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15:召喚仔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期節目由 HH-Herbes-SPA 本植妍贊助。
HH-Herbes-SPA 本植妍是 MIT 本土私密保養品牌,他們知道合作的時候,先寄給我一些樣品,老婆還以為是她訂的東西來了。其實我自己也用了一陣子,我太太還問我怎麼發現這個台灣品牌,所以誠心推薦給大家。
HH-Herbes-SPA 本植妍推出的第一支產品是「私密抗菌潔淨露」,從開賣到現在已經銷售百萬瓶,靠著海量的素人口碑,一個傳一個熱銷到現在。品牌的理念是草本與健康,堅持使用精油以及植萃元素來打造,一直是連自己都會想要持續用下去的產品。
雖然產品起初是針對女性開發,但在個人私密清潔上,其實男生也可以用。有些人可能有異味搔癢的困擾,或單純只是私密保養新手想試試看,第一次接觸這個牌子的話,可以試試「洗加噴」套組,做好最基礎的保養。
潔淨露由多種植萃成分及天然精油打造,還有專業抗菌配方,弱敏、弱酸或是敏感肌都可以用。比較特別的是有涼感,用起來蠻舒服的,有淡淡的清涼感,在天氣熱的時候,特別是像台灣的夏天,就還蠻適合的。味道主要有三種,像是柑橘、花香或木質款,木質款我覺得男女生都蠻適合的。
所以不管你是新顧客還是老顧客,我都提供給你一個折扣碼「gooaye1」,可以直接全館打 88 折,限時只有七天。下載 App 還有折價券、到期提醒以及專屬優惠,我就把折扣碼跟購買的連結放在我們的資訊欄,提供給所有想要試用看看的朋友。
好,今天是開工日,我這邊先祝大家開工大吉、恭喜發財。可能很多人現在要收心,你知道,放完連假之後會覺得心收不回來。我想到以前當兵或是當學生的時候都有收心操,每次做收心操的時候,心就很煩躁、很幹。但出了社會之後,我其實還蠻喜歡工作的,不管是以前的工作,或是現在的工作,我看到開盤就覺得很高興。
我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應該是少數,就是有病,我們是喜歡工作的。但大多數的人,坦白講,工作就是為了賺錢而已。如果說今天沒有辦法賺錢的話,大多數人就會放棄你的工作,就這麼簡單。所以不用拿一堆漂亮的東西去 sugarcoat、去用糖衣包裝,反正我們大家都不喜歡工作,只是為了可以賺到錢。所以把這件事情想通之後,就想說好啦,反正就是出來賺錢的,心情不要悶,希望你們都還是可以過得很開心。
我相信如果在美股或台股有部位的,最近心情可能就不會悶。美股已經連續漲好幾天了,全球股市都連續漲好幾天。台股在今天是新春開盤的第一天,就直接跳空破了歷史新高,台積電漲了 4% 多,我手上的持股剛剛看了一下,整個平均下來漲幅有 3% 到 4% 左右,非常嚇人,還有些甚至直接鎖漲停了。
這其實就是我們在新年前跟大家講的,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你過年不應該把手上的部位清掉。雖然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在去年 19 跨 20 年的時候,1 月 30 號收到一個新春大白包行情,因為那時候疫情的爆發,所以整個台股算是崩跌。我也在這一次放假前跟大家提醒說,你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如果我們用過往的經驗來看,對,有時候會烙賽,但是大多數的機率是站在會有紅包行情這邊的。我們當然是站在機D率高的這一邊,所以很常跟大家講說,投資不一定要看後照鏡,因為後照鏡過往發生,不代表未來會發生,但是大數據還是有用的。過往好幾年的數據是這樣,那你就可以去期待勝率高會在哪一邊。所以你不要因為某一年不好,你就放棄了。
比方說像現在你就很尷尬,假設你在過年前把所有的部位都出掉,老實講,你現在敢追回來嗎?很多人一定不敢。你看到你的股票直接跳空 5% 上去,你敢追嗎?就算你敢追,比方說你本來有一百股好了,他現在跳了 5% 上去,你就知道你買不到一百股,心裡上就很糾結,那個人性上是沒有辦法克服的。
所以很多時候,很多投資大師就會告訴你說,重點不是買,也不是賣,重點是「抱」,你抱越久獲利越大。這聽起來像幹話,但是我覺得很多時候你要去意會,你要體會過,你才會知道什麼叫做「抱越久獲利才會越大」,根本不是說你要找一個完美的買點或賣點,因為那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理解這個觀念之後,你就會明白說重點就是買進並持有,買進一個好的公司,這個好的公司是值得你持有的。當然,要怎麼選到這樣的公司?那就是學問。其實大多數的投資大師或高手都會告訴你說,你去買十支股票,不可能十個都買到可以翻十倍、二十倍的公司,或是可以長期持有的,一定有些會烙賽。但是只要裡面有幾個是成功的,你看對它、它的軌跡是對的,那就可以為你帶來很棒的報酬,並且打消掉你其他看錯的。
當然,如果說你發現你根本沒有選股的能力,老樣子,你永遠都可以回去做大盤的被動投資,因為大盤的市值會自動地幫你汰弱留強。所以你還是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裡。
我覺得最近在我們 Telegram 的群組裡面,風氣開始有點轉向,可能往沒那麼好的方向走,但我覺得這很正常,因為樹林大了,自然就有各式各樣的鳥,所以你不可以去期待說我們只會有一種聲音,這非常困難。如果我今天講說,我們只能做那種很堅定的長期投資,從現在開始你買進一個標的,如果沒有要持有五年,你就不要討論,我告訴你,那聊天室會變超安靜。
所以一定會有這種,比方說他們喜歡去炒短線、或是玩一些很奇怪的公司,一些所謂的「雞蛋水餃股」。這也反映在其實各個論壇都有的現象,比方說像 Reddit 上面有一大堆論壇,但是最熱門的就是 WallStreetBets,而不是那些在買個股或 ETF 的。最熱門的是炒短線的、玩選擇權的、槓桿開最大的。
我覺得這是人性,就像賭場非常熱門,因為大家喜歡進去賭博。你知道期望值是負的,你知道待越久,你一定會把錢輸光,可是你還是會進去,因為這就是人性。所以我們的群組裡面開始有比較多在討論這種雞蛋水餃股,我覺得也很正常,我不會想去批評大家,我覺得各種討論都是好的。比方說有些人去買雞蛋水餃股烙賽了,給其他人看到,這也是一件好事,所以任何發展都是好的,我不太喜歡去介入。
但是我這邊還是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要避免你的腦袋受到太多短期的刺激,或是說非常習慣於這種短期的刺激。怎麼說呢?因為腦袋就一顆,你不太可能訓練它,比方說在工作的時候是一種腦袋,面對家人的時候、老婆的時候是一種腦袋,面對小朋友的時候又轉換另外一個腦袋,然後在面對自己生活的其他東西時,又是另外一個腦袋。非常困難,在情境之間切換是很難的。
所以大多數的狀況是,你的個性變成你的人格特質,你的人格特質就會反映在你的任何決定上面,也就決定了你的人生跟命運,所以它們其實是環環相扣的。
我覺得把這個概念講得最好的,是 Chamath Palihapitiya 的一個訪問。Chamath Palihapitiya 我們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就是在 WallStreetBets 玩 GME 的時候,那時候跟大家說他應該是最大的受惠者,他是 Social Capital 的老闆。他同時也做很多的 SPAC,他的目標是開一大堆,比方說你看到交易 Ticker 什麼 IPOA、IPOB、IPOC,他的目標是開到 IPOZ,做一大堆殼去收購別人。
我覺得他本身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他同時 IPOE 的目標就是 SoFi,一個未來可能也會成為券商的公司,它會做交易相關的內容,所以它會是這一次 WallStreetBets 的最大受惠者之一。那時候跟大家提到說,像是 Square 或是 SoFi,他們可能是最大的受惠者。
總之,Chamath Palihapitiya 的很多訪問,我覺得他的腦袋是很聰明的,看他的訪問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接下來我分享的內容,我也在 Clubhouse 裡面跟大家分享過,有一次大家找我進去 QA,那一次很多人把房間弄爆了,有音樂人什麼的,大家覺得討論很棒。我那時候就跟大家講說,其實我在錄之前某一集之前,我腦袋是一片空白的,因為那時候玩太多 Clubhouse。
一個新的科技、新的 App 出來,我也非常感興趣,就狂玩。那時候去狂玩,你又想要了解這個東西在幹嘛,就玩到後來發現自己被榨乾了,你會一瞬間不知道要講什麼。你平常可能坐在電腦前面要錄音的時候文思泉湧,可是因為花太多時間在 Clubhouse,所以一瞬間就整個空掉了。
但很幸運的,我覺得好像是某種天神還啥小,雖然我是無神論的,但我覺得好像是某種力量在眷顧我,我的 YouTube 就推了一個影片,就是 Chamath Palihapitiya 的一個訪問。在訪問裡面,一個提問者問說,我們要怎麼樣才可以讓長期的資本利得持續增加?我們要怎麼樣去擴大我們的收益,在投資上獲得成功?類似這樣的問題。
他在回答裡面就跟大家講,他說其實太多人都很著重那種很快的東西,像社群媒體的曲線,基本上都非常陡峭,起來的時候很快,下去的時候也很快。很多人會追求一個 IRR,比方說 40%,想要快速的成長,可是對他來講,15% 就很好了,對他來說 15% 就非常好了。
像是亞馬遜這樣的生意模式,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慢慢地上去。一般來說,這種慢慢上去的東西,它如果要衰弱、要下來的時候,它也會慢慢下來;快快上去的,就快快下來。
我覺得他裡面最核心的一點是說,其實你發現像 Steve Jobs,他就是完全的跟社群媒體絕緣。當然 Chamath 也說自己沒有跟社群絕緣,可是他會盡量主動地去訓練他的腦袋,不要太常去接觸這樣的東西。為什麼?
因為比方說你今天發一個 Instagram,你會很快地就獲得人家來按讚、或來回應你,這是一個很快又很即時的互動。所以最後面你會花很多時間在拍今天鬆餅吃什麼、今天去哪裡玩、今天看到一隻漂亮的狗狗、或是今天去一個很酷的旅館,你就會花很多時間在拍這個,並且又想要獲得很快的回饋,看到很多的讚、很多的留言,在這樣過程中你會獲得很巨大的快樂。
我覺得 Clubhouse 本身,我得強調,它是一個非常好的 App,但是花太多時間在上面是不好的,這是我自己的心得。因為花太多時間在上面,你很快就會想要去,比方說因為很多講者在上面講,你就希望我不要是講得最差的,不要雷到別人;或者說你會看到有些人講得很爛,你想要趕快把他卡掉,你就會產生一些很焦慮的感覺。
或者這個煩惱雖然我目前沒有,因為我進去的房間都會直接突破上限,可能也是因為我的 Follower 裡面有一些蠻厲害的人,所以大家可能跟著進來就會把房間弄爆。但我知道很多人會追求,我今天這個房間有 100 個人、200 個人、1000 個人。
其實這就是非常短期的回饋,如果說你花很多的心力去著重在收到這種很短期的回饋,可能造成的效應就是你的腦袋會開始放棄去做一些長線的思考,所以你開始去做一些很投機的東西,那就一去不復返了。就像你進去賭場裡面開始賭之後,就很難出來了。
其實我覺得這就反映在我們群組開始有人在玩雞蛋水餃股,它其實就是類似這樣的概念。當你今天開始進去賭,可能獲得一點甜頭,當然你可能會烙賽,可是你會記得你有獲得甜頭這樣的一個想法。你會覺得,「我可以很快啊!我幹嘛要抱著這些科技巨頭?幹嘛要抱著 ETF?我明明就可以在這邊,有時候一天就 20%、30%。」
所以你的腦袋就會習慣這樣的東西,之後你再去買那些大權值股,今天漲 1% 什麼的,你就會覺得「幹,這好慢,我不要了」。你就開始全部投入在那樣的東西。那如果那樣東西的期望值是好的,比方說雞蛋水餃股,假設有個數據可以顯示說,幾千個雞蛋水餃股裡面,後來有幾百個會脫離雞蛋水餃股,那這樣做就是值得的、合理的。
但是問題是,雞蛋水餃股往後就還是雞蛋水餃股。它之所以股價這麼低、財報之所以這麼爛,是有原因的。市場是很現實的地方,很多人都以為可以在一堆沙土裡面找到一顆寶石,但其實一般來說,在市場裡面,我的經驗是這樣:寶石永遠是寶石。
所有的藍籌股、所有的績優股,不管在什麼時候看,你都會覺得它很貴。你 Apple 在十年前看,會覺得那時候的 Apple 很貴;現在你又覺得現在的 Apple 很貴。所有的績優股在當下,你都會覺得貴,這才是為什麼它是績優股,因為市場會追捧它,會一直持續把它往上推,它的本益比、PS Ratio 都會很高,它不會有那種掉下來的低估機會,除非遇到股災這種非常難得的機會。
所以大多數的寶石,它就已經是寶石。就像很多人會去批評說,為什麼台灣沒有厲害的 YouTuber、沒有厲害的 Podcast?我覺得去做這樣批評的人就很奇怪,因為我一直都相信,只要你是厲害的,你不可能不被看見,你終究會被看見。只有在極少數的狀況下,你可能會發現一個人,他可能一直以來都做很棒的創作,可是他沉潛了 20 年,沒有人發現他,這是比較少的狀況。
一般來說,有什麼就會紅什麼。所以現在表現好的公司,基本上股價就已經是高的了。那些很便宜的公司,或者說現在因為資金輪動,很多人開始進去炒這些雞蛋水餃股,它之所以是雞蛋水餃股,就是因為它他媽的還是雞蛋水餃股。
所以如果長期讓你腦袋曝光在這種短期的刺激上面,它其實會整個偏差掉。可能有些人會開始發現,你把很多本來是權值股或是 ETF 的部位提款出來,然後拿去做這個,那你就走錯路了。這邊再給大家勸告一下,你這個就走錯路了,真的要非常小心。
我們還是要專注在去發現價值,去發現一個公司到底厲害在哪裡,或者說這家公司在未來的 10 年,可以持續去創造很穩定的現金流,或者說爆發性成長的現金流。這才是我們投資的目的,而不是看到什麼東西會漲就跑進去買,因為這樣可能會很容易受傷。
在交易策略上,你當然可以,比方說 Microsoft,我等它脫離盤整、開始漲的時候再買,這很正常,這是可行的交易策略。可是如果說你沒有任何的基本面研究,比方說你不是因為看好 Microsoft,然後選擇去找一個你喜歡的買點介入,而是完全沒有在研究任何基本面,只是看到這個東西會漲就進去買的話,很高機率後面就是被抬出場。
這老生常談,但是我覺得因為這個風氣最近開始有起來了,我跟大家建議一下,我覺得你們這樣做可能不太好,可能會有受傷的可能性。我覺得如果說你這樣去參與這種,比方說像 WallStreetBets 式的這種很短期刺激,你了不起就拿,比方說你帳上假設 100 萬,你就拿個一兩萬塊去玩一玩,就這樣就好了。我覺得這樣只是買樂透,因為其實本質上真的跟樂透沒有太大的差別。
我們就要來聊價值發現,我們要怎麼樣去找到一些非常值得投資的標的?你要怎麼樣知道這個東西是有價值的?我昨天一樣看了一個訪問,最近在訪問裡面真的獲得很多的啟發。其實我覺得很多時候獲得最多啟發的是書,因為書,你就想像一個人,他把他畢生的精華寫在一個可能兩百頁的東西給你。他可能在外面烙賽了好幾百次,老婆對他咆哮、朋友背叛他、股票賠到一屁股,或是說他怎麼樣在股票市場裡面叱吒風雲,他把一身的所有東西寫在書裡面。
因為在寫書的時候,你會希望把你的故事或你的感受寫進去,所以我覺得看書是一個非常值得的過程,因為你等於是在跟這個人交心。雖然你沒有見過他本人,可是你看他的書,等於你就會非常深刻地去認識他。
再來就是我也蠻喜歡看訪問的,我覺得訪問很多時候也會在一個提問的當下,比起作者主動輸出的東西,會更精銳、更精明一點。怎麼說呢?因為比方說他今天自己講講很高興的時候,有時候他可能不會切到我們一般人會想要問的問題。所以如果有一個很不錯的提問者,或者說有一個一樣也很厲害的講者在跟他對談的話,大家就可以學到很多內行的東西。
像 Clubhouse 我覺得它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可以拉很多的講者上去。今天假設一個人很明白就是在亂講,或者說他在講很奇怪的東西,或他沒有重點的時候,假設這個 Moderator 也蠻厲害,馬上切換另外一個講者,你就可以知道說,原來上一個人講得不好,因為下一個人就把他的東西也補充掉了。我覺得像這樣的一個互動是很棒的模式。
雖然我剛剛跟大家講說不要花太多時間在任何的社群媒體上面,但不是說你不要用它。有些人可能,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像我自己的臉書同溫層,就看到有人 Po 文說一天花六個小時在上面,幹,他媽的太誇張了!我相信沒有什麼東西是值得你花六個小時,在一個不管是多新奇的 App,應該都是這樣。你可能今天上去聽個講座什麼的,那非常讚,可是不要花太多時間,當然是這樣。
好,OK,我就跟大家分享一個一樣是我最近看到的一個影片,他是由一個價值投資人叫做 Mohnish Pabrai,那 Pabrai 有名的地方在哪?他有名的地方在於說,他跟 Guy Spier,另外一個投資人,他們兩個曾經標下巴菲特的午餐,花了一大堆錢,所以就因為這樣子聞名。他是巴菲特的信徒。
這個傢伙有趣的地方是說,雖然他信奉巴菲特跟查理・蒙格,可是他發展出他自己的一套投資辦法。我認為在現在的這個世道,這個價值投資的方法是可以用的,而且是非常好用的,他的這樣一個過濾方式、他的 Checklist 是蠻適合的。
我也跟大家提過,像我覺得 Cathie Wood,雖然很多人講說她比較類似投機,什麼鬼的,她其實也是價值投資者,因為她選的標的就是她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只是這個價值可能是在五年後、十年後來看,她就選擇這種 Disruptive Innovation。我覺得這就是她發現的價值。
那像 Pabrai 他發現的價值,我覺得在這個世道,已經沒有那麼……怎麼講,Pabrai 我一定是非常尊重,可是我覺得他選的東西,我就不喜歡。像最近開牌的,他的蓋牌股,就有點無聊,電信股、石油股。我覺得這種東西,你給我額外的資金出來,我也不會想要去買這種東西,我寧願去加碼在我的科技股,甚至配一些假設要傳產的話,我會選擇像軍武股。那像軍武股是已經放棄掉了,比方說,石油這個我更不會想了。雖然現在你明明就知道說,一些泛通膨的題材,比方說像是原物料都在漲,所以石油公司可能有點機會,但我覺得這東西都太短了。它不是一個,比方說五年、十年,我會抱得很安心的東西。我覺得我不太會喜歡這樣的東西。
那 Pabrai,他一樣是算是巴菲特跟查理・蒙格的信徒,可是我覺得他把他的價值投資升華到另外一個地步。不是說誰好誰壞,但是我覺得他的想法是非常有趣的。我就跟大家分享他在一個訪問裡面,應該說他現在在很多訪問裡面都講類似的東西,只是我把他的想法稍微歸納整理一下,然後跟大家說他是怎麼想的,大家可能可以參考看看。
簡單來講,他喜歡去買「Spawners」。什麼叫 Spawner?Spawn 就是召喚,召喚小怪,Spawner。那召喚者,就是說我可以去召喚新的東西出來,我可以召喚出一個同質性的,或是說不同質性的,反正只要可以一直去發展出新東西的,就是一個 Spawner。
像他在訪問裡面有提到,他覺得我們剛剛前面提到的 Chamath Palihapitiya 跟他的 Social Capital,就是一個很棒的 Spawner。所以他其實不會想要去買 IPOA、B、C、D、E、F、G,那對他來說不重要,他會想要買 Social Capital 這家公司,因為它本身就是不停地在創造價值。所以身為一個 Spawner 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可以不停地產出新的公司,同質的或不同質的,或者說新的業務,同質的或不同質的,你就是在創造價值,所以這個就是好的價值投資標的。
他列出了幾個 Spawner 的特性:
第一個是「Adjacent Spawner」,就是鄰近型的、相通型的一個召喚者。也就是說,做類似的業務的擴展。他舉例就是說像星巴克,今天有一間星巴克,星巴克裡面就開始拓展各式跟咖啡、跟甜點相關的服務,這個就是 Adjacent Spawner,他會做跟他目前業務相關的東西,把它越做越大。
再來就是「Embryonic Spawner」。Embryonic Spawner 的特性是 acquire and nurture,就是他去收購,並且把它養大。像這樣的特性是誰?像臉書就是一個,因為臉書他收了 IG、收了 WhatsApp,然後他收了 Oculus,這些都不是他自己做的,他把它買下來,買下來之後把它做得很大。有點像 Google 當初買下 YouTube,他把 YouTube 做得很大。這個就是 Embryonic Spawner,這些公司的特質就是,他們有這個能力買下來,然後把它做大。
再來就是「Clone Spawner」。Clone Spawner 是什麼?如同他的名字,Clone 就是複製,所以他就是 copy successful products,簡單來講就是抄襲仔。那抄襲仔呢,他舉例是微軟。你看他說微軟很多服務其實就抄別人的,作業系統是抄蘋果的,然後他的 Surface 也是抄別人的,然後他的 Azure 就是抄襲可能 AWS 或 GCP。類似這樣,反正他都不是走在最前面的,他都不是最先進的,但是他有能力去把市面上已經有的服務,把它 copy 出來,然後做得很好。
像這樣的公司,除了微軟,臉書本身也是一個。像臉書就是抄襲 Snapchat,然後做了 Instagram 的 Story,這個就從 Snapchat 抄來的。所以其實抄來抄去是很正常的,很多時候是這樣。像你今天看到 Clubhouse 正紅,你就看到 Twitter 有個 Spaces,Facebook 也會推出相關的功能,大家都會去模仿,去做一個大家可能覺得可行的生意模式。所以 Clone Spawner 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特質。
那再來最後一個,就是「Non-adjacent Spawner」。他跟第一個 Adjacent Spawner 的差別在於,Adjacent Spawner 是做同質性的、相關的生意,那 Non-adjacent 就是你去創造一個新的、並且不相關的東西。像這樣的例子有什麼呢?像亞馬遜就是一個。亞馬遜本身一開始是賣書的,可是你看 AWS (Amazon Web Services),它根本就不是他本質上相關的東西,可是他憑空創造出一個很屌的東西,並且現在是他們的獲利引擎,所以這個就是 Non-adjacent Spawner。
總之,你列出這四個 Spawner 之後,你就可以把它想成是,你畫一個表格,然後開始去市場上找有這樣特性的公司,你把它放進去,這個可能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投資標的。
但是來了,重點的 Bonus 在這邊,如果說你可以找到四個特質都有的公司呢?就是他同時可以做到 Adjacent Spawner,他也可以是 Embryonic Spawner,他也是 Clone Spawner,他也是 Non-adjacent Spawner。有沒有公司可以做到四個都有?其實很多。
像他舉例,像是騰訊就是其中一個,那亞馬遜當然就是其中一個。亞馬遜他也有收購之後把它扶植長大,他也有去抄襲別人的東西,然後他也有在他的業務範圍內,比如說 Amazon 本來是賣書的,他開始賣其他商品,就算是他本來業務範圍內的擴展;那他也有 Non-adjacent,就是不是他本來業務範圍內的一個擴展,所以他全部都有。那騰訊、阿里都算,這些都是所謂的「Apex Spawner」,他把它稱為 Apex Spawner,就是說他同時具備有上述的這些特質。
他覺得其實所有的公司都必須要有一定的 Spawner 特質,你可以不用全部都有,你不一定是 Apex,因為 Apex 是最稀有的,可是你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 Spawning 的功力,就是你要可以去做出新的生意,你要有這樣的能力。如果說你沒有辦法召喚出新的東西,你就會變成時代的眼淚,你就等於走錯路了,你拐錯彎了,然後你就不見了。他認為像是 IBM 就是一個,Oracle 就是一個,就是你已經沒有能力再去創造出新的東西了,那這樣的公司就不會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
所以,其實我覺得像他這一套價值投資的心法,就非常的讚。我覺得他的價值投資,不太是大家想像的那一種,我用一些量化數據去看本益比、本淨比,那太簡單了,那猴子都會。不是說我可以拉出來看,直接本益比低的,它可能就是被低估的。投資這麼簡單就好了。
我們重點是要看一個公司的未來,而不是看他過去的表現。因為你看到的本益比、本淨比,那是用過去的表現來算的。你要看本益比,你要看預估本益比。可是你要怎麼去算預估本益比?就是你對他的業務要一定程度了解,你要可以去預計說,他下一季或是接下來五年、十年,有沒有成長的機會。
比方說未來你要投資一家公司,你不知道怎麼樣去做初步的篩選,那透過這樣的機制,你就可以很快地去把它做一個分類,他是哪一種 Spawner?那可能你覺得意外的發現說:「欸?他全部都有。」就算說他才剛出來,可是你已經在這家公司的身上看到有這樣的 DNA,就是他是有可能可以去複製,並且創造出更多成功的生意模式,那他就認為這是一個超級好的投資標的。
不過他又講一點我覺得還蠻有趣的,這個我大概就認同一半啦。他就說,他的主要目標都要去找那些可以翻什麼 10 倍、100 倍,甚至更多倍以上的公司。所以他是蠻建議,比方說假設你要去找可以翻到 100 倍以上的公司,你可能就要鎖定市值小於 500 million 以下的。因為其實用過往的數據來看,你要在那個時候投資才有機會。但是大多數的公司,只要進到 IPO 的階段,很多時候就已經上了 billion 了,就已經上了十億以上的市值了,所以他翻倍的機會就沒那麼多。所以你可能要在他還是私人公司的時候,就要參加他的募資去入股。但是這一般人做不到。
所以我覺得,我們不用像他去追求什麼 10 倍、100 倍以上,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你只要可以在一家公司賺到,期望報酬可以到幾倍,兩三倍以上,五倍就很好了。對大多數人來講,風險算是可以被鎖住的,你可能下檔設個 20-30%,上檔的目標是翻倍為主。所以要抱住。
在翻倍的過程之中,股價一定就是長長的跌跌的。比方說你去拉所有幾個目前表現好的權值股,當然你就會講說這是倖存者偏差,本來你就是要去找到這些英雄。你去找這些大的權值股,像微軟、蘋果、Google、Facebook,你就會找到過程,你發現一漲就是好幾年,所以你不要因為短期的一個修正就把它賣掉。
那最後面有講一個他賣出的想法,就是說,他有時候會寧願等到股價都已經從最高點腰斬之後再賣,他都沒差。因為他可能已經抱夠久了,但是腰斬他還是賺很多很多的錢。但是如果說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就是腰斬之後,確定這個公司已經沒有辦法像以前這樣創造價值的時候再走,這都是值得的。因為不然你很多時候會,比方說你明明就可以抱住它,然後你讓這台車跑掉。他也分享了他一些過往,他明明就可以抱住,跟最後面把它跑掉的例子。
所以要給大家建議,除非你真的明確看到這家公司的前景已經改變了,就是像你當初去歸類他們一樣,你現在發現當初你歸類他的這個條件已經不再存在了,那你可能就把它賣掉。即便這時候股價已經跌很多了,沒關係,這都是正常的。
好,我這邊分享一下 Mohnish Pabrai 的一些看法,我覺得非常讚。我可能再把這個連結丟到我們的 Telegram 頻道裡面,再推播給大家,那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看看。這邊就是當作講給可能聽不懂英文的人,算是一個滿淺白的介紹,讓你知道他的想法是什麼。
好,那我們節目今天到這邊,我們接下來進入 QA 的部分。
### QA
第一位,**民權東路批批人**,他說:「第一次五星留言,請主委加持,配祝牛年順利。請教,相同台股 vs ADR,EPS 跟 P/E Ratio 為什麼會不一樣?是因為計算的幣別不一樣嗎?例如 2330 vs TSM。另外買 2330 與 TSM ADR 有何不同?為何同期的報酬率結果會不同?感恩。」
因為 ADR 會有溢價。簡單來講,你看台灣台積電的持股,有 20% 叫花旗、摩根信託啥小的,那個就是 ADR。就是說,他把一部分的台股圈起來,變成是 ADR 到美國上市,就是 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在美國上市的部分就是台積電的一部分,簡單來講就是這樣。那這一部分可能就有一些溢價的關係,因為溢價,價格偏高,當然本益比算出來就不一樣,所以數字上就不太一樣。如果你是台灣人的話,直接買台灣的 2330;如果你是美國人的話,就是買 ADR。簡單來講,就是看你的位置在哪,你就買哪一個。
下面一位,**三觀被刷新**說:「江湖傳來等了。主委你好,最近看了《零規則》這本書,只能說 Netflix 太屌了,直接跪下。真的只能信用卡支付嗎?我也好想看 Netflix 啊!」
為什麼你沒有信用卡?信用卡是一定要辦的。你知道很常我聽到人家講說,他打電話去把信用卡的額度給降低,因為怕自己會亂刷,我他媽就黑人問號。我現在信用卡的額度一定是越高越好的,你去哪裡找一個一個月後才要支付,並且是零利率的貸款?你找不到。所以像這樣的條件,當然是你備而不用,好不好?你那額度可以刷到一兩百萬,備而不用,這對你來說是很大的一個周轉空間。所以基礎觀念就是信用卡一定要去辦,好不好,一定要辦!你自己的消費控制不住,那是你自己的問題,但是額度是無辜的。就像錢,錢你要亂花,是你自己的選擇,但錢是無辜的,錢不是壞蛋。所以還是信用卡把它辦下去。
下面一位,**很快敗**,這是 lovegg 他來留言。他說:「恭喜發財,來拜年,我先吹爆。小弟靠主委過年可以多買幾桌菜給家人,開心,祝主委大紅大紫。救救 PLTR、NVDA、IK、DRXC、SPCE,救救水餃股!」
GG 就是最近一個很喜歡買水餃股的人,但是我覺得你們不要學 GG,GG 厲害的地方是它本業一定是很 OK 的。你看它整天都在錄影,你也不知道它的資金分配怎麼樣。不過我目前跟它是有在三檔股票上面去做一個小小的比試,因為大家都說它是反指標,也不是大家說,是大家親眼目睹,半年來太可怕了。
於是我們就講好說,不然我們就來對做幾支股票。所以像是這個 1 月 7 號,我們那時候開了 NVIDIA,在 534 的時候。其實 NVIDIA 我本來就是長期持有的,只是就選在那時候挪一部分資金來大力的加碼一下,就是跟 GG 對做。名目上是講對做,但實際上它也是做多,所以其實上漲它也會賺錢,只是因為它是反指標,所以大家做多的話就期待它會跌。確實它剛買就直接跌掉好像 10% 多,我記得就有人停損了。後來 NVIDIA 就開始走了,我看到 600 塊了。但我們還是不要太膨脹,搞不好 600 塊後來就跌回去 534 塊,像《星際效應》的那個奇異點黑洞一樣,股價就會被吸回去,那真的很難講。
後來在 1 月底我們就開了 Square,那時候的價格是選在 220 這邊,一樣,Square 也是我長期持有的,我就一樣在那天加碼。那目前也是險勝,目前 Square 是在 270 塊。那昨天我們又開了一檔新的,就是 Facebook,那 Facebook 也是看好。所以其實雖然講是講賭局,但實際上這些公司都是我本身看好的,我才會想要跟她對做,順便娛樂一下大家也好。那恭喜 GG 在這個 NVIDIA 賺錢。
他講的這個雞蛋水餃股,就剛好是我們今天講的話題。雞蛋水餃股,像不是 GG 這樣的人,大家在群組裡面看她,看她整天來錄影、玩雞蛋水餃股,我覺得對她來說就是一個娛樂。那你自己把本來的投資部位轉去丟雞蛋水餃股,就比較不明智。
他提到這幾支,大概中間三個我認同是雞蛋水餃股,但是前面的 Palantir (PLTR) 和最後面的 Virgin Galactic (SPCE),我覺得不太算是雞蛋水餃股。Palantir 的基本面是還蠻紮實的,但是它的漲幅也是很驚人,從 IPO 10 塊到現在已經 20 幾塊了,雖然最近大跌,可是你要想,它也是短短的在幾個月內就翻倍,漲勢是很驚人的。
那 SPCE 的 Virgin Galactic,這個公司比較投機一點,當然目前假設說你要投資太空旅遊,你唯一買得到的標的就是 Virgin Galactic,SpaceX 你買不到的,Blue Origin 你也是買不到的,那你唯一可以買的就是這支。但這支條件上我覺得是最差的,今天假設市場上你買得到 Blue Origin 或 SpaceX,你也是買這兩支,你不會買 Virgin Galactic。而且它是非常會放話的老闆,但這檔股票有趣的地方就在於說,它就算老闆放話,有時候放好消息的時候反而就崩了。
所以我覺得這檔股票有點像是美國的主力股的感覺,它的漲漲跌跌其實就是一堆人在裡面瞎玩,可能有選擇權的買家,那有一些大戶就在裡面殺來殺去的,它跟基本面其實已經相當程度的脫鉤了。但它其實不太算是雞蛋水餃股,雞蛋水餃股是講那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已經爛到很激烈的,那種東西你才會講它是雞蛋水餃股。像中間那三個比較像,那 PLTR 跟 Virgin Galactic 都不太算是雞蛋水餃股,也就是說他們還是有明確的一個生意模式,只是可能目前賺不了太多錢之類的,也不是說馬上有很快速的倒閉的風險。不過其實都還是算是股性活潑的東西,所以這樣的東西還是不太建議大家配太多的資金在上面,那種股性很活潑的,假設你大資金在這邊,應該是很難睡好覺。
下面一位,**Shang0807**,他說:「不錯,很有趣。」然後謝謝。
下面一位,**追追 KKK**,他說:「五星吹是必須。首先先五星吹爆,想問一下主委有沒有聽過公司債,或是本身有沒有在買?公司債利率是還不錯,如果挑到好公司是否也是個穩定的標的,可以加入資產配置?」
是,本來就很多人在資產配置。可以透過 ETF 的方式,但是公司債要注意,你要買高評等的公司債,這是比較推薦大家的。但是有些人會選擇去買所謂的「高收益債」,那我們已經講過,高收益債就是 AKA 垃圾債,其實就是垃圾債,大家喜歡把它稱為高收益債。為什麼?因為它利息高。為什麼它利息高?因為這家公司很垃圾。一家垃圾公司如果發債,然後利息跟 Apple 發的債是一樣的,你他媽都會買 Apple,誰會買這個垃圾公司的債?當然是買 Apple 的。
所以一般垃圾公司發債,它就要給你更高的利息。當然也不是說它一定會倒掉、一定會崩掉。其實有一些數據顯示,像這種高收益債基本上在多頭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所以有些人會透過槓桿去持有高收益債,來滾出更多的獲利。但大家要記得,如果今天行情反轉,進入空頭的話,高收益債一大堆會爆掉,會連環爆、爆炸到升天,所以這是你要小心的地方。如果你要投資債券,還是挑這種高評等的,信評高一點的,甚至透過 ETF 去持有,可能是比較保險的一個做法。
下面一位,三個 emoji,他說:「來自美國的五星好評。主委你好,很幸運的可以聽到你的 Podcast,一路追了半年多,對投資也越來越有概念,有時間的時候也會閱讀主委書單內推薦的書。從節目都能夠聽到很好的資訊跟分析,希望有一天也有跟主委一樣的能力。最後想請問主委都是怎麼樣研究市場資訊,並把這些資訊準備成為節目的?是每天固定閱讀財經新聞或是有訂閱固定的報告嗎?感謝主委分享。」
台股的部分我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一個訂報,就是《財訊》,它的報告很不錯。或者說你券商的報告其實很多也可以看。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就是,各家券商針對一樣的標的,可能會寫出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其實對你的判斷力都是一個訓練,你就是多看多聽。然後就會知道誰寫的東西是爛貨,誰寫的是好貨,有時候可能長期寫爛貨的,偶爾還是會寫出好貨。反正那個判斷力是你要多閱讀才可以累積的。
至於說怎麼準備節目,節目就是真的在瞎聊,就是我平常看到的東西、或我自己的感受分享出來。像今天就是根本沒有在跟你講什麼太即時的東西,雖然會跟你講即時的東西,但今天就是跟你講心法或是一些概念的東西,反正就是我想到什麼講什麼。
看新聞是很有幫助的,很多人跟你講說新聞就是出貨,我覺得是錯的。每個工具都有它的好跟壞,像研究報告,有些確實是錯的報告,可是重點是你不要太在意新聞或研究報告裡面告訴你的目標價格是多少,因為價格的東西真的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比方說,你可以在新聞或報告裡面找到一些,假設是跟你聊鏡頭好了,那最新的鏡頭的科技發展是怎麼樣,我覺得這才是你要看的,你不要太著重股價怎麼樣,因為很多時候那就是在打臉。特別是有些那種新聞,他真的是每天都要告訴你說今天大漲是因為什麼什麼理由,然後明天大跌他又掰一個理由出來,你到最後發現看這個就是雜訊。
所以盡量去找一些比較有基礎內涵的東西。我最近有發現《工商時報》的一些內容是還不錯,所以他好像是旺中集團下面的,大家不喜歡旺中集團,可是確實我看他的報道有些是蠻有誠意的,正確的比例也是很高的。有些我可能看不懂的,我就問一些研究員朋友,他說這個其實寫得很好。那我覺得《工商時報》的台股報導,大家可以看一下。
那美國這邊,我覺得假設你要看免錢的,可能首選就是 Seeking Alpha 的一些免費資源,或是 MarketWatch 下面的新聞。那要錢的,像是彭博、WSJ、FT,他們是要錢的。那我覺得看你個人的需要,因為基本上他們有寫的新聞,別的媒體也會去轉述報導,那是不用錢的。反正就看你個人,我覺得有時候你付錢出去給人家,是圖一個方便,人家幫你整理好的。
那資訊就慢慢累積,東西真的是慢慢累積。因為那種觀念有時候,比方說你今天形塑好一個觀念,可是因為一個新的科技出來,又要整個打掉重練,所以你就慢慢來,慢慢來比較快。
下面一位,**icommentator**,他說:「民國混血?主委好,是民國混血。吹出來了。請問主委曾經提到自己一個月分三次買進富邦 50,每次 3 萬塊,是指每次零股買到等值 3 萬塊的量嗎?自己也想定時定額,但不知道如何拿捏才算是分批買進。」
我不是自己去買零股,我的做法是直接透過券商這邊去申購說你一個月要買多少錢,他自動幫你圈存、自動幫你買,所以基本上你只要確定你的錢都放在那,他就自動一直幫你買,我的做法是這樣。當然你也可以自己手動去買,但是一般券商幫你買,手續費會比較低,你可以透過券商去申購。你不一定要像我這樣一個月三次,你可以一個月一次,看你要挑 6 號、16 號、26 號,一般是這樣。你選一天,你只要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把錢放在裡面,他就自動把你扣出去、自動幫你買,手續費很低,最低可能一塊。所以假設做長期存股可以這樣做。
下面一位,**香蕉三明治**,他說:「五星吹吹癌寶。癌大好,小弟從去年 9 月開始入場美股,現在有 50% 的績效。」不錯喔!他說:「策略是當價格低於三個月的均價很多就會買進,所以就是往下跌、跌破均價你就買。然後等到漲到以前平均的高峰就會賣掉。」所以就是說漲到過往的高點就把它賣掉,也就是說你在做一個區間的意思就對了。
他說:「也因為這樣子,持股通常不會超過兩個月,算是炒短線嗎?」算,這樣絕對就是炒短線,兩個月。而且是看低點,自己算一個低點跟高點,這個就是 market timing,這就是所謂的炒短線。
他說:「因為害怕 FT 出金會碰到很多問題,所以只把投入的 20 萬當本金,不再入金了。又覺得主委算是半長期投資(半年以上),這樣速度太慢,因為股價漲了又跌,沒賣感覺是少賺一波。所以仍是以我現在的策略去投資,主委覺得這樣的投資方式健康嗎?(也因為這樣子,當初買了 390 的特斯拉在 450 左右就賣了)最後祝主委一家新年快樂。」
你這個就是 Howard Marks 曾經提過一個,他說你知道有些人是這樣,買股票從 10 塊錢抱到 30 塊。那有些人不是,有些人是 10 塊到 12 塊賣掉,然後之後再從 26 塊買到 28 塊賣掉,他覺得自己很聰明,因為他賺了兩段,結果人家傻傻抱的賺得比你多。
不過這個當然,投資有趣的地方就在於說,不管講哪一個心法、哪一個辦法,你都會找到反例,你不可能找到一個 100% 適用於所有人的道理。但是我覺得因為你自己也意會到了,像你 Tesla 來看,你就是沒有抱住。
我個人是覺得在美股市場裡面,只要你看好那種長期的公司,並且你自己確定你的眼光沒問題。你要怎麼確定你的眼光沒問題?就是你長期去驗證。比方說像你現在才入場半年,半年真的太短了。假設說兩年、三年,你發現你的眼光是還不錯的,就是你看到的東西可能大多之後的表現是好的,你對自己要有信心,然後你就抱長一點。因為真的很多時候,這樣短線的殺進殺出很像在做白工,我覺得啦。
因為你賺的時候,比方說你賺就是從跌破均線的時候買,然後到前一個高點就把它賣掉,感覺你很聰明,賺了一波。可是問題是,如果說你只期待賺這種 30%、50%,可是你跌的時候,可能是跌 30%、50%,甚至是更多的。
變成說你把你的上線給鎖住了。這也是我今天分享在 Telegram 群組裡面,Peter Lynch 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你應該是要「澆灌花朵,然後拔除雜草」。可是很多人有趣的地方是,他們整天在做「拔除花朵,澆灌雜草」的事情。
什麼意思呢?澆灌花朵意思是說,今天假設你打開你的 portfolio,你看到有五支股票的報酬是正的,另外五支股票的報酬是負的。你知道其實很多人的做法超神奇的,他會把正的砍掉一些,然後去補負的。很多人真的是這樣做,應該說大多數,我相信都是這樣。有賺錢的,他會去做一個停利,他們都稱為叫停利;然後賠錢的,他們就去攤平。
這個就是 Peter Lynch 講的,你剛好把它反過來,你等於說你是把花朵給砍掉,然後你去澆灌雜草。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說你今天看到一個標的已經買了,然後它是持續在幫你滾出獲利的,應該說,在大多數的狀況下,你不要太輕易地把它賣掉。
比較簡單的評估方式就是我用「機會成本」。我不會平白無故一個長得好好的股票就把它賣掉,非常非常少見。所以我絕對是不會做什麼「調整現金部位」,你看很多很流行調整現金部位,我其實不太推薦。你抄別人調整現金部位,衝三小?每個人買的東西都不一樣,你的東西就好好的,就比方說最近有離婚潮,然後你就「別人都在離婚,我也跟我老婆離婚」,是這樣嗎?不是吧,你要評估自己的狀況。
所以比方說,像是我的做法就是機會成本。如果說我發現,假設我現在抱著這支股票,可是我發現另外一個,它被低估了、它的價值出來了,或者說我覺得它現在有新的題材超讚的,我才會把這邊的部位挪到那邊去。大概是這樣,就是一定要有一個理由,不會說什麼莫名其妙碰到什麼位置,我覺得高點到了,我就把它賣掉。因為這樣的進出,應該不是太棒的策略。
今天節目先到這邊,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