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22:加速入土ㄉ小訣竅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期節目由 Samsung Galaxy Tab S7/S7+ 贊助。

S7/S7+ 是全台第一款 5G 高效筆電級平板,大螢幕好攜帶,工作看盤、看資料,不必盯著手機螢幕,來得輕鬆。工作結束時,還可以直接躺沙發進入娛樂模式,一機多用。

Galaxy Tab S7 螢幕為 11 吋,S7+ 為 12.4 吋,皆支援 120Hz 畫面更新頻率,搭配 AKG 調校的四個揚聲器,以及怪獸級的 8000mAh 與 10090mAh 電量和閃電快充 2.0,拿來打遊戲、看影片都很適合,連續播放影片的續航力更可以達到 15 個小時。

隨附的 S Pen 再進化,一筆在手,做筆記方便之外,搭配手勢可以直接操控網頁跟 App。語音同步筆記也非常的實用,搭配文字紀錄讓你的筆記更生動、好理解。而且還可以搭配鍵盤一起用,處理文書工作會更有效率,它就好像是一台筆電,但又比筆電更輕薄、更好攜帶。

一台平板可以解決你生活中的需求。現在購買 Galaxy Tab S7/S7+,登錄就送「書本式鍵盤皮套」。主委還有額外爭取多一項福利,只要輸入我們的優惠序號「GOOAYES7」,購買 S7 或 S7+,加碼再送你三星的裝置文件手提包。所有的折扣碼跟相關連結,我就把它放在資訊欄,提供給所有不管你是三星粉,還是說你想要買一台好用平板的朋友,都蠻推薦的,可以在我們的資訊欄參考看看。

節目一開始,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剛起床就看到的、還蠻讚的文章。內容是在寫說,身邊一些厲害的朋友在分享知識時,會提到說「蠻想分享的,但是就怕被罵」。那些朋友的能力都很好,事業也很順利,基本上也很有底氣,但卻還是擔心被罵。關於這樣的事情,原作者就開始去分析了一些東西。

我看了之後覺得,其實真的很多人花了很多心力去探討「你在面對批評的時候該怎麼辦」,甚至有些人會出書,教你要如何有「被討厭的勇氣」,或者在別人對你有敵意的狀況下,還能堅持做自己覺得是對的事情。我覺得這件事其實還蠻單純的,就是說,你會被討厭是很正常的,除非你今天沒有踏出同溫層。

任何一個不會被討厭的人,他一定還在所謂的「三 F」世界裡面。不管在創投、在投資界,或在現實生活中都一樣,三 F 就是 Family、Friends and Fools,也就是家人、朋友跟蠢蛋。你在投資的時候,也只有這三種人會投資你。比方說你今天要新創一個東西,這東西根本就還沒有經歷過市場的考驗,甚至連計畫書都寫得不太好,可是這三種人會投資你。

其實你在自己的生活之中,不管你做各式各樣的創作,像是影片、聲音 Podcast,或是透過寫文章的方式,最早最早一定也是家人、朋友跟傻蛋會支持你。這些傻蛋也不一定是不好的,他們可能就是真的很喜歡你、很早就發覺你的那些所謂的鐵粉們。所以你在同溫層裡面被三 F 所喜歡,是很自然、很舒服的,你會覺得很快樂。

可是隨著你開始走紅、被越來越多人認識,你一定會脫離三 F 這個舒適圈,你會開始遇到一些人。比方說,跟你一樣在業界的人,他就是喜歡 P 你(批評你),藉由 P 你來顯示他好像比較專業,這是很多人喜歡做的事情,文人相輕。再來有另外一部分人,他也說不上為什麼,但他就是很討厭你。他可能就是嫉妒你,可能就覺得說「幹嘛的你憑什麼紅」,或是「我每天看到你就不爽,就想要幹譙個兩句」,就一定會有這樣子的人。

你面對這些人該怎麼辦?很簡單,就是叫他們去給狗幹,想被幹的就先排隊,你們現在排一排,全部去給狗幹。因為你真的沒有辦法去應付這麼多人的情緒。我覺得其實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讓自己開心。讓自己開心的方法有很多種,有些人是藉由付出勞力、提供工作服務的時候,就覺得很開心,這是最幸福的一群人。有些人是藉由付出勞力後換取的金錢,讓他覺得很開心,因為金錢可以變成各式各樣的形狀,它可以變成一台車、一個房子,或者說它可以變成是出國機票、住在日本滑雪村的一個權利等等,這個就是金錢可以變成的形狀,所以他用這個來肯定自己。或者是就單純是,比方說他做這件事情就讓他感到無上的快樂,他看到別人回饋給他的微笑就很快樂。這些人是比較少的,但大多數人可能是透過第二種,就是金錢的管道,讓他覺得非常舒適。

我覺得這就是對你最直接的回饋,如果說你做的東西是值得的、是值錢的,那基本上就是社會給你的一種認同。再來你可能會去追求第二層——家人跟朋友,他們對你的認同。但是我覺得家人跟朋友,就算你出生就是一個禮包,你爸媽應該也很少直接跟你講說「我們要斷絕親子關係」吧?雖然會罵,但是不會真的去斷絕親子關係。有些朋友相處久了,覺得你是個低能兒,可是朋友一場,大家會互相照顧。

所以我覺得其實你只要去滿足自己,還有家人、朋友、親人之間的感受就好了。那親人也不一定,如果你講的是過年那種,大家要喜歡你,那很難,過年長輩喜歡比較來比較去,大家互相吐槽個兩句,要獲得長輩的認同也比較困難。我覺得就是自己最親的這一群,比方說你自己的爸媽、你自己的小孩、你自己的老婆,他們喜歡你就好了。你不可能讓別人都喜歡你。

我覺得這也是我們的教育跟一些歐美教育可能比較大的差別,為什麼會講說很多歐美人他們比較崇尚個人主義?因為我覺得他們其實就是沒在屌別人怎麼想,他就覺得「我就是要做這件事情,我就照做,我管你怎麼想,因為你怎麼想不會影響到我」。你批評我,那所以呢?那你又怎麼不提出你自己的東西?

所以有時候我覺得其實最好的做法,就是說你繼續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路上一定會有很多人要出來切磋指教你。但是如果是真的有料的,並且是對你有幫助的,你一定會知道。因為真的要來跟你切磋、要來互相提升的,要來跟你一起參與一種「打群架」過程的人——你知道現在是個打群架的時代,大家不可以單打獨鬥——你一定會有一些朋友,他最後面是有益於你的。當然這些朋友,他絕對不會用那種黑特的方式出現,他一定是…他甚至知道你的某些不足,但是他也不會覺得這個無傷大雅,就是可能每個人看法有點不一樣。那他會給你一個正向的回饋,他會告訴你說「我們該怎麼做會更好」,他會告訴你一個解方。那現在來 P 你的,基本上他不會告訴你解方,他就是單純來罵你,所以其實很好分類。

所以我一直不太理解那種,比方說花很多時間去回應,不論他是做節目的,還是做 YouTube、做 Podcast 都一樣,或者是在寫 Blog,他可能花超多的篇幅去回應少數幾個 P 他的人。我個人認為除非你就是為了做效果,你知道像有些人,他就是攻擊這些所謂的 P 他的人,他可以帶來效果的,那個就是聰明人,因為這是一門生意。像館長、像是國動都是這樣,P 他的人被他幹,大家喜歡看他幹人,所以覺得過癮、好看、我喜歡。

那可是其他人,其他大多數人呢,我相信你的受眾應該是不太喜歡你變得很負面,然後一直去想這些少部分人的批評。他們希望你是繼續產出你覺得正確或是好的東西,所以你要記得這一點。就像我們之前在做生意的時候,你知道很常會忽略掉這件事,你可能太著重於那些真的很喜歡你的,就是愛你愛到底、希望可以跟你結婚生小孩的,這極端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整天會幹你的。

我們最早在做生意的時候也有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是每次有人幹的時候,我們就想說那我們可能要開個會,線上的會議或什麼的,大家討論一下怎麼樣改善。可是我們後來發現說,你假設為了一些真的很討厭你的人去改善,他會帶來的效果其實是不好的。你做了這些調整,反而會讓那些本來覺得沒事的人不爽。比方說「我覺得你們的產品應該加一點什麼樣的口味」,或者說「我覺得你的旅館的置物架應該要多裝一點什麼的」,就會有些人覺得說「為什麼旅館要一堆東西卡在那邊?」就是你做一個改變,就會有其他人會有新的想法出來。

所以你要注意的是,你把你的目標設好,你的目標是什麼?你要怎麼樣達成它?你要怎麼樣去檢驗說你是不是在正確的路上?你只要在正確的路上,你對路上的雜音其實不用太在意。因為花太多時間在雜音上面,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不好的,對你的支持者也是不好的。以上是看了這篇文章的一些心得,這邊分享給大家。

我今天想要來聊一個我最近在臉書上看到的東西,這些相關的東西都是在臉書上撈到的。第一個就是金管會的主委黃天木,他表示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參與市場,大家其實就覺得年輕人應該要更有財商什麼的,反正就看到很多新聞又開始檢討年輕人。好像年輕人就是不應該投資,因為你們都是笨笨的、傻傻的。我覺得未必,現在的年輕人懂得用工具的話,不一定會比那些很有經驗的中老年散戶們來得還笨,我不覺得會有這樣的狀況。

而且我也認為說,參與市場的年輕人一定只會越來越多,不可能減少,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趨勢。而且你一定要投資,你必須要學投資,也越早學越好。你越早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配置,可以走一輩子,時間跟本金持續的投入,就是你最好的朋友。所以這個是必須的,我覺得沒有什麼對錯。

但是他用詞也蠻新穎的,他提到說年輕人可能會有這種 FOMO 的感覺,Fear Of Missing Out,我們之前有提過蠻多次這個字,就是說你今天可能看到一台車,你沒有上到,就想要趕快追,這就是 FOMO 的情緒。你也不管它的基本面是什麼,甚至很多時候我發現很多人忘記一件事情,你知道這些股票的背後是一家公司嗎?我現在講得很像幹話對不對?可是我跟你賭,一定一堆人不知道。不然你為什麼會買一個股票之後,隔天問大家說要不要賣了?代表你根本把這個當彩券在買,你根本就不是覺得說「我是在買進這家公司」,所以你才會完全搞不清楚狀況,不知道這時候要進還是退。你就是在一種賭博的心態進入市場。

那 FOMO 是不健康的情緒,那他也提了另外一個字,就是 YOLO,YOLO 之前在 WSB 事件的時候跟大家介紹過,就是 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那只活一次要幹嘛?當然就是他媽的幹啊!All in!今天 All in,明天發財,後天就退休,大概是這樣。所以很多人會想要有這個 YOLO 的情緒,因為覺得說「媽的反正我就拼這一次」。

其實我個人是覺得這兩個情緒都不太健康,那如果說兩個情緒蹦在一起的話,那就有新滋味,新滋味是更不健康的。基本上如果你同時具有這兩個,你不是大發,就是去死。我們大發的機率很小很小,那大多數的機率就是你會去死一死。我覺得其實這個金管會的主委講這件事情是對的,跟大家講要提醒交易的風險或什麼的。

但其實我必須得說,市場上最大的風險,並不是在於說散戶參與,而是市面上的一些利益團體、這些機構、這些券商,他們放出來的東西才是真的他媽危險的東西。我在節目早期就跟大家提到說,股票玩得好再玩期貨,期貨玩得好再考慮去做權證,它是有一個位階在的。你股票做不好的人,我很難想像期貨跟權證做得好。那當然你一定有些人會講說「沒有啊,我選擇權超強,可是我股票不好」,我覺得對啦,就像是,你知道這麼多沒有學歷的人,唐鳳也是變成政委了,但是你他媽不是唐鳳,這是很少數人。你說 Harvard dropout,像是 Bill Gates 或 Mark Zuckerberg,他們都是被退學,可是他們也是少數人,大多數被退學的人應該就是表現相對沒那麼好的。就是說你可能會看到一些所謂的這種倖存者偏差的現象。

我個人是認為說,你去使用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它是非常非常危險的。而且是直到我做股癌之後,我才很驚訝的發現一件事情。你知道其實我們今天會看到一些財經界的所謂的一線領袖,一些部落客、一些節目、一些網站、一些 Facebook 粉專,他們在跟你分享某種產品,那可能是權證的,那可能是期貨的,可能是所謂的機器人自動選股交易的,你以為他們在推薦對不對?但是我告訴你,其實很多人他們是沒有揭露的,他們這個就是所謂的業配。

為什麼我會知道?因為我之前有跟大家講過說,我大概七成的東西會推掉,其實七成的東西最多是什麼?就是金融商品。因為他們知道說《股癌》就講金融的,我們實際上我們的群組裡面的人,或是我們聽眾很多就是有點錢可以投資的人。所以我當然會希望說透過你的廣告,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我除了開戶之外,我沒有推過什麼大的金融產品。因為我要推產品,關鍵就一個,我幫他們說,吸塵器、那什麼筆電,什麼我自己都要先用過,我覺得可以,有料,才介紹給你。

其實以我們這種所謂的,不敢講說投資有多專業,可是相對專業,那我當然就知道有些商品就是他媽的雷。我明明就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投資,為什麼我要去買這個,然後給你抽一個超高的手續費?或是我要去買一個天生有缺陷的商品?所以我不可能去把這個東西介紹給我聽眾。但是我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像我有這種道德底線,有些人他們是沒有道德底線,反正可以賺我就先賺一波。我在那邊很坦白跟大家講,你看到很多什麼智慧金融、什麼期貨、或者權證的什麼交易,那個其實就是廣告。為什麼?因為他們他媽發信給我過。那發信給我也很坦白,就是上面寫說,這個過往有合作的是誰,就一個一個列出來,這些都是我們過往有合作的。你才知道說,幹原來那些都是廣告,靠背!我還以為說那個節目他們是在教我們一些東西,就幹,應該全部都是廣告。

那我覺得廣告它並不是一個很邪惡的事情,就是這些券商或說這些有利益的團體,他們當然會希望廣告他們的東西,我覺得沒有對錯。因為其實每個東西,你用得好的還是可以賺錢,講白一點這樣,雖然可能難度會變很高,但是用得好的其實都還是可以賺錢。但是你接案的人,它其實就會產生一個,如果說你今天真的是被踢爆的話,它對你的品味就是一個質疑。

你知道在韓國,他們那種接業配沒有揭露,被知道之後他們就直接下去了,你不可以不揭露,你一定要揭露背後的厲害關係是什麼,不然等於你其實在欺騙你的聽眾。那特別是,比方說你是這部分的專業的人,然後你還去廣告一些擺明就是有問題的東西,那我覺得大家就會去質疑你的專業。所以這是一個大家都該愛惜羽毛的時代。

那我看到這個黃天木的東西,會突然有這個感覺,是因為我同時看到一個粉專叫聖傑投資,之前在 Clubhouse 開一些房間,另外一個就是 IEO,IEO 是非常優秀的一個粉專。那他們就在討論到,有文章在寫關於權證這件事情。那其實權證的東西,我在很早期就跟大家講說,我覺得這不是新手可以碰的。但是在我們的業界裡面,在整個台灣的投資環境裡面,其實權證很多時候,它要灌輸你的觀念是這個叫做「以小搏大」。那權證的廣告就是「上一秒騎速克達,下一秒變騎重機」。女生就是「上一秒不知道在幹嘛,下一秒拿著愛馬仕去想要出國了」,就是在暗示你說,你用這個你可以發大財。

但是天下真的沒有白吃的午餐,像這種告訴你可以很快發財的,同時也可以很快就讓你傾家蕩產,但是它不會告訴你風險。那其實當黃天木在講這個東西的時候,你可能會以為說,我會想要督促所謂主委「你們要注意的應該是,看你不要再讓這些廣告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了吧?」「這些可能對於新手、對於菜雞有殺傷力的東西,你不應該讓他們去做吧?」其實我沒有這樣的想法,我沒有那麼的高大上,就是我沒有這種情操。對我來說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有些人他就注定要被宰了,你走了錯路要被宰,那正常。因為我不可能救全部人,而且甚至有些人也不信我的,就像我之前跟大家講那個原油期貨商品,我就覺得這個東西是有問題的,但是有些人覺得「媽的可以賺錢啊,你是不是賺不到眼紅?」那東西後來就下市了,看你多會賺嘛。

那這些權證之類的東西,其實我覺得在台灣也是非常歷史悠久的。那權證跟選擇權最大的差別,美國這邊選擇權很流行,台灣這邊主要在玩權證。那其實差別就在於說,權證是你只能買方,但選擇權是可以賣方跟買方。我不建議大家去做賣方,賣方風險可能很大。那在權證這部分,在台灣它的雷區就在於說,這個券商會去調「隱含波動率」。所以你可能接著一個東西買進,它實際上價格根本就是沒有變,對應的標的的價格根本是沒有變的,可是因為他調了這個隱含波動率,你瞬間就慘賠了。

那或者說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流動性的一些狀況。以及說你今天假設把權證的過往走勢拉出來看,你會發現所有的權證走勢都是長這樣:左上到右下。為什麼?因為權證它是有時間壓力的,如果說到期了之後,那標的還在價外,那就是歸零,你就吃一個歸零糕。所以這東西,它跟投資股票的難度比起來…股票你可以去抱,可以獲得公司成長的獲利,可以獲得它的配息,我可以跟著公司一起成長,因為投資股票就等於說是投資一家公司。可是你買權證就比較不一樣了,你今天使用這種價外的、所有高槓桿的期權、高槓桿的權證跟選擇權的話,那其實它如果說到期了價格沒有達到的話,那它就是歸零,就是直接歸零。

雖然有些人覺得這個叫做以小搏大,但是換個角度來說,歸零等於是損失了 100%,這是非常驚人的。其實我們在市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控制我們的損失。那這樣的東西就很多人在推,很多人在推權證,那我直接在那邊就跟大家講,那就是業配,一大堆都是業配,並不是這些人真的覺得權證好用,或是說他真的真心要推薦給你。我也蠻訝異這麼多人願意賭上自己的名聲或什麼的,一個廣告多少錢,你接了一個這個廣告,跟大家推說權證好棒棒,那所以呢?那你讓後來一堆人賠到脫褲,那怎麼樣?

雖然老實講我必須得說,對於他們來講,也不一定是他們的錯,因為畢竟選擇權都在你手上,要不要下單與否在你手上。可是我個人是認為,比方說你有點名聲之後,你應該還是有一點程度的社會責任,你是有社會責任的人。那有些東西你應該就要幫忙過濾掉,至少就當成是你要疼你的支持者,你不可以帶你的支持者一起去跳樓,你不可以像旅鼠這樣,一隻跳樓,大家跟著跳樓。你至少把一些風險講清楚,可是我發現連最基本的揭露很多人都沒有做到,那這個就是很危險。

不過其實我覺得還是得強調,每個工具用得好的還是 OK。台灣的特色就是權證可能有造市商會上下其手,你想想看,因為基本上賣方都是造市商,就等於造市商就是莊家,莊家會想要輸錢嗎?你有遇過你去哪一個賭場,然後莊家想要送錢給閒家、想要送錢給你們散戶的嗎?不可能,莊家一定都會用盡全力想要賺錢。那在台灣的權證市場,我覺得很困難的地方就在這裡,就是他又可以調你的這個隱含波動率。那就像是在勞工市場告訴你說,給你勞健保是一個福利,是很低能的。現在真是有些券商去告訴你說「我不會去調這個隱含波動率」,好像這是我的福利一樣,我覺得就很智障。這種東西你去玩,十賭九輸,甚至九點五輸,就等於你每年就是固定送錢給這些券商。如果你喜歡,你還是可以做,因為確實還是有機會贏,就像你去拉斯維加斯,你確實還是有機會可以拉到霸出場,就是有機會,但是機率很小。那你為什麼要找一個機率很小的東西來搞?

不過既然我們今天都講到權證,然後同時我們前幾天其實還有聽眾在講說「那個書單看完了」,我想說看得蠻快的,我不是上個月才剛推一本。他會推薦書,其實我那時候就想要跟大家分享一本書,就是這本我最近才翻,我覺得超級優秀。雖然書名聽起來你可能就不會想買了,書名就叫做《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看,聽起來超糞,就很像那種很廉價的股市書籍,但其實不然,這是一本非常讚的書。那作者就是高譚資本(Gotham Capital)的,不是蝙蝠俠那個高譚,他叫做 Joel Greenblatt,他是一個反正一樣,你化報酬率非常好的人,像 Peter Lynch 這樣子,就是他操盤之下,表現都持續打贏大盤,我覺得還是有這樣的人,就非常優秀的人,寫了一本關於交易的書籍。他其實出的書,書名都有一點這種很菜市場的味道,但是其實內容是很棒的。

那他這本書,我覺得裡面最精華的一部分,就是他有一個章節是在講這個選擇權的。那在選擇權部分的說明,寫得是太好了。其實我之前就有在早期想要介紹這本書,但是我不敢在市場很好的時候介紹,因為我知道我只要一介紹,就有些人可能會想要去用。那在市場很好的時候去用呢,怎麼說,就是你可能就會忽略掉風險。就像前陣子沒有人在屌你配置的,前陣子你去講配置,他沒有要屌你,剛喊就是 All in ARK 就對了。我跟你講說 ARK 也要算在手動裡面,要甚至要往下拉,沒有人在屌我,他們剛喊要 ARK。像 ARK 摔了一次之後,你看大家就學會了,就知道說「欸,下次要注意」。

但是有趣的現象來了,你看最近科技股開始稍微反彈,美國科技股稍微反彈,已經沒有人在意價值 ETF 了。雖然我自己本身也不是價值 ETF 的粉,然後我在上一集也跟大家講說,我覺得那價值 ETF,你說它是下一個 ARK 我不相信。那個就是市場的特性,傳產就是不會像 ARK 這樣飆,他可能會慢慢地一直漲,但是他的波動一定沒這麼大。對有些人來說就是無聊,對我來說其實我也沒那麼喜歡。但是還是要緊記,大家還是要緊記說,那你去做的選擇都有它的代價,你去選擇這種要高報酬的東西,它波動就一定會大的,你就可能會睡不好,那這就是你的選擇。

我們進入市場,就是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那我今天想要介紹這本書,我在我們的群組裡面稍微試過水溫,就說不知道會不會害到人,那確實有些人就說「對,你講這個可能真的會害到人」。那其實有更多的聽眾是講說「沒有問題,還是應該講」,因為其實工具它不是壞的,就是講說你要不要用,那是你家的事。然後那我就在等機會,那其實最近烙賽成這樣,科技股烙賽,其實美國整體大盤是還好,主要就是那種高成長科技股烙賽。那我覺得這時候講就蠻適合的,至少你才剛經過一個下跌的洗禮,因為大多數人可能持有的都是科技股,所以你可能對於風險的意識會更好。所以在這種時候去瞭解一些市場上你本來就該瞭解的各式各樣的工具,它其實不是一個不好的事情,它是一個好事才對。

那這本書呢,它有一個章節就在講這個 LEAPS,長期選擇權。那什麼叫 LEAPS?LEAPS 就是 Long-term Equity Anticipation Securities。它沒有那個 P 啦,可是不然大家都還是寫 LEAPS,可能是這樣比較順吧。那其實我之所以會比較想要推薦這本書,就突然有一個這個衝動,是因為我看到 Nancy Pelosi,就是這個美國議長的老公,他老公在做投資的。他在前陣子買了這個長期的價內的選擇權,然後他買了 Apple、買了 Tesla,然後還買了 Disney,他買了這三支。那他的做法就很酷,他就是用 LEAPS,那他是使用 LEAPS 的深度價內來操作。那這個也是這本書的作者,Joel Greenblatt 他蠻推薦的。他認為說當今天一個股票的價值大跌時,它的遠期深度價內的選擇權呢,也會來到一個很便宜的價格,所以呢你確實是可以以小搏大的。

但是,你知道講到以小搏大就很危險,因為好像就是跟那些什麼期貨券,跟那些權證的廣告一樣,告訴你說什麼小資族也可以發大財,不是這樣子的。他只是說你可能可以用一個下檔有限,就是損失有限,上檔的獲利可能是很大的方法來撬動一個部位。

我們舉一個簡單例子,比方說你今天要用 500 塊去買 100 股的 Tesla,換算成台幣就 500 乘以 100 再乘以 28,這是你要去撬動 100 股的 Tesla 現股的話,你要付出這麼多的錢。那如果你今天使用 LEAPS call 的話,我們隨便舉例一下,假設是兩年半後到期,然後履約價是 500 塊的 Tesla,假設權利金是 100 塊,所以就是 100 乘上 100 股,因為一口就是 100 股,所以 100 乘上 100 再乘上 28。所以相對的,你只要用五分之一的錢,就可以撬動一模一樣部位的 Tesla。但當然就是它的回本價格會是 500 塊的履約價再加上 100 塊的權利金,你要 600 以上才回本。但你想說「幹嘛,反正這是兩年半以後才要履約,兩年半以後 Tesla 早就已經不止 500 塊了,可能已經兩三千了」。那就變成說你現在可以用一個很便宜的資金,就撬動這麼大的部位,這為什麼選擇權又說是槓桿的原因。

當然反過來說,如果說兩年半之後 Tesla 在那邊盤整,最後面跌到 499,就算只差一點點,可是因為沒有達到你的履約價,你這部位就歸零,你就全部就當是捐出去的。可是反過來說,它還是會起到一定的,類似說保護的效果。舉一個極端的案例,假設說今天 Tesla 在兩年後倒掉了,假設它是一個很失敗的投資。那一個是你付出了 500 乘以 100 乘以 28 這麼多的成本,另外一個你就是付出 100 乘以 100 乘以 28,等於說變成在一些案例上來說,這個就是一種下檔有限的做法。就是說我今天如果選的選擇權的位置是有精妙的算過,那並且權利金是便宜的話呢,那我可能就可以用一個相對便宜的方式去撬動一個大部位。

那當然選擇權它很神,比方說所謂的「價外」的選擇權,就是履約價是在目前現價之上的。比方說,假設 Tesla 是 500 塊,那你去買一個 800 塊的選擇權,意思就是說假設到時間到期之前,Tesla 沒有漲到 800 塊,你這選擇權就是歸零,一毛不值。那當然這種選擇權,因為它距離現在的現價太遠了,所以它就非常便宜。你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去撬動一個 Tesla 部位,如果它真的就是噴,噴到一千塊,那變成你的槓桿倍數超大,你就賺非常多錢。

那反之呢,你使用這個「價內」的選擇權,就是它已經在履約價以內,像是 Nancy Pelosi 的老公就是使用這樣子的一個做法。就是他的履約價是拉到很低,所以像是 Apple 或是 Disney 或是 Tesla 到期之後,其實這個東西就是一定會履約。變成說他只是先付出一部分的權利金,然後他就可以去撬動這個部位。有點像你用頭期款來想像,我今天先付一筆這個錢,那時間到的時候就可以變成是現股。那假設有上漲的,我直接可以現股把它賣掉,就賺錢;或者說如果到時候我要繼續持有,我就可以去補錢,然後來持有這些現股的部位。

所以工具本身沒有對錯,那我覺得他在這本書裡面描述的關於選擇權的做法,使用這些 LEAPS call 的做法,是我目前看的一些書…算我並不是說什麼讀了萬卷書,但是我看過很多網路文章、看過一些書籍,我覺得沒有人寫得比他好,那寫得是很詳細的,其實對大家會很有幫助,也是很正派的。就是他不會在這本書裡面,雖然他告訴你一些比方說可能業界會使用的一些套利,或是說選擇權或一些槓桿的方法,他也不會告訴你說「這個是好棒棒」。他其實都會告訴你「Don't try this at home」,你是個在家交易者,因為你弄了可能會烙賽。

所以是一本很優秀的書籍,然後我覺得在現在這種波動很大的時候介紹給大家,大家可以用比較健康的角度去看這本書。那當然這本書它其實出版的時間是蠻早的,是 2000 年以前的書,只是在台灣好像是 2015 有再版還怎樣子。昨天有請就是我們書單是有蝦皮在幫忙處理,蝦皮有幫我看了一下,好像說書的數量是有限的。那出版社這邊講說,大家真的有這個預約要買的話,他們可能會加印之類的,我不知道了,反正我先推薦這本書,大家自己去想辦法,你可以從我的書單這邊去買,你也可以自己去外面找。反正就在那邊推薦給所有想要看這本書的朋友們,想要了解選擇權的朋友們,我覺得這是一本很好入門的書。

至少說,你看下去之後,我覺得兩種結果都是好的。一種就是你會想試,但是你就是,比方說用你資金的 1% 去體驗看看,這個是很健康的。或者說你看完之後,你覺得「看,這個東西真的太深了,我不要試」,那這也是好事。因為代表說未來假設有再什麼聳動的廣告、再怎麼樣的勸敗文告訴你說「快進去買權證、買選擇權」,因為你看過,你知道他媽的事情不單純,所以你不會被騙,都是好事。

無論如何我覺得,我希望大家可以…怎麼說,在閱讀之後,閱讀裡面一些東西當然…你可以講最難聽一點,「如果我當初不看股票的書,我沒有進場,就不會輸錢」,你可以用最極端案例這樣講。可是你也可以換個角度說,其實你看一些東西,你去入門,當然一開始一定會有所謂的陣痛,一定會有陣痛。那陣痛期的時候,你要盡量把你的風險控好,那可能在這之中學到什麼,學完之後知道自己適合或不適合,以及這東西可不可以放入你的資產配置。這個才是真正核心,你要去取得的一個結果,到底它可不可以成為你這一輩子要投資的一個工具選項。大概是這樣。

好,那我們進入 QA 的部分。

好的,第一位,北門王陽明。他說:「請你喝咖啡,五星吹捧。癌大你好,本人是剛入市一年的少年小菜雞,想請問台股大家怕參加除息,但感覺除息就是左手換右手,還要收稅很不划算,但一些單一個股又很看好,又怕賣飛,請癌大開示,謝謝。另外,美股本持著分散風險的原則,買了很多檔股票,剛好運氣很好有四、五支都獲利 100% 起跳,但是後來發現像我們這種小菜雞沒有多少本金的(大概一兩萬鎂),是不是應該不要讓自己的持股太多?謝謝癌大。」

好,那先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就說要不要參加除息。其實你如果去觀察 0050 的外資數量,你就發現說他們在除權息期間會有劇烈的變化。怎麼講,外資他也不想要去繳稅,如果說他在這邊被除息的話,他也要去繳稅。那其實很多大戶也不喜歡除息,因為除息一除下去,你就要繳稅,你只要達到標準以上要繳稅,就很麻煩。所以在台灣的暗黑大法,很多公司他就是使用減資,我直接把錢退給你,就可以避掉繳稅這件事情,這個是暗黑大法。

那一般如果說你今天是…比方說你持有的部位,你是要被扣到稅的,那你可能就會做一些調整,假設你不喜歡這樣,那你可能就可以做一些調整。反正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外資也是這樣子。你看他們那個 0050、台積電在除權息前後的一些神秘的變化,你就知道大家都不想要去繳稅。這個就要看你自己怎麼安排。

那再來就是,美股的,你說有幾支獲利 100% 起跳,然後因為這樣子是不是就不要讓自己持股太多?我覺得也未必。如果說你今天這個配置是有理由的,「我是有理由這樣配的,我真的從傳產、科技,然後我為什麼會這樣拉幾個 ETF」,你是有理由的,你應該堅持。你不應該因為說裡面有幾支長得很漂亮,那就有後悔「早知道那時候就 All in 這支了」。就像你不會去簽樂透之後,然後看到開獎之後才跟大家那邊幹譙說「操,早知道我而簽這個號碼,我就中了」,不是這樣子。

因為你當初去做配置的時候,這就是一個可以讓你去承受住波動,然後可以讓你持續長期獲利的一個配置,這才叫配置,所以它是有它的原因的。那漲起來之後,當然你就可以有一些做法,有些人會選擇再平衡,就是把漲掉的部分可能稍微殺掉一點,然後去補其他的,重新平衡過。有些人就選擇不要再平衡。那不要再平衡的經典案例就是李嘉誠,他之前投入了 Zoom,那因為他就是沒有在什麼再平衡三小的,那 Zoom 就這樣一支獨大,長大到後來比他自己的長江實業還來得大。他其實近年來最賺錢的就是靠 Zoom 這筆生意,就是壓對一個寶就發了這樣。那這個就是沒有在再平衡。所以我覺得要不要再平衡是自己的選擇,那只是因為這樣就要去改配置,可能這比較不明智的。大概是這樣。

那至於說,比方說本金小的要持有多少檔股,那真的都很看個人。但是我覺得一般人差不多極限就是五到十檔,我不覺得你持有十檔以上…除非你是買氣氛,然後買個一兩股參與的,但是你認真要做配置的,我不覺得你可以照顧到十檔以上。一般人可能要工作就沒時間了,你也沒有時間去看這麼多的這些公司的最新消息有什麼的。那你不如直接去買 ETF,假設你要買很多的話,不如直接去買 ETF。

下一位,菜雞公務員,他說:「癌大,聽了五十多集主委的 Podcast,聽到 EP44 的時候覺得主委掏心掏肺的講,還會被嫌棄,不得不浮出水面五星吹捧一下。雖然已經是台積電 300 多點的時候了 QQ。」

然後我看一下 44 集是什麼,OK,44 集就是我被講說是中共同路人那時候。我記得好像是聊這個 Zoom 跟那時候什麼抖音,然後就有些人覺得說我在幫中共講話之類的,就有人說中共同路人。我記得那時候 Zoom 好像是 200 多塊,然後後來就翻了兩倍多到 500 多塊。我那一集要講的東西其實就是…我也不太記得我到底講了什麼,反正大概內容應該就是說,其實很多時候,你的情緒不應該放在市場上。比方說,因為市場是一個資本市場,是一個現實的地方,會賺錢的東西就是會漲,你不應該把自己的情緒去放在那之前。因為其實有些人那時候因為這樣子,有說要去什麼放空 Zoom,看到這樣子的東西就說什麼「因為這個東西是他媽的有資安漏洞,要教訓他、放空他」,放空直接被軋兩倍。

所以其實我之前確實有花蠻多時間跟精力去跟大家講說「你不應該這樣做,你應該怎麼做,因為怎麼樣怎麼樣」。你後來發現我比較少這樣做,因為我覺得「看你媽的,你活該賠錢,去死一死」。

下一位,Lemon。他說:「天黑請閉眼,感謝主委陪我度過煮飯洗碗的時光,聽到連我老婆都認識你了。有兩個問題想問主委:一、在操作股票的過程之中,要如何做資金控管?信心爆棚的狀態下,最多會投入幾趴資金?二、主委最多可以忍受股票跌幾趴?也就是說跌到幾趴會開始思考認錯賣掉?」

這他兩個問題。那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如何做一個資金的控管。其實資金控管最樸實無華且枯燥,而且最強大的一點,就是你有持續的本金投入。如果說你有持續一直有本金進來的話,基本上你配置就放在那邊不要動就好了,然後你進來的錢你就持續去灑進去你的配置裡面,這個是最暴力的方式。但是如果你是那種只有一套資金的,確實可能就要做一點所謂的資金控管。

那一般有兩種,一種就是你配置已經放好,比方說你做股債配。像你今天不幸遇到崩盤,再一次去年三月的崩跌,債券是有其他一些保護作用。這一次是因為大盤基本上沒什麼跌,所以沒有什麼保護到的效果。那在上一次三月的時候,那一次債有保護到,所以你就可以在債上升的時候,這就是資金控管的一環,你本來有做配置,然後把這個債的部分補到股這邊去之類的,本來債就是一個緩衝的一個工具。

所以這是一種。那再來就是加減碼,加減碼那個就很看個人。比方說,像這一次我看到下跌,我就跟大家說要去掉槓桿,這就是一種資金控管。我覺得你有槓桿的要去掉,你沒去掉的要記得,假設你一路買上來看起來賺很多錢,剛好到最高點的時候可能是你槓桿最大的時候,所以只要一個反轉,你會把甚至你過去半年、一年賺的錢全部直接在幾天內賠掉,這就是去槓桿的重要。那這就是資金控管的一環。所以大概這樣子,就說看你是要講什麼樣的條件,因為資金控管這是很大的一個學問,有沒有槓桿、那有沒有持續的現金的進入,或者說你到底買了什麼,也是非常重要,我沒有辦法告訴你一個統一的答案,大概這樣。

那再來就是說,最多會投入幾趴資金,即便信心爆棚。而最高,最近一次發生有到 40-50% 了,就是在…應該你有前前面幾集就知道,Nvidia 跟 Tesla,那時候我拉到就是真的買蠻多的,因為看到它持續的往對的方向前進,我就一直買。但是其實理論上最好的狀況,我還是覺得…這也是看個人,但是以我自己來說,我會希望重壓的也不要超過 15% 或 10%,就是 10% 到 20% 之間,那是彈性的,但是會希望不要太多。因為我烙賽的經驗,然後在上上集還上集有跟大家分享,烙賽的經驗,真的非常看好,可是烙賽。就算 Tesla 好,我現在超看好,我還是得告訴你它有烙賽的可能性。比方說馬斯克明天死掉的話,幹一定烙賽。

我跟你保證,有一群英國智障顧問團,那時候是說要怎麼樣幫 Tesla 改善財務,不是就一群低能兒在那邊講說,我應該就不要給馬斯克這麼多股票的獎勵,甚至要把它 fire 掉。那 Tesla 就有審核過這些,你看這群就是他媽低能兒,你把馬斯克 fire 掉,一家公司來自什麼?講白一點,這家公司就是要買他,老闆本身是一個超大的廣告。所以我坦白說,我非常驚訝就是…如果馬斯克掛掉,這就會有很大的一個衝擊。那再來就是比方說,可能在併行時空裡面發展電動車過程之中,突然我們發現一種新能源,是比特斯拉現在在做的那套技術還要來得好的。因為特斯拉它其實很大一部分也不是汽車公司,它甚至是能源公司。未來在幾年之後,馬斯克自己就覺得可能能源部分的佔比甚至會比汽車多。只是會不會有一個新的能源產生,比他提倡的這種太陽能或者是鋰電池來得好?那他就會被取代掉,都是有可能的,都是有可能的,真的什麼事情千奇百怪都可能會發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不管你再怎麼看好的東西,你可能都要選擇配置的量體,你最高可以承受多少錢,你不要放你無法承受的。那我覺得這個很難學,這個真的是你要…那種超看好的東西烙賽,或是你超喜歡、超疼愛你的某一個男女朋友,最終他劈腿,你要遇到這樣的事情之後,你才會知道「幹嘛的,我不應該這麼的重壓、這麼的暈船」,遇過才知道。

最後就是說,主委可以忍受股票跌幾趴。你說跌幾趴,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大盤修正,大盤修正那個跌是正常,大盤在跌的時候基本上是很多股票都跟著跌,那沒有跌的,你要注意,那是好機會。那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大盤在跌,或說某個板塊特定的在跌,可是你這支股票一直要跌,一個什麼 5%、10%,或是連日的下迭,大概跌了什麼二、三十趴,我就會開始提防風險,我就會開始注意說是不是有我沒有看到的。

那我覺得這在台股訓練出來的,美股其實這樣狀況真的是相對比較少。那台股太多了,台股只要先跌…PCB 族群就有一支就突然就先跌下來了,大概一個禮拜之後就會知道為什麼,就是有先知。那不然就是每次,講難聽一點,那什麼郭明錤,蘋果的第一分析師,幹他每次講某個東西,你去看他講那個標的,前幾天融資暴增、融券暴增,就這樣,他就是有先知,他媽就是有人先知道。那我聽到八卦就講說,有些人會跟他先買八卦,就是「我先買你的提早的報告」,就像那個投顧圈子一樣,比較進階會員付比較多錢的,拿第一手消息先佈局,然後之後給第二手、第三手去抬。所以市場很險惡啦,那我覺得基本上只要是板塊或是大盤沒有什麼事情,可是你的這個股票開始瘋狂的狂跌,你可能就要去注意是不是有你不知道的事情,這是我的經驗。

下一位,學習萬歲。他說:「原來你說的都是真的,主委拜託選我。首先我先吹爆謝老闆,在人生的道路上點亮了一盞燈,心態上還有實務上都學習到很多。前陣子加入 Telegram 社團,才發現主委說的是真的。在 Telegram 大頭照放了一張半低頭,眼睛還看地上的大頭貼(我是女生),已經夠不起眼了,但還真的會有其他男生私訊打招呼聊天,因為在主委說的都是真的。」

你看吧,我跟你們講,其實大家的心裡面都還是一隻野獸,男生女生都是。看到帥哥、美女,你就會降下心防。你看到很多被 Telegram 上的詐騙,那照片都是帥哥、美女,就是你想幹人家。所以我覺得大家要放下你想幹人家的心,你只要不要整天在外面想要幹人家,你就可以降低很多曝險自己的一個機會。那至於女生們,還是要保護自己,那有什麼痴漢跑來密你,想幹人家的你就封鎖掉,反正你只要不爽你就封鎖,詐騙直接封鎖,不要花時間在這些人身上。

下一位這個,台中第一龍馬石化,他說:「台中第一龍馬石化(台中第一廣場的移工)。這集最後的 QA 真的很優感,再慢慢進入交易成熟期之後,對於很多沒意義、沒效率的事情根本就懶得理會。我一天跳動十幾萬,哪來的時間 po 文教導你。股票不真槍實彈投入的夠多,是根本就學不到什麼鳥。」

確實,所以我自己非常不鼓勵那種虛擬交易,你知道那種東西,你先玩虛擬交易,我覺得它浪費時間。你直接去交易就好,只是不要讓你去交易,你不要百分之百。你今天有十萬塊,不要十萬塊先下去,你先下去一萬塊,玩玩零股就好,先體驗一下。因為你只有真金白銀才可以學到東西。我覺得那種模擬交易,你發現看超多人的模擬交易都超厲害的,自己進來市場都做不好,為什麼?因為你心理上過不去,你投資一生就只要找到一個你心理上過得去的方法。

下一位,路過的矮子,他說:「耳朵認證到昏沉,癌大聲音太催眠了,頻率適應、適應到聽車聽到度估。」我昨天在那個 Telegram 裡面看到有人講說,晚上睡不著怎麼辦?去聽 Podcast,聽下去就睡著,就是幹燒雞掰的。

下一位,岡山吳青峰,他說:「五星吹爆,五星吹爆吹起來,聽癌大 Podcast 一陣子之後終於知道股票的玩法,並調整好自己心態做投資。謝謝癌大分享,也祝癌大跟癌大 Podcast 的大家身體健康賺大錢。」謝謝這個岡山的吳青峰。

下一位,GEOCE力,說:「吹吹吹,心頭爆到吹捧血。」謝謝。

下一位,U-Can-C-Me,「有關股匯的問題想請問主委。我先大爆吹,從第一集到現在第一次留言,優質五星節目。請問主委有什麼方式可以比較快速的知道外資匯出大量的台幣嗎?感謝主委回答。」

你可以看那個金管會公布,像最近就公布說,這是三、四個月來第一次的匯出。那一樣可以盯台幣匯率,就是基本上如果外資有非常明顯的大筆匯出的話,然後美金又在轉強的話,相對的台幣可能就會開始貶。台幣貶其實對央行來說是好事,就是「幹嘛,終於不用一直撐了,終於要開始回歸正常」。那其實要注意股匯雙殺的問題,就是說假設今天基本面跟上的話,那資金行情又結束了,比方說這個利率開始往上墊,無風險利率往上墊,那可能相對的一些估值高的東西就會被殺。

但是我覺得很難講,就是我之前跟他講股匯雙殺,是一個,就像在預演一個劇本,然後就覺得這是有可能發生,因為其實過往發生過好多次的。但是這一次會不會不一樣?會不會這次台股基本面其實很強勁,然後不會遇到?比方說我覺得這次最不可思議的是…當然有些人講說台股還是有跌,「沒有,幹,這根本不叫跌」。你去看一下中美科技股怎麼跌的,他們修正都非常的強勁,台股的科技股根本就是小跌而已。當然不排除台股會不會後來跟進中美股一起跌,但是目前台股真的是強得不可思議,有在做股票應該都會覺得,看,台股最近真的是很屌。

但是還是要做好各種心理準備,雖然外資他不是台股的唯一一個有決定權的人,但是他們的力量很大的。如果今天他們決定開始大量的大量的一直把錢匯回去美國的話,然後從各個新興市場撤出的話,那我覺得不管你是有新興市場股票還是台股呢,都要稍微小心,就是台股肯定會遇到一個 re-rating,估值重置的一個過程,要稍微注意一下。可以從盯匯率開始。

下一位,推一物。他說:「CDPR 詢問。五星好評推一推,請問癌大,只有聽您分享 CDPR 這支股票,一直在抄底購入,但最近股價一直下跌,不知道您最近有什麼看法分享嗎?」

這個 CDPR 就是波蘭蠢驢。我自己有買,我自己有買,然後我是打算等到他的 bug 修好之後,然後看怎麼樣。但是「一直抄底購入」我比較不建議啦,就是不管你是買什麼東西,特別是你買這個 CDPR,他算是一個 ADR,然後再來,他也不是這種所謂比較大權值的,所以你買這個你要記得,他波動性可能很大,在下跌或者說換上漲反彈之類的,那個波動可能都會非常大,所以我不太建議你買太多的部位在上面。

那最近對於這家公司有什麼看法?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看法,我覺得就是做好遊戲。當然他一開始那個 bug 是讓很多人無法接受,但是比方說,看 Elon Musk 也在打 Cyberpunk,好那我自己也在打 Cyberpunk,那當然不是每天在打,可是我覺得它就是一款好遊戲。那這家公司它持續也在產出很多很不錯的東西,那它的股價也很難得就是跌到這麼低的一個低檔。但是之前有跟大家提醒過他的風險,就是他們做任何一款遊戲,他們都是 All in 在做的。所以確實有可能,他們假設做出下一款遊戲,然後比方說不好,他們就直接倒掉,因為他們真的是毫無保留的直接投入在做遊戲。所以你說你抄底式購入,我覺得這是不太正確的做法,這種股票不是這樣玩的。你可能就是買一點點,然後去看看說,他會不會之後有一個什麼復甦的榮景,可是你不太應該佈局太多在這種標的上面,不太建議。

下一位,很方便畫質好,說:「這個價值 in 的成長股。」認同價值 in 的成長股,不是成功股是成長股。

下一位,柚子多多媽媽,說:「選我選我!今天放假可以悠閒吃早餐,老闆正在播癌大的節目,好熟悉的聲音一起吃早餐,就好開心。祝福癌大還有麗莎還有寶寶平安健康。」好,謝謝你。

那我們這集節目先到這邊,就這樣,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