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403:🗿
逐字稿內容
本集節目由羅氏大藥廠贊助。
今天要來關心廣大聽眾的健康,如果你跟我一樣,以前常常放縱自己的飲食,那就更應該正視腸胃健康了。大腸癌確診年齡從 20 到 50 歲以上都有,與飲食、家族病史有極大的關聯性,因此特別提醒有家族史的聽眾,尤其是男性,預防勝於治療,沒有比健康更好的投資。
大腸癌初期不容易發現,現在有政府幫你出錢的投資,為了全家人的健康,提供 50 至 75 歲的民眾,補助每兩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在家就可以輕鬆定期篩檢。以及針對怕痛、對私密處檢查害羞的聽眾,也有無痛大腸鏡的選擇,幫助更精準的檢測。
現在冬天來了,我想聽眾朋友常常覺得天冷就應該要吃火鍋、要喝酒,尤其是酒水配麻辣鍋、薑母鴨、羊肉爐等,對各位的身體負擔都會比較大一些。很多疾病的發生都是累積造成,如果沒有提早發現,可能就錯過黃金治療期。
這邊再次提醒各位,用最小的投資,創造最大的健康財富。點擊資訊欄下方「大腸癌篩檢懶人包」,就可以找到政府認證的大腸癌篩檢機構。羅氏大藥廠關心您。
***
好,我們的 PS5 已經成功寄出了,「太壓小王子」第一時間就跟我達成聯繫;另外一位「王子方」就比較累一點,搞得好像尋人廣播一樣,在標題放他,然後他才看到。他說他在山上露營,然後什麼意料註冊的時間太短、什麼小反應,就一堆那種屌毛理由,然後最後面還是有聯絡到。所以 PS5 有送出去,然後覺得最好笑的是,「王子方」有兩位包括同學是朋友,然後有私訊我 IG 講說,幹,他以前就這樣了,他從以前到現在就這樣,就是一個甜品(tián pǐn),剛好覺得超好笑。所以「王子方」應該是一個比較ㄎㄧㄤ的人。
無論如何,還是希望「太壓小王子」跟「王子方」都可以快樂打電動。
那這個禮拜過得稍微比較不順,工作上提早還蠻好的,就是這個市場表現,然後自己的持股,像今天盤中個股又開兩根漲停燈,開開心心,其實整個工作氣氛不錯。但是在自己的生活上,就是出了一些包,然後覺得稍微的有一點點的低落,不過很快就把它給喬回來了。
像我在昨天還前天,我剛好忘記了,反正就是我訂了那個新加坡的環球影城 VIP 票,因為我要去新加坡看 ONE OK ROCK 的演唱會。那想說,就是只去看演唱會就很奇怪,那不然就多待幾天,順便玩一下新加坡。然後就查了一下新加坡可以玩什麼,反正應該就知道要去什麼聖淘沙吧,然後裡面有環球影城。
然後看到環球影城裡面有小小兵,因為小小兵是環球影城出的東西,我還真的不知道。然後我兒子、家人超喜歡小小兵,所以想說帶大家去看小小兵,然後有沒有什麼比較特別的服務,可以讓他有不一樣的體驗?然後查到說,他有一個 VIP 的票,一個人大概是 8000 塊台幣。那 VIP 的票,就是他會給你一些什麼食物、東西的兌換券,然後你去裡面的商店買東西有打折。那最棒的是,你有私人的導遊以及每個設施你都可以第一個進去。就他其實本來就有賣插隊票,插隊票比一般的票來得貴,那在插隊票前面還有一個 VIP 票,就是 VIP 票是可以插隊「插隊票」的,就是說你走到每個地方,你都可以直接進去玩那個設施。
那雖然我不知道這個有沒有用,因為我兒子才兩歲多,他應該搭這些設施都會很害怕,所以說不定最後面就是為了……因為買這個票可以跟小小兵拍照,然後會有特別的拍照機會,所以我想說好啦好啦,就買了。那就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日期點錯,所以就沒有辦法退票。因為他那個很嚴格,你買錯日期的話,是沒有辦法去更改修正的。那好在稍微查一下,他是可以把票送給別人。所以我就在我的 IG 上面,徵求有沒有聽眾那一天剛好會在新加坡的,然後就把票送出去。
所以好像自己真的是那種送福利,福利連,整天那邊送福利給大家。那雖然對自己有一點那種無法原諒的感覺,就我真的整天很常做這種粗心的事情,不過同時就覺得,反正錢沒有浪費掉是最重要的。所以以後假設有錢有閒的話,就繼續送東西給大家。而且我手上蠻多那種廠商送的東西,小家電我都沒有在用,不是說我不喜歡或沒用,是說那個東西真的太多,所以可能不久之後有時候可以多拿東西出來送大家。因為我發覺送東西給大家,大家會這麼開心,好像送這個新加坡的票、送像是 PS5,就是大家都很開心。那我覺得這樣回饋大家,如果大家覺得是開心的,那我們可能就時不時……當然可能市場表現不太好的時候,我們就來送幸福,讓大家可以稍微的 chill out 一下。
那這個禮拜有去參加 Apple 的「Today at Apple」,它是一個在信義 A13 的系列活動,就是他們會去邀各方人士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透過蘋果的產品去做你的創作。那非常感謝蘋果的邀約,他們要跟我這種宅男互動也是不容易。
因為其實蘋果一開始來找我的時候,我自己就跟他們說,我不要你的錢,我也不要你的產品,我要的是,我可以去測你新的 Vision Pro。然後他們說,好,可以幫你提看看。然後這邊就發現說,你知道,蘋果是一個很嚴謹的公司,所以他們可能需要達成一些條件、要怎麼樣,才有辦法可以換到你要的東西。有可能有,但是也沒有辦法給你任何的 guarantee。然後整個人就軟掉了,就我就不想去了。
所以我就是跟他們講說,我本來答應你們說我可以配合你們什麼好幾次的行前會議,然後預演要幾次,那是因為我以為我可以拿到我要的東西。然後現在我沒有辦法拿到,所以我就直接跟你講我不想去了。所以就是,那個預演的次數要降到幾次以下,開會只能夠開幾次以下。那如果沒有辦法的話,時間不夠就不能去,我媽的用各種方法,我認定是給他 PUA,很雞掰,但是我就覺得,你知道,我們都成年人,大家不要浪費時間,每個人把自己的底牌講出來最開心。不要說什麼,你們就是做得不開心,然後硬要演,然後之後面真的去現場的時候,你又不好的表現,因為你心中委屈了、你難受了,這樣大家更難受。
所以我就直接把我要的東西直接講出來,然後把他們碰到這個軟釘子。他們可能想說,回去幹,這個人那麼雞掰,幹嘛要找他,什麼媽的大頭症、什麼小,媽的一堆毛病,為什麼媽的他不要預演什麼的。因為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就跟他們講,好,沒問題,然後最後面就還是辦了。那是因為很幸運,就是他們有接受這件事情。因為這方面,辦出來的活動,我覺得非常開心,跟這麼多聽眾互動。就是因為一般我現在都比較只去那種大企業的演講,然後比較少這種對大眾的活動,所以看到這麼多聽眾其實我也是非常開心的。就是大家看到你一個肥宅樣在旁邊,然後居然手機會拿起來偷拍你,這個是很意外的事情。
然後根據蘋果的說法,我們的活動應該是同類型活動最多人的一次,這個是我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所以非常感謝各位聽眾,當時禮拜天的下午,明明可以在家睡覺打手槍,就竟然跑出來參加活動,真的是覺得非常的榮幸,有這麼好的聽眾可以到現場來支持我。
稍微一點點美中不足,就是我們最後面在拍照的時候,其實拍照的人有點超級多,那拍了一整圈。非常感謝 Apple 的員工,就是這麼多人在拍照,然後幫我們拍照的這位大哥,就是各個角度,又蹲、又趴、又站、又踮腳,然後一直幫大家拍出可能比較好的照片,拍得都還不錯。有些聽眾拍的照片,真的是他媽有夠醜的,他們自己拍的,然後怎麼可以把我拍這麼醜?就是本身就不是特別好看的人,不過就是幹,你也他媽拍太醜了吧!那蘋果幫我們拍的照片就好非常多。
那其中有一個插曲,就是因為他們很多人有帶自己的東西來簽名,不管是我的書或是一些他們覺得有趣的東西,然後希望我簽名簽在上面。然後有一位他來找我簽的時候,他的筆是斷水的。所以我現在講,這位聽眾應該知道,就是你,就是我在講的這位仁兄。然後他筆斷水,所以我就拿蘋果放在隔壁的麥克筆要簽。那因為我的手上拿著書,然後一隻手拿著筆,要怎麼樣開這個筆蓋?其實你可以把書放下來,然後打開這個筆蓋,但我不知道,就是我這個人是比較粗魯,然後可能也比較 hardcore 一點,我就直接用牙齒去咬著那個筆蓋,然後把它打開。然後我他媽牙齒斷了,我牙齒斷掉,當下我牙齒斷掉。
所以他們很多聽眾在講說,這個癌大的主委,他那邊拍照拍到臉都僵掉,結果還是盡量的微笑跟他拍照,他真的是人非常好的一個人。然後蘋果也這樣講,就說你真的是很好欸,你都沒有躲起來,竟然是跟大家拍完,因為你可以先躲到後面。不過最後面看你的臉真的僵掉,辛苦了辛苦了。那個臉僵掉一部分,對,是因為真的拍很多照,然後另外一個是因為我他媽牙齒斷掉,我的門牙斷掉,幹你媽直接他媽斷一個角下來,結果在咬那個筆的時候,我的門牙他媽直接斷,直接缺一角。然後直到剛才早上才去補,然後補牙的醫師還是聽眾,直接問我說:「你是不是他媽嗑藥嗑太多,牙齒斷掉?」我說不是,是咬硬東西咬斷掉。他還以為說硬東西是啃骨頭什麼的,就沒有,那是咬筆,因為要開那個筆蓋,然後他媽牙齒斷掉。
那扣除掉這個插曲,然後跟前面跟大家提到,他媽的那個票買錯日期之外,這兩件事情讓我這個禮拜稍微的有一點小低落,我就覺得我怎麼可以這麼蠢。那除此之外,真的是非常好的一個禮拜,那非常感謝各位聽眾的參加,問的問題或是互動,或是在現場給我的一些 feedback 都讓我覺得不虛此行。
然後再來就是蘋果的工作人員,非常的有耐心。跟這樣的一個講話比較直接的人,也不是說把直接當坦率,然後好像說直接是很好事情,就是他們可能也比較少遇到這種……就是臭肥宅其實真的不想要出門,那也算是有配合我。也不是說我真的要求他們要做什麼事情,其實我是會打哈哈你知道嗎?他們我相信也不想開這麼多會,只是公司的流程,就是他們比較謹慎一點。那我把會議次數降到最低,預演罵我只去一次,東西還不是辦出來了吧?對吧?所以其實不用這麼多次,可能要這麼多次是因為有些人可能會開天窗,或是他要一些稿,要唸這些才會講。但我個人的表現是,不是說這麼……真的非常會即興,說每個人的專精點不一樣,你給我照稿唸,我講不出來,我反而就是要現場亂掰,我才講得出來,我要即興發揮。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去開那些會,然後他們也配合我,就執行得非常好。
那蘋果的員工,給我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說,我懷疑他們在可能那個新兵訓練的時候,就是你一開始加入 Apple 的時候,他們會發制服嗎?他們應該有順便帶去整形、開腦之類的。因為他們的腦中如果沒有植入晶片,或是在腮幫裡面沒有放什麼監聽器的話,我會覺得非常意外。因為每一個員工,不管是在私訊、在群組,或是說在閉門的會議室裡面,然後他們其實很多都是聽眾,然後跟我的互動上,我覺得都非常小心,就是他們小心到讓你覺得「一定,庫克在監聽他們」,就是庫克一定正在聽這個對話,不然你們怎麼會這麼小心。就是有些東西點到為止,他也不會再深入講,因為可能再講下去會講到公司的一些營業內容。
所以也不是真的超機密的東西,跟他們那種蘋果的東西,也是要等到發表會才知道,所以可能我們知道的東西是比較多的。不過他們就是非常小心,就是有些東西點到為止,然後再來講一些笑話也是點到為止,然後可能笑聲呢,也是有限制的,好像有去鎖一個上限一樣,這個上限碰到就會聲音被消音掉什麼的。反正你就感覺到他們每個都長得很像,就像蘋果專賣店架上的一個產品的感覺,就是說每個人味道都很像。可是同時大家每個人都是非常聰明、非常有創造性的。我是說給你的那種態度,感覺起來像是好像都有經過那種非常嚴謹的訓練的感覺。
所以是非常專業的公司,就如果你手上有 Apple 持股的話,我就跟你講說他們從你看得到的那些美國的高層,然後到台灣的基層,其實全部清一色都是那種非常專業訓練的人,我覺得這是我覺得非常厲害,然後很佩服的地方。所以非常感謝台灣蘋果的員工,還有在香港的這些朋友們,這些蘋果的員工,那接受小弟的話,然後再來就是跟我一起辦了一個,聽他們的 feedback 說是非常好的一個活動。希望還有下一次,所以應該會有下一次。這是一個非常難忘的經驗,這邊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
***
接下來進入市場話題。那 OpenAI 的爛戲現在有新的劇碼產生,就是繞了一整圈,然後最後 Sam Altman 跟 Greg Brockman 應該是會回到自己的公司去。那中間有發生很多事情,在上一集節目跟這集節目之間,包含說微軟直接接收了 Sam Altman 跟 Greg Brockman 之外,然後再來就是 OpenAI 裡面的員工 700 多位,那有超過九成以上聯署就是說,要不然就是這個董事會要離開,要不然這些員工都要離開。
那微軟就看起來是一個最大贏家,笑嘻嘻地接收各路的 OpenAI 好手。其他的科技巨頭其實應該也都是磨刀霍霍,因為 OpenAI 的每個員工應該都掌握了相當程度的一個資訊,所以這些人如果可以跳到他們的公司的話,應該都可以對各家公司有很大的幫助。不過還是回到我本來的認知,就是我認為 OpenAI 再怎麼樣,他那個領先距離在後面一定會慢慢的縮小。因為 AI 的發展,他有很多個因素,除了創辦人、除了很強的員工之外,你要有很多的錢,並且你要有很好的設備。為什麼設備跟錢拆開來?因為現在有錢不一定買得到設備,所以如果你沒有設備,你可能就沒有辦法去發展你的 AI。那像 xAI 推出的 Grok,他是使用 A100 好像是 8000 顆訓練出來的,我在 Lex Fridman 的 Podcast 有聽到這一段。所以呢,你必須要有東西,你才可以去做研究跟開發。那有錢呢,可能也不一定買得到東西。那再來就是有人呢,其實也不一定代表你會有絕對的優勢。
因為在過去,上一次 AI 讓我們注意到,是在 Google 的 DeepMind,然後下棋去下贏了棋王之後,那時候大家都注意到 AI 這個東西。那當時 Google 應該是手握整個 AI 領域裡面最強的人,不過在這一波裡面,看起來他是稍微的落後微軟。但我們目前講的就是 LLM 這個題目,那後面會怎麼樣,我們不知道。所以其實各個因素缺一不可,那有很多的排列組合跟發展,都會導致不一樣的結果。所以我們不太能夠很絕對地去蓋棺論定說,這個人離開公司,或他在這個公司就一定會怎麼樣。
那像這個爛戲,演到這個階段,最新就是在今天我現在這邊時間就是下午 2:20,那剛才大概 10 分鐘前,有看到在 OpenAI 這邊發了一個 tweet 出來,應該不能說 tweet,他在 X 上面,那他發了一個文出來說 Sam Altman 會重返公司。那再來就是 Greg Brockman 也提到說會重返公司。那這次的重返公司,是以本來 OpenAI 這種類似有一點點獨立、同時又跟微軟有點曖昧的狀態回去?還是說他其實已經正式的被微軟收編,他現在就是微軟的一個代理人,然後回去管 OpenAI?這個我們真的不知道。
那之前有些人會問說,為什麼 Microsoft 明明就是有持有很多 OpenAI 的股份,可是他卻沒有在董事會裡面?那最主要原因是因為,OpenAI 它上面的架構是,它有一個非營利組織,然後這非營利組織是由董事會所控制,然後這些人是沒有拿股票的。所以一群沒有拿股票的人去控制一個非營利組織,然後這個非營利組織,因為它裡面有養員工嘛,所以這個員工是需要有薪水的,那他們就成立一個商業組織。那這個商業組織一樣就是在 OpenAI 的管理之下,用一樣的名字。那這個商業組織,它是用來發薪水給這些員工用的。然後那這個商業組織就有給微軟入股,可是它入股的是下面的這個機構,而不是最上面,就是非營利區管理的那一 part,所以它沒有辦法去涉入到董事會的一個經營。
那這個董事會的很多決策真的是非常的奇怪,然後像那個 Ilya Sutskever,就是之前如果我們講說可能是把 Sam Altman 踢出去的人,然後他後來就發了一個類似認錯文,講說這不是他 intended,他沒有想要這樣子,可是最後面往這個地方發展。這就是我講那種,怎麼講,社會主義仔,很多會讓你覺得很不舒服的地方,就是他們總是說,「我是為了大家好,其實我都是希望是好的,我怎麼知道會發展成這樣?」因為你他媽想過,你想要的為大家好,不是大家想要的。他們會把自己想到的東西,套在別人身上,然後成本就是大家概括承受,他自己好像也不用付出什麼太大的成本。因為以這個組織來講,就是說,真的要去算誰虧最多的話,可能會是微軟。這個公司如果說真的被他們搞到分崩離析,然後裡面的人才都被大家搶光的話,那微軟絕對是虧最多。
但微軟是帳面上看起來虧最多,可是一樣也不一定是虧最多的,因為如果他把整個員工都收走的話,他可能是賺最多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整個決策、思路什麼都超低能的,完全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然後像我自己的猜想應該就是說,就算你現在看到 Sam Altman 跟 Greg Brockman 他們回去這家公司,那其實是代表說,他們現在跟微軟的連結會更加的強烈,然後可能在後面的公司的重組,或是說一些管理架構上的調整,應該都會更加的傾向微軟。
但還是不要把話說死,因為後面會怎麼樣發展,這種不值得。這個鬧劇在過去的幾天一直有新的變局出來,然後與其我們把焦點放在這邊去追很近,不如就是你隔一段時間再回頭看,他們在幹嘛。反正他們也不會影響到整個 AI 大勢的一個發展,頂多就是 OpenAI 這家公司到底會被他們玩死,還是說還是有辦法可以繼續的存續下去。
我現在只擔心孫正義,因為孫正義在八、九月的時候,有報導寫到說他可能想要去入股 OpenAI,如果說一入股,然後遇到這樣的事情的話,就是再一次買在最高點,然後直接套爆。就是說如果 OpenAI 現在是有在公開市場上交易,應該已經整個崩到 M 型谷底了。那即便現在可能 CEO 跟一些關鍵領導人要回去公司,也不代表一定可以馬上救回來,因為跟本來他可能還抱持著一點獨立性,有很大的差距。
就像大概可以很粗略的想像說,在跟 Nadella 各種交手之後,然後他們現在對於微軟的依賴反而是降低的?應該不會是這樣,應該這個依賴性是更高的。而且隨時不知道,如果東西沒談妥的話,說不定又再跑出去,很難講。就整個不確定性已經變超高,所以本來的那個 valuation 我覺得就是撐不住。
後面的發展可能就不會再跟大家 update,因為他就進入一個吃瓜的領域,在我們自己的工作表現上,其實不會有太多的影響。就是說 OpenAI 這家公司,就算是現在就地解散的話,也不會對整體 AI 的 KAGR(年複合成長率)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他的人才就是外溢到其他的公司去,說不定反而會有更好的成長性。因為為了要把其他公司拉到 OpenAI 的位置,他可能會做出更多的投入,所以搞不好會有意外的發展。但無論如何,對整個產業的成長性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我們就當成是一個吃瓜群眾,稍微聊一下八卦,他們是怎麼樣想,這個我們就不去做太多的猜測,因為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像很多在寫文章的人,會很專注在寫說他們是怎麼樣布局,這可能是誰的算計,其實我覺得都想太多。像我覺得,Nadella 應該不是所謂的幕後黑手,然後要去把這個公司拆掉。他應該只是坐在自己的辦公室,然後看到你們這邊耍低能,然後耍完低能之後,他就釋出一個善意,要把它收進來。
那很合理的假設也是這樣,因為畢竟微軟就是 OpenAI 的一個很大的投資人,所以很多的員工在像他們被迫離開之後,可能覺得不爽,說不定就想跳去微軟。所以看起來就是微軟是最大的受惠者。然後大家就《紙牌屋》看太多,就假設說這一切都是可能 Nadella 的陰謀。但我覺得看起來不像,看起來比較像是 Nadella 只是順手把人收走,因為像是你們這邊耍白痴。
這邊亂砍股票,看到這個盤中出一個新聞,然後這新聞你也沒有查證,你們就亂砍,很多這樣。然後到討論區裡面說,「完蛋了,看空,趕快空」,很多這樣的白痴。然後看一看,我們把股票收一收,然後再稍微拉上去一下,你們全部又跑回來追,有點這樣感覺。我覺得 Nadella 就是那種主力做手的感覺,他沒有去介入這個公司的領域,然後去做太多搞破壞的行為,我看起來是沒有。我覺得比較像是他看到你們的耍白痴,他就順便滑進去,然後干涉一下、拉個關係。就算可能真的沒有拉進去微軟裡面做一個 team,那現在跟微軟的連結更是密不可分,怎麼看都是一個贏家。
但這個贏家可能不是像很多人假設的是他設一個局,精心設計,然後所造成的。我覺得比較像是因為這些人真的就像小學生在那邊吵架一樣,所以在一個真的是那種 Will to Power(權力意志)非常強的管理人才眼中,他真的是隨時進來就把你收割掉。然後他抱持一個比較開放、比較樂觀的態度,他最後面就是一個大贏家,比較像是這樣的一個局面。
所以大家就這樣。那同時這個案例,其實是跟大家講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我們在投資上面,要非常小心各式各樣的風險。如果說在過去的一個月,Sam Altman 邀請你,私下邀請你,那不是詐騙的,我不是那種怎麼跟你講說我是什麼美國軍官怎麼樣,我就假設你真的認識 Sam Altman,然後他跟你講說有一個價格超棒的 deal,你可以參加我們公司的一個私募,那你會不會投?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投,因為這家公司是幾千萬人、幾億人想投都投不到的公司。那你覺得 how to lose?一定贏嗎?就沒有想到他們會搞這樣的東西。
所以任何的投資,風險都是存在的,就是這個就是一個案例。就是 OpenAI,一個看起來 how to lose 的公司,可是可以因為內部的一些治理,然後就生這樣的問題。包含說我們常常跟大家提到,公司造假,或是說內部的管理有問題,或是說可能產業趨勢的變化,每個東西可能都是有風險的。所以在投資上面要非常小心,一定要有基礎的分散,就是這樣子,因為有很多是你料不到的事情。大概這樣子。
那接下來我們就要聊一下 NVIDIA 的第三季財報。那這一份財報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財報,只是在數字的部分,現在你可能會看到一些媒體講說,他擊敗了分析師預期,非常好。我只能跟你講說,這個分析師預期可能是比較 lagged 一點的。也就是說,你現在可能打開 Bloomberg 終端機,你會看到說他預計 16B,然後可能一些分析師大家可能估到 17 左右,稍微高一點點,或者就在 16 到 17 之間,然後下一季可能估到 18 到 19。這其實現在在整個 sell-side 報告裡面蠻常見,就說估得太保守。
那在 buy-side 這一邊,其實早就都往上估了,所以 18.1B 的數字其實並沒有特別的好。那其實在市場上已經估到 18.5 到 19.5 之間,我自己是猜 18.5,所以我也是猜得稍微真的再更樂觀一點,那實際上是沒有達到。也就是說,我們都覺得會 beat,所以 beat 就不是一個會讓大家覺得是很讚的事情。因為你股價漲成這樣,你沒有 beat,你就是要崩爛,你懂我意思嗎?因為大家對你的預期太高了。那下一季的 guidance 是給你 20B,那我們是估大概 22 到 23 左右。也就是說,現在大家的預期都是往上拉的,所以他如果沒有給出超乎預期的成績,是不夠的。
所以在我看來,這一份財報就是說,他符合市場可能 sell-side 這邊對他的預期,可是在 buy-side 這邊不一定是符合的,可能大家希望可以看到的成長性會是更好的。
稍微來講一下裡面一些主要的看點。那其中第一項就是,公司有提到說 inference 的需求是大幅度的增加。那 inference 就是我們過去在節目裡面一直跟大家提到的,我覺得 edge compute 的需求會大量的增加,因為可能傳輸頻寬跟存儲的關係,這個費用可能會變太高,所以應該會有蠻多的投入會針對在端點式的一些資料中心,不管是電信商還是 CDN 的業者,這邊可能看得到很多 inference 的投入,或者是傳輸伺服器的一個投入。那這個算是符合自己的一個假說,本來是我自己在那邊瞎猜,這個瞎猜最近在一些台灣公司的法說會裡面,然後還有 NVIDIA 這份 earnings call 裡面,我覺得都是驗證的自己的一個猜想,就是說 inference 會是可能我們明年看到的一個非常重大的重點。
那 inference 的東西,在 NVIDIA 這邊可能主要會用到可能 A30、T4、L4 這樣的一個 chip。那他們的伺服器的整機出貨量的數字,應該是會超過 H100 跟 B100,就是說可能會達到 5、60 萬台以上。這還只是在講 NVIDIA 的部分,沒有再聊可能 Intel 或是 AMD。
根據我在微軟這邊看到的一份資料,以及有去跟一些業界的朋友 double check 一下,就是說微軟有一個叫做 Olive 的模型優化工具。那這個工具可以讓 Intel 的 Arc 或者說 AMD 的這些 GPU,然後可以在運行 Stable Diffusion 的時候,效能是提高數倍不止。用在 Intel 的 Arc A770 上面可以提高到 2.7 倍,然後如果是用在 AMD 的 GPU RX 7900 XTX 上面呢,它可以達到甚至是 10 倍的一個效果,所以非常的可怕。也就是說,透過軟體、透過模型優化工具,它可以讓一個本來表現沒有這麼好的 GPU,然後可以達到很好的表現。那這個就是說,在推論上面是大家可以注意的一個重點,就是說軟體它可以去彌平一些硬體的差距。
所以在硬體的部分,特別是訓練電腦裡面,我們還是認為 NVIDIA 是絕對的優勢。但是今天如果是走到 inference、走到推論的話,那可能其他的公司就會有一個很漂亮的機會。所以如果說你知道看 inference 的話,我也覺得像 Intel 的東西可能就還蠻不錯的,然後在 AMD 的東西也是可以注意的。所以他們都蠻有機會在後面有一些機會的產生。
那只是 Intel 就是它整個規模還是比較大了,看有沒有機會像 rumors 提到的,在明年的 H1 上半年的時候,會有 spin-off,把一些管制方針或是後段封裝給拆出去,公司整個純度變更高的話,那可能就會變成一個很不錯的機會。那最近也注意到它股價特別強勢,其實我真的覺得這個 rumor 應該是蠻高機會會是真的,就市場裡面有很多人去押注這樣的一個題材了。那 AMD 就是有可能在之後的 inference 這一邊,有機會可以拉比較高的市占,然後在 training 那邊我們還要再持續的觀察下去。
所以 inference,然後一直在 edge 端的儲存,我認為現在跡象已經越來越明確,就是本來的那個假說應該是真的,而且是有往一個更好的方向去發展。
那再來就是講中國禁令的影響,因為這是整個市場上目前最擔心的地方。那我之前有跟大家提過說,在 NVIDIA 這邊,我對於中國的看法是,我覺得直接去忽略中國的 20% 的營收,就當沒有了。我的觀念是這樣,就是我今天去推的時候,我自己把它當零再看。因為他現在 H200 本來預計會在 11 月中有機會上,但現在看起來就 delay 嘛。那 delay 之後呢,有可能是因為這個美國政府他要再去驗,還是怎麼樣的,所以他會產生一些新的變數。那如果說最後面驗了沒有辦法的話,那可能要再去降規,再做一個新的產品。那只是這個新的產品,就呼應我們上一集提到的,他可能就在性價比上面會輸給一些中國自己自產的東西。而且中國現在有一個還蠻屌的地方,他們除了在做這個晶圓的先進製造之外呢,他們也開始去往這個 CoWoS 那邊去努力,就在封裝的地方。那就我目前理解到,封裝的地方好像美國並沒有針對他們有太高的一個限制。
所以是真的有可能,如果說今天再把 NVIDIA 的降規產品給封掉的話,他們乾脆直接用自家的產品,覺得這個性價比已經低到他其實用自家產品就可以了,那反而會扶植到中國自家的一個產業。所以看美國的政府會怎麼樣去定奪這件事情。但公司這邊,就是 NVIDIA 這邊是講說 20% 到 25%,那他們還是希望說可以做出一個不需要 license 就可以出貨的東西。只是我會選擇直接把他們歸零看待,但我不知道市場有沒有這樣看。市場如果沒有這樣看,然後之後面這東西被 ban 掉,說不定就再崩一次。因為在我看來是,我認為這已經不重要,但可能有些人還是認為很重要,所以他的資金在賭這件事情。所以說不定如果 H200 是被封掉的話,可能就會跌。這個是我們對於市場走勢的一些猜想。
公司這邊也提到說,反正你在 Q4 是不會看到中國營收帶來的一些明顯貢獻,可能會在明年,就算這個東西可以出貨的話,應該也是貢獻在明年的財報裡面。那這邊也是有跟大家說明到。
那再來就是其他項目。在 gaming 的部分,有提到說第四季可能就是說季節的變化上,會導致他的營收可能會沒有這麼好,但是目前整體公司的庫存其實算是空的,還算蠻不錯,已經壓到正常的一個水位之下。
然後在車用的部分,和 Foxconn 富士康有一起去做下一代的 EV,那富士康會是一個 EV 的 OEM。那這個可能就是大家可以稍微的注意一下,NVIDIA 的車用有沒有可能有一些比較好的發展。那目前我是比較沒有明顯的看到有這樣的一個動能。然後外加,如果說後面的經濟狀況不太好的,回到我們前面聊到車用就提到說,像這樣子的一個非必需性消費品,它不一定會有很好的一個成長性。
電動車我個人還是覺得先看 Tesla,如果說 Tesla 它的成績後面有越開越好的話,那可能對電動車來講,我覺得會是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但在那之前,我是先稍微保守的去看待電動車產業,不然我早就已經先買進去安森美了。那我現在是因為我在電動車這邊還沒有看到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所以暫時還是停留在消費性,以及記憶體這邊,這是現在我的主軸。
那在 AI 的話就是 NVIDIA、Broadcom 這些都還是有繼續抱。有時候台股已經放棄這些 ODM 跟 OEM,然後轉播去找下一個可能比較有潛在空間的東西。然後過去炒作過的東西,可能就是我會想要去把它 pass 掉的地方。
當然這個 NVIDIA 的成長性到 2025 年,公司提到 absolutely 都會有一個很漂亮的成長。所以整體的展望跟發展都還沒有太多的一個鬆動或是說變化出來。
然後在廣達的法說裡面,有提到說目前在 AI 的晶片上面有缺貨,這件事情其實我們比較難以想像一點。因為廣達應該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供應鏈 partner,所以它如果都可以遇到缺貨的話,那應該真的非常嚴重,我真的缺了很大。理論上它應該是不太會遇到這樣的一個狀態,因為它是屬於比較有可能可以拿到料的一家公司。但他們還是提到說,這個需求很強勁,然後可能會到明年。
我們前來還是維持自己的一個投射,就是說到明年的年中,應該就會非常有效地看到 AI 晶片的一個供需的改善。然後在 CoWoS 這邊去化很多,然後可能焦點會跑到 HBM,但是就不會像今年這麼缺。明年開始可能就說整個供應鏈的疏通狀況會好非常多,然後可能在瓶頸的部分會稍微換一下,是大家可以注意的點。
說到這個瓶頸的部分,這邊也稍微跟大家講一下。其實投資,當然我們說投資有時候是蠻困難的,很多挑戰、很多的心性上的東西要處理,也不是說你的專業知識都點滿,你就一定會賺錢,那不然每個博士應該都是股票裡面最賺錢的人。股票有很多的變數、很多的難題。但其實在切入很多產業的時候,我們一般最主要看的點就是瓶頸,bottleneck。如果你知道瓶頸在哪的話,瓶頸的那一個公司,或者說那一個產品項目,可能就會是最賺錢的東西。因為他這個瓶頸只要可以解開的話,他會有量跟價的共同上升,所以這樣的公司可能就是會賺最多錢的公司。
這是為什麼我們會一直去分析每個東西的瓶頸在哪。所以從最早我們在今年的上半年是在看 AI 相關的東西,因為那就是瓶頸,因為大家要這個 AI 的 chip。那後來開始推到 CoWoS,開始推到記憶體,越推越細就是因為這個瓶頸的地方越來越縮。然後縮到某個程度開始很順的時候,這個東西的價格一般就不會再繼續有大漲價或是缺貨的狀況產生。那這時候就是 move on 的時候,就是你要去看下一個產業的時候。
所以 AI 它是一個長期的產業也沒錯,那只是之後會不會再繼續看到那種價漲量漲?這個量漲應該真的蠻確定,只是價不一定就會像過去可以有那種漫天喊價的機會。然後在同業的競爭上可能會比較激烈一點,那現在很多產業還可以繼續的由它領導地位,所以它的同業還不夠強。那等到同業開始強起來可以去搶的時候,那狀況就不太一樣。就像 Micron 可能本來在 HBM 是落後,然後現在開始追上,那這個價格可能就會有一些變化。只是現在好在就是說這個量目前還是很缺,那等到量也不缺之後呢,那本來只有可能一兩家在那邊,然後現在變三家,那當然大家就會去針對價格去做很多的修正。所以這就是我們去看很多產業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去找到 bottleneck 在哪裡,bottleneck 找到的話,賺錢的機會一般就是差不多在那個地方了。
然後在另外一個看點,最後一個看點就是說 Networking 是下一個 10 billion plus 的一個業務。就是說在傳輸速度上面,確實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重點。就是說我們講的不只是東西向的傳輸,南北向的傳輸也是。整個 data center 的傳輸速度其實都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看點。那包含說像是 SmartNIC,或是要最新講的 SuperNIC,或者是各種光通訊器材,或是未來的 CPO 封裝,其實都是接下來可以去注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那只是在網通設備的部分,因為 Cisco 開了一個比較差的一個展望,所以可能要到明年的第三季才會復甦。不過我最近有注意到一個神奇的現象,就台灣的一些資安公司,他們集體股價表現都很不錯,所以可能是有大客戶重新拉貨,然後春江水暖鴨先知,有可能是這樣子。那只是觀察一些台灣的網通廠,像可能它的終端客戶是 Cisco 的,好像股價也沒有遭受太大的一個打擊。所以我們接下來就持續觀察說,因為像 Cisco 講出可能要到明年的 Q2、Q3 才會有比較好的一個改善,有可能提早拉貨的狀況會開始出現。就是說這些終端的廠商,他們開始發現說需求有點卡住,有時候他可能先停止下單,然後先把手上的東西出一出,然後出一出又發現說,哎,幹,慢慢地卡卡的,出不太掉,所以他們開始轉比較悲觀一點。然後等到他們開始發現說,有些東西可能已經庫存掉到比較低的地方,開始重新拉貨,有可能就走到下一波的爬升。所以可能台灣的供應鏈在這方面有可能是一個先行的指標。
所以接下來我可能會想要去觀察一下,Fabrinet or Broadcom,that work with Cisco 在現在這幾季有沒有什麼樣的一個變化,就是有沒有優於預期發展,然後再來看網通的發展會怎麼樣。所以網通的部分,當然像是一些交換器設備、線材,然後晶片之間的傳輸,這個也是接下來可以注意的一個重點。然後可能我們要找到什麼比較酷的機會,再來跟大家分享。因為過去其實就是比較明顯,在市場裡面比較熱門的東西,就是光通訊可插拔的接頭,那個是在市場上可能非常聚焦在炒作的一個東西,那確實是還有需求真的很強。不過就如我跟大家聊到說,我去大企業參訪的時候,然後注意到說,你們那個交換器目前是用到幾 G 的?然後就發現說,其實有時候我們市場仔會預估,就是大家都直接用到最好的,400G、800G、1.6T,但人家可能是慢慢升上去,然後我們就是先假設得太遠,然後這可能就是會有一個修正的地方。不過就長期來看,我覺得網通、Networking,然後晶片之間的東西向傳輸跟南北向傳輸,對外的一個連結,其實都会是一个很重要的看点。
***
好,那這一集我們就聊到這邊,我們現在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FFJRGURC,他說:「股癌剛開聽眾,五星好評,好人一生平安。」好,謝謝。
下面一位,不知道啦怎麼唸,他說:「魔菇濕答答。潛水仔聽到癌大看過《葬送的芙莉蓮》,特地浮上來推薦。同樣非常喜歡芙莉蓮的,我覺得跟過去很喜歡的兩部動畫,《給不滅的你》、《強風吹拂》有點像,都是節奏慢,很接近現實,有快樂、有悲傷,以及看完感到療癒,卻有一點惆悵感,推薦給癌大。」
欸,我也很喜歡《芙莉蓮》,就是因為他講的這個 part,就是說有一點惆悵、有一點哀傷,可是同時又很平淡、很舒服,那樣的感覺。他節奏是真的比較慢,但非常療癒,這是我喜歡他的一個主因。那在我上兩集跟大家聊完《芙莉蓮》之後,有蠻多聽眾在 YouTube 上面也推了超多的漫畫跟這個動畫給我,所以我可能找時間再來看一下,希望可以找到很不錯的作品。
下面一位,謝健籌好,說:「還來得及嗎?抽獎已閱。但是我看到一堆人在五星問說『還來得及嗎』是不是已經來不及了?」是,抽完了,遲還要更遲。他說:「上集聽到有人說 Lisa 是玩小孩怎麼還可以狀態好,然後癌大解釋了很多。我想說一下,其實應該在去年初等紅燈的時候,有看到 Lisa 牽狗狗過馬路,那時候 Lisa 確實是生完的體型。」
好,謝謝說明。對啊,就是說,我不會要求老婆然後什麼時間內要瘦到什麼地方,他自己有他自己的那個自律的要求,就是他會希望說趕快把身材弄回去。然後去年的話,去年初對,就是小孩剛剛生完,這樣差不多三四個月吧,對啊,就是那時候還是比較豐腴一點。然後後來他有重新回到健身房,然後把這個體態給瘦一下。因為他喜歡瘦,不是說什麼瘦一定是比較好什麼的,就是他自己有在注意這樣子的東西。
所以我還是覺得,各位地方媽媽,因為有時候大家問一些問題,我們去做評論的時候,會擔心會不會無形中對大家形成一個壓力。我還是要去表示這一塊,就是說,這個就是你個人的喜好。那當然過於肥胖可能是對自己不好,那個是健康的考量,這可能大家要注意的。但是你想要瘦一點,還是你想要勻稱一點,那都自己的選擇。
下面有這個「綠色帽子」,他說:「一個高中生。嗨,小癌大,有推薦高中生怎麼入門股市嗎?雖然每個月只有幾千塊可以投,但還是想開始慢慢學怎麼投。只是目前想法是大部分 0050,小部分 0056,不知道癌大覺得可以嗎?或是有什麼其他建議的,感謝。」
我不知道。高中生我講真的,是高中生就好好去趴好不好,不要浪費時間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你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你們的年紀,有些事情真的是年紀過了的時候……為什麼會覺得青春無敵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你們不懂事,坦白說這樣。就不懂事,就是你還不知道你現在在浪的全是你的青春。浪費青春這件事情,浪費在一些你喜歡的人身上,或是一些很奇怪的興趣,跟大家打網咖,它在你之後回頭看是一個非常珍貴的事情。然後你會慢慢的感覺到時間流逝越來越快,然後慢慢的感覺到你希望時間停下來,但時間停不下來,那就是你開始成熟的時候。然後你會開始去注意一些怎麼樣去養家,然後你就開始注意到身體也不是你的了,你過去可以隨便打咖、打到死沒關係,然後開始有家人、你有小孩,你會有一些責任。那你不會再很盲目的說,「我的人生就是要追求快樂」,你會開始覺得其實被需要,然後有一些責任感是很好的事情。
所以那是不同階段的事情,我不覺得高中生一定要很聚焦去學投資。那如果真的想要學的話,這個都是他媽老梗,好不好。就有時候你們問問題之前,先把節目聽一聽,就不要剛跑來,就是跑來問這種老梗,就是都講到不想講的東西,好不好。所以先去聽一聽。那我還是覺得高中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在所謂的學投資或是做投資,如果你真的有興趣的話,對,你可以先從大盤指數型的產品先試看看。但我認為不應該花太多時間在這邊,因為非常浪費,你們現在就該去享受自己的青春,因為這個東西是你只要出社會之後,你就沒有辦法再做的事情。
下面一位,「QOO 果汁真難喝」,他說:「關於癌大上次提到的冥想。癌大上次提到冥想,讓我想起高中的時候有一次禪定的經歷,我記得那次經驗,就像是你整個人好像靈魂被抽離出來的感覺,是一種很溫和的快樂,爽到快要升天了的感覺,比中樂透還要舒服。然後你會變得異常的喜悅跟異常的理性,別人罵你你都不會怎麼樣。我記得大概是維持了三天,然後就再也沒有那樣的感覺了。可能是自己太好色,再加上近年來對股票的執念。然後禪定跟冥想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好,這個謝謝你的關鍵字,我再了解看看。
下面一位,圈圈,他說:「來抽一波,我也要抽 PS5。」你看這個就是我們講那個資訊差別,有些人在市場,你會不會說就被當韭菜給人家割?就是他資訊落後人家超級多,這個就是一個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
下面一位,陳煒偉,他說:「6MIMA,測試 120。今天聽主委講《葬送的芙莉蓮》,好像提到主角的爸媽不是什麼厲害的人。我沒看過,但馬上讓我想到《火影忍者》,一開始跟我說鳴人不是出生自什麼厲害的世家,然後他的目標是靠努力打敗所有出生就開掛的人,證明人定勝天。結果最後他媽的跟我講說他是神明轉世,整部就他掛開最大,林阿嬤。主委看動漫不會被老婆幹譙,非常感謝。」
就是說,很多的動畫或者說漫畫,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們都是家學淵源,家裡本來就很強,或者像你講的,到最後面才發現說,幹你是神明轉世。那對這樣的東西,因為我們看也比較多,所以也不是說那樣的作品不好,就是因為你看太多,所以你就不會有任何新鮮感。像《芙莉蓮》這樣的一個敘事方式,就讓我覺得比較特別一點。
下面一位,就是阿呆,他說:「五星支持。」感謝。
下面一位,君威,他說:「聽股癌不留言,猶如空手仔看大盤。沒想到期待癌大公告什麼特殊的抽獎方式,例如 12 月 12 號晚上 12 點留言才有,居然已經抽完了。(吶喊)那最近常夢到跟兒子用 PS5 上面玩《霍格華茲的傳承》,祝福癌大好人一生平安。」好,非常感謝。
下面一位,煙見,他說:「多敏俊 C。感謝股癌抽 PS5,分享很多知識,祝闔家平安,股票大爆射。愛你。」
下面一位,Y181893,他說:「芙莉蓮真的很頂。很開心癌大推《葬送的芙莉蓮》,從動畫還沒出就已經很喜歡,跟癌大一樣買了首刷收藏,只是沒有那麼多錢買兩套。《葬送的芙莉蓮》在癌大所有集數裡面一定是我心中前三名。好想跟癌大結婚,啾咪。」如果今天單身的話,我就考慮看看。
下面一位,挑食咖哩,他說:「番茄醬就是要加糖醋醬。癌大您好,我是剛剛踏入社會的大盤 ETF 菜雞氣氛仔,請問癌大吃麥當勞,薯條跟雞塊都沾什麼醬?私心推薦番茄醬加糖醋醬混搭,直接解決番茄醬不夠甜跟糖醋醬不夠酸的問題。雖然藍白不一定合,但醬汁肯定合。」
我們那種苗栗小朋友,以前跑去麥當勞的時候,我們喜歡做的一個方法,是把很多的薯條直接倒一個大盤子裡面,然後開始去調醬。我們調醬的方式是我們把番茄醬直接,那個醬包擠爆,全部直接把它擠到那個盤子的上面、醬汁上面。然後之後呢,要去拿那個糖包,兩三包糖包倒下去,喇一喇之後,番茄醬變超好吃,以前會這樣。那還有一種就是也是在麥當勞可以做的東西,反正就是把冰淇淋直接倒到汽水裡面,蛋捲冰淇淋倒到汽水裡面。那不然就是拿薯條去沾蛋捲冰淇淋,這是以前我們的吃法。那你說番茄醬跟糖醋醬混搭,好像應該也有試過,因為以前學生時代就無聊,你一定有試過。可是應該沒有那麼喜歡,所以不記得。但我覺得番茄醬加糖包,是一個很厲害的組合。
下面一位,心情很差 and 憤怒的使用者,「漫畫動畫載股癌,讚讚讚。直埋大盤的氣氛仔來留言說五星,雖然沒有抽到,但還是聽到癌大送禮送到心坎裡,就是要來留個五星好評。除了送 PS5 還加碼 1TB 的記憶體,根本暖。另外想推癌大一個 YouTuber『孫沁岳』,想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動漫畫,推薦看他的影片點評,各風格的動漫畫都有介紹點評,有精品。」感謝這位心情很差 and 憤怒使用者的分享。
下面一位,Unitmatryx S3,他說:「台南 ND。癌大好,前幾集聽您分享動畫《葬送的芙莉蓮》,為完整追完,想請問癌大看《葬送的芙莉蓮》最大的感觸是什麼呢?身為領養聯盟的父親,看了動畫之後,更珍惜和家人、小孩相處的時光,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無聊但有趣的旅程,別人不好說,但對我來說是可用餘生來好好品嚐的一段時間。」
是,我跟你的感受還蠻像的。這部的第一印象,讓我會被吸引住,就是他跟蠻多作品不一樣的地方。當然不想說不一樣,所以他才是好,就是說,他讓我注意到他不一樣的地方,是他沒有在一開始就趕著要讓你喜歡他。他就是慢慢的,所以製作組應該也知道這件事情,他才一開始就直接出四集,我聽說是這樣。就是因為節奏真的比較慢,所以怕有一些人可能看看就脫鉤了。因為假設我看了一整集,然後我都不然在演什麼,都慢慢的,很多人就會這樣就脫鉤了。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一個東西反而吸引到我。我相信如果我今天可能年紀輕個 10 歲,我不會被吸引到,但現在就吸引到我。就是我喜歡這種慢調斯理的,然後要跟你闡述一個故事。然後這個故事呢,也不會去強調說你一定要喜歡他,或是他會跟你做很多說明。你知道現在很多的影視作品,我不喜歡的一個點是說教感太重,他想要把他的觀念灌給你。
那這一部,他沒有要跟你說教的意思,可是在他的一些對白裡面,會讓你想到蠻多事情的,就是說很深刻。那再來比較深度一點的喜歡是來自於,我覺得假設我們自己就是芙莉蓮的話,我們的夥伴,什麼欣梅爾什麼,那個其實就是你的狗,那就是你家的狗。對你家的狗來說,他的一生之中,基本上可以講幾乎全部就是有你的影子,或是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你的影子。可是對你來說,在這隻狗出生以前,你已經有很長的一段人生,然後在他的生命結束之後,你還會有一段很長的人生,就是有這樣的一點味道出來。然後就是那種很平淡、很細膩的感覺,讓你覺得整個人不只是在這個動畫上獲得一些舒服的感覺,也讓你會去開始思考很多事情。那我覺得甚至整個人思考的架構都會有一點小修正,我覺得還蠻喜歡的。就是那種平淡又有一點點哀傷,這個是我喜歡的調調。
下面一位,好好理財,他說:「請教未來投資理財大方向。癌大你好,想要請教你:一、你有提到未來的消費性可能不會復甦,想要請問是否和高利率環境有關?二、經濟衰退是否已經反映在 2022 的股票市場?因為 2023 AI 風潮反映完,不見大盤持續下跌,現在又回到萬七。三、美國房價因為升息在 2023 七月落底之後,現在已經創新高,因為房屋庫存呈現 20 年新低。綜合上述,未來股票市場似乎利多大於利空?」
好,第一個,消費性不是說可能不會復甦,任何東西都一定會復甦,沒有什麼東西叫做不會復甦。就是說復甦的強度可能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這樣。因為我們在做股票投資,其實在處理的就是一種預期的管理。會復甦,那只是復甦的東西如果不夠強的話,是不是代表說你不一定要把很多資金放在這?因為我們一般傾向會放在成長性最好的地方,也就是我講的去尋找一個瓶頸。
所以消費性的東西,因為目前我們看到的狀態比較偏向是在補庫存而已,比較沒有看到那種全面性的大拉貨,所以會覺得可能跟本來的預期是有差的。確實也在 2023、2024 的準備到來之際,我們有注意到,就是我們過去其實預期說可能 2023 就開始有復甦吧,結果其實我們目前看到的復甦是有限的。但庫存確實都是回到很健康的位置,所以後面應該……這樣講就是說,我覺得下檔是不會太深,只是你說前面的想像空間需要多好?不一定。因為我看一些美光的資料,他們對於消費性市場的 CAGR 給得是差的,所以就會覺得,那接下來你還需要把東西都丟到消費性裡面嗎?或許就是,你知道你現在可能壓在 AI,然後之後可能壓一點電動車,然後再來可能就直接等到車用復甦,直接去壓車用。還會再去壓像過去的一些消費電子,筆電、手機嗎?這就是大家去思考的點。
所以我目前看得這樣,但當然筆電後面還是有很多故事,像這個 NVIDIA 跟高通的 Arm PC,搞不好後面會帶起一個風潮,那就再觀察。但就是目前沒有看到,所以覺得這個復甦是比較弱一點。那你說跟高利率有沒有關係?絕對是有關係。然後利率高的影響其實那個之後性根本就還沒有到,說不定後面真的還是會去出一個大衰退。我們過去看到就是科技業的衰退,科技業一堆裁員,全年看起來是衰退的,所以那就是實質衰退,那個絕對就是衰退。就是說整體經濟好像目前沒有看到,但因為利率的影響是之後性的,說不定後面真的會看到。而且像過去只要快速的拉利率都會出事情,何況現在是第一次拉了這麼快,說不定只是炸彈還沒爆,這都有可能。
所以我們在市場裡面講話不要太絕對就是這樣,因為很多事會超出你的想像。就像大家過去講說一定會衰退,然後這邊到現在看起來沒有衰退,然後大家都全面轉向說「金髮女孩經濟」,沒事情。後面會不會突然間就有炸彈爆炸?這個都是大家要隨時準備好的。那第二個就對,就要前面回答過了。所以應該這樣講,很多時候大家都會希望用一個很籠統的答案去套全部東西,可是其實我覺得市場是蠻細膩的,每個產業的表現應該都不太一樣。科技股的話,在 2022 年就是整個已經經歷過一個衰退,並且也殺得蠻重,然後現在很多已經進入一個復甦的狀態。那只是一些實體的經濟,說不定後面會跟著一起下去也不一定,這我們還要再持續的觀察。
再來講說美國的房價云云,所以未來股票市場利多大於利空。我這樣講,就是股票市場一定都是利多大於利空。如果你覺得利空大於利多的話,你就不要投資了,真是這樣。就如果你覺得一個市場,不管是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還是什麼球員卡市場、寶可夢卡市場,這個市場整體的表現未來是不看好的,那你就根本不應該去買裡面的任何東西。因為等於說你會處在一個 beta 是表現很差的地方。整個大盤都不好的時候,覆巢之下無完卵,你很難想像說其他東西會在你的配置之下,然後可以繳出很好成績,那你不如換去一個比較好的市場。所以如果你覺得股票市場的利多是很少的,利空比較多的話,那就是根本連投資都不要投資了。
所以無論如何,就算是大多頭,或是像大空頭,其實你應該都要假設是未來的利多會大於利空,大原則是這樣,不然你根本就不應該進股票市場。不然你懂不懂我意思?就是說你覺得這個地方是有可能不好的話,你就不會把錢放進來了。然後再來就是其實,我們對於市場的預期很難。因為像過去一段時間,就是我們跟早期的節目也有跟大家聊到,你知道以前我們有一個說法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七」,因為台股只要摸到這個地方就是下去,然後後來就衝到萬八去了。所以會不會我們在可能之後幾個月、一兩年之後,回到台股是在兩萬點,或者說還原權息不知道碰到哪裡去了?真的都不要覺得不可能。
就像是前幾天在我的 X 上面,然後有一個聽眾就 tag 我,他就跟我講說:「你還記得你在上古時期說 NVIDIA 500 了,然後要拆股,然後下一次 500 見。」現在已經再一次的再摸一次 500 了。這什麼意思?他那時候是一拆四,所以等於說基本上就漲了三、四倍,從那時候到現在。你可以想像嗎?你在聽我們節目的這個過程之中,有股票漲了這麼多倍,你可以想像嗎?過去的這段時間內,他有各式各樣的壞消息、有好消息,然後各式各樣的財報,我們都一直去聊這家公司,你回頭看,已經是漲到這麼多了。所以其實我覺得對市場的論述,就是你一定要相信你都知道的利空以外,你真的是不要太緊縮。不管是在怎麼樣的行情之下,你可以稍微看保守一點,我這樣講,可是應該都是樂觀的地方要稍微大於悲觀,這是我的看法。
下面有一位,從來不洗澡,「沒有被唸到過。年年月月日日,鄉下文章附帶來日。」
「主委安安,為什麼只有華人特別刁難華人的英文口音?像是 FB 唸成 FB 就會被嘲諷,一定要字正腔圓的 FB,癌大會說:『假掰仔,烘幹啦!』」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會想成為以下何者?運動巨星、歌手、演員、才發藝術家。請按照帥的程度排列『薛丁格的貓』『金城武』『主委』『主委的粉絲』。」
「平常會有修剪毛髮的習慣嗎?好多人腋下毛髮不修,腿長到蚊子飛進去,以為誤入叢林;懶叫毛聞起來像是壞掉的魷魚絲,該做何解?」
「癌大早日成為博恩夜夜秀繼承者。A 股癌自留、B 股癌分一半 Lisa、C 跟 E 的飛機杯、D 弄壞的熊、F 秋口的教練費、G 他一次把一堆問題放在他媽的一段留言裡面,又沒有分段,你搞得媽亂七八糟。」
我今天要回答看看。
首先第一個,是不是華人特別喜歡刁難華人的英文口音?華人如果你是講說中國、台灣,中國我不知道,台灣是,台灣很喜歡去刁難人家口音,怎麼樣發音才是對的。但其實,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真的去外面走過,你去英國走一下,你會發現說每個地方口音都不一樣;美國的口音每個地方都不一樣;英國跟美國的口音又不一樣;然後在歐洲,可能大家的唸法也都不一樣。所以為什麼一定會有所謂的正確的唸法?很多時候我們會很喜歡去強調什麼每個品牌,是每個東西的正確的唸法,什麼我覺得那超怪的。就是,不知道,可能是某種自卑情緒轉化出來,就是好像我們一定要做所謂正確的事。但其實 no one gives a shit,沒有人在意,你要怎麼唸,那是你家的事情。所以我不覺得這是怎麼樣的大問題。
那如果說人生可以重來的話,我覺得會想成為運動巨星吧。因為才華藝術家、歌手、演員,我覺得還好。但運動巨星就是,我確定你讓我用同樣的身體重來 100 次,我都沒有辦法達成的。但是後面三個,就是硬要說的話,可能有辦法達成,只是可能沒有辦法達成到非常好,就是說程度的問題。但是要成為運動明星,那都是萬中選一的,我覺得可以當運動明星超帥的。然後特別是看一下那個 Taylor Swift 的新男友 Travis Kelce,還有他他哥哥 Jason Kelce,我覺得他們超帥超酷的,所以運動明星是很讚的東西。
然後再來就是這些人按帥度排名,幹,怎麼腦袋有問題。
然後再,有沒有修剪毛髮的習慣?就鬍子,想到會刮一下,大概這樣。
再唸一個,「不要花錢買會員」,他說:「這個太長先跳過。癌大有興趣做一個股癌 GPTs 嗎?因為有 Podcast 的原因,癌大對許多事情的觀點可以被轉成文檔導入 GPTs,感覺會很好玩。PS5 送得還會再送嗎?」
沒有送了。那會不會做一個 GPTs?可能之後沒有興趣吧。但我知道已經有蠻多聽眾,他們會去爬我的文字稿,然後跑去訓練一些模型,我知道有人在這樣做。那只是在我自己的認知裡面,就是我一定要讓你猜不到。你 AI 模型可以訓練出我講話的感覺,可是呢,你可能,當然你現在用過去的資料訓練,你會發現說他的一些回答真的好像有點像謝孟恭會講的話。可是我覺得說,你用我早期的節目,然後跟我現在去對照,就會不一樣。因為我覺得人是會持續的精進跟成長的。然後 AI 訓練出來的東西,就硬邦邦的,他只能夠去拿某個階段的東西訓練出那樣的樣子。所以假設我現在去訓練一個 AI 模型的話,之後我一定會覺得這個 AI 模型不夠好,會有改善的空間,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自己總是在進步的。所以,為了好玩可能會做,但是你說把它變成一個工具,然後真的去輔助自己,或者說取代自己的話,我覺得應該是還沒有辦法辦到,那也沒有那樣的一個動機去使用他。就可能就你們好玩,你們自己拿去訓練看看。
好,那這一集到這邊,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