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344:🧶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超實用買房秘技》贊助。
《超實用買房秘技》開放購買中,你是否在買房的路上徬徨,不知道什麼樣是合理的房價?不知道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房子?擔心從此背負房貸,卻住得不開心?
由《35 線上賞屋》的主持人 Ted,以多年從事並觀察產業的實戰經驗,和《就是要看房》主持人 9m,以房產小白的角度在課堂中替大家發問,更邀請專家、結構技師、建築師、會計師、律師、代銷業者等來深度分享,打破課程的框架,以活潑對談的方式幫助知識吸收,帶你進入不動產世界。
不是教你買房,而是在買房的路上少走冤枉路。課程內容包含房價趨勢分析、破解交易話術、貸款和稅務處理等,從看房到交屋每一步都仔細教學。即便你不買房,也要了解租房的注意事項和相關的法律,才會有保障。這是一堂不管租房或是買房都受用的課程。
在這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連結放在相關的說明欄位。Ted 跟 9m 團隊有把他們的課程寄給我看了一下,我覺得,當然如果你自己去看房,經過了多年的看房,看了可能數十、數百間之後,你可能也可以獲得類似的心得,但我覺得這門課就是一個可能幫助你迅速了解、快速上手的方法,算是提供給大家一個另類的選擇。他們這堂課目前賣得非常好,所以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參考看看我們資訊欄的說明跟連結。
雖然這個禮拜政治不正確,但善良回來了。美股在禮拜四噴到一個爛掉,我覺得非常過癮,超爽的。雖然手上的部位有些是下跌的,像我們比較大支的安森美(onsemi)表現沒有這麼好;一些車用的,我猜想可能受到德州儀器(TI)的影響,他們針對車用的部分沒有做太多的描述,這個可能令市場有點失望。大家可能猜測說,因為前面我們已經見識到各種產業的修正了,但車用一直都很旺,車用基本上除了油車之外,沒有什麼修正到,所以會不會其實現在換成電車開始要進入一個修正?以目前我們看到的報價狀況來說,未必會產生,就是說有些元件的報價還在漲價,有些可能回到原點。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沒有辦法很直接跟大家講說,車用目前看到一個衰退的狀況,只能說因為可能大家對前景比較保守吧,所以一些車用的表現沒那麼好。
但除此之外,我覺得市場算是非常地 high,讓自己再一次的重振一些快樂的氣氛。應該說從今年到現在都非常地快樂,但是在上個禮拜的回檔其實是非常兇的,特別是以台股的表現來說是很不好,所以台股其實滿多標的都有回檔可能 15% 到 20% 左右,其實是回很深的一個跌幅。那美股這邊比較是盤跌盤跌的,可是在禮拜四直接一根大根的拉回去,其實還滿過癮的。
我最近又持續在探討人生,繼上次 Twitter 事件之後,我還是一直在思考說,自己到底該怎麼樣去培養下一個專業,或是某種讓自己快樂的東西,還在想。因為又看到 Stanley Druckenmiller,他有一個訪談,然後他再一次的重申,他覺得未來十年不會看到 Index 的新高,他認為不會看到市場的新高。雖然我打一個非常大的問號,以我自己的信仰來講,我認為指數就是一直創新高,就算大家的獲利可能沒有變強,但是在通膨的表現之下,就是要創新高。那特別是其實現在各國的指數,就是我們自己主要在觀察的這些重大指數,他們距離新高老實講沒有多遠,我是覺得很有機會繼續創。但我想,如果他講的劇本成真的話,也就是我在上一集跟大家聊到說,假設這個股票都沒得做,那我可以幹嘛?就想,幹,真的好像不知道可以幹什麼。但雖然先想那個東西好像也沒有什麼意義,遇到之後可能再來跟大家討論,看怎麼樣去解決這樣的東西。
我順便講一下,就是我下個禮拜三那時候就已經在冰島,禮拜六應該也在冰島。但我們先針對禮拜三的節目,我查一下冰島的時間,又比羅馬的時間慢兩個小時,所以我不可能半夜起床錄 QA,我覺得真的太累了。所以跟大家商量一下,就是我們去照顧一下 YouTube 的聽眾,所以呢,下一集大家如果什麼問題就在 YT 這邊丟出來,那我就可能跳我覺得有趣的問題,如果可以的話就全部回答。看我們節目整個編排,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可能還是會講市場的東西,如果沒有的,我們就針對 YT 的內容,不管你要問啥小,只要不要太奇怪、不要太悲憤,那我們都可以來回答大家。跟大家講一下,下一集不用在 Apple Podcast 這邊刷留言,因為我們會去念 YouTube 那一邊,稍微提一下。
好,那我們講一下 Druckenmiller 的訪談,他是我一個很喜歡的股市大師。他最強的一點,就是他在他 30 年的投資生涯裡面,繳出一個年化的 30%,並且從來沒有輸過錢的紀錄,這應該是非常誇張、非常屌的一個紀錄。當然我覺得可遇不可求,他自己其實也提到,有時候可能是有運氣的成分,像是在達康泡沫危機的時候,他本來是大賠,然後後來跑去休息之後,回來靠操作債券,突然又變大賺了。所以有時候就這樣拗過去,在他的投資生涯裡面,可能有時候會繳出一些暴擊,可能 50%、80%、90% 的一個報酬,很多時候是 5%、7% 這樣的一個平庸的報酬,但是整體下來年化是超級高的,就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大師。
我們節目也算是好幾次分享他的一些心法,跟聊到的內容,所以我算滿喜歡他的。看到他有一個新的訪問,在 YouTube 上面只有 500 個點閱,基本上等於是沒有人看,我想說可能長江後浪推前浪,有些人就忘記一些很厲害前輩的存在,所以我特別把它分享出來,也丟在臉書上。那我針對這個稍微的聚集跟大家聊一下,我覺得是很有收穫的一個訪談,雖然只有 18 分鐘,可是非常的精彩。
那開頭就提到,說現在的行情是很詭譎的,他是看不懂的。因為現在的一個利息變化,從之前非常的寬鬆,到現在快速拉起來又通膨,那可能市場上又各式各樣的狀況發生中,還有戰爭,這個是他在他從業以來從來沒有看過的。他在上一個訪問也是這樣提到,在這個訪問的開頭跟結尾,他又提到說,現在就是一個看不懂的時代。那也因為看不懂,所以他不會有太多太積極的操作,但是他是一個市場參與者,所以他還是要找東西買賣,只是他可能不會像過去,假設有找到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就會直接重壓。
這邊提一下他是重壓派的,投資裡面其實有分重壓派跟分散派,像我自己就比較偏向分散派,就是我的主要的持股可能不會超過 20%,那可能一些小市值的股票不會超過 1%、2%,這是我自己的風控的做法。那重壓派的可能就是他們只有三到五支標的,所以每支都可能是 20% 這樣子。我自己不是重壓派,因為我自己並沒有特別的有信心,外加我覺得,如果說假設選股真的是有很不錯的眼光的話,大數法則之下,你挑很多股票,你的報酬應該還是要不錯。就是有些人會跟你講說,你要重壓才會有好的報酬,這代表其實你等於在承認你是靠賽。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重壓才會有好的報酬,你怎麼知道你一定是壓到好的東西?那如果你真的是眼光很好,那為什麼你一定要重壓?你應該是買五個,五個都會漲。所以重壓才一定有好的報酬,這個我打一個問號,只能說那個是投資風格的不一樣,也不是說分散就一定比較穩,假設你眼光真的超爛,你分散就買到垃圾,那當然還是有可能會進棺材。所以這個就是一個投資派別的不同,每個人想法不太一樣。那他是屬於這種重壓派的,跟那種巴菲特可能比較類似。
那他沒有找到機會,他就不會揮他的大棒,這也是巴菲特的棒球理論。就是說在棒球場上,你今天假設上去打擊的話,他丟球過來,好球三次你沒有打,你就是 out。可是在現實的投資生活裡面,球丟過來,就算是好球丟 100 球,你不打,你也不會 out。但是你打了,亂揮,然後揮空,你可能就會 out,你的錢就會不見。所以盡可能等到自己有好的機會再來出手。那他認為其實現在就是沒有看到太多太好的機會。
稍微提了一下他自己的部位跟他對一些商品的看法,就我看來,我會覺得他只要有提到這些商品,就代表他應該在做這些商品。他說可能可以去多黃金,然後 short Russell 2000 跟 short dollar。然後他目前的部位是 net short 3%。好,這個稍微去翻譯一下,什麼叫 net short 3%?就說部位可能有多有空,但是空單是比多單多,那整體來看就是空單的數字是淨空出來的,多了一個 3%,就說空單是比較多的一個狀況。
那多黃金這個說法,其實很多人都買單,像是 Ray Dalio 也買單,或是一個我自己可能沒有特別喜歡,但是很多人喜歡的那個《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 Robert Kiyosaki,他也在 call 黃金還有白銀。黃金其實是一個在滯脹的社會裡,所謂滯脹不是低能智障,是說停滯性通膨,我覺得黃金可能可以維持它的價值,所以這點很多人會選擇。外加現在有戰爭,然後之後可能不知道,就大家覺得什麼太危險或什麼的,其實黃金都會是一個很熱門的選項。
那他覺得黃金是可以看的,short Russell 2000 就是他覺得可以去空這些東西。那為什麼會挑 Russell 2000?是因為他覺得可能沒有辦法去挑單一的標的,因為目前就沒有看到好的機會,不管是多跟空都是,所以他可能就覺得直接去空一個 index。跳 Russell 2000,我覺得會跳 Russell 2000 是因為,假設美國繼續維持高利率的話,可能對於一些小型股的傷害是比較大的,因為他們的資金成本可能是比較高的,那他可能就使用一些融資的,所以利息維持高檔可能對他們比較傷,所以他選擇去空這個東西,這是我的拆解。
那 short dollar 這個其實就蠻合理的,他在上一次的訪問其實也提到說他會去空美元,他說在幾個月之後你沒有看到我在空美元,我會覺得很奇怪。那這次他還是提到空美元,所以這交易一定就在空美元。那空美元其實我覺得也沒有什麼好不能理解,就是說當開啟升息循環完之後,可能你會看到一個美元的微笑曲線,可是等到升息到一個極限之後,甚至之後假設出包開始要降息的時候,那可能這個美元指數就會開始回落,美元就會轉弱。所以去 short dollar 好像是一個還蠻合理的,特別是 hard landing 派,他有強調這一點,就是他認為經濟就是要硬著陸,不管現在看到什麼數據很好啥小的,他絕對就是要硬著陸。因為在歷史上這樣的狀況發生,就是像什麼油價、利息、美元的指數,幾個綜合評比同時發生的時候就是要硬著陸。所以他認為會硬著陸,那我覺得他要去空 dollar 可能就蠻合理的,那甚至大家可以去想像成,他應該也會去多債券。如果說真的硬著陸發生,要瘋狂降息有很多大動作的話,我覺得多債券可能也是他的一個做法,因為他在 2000 年的達康泡沫的時候,他也是跑去多債券。所以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就是我先猜測他可能會想要這樣做。
那再來他有一個說法蠻有趣的,其實這個是一些大戶朋友他們也有跟我教導過這樣子的一個觀念。就說你今天看了一個好標的的時候,當然我們現在講的東西不是一般的菜鳥,菜鳥不要太相信你的直覺,因為你沒有資格相信你的直覺。直覺你可以相信它,因為你已經有大量的經驗累積,所以有時候這個直覺的反應,它其實是你腦中智慧的一個淬鍊的結果,只是你可能在當下沒有反應過來。就像是我們在路上,你比方走在這條路上,你已經走了十年的,所以當你今天覺得怪怪的時候,其實一般就是真的哪裡怪怪的。就是你目前可能還講不出來,可能是空氣味道不一樣,可能是有奇怪的人在路上,可能是路上的一些風景海報,或是說天空的顏色不一樣,反正當你覺得哪裡怪怪的時候,特別是你很熟悉這件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是那個東西真的怪怪的。
所以當今天可能找到一個股票,你剛看到他,你可能聽他的題材,你覺得很想買,就他媽的先買了對了,他是屬於這種「我先買再研究派」。因為他說有時候在你研究的時候,這股價可能已經上去了,那假設上去的話要追就很痛苦,所以先買再說,那如果發現不對的話把它砍掉就好。這個也是身邊一些大資金朋友,其實他們會這樣子做,可能跟大家想的不一樣。大家想法就是投資不是要很謹慎?不知道要研究之後再去買嗎?可是我覺得可能就是這樣吧,你可能在不熟悉的時候你是這樣做沒錯,可是當你越來越熟悉的時候,你就是一個收斂,然後收斂到某種程度之後再發散,其實人就是不停的收斂發散、收斂發散。那當你今天可能很熟悉這個步數之後,有時候你就會去抄捷徑,照他的說法這樣,就說抄捷徑,我先買再說,可能研究之後發現覺得不好再慢慢把它砍掉,這是他的一個做法。
那同時他也是一個在市場上的投資大師裡面,公開承認自己會使用技術線圖的。那講到技術線圖我稍微想一下,雖然說我會去吐槽、去笑一些線仙或什麼的,這個只建立在,就是假設你的分析只有在畫線的話,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如果畫線就可以賺錢的話,那其實你交給城市去做,你應該就是躺著數錢了。所以畫線它是一個輔助,我認為其實畫線你可以做,但是如果你沒有其他的理由支持,不管是基本面的分析或是籌碼的分析,你純粹在畫線我覺得很危險,就是你很難用單一的指標去賺到錢。那其實大多數的投資大師他們不太會承認自己是線仙,就算他們會看他們不會承認。那就像是可能一些 buy-side 的資金,或者說一些自營部門,他們可能對外講,都不會講太多這種支撐壓力、畫線、什麼上升趨勢線,他可能不會跟你講這個,但他們大家幾乎都會看,這是我的經驗。當然可能有些人會說,沒有沒有我們不會看,OK,但我的經驗是這樣,我跟大家分享,其實他們多半都會看,就是會拿來參考。但是當然寫報告給老闆的時候,不可以講說這邊出大量、收一個下影線,他不可以講這個,但是他會把這個當作參考。
那其實我覺得參考這個非常合理,因為技術線型不用講太複雜,追根究底他就是一個交易的軌跡,K 線就是一天交易的軌跡,那週 K 就是一週交易的軌跡,其實不複雜。他就是大家在什麼價格買、在什麼價格賣,然後買了多少、賣了多少,所以去分析價格的走勢,我覺得本來就很合理。然後只是可能台灣很多股民,他入市的時候呢,他是過度專注於他只做技術分析,因為技術分析就是簡單講,我教你一定會,只是當然你做得好不好是另外一件事,可是大多數的人隨便都聽得懂。但是基本面分析,他可能需要花很多時間,所以大多數人可能就取巧,我就只學了這個,但其實我相信玩到後來,大家應該都知道說,你只有這個東西是不夠的。不過他認為說,技術走勢可以給基本面分析紀律,反過來,基本面分析也可以給技術走勢紀律。
我覺得這句話真的講得太棒了,這個其實跟我自己的做法很像,就是我跟大家分享過,說假設今天我的股票,我已經研究很久,我覺得很好,基本上他只要有便宜我就會買,可是他除了莫名其妙的崩跌,或者說在崩跌之後不停的創新低,我跟大家分享過,一般在瘋狂創新低的時候,我基本上不會買進,基本上,但有時候會破例,就當今天可能有別的理由支持的時候會破例,但大多數我不會買進。因為我會尊重這個市場的走勢,就是為什麼會這樣殺?可能有時候是有你不知道的東西,就是你不要太高估自己。市場的價格是交易出來的,當然有時候是恐慌,有時候是 FOMO,不過當今天看到這種很穩定的價格一直往下撞,而且是可能有大資金在跑,一看那個張數都很高之類的,那可能就是不單純。所以技術走勢給基本面分析紀律,意思就是說,你分析得再好,但今天價格走勢不是你要的,你要去思考是不是自己可能做錯了,所以不要很鐵頭的。就像一些我看過其實蠻多掛掉的價投仔,就是太有信心,他覺得自己一定是對的,然後最後面證明他是錯的。即便他可能真的分析得超好,但是就是有哪邊沒看到,或是說什麼公司舞弊,這樣的東西其實在價格走勢上面,有機會可以看得出來。
那反過來,基本面分析也給技術走勢紀律,我覺得這個意思就是講說,你不會變成一個純線仙,你會用你的基本分析去告訴自己說,對,今天這個價格來到一個 52 週低點。Michael Burry 也提到這個,他喜歡看 52 週低點的東西,可是他不會買在最低點,他等他有反彈的時候他會買,但他會挑接近 52 週低點的東西。這個應該就是他後面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說前面那一段是指,如果你基本面看很熟,可是價格事與願違,那你要小心,你要用技術面當成是一個限制器。那現在要反過來,如果技術面超級差的狂跌,我覺得可以拿可能幾季前的面板,或是這一季的記憶體,這一兩季的記憶體差不多去年 12 月到今年 1 月初,你可以注意到說,這個記憶體很多股價是來到 PB 值的歷史低點,就是歷史上最低就是這樣子。所以呢,你有基本面的底,你就會知道說,就算線型超醜,那排列都是空頭的,但是你可以買,因為你有基本面的一個素養。我覺得這段真的是收穫良多,就是說當然講出來沒有什麼好意外的,就大家應該都可以認同,但是你沒有仔細去想,你就不會覺得說這東西真的非常的精妙。所以他講的這段我覺得收穫很大。
那再來,就因為他除了會觀察技術走勢之外,他也會關注基本面,那他是很 open-minded,他是會接受各式各樣的指標。所以同時他非常喜歡會跟他辯論的年輕人,他說如果是一直什麼東西都認同他的,基本上應該是不會共事太久,一定要有一些健康合理的辯論,那才是比較好的一個事情。
那他評論到目前市場的一些改變,相較於幾十年前,市場已經有很多差異。那這個其實一些朋友也有跟我聊到這樣的東西,就是說台股的量化跟城市交易,做到某個程度之后會發現已經那種可能水位那邊飽和了,不是說不能賺錢,可是越來越難賺。所以他們會想去一些可能沒有這麼成熟的地方,他們會想去東南亞,甚至是非洲,所以哪邊假設有什麼證券交易開始盛行的時候,他們就搬過去,因為他們可能可以拿最新的技術把那邊的人收割爆之類的。
那 Druckenmiller 針對這點他有提到,他說像在過去,假設一個股票開了一個垃圾成績,然後直接崩掉,舉例來說崩掉 10%,那這時候呢,幾乎可以賭定幾個月之後,它會繼續創新高,所以他這個言下之意就是說他會繼續抄底。這其實就是等於一個招式,我們現在很常聽到市場裡面的招式,其實招式就是說,你去設定幾個條件,那你用回測去跑,發現 OK,當然回測不代表未來,回測之後可能看起來是有這個顯著關聯性的東西,你才可以拿出來用,注意不要可能 overfitting。所以他可能就是發現說,在過去的經驗裡面,當一個股市開一個垃圾成績,崩掉之後呢,市場恐慌嘛,大家看空就砍,然後之後你買進去,就算可能基本面沒有回到原點,但是股價可能因為賣壓都結束就會漲回去。我隨便舉例,反正這是他本來的一個招式。但現在他會覺得這個招式是沒有用的。那為什麼這個招式會沒有用呢?因為目前市場裡面,有一些 algo traders,這個就是說城市交易者,以及 Quant,量化交易者。因為有城市交易者,因為有量化交易者,市場參與的人變複雜了,所以呢,對於整個價格變化造成很大的衝擊,過去有用的招數,現在就可能沒有用。那他說他同行其實很多都很詬病這樣的市場參與者,因為這些人讓他們的招式沒有用。那他覺得還好啦,他覺得就只要適應,因為這是一個新的世界。
所以差不多是這樣,那最後面結論就講說,一樣,這個世界是他看不懂的,他不覺得在十年內市場會創新高,不過他相信是很精彩,他相信還是會產生很多機會,而且他認為機會可能會發生在央行的決策裡面。他認為央行可能會做一些很誇張的決策,應該是針對通膨。覺得說可能後面出現衰退,硬著陸像他講的,然後瘋狂降息,可是一降下去之後,那可能又這個通膨就上來,所以又瘋狂升息之類。我自己的猜想,就是有一些誇張的劇本會產生,所以市場可能會很大的波動,那也因為有這種大波動,其實也會產生很多很有趣的機會。
所以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是 Druckenmiller 18 分鐘的一個精華,那我們在這邊也幾乎是用十幾分鐘來跟大家聊,因為我覺得這個真的太讚了,大家必須要了解一下。
接下來我們來快速點評一下臉書的財報跟電話會議內容。那針對營收獲利的表現,我們就不多說,這樣的量化數據你上網一查馬上就有,或者說一堆粉專、KOL,就大家都搶著在第一時間會直接分享,所以我們就不去聊量的東西,我們針對質化的內容跟電話會議(Earnings Call)的東西來稍微做一下說明。
首先在開頭,就直接講說他們現在的 Family of Apps,就是它的臉書、IG、WhatsApp 等等全部東西加起來,一天會有 3 billion 的 DAU,就是 Daily Active User,一天就有這麼多人在用。那 3 billion 就是 30 億,非常誇張的一個數字。那臉書在美國跟加拿大,一天會有 200 million 的 DAU,就是說兩億人一天會有兩億人使用,也是一個很漂亮的數字。那在全球會有 2 billion,20 億,所以臉書是一個非常火熱的 App,到現在都還是。
那只是這個 DAU,我大膽做一個猜測,應該很快就會像當時馬斯克要去買 Twitter 一樣,就去針對上面是不是很多假用戶來做討論,我覺得大家一定會想到這件事情。因為以我們自己經營粉專的經驗,目前臉書真的太多假帳號了,而且多到很誇張,有時候可能一篇貼文下面 20 幾個真人,反正只有兩個,20 幾個是假帳號,然後你刪完之後、封鎖完之後,馬上下一個貼文又是這麼多的假帳號進來。所以我真的很難想像臉書這個 Daily Active User 全部都是真人,他一定有超多是假帳號。只是這個佔比我不確定,因為搞不好就是台灣詐騙特別猖獗,可能歐美沒有這麼多,所以相較之下可能是一個小數字,這就有可能的。但是我一直就想說,有一天大家一定會出來討論這個 DAU 數字是不是上面有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那這份財報的數字雖然是可圈可點,就是它重新的回到一個成長的軌道。那在廣告的收入方面,也相較同業來說很不錯,就是去比 Snapchat 或是 Google YouTube,那都很不錯。那像它在電話會議裡面也提到說,他們在短影音的市佔有增加。那我覺得短影音市佔當然絕對會增加,因為現在美國開始很用力在打 TikTok,等到整個打掉之後,可能變成我猜想就是它跟 Google 分食了,所以對它來說是一個很有優勢的事情。
那在他的電話會議裡面也多次的跟大家講到 AI,就如同其他的美國科技公司一樣,現在大家都是把 AI 放在嘴上,那更甚者可能就是整篇講稿把幾十次 AI。但是在這麼多科技公司裡面,Meta 講 AI 是名正言順,他講這個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它本來就是在業界 AI 的研究跟發展上,那甚至是 LLM 模型的發表數量上,它跟 Google 都算是並駕齊驅的。就是他們本來就使用了大量的 AI,他不像很多蹭仔,就是現在看到 AI 紅,然後出來硬要把自己的東西灌上 AI 或導入,它是本來就是使用大量的 AI,他們本身就是很大的一個發布者。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社群平台跟短影音,或者說影音平台,它本身就是使用了大量的演算法,所以他們對於 AI 本來就是駕輕就熟,用了大量的 CPU 跟 GPU,主要是 GPU,在做這樣子的訓練。那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演算法,我稍微跟大家講一下,它運用的機制是怎麼樣。簡單講就是說用興趣圈去幫大家做分類,我今天可能喜歡的東西是 A, B, C, D, E,代表五個主題;另外一個人可能是 A, B, C, F, G;另外一個可是 A, B, C, Y, Z。因為我們都有 A, B, C 的共同嗜好,所以他可能就會交互去推你可能也喜歡的東西。就比如說假設我現在要跟大家講說我最喜歡的三部電影,我自己想想可能就《星際效應》、《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然後跟《教父》吧,就是我直接想三部電影的話,我會想到這三部。所以如果說你跟我一樣喜歡這三部電影的,你可能就會發現說,那我在過去推的一些影集、電影或是音樂,難怪我也喜歡,因為我們有共同的興趣,所以可能我們喜歡的東西會差不多。那這是他演算法的一個機制,所以他就是用大量的運算,然後在你每一次去滑手機的時候,你不要以為說你要互動才會有一個加分的效果,就是可能按讚、留言、分享、轉貼,你就算是停在這個頁面上,你多看幾秒,他都會在演算法上有加成。
所以其實跟大家分享一個小秘密,就是以後看到人家在跟你那邊吐槽說什麼,「他媽的臉書都只推垃圾」、「什麼 TikTok 都是父母白養的廢片」,你就知道這個人其實他自己是一個廢物。這個我們不要講出去,因為會被討厭,就是真相是會讓你被討厭的,但這其實就是真相。如果說你滑抖音已經滑超過可能半小時以上,還是顯示廢片的話,其實代表你喜歡看廢片。就是他是推你要看的東西,雖然你可能對他有吐槽,但你就是類似說那,有些聞到腳垢就說「幹怎麼那麼臭」,可是他就一直拿起來聞,就那種感覺。
因為我自己曾經測試過,臉書跟抖音的演算法,真的都幹超厲害,特別是抖音真的超狂的。就是我今天可能辦一個帳號,那我滑半小時之後,他就開始變成我的形狀。像我的形D狀就是說會有一些 Creepypasta,一些恐怖的東西,那會有很多脫口秀的內容,像是我上一集提到的 Theo Von 或是 Bill Burr,然後會有一些那種寰宇蒐奇的東西,就是我喜歡看這種有趣的東西,然後跟部分的搞笑。你滑一段時間他就會變成你要的形狀。那當然我今天辦一個新帳號的時候,像我在歐洲這邊,我上次測試我辦一個新帳號,你一開始滑你看到有什麼足球、美女啊什麼,因為這個就是大家會喜歡的。可是當你今天不喜歡就把它滑掉,那你喜歡的,你可能不小心多看了五秒鐘,他就開始演算法作動,然後之後很快就可以差不多,我認為 15 到 20 分鐘他就會變成你的形狀,然後之後會越來越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黏住,就是你滑抖音滑到後面可能一滑就幾個小時,因為他的演算法太厲害了。所以其實像這種社群媒體跟短影音平台、影音平台,他們本身就是使用大量的演算法,所以像臉書出來講這件事情,媒體在講說 AI 怎麼樣,其實是非常值得參考,因為他們不是蹭仔,他們本來就投入很多心力在做這樣子的一個東西。
那稍微跟大家分享了一下,在 AI 的運用上對他們的公司產品組合有什麼樣的影響。那首先是,我們現在在臉書跟 IG 上面有 20% 的內容都是演算法推薦的,都是 AI 推薦的。這不是你追蹤的人,他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家人、不是你的同事上司,他就是隨機推給你的東西。所以你應該有在滑臉書的時候,然後注意到他有寫「推薦給你」,那個不是廣告,廣告會標註是廣告,「推薦給你」就代表他用演算法推給你的東西,你可能會喜歡這個東西。20% 的內容是他推給你的。那再來在 IG 的這個動態牆面上,現在可能是有 40% 的內容是他推給你的東西,這大家都很有感覺。就是 IG 跟臉書的算法其實也是很好訓練,跟抖音一樣。
這個臉書的廣告也可以訓練,當你今天看到清涼的廣告,你故意在上面停 15 秒,那你在往下滑,之後都是清涼的廣告。這就是我去改善我臉書的廣告體驗,反正都要看廣告,那我就要看一些舒服的廣告。所以這個演算法是可以這樣子練出來的。然後再來就是說,在 IG 上面的使用時數,因為他們的 AI 推薦機制讓大家多黏住了 24%。但這 24% 沒有直接講說是 QoQ 還是 YoY,我猜是 YoY 啦,就可能相較去年的某段時間來說,它是成長了 24%,應該是這樣子的一個數字。
那同時因為 AI 的導入,也讓他們在產出現金這部分有很大的一個加分,就是說 monetization 的 efficiency,它在 Reels 上面因為這樣可以轉出更多的錢。那 Reels 講白一點就是一個去抄 TikTok 的一個致敬的作品,應該是說 YouTube Shorts 也是這樣子的東西。所以不要說短影音這種東西是一個什麼垃圾或啥小的,其實它是一個很棒的媒體形式,只是因為抖音在做,所以大家覺得要反對它、不喜歡它,但是你看其他的社群大物都在抄,就知道這個東西它中了。所以大家都會花很多的精力跟財力去投入這樣的一個內容,因為這是新世代大家喜歡的一個東西。
那我自己是覺得說短影音的傳播很不錯,就是說你假設看到很多廢片的話,可能是因為你自己很廢,因為我倒是覺得說短影音把很多本來很複雜的東西,然後讓你可以用很快的方式去了解,它還滿不錯的。那當我今天被啟發了一個新的興趣之後,我當然可以去找更深入的影片,那或者是書籍來看。就要說像我的抖音有時候就滑到 Jordan Peterson,我的臉書也會滑到,就是我的短影音上面 Reels、IG 有時候會滑到 Jordan Peterson 的一個影片,那當我今天看到 Jordan Peterson 的影片,我就會找它的原版影片是怎麼樣,或是像是 Lex Fridman 的一個訪問。那你說這些東西是無腦的東西嗎?不是。所以其實工具本身,就是我一直強調的東西,它中性,一個好用的工具它是可以讓你強者變得更強,廢物變得更廢。所以不要去怪工具,就是你會不會用而已。
那他也分享一個我覺得非常有趣的數字,特別拉出來跟大家講了。他說他們去跟 UC Berkeley 的經濟學家做了一個統計,然後發現說在臉書上面,在 Meta 的平台上面,你丟一塊錢,你可以產出大概 3.31 的 revenue,這就是說 ROAS 大概 3.31。所以各位臉書投手,如果說你投出來的數字是低於 3.31,代表你是低於可能臉書的平均表現,就是臉書的大盤表現。大盤表現是 3.31,所以你丟出來的數字比這個好,就代表你擊敗大盤。這個算是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分享,給各位有在操作臉書廣告的人稍微聊一下。
大概就這樣子,我覺得它的各項數據、成長性或是說廣告變現的狀況其實都很不錯,其實都很不錯,就是說已經有那種走出低谷的味道了。那外加 Meta 它是一個裁員裁最大的公司之一,而且它速度超快,我覺得是因為它被 Apple 有壓迫到,所以有時候就這樣子,它因為被 Apple 壓迫到,率先去做體質的調整,所以它率先走出可能經濟的泥淖,目前看起來是這樣的一個狀況。
那當然它還是維持在我心目中現在是一個成長股的角色,因為它還是會花很多的獲利去餵養它的元宇宙的部門。那元宇宙的部門這一季的虧損有稍微收斂一點,但是沒有任何象徵意義,因為本來就是有時候虧多、有時候虧少,我們目前沒有看到一個趨勢性的虧損減少,甚至有獲利的可能性,目前可能就是在繼續賠錢。但是祖克柏表示他會繼續做投資,那這方面其實我是蠻看好他的,就算我可能多次跟大家表示我對臉書的賭爛,但是我在分享上,我習慣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形態灌在別人身上,而且像我上一集講,我自己還是臉書的股東,因為我們本身就是會去持有,可能我們注意到的一些題材,它們不錯的,那在業界最強的人是誰,就去持有它的東西。所以臉書股票相信一定會有。
那之前可能因為川普的事件,很多人就選擇說把臉書的股票砍光,那是個人的一個喜好的問題。但是我比較偏好去把賺錢這件事情放在個人喜好前面,所以雖然對他可能有諸多不滿,像是他放任詐騙去冒用我的照片然後去投廣,那即便我檢舉也不屌,我是有藍勾勾的,他還是不屌,直到政府介入的時候,現在他有改善,但除了這些東西之外,我自己覺得臉書還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不然我們就不會說什麼股癌的粉專是經營在上面,所以他畢竟就是業界最猛、最強的一個東西。
那他其實在很多東西的投資上,我覺得也是還滿有眼光的,就其實很多人在笑祖克柏對於元宇宙的投資,但是我是還蠻看好的。因為我認為怎麼講,就像是他當初做社群平台一樣,這個東西就是說可能大家有想過,可是沒有人會想要直接把整個身家投下去砸錢運作,然後真的做起來之後就超多人跟風,類似這樣的一個感覺。那元宇宙這個題材,當然在去年很紅的時候,大家就是覺得這個是未來的一個重點,然後開始有些人跑去買什麼元宇宙的土地,這個我倒是沒有笑,我覺得幹超白痴,但雖然有人在上面投資跟操作,可是不代表這個技術它不行。因為你有使用過臉書的 Oculus,你就知道說,幹,這真的就是業界最強、業界最敢、CP 值最高。雖然說我可能等到蘋果的 MR 出來之後,在技術跟強度上未必臉書可以繼續在第一,可是 CP 值呢,我相信可能還是會很高。那很多應用都還是會附隨之而產生,不管是會議上的應用,那不管是生產線應用,還是我覺得目前其實最大的宗,但是沒有人敢講出來的應用,就是看 A 片。這個 VR A 片發展到非常屌的一個境界,而且它是好像就是每一季都有很顯著的成長,真的很強,現在反而是硬體可能有點跟不上。
所以我覺他對元宇宙的投資是正確的,只是對股東來講,很多人應該會很不喜歡他把這麼多錢拿進去裡面燒。但以人類的發展來說,我是很高興看到有人持續在這邊去做投資,因為我試玩過、我用過,我是這個 VR 裝置每個都買,各家品牌我全買的,我就知道說在這方面,它是真的非常有機會。
所以跟大家講一下,就是說廣告不錯、社群的成長不錯、用戶的成長不錯,那裁員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元宇宙繼續燒錢,但是我認為是一個還蠻必要的一個投資,特別是有人要下去做這件事情,我們應該給予鼓勵。那只是你身為股東,你就要去評估一下這些事情對你是不是有一個很不錯的誘因,讓你想要去投資他。那你不喜歡,你就不要投資他就好。
不過我覺得很意外的一點,就是說臉書它在我的持股是有前十大,可是沒有到前三大,但是它在獲利的絕對數字上,在今年是不知道排第幾,反正就前三大,所以我是非常的意外,老實講。我相信在年初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臉書是今年漲最兇的科技巨頭,我相信沒有人會想到,就是他是最猛的人之一。應該大家都覺得不太可能會是他,但沒有想到最後面就是他。就是市場很多時候會這樣,他不會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發展。就像我可能在去年,我已多次跟大家講我不懂為什麼輝達會跌成這樣,就像今年輝達就變成,看每個人手上都一定要有,前面的時候 100 多塊的時候沒有人要,200 多塊大家拼命追,這就是市場很有趣的地方。
### QA
**為了留言買 Apple 的路人貓貓**
> 狗狗到死前都深愛著你,希望你快樂,有狗狗陪伴很幸福,好榮幸好感謝可以經歷那些美好時光。祝福 Lida、愛大、我們的狗狗都健康快樂。那感謝 Lida 無私分享超強老書壓,每次聽完都有充飽電的感覺。Lida 超帥,Liza 超正,諾亞超天使,宇宙級有愛。聽說義大利人比起我愛你,更常說的是「Ti voglio bene」(我希望你好),聽到這個說法覺得超級暖。希望 Liza 好、主委好、諾亞好、愛大一生幸福健康。最後拜託愛大用諾亞可愛奶音幫我祝推薦我聽股癌的「又仁堂」生日快樂,祝你一切都好,請好好照顧自己,拜託不要過勞。謝謝。
這個有點強人所難,因為我兒子現在也不會講話,所以我真的沒有辦法模仿他。嗯…嗯…嗯…,我兒子現在程度就這樣而已。那「Ti voglio bene」這個像我就不會聽到,有時候你聽一個人去分享說,他最常聽到的東西是什麼,你就可以知道說他在日常朋友周邊的評價是怎麼樣,就代表他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人,所以大家會用這句話講他。這個就像「Ti amo」就說我愛你嘛,那他講這句話就是說針對朋友的,不是戀人的,「我希望你一切都好」這種感覺。那像我就不會聽到,大家看到我就只會跟我「Buonasera」,也只會跟我打招呼而已,真的是這樣。那跟顏值、條件什麼都有關係,像我兒子就很常聽到什麼「Bellissima」,等於是講說他很好看、漂亮,「Bello」,有些人以為他是女生。但是像我呢,就不會聽到這種東西,我他媽一輩子沒有聽過這樣的東西,只有在這種什麼留言吹捧的時候,有機會聽到大家的讚美跟一些好話。
**20歲當韭菜**
> #謝孟恭顏值點滿的男人,愛大安,從你分享的內容來說,你會給自己定位價值投資嗎?二、產業資訊多又雜,請問菜雞要從哪方面切入一個產業,才可以少走一點冤枉路呢?以及可以分享一下自己以及猛男賠錢的經驗,和該怎麼樣改進呢?謝謝愛大。
第一個,對,我傾向我自己比較偏向基本面,然後輔以一點題材和技術面,就是說基本面就是最重要。但是我不喜歡去講自己是價值投資,因為在台灣你會注意到很神奇的現象,就是在台灣很多人會打著一些名詞,然後去講究說自己有話語權,什麼價值投資、指數投資或是什麼動能,其他人講他就去批評,很多這樣喜歡這種站派別的,所以都給你們佔,我就是韭菜,我就是負責賠錢,你們最會的你們去賺,我不喜歡去搶位置,大家覺得我是怎麼樣,我就是怎麼樣。
第二個,我建議的切入方式是從自己了解,或者說有興趣的產業開始。講白一點就是說你不用懂每個東西,你之所以看到我會很多題材都會聊一下,是因為這個就是我吃飯的工具,因為我就是靠題材,然後我來弄股票,就是這個勝率對我來說、期望值對我來說是最好的。所以其實每個人的玩法不太一樣,有些人真的就是專門盯一個產業,覺得說專門盯鋁,專門盯交換器,什麼專門盯被動元件,他就去做他的循環,就這樣就好了。就是你不用懂到太多話,認真講,你只要可以把一個題材玩到很順很順,其實可能一個就夠了。那只是因為像我們這種有點讓我交易成癮的,就會覺得說可能每天每週都會想要找東西弄。但我自己其實就算還好,就是我是沒有朋友那麼誇張,他換股真的換超快的。就是相較於這種人,我的週轉率算比較低,特別像我今年我有出國,所以我週轉率是真的壓到很低,就是沒有換這麼快,但是我們還是會切來切去。不過一般人不要因為我這樣子分享你就受影響,覺得你應該也要這樣,其實不用,你只要熟悉好幾個就可以了,就夠了。
那再來說賠錢的經驗,每天都會賠錢,每週每季都會賠錢,就是部位一定都有賠錢的東西。那可能以我自己的頻率來講,大概每一兩季都會有一個比較大一點的停損。就是說我們去做這種比較偏向是題材的交易的時候,不是每個東西我們都會報到底的。就要說我今天看好某一個題材,我買進去,隨便舉例假設是國內旅遊復甦,那當今天事與願違,或者說達到了停損,我就會出去。所以其實我們停損是非常常見的,就是說賠錢這件事情是很常見的,而且你應該要習慣。但是不是說怎麼習慣自己一直當一個賠錢貨,就是你要知道說你的交易就是有成本的存在,那都會有錯誤的存在。就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會錯,所以我們不會太相信自己。所以我覺得就是這種不太相信自己的心態,然後讓自己可以持盈保泰,我認為這超關鍵的。就是不是那種超有自信,然後什麼鐵口直斷,就是我們都會相信說市場上有太多的變數,所以當今天可能條件不是我要的,我就會出場。所以簡單講就是說每個月每季其實都會吃停損,那我認為這不需要去改進,只要你整體看起來是賺錢就好。就像是我那天看到那個 LVMH 的老闆阿諾,他有發表一個演說的影片,當然那可能未必是最新的,但是他就有提到說他們發的包包當然不是每個都會成功,而且其實滿多會失敗。失敗的東西就是 carry on,就是就算了,就是你知道說你一定會有失敗的東西,可是如果有咬中的東西,那就是要好好拉飛起來這樣子。所以我覺得那個觀念滿像的,就是你不可能每一筆都打對,你一定會很常有停損、看錯就走。但強調不要過度停損,所以你會發現我們講的東西,都會跟你講說,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不要過頭,就是每個都是那種恰到好處是最好的。
**Vicky NN**
> 大智若愚的股癌您好,斷斷續續從 2020 年聽到現在,感謝您三年來的陪伴,讓我心情不會跟著股市起伏,每天都睡得好自在。第一次留言想要跟您請教一個問題,希望可以得到您的建議。我們家有一筆約 120 萬的房屋尾款要支付,因為一些複雜的因素,會延到明年才要付款。請問除了定存之外,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項?感謝您的回覆,祝您荷包滿滿一家平安。
如果說有一筆這種你一定要支出的錢,絕對不要丟進去股市裡面,絕對不要。因為股市的波動沒有人說得準,所以市場上哪天要給你來個股災,你就挫咧等,搞到房屋尾款付不出去。真的要的話,可能是找那種,比方說一年期的固定收益的商品,可能像一些什麼 Treasury Bill 是這樣子的東西。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什麼的話,就連做都不要做,因為很危險,因為這筆錢是你要付的,所以不要惡搞。就是拿進去放定存,如果你知道在講什麼的,就像美國這種 Treasury Bill 現在就是四趴吧,你放在 Bank of America 裡面,你沒有特別去申請,它就是給你那種 0.幾% 的利息;你放進去 Treasury Bill,你有那樣的帳號,就是給你四趴的利息。你去抓這種一年期的,其實就是 OK,反正你只要可以放到到期,你就是會拿到那個利息。當然如果說你去買債券相關的東西,沒有放到到期,在過程之中你還是可能會賠錢,這都要跟大家強調,關鍵非常重要。所以就是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幹嘛,然後去買剛好到期時間可能是在這個東西之前的,這樣的話還可以,但是我覺得其實放定存就好了。因為這種馬上就要動用的錢,千萬不要拿進去市場投資,這個非常重要。
**綜合螺志祥**
> 車用晶片。嗨大好,最近安森美、STM、NXPI 一堆車用概念股跌爛,那不知道嗨大有沒有趁低價再加碼?未來的展望有沒有改變?那另外聽說俄羅斯美女的顏值巔峰在十幾歲到二十幾歲就會停滯,因為歐美人發育的比較早,但同時衰老的也比較快,造成三、四十歲就變成印象中的俄羅斯大媽,身材大走樣。那不知道您是否會擔心 Liza 有朝一日不再貌美?雖然我相信愛大一定是永遠愛著 Liza,已經把老婆當成是一輩子的家人的,但是還是想問一下愛大真實想法,祝您身體健康,好人一生平安。
非常感謝。前面的車用概念股,我應該在開頭有提到吧,安森美我反正是拿來殺肉的,就是說在 rebalancing 的時候,因為在去年很多科技股跌爛,這些車用股超強力是成長,我是把這邊殺去補什麼輝達或是其他的股票,這是我自己的一個做法。你說現在會不會再持續加碼?不會。因為車用的東西當然他絕對是一個長跑道,可是我相信他後面應該會回到過去那種最多是緩爬的一個走勢,在 IDM 廠我的看法是這樣。因為一樣我做股票比較偏向題材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天車用有什麼額外的題材可以讓它大爆發?就要說什麼中國突然間大量的補助,或是美國有補助,那我就去加碼,不然我其實不太會去碰這樣的東西,我會去挑市場上當下最有題材的東西。那要怎麼樣知道我自己當下可能在看什麼東西?就是我節目在聊什麼,你就知道我在看什麼東西。我已經他媽講了幾百集的 AI,所以我一定是鎖定 AI 的東西,我也鎖定可能 GPU 相關的類股,或者說像 Cloud Service Provider,Microsoft、微軟、Amazon 這些我可以看。那再來我會去注意的是伺服器相關的元件、交換器、或者說像 Optical Transceiver 這些接頭,以及 CPU 封裝,我現在都在看這些東西。
所以其實我之前跟大家說不要把這邊當報牌台,因為我們持股換滿快的,就是我跟一些像大家前面問傳統的價值投資不太一樣,他們有些就抱一個標的,一抱就抱三年,我不太這樣做的。我只有可能少部分的標的會抱長,其他的持股週期都還滿短的。短也沒有像人家什麼一天就賣掉了,大概就是幾個月到幾季。所以是這樣子,就是我會換來換去。這幾家公司都是非常好的公司,我覺得它長望都沒問題,但是持股加碼不會,因為我會挑當下比較活的東西,這是我的習慣,每個人不一樣。像有些股友他最喜歡挑當下大家都不要的東西,像 ABF,像每個人都把它當垃圾,有些人就去買這樣的東西,但是每個人風格不一樣。
再來講說這個俄羅斯美女的顏值巔峰期,其實他沒有說錯,就是他們差不多在十幾、二十歲就是巔峰。所以巔峰就是講說,他們在那時候是廣義上的、大家審美觀漂亮的時候。那開始到三十幾歲的時候,很多就會變胖、會走鐘。那為什麼會走鐘變胖呢?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第一個,都很愛曬太陽,歐美人都非常喜歡曬太陽,就是因為曬太陽,我會想說那個皮膚很容易變皺,這也是我老婆自己親口驗證。但是我老婆是屬於會保養的歐美人,就是她不曬太陽,會戴帽子,就跟台灣人比較像會怕黑的。那其他的歐美人像我岳母、他朋友就整天都出去曬太陽,一曬就三、四個小時,所以那個皮膚可能就會走掉這樣。那當然其實有一個很經典的說法,你想要知道你老婆老了會長什麼樣子,就看你丈母娘長什麼樣子就好。是這樣,那我丈母娘就還 OK,維持得還不錯。
那再來還有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們很喜歡吃高熱量的東西。台灣人吃甜點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個不會太甜喔」。那我們講說「這個不會太甜喔」代表說這個是好吃的東西,然後他們不一樣,他們吃很甜。所以因為大量的熱量吧,然後外加你可能過了某個年紀之後,我在想代謝速度變慢還是怎麼樣,就你就會變胖。所以他們其實過了某個年紀之後變胖的人是還滿多的。但當然這不是絕對,就是一定還是有那種什麼四、五十歲美魔女一堆啦,只是就是在比例上,可能覺得說亞洲人在那個年紀維持比較好的是比較多,歐美人比較少,因為我上述講的曬太陽跟高熱量,我覺得這是最主要的關係,跟那什麼發育早什麼,我倒是覺得還好,應該是因為這兩個,是我的觀察。
**海賊王建民**
> 主委我建民,大家好,最近我麻吉「澳萬大谷翔平」走在路上被榴槤打到頭後,突然說要從 GG 離職去美國讀語言學校,那順便找他大哥日本大谷聊聊天。買了股票從 6208 加中鋼,變成正二加農林。這應該是真的傷得不輕加卡到陰。那好啦,有年紀還敢這樣,真的是很佩服,那不支持不行的。麻煩愛大祝他一路順風,旅途放鬆,口袋空空,吃飯只能配肉鬆。
好,這個是來自海賊王建民要給他的好朋友澳萬大谷翔平的祝福,祝他順利。那要說這種持股風格突然改變又離職,然後跑去美國念語言學校,這種一般就是,要嘛覺醒,突然間覺醒,那要嘛就是可能有中年危機。那身為朋友,我們看到朋友有這種劇變就是給他祝福,所以這個海賊王建民做的是正確的。
那持股突然這樣換,就是從中鋼其實本來就是我們講那種死人股,大概沒有人會買,只有那種公教杯會買。但是我們有時候真的不能太鐵齒,像中鋼去年也是自己起飛。所以對,就是它屬於一個一般人不會看的股票,你要買鋼鐵股,大家會買什麼新光鋼、大成鋼,一定都是挑這種比較活潑、有題材的,會買中鋼的真的是比較少一點。所以買 6208 加中鋼就是那種養老型,然後換成正二加農林,農林就是比較那種妖妖的股票,特別是最近講碳權,然後又講什麼三陽去持有它,然後這個其實在市場上的一些那種快取拿 memoria 大家都會傳,所以變成比較那種玩題材,再加正二就是比較大波動的指數可以這樣想。所以可能就是有一些新的想法產生,那祝他順利。
**輪迴12次的菜雞**
> 這是一個粒子的故事。嗨大你好,接下來分享一個粒子的故事。我爸 AKA 八飛田,以前英文字母不認識幾個,那今年為了買美股,自己學英文,機器一級棒,特斯拉波段操作,低買高賣,好不帥氣。那最近八飛田遇到小小的挫折,癌症復發,本週開始治療。想請愛大鼓勵他「八飛田加油!祝你治療順利,癌細胞全部殺光光,身體養好好養胖胖,一起出遊」。等爸爸治療空檔,就要帶他出國玩。在此也勸各位聽眾,有空多陪陪爸媽,三不五時愛要及時。那祝嗨大一家身體健康,我們一起祝這個八飛田早日康復,繼續秀給我們看這個特斯拉的波段操作,甚至之後跑去德州開一個股東會之類的,身體健康一切順利。
那爸媽有這種興趣其實是很讚的,就是說,你看,為了要玩股票要去學英文,然後做股票,就算可能賠錢都無所謂,當一個手遊,不要壓太大,不要借錢都沒事情,然後維持腦袋的運作,其實我覺得這樣對長輩來說都是很不錯的。那也像他講的,就大家有空要多陪陪自己的家人。
然後講到這個我就有點汗顏,自從我的小孩子出生之後,好像就比較少陪我家人,但我家人其實也不太需要我陪。我爸媽整天研究跑出去玩。那我爸媽看他們最近在什麼西班牙給人家搶,而且最扯是,我覺得我們家在西班牙有靈氣耶,就是我之前手機掉竟然找回來,那本來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你知道我爸媽怎樣嗎?他們被人家割包包搶東西,就被旁邊的民眾發現,然後他們圍住不讓那些人走,三個小偷,然後不讓他們走。那最後面呢,帶去警察局,弄一個什麼快速法庭,我爸隔天就跑進去開庭去指認,然後反正就是順利的把這個東西結束掉。你知道我老婆聽到她說是奇蹟耶,她沒有聽過這種事情,她說在西班牙一般他們提告就是什麼兩年以上,你一定要等兩年以上才有機會出庭,然後小偷基本上不可能抓得到,就是他們會狗急跳牆嘛,今天只要是被攔下來,硬衝也衝出去。但是我爸就是遇到那種什麼見義勇為的西班牙人,就把他們全部圍起來,還滿神奇的啦。
**King AiTv**
> 我的 Gu,Toyota 又出。愛大利賀,初次留言,我從 18 年開始陸續身家歐印鴻海至今,理財房貸、信貸,目前累積 300 張,成本不計股利約 101 到 103 左右。長期目標先看到 2025,理由如下:一、以大權值股目前看起來,每年穩定賺一個股本,一半匯入淨值,一半配股利,股淨比接近一,預估每年股價可以緩步墊高。二、等待 2025 電動車轉型,毛利七趴,如果失敗就當每年套利股利四到五趴,回測來看大多會填息,進可攻退可守。小弟認清選股能力和消息都是一般的散戶,每年的金流加股利再加薪資扣掉利息大概是 200 萬,主要的資金是薪資加前兩年大多頭的獲利加槓桿加家人的錢,秉持「本大利小,利不小」的想法,不求翻倍飆股,只求這樣涓水流的操作,不知道愛大的看法如何?祝闔家平安。
首先鼓勵,我講,它是一個談錢的地方,所以任何一個聽眾,就要說你跑來跟我想說你現在什麼持股有 1000 萬以上、2000 萬以上,我一般就不會去講太多,就算我覺得你腦袋有問題,我也不會講,因為我會認為,你只要有錢你就是有硬道理,就是我就不會給你太多干涉。就算你的想法很奇怪,我也不會干涉,就像一些什麼長輩大戶,他們的買股靈感,幹真的超怪的,但是它就是賺錢,所以我們就 shut the fuck up。只要會賺錢的,我們都是閉嘴。
不過就如果說是真的有心要來問一下我的意見的話,我還是會幫你看一下你的邏輯有沒有問題。有時候一看就是你的邏輯有問題,你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那我會覺得說你這個有錯。像你現在講這個「配息是套利」,我覺得這個想法就有一點危險。因為套利一般是講無風險套利,就是你是百分之百會拿到才可以講是套利,就要說什麼獵人價差搬磚這種東西。可是配息不一定百分之百會拿到。但我覺得差不多啦,就是因為鴻海它的這個績效是真的非常穩定,所以你這樣講我覺得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那今年比較衰小,就是說因為 EMS 廠在今年,我們可能在過去十幾集有跟大家聊到說很罕見,就台灣的 EMS 廠像什麼緯創、英業達、廣達、仁寶、神基,全部都在噴,唯獨就哪一家沒有噴?鴻海。萬年死人股,躺在原地。鴻海就是那一種大盤大漲,他可能不會噴;大盤大跌,他也不會噴,就停在原地的一個股票。所以對,蠻多長輩會可能就是買了之後,就是每年拿他的配息,像郭台銘這樣,就舒服吧,拿配息。那買夠多張還可以去股東會上像阿土伯一樣,嗆個一兩句。可是自己不要講話太大聲,郭台銘會不會把股票買回來,叫你閉嘴滾出去。
不過買鴻海這件事情,我不覺得有什麼太大問題,就只是跟我持股風格不一樣。像我會不會去買鴻海?就不可能。就是我可能看著這個權值股,像我講我今年可能就是注意台達電,也不太會去買它。但是我們可能每年就會大概抓一下今年誰的題材是有機會。所以鴻海靠這個電動車,是有可能的。如果說這個像你講,毛利從四變七,就是你做一些高附加的東西,或者這個產品線它未來是一個大趨勢,一個新的轉折,以前是手機筆電,現在可能變車子,它就有可能會有 re-rating。你講的這就是叫 re-rating,就是說本來我估值是給你做這種毛三道四的東西的估值,可是現在因為你做一個更香、更甜、賺更多錢的東西,就算 EPS 不變上去,可是本益比乘數有時候會更上去。就本來講這個給你什麼 8 到 10 倍,現在可能變 12 到 15 倍,光是這個本益比上修可能就可以賺滿多錢的。那只是什麼時候會發生我們就不知道了,就像我前面講的,EMS 廠其實我們之前都沒有想過他會這樣子噴,比較少見,一般就是那種穩穩定定也在原地,不像什麼突破飆股,但今年有很多這種神奇的現象產生。所以我當然也祝福你順利,有沒有希望他飆起來之類的。但就算沒有飆起來,按照你的持股邏輯,為什麼你要持有它?因為你可能可以填息,走一個穩健,也沒問題。
只是這個借錢的部分,我還是要多講幾句,就是說我真的不建議大家借錢。因為就算說鴻海會不會突然他媽跌到 40 塊?不要說不可能,突然間什麼發生全球金融危機殺小的,幹,全世界股市在那邊大殺特殺,鴻海當然有可能殺到 40 塊。所以有機會,因為你看台積電殺到 300 多塊,你今天在什麼 600 多塊跟大家講說殺到 300,一定大家說你是白痴。那輝達從 200 多殺到現在 100 塊,我跟你講,你去年在他最紅,去年初、前年底的時候,沒有人會相信。然後在去年現在 100 塊,大家都說 100 塊合理,那估值這麼高,PE 這麼高。然後現在 200 多塊,就很難講。這股市本來就是會這樣衝上衝下。可是當你今天借太多錢,就算你是對的,鴻海最後面真的噴到 200,可是如果到 200 的這段路上,你先回到 40,你借錢一定有事。你是融資的,你就死了。所以自己要小心。
當然這個場外的信貸可能還好,只要你可以還利息都沒有太大問題。可是如果是場內借錢融資,自己要小心。一般我建議,槓桿比例抓 1.2 到 1.5 倍極限。就是說資金 1000 萬的話,你最多借 200 到 500 萬。你不要像一般最拼的,一些那種怎麼講,沒有見過世面的,膽子很大的,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可能媽隨時都是 2.5 倍以上,融資開滿,或者說股期 6 倍 7 倍的,那個就是把自己放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方。如果今天是一窮二白這樣做,沒有問題,可是假設你已有家庭,你已經要開始去有責任的時候,這樣做超級危險,我是不會這樣做。就是你年輕的時候可以賭一個翻身,反正死了,媽回去打工沒差。可是過了一個年紀就不能這樣做。
所以這個融資的比例就是我建議的提醒,要小心。那其他的,你要這樣壓,因為你看到的 thesis 什麼的,我覺得看起來沒有任何太大的問題,可能我不認同,但是沒有問題,這個看法是 OK 的。因為有些人的看法是提出來,你就知道他講的東西是有問題的,所以那不是任何認同的問題,是你的東西是有問題的。但像你這個東西是沒有問題,只是這個認同我不一定,但是我祝福你。有沒有希望這個鴻海真的噴上去,然後帶領台灣大盤持續往上進攻。好,那這集節目就先聊到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