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24:熱鬧香港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孟恭。本集節目由 L. Erickson 贊助。
L. Erickson 是來自美國的時尚髮飾品牌,《花邊教主》、《戀夏500日》等劇中的女主角都是佩戴 L. Erickson 的髮飾。他們提供各式各樣的髮飾產品,像是髮圈、髮箍、髮飾、髮帶、抓夾等等。其中明星商品「彈力髮圈」在網路上號稱是「髮圈界的 LV」,外媒網友好評推薦,許多明星網紅私下也很喜歡使用。它由數十條彈力繩與紡紗螺紋交叉編織而成,有「不易鬆、不咬髮、彈性強」三大特色,完美解決女性最在意的綁髮困擾。超過三十種顏色選擇,是髮圈也是飾品。
送禮我們最怕尺寸不合,像髮圈這種東西,只要有綁髮需求的人都一定會用到,單一尺寸非常方便,不管是長髮、男生或中長髮的女生其實都可以用到。所以除了可以送朋友、送老婆、送媽媽,通通都會過關之外,還可以當作是辦公室的人情小禮物,一物多用,一舉數得。東西算不貴,但是你也絕對不會失手,還可以幫感情大大的加分。不管是生日、紀念日,還是最近要來到的勞動節、端午節或是佛陀誕辰日,都可以從背後瀟灑地套出一盒髮圈,轉身就成為送禮的專家。高報酬的送禮首選就是 L. Erickson 彈力髮圈。
他們家在新光三越跟 SOGO 都有專櫃,主委的聽眾現在只要在官網買是最便宜的。大家也可以去櫃上看看,再到官網買。你只要輸入我們的折扣碼「gooaye1」(小寫),L. Erickson 官網全館的針織商品都享 92 折優惠,還有聽眾專屬的彈力髮圈限量優惠價。優惠只有到 4 月 5 號以前有效,那所有需要的聽眾朋友可以在連結欄找到折扣碼跟購買連結,在這邊提供給所有朋友。
上次我聊到說我去 KICKS CREW 的音樂祭,音樂祭上面就是有 ØZI 跟李宜澄策展,那 ØZI 有訪問我,就是那個金曲獎得主 ØZI 訪問我,那李宜澄在上面當翻譯,他還是坐在上面。之所以他需要坐在上面當翻譯,主因就是 ØZI,我在想說他小時候應該有摔到,小時候應該有撞到頭,因為他講話的頻率跟電波,假如說你沒有對到,那個線沒有接到的話,有時候你跟他講話是對不起來的,他非常強,所以就需要有一個翻譯官在台上。
我們聊到中間有一段,他就吹噓他自己真的很厲害,是主持人。你看,好歹我也是壓軸第二出來,他一講這個,我跟李宜澄,媽的快吐了,想說他媽的在講什麼,什麼壓軸第二,就講說你不要再吹捧自己,壓軸只有一個,壓軸沒有兩個。那天大家笑一笑就過去了,結果後來我看到網路影片有人貼出來,就是那一天的錄影紀錄檔,那下面就有位網友留言,他講說其實 ØZI 講的才是對的,壓軸其實就是倒數第二,倒數第一、最後一個出來的叫做「大軸」。
當我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覺得媽的,真的是三觀盡毀。我本來一直都以為壓軸是最後一個,然後還恥笑別人,結果他媽的國文造詣超爛,還發現不是,是我跟李宜澄的國文造詣不夠,ØZI 才是聰明人,壓軸是倒數第二,大軸才是最後一個。
其實像這樣的案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比方說像前幾天就看到一個美國的影片講說,他們那邊降雨機率三成的意思是,一個地方假設是百分之百的總面積,會有 30% 的地方會百分之百降雨,就是用區域來算。我想說,幹,原來是這樣,因為我一輩子都認知錯了。後來才知道,沒有,其實有兩種算法,台灣這邊的降雨機D率就真的是機率,用時間跟機率來算的;那美國的部分地方是用地區。
或者像是幾個很熟悉的名字,Bill Gates,或者說 Bill Ackman,Pershing Square 的老闆。我們都很習慣叫 Bill,但其實他的原名是 William,第一次聽到我覺得超傻眼。自己去維基百科查,Bill Gates 在那邊寫說 William Gates,Bill Ackman 是 William Ackman。那 Bill 其實就是,他們應該中古世紀的時候,可能大家不識字,或是為了發音方便,所以他們會有很多小名,那 William 就叫成 Bill,像是 Richard 就叫成 Dick。所以很多東西,就是顛覆既有想法,我覺得很北七,這邊分享給大家。
我今天錄音的時間是凌晨 1 點 32 分,就是禮拜六,所以美股的盤還沒結束。那我現在看到的是科技股又反彈了,其實我覺得最近的盤,在追高殺低上可能會比較辛苦,就像是你看到一個反彈,可能隔天馬上再一個落賽給你看,馬上再跌回去。所以最近的盤屬於一個區間的震盪,我知道很多人在這樣的盤會覺得超痛苦,很不習慣,因為看美股不是應該一直漲嗎?
但是老實講,2020 年的市場才是真的比較奇怪的市場。任何一個假設不是只有這一年進來的,應該都會告訴你說,去年的市場真的太瘋了。我們本來以為去年會是最糟的一年,第一次遇到疫情、封城,然後第一次看到美股熔斷成這樣,結果後來 Surprise, motherfucker,接下來的 7 個月、10 個月是我們有史以來,看過最瘋的行情之一。
那現在的股市其實比較像我之前認知的股市,就是 19 年以前的股市,就長這樣,漲漲跌跌,然後會有類股輪動。不像是前陣子基本上就是無腦的科技股漲完,然後 10 月、11 月換成原物料、內需跟傳產開始漲,就是大家全面亂飆漲。一般的股市有時候會是,我今天漲科技股,然後明天拉一下傳產,後天再回來科技股,其實這才是一般的股市該有的樣子。
那當然最近會受到比較重傷的,一定就是這個高成長科技股壓太多的。我們在前面的集數其實也跟大家分享說你應該要怎麼配置了,有些東西是老生常談,但是可能在很樂觀的時候你不會認真聽。但是如果你今天有稍微受過傷之後,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好事,你早受傷會比你晚受傷來得好,你不要等到你五、六十歲,然後一筆退休金進去之後才在那邊受傷,那個可能就太遲了。所以現在受傷,其實不是一個你需要覺得受挫或是難過的事情,趕快調整一下就好了。
我們可能也看到最近的石油開始跌,還有像是銀行股,銀行股也看到一些修正,原物料、房地產都有開始一點下去了。我覺得就是這樣,Surprise, motherfucker,當大家覺得說科技股他媽的垃圾,最近科技股狂跌,我要全部轉去價值股的時候,就換價值股開始跌了。所以確實是那種你很常換車的人,你會什麼都沒有。你要嘛就是我今天科技股配比方說四成、六成,看你多喜歡,然後另外三成配傳產,就是你要嘛就一開始就擺著了。那種你今天想要這樣,然後明天看到誰好又想要換過去的,那個基本上都沒有太好的下場。
就是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可以當那個 Discovery Channel 或是 National Geographic,它們有一個專輯叫做《追風部隊》,就看到龍捲風,趕快開車衝進去,要去拍龍捲風,要去做這個科學測試。大家會以為自己是追風部隊,我可以追在每一次的超級浪潮,但是其實不太可能。你要嘛就要一開始就要先設計好、先配置好。
那我也在今天的節目跟大家聊過,我已經下一個結論了,就是我覺得,應該說我自己會這樣做。要記得,我們這邊不是什麼報明牌、不是什麼老師,我就是在分享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那我自己在今年,我還是會決定以科技股作為我的配置主軸。所以雖然我把工具分享給大家,像是價值的 ETF:VTV、VBR、IGS 等等,我那時候分享一大堆,那這些彭博的分析師 Eric Balchunas 是講說會是下一個 ARK,但是我個人覺得 bullshit,我覺得不會是下一個 ARK。但歡迎被打臉,其實我很喜歡被打臉,如果今天證明我是錯的是好事,因為代表說我又學習了、我長大了,所以我非常非常喜歡被打臉。我不是外面那種可能大家很常見到的股市老師,會宣稱自己是百分之百勝利,從來沒有輸過。沒有,我很常跟大家說我會輸,但是也很幸運,在過往到現在資產有持續的成長,輸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不會覺得說輸是不好的,那被打臉其實是很好的事情。
那其實你可以在這一次你看到現在的傳產開始修正,稍微有一點點放緩一下,道瓊開始跌一下,其實老實講這修正不大。但是我相信拉長來看,至少以今年來講,我相信科技股現在修正,其實搞不好很多會是非常難得的買點。這是自己的看法,但是當然如果你不認同的,或說你想要更保守一點的,你就不要全部壓科技股。因為你被殺過一次之後你一定會怕,那你下一次可能就是聽我的配點傳產、配點價值股,這樣是一個也比較穩健的做法。就是說在每一次的修正之後,調整自己的步伐,這是比較好的。
好,那美國的科技股其實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那台灣的科技股呢,其實台灣是以科技股為主,以電子股為主,那只是台灣最近也是非常的強悍,真的是喊到不行。本來有跟大家預計說,有可能會有這個股匯雙殺的現象,因為股匯雙殺是過往發生過好幾次,就是每一次的這種資金行情的堆疊之後,等到外資爽了,或者說利率的條件改變了,那他們可能就會開始把新興市場的錢給撤回去。不只是從台灣,他是從所有的新興市場開始去把他們的美元往美國撤,回去投資美國了。那在撤的過程之中要怎麼撤?當然就是砍股票,砍股票之後就會直接匯出。所以你就看到第一個,外資開始轉匯出;第二個,台幣開始貶;第三個,資金開始從一些,一般會從主要權值股開始流出,然後開始去往外走。
那預料在這樣的狀況,就是我們俗稱的「股匯雙殺」,就是股票會跌,然後匯率會跌。可是在這一次,至少我們還沒有看到。雖然台股我覺得真的還蠻抖的,就是它在一個相對高點,老實講雖然我們覺得基本面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可是它還是泡泡的,因為台股真的爬得蠻高的。那也不要因為這樣子就完全要脫手了,因為今天可能一萬一、一萬二就覺得很高,結果一萬三、一萬五、一萬六,搞不好台股會不會在幾年內就兩萬點?非常難說,真的非常難說,我個人是還蠻有信心的,我覺得台股會持續往上走,但是我們真的沒有辦法猜到每一次的行情。
但是股匯雙殺的劇本到現在,我必須得說還沒有正式的發生。就是你看到有很多的我們所謂的部分權值股,或者說一些電子科技股,你看到那外資是鐵了心在賣,真的是很瘋,像今天就賣三百多億,狂賣猛賣,然後真的一直把錢匯出去,然後台幣也開始在走貶,可是你發現股價竟然沒什麼跌,就撐在那邊。所以有時候還是會有這種 Surprise, motherfucker 的情形發生,就大家覺得說股匯雙殺,主委講的這個可能會發生,結果後來沒有發生;搞不好下次你想說上次沒有發生,下一次就發生了。
因為一般來說資金出去,那假如說基本面不一定是不好,只是說這個估值偏高了,那就像美股的高估值科技股一樣,至少會遇到一個修正。可是目前我們真的還沒有看到太多修正。那台股有一些主流強勢族群,像是 IC 設計,像是 IP 矽智財。這個 IP 矽智財是什麼,先跟大家說明一下,可能之前有講過,我稍微再補充一下 IP 跟 IC 的差別。IC 就是去做這個設計晶片,IP 呢,就有一點像是做這個積木,他去做出一大堆積木,那這個積木在測試上,不管是用在這個邏輯電路上或是用在記憶體電路上是有效的,而且可能是節能的,而且是運算快速的。對於這些 IC 設計廠,他們可能就會去買這些 IP 廠的積木,就他們設計出來的這個線路,直接放到它的設計裡面。在這樣的狀況之下,他就可以很快地去組出一個他要的晶片,然後他會付授權金給這些 IP 廠。
那 IP 廠在台灣最主要就是,比方說專門在吃台積電飯的就有這個創意,然後有這個 M31,M31 可能有一半的營收是靠台積電這邊來的。那聯家軍、聯電這邊就有一個智原。那還有像是力旺,那像是之前在做 RISC-V 的晶心科,就是聯發科旗下的,蔡明介董事長在那邊幹的這個晶心科,那還有可能最近飆得比較兇的金力科等等的。所以這些 IP 廠,其實我個人覺得大家都可以持續關注,那他們的估值都會非常高,就是你會覺得說幹這個太扯了吧,本益比超過四、五十倍以上,是什麼鬼?這是這個產業的特性,因為他們可能一次可以賺好久,授權金可以賺很長,所以市場願意給他們比較高的評價。
那 IC 設計可能評價不會到像 IP 廠這麼高,可是他們的評價也會不錯,可能二、三十倍以上都是可以期待的。那 IC 設計廠也很多,最近真的是噴到歪掉,那比較著名的就是天鈺,鴻海下面的在做驅動面板的 IC 設計廠,就非常非常的可怕,漲得非常兇。那其實像是聯詠也很兇,還記得聯詠我們好像在之前有跟幾個朋友聊到說,那時候市場上有很多聲音,像我身邊法人圈的朋友他們那時候就講說,幹聯詠 300 塊是地心引力,他們家自己的公司,你看很多投信都在買,他們自己也有在買,因為他們覺得公司真的太好了。那時候 200 多,說 300 太好了,所以在 300 那一天,我就好幾個朋友講說要買、要買,真的太讚了。結果買完之後從 300 多,一路跌到他媽 230,幹傻眼,然後他們一堆人就停損,就覺得一定是哪裡看錯了,哪裡有問題,怎麼股價短期修正很強,結果現在 500 了。
所以我必須得說,你如果在台股,雖然我們上一集聊到說,機會財的股票是小型的,但台股很多是機會財,就是一次一波,十年磨一劍,一劍用一個月,用完之後他下一次的大運可能要四、五年以後。但是有些也是走這種很長運的,我個人覺得 IP、IC 設計,或是一些比方說 PCB 廠的,這些只要我們很就可以看到他們會走一些大運,散熱廠等等,就算休息一下或什麼,但長期趨勢向上。所以這樣的股票可能自己稍微注意一下,就不要太容易受到這種風吹草動的影響。
那台股在這一波外資持續匯出,我不知道它會到什麼時候,沒人知道,我也不知道台幣會扁到哪個位置,會不會很快就摸回 29、30 塊,不確定。那你看到美元這個微笑的曲線也開始走出來了,所以確實美國的經濟轉強之後,美元可能繼續轉強,那台幣這邊可能就會遇到外資持續的匯出。但是是不是代表台股就要完蛋呢?也不一定。所以我建議大家,就是把我跟你們講的劇本,就稍微先放在心裡。
那劇本一定有很多人告訴你,不會只有我,你可能在外面有聽一些別人、其他的講者或是其他分享的人跟你講,反正我覺得大家就是參考一下。其實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些底牌,就是你要知道說,今天假設真的遇到就是外資瘋狂的出場的話,那我要去撿什麼?你知道最怕的就是那種,你遇到機會來了,比方說真的後來發生股匯雙殺,殺了一個亂七八糟,然後你就會嚇到,就說再也不要玩台股了,這是最可惜的。
第一個,如果你會怕這樣的人,可能就是以投資大盤為主。那假設你是主動選股,其實這就是機會來了。只是有時候機會來了,你沒有做準備,你根本就不知道真的殺下來我要撿什麼,所以你就在那邊傻眼,想說幹到底要怎麼辦,然後跟著大家去恐慌,跑進去群組裡面開始那邊臭幹,很多情緒言論就會這樣子。所以你其實在下跌之前就要先做好這個準備。那之前在美國這邊也有玩過這個小遊戲,我就跟大家講說,假設今天跌下來大家要撿什麼?大家那時候是舉例一些最著名的幾支,就 Amazon、NVIDIA、Tesla、Facebook、Google、Microsoft,就是大家在舉例的。那你就問問自己,在這次下殺有沒有撿?如果沒有撿,那假設他們之後彈回去又漲了一、兩倍了,那你就不要再問說為什麼他都不下來讓我買,因為真的下來了、買點真的出來的時候,一般都是大多數人不敢買的時候。我知道有人就會講說,買了之後假設要繼續下去、倒掉怎麼辦?投資本來就不是穩賺不賠,一定會有看錯的時候,那千萬不要太為難自己。
OK,那台股除了剛剛講的 IP 跟 IC 之外,其實 NB 的部分,就是筆記型電腦以及桌機,這一塊我覺得也是蠻傻眼的。比方說像華碩,華碩好像前天漲停,然後昨天在台股表現不好的狀況之下,他表現還不錯。那宏碁也是在往上爬,其實這也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故事。就是我有幾個很強的朋友,我覺得在業界裡面分析師算還蠻厲害的人,然後他們就跟我分享到說,這個 NB 的行情應該提早結束了。他們自己有聽到一些消息,以及他們自己的計算,NB 早結束了,筆電的行情沒了,大家自己要小心,現在那個在漲的人可能就最後一棒了。
然後看到這消息之後,我當然就要交叉確認,我就跑去問另外一個朋友,然後那個朋友那時候跟我講說,他不覺得是這樣,沒關係,讓我們觀察看看。結果華碩漲停那一天,他就回覆我那個訊息,想說你看吧,市場打臉。所以確實很多時候就這樣。
像比方說最近大家說 SLR 要停掉了怎麼辦,然後聯準會沒有什麼積極的態度、沒有要再介入了怎麼辦,我覺得大家那個奶喝太多了你知道嗎?在 2020 年,因為我們一直需要聯準會進來幫大家打雞血,幫大家打藥,幫大家講話,吸一下那個聯準會給你的 Coke,這樣你才有動力,覺得說哇這個市場好樂觀。可能吸習慣了,所以今天聯準會覺得未來的經濟還不錯,他們不想要介入,大家反而就不爽,就覺得說幹你應該要介入,你應該要 OT、你應該要 SLR、你應該要去主動去把這個殖利率的陡峭給壓下來什麼的。
結果像今天晚上,本來有很多人說應該要大跌,為什麼應該要大跌?因為第一個這個 SLR 取消,就是他沒有要延展。然後第二個,Powell 他們沒有用使用 OT,沒有要去壓這個長債的殖利率。然後第三個呢,就是可能目前我們看到這個公債殖利率在一個高點,然後外加遇到大家最喜歡講的「四巫日」。四巫日我覺得真的超唬小的,很多人都會講說四巫日就一定會怎麼樣,如果是這樣,那你為什麼不在四巫日前……你覺得四巫日一定會跌,那你為什麼不在四巫日前把它放空放好放滿?其實很多問題你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很多都市傳奇是不合理的,因為如果真的一定會這樣走的話,那你為什麼不反過來做,或說順著你覺得該是怎麼樣的方向去做呢?
所以像今天在稍早,就是一開始開盤的時候,你看到那斯達克是走紅的,然後就看到好多的媒體在發作,因為 SLR 怎麼樣怎麼樣,然後這個聯準會動作怎麼樣,所以市場就殺了。然後後來你看,幹那斯達克直接彈一趴上去,那些文章我相信他恨不得想把它刪掉,那就很尷尬,因為你已經找一個藉口,結果被自己打臉。你為短線的東西找理由,很常會打臉。
那再跟大家強調一下,雖然我們之前有跟大家聊過 Valuation Reset,就是因為殖利率一瞬間往上衝,所以可能大家會去調整他的部位,可能去一些槓桿或什麼的,然後去殺一些高成長股,去做一些配置。所以你就看到一些成長股的下修回調,甚至有一些人可能針對 Cathie,我相信應該美國有一些法人、有一些機構會針對他去做一些攻擊,所以你可能看到他們修正修得很兇。然後你就會開始去建立一個既定的印象,我看到有些說法開始就這樣講,說那個殖利率上升,只要殖利率上升,科技股就會去死,錯,大錯特錯。稍微去把過往的這個殖利率、十年債殖利率走勢圖拉出來看就會發現說,在一個正常經濟發展的過程之中,隨著經濟越來越熱,那個利率本來就會越來越高,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然後最後面,他可能甚至要透過升息去把一些熱錢給收回來,這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一個經濟正向發展的現象。
但是當然在短線上,他一開始出來的時候大家會嚇到,那是非常正常的,就像之前的什麼殖利率倒掛,一出來的瞬間大家嚇到,但是當然之後你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其實還是回歸到一個公司的基本面。所以我相信在接下來,這些東西的利空會越來越鈍,你不用再整天去執著說非得要做什麼,就是你不可以整天喝奶了你知道嗎?我們 2020 喝了整年的奶了,我相信之後如果美國經濟沒有什麼大問題,然後復甦正常,然後變種的病毒沒有再對我們造成什麼太大的破壞之類的,那他們就不會有太多很明顯的介入,甚至會開始停止 QE,以及為 2022、23 的升息做準備。但是千萬也不要因為這樣子就覺得說要把什麼手上的持股都賣掉,那個可能就是一個過度的反應。
那我們剛剛講到這個疫苗的部分,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 AstraZeneca,他們現在歐洲很多在打 AZ 的疫苗。就我所知,義大利這邊是停掉了,我是從丈母娘那邊聽來的,他們有一個義大利的老人打了之後好像是出現血栓還是怎樣,反正就是掛掉了,所以他們就停止打了。那有些人覺得這樣可能太過頭了,比方說像加拿大這邊就覺得說他們還會繼續,可是像法國、德國跟義大利,他們就先暫時把它停掉。然後後來調查是講說,可能就這一批,不是所有的疫苗都有問題,但可能這一批有問題,所以我們就把這一批停掉之類的。所以義大利,我覺得他們在一些做法上,也是蠻積極的。就可能都會講說這個歐洲人,特別是義大利人,浪漫散漫這樣,所以有時候反應很慢什麼的。
像前陣子是一個蠻有趣的事情,我覺得他們那邊是非常在瘋抖音的,很多人會玩抖音。像我老婆的弟弟,他認識的很多人,因為那時候他不是我兒子,那個是我老婆的弟弟,就是年紀差蠻多的,然後那個弟弟就會玩抖音,很小就開始在玩抖音,就很悲催這樣,然後自己拍一些很低能的影片,然後傳上去,然後跟同學、大朋友會看會玩這樣。
然後就是有一個義大利的小女孩,你知道在抖音上面他們會有一些很智障的 challenge,也不是只有抖音,應該說年輕人有很多就要玩這種智障 challenge,會透過各個平台在玩。只是可能他們紅的是抖音,所以就透過抖音在玩。像以前就是吃那個什麼洗衣球的挑戰,我覺得他媽的低能一樣。然後最近就瘋了一個什麼「自息挑戰」之類的,然後那個小女孩就因為這樣子去玩一個自息的遊戲,然後她媽就掛掉了。
所以在那邊提醒爸媽,就是你小朋友假設開始去玩這種低能的次文化,媽媽直接一巴掌下去,幹什麼東西,然後不要做這種智障的事情。然後因為那小朋友掛掉,義大利政府就 ban 掉,就是 13 歲以下的小朋友不可以玩抖音。然後當然我丈母娘也是很緊張,就是小朋友這麼小,他們本來在玩他也沒有想太多,好玩就好,現在會開始很注意他們在拍什麼奇怪影片或做什麼奇怪事情。好,所以就順便跟大家聊一下這個義大利的事情。
那最後面我要講一個我覺得接下來蠻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們現在可能關注很多台股跟美股,但是我個人其實是還蠻看好接下來的港股會有相當程度的表現。只是當然你要參與港股是比較困難,以台灣人家的感情來講更不想,就是幹你投資中國,就是中共同路人。我們先把所有的情感都撇到外面,畢竟我們是講市場的東西,所以你喜不喜歡,你可以自己做個決定,但是我還是分享一下,我覺得接下來港股會很精采。
原因是因為他們有這個大量的二次上市潮,那這二次上市潮其實是因為川普逼出來的。就川普那時候開始會把一些中國企業考慮讓你退市什麼的,所以當然中國這邊就很抖,那他一定是需要募資管道的,所以他可能就是希望說我們不要只有一條路,我們可能就多兩條路,所以在港股這邊我們也要上市,在美國這邊也要有,所以在兩個地方上市,我覺得這對資本市場來說是很活潑、很好的一件事情。
那當然最爽的是誰?最爽的絕對就是在香港這邊的這些人,因為他們現在有很多你認知到那些大銀行,他們就在幫這些中國公司辦 IPO,我跟你講那一定是賺到翻掉了。你看美國這邊辦 IPO,那個價格本來跟你講 100 塊,之後變 200 塊,50 塊。那中國這邊我相信會更瘋。所以第一個就是這些華爾街這些大銀行,他們要賺到流汗;然後第二個可能就是整個港股的科技指數,可能會有滿有趣的變化。我相信可能這個熱鬧程度不一定會輸給美股或說大家最近看到台股,就幹好瘋,我相信這個市場的資金狂潮還沒有結束,就是只是換個地方去派對、去瘋。
那今天可能很多人講說像香港這個地方,過了國安法之後會怎麼樣怎麼樣,其實很多人真的是 Surprise, motherfucker,就是你用太多感情的東西去看事情會不精準。所以要理性一點,就是你不管喜不喜歡,我們還是先理性的看待一些事情。那我相信會有大量的外資進來玩這一波,一定會有很多人玩這一波,我相信大家不會想要錯過可以賺錢的地方,怎麼會想要錯過呢?
像是 3 月我們就看到百度、看到嗶哩嗶哩,那在這個港股這邊 IPO。那接下來我們看到 4 月、5 月都很多大咖,好像 5 月就還有這個京東物流。那到 6 月,6 月真的超多大咖,像是騰訊音樂,TME,之前在美國這邊,我在做交易的時候是把這個騰訊音樂 TME 跟 Spotify 拿來配對。想起來蠻諷刺的,好像比較少人會講什麼中共同路人啥小的,之前有一段時間很瘋的時候,因為投資 Spotify,也有人講說是中共同路人,我覺得媽的,很多這種政治狂人真的超低能的。
那騰訊音樂也會在香港 IPO。再來就是攜程,攜程是他們的一個 OTA 平台,那那個字我想說應該念「攜帶的攜」,但他們都念「斜程」。那攜程之前我經營的旅館有跟他們合作過,我覺得在中國這邊算是一個蠻優秀的 OTA 平台。那以及順豐速運,就快遞,大家很熟悉。那還有最大的咖,就滴滴出行。所以這些東西,我相信都會吸引到非常非常龐大的資金灌進來。
那很多人就會想問說,那到底要怎麼投資香港?假如說我真的有興趣,你也知道投資香港,其實你就是,或說投資中國股市,你會怕壓單一個股,因為你看他馬化騰、你看他馬雲,然後馬雲落馬,然後開始問說我是誰、你們要幹嘛、你們要帶我去哪裡。之前馬雲會指導大家,常跟你講就是馬雲心靈雞湯,現在就是比較低調了,很多網民也可以去攻擊他。那馬化騰可能也會被肅清,所以像是黃崢這樣子的,拼多多的老闆,急流勇退我覺得是蠻聰明的。他可能自己也看到說,你知道你吃黨的奶水長大,或說你在中國這邊有受到黨的庇蔭,那假設你真的做大,你看起來皮,甚至你不一定皮,可是他們覺得要整改你。所以我覺得急流勇退是一個蠻聰明的做法。
所以在投資中國股市,你可能就會怕說壓到雷包,或是說有這種政治的風險,所以我會建議你使用 ETF 會比較好。那之前講的 ETF 風險那集,要怎麼建模型,應該都不只講過一次,像是 MCHI、FXI、GXC,然後我自己比較推薦的是 KWEB 跟 CQQQ,因為他們是比較像在追蹤中國的科技股。就是你去追蹤中國股市,你不要看什麼上證這種很傳統的指數,裡面都是金融、傳產、工業,你應該是看科技股比較準,你看中國也是看科技股。所以像那個 CQQQ 取名就蠻可愛的,因為中國是 CQQQ,就是 China 然後三個 Q,中國的那斯達克這種感覺,美國就是 QQQ。
所以像這樣的 ETF,你看就可以多多少少會追蹤到香港的東西。但其實我覺得現在最純粹的指數應該是,恆生這邊有一個叫做恆生科技指數,我覺得它是很純粹的指數,那它的編列方式跟它的做法我還蠻喜歡的,但是我發現不容易投資到這樣的東西。像是 iShares 就 BlackRock,它旗下有開一個 ETF,可是它是在香港交易,就是你要在香港開戶才可以買到這個東西。那如果說你在海外就比較麻煩,就買不到。台灣的話可以,台灣有幾檔的 ETF 很有趣,但是因為它費用真的很高,所以我不太想在節目上面推薦,因為我覺得那種很貴的東西就失去了我們去買 ETF 的……太貴的東西就失去了投資的價值。但是大家可以自己去找看看,假設你真的感興趣的話。
那其實像剛剛前面講的 KWEB 跟 CQQQ 還是多多少少,基本上你去拉它跟恆生科技指數的走勢是幾乎算是蠻雷同的,就是它或多或少可以去反映中國的股市。所以假設你要參與中國的 IPO 行情,或許你可以透過我剛剛講這兩檔科技的 ETF,或是你自己可以去找看看,選擇是蠻多的。
那我介紹一下這個恆生科技指數好了,這個恆生科技指數它是用一個市值編列的方式在計算的,那這也是我最喜歡的,我不喜歡那種什麼 Smart Beta,這種所謂的多因子、人為選股的,我不喜歡,我覺得市值是最好的。所以像我常推的這些 ETF:V608 或 0050、VTI、VOO、SPY、IVV,這些都是市值型的 ETF,那這是我喜歡的,因為我覺得市值是最簡單暴力、最強的一個選股方式之一。反正你加了很多人為的選股,去預判它的殖利率、預判它會賺多少錢,你發現你打不贏市值,有趣的地方是這樣。
那恆生科技指數是用市值去排列,在這個恆生裡面科技相關的 Top 30,就是最強的 30 家公司。那它的編列方法是上限是 8%,這個我比較稍微不太喜歡。就像很多人講說台積電為什麼在 0050 可以佔到接近 50% 或是 50 幾%,漲很兇的話它佔這麼多,那不就變成都是它的形狀嗎?我覺得沒有,這是對的。就像如果你今天 Apple 或是 Amazon 狂飆,然後佔 VOO、VTI 比例越來越高,它本來就應該這樣,因為這就是美國市場該有的樣子。所以比方說今天不管是台積電,或是說之後假設我們隨便舉例,聯發科、大立光或是聯詠,隨便舉例,這些可能在 0050 裡面,然後狂漲,漲到變成最大的權值股,然後越來越膨脹,我覺得你都不應該用任何方式去限縮它。因為你限縮它等於你就不是在追蹤台灣市場了吧?你當初買這個 ETF 你就是為了要去買這個市場,所以市場該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千萬不要想要去調整它。
我知道台灣有一些 ETF,它說它是追 0050,可是它去限縮台積電比例壓到多少以下,我覺得這個就是不忠實在反映指數,所以我反而沒那麼喜歡。那恆生科技指數就是有一個這樣的限制,8%,但是 8% 是每一季做一個調整,三個月做一次調整。所以比方說它這一次拉,像是阿里巴巴、騰訊 8%、8% 就有一個上限,那可能在三個月之內,因為他們可能騰訊會翻倍、大漲之類,那騰訊的比例就會跑掉,就不會是 8%,就會往上拉了,但是在下一次他們就把它再平衡,再把它去控為最多就是 8%。
那它此外還有一點特點我覺得蠻有趣的,這個特點在之後的 IPO 狂潮應該就會用到,就是所謂的「快速納入」。你只要是在 IPO 之後,你成功的擊敗了這個指數裡面的 Top 10,就是前十大的個股的話,在十天之後他就會把你編列進去。比方說今天 IPO 假設滴滴出行上來,它是超級怪物、超級大巨獸,他一定會排進前十大,所以他之後就很快的走這個快速納入的管道,就不用等三個月,他就會被編進指數裡面。所以你去投資這個指數,你馬上就可以吃到這個 IPO 狂潮的東西。因為可能有些人就還是很怕,他不想要單押任何一隻中國股,覺得可能有危險,但是整體市場在瘋的時候、那個資金進去湧入的時候,他還是想要賺到,所以買這個 ETF 可能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是還是得強調,這個恆生科技指數,你在台灣可以透過一些 ETF 買到,但是費用第一個超貴,我就比較不建議。在香港這邊你要透過 BlackRock 下面的 iShares 去買到,但是可能很多人沒有在港股開戶。那在美國可能就勉強透過 KWEB 跟 CQQQ。可能大家再找看看什麼工具,搞不好這個 IPO 潮很瘋之後馬上就有新的工具出來,我相信會,因為大家都想要賺錢,這些在發行 ETF 的人也不是笨蛋,搞不好 Vanguard、搞不好哪一家,他們就想要抽一腳,然後他們就去編一個什麼中國科技指數之類的。你可以找看看有什麼是會追恆生科技指數的,因為我覺得這個指數在之後的 IPO 狂潮可能會變得還蠻有趣的。我相信中國市場這邊應該會蠻熱鬧的。
好啦,那我們這集還蠻屌的,這集把中美台都介紹了,就是三個地方的股市,然後接下來的一些看點都跟大家講,一些隱憂也跟大家講。所以希望可以在這邊幫助大家互相切磋,我們節目的核心一直以來都是互相切磋。我不要,不要再跟我講說老師,太客氣了,我覺得也不要叫老師,因為在台灣,老師就是要宣稱自己是穩賺不賠、只會贏,那再給我五年我就變台灣首富了。因為你只會贏,你他媽你一定很快就變台灣首富了。很多人都要宣稱說你看我早講了、早就預測什麼,我不是這樣的人,我就是跟大家講一些東西,有時候有看錯,當然也在我看的所有的東西也承認。那是一個切磋,就是有一個一樣在市場裡面、跟大家一起在裡面要悶的時候一起悶、要開心的時候一起開心,然後所以分享一些我覺得好玩的東西給大家的人。所以大家聽看看、參考看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中國這邊,我是滿期待的,就是他們 IPO 狂潮這邊會有什麼很瘋狗的事情,因為我們市場就是需要有這種一直有很瘋狗的事情發生,我覺得才好玩。所以之後的港股這邊應該蠻有趣的。
好,那我們就進入 QA 的部分吧。
第一個,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他說:「下面一位,五星推推,想請教主委對於指數型 ETF 採用現金申贖制的看法?若遇到市場崩跌的情形的時候,與實物申贖相比之下的流動性風險,是否會是投資前需要考慮的風險呢?」
這個指數型 ETF,看你是什麼指數,如果說是追蹤大盤的,不用太擔心什麼流動性風險。我覺得最有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最有機會的,可能就是 ARK 旗下的 ETF,因為他投資的東西很多,他自己買到變大股東。所以假設他都沒有發生 Michael Burry 講的「電影院失火,大家踩踏現象」,然後這個申贖機制的一個崩壞……你要知道申贖機制會有效的去收斂一個價差,達到一個穩定的作用,他會有點像是一個蓄洪池,但是有時候這個洪水太大,蓄洪池會爆掉,造市商也不一定可以撐得住。那我覺得現在市面上最熱門的 ETF 就是 ARK,如果 ARK 都沒有遇到這樣的狀況,那這種流動性風險會發生在其他 ETF 的狀況,我相信就更少,特別是假設你是買大盤型的,那就很少。假設你是買一些比較小的、那種自己編的指數,然後規模又很小的,那會不會發生呢?那還是有機會,所以要看你買的是什麼。
下面一位,高中古癌小菜雞,他說:「美國公債 ETF 開槓桿?五星吹捧股市小菜雞,想請教癌大,如果是買元大美國 20 年期公債開槓桿,長期投資是可以的嗎?現在公債價格下跌,是否是好買點?」
開槓桿去買債,然後是買 20 年期的。元大產品我只知道,但美國 20 年期債就是 TLT。TLT 你拉他的走勢看一下,對,你可能看他長期,比方說從 2004、05 年這樣一路漲,可能 80 幾塊到現在是 160,看起來是滿穩定,就是穩步的往上爬,所以想說穩定的東西我就使用槓桿去買,這樣是可以的嗎?
這個像是有些人會問我講說可不可以開槓桿去買大盤的 ETF,因為我一直覺得大盤 ETF 是很好的投資,那既然是很好的投資,那可不可以槓桿買?我覺得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開槓桿它本身就是加大你的曝險。所以比方說像 20 年期的公債,我沒記錯的話,最高點是 178 左右,然後最近是跌到 130,所以你開槓桿,你想假設你是在相對高點買的,這樣跌下來你可不可以承受得住?這是第一個。
然後第二個就是,完全以債當成是自己的配置是好事嗎?我覺得不是,因為我就不是一個債的擁護者。那我覺得,像我之前會講股債配置不是必要的,然後因為這樣就被一些基本教育派攻擊,唉唷,股債本來就應該要 73 配啥小的。我看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的,那股債配,比方說 AOA、AOK,股債配都是不一樣的,那隨著自己年紀不一樣、想法不一樣,那都會改變。那你可能年輕的時候不太需要債,那老了說不定你也不一定需要債,反正真的是看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心臟大小不一樣、錢大小不一樣,就會改變。所以配置上要怎麼調整,那都是很看個人的。但是你說你要去開槓桿然後就是買債,不太建議,我不太建議。但是投資是個人的事情,如果你想一想覺得 OK,你還是可以去嘗試。
下面一位,拜託修正好嗎?他說:「韭菜小賤人,五星吹吹,感謝主委讓我們有個好節目聽。為了吃鮭魚壽司浪費一次改名是好的投資嗎?請問癌大上一集提到台股時有說,先算出公司價值再扣安全邊際,等於是可以買入的價格。不知道可不可以請主委開示,通常成長股的理論價會怎麼算?或是要參考哪些數據呢?PS. 幫助自來狗真的很有愛,祝癌大一生平安。」
自來狗應該是講到那個跳到我車上那一條。這個先回答第一個,你為了吃鮭魚壽司改名是好的投資嗎?我覺得蠻低能的,就很好笑這樣。這個低能不是貶抑詞,就是很低能,就很好笑這樣。你覺得划算就划算,那個都看個人。你知道,像現在他改名,他是不是有什麼改運?我會覺得看這個才是真正的低能,因為我不太相信這樣的東西,改名可以吃壽司,好像還不錯,至少比你聽信外面老師去改名改運來得好。
再來就是他講說要怎麼樣算這個價格。首先,你要先有預測未來這個營收跟 EPS 的能力,你不一定要很強,可是你大概要算一下。比方說,我今天知道某家公司的 Capex,就是他的資本支出會上調 50%,類似這樣。然後廠會在比方說在下半年,然後明年可能第三季、第二季,然後這個廠會開始開出來。這個產能可能本來是 1 萬片可以拉到 1 萬 5 千片。拉到 1 萬 5 千片,理論上營收就是在多 50%,但是有時候規模變大、稼動率變高,搞不好毛利又變高,所以可能可以再往上抓個 10%、20%,搞不好又遇到缺貨漲價,再往上抓個 20%。反正就先算出一個你自己覺得他會賺多少錢。要記得,算是有可能會算錯的,你也不要太為難自己,因為分析師自己也會算錯。你知道同一家公司,十個分析師算,可能會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這是有趣的地方。
所以你算出一個,比方說,明年的 EPS 是 10 塊,那今年是 8 塊,所以從 8 塊到 10 塊理論上就有一個可能 20% 的空間,就是股價可能就可以漲 20% 之類的。然後外加他下一年可能會再成長更多,所以你再加一個,講說他會提早反應到下一年,所以搞不好有 30% 的空間之類的。那你可以今天大概這樣算出來,所以你可以成長多少。
那再來就是回推 PS 跟 PE Ratio,用未來的營收去算這個 forward 的 PE,就是下一年的 PE 應該是多少。那你算出來之後,比方說你覺得 100 塊是合理的價格。那這 100 塊,但合理價就是說 100 塊就願意買,可是理論上要更保險是什麼樣?就是 100 塊是合理,我可以買,可是 80 塊幹他媽的買爆,60 塊超幹幹,40 塊幹他媽的跟媽媽借錢也要買。就是你可能會有一個這個階段,就是去算說到什麼樣的價格以下,你會更願意去買。那一般來說就是所謂的「安全邊際」,這叫安全邊際。你可能 100 塊,然後你就抓一個 20% 的安全邊際,80 塊買,所以就是相對比較保守的一個做法。
所以這算是一個,你今天講到去看一個所謂的這種成長股或者說價值股都一樣,這個估值方式都差不多,就是你要去這樣推的話你可以這樣算,然後就是算一個相對保守的位置,你會願意去接。但是你要記得,市場不一定會來到這個位置。像很多人講說特斯拉 30 塊接,去等,然後他等不到。台股加權指數回到 3955 的時候,很多人就很執著這個,我要歷史最低點才要投資,然後你可能這輩子都沒機會投資了,除非什麼隕石砸下來之類的,然後搞不好等到那一天發生已經 80 歲了,所以你難道你從 20 歲到 80 歲都不投資嗎?所以其實你算出一個理論的價格,也是理論上是這樣,但是實際上假設市場就是不回來,比方說資金行情就是繼續的持續,那歷史就是維持在低檔,那他就是回不到你要的價格,那這時候你要怎麼辦?你可能就使用分批買進。所以大概邏輯是這樣,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下面為一位教練,他說:「五星吹,請問主委 FH 中國5G 從剛上市 15 塊抱到現在 11 塊多,其他 5G 股表現都還不錯,請問主委對中國 5G 股的看法?為何一直躺在地上?」
好,OK,那我要先查一下這個你講的 FH5G 是什麼東西。OK,復華中國 5G 通信 ETF 基金(00877)。好,那我們來看一下它的持股狀況,我們來看看買了什麼。OK,立訊精密、中興通訊、歌爾股份、三安光電、中際旭創、藍思科技……其實這持股是還行,還行。
但是立訊為什麼會是最大持股?立訊是什麼?立訊就是之前講說鴻海最大的挑戰者,就是鴻海自己養出來的一個挑戰者,要去取代鴻海,要成為紅色供應鏈裡面的王者之一的立訊,做組裝的。那立訊,他在裡面佔比,我就很奇怪,因為你知道我買 5G 為什麼買……像我自己的 5G 配置,我可能會去選裡面的比方說功率放大器 PA,或者說一些像最近就買了一些軟板,5G 相關就買軟板。那可能會買第三代半導體的代工廠,然後可能會買一些射頻元件的東西,RF,這會是我會選的東西。你把一個代工廠擺到第一個就很奇怪。
所以這很常我跟大家講,你買 ETF 你要知道裡面包什麼兄弟。你知道很多人買 ETF 就是看名字裡面包什麼,沒有在管,我就是眼睛雙眼一閉買了,然後等到股價一跌,兩腳一伸,雖然淚流,這個眼角有淚水,然後也是忍耐吞下去,哭暈在床上。你不能這樣子,你不可以瞎買,你不可以看到 5G 兩個字就高潮,你知道嗎?就像是我們在很早期節目跟大家聊到,你一個包包上面掛一個神屌你就買,可你根本不知道裡面是裝垃圾,因為根本就是一個盜版的包包。
所以你在買 ETF 的時候很重要是,你要知道裡面包什麼。那會跌這麼慘,其實就跟它的成分股有關,因為立訊最近就跌超兇,立訊跌到爆掉,然後整個大股東還拋售,其實好像是因為郭明錤一個報告,講說它未來出貨量會怎麼樣怎麼樣的。其實郭明錤真的是喊水會結凍,然後之後立訊就開始落賽,然後這些相關的股票開始落賽,所以當然最大成分股落賽,它一定不會好過。就像今天如果台積電直接瞬間崩下去,這個短時間內 0050、006208 一定也不好過,所以最大成分股受傷就一定有受到影響。
那我跟你分享 5G 我會怎麼買,你買這個,我不知道該怎麼給你建議,這是我不會選擇的東西。所以滿常我會自己去包 ETF,因為我就是覺得概念家選股沒有選得比我好,所以我自己包。那我自己這樣覺得,我自己覺得有選得比較好,那就算我今天最後面證明是我落賽,我落賽也就算了,因為我自己承擔得起,我自己要這樣選。但如果說你是完全不知道別人在幫你配了什麼,然後你跑進去買,那個也是需要一點勇氣。所以這個是你可能自己要注意的。
然後我們來看最後一個 QA,M34672,他說:「00875,孟恭你好,謝謝你陪我度過消夜的時光,想請問你對於 00875 的看法?」
這個 00875 我知道,因為這陣子很紅,然後台灣有 KOL 在喊,所以就很多人跑進去買,買到溢價啥小的。這個是中信的 ETF,追蹤的是不包含 A/B 股的中國 50 大公司,好像是類似這樣子。不含 A/B 股要買什麼?他買 N 股跟 H 股,就是在美跟在港,就是在美國跟在香港上市的。那跟我剛剛聊到在港嘛,所以其實他的成分股很像,就跟我剛剛講的 KWEB 跟 CQQQ,基本上成分股差不多。
你要怎麼投資?第一個你先去看說這 ETF 怎麼編列的,那市值型的是最好的,就是最好不要有人去介入選股,這是最好的。那再來就是費用,費用非常非常的重要,買 ETF 就是你一定要看費用。所以你可以自己去比較一下我剛剛聊的幾個 ETF 跟這一支,反正它就是投資的標的就差不多,就是中國的科技股。那看哪一個便宜、追蹤績效最好,就買哪一個。或者是有些可能我沒有講到的,那如果你知道,也歡迎分享給我。
那持股就是比方說像是什麼騰訊、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美團,反正就是你說能想到的公司。那只是你在台灣去買這樣的 ETF 就要注意,有時候市場很瘋的時候會溢價,你要記得,你其實買 ETF 費用真的很重要,這你要注意。那再來就是溢價,溢價就是台灣人他媽最愛的,台灣每次買什麼 ETF 都幹你娘一定要炒到溢價,然後給人家法人大戶套利套爽爽,這是真的是直接現割韭菜。千萬不要去買會溢價的東西。
那如果說它溢價是還 OK 的,那費用你又還可以接受,那或許這可以是你參與中國市場的一個方式。那或者是你可以選擇透過我剛剛講的這個美國的標的也是可以,KWEB 跟 CQQQ。那或者是你可能有更好選擇,或是說之後看哪家會推出有在追……我覺得這個恆生科技指數可以稍微看一下,大概這樣子。
好,那我們這集就先分享到這邊。那有什麼問題歡迎到 QA 問,下集見,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