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462:🐊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
本集節目由帶你成為最強王者的火星生技「五倍魚油」贊助。
> It's time to go to bed.
> 還在玩手機嗎?晚睡的話,魅力會降低的。
> 最後警告,再不睡的話,我就要餵你吃魚油了。
> 王者的魚油,五倍魚油。
五倍強化讓你思緒清澈的戰力解放,五倍魚油世界首發科技——ESF 機能性循環複方,內含日本專利 BNN 交互活性、95% 黑紅瑪卡、99% 精胺酸、140 種活性因子南非醉茄,挑戰業界頂天劑量 EPA + DHA + rTG 1800mg。
爽!業界打造全台唯一王者魚油,男人的魚油不叫幾趴,而叫五倍。強效合一,給你五倍戰力、五倍清澈思緒,不管是盯盤的你、帶小孩的你,還是像老黃一樣追求卓越的你,男性必備營養一次到位,省時又省力。
開啟人生 2.0,現只要 1830,30 天不滿意無條件退費。6 月 14 號到 18 號,全館下單就送五倍魚油隨身包;6 月 30 號前下單,抽礁溪老爺酒店住宿券。立即點擊資訊欄的專屬連結下單。
***
這個禮拜是非常精彩的一個禮拜,股票市場基本上已經很像是壞掉了。我自己在前一波已經先把槓桿降低,因為當時覺得波動放大,有越來越危險的感覺。當然在降槓之後,看到股票繼續攀升,我還是為大家感到高興。有時候膽大的人可以賺到最多錢,像我們就是屬於比較膽小的,所以每次只要波動放大,我們就最先把槓桿降掉、砍掉再說,可能等到盤勢重新整理之後,再慢慢把它上回去。所以在今年大概也已經降了二到三次,上一次比較大,就是四月有再降一次。為了保護自己,我們是得這樣子做。
在過去的一陣子,蠻多股票表現都很強,像輝達在拆股之後,我看其實蠻多分析都覺得大概就漲到拆股前後了,結果拆完股還是摸回去 130,也就是拆股前大概 1300 左右。蘋果這邊也連續噴射兩天,接著換一些軟體股接力,像是 Adobe 射上去,還有博通(Broadcom),博通也是準備要拆股,也是直接射到天邊。在台股方面,大型的權值股,像台積電跟聯發科都非常的強勢,鴻海終於要摸到郭台銘的退休線。再來我們去看一些過去比較疲弱的類股,像是在散熱這邊,蠻多在大回檔之後也出現了反彈。
所以過去的一個禮拜算是很好的一個禮拜,但我自己目前對於市場的戒心還是沒有太大幅的下降,對我來講我現在還是會比較小心一點,盡量不要把槓桿加回到本來市場已經很熱絡的部位了,這是我的想法。所以我開始慢慢地把部位從硬體往軟體去走,接下來一段時間的規劃走向,也就是說可能過去手上會持有五支 ODM,那之後可能就變成只持有一到兩支 ODM 或是一到兩個零組件,剩下的東西會盡量往一些整合軟體的方向去,這是我接下來的一些規劃。
其實現在在一些零組件或是散熱的領域裡面,會發現市場上不同風向的聲音越來越多,有時候甚至會形成一種小作文大戰的感覺:「我是真、你是假」、「他是假、你是真」,大家會互相指控說誰真誰假,或是互相指控誰有單、誰沒有單。不只是散熱,像是最近的穩壓器之亂也是,到底這個穩壓器一顆 ASP 是多少?到底它出貨是怎麼樣?用量是多少?可能很喜歡的人就會把它寫成說「這是超級關鍵的零件、是幕後的功臣」;不喜歡的人就會講說「你 ASP 這麼低,不知道在漲什麼」。
但其實老實講,每個零組件嚴格上來說,都可以是某一個架構、某一種伺服器的背後功臣,對不對?我是做機殼廠的,我也可以講說「你沒有我的機殼的話,你的伺服器要放地上嗎?」所以這樣的爭論有時候會覺得還蠻好玩的,但是市場是一個錢來錢去的地方,所以大家就是去拚看法、說服大家,用詞可能就比較強烈一點。但實際上我覺得沒有像大家想得這麼複雜,基本上像散熱或一些零組件的東西,除了是輝達還有一些 reference design 的指定之外,蠻多他可以交給,比方說可能是廣達、或是緯創集團、緯穎這些 ODM/OEM 業者,他們自己去指定他要用的料是什麼。
雖然這個趨勢在未來可能會開始慢慢地改變,就是輝達對供應鏈的掌握算是越抓越緊,可能之後會指定說要用哪些東西。但現階段特別是在這個伺服器垂直架構才剛出來的當下,其實就我們理解,是可以各家去選擇各家要用的料。輝達這邊可能會給一些指引,那這些指引有些要照做,有些東西可能就是有彈性的空間,大家可以自己去選擇你要的東西,然後有更好的一個 markup,所以可能每一家用的料都不一樣。
所以大家在吵的東西有時候會變成說,我說你是假的,但是 based on 可能在某家裡面,你真的沒有進來;可是在另外一家,他其實有進來。就像如果我們在 Computex 上面看到,就好像說你現在沒有做水冷、沒有做散熱、沒有做 OCP,就沒資格在台灣開公司一樣,大家都有。但看起來雖然是大家都有,實際上可能蠻多人也真的有接到單,但沒有所謂的「輝達指定某一家是百分之百的供應鏈」,並沒有這樣的東西。也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彈性空間存在,可能不同家使用的材料不一樣,有些可能是在輝達的指定清單裡面,有一些則是因為他跟這家 ODM 特別好,所以他有用他的東西,就變成說因為你從每家的角度看出去是不一樣的,所以他有很多上下其手的空間。
市場就是在針對這個議題可能有很多的辯論,然後決定著可能在散-熱或一些零組件有沒有辦法再推到更高。但對我來講,這邊就是一個超級競爭的地方,我知道我身邊朋友有很多還在上面打,但我就是開始退出,我不想要玩這個遊戲,就已經進入到很困難的地方了。
在短期內,我們還是會持續看到水冷有很好的一個表現,我們現在講的不是股價,是講基本面。所以這個東西它確實在接下來大家會看到滲透率拉得很快,然後可能很多的技術精進也會出現在這樣的領域裡面。最主要還是會聚焦在像 GB200 這種垂直式 Rack 的一個水冷的走法,目前可能 liquid-to-air 跟 liquid-to-liquid 都在討論,最主要我們可能會先看到的是 liquid-to-air 的解方。
那現在市場上,也有些人會去看 immersion cooling(沉浸式冷卻),因為想說都已經在散熱了,所以順便看一下 immersion。我們過去也跟大家聊過很多次的 immersion,包含聊到 GIGABYTE 這家公司的時候,因為他們主打就是 two-phase immersion。我自己會覺得 immersion 的公司可能不用這麼快去看它,它最快最快的發酵時間點可能會是在一兩年之後。
特別是在目前,我們還是有很多懸而未解的問題。Immersion 拆成兩種:single-phase 跟 two-phase。Single-phase 在正式的商轉上已經看到了一線曙光,在中國這邊其實像阿里已經有蠻大量在採用;可 two-phase 的話,其實還是有很多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或是說正在解決中,但是還沒有可以解決到適合大規模去商轉的一個程度。所以我們去針對 immersion 做討論的話,我覺得它可能比較慢一點。
但最近在市場上開始有一些在台灣比較大型的公司,有一些特殊的專案導入,所以它可能會有一些話題性的存在。但這些東西就稍微提醒一下,它跟 liquid cooling 不一樣,liquid cooling 是你可能不久的將來就會看到營收跟獲利,可是在 immersion 可能會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根據我們看三大廠的最主要的晶片 roadmap,像是 Intel 的 Falcon Shores、AMD 的 MI400,還有 NVIDIA 接下來的 Rubin,我們都沒有看到它的 TDP 是高到可能在 liquid-to-air 或是 liquid-to-liquid 是沒有辦法解的一個狀態,也就是說它並不是一個必要的東西。所以它現階段可能比較偏向說,有一些走在前端的大公司,他們為了技術上的率先佈局,可能會有一些小量的試產,這個可能我們在接下來會看到。可是你說它變成一個大型的資料中心的商轉,應該是不會看到。
我自己覺得比較合理的猜想,或說有誘因去做這樣的事情,應該是 second-tier 的 CSP,像是 CoreWeave,或是像是另外一個 NEDS 中幫的 TensorWave。我覺得這樣子的公司可能就有機會會去使用比較先進的技術,應該說他們比較有誘因這樣子去做。因為比較大型的公司,他要把既有的機房變成去支援 single-phase 或 two-phase 的話,他的機房承重、樓高、管線全部都要改過。所以他們可能最多、最多就是在一些新機房建置的時候,想說「我就試看看這個東西」,但是因為他們已經有就有的東西跑得很順,他也不太可能就一次性地去做轉換。
反而是二線的 CSP 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包袱,他們是新出現的,所以他可能會去投資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甚至我覺得一些突破點可能會在挖礦公司這一邊,因為反而是一群比較願意去承擔風險的公司,他們也願意去嘗試一些比較先進的設備。所以說不定他們會為整個業界帶來一些新的變化,像是 CoreWeave,他本來也是一個要去挖礦的公司,那只是後面轉成是做 AI 算力。所以我也覺得像是 two-phase 或 single-phase 的機會可能會聚焦在這一邊,在短期內我們可能是沒有辦法立刻地看到有比較明顯的營收跟獲利,但是市場會怎麼樣反應,我不知道,只是結論是這樣子。這個可能我們接下來再看下去,那有空的話再跟大家分享最新的 single-phase 跟 two-phase 他們有一些技術上的突破,還有一些新的嘗試,我們之後找到時間再來跟大家講。
---
接下來我們先來聊一下剛開完股東會的特斯拉。
首先先恭喜馬斯克確定拿到他的薪酬方案,也就是說在股東這邊再一次的同意,真的是「再一次」的同意,就本來大家同意過,大家再一次的通過。雖然我不知道在德拉瓦這邊的法官還可以持續地去搞他,但看起來他的贏面是越來越大,也代表著他有更高的機率會留在特斯拉這家公司。
雖然在過去的一些行為上,其實我感覺到他開始有在去準備他的可能第二條或是第三條道路,就是如果說特斯拉不給他這個錢的話,他是可能會退出這家公司的。那對身為一個特斯拉投資者的我來說,我覺得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但我知道市場上有些人的看法比較神奇,就是他們其實是希望馬斯克不要拿到這個薪酬方案,他們決定要去蓋反對票,可是同時他們又很喜歡馬斯克跟他的公司,我想說有些人的邏輯可能是比較神奇一點。
總之這個薪酬方案,如同在上一次的 QA 跟大家聊到,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是非跟道德的問題。從選擇上的結果來看,有些人是沒有是非跟沒有道德,包含美國的一些法官是沒有道德的,他們對於富人的想法就是仇視,然後他們整天都跟人家說公平、公平。但「公平」這樣的字,我覺得是被很多人拿來當成一種道德的大旗,然後去行個人的一種爽度,就是我想要做什麼,我就拿著公平的大旗去搞別人,然後用這樣子來獲得一些民粹的支持。其實我是覺得這樣的行為是非常下幹的。
要知道這個薪酬方案,當時在 2018 年的時候,有 70 幾趴的股東同意通過的。那其實對當時的股東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案,因為 2018 當時的特斯拉狀況是非常不好的,是在一個公司的存亡之秋。在這時候,有一個領導者出來說要帶領公司走出去,他不拿薪水,跟大家對賭,如果說真的有做出來的話,分階段,我達到某個階段就可以拿到一些認股,再達到另外一個階段可以拿到更多的認股。
他一一地達成了,以及到現在,從 2018 到現在的股東可能賺了幾十倍以上。那伊隆馬斯克來講,他也拿到他該有的一個認股權,那這股票也不是說拿到之後就馬上把它脫手掉,有些是會被鎖起來的。所以這對股東來講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賭注,我覺得正常人應該都會喜歡這樣的一個博弈。就像馬斯克自己提到的,如果哪一家《Fortune》500 大公司敢拿這樣子的 deal 的話,你一定要投資這家公司。這是我完全認同的,他敢不拿薪水,直接講說「我讓公司成長幾倍、市值達到多少,那我就拿到多少股票」,身為投資人你最喜歡這樣子的 deal。
所以這應該是一個雙贏的 deal,但現在就變成說因為他已經達成了,那他將要拿到他的錢,就大家要去反悔,講說「之前我們講的不算」。就像是你為公司付出了很久,公司跟你規劃說你有一些激勵的獎金跟退休金,然後後面跟你說「這個不算,因為你拿太多錢了不算」。我覺得這是一個超級荒謬的事情,可是就是真正地發生了。
所以後面很好,在股東這邊有獲得支持,我覺得接下來假設還有一些法官要刁難他的話,他應該可以更加地站得住腳。那公司也要搬去德州,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做法。
這次的股東會上面畫了蠻多的大餅,那我覺得可能裡面畫最大的就是 Optimus 機器人。Optimus 機器人,我自己的初判,我覺得他要開始大量的出現,像可能現在大家看到電動車,沒有,其實現在已經算是有慢慢成熟,市占越來越高,但拉回去 2020 那時候,在路上看到電動車可能還是比較罕見的。機器人如果像這樣子出現的話,我覺得應該是 2035 年以後的事,我自己的猜想,就是它是超後面的東西。我們講的是人形機器人,不是講 AMR,AMR 可能在工廠、在一些物流的倉儲會提早看到大量的實現,但是人形機器人我認為會到那個時候才出現。
所以現在去討論 Optimus 會對公司貢獻多少、估值多少,我覺得真的真的太遙遠。但是一些小型的公司,他有可能真的會提早先去做反應,就像台股的很多機器人相關的供應鏈,即便他營收占比不到一趴,但在老黃吹捧之後,很多都直接拉到天邊去。那也不排除,因為現在可能會笑說這些炒股票後面一定崩回原點,但我們看過很多案例是,他就拉到某個估值,停在那邊就下不來了,然後等到營收跟獲利追上,大家看到營收跟獲利追上衝進去買,然後發現股價都不會漲,因為前面已經反應。這個是股票有時候比較複雜,但是又充滿魅力的地方。
所以總之不管他怎麼樣去講 Optimus 機器人,我都認為說這個機器人他在四、五年內應該都不會看到很顯著的一個貢獻。誠如他自己推薦的 Ark Invest,他說 Ark Invest 的劇本是市場上最接近的,Ark Invest 直接把 Optimus 畫在外面,就是他不認為這是會影響他們估值模型的一個重要的一環。所以我的看法跟 Ark Invest 一樣,我覺得機器人應該短期內不會看到,但是他可以成為一些中小型公司的炒作題材,那可能是有機會的。也不意外會炒作,因為中小型,所以他可能專注做一些自動化或是視覺辨識的元件、機器人相關的元件,那這東西一拉貨對他的營收獲利貢獻就很顯著。可是對特斯拉這麼大亮體的公司來講,你真的要等到它營收獲利因為這個產品大量在路上跑,那個真的是蠻後面的事情。
所以我們先暫時不去討論馬斯克畫的 Optimus 的大餅會有多少、market cap 多少,我們先不去看這個。但是他提到的一個比較近的 checkpoint 是可以注意的,就是說在 2025 應該會注意到大概有千名的 Optimus 機器人會丟入 Tesla 的產線上,這個我就覺得看得到,這個我就非常相信會看到。或者說在一些工廠的應用上,也不一定是他自己 Tesla 工廠,但是他自己旗下企業 SpaceX 或是 Boring Company,突然有機器人可以去挖隧道,這個我覺得大家都看得到,但是要進入商轉,它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個事情。
所以我們先不去討論 Optimus。既然 Elon Musk 提到說 Cathie Wood 的 Ark Invest 在市場上可能跟他的 vision 是最相符的,那當然我們就來看一下 Ark Invest 最新對 Tesla 的評價是怎麼樣。
那點開來就會發現說,他這份報告是由 Tasha Keeney 所寫的,這個分析師我們之前有跟大家聊過,就是他曾經在 CNBC 還是忘記哪一個電視台的訪問上,一人大戰好幾個老男人,關於電動車 versus 油車的一個評價,那後面證明說這個女的真的是非常有遠見,也看得很準。
Ark Invest 這家公司他最出名的地方,就是他針對一些所謂的新科技,blockchain、電動車,或一些生醫相關的內容,他可能會給一個比較高的 guidance。那像是針對 Bitcoin 或是 Ethereum、或是 Tesla 都曾經給出很高的價格,所以有時候會讓一些人覺得他非常唬爛,或是有些人對他的分析方式可能不喜歡。但他之前曾經在特斯拉可能沒有這麼多人看好時,喊出了一個類天文數字,後面證明這個天文數字是有達到的。當然我知道批評者還是可以講說「你知道壞掉的鐘一天也會準兩次」,沒錯嘛,但其實你放眼每一個分析機構,哪個不是這樣子?一堆外資或是內資的券商,你喊的價格很多也沒有達到嘛。
所以其實在我看來,我不太去講究說你那個數字是不是真的會超準或怎麼樣的,只要你的分析是有其道理的,我都會願意看一下。所以我到現在都還是會去把 Ark Invest 的一些數字翻來看。
那這一份報告其實很簡單明瞭,就直接把重點放在了 Autonomous Robotaxi 上面,也就是說如果它沒有實現自動駕駛跟無人駕駛的話,基本上這份報告就等於是不用看。那他也有列出,如果沒有 Autonomous 的話,那這家公司大概到 2029 年只會有 350 塊的一個股價,也就是說差不多五年翻一倍。五年翻一倍其實對很多的保守投資人來講還是 OK,但會覺得你要去投資這樣子風險比較高的公司,這樣的報酬率是不夠的。
那如果你有實現 Autonomous 的話,bear case 是 2000 塊,bull case 是 3100,expected case 是 2600,我們就先看 2600 就好。這個數字是翻了很多倍。那他這一份分析的背景就是基於說,Tesla 要從一個 one-off 收入,就你本來只是賣車,變成是 recurring 的收入,然後你的 fleet 可以去外面載人,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Robotaxi 有實現才可以達到這樣的一個估值。
那最簡單的 checkpoint,可以直接很明顯地把它列出來,就是 2025 跟 2026。因為這個公司分析在 2025 跟 2026 加起來,差不多是有一個 96% 的機率會讓 Robotaxi 可以在這時候達到 commercialization,然後到 2027 以後的機率就直接顯著地降低了。所以等於說在 2025,我認為,是不是不用拿到 2026,2025 如果還是沒有個譜的話,那這一份報告可以直接把它丟掉,應該就是不會發生。
但我自己覺得發生的機率是蠻高的,因為其實我們現在都大概有聽到一些 rumor 是講說,2024 的八、九月左右,它應該就會去把 Robotaxi 的一個載體,就是可能是某一種便宜的小車,有個謠言講說甚至直接用 Model Y 的平台去改,把這個小車推出來,然後上面就是可以搭載 Robotaxi 去做使用。然後之後可能就會在一些場域上是可以直接下去測試,並且開始為公司帶來營收跟獲利。那我覺得只要下去執行之後,應該很高機率就會非常快速地 ramp up。所以這個劇本其實去驗證的時間點非常近,那這是我會喜歡的東西,就是說不用等到像機器人,那是好幾年之後你才看得到,那現在去炒就真的在炒題材。這個東西是很高機率馬上就會看到。
那它也去公布了一些數據來支持說為什麼它認為特斯拉在無人駕駛上面是有很顯著的優勢。當然其實大多數的東西我相信長期節目聽眾,或是你平常在看一些科技報導就知道,特斯拉在路上跑的車子是最多的,所以它其實累積了最多的自動駕駛 miles run rate,每年大概是有 1.3 到 1.4 個 billion 左右,那這個是遠大於它的一些競爭對手,什麼 Cruise、Waymo 跟百度,沒有人可以跟它比。
再來就是說,它在道路上的一個安全的測試,他們都會有相關的數據。那之前 NHTSA 這邊已經有一些數據可以讓大家去對照說,其實特斯拉在開啟自動駕駛的時候,它安全性是高很多的。那在這份報告上面,它有提出一些看起來比較精緻的數字:Tesla with FSD,2023 年的一個數據是每 3200(單位:千 miles)會出一個車禍。那再來如果是人去開的特斯拉是 588,如果是 Waymo 的話是 476,那國家的平均是 192,如果是 Cruise 的話是 43。也就是說特斯拉顯著的非常安全。
但這個數字,就連我自己身為特粉,我知道它有問題。因為 Tesla with FSD 可能就是說,大家上高速公路的時候會把它打開,包含像我自己,我之前的車子也是有 FSD,我現在只有 EAP,因為我是被割過一次 FSD 的韭菜,我知道這東西還沒有要實用。然後我之前買 EAP 有時候再加價,那我們在高速公路上的時候,我們就會把這個 FSD(其實它只有 EAP 的功能)給它打開來,那高速公路上基本上它就去實現自動跟車,最多就是可能再加個變換車道或什麼的,它其實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場域。所以可能在高速公路上面,它累積的里程數可以很高,然後又不會出車禍。但真正的難題是難在它要跑去街道上,它要載人,像是 Robotaxi 你要從 A 點到 B 點,它會經歷過不只是高速公路,它也會有一些快速道路、平面道路,這才真正難的地方。
所以我也覺得特斯拉的安全性在這個表格上面是有點高估了,但我還是相信它確實是會顯著的安全很多,但是不會像它數字這樣子去做呈現。
所以它去公布了幾個數字,然後跟大家分享說,它認為特斯拉的東西是在必行的,就是 autonomy 我們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就會看到。那如果說我們看到的話,Tesla 的 margin 會直接從現在大概是 18% 左右拉到 50 幾趴,也就是說這樣子就會真正的實現很多特粉理想中的特斯拉,它不只是一個車商,它其實是一個軟體商、它 blah blah blah,就是應該聽過很多特斯拉的粉絲會講這樣子的話,算我也是特斯拉的粉,但我不太喜歡就直接大剌剌講這樣子的話,因為其實面臨數字看起來就還不是這樣子。不過以它目前純在賣電動車,然後有一個 18% 的 gross margin,已經算是表現得很不錯了。那如果真的可以拉到 50 幾趴的話,那真的就是可以講自己是一個軟體商,有這樣的一個味道出現。
再來就是在 market cap 的部分,以目前 18% 的一個毛利的話,market cap 是 540 個 billion,那如果真的可以實踐大量的自動駕駛跟 Robotaxi 的話,那在 bear case 是可以拉到 7000 個 billion,然後到 bull case 是 10900 個 billion,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市值。那如果真的達成的話,也有可能會是當時全美國公司市值排名最大的公司,有可能就會有這樣的一個可能性。
但這個是符合過去我們去看很多 Cathie Wood 的報告通常的感受,就是它給你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但是其實在他的推論上,包含他的模型的建構,像是他有提到說 Tesla 的 take rate 大概會是 40 到 60% 左右,那比 Uber 的 20 到 30% 高,其實在裡面都有各式各樣的論述去支持說為什麼他會這樣子覺得。
只是按照慣例,我們還是覺得說他喊得太高了,但是我們需要市場上有這種非常瘋狂的多頭,這個才是我們要的一個氣氛。不然有時候你會發現說,大家其實上修目標價就在互相抄答案,大家也都喊得很近,沒有什麼意思,就是要看一種極端值。像在台灣的報告圈,也有知名的公司會喊出那種極端數字,那這是我們想要看的,你有沒有寫出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我們會比較好奇的地方。
那這一份報告其實就是說,針對它的 Robotaxi 一個 route map,他就給出這樣子一個很暴力的估值。如果說他其他的 business 都不計,把它納進去的話,可能會來到更高的地方。
首先我們知道說,這份報告裡面,他其實是沒有把 Optimus 當成是一個核心的重點,然後像是 Energy Storage 也算是被劃出去,就是它並不是一個 key component。那有些東西甚至是沒有放進這個 model 裡面,包含像是 Tesla Semi(他的卡車)、Supercharger Network(超級充電的網路)、還有 FSD license(我們在外面很多人在傳的,他的 FSD 之後可能會被其他車商租去用,然後就可以去賺一個訂閱的費用)、還有 AI as a service。因為我們知道他目前有大量的算力建置,除了他自己本家的 Dojo,還有每台車上的 FSD 晶片之外,再來他也跟老黃買很多算力,以及他在圖像跟影像的辨識上,可能未來是在整個 AI 業界裡面最強大的人之一,特別是由老黃背書過的。所以他有可能把這些 solution 拿出來,變成是某一種 deal 或是付費服務來賺錢。
但是這份報告是完全把這些,我個人會認為這些東西是有可能對公司的毛利或是營收造成可能一個 percentage 的變化,是有機會,所以它並不是一個要被完全忽略的東西。但是他是把這東西都劃掉的前提,然後還去給出這樣的一個估值。也就是說如果到 2024 年的夏天,夏天、夏秋之際,他發表;然後 2025,假設我們開始看到大量的 Robotaxi 的商轉,然後到時候我們再回頭看這份報告,其實感覺會很不一樣。代表說有很多被低估的東西沒有算進去,然後他算的東西就已經給到這樣子的估值,到時候這份報告可能就會變成很多人追捧的一個對象。
雖然我還是覺得他的目標價以及他給出來的估值,在我的看法會覺得是偏高,但是我還是喜歡看這樣子的東西。那這邊稍微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實在特斯拉的這個股東會上,大致上的內容我相信大家都已經聽過,但是可能針對 Cathie Wood 的這個預估,應該是比較少的人有去看他。因為他在 2021 獲得了大家的喜愛,可是現在應該有很多人是完全是看他沒有,甚至會拿他當一個對照組來笑他。但一般就是大家在被笑的時候,反而是我會想要更認真去看他的時候,有點反骨。所以我們稍微看一下他的說法,然後跟大家分享一下。當然不是完全認同他的說法,應該說很少人的說法我可以完全認同,市場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你這邊夾一點、那邊夾一點,然後你配成你要的菜餚,自己為自己負責。只是當我們今天注意到有些東西其實是有他的論理依據的時候,那就還是會直接拿出來跟大家討論一下。聊到這邊。
---
好,那接下來我們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 Long Free,第二次留言測試**
> 有點長,見諒一下。幾年前日幣下跌時去換了大概 70 到 80 萬日幣,均價在 0.25。那幾天過去日幣持續下跌,想著繼續放著可能因為通膨賠更多。出國的時候想著匯率更低,加上信用卡回饋,都是刷卡付錢,用到日幣現金真的很少,用了日幣現金覺得虧了。目前這筆錢短時間內不會用到,想到幾個方法:
> 1. 開日股證券戶買日本大盤。(開日本證券戶好像不容易,透過複委託手續費也不便宜)
> 2. 買日幣扣款基金。(追蹤日本大盤)
> 3. 繼續放著。
> 4. 忍痛換回台幣,繼續投入台股大盤。
> 請主委開示,點醒我這種怕虧的心態問題,也祝主委闔家平安。
所以今天想要去抄底日幣,然後只是烙賽,就這麼簡單。一般以交易的角度來講,烙賽就是烙賽,那個就是一個沉沒成本,你就已經輸了。那現在哪裡有更好的地方,就應該要往那個地方去。
只是有時候也不要得意算盤打太爽,像你日幣把它換回來台幣,實現了你的虧損很痛,你可能再把它投進去台股大盤,又遇到一個修正,你又受不了把它砍掉,就等於是連續殺、連續賠。
所以在我看來,我認為以我來說,就是我換日幣的錢,那我可能就是去日本消費把它用掉,可以用現金的地方我就是把它用現金刮掉。但如果說發現其實你去日本也都是用刷卡回饋更划算的話,你又用不到這個日幣,那像你講的,拿去投資日本,如果說有很不錯又適合你的管道的話,這是一個可以實踐的做法。
那換回來的話,其實也都還 OK。簡單講就是說,這個沒有什麼好討論的,這只是你不想面對你的失敗而已,你就是抄底失敗,你不想承認而已,你覺得很痛苦,那你想要把它撈回來,你想要扭轉那個心態。可是其實在我們來看,人生是不停的戰鬥,你投資投錯也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那它都會持續發生。
發生的,對,那你就把它實現。反正好,這樣講,日圓我不一定會用到,甚至我根本就用不到的話,你就把它換回來台幣,然後去投別的東西。你要知道這就是下一個事件,你換回來台幣去投,就是下一個投資,下一個投資會成功還是會失敗?不知道,那就是一個新的未知數。再來就是,你換回來之後,假設日圓就開始終於醒來變強的話,那你是不是會很痛苦說「唉,早知道不要換回來」?
所以我整個說就是,很多人他在面對……其實你這個心態就是某一種交易,在面對交易他們會一直卡在某個地方,但你要知道你人生不是只做一次交易,好不好?你會做很多次交易,所以這樣你就是押錯,押錯就是果斷承認自己錯了,那換回來去買別的東西。那不然其實以這種外匯的案例來講,是可以凹的,你就當成是我 0.25 換過,我之後 0.2 可能又換過一次日圓,那你本來就不能夠期待每次都是一樣的匯率嘛。媽的我幾年前去歐洲換的匯率,跟我現在的匯率一定都不一樣。
所以真的不要想太多,你這個可能就是因為壓太大,所以你才會想這麼多,但他只是投資路上的一個事件而已,就是你一定會有賭錯的時候。
**下面一位,我爸的兒子**
> 癌大好,本人重考多次失敗,身邊朋友畢業後各自進步到人生的下個階段,而我卻還在原地踏步,近期時常感到落後而憂鬱。每當我安慰自己幾年後也能夠有所成就,又覺得明明本來可以提早幾年的,心中的坎自己一直過不去,希望您指點迷津,愛您。
重考仔的話,我不知道怎麼樣給大家一個說法,因為我自己本身是,假設我考差的話,我應該是不會重考的,我就算了,或者說這條路不是我的,我就會換一條路走,那一種人。所以我可能沒有辦法像有些人很堅持說「我一定要重考,然後念到某一個東西」。
念到其實人生的決定沒有這麼單純,不是說什麼念到某個學校,你未來就一定是會很好。你可能對,就是擠進去某些地方,你未來的發展可能性會比別人多一些,可是也不是絕對嘛。就是說就算你是最頂尖的學院出來的人,你最後面活的人生也不一定會是你想要的。
所以我比較少會因為某一個單點,就是你遇到的事情,就跟剛才前面那一位一樣,就是你們做了一個決定,然後這個決定後面結果不是你要的,然後你們現在就一直在那邊凹它。當然我不是叫你從此就不要重考,而是說你就要承擔說你就是錯了嘛,錯了你就是再試一年嘛,因為你還是想做這件事,你就繼續試嘛,就像他可能再等日幣一年嘛。
但你要知道你每次做了決定,你決定繼續 hold 著日圓跟你決定繼續重考,看起來你是一直在重考跟你一直在 hold 著日圓,但其實你是一直在做了一個新的決定,你還是決定不要把日幣換回來,你還是決定你不要去選擇別條跑道。所以你並不是停在原點,你是選擇在新的一個年份,然後再去做了一個決定,只是這個決定跟去年的決定是一樣的。
如果這個決定讓你感覺是開心的,你就繼續做下去。我知道誇張一點,有那種重考好幾年,可是後面說不定他們還是有快樂的生活。只是我要很坦白跟你講說,就是無法認知、我無法理解這樣子的事情,我也覺得我不會想要在同個地方卡很久,如果不行的話我就山不轉路轉,路不轉的話,那我就是媽的我自己闢條路過,是我直接換條路走,我也是比較偏向這樣子的選擇。
那你這個可能還是要去找一些就跟你一樣在重考的人去做一下比較,然後可能去互相談心了一下。但是有時候也不要掉進去一個陷阱,就是「有人重考八年,我現在才什麼第三年,還好,我可以五年時間再跟大家耗下去」,這個比爛就不好。但應該是要找跟你有同樣背景的人去聊一下,因為你問我的話,我只是覺得說不知道,從頭到尾都覺得重考是一個很怪的事情。
**下一位,城市苦手中時聽眾**
> 主委您好,想問一下癌大美股看盤都看到幾點?不太可能會跟到收盤,畢竟時間已經到台灣凌晨的四點。另外想問癌大有沒有推薦跟女孩一起玩的 PC 遊戲,能夠增進感情的那種,謝謝癌大。
美股看盤的話,現在比較常就是它開盤的時候看一、兩個小時。如果我早上尤其比較早起的話,或是有時候你知道要開財報的話,有時候五點你自己就會跳起來,那時候會去看一下。以前會看整個晚上,但現在真的沒有辦法,已經沒有體力這樣去做。所以就變成是用現股的方式,你也不用盯盤盯得這麼嚴重。
再來講說有沒有適合跟女生一起玩的 PC 遊戲,我沒有任何機會可以跟女生一起玩遊戲,所以我也沒有辦法說哪種遊戲比較適合。但是應該很難,如果是那種競技類的遊戲的話,你可能就會很氣人家,媽的跟不上、不會弄。我不是說女生一定不會打電動,我的刻板印象,大多數的女生就是沒像男生這麼宅,所以後面他們就是玩補師,補師時你又會靠北她說沒有弄好啥小的。所以玩競技遊戲,搞不好你會覺得很氣。
可是如果說玩一些比較 peaceful 的遊戲,像之前有一個什麼《It Takes Two》要合作的,然後這邊變成說,你知道很多男生就是欺負她的老婆或是女朋友,就故意整她,然後那個釘子人家掛在上面盪的時候,就故意把釘子收回來,然後就變你也很開心,可是對方是不開心。
我不知道,我就覺得其實玩遊戲這個事情還是要知難而退、難分難捨,就是我們要一群男生玩比較對,就跟女生湊在一起玩遊戲,比較少有這樣子機會,所以也沒有辦法跟你分享。
**下面一位,菜鳥出頭天時間分配**
> 癌大,在過去有因為投入太多時間在工作上,(例如花時間跟某男跟蹤室友討教),而被非股票圈的朋友靠北太現實之類的嗎?到底要如何再有正職的工作之下,下班後要吸收股市資訊,同時要兼顧戀愛或者是跟朋友維繫感情?謝謝癌大,祝你全家永遠健康活到超過 100 歲。
有,非常感謝。這種問題也是我沒有辦法遇到的問題,其實前面這幾位朋友你們問的問題,每個都是我比較難以認知的,就是不同世界的問題。對我來講,如果你的這個生活形態跟我已經有很大的差距,就其實講白一點,你跟我不是在做類似的事情,或是我們不是高中、國中很好的同學。所以即便你跟股市沒有相關的話,我還是會跟你是好朋友,還是會跟你吃飯。但如果你不是有這個工作背景的重疊,我根本就不太會跟這樣的人出去吃飯。
那就算我因為這樣是被講現實什麼,我也沒差,我是根本就不差異。因為對我來說,我覺得任何一個社交都是費力的,所有的社交對我來講都是費力的行為。我不會因為社交而感覺到說「好放鬆喔」,就可能要想像那種李懿宸、抬頭那種人格,他應該是那種社交會充電型的,但是我是屬於社交就是放電。
所以如果這個放電沒有辦法可能讓我很爽,或是說讓我獲得一些工作的心知,或者讓我可以去交流一下在工作上的一些苦悶的話,我會拒絕去做這樣子的一個社交。所以我根本不 care 我的朋友講什麼,就幹嘛你不喜歡,你去反正跟他斷一斷。
**下面一位,中和羅志祥,市場話題**
> 大家好,有兩個問題要請教。第一個是這次蘋果跟 ChatGPT 合作,是否對 Google 是一個致命打擊?第二個是,目前這些巨頭公司真相購買輝達晶片,不斷的提高資本支出,是否會造成成本上升,侵蝕到原有的獲利?感覺上 AI 都是硬體晶片公司在賺錢,軟體公司在燒錢。以上請癌大解惑,感恩讚嘆有癌大存在,謝謝癌大,愛您。
蘋果對 Google 絕對不會是致命的打擊,很多人都把巨頭想得太爛。就像前陣子因為蘋果在 AI 落隊,有一些說法講比較誇張,講說什麼蘋果要就此殞落,很明顯就會是誤判。應該這樣講,就是這些超級巨獸,「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它真的沒有這麼容易下去,因為它手上有太多的現金。
現在的巨頭跟過去可能 1980 年代的巨頭又有很大的一個差距,因為現在是一個網路的時代,其實現金的累積量體跟它開始去做很多飛輪的嘗試,跟過去的一些商業邏輯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所以現在的巨頭要死掉其實真的比較難,我只能夠說,它是一個階段性的小失敗,但絕對不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而且其實蘋果在發表會上已經是表明了,我們未來可能會開放其他的 model 進來,這是什麼意思?它待價而沽,就是之後面搞不好 Google 是用課金的方式混進去。
再來講說第二個,造成成本上升,去侵蝕本來的獲利,非常高機率。所以初期本來就很難想像說一個投資,就投資下去,然後在第一年就虧轉盈,這是一個很誇張的事情。像我們之前不是有算給大家看,微軟假設要虧轉盈的話,他可能需要賺多少錢、他用戶要有多少,在它的 Copilot 上面。所以這個其實本身可以在我自己覺得幾年內,三、五年內賺錢就算是很厲害的事情了。
反而重點就是說一開始一定會有投資,然後可能後面才會有收穫。但一投資馬上就賺錢,然後馬上毛利就變很高,這個是超級誇張的事情。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事情的話,大家應該會更加瘋狂的投資。但大多數我覺得會看到的狀況是,一定會先侵蝕到一些獲利,但後面應該會是一個正向的發展。就是說,你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你得先有這個栽賠的過程,然後去投資、去花錢、去燒錢,然後最後再換來一個更好的結果。
再來講說這個硬體公司在賺錢,沒錯,就是像 NVIDIA 這樣的廠商,或是像台積電、像一些光通訊的廠商、機殼、散熱、交換器,這些都是目前在賺錢的東西。但是其實按照過往的邏輯來看,像最早 AWS 的出現其實本來是 Amazon 他想要去管他的線上的書店跟商城要去使用的,因為他有時候在一些什麼購物節的時候,他會有流量的 spike,然後他的網站可能會出問題,所以後面他乾脆自己去搞一個 data center 的服務、雲端的服務。然後這個東西意外的就是發展到變很大,然後現在變成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東西。
像以前遊戲商講是要開發遊戲的話,他要做的事情可能是他會去買一個機房,現在誰這樣做?現在誰可能比較少這樣做,他就直接用租的。所以當時去投資這些 infra 的時候,他可能也沒有想到未來會有今天,他可以大概很龍頭去猜想說有可能會這樣,可是一定沒有人可以講得很準。所以都會有一個 infra 的大量投資之後,然後開始有平台的建立、有軟體的建立,他是一個時間軸這樣拉長,在過去其實都是這樣子。
所以初期我們在看 infra 的時候,就是硬體廠商會受惠,然後最後面到這個平台跟 software 的時候,就會變成說硬體廠商這邊開始會削價競爭,可能會開始變成是 ODM、OEM 走,就是直接指定是什麼料,你根本也沒有 markup 的空間,這邊就會變成一片血海。然後從軟體這邊開始有很多蓬勃發展的機會。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就在這個轉換期,可能是轉換的一個初期。
**下面一位,許滿**
> 茅茅汪汪,抱歉的錢錢。癌大您好,想問三個問題:
> 1. 新的作業系統支援 AI,日前節目有說蘋果在 AI 伺服器拉貨靜悄悄,這樣需要回傳的算力在哪一生呢?
> 2. 之前說過算力造成的帳單很大一張,這樣會不會造成新產品的毛利變少?
> 3. 以前都說 FCP 影片轉檔更快,大眾比較無感。如果之後產品疊代說端點 AI 的運算時間減少 20%,為了提升速度而產生的銷量會不會變多?
> 祝您身體健康,愛您。
愛您。首先第一個,沒錯,其實蘋果直到這個禮拜左右,這個禮拜跟上禮拜開始,就是它推出它 PCC 之後,在供應鏈這邊馬上動起來,它開始有去在講它的伺服器。它的伺服器應該會在鴻海跟立訊這邊做,我們大概有收到一些規格的狀態,只是詳細的細節還沒有很明確,但是開始有來問了,就是它自己本家的伺服器。
在那之前的話,其實根據一些報導或是消息得知,它應該大多數是使用租賃的方式去用別人的伺服器,甚至最近有報導寫到說,它搞不好還用了蠻多 Google 的 TPU。所以它是一張備用怎麼跑,我們不知道,但它一定需要算力,不然它那個房地圖、Magic Wand 怎麼樣幹出來的。只是它可能自己 in-house 沒有做很多,它是先用別人的,或是它其實有一些那種 legacy 伺服器,就是我們講傳統伺服器,以前的伺服器還是可以拿來做,只是可能效率不彰。現在開始可能開始比較緊鑼密鼓的要去推自己的算力。
再來講說,帳單很大一張,沒錯,所以新產品的毛利也可能會變得少。所以我覺得那一天發表會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 Apple Intelligence 沒有順便講說可能整合進去 Apple One 之類,有一個訂閱的收入還是怎麼樣跟大家收費。那我想像就是說,對,有可能,就是蘋果要先暫時去付這個,假設要導到 OpenAI 的錢。但是誠如上一題所提到的,就是有報導寫說其實搞不好蘋果根本就沒有付錢。
所以就我講,蘋果贏到麻掉,已經翻掉了,幹。你們花一堆錢去搞 capex、去搞那種大模型,投入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那我可能對我自己也要買一些算力,但我不用像你們這樣投入。我覺得你們的東西、你們的成果我拿來包一包,對,可能有一些 token 費,甚至連 token 費都不用付了。就算本來要付 token 費,那你就算一個 token 費有多少錢,我跟你講說好是 10 塊錢好了,那我把它轉賣 100 塊,幹我一樣是賺到翻掉。你本來你自己的東西,好,token 費 10 塊,你要去賣別人或是你想要把它包成某種服務去賣,你也沒有這樣的一個終端客戶讓你可能翻到這麼多個 X 去賣。
所以在我看來,就會覺得蘋果真的是整個非常地狡猾,如果連 token 費它都不用付的話,真的是贏到麻掉了。那如果需要付的話,對,新產品的毛利可能會受到影響一下,就假設說彭博這個說法是假的,那它其實是需要付錢給 OpenAI 的話,一定會有所影響。但它之後只要一轉頭跟人家收個訂閱,或者去刺激它的那個 Apple One 的訂閱的話,那可能整個局面又會再一次地扭轉變。
那再來講說,一些端點 AI 的運算時間去減少 20% 的話,會不會銷量變多?大會。就如果一個設備可以讓你……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一般人有在做這種生產力的事情。像我自己有在做所謂的生產力的工具的使用,就是像我現在 Podcast 的轉檔上傳,那如果說我今天去測試了最新的,就假設 M4 的筆電有結合 AI 功能,然後我現在我什麼咳嗽的地方,我也不用暫停,它直接會把它剪掉,然後幫我打包上傳的時間,假設可以再往下壓、壓到很短的話,媽的幹,這個機子賣 4 萬、20 萬,我都會給他買下去。
所以就是說如果你有這樣需求的人,然後可以省下時間的話,我覺得他們有很大的一個誘因會去買。只差一點點不一定,但如果可以差很多的話,應該這個銷量就會變多的。
**下面一位,阿雲**
> 若欲續,股癌我親家,親家你好。我家女兒瑞瑞即將要滿 1 歲了,想請您祝他 6 月 28 日生日快樂,身體健康平安,也祝福親家一家平安喜樂。
祝你們平安健康,瑞瑞 6 月 28 日生日快樂,有空來讓親家親一下。
**下面一位,翹口的狗**
> 癌大,羅傑說你是 286。286 超噴耶,羅傑其實在跟大家報股票吧。高通、耐能 versus 聯發科、NV。癌大比較看好哪邊組合?氣氛仔準備爆買華眾。
他們現在有什麼產品會直接打到嗎?可能就是部分物聯網的東西,這個組合看起來有可能會打到。但目前聯發科加 NV,我所瞭解到就是那一台傳說中的筆電,然後跟可能車載的,不只是娛樂機,就整個車載的系統吧。那這個東西是高通跟耐能有做的嗎?我不太確定。如果講說物聯網相關的話,不知道,我覺得有得一拚。但如果講說 PC 跟車載的話,我覺得目前聯發科跟 NV 是呼聲很高的,應該蠻有機會。
**下面一位,陰莖總長按摩陰蒂(不要叫癌大叫孟恭)**
> 孟恭好,小弟今年 28,本身從事剪輯相關的技術產業。想問孟恭怎麼樣去面對伸手牌的朋友或是同事?一、兩次還好,三不五時問問題,也不先自己問一下 Google 或是 GPT,也會怕自己的技術被學走,想要留一手,這樣的心態是健康的嗎?那另外自己生活圈都在松山區,但是已經腦內模擬很多次遇到孟恭時的 SOP 了,「Yo What's up Bro」,(摟孟恭邀自拍),然後一個害羞的表情。
OK,那怎麼樣去面對伸手牌?一般來講,這個伸手牌如果對我是完全沒有幫助的話,我連讀都不會讀。所以我非常喜歡 LINE 的一個點,就是 LINE 可以直接長按,就是按著,然後就可以看到這個人的對話,然後你不用真的進去看他的東西。所以有些那種真的很煩,然後整天在問廢話的人,我就是這樣去對待他。
就是其實我本身是,我不希望得罪人,我也不想要得罪人,但是我「不怕」得罪人的人。所以像大家前面講說「你朋友怎麼樣、要怎麼想」,我都覺得拜託,我連照顧自己跟家人我都來不及,朋友是在後面順位,我怎麼會有空理你?好,算這樣講可能很現實、可能很雞掰,可是我就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順位。
如果說你今天是來當伸手牌,可是同時這個人是很大方的,你知道你每次去他家烤肉,你不用整理,他會自己把東西都整理好、把肉都串好,我一定可以讓他當伸手牌當到爆。就如果我今天認識那個什麼像在家做生魚片這種,然後這種人要跟我單跟到死,或者說他有任何問題要問我,隨便你問,我只要可以去你家吃生魚片就好。
所以某程度上,我也是在當伸手牌,然後你也在當伸手牌,我覺得就是人是互相的,這樣就沒有問題。可是如果說是那一種,就是整天都在凹你,然後你對他就是好像說永遠都是不太對等的,是他要從你身上拿東西,我覺得這樣的關係本來就是不可能長久。所以如果真的有這樣子朋友存在的話,我覺得也不用浪費時間,然後就封鎖。
**下面一位,拉鍊沒有卡到機**
> 明天要去約砲了。美樂蒂謝孟恭安安,我週五要去約砲了,可以祝我約砲順利嗎?想請問美樂蒂,你有約過砲嗎?之前提到你可以跟諾亞洗澡到大學,請問你會想跟諾亞比看看誰懶叫比較大嗎?起床時看誰的晨勃比較長比較硬?
這個就是祝你明天約砲的時候,然後直接才剛躺下、衣服剛脫,三個大漢衝進來叫你簽本票,直接拿錄音機錄,這樣揍在地上,希望你遇到這樣的事情。
**下面一位,也不會在外**
> 我是不是怪人?嗨主委,一個怪問題問你。小弟今年滿二十歲,為一個怪人投資,常常社交場合可能去夜店喝酒喝很嗨的時候,明明三個秒還很 high,下一個清醒瞬間覺得自己的行為很白痴,然後就會當機。比如說自己一人去聽瘦子演唱會的時候,我很喜歡瘦子,但是聽一聽突然不嗨了,幸好後來過不久就結束了,不然應該直接掃興。請以前同樣常被覺得怪人的美樂蒂謝開示。順便報上資訊:O 型、水瓶、巨蟹、B 型。
這種事情我做很多,這種事情我真的很常做,然後我是要去提醒我自己不能夠這樣做。像我昨天跑去一個設計師朋友家吃飯,就幫人家做裝潢的,然後因為他最近幫我裝潢的兩個地方,就是我投資朋友的店,就是請這個人裝潢,然後他又對我超好的,他又說非常感謝我給他生意,然後大家就是有變朋友的感覺,所以要請我吃飯。
然後大家就去他家裡,他從頭到尾待在廚房,然後出給我們吃,然後都沒有離開廚房,然後每個菜都做得還蠻精緻的。有些什麼雞他要燉什麼六、七個小時,有些這個醬要調什麼三、四個小時,然後他把菜上完,我吃完我直接回家,我他媽直接回家。然後我回家之後我才想到,我再跟他聊,我馬上先問一個我們的共同好友,我說:「幹,我是不是超級壞的?就是人家煮半天,我沒有跟他聊天,我吃完我就跟他說『欸,謝謝老闆,掰掰』我就回家了,然後我這樣做是不是錯的?」
他說:「不會啦,他人很好啦,你知道那種喜歡做菜的,就是他們喜歡付出啦,他就是只要做給你吃了,下次你也請他吃飯或是怎麼樣,就沒事,他也不會希望你留在那邊,他還要收什麼的,那個廚房超多東西。」那我有朋友在那邊安慰我,但是我回家才想到,我覺得我這個事情是很怪的。那當然我馬上就有跟那個設計師講一下,然後就說非常感謝你,就對他老師像是況好情,我就我一定會把它交代回來。但當下我就直接就走了。
那再來像之前在大學的時候,有一次有一個女生也是找我去那種像那種 live house 去看某個團吧,然後我就聽一聽,我覺得幹超沒勁,我就直接就走了,我就回家了。那我後來才知道說,我不能直接回家,我一個才剛剛想說我媽叫我去洗澡,會說不知道幹嘛,我會破路忘記管制。就是你要去至少講個理由嘛,你要跟他講一下吧。但我就直接回家了。因為我就會覺得,我跟你講我就很尷尬,我也不知道怎麼樣面對,就如果你跟我講說「哈,你再待一下什麼」,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你嘛,所以我乾脆我就直接回家。
那像你講什麼演唱會直接走出去,或是到某個唱歌直接走出去,這個也超常見。像自己什麼房仲帶我去看東西,看看我突然不想看,我就說「對不起,我不想看」我就走了。其實也不是我不喜歡這種,我就暫時就覺得好像有更重要的事情,就好像你腦中接收到某個電波,那你就必須要離開。
雖然這個事情應該是要改進,就是我自己會預設是提示我自己,我不能這樣子做。就當下離開一時爽沒錯,只是這可能會對別人造成一些影響,別人會覺得你沒有禮貌,那其實你的形象會因為這樣變差,假設你在意你的形象的話。所以我們可能稍微一定要去跟社會妥協一下。但我只能夠說,不跟社會妥協其實是一個很爽的事情,但是我自己會希望我要跟社會妥協,就是有些東西我還是要交代一下這樣子。
但這個東西其實我很常遇到,那我只能跟你們講,我還是長大了,我還是過得很開心,所以它應該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而且其實滿過癮的。
**下面一位,中華加油**
> 拋黃金,落伍了,下次流行拋綠金。孟公大大,可否幫我勸一下是我忠實聽眾、喜歡鹿角蕨的妹妹,不要再一天到晚從臉書社團買一堆號稱昂貴品種的鹿角蕨側芽了。許多沒有良心的賣家,拿著漂亮型態的假母本照片,賣 1000 到 2000 的小側芽,說是從母株取下,根本就是騙人,除非像是某些直播直接從母本拆下側芽,還算是比較良心。最後祝福孟公大股市獲利滿滿,台灣沒有流浪狗,讓諾亞、歷史、美樂蒂健康平安快樂長大。
這個祝福很重要,希望台灣的流浪狗問題可以盡早解決,這樣子我就少了一些煩惱。也不是說什麼我想去煩惱,是我非常煩惱這種事,但我老婆就把它變成我的煩惱。好。
那那個前面提到收藏鹿角蕨,我跟你講,他只買到 1000、2000 小側芽,還有我們身邊有朋友說會買幾百萬的鹿角蕨,還有那種以前也買到超貴的,那是什麼?是仙人掌,就是有一種長的蠻特別,下面是胖胖,然後上面會尖尖,然後有一點那種白色末端的,就是我們身邊有一些股友、有一些好朋友會收藏這種很奇怪的植物,然後都超級貴,還可以上拍賣場拍到幾百萬、上千萬的東西,然後他們會去買這種東西。
我只能夠說,這個就是等同所有的收藏。所以我給大家一個由衷誠摯的建議,不要收藏東西。我們不要再騙自己了,你收藏的東西,你就會騙自己說「這我之後要轉賣」、「我之後要去什麼」、「它價格會變高」,就算它真的價格會變高,你不會賣的。收藏的東西你買的就是在家裡,某程度它就是像垃圾,它就是擺飾,不要再騙自己了。
我現在背後一堆遊戲王卡,我也是騙我自己講說它會增值,或者我看的我很喜歡。如果喜歡就好,但很多人喜歡騙自己說「我們會增值」,然後越買越多,然後你最後面會增值的就只有你卡片的數量好不好?就是實際上你的市值人家不會這樣增加,因為你不太會去做買賣。我知道有些人還是會,但大多數你買的東西就是吞著,什麼很酷的鹿角蕨、啥小的,你就是吞到。像身邊有朋友就是有那種幾百、上千株鹿角蕨的,那你問他到底在幹嘛,他說他媽的他也沒有要賣人,他就是很喜歡拿來送人或什麼的。
所以我覺的收藏,它可以是一個,就是假設你閒閒沒事然後去做的事情,但如果說它已經會影響到你生活的時候,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因為收藏是一個無底洞。這個真的是良心勸大家,最好不要有任何收藏的那種念頭出來,很可怕。買個漫畫故意買兩套,一套我收藏、一套拿來看。有些人買三套,一套是可能我朋友來,他假設跟我要的話,我給他。因為我也會有這樣的情節。
我覺得所有的收藏的本質都一樣,它是一個危險的興趣。
**下面一位,TESSA6688,元大投信奮鬥小**
> 五星好評吹毀,元大投信 ETF 造市在混,timing 無疑價差大到被狗幹。非高股息相關 ETF 就是吸一堆韭菜的是不是?要撿縫插針,歡迎光臨買縫,唯一指名市價與淨值價差到十多趴以上,元大投信,留言至此。
不要這樣,我們還是盡量跟這個券商朋友都交好。但是對,你意見就分享出來,然後元大的朋友聽到稍微看一下。我之前有分享過,我去弄那個半導體 ETF,然後都不造市,不知道在幹嘛。就是,對,其實東西真的要造市一下,造市大家才會更加熱衷的參與。
那大家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