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38:哩五碳及謀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孟恭。本集節目由臺灣山葉機車 Yamaha 電動機車 EC-05 贊助。

國際機車大廠 Yamaha 推出兼具運動化跑格化外觀,以及舒適騎乘的電動機車 EC-05。由日本設計師操刀,外觀造型優美,配上流線線條,以騎士三角作為設計,完美詮釋符合人體工學的細膩細節。採用更軟、更符合臀部造型的坐墊,不管你是騎士還是後座,長途騎乘都可以保有更舒適的乘坐體驗。EC-05 的動力媲美 125cc 的輸出,更能啟動競速模式,提高行進間的速度跟動力。對於那些追求加速感跟速度感的騎士,EC-05 是電動機車界首選的車款。煞車有 UBS 連動煞車系統,以及 BOSCH ABS 雙迴路防鎖死煞車系統兩個版本,你可以自己選擇。

買車的需求每個人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維修的便利性應該是大家的共識。其實大家應該要知道,如果車子遇到狀況,無法快速維修是很煩躁的事情。Yamaha 強在它有完善的維修服務系統,全臺 300 多家以上的維修據點,大街小巷都有,你家巷口甚至可以直接修,非常方便。菜雞選車,你們可以選 Yamaha。

車好不好,其實一定要親身體驗的。EC-05 的超舒服車座體驗品質保證,你可以帶朋友、另一半、你老媽、你老爸、三叔公還是什麼二嬸婆,大家都可以去坐看看,那勝過千言萬語。這次特別提供給股癌聽眾一個專屬的福利,從節目播出今天起到 6 月 4 號,你透過連結來的預約賞車連結到實體門市去完成賞車(這個是隻有 EC-05 這一款車款),你就可以獲得 Yamaha 品牌神秘好禮,還有機會抽中 3000 塊的購車禮金。我把他們家搭配的一個購車優惠跟相關的介紹,以及預約賞車連結都放在連結這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你可以直接點起來,然後去選擇適合你的最佳電動機車。

好,那我這一集有點在忍痛錄音,因為我現在舌頭跟嘴巴都破了。就剛好是我去做根管治療的那一顆牙齒,那現在要裝一個臨時的假牙,就是用一個樹脂,聽起來、講起來是那個……就是以前我們小時候吹太空氣球,聞起來味道很像,可是它把它塞到你那個牙齒上面,然後做一個臨時的假牙在那邊。那我牙醫也蠻屌的,它就把它這樣裝上去、卸下來、裝上去、卸下來,在那邊雕刻,雕得跟真的牙齒一樣。但是我不知道是那個東西刺激性很強,還是說因為它表面還是有一點粗糙,所以刮到那個舌頭跟嘴巴。所以這幾天就意外地吃得非常的少,因為只要一吃東西就超痛的,即便我已經有去買那個嘴破神器口內膏,那一個什麼口內的貼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你嘴破,其實要治好最快的方式是直接去抹那個口內膏,一抹就好了。但是因為我那個傷口的位置,可能就是剛好是因為牙齒摩擦或是接觸不良,或是說那個化學物質刺激還啥小的,所以這次就是抹上去的時候,也沒有好那麼快,然後痛到靠北,就意外地大概花了三四天而已吧,那體重就掉蠻多的,整個直接炭化變瘦。平常在那邊怎麼節食、要運動都沒有變瘦,就去看個牙齒就變瘦了。

那我覺得看牙齒對我最深的體會呢,就是當你平常覺得一個生活中已經沒有樂趣了,不要說我們前幾天跟大家推薦《靈魂急轉彎》、還有《真愛每一天》,就是說假設你覺得生活已經是不停的重複很無聊,然後你也覺得自己是不是不知足,為什麼我已經覺得生活就已經沒有情緒、沒有樂趣的時候呢,你就可以去看《靈魂急轉彎》跟《真愛每一天》。我想要再推薦一個,就你去看牙齒,你去看牙齒,然後你去聽那個聲音,去鑽你的牙齒什麼的,或者去拔個牙啥小的,洗個牙也可以。反正你只要去給人家動你的嘴巴,它動一動出來,你就會很慶幸說,原來平常可以吃東西就是一個恩惠,就是一個很幸福的事情。真的要去看牙的時候是出大事。

那我自己是比較衰小,就平常會去洗牙,那只是我上一個牙醫,我覺得也不是它的問題,就它沒有看到說我後面有一顆牙齒上面有一個小洞,就它沒有注意到。那是我現在這一個牙醫有注意到,說這個小洞看起來怪怪的,我們照個片子看一下,然後就說裡面看起來已經被蛀掉了。那後來一檢查,真的被蛀掉,所以就趕快去做這個根管治療,也已經蛀到很深了,之後可能就會開始痛。就等於說平常在洗牙的時候它可能沒有發現,然後到了這個新的牙醫的時候,就被他看到,那看到之後就先去做處理。那看牙醫真的是一個很可怕的過程,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照顧你的牙齒,比方說牙線、漱口水都要用,因為真的去看牙醫之後,你就會開始很緬懷那種你牙齒沒事的那個過程。那根管治療一搞,就是要四五個禮拜以上,然後外加後來要裝一個什麼人工假牙什麼的,非常非常的麻煩,所以真的要去注意你牙齒,然後請那個牙醫師幫我們看一下,說你為什麼蛀牙啥小的。

好,那我們就進入今天的話題了,跟大家聊一下「績效」,就是目前市場上最膾炙人口的話題,績效。誰賺多少,讚嘆級,你看我這個,幹什麼大家都在討論說到底你賺多少錢。那現在就也進入一個績效膨脹的時代,我覺得有點像通貨膨脹還沒有完全的發生,但是績效膨脹我們已經率先看到。但是通貨膨脹也真的在發生,比方說這個裝潢要買傢俱,看下去全部都在上漲,你看到這些原物料,黃小玉、銅、鐵礦砂,全部都在上漲,它其實就反映到你要裝潢的、你要買傢俱的,特別有感,非常有感覺。之後你可能去吃麵店,你會發現這個很多小吃店、很多連鎖店應該都會跟著上漲,這大家會看到。

但我們現在已經先看到績效膨脹這件事情。可能去年,比方說像我自己去年在美國部位有翻倍,那其實翻倍也不是說我自己多厲害,就剛好又壓對族群、成長股、SaaS、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你只要買到這三本柱的,你其實不翻倍都困難,其實去年就是這樣的一個行情。那直到今年,大家發現說其實翻倍也沒什麼好講的嘛,一堆什麼三倍、五倍、十倍的,每個人績效都非常的暴力。

那這些績效暴力的人,當然有些人說他是騙子,其實我自己認識一些,我知道他們不是完全是騙子,但因為騙子一定是有的。那有些不是騙子,那不是騙子,他是怎麼樣達到的?那他自己可能也不一定會跟你講。這些可能成功人士,也不一定會告訴你說他當時承擔的風險有什麼,所以我可能就在這一集跟你講說這個承擔的風險是什麼,你可能會遇到最極端的狀況是怎麼樣,以及你適不適合,大概是這樣。

那另外一部分的績效話題,可能就拉到下一集,或是之後想到時候再講。就我剛剛前面提到的,其實壓對族群也非常的重要。根據 Vanguard 的研究,或是說其實很多學術論文都有相關的討論,你以為選股跟擇時進出(Market timing)、什麼時候殺進殺出很重要,其實那不是特別重要的。那 Vanguard 的文章,我丟到 Telegram,又發了臉書的這個留言欄那邊給大家看,你可以去讀看看。那它就告訴你說,其實 Asset allocation 在你整個績效的九成的因素,大概是在這邊,八到九成的因素是因為你選對族群。

比方說我們今天一樣邀請到,就有些怪丟這個韭菜九宮格,那一樣丟四個號,四個號碼丟到就買這樣,你要丟十支股票。那只是我們幫你加上一個條件,加上一個條件,然後比方說在去年,你只可以買科技股,你丟出來的只要是科技股,你丟滿十個科技股,就組一個自己的 ETF 就把它買下去。然後到第四季,你只能買航運股,航運股全部都在漲,你就只能買航運股。然後到 2021 年的第一季,你只可以買金融股。然後第一季的下半,你只可以買原物料,那你只可以買能源股。基本上他這樣做出來的績效會超級暴力、超級漂亮。

那我就問你,關鍵是在於說這些族群在漲,還是關鍵是在於說,韭菜他丟那個棒球真的丟特別的好,所以他可以賺這麼多錢?其實關鍵是在於說你的族群選對啦。那當然族群這種東西,就是除非你只有上帝視角,或說你有異於常人的敏感度,然後你才可以全部吃到,不然一般人其實你也不要太過度想要去追逐每一個族群。我今天可能這個電子股,你發現電子股指數停下來,趕快去追金融指數。當然快的人可以這樣做,可是一般人基本上你只會遇到雙巴,就是你今天可能放棄電子股轉去金融股的時候,金融股剛剛漲完了,然後換電子股看來漲了,你什麼都沒有賺到,然後這一般人會遇到的。

所以除了那種追風族群,就是可能真的速度很快的,就有看到一些這樣,比方說什麼黃小玉的期貨,那原物料銅的期貨,這些東西他們繼續追,然後就換很多錢的,換來換去的,是有這樣子,但是相對少數。所以其實你看到的很多這種市面上的英豪,現在開始出來的超強績效的,當然他們其實很多是不可複製的。就是說今天就算他把他的 know-how 告訴你,就像我現在可能就直接告訴你他們是怎麼做的,但是你也不一定可以做到。

第一個,心臟大小可能不一樣。第二個,承受的這個下檔風險可能不一樣。他可以賠光之後,然後再跟他老爸要一百萬,就繼續再玩,所以他根本沒有壓力。但是你只要賠掉 30%,你就開始晚上睡覺會盜汗,然後會抽搐起來這樣,然後或者說就是說會做惡夢之類的,所以整個晚上會非常的緊張,所以你就沒有辦法去承受這樣子的部位。所以因為我們客觀條件不一樣,或者是說就可能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你沒有在對的時間選到對的族群,反正就因為種種的狀況之下,你沒有辦法去複製他這樣的事情。那我覺得真的很合理的,就是說就算我今天讓你跟郭臺銘兩個他媽的直接住進去一個粉紅小屋裡面,你跟郭臺銘兩個人,你們就是綁在一起,睡同一張床,然後你只能跟他講話,你不可以跟別人講話,你不可以滑手機,你只能跟他學習。然後兩年後出來,我就可以把你丟到一個鄉下的地方,然後你去開個工廠、做 connection,然後後面變成鴻海,我是覺得不可能。就是就算你完全知道 know-how,那可能因為時空背景不一樣、個性不一樣,所以就算你知道,你也沒有辦法複製一樣的績效。

所以前言就講到,首先大家要知道說,就是你要先做什麼樣的心理準備,然後我們再來聽這些怪物績效,他們到底怎麼樣發生的。首先你要達到怪物績效,你必須要做的,基本上就是你一定要槓桿,你沒有槓桿其實很難想像你可以有這種 300%、500%,短短一年內,300%、500% 或是什麼 1000% 以上的績效。你沒有槓桿,幾乎啦,我跟你講 99.99% 是達不到的。當然可能有那種什麼 0.001% 那種超級怪物,比方說像什麼,你說學歷沒有很重要,唐鳳還不就是他媽沒有學歷,然後就變政委。那個是極少數、極少數的案例,一大堆的 Harvard dropout、被退學的傢伙們,不是每個都變成比爾蓋茲。所以我們不要去講這種極端的案例,就是說在大多數的狀況之下,其實他們都是使用槓桿,我自己認識的人也是使用槓桿。

那就是槓桿的方式,我大概舉例,比方說使用融資槓桿,就是我準備四成的自備款,六成是跟券商借的,那利率還是六到七趴吧。所以變成說我今天使用 100 塊的本金,我就可以撬動一個 250 塊的部位,我可以去買一個比較貴的股票,或者說一個 100 塊的股票,可以買 2.5 張,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你是借錢來的。再來第二個就是使用股期,股票期貨,就是在期交所,就是以期貨為本質,那它其實是一口期貨等於是兩張股票,或是說 2000 股股票,你用一口期貨可以操控兩張股票的意思。那期貨保證金你又不用放滿,所以如果說你沒有放滿的話,那當然你的這個槓桿的倍數再往上加,大概是這樣子。所以股票期貨也是另外一個開槓桿的方式。最後一個開槓桿的方式,就是比方說使用權證或是選擇權,他也是某種程度的槓桿,就是你可以用小小的資金去撬動一個大的部位。

當然大家會告訴你說權證、選擇權,他們的風險是有限的,講說你站在買方、不是賣方的話。那權證你不可以站賣方,因為賣方一定是券商,但是美國的選擇權可以站賣方。我非常不建議大家站賣方,是我個人認為,你除非真的超級有錢,那你去收租金的這種感覺,不然是一般人,你是承擔不起那種,假設你遇到一個黑天鵝事件,你站賣方,你真的會直接爆掉,你可能會直接這輩子就結束了,所以不要去做這樣的事情。那我們如果站在選擇權或是權證的買方,當然我的下檔風險是有限的,我了不起就歸零。可是你不要低估「歸零」這件事情。

在股票市場裡面,我們所有的操作都是要用百分比來看。所以比方說你今天丟入 20% 的資金然後去買這個選擇權,然後這個選擇權部位最後面歸零了,那它可能是 100 塊,100 塊部位然後歸零了,你不要想說「我賠掉 100 塊」,你不可以這樣想,你要想說「我賠掉 100%」。100% 賠掉,然後這個總資產的 20% 賠掉了,你用這樣去想就會發現這東西是很可怕的。就是就算你今天敢去押,比方說亞馬遜,押好公司,真的沒有問題,但是它價格是三千三。那一樣,一個人是用現股去買三千三的亞馬遜,一個人是用選擇權去買,比方說這個三千三百塊的 call,它在可能一個月後到期。那今天假設我們遇到的狀況是亞馬遜從三千三跌到兩千九,然後最後面漲回去這個三千一,好,類似這樣。那對於現股的人來說,其實他根本還沒有實現損益,他持有的股數是一樣的,他只是帳上賠了一點點錢。可是對於這個用同樣部位去買一樣這麼多亞馬遜選擇權的人來說,他是直接歸零。所以你們明明是買一樣的東西,但是一個是歸零,然後一個是就小賠一點而已,然後搞不好到期日的隔天又漲回去三千三。所以對於這個前者來講,他根本就是,因為我一毛錢都不差,但是對於後者來講,他已經完全歸零,什麼都沒有了。

好,所以你要承擔的風險就是這樣。當然你今天使用選擇權有這樣的風險,你使用期貨、你使用融資,你都會承受對應的風險。對應的風險就是,我今天如果使用現股去買東西,我了不起是歸零,臺積電倒掉,所以極端狀況倒掉,我也不用再拿錢出來去償還它的債務,這不干我的事了。那我覺得這個股票會歸零,這是最慘的這樣。可是如果你今天是使用槓桿的話,極端狀況就是你遇到那連續鎖跌停的標的,在臺股非常常見,因為有好幾支這樣子的東西,比如說像康友,比如說像世芯,或者說在美國這邊直接一天內雪崩式的標的也是很多。那如果你是使用融資部位的話,最慘的狀況是可能會搞到你會負債,就是說你不是把部位賠掉就算了,你要再掏錢出來還券商錢,這個是最極端的狀況。或者說你遇到一些震盪,然後遇到這種到期日的壓力,明明你就知道亞馬遜長期看多,可是因為到期日到了,拍謝,你沒有達到你的履約價,你這個東西就是歸零。所以這個都是你去使用這些激進產品,你會造成的一些風險。

但是一般人風險也不會跟你講,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那種成功的案例才會浮出來,或是那種最極端失敗的案例才會浮出來。但是因為現在市況好,所以極端失敗的案例可能沒有人要看,大家只在意可以賺多少錢,沒有人會在意說那個賠多少的,可以當成是一個警鐘,大家都要放在心裡。沒有人在意,大家只想看賺多少錢。那這些可以賺到什麼三倍、五倍、十幾倍的,基本上都是大量的使用槓桿,而且應該八九不離十是有使用重壓,就是它可能根本也沒有在管什麼資產的配置跟分配,也沒有在管什麼分批投入,也沒有在管說分散投資,反正我就雞蛋只有一個籃子,應該是我連籃子都沒有,雞蛋就是他媽放口袋,放到口袋之後就是把它跑起來,然後可能最慘就是雞蛋在口袋破掉,然後我褲子要換掉,沒差,好,再去買一條褲子,有錢人家裡就是這樣。可是如果你是沒有錢人的家裡,只有這一條褲子,那你可能下半輩子就要裸泳了。所以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去跟你舉例說為什麼這些東西,它的背景是什麼,然後為什麼它可能不一定適用於就是每一個人,你搞不好說就算你知道這個方法,然後你也不一定可以用。

當然他前面舉例,我把你跟郭臺銘關在一起,你也不會變郭臺銘嘛。或是說你今天回到,看是你要回到 2020 年,還是你要回到 2006 年,然後你回到當時,Bill Ackman 跟 Michael Burry 他們使用 CDS,一個是去做空公司債,一個去做空美國次級房貸。那就算你回到當時跟他們成為朋友,你也不一定可以辦到他做的事情。然後第一個,你沒有那樣的資金量,銀行不會賣你這樣的產品,所以根本連工具都沒有,你根本沒有工具。然後第二個是就算你有工具,你是機構,你有這個錢,可是你搞不好承受不了那個壓力,因為你長時間是在賠錢的。像他們做這種 CDS,Bill Ackman 是比較賽,他直接就遇到崩盤,所以要賺很多錢。那像 Michael Burry 蹲了一兩年,這一兩年你都在瘋狂的賠錢,根本就是沒有多少人可以承受的住。就算你承受的住,你也知道、你也確信房價會崩盤,但是你的投資人就是不要,我就是要逼你出場,不然他媽就要告你。然後你就受不了,你就砍掉。所以就算你回到了那個完美的時機點,很不錯的時機點,也不知道完美,就很不錯的時機點,然後你也有了這個內線訊息,他告訴你說會這樣,而且你也相當程度的確信,但是你也不一定可以複製。

所以你接下來看到的這些人,不管他是去,不用說在黃小玉期貨、或者說原物料期貨、銅期貨賺非常多錢的人,或者說在臺灣的鋼鐵股、航運股賺非常多錢的人,你要知道他們其實承受了對應的風險,那不一定會把風險告訴你,也不一定是他要害你,就是他可能就沒有想到這塊而已,他就是跟你講他的成功的案例,就這樣了。因為很少人會想要聽說我是怎麼樣過去賠多少錢什麼的,大家就是想要知道說你怎麼賺的,我可不可以付學費給你,你教我或什麼的。

好,那我現在要直接跟你講,就是如果你想要複製他們的案例,你就是首先第一個,你要先猜到下一次的題材是什麼。因為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你的選股,就是因為一個題材。你如果在這個航運這一波,你不要說什麼你是壓到什麼陽明、長榮,不需要啦,你壓馬士基、你壓韓國的現代商船,你只要是壓航運相關的,你都會賺錢。那或是說在今年的金融股的行情,因為去年悶了一整年,然後臺灣的金融股隨便挑幾支,或是去美國挑金融股,一樣你都會賺錢。或是在去年你隨便去挑幾支 SaaS,然後你去挑幾個 work from home 的股票,你去買 Palantir、去買 Zoom,你都會賺錢。

所以很多時候是你族群看對,你股票不一定要看對,你都會賺錢。這也是為什麼我之前有跟大家聊過我喜歡自幹 ETF,因為我還蠻多時候蠻衰小的。然後比方說像這一次,我一直在那邊祈求說電子股趕快回流,就他媽看脫了一個月之後,上禮拜騙炮,然後這禮拜週末的時候,終於電子股還要回神了。然後我跟大家聊到說我注意這個伺服器,那因為我自己知道我不是每次都是很幸運的人,就是我可能看對族群,可是我可能不會買到那個最會漲的,所以我都是大家都買一點。然後比方說伺服器,我就全部都買一點,就他媽會看中最不會漲的。目前伺服器有三支已經整個在往上進攻了,然後有一支就相對表現沒那麼好的,那他是我買最多的,就運氣不好。但是我當然希望它後來居上之類的。

所以你其實只要看對族群,那你配下去,基本上大家都會賺錢,因為有時候就資金走到這個地方去。所以在股票市場裡面,假設你是做那種真正的長期投資的,什麼三年、五年以上的,我認真說,你不用在意資金的流動,因為幾乎都是這樣子,什麼電子輪完,然後輪傳產、輪金融,輪到後來大家一般說金融最後一棒,輪完之後就再重新 loop,好再一次,就是幾年來都是這樣子,除非他媽人類毀滅。所以如果你是看長期的,你與其去追漲追跌,而且你不一定做得好,你不如就是傻傻的抱著,因為看對的東西,最後面都會還給你清白。

然後這第一個,然後第二個就是你當然可以去試著,你要成為下一個瘋狗流,你要成為下一個所謂動能交易,然後賺到的。但是你要有卓越的去追這個行情的能力,然後因為你如果說資金的族群你沒有抓對的話,比方說你在今年做電子股,縱然你有一身神力,你選出了很多很棒的公司,可是其實表現就是這樣,它就是比較趨於平淡,就是沒什麼在動,所以你要打敗大盤也很困難,雖然你加上槓桿可能也是徒增風險而已。

所以兩個要素,第一個你選對族群,然後第二個,你要敢開槓桿,你就可以達到那樣子的績效。好,那這個是告訴你如何成功,接下來就祝福你。我就問你,請問比方說臺股或是美股,第三、第四季會走什麼?如果你知道,你就有可能會發大財。講完了,真的就講完了,就這樣子。所以你不用去追尋什麼,我要怎麼樣可以像你這樣。其實很簡單,你要像那些暴賺的人,就是你去猜下一個族群是什麼,勇敢的槓桿,該借錢借、該壓壓,把這個槓桿率放到最大。我不要說其實大家可以開到 7.5 倍,融資是 2.5 倍,再搭配一點選擇權,槓到爆掉,你就可以成為下一個,也「有機會」成為下一個 MOMO 族群的王。

但是當然一定有那種凍死骨,我們今天就來講凍死骨的部分。因為凍死骨其實是大概九成以上,我跟你講大概一成的人可以成為那個王,甚至更少。那死掉的人是比較多的。那最慘的狀況是什麼樣呢?其實如果你今天是沒有任何家累,然後你也有強健的現金流,或者是說家裡非常有錢,爸爸可以只給你零用錢,像那個傳奇故事,因為每個月存三萬塊,我存了大概兩年後,我終於買房了,很辛苦,每個月存三萬塊再加上老爸給你的四千萬,你買了一個房子。如果你家裡有這樣的實力的話呢,那當然來,你可以去做這種高風險的操作,我也覺得你也應該做這種高風險的操作。

反正有錢人家的子弟就是兩條路,一個就是不停的去做這種高風險的創業,創到一間為止。另外一個呢,就是直接用樸實無華的招數,大量的本金,他媽的本金幾十億,我直接去買這種最無聊的,最無聊報酬率可能是他媽的,你看下大家都在追求 100%、200%,我不用了,就是每年有個 5% 就很好啦。他光是配出來的錢,可能都贏你這種什麼翻個三倍、五倍甚至十倍的,你翻十倍都只是他零頭。所以有錢人家小孩,或是說現金流強的人,他們的工具跟方法,那自然是比較多。

但是如果你今天不是這些人呢,那風險來了,就是說如果你今天是壓錯的話,那這個錢是你存的,比方說十年、十五年的血汗錢,那你就搭配剛才那個槓桿的東西,然後你有很不幸的,雖然你已經知道說我東西的玩法了,你也知道風險了,但你就看錯族群。每年那種族群輪動的時候,大家告訴你說錢會跑到哪、跑到哪,看錯的一大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那如果你就看錯了,你就壓了,然後就爆掉了。那這個爆掉,你要存到這筆錢,就是要再給你十五年。你人生有幾個十五年?你從 100 萬變成 50 萬,就是 50% 的虧損,好像還可以嘛,我漲回來是 50%,不是喔,漲回來不是 50%。你從 50 萬要回到 100 萬,你要漲 100%。那 100%,你去問任何一個有在投資圈待過的,又不是那種騙子的,都會告訴你非常困難。你要翻倍是很困難的,除了比方說像去年那種行情,或者像今年這種輪動的變態行情,真的算是相對少數。不然其實你要翻倍,然後並且可能要持久的話,會很困難,這是非常困難達到。

所以其實你稍微有一點錢之後,你要注意的反而是保本。就那江湖傳言說的是真的,就是有錢人比較注重保本,成長可能是排第二。比較窮的人,因為也不需要保本,我也沒本可以保,所以我就每次都 all in,跟買樂透一樣這樣子。那當然這是你的選擇,只是我們節目也沒有要告訴你什麼東西是唯一的方法,你知道我最討厭唯我論、相輕的。因為我知道每個方法,我都有看過人家可以把它使得很好,所以我不覺得投資是有一個唯一解,你只能這樣做。連人生我都不覺得有唯一解,誰說一定要考公務員?誰說一定要創業?誰說一定要怎麼樣?那根本都沒有唯一解。誰說女朋友一定要找這種溫柔賢淑的?有些人喜歡找到女王型,把你踩腳下的。所以這真的是每個人的想法會不一樣。我只能告訴你我對於每個東西的,好,當然我自己主觀的一些看法,還有客觀上它要達成的條件是什麼。那最後面選擇,當然就是你自己要去選,你就選一個你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好。

然後記得不要被投資路上的鬼怪給牽走。我告訴你,其實鬼怪,很多人會想像是那種很明顯一看就是鬼怪的,在那邊裝神弄鬼的,然後故意故弄玄虛的。其實除了這種裝神弄鬼的,那種很明顯一看就是騙人的之外,最可怕是那種把自己包裝成是科學、資料,其實他在騙人。那我必須得說,在市場上我看過不少這樣的東西。

反正很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假設你在看的這個人,他整天都在批評別人,整天都在說別人是什麼垃圾方法什麼的,然後別人的怎麼樣是看錯、別人的估值亂估,然後自己都是對的。我不是說這種是騙子,你就先看那個首富排行榜,最近不是有公佈,看他有沒有在上面。他如果每次都對的話,我跟你講,你每次都對,假設說你每個月可以翻個什麼 50% 的資金,因為你每次都對。那你就算一下,你其實說本金假設給他一個 500 萬好了,每個月 50%,大概幾年內就變臺灣首富,甚至每個月 50% 這樣算,可能不用幾年,三年內就是臺灣首富了。所以你怎麼還沒變首富?你每次都全對,你他媽你就是首富。

所以我們必須承認,每個人都會看錯,我自己也很常承認我看錯,甚至也跟大家分享我會看錯,大家都會看錯,股神也會看錯,他們誰不會看錯?所以我們都知道會看錯,所以我們都知道人會犯錯,都很清楚這件事情,也很清楚自己是很容易犯錯的。所以也因為這樣子,我們可能比較不敢去嘗試一些,我剛剛前面講那種,你一次滿倉幹進去、再搭配槓桿,因為我知道我會看錯,假設我看錯了,所以我寧願我用比較保守的方式,但是我可以長期的存活,然後我去賺這個 compounding,我就去賺這個複利,然後複合成長,這才是我要的,這才是我想要的。

我還是追求一些風險,我還是追求想去買個狗狗幣跟著馬斯克一起飛,我還是會去做一些比方說賭財報什麼的。但是你自己知道說這個東西要控在多少,比起那些,比方說,因為我們剛剛講說 100% 的資金裡面,假設我拿 1-2% 的資金拿去賭,小賭怡情,那沒問題,等於說我賭,我不會是 1-2%,我總部位是 100%,可是那些他們全部 all 下去、融資的,就是等於它是 250% 的部位。那用股期的,就是 750% 的部位起跳。甚至用選擇權的,可能可以搞到更誇張。以及外加民間借貸的、借丙種資金的,那這些人他們開的槓桿部位都更誇張。他是承受了那樣程度的下檔風險,才有今天。但是如果他今天是錯的呢?那同時市面上有一大堆錯的,其實他們現在已經負債了、跑路了什麼,那只是你不會看到,那那個絕對是冰山的下面,就是比較多的是那樣的人,你看到的是冰山上面的一角。

好啦,大致上你知道風險,那你也知道過程,就看你要不要去嘗試。我不會等你,我也不會攔你。那我們節目的初衷從來都不知道要教導你說這個投資有這個唯一的方法是什麼,那個方法是很多的,你就聽了之後,你覺得這個是不是你要的路,你晚上睡不睡的好,那會不會晚上做夢夢到跑起來抖了一下還啥小的,如果不會,那你就勇敢的試下去吧,搞不好你就是下一個動能交易的王者。

OK,那我們就要回答 QA 的部分。那這個前面先跟大家講,我剛才看了一下這個留言,我就發現說在 MacBook Pro 上面的 Podcast App,那這個留言是會被刪掉的。就是說上次講說你們有些人怎麼留言留一半就被咖掉的,然後或者說有些我甚至可能沒有唸到你的問題,因為你可能空白空了幾個,然後下面就全部被刪掉,所以我以為你的留言就到這邊結束了。我是剛才才發現,那我本來錄了一兩個之後,發現你們怎麼每個人留言都只留一半,然後才發現說原來是被刪掉了。所以上一集假設說我沒有回答到你問題的,歡迎再回來問一次,不是我刪掉你的問題,是因為這個 MacBook Pro 的顯示有問題,我現在用這個手機版才看得到。但是手機版你 ID 太長的也會被咖掉,所以有一好沒兩好,蘋果真的是他媽垃圾,這樣子。好啦,那我們來開始回答問題。

第一個這個 `Windy_______`,他說:「五星吹爆吹,最近一集聽到來賓好像小成績,目前在讀大學,那進股市超過一年,一直以來都是主動選股投資,主要在自己科系相關的領域(電機系)。前期年輕不懂市場,小賺一點就賣出,新的績效有打贏大盤。不過近幾個月因為實驗室太忙,加上回顧發現自己的選股策略,如果放長期獲利率更可觀。在看好金額不足的狀況下選的立積電,但近期無論大盤漲跌與否,它的價格都持續下殺,那又想過是不是他前期熱度太高,市場提前反應才會這樣子。雖然自己是看好的,但是看到電子股齊漲,只有他在跌,還是很抖,所以想問癌大的看法如何?感謝。」

不是啊,電子股不是也才反彈一天嗎?那如果說下禮拜一反彈就結束,那你又要怎麼看待?我覺得你還是看太短,你剛前面講說什麼你剛進市場的前期,然後有贏大盤,然後你操作滿一年了什麼,其實整個一年,甚至說三年內,我覺得還是在非常非常初期、很前期的階段。當然你很幸運,你在很前期就發現說,對帳單裡面看得出來說假設你長期持有會更好。但是一年其實一點也都不長期,一年我認真說,還是算是中短期以內。當然一季以上我就很鼓勵大家,就是下大於一個禮拜的作業,小於一個禮拜甚至一天內就把它賣掉了,你跟我講說你是在投資這家公司,不是啊,你只是在猜大小。

那看起來你還是看太短,因為立積電之前也不是沒有漲,它從三四十塊翻上來的時候,你怎麼不說它有在漲?只是現在休息了吧。那就像很多人看臺積電跟聯電,說它是垃圾,公司都在跌。他之前翻倍的時候,你都不講,只是因為你進來的慢。你知道很多就是那種晚來的抬轎,大家都抬轎,早來跟晚來的,你晚來的你追在山上,然後你說臺積電是廢物,不是不太公道?因為你要看他過去一兩年漲了多少,然後漲得非常兇。

所以你要說半導體現在還是一個很好的佈局時間,我個人是覺得當然如果說有很不錯的買點,就是說你看到那種恐慌下殺之類的,其實都還是機會。因為你看臺積電拉高資本支出,我覺得其實大家對於整個業界是看好的。當然你還是要小心,比方說我們一直提到的這個 overbooking,因為它是確實存在的,臺積電老闆都這樣跟你講了,就確實存在,只是它什麼時候會反應,沒有人知道。像我自己本來猜什麼 Q2、Q3,然後分析師朋友跟我講 Q4,然後後來又有一些朋友跟我講說其實不會,到明年 Q1、Q2 都不一定會反應。那或者是像那個,就是你現在買這個立積電老闆,黃崇仁直接跟你講說滿到明年年底,你問他會不會 overbooking,我相信他會跟你講說不會,就是這麼超級有自信的。

所以你去聽一聽自信的跟沒那麼自信的,然後去稍微驗證一下自己的持股。那我認真說,就是其實像我們這樣能夠幫你去預期的,最多就是這個公司會不會繼續賺錢。像我自己覺得我去看一些營收跟獲利還算看得滿準的,就是它真的有在漲。比方說我看好的一些族群,我常常聊到的那些三五族化合物,那比方說怎麼晶圓代工,然後或者是說伺服器,最近還有聊伺服器。那其實甚至有聊這些標的,美股的 SaaS,或者說比方說像特斯拉什麼的,它開出來的營收財報什麼的,那都是符合我預期。當然最近也有些看錯的,像 Teladoc,財報開出來我真的很不喜歡,所以我就把部位清掉,就很大一部分直接砍掉,留一點點做紀念這樣而已。

所以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其實要去看這個公司的營收獲利基本面其實相對容易,但是去看這個股價是相對困難。就是兩相比較起來,其實去猜股價真的比較困難,因為股價短期要怎麼走沒有人知道。那你自己都說過你想要長期持有,那我覺得你真的看太短,因為立積電又不是說這種跌了半年了什麼的,他也才前面拉一波兇的,然後現在稍微跌一點而已。所以我覺得你還是沒有跳脫你自己提到的那個問題,就是你真的看太短了。

那如果你真的看好一個東西,你又不想要這種,就是承受這種股價的波動,就好像買了就套在山上,你要知道你本來你買的時候就是有一半的機會會買了就漲,一半的機會就是買了就套。如果你不想要這種每次買瞭然後就被套了什麼 10%、20% 很不爽的話,那你就把資金拆成三份,你可能第一份買進之後跌 10% 再打一份,跌 20% 再打一份。那如果再跌,可能就去思考說是不是看錯了,是不是有不為人知的事情。但是不然其實股價在什麼 15% 到 20% 之間震盪,其實我個人覺得還蠻常見的。那你因為這樣子就要說是不是一家公司不好,太武斷了,然後真的太武斷了。

下一個這個「買了6年股票還是輸給只玩6個月少年股神的小菜雞」,他說:「因為男友是 iPhone,所以也跟著聽了很久變忠實聽眾,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癌大太會介紹產品,每次男友都好像很剛好有這些需求,拼命想買。連我生日前面就暗示了我包包刮壞了,他還是買了 BFFECT 的抗老乳液給我,差一點就氣到頭髮白了。那這邊奉勸男性們,女生的保養品會自己買,不要亂送。可以請癌大分享一下如何正確寵老婆,讓我這個白目腦粉學習一下嗎?謝謝。」

其實你問我怎麼寵老婆,你絕對是問錯人了。因為我是一個我會忘記生日、忘記結婚紀念日,然後忘記這個可能老婆跟你講今天晚上吃什麼,然後叫你去買回來,你就在外面的,然後你還是會忘記買,我是這種人。所以其實我覺得如果有在聽我們節目的女生,因為我們女生大概是六四,那八九不離十有男朋友或什麼的,其實你們多聽我講這些關於感情上的事情,或是多問一些這樣的東西,我覺得是好的。你們就問就對了,因為我回答到之後,你們就會覺得自己的男朋友是天使,要比我爛的很困難。

也不是說我非常驕傲自己很爛,我也試著去改進。然後比方說開始,對,聖誕節她很重視,所以我開始記得要去準備什麼蛋糕什麼的。你知道老婆都會送我卡片什麼的、還有禮物,可是我都不會想到。就是我覺得我很廢的人就對了,就是太聚焦於自己的事情,講白點就自私。所以開始我去改進,不要說求婚,我今天提到求婚是在接駁車上嘛,你都已經到挪威了,然後你明明就可以在沙灘上面吃個晚餐,可是就腦衝啊,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決定要在接駁車上,然後連個鑽戒都沒有,就說:「欸,要不要嫁給我?」這樣。

所以你問我會問到很多很負面的東西,因為我在這部分真的不行,試著去加強了。那這個男朋友有聽到的,那個去送 BFFECT 抗老乳液的,搞不好他很久確實要送你,好不好?他只是先送你一個抗老乳液。那這個男朋友有聽到,你知道你自己的女朋友要什麼,稍微準備一下。

好啦,那下一位這個「QQQ 不會」,他說:「五星吹捧看完新書好共鳴,想要求救。那癌大你好,我跟太太都喜歡聽你的節目,太太是很難入睡的,之前懷孕的時候聽你的節目都可以幫助入睡,聲音非常有磁性。那太太有一個癌大一樣非常喜歡《魔戒》跟《哈利波特》,超級經典。謝謝。那下面說看完新書想要問癌大,那個新藥股是 4147 嗎?然後 QQ 的我一模一樣,看形容有 87% 像,好奇請問癌大人痛砍掉,賠了多少?我之前是幾乎 all in,還是套在裡面,成本 166,到這個價位是否也沒什麼好砍的了?那最近又買到臺慶科,不知道癌大知不知道這檔,成本 187.5,現在又被套住了。那想問癌大開示,假設這個狀況是要建議直接砍掉換別檔嗎?因為近期電子股被錯殺,可否等到資金迴流呢?那目前 all in 都沒有好下場,反而幾十萬分散配置都有賺,想要 all in 賺個一筆幾百萬之後,再用多點本金做資產配置,這個想法錯了嗎?」

沒有錯,就剛我們自己聊到的話題,很多人都想要這樣子,我先瘋一回,瘋完之後呢,那我就這個金盆洗手,好好退休做人。偏偏就是你每次都覺得說,幹他媽的我就這一場幹完之後,然後我就回家跟青梅竹馬結婚,然後你就戰死沙場,偏偏都是這種故事,所以自己好好評估一下。

然後他說我書裡面聊到那個新藥股是 4147 嗎?是,沒錯,就是那一支。那賠了多少錢?大概三四百萬吧,然後因為我有質押的部位。那這檔呢,那時候發現看錯,就是想要認錯的時候,其實是……先講講我最早是在 FDA approve 之前就買了,一百多塊,然後買買買,然後後來在美國確定上市、拿到藥證,然後繼續買買買,然後最後面是三百多還去開股東會。然後後來開始跌,那跌的時候會開始一直上網、上討論區去問,然後去跟大家討論,然後去翻一些國外的文獻,然後去了解一下目前美國的狀況怎麼樣,是不是因為下大雪,所以這個藥廠業務沒有辦法出去,還是什麼的,找一堆理由。

然後直到後來真的要認錯的時候,那時候我人在國外,然後就覺得說算了,我看錯了,我不要了,我要走了。那我在國外,可是因為我那個部位是有質押的,所以我想要解質押,他跟我講說解質押一定要本人親簽,所以我不可以在國外去解,所以它就這樣跌,我就放著它跌兩個月,我人在國外。然後回來之後,一回來就出掉,就賠掉了大概幾百萬這樣子。

然後當然現在還是會有這種槓桿的行為,自己會,但是我自己就是遇過,所以我告訴你說槓桿的這個破壞力,它是可以到什麼樣的程度的。如果說當時是現股的話,就不會賠這麼多。當然如果說假設平行時空,這次藥賣得很好,當然我那時候就賺爆。所以我覺得槓桿就雙面刃,你不可以講他一定是好、一定是壞或什麼的。

至於要不要換標的,你不可以問我。你說臺慶科(3341),我不知道。臺慶科是做被動元件的,被動元件就連最強大的國巨前陣子也在跌,應該說所有的電子零元件跟科技股都在跌。這陣子有反彈,臺慶科我記得禮拜五是收漲停,然後我現在看你的留言時間是禮拜四。所以我不知道你有什麼感覺,Surprise motherfucker,在剛求救完,隔天的漲停。然後漲停之後你又在猶豫說要不要賣還是要不要買。那我覺得我聽起來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買的是什麼,你應該就是在瞎買吧。因為要不要換標的,也不是說什麼你跑來 Podcast 問人家,因為我又不是說每個族群我都超熟悉,或不是說我是股神巴菲特,就連巴菲特都會看錯了,那何況是我。

所以你應該是要問你自己說,機會成本的權衡之下,你現在把這個賣掉去換別的會不會比較好?你說電子股被錯殺,那你怎麼不講你的臺慶科也是電子股,它也是電子零元件,那它不是也是被錯殺的一個嗎?而且「被錯殺」這種字你要小心使用。因為你說好,一個電子股被錯殺,跌到本益比八倍,幹超便宜的八倍,因為現在整個市場上都是二三十倍的東西,那八倍不是超便宜?可是你要想金融海嘯的時候,甚至有些東西兩三倍,就跌到那樣的程度。所以你不可以說什麼,啊底一定在哪,用過往的經驗去套,然後說最高可以長到本益比多少,最低是多少,那種什麼畫線給股價走的,或是我們設定一個比例說股價一定會在這之間彈跳,這種講話很武斷的幾乎都會烙賽。

所以你說「錯殺」的是相對,就是相對他可能上檔的空間比較多,比起你現在這個標的多,那你當然去換過去。當然如果說你也比不出來,那你要去換這個標的的理由是什麼?就很奇怪。所以很多問題還是要問自己。

像是 `Monstere566`,他說:「五星吹棒吹起來。有兩個問題想要請問主委。一、要來做了嗎?問號,我是說 T-Shirt。二、尋味棒棒還是洩慾棒棒?」

你媽個鳥棒。

下一位「新竹 iPhone」說:「五星吹捧,下次每個是怎樣子,五星吹捧就五星吹捧,那五星吹捧。先五星吹捧癌大,那小弟跟老婆都很喜歡主委的節目,最近老婆在思考要不要辭職,然後跟主委一樣專心研究股票,想請問主委,你有沒有把勞保或是繳國民年金?加入工會保勞保是不是一個好的選項呢?感謝主委。」

我是覺得這一兩年先不要想全職投資,我的建議。因為這一兩年真的太順風順水了,就沒有太大的考驗,真的沒有太大的考驗。就連美股前陣子科技股跳樓,那都只是把去年的獲利吐回去一點點而已。就是我個人覺得就是今年跟去年要全職投資的,先稍微緩緩,我不建議。因為你搞不好真的決定全職投資之後,然後發現要回去找工作,老闆不要你,那比較尷尬。但是如果你真的很有信心,OK 可以。當然你還是要有這個健保,所以你就要去找這個當地的工會,你就去 Google 工會,你就會發現有一些那種看起來很爛的辦公室,就可以在那邊跟著大家一起去保,所以你就會有一些基本的保障,大概是這樣子。

下一位 `Superlink`,他說:「選我選我,五星吹爆吹。想請問主委,會把自住房當成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嗎?如果增貸的空間,例如增貸出來的理財型房貸,會把這部分當成緊急備用金來看待嗎?還是單純是備妥現金?感謝主委分享。」

OK。那自住房當成資產配置的一部分?你不用當,你的房子、你的車子、然後你的手錶、你的電腦,它都是你的資產。只是當然,比方說像車子跟電腦這種就是會一直折價的,然後房產在臺灣就是很神奇都會一直漲價的,那股票就是漲漲跌跌,這些都是你的資產,全部都是,就動產、不動產都是你自己的資產。你說它是不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當然它是。

至於說要不要貸出來,然後當成緊急備用金來看待,我個人是覺得貸出來當緊急預備金,那應該是說不得已的狀況吧。比方說你突然檢查發現自己有懶癌,那個懶癌要去開刀,那你當然你沒有錢,你就把你的房子拿去押,貸出來錢。在這種極端狀況之下,當然它就是一個緊急備用金。可是對我來說,我會覺得比方說假設之後遇到一個市場的大逃殺之類的,那可能我會拿出來用,可能就是在這樣狀況我也拿出來用。但平常生活的預備金,就看你個人。因為假設你還是有其他的金流來源的話,我是覺得你應該是沒有必要押房子,然後拿來當生活費吧,或是做什麼緊急預備款,這是看個人,這沒有一個絕對答案。

最後一位 `3D3D` 說:「螞蟻螞蟻螞蟻,愛心。請問癌大夫妻間的財務怎麼管理?小弟跟老婆投資理財觀念不一樣,我追求長線投資,老婆喜歡短線,還在努力告訴她『正確的觀念』,很需要癌大開示。」

沒有什麼叫「正確的觀念」,就是一個問題,例如賺錢,你去賺錢,你去賺錢去慶富。你有賺錢你就最屌。如果說你長線有賺錢,你老婆短線有賺錢,大家都是對的。如果說你長線,對,長線聽起來比較政治正確,「對,我們應該投資都會看長線」,但你長線他媽的賠到要哭出來,那你老婆短線賺很多錢,那就是你老婆是對的。

我覺得投資是一個可以用結果論來看的東西,但是也不是說完完全全可以結果論,因為有時候結果論就是一個運氣所造成的。所以要可以反覆執行,並且又是有效、又有好結果的東西,這樣的結果論就是 OK 的。所以短線跟長線都可以,反正只要會賺錢、可以反覆執行,都是好方法。

夫妻間財務怎麼管理呢?我覺得各管各的,真的就是各管各的,不然一定會吵架。像我自己的案例是,金錢我老婆不管我,我也不會管她。那我自己是只要有賺到錢,我就會丟進去市場裡面,所以不管是賺多賺少,本業收入多收少,都是丟市場裡面,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也沒有覺得錢真的很不夠用之類的,因為也沒有太特別的物慾。反正吃 Uber Eats,然後吃高階餐廳,都差不多,反正就都吃飯。也不會買名牌或什麼,就還好。那真正會開銷,就是比方說電腦,電腦要組好一點,這是我個人的要求。要不然就裝置要好一點,就這樣而已。

那我老婆的話更省,我老婆是她今天就算已經在逛什麼 Zara、H&M,她本身是不買名牌的,她不會買名牌,因為名牌都他媽送她,她自己不買。那她如果今天看到什麼 Zara、H&M 的東西,她是有那種可以把它忍住,然後等到今天看到 Black Friday,或者說什麼樣的折扣季的時候她再去買。明明就是一條 1300 的褲子,我都跟她講說你直接買了吧,她不要,她存在那個 Safari 的頁籤裡面,頁籤可能有個幾十個、幾百個,真的超多的。然後就她說我想要買的東西,但是她都要等到它有折扣才要買。然後就算真的有折扣,可能她又覺得我不想要了,所以就不買了。

所以我有時候覺得其實 EQ 高有好處,好處就是第一個你不會衝動消費,然後其實你後來發現其實很多的消費都是你當下想要而已,就是你等到,比方說你仔細想一想幾個禮拜之後,之後給你你反而都不要買了。所以我們在這種個人理財上,我覺得其實都還滿那種,怎麼講,可以走滿遠的,因為我們都沒有那種誇張的消費什麼的。所以當然你也不會想管她的理財,她也不會想管我的理財。假設說有一筆大的錢,像我覺得全部丟市場,那像她可能就全部存起來。反正就是每個人的觀念不一樣,它也沒有什麼絕對對錯。那你老婆的投資方式,她講是可以穩定幫你們家庭帶來這種家戶的收入,那當然沒有什麼不好。

所以真的不要太絕對,覺得說怎麼一定有絕對對的方法、絕對錯的方法,反正只要可以賺錢的方法,又可以反覆實行,那就好方法。

好啦,這集節目先聊到這邊,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