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37:🐝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本集節目由拜耳 B 群發泡錠贊助。

拜維佳為他們 B 群發泡錠,具有 12 種必備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鎂、鋅、鈣、維生素 C 和 8 種維生素 B,有助於轉換食物中的能量,補充身心活力,讓你處於最佳狀態。我自己習慣在運動健身前直接丟一個發泡錠到水裡一口灌下,接著就臥推、拉幹,狂推猛送,拉到教練問說今天這麼猛,是 say hello?

那接著去年東京奧運的時候,才知道拜維佳是國訓中心會固定提供給選手的營養補給品,幫助選手提振精神,讓身體保持在良好的狀態。那經科學證實,拜維佳中的維生素 B1、B2、B6 和 B12 可以搭配身體運作幫助能量轉換,維持神經系統的健康,有助於提振精神。鈣可以協助維持正常基礎代謝以及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鋅則有助於幫助皮膚組織蛋白質的合成,來增進皮膚健康。總之,一天一錠拜維佳,準備好提升工作、運動表現,思緒更靈敏,power on。

這邊放福利給大家,MOMO 拜維佳 B 群發泡錠 30 錠 2 入組,主委聽眾專屬福利,優惠期間 4 月 20 號到 27 號,兩入原價 1900,主委優惠期間特談 6 折 1146。購買再送高質感保溫杯一個,送完為止。此外,點擊下方的連結去領取特別爭取的折扣,可以在額外獲得廠商折價券。我把所有連結跟相關說明放在連結欄,這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

我今天確診數衝上兩千多,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之後應該會看到一個指數型的成長,但是大家真的是不用太擔心害怕,特別是你有聽我們節目的,其實我們就一直有跟你分享之前確診的一些經驗和案例,還有在國外觀察到的現象。這是無可避免的事情,除非你想學中國去走那種非常極端的封城,但他們現在其實也在滾動式調整,因為發現這一套真的是行不通的。不然你一定會看到確診數這樣上來,甚至在歐美有一個說法是,如果你沒有得到 Omicron,其實代表你是完全沒有朋友的人,因為你只要出門就一定會得到。

得到之後,也不像媒體跟你強調的那些副作用什麼的,因為我覺得現在就是故意去抓一些很小的東西放到很大。舉例來說,流感有沒有一些副作用?一定有。腸病毒有沒有副作用?腸病毒對小朋友的衝擊是不是更大的?其實都是的。但是為什麼我們不會看到說,每天有報導腸病毒可能有多少小朋友因為這樣子死掉,或者說流感有多少小朋友、多少老人家因為這樣死掉,然後每天去照三餐跟你報?所以你當下那個感受到恐懼度就是差很多的。當然我們很遺憾,就是一定會有些人在這過程之中,他就會可能失去他的性命或說他有一些後遺症,可是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是真的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我覺得很多人在討論這些議題的時候,他好像以為自己在玩《模擬市民》,好像我們真的……如果我真的很害怕這個東西,我就可以把大家都關起來,然後關到完全沒事為止。現在就開始有些人的說法,就是說我們台灣應該就是沒有那個本錢像國外這樣開放,所以我們就應該慢慢來、慢慢來。好啊,你一天假設有六千個好了,你要等到全部人都得過一輪,那是幾年後的事情?你可以這樣做嗎?當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一定要去接受這個事實,就像說你接受事實,流感就是台灣的十大死因,可是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在乎?我自己本身我每年都打流感疫苗,我的小孩我也要求他去打,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這麼多人不打。其實你好像都沒有在擔心流感,就只是因為人家沒有在報。那可能最近有一個小朋友很不幸地發生意外,那大家就開始很擔心自己家裡的小朋友會不會出事情。你不要被這種很感性的東西去驅使你的一些判斷,特別是你知道我們做市場的,市場派一定會更強調這個,你被恐慌驅使、你被一些你的情感所驅使,其實是不好的,你應該是更注重於理性上的數據嘛。那數據打開來看,請問死掉的人是老人多還是小孩多?其實小孩死掉的好像這幾週是 5 比 1。你不管是攤開各國的數據,你都會得到一樣的結論。所以當你在擔心你們家小朋友的時候,其實你要更擔心的是你爸媽。雖然我們會講說,幹,爸媽很會自己負責,你都長這麼大了,你不要打疫苗,干你家的事,可是真的,如果你有數據去看的話,比較危險是老人家。

所以小朋友不用太擔心,也不是說什麼國外的這些洋人,他們就不重視小朋友,拜託,他們比起我們的,我覺得他們甚至是更重視他們的小朋友,他們更有這種家庭發展的味道,不像我們的虎爸虎媽。所以他們不是不愛他的小孩,很多人就搞得好像是,就只有我們台灣人在愛小孩一樣,只有我們台灣人會怕小孩會出事,說一定要打疫苗什麼的。其實那時候在義大利的狀況,是講究小朋友去打,那時候是不給你打的,因為他們覺得對於小朋友來講,你的致死率太低了,你出事情的機率太低了。可是如果你打疫苗,大家要想過一件事情,如果你今天打疫苗,你小孩死掉,那今天這個誰要負責?

我自己的立場是比較偏向,每個人應該為自己負責。其實甚至到比較直接一點,就是說你要不要戴口罩、你要不要打疫苗,都是你自己負責。那有些人會講說,可是我會害怕,我會害怕他可能是有症狀,可是他沒有戴口罩。那你就把自己的口罩戴好。所以我的想法,我覺得是比較偏向那種,所有自由派的想法。我以為在台灣,自己也是主流,因為那時候美國選舉的時候,不是一大堆號稱自己右派?就你看我就跟你講說,台灣沒有真正的右派,台灣都是政治右派。這種選舉有需要的時候,自己就變右派,要拚場的時候,大政府管制,支持!這個地方跟中國真的還蠻像的,我會覺得是很諷刺的一件事情。

那為什麼我會講說,人應該要自己決定這些事情的?因為像剛剛前面講到的,你沒有打疫苗,然後染疫會掛掉,那是你自己的選擇。那打疫苗掛掉的人有沒有?當然有啊,有不良反應的。好,所以我也會講說,那個也是很少數,對,可是如果他沒有打疫苗的話,是不是他可能就不會死掉了?他可能染疫他不會死,但是打疫苗他就掛了,那誰要為他負責?

所以到我們今天一直在糾結這種……我覺得台灣人很多是很巨嬰的思想,就像我們每次聊到發電的時候,台灣人要的是什麼?我們要的是環保、然後又要便宜、然後又不可以在我家隔壁。他媽最好是有這種事情。然後他會講,我需要政府要開放,可是政府要去為每一個死亡的人負責。那同時呢,我又希望說我自己可以出國玩,可是我又不想被隔離,可是我想在外面自由移動。那同時呢,我的小孩我希望他不要染病,可是學校不准關起來,因為學校關起來,我就不能夠去外面上班,我就要回家照顧小孩。你不可能每個都可以有,你知道嗎?但是我知道很多人的想法,他就是停留在這。

我也懶得去吵這個,反正我就是再一次的表態,我覺得其實應該是,人對自己負責,你就是為你自己的選擇負責,就這樣子。那沒有人有資格去要求說什麼,你的健身房現在要關起來,你的飲料店現在要關起來,你那個台積電的生意不准做了,因為你們家有人染疫,你們全部要封城,政府應該要趕快升三級。沒有人有資格,你很害怕的,你就滾去山上,你就滾去山上就對了。那你不可以去要求別人,一定要跟你一樣,因為大家要生活。你可能你家的產業,幹你很有錢,你可以不用生活,你不用工作,沒有關係,可是別人要生活,別人要工作。所以人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後就是為自己負責,就這樣。

那其實我真的覺得不用太擔心,那特別是現在確診人數上來的,站在我這一派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你一定會開始慢慢地去聽到很多人跟你講說,其實不是像這個媒體跟你洗得一樣。那媒體會這樣,我覺得也是……那就是一個必然的現象。為什麼我們會開始慢慢被淘汰?為什麼有些電視現在要剩下老人家在看?大家去思考這件事情,年輕人有點思考能力,也不會再去看那些智障媒體,每天報一樣的東西。

好,那我最近有跟一個金融圈的大佬稍微切磋了一下,那這個是我們的聽眾。其實我做了節目之後,最大的收穫就是,因為我們聽眾有蠻多的生態系,就是以前假設我一個人窩在家裡做股票,是一輩子都不會認識的人。因為這個節目把大家聚在一起,對我來說收穫很大,真的收穫很大,未必是績效層面,那對於很多事情的認知,有更深一層的長進,就是可能你不會局限在交易圈的一個看法,因為交易圈的看法其實未必跟業界的看法會是一樣,甚至有時候會是相衝突的。

那最近案例就是,你問電子業界的,我們不要講說那種比較慘的什麼 PC、NB、DDI 那種,我們講說可能是台灣的 IC 設計,或者說車用相關、晶圓代工,你問他們他們說,幹嘛,業績超幹爆好,訂單排到什麼時候。可是他們股價跌爛。那你就問金融業界,他們可能覺得,我們這個狀況好像還蠻普通的。那在交易部門,或者說做利差的部門、投資部門,很慘。有些這個有吃到政府的規則或什麼的,他們覺得不太好,可是股價是漲爛的,雖然可能最近金融股也跌下來了。

所以那個業界看到的東西跟我們可能在交易投資上看到的東西,那未必會是一樣的。所以當認識一些業界的人,他未必是可以馬上為你帶來在交易上的一個績效改善,可是長期來說,因為你的認知更深,所以你看蠻多東西就看得更準這樣。所以我也非常珍惜,就是因為這個節目所聚集的聽眾跟觀眾們,就是有蠻多會跟我分享他們知道的,我知道的會跟你們分享。

我跟這個金融界的大佬聊天,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想去釐清一下,就是目前全球的金融股以及台灣的金融股,目前我們可以去期待有什麼樣的狀況會產生。其實大家應該要知道,我自己是不會去玩金融股的,我最多做一做金融期,金融期講白了就是它是一個金融指數的標的,我可以透過金融期貨去抓一些金融的短線的轉折或什麼的,最多做這樣,但是我沒有在做什麼長期投資,或是說對於他們的殖利率有什麼樣的非分之想,我知道它殖利率很高,就沒有,就最多打一打短線。所以其實蠻多是想確認一下自己的一些短線上的一些看法這樣。那不重要,那是我自己的操作部分。我就想說這個金融界大佬,因為他跟我講說,他講的東西其實分享出來是沒有關係的,所以我覺得還蠻不錯,我就順便跟大家講一下,這個在金融圈裡面,他們是怎麼樣看待這件事情的。他們就幾個重點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們到底討論到什麼東西。

那第一個就是,我去確認一下防疫險這一塊。因為其實我跟身邊的投資圈的朋友,我們在討論到說,防疫險這個一看,就是很明顯的一個大雷。像是之前台產那一張,它賠率是 200 倍,就是你保 500,然後它賠你 10 萬,那個怎麼算都知道你會死,你死定的。他那時候會丟出這樣的保險,應該是比較傾向,你說因為他知道台灣在疫情的管理上其實做的算是世界領先,所以他很有自信去賣這樣的保單,也算是阿彌陀佛,他的時間到期之後,台灣才開始進入了 Omicron 的疫情爆發,所以算是閃過這一波。

但是也因為這個教訓,所以後來在賣保險的公司,他們都有重新精算過。就是我們比較常看到的保單都是長這樣,他可能是 500 到 7、800,然後賠你 5 萬塊,跟之前那一張 500 賠 10 萬的就有差了,因為那整個機率是有算過的。但是光是這樣子,就是他只賠你 5 萬,看起來好像還好,但是因為去保的人真的是太多了,是數以百萬計的,所以其實我們覺得這是有機會造成一個爆雷的。那時候我們就在討論這件事情。那雖然經過我們討論,我們覺得這個雷是不夠大,就是沒有肉吃,你不是說什麼他會踩到,然後可能會因為這樣子轉虧,所以你可以空爆他,沒有肉吃。但是我還是跟金融界的前輩稍微討論一下這件事情。

那他也覺得這個保單是很扯,就是這個東西應該是注定會賠錢。那其實我們也注意到說,他們開始有去修改,首先就是有些東西不給你保了,到期了就時間過掉,就不會有這樣的東西。那再來就是他開始去調整一些東西,像是確診跟隔離可能就不賠你,像他可能只賠,就是如果你要關去負壓病房的話,這種比較極端的案例,或者說你的疫苗有出什麼樣的狀況的話,極端的案例他才會去做理賠。那以前那一種什麼隔離跟確診就不賠,這也是合理,因為如果說他繼續去賠這樣,那等到大家都去保的話,他們就會炸掉。

而且其實有滿多人是,他一個人然後保好幾張。那我聽到比較北爛的,我相信是開玩笑,搞不好真的有人這樣做,就是他保了好幾張之後,每天看到確診足跡在哪,他就去那邊踩點。就是幹嘛?我就要中標。他知道中標不會怎麼樣,可是他可以現領,搞不好一個家庭大家都保一保,就媽直接領一台進口車回來了。好,所以是有聽到比較誇張的,我相信大家在開玩笑,應該不是有人這樣做吧。

那後來他們保險的條款裡面也會列明,就是你不可以……就是你在沒有告知保險公司的狀況之下,你可能保好幾家,這個可能他就知道說你這個人有鬼,你搞不好要故意踩點,所以我不會接受你的要約。所以這個是我們有注意到的一個狀況,保險這一塊,他是高機率會對保險公司造成一個虧損,但是他虧損的這個比例太少了,就可能就幾億、幾十億,對一整個公司來講,那個影響是有限的,所以這個地方應該不會是一個太明顯的炸彈。

再來就是在放貸這一塊。因為放貸也是屬於大家都很看好的,因為利差變大是不是就代表說這個銀行可以賺更多錢?因為升息了,你要繳的利息變多,他不就覺得他媽是爽翻了。當然這個可能是沒有考慮到有些人會違約的狀況。我稍微去瞭解一下,就是這位前輩對於違約的這件事情怎麼樣看。他覺得大概可能落到 1 到 3%,到明年底之前。1 到 3% 很多嗎?他覺得還好,就是可能去提高一點,像 [聽不清楚],去提高一點呆帳的準備。他知道有些人會賠不出來,可能因為這樣子就可以去度過這件事情。就是不會有太多人違約,就大多數人應該是可以去付他的信貸跟房貸,但是有少部分人,可能是那種槓桿開爆的,那金流又不夠強,或者是槓桿加槓桿的,什麼叫槓桿加槓桿?就是先信貸去把頭款幹出來之後,然後再用這個頭款去靠房貸,有人是這樣做的。那這樣的人雖然是相對少數,但是他們可能還是會對於銀行的獲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就他們的推算,大概可能落到 1 到 3% 之間,所以覺得這應該也不會是一個太大的問題。但是對於那些可能覺得,銀行就是穩拿會賺到很多的放貸利差的,可能就要去稍微注意一下,就是沒有這麼穩拿,因為有些人會賠不出來,所以可能會因為這樣子會導致這個銀行會產生一些呆帳的狀況。好,雖然我們目前看到資產的狀況也都很不錯,就算你房貸付不出來,那其實應該也不會對銀行造成太大的損失,因為他畢竟去查封你的房子,那把你的房子拿去賣掉,所以在評估上會覺得,對,他不是一個這麼完美的利多,但同時他其實也不是任何的一個利空,大概這樣子。

那再來就是有聊到雙卡風暴,那這個可能年紀比我小的就不會知道了,我自己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但我只是小朋友我只會唱歌,因為那時候才 19 歲而已,所以對我來說,就是我知道潘瑋柏有一首歌叫《George & Mary》,就是 George & Mary 卡,就即便借錢不用利息,就是那時候可能大家都來擴張信用的時候,這個現金卡時代。那在那時候發生的狀況,就是很多人去瘋狂借錢,然後最後變成卡債族,就是卡債風暴,這可能大家就知道了。他覺得現在也是有卡債風暴的這個狀況在醞釀中,但是他覺得當然不會像雙卡風暴那樣,因為大家有經驗了。

不過現在我們看到的 BNPL,Buy Now, Pay Later,其實就是在醞釀下一個風暴,因為大家開始習慣於這種無限的去擴張自己的信用,那明明自己可能是付不出錢的。那他覺得這些 BNPL 公司,蠻多是主張說,因為他們可能有透過一些……他們都會想一些厲害的 buzzword,大數據,所以他有辦法去精算出,就是他可以把這個違約控制在多少以下,所以他會賺錢。但他自己是認為,就是在他自己業界待過的經驗,你是沒有辦法算得這麼細的,你聲稱的這個模型其實是不會 work 的,所以這個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炸彈,這是他的說法。但是會炸多大呢?不會比那時候的雙卡風暴來得大。所以你稍微回推一下,也發現就還好,就是一個小炸彈。

所以其實問到後來,你會發現說,就是我們可能注意到金融股有這邊一個小炸彈、那邊一個小炸彈,可是其實沒有任何一個東西真的會把金融股炸掉。難怪金融股會在台灣成為一個存股族的終極標的,大家都存這個,他是真的相對穩健,至少目前我們去檢視他,我們看到的狀況是這樣。

那最後面就是投資的部分。投資的部分,我們在節目裡面多次跟大家提到,就是在這些金控下面的壽險,在海外有投資的部位呢,可能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再來就是在利差交易的部分,很多是直接大爆死。以及在烏克蘭跟俄羅斯要認列的這些虧損,他也會造成影響。投資跟交易的這一個部門,我們已經確定了,就是在今年他的狀況會不好。所以你一定會看到很多金融股拿這個東西出來跟大家說明,就是我們之所以成績數字比較差一點,是因為我們的投資跟交易部門有狀況。然後放貸部門會稍微看比較好一點。

所以整體大概這樣,就是經過這個聊天之後,就是確定金融股沒什麼空的,就是他們體質真穩健。所以我們目前已經注意到,他的 P/B Ratio 是來到一個可能多年的上緣,但是真的來說,你說這邊有炸彈嗎?其實也沒有。就像電子股,電子股也差不多,就是真正到底跌什麼?也沒有說真的有什麼很明顯的炸彈。就像跟你喊說衰退,有什麼東西,但是他們在喊這些東西的時候,其實他們就是把所有東西都包在一起講。

我們當然知道有一些子族群的表現不好,就像我們剛剛去拆解金融股,有些子族群的東西可能沒有那麼好,但是你要直接把整個族群都講爛說,這個就是世界要毀滅了,是不太對的。就是我們在做交易、在做投資的,還是要稍微專業一點,就是不可以把所有東西都混在一起講。電子差的是什麼?你要很明確跟我說。那好的是什麼?要明確講。你不能因為說今天看到有東西跌了,好像金融股可能前陣子在跌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開始崩潰了,他們就會開始跑去一些金融的粉專,問說為什麼會跌。你怎麼不會問說前面為什麼會漲?

我們在做電子股的有時候也遇到這樣,前面在漲的時候大家都不會問,跌的時候就會問為什麼。漲的時候為什麼不會好奇?為什麼他想要會漲?是不是我應該要趁現在賣掉?跌的時候就會覺得說,為什麼他會跌?他不應該要跌,是不是他很爛?其實可能到頭來你會發現說,公司的本質根本就沒有改變,差別就只是價格,有些人買得貴,有些人買得便宜。所以大家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這個金融股裡面我們所討論到,我聽到一些狀況。

接下來就稍微跟大家聊一下,目前來的盤勢。我自己覺得今天是一個很不錯的多頭反攻的機會,以台股來講是這樣。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台股的幾個重點觀測族群,首先我覺得 ABF 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為什麼?因為欣興在他的法說會上面很明確地跟你講說 HPC 很好,所以 HPC 我們直接聯想到的就是 ABF 一定要好,因為他的載板。所以我覺得 ABF 有進攻,對大家來說是一個好事,代表多頭至少有個東西可以看。

然後再來就是,網通跟工業電腦最近還是很強。網通的部分,缺料的狀況已經開始在改善了,我們可能在去年跟大家講說會改善,現在是很明確跟你講,所以已經開始改善了。所以網通族群可以開始去注意他們的營收,如果說開出來都是有持續的成長,Q1 是很漂亮的,Q2 是很漂亮的,這個趨勢應該不會在馬上就反轉,他應該會持續一陣子。跟工業電腦的族群是差不多的,因為這兩個族群是之前缺貨的。我們覺得時間過很快,之前我們講說要等他缺貨結束,一轉眼,這個一年又過去,半年又過去,這個缺貨已經結束了,已經開始有改善了,供應鏈有改善了,所以他們東西組得出來、做得出去。所以工業電腦跟網通有注意到還不錯的一個漲幅。

那再來就是匯率。匯率的部分,我們會希望 USD 對 TWD 不要再強貶,目前已經貶到 29.3 了。所以像前陣子有人在問說什麼時候要買美元,我都是給大家建議,你就是一路買,因為你真的不知道後面貶起來的時候會多可怕。那現在可能大家就親眼見證了,從 27 到 29,好像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哇靠,媽,這個台幣好像變南非幣一樣,瘋狂的在貶。那外資也是瘋狂的在賣出我們的大權值,你看台積電跟聯發科,都被瘋狂的提款。那賣出來的錢就是會回去美國,應該可以直接推論這樣,因為 DXY 轉強,美元指數轉強,所以應該是往美國那個方向去走。

那我們會希望說,如果有注意到,就是假設美元對台幣沒有像現在這樣子火箭式的往上噴,開始做一個頭出來,或是說美元指數稍微轉弱的話,那可能可以期待就是權值股會有個支撐才會出現。因為目前我們整張評估都覺得基本面的影響應該是占小的,大部分是資金面的影響,全球資金面的一個移動所造成的衝擊。所以這也是大家可以注意的,就是假設我們要期待一個多頭的反攻的話,應該是各個東西,東風都具備的話,應該是會更有機會。這是我們自己會觀察的一個重點。

那再來就是可能對於這個貨幣貶值,很多人是偏向比較差的地方去看,因為當然對我們的購買力會造成影響。你台幣很強的時候,大家出國玩會覺得很爽,就是你還沒有真的出國玩到,有些人搞不好連外幣都沒換到,然後台幣就直接開始對美元去開始調貶回去。很多人就是也直接蛋蛋的,然後覺得很痛苦。當然沒關係,就是在股票市場還是有東西可以注意。

當你今天注意到匯率狂貶的時候,其實對於台灣的電子股來講,大多數都是利多。我來稍微說明一下,讓那些聽不懂的了解,為什麼說是利多。因為你是出口,那你可能收的是美元,那但今天收美元進來,你收了 100 塊,那台幣是 27 的話,那你 100 塊換台幣,是不是就可以換到 2700 塊?但是如果今天台幣是 29 的話,貶到 29,那你是不是可以換 2900 塊?所以對電子業來說,你是變有錢的。好,簡單講就是這樣子。

所以今天有蠻多企業是以收美金為主的,那他今天如果遇到台幣貶值,其實會對於他的毛利、他的營業利益、獲利都會增加,是一個很好的事情,這算是一個好事情。那我們要怎麼樣去評估他呢?我手上有份資料,這個是券商的報告,我覺得他這個表格寫得不錯,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假設的基礎是應收帳款是 100% 是美元,那這個應付帳款是 80% 是美元、20% 是台幣的話,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我們看匯率對於這個產業的,他的毛利率跟獲利的影響。那今天匯率如果是 27.5 一路貶到 30 的話,那代表說貶值幅度是 9.1%。那假設在 27.5 的時候,毛利率是 20% 的話,那貶到 30 的時候,毛利率會變成 21.3%。那在同樣的條件之下,再往下推演的話,那整體的獲利會增加幾趴?答案是 27%。很嚇人。就是當今天從 27.5 貶到 30 的時候,貶值是貶 9.1%,但是你的獲利是增加了快三成。

所以今天在做這種出口為主的產業,特別我覺得大家可以聚焦於,他的廠房是在台灣的比較好,因為中國可能近期會受到,就是你不知道他封城會多瘋狂,雖然他們已經開始有去釋出什麼白名單之類的,但如果說後續又有打擊的話,那這個東西你可能也比較難抱。那有些這種可能生產基地或重點在台灣的,那他又是以收美元為主的,那這樣的公司,你就可以知道當今天匯率貶,貶個這個什麼 8%、9%,那他的獲利是直接增加兩成、三成,這個是非常非常嚇人的。那其實電子股雖然外面很多人看壞,但是如果我剛剛前面講的,你還是要細分清楚,就是有些東西是好的,有些東西是不好的,你不可以一概而論說整個電子股都是不好的。就像是在一個大金控下面,有些業務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如果你要走向更專業之路,你就是不可以太這樣子一概而論地去把人家蓋棺論定。就是你在市場裡面隨時隨地都還是有機會,雖然我們可能目前看到整體的各項標的表現都不太好,只是那些小飆股,一些農糧、一些能源,或是說什麼風電、小型飆股、軍工、通訊,但是我覺得科技股,你如果說還是對他有信心的話,不覺得他未來很差的話,你要想,那不是每次都追高吧?你在低檔的時候,就算你現在不太敢買,你想要再等,你想要再觀望,OK,可是你總是要先列好清單,就是你要買什麼。你不要每次都等到,那我可能現在已經開始在漲的時候,然後在那邊追,然後追到後來又要問人家說,現在這個東西要賣嗎?其實每次在這種條件比較不好的時候,甚至就是一個很好的做功課機會。你應該趁現在好好去理一下,像現在就直接跟你講,這個匯率的貶值對他們造成的這個獲利的影響是這麼大的,那之後一定會看到一些很暴力的財報,所以是不是這些公司,他就是有機會可以作為一個布局的選項?這是大家可以去思考跟探討看看的。

好,那我們最後面快速地講一下,Netflix 他最近開出來的這個財報數字。那其實整體來說,最大的一個衝擊點是在於說,他進入了一個衰退,然後在訂閱的這個數字上是跌了 20 萬,是他有史以來第一次跌到負,好像是好幾年來第一次跌到負值,他都是維持一個成長的狀況,第一次跌到負。所以這個盤後的股價,Netflix 這次也不是往地上飛,也不是往海裡飛,是直接到地心。Netflix 是一個地心探險的公司,他直接跌掉 25%,這是一個非常嚇人的數字。我覺得 Bill Ackman 最近真的是蠻背的,他買星巴克,然後他買 Netflix。那可能很多人他買 Netflix 就跟著買,然後就一起下水餃。我自己本身也是 Netflix 股東了,所以當然看到這個已經沒有什麼太大感覺了,因為你是跌掉太多,反而會讓你沒有感覺,就覺得反正就已經是那種「死豬不怕滾水燙」那種味道。

那我們現在就稍微來討論一下,他這個數字代表的意涵是什麼。我今天他這個衰退了 20 萬訂戶,根據公司的說法是,有 70 萬是因為他們停掉俄羅斯的服務。這什麼意思?就是說因為現在大家都在制裁俄羅斯,那其實就很像是你不得不跟上,因為這些金流公司可能也都在制裁,所以如果你今天還在跟俄羅斯做生意,人家就直接斷你金流之類。所以像台灣的華碩,本來想裝死,那沒辦法,幹,一樣被耶魯的教授直接拿著一個清單,一個一個點名你們這些還在供應俄羅斯的。雖然我是不支持這樣的事情,就你知道我立場都是比較偏向,我我相信每個人都對自己負責,那我們是挺烏克蘭的,也有捐錢給烏克蘭,有幫助他們,可是不代表我覺得你可以……因為每個人都是有生計要顧的。他如果是賣俄羅斯一些很關鍵什麼飛彈零組件,那這個值得被撻伐,但是一般的民用消費的電子,我自己是不會傾向站在說,什麼你一定要去做抵制。但是可能在美國這邊,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所以大家就是壓著你,反正不管怎麼樣,你就是一定要去做抵-制。

那所以呢,他自斷的俄羅斯用戶是 70 萬的用戶噴掉。但是就算把這個 70 萬加回去好了,他在這一季的用戶只有增長 50 萬,這個是遠低於他上一季的概覽,就他可能開出一個 200 萬的預期,根本就沒有達到。所以真的是一份很爛的數字,我們得這樣講,真的是非常的爛。

那如同我們之前跟大家分析到的,就是說當你今天看到 Netflix 很爛的時候,今天你要很直覺是去想說,Disney 或是說其他人、Warner Bros. 應該是更差,他們應該是更差。那根據我看到的一份英國的這個訂閱相關的報告資料,對沒錯,在 Disney 這邊其實看到更大的一個衰退,然後就是其他的這個串流媒體,他們其實掉用戶的數量是更嚴重的。所以這有點像是整個串流媒體都進入了一個,你要說是一個死胡同嗎?我也覺得不是,因為難道說大家會不看串流媒體,然後回去看第四台嗎?我覺得這不可能,這是完全不可逆的。

所以比較合理的解釋方式,就是可能有些用戶的擴展已經到天花板了,那現在又有新的對手的加入,所以可能因為這樣子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 Netflix 身為一個業界龍頭,有改變嗎?還是沒有改變。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業界龍頭會怎麼樣去面對這樣的一個狀況。我就是你本來開出來的 guidance 是接近要有一個 300 萬的增長,結果你實際上是負 20 萬,然後就算你加了俄羅斯的 70 萬回去,我靠,你還是 miss guidance 差太多了,就是你甚至是連五成都沒有達到,就是為什麼會這麼差?

那你要怎麼樣去做接下來的調整呢?我覺得公司第一個就是,Reed Hastings 他本人已經開始去放軟,要去接受廣告的這一塊了。他其實本來在之前是很反對這件事,我們在節目有跟大家提到,他覺得要讓所有東西單純一點,那 Netflix 要更有質感一點,所以不要有這種塞廣告的狀況產生。但是現在看起來就是沒有辦法,他必須要去引入這個服務。所以做法是怎麼樣呢?可能就是有一個原價的訂閱,然後跟一個稍微便宜一點的。我自己猜測他定價會落在,舉例說可能別人是 7 塊,他就會落在 8 塊、9 塊,因為畢竟他也是業界龍頭,訂得稍微比你貴一點點,但是比我本來的基礎方案再便宜,這個就是你要看一些廣告,這個用戶就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格來訂 Netflix,這可能某種程度可以幫他打一點點訂閱用戶的增長,那同時可以帶來還蠻可觀的廣告收入,所以這可能是他們公司要自救的第一環。

那再來就是他們要更嚴重地去打擊那一些共用仔,所以共用仔就是你訂一個帳號,讓你跟一堆朋友一起看的,就是拉一個種子,然後一串跑出來,實際上是一個人在付錢,或是說大家一起付,然後一人付總共 30、50 塊,然後大家一起去 share。他要去打擊這件事情,那這東西我們之前跟大家聊過,就是有蠻多這種共用仔也是強烈的表達說,如果你這樣打的話,我們就不要訂你的東西。那這個我覺得是想太多,因為 Netflix 的內容目前還是無可取代的,至少在現階段是。除非你家裡是很多小朋友,那你訂 Disney+ 是還蠻合理的,不然如果說你每家都訂的話,你會很明確知道,就是 Netflix 就是老大,這個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所以他去打擊這些共享仔,我相信是可以相當程度去榨出一點營收,但是在這一塊,我自己是不會抱太多的期待,是不會抱太多期待。所以其實簡單講,我對於這個廣告這一塊是比較有興趣的,因為我之前也很好奇,為什麼他不會想要打廣告這一塊,但是因為他自己,他本人不想要這樣做,但是現在他必須得這樣做。

那他去做這件事情,就代表說我們應該要趕快大力的買進 Netflix 嗎?其實我會建議大家往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你要知道 Netflix 他手上是有破億用戶的,所以當一個這麼大、去掌握這麼多人注意力時間的公司,他要進軍廣告的話,代表什麼?代表一定有廣告商會賺到他媽流湯。所以現階段應該是往……我不知道,我自己會先看一下 The Trade Desk 或是一些相關的廣告公司有沒有機會,就是他們如果可以成為 Netflix 的合作夥伴的話,這個應該是下一個飆股。直接的猜測是這樣,就是你不會因為說 Netflix 要去開這個服務,所以我先去買 Netflix。你要去找說,在這個營收純度占比最大的人,然後他會因為這樣受惠的人,他在哪裡。所以我自己猜測是這些廣告公司,這是我可能第一層會看到的東西。

那至於對 Netflix 和整個產業前景的看法,我是覺得當今天業界老大哥都落難到這樣的程度,其實後面的小弟應該也不會太好受。就是你手上如果是持有其他串流媒體的,你應該會看到更差的一個數字,不論說在 EPS 上或是說他的訂戶的數字的衰退、churn rate,應該都會是比較不好看的,我自己的猜想是這樣。那我確實也在報告有注意到說,Disney 在英國這邊的訂戶數量下減的那個用%數來講,你不用絕對數字,因為他們的規模不一樣,但是用%數來講,他是比 Netflix 還要來得嚴重的。所以可能接下來你有投資這些串流媒體,稍微注意一下這一點。

但是代表整個串流媒體是不行嗎?未必,因為其實不是說你今天不看串流媒體,就可以回去看以前的有線電視、第四台,那個是絕對回不去的。所以市場還是在,只是他們要怎麼樣在這個市場裡面去榨出更多的錢?我自己還沒有一個很完整的想法,就是我還想不到說,如果說今天市場真的決定要開始去修正他們的估值,因為他的成長性可能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子,所以我可能沒有辦法用成長股的那種,你高於 20% 的營收成長率,或是做一個更強勁的 CAGR,然後來給你一個估值。那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我要怎麼樣給你一個估值?這個我自己還在想,所以我不會覺得 Netflix 這次跌下來是一個很好的抄底機會,我覺得是應該好好去思考一下說,那接下來到底要怎麼樣應對這一塊比較好。這是我自己的一個想法,這邊分享給大家。

好,那接下來進入 Q&A 部分。

第一位 POIEDCOUTHF,他說:「火箭、貓貓、屋,想像一個情況下,如果有虛擬交易競賽為期一個月,那會建議用什麼樣的策略,報酬表現比較好呢?(以增加報酬排名為主要目標,當然還是要衡量風險)感謝主委,祝您全家平安。」

如果是什麼投資比賽,然後為期一個月,基本上他就不是在考你選股,這跟選股我覺得沒有關係,就所謂基本面選股,因為基本面要在一個月內反應,你去問任何一個專家跟教授說,幹這三小。這比較偏向是要抓事件型或是動能。所以選股的標的,就是去抓事件型跟動能。這什麼意思?事件型就是說,你知道有誰要被併購,當然這比較困難,一般像你們這種參加選股比賽的,相信是什麼學生或剛出社會的,那你可能也比較沒有這種線可以知道這樣的東西。所以你會怎麼做?你就是學那些,怎麼像《經濟日報》他們不是在辦一個什麼投顧的比賽嗎?那你就看他們選的標的,每個人都要選飆股,都選那種已經拉出長紅 K 一、兩根的。因為那不是他的錢,他不會真的賠錢。只是像這樣的標的,我們也會比較期待所謂短線上,像那華新一拉就好幾根,所以你在什麼一、兩根追進去,你就期待後面繼續拉。但當然也會遇到,怎麼像上緯投控拉一根,然後後來就倒回來的。不過如果你真的單純要去拚報酬率,而且不是你的錢、會輸你真正的錢的話,去找飆股壓絕對是對的,要去參加這種交易比賽,就是要去找那種有動能的股票。

下面這位 Ben0958,他說:「給五星,大家吹我就不吹了。關於經營權搶奪的好處,以 Elon Musk 來說,取得 10% 的股份推特、獲得董事席,那如果現有董事們對目前的執行長不滿,以 Elon 的名氣和身家就可能成為執行董事。Elon 再以投資名義,請推特現金投資 Elon 的母公司或相關的事業。一來可以增加資本投入,也可以分散風險。用十分之一的金錢來控制整間公司的金錢流向,而不是影響公司的營運方向。那這是我以前聽到的說法,有無可能?那巴菲特的波克夏是否也有可能是這樣運作的呢?」

OK,所以意思是講說,你是要去取得一個董事的席次,然後進去裡面,然後想辦法去把公司的錢拿出來,去用在自己的公司上面,為自己一己之私賺錢?這個叫背信,這個是你會被股東告到翻的。但是實務上,有沒有人這樣做?當然是有。可是以 Elon 的案例,我不覺得他是有這樣的一個規劃。然後那巴菲特的波克夏是不是也是這樣運otec作呢?不是。

下面因為這個東港金城武,他說:「我愛孟恭了,癌大可否分享一下偷吃的經驗,祝您事事如意賺大錢。」

這個偷吃其實不是怎麼樣的好事情,如果說任何人有偷吃的想法,或是說有任何偷吃的意願,你最好是把他放在心裡面,你不要去做。為什麼說不要偷吃呢?因為你一定會後悔,你絕對會後悔。我跟大家坦白講,我有經歷過那一種比較……就講難聽一點,就是比較放蕩不羈的年代,就是在我大學的時候。所以我自己對於他,我現在回頭看,我的想法是,那是一個很糟糕的事情,非常不好。就是你可能當下覺得自己很行吧還怎麼樣的,可是你後來會知道說你這樣做,你如果沒有被抓到,你也是很內疚。如果你被抓到,你就是毀了一個人,你就毀了……我不知道,有些人可能因為這樣子搞到一輩子走不出來,然後被你傷害很深。所以千萬不要去偷吃,這個是……真的是不能做的事情。

下面這位,他說:「五星推爆,主委你好,想詢問關於手上資金不多該如何起手,或是有什麼適合的投資方式?已經畢業工作五年,回頭看存款卻沒有長進,那大學剛畢業看著學長自己也開始接觸股票,那以選擇權居多,現在想想當時根本是當運彩在玩,身上只留一萬塊,剩下全 all in。一個早上噴掉快 50%,夜盤再配回來,最後小賺一點點。那也很幸運在畢業一年就買了房子,雖然只是機場周邊的三房小公寓。(自備 200 貸 200)。那之前有一筆錢就拿去還本,還到剩一半,太晚遇到主委,才意識到現在 200 萬跟之後的 200 萬根本不能比。」

沒錯。

「然後說買房之後也就沒有進場了,手上只有十幾萬而已。一方面只會調動,沒有時間一直看盤,也沒有那個心臟玩選擇權。那現在每個月收入大概 4-5 萬,扣掉保險、稅、貸款等開銷,大約只有 2 萬可以投入。那目前是每個月丟 00608 跟美債,因為看空美債,比重稍微拉大一點。那想問主委對於還沒有本金的情況下,能投入金額有限的狀況之下,在不貸款的情況下,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投資或是累積資金?還請主委開示。」

那你剛剛前面講到一個東西,你提到說,你都是沒有存款,畢業工作五年沒有存款,所以這個是投資的問題嗎?不是,這個是本業不夠強,或是你沒有存錢的問題,這個是兩回事。如果說你是覺得你存款是有在增加,但是存款放在那,你不知道要幹嘛,那你來問說要怎麼樣投資,這還是問對問題。所以你要解決問題是,你為什麼沒有存到錢?是因為你工作的收入不夠嗎?那為什麼收入不夠?應該是要先往這邊去解決。那如果收入是夠的,那為什麼你沒有存到錢?是不是你可能支出太多了?那再來才去思考說要怎麼樣投資。

那你說你投資的選擇是 00608 跟美債,其實會去投美債的,或說使用 option 去 long or short 美債,我覺得是還蠻進階的,就是蠻少人會想到這個。但舉例來說像是《大賣空》那個主角,麥可·貝瑞 (Michael Burry),他就是有在美債上面做操作,我們之前有跟大家分享說,我幹,這個真的厲害,他七早八早就切進去做這件事情。那這個是屬於比較專業交易人可能才會想到的東西,所以你因為想到這個,我覺得還蠻厲害的。

然後每個月只有兩萬塊要怎麼樣做?你當然還是可以從頭……就可以去使用選擇權,只是你自己不用我講,你也知道選擇權的風險,就是你如果沒有壓對,你可能放到到期就歸零,沒有到期可能也是直接讓你賠掉半條命。那這是不是你要的生活?其實當你在問任何這個投資的規劃的時候,就是你明確一件事情,就知道這到底是不是你要的生活。我不會去講說你使用選擇權就不是投資,因為有些人可能他就是用選擇權,有些人就是用 LEAP Call,那個裴洛西的老公,不就是都是用選擇權嗎?可是你會說他不能投資嗎?他不會投資嗎?不能這樣說。

但我看你的這個論述,就是你過往發生的狀況有什麼的,然後你現在要去壓選擇權,我會覺得太躁進,我真的太躁進,你不如先試看看,你先走比較穩健的方式,然後都使用現股,然後真的有賺到錢,再去考慮要不要加大槓桿。但是我還是會建議不要加大槓桿,我對大多數人的投資建議都說不要使用槓桿,因為你沒有遇過系統性風險,你不知道。就如果你今天真的遇到的話,你使用現股是不會畢業的,可能這個系統性風險就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像是這個 2018 年的期貨大屠殺,他只是一個瞬間而已,但是有使用槓桿的就是全死了,你那一波你就死了。所以有點像那一槍爆頭,我們要去避開一槍爆頭的機會。

所以會盡量建議大家,你今天是錢少的時候,或是錢多的時候,其實都是差不多的,那不會因為你錢少錢多有差別。真的差別說,就是如果你真的還是覺得想要試看看賺快錢的話,你可以規劃一定比例的部位去試看看,就是你想要做那件事情,只是多半你會發現說,應該是很困難達成。然後所以好好地存錢,然後先使用現股,那現股做得穩健做得好,有賺到錢,再去考慮放大槓桿。但是我還是建議你不要放大槓桿,這是我的建議。

下面這位振庭二寶爸,他說:「五星送幸福,五星吹爆!小弟被朋友拉進來聽,癌大講的觀念真的是小白聖經,真是上下班通勤必備良藥。再次要藉您的金口祝我近期求婚成功的好弟兄『海豹哥』跟他未婚妻『叭叭啦』白頭偕老、永浴愛河。祝癌大家一家平安幸福。」

這個振庭二寶爸,他要海豹哥跟叭叭啦,兩個白頭偕老、永浴愛河。祝你們新婚快樂、早生貴子、一切平安。

下面因為台北小菜雞,他說:「主委你好,你的節目真的是非常棒,先來一個 12345,有七星吹捧。那你每集節目我都有聽,不論是有關股票投資在生活方面分享,都是獲益良多,打開新世界。祝福你的節目可以長長久久,一家平安。相信你前陣子買了把屌爆電吉他,不知道下次這部有幸聽到主委來一段 solo 呢?」

之後有空就來 solo 一段吧。

下面這位 Lisa 媽媽,她說:「睡前培養夫妻感情的好節目,和先生在通勤的時候一定會一起聽癌大的節目。那幾個最愛的點,一條說一下,如果癌大勸退了,可以用以下的元素錄節目,我們一樣會繼續聽爆。一、產業和一些公司的競爭力、產業價值鏈(過後每次有提到,都會把那幾回聽超多次)。二、鄉民口音。然後三、勸人家去看醫生。如果有幸被唸到,還想加問一個,如果有個很喜歡的股票,但是他的流動性很差,交易量超低的話,癌大會避開這種股票嗎?之前看到更新的毛利超好,營收也都持續成長,也有很強的競爭優勢,Tier 差異也蠻純的,但交易量實在是超級低。小資如果買個一張,也成功直接影響當下的股價。那如果要賣的時候可能賣不太掉之外,這樣的股票怎麼缺點嗎?感謝癌大的無私分享看法。」

保守的天氣上面那建議。然後再來就是,如果你遇到一個流動性差、交易量很低的股票,該怎麼樣處理?其實還是可以做,為什麼不可以做?就是價投仔其實每天都在做這樣的事情,就至少我身邊的價投仔,他們蠻多買的股票,就是以他們的資金來講,他可能一次打進去,絕對就鎖漲停,可是他就是慢慢的……光是布局,有些人布局就不兩三個月以上。

那這樣的股票有什麼樣風險呢?如果你是使用融資、槓桿,或是說你是借錢,那可能會比較麻煩,就是當你今天需要很快的把這筆資金出掉,你是有資金壓力的時候,你會有流動性的問題,你會出不了,你甚至鎖跌停,手還在那邊,都沒有要跟你買,大家以為說會更麻煩,跌停是不是有什麼大事?沒有啦,幹,那是我要繳房貸,沒有錢。會有這樣的狀況產生。

所以一般來說,如果你要去玩這種狗屎鳥量的爛股,我們講的是交易量的爛,不是說這個公司本身爛。那這樣這樣的股票,我會建議大家,就是說你是慢慢投入,然後出的時候也是慢慢出。但是流動性問題,這個還是一個比較棘手的事情,因為有時候要賣沒得賣也就麻煩。不過我知道證交所他們應該有在推這個造市機制吧,就是他也有開始會去幫很多股票造市,可能就是上面兩檔掛、下面兩檔掛,那你要慢慢出,出得掉,但是你要一次出,可能還是直接把它打穿。所以面對這樣的股票,你可以去做投資,你也可以去持有它,這都沒問題,只是你不可以有資金的壓力。所以如果你這筆資金是不會有壓力的,你可以接受慢慢進、慢慢出,不會不能投資,沒有這樣的問題。

下面這位銀行 IT boy,他說:「高山牙套弟,高山好人先吹股癌。據小弟多年的觀察,或許未來三到五年走緩跌,或是開啟許久未見熊市的機會是相對高的,不知道如果是處在這個時期,主委會不會轉去何處?民生、黃金、指數、債、還是 Microsoft 微軟。然後說另外想問的是,主委通常會怎麼樣判斷一個時期的轉變,像是進入了緩跌,是什麼東西讓主委覺得熊市全面啟動的這種感覺?以小弟個人的感覺,是當有追的各個巨頭一段時間持續看壞市場,並且長達月、季的大盤下修,加上會長期影響全球市場基本面的因素(倒債、次貸或是 10-2 Y 倒掛),最後再加一點個人的盤感參考,就有機會進入以年計的熊市,不知道主委的看法如何?我是相信人類是持續進步,市場上持續成長,熊市時錢如果不在市場,就吃不到復甦最甜的那段。部位太多又很難抓住下滑時加碼的比例,實在是很難取捨。」

首先,加碼比例的問題,是非常難回答的。那你太快把資金打完,你也痛苦,那太慢打完的也會痛苦,因為反彈之後,你還有一堆現金在手上。所以願賭服輸,這種問題其實真的沒有辦法問的,因為你就是壓好離手。你會怕錯過的人,就趕快把你的錢都打掉,你就要承擔後面可能就回吐;你會怕說又有新低價的,你就是不甘心,你想要買最低點,你就要去承擔說,搞不好反彈之後,你還握一堆現金在手上,就很尷尬。

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是這樣,就是你盡可能的,當今天有錢進來的時候,你就要找地方去放,就是我們講,你要讓錢去幫你工作。股票市場不好,你可能就去買房子;房地產市場你不喜歡,那可能就去買一點什麼固定收益的商品。這都可以,反正就是讓你的錢去找地方去。其實你每個月都有薪水收入,薪水收入它就是一個本多終勝。本多終勝不是只有有錢人有這個權利,其實一般人你只要每個月的可支配所得是正的話,其實你都是可以辦到這種所謂的本多終勝,然後讓你的成本是平滑。只是在過程之中,你有沒有辦法扛住而已,問題就是你有沒有辦法扛住而已。

然後再來就是說,什麼數以年計的熊市或什麼的,這個是一個太預測性的東西,就是我不喜歡講預測的東西,因為蠻多東西,我們就是要實際上遇到,再去做出調整。我是很相信那一種見招拆招、見機行事的,因為我不覺得預測跟白日夢有任何的意義。就像生活中你九成的幻想都不會發生,你在那邊想半天說,怎麼待會我的女朋友來,那她可能會有一點福利,然後之後我們會一起出去,會去哪,然後她很高興有什麼的……就沒有,那她一來,她就把你當空氣,然後就這樣走掉。所以你後面想的東西全部是假的,就是大多數人的空想都是假的。

就像我們在去年的時候,你還記得嗎?跟你分享說美國各家投資銀行,各家,他們對於標普的目標價值開多少?五千,共識是五千。那現在標普一點五,你知道大家怎麼做嗎?每個人都下修。所以預測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從頭到尾都覺得預測是一個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就非常反對於預測。但是沒有辦法,因為市場就是喜歡這種預言家,不然怎麼印度低能童為什麼大家會爆紅?就喜歡預言家。即便他預言東西可能一大堆不準的,沒有,就報他準的東西,反正就是一個話題。

所以預言是一個完全沒有意義的事情。你說進入熊市,現在算不算熊市?很多股票已經進入熊市,這沒有問題。大盤有沒有熊市?大盤還沒。只是你真正等到大盤進入熊市才調整,那也太慢。等到台股進入熊市,一萬五千點,你用現在一萬八去乘以 20%,差不多一萬五就是一個 benchmark。等到那時候再調,那時候股票可能已經跌掉五成了。所以過程中就要調了。

像我們的感覺就是,你開始注意到手上的標的很多長不動,那表現不好,你過去兩年表現超好,現在表現不好,你已經開始去思考哪裡有問題。所以上一集還跟你分享 long-short。因為如果今天行情很好,誰要做 short?媽直接 long 到爆就好。當然有一些比較注意風險的,平常就會去鎖一個 long-short。這種地方賢達,或是像我們身邊這些人,你可以做多,我們就是做多,因為做多報酬才漂亮。就是因為你開始注意到狀況不太對,先進入一個防守狀態,做 long-short。可是當你做 long-short,就代表說你覺得市場不好、是一定會進入一年的熊市?這個就進入預言,我們是不預言的。

所以今天如果開始發現,好像我剛剛前面提到的,欸,這個台股假設真的有要再重新進行攻擊的話,我們就去做調整,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就未來的狀況到底會怎麼樣。我們能夠比較明確知道的,就是產業的一些變化,那個是騙不了人的。Netflix 是一個業界領袖,騙不了人的;大家都要用這個,騙不了人的。個股價就是會上上下下,會動來動去。台積電,他講的那個法說這麼好,為什麼他也跌?不知道。

所以當我們今天真的看到這種市場進入一個可能是一個比較悲觀的,或是什麼熊市的氛圍或什麼的,就是說你還是得尊重他,你不能夠都很簡單地講說什麼「你就是長期投資」。因為蠻多人會這樣說服自己,你只要買到東西跌,你就會講說我在長期投資。但這個觀念其實不對的,因為你不能夠說,等到這個損益實現之後,他才是實現。我推廣大家,你要有一個淨值的觀念,就是你當下買進的東西,他今天的價值多少,這個就是你目前的淨值,就是你的身價。那你的身價就是一直在一個不好的路上,然後你就期待有一天你會像巴菲特一樣,你看到的石頭會變鑽石,你不覺得有點在幻想嗎?

所以我會覺得,你還是要盡可能的放自己在一個正確的地方。當你今天在做的東西,是要讓你賠錢的,你一定就要去減少這個東西。就我們怎麼把投資做好?我覺得很簡單的觀念,就是說你一個做了有成效的東西你就繼續做。這個是我昨天聽那個我們電玩群的群眾龍講的,那我覺得還蠻有道理的。就是有成效的東西、對的東西你就重複做,即便他的報酬可能會變少,但是你這樣做可以賺到錢,你就是應該反覆的去做它,就是給自己的心理上的一個正向回饋,那你也會更趨向於你去做這個所謂的對的事情。

所以不要去預測說什麼未來一定會是熊、一定會是什麼的。我知道現在太多預言家了,一定會衰退或什麼的。你知道重點根本就不是去做這些預言。這時候可以套巴菲特之前有講過一段話嗎?就是說你不要跟我講就有的沒的,你今天給我看你的配置比例就好。因為講大家都會講,所以我才之前跟大家講說,我在參考市場意見的時候,我不去參考那些什麼分析師,我什麼我要參考地方賢達、在手上有部位的,你真的有壓的,我才相信你。幹,你都沒有壓,媽的,你要嘴砲太容易了。

所以很多人會在那邊喊說什麼,好,居然說這個未來一定有大多頭,如果說你錢有壓,好,OK,你的說法我可以參考。說什麼未來一定會衰退,一定要持有一些現金。現在不是開始很多人喊說什麼要持有現金嗎?你知道那個就是在講幹話,因為重點根本就不是持有現金,而是「Why」。因為我們最後面是要投資市場,所以那我錢扣著,我什麼時候可以丟?等到狀況明朗再丟。這個幹話,因為幹,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是狀況明朗?

我就類似這種……台灣不是有長期看空房地產的?我不是挺房的人,大家應該都明確知道。但是有些人那種妖言惑眾的,我看你也不習慣。就是他會跟大家講說,什麼現在買房子就是白痴,就是智障還是三小,然後自己去跑去買房嘛,然後跟你講說「扣現金、快走」這樣。就越扣、扣到後來,幹,那個房價都已經碰到天上去了,然後你什麼都沒買,現金全部被通膨吃光。

所以你要負責了一點,講說你只要當大預言家,你是要跟大家講解放的。你說會進入衰退、會進入熊市,那我問你,什麼時候現金可以打進去?我聽你的,我扣現金,越扣越多,扣兩三百萬,反彈都結束了,股市都創新高,下個新高都出來了,那我手上還拿一堆現金。這種空手博士我們不是沒看過,12 年、15 年、18 年、20 年,都有啦,給你拿到扣現金,扣到後來,然後問你什麼時候,我說我先進去,你錢都打完了。

所以我們不要去做預測,預測是一個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你知道有太多變數,就是在去年初、2021 年初的時候,你有想到俄羅斯突然會打烏克蘭嗎?然後在 2018 年的時候,你有想到會有個肺炎嗎?然後在這個 2015 年的時候,你有想到突然會有個中美貿易戰嗎?幹,那時候那個什麼川普他的孫女還在唱那個中國的歌隊,還在穿紅袍,那時候跟中國關係多好,你有辦法算到嗎?沒辦法算到。所以真的,就見招拆招,這是我給大家的建議。那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