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37:187年ㄉ智慧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

本集節目由 BFFECT 高效保養研究室贊助。BFFECT 是臺灣推出真正 30 天滿意保證的精華液保養品牌,同時也是我們的老乾爹,因為每次來、每次都賣爆,便宜好用,大家又非常喜歡。

其實最早寄到我家的試用包,都是全部給我老婆用,到最後是我自己拿去用。每個禮拜會花兩天的時間去保養,覺得自己從本來很像流浪漢,變得沒有那麼像流浪漢,至少我的整個膚況改善非常多,所以真的很好用。

他們主打的 Acno 戰痘瓶,控油又可以對付痘痘,成效好,一支生產上萬瓶,每次都是幾天內就被掃光,要瘋狂地去補貨。因為這次廣告是早就談好,所以特別有留庫存給我們的聽眾。如果你有出油問題、有痘痘問題,你可以去下單「菜雞抗痘組」;想要美白、希望肌膚有彈性的,可以去訂購「淨白 ETF 組」;如果說你是想要用果酸,可是肌膚又不可以用太高濃度果酸的,你可以去使用「菜雞毛孔乖乖組」。

這是 BFFECT 給我們的專屬優惠組合,以上這些組合包,一樣可以在我們的《股癌》專屬賣場連結找到,會放在資訊欄這邊。你不知道怎麼選的沒關係,你就點進去,依照你自己的需求跟狀況去選擇就可以了,他們都有詳細的說明。

指揮包原價 2776 元,本身 79 折,打完折直接幫你省 500 元。在使用我們《股癌》的專屬優惠碼 Gooaye100,再折 120 元,最高直接幫你省下 700 元。你想要買單瓶產品的,也可以到 BFFECT 的官網去下單,使用我們的優惠碼 Gooaye100,滿 699 元就免運,滿 1200 元折 100 元,一瓶不到 400 元,趕快多買幾瓶,財富自由。

提醒大家,我們這次的專屬優惠活動只有到 5 月 20 號,但是優惠碼可以一直用下去。如果你要買組合包跟單瓶都買的話,他們會幫你合併一起出貨。這邊提供給需要的朋友們,去把折扣碼抄下來,在 5 月 20 號以前可以去買到很便宜的組合包。所有的東西我都放在連結欄,這邊提供給需要的朋友們。

***

這一集節目我們就跟大家聊一下 Berkshire Hathaway 在 5 月 1 號開的這個股東會,以及在股東會上面分享的一些東西。我個人覺得大家要去珍惜 Berkshire Hathaway 的股東大會,跟它給股東的信,因為這兩樣東西隨著這兩位老人家年紀越來越老,當然不是咒他們會掛掉或什麼的,但是確實就是每看一份就少一份,我覺得要珍惜這兩個瑰寶。

目前 Berkshire Hathaway 這家公司,我知道很多不是這種投資本業,或說沒有花很多時間在投資的人,他只會想到說 Berkshire 就等於是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但其實不是隻有股神巴菲特,另外一個查理·蒙格也非常重要,我都稱他為是「高畫質無碼的巴菲特」。有一些低能媒體就拿去引用,搞得我好像把查理·蒙格講得跟變態一樣,但其實我講他是高畫質無碼,是因為我覺得他們兩個觀念雖然有些地方有一些衝突,看法像是互補,可是某種程度來講,大方向的觀念是差不多的。但是巴菲特比較懂這些外交辭令,所以在說話上面比較文質彬彬,不會讓人家感到不舒服,他也不會想跟人家起衝突之類的。反正查理·蒙格就感覺是要跟你輸贏,雖然他在輪椅上面,然後看起來行動不便什麼的,可是還是非常的銳利,甚至可以講是一個老憤青這種感覺,但是是一個非常有錢並且非常酷的憤青,我很喜歡,所以我講他是高畫質無碼的巴菲特。

這家公司其實算是他們兩個互補而成的,不是說因為單一個人,才有現在的成就,他們兩個都非常肯定彼此。所以當你想到波克夏·海瑟威的時候,你就要想到查理·蒙格外加股神巴菲特。

只是現在他們也在談接班,接班人本來是兩位,一個是 Ajit Jain,一個是 Greg Abel。Greg Abel 負責是波克夏·海瑟威的非保險業務相關的東西;Ajit Jain 負責就是保險業務相關的東西。所以這兩位副總裁,本來大家想說應該會選一位,甚至是兩位共同領導之類的,目前看起來應該是由 Greg Abel 會持續帶領這家公司前進,然後這兩個老人家退休,或是你知道……之後仙逝之後,反正這個接班是有人的。但我覺得這家公司在接班之後,當然我們還是期待接班人的表現,可是必須得說這家公司的傳奇就是在這兩位老人家,所以才講說他們的股東會跟股東信,看一份就少一份,要好好地把握這個機會。

也因為這兩位老人家的面子,所以平常像是過往,波克夏·海瑟威這家公司厲害在於,它可以當作,比方說像金融海嘯,大家遇到危機的時候,會找他拿錢,會希望說他可以出來伸出援手來幫助大家,也因為這樣他可以拿到一些特別股,就比較好的條件。只是像這種很好的賺錢機會,在去年就是被聯準會給搶走了,聯準會直接發錢給企業,直接幫大家紓困,所以其實波克夏·海瑟威錯失了很多賺錢的機會。

這家公司其實一路以來也獲得很多的批評,應該說你沒有黑粉,就不代表你真正紅,紅的人一定都有人去黑你。黑他們的人不外乎就講說,比方說巴菲特跟查理·蒙格,他們的波克夏·海瑟威已經這麼久沒有打贏大盤了,或者就像去年,你知道去年行情這麼好,大家躺在那邊賺錢,你看那個 Berkshire Hathaway 也是打輸大盤的。然後像去年大家都追捧女股神 Cathie Wood,Cathie Wood 的 ARK Invest 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厲害的機構,但是他們投資的方向跟做法,其實跟波克夏·海瑟威天差地遠。

我覺得也是另外一種程度的價值投資,大家看到的價值不一樣,可能女股神這邊看到的價值是五年後、十年後,她覺得這個東西是一個破壞式創新,會為人類的文明帶來一個顛覆你想像的改變,所以這個是她看到的價值。對於查理·蒙格跟巴菲特,他們看到的價值可能就是我們廣義上講的相對保守的,他可能買一些比方說石油公司、電信公司,你看 Cathie Wood 是絕對不會買的東西。我覺得有時候運勢就是輪流轉的,所以囂張沒有落魄久,講話平常都不要太嗆就是這樣。因為在股票市場,我們知道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什麼東西都是可能會變來變去的,我們都是在不確定之中試著去找到一個虧得少,然後回吐不要太多的成長方式。

像去年 Cathie Wood 可是直接屌打了大盤,但是在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她是輸給大盤的。所以我當初做了一個公益活動,買了她大概兩三萬塊的周邊商品,因為我知道她很熱門,我很喜歡她,我想要抽獎給大家。但是因為她至今表現都沒有很好,所以我的想法是等到她開始追過她自己去年的新高,或是說她再一次打贏大pan之後,再拿出來抽獎,但是已經等了幾個月,目前還沒有等到。那去年被笑了,波克夏今年就直接擊敗大盤了,所以好玩的地方就在這邊,股票市場是這樣變來變去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你不要站隊,大家都喜歡說我是什麼成長派的,攻擊你價值派的;價值派攻擊成長派的。其實時也運也,今年可能瘋狗流很紅,可能到下半年瘋狗流就不見了,這是很常見的。你很難想像同一個方法可以應用在每個情境裡面,他一定會有一個適合的場域。所以大家工具箱裡面也不可以只準備一個工具。

好,那我們就講一下波克夏·海瑟威他們在這個股東會上講的一些重點,大概跟大家總結一下。

首先巴菲特就跟大家介紹波克夏·海瑟威的第一季度財報,他說他自己喜歡在禮拜六公佈,因為這樣子投資者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去消化。我覺得他這個是很貼心,但是想多了,因為會持有波克夏·海瑟威的人應該都是相對穩健的,我很難想像會有當沖仔(day trader),或是做那種短期交易的人會來買他的公司。所以其實要因為財報的數字好跟壞有大量的出脫持股,應該是會相對罕見。但是有這樣的想法還是很好,讓你有時間去消化,你就不會看到一個比方說很好或是很壞的數字,然後急著要去砍自己的股票。他整個個性上的穩健跟這個公司的步調都反映在他這句話裡面,就算講了很多資訊量了。

那同時他提出說 2021 年第一季度的營業利潤是 70 億美元,2020 年就去年同期一樣第一季是 58 億,有一個顯著的成長,這代表說波克夏·海瑟威的營運是不錯的。其實只有在去年三月份的疫情,有造成經濟的停擺,有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之外,除了這幾個月的變動之外,大概都是很不錯的。也跟你講說你看他的這個財報,你不要只看淨利,雖然一下淨利轉正,大家看到可能覺得不錯很讚,但是其實你不要只看淨利,因為那不是特別重要,你要看這個營業利潤。因為營業利潤才代表整家公司的實際上在經營上的狀況是怎麼樣。因為像波克夏·海瑟威這樣公司,如果說你只看淨利的話,這個淨利上其實會反映很多帳面上,因為他的 portfolio 的漲跌所造成的投資的波動,所以就沒有那麼準,那他還跟你提醒這一點。

再來就是他點評了股市的長期發展。他說到 2021 年的第一季,目前全球 20 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前面六個有五個是美國的。但是在 30 年前的同樣的資料,20 大市值的公司裡面最多的是日本公司,也就是時代是會變的。你也很難想像比方說 10 年、20 年後,這個最強的公司還會不會是都是美國的,或者說美國公司會不會反而到最後直接刷榜,或者說其實有其他更強的國家會浮上來,這個都是很難說的。我相信在日本極盛的時候,應該很少人會想到說日本後來會有一個失落二、三十年,所以很多這種全世界的變遷,並不是我們可以這麼輕鬆去想像到的。所以他認為說,你股票持倉應該要多元化一點,因為世界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但是當然他自己還是比較喜歡美國的公司,就是一如往常的,不要跟美國對做,這是他的觀點。

那同時他還舉例說,比方說在他老爸那個年代 1903 年,那時候是整個汽車工業改變了美國,也就是你現在看到那個鐵鏽帶,雖然現在是鐵鏽帶,但當初那個時候就是美國的精華,汽車工業就是美國的重點。那汽車工業那時候最旺的時候,大概美國有超過 2000 家跟汽車相關的公司,但是到 2009 年只剩下三大巨頭。也就是說你看到汽車產業從 2000 家縮到剩下三家,變成一個寡佔。

我覺得這個有必然的過程,本來是百家爭鳴,然後到最後因為要追求極致的效率,一定會變成這種巨獸們的壟斷,就剩下幾家之間的競爭。比如說像手機,可能本來也很多家,到後面就看到什麼三星、蘋果,就會縮到剩下幾個人。所以你要在 2000 家汽車公司裡面去找到最閃耀的那幾家,可能就沒有那麼容易。所以比方說你要去挑個股投資的話,其實你要去確保,首先第一個,你是否挑到裡面最強的這個公司,就已經很困難了,是機率很低的。

再來就是,你是否看到趨勢?看到趨勢其實也是不容易的。比方說我們現在可以猜到趨勢有什麼?我們可能會猜說電動車吧,因為油車會慢慢地被取代掉,大家開始會換去電動車。可是在換去電動車過程裡面,你也很難想像會不會比方說中間……雖然現在這個氫能源燃料電池,大家覺得很多是騙局,但像豐田(Toyota)其實都一直沒有放棄去發展這個氫能源燃料電池,像他們的車子「未來」(Mirai)這臺車,就是以氫能源燃料為主。所以會不會未來我們想像的社會裡面,比方說我們覺得都是電動車,但其實是並存的,電動車、油車、跟氫能源燃料車都會存在?或是說氫能源燃料車突然突破了瓶頸,然後大量的發展,反而它變主流?這個是我們都很難去猜測的。

那就算是用電動車來講,特斯拉會不會在 10 年之後還是電動車首屈一指的標竿?還是說比方說像是福斯集團會追上,有高低配,有 ID.4,也有保時捷的 Taycan,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會不會它變成領先者呢?這個就是我們在一個新的世代來臨之前,我們可能會去率先佈局,但在佈局的過程中,你也不確定你可不可以猜到會是福特還是福斯,還是特斯拉,這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就算你猜了電動車,搞不好最後贏的不是電動車,而是氫能源車。所以他會跟你講的就是說,選股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大概是這樣。

那下一條就是有人問他說,你不是講說「別人恐懼,你要貪婪」,那為什麼你在疫情的時候,別人恐جري,你也跟著恐懼?為什麼你要去賣掉你的航空股呢?他說,其實以他們投資部位七千億來講,他們只賣了 1% 的部位,所以其實航空股在他們的 portfolio 裡面本來就不是特別重要的部分。他當初是覺得要幫助航空公司,但是雖然有一些少部分的股東覺得不好,但他還是決定要幫下去。到最後面整個經濟停滯的狀況之下,他們覺得是救不了、救不下去,所以他們就決定要把這個部位去砍掉。

所以在他的論述裡面,我覺得就非常合理。雖然很多人會喜歡拿他講過的話來酸,「你不是講過『一家公司你不要持有十年,你連一刻都不要持有』嗎?」我覺得這很無聊,有些人就喜歡做這種網路酸民,因為這些網路酸民他們就喜歡去抓人家講過的一句話,然後去套用。就譬如說可能有些人會抓說,謝孟恭講說不要槓桿,他媽的房子你還不是槓桿。本來我們講話就是會講一個概略式的、大家可以用的,當然一定會有特例,或是說因為一些狀況會去調整,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不可能你就是一個天條用到底,因為如果有這樣的天條,就每個人就刻在心裡面了。可是真正要講天條,就是我們不要犯罪、不要吸毒,就是這種無聊的東西。可是在投資裡面,我覺得很多東西是千變萬化的。

所以他大原則是這樣:「一家公司,我不可以持有十年,我連一刻都不要」,但是可能有些狀況之下,他會提早去把東西給出掉。這也不是我要去幫他說話或是去袒護他什麼,我覺得很多人腦袋就是很死,他無法去想像這種在黑白之間的這種灰色地帶。就是《灰階思考》這本書講到的灰色地帶,很多人是無法想像的,他就覺得你要告訴我一個絕對的方法。沒有絕對的方法。

他認為現在看到這個經濟復甦其實是超乎預期,而且航空股也復甦,航空整個經濟都復甦,可能我們之後會看到什麼旅遊泡泡之類的,但是他還是覺得這個風險仍在,所以他還是不會想要買航空股,就在這邊跟大家做一個句點了。

然後就有人講說,那你為什麼不要拿你帳上的大量現金去做這種大象級別的收購呢?巴菲特講說波克夏目前現金大概是他們公司市值的 15%,這規模是 OK 的、是合理的,之後會再降低。在去年 3 月的疫情的時候,他們會希望說手上有現金,其實對於很多公司都是這樣,像孫正義的軟銀他們也是發了一個圖片,反正就是說「現金為王」,現在就只要持有現金。

對於很多公司來講,當你在擴張的時候,你會希望都是到處借錢、都是負債,快速地擴張。可是當今天遇到雨天的時候,銀行也會雨天收傘,所以你會希望在雨天的時候,你帳上是有一些現金可以動的。對他們來講,他們覺得比方說在去年 3 月,其實大家都希望手上會是有現金的,在這樣的狀況之下,當然他也沒有辦法去出手做很多的投資。

那同時我覺得是,當然他們生意有被聯準會搶走,因為過往假設遇到這種經濟上的一個危機,即便這是因為疫情造成的一個短暫危機,但是反正有些人需要調頭寸的時候,可能就會找上波克夏·海瑟威,那他們就會把它龐大的現金拿出來借給你,但當然就跟你換一個很好的條件,拿一些很棒的 deal,甚至有點像是在放高利貸的感覺。但是這一次這樣的工作就是被聯準會給搶走、被美國政府給搶走,紓困、發錢、印鈔、QE 等等的,所以我覺得他們因為這樣也錯過蠻多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他說,波克夏·海瑟威最近表現是沒有贏過市場的,那你要怎麼樣讓大家繼續持有你們而不是大盤呢?查理·蒙格直接講說,其實對於長期投資來說,持股還是多元化會比較好,所以你持有我們波克夏·海瑟威等於持股多元化,因為他們旗下經營的東西非常多,而且他們同時有在做投資,所以等於你買我就是在做到多元化這件事情。

那巴菲特接著就說,其實他一直也在推薦標普 500,就是你直接去買這個 index fund、這個 ETF,像是 SPY、VOO、IVV 這種,就追蹤美國 500 大,或直接買 VTI 追蹤這個全美市場的。那他並沒有推薦波克夏·海瑟威,他也不覺得普通人可以選股,那甚至有時候他還建議大家不要來買他的股票。我覺得在大多數的狀況之下,其實買國債或是標普會是比較安心,但當然波克夏·海瑟威也是可以買。如果說你對於市場是不夠瞭解的話,還是買標普。

其實這個觀念跟我常提的觀念就很像,就是對,我跟巴菲特想的一樣,謝謝。我覺得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選股真的是很困難的過程。當然我們可能在去年呈現一個百股齊漲的狀況,然後到了今年,就連去年沒有漲的,比方說金融股、一些原物料,到今年都漲了。所以其實從去年到現在,我必須得說是整個市場的所有東西都漲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利率低的關係,資金就是找地方去,所以即便它基本面沒有顯著的改變,照樣把它炒上去,但所有東西都漲了。在這種狀況之下,可能大家就會覺得我選股還不錯、會賺錢,但是我覺得考驗可能在後面,等到你發現你自己選股是打不贏的時候,千萬記得你永遠都有大盤這樣的一個選擇。

接下來就聊到氣候、社會責任還有能源相關的話題。那這邊就是由前能源業務主管,也就是現任副董事長跟接班人 Greg Abel 他來講。他說 2007 年他們就已經提出氣候變化會是威脅,打算用創新、設立合理目標,然後來達到這個去碳、減碳的一個發展。那同時呢,波克夏·海瑟威在輸電網基礎設施已經投入了 50 億,接下來還會再投 130 億美元去做這樣的投資。那同時在 2015 年,他們已經有承諾過會把 150 億美元投入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那現在的投資已經遠超這個數字了,同時也提前完成了減碳 28% 的目標。公司可以在 2030 年達到巴黎氣候協議的要求,然後在 2020 年,他們已經關掉了 16 個火電廠,2030 年再關 16 個,然後到 2050 年預計可以關掉所有的燃煤火電廠。

其實我覺得這個目標應該是會達成,而且有可能會提早達成,這個是很自然、很健康的一個現象。在能源政策上面,我們可能會看到兩派的做法,就所謂的左派大政府跟右派小政府的做法。那我覺得殊途同歸,就是最後麵人類的文明都會往最適合、成本降低之後的方向去走,那個是一個必然的現象,只是你要什麼樣的方法去切入而已。

我個人覺得左派大政府比較有點像是揠苗助長,但是也不是說這樣不好,有時候政府推一把也好啦。就比方說禁止你在某個年限,可能到 2030 年,你就不準再給我開油車了,強迫你要做到這樣的減碳。或者說像現在拜登就是把他的這個車隊要換裝,或者說他盡量去鼓勵、去補助,其實這就是左派政府的做法,他會希望說加速這個運作。那右派政府呢,我們也不可以說他是放任、然後讓大家繼續汙染。雖然可能有些人對於川普去使用這個頁巖油、去放任頁巖油這件事情有很多的意見,但是我個人覺得其實在商業的角度來看,這些公司也不是笨蛋。

當他今天假設,當然過往這些高汙染的東西,可能對他來說取得方便,那投入的成本低,大家可以在那邊賺到很多錢,有得做白不做。可是到未來的某個程度,其實現在就已經正在發生中,比方說可能太陽能,或者說風力、或是說水力、或是說各種另類的發電,這種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它成本會持續的下降。比如像特斯拉的電池的成本就是持續的下降,在這個大量的資金去關注,大量的科技、大量的人才投入在這邊,其實它終究會把這個成本往下拉。然後最後面,一定就會越來越多人來做這塊,比如像丹麥沃旭,這個風力發電的業務就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覺得不管你是走左派的看法,還是右派來看法,反正在最後麵人類就是無可避免會往更乾淨的能源去走,只是可能切入的角度不一樣。所以抓 2050 年達到這個把火電廠關掉,可能是蠻正常的,甚至說 2050 年假設你不管火電廠,搞不好你才是白痴。第一個你可能要去付出更高的稅金,因為你造成汙染;第二個是搞不好這個風力跟水力發電,或者是太陽能發電,它的成本已經降到搞不好已經難分軒輊了。所以那時候你不做可再生能源才是很奇怪的事情,這都是對未來是可能的想像。

再來就是提到說,為什麼會賣掉部分的蘋果股票,而不是趁低多撿一點。巴菲特講說因為他們目前已經持有蘋果大概是 5% 多,是一個安全的水平,而且已經遠超其他行業、遠超其他持股了。他跟蒙格都覺得說蘋果的管理層很讚,Tim Cook 雖然創意上不一定贏得過 Steve Jobs,但是是一個很讚的公司管理者,利潤也高、客戶滿意度也高,沒有太大的問題。

他自己也覺得說其實賣出一些蘋果的股票可能是做錯了。幸福媒體就開始寫說巴菲特認錯啥小的,我感覺真的很無聊。反正他有補充說明,雖然他賣掉了部分的蘋果股票,但是因為他們有大量的回購,波克夏·海瑟威買了一大堆自己家裡的股票。那其實買自家股票,這庫藏股的做法,就是一個提升股東權益,讓大家股東們都可以,本來是僧多粥少,現在就是把一些和尚給抓出去幹掉了,所以你們剩的這些和尚就可以分到更多的錢,大概這個意思。所以其實某種程度來說,每個人單位持有的蘋果的數量反而是上升的,所以其實對於整個股東的權益來講是讚的,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再來就是聊到 SPAC,他們兩個都覺得 SPAC 是有這個投機的感覺,因為規定兩年內他募齊到這個錢,就必須把這個錢給花掉,所以有點像是……講得有心人士要的話,有點是拿你的錢來賭博這種感覺。那蒙格則是說,他不喜歡職業投資人去割韭菜,他覺得這是一個割韭菜的做法。SPAC 是 easy money,因為你容易就圈到這樣的一筆錢,所以如果說你過度放大這樣的一個模式的話,可能會有很大的問題,那蒙格覺得是一個很羞恥的行為。就再一次,他講話是比較直接的。

那 SPAC 狂潮在美國這邊算是稍微減緩了,前陣子 SPAC 的股票可以亂飆,那現在 SPAC 有很多就跌跌跌跌,甚至跌到他的當初募資價附近。你要記得 SPAC 它跌到募資價的時候,其實就是……他如果兩年內沒有找到企業,他就是原本的錢還你。所以理論上它跌到募資價附近,然後假設你是很看好這個組織 SPAC 的老闆,比方說像是 Bill Ackman、比方說像是李澤楷、比方說像是 Peter Thiel 等等的,那其實在這個位置說不定是一個很棒的投資機會,因為最差最差就是掉這個位置,那如果說他找不到收購的東西,他就是把錢還給你而已。那這是他們對於 SPAC 的看法。

再來就是一些花邊話題,像是問他說如何看待拜登政府的資本利得稅計畫。他是講說他不喜歡去回答政治內容問題,但是巴菲特本人其實是民主黨的粉,一直以來都是挺民主黨的,那蒙格是比較偏共和黨這邊,所以他們兩個雖然在政商看法不一樣,但是你看還是可以合作無間。巴菲特說身為波克夏·海瑟威的董事長,他是沒有權力去提出政治主張的,所以有點像是政治歸政治。你要問我這個私底下我支援誰,可能他會去做一些表態,但是在股東會上,他不太願意說太多。

但我個人覺得像這種資本利得稅,對他們影響是有限的,目前也還在研擬。像可能長期持有的,他會提供給你降稅,有蠻多這樣的聲音。就是說假設你是投資一家公司,你不是要做短期的,那其實長期持有的人,譬如說像是方舟的 Cathie Wood 也提到類似的觀點,長期持有應該是要給你一些鼓勵、是要降稅,那短期持有我們就勇敢地去課這個資本利得稅吧。就是搞不好對他的利益來說不一定會衝突。而且對一些有錢人來講,其實我覺得蠻多有錢人的觀點是這樣,當然可以避稅、能閃則閃,但是當他要繳的時候他們也就會繳啦。就是說,不是說一定會很自私的覺得說,當我今天要繳稅,我他媽就是恨你全家。觀察一些極端有錢的人,我覺得他們不會有這樣的一個想法。

再來就是聊到說,是不是對於加密貨幣還是覺得一文不值?那巴菲特就是語帶保留,他選擇不要回答,因為他不想要傷害任何人,不要讓任何人不開心,果然是很熟悉外交辭令。那查理·蒙格就是講得很直接,他說他痛恨比特幣,也不喜歡這種憑空創造的金融產品,就可以框到這樣子數十億美元以上的一個價值,也不喜歡虛擬貨幣去綁架現有的貨幣系統。他一直以來對於比特幣的吐槽,其實都是非常的直接且赤裸裸的。你在 YouTube 找他的一些對於加密貨幣的看法,你看他下面那個評論一堆人在吐他,因為畢竟可能用 YouTube 都是年輕人吧,很多年輕人在參與加密貨幣的市場,所以就覺得幹,你就是一個老番顛在那邊講幹話。

但我覺得,對啦,就是說我個人對於加密貨幣不會覺得他是一個很壞很壞的東西,但是我覺得我們也可以試著去理解,你知道當老人家你到一個年紀的時候,你本來對新的東西就會比較保守。比方說像他們不會去買我們覺得現在很酷的科技股,那當然他們會錯過一些漲幅,但他們也會閃過一些泡沫。反正你就是挑你自己喜歡的球打,我覺得不用去說服他一定要喜歡加密貨幣,或是說怎麼樣的,就是 agree to disagree,大家可以互相同意我們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那一個花邊的話題就是說,馬斯克的這個火星殖民計畫有沒有可能在波克夏·海瑟威旗下的保險公司這邊納保呢?然後負責保險業務的副總裁 Ajit Jain 就直接講說應該是不會,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但是不會。那巴菲特就補刀,就是說是可以幫他擔保,但是要很小心,而且取決於說看保費是多少,那這個保費數字可能會跟馬斯克想像的有很大的差距。因為馬斯克可能覺得說這是一個酷東西、安全,大家可以上火星,但其實馬斯克也沒有說真的很安全,他比方說他就有提到說可能第一批進去火星的人就是要一輩子待在那了,也會遭逢到一些危險之類的。那這個保費的數字可能就會相差很大,一個是願意承擔風險的人,另外一批是相對保守的人。相對保守的人開的保險公司,他開的保費當然可能就會是一個天價,可能馬斯克這邊就覺得怎麼那麼貴。那也是一個觀念跟時代不同的一個磨合,他們這邊是比較屬於相對保守一個公司。但我覺得他們的很多說法是值得借鏡也值得參考的,大家還是要認真的去聽他們講的,然後你可以接受說你不同意他說的,但是你還是要聽他講,我覺得這對大家是最好的。

那最後面就提到像 Robinhood 這種所謂的散戶神器,因為現在很多散戶在 Robinhood 上面操作,那 Robinhood 過去造成的一些悲劇,比方說像是有人因為上面的帳上損益的不明而自殺等等的,那或是是在上面搞到破產,很多這樣的悲劇產生。但當然也很多的少年股神是在 Robinhood 上面颯爽登場的。那巴菲特他們怎麼看呢?巴菲特就覺得說像 Robinhood 已經成為股市賭博屬性,在這一兩年來非常強勁的背後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有像這樣的一個 APP。因為 Robinhood 這種 APP 他就做得像是一個電玩一樣,他讓你覺得好像投資是很簡單、很輕鬆,然後這個視覺是很漂亮、很 easy 的東西,所以你會放低很多的戒心,那他覺得 Robinhood 是有去助長了這樣的事情發展。那同時間呢,他覺得這是一個像收希望稅的過程,我覺得這個說法是還蠻酷的。就是說大家都想要發財、都想要成為少年股神,那你在參與的過程之中,雖然他沒有直接跟你收手續費,但是他跟這個高頻券商這邊、高頻交易商這邊還是有收到錢,這是他的獲利管道。所以他賣你一個希望可以在股市裡面發財,有些發財、有些破產,但是對這些公司來講,他們還是可以賺到錢的。

好,那差不多這樣子。那最後面就提到像通膨預期上檔這件事,我覺得這個應該也是個共識,現在誰還會去質疑通膨這件事?當然可能聯準會會拿一些資料跟你講說還好,但是我相信消費者很快就會感受到。你現在看到的什麼銅價、原物料運輸、鋼鐵,然後整個木材全部都在漲,就會反映在你的房價,這個建築的成本會往上拉,然後你現在下去找設計師幫你蓋房子,現在有在裝潢的一定都知道,那個報價都是漲。然後再來就是,比方說知名的連鎖做零食的公司,就告訴你說他們可能不會漲價,但是比方說會在你的洋芋片裡面多打一些空氣,因為畢竟原物料就變貴了吧。然後麵粉講說好久沒有漲了,也要漲了,什麼東西大概都要漲了。也因為這樣的狀況之下,就是我們會看到所謂類似通膨的現象產生,就是說東西會開始變貴。那我覺得這是大家都要去面對的一個課題,就是說你的薪水沒有漲,然後物價在漲你要怎麼辦?所以可能投資之後會變成每個人生活之中都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這一個零利率大撒幣的時代,如果你沒有投資的話,基本上那個現金擺在那,它就會不停的、價值是會縮減的。所以你要嘛就是擺進去房地產,要嘛就擺進去股市。那擺進去股市,就還是要聽巴菲特講的,你不聽我講的沒關係,你至少聽巴菲特講,因為巴菲特講一樣的話。就是說你沒有選股能力,也就買大盤,至少你可以去抗這個通膨。但是比方說,如果你真的很怕大盤的這種波動,股市畢竟還是有波動,你可以選的債券,即便現在可能國債也不是一個真的非常非常好的一個投資標的。那我覺得股票市場還是可以買,但是可能就是使用稍微分批,不要一次把子彈打完,因為我們真的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可能會開一個水岸第一排。當然自己還要去注意這種股市高低位置的變化。

特別是在最近,比方說臺灣的股市在禮拜二就出現一個崩殺,那昨天美國的股市也出現一個跳樓。雖然很多人要把它推給像是葉倫提到說可能會有升息,不過我覺得大家如果真的是因為這個訊息而殺的話,那其實還蠻好笑的,因為都還在擴表,你至少要等到擴錶停止,然後才會開始去談升息,你都還在擴表,然後直接就跳去升息了。但如果真的是因為這麼低能的理由殺的話,那今天假設真的是因為這個理由,那今天就應該要反彈,因為後來葉倫在盤後就講說「沒有,他個人意見」。其實本來就是他個人意見,因為他並不是聯準會的老闆,他是財政部長,所以升降息不是他的任務、不是他的工作,所以他最多就是講講他的意見而已。

那其實某種程度來講,他講了這個話,然後讓股市崩也不是什麼壞事。就像是去年以前,你要記得去年以前的時候,在這個反正一路從 2 月到 4、5 月都還有,比方說疫情假設突然爆出一個新聞,股市都還會震一下、甩一下、跌一下,可是到最後就不會跌了,因為市場最終會習慣、會抓到那個平衡。所以我們如果不想要硬著陸的話,就是說假設突然間停止擴表然後開始升息,那可能會是一個硬著陸。那現在這種壓力測試就很讚,反正他出來放個話,然後下次換聯準會的哪一個分行的行長出來放個話,然後下次換鮑威爾或者是拜登出來放個話、賀錦麗出來放個話,久了之後大家會習慣,那股票的市值自然就會調整到一個適合的位置,到那個狀況之下大家也不用想太多了。好啦,我們這一集我們先聊到這邊,我們接下來進入 QA 的部分。

***

#### Q&A

**第一位 Lion_Dog63:**

> 五星大吹特吹,主委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選股策略嗎?看上一家公司會怎麼去研究呢?感謝!還有想問問彼得·林區的《選股策略》這本書的內容,主委覺得適合現在的股市嗎?因為發現主委蠻多觀點跟彼得·林區一樣,但是推薦的書單卻沒有他的書,XD。

對,這個 Peter Lynch 也是我一個很喜歡的操盤手、基金經理人,都可以,多重身份,同時也是一個作家。我覺得他很酷的地方是他非常的幽默,我非常推薦大家去看他的一些訪問的影片或者說他的演講,他演講上面就是非常有默,是一個被投資耽誤的 stand-up comedian,如果拉到這個時代的話,應該是去講脫口秀了,真的蠻好笑的。那之後我會把他的書拉進書單裡面,因為他寫的東西也確實是還蠻有趣的,而且他對於市場的看法也是那種……他不會告訴你有什麼絕對的辦法,他是一個很有彈性的人,然後他最核心的觀念就是告訴你不要被市場嚇跑。那我把它補充到我自己的書裡面,就有提到他面對崩盤,他是怎麼樣看待這件事情的,還是可以保持幽默,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酷的事情。

我自己的選股策略就是首重題材,我一定會選我覺得比較酷的東西。比方說除非你今天跟我講這個傳產的某個股市一定會噴到不行,那我還是會買,但如果平常是我自己去挑,我基本上不會看上這樣的東西。我會選擇比方說一些,以現在來講,就是可能電動車相關的、車用半導體相關的、或者是伺服器相關的、或者是可能未來的電池相關的,因為新的電池技術、固態電池雖然可能還有好幾年的光景,但是像這樣的東西我會喜歡關注,我會喜歡關注這種科技股的東西,因為科技股的這種題材,我覺得才會是長遠的,才會是比較暴力的。雖然這陣子你看到科技股在修正,但是你不要忘記去年到現在科技股漲了多少,他跟這些現在可能飆得很兇的傳產比,不一定會輸,甚至是贏很多的,就整體來說。

所以我還是比較喜歡科技股,雖然最近稍微悶一點,但是我還是習慣去打我自己適合的球。然後我會搭配一點量化的資料去看,最基本的量化資料就是,當然他的營收,我會希望他是擴張擴增,year on year 以及 month on month,臺灣看得到 month on month,那越來越好,營收要越開越好。我個人是可以去投一家不賺錢的公司,就是 EPS 是負的,這個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你的營收你要持續的上揚,當然我會去分析他營收背後的來源。但是在初步的量化篩選,就是先選出有在成長的。

再來就是我喜歡挑這種毛利比較高的公司,因為一般來說,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一般來說毛利越高的公司代表你的競爭力越強,你比較不會遇到人家用削價競爭就把你擠出去,你一定有一些不可取代性。所以毛利越高的公司,我覺得他的護城河是相對深的,這是我一個篩選的指標。

把這些指標都套進去之後,當然我可能就去翻年報或者是一些他可能在法說會上面講的一些對於未來的業績指引,我覺得符合我的胃口就會買進他。那我不會對於股價的現價有太多的要求,因為我會覺得現價就是一個「存在即合理」。價格在這邊,對,雖然我可能比方說我希望 100 塊買,現在價格是 110,可是以我自己往常的做法,我還是會先打一點點進去,因為既然 110 是市場的共識價格,我又看好他未來發展,那我還是先打一點點。如果有掉到 100 我會覺得非常高興,因為這是我覺得很甜的價格,但是如果沒有的話我還是會持續買,因為我是比較看未來,比較沒有在看過去。這是我的做法,但是每個人做法其實不一樣,那沒有一個絕對的做法,在這邊補充一下。

**下面一位「跪求小菜雞」:**

> 五星吹吹起來,請問可以麻煩主委跟也是忠實聽眾的我的朋友說個祝福嗎?

好啦,那是不好。他說祝事務所所長們去高雄見習一切順利,也祝好夢所長生日快樂。這位來自跪求小菜雞的祝福,送給好夢所長跟事務所的所長們,祝你們一切順利跟快樂。

**下面一位「中壢的 Lion」:**

> 地表最優質 Podcast 菜雞悲歌,每一天吃飯睡公園,只好買兩本《灰階思考》,一本在夜晚的寒風之中,靠著路燈閱讀,一本拿來蓋泡麵。

OK,所以你想在公園裡面,那記得如果說天氣冷、轉涼的話,書還可以把它撕來燒。我特別跟那個出版社講說,那個封面他們一般會挑那種塑膠的,我說挑紙質的比較好,想說人家要拿來燒的話,至少這個比較不會吸到塑化劑。

**下面一位 DESWA FJKI:**

> 盲人要怎麼投資?主委大您好,小弟是您大學同校的學姊,目前是職業律師,去年 8 月才開戶,聽人報名牌買了一支股票,居然跌到被套牢,還好是平時沒在用的錢,因此只好先放著。但看大家買股票都賺飽飽真的很羨慕,平常在工作加顧小孩,真的是沒空看盤,針對這種情形,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建議的投資方式?

就大盤型 ETF,VTI、VOO、IVV、SPY、0050、006208,這個就是跟著整個美國大盤、臺灣大盤去做成長的一個過程。你去投資這樣的東西就等於說是投資整體的股市。那巴菲特這一次的股東會不是有提到嗎?說你要去選到一個未來會大紅大紫的東西,真的是很困難,產業的更迭太快了。就算你猜對產業,像美國你猜對汽車工業,那 2000 家最後只剩三家,你有把握 2000 家你押得到三家嗎?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假設你今天是買大盤型 ETF,它好處就是最強的最後會留下來,那弱的它自動幫你汰掉了。所以對於這種沒有時間看盤的人,真的這個方法是最好的。或者說對於就算你有時間看盤,可是你績效爛得跟屎一樣的,那就直接加入大盤,這是我們的老生常談。

**下面一位「還寶夢周公」:**

> 五星再吹一吹,癌大我來了!收到癌大的書,趁著假日就把它看完了,那多會過程之中,腦子默默浮現癌大的聲音。連續兩天像是聽 Podcast 一樣。對了,您跟凱莉在 YT 合作的有聲書,有機會聽到您的現身嗎?從小時候一直看著家人投資股票,小弟工作四五年後,家人就轉了一筆資金說投資……

你的那個字沒打完,窮被吃光,後面窮沒看到。那你說的這個有聲書有沒有機會聽到我的現身?沒有。因為他那時候叫我去錄有聲書,我說太累了。這個出書的過程其實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我本來以為寫書很輕鬆,之後才知道說要錄有聲書、要跑宣傳,我說怎麼辦,我訪問幾乎全推掉,真的只有接一兩個,幾乎要全部推掉,因為我覺得真的太累了。然後籤書本來其實會要籤更多本,要宣傳什麼,那我跟他說不要宣傳,因為真的太累了,我很後悔,我覺得這件事情真的他媽太困難了,想趕快把它結束掉。然後我們把收益拿進來,拿去買罐罐、拿去買糧食,然後送給狗狗,那就結束了這樣。希望大家可以在書裡面獲得一些東西。然後那個有聲書,就是那時候他們叫我錄,我就說找那個漂亮妹妹的聲音來,他們就列了幾個,然後最後面就是凱莉。那凱莉也是,我覺得他聲音應該算很甜,好,雖然很多人說他笑聲很尖銳,可是像這種有聲書她不會在那邊笑,所以大家聽起來應該還蠻舒服的。

**下面一位 West Yang:**

> 宣我,謝謝主委優質觀念,每週陪伴。想請問主委如果未來臺股有相當的修正(股匯雙殺?),臺股會修自己的還是美國全球都會修正?感謝,愛你。

如果你今天是講股匯雙殺這個理由,那當然就是臺股先跌自己的。因為股匯雙殺意思就是說賣股票,然後把錢匯回去國外,這就是股匯雙殺,在過往發生過幾次。目前是還沒有看到像樣的股匯雙殺,前陣子有一小波,但是被內資接起來了,然後後來就沒有持續下去了。

那除此之外,臺股還有什麼修正題材?像是 overbooking。Overbooking 也是幾個老闆已經有出來提到了,但是我跟大家講過這個是我自己是猜 Q2 和 Q3,但是我朋友跟我講說應該會在 Q4 以後才會發生。但是一樣,不要相信任何人講的,不要只相信我,也不要只相信我的這個分析師朋友,我們最好就把它當成是各種劇本,遇到你要知道怎麼反應就好了。

那除了股匯雙殺跟 overbooking,這個是單就臺股的,就臺股的修正題材是這樣,因為臺股的主流比較像電子股。那如果是講全球性的話,當然就是比如說像是縮表或者說升息。因為升息,利息就是地心引力,當地心變高的時候,資金就會迴流進去銀行裡面。那對於整個資產的價格來說,不一定會馬上遇到崩跌,可是可能就沒有這個力道繼續漲上去。現在你會看到每個東西都這麼貴,資產價格往上升,股票、房子什麼都貴,那其實很多程度是跟各國政府低利率的環境、大量的熱錢跑市場上都有關係的現象。所以等到升息之後,可能這個現象就會稍微趨緩,所以股市的表現可能也不會這麼暴力。那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比較會像是全球的一個共同的現象。

但是如果你今天講說是臺股遇到股匯雙殺的話,其實應該是比較不會牽動全球。不過最近全球科技股會發現一個現象,好像禮拜二那是一個小小的警訊,就是雖然大家目前怪葉倫,不過你看到像是連蘋果這樣的公司也是直接跳樓。那我覺得一點比較不自然的是,過往其實在這個時候,就是四、五、六月,其實蘋概股就已經會開始動作了。那蘋概股可能就一路漲,漲到他們的發表會,然後開始出貨,可能過往是這樣。可是今年的蘋概股,或是說蘋果本體也沒有什麼大表現,還沒有噴發。然後蘋概股像是大立光、富採、臺表科、臺郡、GIS,這些都是有拿到蘋果單的,全部清一色躺在地上。

所以科技股是不是今年漲不動了呢?其實我還在思考這件事情。反正目前手上的科技股是有獲利的,那就要想說要不要繼續加、還是要減,或甚至就是放著不要動,其實我自己還在觀望。因為我覺得這陣子我一直在等說電子股會重新復活,幹什麼等都等不到,所以確實有可能會因為這樣做一些策略的調整。我是蠻建議大家心中都要放著各種劇本,因為你才不會到遇到的時候突然間恐慌。因為一般來說,你會做很後悔的舉動,就是恐慌,比方說怎麼砍在阿呆谷,或是說怎麼買在起跌點,那就是因為你恐慌、你緊張,然後你沒有規劃,你就亂衝這樣。所以還是要做一些準備,我把一些劇本提供給你。

**下面一位「炎丘欠」:**

> 環保 ID 求支援繳稅,主委好,留言五次都沒被唸到,留第六次。

所以他堅持留六次,要跟大家講說環保 ID 求支援繳稅。好,我們先挺他再說。

**下面一位「艾米誠」:**

> 我要帶省著排去癌大簽書會!癌大自從知道當爸爸之後越來越幽默,連推薦個卡通都還有,在路上笑到並軌。萬一寶寶出生後,癌大變成搞笑藝人,別擔心我們還是會愛你的,讚!

感謝你。

**下面一位「孤立熊」:**

> 五星捧起來,他說菜雞想問主委,癌大買美股是用複委託嗎?還是用網路券商?

我只用網路券商,因為零手續費。在臺灣假設你要複委託,真的是很貴,你要達到低消,那達到低消我都覺得不太容易,所以一般小資族可能覺得很困難。所以其實開海外券商對於那種本比較小的,應該是比較適合。複委託可能比較適合本比較大的,或是說他可能是一次一批大批的,然後長期投資的人,比較適合複委託。

但是我最近還是有開複委託,就是有去買一些像是美國的大盤跟主要指數,像我有買 QQQ。但我在這邊補充一下,一般來說我們很常講 QQQ,那就是 QQQ 是象徵科技股,但是其實 QQQ 他只追蹤那斯達克 100 指數,就是他並不是追到整個比如說美國的全體科技股。那真正的科技股其實應該是,比方說你要選擇 VGT 或是 IYW,他們是用這個科技指數編列來追蹤的。

所以包含說像 QQQ,他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他不會買到除了那斯達克以外的公司,所以像是這個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紐交所的一些標的就買不到,比方說像比較有名的就是 Shopify、Palantir,那這些都是廣義的科技公司,但是因為他並沒有在那斯達克裡面,所以他不會被買到。所以其實你買 QQQ 不是說你是完全的投資美國的全體科技股。

當然如果你拉長線來看,QQQ 跟我剛剛前面提到像是 IYW、VGT,表現沒有到差很多,所以其實你某種程度來說買 QQQ 就等於是在買美國科技股整體,你可以這樣去想像。但是他實際上裡面,第一個的講,不是完全是科技股;第二個是他沒有包到全部的科技股,因為他可能只有那斯達克裡面的。所以這你要去注意的。但我觀察到複委託裡面也只買得到 QQQ,不然我會想要買剛剛講的另外兩個,可能是 VGT 或是 IYW,這是我的選擇,但目前買不到。好,你去買複委託也要小心,就有些東西是買不到的。

**下面一位「專案爆炸中的 VP」:**

> 選我選我,那五星好評推,所以想問主委,簽書會是要先報名還是當場去就可以了?那還是學生的小菜雞最近買了主委的書,覺得受益良多,真心感謝主委和各位分享,造福世界,希望有天主委也能征服宇宙。

不要,上一個講到征服宇宙的已經他媽下去睡了。對,你只要有來就可以了。那出版社可能會告訴你說要排隊、要先搶什麼,那個都是騙你的。反正你只要到現場,我還在我就幫你籤掉。那我覺得天氣熱就不要出門了,真的有需要見個面聊天的再來就好了,大家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