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14:🧧🧧🧧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本集節目由 Logitech 贊助。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電競跟商務的優秀品牌 Logitech,他們推出了強打的電競 Logitech G 系列跟 MX 高階商務系列來放福利。

先介紹電競系列,G913 LIGHTSPEED 無線機械式電競鍵盤,鋁合金上蓋、超炫炮設計,搭配 LIGHTSPEED 高速無線技術,以及男人們都喜歡的 RGB 三原色、一千六百八十萬色自訂燈效。同時,低平鍵帽適合習慣筆電的玩家,又可以享受機械鍵盤的爽感。PRO Wireless 無線滑鼠,充電後可以用 60 個小時,側鍵可以隨時調整,左右手都可以使用,是軟體定義的滑鼠。超輕量機身跟優秀反應讓你吃雞大吉大利。PRO X 是跟電競選手共同研發打造的無線專業級電競耳麥,除了具備黑科技 LIGHTSPEED 之外,使用 DTS 7.1 環繞聲道,體驗非常棒。我覺得很酷的是它有使用 Blue VO!CE 的專業麥克風技術,所以聲音體驗非常好,會不小心讓你的隊友耳朵懷孕。

再來就是它的商務系列。Logitech 的商務 MX 系列講究外型設計,低調內斂,而且還有很多很酷的功能。比方說 Anyware 系列滑鼠獨家 Darkfield 技術,你可以在任何表面,像是沙發、玻璃、大理石,甚至牛仔褲上面都可以輕鬆滑動。超高電池的續航力,適合那種常常要外出辦公,或是隨著近期 WFH 風潮,必須在家工作的商務人士。搭配同系列的 MX Keys 智能鍵盤,金屬質感和完美的敲擊感,以及靈敏感應的智能背光、Type-C 超快充。不管是鍵盤滑鼠都有 Flow 跨電腦傳輸功能,你可以在不同的作業系統,比如說 Mac 跟 Windows 之間使用複製貼上的功能來傳輸檔案,這個非常方便。也就是說,你過往要透過隨身碟跟 E-mail 達到的功能,現在可以用 Flow 功能來達到。

那聽完這麼多炫炮的商品,現在就來放福利給大家。從現在到 2 月 21 號,Logitech 在全台的網路跟實體通路都有一個新年活動,最高下殺 57 折,搭配我的網路折扣碼「LOGIGOOAYE」,可以滿 1288 再折 128,所以是折上加折。滿額登錄還可以再抽 9999 純金金牛。所以所有有興趣的朋友、想要買 Logitech 的朋友,都可以在連結欄這邊找到相關的資訊,要記得使用我的折扣碼來獲得更超值的優惠。

今天是大年初二,在這邊還是要祝大家新年快樂、恭喜發財,一切順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跑去走春?我是完全不會去走春的,因為我知道現在去外面,很高機率就是你會被塞在路上,特別是假設你往宜蘭跑的話,基本上就是穩中了。所以我又非常討厭開車、非常討厭塞車,我一定就是龜在家裡。我相信應該還是有些聽眾,你在收聽《股癌》的時候,你可能就是塞在路上,我就問你一句過不過癮?爽!現在應該覺得「X,為什麼要出來?」「為什麼我就已經知道新年這麼多人了,我還是要出來跟大家擠?」,塞在雪隧裡面一直聽那個廣播,不然就是在高速公路上整個塞爛,就已經塞爆了,然後超想尿尿的,不知道下一個交流道要等多久。往前開一陣子,就看到兩台車撞在那邊,兩個人蹲在下面打電話,那你心裡面想說「你們隨時都可以撞,為什麼就是要選新年的時候撞呢?」就只有很多這樣的問題產生。

但是我覺得,反正大家都出去玩,出去玩就知道要保持樂觀、保持開心,預料到會塞車,就放個音樂來聽,聽一下我們這種《股癌》、人渣文本,聽一下 Podcast。或者說聽一下那個,最近 Joe Rogan 又再一次的訪問 Elon Musk,然後在 Spotify 上面,他有影像的 Podcast,我覺得蠻酷的,其實蠻像跟 YouTube 一樣。那這個訪問也蠻精彩的,反正就是找一點事情做,不要破壞自己的心情,這是非常重要的。

那像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事情,就是會發生,你明明知道會塞車,你還是要出去。就像說我前幾天有 po 一個文章,告訴大家說,刮刮樂期望值是負的。其實這也不需要我講,就大家都知道,因為你自己潛意識裡面也知道,這種東西一定賠錢的。因為就是每次打開新聞,然後看到講說某某公務員,一定都是那種要退休的公務員,然後一定都是那種每個禮拜花 50 到 200 塊、定期去電腦選號的這種人會中獎。然後戴一個口罩、戴一個帽子,帽子壓很低,然後中獎之後就低調離場。那故事都這樣寫,就知道說你都不會中獎,因為每次中獎都是那些人,然後不會是你,也不會是你的朋友,也不會是朋友的朋友,反正都在夢裡面、都在故事裡面。但是很多人還是會前仆後繼去做這樣的嘗試。

然後包含我自己,我這次回苗栗過年,因為我覺得就是太無聊了,所以我就拉著我姊去刮刮樂那邊,然後想說來過癮一下、來氣氛一下。那不知道為什麼,一氣氛就氣氛到最貴的那一個,一本 3 萬 6000 塊,那裡面是 2000 塊的刮刮樂,有 18 張。我看很多 YouTuber 都會刮這個,我想說那我原來刮看看,就是氣氛一下、好玩嘛。那一開始真的蠻好玩的,3 萬 6 有 18 張,那很大張,所以我跟 Lisa、我媽、我姊在那邊刮,刮得很高興,刮到了 2 萬 2。那我姊看到 2 萬 2 就想說,你 3 萬 6 換到 2 萬 2 很好了,你有玩到,我們就這樣 cash out 出場。我跟她說,看妳到底懂不懂賭徒,到底是不是專業的賭徒?如果你當初知道你花 3 萬 6 只會刮到 2 萬 2,然後你要出場的話,你還會去刮,代表你腦袋有問題,你就明知說這個只會降低你的現金購買力,你還去做,你就是有問題。你知道 3 萬 6 只會換 2 萬 2,你怎麼可能去做這樣的事情?你會這樣做,就只是因為你知道 3 萬 6 是有機會刮到 200 萬、2000 萬,或是上面那台 BMW X1,你知道說有這樣的機會,你才會去刮嘛,誰會願意說拿 3 萬 6 然後去換一個比較小的錢?我姊想一下,對,有道理,所以要繼續去刮。

那我們就把這個 2 萬 2 就換 11 張回來繼續刮,刮第二輪的時候我就已經刮到不想刮了,因為刮到手很痛。那我姊也刮到就是不太高興,剩下我媽媽,我媽媽那種賭徒性格很強烈的,所以還是刮得很高興。那又再中獎,這次中了 2 萬多塊,只是因為有超過 1 萬塊,所以要繳稅,繳了 21%。那我們還是換了 10 張回來,那刮第三輪的時候,就已經大家覺得玩膩了,就已經不想玩了。可是我們還是硬把現在把它刮完,然後換到 5800。5800 想說,好啦,已經累了,下午已經花太多時間這樣往返於投注站,所以我們就等到晚上的時候再回去好了。那晚上的時候就拿這個 5800 回去換了 1800 的垃圾,然後跟 4000 塊就再換兩張。這兩張再刮到 8000 塊,然後 8000 塊就再刮,就這樣一直刮,刮到後面我們總共刮了大概 50、60 張以上,刮到最後面是已經真的是心態炸裂了,就已經不想玩了,太累了,我寧願趕快把我錢輸掉,所以我就進去就把那個 QR Code 刮出來直接逼,然後其他都不刮了,我只刮那個 QR Code。那最後面當然就是歸零,就是如願歸零,剩下 1000 塊,1000 塊已經沒有辦法再買這個 2000 塊的了,所以就是把那些垃圾買掉,就做一個結束。

所以這故事就是告訴我們說,很多東西真的都是適量就好,刮刮樂的極限差不多就是 5 到 10 張,你只要刮超過,我告訴你,那一定就是變成很痛苦、很不好玩。因為我文章貼出來的時候,就有很多聽眾也留言講說確實是這樣,你刮到後來就是不想刮,會很痛苦,大家的體驗都是這樣。所以如果你口袋錢會咬你的,你可能就稍微斟酌一下,不要一次買一整本,你就玩個 5 張左右,那是最好的,你就停在這時候最好。像是你吃年夜飯,你知道你每道菜都吃一點,那個記憶才是最好的,烏魚子吃一點、牛排吃一點是最好。但如果說你不小心跟你那個三伯母或者說你阿嬤說那個東西好吃,她就開始瘋狂地幫你夾,不然就是趕快再進去再熱一鍋出來,那個東西就會變得很難吃,吃多就會變得難吃,大概這個意思。

然後這邊分享給大家。接下來就聊一個我最近看到我覺得很有趣的新聞,全球最大的量化避險基金,文藝復興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它創辦人是 Jim Simons。那這兩個名字應該我們的聽眾不會不熟悉,因為我之前在介紹一本書,也就是在我書單裡面那一本《洞悉市場的人》,就是在講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跟 Jim Simons,就在講這家公司跟這個人。那我們今天有大概提到,就是最近這個文藝復興科技算是遇到一些大事,他們根據彭博社報導,在 2020 年的 12 月 1 號到現在,累積已經被贖回至少 50 億美元,換算台幣已經往 1500 億持續往上衝,而且還沒有停下來。那為什麼會贖回?當然就是績效爛才會被贖回,績效好誰會贖回。

但是被贖回的,也不是大家熟知的大獎章基金(Medallion Fund),因為那個是沒有對外開放的。會被贖回的是有對外開放的三檔基金,一個是 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RIEF),另外兩個是 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Diversified Alpha Fund 跟 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Diversified Global Equities Fund。因為他們都遇到了算是蠻大額的虧損,RIEF 賠了 19%,第二個這個 Alpha Fund 也賠了 32%,最後一個是 Global Equities Fund 賠了 31%,所以在 2020 年績效表現都不太好。根據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他們發給股東以及發給媒體的一些消息,反正就是講說,他們一開始在下跌的時候避險沒有做好,之後在反彈上漲的時候又過度避險。聽起來好像又有點印象,跟華南永昌事件好像又有點像,反正就是避險的部位沒有喬好。

講是這樣講,總之就造成了一個還蠻大額的虧損。但是我還是得平心而論,就是說在去年的這個大額虧損之前,其實它的表現是不差的。在過往的表現,它的這三支基金的目標都是鎖定在「我要打敗大盤」,就是以大盤為對手,然後希望可以贏大盤 4-6%。以過往的績效表現是有的,他們是有贏大盤 4-6%。但是有趣的地方來了,就是它的基金管理費,如果你把它算進去的話,比方說你在海外要投資,你要透過當地的一些基金公司,他們先跟你收一個基金管理費、平台費,然後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再跟你收一份,如果說你把他們收的費用算進去的話,基本上已經算是打平或是打輸大盤,所以費用非常重要就是在這邊。

我們常跟大家講說,當你今天去投資任何一個基金的時候,第一個你先看費用,ETF 也是一種基金,所以我們先看費用,如果說費用很高的,基本上直接淘汰掉。因為感謝約翰.柏格(John Bogle),我們現在已經有很便宜的方法去投資市場,透過 ETF。所以我們其實大多數的基金,我都已經覺得它是不被需要的,它應該會被淘汰掉的。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他最有名就是大獎章基金,我覺得他就是有點像是在使用大獎章基金當一個廣告,來讓大家去投資他們旗下其他基金。因為他最有名、最賺錢的大獎章基金,他是不對外開放的,已經超過 20 年沒有對外開放了。

上一次是 20 年以前,那之前有一個有趣的冷知識,反正就是他們以前有一個員工要離職,因為大獎章基金是只開放給員工、員工家屬跟公司所有股東,這些人離職他們就要把你趕出大獎章基金,結果他就把公司告上法院,然後最後面判決就是讓他可以留在大獎章基金。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知道說,你看離職員工都還想把錢留在這邊,就代表這個基金真的真的很厲害,就是真的很會賺錢。那也是因為這個基金非常有名,所以大家可能想說「我跟著分一杯羹」,沒有辦法進去你們最強的大獎章基金,那或許也可以進去你們沒有那麼強的其他基金。但是就我的觀察,我個人覺得他其他的那三檔,其實表現並沒有說贏過大盤,在扣掉費用之後,就是大家要去稍微思考考慮一下。

那大獎章基金他有趣的地方在於說他的費用以及他的分紅異常的高,但是高的合理,如果說這個績效為真的話。因為這績效是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他們公佈,就是說因為他不是對外開放的,所以你看你要不要相信他,他公佈的績效就是這樣,那我相信這應該是不會騙人的。那他的費用,在管理費部分是 5%,那分紅的部分是 44%。這邊聽起來很高對不對?但是如果說我把這個案例分享給你,你就會知道說那真的很高。就一般的基金他們在收管理費是收 2%,就是 2% 的管理費那 20% 的分紅,可是這個大獎章基金是收到 5% 的管理費跟 44% 的分紅。結果呢,大家前仆後繼想要投資,而且你還投資不到,那代表說這個是真的非常熱門。

在扣掉了他這樣子非常高昂的費用之後,在過往的 10、20 年來看,即便經歷過空頭、金融海嘯、貿易戰、肺炎什麼的,他的平均的報酬都還是落在 40% 到 50%,就是扣掉所有費用之後。那在去年更是交出了 70 幾趴,所以很諷刺的地方來了,你看他交出了 70 幾趴的獲利,可是他旗下的另外三個對外開放的,分別賠了 19%、32% 跟 31%。那在最新的 1 月,HSBC 公佈的這個基金的排行,他的裡面的三檔,有兩檔是排行在倒數前五名,就是賠很多錢。所以有很多人在講說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可能也是 GME 的受災戶之一,就是他們也有進去 GME 裡面,不知道他是站在多方還是空方,因為最後面這檔股票是多空雙殺,就是空方被軋空,那多方最後面發生了多殺多,你不知道他站在哪一邊,總之他們在裡面也賠了不少的錢。

那其實我們講 Jim Simons 這個人好了,我覺得他是一個很酷的人,他是一個數學家出生的,那在年輕的時候有被國安局找進去,就是負責做密碼破解員,最後面因為跟上司有吵架,而且是在一個 TED 的訪問有聊到這件事情,所以他就被 fire 開除掉了。那他是等到 40 幾歲的時候,才去募了大概 400 萬美元,加入了投資的行列,雖然算是很晚才進入投資圈裡面的人。那在後面一開始,他本來 400 多萬,就直接把他賠掉 100 多萬,所以他直接一開始就把他的淨值的三分之一給賠掉,算是賠得非常慘重。那後來故事大家知道,就是大獎章基金的表現非常非常的好。那我覺得他就算是一個晚發的交易人。

其實晚發的交易人在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幾個投資英雄,Buffett、Dalio、Howard Marks,或者說 Bill Ackman 等等,就是你們唸得出來那幾個名字,Seth Klarman,那真的就是大多數我覺得在年輕的時候就展露頭角,他差不多 20、30 歲,最慢 40 歲就已經很紅了。那像是 Jim Simons 這種算是晚的,40 幾歲才開始展露頭角。更別提 Cathie Wood,Cathie Wood 算是 50、60 歲才展露頭角,但他年輕的時候就曾經在證券業界當高管,可是我覺得應該說你要開始聞名於世,差不多是 50、60 歲以後的事情了。所以像他們兩個算是晚發的,在這邊也告訴大家,就是說你不要妄自菲薄說年輕的時候沒有遇到機會,人生是無限賽局,像他們這樣是等到 40 歲之後才發跡的,也變得很厲害。

好,那我們就回來講這個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我覺得他的量化交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那為什麼他現在手上的大獎章基金大賺錢,可是他剩下的三檔基金卻是大賠錢?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雖然今年大賠錢,那過往是可以的,但是扣掉費用,這強調的意思,就是扣掉費用,他其實也是沒有贏過大盤,所以為什麼會有這麼巨大的差異?

其實這邊我自己的觀察是兩個可能性。一個就是,這個大獎章基金因為他是一個量化交易基金,其實量化交易基金他很多時候會有所謂的胃納量,就是他的上限。就算他不是量化交易基金,像 Cathie Wood 的 Ark,也很多人提出質疑說,當他的基金管理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他不可以再去買入那些小型股,因為一買就變成大股東,所以他開始要去投入一些大型股的時候,他績效後面不會像以前這麼好。因為他熟悉的防守圈就是這樣子,可是如果你今天要去投大型的,他可能就沒有辦法做出那樣的報酬,因為大型股的波動可能沒有像小型股這麼劇烈,所以他可能就沒有辦法抓到那樣的報酬。那其實量化交易也差不多,就是說他可能可以管理舉例來說 100 億美元,他可以達到 60% 的績效,可是這個策略如果今天達到 300 億、500 億甚至 1000 億美元,這個績效可能就沒那麼好。所以他們會有一個這個胃納量,我最多就是這樣子,那我的大獎章基金只能接這麼多的客人,這可能是為什麼他不對外開放的原因之一。

那再來就是有可能,他是像是之前有一個金控公司叫做 BlueCrest,BlueCrest 後來是有被踢爆的,就是說他裡面,他們那時候也是有非常聞名的基金,只是他們把最強的基金一樣,他是沒有對其他大多數人開放的,那他同時最強的基金是用最強的交易員以及最強的公式去做。那只是對外開放的,就是用這種二線的新手,然後去養這個一線的基金,甚至講難聽一點,他們其實有在做這種抬轎的動作,就是用別人的錢,然後來抬自己最強的基金。所以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有沒有可能,他也是用對外收的這個三個基金,然後來幫他的旗艦基金抬轎呢?這個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甚至有點陰謀論,但是其實我覺得我們要抱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去想這件事情。就是說當然,他們是交易英雄,他們非常厲害,是傳奇人物,可是有些東西確實是值得懷疑的。就是說奇怪,為什麼你會大獎章基金這麼厲害,那你剩下兩支表現就還蠻平庸的?會不會有可能有這種抬轎的可能性?因為國外的一些文章也開始在討論這件事情了,就他們覺得監管機構應該去了解一下吧,就是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一個差距。

好,接下來我們就要跟大家講一下這量化交易,它的本質是什麼東西。我們就簡單來舉例一下,像我們之前在 Telegram 裡面,那時候很瘋權值股,因為權值股都沒有在動。像我的愛股 NVIDIA,躺了大概四個月,最近復活了非常高興。Square、或者說 Microsoft、Google,就是手上的這些權值股很多都開始在動了,所以非常高興。但之前因為他們真的都沒有在動,所以很多的聽眾、在我們 Telegram 裡面的群友們,他們就開始去把目光放向那些雞蛋水餃股,就是可能在 10 塊美金以下,可能也不知道他在幹嘛,你看到他漲就跟著進去氣氛一下,就開始蠻多人去買這樣的股票。那裡面就會有一些比較好心的聽眾,然後他就出來講說,「你們真的要去買這樣的東西嗎?」「你們真的有研究基本面嗎?」聽起來很合理、很保守,他確實就是你投資怎麼可以不看基本面。

真的有人不看基本面,而且還很多不看基本面,應該說市場上最主流的交易,就是沒有在看基本面的。你看到現在市場這個交易量,其實大概要去算,大概是 1:3,就是只有 1 的人是在看所謂的基本面投資的人,不管是價值派、成長股派都算是這個 1,那 3 就是量化派的,就是所謂的高頻交易的。就是說現在市場的主要組成,其實大部分是這種高頻交易、量化交易的,因為他們的交易量非常非常的龐大。那這邊講到這裡,可能會毀掉一些人的三觀,投資要怎麼樣不看基本面?

我們現在講看基本面的人是怎樣,就這種 fundamental investment。比方說像是 Buffett,他就是很典型的 fundamental investor。那我覺得 Cathie Wood 雖然很多人會說他不是,但是我覺得他也是,他也是基本面型的投資者。只是他們兩個的 approach 不一樣,Buffett 他看好的東西,就是一個東西會被低估,他雖然他後來買進蘋果這樣的公司,但蘋果也是接近像傳產的時候,Buffett 才進去買。所以他可能會選擇去買一個他覺得便宜的東西,所以他手上才現在握著一大堆現金、一大堆債券,因為他找不到他覺得便宜的東西。那他這種就是我們講的,很典型的價值型的投資者,他就找一個他覺得被低估的東西才會買。

那這種東西呢,我就是廣義上的 fundamental investor,就是以基本面做投資的。但是呢,像 Cathie Wood 我也會覺得他也是 fundamental investor。為什麼這麼說?雖然他挑出來的股票,不要說這些 SaaS、不要說這些基因編輯的,他跟 Buffett 的選股差別非常大,對吧?可是他們的邏輯是差不多的,就是他們去選進一個他覺得目前被低估的公司。雖然對於 Buffett 來講,他可能覺得 Cathie Wood 你選的是啥小,但是 Cathie Wood 可能會覺得說 Buffett 你選的是啥小。但是他們兩個如果說你可以進入他們的腦袋裡面的話,他們都是對這個投資非常地 bảo thủ 的,像 Buffett 就講他投資是以 10 年來看,那 Cathie Wood 其實講得非常明白,他也是在看 5 年以後。或者說像是最近非常紅的這個 Baillie Gifford 也是一樣,他們都是在看 5 年以後、10 年以後的發展。所以我覺得只是這個切入點不一樣,就是說成長股跟價值股,其實我之前就很常跟大家講說,我覺得這個界線不明顯。那之前因為這樣子有被人家吐槽過,結果後來 Howard Marks 也出來講一樣的話之後,反而以後有誰要吐槽,我就講說 Howard Marks 也這樣講,幹你去吐槽他。就是成長股跟價值股的界線其實沒有大家想像得這麼明顯,因為我覺得那個價值的來源是在每個人的心中,就是你看這個價值,我看的價值跟你看的價值不一樣,你覺得這個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可是我可能覺得有價值。但是總體來說,我們都是在做一個價值的分析,不管是使用 P/B Ratio,股價淨值比,還是 P/S Ratio,市銷率,那或者是說他是使用未來的現金流折算現在應該的股價是多少,不管你用的估值方式是什麼,可是大家做的事情都是一樣,我去研究這家公司,我知道公司在做什麼,我知道他未來的願景是什麼,然後並且我去算他未來的營收跟獲利是多少,然後來投資他,這個就是所謂的 fundamental investor,就是說我去做一個基本面的研究來做的投資。

但是市場上最主流的其實不是在做這個,應該說所謂的主流不是說在曝光上,曝光上當然還是基本面投資最多,但我說以交易量來說,最主流的其實是在做所謂的量化投資。量化投資大多數,就如同 Chamath Palihapitiya 之前在幫 GME 散戶講話的時候,他就有提到一點,他說其實現在很多的量化基金,就像是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他根本就是沒有在看基本面的。確實他們就是沒有在看基本面的。

那這邊就是引用一句 Jim Simons 曾經講過的話,他說「你給我夠多的數據的話,其實我是可以預測未來的」。他們的做法是這樣,我大概舉例一下,因為其實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怎麼做,你就算你去看《洞悉市場的人》這本書,他也不會告訴你怎麼做,他比較像是在講一個經營公司的心法。因為這個量化交易,他的保障就在於說他的參數、他的公式是什麼,那這個參數跟公式是不可以被任何人知道的,因為如果今天被別人知道,別人就可以用這個去賺錢。那再來就是可能有人就會跟他對作,我知道說達成條件你會去買進、達成條件你會賣出,那我當然就可以去設計你,我就可以去套路你。所以這個所謂的交易方式他們稱為黑盒子,他是無法對外公布的。

但是我可以大概跟大家講一下,他的模式類似是這樣,我就非常粗淺的跟你講一下,讓你有一點基本的概念。他有點像是,比方說我今天在我的電腦裡面建立一個超級的資料庫,那資料庫可能就是網羅了美國或是全球市場的所有股票,過去的 30 年,他們的走勢、他們的交易量,那以及他們的一些技術分析,我把它全部都拉進來。那我可能就可以開始去跑一些分析,比方說我跑出來就講說,美股的科技股,假如說美股的科技股在過往的兩年內,他只要有股價突破過去的 40 天的新高,那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他上升的機率可能是 60%,下降的機率可能是 30%,那持平的機率是 10%,類似這樣。他只要有這樣的數據,他其實就可以去做他的交易了。

那因為,你這樣的數據算出來,你套用到美股的股票,你可能會壓錯,你可能會有對的時候、可能會有錯的時候,這就是量化切入的時候了。就是他會有用一個非常龐大的交易量,那一次去交易可能很多支股票,來達成他數據上跑出來的結果。比較像是用數學去算出說一個事件發生的機率是多少,接著我就用交易的策略,可能是做多、做空或是槓桿,然後來達成獲利的目標。所以他們持有股票,你不要講說什麼幾個月,他可能連幾天都沒有,甚至有些股票是幾個小時內就買進賣出掉了。

這就是量化交易的本質,那他其實跟基本面交易,這邊大家應該聽得出來非常大的差別,因為你根本不需要去了解基本面,因為你用數學、你用過往這個股價的走勢、股價的表現,那你就算出說當發生某個條件之下,之後那後續的發展會怎樣。因為像是你用過往的一些大數據,那來算出說未來的走勢會是怎麼樣,那藉由這樣方式來做投資,所以當然他就不需要對基本面有太多的著墨。

那我覺得量化投資對很多人來說,應該就是你聽起來很酷嘛,你覺得其實想一想,他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比方說,很多在做基本面投資的,就很常有一個問題,明明分析是預期這個財報就沒有這麼好,實際上開出來超好,那種股價還是崩。或者說,明明這個財報他媽跟屎一樣爛,所有的條件都沒有達成,那未來的展望也不好,可是這種股價還是噴。就是股價真的,我覺得你真的沒有辦法去講說,比方說什麼基本面投資一定是對的、量化投資一定錯的,或者說什麼成長股投資一定是比價值股投資要好的。我覺得其實有時候就是時也運也,而且有時候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比方說價值股投資算悶很久了,但會不會之後變成價值股投資的年代?我覺得很多東西是大家講不準的。

不過其實在台灣,蠻多這種去找你做量化投資的,也像聽說我丟一些連結給我,那我一看就知道那不是真正量化投資。就是說你要去實踐這樣的數學上的期望值,一定要非常大量的交易你才可以去達成你要的這個期望值吧。就像我們不要說那一篇刮刮樂的文章,告訴你的期望值,那個是你要有夠大的量才刷得出來。比方說假設我只是去買一本 3 萬 6 的刮刮樂來刮,那個其實就是一個很個別的機率而已,就是那個機率是有可能是高、有可能是低,有點像倖存者偏差的味道。因為你並不是說你買一千本、一萬本那種 3 萬 6 的刮刮樂去刮,但你刮出來的結果呢,可能就會是比方說數學上算出來的期望值多少。所以那個量化交易,它需要有夠大的一個交易量、夠大的數據,那才可以去刷出它要的這個內容。

所以跟比方說,現在台灣有一些私下去邀約的那種量化交易,那其實不是量化交易,我覺得他們只是把一些量化數據拿來交易,比方說營收的成長、比方說什麼股價的突破幾日線高點什麼的,然後交易。但是它沒有比方說一次是大量的去刷台股的上市櫃幾百檔,那同時去做一個非常密集的交易,目前看到的是沒有。所以跟那個真正的量化交易還是有一定的差別。

但是其實講到這邊,就是投資的門派真的太多了,而且可以切入的方法真的很多。那雖然我們目前看到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是烙賽,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好像是國外網友一些講的陰謀論,可能是他們用別人的錢來幫他們主力基金抬轎,這我覺得不是不可能。那也有可能就是單純的比方說,你本來就是不可以用特別突出的一年,特別好或是特別壞的一年來看說事情,這也是我很常溝通的觀念。你不可以因為去年那個報復性行情烙賽,然後你就從此在新年前就把股票都賣掉,因為你用數據來看,就是你這樣做是不合理的。那只是可能特例的一年,就算今年再烙賽一次,它可能也是特例的一年,因為整體長期的數據來看,就是可能上漲的機會稍微比較高一點的。所以你不可以拿特例來看。所以當然也有可能,比方說這個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的三支基金,它就是今年表現不好,那我們就再持續幫大家關注,就是我會後來去追這樣的東西,因為其實這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意思的,我會很好奇說這個量化的交易,是不是真的可以最後面變成是統一市場的一個絕對。

因為現在可能一些擁護者就說,未來這個交易市場可能也是 AI 的市場。只是目前以我自己過往節目跟大家分享,應該聽得出來說,我還是比較偏向於這種基本面研究,雖然我可能不是那種很典型的價值投資,可能是比較偏成長股,可是我也是偏向基本面研究的。因為我常跟大家講說,如果可以輸入數據就可以賺錢的話,那我們幹嘛花了大錢養一堆人?對吧,實際上還花了很多,也在做量化交易。所以到底會不會,比方說未來有一天 AI 可以完全取代人類?因為我們發現說,你看基本面的數據開出,有時候好、有時候壞,股價也不一定漲、也不一定是跌,搞不好最後面會發現說用數學分析的交易才是真正的核心。像是 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它裡面的工作人員,就是號稱是全世界,假設說你拿它去跟任何機構或是任何學術單位比,假設規模是一樣 500 人,你的博士數量不會比它多,因為它裡面都是製造天才,製造這種數學天才進去。所以他們也不是笨蛋,他們做的東西也是有他們的道理,我覺得我們就持續觀察,如果後續有 update,我再跟大家更新。這集節目先到這邊,我們就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我想踢球教練,他說:「恭喜主委重返榮耀,新年快樂,牛年行大運。」

謝謝這個我想踢球教練,講這個重返榮耀,應該是說重新拿下 Apple Podcast 節目排行第一名。其實單集排行是比較關鍵,因為單集排行就是流量,所以單集排行比方說 12345,就可以看出這個在 Apple 上面流量的冠軍是誰。節目的排行就比較名義點,大家不知道它到底是怎麼樣,我有開一個直播去分享過這件事情。其實新節目的誕生,Apple 都會幫你加分,所以像吳淡如,她本身就很紅,外加她又開一個新節目,所以她就把我踢下去了。那只是現在我有把它給搶回來了。這個東西其實就分享給大家,就是說假設你未來要開 Podcast,你要記得前面幾週很關鍵,因為前面幾週 Apple 會幫你加分,所以如果你前面沒有辦法衝到排行榜前面的話,後面會更難,因為前面有加分的效果,大概是這樣子。

好,下面這個 Henry-Lin,他說:「金融科技股神首排,卡布祥妹,五星長毛雞,娃娃狗爬式吹捧。到底公殺小?想問主委 PayPal、Square、Affirm 公司業務性質的差異以及主委的評價?」

應該是沒有公司叫 Affirmative,你應該講 Affirm,公司名稱叫 Affirm。那這個 PayPal、Square 跟 Affirm,我是自己拉一個 ETF 組在一起,我分享到這個美國群組裡面。就是 Square 七成、PayPal 兩成、Affirm 一成,是最近三個波動都還蠻大的,所以那個比例已經跑掉了,但是初始我是這樣放。那應該不會再平衡,就是我自己拉的 ETF 是這樣組合。那 Affirm 的創辦人 Max Levchin 就是以前 PayPal Mafia 的人,像是 Peter Thiel,也是 PayPal Mafia,就是說他們以前都是 PayPal 出來的。那 Elon Musk,PayPal 是一個怎麼講,人文薈萃的地方,裡面出來的人都是他媽天才這樣。

那 PayPal 其實當然就不用特別介紹,就是一個支付的平台,那同時也切入比特幣。那 Square 呢,之前有稍微小聊一下,就是我提到說它其實不只是疫情的受惠股,它其實同時也是疫情的受害股。就很多人說它在疫情之中受惠吧,但我覺得它其實也是受害。因為它在美國的中小企業擴張的速度很快,它就提供一個小小方形的刷卡機,那在刷卡這邊就跟你收一個手續費。那同時它整合這個 Cash App,就是覺得最厲害的在這邊。我覺得它同時可以讓,比方說中小企業主可以在上面發薪水,員工可以在上面領薪水,也可以在上面做這個薪水的貸款,而且利息是蠻漂亮的。我就是對於這個公司來講,我覺得任何可以靠利息賺錢的公司都很爽,所以 Square 我就是這樣看好它。那再來就它的生態系很完美,也就是說它有辦法讓大家整個都留在 Cash App 上面。不然說可能你今天去買個星巴克,就給你折一塊美金之類的。雖然它在台灣目前沒有進來,所以我對於它的了解都是我看外國網友的一些 review,但是我覺得 Square 它的強項是在它的 Cash App,然後這個 Cash App 再搭配它的支付的功能,整體來說它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就是在疫情之後,這個中小企業的擴張可能又可以來得更快。那再來就是它現在有切入比特幣的交易,那同時 Square 本身也買進了不少比特幣,所以嚴格上來說它也是一個比特幣的概念股。

那至於這個 Apps,你是講這個 Digital Turbine,它的名字是 Digital Turbine,它跟另外三個其實比較沒有相關,它做的是廣告業務,它的主軸應該是廣告業務。那 Affirm 它做的是類似信用卡公司在做的事情,也就是讓你今天買以後再付錢,先買後付,就用這種消費分期付款的方式來跟店家收取付費,然後跟消費者收貸款,所以一樣是放貸仔。所以你看我為什麼會拉這個 ETF 就知道了,就是我喜歡拉這種可以收利息的公司。那我覺得把這三個拉在一起是我當時的做法,我分享在這個美股的 Telegram 裡面,那時候跟大家稍微聊一下說為什麼會這樣子做。那希望這樣回答到你的問題。

下面這位吹吹3邊3邊3邊說:「五星潮吹花式亂吹。想請教大大,如果想要購買美國的個股期貨,有沒有推薦的平台?目前看到 IB 有較多的標的,但保證金要 20%。其他平台如 TD、CS、FT 都沒有個股期,是國外比較不流行投資個股期嗎?」

國外其實比較流行投資選擇權。然後在我的觀察之下,其實 IB,IB 本來就是有比較多的東西,IB 的東西是最多的,只是 IB 的介面沒那麼好,所以大家比較不喜歡它。所以確實你要玩比較多元的東西,你要使用 IB 這個券商,這個是我自己的心得。

下面這位卡在櫃檯的人,他說:「新鮮韭菜,大安區我是韭菜,想請教大大有沒有可能在單集中介紹一下說使用的關於股票操作的工具或是軟體?想聽聽大大對工具選擇上的見解,然後謝謝大大,補上五星爆吹。」

工具,其實我就用券商的工具而已。就是比方說我最近開始截圖給大家看的那個,就是用 Charles Schwab,就是嘉信的電腦版,那它是叫做 StreetSmart Edge。你可以在官網下載到這個 StreetSmart Edge。那以及像是 TD Ameritrade 的話就是 Thinkorswim,那也是還不錯的。你要額外用的話,你可以用那個富途牛牛的,它有桌面版、App,那桌面版或是說 Mac 版都有,就可以拿來看盤的。我覺得富途牛牛的東西不錯,但是一樣它是中資的東西,所以你不喜歡就不要用了。那台灣這邊有 XQ 也可以用,XQ 海外版其實是要開通,因為它馬上送我,我會忘記。就是我有時候用那個去看美股,那應該是它有送我這個美國的權限,因為美股這個是要花錢的。所以大概工具是這樣,我覺得我用電腦看比較多,因為其實用手機比較傷眼,用電腦的話我就可以把它掛在另外一個螢幕上,那我平常在那邊打電動會瞄一下這樣就可以了。

下面一位 112321 紅,他說:「五星吹吹上天,感謝大大推薦的《致富心態》。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完整本書,但內容讓自己的心態有改善。書中提到的滿足感,讓自己想到當初買的股票,成本在二十幾元的狀態下直接飆到四十塊,當初告訴自己要在三十六塊就要出場,結果因為媒體大幅報導,下目標價在五十幾,就一路抱到剩下三十二塊。雖然結果是有賺錢的,但過程中不滿足當時的股價,所以才想要繼續抱。經過此事再看這本書,讓心態有改善。感謝大大推薦的書,也謝謝大大每次講的內容,讓進入股市不到一年的我,有了一些投資觀念。五星吹吹上天。」

那本書真的是好書,裡面教的很多觀念我覺得非常受用,不管是在整個投資上,還是在人生裡面。其實我覺得很多觀念是通的,你會發現就是你在金融上面的一些態度,其實很多時候就是反映你人生處理事情的態度,差不多是這樣。

下面這個 westd1000 說:「西湖楊肉爐,Podcast 第一次留言就給癌大了,五星吹到爆。集數全部聽完了,也加入了 TG,但是發現訊息量實在太多,可以請癌大評估是否再創一個閒聊區,原本的聊天室改成台股、美股投資為主呢?感謝。」

這個其實滿多人都給過這樣的建議,但是我後來想一想,我覺得其實告訴大家一個觀念,就是說你不要有那個資訊的焦慮,資訊焦慮是非常不需要的。因為其實大多數的資訊,在我們這個年代就是雜訊。其實你看的你可能覺得好像有點幫助,但是其實那個是沒有幫助的。就像冷知識一樣,你知道一大堆也沒有那個鳥用。也有可能比方說今天一個資訊寫是這樣寫,就後來明天公司法說會再講出另外一套說法,那個資訊就從此被推翻了,這個都很常見。我覺得大家不要有資訊焦慮,就是那個群組的使用方式是這樣,你千萬不要無聊去把一天幾千則看完,因為連我都不這樣幹。你就是進去,可能往上滑看個 100 則就這樣,反正你每天就有空的時候進去瞄一下,那不然就是在那個熱度很高的時候,會看大家在討論什麼,就可能市場在紅什麼,你要大概了解一下目前風吹向哪吧。不說不一定要跟風,但是你就大概了解一下,所以今天大家在講什麼東西。有時候你會在上面發現一些寶藏,我個人是蠻常在上面挖寶的。那我覺得你不要有那個資訊的焦慮跟恐慌,就是你不要想要把它全部看完,因為這是不可能的,連我都不這樣幹。

好像沒有這個 CHHowardShen,他說:「五星吹捧,大大新年快樂,牛年牛市長紅啦,祝大家發大財!」

謝這個 Howard Shen。

下面這位文560,他說:「五星吹爆吹起來,第一次 Podcast 留言就獻給股癌了。我哥陳XX的朋友,他叫 Alrin,最近生日,估計請你跟他說生日快樂,再當初就去給狗幹一幹,謝謝。」

Alrin 生日快樂,再當初就去給狗幹!

下面會新竹阿嘎,他說:「五星吹捧,股癌的頻道讓我受益良多。想請問主委,最近有朋友在 Bitfinex 放貸,年化利率有 15%,看了小弟我心動動。想請問主委對 Bitfinex 放貸的想法,感謝。」

我有一些朋友也有在放貸,我不知道平台是哪一個,但是他們其實就講說,在加密貨幣這邊放貸,算是一個相對保守的操作,就以整個幣圈來說。大概了解一下,它也是有點像是保證金交易,反正就是借錢給人家去炒幣,只是炒幣看炒什麼,如果是炒什麼比特幣跟以太幣,那其實比較不會發生這種流動性枯竭的問題。你知道你借錢給人家,你最怕的就是發生說,他後面變成呆帳,他沒有錢還你。因為理論上是保證金交易,所以比方說他只要賠掉一定的趴數就會被強制斷頭,所以無論如何你都拿得回錢。但是如果說他是拿去交易一些可能交易量很小的,或者說有可能比方說這個斷頭,然後會價格會直接被打穿的,像這個可能就會有一定程度的風險。你就要看那個平台有沒有什麼比方說保險機制,或者說他有沒有什麼其他的補償機制。我知道有些交易所好像因為類似的情況,然後後來發生倒閉。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對,它的年化利率可能看起來很不錯,但是可能不是一個適合把所有雞蛋都放在那邊的地方。應該嚴格上來說,在投資本來就是很難去把雞蛋都放同一個籃子,因為什麼東西都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大概是這樣。

下面的柯柯柯說:「五星吹到射。他說想請問癌大,最近在看糧商和外商銀行炒匯,但是不太理解,我想問一下癌大可不可以科普一下。感謝您。」

說這個糧商炒匯,就在講說我聽說是四大糧商就 ABCD,那 ABCD 就是美國的 ADM、Bunge、Cargill,還有 Louis Dreyfus,達福是法國。就講 ABCD,聽說是有八大糧商,到底是八大還是四大,我是搞不清楚。那它的玩法是什麼呢?就是其實全世界都知道,台幣是被低估了,我相信不是只有我知道,就是全世界的金融大鱷應該都知道,我們台灣的外匯存底一直狂買,就是因為我們希望台幣可以鎖在相對弱的位置,因為我們要去盯韓元,我們要去促進我們出口競爭力,所以我們希望說台幣不要升。

那因為這樣子,所以台灣是一個我們靠大量出口在過生活的國家,所以理論上我們貨幣應該升值,因為我們賣出了服務跟商品,所以我們的貨幣應該要升值。可是我們貨幣鎖在那,所以其實很多金融大鱷應該大家都知道,台幣是被低估的,特別是你其實去看每天台幣對美元的下引線就知道了,央行就是實際全力在拉尾盤,反正就是希望這個台幣可以鎖在這個位置,也被列入可能會變成匯率操縱國等等。所以這應該是有目共睹。那這些糧商可能就是看到這樣,就覺得說你台幣不得不升,你一定會升。我怎麼做?他就集合外商銀行去做這個新台幣的預售遠期外匯,也就是說我今天可能預售,在比方說在去年可能在台幣 30 塊的時候,我先預售 30 塊的這個遠期外匯。那這主要目的是給你避險用的,只是這些糧商他在台灣,他實際上沒有在經營業務,就是他這些公司就是有點像是空頭公司,他並沒有實際的需要,他只是在做一個資金停泊,然後去做一個炒匯。所以他先預售新台幣,不要說我鎖在 30 塊,那等到台幣後來升值,講到升到 28 塊,或是未來升值假設到 27 塊,那實際上這個銀行,我跟你配合在做這個預售遠期外匯,他就必須要用當初約定的價格去跟你買進你手上的新台幣,所以變成說你就可以賺到台幣升值的這個價差,大概是在玩這樣子的東西。希望解釋到這邊你可以聽得懂。

下面會正下凡,他說:「五星推到太感動了,小年夜還可以聽到你的聲音,感動。」

謝謝這個下凡。

那下面會好市多的炸雞好吃,他說:「恭喜癌大喜獲麟兒,前一集才說來不及戴保險套,第二天直接破『小孩超生,破產』,真愛寶即將誕生,前面自稱愛寶的都哭暈了。聽癌大的節目幾個月,受益匪淺,覺得腦袋都清楚了,耳朵也認證了,每天起床上覺得人生充滿希望,癌大我想對你說,謝謝你。」

謝謝這個好市多的炸雞。

好最後一位,首選中國必獲勝,他說:「五星吹到爆噴上天,五星吹一吹。今天一起下單的 Starlink,不知道癌大買這個時候在想什麼?還有我發現最近對岸都在找 GG love,在這我要宣導一下,保護 GG,你我做起。」

對,我們要保護他,他真的會被抓去擊破腦袋。買 Starlink 當然就買氣氛的,其實我老實講,我在之前介紹 Starlink 的那個技術,應該是幾十集之前就跟大家說,其實台灣是用不到這東西的,台灣、日本、韓國應該都是用不到,這種網路很快、很發達的地方,沒有東西會比你的光纖來得快,沒有東西的延遲可以比你的光纖來得低,好嗎?所以你會用到這個條件,就是比方說你在什麼地廣人稀的地方、在遠洋漁船上、在一個長途卡車上,還不是台灣的,是美國的。或者是說你去一個網路比較爛的地方才用得到。那為什麼要買呢?就買爽的,我就想玩看看,就想玩看新科技,就你不確定這東西可以幹嘛,但是我覺得就體驗看看吧,或把那小耳朵拆下來,他媽的掛在牆上我也爽。那我相信很多在台灣買 Starlink 都是這個氣氛,反正你靠馬斯克賺了很多錢,所以你就支持他一下,我相信很多人的心態是這樣。

好啦,那這一集我們就先到這邊,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