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46:NVDA700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原始實驗室」贊助。
原始實驗室是一家以寵物為出發點的寵物鮮食廠,只採用人食等級的食材,所有的原食材都是來自於來源透明的原料廠廠商。那原始實驗室有兩條產品線,一個是常溫保存的冷凍乾燥鮮食,有「凍乾主食包」跟「零食包」;另外一個是冷凍的「鮮食包」,有「凍鮮包」跟「好鮮袋」。所以總共是兩條產品線,一個濕的一個乾的。
那原始實驗室強調每一隻貓狗的需求都不一樣,所以致力於客製化鮮食,讓每種食譜都經過他們的獸醫師跟營養師的細心調配,做出最適合毛孩的美味餐點。凍乾系列是經過低溫殺菌以及冷凍乾燥的手續處理,而且是完全無骨。那要知道穀類是寵物最容易的過敏原,所以原始實驗室使用的澱粉都是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像是地瓜、荸薺、馬鈴薯等等。那蔬菜方面也是避開過敏蔬菜,採用富含膳食纖維的花椰菜、菠菜,搭配原型肉塊讓寵物可以吃到最適合的凍乾主食。
那原始實驗室特別設計讓主食系列的百克熱量比跟乾飼料是相當的,所以主人可以直接就原食的主食去搭配飼料一起來使用,讓你的狗狗更好去攝取膳食纖維,讓貓貓騙水。那當然就算是零食,每天只要吃得健康,這個最原始的肉塊是最美味的。原始的零食系列只使用原始的肉塊,也沒有過多的加工、組合跟重製,每一塊肉都是原原本本的肉塊。除了獎勵寶貝之外,更可以把這個零食揉碎加在水上或是黏在藥丸上,讓主人更好騙水、更好餵藥。這也是我們家秋果最喜歡的零食之一,非常推薦給家裡有那種會幹走拖鞋跟襪子的皮蛋們的飼主,用這個零食的凍乾去訓練,效果卓越,狗狗愛吃又吃得健康。
在這邊提供給需要的朋友們,輸入折扣碼「gooaye90」享優惠,前 50 名他們再額外送你小禮物。把所有相關的資訊都放在連結欄這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
今天最值得慶祝的事情,應該就是 Nvidia 終於攻上去 700,然後在那邊站穩了。700 元,之前它攻到 600 多的時候,我有在節目裡面膨脹一下,然後膨脹完之後,後來股價直接他媽殺回 400 多,幹,欲哭無淚。那現在呢,終於又攻回去了,就成為美國的幾個大科技巨頭裡面,有攻上去當時那是科技巨擘防線,你有攻上去前高的,那這些公司不外乎像是 Nvidia、像是 Facebook、Google 還有 Microsoft,這些都是有攻上去的。
那還沒有攻上去的,就是 Apple、Amazon、Netflix,這些是屬於稍微偏弱的。那特斯拉呢,則是今年非常的弱,就去年超級強的一支股票,那今年呢,好像在還去年的業障這種感覺。
那 Nvidia 其實是一個題材非常強悍的公司,那也是我自己的愛股,所以我相信我們節目應該已經講過 N 百遍,下去我們現在再趕快幫大家複習一下它強的地方在哪,趁它勢頭強的時候,趕快出來幫大家信仰加值一下。
那首先當然就是它的顯示卡應用,其實顯示卡這應該是大家最直接會接觸到的,就是你的 RTX 顯卡系列,這可能是很多人電腦裡面就要裝的。那一些挖礦宅可能會拿 Nvidia 的卡去挖礦。
除此之外在車用的部分呢,像是有跟蔚來(NIO)合作,那在它的這個高階車款裡面,有三顆還四顆的 Orin 晶片,然後這是 Nvidia 的車用應用。那搭配它的 AI 運算呢,以及這個自駕功能,我相信 Nvidia 之後可能也會是這個自動駕駛裡面很強的一個玩家,除了特斯拉之外,那可能 Nvidia 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看點。那當然還有 Google,甚至 Apple 有一點黑科技藏在裡面,這個我們不知道。可是目前檯面上看得到的呢,我覺得應該 Nvidia 會是一個很重要的玩家,它有跟很多高階車廠合作,像什麼賓士等等。
那除此之外還有在資料中心、雲端、還有 AI 相關的應用,除了本來的 GPU 運算之外,現在要推出了這個 Grace CPU,那之後呢,在這個資料中心伺服器的換機潮裡面呢,我相信它也會扮演一個很重大的角色。目前的伺服器主要就是有兩個流派,一個就是那種品牌的伺服器,另外一個就是所謂的白牌。白牌就是比方說像是 Facebook 自己自幹自己的伺服器,然後找台灣的代工廠代工。這也是我們去追蹤伺服器題材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說當這個伺服器的換機潮,Intel 的新的架構、新的平台出來之後呢,那可能之後會帶動整個伺服器的表現。所以這個在伺服器這塊呢,你也看到 Nvidia 也插手進去,所以真的是你想得到的東西,他都有一手。真的是老黃快刀,總是可以從廚房裡面端出很讚的東西。
那除了這個 Nvidia 之外呢,我們就順便帶一下其他的標的好了。
那我們先聊一下 Facebook,Facebook 就是我跟 GG 對決裡面,那我使用、蠻多是押的。那就很幸運,其實今年要不是有 Facebook 跟 Nvidia 這樣的公司呢,那其實今年不一定打得贏大盤,因為我手上蠻多的特斯拉,那特斯拉其實在今年的表現是比去年落後非常多的,所以它成為我部位裡面的一個拖油瓶,但是沒有把它砍掉,就繼續抱著。就還好有 Facebook 跟 Nvidia 等等,這些持股的 Carry 這樣子。
那 Facebook 部分呢,其實當然大家對它最多的懷疑,就是像是之前,比方說這個美國選舉的時候,很多人就說他自己球員兼裁判嘛。那我之前跟大家分享過,其實如果你是 Facebook,你真的很難做出一個所謂的公平的決斷。他們最早的時候被 BLM,就所謂的泛左派份子在那邊幹譙,就說你看到你的平台,你在審查我們什麼的。那後來又被泛右派份子,就川粉就說你不公平。所以你不管怎麼做,你都是不公平。其實我自己在經營我們的 Telegram 群組你就知道,現在最近比較還好了,但上個禮拜、上上個禮拜大家那邊狂吵疫苗的時候,那就會有很多人私訊我說你可不可以把誰 ban 掉。可是我就認真說,如果我今天 ban 的某一派的人,那你覺得他們那一派的人,為什麼會說我太一定講說你怎麼這麼不公平,你為什麼不 ban 對面的?那如果說我又 ban 的你的話,那最後面就整個裡面都沒人了,因為大家可能多少都站一派這樣子。然後很諷刺的一點,就是你等兩三個禮拜之後,你就慢慢觀察,你就發現說,幹,其實你們兩派都有很多假消息嘛。那當然我不是說你們故意要放假消息,就是你收聽到你同溫層裡面講出來的東西,你就很高興的出來說你看我打臉你又 po 出來,然後明天就換你被打臉這樣。
所以對於一個平台到底要怎麼樣去管制大家的言論是非常困難的。那我就力行我們自己那種自稱是右派宅的,當然就是要走真正的右派,我就是讓你自由經濟、自由發展、放任發展,幹嘛管這麼多,我就小政府不要管你,我讓你們自己吵,你們吵出一個結論就好。所以在這樣的管理之下,我們很順利的度過第二次的大吵。上一次這樣吵架,是在那個普篩的時候,一堆人那邊吵,然後這一次疫苗又很多人在吵。但其實吵一吵你就發現,那還是好好的賺錢最重要。然後我自己也當過這種平台的經驗,雖然跟 Facebook 比起來還是超級超級 mini 的平台,但是你就知道說其實你要去管大家的言-論什麼,那個一定是吃力不討好,大家都會討厭你、大家都會不爽。所以你能做的,說你最好的策略其實就是你不要管,但是你不要管可能又會變成一個什麼犯罪的溫床什麼的。所以像我自己的天條,就是你只要不要在裡面對人家做人身攻擊、一些威脅什麼的,那基本上不會管理。還好說我們這個可能群眾都是有在做股票的,或是至少對市場有興趣的,稍微比較冷靜、理性一點的,所以也比較少看到這樣的東西,那就有幾個這樣子的會被我 ban 掉而已。
那其實在臉書這部分,你發現它的管理也是有點類似的邏輯,就除非你犯著它的那種超級天條,什麼殺人、辱人鬥俗、賣毒之類的,不然其實在臉書上面,臉書是一個很好的抹黑平台。因為你在臉書上面抹黑別人,然後你去,怎麼講,就是到處去放一些別人的壞消息,那人家要告你,這個臉書是不會提供資料的。除非你自己在上面直接擺明的寫說你就本名或什麼的,不然其實你要跟臉書要的資料是不容易的。那我覺得多少可以去理解這樣的一個管理方式,就是說如果說它真的每個東西都要介入的話,你會很難去列出一個真正的標準。所以它能做的就是我海納百川,然後真的誰比較明顯怎麼樣的,我把它刪掉。雖然現在可能會有很多人不認同,你怎麼川普到現在沒有讓他回去什麼的,或是像之前 BLM 事件的時候說你怎麼篩選我們的東西。所以他不管怎麼做,大家都會討厭。那這個是臉書可能對於一般消費者最直接的認識。
那對於一些廣告商,當然可能很多人現在對它的懷疑會是講說,臉書會不會在蘋果或是 Google 去修改他們的隱私設定之後,成為一個最大的輸家。因為你看這個祖克柏出來幹 Apple,就是說他要跟 Apple 要進入一個全面戰爭什麼的,所以很多人覺得說他可能會變成一個輸家。但是我必須得說,這個祖克柏是一個很好的演員,他媽的真的超會演戲的。那他其實是整個事件裡面,我個人認為是受惠者。就如果說讓隱私的這個權限收緊是一個全球的趨勢,大家越來越重視隱私的這個前提之下,其實手上握有最多隱私的人就會是最大的受惠者。然後因為其他新進的一些廣告公司、平台商,他其實就很難去掌握到像你們這麼大量的資料,因為現在整個隱私已經收緊了,所以沒有辦法像當時他可能可以很廣的、很快地收集到大家的資料。所以手上握有大家資料的公司有什麼?就像是 Apple、像是 Google、然後再來就是臉書。所以臉書根本就是一個受惠者,他只是原來像是他的幾道菜被別人搶走,但其實對他來說,他去 VS 其他的廣告商或是其他的競爭者,他有超級巨大的優勢,因為他手上就握著一大堆的這個 Facebook 然後 Instagram 上面的資料,他握有你各位的資料。所以對他來說,就算蘋果這邊斷了隱私這一條,讓他無法在蘋果這邊再收集更多的資訊,可是他其實手上有的東西已經很好了。而且大家都知道說,你要去投廣告,你投在臉書上的效益是很好的,就是你投在 YouTube 或 Google,或是投在臉書上,應該有很多廣告投手的一個兩難,他們會選擇投臉書跟 Instagram,因為效果是好的,所以價格當然也水漲船高,就大概是這樣。
所以我個人認為臉書是一個很大的、很大的受惠者,就是他其實是有點那種扮豬吃老虎的感覺。那嘴巴上跟你嘴嘴嘴,可是實際上他是有受惠的,他股價也很誠實,他就表現得非常好。
再來就是有看他一些報導寫說,他目前公司裡面有大概四分之一或是五分之一的人,是在做 VR 相關的開發。那在之前可能只有 20 分之一甚至 100 分之一,就很少。那現在越來越多人在做這個,所以就要懷疑說,會不會臉書的下一個社交的場域,就是會用在 VR 上面,搭配他的 AR/VR 之類的,這個是有可能的。那在 VR 上面應用,我必須得說臉書真的非常強大,如果你有買一台 Oculus Quest 你就知道了,你有買過 Oculus Quest,你有買過像是 HTC Vive,你馬上就知道高下,馬上就分出來了,就是哪一個東西是比較好的,比較輕巧、比較方便,價格的部分 CP 值又是好的,你很快就可以分出來,臉書在這部分是很強大,所以可能會成為他們公司下一個動能。不管是 VR 或是 AR,擴增實境或是虛擬實境的部分,可能會是這家公司下一個動能。
再來就是 Google,Google 沒什麼好講,Google 就是家大業大,真的沒什麼好聊的。
那亞馬遜,我個人是認為在目前的價格是很低估它的。當然有時候你就講到高低估、估值,就像我們上一集最後面跟大家聊的,到底台北市的房價值多少?有些人就跟你講說 500 萬,可是 500 萬你就只買得起廁所。那這個亞馬遜的估值,我覺得應該要 4、5000 以上,類似這樣。可是有些人覺得沒有,3000、甚至 2000 就已經很貴了。這次是看個人,但是在我自己的角度是認為,亞馬遜遲早會攻上去前高,其實它的跑道太長了,所以沒有道理不會上去,當然可能會繼續盤整很久,但是我就是基於這樣的信念,就持續的佈局亞馬遜。那亞馬遜之後要交接了,交接之後不是說光頭王就不知道,光頭王其實還是在後面隨時聽證,所以這家公司的前景跟未來應該都還是很不錯的。
那再來就是 Apple,Apple 今年表現真的是很軟。那除了 Apple 之外,它下面的供應鏈,就是所謂的蘋概股表現也都很…感情就是很軟就對了,軟到不行。那是因為 Apple 端不出新東西了嗎?還是說怎麼樣?還是說大家對於今年的換機潮不期待?新的 iPad Pro 使用 Mini LED 他不期待?然後 iPhone 13 代大家不期待之類的?我是覺得難以解釋。
然後這難以解釋,也不用刻意解釋。因為像是在禮拜四美股下殺,然後大家講說因為什麼數據怎麼樣。禮拜五的盤前,我們看到非農開出來不合預期,一堆人說這個今天要崩了、今天要完蛋了,因為盤前也沒有這麼好,就後來有 Surprise Mother Fucker 直接一價噴一發。然後新聞馬上就轉向了,因為非農數據開出來不好,所以聯準會的寬鬆可能會繼續,所以市場的資金就回到樂觀。幹,What The Fuck。就是你其實正反面都可以解釋,如果說下殺他就講說,因為非農數據不好,所以當然要下殺,就數據難看什麼的。如果說是反過來,你覺得說因為這個數據不好,所以寬鬆繼續、錢多繼續炒股,正反面都可以對。那這個說法一點意義都沒有。
所以在市場裡面,有很多的說法都是這樣子,你要懂得去把這些雜訊給過濾掉。只要是那種正反面解釋都可以通的東西,是完全沒有參考價值的。所以其實除了當時在疫情最早剛開始復甦的時候,我會在節目有跟大家聊什麼非農、聊一下最新的數據怎麼樣,但是後來自此也就沒有在持續的追蹤,也在臉書上沒有寫,所以我覺得那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正反面都會發現都可以講故事,所以你還是回歸到你手上的個股就好了。就是這種總經的東西,你只要知道方向大致對就好了,那這個方向上的波折、漲漲跌跌,那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那 Apple 除了這個本體弱之外,把剛剛講的供應鏈也弄弱,可是我們上個禮拜有看到 Apple 在官網有公布他們的 2020 年的供應鏈,那很多人看到的時候就說趕快去炒股,但是你可能要先注意一下,這個是 2020 的資料,就是它有一點落後。因為我發現有蠻多人拿這個東西出來討論,就跟大家提醒一下,這個是落後的資訊。新的資訊其實郭明錤早就已經跟你開牌了,那像幫你做像是台郡,就是 LCP 軟板的供應商;像是富采就是 Mini LED;以及台表科 SMT 也是跟 Mini LED 相關的。這些東西其實很多的分析師報告都已經寫出來,這才是真正最新的 2021 的。所以你要跟人家玩蘋概股,就是你要知道去哪裡看消息,這些落後的消息對你的幫助可能有限。
但是也不是說沒有幫助,因為落後的時候這些已經被納入的公司,那它在蘋果裡面扮演的角色是越來越重要的話,就算你現在看到落後的資訊進去買,你還是會賺錢。它只要是越賺越多,越往正確的方向走,我覺得是沒有太大的問題。所以這份報告列入的,就是說 2020 納入的雙鴻、康控、GIS、貿聯、嘉澤跟景碩。雙鴻是做散熱的,康控是做聲學元件的,那這個嘉澤也是我們之前跟大家聊到伺服器題材裡面的一個重要玩家之一,它做 CPU socket 跟 connector 的。這些公司其實都是已知,就是早就已經知道說它是蘋果的供應鏈了,只是在 2021 年,它在蘋果裡面的佔比會不會越來越大?這才是大家要去思考的。
所以你看這邊新聞不要太早高潮,就是你應該要去思考是什麼東西可以在 2021 年繼續拔得頭籌,以及什麼東西可以在 2021 年可能會被納入成為新的供應鏈。比方說像是最近的一個小八卦,其實也是郭明錤有提到說,像是這個台表科可能因為良率的問題,蘋果會希望再找另外一個 SMT 的供應商,所以找到這個供應商可能就有一點機會,等等的。所以你可能要稍微往前看一點,如果說你只看就有的資訊的話,有時候會 lag。但是也有可能你運氣很好,你剛好買到一個它在蘋果裡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所以即便你知道這個東西是 lag 的,但是因為它越賺越多錢,所以它的股價表現可能還是會很好。
所以蘋果的供應鏈今年我覺得還是沒有看到一個很好的表現,雖然還是很期待,手上的蘋果供應鏈還是繼續握著。我想要等到,比方說像有些公司是從這個 6 月,甚至是 5 月,應該大部分是 6 月,6 月開始拉貨,所以你可以在 7 月的營收的時候回來看。如果說在 7 月的營收有看到真的有成長的話,不管是 YoY 還是 MoM 有成長的話,就代表說蘋果這次有拉貨,這個是最正確的,早就真的有在拉,重點是真的有在成長。所以可能要去觀察一下供應鏈的營收。
如果說你現在已經抓好蘋果供應鏈或是台灣的伺服器供應鏈等等,很重要一點就是你直接去看它的營收變化,營收變化如果是往好的方向走、往正的方向走,可能就是確實有拉到貨。所以差不多心中有一套劇本,大概知道說你的持股在什麼樣條件之下,你會加碼、什麼時候會減碼,或是說等到時間點之前如果沒有反應的話,那你可能會把這個部位降低什麼的。就是你心裡面有一套想法的話,可能會走得比較長遠,也比較知道自己在幹嘛,也不會因為短期的波動就受到很多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要來聊 AMC,這應該是我們第六或是第七次聊到。比較近就是差不多在三四個禮拜前,聊到大連萬達集團的王健林,他賣出了他手上的 AMC,幾乎是整個賣光光。那是大概三四個禮拜前聊到,還是兩三個禮拜忘記了,反正就之前的節目。那更早的時候聊到,是在年初的時候 WallStreetBets 事件上面,因為那時候炒股的股王,就是最主要的炒作標的是 GME,那股后應該就是 AMC 了。下面還有一些小王子小公主,像是 BlackBerry (BBY) 或是像 Palantir,也都是當時整個論壇在炒作的標的。
那其實這些論壇要炒作的標的,你是可以率先佈局的,怎麼說呢?因為他們挑的標的,多半都是空頭浮額很高的那些標的,其實有一大堆空軍在裡面看壞的,那我們就是號召大家進去軋空,然後你整個把它往上軋,那空頭的就要停損,停損就要回補,那回補就會促成了更強的往上軋的力量,就是所謂的軋空。那你可以找這些空頭浮額很高的標的,或許、或許你可以搭到下一班 WallStreetBets 的車。
但是我目前覺得,其實整個論壇上面散戶的數量應該是相對就是有越來越少,反而是機構越來越多。因為大家發現民氣可用,就是你在外面發什麼研究報告,沒有人要屌你,可是你到論壇上面去發,這個很多散戶就會看,那看得合理可能就會跟著你進去,配合一些故事之類的。
反正總之當時就炒 GME 跟 AMC,那只是沒有想到 AMC 在現在又再一次的整個炒起來了。到 6 月 2 號的時候,他股價最高是來到了 62 塊,非常嚇人,直接炒上去的 60 幾塊。那這個相較於整個 2021 年的最低點,它不是 2 塊,是漲了大概 31 倍,漲了 31 倍的一個股票。
那當時聊到大連萬達集團,其實有點類似「賣在阿呆谷」,不過其實認真說,也沒有人知道這股價後來會因為 WallStreetBets 事件去炒作而上漲,因為如果他知道的話,他早就錢都不要賣了,因為他這個標的應該是賠了不少錢。因為從 2015 年的最高點,AMC 大概 30 幾塊,到現在最低點在 2020 跟 2021 之間,差不多是 2 塊,所以應該是賠了爆掉。那他是在去年的 10 月,還在 10 幾塊的時候開始去出脫,沿著一個微笑曲線開始賣,從本來持股接近一半,慢慢賣到現在,到 5 月的時候剩下 0.002%。那我猜他的這個出脫的均價大概是落在 6、7 塊左右。
所以如果他那時候再撐久一點,比方說不要在去年這個 10 月開始賣,就撐撐撐撐、撐到 WallStreetBets 的時候,他其實會少賠很多,今年 1、2 月再賣就會少賠很多。那如果撐到現在 6 月,不只少賠,他變成是超級大賺。但是有時候人算不如天算,而且換個角度講,就是如果說王健林沒有出脫標的的話,我相信可能市場上的炒家就不太願意炒這個,因為你知道股份有一半都是那個 Chinese 持有的,我們今天炒了等於說你就是幫他抬轎,他又要賣股票,所以變成說這個炒上去沒有意義,你炒的時候可能會被大股東倒貨之類的。所以有可能是因為大家看到王健林把股票賣差不多,才決定要進場。就是股票炒作背後我的理由,真的是千奇百怪,真的太多了。
不過有一點比較有趣的,就是公司直接在上個禮拜,就除了賣出了 1100 萬股之外,又再一次的籌到大量的資金。從本來 4 塊的時候就開始,他們就開始一直賣股票、一直賣股票,然後到現在這個 40、50 塊的時候,又一直在持續的賣股票,為這家公司帶來很多的資金。除了本來手上有的可轉債,可能這些債權人要跟他要錢,就現在全部轉成股票賣掉了,變成債務直接勾銷掉之外,公司也有很多的營運現金跑進來。所以這次的炒股真的是救了一家公司。
但是公司也很無情的直接出來發一個聲明,就提到說目前的股價波動是 unrelated to underline business or macro or industry fundamental,就是你跟這個公司的營運,或者說整個產業是完全沒有相關性的,就是在炒股。但是其實公司不講,大家也知道這件事情吧。你一個本來在去年底、今年初要破產的公司,就突然現在變成標普 500 規模的公司,看這到底是啥小?真的沒有人看懂這走勢。當然操作者可能在裡面賺到很多錢,但是有人在裡面賠錢。但是至少債權人出場,公司又有資金繼續營運,我怎麼看都覺得這是一個多贏。就是未來可能可以多一點這樣子的操作,因為這樣的操作看起來是還不錯的。就是你想要賭的人,你也可以在裡面,就是你要嘛就贏錢嘛,要嘛輸錢嘛,所以賭徒出門自己知道。那公司拿到錢繼續營運,這可能也還不錯。那債權人呢,可以出場,這也是好事。
但是某種程度來說,其實我覺得像這樣子的公司,就有點像是那種,你知道就是慣性吸毒需求的人,你不會因為今天給他個一億元之後,然後他就變成一個富豪,然後開始做什麼資產配置、做各種投資,然後變超有錢。基本上那種可能過得很潦倒的,多半就是他的判斷,或是他的個人能力上就是有問題。當然有些是悲劇,那可能少數,但大多數就是一定有某種人格特質在上面。所以說在公司上,也就是他有一種公司的特質,或是說這個產業就是時代的眼淚,所以才會導致他的股價可以多年來這樣積弱不振。
所以如果現在再多很多現金,當然就希望說他們可能有一個很小的機率,是可以發展出下一條線,然後之後把這家公司做起來。不然其實我覺得最好的劇本應該是,可能等到之後炒作落幕之後,假設股價有回來的話,那加入現在美國的媒體整併潮,應該是比較好的出路。因為現在有很多的這種串流媒體的公司,都在密集地去收購有這種 intellectual property、有 IP 的、有作品的內容公司,然後希望可以在這個串流媒體之戰上面有這個如虎添翼的效果。那像是 Amazon 就買了米高梅,Discovery 跟 Warner Media 去合併,然後說這個 Comcast,它我們可能去收購一些公司。那以及像是這個 AMC,有沒有可能被…在市場上有看到,可能 Disney 可能會去買它,就有很多不同的假設。但是我覺得這種在做串流媒體的公司,應該都會喜歡這種所謂的有內容的,就是他們手上是有產品的。AMC 他除了影城之外,他手上就有像是《陰屍路》,《陰屍路》就是他家的作品。所以在這種整併潮領域,可能是這些公司最後的出路。就是你要我相信說他拿到很多現金,然後會經營的跟鬼神一樣,就是像是 Jeff Bezos 這樣子,然後把一家公司經營的很好,我是不太相信,我覺得應該是比較困難。
所以單純就是一個,怎麼講,如果我們要去評價這件事情,就是一個炒股事件,但是是帶來正向影響的炒股事件。然後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這樣子的東西。所以其實在國外有些討論,或是一些辦公室人家,國外的 YouTuber 或是一些寫文章,其實都有提到這件事情。就講說未來這種散戶論壇、所謂的社群,它應該會成為股市的一個很重要的核心之一。因為你後來會發現,就是如果你可以帶動整個社群的風潮,特別是一些社群的傳遞速度超快,然後大家手上都有點錢,如果你可以帶動到大家的話,那他可能就會成為這個市場上的主流,就是他會帶動整個資金的走向。
越來越多機構去做這件事情,其實本來在可能十年前就有這樣的事情,像一些價值投資的論壇裡面,其實那裡面的發言者根本就是本身機構的人。當然他也未必是壞心腸,你知道要出貨給大家什麼,他只是我發現一個很好的東西,我自己買一大堆,那我的研究也認真,那我就把這東西分享出來,那你們買的,當然均價都比我高,可是我沒有要害你們的意思,因為這個真的是我的研究。那類似這樣的一個想法,就是你會把它複製貼上到很多地方。除了本來在一些什麼價值論壇之外,那現在在 WallStreetBets 上面,其實應該很多都是機構的人。然後或者說像台灣的 PTT,或者說什麼那個什麼股市同學會,其實裡面都有很多,要嘛就是機構的,要嘛就是所謂的主力,就是手上的錢很多的。
那你會說這是壞事嗎?我就也不一定,好其實炒股就是願賭服輸。你當你看到這種周轉率超高、然後波動超高的標的,你選擇要上車的人,基本上你自己心裡就要做一個準備說,你就是來這邊賭一發的。那跟基本面是沒有什麼關聯的,連公司派都直接這樣跟你講,這跟基本面沒有關聯,我們趕快,這公司高層要賣股票,然後什麼,公司趁現在就是趕快去賣一些股票,然後把資金把它抽出來什麼的。所以大家都知道要把握這個機會。
那我覺得有點像是大賭場,你進賭場的人應該不會是想說,我進去裡面做穩健的資產累積,就大家都希望可以來這邊有個發財夢吧。那可能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如果說你是一般散戶要去參與這樣的東西,我個人的建議是除非你的本金很小,就是十萬塊,這樣都賭掉就算了,不然其實建議真的要去碰這種東西,那個部位要控好,而且可能就是要很嚴格的控在很小的部位上。
那使用的工具,就是還是以做多為主。因為做空可能會有一些比較深遠的影響,第一個你不一定有券可以空;第二個就是可能利息很高;然後第三個可能被軋上天的話,會很難處理。做多呢,你可能比方說是買進或是使用 Call 的話,那那個風險是相對還算可以控的。不過就算你要去用選擇權的話,即便是使用 Call 這種工具,因為它的波動率超級高,所以你買任何的這種,不管是 Call 或是 Put 都非常的貴,你要賺錢都是很困難的。所以你可能就是,像我前面跟你提到的,因為有很多的這種空單的標的,會是這些論壇最喜歡的標的之一,所以你趁它波動率還沒高的時候,進來去賭一發可能還可以。這樣好像是這個節目突然變壞節目,在教你賭博。但是賭博也是有好的賭法,跟很不好的賭法。
那我個人是希望說,因為我看到很多人在這個行情上面也有在船上,然後押的部位很大。我自己有在 AMC 上面,那我是在這個 WallStreetBets 事件就一直留倉到現在,我有貼在那個 IG 上面。那部位極小,因為我是知道我自己那種頭殼尖尖,幹,真的是沒有任何那種什麼賭博運,然後什麼發票也不太會中獎的,所以這種東西我根本不敢大買。所以可能就看很多人發財吧,這樣子,然後很煩,但也為你感到高興。我們的 Telegram 群組上面有人就真的重押,然後賺爆這樣子。
不過風險也要跟大家揭露一下,就是當這個翻轉的時候,一般也都是很犀利的。那如果就算是沒有翻轉,你可能會因為這種高額的交易成本,不管說你跟它使用的選擇權,因為波動率很高所以很貴,那或者是你想要去放空,結果沒想到這個利息超高之類的,這些東西都會影響到你的整個操作。就是在投資裡面,不是只看說價格變化是往上走,我就是一定是賺錢,不一定。因為如果,就是說如果你的成本是超高的話,那就算你是看對方向的,你還是不一定賺得到錢。然後這邊跟大家提醒一下,真的要玩的話,感覺就是規劃一個比較保守的部位,參與一下就好了。
## QA
第一位 Nam G,他說:「五星吹捧,吹到頂繼續吹。前幾集您有提到最近做生意的人很辛苦,但有些人卻出來酸他們『適者生存』。很多人存了多少錢,鼓起勇氣才冒險出來創業,那這點我給予認同。不過讓我想到前幾年 Uber 剛進來,衝擊到很多計程車產業的生意,這是否更適用『適者生存』呢?一些小黃司機平常車不好好開,給大眾有不好的印象,那如今遇到強敵來襲,卻積極起來找政府抗議。那時候差點以為 Uber 這麼方便的平台,真的要被轟走了。那種打不贏又不加入,還要找政府當靠山的團體,看得真的會很不爽。希望民間的小黃可以慢慢被有制度的叫車平台去取代,那不知道這樣想法會不會太偏激?另外最近在疫情期間買了一些寶雅,那趁著大跌的時候撿一些便宜,越跌越買,主要是看好復甦後的民生需求,不知道這樣的操作適當嗎?還請主委指點,謝謝。」
首先先講後面的這個,就是說買寶雅,因為寶雅的營收好像是 100% 都在台灣吧,就是完全在台灣的公司。所以之前當疫情爆發在國外的時候,就是你去買寶雅就很奇怪,因為台灣是沒有受到影響的。但是現在因為台灣開始受到影響,所以如果你說寶雅殺低可不可以買?當然買賣一定是靠你自己,但是我聽你的說法,我覺得邏輯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我們之前在聊這個台灣的疫情受惠跟受害的時候,我有提到寶雅這家公司,我就覺得其實有一些它是以台灣內需為主的公司,如果說真的夠便宜的話可以考慮。
因為甚至最近有看到一些像是新竹這邊、苗栗這邊的科技廠有人確診,其實我認真說,就如果它因為確診殺到一個真的是很便宜的價格的話,我會把握機會,我覺得是這樣。因為我看國外的科技廠,其實很少會看到那種因為疫情然後停工,然後這間公司就倒掉了,真的太少了,非常非常的少。所以它如果殺下來,其實搞不好就是一個很好的入場機會。但是我相信其實應該很多人有類似的想法,所以也未必真的會有很便宜的價格給你撿。那如果你撿得不夠便宜的話,那其實基本上就是日常波動了,所以也不一定在之後可以為你帶來獲利。
那你剛剛前面講的那個說,我講說最近做生意的人很辛苦,然後跟後面什麼 Uber 跟計程車司機的類比,我覺得這是不一樣的。因為你做生意本來就是要承擔競爭,所以如果我今天做生意,然後隔壁開了三家吃的,然後我就開始去跟政府那邊陳情,講說什麼把他們店關掉,這個就是你拒絕競爭,這是不對的。但現在遇到的這個疫情,比較像是一個天災。所以我看到很多那種,我們林口這邊開了很多新的那種什麼 G95 酒吧,然後也看到什麼餐廳、印度菜什麼的,就是店面裝潢什麼都弄了,認真,我覺得他們超可憐的,因為你準備一大堆錢出來創業,讓你遇到這種非戰之罪,就是你根本,你連競爭都沒有辦法競爭,直接就要被掃出場了,這很可憐。
但是如果說你是來做生意的,你本來就是應該迎接競爭。所以當時 Uber 跟計程車競爭,我覺得本來就合理的,而且其實會讓整個計程車,你不要說這個產業一定會整個被掃掉,但是它往上提升是會的。像是比方說大車隊,或是現在那個什麼 yoxi,就大家都知道,他們訴求都會講說,我們車上沒有煙味,代表你們大家根本就知道,他們車上有煙味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只是本來沒有人要做,那你現在可能遇到競爭,大家就要去做這件事情。車子要弄乾淨一點,不要有煙臭味,然後這個司機開車可能就小心一點,然後不要整天在那邊切車道什麼的。所以我覺得競爭是會讓整個業界環境都變好了。那這跟什麼疫情進來導致的「適者生存」,那個是完全是兩回事。所以我覺的你的想法不算偏激,但是我不會說什麼計程-車應該要全面被淘汰,應該是計程車要提升,然後甚至可以反過來跟 Uber 競爭,這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方向,這對消費者來說也是最賺的。
下面一位初學者 23 號,他說:「請問主委,主委你好,是今年三月剛入股市的新手,主要是以美股投資為主。在您的分享中,同時也聽到許多關於臺灣或是美國甚至國際的訊息,對我平常的生活多了很多豐富的資訊,感謝您願意分享的同時,也在網路上找到您的相關資訊來學習。之前在網路搜尋有一段報導你的文章,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對我來說,投資只是換股問題,我只進不出。』這樣就可以永遠參與行情。」對沒錯,在股票市場除了真的需要用錢,不然是不會賣的,就是只會一直把錢丟進到股票裡面,然後在這個股票裡面的部位,就最多就是換股票,但是很少出金出來花用之類的。他說:「目前也是以你這段話作為投資的核心心法,分批進場、長期投資為目標。不過在實際進入市場中,常常看到自己的一支股票可能急漲一個波段之後,又落回本來的成本價,所以看到的這個最好的行情也只是帳上的,從高又變低的未實現損益。所以想請教主委,什麼對於長期投資、只進不出的心法,什麼才是真正的『參與行情』?那『參與行情』會是在同一支標的長期持有狀況之下,遇到高點分批賣出嗎?(分批出場)還是在不管股價高低的波動,持續抱下去呢?(因為一直有這個疑問,不賣出只是未實現損益,這樣子是不是其實沒有實際參與到行情?)所以針對你在文章中的這個段落,想要再向您請教,也祝福您一家平安,孩子健康快樂長大。」
不是,其實你最大的盲點是你說你自己三月才進股市,然後你在跟我聊長期投資,你三月到現在三個月而已,你不管買什麼都是在短線,所以你根本就沒有經歷過什麼叫真正的長期投資,這第一點。
然後第二個就是說,「抱過一座山」怎麼辦?當然你可以選擇就是使用 trailing stop,我們之前分享過的一個工具。那它的好處是可以幫你鎖住你的獲利,但是它有壞處。比方說我 trailing stop 設 10%,那 100 塊跌到 90 塊,它自動幫我砍掉。那我設下去之後,我就有放著,然後之後它漲到了 200 塊,200 塊之後一樣,它的停損會跟著往上設,所以一樣是 10%,就是 180 塊要停損。然後你 180 塊停損掉,你就會爽「耶,我從 100 賺到 180 塊,幹超爽的」。就後來它從 200 跌到 179,你把它停損掉,然後從 179 漲到 350,那請問你要怎麼樣看待這件事情?
所以你本來就不可以去預期股價一定會怎麼走。就是我們在做的事情,就是我看了一個東西,我去押它,那我希望可以賺錢,我希望可以賺到這個中間的利差,就是這個資本利得,我希望可以賺到這樣的東西。可是你問的問題,比較像是你希望去問一個就是有沒有投資的什麼至善心法,就是百分之百一定贏的東西。我如果告訴你說長期持有一定賺錢,但其實你也可以很輕輕鬆鬆去找到那種長期持有,而且本來真的是績優股,但是它變成時代的眼淚的例子,是有一大堆這樣的公司的。
我只能說這個問題你要自己貓下去體會,因為你才進市場三個月而已,所以你在講長期投資是是很有趣的。因為你這個根本,就是就算你從 3 月抱到現在,這根本不叫長期投資。那你在股價短期上,本來就會看到很多的波動。就像我們開頭講的這個 Nvidia,你就看我節目從多久以前就要哀這支是標的。從那個當然 2020 年的時候很爽,因為靠它一路賺,然後後來到 2021 年的時候,我不是一直在哀它嗎?就是說幹嘛在 500 塊停多久,然後你也是看到它從 500 多這樣上去又下來。所以對我來說,對啊,就像你講的,它是未實現損益,然後這樣飄上飄下。那現在變 700,那請問你怎麼評價?當然當時 500 的時候我可會把它賣掉,賣掉就變已實現損益,就變錢,感覺入袋為安很高興。之後從 500 漲到 700,你不就沒有賺到?
所以你問的問題比較奇怪一點,這個是你要自己去思考的,你要去想清楚,就是說你到底買進這支標的是什麼。如果你只是想賺短期的價差,而且我必須坦白地講,越短期就是像這種幾個月以內、甚至是什麼一兩個月以內的,這種股價的波動其實很多時候跟基本面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就是它只單純的股價的波動。但是如果你是要賺這個,那你可以就像你講的,所謂的「逢高賣出」。但是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是高?就是說有時候,如果你抱一個標的夠久,你就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拿我自己的歷史舉例,南電,台股的一間公司叫南電。南電當時 40 幾塊,我在買的時候,剛好就是自己猜對了。40 幾塊買,後來 60 幾塊出掉,幹超厲害賺超多,50% 大賺。就南電現在 300 多塊。所以你當時覺得說你逢高賣出,就現在回頭看就是自己跟低能一樣。
所以你本來就不可能去猜一個股價的高低點,所以我覺得沒有什麼叫做什麼「逢高賣出」。但如果你你要用它這個字,那可能是那種有些人是做區間的,就他知道這個股價長期,比方說像什麼英業達,那或是美股又有這樣的標的,在台股上比較多,就他可能會在一個區間內這樣彈,所以我到高點就逢高賣,到低點就逢低買,可以這樣做。那這就是你投資策略的調整而已。
如果說你真的很怕抱過一座山,你就去使用我剛剛講的這個 trailing stop 當成這個工具。但是它也有壞處,壞處就是,比如說你看到這個眼前這座山,就是你搞不好一年後看根本就是一個小波動而已,就是它後面這座山之後噴到天上去的。但是你因為想要鞏固這個蠅頭小利,你就沒有賺到。但是反過來說,你也可以找到那種很多例子,就還好當時有停損,因為後面它直接崩掉的。所以首先,你先把你的投資視野再拉長一點,因為你真的才剛進市場,你只有三個月的經驗,所以你要談長期投資是沒有辦法談的,你再多觀察一下,然後之後你應該會有新的體會。
下面一位這個「深身伸不」,他說:「五星吹捧癌大主委,我是 2019 年開始加入股票市場,因為工作是供應電子廠相關的設備商工作,常常可以聽到哪些科技公司的營收不錯或是內線消息,買入後就發現等待許久(可能是因為內線消息比較早,市場尚未反應)。因為菜雞新手等待許久,一開漲隔兩天就賣掉,就一路看著它漲停好幾天,才發現自己太過心急,但又抓不到賣出的好時機。那同事介紹了股癌大大的 Podcast,才知道同事不好的頻蓋股操作方式,讓我自己聽股癌大大分享,真的收穫良多,也非常感謝同事,感謝股癌大大這樣無私分享,逐漸建立自己能夠去平衡的操作方式。最近看到 YT 都在介紹 ETN 說的是比 ETF 還要好,想聽聽看癌大想法跟意見。(有人將這個 020022 原大台股領航 N 比喻成小資族版的 0050),那這樣的說法,股癌有什麼樣的想法呢?祝癌大跟夫人健康快樂平安順心,也希望台灣的疫情日漸穩定。」
非常高興可以幫助到你,我也很開心。那你講這個什麼「原大台股領航 N」比喻成小資族版的 0050,光是這樣的我的警鈴就響起來了。因為我其實是不太喜歡什麼什麼什麼「殺手」,或是「小資族版本」的什麼什麼,那或是「低配版」的什麼什麼。因為一般那個後面那個要被殺的,或是說什麼小資族的什麼什麼,那個都是比較不好的東西,因為其他人就是想要跟風、想要沾光,所以就去抹,抹上自己也是一個類似的選擇這樣子。
那它一樣都是元大出的,所以可能我要去研究一下,就是他應該不會打自己的臉去講自己的東西怎麼樣之類的。不過你要去注意的一點,就是它 ETN 跟 ETF 的差別要先明白一下。ETF is 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所交易基金。那 ETN is Exchange Traded Note,就是指數的投資證券。那它的本質上是有一點像債券的味道的,也就是說你除了去…當然投資都是有它的風險,那你還有額外承擔一個風險,就是類似像公司債券的風險,就是一個公司如果說它倒掉的話,那你可能就會血本無歸,錢拿不回來。那是跟 ETF,它可能是這個股票然後有實際上買進成分股,那是有託管的,是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但是其實我相信發行 ETN 像這麼元大,你說會因為一個產品倒掉,這應該是不太可能。就是只是跟你提到說,它可能有這樣的味道在。
然後再來就是 ETN 它一般會有一個到期日,就是說在到期日的時候它會清算,所以它可能不利於你要長期投資。然後再來就是你可能去注意一下費用,理論上 ETN 是可以比 ETF 還要便宜的,然後因為在這個操作的實務上面,然後它需要的這個功夫是是更少的,然後操作的成本是比較低的,所以這個費用應該也要比 ETF 來得低。但是如果說沒有的話,又是比較高的話,那你說它是小資族版 0050 就很奇怪。所以比較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去看,它有沒有比 0050 便宜。然後第二個,它是不是在追蹤同樣的一個指數。然後第三個,就是它追蹤的效果好不好。這樣比完之後,你就會知道你要投資哪一個了。
下面一位「北台灣馬斯克」,他說:「五星吹捧吹到脫肛,主委好,想請教一下,你怎麼看在國泰即將上市的智能電動車 ETF 00893?買這種包含上下游廠商的 ETF 和直接買特斯拉的股票相比,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嗎?祝癌大全家平安,天天快樂。」
首先第一件事情,就這種主題型 ETF,基本上就是你沒有選股能力的人,才會想要去看。那有選股能力的,未必說不會買,就比方說假設我把它的成分股攤開來看,我找到追蹤的指數攤開來看,我發現跟我的標的高度重疊,我喜歡,我可以買這個,或許有些人會選擇這樣子吧。那或許他可能會買一些你沒有辦法那麼容易買到的東西,可能一些中國市場還是說什麼其他市場的東西,就不是在美股或是台股的,這都有可能。所以就是工具的選擇問題。
那這種主題型 ETF 最大的問題,就是費用,就它可能會比較貴。所以如果你是有本事自己配置的,那或是說你選的股票其實是,甚至你覺得選得比它的更有信心,那當然你就選的自己配嘛。那如果說你對電動車完全不了解,你又想要參與的,你或許可以考慮看看。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要先去看他到底幫你配了什麼東西。比方說如果你是看好特斯拉,像你講的,就是說看直接買特斯拉的比較,那你去查這個這個 00893 就發現,他是買什麼蔚來、小鵬、理想,那不就很奇怪嗎?你看好特斯拉,那你去買一個跟特斯拉完全沒有關係的東西。好,雖然一樣都是電動車。
所以是先看,你要買的是電動車還是特斯拉?如果你想要買的是特斯拉,那你當然就直接買特斯拉就好了。或是說你去找特斯拉的供應鏈,那你要找純度夠高的,你知道很多講自己是特斯拉的供應鏈,就搞不好特斯拉營收佔比方說 5% 甚至更少,所以他跟特斯拉的關聯性也超低的。那你先釐清自己要的什麼,如果說你要有的是電動車,那你又不知道怎麼選股,那你可能可以去買這樣子的 ETF。但是要記得,它費用可能就比較貴。你有本事自己配的,就自己配,沒有本事的再去買這樣的東西,好,大概就是這樣。
那其實我節目初期的時候,比較會給大家一個固定的方向,就是我會覺得說你看這種主題型 ETF 就是比較不好,因為比較貴。那後來發現其實這樣講話是有失公允,就是其實每個東西都還是有適合的人。就是有些人他就是不想要用腦,他寧願就是付這種經理費、管理費給人家,可是至少人家幫我配好。就像是我們可能有時候會覺得電腦你就是要自己組,那有些人會覺得說,幹嘛我直接付 2000 塊讓人家來我家裡幫我組,我省麻煩。所以確實都是有適合的人,那你就去注意一下它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就好了。那其實最大的問題,費用我覺得反而是擺在第二,它是大問題,但是它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就是,如果說你投資的東西,你是看好某個公司或是某個特定的產業,然後後面去買一個 ETF,他裡面包的東西你連他包什麼都不知道,甚至包的東西很多是跟你想要投資的東西是不相關的,那這個可能就比較有問題。好,那這一集我們先聊到這邊,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