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90:🕸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犀牛盾贊助。

RhinoShield 犀牛盾一體成型全包覆式的 SolidSuit 防摔背蓋手機殼,設計採用犀牛盾獨家材料 ShockSpread 製程,打造優質、超越軍規的落摔防護。今年再次改版,實現精準貼合機身且容易拆裝,特殊表面設計達到止滑效果與快速清潔的便利體驗。今年除了經典款黑色、白色以及櫻花粉,也推出了療癒新色:循環灰、鈷藍、夕陽紅、鼠尾草綠跟紫羅蘭等五款顏色,同時也加入了可以更換鏡頭框的設計,掌握著愉悅的手感,也兼顧個人風格的發揮巧思。

犀牛盾還有推出手機支架配件——犀牛盾固架系列,採用獨家專利設計,一秒快速開合站立,打破市面上手機支架結構限制,變化數種握法與站立角度,提供全新選項。透過數十萬次的開合、拉力以及穩定度測試,打造出高強度的安全支撐,並有 85% 是由回收材質製成,實踐上永續並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同時,讓兼顧耐用且操作簡單的固架,便宜升級每一項體驗。此系列共推出固架、固架 mini、固架 MAX 以及固架 MAX MagSafe 兼容三大款式,擁有重複黏貼或是 MagSafe 功能版本可以選擇,皆提供上千種圖款以及個人化的設計服務,滿足廣大使用者在生活中的各類情境、風格以及使用習慣。防護、風格、便利,一手掌握。

在這邊提供折扣碼給大家,你可以輸入我們的折扣「gooaye」,就有九折優惠,就是「gooaye」兩個字,也可以推薦給朋友們一起使用。在這邊提供連結給大家,想要說明的話可以點選連結。

好,上一集 QA 聊到什麼?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 Tweet,這個 Tweet 算是可以回答最後一個 QA 的第二個問題,它是部分可以做參照,我覺得這個 Tweet 也會對大家造成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你還沒有想通的,就會有很大的改變。如果說你是已經想通的人,你看完這篇會覺得,這個說的是事實。在這邊分享給大家,它是來自於 Naval Ravikant,這個 Naval 它是一個印度裔的投資人,它在它的推特置頂放了一篇文章,這個文章已經有 20 幾萬個 Like、6 萬多個 Retweet,算是一個蠻熱門的文章,2018 年,雖然是四年前的東西,可是我覺得放到現在看還是非常有感覺。

其實大多數的所謂經典,它是可以穿越時間的,它不是說什麼只有在當下有效。我們今天講說怎麼樣在 Web3 裡面賺錢,那就是在當下有效而已。可是有些東西是一個觀念上的東西,是一個認知上的東西,這個東西它可能就不是單純的面對某一個事件,它可能是可以穿越時間,都讓大家可以應用在自己生活裡面的。那其實我覺得對於很多人來講,這些東西應該算是常識,但對於那些他聽到可能會覺得很震撼,或者說「哇靠,這個東西真的很有效、很酷,改變我很多認知」的,那其實這就是會幫助你很大的東西。但是這對於一些已經懂規則的人,其實他們可能會覺得,這個不就是一個大家都該知道的東西?可是還真的蠻多人不知道這件事情的。

那我們就稍微來聊一下這個 Twitter 在講什麼樣的東西。好,那標題就直接下:「How to get rich without getting lucky」,怎麼樣不靠賽的變有錢。「Seek wealth, not money or status.」,你要追求是財富,不是金錢跟社會地位。「Wealth is having assets that earn while you sleep.」,在你睡覺的時候也可以幫你賺錢的資產。那這些資產有什麼呢?我覺得股票、房地產在一圈都算,那公司也算,不管是大公司、小公司,反正只要有機具、廠房、人員,在你出去渡假尻槍的時候,你的公司還是持續在 run,它本身就是一個可以產生現金流的工具,所以這個東西就是資產。甚至我覺得部落格、Podcast 跟 YouTube,它也是一個資產,雖然裡面看起來只有 YouTube 是你可能做多少,它就可以給你多少錢,反正只要有流量,它就秤斤論兩了,一千個 view 就是多少個廣告費這樣子。Blog 跟 Podcast 可能比較難以這樣去量化,但是我覺得那個回饋不只是單純的用現金來看,有一些東西可能是當下沒有辦法轉現金給你,可是當你持續的累積你的影響力跟輸出的話,有朝一日這些東西可以回到你的身上,所以我覺得這個算是一個資產。

那 Money 是什麼呢?Money 是用來 transfer time and wealth,它是一個通貨,用來交易時間跟財富的。那時間這件事情很好認知,簡單來講,我本來自己要去洗碗要洗一個小時,我今天用錢去買,我就買一個洗碗機,我就可以省下這個小時;我就買一個人來幫我洗碗,我也可以省下這個小時,用錢去買時間,然後跟用錢去移轉財務。所以錢這個通貨,它是一個交易的媒介。Status 就是在社會的一個地位,就是你的社會狀態,大家怎麼樣看你。

那第二段它寫到說:「Understand that ethical wealth creation is possible.」,我覺得這個可以翻譯成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要有道德、有品地賺錢其實是做得到的,這是廢話。只是我覺得它是在跟一些那種覺得「反正你做東西是為了要賺錢,好像就是很邪惡」的這種人,拋出這樣的觀念,就是說其實你要所謂的不邪惡、有品有道德的賺錢是可以的。你建議一個生意,你提供一個服務,你讓大家生活過得更便利,這個都是屬於 ethical wealth creation。那它同時也提到說,如果你偷偷地看不起財富的話,當然財富就會離你而去。就類似長輩會講的那種「你錢包錢都亂折,你不喜歡錢,那錢也就會不喜歡你」,你覺得錢是糞土的人,那當然糞土也不會喜歡你。就是說你的態度其實會決定你的財富的狀況。

那再來就是說:「Ignore people playing status games.」,忽略那些在玩社會地位遊戲的人,他們藉由攻擊別人獲得財富,來得到自己的社會地位。這個東西如果大家不能夠理解的話,我覺得你去看一下推特上面,搜「AOC」就可以找到美國的一位議員,那我覺得她就是很典型的這樣子的人。簡單來講,幾怨他力。今天如果說想要做某件事情,要怎麼樣做到?不是跟大家講說我們來開創工作機會,我們來開發。因為那個環保、那個太污染了不好,我們不要這樣子,我們就直接從有錢人身上挖錢就好。你會發現說,有一系列的政治人物都是有這樣子的想法,他們都覺得說這些有錢人是該死的,要從他們身上榨更多的錢出來。可是你要知道說,這些所謂的有錢人,被大家歸類為黑五類其中一項,「幹嘛都在賺錢,都在我們社會裡面挖資源的」,其實他本身是在創造很多的價值,他是在讓大家有工作機會,他是讓大家的生活可以更便利。如果說真的都要什麼東西都做到所謂的極凍環保,這也得到,那大家回去原始生活就好了,就是最好都不要開發,也不要手機、電腦也可以收掉。很多人就是他享受了這種開發的後果、開發的結果,可是他同時就是在批評開發這件事情。我幫人說那一群跑去梵谷畫作潑番茄湯的年輕人,我覺得他們也都是這樣子,你看他們那樣子就知道。所以其實有很多人,他是藉由去攻擊那些試著為社會創造價值、然後為自己創造財富的人,來獲得社會地位,你去看一下 AOC 的推特你就知道在講什麼。「己願他力」就是四個字。

「You're not going to get rich renting out your time.」這個其實算是老生常談,就是說你要當打工仔要變有錢的話,真的比較難。就是說你的時間是拿來賣的,這些人比較難變有錢。但當然我覺得也不是說全部都是這樣子,像是美國的一些碼農,他也在賣自己的時間,他時間非常值錢,高級打工仔,高級打工仔甚至比一些企業主還有錢。所以我不覺得說這是一個絕對的,但是相對上,這個概念是可以認同的。就是說你要盡量的,不要完全的是靠著打工來賺錢。這個打工沒有任何的貶義,就是說去付出自己的勞力換錢這些事情,它可能是你收入的一環,但是你也必須要 own equity,你要有權益,你要有一些這種股權,你必須要擁有一些生意。即便你自己沒有創造生意,那你怎麼樣擁有生意?買股票。買股票就是獲得生意的一種,只是大家都說的怎樣,可能我今天買進跌個 5%、10% 在那邊幹你娘一直罵,可是他也忘記說這個東西可能長期來看,然後這個東西自己會長的。沒有人跟你講長期,全部人可能看的是短期在賭一個價差。可是實際上,你去買股票這件事情,很多人會忘記,他本身就是持有一個生意,等於你去持有了這個生意的一環。只是當然有些人買得貴,有些人買得便宜,有些人喜歡買在那種熱度最高的地方,當然可能就買得比較貴一點,那是你自己的選擇。可是實際上,我覺得去持有生意這件事情是一個完全該被鼓勵的東西。你要獲得所謂的財富自由的話,那去持有生意、持有資產,它可以去加速這個進程。純粹當打工仔的話,可能比較困難一點,但是也未必,高級打工仔可能賺的錢很多。

下面也想要提到說:「You will get rich by giving society what it wants but does not yet know how to get, at scale.」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會變有錢,藉由提供社會它要的,但是它卻不知道它要的東西,然後把它量化。那這樣子以來你就會致富。這意思就是說呢,你要去找到社會的痛點,並且量化地去解決它。就是不可以只是什麼少量的,像是我知道現在有塞車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我人力車我自己去拉,對就是可能有些人可以接受這樣子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沒有辦法量化,所以它可能沒有辦法賺到大錢。你要賺到大錢的話,就是找到痛點並且量化它。那我覺得以在林口生活的話,我可以想到的東西就是說,你知道林口是目前整個雙北地區移入最多人的地方,然後外加人民的這個年齡層也是相對很低的地方,就比較多年輕家庭,收入呢是最高的地方,在新北地區來看。那只是這個地方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其實人口遷入很大,可是社會機能沒有跟上。不然說像餐廳,其實有很多的林口人都還是要跑台北或是桃園的餐廳,為什麼?因為這邊的餐廳還沒有跟上。所以像這個我就覺得是一個機會,就是有一些集團是有跑來這邊,像我就有看到那個「教父牛排」跑來這邊開嘛,那個店開中午 12 點、1 點半,禮拜五、禮拜四都是滿的。就是說在這邊,你就知道那個消費力是有的,只是可能來做的人太少了。所以你知道說這個社會,讓大家缺的東西是什麼,而且他可能還未必知道。就是說這些林口的家長們也很習慣說,家庭聚會就是要去台北、要去桃園溜小孩,他不知道說其實我們是可以在這邊溜的,他也還沒有想到。可是等到可能大家在這邊做起來、整個聚落起來之後,大家就會留在這個地方。這是其中一個舉例,意思是說你發現社會上的一些痛點,可能是塞車、可能是托嬰空間、可能是什麼東西,並且量化地去提供服務的話,你就可以變有錢。

再來就是叫你去選擇去做某個事業或是某個生意,那這個生意你是可以玩「long-term games with long-term people」,它是一個有長期賽道,那也有一些所謂的會長期在這邊從業的人員,一個可以以長線作為佈局的一個事業。那這個事業就是產業分類,那我覺得稍微舉例一下一些比較短線的東西,就是像日曆。今年日曆,我在去年就跟大家說,看今年就有爆炸,因為太好賺了,所以我知道大家一定會去做這個,然後把它做到爆掉。所以呢,做爆日曆就變成是今年的一個樣態,然後你發現各家都在出日曆。那裡面最聰明的是誰?我覺得就是嘖嘖,他幫你募資,你們賣的,在那邊殺得亂七八糟,大家在那邊互幹,可是重點是最後面嘖嘖都可以賺到他的錢。嘖嘖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賽道,我覺得群眾募資就是一個長線的賽道,那去做日曆這件事情就是一個短線的賽道。因為可能明年大家就不做日曆了,可能大前年大家做乾拌麵,大家要做日曆,那可能後年大家做愛心筆之類的。可是不管你做啥小,嘖嘖都可以賺到這個錢。那你們那些急著要去做,是個當下很紅的東西的,你們就是在做短線的東西。那嘖嘖可能就是在做一個 long term 的東西,然後比較有配置。但是其實我覺得那個生意真的是非常的聰明這樣。所以你必須要去選一個,就是你知道這東西是長期的,那我覺得像是平台服務就是一項。好,算平台可能也會有迭代或什麼的,可是總是那種可以聚合大家的地方,它就可能是一個所謂的比較 long term 的東西。那因為上面的題材可能會改變、上面的話題會改變,可是聚合大家這件事情本身是一個長線的題材。所以你要建議要去找一個長線的遊戲,那長線的人,然後來經營這個生意。

下一項,網路已經大量的去拓展了每個人生涯的可能性跟空間,但是大多數人還沒有發現這件事情。就是網路它本身就是一個唾手可得的槓桿,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它可能都還是單純的在做線下的服務,它不知道說只要把這個東西放到網路上,成本很低廉,但是可能因為這樣可以帶來很大的客人。你就想嘛,你放到網路上要花你多少錢?可能花你一個月維護它幾百幾千塊,但是這樣子就可以讓你的小生意多了可能幾百個客人之類的。甚至假設不小心爆紅的話,透過網路進來的人,它可能可以是實體生意的數倍不止,有些人可能莫名而來之類的。把網路當成是一個槓桿,我覺得是這個世代人都要有的一個觀念。所以這一項我非常認同,不然說經營自己的社群媒體、經營你的 Google 店家,這個是很重要的東西。那知道的人已經很用力了在做了,但是確實是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說網路它是一個很大的免費槓桿,甚至可以這樣講,就是便宜到不行。那你透過它,你的下檔風險極有限,可是你可以獲得很高的上檔。

那下面這項就是跟大家說你要去玩一個複利遊戲。所以在生命之中,不管是財富、良性關係、家人關係、朋友關係、親子關係,或者是你的知識、你的智慧,他們都是來自於 compounding,都是來自於不停的複利累積。就當你今天有了更多的智慧跟知識之後,那在下一個年度,這個東西可以帶來可能更卓越的效果,不停的滾下去,可能就會造成這種滾雪球的效應。它認為其實不是只是像一般大家想像的股票的資產、債券的資產或者說一些房地產的資產,它可能可以產生一個複利的效果,不是只有這樣子。不然說在生命中其他的這些 returns 都是這樣的一個形式。那這個我也是認同的,就是說把一個可以重複實行的東西不停的重複做,把它做到好就可以賺到錢。這個應該也是在交易圈很多人會看到的話,一些老前輩都會這樣跟你講。他的一些東西可能說白了就這樣子,我就是不停的重複做,那一開始看起來小小的,可是到最後它可以每年為我帶來很不錯的收益。其實就是同樣的一個策略,去做一點小修正的小調整,可是他知道自己的 edge 在哪,然後不停的重複去做它,然後把這個東西帶來 compounding 這樣子。

那接下來就跟大家講跟人家合作的部分,然後你必須要去挑這些 business partners,那以 high intelligence、energy 以及 integrity 是最重要的,當成是你的遴選的條件。高智商、就聰明人;energy、有活力的人;然後以及最重要的 integrity,正直的人,這個是你選人最重要的幾個條件。那你不要去跟 cynics 還有 pessimists 當 partner。那 cynics 就是說那些憤世嫉俗的人,pessimists 就是很消極、很悲觀的人。那這些人呢,他們的信仰是 self-serving,就是他只會想要自肥,他只會想要做那些對他自己有利的東西,所以呢,要遠離這些人。

「Learn to sell, learn to build. If you can do both, you will be unstoppable.」你學會怎麼樣銷售,學會怎麼樣創造,那兩個都可以做的話呢,就可以達到 unstoppable 的境界,我完全是無人能擋的境界。那 learn to sell 這件事情呢,可能是比較難一點,我自己覺得。那就是會 build 的人可能很多,那但是會 sell 的人呢,可能比較少一點。那也是說有很多的大老闆呢,其實都是那種業務體系出來的,就是你要很了解你的產品,你要知道怎麼樣把東西賣給別人,要怎麼樣把業績帶進來。那同樣在創造的部分,當然一樣也是很重要。那只是說我覺得 sell 的部分可能比較難一點。那 sell 的部分其實拉在股票市場裡面講也可以,你什麼時候要把一個東西賣掉,其實這也是很考驗你的這種所謂的業務能力。就是我們去買進一個股票,最後面假設我們是做這種價差的,就是你一定要把它賣掉,只是你什麼時候要賣掉?那什麼樣的價值要賣掉?或是在什麼時候賣到最好的價格?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我說我有沒研究過為什麼巴菲特要買掉台積電?為什麼他要賣掉 BYD?他說這兩個他看不懂,我說你都看不懂你怎麼會問我,當然也看不懂。他說那我要問你,因為你有一些長期持有的東西,你什麼時候要把你的特斯拉賣掉?他看這真的問倒我,我也什麼時候要賣掉,我也沒辦法跟你講說「他如果不是像我想像的樣子的時候我就要把他賣掉」,可是你知道這個時間點其實是很難抓的,就是一般你知道的時候可能價格已經少掉一半之類的。那如果你要比較防呆式的做法就是,慢慢按照部位的上線去把它賣掉。但是我會覺得說賣掉是一個很大的學問,就是你要怎麼樣掌握到這個地方是市場目前可以給他最好的價格。在實體的銷售也是,在什麼地方去賣這個東西、如何賣給人家,我覺得賣東西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那他有一個 Money Polpe 來講的,其實他說他賣東西都賣得不準,賣東西可能可以買得很準,但是賣東西就是每次賣的時候,這個股價都已經腰斬了。所以我一向都覺得說賣東西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那他這邊就跟你強調一個重點,就是說如果說你能夠創造、你能夠建造,你又能夠賣的話,哇靠那你真的是無敵的。這我相信,但是我覺得賣這件事情是一個一生中的課題,不管是賣產品還是說賣股票都是,它是一個比較困難的挑戰。

下面一項三件裝備。第一樣是 Specific Knowledge(特殊的知識)、Accountability(我覺得是可問責性)以及 Leverage(槓桿),你必須要裝備自己這三樣東西。Specific Knowledge 什麼?特殊的知識,我們來看他怎麼樣說明。他說這些知識是「you cannot be trained for」,然後你沒有辦法單純的被訓練出來。如果說社會可以訓練你的話,就代表他也可以訓練另外一個人,然後來取代你。所以我覺得可以直接把它想像成是一些證照,證照這種東西,大家覺得是我的這種知識的認證,可是其實這個證照可能一年就是幾百幾千個人都可以獲得。但你到底有什麼樣特別的地方?就是你可能因為這樣子可以獲得一個門檻,但其實同時也代表著,這個是有數百數千人隨時可以取代你的。他說 Specific Knowledge 要怎麼樣找到?你可以透過去追隨你自己最內心最真實的好奇心以及你的熱情之所在來獲得,而不是去看就是可能是外面最火紅的東西是什麼,然後我就想要去學習這樣子的東西,因為這樣你是找不到這個 Specific Knowledge 的。

後面這段我覺得很有趣,他說:「Building specific knowledge will feel like play to you but will look like work to others.」對你來說這個東西看起來會像是在玩,可是別人會覺得說你是在工作,這個東西就是你正在 building specific knowledge 的一個象徵。當這個 specific knowledge 被教導的時候,它一般是透過「apprenticeships, not schools」,就是說這種特殊的知識你沒有辦法在學校習得,一般是要透過師徒制,就是可能某個師傅教你這樣子。「Specific knowledge is often highly technical or creative. It cannot be outsourced or automated.」,特殊的知識它一般來說是高度的技術性以及高度的創造力,它沒有辦法被外包,或是也沒有辦法去自動化。

那這東西看完之后我就有一個想法,就有人類似說他坊間會教你一些舉例來說寫作課。那寫作課呢,你看完之后你就可以成為一個小說家嗎?Fuck no. 當然不是。你看完之后你可能會知道說「我要怎麼樣表達比較對?我要怎麼樣分段?我的故事的起承轉合應該是要怎麼樣?」可是你去上完這課你不可能成為一方大師。但如果說你今天跟著其中一位寫作大師,他直接把他對於社會的觀察、感知傳給你的話,那這種東西可能比較難以言傳,他可能只能夠靠感受以及時間的累積。你跟著這個師傅,他把一些東西傳到給你,這個東西你之後拿去開一課,可能也比較難跟大家說到底怎麼樣辦到這件事情。那我覺得這個就是類似他提到的,就這個東西它可以透過 apprenticeship、透過一個師傅傳給你,可是如果人家要開一課你要量化它的話是比較困難的。那也因為它是比較難以量化的東西,所以呢,他當然是比較難以被取代的。他是充滿創造力的、他是充滿技術性的東西。那我覺得想通這點,你也會明白說為什麼會「在你你看來像是在 play,可是在 others 看來像是在 work」,別人會覺得說你正在跟著一個師傅在做一個很苦的事情,那他會覺得你是在工作。那其實實際上你會覺得你在玩,因為這個東西並不是像一般我們去上課那樣子,他是直接把所有的知識攤出來給你,那你要的是把它全部記起來,然後並且融會貫通。他比較像是你本身就是在探索,那也因為你是在探索沒有人走過的東西,或是很少人走過的這些途徑,所以呢,他本身會讓你變得無可取代。那同時你自己會覺得可能充滿了一些樂趣,可是別人看不出來,別人會覺得說你到底在幹什麼,這個東西是非常辛苦。我自己會這樣去解釋它。

那後面就是三件套的第二件,Accountability。你必須要「take business risks under your own name」,你必須要用自己的名字去扛下生意上的一些風險。那如此一來呢,「society will reward you with responsibility, equity, and leverage」,社會會給你回報,哪三樣東西?他會覺得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然後他會以股權來回報,以及槓桿來回報。那這邊要怎麼樣說呢?當然覺得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因為你敢扛風險、你敢拿自己有名字下去拚。那 equity and leverage 我覺得可以拿館長跟呱吉來舉例。我覺得兩個都是自己圈子裡面非常知名的人士,那也都是敢拿自己的名字來負責任的人。像館長如果今天要在開心的健身房,一定就是一堆錢要拿去丟他,這個是肯定的,他根本不會缺錢,他只要想要做某件事情,就是一堆錢會下去。呱吉一樣,即便可能很多人會講說他那個什麼《上班不要看》養了一堆人,根本沒有在賺錢啥小的,可是根本不重要,他今天講著要在開別的東西,也是一堆人會拿錢丟他,即便知道這個東西未必賺得到錢。那 leverage 就當然用自己的名字,他們一定也可以去拿到很多的槓桿,就他可以去借錢、貸到更多的錢。所以除了可以去獲得股權之外,也可以獲得更大的槓桿。那股權的部分也未必說他自己主張要去開新的生意,可能別人需要他的幫忙,那別人需要他的跨刀合作,也可以拿股份分給他。所以他本身在可問責性這個框架之下,因為他扛了很多責任,那他本身是在社會上大家覺得這樣的人是可以信賴的。雖然當然一定會有很多人討厭,你認真正常,任何一個名人都會有一堆人討厭。我的意思是說,他只要有這個圈子裡面夠多的人是支持他、喜歡他,他就真的可以獲得這是三項東西。

那他有說:「The most accountable people have singular, public, and risky brands.」,這些最有責任性、最敢扛責任、最可以被問責的人,他們一般會有單一的、公開的跟高風險的品牌,像是 Oprah、像是 Trump、像是 Kanye、像是 Elon,他們都是。那我剛剛講了這個呱吉跟館長也是,他的品牌就掛在那邊。為什麼他會是一個有可問責性的人?因為他的生意就在那邊,他的生意是公開在那邊的,所以他是有東西可以失去的人。那這些人呢,我覺得他們是在社會上可以比較被信賴的一些人,就是我們以整個大致上的框架來講。那也只要強調,一定有些人會特別不喜歡呱吉、特別不喜歡館長或什麼的,可是你不得不說他們在自己的圈子裡面做得非常不錯。那也是因為有這樣子的一個背景條件,就是他會有一個單一、高風險的品牌。那其實像這樣子的東西本身就是會為他帶來一些優勢。那可能也是因為像 Naval 講的,因為你的品牌是單一的、公開的,並且是比較高風險的,所以你會比較可靠。就是說你沒有別的東西,你就是以這個東西作為主題,那你必須要去維護好這個東西,你必須要維護好它的名聲,那你必須要把責任看到扛滿。所以因此這樣子,你變成是一個更可靠的人。我覺得他的意思是這樣子。

最後面三件套最後一個,Leverage(槓桿)。他前面先引用阿基米德講的:「給我一個夠長的槓子,然後讓我一個地方可以站,我就給它地球給翹起來。」「Fortune requires leverage.」,財富需要槓桿。「Business leverage comes from capital, people, and products with no marginal cost of replication (such as code and media).」,這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生意上的槓桿有幾個來源:第一個就是資本的槓桿,第二個就是人員的槓桿,第三個就是產品的槓桿。產品的槓桿說了什麼呢?就是說你去複製它這個成本是極低的。像是你賣軟體,你做出一個軟體可能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可是這個軟體賣 10 個、賣 100 個、賣 1000 個、1 萬個,對你來說是成本是極低的。以前走實體通路的時候可能還是有一些成本,但一走線上的時候就是讓大家下載而已,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樣的成本,一本萬利就在講這樣子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屬於 business leverage。那 capital 的部分就在講錢,如果說你想要募資的話,你必須要使用上你的 specific knowledge,然後跟他前面講的這種特殊的知識,就你有跟別人不一樣的知識,並且你要有 accountability,你要可問責性,你是一個可靠的人,並且展示出這個 good judgment,就是因為你有這樣子的東西,所以它是一個證明說你有一個很好的判斷力。

那再來就是第二種,人員跟勞力的槓桿。他說:「Leverage means people working for you.」,Leverage 就說有人來幫你工作,那這個是最古老的一個槓桿方式,那「labor leverage will impress your parents」,就是你的家人覺得說哇靠有好多人在幫你工作,那好厲害這樣。但是你不應該浪費你的生命追逐這樣的一個目標。那 capital and labor,資本跟人員呢,他們是 permissioned leverage,就它必須要獲得允許,它必須要獲得同意,那才可以去開這樣的一個槓桿。因為每個人都在追逐 capital,每個人都在追逐說哇有更多的資本,可是這資本講是要有人給你才有,所以它是一個 permissioned leverage,就是要有人同意、要許可你才可以有的。那每個人都想要去帶領別人,但是呢,也要有人家同意去跟隨你,你才可以當一個領導。所以你要有資本跟勞力的槓桿,你都是要獲得別人的同意,你才可以去開這樣的一個槓桿。

但是呢,產品的槓桿,「code and media」,剛剛提到的媒體跟程式碼這兩件事情,它是 permissionless leverage,它是一個不需要許可的槓桿。那他們是新一代的富豪在使用的槓桿,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這些科技新貴,他們都是使用大量的這樣子的槓桿。你可以去創造軟體跟 media,任何形式的媒體,像是文字、影片或是說聲音,Podcast、YouTube 或是像是 blog,這都是 media 的一環。那他們在你睡覺的時候都會幫你工作。「An army of robots is freely available. It's just packed in data centers for heat and space efficiency. Use it.」,這一點其實就是很多人會忽略的東西。就大家可能都會講 AWS、GCP、Azure,很多人講,可是實際上你有用過它嗎?像我們自己在開網站的時候就會知道,以前你去做一個網站你必須要養一個伺服器,這個伺服器的費用是不便宜的,然後租伺服器是不便宜的。可是現在有 AWS、GCP,你那個每個月進來幾千個人,對你來說可能就是幾百塊的開銷而已。所以現在這些大型的資料中心,大家炒股都會講到資料中心,可是可能一堆人不知道資料中心是什麼,它提供的服務就是這樣子。但是說你其實可以很輕鬆的讓這些整個軍團的機器人幫你工作,整個軍團的資料中心幫你工作,而且基本上是超級廉價的,只要你知道怎麼樣用它的話,它就可以幫上很大的忙,所以你必須要去用它。

「If you can't code, write books and blogs, record videos and podcasts.」好了,給你的建議,你不會寫程式碼,你就去寫書,你就去寫 blogger,你去錄影片,你去做 Podcast。「Leverage is a force multiplier for your judgment.」,就是說槓桿是一個加成器來放大你的 judgment,甚至你可以把它想像是一個擴大機。槓桿就是一個擴大機,你本來的訊號輸入進去,透過槓桿的這個聲音就可以放得很大。不管在股票市場或者說在實體的生意市場,其實很多是壓得到的。我們就講股票市場,槓桿如果是在你會賺錢的狀況之下,它會讓你賺得更快;賠錢會讓你賠得更快。生意上如果說你的生意模式是不好的,透過更大的槓桿,你就是更快進棺材。可是如果生意模式是好的,放了更大的槓桿,你就加速達成你的目標。那即便是它上面提到的,像是做 videos and podcasts,這樣的槓桿其實也都是有好有壞。所以你平常在你的同溫層發發東西,可能就是你的同溫層看到嘛,大家看到覺得不錯都給你讚這樣。可是你今天可能錄了一個影片、錄了一個 Podcast,然後大家要發現說「幹你根本就是一個白痴」,你加速了你的社會性死亡。所以槓桿它本身是一個雙面刃,它是一個可以去 force multiply 強制地去加成你的 judgment,就是你的 judgment 是好的,那你結果就是好的;如果你的 judgment 是不好的,那當然就是不好的。

下面:「Judgment requires experience, but can be built faster by learning foundational skills.」你必須要透過經驗來形塑你的判斷力,但是它有一個方法可以去加速形塑它,透過什麼?learning foundational skills。後面有提到,就是你可以去學一些基本的基礎的技能來形塑你的判斷力。那前面先下一個很老笑的東西,他說:「There is no skill called 'business'. Avoid business magazines and business classes.」,沒有任何一個技能叫做商業、叫做生意,你必須要去避開這些商業雜誌,你必須要去避開這些商業課程。這我完全認同,你去學這些什麼商業課程、商業雜誌,你是不可能透過這樣子去形塑你所謂在商業上一些 edge。因為這些東西是沒有辦法透過這種課程的傳授方式,然後就讓你可以所謂的獲得一些商業上的技能。你可能可以學到一些會計上的一些行銷上都什麼的,可是基本上那些東西兜起來,並不會對你的生意有任何太大的幫助。簡單來講就是這些東西你早就該知道了,那你知道也不會對你有任何的加速。那什麼樣的 skill set 是有用的呢?microeconomics、game theory、psychology、persuasion、ethics、mathematics、and computers,這些東西是它認為說對大家會有幫助的一些 skill set:微觀經濟學、博弈論、心理學、說服力、倫理學、數學和電腦,這些能力是你可以去加速形塑你的 judgment 的一些能力。

「Reading is faster than listening, and doing is faster than watching.」很簡單,閱讀比收聽更快,那實作呢,比在旁邊看來的更快。這個我覺得是老生常談的,最容易獲得最高知識密度的方式就是透過閱讀的方式,這是最快的。那我覺得收聽呢,它是一個也很好獲得知識的方式,因為收聽它可以去填滿那些你可能沒有辦法閱讀的時候,舉例來說你今天是在通勤的路上,那你透過收聽的方式來獲得知識,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那只是如果說 reading 跟看影片的話,reading 絕對是最快。因為一樣都是要把你的注意力騰出來,然後要眼睛去盯著的話,看書就是比看影片更快。所以這是告訴你一些加速的方法。

「You should be too busy to 'do coffee', while still keeping an uncluttered calendar.」你應該要感覺到連喝咖啡的時間都沒有,因為真的太忙了。可是同時你的行事曆也不是說完全的塞滿。這個意思就是說,你在大格局上,你在安排要安排的仔細一點,要讓自己都是有預約的,可是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應該要直接全力的投入。那後面這段很有趣,就是說你必須要去設定一個 aspirational personal hourly rate,也就是說你去定義一下你現在的時薪是多少,你一個小時值多少錢。舉例說好像我要定義我自己的時薪的話,就是我的業外收入,我的 Podcast 收入,在外加我的股票收入,然後把它除以我的工時,就是我的時薪是多少。像今年的話時薪就比較低一點,因為股票在賠錢。但如果說在過去的話,欸,其實時薪蠻高的。我確實也是用這樣的方法在思考,所以我的時薪算出來之後,如果我今天去解決一個問題,我老婆就要去弄某個東西,那我去解決這個問題,它會省下來的錢是比我的時薪還要少的話,我就會忽略它。就是有時候老婆會叫你去做一些事情,叫你去洗碗或什麼的,可是問題是我的時薪是這樣子,洗碗那麼小的事情,那我去找一個人來洗,那其實這個對我們大家來說都是比較好的。老婆可以接受的話就把這東西外包出去。所以後面也寫到:「If outsourcing a task will cost less than your hourly rate, outsource it.」如果說你今天把這樣的一個工作外包出去,它實際上花費是比你的時薪還要來得低的話,全部外包。時間是最重要的。如果說你去解決一個問題,它並不會比你的這個時薪還要來得高的話,就不要去解決它,不要浪費時間。如果說外包是可以省下更多的成本的話,可以比你的時薪更加的划算的話,那絕對就是外包這樣的東西。

同時全力地去工作,「Even though who you work with and what you work on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hard you work.」,即便你知道說你是跟誰工作以及你是在做什麼事情,比你到底多認真工作還要來得重要。但是你還是要很認真地去工作,盡全力地去成為你的領域裡面的頂尖專家,不停地去重複它、不停地去重新定義,直到這件事情變成是真的。就是說你趕快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後盡量在你做的這個方向裡面達到頂尖。

「There are no 'get rich quick' schemes. That's just someone else getting rich off you.」這個就是現在社會上最常發生的事情,並沒有任何一個快速致富的方法,你看到那些方法是別人在你身上致富。所以我真的覺得太多這樣的東西,我也不好意思講出來擋大家財路。如果是兩年前的節目,這邊我就自己跟你一一舉例,像外面一些看起來什麼知名度很高的東西,其實根本就是在你身上撈錢。但是我後來發現也沒有必要去擋大家財路,你本人就是你活該被撈。那你要知道說真的沒有快速致富的方法,那些告訴你說如何去快速創造財富,然後跟你收一筆錢的,重點是他會跟你收那一筆錢。

那之後沒有進入總結階段,Apply specific knowledge, with leverage, and eventually you will get what you deserve. 如果你做成美食,你會知道它只是在你身上尷尬你的時候,我覺得它非常感覺。就是說你去實施剛剛前面提到的你的那個 specific knowledge,你探索自己、你探索你的熱情,所找到了這個特殊的知識,配合上槓桿,最後面你會獲得你應得的東西。但是當你終於有錢的時候,其實你會發現這不是你一開始在找的東西。不過呢,那個就是之後的話題了。我希望這個分享對大家有些幫助。

那可能有些人會說,看起來好像不完全跟 QA 第二題有百分之百的關聯性。我覺得我腦袋就這樣,就會跳來跳去思考。他問那個問題之後,第一個想到的其實就是前面那一段透過批評別人,然後來獲得自己身份地位的這些人。那其實還有後面這些東西呢,也是對我自己改變很大的東西。但我不是說這些東西是我看完他才改變,因為 2018 年已經算是有在起飛了,所以我不是看完這個才有感覺,而是看了這個之後,我會希望說有人早點可以跟我講這些東西。雖然他們可能都不是很新鮮的觀念,那只是他把它兜起來讓你理解,但我覺得這些東西是自己在成長過程之中,發現特別有效的一些思考的方法。那這些方法也可以更快速地讓你去達成你要的目標。那我們今天就不是談說什麼財富自由、工作自由、當自己的老闆那種雞巴笑話,重點就是我們要去達成我們想要做的事情,那我們可以有更寬裕的時間,更明確的知道說怎麼樣去做調配,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健康、更平衡。最後面其實要追求的東西是這樣,怎麼樣可以在事業成功,那同時家庭也顧好、身體也顧好。長輩講的話,以前你把它當幹話的什麼「你的財富是後面的好幾個零,那健康是前面的零跟一」,以前你會笑,但你現在會認同,你沒有健康你什麼東西是假的,你沒有家庭你什麼東西是假的。

好,大概這樣,分享給大家,靠北老闆的 37 分鐘,真的是一個很長的一段特別節目。

那我們現在進 QA 的部分。第一位粉紅老皮,他說:「傳產製造業都在放假了,美國升息、烏俄戰爭、中國封控,機械業不少都已經在放無薪假,電子業說產能沒全開,這次的衰退真的有點慘。有人說比 2008 年慘了。製造業的同航都預估明年第二季才會回來,雖然癌大說沒有辦法預測市場,但還是會想問癌大,你覺得台灣製造業的景氣要撐到哪時候才會回溫?對了,我開了一個製造業的免費 LINE 社群,都是製造業的人,目前 2000 多個,有興趣的大家可以起來取暖,臉書搜尋:『製造業採購資訊群平台』。」

這個估計就跟半導體 foundry 他們估的都一樣,大概是明年第二季。我已經不知道說這是巧合還是怎樣,為什麼大家都喊明年第二季?Elon Musk 是喊 2024 年第一季。反正就是說總是會復甦的,只是大家的卵葩還是要好好地把它捏緊。

下面一位這個 1245753,他說:「五星吹,祝小港黑面媽新車平安財源廣進。」

下面這個「來看看是誰」,他說:「想問主委一個跟股票無關的問題,知道主委是新好男人,不看 A 片的。那會不會欣賞一些含漫,那些不是另外一個女生的身體,就是一些點啊線的藝術創作?有空研究的話推薦『漂亮乾姐姐』,真的很好用。」然後我們放了那個等於點點等於很淫蕩的表情。待會兒來查一下漂亮乾姐姐。

下面一位這個 Q5V3,他說:「第一次留言。哈囉癌大,10 月 22 號我老公生日,希望可以幸運被唸到留言,祝福在異國的 Justin 泰國工作順利,欣賞市場讓我們恩愛到白頭。最後可以請帥氣的癌大用酸民口吻唱 Happy Birthday 生日快樂歌嗎?也祝福癌大荷包滿滿、一家幸福快樂。」

那個你說你自己恩愛滿滿,小心你老公不是跑去泰國洗泰國浴。祝你生日快樂。

就像有 CNH2N 加 1,他說:「五星推,跟多年沒有見面的朋友聊天,《股癌》意外成為了共同話題,希望可以一直更新下去。想要和大家全家去日本的話,QQ how to get on 很快?最後想請癌大幫忙祝 10 月 30 號生日的 Julia 生日快樂。」

拿這個 CNH2N 加 1,這是某個化學式是不是?他要祝福 Julia 生日快樂。那前面講到去日本的話,QQ 很快。因為是短期的,所以就送去保母那邊,我們林口有一個保母很讚,但是我現在不會再講了,因為我老婆把她推廣了之後,現在我們自己要送,有時候都送不進去了。就是有這種,怎麼講,她在她自己家裡,要空間很大,然後幫忙帶小狗的這種保母,一般我們就送去那邊,牠的朋友也都在那邊,所以等於像是同樂會一樣。那下一趟去歐洲,應該是 12 月、1、2 月的時候,那時候應該就會帶去,就是我們要讓牠感受一下長途旅行的感覺。雖然對狗狗來講,長途旅行還蠻痛苦的。希望直飛羅馬的航班趕快開回來,但我最後在我的那個 IG 上面問,結果人家地方教官回應我是講說可能要明年第一季以後,所以現在在台灣直飛義大利也只剩下長榮的那個米蘭。如果沒有直飛的話,應該就不會帶自己的狗,因為那個時數太長了。那一般短期的話就是託給保母這樣子。

像是這個「默默每集聽的氣氛潛水仔」,他說:「五星好評給起來。大家好,那今天看到 0056 公告,將在今年 12 月把成分股 30 檔增加到 50 檔。雖然知道來大不喜歡高股息型的 ETF,但還想聽還來大你分析成分股數量增加對這類 ETF 的影響,十分感謝。」

一般來說,越多成分股我覺得會越好,因為這是一個大數法則。就簡單來講,你今天叫你去選一支股票壓多壓空,他可能就純粹靠賽;可是我叫你選 50 支、100 支,那可能就不是靠賽,那就是考驗說你到底有沒有選股能力。所以當今天這個 0056 把它的成分股拉得變大,其實就去驗證說他們這個選股方法到底是有效還是無效這樣子,你可以這樣去看待它。那對於績效怎麼樣,那沒有說絕對的影響,只是去驗證說這個方法本身是好是壞。那只是我長期的意見就跟大家講了,高股息 ETF 也不要說台灣,那不是台灣的問題,就是全世界的問題。高股息 ETF,就是你今天看到誰的股息高你就把它選進來,這樣的選股方式是打不贏 Market Cap ETF 的。有些人會拿走說過去半年有贏、一年有贏,你就不要看這麼短。就有些人想說,過去半年一年「Cash is King」,可是就那邊「Cash is Trash」,你知道嗎?那一樣的道理,那一般來說這種看誰的股息好就把它配進來,或者說看誰的 ROE 高就把它拉進來,這種看後照鏡去選股的方式呢,一般會比較不好。但你說其實各式這樣的選股都是類似開後照鏡,那只是一般就是說,因為企業本身會有一個循環,就是像可以配高股息的,他一般就是他最高股息那時候配完,他之後就是低股息。然後那些突然間爆賺的機會財股,就是他那一波爆賺之後,他後面就很難繼續爆賺。所以你用這種,怎麼講,就是在熱潮上的選股指標,可能是他今年特別賺的前十大公司、那今年股息特別高的前十大公司,你用這樣去跑回測,你會獲得很驚喜的答案,就是你可能剛好全部都買在高點。大概這樣子。

好像因為這個玻璃心炸裂,他說:「財富密碼。欸大家好,小弟前陣子心血來潮跑去八方雲集吃了松露水餃,(果然不是窮人家能夠適應的口味),然後意外的隔天股價就一根漲停收盤。我是不是找到財富密碼了?是不是連續吃一個月就變首富了?還請 A 大開示,感恩讚嘆。」

幹八方雲集的那個松露水餃,他媽也過難吃的。八方雲集就是乖乖的去吃它的那個韓式鍋貼,那個是最讚的,其他的口味我覺得還好。但是聽說八方雲集他在美國這邊的生意非常的好,那我們稍微看了一些眉角跟數字,在美國這邊一家店可以抵台灣 20 家店的營業,很屌,一家抵 20 家這樣子。那其實八方雲集這波強勢很多就在做這個海外的題材了,海外的題材當然還需要很多驗證,只是我們目前看到的數據顯示,就是這個海外這一波是打的很成功這樣子。那八方雲集這支我是不太熟了,我知道它的一個很大的變數是它豬肉,豬肉成本是這家公司的看點。所以大概跟大家分享,一般其實我不追這樣子的股票。八方雲集、王品、還有下面還有一些什麼素食品牌什麼的,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看看。其實像這樣子的東西就比較類似說台灣版的價值投資是會玩的東西,因為它是你生活中就直接看得到了。像台版價投會看的東西,什麼八方雲集、大樹藥局,或是說寶雅還有振宇五金,因為像這種就是你可以直接在店面看到東西的。其實很多人會說台灣的價值投資比較難做,是因為廢話幹你做那些電子零組件,電子零組件就是可能你 iPhone 裡面的一個零件,那你要去追它真的是比較困難。你真的要有一些,我講白一點,消息能力,講難聽一點,內線,你要有這樣的東西才可能會有一些 edge 出現。但如果你去做這種就是一般消費性你看得到的東西,其實會比較符合就是你一般在書上看到那些價值投資,多去吃八方雲集、看一下它的翻桌率、維持的狀況什麼樣,研究一下它的成本結構有什麼的,去去投資這樣的東西也是還蠻好玩的。

下面一位這個奧萬大股賞品,他說:「一載金城武,五星推推。」好謝謝。

下面會這個 3345216790,他說:「三本書出。來大我對來大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我雖然是電子業的,但還是每集都會收聽的節目,因為正在做一個 Podcast 節目叫做『三本書出』,輸出的『輸』,出入的『出』,把書中的重點整理出來,提煉再提煉、濃縮再濃縮,讓大家用半小時就可以吸收完書中的知識,裡面有 A 大推薦的思考,這點分享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最後想要問有什麼建議指導或是心路歷程可以分享給 Podcast 菜雞,像是如何抓住聽眾或是經營到現在還是很夯沒有被淘汰的秘訣等等。感謝 A 大讚嘆 A 大。」

前面幾集有提到說跟兩個大哥見面,稍微聊天一下,分享一下大家最近的心得還有接下來的投資佈局什麼,提到說其實我們三個都是,假設我們回到赤手空拳的話,我們就是會槓爆,就是我們跟他賭死了算的那一種。那有些東西其實是這樣子,就是說分享出來給大家看起來會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是一個倖存者的角色。但是我們又退一萬步講,那個在社會上做起來而且是比較獨特的人,他都是倖存者。前面提到的呱吉、館長,都是倖存者。你去複製館長的方式,一樣吃雞、一樣練到很壯、一樣住林口、一樣開個健身房,你可以開一個成吉思汗?或是說你跟呱吉一樣,一樣懶蛋很小……精蟲沒有,然後一直跑去選個議員,然後你開一個工作室,你就可以做一個《上班不要看》跟走鐘獎?就是你根本沒有辦法複製。那或者說你跟我們一樣,回到赤手空拳的時候,然後一樣槓槓槓爆,可是你可能是進入棺材裡面,因為九成八的人可能都會因為這樣子進入棺材。所以很多東西真的是沒有辦法複製,並不是說我們藏招。因為之前也很常會被人家吐槽說什麼《股癌》的節目,自己做的東西是槓上加槓,結果都會跟人家講說指數投資,好像我在藏招,我在害大家。不是,因為我的方法我也可以跟你講,我會跟你講說不能融資的東西不要買,你有種你就學我。只是說沒有一定會跑來罵說什麼他叫大家槓槓,他賠死,所以我乾脆自己跟你講說一般人怎麼樣做就好,你這樣做你穩穩的你就贏過一堆人,會變這樣子。

所以像 Podcast 節目,我如果要跟你講說比較這種所謂政治正確的東西,我就會跟你提說你就是好好經營、好好上傳、好好修剪什麼的,聽起來就覺得不帶感,沒有感覺。可是我講我真正的方式給妳聽,你也會覺得在唬爛。我跟你講,真正的錄 Podcast 的方式,就我自己是怎麼樣做:首先妳要先有一個非常熱忱的東西,那妳真的花很多時間在上面,那並且小有成就。在我看來就是投資股票,這個是我自己非常熱忱的東西,那很多時間都花在這。那也因為這樣子,所以在節目上面我就直接講所有我在做我這件很有熱忱的事情所發生的一切事物,然後外加塞一些日常的東西,然後塞一些可能我突然很在意想講的東西,像以前還會稍微聊一下政治,因為我就想吐一下,但是現在我就覺得吐那沒有意義,我就不太講那樣的東西了。你就講所有你想要講的東西,然後千萬不要特別去準備。好,算股票是我們花很多時間的東西,可是我從來都不會寫講稿,我從來不會寫說節目的編排該怎麼樣,我從來不會寫一個 rundown,我從來也沒有任何的提詞,反正就是想到講什麼就講什麼。然後有時候邊錄入,可是我可能要爆掉,突然覺得說「乾脆重錄好了」,所以就直接重錄了。所以有很多東西是有像唱片 A、B side 那樣子,你知道嗎?就是一個專輯實際上你看到的,那是選出來的東西,但是搞不好有很多是 B side 的東西沒有被選到。那我雖然沒有說刻意的去剪輯編排,可是有時候我就會突然覺得「算了,這一集我想要重錄」,我就重新來過,就這樣子。但是都是一切像流水這樣,我就一路講下去。

那我跟你講說你不要準備,你不要刻意的做什麼樣的東西,你照做的話你就可以成為這個《股癌》2.0 嗎?我不相信。但我講這個東西並不是說什麼我多屌,所以你要成為我。我意思說,今天就算你找什麼好味小姐,還是呱吉還是台通,就是幾個可能流量也很高的,那他們講一下說他們是怎麼樣做的,你照著做,你還是沒有辦法做出來。所以其實到最後就直接承認一件事情嘛,努力是最基本的,我們都是在自己的領域上面去做努力。那可能 Podcast 是一個媒體的管道,就像這個 Naval 講的,它是一個槓桿。我把我的努力放槓桿,出來給大家看到,那我獲得了一些收穫。但沒有那些努力,也不會有這個槓桿的效果。所以你可能就是,比較可以量化的東西,就是你專注在一個你真的可以把它做好的事情上面,那一直瘋狂的去做它,那最後面就希望,有時候要有一個「被聽到」。因為我知道其實在台灣錄 Podcast 的,然後我提過這件事情,YouTube 上面可能很多在講股票的,那自己本身未必有在做股票。可是台灣在錄 Podcast 的,很多都是這種地方賢達等級以上的,要嘛就是手上鈔票非常多,要嘛就是可能是作手等級的。這個稍微認識一點人的,你們自己打聽一下一定都知道了。那可能就是說這個管道,它剛好就是很適合讓這些人去做他的分享。可是為什麼是我?就是一樣都是所謂地方賢達等級,有個八九位數以上,可是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講話大家要聽?我根本不知道,我他媽怎麼知道為什麼是這樣。就他們可能有些人比我強,他們可能有些比我廢或什麼的,可是不代表說什麼他比我強、比我廢,他就一定會套個某公式,他就可以變成怎麼樣的成績。他比我廢一點點,所以呢,套個公式,他流量少我隔三成,是這樣嗎?不是。它的都是一個很隨機的,就是你努力之後,接下來就是交給社會、交給人們去選擇,那他們會怎麼樣選擇,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這節目錄錄會不會一個月之後突然沒有人要聽了?我不知道。反正就是繼續做任何你覺得快樂的事情就好。

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你的每一項選擇,最後面的結果是什麼。像我們現在回頭看就講說,還好那時候跟什麼前女友分手嘛,你沒有分手就沒有現在的生活嘛。可是你根本不知道說,那時候繼續在一起,說不定你會慶幸說「還好我沒有分手,還好我留下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就是有太多的排列組合,那你去做的一個選擇,它都是一個蝴蝶效應,會影響到後面的非常多事情。所以呢,「塞翁失馬」這故事很有道理,就是知道事情發生之前,你都不知道這個故事到最後會怎麼樣演進的。所以我們根本不用因為當下的一些挫折或是一些高興而感到情緒有很大的變化,因為最後面會怎麼樣變化沒有人知道。那也希望你順利。好,這節目先到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