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65:🐂
逐字稿內容
本集節目由房裡無蟑殺蟑魔粒贊助。
當你看到蟑螂,代表暗處已經入住了數百隻蟑螂。噴霧是煙霧式殺蟲劑,擔心吸入毒氣或殘留在家具上;而蟑螂屋總是會有蟑螂繞道而行;餌膠式的餌劑容易硬化,無法深入蟑螂最愛的陰暗縫隙。百萬網友好評不斷的房裡無蟑殺蟑魔粒,讓你無痛跟小強說掰掰。
採用知名寵物跳蚤藥常見的主成分——芬普尼,蟑螂抗藥性低,連鎖殺蟑效果看得見。符合蟑螂口味的獨家配方,首創 0.005% 超低劑量,延遲蟑螂死亡時間,讓牠把毒性帶回巢穴,將蟑螂本人變成蟑螂藥,利用蟑螂會吃彼此同伴屍體的特性,達到區域連鎖殺蟑效果,長達 6-9 個月。
施藥不沾手、餌劑不留痕跡,首創顆粒餌劑,才能夠真正深入陰暗細縫處,輕鬆多點施藥。像是廚房洗手台、冰箱底部、微波爐下方、櫥櫃的抽屜,或是牆壁裂縫、天花板,所有陰暗細縫處都留下 10-15 顆的餌劑,布下天羅地網可以發揮最大的效果。
百萬網友親身實驗有感分享,好操作、效果好。原本家中一堆蟑螂亂竄,用了房裡無蟑殺蟑魔粒真的很神。施藥完畢要定時檢查施藥的地方有沒有餌劑,評估是否要補藥或是去換施藥的地點。記得施藥還是要維持家中整潔,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從資訊欄這邊,你可以找到我們的購買連結,享有股癌聽眾專屬的限時優惠;或是你可以到我們股癌的粉專參加抽獎活動,就有機會獲得超值好禮。在那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
好,那最近的耍廢生活,真的是讓我覺得回不去了。並不是說完全沒有生產力,因為當然股票部位還是繼續做,那個就是我的工作了,只是把一些短線的部位拿掉之後,去做一些調整,再來就是在配置上也去做更動,讓自己盡可能地騰出更多時間可以去陪伴家人,然後發現其實這樣做是很不錯的。
而且雖然目前只有兩三個禮拜的紀錄,但這兩三個禮拜也不會說是很無腦的盤,像過去的幾天有大回調或什麼的,但是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其實本來做長線就是這樣,只是因為自己有弄一些短線,所以在短線上的情緒掌握上,可能有時候會比較敏感一點,所以也因為這樣子可能間接產生一些壓力。雖然那些壓力如果說已經非常習慣,就是你自己不覺得那是有壓力,直到可能你突然把它撤掉之後,才發現說:「哇!原來生活是這樣。」
因為像自己想到什麼小時候在跑田徑的時候,雖然那根本應該沒有什麼用,但老師那時候會在你腳上纏那種沙袋,然後那個沙袋你久了之後你就很習慣,因為你的腳就是有一個負重。所以你可能走了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都掛著負重之後,你把那個東西撤掉,你突然覺得你腳變超輕的,好像那個腳不是你的腳。我覺得有點類似那樣,就是那個負重掛在上面已經習慣了,然後突然撤掉之後才發現,其實你根本就不太需要那樣的東西之類的,就是有這樣的想法產生。
那其實這樣的狀況,在我生命之中有好幾次。比較早的一次是,我那時候機師離職之後,同時繼續飛,我來台北跟一個朋友一起弄旅館,然後我們一起投資做其他的生意。那時候弄旅館的時候其實最早最早壓力是蠻大的,因為我們就只有兩個人,然後我們就從零開始。我朋友那時候還搞到,他當時被女朋友戴了一頂綠帽,氣到一種程度,所以他本來要開車去自殺了。反正就是當時有很多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但還是蠻快樂的,我們兩個整天都在打 PS4,然後白天就去旅館,從零到有,把這個旅館弄出來。
那當然說什麼建管、消防,你要去跟政府應對、跟觀傳局,再來就是人力訓練,以及你要什麼樣的系統。當時也做了很多的請教,我朋友是比較傾向於工程那一邊,那我就做軟體這一段。所以當時就想說,那我們去問一下在台北有一些大旅館,然後因為在一些旅館同業的聚會上認識他們,就想說你們是怎麼樣做的,我們就來 copy 嘛,先 copy 起來,然後再去優化出自己的方案之類的。
然後才發現說,幹!原來現在大旅館他們其實在做的東西,還是上個時代的東西,可能還是用人工在看這些訂單。其實像我們這種懶鬼,就覺得一定要盡可能地把人工給取代掉。就是一直以來,因為我們懶,所以懶就會產生一些很不錯的想法。其實我覺得懶是一個很好的特質,不是說你懶到都不去做事情,而是說你會做事情,只是在做事情的當下,你又會去思考說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讓自己更輕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特質。
就去想說,你們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你要再額外去做一個訂房部門,那訂房部門再請三個人,三個人是說他正職在那邊上班,所以實際上因為三個人不會一個月都在上班嘛,所以可能要請五個人、六個人去輪班嘛。那你會發現說這樣是不對的,因為這個成本會變更高,然後管理上會變得更麻煩,那有時候會出包,應該要交給電腦處理才對。
所以當時就有去找了蠻多的這種串接平台,那串接平台其實有超級多選擇,有些可能只有串 A、B 平台,沒有串 C;有些有串 B、C,沒有串 A;那有些是可以 integrate together,就是可以把它結合在一起,變成你用兩個就可以達到一個整體的 solution。那有些是一個他可以做整體,可是他價格是很貴,或是說他在操作上是沒有那麼方便,然後也只有可能是全英文的,所以在人員訓練上比較困難什麼的。
所以當時又做了很多的比較,然後找到一個在愛爾蘭的公司,他是一個類似那種小型新創,他解決方案超讚的。他可以串所有的房源,變成說我只需要一個櫃檯,還不用再額外去找什麼訂房管理人員。就是一個櫃檯,他本身就是櫃檯,然後同時他就可以去監管這些所有的房源的進出,因為他是用一個很容易了解的前端,那直接去把所有的,像是 Agoda、Booking.com、Airbnb,所有的房源全部串在一起,然後他一個人就可以控房。那再來就是,這個帳號可以從很多地方登入,所以我在家,我只要有登入,我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狀況。
那其實當時除了做這些努力之外,我們其實還是會整天跑去旅館看著,因為怕會出狀況。然後我老婆就在那邊跟我吐槽說:「你怎麼整天都待在那邊?我看你待在那邊你也沒幹嘛,你就坐在那邊發呆。」我說:「我是在那邊確保不會有事情發生。」她說:「你幹嘛不要在家就好?」可是當時呢,觀念就過不去,就覺得說:「不行,我一定要在那邊盯著。」
然後之後我們又再採用了像是把 Google 的一些解決方案,像是 Google Sheet,就是說有東西進來出去、有備品進來洗出去、有東西有問題,我們可以透過 Google Sheet 直接跟櫃檯跟房務人員全部都做串接,大家直接在雲端就可以看到狀況。其實這樣子又省下更多的時間,那我就不用在現場了,所以就加入了很多這種雲端的幫忙,然後到最後我根本連去都沒有去,所以就每天在家裡專心弄我的股票這樣子。
那我朋友也是,他比我更誇張,因為他是弄那個建築相關的嘛,所以等到旅館蓋好的時候,其實他就已經沒有在處理所有事情了,他比我更閒,整天跑出去玩。反正那是我的第一個變革,就是當你本來以為生活是這樣子,應該要這樣子,然後被人家「破壞式創新」——你老婆直接拿鐵拳過來說「幹你整天杵在那邊衝啥小」——然後你把它打掉重練之後發現說,幹!其實我不去也可以。就是這種感覺。
那可以像是最早在錄 Podcast 的時候,其實也是把事情弄得很複雜,就是有去買一個麥克風架,那還有什麼動圈式、電容式,好啦,用個動圈式,因為它比較不會收到旁邊的聲音,那去貼一些隔音棉。然後最早我是弄了一個類似那種錄音室在那邊搞,那還搞了一個 Rodecaster Pro,那 Rodecaster Pro 是一個錄音平台,上面有幾個推把,你可以在那邊調聲音或什麼的,然後再接到電腦。
我其實比大多數人都已經更懶了,因為我是沒有在做任何後製的,我錄完就上傳,那中間有時候大家會感覺出來有剪輯,其實不是剪輯,是我暫停喝個水,所以其實沒有任何剪輯,對我來說已經很容易了。但當時其實還是覺得這個東西有點麻煩,所以一樣,就是當你已經習慣一個東西的時候,你不會去做改變,是後來要去歐洲,那在歐洲想說,我如果要帶這東西去太麻煩了,那就找到一個新的麥克風,就一樣是 RØDE 出的一個可以直接 USB 接電腦的,然後就發現說,幹!原來只要這支麥克פון,我連錄音介面都不需要了,而且也不需要牆上貼隔音棉或什麼的,因為就發現那個差距是很小的,根本就沒差。所以我現在就是一支麥克風,我手這樣拿著,我根本連麥克風架都沒有,然後接到電腦上,我就對著電腦講話,就這樣。
所以我又省下了很多,然後又要串這個、又要串那個、又要去弄麥克風線或什麼的,那個麥克風線接到錄音平台是一條線,錄音平台到電腦又是另外一條線。所以就因為這樣子,就發現新大陸,就其實根本不用帶那麼多東西,那你可以省下很多的麻煩。
那我覺得近期又是一個新的變革,就是當你已經很習慣你每天要處理這些東西,然後後來發現其實如果說你現在要把家庭的順位擺在第一,因為你要陪他們玩,所以你必須先把時間騰出來,所以你就下去把很多東西刪掉,然後刪掉之後再重新去把你覺得真的有需要的東西加回來。然後加回來之後發現說,哇靠!其實跟原本的差距沒有到很大,就是還是可以把事情做好。
然後就會產生一個新的想法,就會感覺其實不用這樣。或是說,之前在看盤最早最早的時候,其實我真的像在大樓管理員,我好幾個螢幕。那後來就發現說,你去打那些極短線,其實那有點像是在工作的感覺,就是它已經不是很優雅的投資、在享受生活了,那就是你多打就有多一點錢這樣子,然後有時候會搞到很累。
有些人像打短線的,我們聽到比較誇張是那種,早上打台股,然後下午開始就去弄一些海外期貨的東西,晚上弄美股,那可能深夜也會再去弄別的東西,就是他每個時段都有一個商品要弄。然後當然你沒有錢的時候,可能就真的會這樣,可是那後來就發現說那個 CP 值也很低,就開始去把一些螢幕撤掉。所以我現在剩下兩個螢幕,因為還是要兩個螢幕,一個螢幕可能就是稍微看一些報價看著,另外一個就是自己在那邊打電動。然後這個報價這個其實也可以關掉,就是說有時候那是一個爽感,因為自己喜歡看著這些價格變化跳動。所以變成兩個螢幕,本來是有五、六個螢幕在看,所以其實整個都是一個從很複雜,然後收斂到很乾淨、很簡單的一個過程。
那其實我覺得這個過程,要不是這次有小朋友們來,然後提醒我,就是其實一段時間就真的應該好好地去審視一下,你當下覺得已經很理所當然的東西。我一直以來都這樣做,那這個流程可能是有問題,是你自己不知道。那個問題也不是說真的會對你造成一些破壞,它只是可能有更有效率的方式,只是你沒有想過。
因為想說大部分的做東西,就是我現在開始做,然後做的時候我覺得我要再……像我在螢幕就是,我覺得我要再多看某個東西的報價,我要看歐股的報價,我再多一個螢幕;我要看原物料怎麼樣跳,我再多一個螢幕;我要看原油,我再多一個螢幕,也是這樣。然後到最後你就發現說,其實那是一個……我們在做事情會怎麼樣,就是你最早在錄 Podcast 你搞不清楚,你就隨便接一個麥克風而已,然後後來發現說,要追求音質要加這個東西。所以一開始都會是那種加法的感覺,就是你會開始去加很多東西,然後最後面呢,很多人會忘記,其實還要有一個減法,就要收斂。你現在一個擴張之後,然後你要盡可能去收斂它,只是大多數人可能就忘記收斂那一段,因為擴張完之後發現說,這個就達到我要的效果。
就像我們玩那個《上古卷軸》,很多人會裝一堆 Mod,裝了一、兩百個 Mod,然後這邊發現可能很多是沒有用的。但是你當時是那種疊床架屋弄下去,弄了一大堆東西,那個組織結構變超龐大的,然後到最後發現說,其實應該可以再稍微簡化一點點,其實會讓整個遊戲的效率也變得更好,那其實你不需要這麼多東西。
我覺得其實好像讓我悟到這件事,結果本來就前一世知道這件事情,但是讓我去更認真去思考這件事。然後從現在開始,應該把這個思考邏輯丟在每個地方,就是我們一定會先有一個擴張的過程,你從菜逼巴開始,一定是亂搞,然後後來開始擴張、去修正,然後東西會越弄越多,然後最後面呢,不能忘記就是要把這個越弄越多的東西收斂,然後讓它變得簡單,就是用一個最小可行性的方式,然後達到你要的目標。我覺得這個是很不錯的一個思考方式,這邊分享給大家。
然後今天我們進入市場話題。首先我先更正一件事情,在上一集有提到特斯拉的 FCF 可能會轉負,讓一些媒體可以做文章,不是 FCF,是 Net Cash。因為 FCF 的公式是 Operating Cash Flow 去減掉 Capital Expenditure,就是你用營運現金流去減掉資本支出,就會是自由現金流。那淨現金呢,就是營運現金流,然後再去處理投資現金流跟融資現金流,那就會是淨現金流。我要講的是後者,就是說你把比特幣的價差拉掉的話,後者是可能會轉負的。當然它也可以去做一些 Cash Flow 上面的調整,例如說它就不要還這麼多債,那個數字就可以做出來。
所以那一點像是,就有時候一些數字出來,你就會看到有人會看圖說故事,就有一些媒體可能會見縫插針,就說你看它這個可能有問題。但其實如果說你仔細的去看一下那個項目就會發現,實際上不是這樣。我知道跟大家講這件事情,只是我誤植了,不是講 FCF,是講 Net Cash 的部分。
再來就是馬斯克其實還是有繼續出事情,在《華爾街日報》上面有報導,言之鑿鑿的講說,這個傢伙跟 Sergey Brin 的老婆,就是 Google 共同創辦人的老婆,他睡人家老婆,所以導致人家離婚,然後之後 Sergey Brin 還把對於馬斯克的所有投資都撤掉,他去叫他的財務顧問去把這些投資都撤掉。反正就是寫得好像煞有其事。
但馬斯克很快就發了一個照片說,他跟那個……他還不是他發,是人家發的,忘記了。反正就是有一個照片出來,他就在下面回應說:「你看吧,就是我跟 Sergey Brin 我們昨天還前天就還在派對,跟我們就是媒體亂講。」我是覺得他敢這樣直接回應,基本上就是沒有這件事情,除非他是把他的生涯都賭上去了。因為如果最後面,你知道這個東西,就是 Sergey Brin 或是謠傳的這個緋聞對象,Sergey Brin 的老婆,如果出來講說就真的有這件事情的話,你就爆了吧,而且你還騙人。所以他敢出來回應,應該就是沒有這件事情。
可是還是很多媒體就是那種見縫插針,反正就是說,你看,有錢人家就是這樣子。然後很多評論家在下面寫說,你看,一直從來都不喜歡馬斯克。就是把一個那種明明可能沒有什麼的東西,然後加油添醋去編故事就變成一個新的東西。就像是講說,特斯拉賣碳權,所以我上一集主要就是在講說,因為這個現金流如果說看起來是負的話,淨現金流出現負值的話,一定就會被人家講說這公司是不是哪裡可能有問題。但其實不是,那個都是可以調整的,那調整之後可能狀況就完全不一樣。所以實際上你還要去看那個報表,你要去看那個細表,才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那其實這種媒體他直接看新聞去講故事的東西是有很多的。像最近就是聯發科去跟 Intel 16 合作,那很多人都覺得說,幹嘛聯發科不務正業,幹嘛背骨仔,怎麼會跑去找 Intel 合作?怎麼會背棄台積電?是不是從此開始要砍單怎麼的?那也開始有一些那種評論、社論在寫這件事情,然後我覺得說很多都是看一根本就看圖說故事,就是你要去理解到底發生什麼樣的狀況。
但我看到這個新聞的第一個瞬間也是在思考說,他是怎樣?他是砍單轉單,還是說他是要去找 Second Source?就是我不敢去下定論,所以我一定要去找有消息來源的人問,內部人或什麼,一定要去問。問了之後就知道說,其實聯發科跟台積電合作的那種使用先進製程的網通晶片,他還是下單下到爆。之前有砍單沒錯,可是他還是有大量的單在這邊。那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因為他拿不到他要的這個產能,所以他必須要去找一個 Second Source,這是一部分,這可能是台積內部會這樣講。
但在聯發科角度,對我們來說,他去找一個第二供應商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如果全部都是跟同一家叫的話,當然這一家如果要漲價,就把他吃死了,所以他一般就會找兩家,他可以做比較。所以他不是像一些評論寫的這麼嚴重,就是說他從現在開始就要大砍單,他就是不要投台積電,根本不是這樣一回事。可是就是新聞出來大家就會往那個方向去解釋。
那再來還有看到更扯就是說,從此聯發科可能就要輸給高通了,在手機晶片的競爭上。然後還有很多人去做這樣子的討論,我想說,幹,你們最好不要投資科技股,這真的會受重傷,因為你們根本搞不清楚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就是手機的晶片不會下在那個節點,手機的晶片是在七奈米以下了,所以這跟手機晶片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第一件事。那第二件事就是,就算真的是這樣好了,可是之前產生過問題的是三星,並不是 Intel。所以下 Intel 其實要擔心的可能是成本競爭力的問題。所以很多人就會把所有東西都瞎攪和在一起,然後就變一個故事出來,會覺得很扯,就是那個想像力到底是怎麼樣弄出來的。
所以這個十幾奈米,十六、二二這個應該是偏向網通、Wi-Fi 相關的東西。那我覺得可能是比較類似一個戰略性的合作,對 Intel 來講也是好事;對聯發科來講是,它可以多比價,那可能可以去壓一些競爭代工廠的價格;那對於台積電來講,它本來產能就是滿載,我就沒有辦法給你這麼多東西,所以你分一些給別人,去投一些到別人那邊,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那對於 Intel 來講,Intel 就是它一直想要去推他的 IDM 2.0,基辛格就在吹這件事情,現在找到一個聯發科,好歹也是世界大咖,這個五大豬屎屋之一。我把聯發科的東西拉進來做,是可以大寫文章,雖然可能量不大,可是就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步,我跟聯發科合作。所以之後應該會看到 Intel 釋出一些新聞稿,他們跟這個 MediaTek 合作,怎麼樣多屌,Intel 的 IDM 2.0 會怎麼樣什麼的,就會看到這樣的東西。
所以它其實是一個比較中性的事件,就並不是像一些媒體或是人家討論的,寫得好像像是它是背骨仔、背棄大家,或網友討論就是有些會寫得好像是做什麼手機晶片從此就要輸了,根本搞不清楚手機就不是下在這個節點,瞎扯。所以幻想,我自己覺得不要看太多。
當然聯發科其實它跟高通的競爭還是很密切,那高通這邊下在台積電的新的晶片,表現是很卓異的,它在這個低效能的模式上是很省電的。所以它本來最大的問題就過熱,然後耗電,但是這個就我所知是有相當程度的改善。所以聯發科在下一代跟高通的競爭應該還是非常激烈,我相信現在應該工程師們天天加班,就算我不用叫你加班,你也只能加班,應該都加班加到爆了,去把這件事情做好。所以也都先祝大家順利,所以並不是什麼不務正業、背骨仔、什麼背叛什麼的,那個都是很多在亂講故事的,你真的會看到很多這樣的東西。我覺得你今天有一個假設,你要去求證,你不要全部都是你假設,你就變一個故事出來,這個跟江湖郎中有什麼差別。
再來就是跟大家聊一下如興,就如興紡織這個事情。所以我看到黃國昌一直在追這件事情,然後也追蠻久的。其實謝金河社長他在蠻早就跟大家警示這件事情。應該說你稍微懂一點的,就會知道奇怪,去投資如興超奇怪的。而且他是在他們那個年報跟季報下面,是列在什麼類似創新產業那個範圍裡面,六百多億的一個 sub-category 裡面,那他有投如興,但佔比真的很小。就是有些媒體會寫成好像是這個動搖國本,賠納稅人的錢,那太誇張了,它佔比極小,0.00幾趴的東西。
但是也不是說佔比極小就可以亂花費,所以我們還是要去討論一下這個事件,他到底本質上是長什麼樣子,以及國發基金的樣貌是長怎樣。其實國發基金他在上市櫃公司的投資裡面,他已經完全是台積電的形狀。因為台積電真的長得太大了,所以他的那個 portfolio 裡面半導體看起來就是超高,八十幾趴,而且半導體這麼高,是台積電的關係,因為台積電可能表現很好,一直長,所以他整個佔他的那個市值的比例就非常的高。但如果說你把台積電拉掉的話,就發現半導體並沒有說佔比特別高,他的整個配置裡面其實算是滿分散的。裡面可能看到航運很高,但航運也是因為過去的一兩年大暴漲,就算現在有大跌,他的那個市值還是比本來可能多了快十倍左右,所以就是膨脹起來。然後再來就是投很多生技產業,那當然說像藥華藥的佔比也拉到很大,那也是因為上漲所造成的。
所以你看到那個 portfolio 裡面佔比很大的,未必說國發基金就是特別厚愛他,把錢都塞給他,不是,有時候是因為他一直在長大,所以他就把這個 portfolio 的樣子搞壞掉了,是這樣子。他之前有一段時間在傳說什麼他們去賣台積電,那時候也是被很多人批評,可是那個賣的量很少。就一樣,我講這種見縫插針就是這樣,就是他看到一個東西,他就開始拿出來大作文章,他沒有去理解到實際上背後的意涵是什麼。
那對於如興來講,他可以拿到這筆錢,其實我是覺得比較不可思議。就我覺得這件事情真的要查的話,並不是去查說什麼國發基金到底操盤是誰、在怎麼樣搞的、怎麼會投到如興或什麼的,我覺得不能這樣。首先他投的東西太多太廣了,他也不是只有投上市櫃,他也有投一些創投,也有投一些融資案或什麼的,所以那個東西太廣了,那他一定不會是一個人做決策。其實我覺得這件事情,就是你不要把一個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應該是去找是誰授權這一筆的,你去抓這個人就好了,你沒有必要說整個國發基金都是有問題,因為這是不對的。就國發基金他投的東西這麼多,他當然裡面一定會踩到一些雷嘛,只是誰做這個決定的?那也不是說做這個決定就該死,他如果可以去解釋說為什麼他當時會投他,之後有什麼情勢跟變化,那我覺得其實也還好。
所以其實我們應該都要把整個東西都先分析出來,然後再來就是我覺得國發基金這件事給大家一個很大的啟示,就是國發基金很屌對不對?所以有時候你聽到一些投資,像身邊朋友找投資的,剛好我就好幾個找到我,就是說國發基金有投他們,因為他們錢太多了,所以要到處投。所以你聽到有國發基金投,可能你就覺得說這個跟神主牌一樣,不會錯的吧?其實他們錯的東西也很多啊。
就是整個正常的投資配置,本來就是會有有對有錯的東西。你要嘛就複製人家整個投資配置,他的投資配置裡面現在是市值最高的台積電,就是你要做,你要 copy 他的 portfolio,你是要整個複製,而不是我知道國發基金有投的幾個,就跟他投;巴菲特有投航空股,就跟他投。你要學他全部,而不是說你只學他一個。你只學他一個航空股,他賣掉,就說你會踩到雷。
所以像國發基金這個案例,就是給大家一個教學,因為很多人會相信明牌,哪一個地方的大咖、大戶在買,買到變大股東,申報上我看到他的名字,跟他單就對了。你怎麼知道這只是他的整個東西,搞不好是他的 5% 的資金,然後你是 all-in。他如果烙賽,這 5% 他賠掉,規定他還有 95% 的錢;那你是 100% 歸零。所以其實這件事情對投資人造成最大的影響是,因為很多人會看國發基金投資,你看新聞看到你就會去跟單,所以我覺得對跟單仔來講,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就是你要知道說他們不會每個都看對。
那至於有些要講說什麼這個就是動搖國本、是賠納稅人的錢,我覺得也就是太過分了,然後就是一樣是把所有東西都瞎扯在一起,但實際上應該不是這樣子。
好,接下來我們跟大家聊一下微軟的財報,我還蠻喜歡看微軟的財報的,因為在最近的盤後都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好像那種大家越想越不對勁的感覺,本來全部壓一個方向壓跌,然後突然間財報好像沒有這麼差,然後全部買一張,所以本來大跌變大漲,盤後就出現這樣子一個狀況,好像已經好幾次了。
像最近一次也是這樣子,盤後直接跌兩趴多,然後我就看到好幾家媒體搶快在那邊發新聞稿,就寫說微軟的營收跟獲利不如預期,股價大跌,盤後收跌兩趴多,很嚴重,出了什麼樣的問題。然後之後再隔一個小時,盤後大漲,很尷尬,前面寫那個稿不好可以繼續用,反正出了就出了,只能夠掛在那邊。但是後面才發報導的,馬上寫出來就另外一個方向,這個未來是很看好。
所以其實真的大多數的報導都是看漲說漲、看跌說跌。我覺得身為記者沒辦法,未必有在投資,所以他就直接用市場的情緒變化去做解釋,對他們來講可能是最簡單的一件事情。可能明天跌就打臉今天自己,反正沒差,明天跌他就往另外一個方向寫,也就寫報導而已,只要點閱就好。可是如果是投資人,我覺得這個是不太健康的想法,就是一個公司漲了,你才覺得他是好公司,跌了他就是垃圾,這很危險,特別是你看的時間軸是一天的話,這超扯。所以他漲了就說這個東西是好的,他跌了這個東西是壞的,代表你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定見。
沒有定見其實是不太好的事情。我覺得類似像前面那種,當有人家要出來帶風向的時候,你就會人家怎麼帶,人家就往哪個方向去。這種隨風飄的動作,我自己是覺得在投資上面不會有任何的幫助,除非你擺明就是我打短線,我是交易大家的情緒,那是例外。但如果你自居是一個投資人的話,你不可能你對東西都沒有認識,然後人家講什麼你就馬上「他說這樣我就信,如果今天說另外一個方向我馬上就信」,這個其實對你來說會有很大的問題。
那以台灣投資人來講,可能大家不會覺得有問題,是因為台灣投資人沒有資本利得稅,所以很多人真的是今天買、明天賣,然後後天再追回來,他沒有感覺。可是你說美國人為什麼很多人會長期投資,其實不是因為說他們心性比我們穩,是因為他有這個資本利得稅,所以他在那邊做短線抽插,有時候對他來講是很虧的。所以他今天做投資人可能會更小心,他會很明確的知道說為什麼買這個東西,又不是像一些投資人,他是跟我們不知道自己買什麼,所以講白一點,你就在壓大小嘛,壓到是正的,恭喜我賺錢,我是對的。其實這不太對,只是這個東西真的要大家長期自己去理解,他會知道。
那我們稍微看一下它在財報的一些數據,其實我覺得微軟沒有必要做太多分析,他就是一個主體架構已經非常廣,那業務的服務員也是很大,所以基本上他所有東西都有 cover 到。那也因為他都有 cover 到,所以就算有些東西有逆風,好像個人電腦就算遇到逆風,他也不會對這家公司整體造成很大的問題,因為他的這個事業布局是很廣的。所以我覺得也是相對的沒有那麼有可看性的公司,就是他已經很穩定了,他不像特斯拉,可能我們知道他隨時會翻船,所以盯著他的一些東西看很好玩。那微軟就是很穩,就是穩到不行。
可能最近我會想要去看他,是因為在 XBOX 上面的布局很精彩,像他去跟 Discord 合作,這個我真的很看好,他可以帶很多玩家進來,他們很知道要去哪裡找玩家。他去收了 Bethesda,然後他去收了動視暴雪,其實都是很聰明的步調。就是說他先把這 IP 抓進來,同時也抓玩家進來,最後面會不會他的雲端訂閱 XBOX 的 Game Pass 會統一整個電玩界?是很有機會的。所以統一當然不是說他是獨大,很難啦,但是他可能可以強佔很大的一個市佔,因為他手上握了一些很精彩的 IP。那再來就是他們非常樂意去往外拓展,這是我覺得我對微軟這家公司最大的看點。你說是看他的雲端嗎?還是看他的 Office 相關?這個我覺得太無聊,就是如果是我不會想要去看這樣的東西。當然可能每個人觀點不一樣,就是我喜歡看一些可能比較有潛在成長性的東西。
然後其他財報數字大家自己看一看就好,我們來看一下幾個我覺得比較有關鍵的東西,就是對於股價跟公司本體會造成一些影響的 highlight,我們來跟大家去聊一下。
首先第一個就是在 2023 年 Q1 的一個財測數據,你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是 2023 Q1?就是他的那個財年的算法跟大家不太一樣,上一季是他們的第四財季,那下一季是他們的第一財季,就跟大家可能下一季是第三季那是不太一樣,美國一些公司它的那個財季的算法是不太一樣的。那在第一財季的營收預期是落在 492.5 億到 502.5 億,我覺得這個是有符合 Street 的預期。那再來就是隱含的毛利率是 69.85%,這個是超越了 Street 的預期,所以這個算是還不錯的成績。
那特別是在微軟有一些逆風的狀況之下,逆風的狀況在 slide 裡面有提到,slide 的第五頁,我覺得這是整份最關鍵的東西,就是這個公司可能會造成的衝擊,什麼大家稍微去理解一下。其他都還在正常軌道上,所以沒有什麼太大問題。那這三個會對公司造成衝擊,我們就稍微來跟大家聊一下。
第一個就是 Forex Change,那這在上一季的財報其實有跟大家提到,就是美元轉強這件事情,其實對很多收美金的企業,他們都是處於逆風的狀態,因為美元變強,所以代表他在國外賺的錢換回來,他會有一個匯損的產生。那這個對於公司會造成一個 595 million 的虧損,就是會……你也不能說他是一個淨虧損,就是說他會有一個負 595 million 的減項,然後跟 0.04 的 EPS 也是負的一個減項。
那再來就是說在中國的封城,也對他們造成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 PC OEM 的部分,所以在 Windows OEM 的收益上會有一個負 300 million 的減項。這個確實是蠻多人都低估的事情,因為中國可能在我們旁邊,所以大家就想說沒有什麼,但我們非常多來看他,所以可能大家會比較聚焦在俄烏戰爭或是通膨或什麼的。但通膨跟俄烏戰爭也很重要,可是其實中國封城對於很多消費電子的影響是超龐大的,甚至大於前面這兩者。所以中國封城,他真的會對於很多電子商品造成一些衝擊,這個衝擊其實我們還是期待他有機會補回來,就是說中國的補貼方案,因為現在開始很多消費電子都在做補貼,然後跟這個解封之後,看能不能說有報復性消費,雖然很多人說中國沒錢,但是他們的央行可能因此要去放水出來等等的。所以如果有辦法把這個地方救回來的話,會像是前面可能開一個很垃圾的數據,但是後面可能有一個暴力級,這個是比較樂觀派的會這樣去期待他。但是我們知道的狀況就是在前面幾季,中國封城確實是對於這些消費電子已經造成一些衝擊了,那微軟也很如實的跟大家講到有這樣的一個狀況。
然後再來就是提到廣告支出地減低,也是有對他們造成影響。這個是集中在他的 LinkedIn 跟 Search and News 的廣告業務上面。那很多的廣告商開出來的成績都不太好看,像 Snap 就是直接跳樓。那在這個廣告說手上,其實我覺得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事情,因為我們已經注意到 CAPEX 有些縮手,OPEX 有縮手,那企業的這個招聘很多開始凍結,那對於廣告減少投放其實可能也是蠻正常的事情。雖然我自己這一段是還沒有太明顯的感受到,因為我們 podcast 前面會有廠商丟廣告,很多是國際大廠,所以目前還沒有感受到太大的衝擊,但可能是因為我們算是比較偏頭部的,所以如果等我都受到影響的話,可能代表這個業界狀況真的不太好。但是我聽說有蠻多人的廣告狀況是跟去年比起來是不太好,特別是這種 podcast 廣告已經算是相對新興的,那他們可能很多也都聚焦在上面,所以連這部分都受到影響,代表可能其他的業務、其他的廣告投放上也有很大的衝擊。那微軟也跟你提到這件事情,因為廣告的減低投放對他們也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那最後面就是在烏克蘭這邊的影響,在俄羅斯他們大量的降低他們的業務,所以產生了一些負的減項,126 million 的 expense,這是基於說 severance、asset impairment、bad debt expense。所以在俄烏戰爭對他們的公司也有造成衝擊。所以這三項主要是公司的未來的衝擊的影響。
在正向上的部分,當然其實就還是一樣,Azure 很看好,那 Nadella 是直接提到說他們有接到一些大單,所以表現應該是可以很值得大家期待,這個是一個創紀錄的數字。然後在商務版的 Office 365 訂閱裡面,高階訂閱佔比是比前一年的 38% 往上拉到了 42%,所以這個表現是很不錯的。
所以我自己看完的結論就是,他的業務表現還是可圈可點,只是有一些逆風向,俄烏戰爭、中國封城、還有其他廠商減少廣告投放,那是一個總經環境上的東西,整體業界的表現,那不是跟他一家公司,就他們有什麼業務的大變革那是負向有關,比較像是整體大環境的一些影響。但是公司的本體還是非常的茁壯,還是很強的。
那微軟這次的回檔算是過去十年來少見的,就是那種像樣的回檔,這有回蠻多的。所以除非你覺得這次就是微軟的終點,之後就不會再繼續擴張,雲端已經沒救了,那 Office 沒有人要用或什麼的,不然其實難得有回檔的機會。像過去幾乎都是不太回檔的,所以有時候很有趣的地方就是這樣子,一個東西貴的時候大家搶著買,便宜的時候反而沒有人要買,因為大家覺得可能狀況好像會更差。
目前的 sentiment 還是壓在地板上,BofA 的資料顯示,這是在雷曼兄弟之後,應該說從 2000 年到現在,唯一一次就是在雷曼兄弟之後,唯一一次在市場都非常悲觀的時候,然後你去做多還會一直賠錢的。就是一般在市場已經到極度悲觀的時候,可能曙光已經不遠了,很快就要天亮了,但這次感覺天亮的時間拖非常久。那我必須也跟大家講說,我手上的好幾份報告都是看很差很差的劇本,還是有些分析師覺得可能之後標普就是要回去 3000 以下。當然沒有人看到像 Mike Wilson 那種 1800 那種超誇張的劇本,可是大多數人,應該可以講說 99% 的人,都覺得沒有跌完。所以這也是我沒看過的事情,算是跟大家一起體驗,可能半年後、一年後我們回頭聽這一段,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大概這樣,就跟大家分享。
### QA
### 地位 QFO
> 癌大的拍 podcast 免費仔通通給狗幹。癌大您好,本身從 QGOGO 幹你娘時期聽到現在,試圖留過幾次言,但始終沒有被念到。然後聽了近期幾集的節目,有感而發還是跑來留言的。聽到前幾集癌大您提到國安基金進場的歷史數據勝率很高,但不免好奇,過去歷史在低點開始勃起反轉成牛市的時候,有發生什麼樣的現象跟數據嗎?而且是同時在過去歷史低點都有發生過的,或是並沒有所謂上述的現象,純粹只是小菜雞我異想天開。最後回歸標題,發揮我暖男的天性,來幫助為大集氣,雖然有很多通通應該被狗幹的免費仔一天到晚在哭腰,但請癌大務必為了我們這些您的死忠粉絲在背後頂著,您千萬不要因為那些北爛免費仔而自我懷疑。從開始聽節目的懵懂菜雞,直到去年正式投入市場的小韭菜,一路都是反覆聽著您的節目來自我提升。雖然您常說不樂見聽眾因為節目投入市場,但我也是有把癌大認證且持續穩定投入大盤流聽進去的實踐者,至今也只有 7% 的虧損,所以癌大不要因為少數的爛咖而放棄您背後廣大如我的忠實支持者們。最後感謝癌大無私分享,也祝您全家幸福平安,岳母的台灣行愉快又美好。
非常感謝秋否的支持,今年只有 7% 虧損非常強,吊打大盤,所以恭喜你。可能你那個進出的時間點也都抓得很漂亮之類的,不然只有 7% 還蠻屌的,天選之人,就是你贏過大盤很多,應該贏過市面上九成八、九成九的基金了吧,神之操盤人。
再來就是他上面提到說,在低點勃起反轉成牛市的時候,有什麼樣的現象跟數據?OK,那他想要問的應該說,是不是我們可以看到某個指標的產生,然後這就是低點?但這就是如同我剛剛前面所提到的,Bank of America 的那個數據,其實算是相對準,FMS 的數據算是相對準,一般那種見底的時候,就已經差不多要看到曙光了。而這一次就是例外,這一次見底還是沒有看到曙光,那很多報告還是看非常的壞。
但是我們如果用回測的角度去看的話,過去幾次的修正,假如說你有把每次修正當下的報導、報告什麼全部都記錄下來,媒體寫什麼都記錄下來,你會發現一件事情,就是每次在最低點的那個區間範圍內,其實市場上已經沒有人看多了,其實跟現在很像,現在幾乎也是沒有人看多,幾乎沒有看到任何一個看多的報告,全部人都是看空,都是比誰還更悲觀。
那就是理論上這個地方應該是低點,就看起來股價還是可以續跌,所以這波真的是還蠻離奇、蠻有趣的一點。那很多人真的是看到很壞很壞,沒關係,我們就等之後再來回頭看吧。但是在過去的幾次,就是在這樣子的狀況之下,行情就開始翻轉,就是在沒有人相信的時候行情就開始翻轉,然後之後會在半信半疑中成長,這忘記是哪個大師說的,但我覺得很有道理。
就大家都不太相信,說為什麼現在可以漲?明明最壞的數據還沒開出來,明明大家都知道說可能這個庫存只要等到 23 年的 H1 上半年才會清完,所以最壞的明明就沒有開出來,E 也還沒有修,只有修 P 而已,為什麼這個股價可以漲?在半信半疑中,股價就一直漲給你看。然後等到數字開出來很好的時候,抱歉,距離低點可能已經 30-40% 以上的距離了,已經這個開始變很好了。那這時候敢追的人就變很少。然後等到全部人都敢追,大家都跑去開戶,然後每個人都在我 podcast 問說要不要全職投資的時候,那就是相對一個高點。
其實真的過往的循環都差不多是長這樣的一個樣子,那只是這一次真的比較神奇,也很多大咖跟大家講說跟過往不太一樣,像是 Druckenmiller 跟大家講說這個是他從業以來從來沒有看過的事情,所以我們還是要比較謙遜的去面對。但一般就是這樣子,就是沒有人相信的時候就是地板,然後大家都相信、大家都覺得要開戶、每個人都要問全職交易,然後每個人都看一個 YouTube 跟 podcast 頻道在講投資的時候,這就是一個相對的高點。但那都是相對,就是沒有人知道到底絕對的這個位置會在哪裡這樣子。
### 最高的那根韭菜
> 除了我感情遇到的瓶頸,主委安安五星吹捧。小弟最近正要畢業,剛好跟同班有個女同學走得很近,他是個常常跑去開 party 的嗨咖,每週都會去參加各種活動,我也被拉一起去。然後最近他問我說跟我在一起蠻有感覺的,要不要在一起?可是有另一個學妹運動系的,也整天想要約我出去爬山健行。另一個家教的高中妹,要升大一剛滿十八,也很感謝我帶他上好的大學,前幾天還偷偷送我七夕禮物。請問我這樣,我要選女友應該怎麼選比較好?
這是他媽的幹,這是什麼韋小寶的問題?兄弟,就是他的意思是去講說大家都要他,可是他不知道怎麼樣選,而且很有趣,就是各種樣子都有,有那種嗨咖,又有那種文靜型的,也有這種運動型的,你是以為你在辦什麼後宮節目是不是?還是這個什麼幻想文?
一般來說在這種抉擇上,我會覺得就是一定是挑一個跟你相處起來最好的,不是說那種外觀客觀上最好的。因為那客觀上是可能,就是你去挑一個女朋友,在一起好玩,大家只是互相陪伴,有時候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挑個正妹什麼的,那可能是短期的。
但一般長期我們在看感情,會知道說你要找到一個可以跟自己相處起來很舒服的,那其實是一個最大的挑戰。因為再正的東西你都會看膩,每天吃這個 A5 和牛,你不用每天,三餐吃完你就膩了。所以一樣,到最後感情就是一個互相陪伴,所以找一個真的了解你的、懂你的、然後可以跟你好好相處的,然後不是說看到也是什麼運動型還是正妹就跑爬上去,那都是身外之物。
可以好好跟你溝通、可以互相去,我覺得結婚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互相接受彼此的缺點,並且是可以互相提升的,找到這樣的人是最重要的。但是以你這個年紀,我覺得很難,所以你就挑一個你看到會勃起的,就她了。
### 拉鍊卡到雞
> It's been a long day。癌大安,那斯達克神安。回想 20 年 3 月,因為 17 年的老母推薦而買了 2330 股,那只要開 APP 看損益都是正的,過年後有點錢就決定把這檔不會虧錢的股票買到一張。那其實我沒有任何的股票常識,跟不知道 2330 在賣什麼死人骨頭,然後打完就收工(印象中開崩而已)。然後直到 21 年 1 月聽癌大節目開 APP 看,哇靠超過 100%,然後看一下 15 年開始買的美股基金也都他媽 100% 以上,人生第一桶金在本業飄渺不定的日子上,莫名的 Get。然後就把 2330 質押(最後 591 all in)、美股基金贖回,開始認真繳學費的日子,直到現在。那這一路癌大 carry,從鐵牌上金牌,現在 BO5 打贏通膨衰退、庫存、戰爭、高油價,就是鑽石。
好,謝謝拉鍊卡到雞。這個 ID 可能很多人共用,我發現每次這個 ID 留出來的風格可能都不太一樣。那首先先也跟大家表示一下,就不是只有我在 carry 大家,其實我一直在被大家 carry。那真的如果這個節目,只是開啟了很多的可能性,然後認識了一堆就是我之前假設,一直都在家自己弄的話不會認識的人。那雖然我必須得講認識了更多人,也讓我看清了一件事情,就是我最早一直都以為說,有一天我打入大戶的圈子,可以跟什麼某某基金的操盤人一起吃飯,他會買什麼都知道,我就穩穩不賠了。
後來發現說,真的打進這個圈子,可是不是跟你想像的那樣。就是食物鏈是一直在進步的,就像我常提的獵人的漫畫,你本來以為說幻影旅團就是最屌的,然後幻影旅團再遇到什麼……就是你一個圈子上去,又有一個更大的圈子,後來發現說他把世界增大。就是不管你到哪個圈子,你都還是要面臨很多的競爭。
所以雖然我開了很多的眼界,但是在操作上也有進步沒錯,不過還是自己的,還是花很多心思在加強自己的東西上,我覺得是最根本的。就是我本來也是希望說可以躺分,遇到一些屌人可以被 carry,就發現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那也謝謝大家的陪伴,就是不是只有我在陪伴大家,大家也陪伴我。那再來就是,有大家的收聽,我其實有一些這種廣告收入對我來說也是不無小補,所以其實零用錢也夠花了,所以是很不錯的,也都謝謝大家。
### 新竹阿信
> 佛心的好節目,內容豐富簡單易懂,難得的好節目,讚。
謝謝這個阿信。
### Shadow of No Note
> 聲音好聽,癌大聽好爽。雖然現在這個高中生沒有錢可以投資,但是邊讀書或玩遊戲的時候聽癌大的聲音,真的是一種享受。
謝謝 Shadow of No Note,你是不知道打 Shadow of night 打錯。
### V2使
> 感謝主委,五星吹爆。感謝主委,現在開始回聽 2020,讓自己學到很多知識,癌大讚。
這麼突然這麼多吹捧文,都沒有要問題的,謝謝。
### 好撒馬利亞人
> 幸福公司不見得是賺錢公司?癌大小弟電梯收聽股癌已經兩年多了,這是第四次留言,盼能被點到。最近工作上換了主管,新主管對員工有更多的要求,甚至有些不太合理的要求,只是為了要衝刺營收讓報表更好看。那開始在想我們常常投資那些會賺錢的公司,是不是也不見得是一個對員工幸福的好公司?很多大公司老闆在外面形象很好,對員工卻很苛刻,也有很多全職股、護國神山級的公司員工常常超時加班、打假卡、做假班表。想問投資這些血汗公司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真的希望公司為了營收能夠把員工狗幹到底是最好嗎?想問一下有沒有什麼指標是評判幸福企業的?公司不一定要年年成長、持續獲利沒有關係,但至少要工作量適當、員工向心力強、有認同感、喜歡自己的工作環境,營收上不要虧錢就好。投資這樣的公司聽起來很笨,但工作和生活平衡這不是才是大家希望的樣子嗎?有時候覺得投資很矛盾,如果心靈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的話,一些正念冥想公司才是估值最高的公司,但顯然市場不這樣認為,反而一些提供物質層面滿足的公司估值很高。那癌大會覺得人類這種現象很矛盾嗎?打得有點多,不知道會不會被念完,謝謝癌大。
不是,我的制約就是我都要幫大家念完,所以他媽你們大家留言就留短一點就好了。
再來就是說,這個公司到底要追求的東西是心靈幸福還是獲利?公司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獲利,如果你不要獲利,你就不要辦公司了,簡單來講就這樣子。所以你去做公司、你去上市,你就要對你的股東交代,你的股東要看的就是獲利,因為他們承擔的風險。你不可以只看到你的員工,那股東誰來照顧?股東在大家的想法裡面都覺得說貪婪、有錢。誰說的?最近很多小資族在投資,你們都是股東,誰照顧你們?如果說一個公司,好,都是把你們的錢,反正我就一直去增發新股,那一直發給員工,你會爽嗎?你也不爽嘛,就幹,你怎麼稀釋我們的股權,然後都發給員工。
所以他當然最重要的是平衡,但是我不會覺得說就是一定要照顧員工,然後不照顧股東是好的,因為你要抓平衡。所以你要照顧股東的話,勢必就是員工一定要榨、一定要壓一點東西出來,沒有辦法,這就是業界。那其實我覺得,其實你不用太刻意的去幫員工著想,因為對員工來講,員工有一件事情是這些股東跟老闆、資方人做不到的,就是員工有很強的移動能力,你不爽就離職。這是真的,不是跟你講說什麼,我今天刻意開一個苛刻的條件跟你說不爽不要做,那很多我們講怪老闆,那真的是不太好。但是其實你不爽,你可以直接離職,你可以跳槽。你知道現在很多好像上市科技廠,他們要跳槽都很簡單。
對我來講,就是在這種大缺工的狀況之下,雖然最近開始收手,但是在之前其實他們都隨便想跳就可以跳。對於老闆來講,他養你養了半天,然後培訓你,然後教你一個東西,幹你說跳就跳。像航空公司也是,機師養了半天,說跳就跳。所以員工他是有這個優勢的,他不爽就可以找更好的地方去。但是股東有時候丟進去,那個頭就洗下去。當然如果今天是在公開市場交易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可以隨時撤掉。但像我自己丟了很多那種小企業,我也知道,我丟下去之後,其實對我來講,我承擔超大的風險,我在錢丟下去,有隨時都可能會歸零,而且很多真的就歸零。那我就丟下去讓你創業,讓你們拿薪水,那只是當然你要回饋給我。
所以我覺得其實不要刻意去塑造那種勞資對立的感覺,好像說就是為了追求獲利就一定會犧牲員工,但是難免。就像馬斯克的公司非常競爭,老闆自己都睡廠房,然後員工操到爆炸,可是還是有很多人想進去。所以我覺得那比較跟企業氛圍有關,就是有些公司雖然很壓榨,可是他真的給你很多錢,然後他可能也很照顧大家,只是他就是超累,就你進去就保證一定累的。那當然有那種公司就是擺明就是進去就是幸福養老的,像一些拿政府錢的媒體有些就這樣,那進去就跟養老一樣,那被人家出來爆料。那你說這種東西就真的比較好?他是幸福企業,可是他就是不會賺錢,他賠爆。你身為股東,你下次站在外面看,如果你是投資他的,幹,你每次丟進去的錢都跟丟水裡面一樣,你一定會超不爽的。
所以我不覺得這是一個那種對立的問題,應該說你要成立企業,第一件事就是大家都要賺錢,如果說你是要做公益的人,你就做非營利。那如果你真的希望看到大家都快樂,那你就去從微風超市都要買放養蛋,你要去滿足心理這樣感覺,你就買到放養蛋,你去照顧這些小動物,比照顧這些員工來得好了,因為員工自己是有選擇的。所以我不覺得這是一個這種有衝突的問題。那再來就是什麼正念冥想公司,沒有生產力的公司,沒有營收、沒有獲利,他拿什麼來分股東?這個就是圈錢騙人的東西。所以我一直都認為說,你要成立企業的第一步,就是你一定要先賺錢,這就是你唯一的責任,其他都是附帶的。
### 台南歐基基
> 癌大真的我大哥。癌大你好,我是你的忠實聽眾,也有追蹤立宅,也很認同他的理念。其實我從來沒有想到會這樣留言給你。小弟有個好朋友 B 是南部人,他跟他女朋友會到處救援流浪狗跟貓,照料好病,到處尋找認養的人。那只是幾個禮拜前 B 跟女友分手了,但是女生在一個禮拜後又交往了一個新竹的新男友,而且女生之後也要去新竹工作了。但是因為那些貓狗都還在,所以 B 每天要去女生家照顧那些流浪貓狗,小弟聽得其實很心痛。雖然他們有到處張貼認養文章,只是效果不彰。我只希望 B 可以將那些狗狗送養出去,並且讓這段感情有個結束,讓 B 趕快走出來。那真的沒有想到癌大會分享,那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真的非常感謝癌大,祝福你們全家平安、幸福快樂。
所以是其中一個我分享的貓貓狗狗文。對啦,像遇到這種感情事,就這很難處理。像我看到這個 B 每天要去女生家照顧流浪貓狗,我就可以感受到那種心痛的感覺。也祝你們這個朋友呢,他可以趕快把流浪貓狗都送掉,然後這邊做一個結束跟停損。如果說還是沒有送出去的話,你 IG 再私訊我一次,我再幫你分享一次,然後大家,好人幫幫他的,就是救救他。不然他這樣子每天去前女友家真的是很痛苦。
好,那這集節目就到這邊,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