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59:(´・_・`)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
本集節目由蝦皮閱讀節贊助。7 月 22 到 7 月 23 號,蝦皮閱讀節推出股癌五星吹捧優惠,股癌專屬的折扣碼「GOOAYE107」,滿 299 元就折 50 元。所有優惠價值只有從 7 月 20 號到 7 月 23 號,一定要在這段時間內下單才可以獲得。
蝦皮他們不是只有賣二手書,也很積極在經營新書市場,而且做得還不錯。他們主打 299 免運,價錢公道、藏書齊全。很多大廠商跟出版社,像是誠品跟讀冊,都有在蝦皮這邊開店,非常推薦大家去逛逛看他們的蝦皮閱讀節,你只要 Google「蝦皮書城」就可以找到。
另外,想要買書的,我有一個推薦的書單,他們有提供特別的優惠價,你只要在書單裡面就可以看到購買的連結。如果說你是沒有閱讀習慣的朋友,你也可以在蝦皮閱讀節去買一些文創小物來療癒自己。
那閱讀節優惠包含:
1. **多讀多便宜**:滿 399 元結帳再 9 折;滿 799 元再 88 折;滿 999 元再 85 折。
2. **299 免運**。
3. **文創商品**:滿 699 元享 9 折。
4. **誠品、讀冊、HyRead、三民書局** 都有限時優惠。
在那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你可以在我們連結欄這邊找到:第一個股癌傳送門裡面會有書單可以看;第二個就是蝦皮的連結你也找得到,以及折扣碼還有相關的說明,一併提供給大家。如果說你想要參加這次的活動,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次的機會。
好,那我這邊共襄盛舉,順便跟大家推一本書。因為其實我本來每個月就會推,這次蝦皮閱讀節剛好提醒我,好像我們這個月還沒有跟大家介紹一本書來看,就來推一下。
推書的過程之中,我都會非常小心。首先這些書一定是我喜歡的;第二個,我不接受任何廠商業配叫我推什麼書,書一定要自己看的、喜歡才可以介紹給大家,不然真的是在找你麻煩,在浪費大家時間。這些書籍其實有些我覺得也很吃時間點,像之前那個 Joel Greenblatt 的《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我就是選在市況不好的時候才跟大家介紹,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在市況好的時候介紹,一定一大堆人會想要進去裡面把選擇權開爆,然後後面賠到脫褲。所以我選擇在可能市況比較差的時候跟大家介紹,大家可能會小心一點。當然,可能先進來大家搞不清楚狀況,一樣直接卯起來幹進去。可是我到後來也慢慢釋懷這件事情,因為我跟你講的每個工具、每個股票,就一定有人聽了就會去買或是去用,那可能之後就會過來怪我或什麼的。有賺錢絕對不會回來謝謝我,但是賠錢一定會回來說「欸,股癌講的東西怎麼會跌?」股票市場本來就是什麼東西講了,我會講的會漲也會跌,我沒有辦法跟你一一的釋明。我之前會比較計較這樣的東西,後來就有點豁出去了,反正我就講我該講的、我想分享的,那就沒有什麼太大的疑慮。以前會有一些疑慮,會覺得說這樣好嗎?但是我覺得最近越活越自我,所以比較沒有這樣子的擔憂了。
所以也在這個時機點,可能行情已經在……我們當然不知道絕對高點在哪,可是是在相對高點的時候,跟大家講一些選擇權的初步的東西,就算是帶大家入門。當然如果說要進到更進階的,什麼期貨跟選擇權相關的操作,我還是會選擇可能等到市況稍微差一點的時候,再跟你講說它怎麼用。今天應該就會跟大家講一點,因為最近的股市開始稍微……我們不敢說反轉,可是有一些跡象。自從上一集我跟大家提到說最近開始早起,因為我看到貴買那個我覺得是我會參考的指標,早起有帶一點收穫,非常不錯。
好,那先拉回來,就是我要跟大家介紹什麼書?這本書是費雪的《非常潛力股》。這本書我覺得非常的有意思,雖然其實認真講,如果說你已經在股票市場打滾一段時間,你可能會覺得他講的東西不就是類似常識,特別是如果你是成長股投資人的話,你應該覺得這種東西不就是 common sense,但也算是幫你複習一下。
你知道在幾十年前就有人提出這樣子的觀點,到現在的話,很多人在爭執成長股跟所謂的價值股之爭,到底怎麼樣才是真正的投資?投資人最喜歡怎樣?就是捧 A 踩 B,大多數的人都有這樣的觀點。所以為什麼《灰階思考》跟大家講說,你要記得,就是你不要喜歡去站隊,因為在股票市場裡面,站隊我覺得沒有太大意義。除非就是我今天已經知道我的做法是什麼,我知道我的做法是這樣,也不代表我一定要批評別人吧?就像巴菲特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價值投資,可是他也不會去批評說那個做量化交易的那類人是智障、瘋狗,都在炒短線,他也不會這樣。他說這些都是學有專精的人,非常厲害,你要懂得去欣賞大家。我發現很多人就是,你今天買了某個股票,然後別人在講你的股票不好的時候,你就說他是什麼什麼酸,這個是一個很不健康的現象。因為人家講你的股票你不會受傷,而且有時候人家講你的股票不好,你要感謝他,趕快進去放空,媽的幫你股價上天,你放空我才有燃料。其實你多聽一些東西是沒有什麼傷害的。
但是比較遺憾的就是,很多人他們在市場裡面,因為觀察到真的是,我覺得算大多數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就是他會,比如說就一定要去比說,股神只有一個,所以如果今天不是象徵著成長股的 ARK 跟 Cathie Wood 是股神的話,那就是象徵著價值股的 Berkshire Hathaway 跟巴菲特,那他就是股神,就只能有一個。所以之前當 ARK 漲翻的時候,大家就開始去笑巴菲特,那等到巴菲特銀行股他們在 Q1 開始復甦、開始漲的時候,大家就跑回去笑那個 Cathie Wood。我會覺得幹他媽超智障的,就是你這樣比來比去到底意義在哪?就是完全沒有意義。
其實像巴菲特自己也講,他說他是血液裡面流著可能好像是講 80% 還是 85% 是葛拉漢,就是他師父的血,那這個 10% 還是 15%,那個相對應的比例是多少,那個絕對數字我沒有記好,但是他要講說他有一部分的血液是費雪的。那費雪這邊就是比較偏向成長股投資。那你要知道其實費雪跟葛拉罕他們在那個時代,都算是橫空出世的天才。我覺得因為當時,你回到幾十年前的美國,那時候的股票市場投資其實跟現在的風氣是差非常多的。現在的美國市場就是一群天才在裡面,所以很多人講說,在美國市場就算你看再多的分析師報告什麼,你未必抓得到 Alpha,你未必拿到超額報酬,為什麼?因為其實所有的東西,幾乎可以 price in 的,早就 price in 了,因為裡面真的天才太多、聰明的人太多、分析的方法太多了。
可是在那個時代,比較類似你去買股票像是賭博一樣。可能很多人是對於這種……比方說 SEC 那時候都還沒有成立,所以可能對於這種股票監管、到底它申報的資料是什麼、財報的狀況怎麼樣去解讀,沒有人知道,大家就是憑感覺在那邊買。那葛拉漢就做出了《證券分析》,所以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著作,那我覺得他是比較偏向量化這一塊。重點就是說,要你去找出這種他目前內在價值是低於它帳面價值,就現在交易的價格之下,這些東西可能就是好的東西,最代表的方法就是「菸屁股投資法」(Net-Net)。
反過來在 Fisher 這邊就是比較不一樣,但是他也是在那個時代有點這種橫空出世的感覺。在一個混沌不明的時候,就跟大家提出了成長股的觀念。雖然可能拿到現在,有些人會覺得「這不就是 common sense?這已經是常識了」,可是在那時候算是非常非常的特別。就跟大家強調一件事情,就是說你東西你不是只是要買便宜,你還要買到說這個品質是好的。也就是說,便宜的東西未必是好貨,但是如果說便宜,然後成長性又很好,那絕對是大家瘋搶。他跟大家講的觀念就是說,一些藍籌股、績優股,其實它未必會有便宜的價格給你買,你重點是要看它的成長性。
有沒有發現很有趣?就是跟我們近代的成長股投資強調的觀念很像。就是你現在去算他的過往 P/E,那個 P/E 根本算不出來,因為他沒有 Earning,可是我們重點是看他未來,可能是 2023 的現金流,那我們去算,用各種估值方法去回推說現在股價應該可以反映到多少。就比較類似這一派的想法。你就發現這樣的東西,其實幾十年前就有人提出來了。那 Buffett 他自己講,他是什麼 80% 葛拉漢,然後 20% 費雪。我覺得其實以我的觀察,我覺得費雪的比例其實沒有到這麼低,也可能是因為他認識蒙格,因為蒙格帶給 Buffett 最大的影響,我覺得就是不會讓 Buffett 很專注要去挑那種真的超便宜的東西,他們可能會開始去看一些所謂的這種有成長性的東西。就是不是說只是專注去挑一個目前能在市場上被錯殺的東西,那可能冷氣股這種感覺,開始會順著一些趨勢去走,或者說順著一些未來發展會很好的東西去走。
反而 earning is key,就是去挑選一個好公司。好公司的定義可能有很多種,可能是它目前這個價值是被嚴重低估的,或者說它成長性是非常高的,即便他目前的價值沒有被低估,但是因為他成長性很好,所以未來就表現很好。那我覺得你看了這一本費雪的《非常潛力股》之後,他會對這種你去看一些成長性股票,會有更深的想法。雖然如果說你本來就是在做成長股投資,你看這本就有點……你可能覺得就是常識,但也算是跟費雪……因為我們講你看出書有點像是跟死人互動,他人已經掛掉了,可是你就是在跟他聊天,你會發現說「幹,真的很厲害」,幾十年前就有提出這樣子的觀念了。然後他沒有想到的應該就是說,等到幾十年之後,大家還在爭執成長股跟價值股到底是孰優孰劣,那我覺得非常無聊。就是在股票市場,真的我們不要去選邊站,沒有意義。你可以選好你自己的方法,但是你多聽多看,對自己絕對是沒有任何傷害的。在這邊推薦給大家,那如果說你有興趣,一樣可以在書單找到這一本書。
昨天的大事就是 Jeff Bezos 的 Blue Origin New Shepard 火箭成功的發射並且成功的著陸,他們的加壓艙也成功的落地,搭著降落傘落地。我覺得火箭回來垂直降落這一點做得還蠻不錯的,當然其實 SpaceX 早就為我們展示過了,目前看到 Blue Origin 是排老二。但是我覺得越來越多這樣的公司做到這樣的事情,其實是一個好事情。雖然大家對 Jeff Bezos 普遍就是一片酸,可能不喜歡他的人比較多。
他們的火箭成功的往上射,這一台我們稱為龜頭火箭,因為真的長得很像陽具。其實在外國網站這邊也講說這個是 Penis Rocket,或是 Alien Dildo,就是懶叫火箭或者是外星人的按摩棒這樣。成功的真的都上外太空了,成功的飛上了將近 328,000 ft,這個是換算的話是 100 公里,他是用英制的單位在那邊寫。我覺得這一點就看得出來 SpaceX 比較專業,他們是放公制的單位,放公制的單位看起來就比較舒服。英制的單位,32 萬 8000 英尺,就是差不多是 100 公里,也就是飛上 Jeff Bezos 他講的這個卡門線。那卡門線是一種去認定所謂的地球的大氣層跟太空之間的界線,就過了 100 公里之後就是進入到太空了。他們之前不是也發文去酸 Richard Branson 的 Virgin Galactic,說你只有到 80 公里,你沒有到太空。但是我們也跟大家強調過,其實以美國空軍或是說 NASA 的標準來看,80 公里就算是成功上太空了。
所以硬要說的話,我覺得 Richard Branson 還是算是第一個大企業家自己飛上去,可能會成為我們所謂的太空旅行之父。但當然後面如果說誰先完成商用,開始載一大堆人上去,我相信這個就會變成真正名義上的太空旅行之父,大家以後提應該就會提這個人,就看誰的動作比較快。只是我覺得比較起來,應該 Richard Branson 的這種太空飛機比較像是拿來太空旅遊用的,Jeff Bezos 的火箭,它的競品應該比較像是 Elon Musk 的 SpaceX。我覺得他們的火箭不是只是拿來給你旅遊用的。當然你目前有辦法把火箭打上去、成功回收,降低大量的成本,成本降低之後,就套一句 Elon Musk 講的,說你現在不會去飛台 747,然後從台灣起飛飛到加州去,然後在那邊就把飛機丟掉,可是以前的火箭就是這樣子,你飛完一趟那個其實成本就變成沉沒成本,就該花的都花掉了。那只是現在因為你可以重複利用,那重複利用就把成本大幅的降低,所以我們有更多的可能性。像 Jeff Bezos 之前也發出豪語,就是說他可能想要把一些高污染的東西全部丟上去太空之類的。當然這個是很多本夢比的部分,但是我個人是蠻樂觀看待這件事情的,我相信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太空之後,我們應該會進入新一個時代。雖然這個時代可能要花個甚至十幾二十年以上慢慢地切進去,但是我輩,就是我們現在這種二三十歲的人,我覺得蠻幸運的,就看到一個新時代來臨。
那他的這個太空好夥伴呢,就是他自己 Jeff Bezos、Mark Bezos,就是我在臉書上面寫「硬啦甜啦」,就他媽的一大堆人真的以為那個是硬啦甜啦的演員,然後那個不是,那個是他哥,只長得像硬啦甜啦而已。然後還有另外兩位,一位就是他的 last name 是 Wally Funk,那 Wally Funk 是前美國某一個州的第一位女飛行員,然後之後名字被選成水星 13 號的女太空人,本來要上太空之外計畫取消了。所以等於說他年輕的時候沒有上到,然後老的時候 Jeff Bezos 幫他圓夢。然後另外一個就是 Oliver Daemen,那 Oliver Daemen 他是一個 18 歲的年輕人。那想說 18 歲你現在怎麼這麼幸運可以上太空?其實因為他有個富爸爸。本來這個機位他們有個機位賣出去,是賣 2,800 萬美金,這個競標到的人是匿名的,沒有講是誰。就後來在上太空之前,突然發了一個新聞稿,跟大家講說因為行程安排的問題,所以他沒有辦法上太空,類似棄標。只是後面有一個但書說,這個錢還是有進來,他可能就在之後才會上太空什麼的,那這個還是保持匿名。因為他沒有辦法上太空,所以就給第二順位。第二順位呢,研判因為這個 Oliver Daemen 應該是沒有這筆錢,所以 Oliver Daemen 的爸爸是開一個資產管理公司的,那應該是他標下來,只是標下來錢是多少沒有講。所以我覺得那有點公關話術的味道,就是 2,800 萬美金要臭屌,然後搞不好其實第二個標到的是什麼?可能就 100 萬美而已,我自己的想像是這樣子。因為我本來想像應該,怎麼會有人這麼瘋狂喊到那個價格?但當然那也是有其代表性,就像是跟巴菲特吃個午餐,很多人就標那個午餐,那除了你可以跟他聊天之外,我相信你跟他聊的東西他書裡面或是股東會早就都講過了,可是就是可以換一個曝光度,應該蠻多人是想到這樣的東西的。所以可能跟 Jeff Bezos 衝康,就只要派他的兒子 Oliver Daemen 上去這樣,非常的幸運。
那樂觀其成。雖然很多人覺得這過程不過癮,我自己看也覺得不太過癮,因為我們可能被那個 Elon Musk 的 SpaceX 寵壞了。就是他比較有戲劇化、畫面也比較好、整個外型也比較好看、連太空衣都比較好看之類的,而且成功就打到國際太空站。所以比較起來,就覺得好像有人講說 Jeff Bezos 的火箭像是有錢人的大怒神,就是上去下來幾分鐘就結束了。他自己很爽,下來之後那個太空艙在地上,然後大家以為說是門壞掉了,為什麼他不開門?原來不是門壞掉,是在等記者全部都列隊好之後才開門。這樣因為這樣子就被瘋狂的大酸特酸一頓。他在媒體上就像我跟大家提到,就比較像是一個 under dog。我覺得大家……雖然他是首富,他已經最屌了,可是媒體也沒那麼喜歡他,網友也沒那麼喜歡他,甚至有人連署說希望他不要回來,希望這個火箭會出事情之類的,我覺得比較惡劣一點,但是其實不喜歡他的人是蠻多的。那無論如何,這個三家的競爭:Richard Branson、Jeff Bezos、Elon Musk,我相信之後還有更多新的玩家加入。但是這個對於整個人類進入一個新的將近,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多。
這集節目背景音比較吵一點,因為現在時間是下午的 1 點 38 分,就禮拜三,其實我前面這段重錄好幾次,因為我錄的時候就隔壁一直在裝潢,隔壁還樓上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們住這種集合式住宅,就是哪一戶在裝潢你也搞不清楚。其實理論上,下午時間應該是要休息的,就有一個表定的休息時間,但看起來是沒有在屌這個規定的,所以就一直有把那個裝潢聲音錄進去。跟大家說個抱歉,但是我就不想要再重錄了,我覺得很賭爛一直重講,他媽的一直就要等到他停止鑽,然後終於他停止鑽了,我開始講,又開始繼續鑽,真的是很想給狗幹的。但是我自己家裡也在裝潢,所以我只能說這個時間點比較不好,所以要有點同理心。因為現在很多人趁這個機會在裝潢,應該知道最近這個交屋量,然後還有在裝潢的人氣都很多。
只是像我們自己那邊,就是我買的那個社區是比較有在管理,它是真的會很要求說你休息時間就是要全部停掉。像我現在自己住的這邊,我覺得比較沒有在管,就是說晚上還在那邊敲,就是還蠻神奇的這樣子。那現在對於那種 work-from-home 可能也比較痛苦一點,在家上班,然後整天就在那邊蹦蹦蹦蹦蹦這樣子。因為本來其實理論上這個時間是大家都出去上班的,所以敲敲打打應該是還好,但是現在變成大家都在家裡,所以稍微忍耐一下。我對自己講、也對大家講、也對我的心靈雞湯講,大家都會裝潢。那其實,剛我們那一棟超屌的,就是已經是三年的房子,雖然是新成屋,就是沒有人住過的,可是三年,然後突然在今年就一大堆交屋,那個樓層有二十幾樓,那二十幾樓看下來大概三分之二在裝潢,超屌的。就是今年有很多人都搬新家,所以可能,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很多人都現在可能你的環境裡面就會有人在敲敲打打,因為我在臉書上也看到很多朋友在講這件事情,最近也太多人裝潢了吧!對,沒錯,最近超多人裝潢。
好,那我們就進入市場的話題。剛開始有提到說這個關於一些期貨跟選擇權的應用,那我最近其實就有靠進去。上個禮拜的節目跟大家提到說因為貴買的那個指標,我稍微給它一點尊重。我當然不知道後來會漲會跌還是會怎樣,可是先準時起床,因為畢竟這波多頭行情真的已經爽一兩年了。那在前陣子台股最大的低點,所有跟大家說就是每天五十萬、五十萬這樣打進去,所以其實獲利算很不錯。除了少數一些標的真的沒有在動的,錢放在那邊像死錢一樣,可是大多數的標的其實都很不錯。
那現在的問題就只是,你什麼時候要獲利了結?還是說有些東西是不知道長抱到底有沒有什麼?那我之前起床的操作就是比較偏向於我去做一個汰弱留強。其實在過往都……應該我們一百多集了吧,應該裡面有四五集我猜,有跟大家講到汰弱留強,就是每次我開始汰弱留強我就會跟大家講。那其實為什麼要去做汰弱留強呢?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台股的部位,台股部位比較需要去做汰弱留強,美股部位我覺得還好,因為美股真的蠻多那種無腦長多的標的。台股的有些東西我去做它那個題材,它未必是……就是比方說三年、五年,例如說像 Nvidia,我覺得要我抱三年五年我覺得沒有問題,就算你現在抱著眼睛遮起來,我覺得那個勝率也蠻高的,就是我不調整我覺得都沒問題。可是台股的一些標的,我自己很清楚有些就是他今年會有膽,那明年認真講我不確定他會有膽,我相信連公司派自己都不知道會不會有膽,所以你要去看說在股價到底會反應到什麼時候會做個結束,比較像是去 trade 一個事件,因為某個事件或者說因為某個催化劑所導致的利多。那當然這個東西你就知道說它不是一個長期的現象,所以你可能時間點到了你還是要 cash out,你還是要結帳要走人。
那只是要什麼時候走呢?我的慣例就是我不會去預判,因為我知道預判的下場往往不會太好。我們自己設一個,什麼「我覺得目標價 100%」,那你很常遇到就是,真的漲到 100% 走,你把它砍掉之後他就漲到 250%、320%,嚇死你。那或者說什麼地方要把它停損掉,然後真的摸到你的停損點就開始全力地反彈。因為我們在市場上有太多這樣不合你預期的東西,所以其實我覺得,人啊,真正的成長,在市場裡面真正的成長,就是你開始去認識到市場是不可預期的這一天開始。這是我最大的體會。
雖然其實現在講一大堆人一定聽不進去,大家會覺得,你們在市場上都是要去追逐那一種誰告訴你說他可以預測市場,「他太準了吧!」你如果聽到人家說什麼「他太準了吧」,我覺得那個就是菜雞,真的是菜到不行他會這樣講,因為真的沒有人可以預測。你要去做的事情是,我今天如果看到了一個狀況產生,那我去做一個可能我當下覺得最好的判斷,那這判斷要嘛就是把危機化解,甚至就是化危機為轉機。可能是一個我們看到台股最大的低點,這就是一個牌,他已經出牌了,那你要怎麼樣去回擊這個牌呢?你要減碼?還是你要加碼?還是說你要開始空手?這個都是選擇。
那我覺得其實你要訓練自己,並不是去訓練說誰可以去預測到那個台股最大的低點,沒有人,真的沒有人可以預測。誰可以預測到美股今天會反轉?沒有人。可是你要學習的是,各路高手可能,我今天看到台股最大的低點我會做什麼事情?我今天看到美股稍微有一個小小的反轉,雖然搞不好是只是路上的一個小顛簸,之後會繼續往上爬,但是每個狀況都會有一個你對應要幹嘛。這個對應要幹嘛,我覺得是大家要學的。比如說你看很多這種書籍,或者是什麼交易心法、對帳單,你要學的是這個,不是說他是怎麼樣預判這一支的。我相信一些比較成熟的交易者應該在告訴你講說,最好是有辦法預判,你真的有辦法預判,我真的知道這支會漲 100%,我幹,我媽的歐印、到處借錢、車子拿去押、房子拿去押,全部買爆了,也就是我們都不知道。
我們都不知道說這個股票會怎麼樣,我們最多就是,我們大概知道它的勝率是什麼。你可能用一些方法,凱利公式,你今天喜歡用我的,我做什麼期望值的判斷方法,哪個期望值高的可能配多一點,期望值比較低的配少一點,比較有信心的買多一點。你用你這個配置決定好之後,那就看市場怎麼開牌。我相信大多數應該是這樣做。
因為我看到貴買的這個創新高的量,我就開始去注意,結果比較意外的是,首先美股先殺了一波,然後美股殺完一波,到像今天跟昨天,就是台股的加權在殺,反而貴買是撐住的。Surprise motherfucker。不過當然,某種程度來說,早起還是有幫助的。雖然我本來是從貴買這邊看到一些訊號,就沒想到是加權,加權先下去。然後美國這邊也有看到還不錯的一個小小修正。
雖然認真講真的不大,今年為止的修正最大的,就是以美國整體股市來講,是 4%。那這個 4% 是代表什麼數字?我跟大家講一下,就大家看到這個美股修正,開始講說「還好我跑掉了」什麼的,好像賠好多錢。如果你因為這 4% 就有受重傷或是怎麼樣,心情有很大的起伏的,你真的要好好地去審視跟調整你的部位。為什麼?因為這個 2021 年的回調 4%,目前最大 4%,是 40 年來第三低,然後是 20 年來第二低。2017 年是可能 20 年來最低的一次,就只有回調到 3%,然後今年是 20 年來的第二低,就只有回調 4%。那像在 2020 年就回調了 34%,2018 年回調了 20%,然後 2015 年 12%,2008 年的時候甚至是接近腰斬,然後到了 2000 年就是 dot-com 泡沫,2000 跟 2001 的時候分別是 30%,然後跟 34% 還 35%。這個筆記我沒有寫好,這個數字的部分要寫下來,不然我真的沒有辦法全部背起來。
那你就知道說,其實市場要回調的時候,拜託你那個什麼 3%、4%,這跟笑話一樣,根本就跟沒有跌一樣。就還有很多人什麼重傷、部位受損。當然其實指數是一個 aggregation,它是一個整合出來的結果,就是不是說指數跌 4%,你的個股就只會跌 4%,當然你可能就是買到重災區。可是我覺得它還是有其參考價值,就是說其實今年的股市真的是很強大。那如果說你在今年這樣的股市,這種小小的回調你就在受重傷的,那個配置有很高機率是有問題的。就如果你真正遇到真正的信仰考驗、真正的回調,你應該就是一次被掃出場。那真的要非常小心,所以跟你講說不要開槓桿、不要使用衍生性的東西,在大多頭沒有人聽得進去。可是真的遇到回調的時候,你看 4% 就有人哇哇叫,那如果說回調到像過往幾年這樣子,你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是今年嗎?還是 2023?沒有人猜得到。那只是如果你真的看到,那你該怎麼處理?
那像我自己的處理方式是,那時候看到美股直接往下,你知道其實美國的股市滿有趣的地方,我自己的觀察,就如果道瓊他直接下去,你會發現他只要什麼摜破五、六百點,就往往當天就會持續的往下摜。當然偶爾會有什麼人家講的「美國隊長打第四節」,可能在尾盤的時候突然那個深紅拳剛進去,但是我自己的經驗是,當股市開始往下挫的時候,他至少會持續幾天,短則幾天,那長則可能真的進入熊市的話,可能就是半年、一年。但是熊市其實還是比牛市短。但是總之,如果我們真的看到這個重挫的話,往往它會繼續往下推。那我馬上就看到台股的夜盤也跟著往下跳,那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因為我在台股的現貨部位太多了,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塞了幾口的期貨空單進去。
那塞期貨空單是要幹嘛?可能都會以為說你就是要賺這個放空的錢,其實不是,我是希望說可以去沖掉一點我現股部位的風險。當然會不會真的沖到,很難講。怎麼講?就是有可能這個指數的部分你明天看到是反彈,然後你現股的部分是下跌,這代表你雙巴,你空單的部分被嘎,然後你的多單的部分賠。這是非常高機率的。但是以我的判斷,我相信我的股票應該是會一定程度的跟著指數在走,就是它是比較屬於這種,就是不是什麼 beta 是 0.0 幾或是更低的,它是比較偏向於說,當大盤表現好的時候它會表現更好的股票。你要去了解一下你股票的 beta 值。那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我塞了一點空單的部位,那隔天就是禮拜二的時候,我記得開出來的狀況是還不錯,就是沒有到真的很慘,所以馬上把這個保險部位就清掉了。雖然那是有成本,保險就花了幾十萬,那還算是 OK,我覺得還算是 OK,因為就是保護到我現股的部位。
但是我也發現現股的部位開始偏比較軟掉了,就是它們其實很多都已經漲到所謂的估值上限,就是以我自己想說用基本面角度來說,它早就已經漲過我想要它到的位置以上,只是我什麼時候去殺而已。那我就選擇把一些比較弱的殺掉。那其實把比較弱的殺掉的做法很低能,甚至低能到有點簡單,就是簡單來講,綠的我就把……不對,我就把跌的殺掉,紅的我就留著。聽起來很像白痴吧?可是我覺得這方法簡單有效。就是如果說它還是呈現強勢的,我管他什麼理由,可能裡面有人在炒,或者說可能還有人覺得還沒反應完,反正這個就是成千上萬人投票的結果。那在股票市場裡面要記得,你的所有的價格,就是成千上萬人投票的結果。當今天大家都在逃,今天整個盤面不好,全面都在殺的時候,為什麼有一支股票是紅的?就一定有人在那邊撐著,只是為什麼他會撐著?他知道什麼?你也不知道,你沒有辦法通靈,所以你不知道他想什麼。但是你可以把它想成是市場的某種程度的共識,我是會去尊重市場共識的人。所以當我今天假設要開始減碼、要開始把現金部位拉大,所以我會選擇先去減碼那些比較弱的,這就是我順勢操作、右側交易的邏輯。我會覺得說,我會跟著市場的步調去走。
那就在禮拜二跟禮拜三其實都做了蠻大的部位的調整。那只是跟大家講一下我的做法怎麼樣,就首先先塞一個空單進去,那擔心隔天台股會跟著崩,結果沒有,那就等於說付掉一個避險的成本出去。但是還是要認真去把現股部位給做一個調整。至於手上還有沒有握空單去等台股崩呢?是沒有。因為我覺得我目前看到,雖然有一些隱憂,就我們過往跟大家提到「股匯雙殺」,講了半天之後,後來股匯雙殺真的有點程度的發生了。那外資不可能……有些人說有,有些人說沒有,反正壞消息,因為人都在真的下跌的時候,壞消息會被拿出來講。所以你能做的就只是你去調整自己的部位,然後去因應現在的狀況。那我覺得現在的狀況就是,我手上那些股票我很明顯感覺出來它沒有力了。雖然可能我減碼之後它會有一個深V轉往上噴,但沒關係,我拿著我該獲得的獲利,那有些是停損的,該停損的就停損掉。整體的表現還不錯,非常滿意,那就先留著,然後繼續觀望,看看接下來會怎麼走。
那我覺得如果是其他人的話,就如果你對大盤沒有很了解,你是做指數投資的,當然首先不用慌,你一定繼續做你的定期定額、分批投入,那個是沒有必要去做改變的。那你做主動選股的,就不要慌,你還是得回歸你手上的東西。因為每個人買的東西不一樣,你不可能看到比方說「我減碼」,你就跟著減碼,沒有意義。如果說你手上的東西你是什麼 MCU、MOSFET 這種漲得跟狗一樣的,整天還在噴的,或是說什麼航運三雄,最近也很紅的標的,那這些很強的標的,或是 PA、或是中美晶集團,像中美晶集團真的都還在噴,傻眼。中美晶集團從一、二月的時候開始跟大家聊到,那在過程之中也經歷過一個信仰考驗,像是環球晶曾經從一百七直接跌回到一百,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我他媽能問的、我認識的、所有的賣方我都去問了,然後這個營收也持續有觀察,發現其實根本就沒有事情。但市場有時候就很壞,就從一百七直接殺回一百,沒有理由,真的沒有理由。然後現在就直接噴回去歷史新高。
所以你只能夠去以你當下看到的狀況,然後去調整。這是任何一個主動投資者,我覺得你要有的素養是這樣。就是你不是去學別人、去跟別人單或什麼的,那其實最終還是要回歸你自己的標的到底怎麼樣,你就會去做個調整。所以這就是等於說,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市場的看法,就是我覺得真的來到了一個……你要有一點停看聽的位置。當然如果說後來繼續進攻,我的看法就會改變。你知道其實我不是那種鐵口直斷型的,我一直相信說市場是不可能可以預測的,然後我永遠都會有單在場上,而且我也不會說到完全的空手,這是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所以就只是做一個調整,然後順便跟大家講一下我最近在市場平面上看到的一些心得。在美國的部分,我覺得其實大權值都還很強,就是 Russell 2000 那一塊比較弱而已,就是所謂的中小型的成長股稍微弱一點。台股這邊本來以為貴買會先動,結果是加權指數這邊先看到稍微偏弱。但是會不會有可能是外資要去壓低結算呢?有沒有這個機會?我覺得也不是說沒有。因為你看外資的淨未平倉空單的量是來到一個新高,非常大量的空單。那一般來說,如果你看外資有很大的空單,不代表外資一定要做空,因為如果說他現貨的部分是做多的話,他有可能只是要去把這個 delta 可能做到 neutral,他主要的目的是炒匯率。之前有跟大家講過,說外資其實進來炒匯率有時候才是他們的目的,但是因為金管會不准,你進來你就要給我買賣股票,那我也不想要去買股票然後去幫大家抬轎,所以怎麼樣?可能一邊買一邊賣把他沖掉,核心是我要去炒匯率。只是我們看到外資的現貨的部分也是持續的賣出,但是也不代表說,外資的現貨狂賣,然後空單那邊做空,這樣子一定會崩盤。因為像去年外資是直接被嘎爆。所以還是要看狀況。
我能說的就只是,可能在過往上面跟大家分享,我在節目上面跟大家講,可能一些操作的想法或什麼的,我比較少講這個,就是只有在一些比較關鍵的時刻,可能節目就不是來跟你講新聞啊、或閒聊啊、或是心法什麼,就直接跟你講一種實戰面的東西。那也就當成是參考看看。
那這集節目先聊到這邊,我們接下來進入 Q&A 的部分。
***
### Q&A
**第一位 Bellart2413**
> 五星吹捧,癌大你好,五星吹捧。祝福癌大一家平安。今年開始認識癌大,也買了電子書聽了好幾遍,真的收穫良多。之前曾經因為排行榜進來聽過,但當時太菜,節目內容術語太多,癌大比喻十個有九個聽不懂,一直到最近對股市有點認識,有點聽懂,才回來回溯聽完前面,聽到了 100 多集,打算繼續把它聽完,實在佩服癌大的口條,如果聽懂了真的覺得好聽、不拖泥帶水。想請問癌大對於「碳中和」有什麼想法?節目還沒有聽完,不曉得之前有沒有提過,這是否是未來的趨勢?
碳中和這三個字我應該是沒有跟大家提,但是我跟大家提過 RE100。那在 RE100 呢,就是像台積電他會去採購綠電,因為像是美國的這些所謂的真正的老闆、付錢的蘋果,他們會要求他們的供應鏈要做到所謂的碳中和,你要用再生能源,要到某個程度,你要全部是可再生能源之類的。這些在先進國家就會發生,其實有一點某種程度來說強人所難。你知道其實在生產過程之中,本來就會產生一些污染,本來就是在成本的考量之下,你可能未必會用到真正乾淨的能源等等。但不管,因為老闆今天跟你講說你給我用乾淨能源,你就只能用,你不用你就接不到單。
所以這個題材,就只是有點像是……因為它中國在講就是他們可以交易碳權的,所以開始在中國這邊被拿出來炒。但是我覺得它從頭到尾都不是一個新鮮事,接下來講碳中和,就是去講那些所謂的,可能是什麼風電、或是說太陽能相關的概念股,或是說怎麼藉由種樹、造林、植樹的方式,去把它所謂的人為額外的碳排放量去給壓低掉。所以這些相關的所謂的綠能產業,就會被拿出來炒。但我覺得這個是偏一個比較像是炒作的議題。但是大趨勢上沒有錯,就是本來大趨
勢就會往這個方向去走。但是如果你在短期要去追……因為我知道在中國這個題材是漲得很兇,前陣子漲得很兇,那要去追這個,我覺得它比較偏向於是一個題材面的交易,然後不會說什麼基本面真的有很大、很快速的改變。當然長期去看多再生能源,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是,如果你是交易台股的話,台股純度夠高的比較少一點,你可能要去追一下一些公司它的營收占比,以及它這方面的業務是不是真的有為它帶來一些挹注,這是你要看的。
**下面一位 不爽股癌被奇怪節目幹掉了**
> 拜託選我!聽完上集忍不住去聽了一下到底什麼節目可以把癌大擠下來,兵器榜絕對不行!還是回來繼續聽股癌,感謝大家分享投資理財知識,無論是節目或是會介紹好書都讓我獲益良多。我的股票帳戶一直都是給家人在操作,實在搞不懂為何大盤長成這樣,我的股票帳戶卻跌成這樣。聽了節目之後,首先把戶頭拿回來自己做,改成定期定額 00608 跟 00878。真心覺得近年大盤長成這樣,家人的主動投資卻一直沒有賺到錢,母湯!恭喜癌大喜上加喜當爸,不過身為一個小孩的家長,其實很擔心下一代的發展,尤其是我們在國際特殊局勢下未來的發展跟方向,那想聽看看癌大對於這方面的分享。另外也藉此跟癌大分享我們的組織「國合會」製作 Podcast 節目《欸?來自台灣援外的聲音》,主持人是謝哲青老師,我們會邀請這個領域的人一起上節目分享,上集是唐鳳政委,真心希望更多人來了解台灣的援外事務,歡迎大家一起來收聽。最後也祝孩子小主委、Liza、秋口一家平安順利。
要不要感謝。兵器榜跟大家聊過,就是節目那個其實是有一些什麼外來流量跟訂閱的加分,所以新節目會比較被推上去。那其實單集的流量部分,感謝大家的支持,一直以來還是待在第一。我覺得其實那個名次與否,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一開始會一直講究要刷榜什麼的,後來發現說就刷到後來就這樣,所以已經沒有刻意在講究那一塊了。聽眾喜歡、大家回饋是好的,是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所以非常感謝你。
至於你講這種主動投資做不好,這個就老問題。其實主動投資做不好的人,那你不如就把時間省下來,陪家人去賺所謂的 Beta、跟著大盤走,這樣就好了。這可能對很多人來講是 CP 值比較高的方法,認真說,主動投資做得好的人,我相信應該都會是少數。
那最後面他推了這個節目,他說主持人是謝哲青。謝哲青自己有找我去過《青春愛讀書》那個節目,然後我看到他第一句話就是:「我小時候都看你的節目長大。」然後後來知道這是大忌,你絕對不可以跟任何一個資深媒體的人說「我小時候看你節目長大」。然後我剛講完之後他就說:「你怎麼這樣講?」我馬上再補一句:「我真的小時候都看你節目長大。」然後之後他就無言了。但是我很喜歡謝哲青,所以如果說喜歡他們節目的朋友,也可以參考看看。
**下面一位 GG笑**
> 客觀分析,不隨波逐流。聽到主委分析趨勢很客觀,不會隨波逐流。還是台股股市新手的我收穫良多,謝謝您,我會持續收聽的。
非常感謝這位客氣的 GG 笑。
**下面一位 拿書的死神**
> 滅菌前不能加 Agar 啦幹!好啦,謝什麼……聽完全部了,回去從頭開始聽,前五集真的沒有辦法聽完,真的會想寄刀片。第六集開始麥克風終於轉過來了。
>
> 笑話:老婆走失了,先生到警局報案,警察說:「先生麻煩您先冷靜一下,您一直笑我們沒辦法做筆錄。」
>
> 殺小……
他講的是我那個前五集,開頭前面講的是我前五集,因為我麥克風裝反。一開始真的很菜,真的不知道,那時候是發高燒然後決定要錄節目,完全搞不清楚狀況,隨便瞎錄。也算是很幸運,因為那時候其實在市場上的競爭者很少,那時候 Podcast 節目超少,去年三月,有跟著我們一起成長的朋友,看到台灣的 Podcast 怎麼樣發展起來的。去年三月真的是沒有節目,所以像這種麥克風裝反的才有機會。不然以現在的這種狀況,我認真跟你講,音質是非常重要,如果你音質大家聽得不喜歡,可能三秒鐘就換下一個節目,再也不可能回來聽你。那時候算是比較幸運,因為對手少,所以即便那個麥克風裝反還是有人聽。
**下面一位 像是請不要打手槍**
> 一跌一跌蹦蹦!現在時間週一快到週二,今晚美股大爆跌中,PTT 股版一片哀嚎。雖然不知道台股明天開盤會怎樣,但發現聽你的節目之後,對股市大跌不太會有什麼反應,反正就是進入一個修正總會回來的。就算忍痛賠錢殺出,只要不是開槓桿也只是拿回的錢比較少,不會變成負債。有種就把加權指跌破月線,我直接出清個股重壓指數型 ETF。好啦,flag 不要亂立,還是希望台股上兩萬,航運、電子都大爆射。
其實蠻神奇的,你看他說是週一快到週二的時候留言的,然後美股大爆跌,結果週二的晚上美股大爆射。現在航運整個跌到狗吃屎。電子還要跟大家強調一下,電子真的太多了,所以你不可以講電子,你應該要講說電子裡面的什麼族群,要講子族群,例如說面板,或者說被動元件、PA、MOSFET,還是說是什麼 MCU,他們都是各自獨立的子族群,還有一些強、一些弱。航運的話,你會把它分成散裝跟貨櫃,類似這樣,所以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東西。
至於你想說跌破月線之後出清個股重壓指數型 ETF,這是一個好選擇嗎?跟大家講一個發財秘笈,就是你等到台股跌破十年線(十年平均線)的時候,那個是國安基金會進場的。我相信未來一定還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如果說到時候發生,台灣並不是要滅島了,雖然其實每次空頭都會讓你感覺像是要滅島了,但是如果說你冷靜下來,靜靜思考發現說公司還是有在賺錢,現在遇到的東西可能是一個短期上雖然看起來很難跨過去的坎,但是我相信三年後、五年後任何壞事都會過去。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在十年線附近你去買大盤,應該是一個勝率超高的一個操作,在過往看下來是全勝。當然如果說台灣會不會有一天像日本這樣子,變成你指數型的在某個時間點內基本上投資指數型的等於是在送錢出去,也是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我們一直要跟大家強調,你真的沒有辦法預判市場,你要做的是你要判斷,然後你隨時滾石不生苔。當今天狀況發生的時候,你要去解那個狀況,就像是有些人會去死背那個魔術方塊的公式,但其實理論上最好的狀況是,你要知道今天各種你轉出不一樣的開局,你要怎麼樣去解它,你會有自己的一些做法。這可能是大家要訓練的,雖然這過程其實不容易,真的不容易,但投資本來就是一門不容易的事情。只是可能……怎麼講,有一些……我也不能說每個人都是壞人,但是有一些人確實是想跟你傳達說投資很簡單,你來上我的課、或是你來聽我的、買我的什麼東西,就會變很簡單。我覺得其實一直都是不簡單的事情。當然祝你順利。
**下面一位 散戶衝浪手**
> 通通給我幹!搭配髒話最舒壓,我心存感激、垂淚、出水、噴口水。
>
> 主委安安,問主委怎麼看「投資教學」這類型的產業?感謝主委繼續在 Podcast 上面普渡眾生,阿彌陀佛。
這個投資教學,你講的應該是那種什麼訂閱網站那種吧?我是建議大家要小心,如果你是沒有牌的話,你去做那個其實金管會會抓你,而且如果真的要抓你的話,最重確診的話,罰是罰蠻重的。所以你要講投資的東西,第一個要注意的是你不可以去影響市場,所以你不可以跟大家講說多少錢可以買、多少錢要賣,你也不可以跟大家講說「我建議你要買」,或是你跟大家講說這個東西目標價多少,你不可以講這個。當然你講個人心得是沒有問題的,可就我所知很多在做訂閱的應該是有直接喊,所以要去小心這一塊。
但如果你講說單純看這個產業,現在蓬勃發展,一大堆人在訂閱,然後我相信這個訂閱網站本身抽成應該也賺很爽,因為這麼多人去做這件事情。所以產業部分我覺得是很賺錢的,就是你要問我這個。那至於可不可以投入的話,我是建議你不要,這個遲早完被抓而已。
**下面一位 Alex徐2003**
> 苗栗阿姨我不想努力了。股癌大大你好,我是聽股癌一段時間的苗栗老菜雞,記得當年第一次買股票還是要打電話跟營業員下單的時代。以為當年看過政府強制回補融券,中鋼一天漲停的畫面就很驚嘆,沒想到這兩年看到更多令人驚嘆的畫面。想問股癌大大一個小問題,之前好奇去看日股,發現為什麼 EPS 都高的嚇人?以 JP-5108 Bridgestone 來說,EPS 4105 元是什麼概念?就算換算成台幣也高的太嚇人,想請股癌大開示,是計算方式不同嗎?還是有其他原理?
那你可以去看看那個任天堂。Bridgestone 的 EPS 我是不知道,沒有研究這一支,但看任天堂的 EPS 你應該也會嚇到吧?但 EPS 的公式定義就是一樣,就是 Earning Per Share,這個是放諸全世界都是一樣的。所以 400 多看起來很誇張嗎?也還好,你先把它換算成台幣就還好了。那美國的 EPS 看起來很小,你把它換算成台幣你可能也變很大。那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換算的問題,一個單純換算的問題,就你有點像是自己把自己嚇到了。但是 EPS 高的公司會很少見嗎?以台灣來講不會,隨便舉例,像網龍做這個線上遊戲、網路賭場的,幹那個 EPS 就很嚇人,你看大立光也很嚇人。所以不是沒有這種很賺錢的公司,還是有。那以日本的整個市場的規模來說,它沒有嚇人的東西那也是蠻正常的。
**下面一位 爽快的答應我的人生地步,怕冷的弘諺被卡掉了**
> (這種鬼 ID)
>
> 一路好走!主委安安,小弟進市場(台股)一年半,那最近在回測之前的交易發現,抱著的績效可以再好非常多,最近的獲利也算不錯(非海運)。當然如果以回測結果來看,選擇繼續放著,會不會有極大的可能只是這一兩年的偏差結果?有些又不小心抱過一座山。
其實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自己也在想這件事情。昨天在 Telegram 群就有跟大家討論,就是說,媽的今年的市場真的不一樣。應該說去年開始就這樣了,就是「魚尾」特別的長。什麼叫魚尾?我有在臉書上寫那篇文章。就一般來說,魚頭就是高手在吃的,去 call 公司、看報告、看財報,發掘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東西,先進去買了。魚身就是可能第二手,這些高手的朋友們聽牌聽來的,或是他們其實也是有一點研究能力,可是可能等到這個訊號已經發出了一段時間,一兩個月之後才進場,但是可能進場的成本位置也不會去離那些魚頭太遠。這可能是一般的這種中高階的玩家。
所以菜逼巴呢?菜逼巴就是你看到新聞在報才進去買的,這些人就是吃魚尾。所以往常的概念是,這個魚尾應該是最少的,那魚頭跟魚身吃的應該最爽的,因為主升段會在這邊。但今年的現象是這樣,今年的現象是那種最會漲的股票,往往是發生在整個新聞全部都已經在報、大家都知道的時候,然後後來他就繼續往上噴。你仔細看一下,從去年到現在,台股跟美股都有這樣的現象。就大家都知道,你爸、你媽、你二叔公、你的三嬸,三嬸已經跑過來問你講說:「你可不可以幫我下單買這支股票?」連他都知道了。然後你那牙牙學語的妹妹,還不太會講話,就會過來跟你講一個股號 2603,然後你就聽到「2603?幹妹妹你怎麼知道 2603?」她說那個是什麼哪個同學的媽媽還是什麼都在講。隨便舉例。那就很誇張,就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就還是一直在漲,這個在過往是比較少見。
一般我們都講說消息見報就是準備要出貨,就這兩年的行情,消息見報之後還有更長,只是你敢不敢買而已。那當然有一部分是因為,我覺得疫情之後的這段時間,很多的供應跟需求變成要不就是供不應求,要嘛就是真的缺貨,然後瘋狂的漲價,所以讓這種魚尾變得更長,這是一個可能性。那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 Fed,因為他大量的寬鬆、全球低利率,所以大家可以去借錢,更多錢可以投資,這可能是第二個。第三個可能大家關在家裡就是炒股票,像美國那時候大家就說拿到紓困在家裡不知道幹嘛,就炒股,所以開戶數量創新高,這可能第三個原因。那第四個原因,我覺得應該是偏向於,就是可能這兩年進場的人都是偏年輕人比較多,數據上看起來是這樣子,美國跟台股都是。那年輕人可能很大的一個特色就是他們的消息很快,都是看可能一些論壇或是討論區,那當然這些消息其實比起那種去真的去 call 公司去問,你已經延後了,是 lag 是沒錯。
但是你想想,如果今天市場上進來的這部分的資金,它的比例也不小,就他們都是靠這種看後手的消息才進場的,那你想想,這個後手才進場的人,他們也是真心把你,所以他們也會推升股價。所以會不會其實股市從這兩年開始……你要說這兩年是特例嗎?還是說從這兩年開始會改變?很難說。就是外國已經有開始在研究說,這個社群對於整個股票的影響,他們相信可能是很長遠的。就搞不好是從現在開始進入一個質變,就是未來都是那種魚尾很長的現象,是有可能的。
那做回測是非常好的,就是你要去看看你的策略是不是真的適合你。那像你發現抱著比較好,你就可以先試看看抱著。當然有可能就像你講,它搞不好只是這一兩年會這樣子,那你明年就會發現其實抱著效果不好。沒關係,我覺得真的只能夠眼見為憑。但是當然一個新的趨勢、一個新的市場的常態建立的話,我覺得它持續的時間會很長的,所以也不用太擔心說,怎麼要馬上換個方法馬上就被打臉,應該不太會。就是漸漸的、循序漸進式地去調整自己的方法。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我覺得會回頭看自己對帳單都是一個很好的行為。因為這樣子還可以讓你知道說,要嘛你是不是過度交易?平常說自己都價值投資,就媽的一個股票買了兩天就賣掉,那你這哪門子價值投資?那會不會說什麼,平常都講說什麼你是動能交易,就發現說都已經逆勢了,開始往下跌你還一直在抄底,你這哪是動能交易?所以你看對帳單才能知道真正的你是長什麼樣子,因為人的記憶是短暫的,而且人會選擇性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東西。
好啦,那這集節目就到這邊了,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