因為有這樣的經驗,你就知道說那我怕會錯過。就即便我可能看對題材、看對大方向、看對產業的脈動,可是因為我選股沒有選到最後會噴的,因為可能市場資金就是不關注、法人就是不喜歡買,所以呢我就乾脆平均去買幾支標的,或者說我按照我自己的喜好、按比例去買,這就是「自主 ETF」的由來。

它其實也是主動選股,只是你選擇去加入一些同題材的東西,然後有點像是很像講的那種 pair trade。pair trade 比較像是我今天可能是做多一個產業裡面的強者,然後我就放空同個產業裡面的弱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如果說遇到大盤下跌,像最近可能這種系統性風險,那我做空的部分就會保護到我。那如果說我看對的話,那這個產業是對的,那上漲的部分,就比較強的公司理論上會漲得比比較弱的公司還要來得多。所以它是一種所謂的對沖的機制。

那我覺得自主 ETF 也有一點類似,雖然它不是對沖,但是它的背後的邏輯是有點像的,就是說比較保險的一個做法。

再來就是說,每次要怎麼樣投入呢?投入的方式會按比例,假設說我今天入金 100 萬,那 100 萬裡面規劃 30 萬要丟進這個組合,那我可能就按比例打,就按比例打進去。當然有些人也會選擇漲比較多的我就不要加這麼多,去加比較弱的。有些人會選擇漲比較多的我加多一點。那就看你自己,反正你就想像成它是一個你投資組合裡面的小投資組合,那當然你有錢進來的話,你就要再分別再撒一點錢進去。

那怎麼樣剃除跟停損?一樣在很早期的集數應該有提到,那時候是怎麼樣選擇把 Fastly 砍掉。跟大家考古一下,其實當時整個市場上都在吹 Fastly,那我們就是有台股的經驗,我們知道說有時候東西下殺就是市場有人先知道。所以當時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大家狂吹 Fastly,大家都在講 Fastly 是最好的,可是我就看它跌倒,我就好,先把它砍掉,然後留強的、留那個 Cloudflare。雖然 Cloudflare 最近也下去了,但在它下去之前,它是翻了好幾倍。就是我把這個邏輯給套進去。

那為什麼會把它剃除掉?當然你可以選擇是,就比如說股價表現不好,那你可以去類推說可能是有人先知道什麼的。當然在美股這邊,我們比較推薦就是你還是回歸基本面,你是不是看到基本面有什麼變動。那有些公司它可能不會讓你等到基本面有變動,它就先殺完之後你才知道說原來基本面有變動,就是每個地方都有內線。所以這種東西真的很難告訴你說有絕對的準則還是怎麼樣,那個是沒有的,你只能夠大概的去揣摩一下,然後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

**影印機與二頭肌**

> 靈探牌,謝帥好,想請問癌大對於元太電子紙的看法,現在各國都在搞零碳排,那請問癌大歐洲真的無紙化了嗎?小弟們能做影印機,深怕未來被淘汰那失業後如果持有電子紙還能夠避個險,另外想請問癌大美股現在基期是否比台股低,更適合進場?謝謝祝福癌大癌家人和樂融融永不吵架,癌大永遠不會被肛。

你說這個元太電子紙是不是會取代所有的紙?我直接告訴你不會,那個是不同的應用場域,紙不會被取代,可能會用更環保的方法或什麼樣的,但是紙不會被取代,你想太多了。

那像元太電子紙這個題材,其實如果說是老股民一定知道,已經吵了四五年,每一年元太都會跟你講說電子紙要怎麼樣、電子標籤金紅,就兩個包在一起一起講。那直到去年才真正的起飛。因為像 mini-LED 也是吵了三四年以上,然後在去年蘋果導入之後才加速。所以它確實也是搭上風潮的一個東西。但是你說它會不會去取代一個傳統的產業?我覺得不會,不會到那麼誇張。

那直到每個新的科技出來,都會對既有獲利的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你的工作業務上會不會受到一定的程度影響?我覺得會,但是不會是那種很明顯你他媽明天就直接失業那一種,我覺得你想太多了。

再來就是說,美股的基期是否比台股低?基期這種東西是這樣看,就是說相較去年同期,這樣講是這樣子。所以台股的話,我們不要講基期那些,因為基期那種有點像是你硬要去做一個比較。如果說你是純粹看未來的話,你就會發現基期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就算說基期很高,可是未來很好,那還是可以繼續漲。所以基期在這個地方用我覺得不太適合。

如果說你要去比較哪個市場,我只應該還是要用大盤的估值來看會比較好。那當然,台股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市場,可是你也可以講說台股的估值搞不好就注定比美股低,因為他那邊是全世界的資金湧入,當然你可以這樣去解釋。不過我自己會覺得這可能立一個蠻大的 flag,但我覺得台股今年的表現應該是比較高機率會比美股好,我自己的猜測。因為整體市場的節奏變了,可能大家不會去追逐這種高速成長,可能你今天 P/E 或 P/S 是給到很高的公司,反而像台股這種防守性強的,就殖利率高,會配息,大家喜歡配息,本益比如果算 2023、2024,現在在台股媽的 15 倍以下的一大堆。所以我相信資金可能會進來。但同時,你要考慮說升息之後可能外資又會繼續把錢匯回去,所以有很多綜合的因素。

但假設你說投資上,就是我現在看這兩個市場,哪一個我會比較願意把錢丟進去?我自己會選台股,我覺得台股我可能會在今年把它拉得更大。

**鳥飛絕**

> 反雞湯大隊長也太雞湯了吧,五星吹捧。那主委講護理師社工那段 Q&A 非常認同,支持喜歡那不一定要自己去做,選錢多自己又撐得下去的工作比較好。但也希望整體大環境可以讓這些幫助他人的人有更好的待遇。那感謝相關從業人員,你們是某些人的天使。

這個是暖男鳥飛絕,媽的講說我自己是什麼太雞湯,幹你這個臭暖男。

> 美股連跌一周了,喝點雞湯補補身體不為過,信貴的你的子彈、你的銀彈準備好了嗎?

美股不只跌一周兄弟,美股嚴格上來說已經跌了三個禮拜左右了,三個禮拜大概十幾個交易日,那確實是跌得還蠻兇的。

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冷知識,在前天的大奇蹟日,大盤從負 4-5% 拉回來拉到平盤,這個從 1920、30 年代開始算了,到現在好像不到五次,不到五次。所以確實,大家又經歷過了一個歷史事件。那 NASDAQ 這一波的下殺,已經高達四五成的標的,是跌到年線以下,修正幅度超級大。這個也是在歷史上可能就三次了:達康泡沫、2020 的肺炎,就是這一次。所以大家又一次參與歷史事件。

這次的歷史事件比較有趣的是,好像沒有一個話題。就達康泡沫當時可能整個市場的本益比超級高,所以跌爛。肺炎當然是一個我們人類可能已經好久沒有遇到一個全球性的大瘟疫。這一次好像就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就只是聯準會把資金收攏,那未來經濟的前景什麼都還是好好的,但股市整個跌爛。所以確實大家又在參與一個事件。

那銀彈準備好是很重要的。就是你一定會遇到下殺,算一算每兩三年可能就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回檔。如果是做這種長期投資的人,你不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就算說他也沒有在那邊追高殺低亂玩,他就是定期定額,他可能在 1999、2000 年、2001 年買股票,然後後來他突然就沒有錢了,他就失業了。那你你知道如果你那時候買股票,你可能解套是 15 年,14、15 年,以 NASDAQ 的指數來說。所以持續投入是很重要的,因為你不可以選擇你出生的時候。就像有些人講說「他媽七年級生超雖小」,就出生在一個不上不下,然後沒有夢,然後累得要死,然後可能房子又貴又買不起的一個世代。沒有辦法選擇出生。有些人就是買股票一買進去,然後就剛好買在市場很高點的地方,沒有辦法。

所以我們會一直追求的是持續穩定的現金流,這是在投資的過程之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大家可能會想像說,有一個富爸爸是最重要的,很難講。一個富爸爸,你剛好一樣在前面的高點買,你資產就直接不見一半。反而一個沒有富爸爸,但是有穩定金流的,然後那個富爸爸可能就給他一次,他直接賠掉,給他他現在已經沒有錢了。那有穩定金流的可以持續打的話,長期來看,甚至不用到很長期,搞不好拉個兩年三年以上,你搞不好就追過他了。這個是非常非常難說的。所以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在投資裡面,我覺得也是 J-B-T 重要的一環。

所以遇到修正,在所難免,準備銀彈,沒錯,如果你持續看好市場。如果真的怕到,選擇去指數、乾脆就不要投資了去買定存,都可以。就不要說看到人家一直漲很高興又跑回來追,注定就是一輩子追高殺低。

**三重謝孟恭**

> 過年 Q&A 那邊念我,五星吹,馬上就過年怕留言爆棚,先剛才大家拜個早年。那在 EP21 說到成為護理師 0.5 可以找癌大注射,相信此言一出,這邊很多孟公我老公的聽眾會排隊起來給你滿滿的注射,你各位 1922 趕快預約起來。快過年相信這邊很多聽眾都會被過年的親戚狂問 Q&A,那聽某位朋友說只要說目標買房就可以讓長輩閉嘴,不曉得有如鬼才智慧的癌大有什麼金玉良言可以使用反擊?且像癌大有了妻子孩子房子車子,過年還能被長輩問什麼樣的問題?那又是怎麼樣反應呢?最後祝癌大萬事如意,新年快樂,股癌萬歲萬萬歲。OK,bye。

不是,我就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在糾結說長輩都問什麼問題。他問你問題你不想回答,直接給他一句「幹你娘」,你就叫他閉嘴就好啦,你問那麼多幹嘛?或是我直接走開就好啦。因為是我覺得這樣說,我根本就不會屌你,我根本就不會什麼之後還要跑到臉書上面發文,然後在那邊糾結很難過,過年壓力好大。反正就當下直接處理。

就很多人都這樣子,在當下遇到事情你就不敢處理,你就不敢跟他講,所以你之後就要回去發文。我跟你講從現在開始,我這邊跟大家推廣新勇氣運動,你不要每次都吃了虧,然後之後你要自己私底下找人泣訴,你要在臉書上面抱怨什麼的,你直接當下直接政權回去就對了。人家怎麼樣問你,你就問他:「你怎麼還沒死?你怎麼還在這?你怎麼說要住進去安養院?」他要怎麼樣問你,你就怎麼樣問他嘛!他都沒有怕冒犯你,你還怕冒犯他?當然是這樣。

**大谷翔平的師父**

> 股市下跌的時候,菜雞如何進場?那五星吹捧催催。小弟大學生有一筆從小過年紅包存起來的 30 萬台幣,那目前沒有其他本業的收入,在場外看一兩年了。

好厲害,竟然忍得住一兩年。

> 近期股市瘋狂下砸,那請問癌大對於下跌的時候,有一筆大概 30 萬的資金要進入美股有什麼建議?那資金要分批進場還是直接全部幹進去?以及或是等到市場比較明朗的時候再加入?最後祝癌大一家三口身體健康。

我在這邊直接大膽的立一個 flag,我覺得近期,當然我不敢說修正結束沒,但是這一兩個月到三個月之間進場的人,那之後回頭看就有點像是你當時回頭看 2020 年 3、4 月進場,跟 2018 年,然後可能這個貿易戰後來告一個段落,轉單效應那時候進場的。也就是說,你每次在下跌的時候剛好進股市的人,真的是最最最幸運的。

那 30 萬要怎麼樣進入美股呢?如果說你是開海外券商,當然就是一筆匯過去,因為你不要吃太多的匯費,所以直接一筆過去。那一筆過去之後,你可以選擇一次打進去,說實在 30 萬並不是什麼大錢,那個很小,一次就買完了。但是如果說你想要感受一下自己當基金經理人,操盤慢慢調整的過程,你可以把它拆成什麼 15 個交易日、20 個交易日,那我分散去打我要的標的,然後分批買進。你可以試試看,就感受一下那個氣氛。其實很多東西都是自己感受之後才會學會。所以,我覺得你現在這個時候進場應該算是相對幸運的。

**我是打呼巨人我愛人烈小朋友**

> 癌大好,五星吹。那每集聽癌大 Podcast 都覺得資訊量爆炸,受益良多。想說癌大有推薦吸收更多財經時事的 App 或是網站嗎?那我平常只有看鉅亨網,怕被資訊操控。那熊市真的來了會轉做空嗎?這十年來的多頭如果真的轉熊市該如何應對?有什麼建議嗎?

OK,那個財經時事的 App 或網站,其實鉅亨網很不錯,那中文媒體的經濟日報我覺得很不錯,我訂它的經濟日報的 VIP,他們做新聞也是滿認真的。工商時報也還不錯,但是就稍微排在後面的順位一點點。那再來就是大量的 Twitter,以及,比如說像中國有一些 App 很不錯:金十,黃金的金,一到十的那個十,還有華爾街什麼,那個名字叫什麼…華爾街的叫手機 App…查一下,華爾街見聞。華爾街見聞是中國這邊的東西,但是他們對於美股這邊的介紹很多是還不錯,那資訊是很快的。你不要看他們對中國股市的介紹,那個你真的會有偏差,他們中國股市的介紹就是瘋狂吹捧。所以看他們對於美股的一些資訊,那邊的消息量也是很多。

再來就是說,熊市來了會轉做空嗎?可能期貨會撒一點,但是我自己在做空上,我就坦白跟大家講,我是做空廢物。好幾次要做空都發現抱不住,骨子裡面就是死多頭,就是相信人類的文明會越來越好,所以就一直想要找東西買,所以一直都覺得有東西可以買。所以抱空單每次的缺點就是,就算空的點位很漂亮,可是抱不住,就是抱不到那種真是超大幅下跌的時候,就是想說把它平倉掉了,應該是要繼續進去接多單的。

那你說如果真的轉熊市要怎麼樣應對?其實也不用說怎麼樣應對,就是按照本來的步調。本來的步調是這樣:你有收入,就把收入投入市場。這是我一直以來都要做的事情。近期我開始有看到一些討論,人家開始在揣測說什麼這個股癌是富二代,我講說你這哪裡聽到的,這都是什麼富二代?然後就跟你講說他廣告費什麼一個月就多少錢,一千萬,你看那個太扯,什麼一集就一兩百萬,那個都大家那邊瞎講的。然後就講說可能就是股癌這樣子,所以他的這個策略又不一樣。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在做一樣的事情,我以前金流沒這麼強,我就是做一樣的事情。我現在金流變強了,我還在做一樣的事情。我未來金流還會再變更強,我還蠻有自信的,那我還是會做一樣的事情。反正就是我扣除生活費的東西,我就是把它配置進去市場裡面。我本來甚至連房子都沒有看,但是生了兒子之後,好啦就配一個房子下去。不然其實我自己的想法是,我會把錢丟在市場裡面,因為我只要看準,只要看準,我覺得市場不會讓我失望的。

好那我知道其實市面上一定會有很多人告訴你說,假設真的來一個什麼十年大空頭,大家都要去死了。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東西,我跟你講,實體經濟也跑不掉了。不管你這筆錢是拿進去丟什麼投資、開什麼店的,你應該也是 GG inin,GG 機率超高。那如果你是拿現金的,可能好一點。那所以這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辯論,股票資產它就是一個風險資產,你看好股票資產,它可以為你帶來遠高於定存的報酬,只是當然你就要承擔它可能會造成了一些回吐。

那不管你的本金的量是怎麼樣,反正最主要的就是你有持續的錢,你可以持續的投,如果你真的相信這個市場的話,那照理來說你就是會贏。那沒有道理你會輸,就如果真的輸的話,你就認了吧,不然這數十年、百年的多頭,如果真的就在你這時候進來,然後它就反轉開始走什麼五十年的空頭,你就認了吧,那就是你的命。差不多是這樣。

**哥該吃飯的**

> 癌哥好耶,那癌大好,小弟三十出歲,約進入台灣股市兩年,那首次買股票一陣子後就遇到疫情大崩,雖然有被嚇到,但是並沒有賣出,等到漸漸穩定的時候才加碼,那雖然加碼太晚,但也還是有賺些錢。那近期因為股市覺得有點高,所以由個股轉買一點 006208 跟 VTI。那除了聽癌大節目培養心態、補充新知與概念之外,也有持續在做閱讀,雖然不是什麼大暴賺,但 2021 年也小贏大盤一點,萬分感謝癌大無私的分享,幫助很多人。那節目都癌大有分享到 cash drag 的問題,到近期我才開始盤點自身的資產,處理這個問題,結果發現本身有嚴重的 cash drag 問題,總資產大概是 800 萬,投入股市 12%,債券 22%(很不錯,債券超盤了),然後現金大概 66%。本人剛轉入類國營工作,那現金流相對穩定,打算把現金比重壓低到 20% 左右。那雖然不確定是否還是太高,由於近期股市相對高點,報酬與風險比例上較低,讓我有點不敢大量投入股市,但這樣等於 cash drag 問題就還是持續著。想請教癌大這部分會怎麼建議嗎?或是以上整段是不是有什麼建議?另外由於有點擔心政治因素,最近開始買一點 VTI,之前也有聽到 Aida 幫小孩買大盤,想請教癌大來說 0050、VTI、VT 或是其他類似全球的 ETF,會是以什麼樣的方法去選擇?那感謝癌大,祝股癌一家一生平安。

OK,那我自己投資的市場就是台灣跟美國。之前有匯一筆錢到香港去買科技股,被幹成狗,那個就是我的實驗,所以我就選擇放著,就不必動好了。但是我最主力就是在台灣跟美國,我也沒有去買 VT 這種全球配置的東西,就是它不是我投資的重點。如果你要買全球投資,當然 VT 它是一個很不錯的商品,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東西。

前面提到 cash drag 其實是一個很好問題。我之前跟大家丟出來的討論是,當你在計算自己績效的時候,「我今年贏 40%,贏過大盤」,結果你只有投入 10% 的錢,實際上你的績效就只有 4%。為什麼會這樣算呢?因為當你今天去比績效的時候,我們都要跟指數比,就是跟你投入的該市場的指數比。比如說如果你全部都丟科技股,那你的 benchmark 可能就是 QQQ;你全部都丟美股的話,那你的 benchmark 就是標普 500;你全部都丟台股,那你的 benchmark 就是 0050。你買得到的指數商品做一個績效的比較。

因為投入指數的人理論上就是我直接所有的資產都丟進去,然後之後我每個月還有一個持續的投入。所以你要跟他比的話,你就要比說「假設我是照他這樣做,我的績效應該是多少?」於是你就會發現很多人隨時扣著一大堆現金的,其實就代表說你的績效長期下來你會輸非常大,因為你就是完全在現金的阻力裡面。但這個是僅限於說,今天匯了 100 萬到這個券商的戶頭,然後我空著錢在那,這是一個不好的事情。當然你可以保持一定部分的現金,當成你今天遇到這種緊急下殺可以用,可是長期來說你不應該握有太多的現金。

但如果說照你的案例,你講的這個總資產 800 萬,那你投入股市 12%,這個其實不會叫做 cash drag。因為你本來就是你其他的資產可能放在不一樣的地方,可能拿去買房,那一部分放在股市。你只要股市這一部分是完全的有丟進去市場裡面,或者說持有現金的部位不要到超級大,三成、五成,然後持有兩年以上,幹你是虧大了。如果說不是這樣的話,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你說要把更多的錢丟進去現在的市場裡面,認真講,最近市場的下殺,希望說不要太快把子彈打掉。他回去我們在股災時期 2020 年的時候,那 Howard Marks 也是支持慢慢買的。他說你買的時候隔天反彈不就很高興,說幸好你有買;隔天下跌不就很高興,說幹,幸好你還有現金可以去加。所以你要把更多的部位加進去股市裡面,現在是不是一個好時機?我覺得已經相對是了。因為近期的修正,像我剛才前面提到,表面上還好,因為一些大權值在撐在上面,但其實有很多的股票都已經跌爛了。那他們的未來性是真的爛到該像被垃圾一樣這樣拋嗎?我覺得很多事已經進入到很情緒化、很恐慌的階段。當然還是要跟大家講一下,我沒有辦法跟你保證說這恐慌會持續多久、什麼時候是低點,那個沒有人猜得到。但如果說你發現你想要投的東西,希望有回到你的問題。

這集節目先到這邊,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