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360:🅰️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飛利浦 AquaTrio 捷堤武士雙滾刷智慧吸拖機贊助。

吸拖機的好,用過一次就知道。家中的髒亂總是突如其來,主子整天走來走去、掉毛,諾亞也把地板弄得滿地都是餅乾屑,或是肥宅貝爾熊打翻肥宅快樂水跟滷味。想到要先吸地又要擦地,就覺得好麻煩。地方爸爸媽媽們不用煩惱了,為大家介紹飛利浦 AquaTrio 捷堤武士雙滾刷智慧吸拖機,讓你輕鬆打贏這場居家清潔大戰。

捷堤武士具備有雙滾刷、雙風道的設計,讓你只需要一次的拖動,就可以同時搞定吸塵跟拖地兩項任務,省下來的一半時間可以拿去打電動跟看盤。捷堤武士擁有市面上最強勁的 20,000 Pa 吸力,能夠深度清潔地板上的髒污,就算是諾亞把家裡搞得再怎麼樣的髒,捷堤武士出馬都可以清得一乾二淨。更棒的是,它內建的電解水模組,只要注入清水就可以達成 99.9% 的除菌效果,不用擔心化學清潔劑殘留,讓狗狗跟小孩無時無刻都安全又環保。

機器的貼邊設計可以達到 8 毫米的貼牆清掃,傳統吸塵器跟掃拖機器人無法觸及的角落都可以輕鬆處理。另外,它也具備有雙向自動牽引的功能,就算是力氣小的在家也可以單手輕鬆操作。

飛利浦這次在台推出吸拖機時,還特別規劃專為台灣潮濕環境設計的熱風烘乾底座。清掃完後,只要把吸拖機放上底座,它就會一鍵自清潔並且烘乾滾刷,徹底地和異味、細菌說掰掰。

JD 捷堤武士目前台灣唯一的官方管道就是嘖嘖平台預購,飛利浦更提供兩年保固、到府維修的貼心服務。限時超早鳥優惠現省一萬二之外,再送你一組價值千元的滾刷。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在資訊欄找到說明跟連結,我用過,真心好用推薦,現在下單 8 月就到貨,立刻上嘖嘖預購。

***

這邊提供給所有有需要的朋友們。

快樂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很快要收假,希望大家收假愉快,早點上國道,不要在這邊跟人家塞車塞爽爽。其實整個假期我都待在家裡,哪也沒去,每天在家就打電動。除了打電動之外,我花滿多心思在減肥上面,就希望說可以把體重壓下去。雖然本來想說要走一點偏門的方式,你知道現在好萊塢很多人在吃什麼 Ozempic,老婆整天跟我念那個,說你趕快跟你的醫生朋友拿 Ozempic。就是說很多好萊塢突然變很瘦的,都是在吃這款藥。就類似之前有一個什麼排血糖藥也是超多人在吃一樣,因為那個藥的一個副作用之一,就是你的體重會往下降,可以這樣說嗎?還是說它其實是一個衍生的效果?但當然吃這個藥本來的主因不是為了減肥,但很多人就拿來減肥,類似這樣的一個東西。老婆想說要不要早一點偷吃步,我覺得好,算了,就老老實實地去做飲食控制就好了。

這也滿奇怪的,飲食控制突然對我來說很容易。以前我會覺得飲食控制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吃東西的人。所以對我來說,我的運動,像是我可能每天走萬步,然後每一兩天做的重訓,胸、背、腿三項都會做,然後可能一些小肌群也會稍微做一下,這個最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要長得更好看、體態更好,那對我來說不重要,因為反正一個肥宅坐在電腦前面,管你他媽體態是什麼誰會看。所以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這樣做我才可以繼續吃,所以我為了繼續吃,我才去運動。

可是近期就突然覺得說,幹,媽的,那種一臉肥宅樣看起來好像不是好的事情。其實我的身體沒有那麼肥宅,因為很多聽眾都有看到我的照片,都會講說你不肥啊,甚至看起來還滿精壯的,只是你那個臉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然後大家也不演,大家真的不演,大家對我的批評很多都不演,都直接講說什麼「那個臉到底,你的臉怎麼這麼胖?」然後不然講說「你這個根本就是逐漸『算過完』」。我覺得那個講「逐漸『算過完』」的真的可以去給他幹一幹,那超沒水準的,但是他講得太有道理了。就是我們那種胖臉的真的比較雖小,可能你體脂也不一定到很高,但是你的體脂媽的全部都跑到臉上。就是說每個人脂肪堆的地方可能不一樣,有些人就堆在寬、屁股,有些人可能堆在手臂,有些人堆在臉,像我就是臉。我只要吃東西,我他媽第一個胖臉,那很靠北就是說,那如果我開始瘦的話,我不會也先瘦臉,不會,臉是最後一個瘦。

但我覺得這個胖臉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從現在開始要開始把臉稍微的消瘦下去一點,就突然有這樣的一個衝動。所以呢,就開始做很嚴格的飲食控管,發現飲食控管好像沒有很難,就最後面想通之後,覺得它沒有很難。我認為跟 Matthew McConaughey 在 Lex Fridman 的 Podcast 上聊的有點像,就他講說《達拉斯買家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最難的部分並不是像很多人看到他要變超瘦,他為了演這個角色他要變超瘦,那還好,因為變瘦對他來講是 clockwork,他就是一個「怎麼樣,我按照某個步驟每天做,我就是會變瘦」,所以對他來講這個並不是一個演員的挑戰。那以前我一定無法理解,但我現在可以理解。你反而就是每天這樣做你就會瘦,你每天少吃一餐,然後你吃的東西不要太油,你真的就會瘦。因為我這樣子一兩禮拜,我體重馬上就下去。

有些人會講說那搞不好是水排掉,像之前生酮飲食很多人講說那其實是你一直拉,把水都拉掉所以你才會變瘦。沒有啦,我還一直在補水,我每天都喝一堆水,所以應該不是這樣子。就是單純的,因為本來吃很多,那你突然間量變少,總是有個蜜月期嘛,所以那段時間可能降體重會降超快。就是我現在就降體重降超快,很快就直接突破 80 大關往下。我的體重是 83、84,我應該已經,媽的,四、五年沒有看到七十幾了吧。所以就突然間就往下瘦,我就覺得挺好的。因為我的那個基代可能本身就不低,因為還是有在做重訓,那個重量也不是亂推,就是有確實地把重量一直往上疊這樣子。所以覺得瘦下來的感覺是還滿不錯的,希望可以維持久一點啦。

然後最近也看到一個新聞很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那個潛水艇的事件。我覺得那應該不能叫潛水艇,應該比較像是一個潛水艙。反正就是有一個,搞得覺得很悲戚,有一個水下探索公司,他做了一個潛水艙,然後這個潛水艙他們就對外售票,一個人 25 萬美金就可以去參加看鐵達尼號殘骸的一個行程。那鐵達尼號它其實沉的地方滿深的,到 4000 公尺,所以你要跑到 4000 公尺,你知道你的設備一定是要經過很多的認證,然後可能它的耐用性也要非常的好,穩定度也要非常的高。就類似我們可能大家聊到那個車用,車用的東西要經過很多驗證,因為這會出人命的,何況幹你是要跑去一個極端環境的東西。

那這家公司的老闆就滿有趣的,他是一個白痴,其實社會上很多這樣的白痴,就是他在做很智障的事情,可是他試著去把自己包裝成是一個 visionary,就是「我不遵守規定是因為我要幹大事,你們給我放這些規定是因為你們想要阻撓我,所以那些可以突破這些規定的人,他們其實才是可以幹大事的人」,他會有這樣的一個 idea。

所以他那個潛水艙,我真的不把它叫潛水艇,我覺得那個真的不叫潛-水艇,它就是一個小小的密室,然後可以塞四、五個人,看起來就非常擁擠。那大便的時候要跑到旁邊的一個小窗簾拉開,然後拉在一個小鐵盒裡面,我想說那個環境真的是很差,那真的是下去探險的。那這樣一個小小空間的操縱,是用一個羅技的搖桿,剛好舊款那種還用羅技搖桿改裝之後變成一個操縱器。因為他的意外發生,還讓羅技的股價往下崩,羅技真的有夠雖小的。然後他帶了好幾組搖桿在上面,就整個看起來很克難,你想說幹,到底在衝三小?

那最後面呢,他們就沒了。他在過去的幾天其實大家都在找他們,因為他們是失聯,就完全聯絡不到他們。那聲納有聽到東西敲打的聲音,以為是他們在求救。那現在看起來應該不是求救,因為大家的猜測是說他們下去之後,他們的控制器可能壞掉,或是說可以讓這個潛水艙移動的一些機構件可能壞掉,所以變成他停在下面,他沒有辦法動,那大家也救不了他,因為真的太深了,救不了。所以本來就是全世界在期待那個奇蹟發生,就算他們那時候派一些船下去看,看到他也不一定有辦法把他撈上來,因為那個真的超出大家的技術極限。

不過本來就以為說他們是困住了,然後在裡面消耗氧氣,然後就有很多的影片在推測說他們會怎麼樣掛掉。最後面可能就是在屎尿堆中、汗臭味、跟這種各種噁心的味道中掛掉,因為他們畢竟在下面待很久,這個八、九十個小時。然後之後才發現說找到遺骸啦,在海面上就找到這個潛水艇的遺骸,所以應該就是說他們在下降的過程中,一開始可能就掛了,因為他們內爆了。為什麼爆炸?就是外面的壓力真的太大,他那個機構是撐不住的,他的構件是撐不住的。

那其實這個在下去之前就已經被很多人詬病,就說你那個東西有問題,但他就是說「沒有沒有,你們在阻撓我」。你本來應該要用合金的,他用什麼碳纖維什麼小的,反正他就是自己改了很多東西。那他本來有一位水下技師,這個技師是跟他合作一段時間,只是要阻撓他這個活動,因為跟他說你的潛水艇可能只能夠跑到 1000 米,結果你要跑去 4000 米,這會出問題,他就直接把他 fire 掉,就蠻屌的。

然後後來《鐵達尼號》的導演就有針對這件事做一個評論,他說這其實是《鐵達尼號》的翻版。其實當時可能也有人跟船長說前面有冰山,他不屌,他就繼續全速前進。然後這個案件也是,大家跟他講說你這東西有問題,他不屌,他要直接硬要下去,然後就掛了。

所以這個事件其實讓我產生蠻多的想法,你就會發現很多時候,在社會上就是有一個狂人的出現,然後狂人他講的話會讓你覺得很有道理,因為他們非常有自信。其實那很有自信的人,就算真的是個低能兒,他自信到一個程度,大家還是會覺得搞不好白痴是我們自己,因為他這麼有自信,他應該是有所本。那只是可能在我短暫的二、三十年的生活之中,我看過很多這樣的人,我的經驗就是那種超有自信的人,一般都是最有問題的人。

就是我跟 popular opinion 不一樣,popular opinion 很多會講說那很有自信,他們可能知道什麼,以前我也這樣想。然後後來發現那些講話最大聲,最覺得那種自己最懂、別人都是白痴的,他們一般自己就是白痴。那只是因為在社會上,大多數人的天性就是羊群,所以他們會找一個看起來最有自信的人跟。

我想到之前有一次去南港展覽館看演唱會的時候,在進場之後,他那個導引人員沒有站好站滿,所以我們不知道往哪走。然後看起來有一個非常自信的人,穿著一個黑色 T,就看來超幹瘦的,他就很有自信的往一個地方走,然後全部人就跟著他衝過去,然後就發現說,幹,我們走錯地方。就那位超有自信的人帶錯路,我真的很怕就是這樣。我真的不會再去相信那種超有自信的人,我覺得可以用達克效應去解釋。反而就是說,你今天什麼都不懂的時候,是你信心最高的時候。然後你開始了解事情之後,你信心會快速地往下掉,為什麼?因為你開始知道說有很多東西其實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我真的覺得我們在社會上,或者說在各項專業,甚至是電玩裡面,能夠做好的東西就是你把你自己的套路練好練熟。可是你知道說你的套路練好練熟,不代表你百分之百會獲勝,你一定還是會遇到很多突發狀況,然後可能還是會有落敗的時候。但是你做好這些東西,你可以往正確的道路走,可是你光是認知到這點,你就不會太有自信了,因為你知道你不可能必勝。那等到你真的變專家之後,你信心會開始回復,你會從本來開始發現自己是無知的,然後到有一點信心,可是你也無法回到當時是完全無知的時候那樣的一個信心程度,因為你知道有太多的變數在裡面。

所以我後面反而會相信一些講話比較保守的人,因為我知道他們可能就見過事情才會變成這樣。所以這個悲劇其實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就是現在我的 boss radar 裡面又再外加裝了一個新的模組,就是自信模組。其實以前就有,但是它加強了這個模組。當我今天發現一個人非常有自信的時候,我都會很小心,即便他跟我拿出一堆數據。

好像股票的圈子就滿常看到這樣子的人,超級有自信,非常有自信,然後別人都是散戶,就他最聰明、就他最厲害,開口閉口就別人是散戶,散戶現在在幹嘛,那我們應該不能怎麼樣做。然後他真的會端很多數據,甚至是論文,丟一堆東西給你。這個就是無知,就算他真的很聰明,他是無知,因為知識其實不代表你真的有智慧,這個是我後來很深的一個認知。我認為知識本身如果說可以是一個造成好結果的最重要的東西,那每個人去念書念越多的,最後面就越賺錢,可是不是這樣的一個狀況。它有很多東西要處理,它其實不是一個這麼簡單的學問。但這樣的人其實他就會非常的有自信,然後去抨擊世間的一切。我最後面都會覺得這種人會帶大家下山,就是會帶大家下山的都是這樣子的人。因為如果是那種沒有這麼有自信的,他可能真的懂得比較多,他也沒有那個魅力帶大家下山,懂嗎?就算做錯事情,就他一個人下山,因為不會一堆人跟他。可是那種會有一堆人跟的人,一般就那種極度有自信的人。

所以 boss radar,讓你今天看到這樣的人就要小心,你就要去注意,特別是真的有這種會對你生命造成威脅的東西,要小心,要非常地小心。

***

那接下來我們來進入市場的話題。

那首先我們有注意到美國這幾天有在走回檔,應該說禮拜三休市一下,那禮拜四反彈,那禮拜五就把這個修正給它吃回去。那台股的部分下一拜怎麼樣開,我們稍微講一下。因為台股在禮拜三晚上,我們是有跟到美國的休市,因為電子盤只有開,那差不多跌掉 0.5% 了。那禮拜四反彈沒吃到,那禮拜五把這根跌掉,又回到差不多的原點。所以我覺得電子盤的位置就差不多會是台股應該要有的位置,就是 16,850~16,900 之間。那加權指數應該就要去往台指期靠攏,但是不會完全再貼攏,因為離結算日還有一段時間,所以可能不知道,就 17,000 吧,差不多。我們在上次收盤是 17,200,就差不多 200 點、250 點。

假設國際盤都沒有其他變化,週一早上的美國期貨跟日韓股市都沒有太大變化的話,台股應該就是開 16,950~17,000 左右。其實算得出來,它就是一個推估值,它也沒有太大的意涵,它就是一個談資,因為聊天的時候你大概知道。如果你真的要避險的話,你不會等到台股開出來你才去避險,因為那一般就直接開低,所以變成你可能空在地板上,被軋爛。很多新手都會犯這樣的一個錯,就看到國際的盤勢不好,然後台股又在休盤,所以等開盤趕快空進去,這個很多時候都會被軋到噴血。因為一般當國際盤勢已經確定不好,而在禮拜一沒有再繼續往下開的時候,台股一般就直接一波反應到位。所以既然是一波反應到位,那你就是直接空在地板上。所以假設要做避險的,應該是會直接在禮拜四、禮拜五就進去美國股市去做避險,可能用的工具就是 YM、NQ、ES。

但是我覺得到多數的散戶跟投資朋友,或是我們的氣氛仔,你都不用去在意這樣子的東西。就是「避險」這兩個字聽起來很酷,所以你都會想要去做避險,但你的部位不夠大,真的不用避險。特別是什麼千萬以下的,甚至八位數以下都不需要避險,講真的是這樣。除非你是一個非常激進的操作者,你平常就在做多空配置,在那邊鎖的,不然你避險的理由超怪的。

那老聽眾這段應該都很熟,就是散戶最好的避險是怎樣?就減碼。你把部位賣掉就好了,這就是避險,你的曝險就降低了嘛。所以你為什麼還要去做一個什麼空單?因為很多人會覺得自己這樣很帥、也在操作,所以你可能配一個空單,然後空單又被軋,然後多單又賠錢,多空雙巴很多人都會這樣子。

那當然避險可能還是會有其必要性,只是你會需要問「我需要避險嗎?」的,一般你都是不需要避險的那一個。就跟你會需要跑來問我「我需要開槓桿嗎?」,一般你就是不適合開槓桿的。因為如果你適合,你就會知道,你就不用來問了。

那我稍微講一下,有一些條件,他真的會需要去做到避險,算是跟大家補充一點冷知識。那可能有些人以後用到,或是有些自己的股友現在就有在用到,當成是一個切磋。一般幾個條件:第一個,槓桿開超大的人,他可能平常就是在多單這邊有放槓桿,槓桿的量是還蠻大的,那他可能是使用個股期,所以他不希望在這個行情可能開始要出現震盪的時候,那他這個部位砍來殺去跟白痴一樣。他可能就會做一個,一般不會去針對自己的標的去做反向,那一樣是只有很奇怪的散戶會這樣做。一般就是去找一個你的族群相關的 benchmark,比方說你都是半導體股,你可能就找半導體期;那如果你都是航運股,你可能就找航運期,去做一個反向的空單,或是你可能就拿台指期,最簡單的一個方式。那這樣的目的就是說,當你今天是兩倍的槓桿在的時候,你再去空一倍的台指期,變成你的淨風險剩下一倍而已。那你如果是看對的話,你還是有可能會有兩倍的報酬,就是你的東西假設表現是優於你的 benchmark 的話。所以 long-short 這樣過去,應該聽得懂的聽得懂,聽不懂的就算了,你也不需要了解。反正就是說你本身的槓桿是拉得蠻高的,那你可以透過去空對應的台指期或是族群的期貨,然後來達到把你的這個部位受 beta 影響降低,這是一個做法。

那另外一個會有需要這樣做的人,可能是他手上的持股超級多。有些人他的持股跟我在美股的做法有點像,我美股有 400 多檔,但不要誤會,不是說 400 多檔平均分,因為如果是這樣你直接買標普就差不多的意思。我的九成資金還是在前面的十檔股票裡面。只是我有些朋友他在台股做,他蠻屌的,他真的就是可能破百支股票都有買,然後他就打得很散。像這種,他假設需要去快速地降低自己的風險的話,因為他股票太多了,他可能這樣慢慢點,他覺得這個花的時間太多了,可是他又需要去把部位給降低,那他就乾脆先空個台指期。那這個就是一個另類的做法,就是說當你今天手上的部位太多,那你不希望趕快去清掉,可是你又不希望在接下來的行情受到威脅的話,你就去空一個台指期,因為基本上你的部位也會跟台指期走勢蠻類似的。

那只是這樣當然也是有他的壞處,就聰明的你應該要聽得出來,避險它是有成本的。假設後面沒有跌的話,你的股票其實上漲,那你的指數也是上漲,你的空單就被軋了,所以那就是一個成本,你馬上就要付出一個成本。先不含什麼手續費、交易稅那些都不算,反正你被軋了,那就是一個保險,買保險就有成本的啦,所以就把他想像成一個成本就好。

那再來有另外一種人,他可能是持股很集中而且也是很大量。比方說他可能在一些股票買到變成是大股東,或者是他可能本身在一些熱門股裡面,他現在是前五大的主力,就是說可能在過去的十個交易日裡面買最多的人。那可是他又需要趕快的去降部位,那這樣的狀況,因為你趕快去降部位,你可能會殺爆自己。特別是假設國際盤的狀況不好,賣盤不會有這麼多人承接,沒有辦法讓你這麼快把部位降低的話,你賣越多,可能你反而還會觸發其他人一起停損,那這樣的狀況之下最後面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自己。所以如果你是這樣的一個條件,就是你是某個股票大股東,或是你是過去的十個交易日買到最多的一個分點,你可能就會需要用一些另類的避險方式,假設你想要規避這樣的風險的話。像期交所的個股期貨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項。個股期當然不是每個標的都有它的個股期貨,但你可能是同個族群的,那也有類似的效果,反正只要他的關聯係數夠高都可以看。那或是前面提到的族群期也可以,台指期也可以,你就去空對應你的部位,然後就可以去規避掉這樣的一個下檔的風險。

當然有時候也是會有其他的風險產生,除了大家前面提到的多空雙巴之外,有時候就是剛好你的東西要跌,全市場其他東西都沒有跌,那更慘,那真的會巴到一個歪頭。那不過就是對於這類型的人來講,他就會有這樣的一個需要了。就是一般的人不會有這樣的需要,因為我跟你講完說散戶基本上直接減碼,那種千萬以下的都直接減碼就結束了。那可是破億以上的、十億的,那部位又壓超大的,甚至他部位沒有到億這麼大,然後可能就是五千萬,只是這五千萬全部壓在同一支的,他可能就會有這樣的需求,他的這個需求就會產生。那個股期、族群期或台指期,他就可以變成是一個很不錯的一個避險工具。

所以其實如果你聽到這邊,就會發現說那些需要做避險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通性:流動性的問題。他自己會產生流動性的問題,不然是他股票太廣,那一下沒有辦法出掉;或者說他股票太集中,他出掉會殺到自己,這些都是有流動性的問題。所以因為有流動性的問題,他就必須要去使用這樣的一個方式。其他人不需要使用,就是因為你沒有流動性的問題。所以今天你只要要去把你的風險降低,你就把部位降低就好。因為其實你可以直接把你的部位持有的趴數想成你的風險,你今天如果是 all in 進去,你的曝險就是 100%;那如果你今天有開槓桿兩倍三倍,那你的曝險就是 200%、300%。所以其實曝險要降低的方式,你賣掉你的部位就是把你的曝險降低,那你去增加一個反向的部位也是降低的方式。只是如果你本身就是沒有上述需求的人,然後你要去加一個反向的部位,有一點那種脫褲子放屁的味道,就不太需要這樣子做。

那只是可能因為「避險」這東西我強調他聽起來很酷,所以其實有蠻多我自己也注意到,就是初入市場的人他們會很想要學這個東西,那其實不太需要學。這就像那種一些富豪去規劃避稅的管道,你不用學啦,等到你到那個位置,你自己就會知道,就是你不用什麼現在去學啦。或是說你想要學他們這樣做,沒有必要,因為那都有成本的。我就想要學人家怎麼樣避稅,可是問題就是你光是請一個會計師,幹,那個成本對你來說就不划算了。人家可能是有幾億的資產,他請了會計師來幫他,這個就是一個很合理的成本。所以等你到某個位階之後,這些避險的成本他可能就會變成是一個很划算的一個交易,所以他就可以去使用這樣的一個工具。只是一般的人你沒有辦法用到,或是你不需要用到,是因為他對你來說是不划算的,你直接把部位降低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

好,我們講這個不是要危言聳聽、跟你講一些後面可能會反轉的東西有什麼的,因為你們都知道我的問題,我只是強調市場很難去預期,明天會怎麼樣沒有人知道。你可以去看一下《華爾街之狼》,一樣是 Matthew McConaughey,他講的那個片段,他說明天股票往上、往下還是左右甩,還是會怎麼樣,沒有人知道,巴菲特不知道,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也不知道,沒有人知道,大家都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呢,其實避險就是說你把你的曝險的部位降低,你受到暴擊傷害的機率就降低,你只要可以了解這點,應該就已經做完了。所以怎麼樣去把你的部位降低?除非你是有降不掉的問題,不然你就不需要去想一些另類的避險方式,你就直接把部位降掉就好。

***

好,那接下來我們稍微聊一下 Intel 要拆出他的 IFS,然後在會計表上獨立出來這件事情。那先講一個大前提,他不是 spin-off,目前你看到的並不是說把這家公司拆出來,但我覺得他是一個第一步,然後之後可能就會看到一個 spin-off,會把他的 foundry service 可能拿出來變成一個獨立的公司,應該會是這樣子。那只是這個時程要走,可能會需要一段時間。

我相信他想要做的事情是最後面走向 AMD 之路,就當年把 GlobalFoundries 拉出去,那慢慢退出 GlobalFoundries 的經營,然後現在變成一個專業的 IC design house。因為我覺得 Intel 現在有可能會看著 AMD 的市值跟他比起來,股價表現什麼都好很多,一定是非常羨慕。那也知道其實自己在晶片設計的實力上不輸人家,至少在 x86、在 server 的市占都非常強大,但就是帶著一個拖油瓶——代工廠在那邊,所以變成整個公司看起來沒有吸引力。我去買 Intel,我要買一個拖油瓶、一個賠錢貨在那邊,很多人就不想要買,至少像我自己不看 Intel 的原因就是這樣子。那如果說今天 Intel 他把它變成是 IFS (Foundry Service) 一家公司,然後 Intel 變成一個 IC design house,專業的 fabless 公司,這樣子我可能對 Intel 的投資就會非常感興趣。

所以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可能會比較好一點,但這個不會是一個一蹴可幾的東西,因為他背後牽扯到的利益跟瓜葛太多了。就是他不是說什麼 CEO 喊一下就可以這樣子做,因為包括股東可能也會有意見,那可能在他整個集團下面的 foundry 的頭或 IC design 的頭可能也會有各自的意見。但如果真的拆下去的話,我相信季辛格本人應該是會跑到 IC design 這邊的,因為這才是 Intel 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東西,我自己這樣認為。那甚至是銀行團可能也會有意見,因為如果說拆出去的話,那目前看起來 Foundry Service 應該會直接掛掉,他會直接掛掉,因為他目前可能就是靠 Intel 在養他。所以對,這應該不是這麼簡單的東西。

但我覺得這是第一步,就是說他先把會計的東西獨立出來之後,至少先讓大家知道是誰在挨打,雖然可能業界的人、雖然投資人大多數都知道,只是我們拆出來之後,這個數字大家一看就更明顯。然後可能 Intel 會走每次都會綠綠的 Delay,然後綠綠的出包,為什麼?成本的控管可能沒有做到很好。那可能大家就可以直接在會計的東西上面,或是說公司的一些報告裡面,然後得知到到底問題出在哪裡。然後後面我相信不免地就會走上 AMD 之路了,應該就會這樣子,只是那可能還需要一點點的時間。

那如果說 Intel 真的有成功的 spin-off 之後,可能就會變成是一個很不錯的投資標的。在我看來,我覺得他的吸引力就會大幅的上升。就是我認為你還是把代工交給亞洲人吧,這樣還是比較好的一個選項。所以就連三星,我自己也是猜想說有時候有可能也會把他代工的東西給拆出來。

那為什麼這一次 Intel 這樣拆呢?我覺得除了是責任釐清,然後可能有一些宮鬥的成分之外,應該還有一個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他擴大對外下單,這應該是一個蠻大的理由。因為如果說不是這樣的話,就沒有必要現在就是一定要在會計上把它獨立出來。他可能就是設計部門這邊,可能要擴大在台積電那邊投片之類的。就本來可能下的是 GPU 嘛,然後未來可能一些比較緊迫的案子,或者說有列強環伺競爭的東西——算幾乎都有,然後可能就會選擇把東西丟到台積電這邊。我覺得是有這樣的一個規劃,然後才會看到有這樣的一個情形。就是我們會看到一些事件的發生,然後去推說為什麼他會這樣子做。

那我個人認為說,除了去釐清責任之外,然後可能為未來的分拆鋪路之外,再來可能就是在現階段他感受到了來自於 AMD 跟輝達強大的壓力,所以呢,他也要把他的晶片可能更多的拿來台積電的這邊投。還真的是給台積電做,我覺得比較好。好像是 AMD、像是輝達,甚至連發科那時候在天璣 9000 去廝殺高通,當時也是因為說在台積電的那邊投片,然後比起高通在三星那邊投片會發熱,整個表現上是好很多。其實在台積電這邊投片,他影響到的東西是很廣、很鎖碎的。

那這件事情看起來應該就是有上述的這些理由。不過還是要強調一下,他目前只是一個會計上的獨立,所以我們後面講的東西都是一個想像。但是無風不起浪,會有這樣的一個起頭,應該就是有後續的規劃。然後後續有規劃可能就是像我跟大家分享的這樣子,但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也不是說什麼 Intel 馬上就會變成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標的什麼小的,因為他目前就只是在會計上獨立。所以很多人去針對 Intel 的股價去做評論說,因為他要把它分拆,結果媽的股價竟然是這樣子,所以資本市場怎麼樣看,那都想太多了。因為目前他比較像是一個形式上的宣示而已,重點是看後續的佈局怎麼樣做,如果真的把它割出去的話,我覺得 Intel 股價就不會長這樣子。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

好,那這集節目聊到這邊,接下來就去 QA 的部分了。

***

**第一位 BoxBox**

> 舞提好難被念到

> 一直沒被抽中

> 只能繼續加油

好,被念到了。

***

**下面這位 Unity 3D Team**

> 重大虧損還挪錢

> 跟謝老師請安

> 一、最近在看各家量化交易公司都在做 CB 的部分,去瞭解了一下發現這理論上除了保本之外,還有潛在的機會獲得高倍數收益的商品很不錯。自己又做了一些功課,大概想請教這類商品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呢?

> 二、最近量化交易公司開出來的 IT 職缺都很感興趣,也漸漸的往這方面去研究(剛好原本是做 App 的)。想請教您是否可以快速介紹導覽一下量化交易在做什麼,或是能夠舉例什麼樣的操作算是量化交易策略呢?

> 打擾時間,所以問了簡單的問題,感恩感恩。

首先先不要叫老師,現在被稱為是老師的都臭掉了,很多那種股票老師基本上就是收錢在坑殺你。我也沒有跟大家收錢,所以不是老師,就是大家的一個……你可以把我稱為是朋友,沒關係。

再來就講量化交易會去做 CB,應該這樣說,他們什麼都做。CB 只是市場上存在的工具,他們當然會做,他們只要可以獲利的地方都會看見他們的蹤影,特別是有套利機會的地方都會看到,所以去做 CB 本來就很正常。

那 CB 對,理論上保本之外有潛在獲得高倍數收益,對,但那個是建立在……因為 CB 一開始的初步發行,基本上就等於是黑箱了。所以如果你是老闆的好朋友,你是公司派的一個大股東,人家要發 CB 給你,他媽的,就是拿好、拿好、拿好就對了。但是一般你拿到的 CB,你是在市場上面交易來的,所以當然既然是交易來的,你也會賠錢,你拿不到本來的原價。

那 CB 它的本質是有債券跟一個選擇權,所以對,聽起來就是一個下檔有保底,然後上檔可能是可以持續賺錢的一個好東西。但一樣,因為你的價格是市場交易出來的價格,並不是拿到原價,所以你並沒有拿到一個所謂的必勝的局,你還是有可能會賠錢。

那 CB 的玩法有分,就是有些可能會玩比較激進的,就是他不買 CB,因為會卡錢在裡面,他不想要,他買 CBAS,就是所謂的 CB 拆出來變成一個債券、一個選擇權的行為,他只買那個選擇權,那在市場上就會變成是一個大槓桿的一個工具。所以你大概知道之後,就會瞭解到說你有上述的這些玩法。

那只是因為你買到的價格還是一個交易出來的價格,所以你要怎麼樣去估算它合理的價格?你要怎麼樣去瞭解它的轉換位置?然後你要怎麼樣知道說一般股價的表現?因為不是 CB 讓一個公司變成飆股,而是公司變成飆股,CB 它也一起變飆股,那個先後順序需要釐清楚。然後再來就是可能到達轉換價位的時候會怎麼樣表現?然後大股東什麼時候會開始拋?CB 在看籌碼上面我覺得也是非常重要。所以它是一個水很深的工具。對,聽起來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在用起來你要知道說,任何一個可以很輕鬆賺錢的地方,一定都擠滿的人,然後讓這個地方變得不好賺錢。所以沒有真的那種,就像你講的,它看起來很好,那為什麼大家不買?因為它不是像你講的這麼好,它是好東西沒錯,但是沒有像你講的這麼好。

那再來說這個量化公司開出來的 IT 職缺,我最近剛好在 Twitter 上面幫我一個朋友徵人,優勢資本,有興趣可以上我的 Twitter 然後看一下我丟他們的連結。那這個是一個台北某男,非常厲害,在市場裡面我覺得就是超級前段的高手,他的公司。那他有在徵 IT,他有在徵 Trader,應該最主要是想要 IT。

那你說他們在幹嘛?他們其實去做各式各樣商品的交易,那他就是比較偏向可能我在上一集提到,不一定很在意基本面的公司,不一定很在意基本面。因為他們有很多的算法,然後有很多的跟一般大家想像的不一樣的技能樹。就是說我們的技能樹可能是點在基本面的分析,他的技能樹點的東西完全是另外一個圈子的東西。所以他們比較偏向的是商品之間的關聯性,然後一些國際局勢的變化影響,然後對一些商品的連動或什麼的,比較偏向數學遊戲,他們在玩的是數學遊戲。所以有興趣的可以去試看看。那當然知道他們的條件一定是很苛刻的,當然 pay 也非常好,就可以去試看看。

***

**屏東南方姑娘**

> AI 可選股投資,你的看法呢?

我的看法是,你趕快退出市場。問這種廢物問題,你就注定被軋到爛掉,你什麼小都不知道就跑來問。

不要覺得我在酸你或什麼,因為這太扯了。就是你看,多頭回來就會開始出現這種奇怪問題。就你到底要問我什麼?你是希望我跟你講說「對,AI 可以投資」,那你要買什麼股票嗎?我們這又不是投顧台。已經問到我這種問題,看你就注定被它軋爛。AI 股我已經講過好幾次,他是一個風頭上的好東西,只是問題是,這個問問題的方式真的不行。

我覺得,不要覺得我講這個在攻擊你有什麼的,我是為了你好。因為有時候在你畢業之後,你就會想起我講的話。因為一般你沒有準備的人,你進來你就會死掉,股票市場真的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只是大多數人都是因為為了自己的利益,假設我今天也是這樣,我是跟你收錢的,我當然他媽鼓勵大家都要進來市場,我每個都鼓勵,「對,你媽有夢最美,會賺錢」。可是實際上就不是這樣的一個狀況嘛,你什麼都沒有準備的人,你就一定會遭受很大的打擊,你的血汗錢就會不見。

***

**下面這位牛洞不是牛洞**

> 冷門產業還要繼續等嗎?

> 癌大你好,第一次留言。今年因為看好 AI 對數據建模分析以及車用的需求在,美股佈局 Lidar 產業類股。因為基期很低,所以前陣子有賺到,但隨著車用 Lidar 的趨勢被特斯拉打壓後就一蹶不振。但看到一些公司的營收還是穩步向上,也有車用以外的應用逐步出現,但在市場上完全是爹不疼娘不愛,甚至開始懷疑公司會不會退市。請問在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是否停損出場?祝福癌大一家生活平安、身體健康。

這要問你自己,我怎麼知道你買這個標的的目的,是什麼?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為什麼會買,為什麼你要買它。如果你買它是很看好它的未來,並且它的營收、獲利跟展望都持續的往你要的方式走,那只是股價不表現。那我跟你講這種事情很常見,所以才會導致市場上產生另外一批人,就是他們希望把基本面的因素降低一點,他看到大紅 K 才站上去,甚至一些大戶、一些某男也都這樣做。即便他基本面很扎實,但是他沒有看到市場資金要進去玩,他就是不碰它,他就只做右側交易,就是因為他想要去增進他的資金效率。那如果你是這樣子的話,那你可以先退出,然後等到大紅 K 出來再去追,但一樣會有回檔的風險。

所以在低檔佈局有它的好處,也會有它的壞處。還是要問說,為什麼你會去買這樣子的東西?那如果說它跟你買進的理由完全是符合的,那我就不知道為什麼你會覺得怪怪的。你覺得怪怪的可能就是單純因為股價沒漲,你就覺得不舒服。那你想要股價會動,你就是必須要去找主流股,因為主流股才動得快。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會走向可能題材股的投資?像我自己也是比較偏向題-材股,就是因為比較沒有耐性。可能有時候要有一點真的耐性出來,可以等的時候,我也願意買一些東西在那邊等了一年,反正很安心。題材股你有時候會不安心,因為你知道市場都在看這個,所以它一定有一點點泡泡的成分在裡面,所以你會知道回檔的時候你要跑得快,不然會被燒死。所以都各有他的好壞。

只是你說你看好 AI 對數據的建模,然後跟車用,跑去買 Lidar,這也超怪的。你說車用去買 Lidar 還 OK,只是現在最大的特斯拉他都沒有要用 Lidar。所以除非你是很明確知道哪一家車廠,他會用到大量的 Lidar,而且 Lidar 的價格競爭力,跟市場上競爭者不會因為這樣子出問題的話,那 OK 可以做。那這可能是你布局 Lidar 的一個可以看的東西。

可是你說 AI 數據建模分析,它跟 Lidar 的關係在哪裡?完全看不出來。你硬要說的話,可能就是不知道一些智慧機器的裡面有裝 Lidar,然後這個機器人他輸入的數據最後面拿去 AI,只是就很牽強,他並不是直接有關係到。反而如果你跟我講說,你今天投資的東西是三五族的半導體,它不管是可能磊晶片,還是說裡面的 IC 設計是什麼小的,這個我覺得就有中。他就有切到 Lidar,然後同時又有切到 AI server。所以你如果只是單純想說你是買一個 Lidar 的一個供應商,他跟 AI 的關係在哪裡?太牽強了。那如果你說你是買三五族的供應商,然後 Lidar、射頻、可能 AI 快充、或是車用,OK 有切到。所以還是要去順一下就是你買進的理由到底是什麼,然後以及你為什麼去持有它。

那你說持有一個東西都不會動會怎麼樣?我以前會無法忍受,我以前也把他全部砍掉,我東西要會動,只是現在我開始可以接受不會動,所以我開始有去買一些小型股。這個其實是我在三年前、五年前不可能做的事情,以前我絕對是買熱門股,以前我絕對是這樣做。那現在我怎麼去買一些小型股?因為我覺得我可以等。你會發現說那些可以賺到超級大報酬的人,都是可以等的人,都是有耐性的人。那只是一般都是有錢人,所以也會覺得很諷刺。就是有錢人,他們其實週期就會變長。那為什麼一開始大家都不要去直接學有錢人就好?不知道,你就想要週轉率,你想要每天都可以賺錢的感覺。

所以我覺得這個都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就我現在開始可以去接受深蹲,我開始有在深蹲,而且有深蹲的部位還蠻大的。那只是我過去是無法接受這樣的東西,所以如果你無法接受,你就要去找熱門股,然後承擔熱門股可能會有的一個風險。大概這樣子。

***

**下面這位卡到的去換YKK**

> 轉念

> 癌大安,最近得到一個體悟:把那些討厭的人事物都想得很可憐就對了。例如老闆很摳,就想說他其實是欠一屁股債或者他家人癌症要錢等等的。但僅限於嘗試過無法改變之事實。P.S. 你有在我打電動的時候跟我說的話,我也都記不住。

對,我也是。那在他前面講的東西,就是我媽常教我的觀念。我媽她是一個我覺得 EQ 極好的人,她真的是不太生氣的人。像我爸跟我的個性就比較像,在路上被人家按喇叭就會不爽那一種,或者是你看一件東西你會不爽。我媽就是那一種,人家按喇叭她就說「她可能今天內急,她要大便,她要趕快回家,所以你就讓她過一下」。或者是今天有一個人非常沒有禮貌,我媽就說「那搞不好她家裡出事情」,她也沒有要去詛咒人家家裡怎麼樣,那她就會去這樣想,讓自己開心。

其實一開始我覺得這是一個阿 Q 型態,之後我了解到了,因為除非你可以就地去制裁那個人,不然讓自己開心其實是比較重要的,對吧?到底那個理由是在騙自己,不重要,因為你自己開心才是真的會對於你後面的判斷跟思考是正向的。那人家到底怎麼樣其實不重要,因為大多數的人其實你這輩子見過一次,你就再也不會再見到她第二次了。所以我覺得這個觀念其實蠻好的。

***

**下面這位SuperSuperAA**

> 夢想起飛

> 主委安安,之前聽到主委提到如果美國券商發生風險的疑慮,就會將資產從券商 A 匯撥到 B。那為了節省癌大的時間,條列一下幾個問題:

> 1. 是在券商 A 辦理匯撥還是 B?

> 2. 通過網路系統還是電話?

> 3. 要幾個工作天?

> 4. 股票跟現金都轉移嗎?

> 5. 匯撥轉移的費用是多少?

這樣一個問題的方式其實我真的蠻喜歡,就可以很快速的直接回答。

第一個是在券商 B 辦的,就是我要匯撥的那個券商辦的。

然後第二個是透過網路系統,ACATs,你可以找 ACATs 就可以找到很多的教學。

那第三個幾個工作天?我記得是兩天還三天就轉過去了。

第四個,只有股票,因為沒有什麼現金。基本上我只要放進去券商的戶頭裡面,我會直接把所有的錢都買掉。因為我是很相信 Cash is Trash 的人,就長遠來看現金就是他媽的垃圾,真的不要懷疑了。所以只要是有限定,我都會直接把他拿去買股票,不太會刻意的扣現金,所以就是只有轉移股票。

那匯撥的費用應該是 20 還 30 美金,沒記錯的話。但是我知道 Interactive Brokers 好像是 50 還 70,不一定,那一樣也是看是什麼樣的條件,或是說可能會撥的量是全部還是一部分,那個都有差。但是我記得好像有看到一個 25 美金的轉移費用。

***

**下面這位安齊**

> Bbb躺平仔

> 癌大好,男友快生日,幫我祝宏維生日快樂,祝全家平安。

這是不是上次有來留過?記得有完全一模一樣的留言,只是他這次叫安齊嗎?我不知道。宏維生日快樂。

***

**下面這個蝎子倫**

> 五星吹著普

> 順風順水一生平安

> 癌大我是氣氛仔,最近聽你說會覺得不要醒來好了,覺得跟自己的狀況很像,常常覺得人生很無趣,年紀越長越無趣。那目前工作感情都還過得去,雖然也還有很多要追求的目標,但有時候就是會不知道有什麼意義,也很少有開心的事。我知道你說過小孩是解方,但我對小孩真的是也興趣都沒有,目前會讓我情緒起伏比較波動大的大概就是我的兩隻貓而已。那不知道還有什麼好的建議,懇請癌大解惑。

說到這個,我昨天晚上剛好看了一個影片,我覺得蠻有趣的。就是他看起來是中國抖音幹片,就整個形式都像是抖音幹片,一個人坐在一個沙發上然後跟你講話。可是他講的東西我覺得還挺有道理的,好算很明顯是他瞎掰的,但是我覺得滿有意思的。

他說「你知道事實上最有錢的人是誰嗎?你一定會想說是巴菲特、是比爾蓋茲、是馬斯克、是貝佐斯。錯,事實上最有錢的人是小朋友。」那當然一般看到這邊我是直接滑掉,幹,什麼嘛,垃圾幹片之類的。他就馬上接著講,他說「因為如果你今天去找八十幾歲的巴菲特,或是百歲的蒙格,然後你問他講說『先生,我來跟你做一個交易,你把你的所有資產都給我,然後你可以回去十八歲。』你覺得蒙格換不換?」幹,他講到這邊就完全打到我,他們絕對換,怎麼可能不換,絕對換。媽的,一定是要回到十八歲重新再來一次。所以事實上最有錢的人是小朋友,因為他們有這些富豪會傾家蕩產都要換的東西。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然後在外加,剛好又看到了一個影片有提到說,就是有些人他之所以過得非常的痛苦,是因為他是有點鬧虛無主義。就他最後面就發現說「你看我吃的東西就是,我吃了然後又拉掉,日復一日都在做一樣的東西。然後我可能今天成就了某個東西,可是這很快的又變得無聊,然後我就一直都在重複做一樣的東西,可是最後面我就發現我什麼都沒有取得。」到這就是一個很虛無主義的思考方式。

但是你換個角度說,你今天吃下去的東西,他真的是虛無的嗎?你在吃的當下其實你是感受到這個東西很好吃,對吧?對,就是假設我們是用結果來看,他又變成下一坨大便拉掉,沒錯。然後最後面你的肚子還是空的。但是你在當下,你是有感受到這個食物的。

然後這兩個影片的組合就突然就打中我了,就是保持年輕並且享受當下的東西很重要。突然想到,幹,這不就是那個《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他最後面在演的片段嗎?就是他其實是可以穿越時空跑來跑去,最後面發現說他其實不應該這樣做,他就是享受每一天。然後在搭捷運的時候,可能覺得幹,那些平常很吵的東西,如果你換個心態去看他,就會發現一切都很美好。當時看這個看不懂,可是經歷過一些東西都回頭看,我突然看懂這個東西。那這個對我來說也是很近期的發現,就是我在那邊滑抖音的時候看到了。但是我覺得這兩個影片,然後以及後面的一些聯想,讓我產生很多新的想法。

所以,不知道,我們一起探索看看好不好?就試看看我們很專注當下的每個東西,就是不要去想太長遠的東西,因為最後拉長看,我們都是宇宙裡面的一個粉塵而已,對吧?所以你說既然我們都是從粉塵出來,然後最後變成粉塵,所以這個人生就等於是沒有意義嗎?不是,因為過程的體驗是有意義的。我自己這樣在思考,我覺得你看我看看。

***

**下面這位GLADSU**

> 有什麼東西

> 他媽一堆數字

> 即將邁向第三人生的老頭

> 老頭子幫我念一下

好,I feel you。

> 你好,本人即將屆齡退休,為因應年老的生活所需,想要靠指數投資 ETF 來抗通膨避免資產縮水。那預計將所有的資產配置是如下:

> 台股30% (006208 20%, 00878 10%)

> 美股20% (VTI 10%, VXUS 10%)

> 美債20% (BND 10%, BNDX 10%)

> 房地產20%

> 現金10%

> 每年股債再平衡。請問:

> 1. 這樣的配置有其他建議可供調整?

> 2. 投台股、美股、美債 ETF 建議分多長時間定期定額投入?還是一次立刻下到預定資金水位?那還是看何種指標擇時分批投入?(例如股價淨值比)

> 真心祝福,感謝!

> 正在不嚴重

非常謝謝這位兄弟。這樣看起來就是一個,我們先撇除掉房地產,那就只看你的股票跟債,是一個 50% 跟 20% 的組合,所以就是一個五二比。那五二比我覺得 OK 啦,他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這樣做已經是一個非常穩健的做法了。

只是我們硬要雞蛋挑骨頭的話,就是你的風險高度暴露在台股跟美股。有些真的很保守的人,他對這還是有意見,他不想要買。就要說「你怎麼知道美股在未來的十年還很好?你怎麼知道台股在未來十年還是會跟過去一樣?」所以我們理論上在這邊生活,我們就這樣相信吧。但有些人拒絕這樣選擇,他就去買 VT,就變成一個全球的配置。所以假設接下來的 20 年是,我們隨便舉例,好極度誇張,是非洲、是印度、是東南亞,或者是歐洲的表現比較好,那不是美國跟台灣,那你一樣可以吃到。但如果說未來不是美國跟台灣的表現,那你又全部都持有美國跟台灣,那你就錯過這樣的一個東西。所以這是我雞蛋挑骨頭可以挑出來的。

但我自己本身也是在我的資產上面都是放台股跟美股,只是我個人是比較活,就有時候就假設台股跟美股不可以幫我帶來報酬,我真的也是不排除我去做什麼歐股、東南亞股市,甚至是中國股市我現在非常看壞的,但是不知道,就假設情勢有改變,我都是可以去做調整的人。

但假設你是退休,你又不想要花太多時間去管他的話,那可能直接放全球配置是一個選項,因為這個就是最純的。他的報酬可能會比你現在看起來沒有那麼好,但是他真的是不需要去煩惱了。那如果說你還是有時間可以看一下的話,那當然你可以有一點這種……因為它畢竟還是有一點主動選的味道,你選擇了市場,你沒有選股票,可是你還是選擇了市場。所以看起來沒有什麼太大問題。

然後再來就是,定時定額跟一次投入哪個比較好?理論上一次投入絕對都是比較好,只是定時定額可以去撇除掉一些人性的影響。就要來說,理論上一次投入好,那像我們過去幾集分享的,老爸去他一次投入,投入在山上,還是很難受。只是拉長看,如果說美股繼續走多的話,他最後面會發現他這樣一次投入還是會比較好,真的還是會比較好。因為他只要有錢都一次投入,他整體的期望表現會比他在那邊緩緩分散來得好很多。那只是在當下,有時候你如果會發現你的心態上會受影響的話,那你把它拆成半年、一年去投,我覺得都還 OK,但不要拆太長,如果拆成什麼三、五年,那你這三、五年就還是在繳痛痛稅了,大概這樣。

***

**下面這個DNA音高二等**

> 不是錯覺,我也覺得那段形容茶葉蛋心的描述滿怪的。

***

**下面這個Eva**

> ☆☆☆☆☆

> 社畜小菜雞第一次留言,近期常在癌大的 Podcast 聽到緯創,那剛好就在臉書看到緯創軟體 7 月一場 AI 主題的論壇活動,還在猶豫要不要報名。目前工作內容跟公司業務都跟 AI 沒有任何的關聯,老闆也不打算運用 AI 來提升效率之類的(提過多次但老闆覺得是浪費錢)。想請問癌大是否建議工作和 AI 不相關的行政職上班族也要投入時間了解 AI?以及不願意擁抱新科技追求進步的公司是否該盡早逃離?感謝癌大解惑,祝福全家平安喜樂。

好,確實在過去我們很常提到緯創,因為我們是用供應鏈的角度去切入,那確實是拿到輝達的 server 的卡,他也拿到了系統,他也拿到準系統,他甚至也拿到了 AMD 的 MI300 的卡片,那我們就會拿出來跟大家講。可是這不代表緯創是一個 AI 公司,所以這是我第一個要稍微跟你吐槽一下的點。假設你要參加 AI 公司的活動,我不知道,蘇媽 7 月都要來台灣,那個活動看你要不要自己去看一下,那個可能就是比較純的 AI 活動,或是一些軟體公司的 AI 活動會比較正確。當然 AMD 本身也是硬體公司,只是他純度是更高的。緯創就是一個代工廠,不說代工廠不好,代工廠也可以幫你賺很多錢,像緯創就是真的很飆的股票。只是我意思是講說,你假設要了解 AI,應該不是要去這個場合了解。當然他可能也有幫助,因為我不知道這個場合到底要講什麼,只是在我的直覺上,你應該是要去一些軟體公司、應該要去微軟或是說亞馬遜,或是甚至是 Meta,他們辦的一些活動,他可能對於 AI 的剖析、實際上應用,他會比較多的 know-how 跟你講。再來可能像是 AMD,他至少會跟你聊說他的合作夥伴是怎麼樣,所以 7 月多那一場搞不好你可以知道。可是你說緯創,他就是一個代工廠。一樣,我講他是代工廠,可能都會覺得我要貶低他,不是,我們過去一直講緯創很好,因為他確實有吃到單,我們就是就事論事的一個台。只是他跟 AI 的關係,我覺得有點怪怪的。

然後再來就是說,第二個我也有點想吐槽的地方。因為你如果是做行政職的話,行政職跟 AI 的關係其實就非常低,而且甚至講更難聽一點,一樣沒有冒犯的意思,我講話真的很常冒犯到別人,像剛剛前面我就很後悔,為什麼人家問我 AI 的,我不可以好好講話?我要去吐槽。但我就是覺得,你知道我已經,不,我已經過掉跟你 sugarcoat 的那個時期了,我已經懶得 sugarcoat,我怎麼想我就直接告訴你,你也不希望聽假話嘛。那你知道你老闆如果真的採用 AI,第一個被取代就你,就是行政職。AI 現在最可以取代的工作就是行政職。

所以當然以一個行政職的角色你去瞭解 AI 我會覺得非常好,只是如果你想要去搭到 AI 順風車,你絕對不是要幹行政職,你要換工作,好不好?那不然就是,你可能一樣是做行政職,只是你把 AI 整合進去你的工作,然後變成你是一個超強的行政管理人員,那我覺得 OK。所以確實你是有很大的動機去瞭解更多,只是我覺得一些東西要把它端正一下。

就是你這兩個想法都是對的,那只是我覺得有更好的做法。第一個就是你應該找軟體公司、去找 SaaS 公司,然後去找可能像 AMD、輝達他們的分享,應該會比一個代工廠的分享來得好。因為它的 know-how 就是把設備做出來,它今天不做 AI,它也是做別的東西,它其實跟 AI 實際上在他們的生產上造成的革新跟影響就比較有限吧。這是第一個,當然大家都會受惠,只是程度問題。那再來第二個就是說,因為你的行政職是會受到影響的一大宗,所以你老闆導入反而你可能會失去你的工作。但是你應該藉這個機會把這個技術倒進去你的工作裡面,然後看你的產能可不可以因為這樣爆發,說不定會產生一些新的機會。其實有蠻多 SaaS 公司的創辦人,他們都是在業界打滾一段時間之後,然後找到企業的痛點,然後之後面就專門設計出一個軟體來解決大家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你沒有在裡面打滾多年,你不會知道,你也想不到這個是一個創業的題目。所以確實對你來說了解 AI 是一個很棒的事情,然後我也非常鼓勵這位 Eva 好好的去嘗試。

***

**下面一位,事情**

> 這個留言我很常看到,我現在在很多 Podcast 都看到,這個可能是有些人在測試它的機器人,就到處留一些完全看不懂在幹嘛的留言。像很多電玩的評價留言也是這樣子,那可能都是公關公司洗出來,就是他們在測試機器人。

好,那我剛好在這邊做一個結束,50 分鐘,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