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76:塞車點我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全面失控 State of Survival》贊助。
《全面失控 State of Survival》全球下載量超過一億,是一款末日生存策略手遊。周年慶活動現正進行中,免費 200 抽,新英雄貝卡、《陰屍路》聯動英雄戴瑞通通免費獲得,還有全新劇情、全新玩法、超多福利大放送!參與遊戲探索全新副本,簽到就送橙色英雄貝卡,除了 200 抽寶箱大獎贈送,還有機會贏得終極末日生存大獎:藍寶堅尼!超多劇情彩蛋等你發掘。
《全面失控》現正跟全球最知名的末日美劇《The Walking Dead 陰屍路》聯動中,《陰屍路》的主角戴瑞將同步擔任全球代言人,劇情聯動玩法趕快來體驗。這是一款建造升級基地、收集物資、保衛生存者最後家園的遊戲,你可以招募英雄、訓練部隊,也可以在遊戲裡結交更多興趣相同的朋友,同時他們支援多樣的對戰模式。
這邊額外再加碼送福利,你只要用我的專屬連結下載遊戲,還有機會獲得 Line Points 跟 7-Eleven 的商品卡。所有資訊我把它放在連結欄,這邊提供給所有想要玩遊戲的朋友,趕快把這個遊戲下載起來。
好,上一次的 QA 有跟大家回答了一下恆大事件,就是有人問,我就稍微答了一下,只是後來發現新聞媒體很多還是在報,那也有很多群組的朋友在討論,也有很多輿論在做不當的歸因。台股今天跌了,因為中國恆大;明天漲是怎樣?慶祝中國恆大?就很奇怪,你不可以去亂拉那種關聯性,因為這個對你的投資判斷是會有很大的影響,這會造成確認偏誤。
就像我們跟大家聊到說,當你今天選擇完全不要碰中國市場的時候,當然你用吃瓜群眾的角度去做一些評論,那沒有關係。可是如果你今天是有投資到,或是有在相關的市場裡面接觸到的,那你判斷他們的數據,你要更謹慎一點,你不可以所有壞的就講說是對的,然後說好的,共產黨又在做假,因為這個就會對你自己產生一些確認偏誤。當然,要去分析中國本身就很困難,就算你的分析能力很好,可是他們是一個人治社會,當今天黨決定要做什麼事情,他一句話就可以把你的分析整個都打爛。一個公司多會賺錢,我算出來它的估值是多少,他一句話你就什麼都被打掉,所以去投資中國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那你說這個中國恆大事件會對全球造成多大的影響?基本上目前還在一個造夢的階段,就大家去想像它可能會多可怕。我幫大家快速地複習一下,在前陣子 P2P 事件,我相信可能今年進來的股民就根本不會關注這件事情,總之之前就有一個 P2P 借貸事件,那中國有很多人都把他們的積蓄壓在這上面,然後最後面就連環爆。連環爆之後,當時是有很多人去自殺的,新聞都有出來,甚至有一些直接去拍屍體的,那真的看了超過了。那同時,也有很多人是選擇要去抗議、要上訪,最後面就被公安都擋掉了。所以當時這件事,其實很多人說會造成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甚至會導致區域性的經濟問題,然後後來 P2P 事件當然到現在你看到有人在討論嗎?就沒了嘛,反正就是把它解決掉了,他們可能用一些很高壓的手段去把它解決掉了。
再來,就是到這個三峽大壩的潰堤事件,這個可能大家就比較有印象,因為這比較近期,當時台灣的媒體人幾乎清一色都在洗這個,整天你就看到大家在提出什麼大壩的那個壩體已經變形了,衛星圖造假,這就證明這是假的嘛。你知道其實我很討厭這種,我們一直在講說對岸很長於造假,結果我們自己用造假的東西打別人,這個就代表說你跟他們一樣 low。當然有些人會很主張這種所謂的以暴制暴、以毒攻毒,但是我是很不認同這樣的做法,因為我覺得你這樣做,你就跟他們是一模一樣的東西。當然也不是說我們就要用很形而上的方式、很清談的方式去面對他們,不是,只是你可以不要造假,你可以用事實去處理事情就好,只是很多人喜歡用造假的方式去打造假,我覺得是一樣 low 的事情。那當時這件事情其實很多人把它延伸為說,他可能會造成第一個,中國的經濟崩潰,那這個崩潰可能就會造成周圍國家的影響什麼的,反正每次他們傳什麼事情,就會變得很慘很慘。
那最近的事件就是這個恆大。恆大它是一個來自深圳的地產集團,這個地產集團他們就是藉由大量的槓桿,擴展到各種生意去,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就有點像是王健林的萬達集團,萬達集團也是藉由大量的槓桿,然後擴展到全世界,甚至在前陣子的 AMC 事件,他把 AMC 的持股賣掉之後,AMC 又暴漲了,所以我們跟大家聊過這個事件。那王健林的萬達,跟現在的這個恆大,其實就有一點類似,反正就是藉由大量的槓桿,然後好大喜功,想要快速去擴張,然後最後面在這個銀根被收攏之後,就整個爆掉了。
那其實恆大事件它並不是一個新聞,只是我就很好奇,為什麼這陣子大家狂去講這件事情?因為它真的不是新聞,它已經好久了。它的股價不是只有這兩天才跌,它已經跌了一整年了,它就是狂跌,整個恆大系的股價都是這樣躺下來的。那在去年,其實整個共產黨就已經有想要去拆彈了,他們有畫出所謂的三條紅線。這個三條紅線的意思是什麼呢?代表的第一個就是,房企剔除預收款之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 70%,或者說淨負債率大于 100%,或是說現金短債比小於一,那基本上你就不可以融資。所以它畫出了這三條紅線,你只要踩到,你的融資條件就會受到影響。
所以其實有很多的房企,在那個時候就開始瘋狂地去槓桿,就是不得不去槓桿,要去調整他們的資產負債,要去調整他們的槓桿比例。所以在這個過程之中,其實一路上到現在,中國的房企大概平均一兩天就會倒掉一家,就是從去年到現在,一路在殺人就對了。那我覺得這是一個慢慢地去走向軟著陸的一個布局,他們其實早就已經掌握到這件事情了,然後就開始去做一些調整。所以當然這些房企的股價,不只是恆大集團,其實是整個表現都不太好。那一路拆彈之後,到現在其實基本上身邊的專業投資人朋友,大家都覺得就且看且走,不覺得說這件事情是可怕到我要把部位清光之類的,反正先看狀況再說。而且其實大家覺得,不要說以投資台灣市場或美國市場,我們的隱憂最大的絕對不會是恆大,最大的是別的事情。以台灣來說,可能大家會比較擔心這個 overbooking,overbooking 它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可能是比較龐大的。
那我自己有問在中國這邊有研調團隊的朋友,還有另外兩位有在投資中國的朋友,他們有提到說他們的想法基本上都差不多,就覺得這是一個短空長多的事件,因為畢竟他們已經早就在拆彈了,所以現在有點像是一個進入收尾的階段,只是收尾的部分會炸得多大,他們覺得應該是短空長多。就是最慘最慘的,中國共產黨這邊他們其實還是有流動性可以釋出的,所以應該不會對於整個資本市場造成太多的影響。其實這個炸彈最怕就是說大家看著它一直在長大,然後中於一瞬間爆掉,這個大家就完蛋了。可是如果在過程之中,像從去年三條紅線,開始去強迫大家降槓桿,已經有企業沿路在倒了,那基本上這個內涵的能量可能就稍微小了一點,就不會說一次就造成整個系統性的危機。所以這是有在中國那邊做研調的朋友分享出來的,我在裡面順便跟大家講一下。
那如果說你是沒有在投資中國市場的,你跟恆大的關係有多深呢?其實算是很淺。以這個恆大的狀況來講,它最大的問題是它欠債,所以其實最大衝擊也會是對於債市的部分。不過因為恆大的債,它並不是投資級的債券,所以其實大多數會去買這種所謂的債券 ETF、這種指數投資人,你買的是投資級債券的 ETF,所以你就不會買到這種非投資級債券的 ETF。好,那再來就是,有些人去買高收益債的 ETF,那高收益債的 ETF,它大多數是只有收入已開發市場的公司,所以也不太會有恆大的債券。所以你真的会踩到的話,應該就是你有去投資這種新興市場的債券,不過這種佔比也是偏低。所以你大概看一下就知道說,你有投資這種投資級的,或者說高收益債的,基本上都不太會踩到雷;那你投資新興市場債券有可能,但那個佔比也很低。
那再來就是 ETF 的部分,如果你是做全球配置的,你可能會買 VT,或是你用什麼 VTI 配 VXUS 之類的,或者拆得更細像新興市場、已開發市場這樣去分的,你可能買到 VWO,那你也會踩到,但是踩到的比例基本上都是小於一個 base point,就是 0.00 幾這樣子的超小的數字。那這個比例還會持續的縮小,為什麼?因為你去投資這種所謂的指數型 ETF,他們是按照市值去排列,所以當這家公司持續的下跌,市值就降低,市值降低,成分股的佔比就降低,那當然對你的影響更低。
所以如果你單純用市場的角度來看,第一個你投資債券 ETF 的基本上沒有什麼事情;第二個你投資全球指數 ETF,甚至是直接投資到這種區域型 ETF,踩到的比例也算很低,所以對大家的影響都很小。這是我們如果用市場的角度來看,但如果說你要用整個系統性危機,比較以現在來說有點偏向那種幻想、超前部署的角度來說,你可以去想像說「對,他是下一個雷曼兄弟」。什麼?你要現在去賤賣你的股票嗎?因為雷曼兄弟當時倒掉下去,其實股市並不是說什麼兩天就落底,兩天就把你殺到不成形,不是,它是好長一陣子的空頭,零七、零八年那時候是好長一陣子的空頭,是有一到兩年這樣的狀況。所以你等到狀況發生的時候,你可能賣個幾天,那沒差,因為那是可能三、四百個交易日的空頭,所以你總是有時間可以調整的。
但是在這之前,如果你說你根本就跟這個市場沒有相關,你投資的東西跟這個沒有相關,那一定要去找理由的話,那很奇怪,那真的非常奇怪。就像把台股下跌歸咎於疫情,可是同時你又去看,FAANG 股都下跌,難不成 FAANG 股都是看到台灣的疫情有可能有一個轉折、有可能會上來,所以 FAANG 股一直被下跌?就很奇怪,這樣歸因就超奇怪的。那如果他之後隔天漲上來,那怎樣?台灣疫情就完全沒事了?我們的疫苗施打率就會衝上 90%?不是嘛。所以你不可以去做一些很奇怪的因果關係,因為這對你的投資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所以整個這個恆大事件,就跟大家分析到這,基本上如果你不是直接持有恆大系股票,你不是直接持有中國的 ETF 的話,基本上影響都很小。你持有債券的 ETF、你持有全球指數配置的 ETF,其實基本上衝擊也很小,所以我們就且看且走吧,反正如果真的會出大事的話,我也會在節目跟大家更新。
接下來我們要跟大家聊一下 GoGoRo 跑去美國上市這件事情,它是透過一個 SPAC 公司,叫做 Poema Global Holdings,來達成,就是有點像是借殼上市。一般我們講借殼上市,是有個東西今天市場要掛牌了,然後我們就透過會計上的一些調整,達成藉由別人來達到上市的目的,就像中國那時候很多公司就是透過借殼上市到美國上市。那這個 SPAC 有點反過來,它是造一個殼出來,就像它的名字 SPAC 就是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特殊目的的併購公司,它先做一個殼,然後之後去找標的。它先跟大家募集了一筆錢,那之後我再去市場上找東西來買。
SPAC 公司在前陣子,大概今年初的時候非常夯,基本上任何一個 SPAC 就算他沒有找到東西都可以炒,那時候真的是非常的瘋狂。那同時市場上也有一些大咖,像是 Bridge Town,就是由李澤楷跟 Peter Thiel 一起搞的 SPAC;那還有另外一個 SPAC 就是 Pershing Square Tontine,就是我自己也有買的,這個是 Bill Ackman 的 SPAC。只是最後面這些 SPAC 繞出來,這些 SPAC 基本上它就算是繞出來,它最慘最慘就是跌到它的 par value 附近,就是它票面價值的附近,有些是 20 塊,有些是 10 塊。
它的機制是這樣,他透過跟大家募資去買東西,如果沒有買到,他就要把錢還給大家,那這個錢是有在信託管理之下,所以錢不會不見,除非真的出了很大很大的一個問題,那公司是惡意的,不然其實錢不會不見,它是有透過信託的方式去持有的。所以基本上如果你買 SPAC,你是買在 par value 附近的,了不起他最後面沒有買到東西,就是退回來給你。所以我才會說之前,我會把資金,就說可能停利出來的、或是停損出來的,我不知道要買什麼,我就先把錢放在 SPAC。因為他如果今天突然買到一個很酷的東西,這個會飆漲,可是就算他最後面什麼都沒買到,他最差最差就是把錢還給你。所以它是一個下檔有限,可是上檔可能是無限,超級高,因為他如果真的收到一個很屌的東西的話,那你可能就像是中樂透一樣賺了一筆錢,所以它拿來停泊資金還蠻適合的。
那 SPAC 現在已經熱度很低了,所以我覺得 GoGoRo 有點可惜,它如果在前陣子 SPAC 之亂的時候,你回聽我們節目,那時候 SPAC 之亂的時候,基本上所有 SPAC 都在漲,那時候如果來的話,以它的題材,然後它做什麼 PTW,就是 Power Two Wheeler,所謂的電動二輪車,其實就可以和 EV,我覺得算是類似的,同樣很熱門的題材,就是 Electric Vehicle,也就是電動汽車。那我覺得這兩個東西,基本上在我的想像裡面,題材性應該是…當然 EV 會強一點,因為畢竟二輪車在亞洲地區,東南亞、印度、中國可能比較風行,在國外可能還好,但是有人觀察到在國外有越來越流行的趨勢,或者說可能最後面在城市裡面的交通,他們也會採行這樣的東西。
所以基本上題材性我覺得都很強,如果當時是在一、二月的時候有跟著在那邊上市的話,我敢應可能可以炒得很高,現在我覺得就未必,當時搞不好真的一上就是也翻倍之類的,我相信會這樣發生。除了它有 PTW 的題材,就是跟 EV 算是差不多的東西之外,再來就是它還有一個 HaaS 的題材。記得嗎?我們之前跟大家聊說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那這種 a-a-S,就是 Platform as a Service,a-a-S 的意思就是說訂閱服務的意思,as a Service,什麼什麼即服務,那個就是訂閱服務的意思。它的 HaaS 就是 Hardware as a Service,就是因為 GoGoRo 車子買下去之後,它是用月租的,那個電池月租的,所以它就把它算成是一個硬體即服務。你就想說看,它又有沾到這種即服務的訂閱題材,然後又有沾到電動車的題材,我真的認為可惜了,如果是在 SPAC 之亂上的話,哇,那個估值應該可以炒翻天,真的會炒翻天。
那其實現在跑去美國上,時機雖然有點不太好,因為 SPAC 之亂已經過掉了,我們不知道會不會有下個 SPAC 之亂,但是期待,但目前看起來是 SPAC 之亂已經過掉了。不過它在美國上市還是一個我覺得還蠻明確的選擇,還蠻正確的選擇。因為其實如果在台灣上市的話,我覺得 GoGoRo 的估值條件一定不會很好,因為台灣的股民非常迷信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一家公司要有 EPS,也就是你要有獲利;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有 dividend,你要有股利、你要有股息。
所以大家很喜歡的事情,當然聽我們節目的股民可能不會這樣想,因為我們節目的股民如果說你跟我的想法是類似的,你看我們會跑去買 Tesla,我們會跑去買一些軟體即服務公司,可能未必有在賺錢的,甚至在賠錢的,我們會去投資一些還在賣夢的東西,甚至我們會買 SPAC、我們會買 IPO 的東西,我們對於一家公司的成長性的想像是比較高的,我們可以接受一家公司在短期間內沒有辦法賺錢。像我們這樣的投資人,就是可以適應美國市場,只是很多在台灣的投資人,其實他真的是沒有辦法做到,他覺得一家公司沒有辦法獲利,這就是爛公司;他沒有辦法配息給我,它就是一個爛公司。真的,你要跳出同溫層,你就會發現很多老一輩的股民真的是這樣,像我自己的長輩可能有些想法就會是這樣子。
不要說台灣的一些大企業在開股東會的時候,股民還會直接嗆老闆說:「你今天配息配這麼鳥?」老闆就說:「好啦,從善如流,加個一塊。」然後大家就集體鼓掌通過,大家都很高興,多配一塊然後超爽的。可是他配息給你,你就是要除息,配一塊給你,那你的股價還不是就除掉一塊?就對我來說就是一樣的事情。當然有些人會覺得,我買一家公司,他有賺錢、他有分錢給我,天經地義,而且他應該要持續的賺錢。我們要看著 EPS,公司在做投資的時候可能要很小心,如果資本支出壓太大、壓縮到 EPS,那可能股民又很不爽。就是我們會有比較多這樣的一個想法。
那我覺得也反映在可能整體的社會結構,為什麼我們會說台灣可能一大堆代工廠?這個理由一定是很複雜,只是其中一環應該也跟民族性有關,就是大家會比較短視近利一點,我們要立竿見影,我今天做一件事情,我馬上就要賺到錢。可是我就問你,什麼東西是你今天馬上做就可以賺到錢的?有啦,就打工仔,你今天去打工、你去做臨時工,是不是就是我一做,馬上時間到了,他就會把我的時薪給我?這個就是做打工,做打工你可以直接拿到錢。那我覺得代工的邏輯也很像,當然有些代工廠高毛利的,他也是要做很長的部署,像台積電他可能就是要買很先進的設備,那個資本支出也是非常非常龐大。可是之所以我們的民族性會導致…當然我們不是在講最高級的代工廠,我們是講比較一般的,可能在做 connector 之類的,為什麼會從這塊起步呢?一部分可能是因為亞洲國家會走在這些先進國家之後,他們可能有更強大的品牌,這是一環。那另外一環可能也是跟「大家很講究,如果我今天要做生意的話,我就要做一個可以馬上賺到錢的」有關。發展品牌好像是一個比較笨的事情,因為去發展品牌,前幾年一定賺不到錢,那我的投資人看我:「什麼啊,你三年都沒有賺到錢?」大家就想要撤資了,是不是?有很多的這樣,你去創業如果沒有馬上前一兩年就賺到錢的話,基本上投資人就跑光了,大家都想要趕快除役出場掉。
所以環境也是有影響,我覺得像 GoGoRo 這樣的公司,它去美國上市,它可以大展拳腳的空間是更大的,所以我算是祝福它,它在台灣一定不會獲得比較好的估值條件,但是如果去美國的話,投資人第一個可能會比較喜歡這樣的公司,那第二個它拿到錢也更多。雖然它有一點生不逢時,但是我覺得去美國是一個還算正確的選擇。
我大概有看一下它的 presentation,那這一份簡報我有把它丟在 Telegram 的頻道裡面,所以有很多消息我不會放在臉書上,我都會放在 Telegram 頻道,所以你追頻道可以看到一些東西。雖然說我祝福他們一切發展順利,不過有些數據我覺得真的看起來怪怪的。首先就是它的簡報裡面在 41 頁有提到他們目前的成長性,第一個就是 cumulative subscribers,也就是他們累積多少的訂閱者。那 19 年、20 年這個是有會計師去驗證的,所以單位是 in thousands,就你要乘以一千,分別是 26 萬 3 千,然後 36 萬 4 千,OK。然後到 2021 年的 estimate 是 44 萬 9 千,這個成長看起來都還蠻合理的。只是很奇怪,就是在 2022 到 2024 突然變成類似指數型的成長,到 2024 突然噴到 300 萬,也就是差不多 2020 年的接近快要 8 倍、9 倍,就直接噴上去了。
那再來就是 Revenue Mix,這個我覺得是更奇怪的。首先就是它的 Revenue 裡面是分三塊,第一個就是 Battery Swapping Subscription,就是電池換電的一個訂閱;第二個就是 Enabling Hardware,那它的描述是寫說因為他們會賣一些原件給這些 OEM 廠,然後同時還有一些基礎建設的收費,在中國跟印度的;所以這是它第二塊。然後第三個就是 Taiwan Branded Vehicle Sales,就是它賣摩托車、賣電動車帶來的營收。
好,那我們在 19 年跟 20 年觀察到一個現象,到 2021 年都是,它其實是逐年下滑,單位部分先不管,我們就直接看表格,2019 年是 376,到 2020 年變 257,到 2021 年變成 201,所以這有點像是大家想像的,就是 GoGoRo 的成長有稍微趨緩。可是很神奇,到 2022 的預期突然就轉折,也就是 2021 年是最低點,當然你說可能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縮手消費,這可以理解。然後到了 2022、2023、2024,在 Taiwan Branded Vehicle Sales 是一路往上噴。你前面是連年下滑,那你說疫情下滑,後面會有個報復性消費,OK,這可以認同,只是後面的成長我覺得就比較難以解釋。
那再來就是它的 HaaS 的部分,Hardware as a Service,也就是說可能去賣東西給這些 OEM、在中國跟印度的收入,外加電池訂閱的部分,它的整體的 Revenue Mix 在 2021 年最低點是 327 之後,然後在 2022、23、24 分別是 525、925、1709,就直接整個井噴就對了。Revenue by Geography,就是說依照地域性來分的話,一樣,它在 19 年跟 20 年基本上就只有在台灣市場,一樣就是衰退,439、360 到 2021 的 estimate 327,沿路下來。可是在 2022,它開始加入了 China and India and Others,就是中國、印度跟其他市場,然後就要有一個 V 轉,2022 的 estimate 是 525、23 年 925,然後到 2024 突然變成 1709。在中國的部分成長速度超級快,然後在印度的部分成長也都非常漂亮。可是中國這邊其實本來就有很多他們自己的電車,所以我是在想像說這個東西要達成…但是像這種簡報、這種計畫書,本來就是某種程度你會寫一個比較樂觀的劇本。
我自己看我是覺得這一點稍微有點怪怪的,就是那個成長性怎麼會突然…你要怎麼解釋在 2021 年找到一個谷底之後,然後後來突然井噴?是你們突然發明了什麼黑科技嗎?大家所知 GoGoRo 其實在它的最新幾代,其實大家對它的看法是不像之前可能它推那什麼 S1 的時候,很多人說算貴,可是超帥、超強。然後現在的新的摩托車,我知道滿多人在推特上說他們長得不好看什麼的。當然我本身是支持台灣的品牌持續發展,我只是說這個裡面有一些東西,我自己還要再多了解,再跟大家分享,我是第一時間看到覺得長得有點怪怪的。
不過這樣的東西如果拿去美國募資的話,我覺得大家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反正大家就是盡可能把數字喊大,有夢最美。我也不會覺得說美國人,或者說去美國上市這些公司,就是他們全部都造夢仔,其實他們就是有拓荒精神,你知道嗎?他們有那種願意去試錯的精神,就錯了就錯了,怎麼樣?我們就是換下一家,那有什麼了不起的?所以我覺得像這樣的東西拿去美國資本市場,可能大家買單的機會也比較高,就覺得「他說的是對的」,也是有可能這樣。
那其實我覺得也不用為他擔心太多,你知道嗎?就說他投資人都是什麼笨蛋之類,有些人看了可能覺得說,你看他這個成長性不知道怎麼解釋,然後再來就是他都賠錢,就以台灣人角度,他說他會賠錢為什麼?我跟你講,你看他的投資人其實裡面都蠻大咖的,好像是有王雪紅、尹衍樑,尹衍樑應該是最大的投資人,然後再來就是有新加坡的淡馬錫,以及現在在他們上市前,鴻海已經去卡了一咖,所以蠻多大咖都共襄盛舉的。那我還是期待 GoGoRo 在美國會有不錯的表現,不過我覺得那個 presentation 大家可以拿去看一下,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就稍微研究一下。那當然有可能是我自己低估了電動摩托車的成長爆發力,這個我不太確定,不過算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好,那我們這集節目聊到這邊,我們接下來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孟公老公,我愛孟公當我老公,好,這集電動車GG。他說:「想請問一下主委,小弟目前是用 FT 期貨在做美國股市,他媽臭GG,從 2 月那邊開始槓到現在,然後覺得 FT 的利率要 8.75% 很貴,因為本小,所以目前已經開戶了 IB 證券,年利率只要一點多,怕如果長期下來會省很多錢。那問一下主委當初開槓的利率大概多少、幾趴可以接受?那如果是您的話會付 75 美元轉到 IB 嗎?另外小弟有個私人問題要問主委,最近因為大三課變少了,所以想出去打工存錢比較快,然後丟股市,所以找了一間連鎖飲料店,但從去的第一天就被店長臭,只要跟店長上班就是被臭,明明是新人卻要求你很像是來很久一樣,而且我也很努力做好每一個工作,什麼時候要做什麼都大概率知道了,飲料也都會泡了,但他就是會找東西臭你,明明可以用講的,但就是一直臭。其他同事都很好,也有跟我講他本來就是這樣,但是我被臭到整個心情都受到影響,甚至只要跟他上班就會有壓力(今天會不會又要臭我),所以目前小弟打算直接幹譙說老子不做了,我不缺錢,不知道主委會怎麼做?」
OK,那先回答上面那個問題,你說 8.75% 很貴,8.75% 真的很貴,一般我記得初始的利率好像落在差不多 6 到 7%,為什麼你這會 8.75%?應該是你本金很小吧?然後再來就是說開了 IB 一年利率只要一點多,對,IB 是目前最便宜的,所以當然如果你是要會槓桿的話,就是挑利息低的,那一定是對的。然後再來就是我自己的槓桿利率大概是 2 到 3%,我跟券商談是這樣。那 IB 也是 1%,他們是直接就給大家這個趴數就對了。那會不會去付 75 美元轉到 IB?我自己是覺得我還是會分幾個券商做不同的部位調整,所以沒有必要全部壓在同一個,這個每個人狀況不一樣。但是因為你講自己是學生,學生不要整天在那邊想槓桿,不要整天不會走就想要飛,你整天去做槓桿的事情,你會為自己帶來非常大的壓力。我還是建議大家,如果說你對於市場根本就是沒有到很熟悉,甚至還沒有辦法做到可能穩定的獲利,未必是要賺多少錢,至少不會有什麼失誤、有個大賠之類的,那你在這之前去做槓桿就很奇怪。
然後再來就是你說你自己去打工,想要賺一點錢,然後你現在又講說你要講說老子不做了、不缺錢。不是,所以你到底是缺錢還是不缺錢?你講說你的上司一直臭你,我跟你講,有些人態度就是這樣子,如果你有當過兵就會有很大的改善,因為當過兵就知道,真的是大家都會找理由修理你,班長、排長、連長,甚至他媽營長,整天就會找東西幹你,就是整個部隊的文化。那我也得說,其實在外面工作你就會遇到這種人,他不會表達,他只會用罵的,那你的同事也跟你講說他就是這樣,所以你就應該釋懷。如果你不能釋懷,當然就離開。
只是有沒有需要去態度強硬去嗆人家,甚至扁人家一頓?我覺得是沒有必要,因為你做的這個工作你說是飲料店,我必須得說,這種進入門檻很低的工作,你遇到一些阿薩布魯的人,那個機率是很高的。就像他搞不好也覺得你自己是個阿薩布魯的學生之類的,所以就扁你一頓。我跟你講,你只要做那種進入門檻低的東西,你就會遇到很多人、奇怪的東西。所以為什麼你知道有些人有錢了之後,他就是寧願多付一點錢,也不要跟其他人擠在一起?因為你在跟那種,怎麼講,這種便宜的東西,或者說這種收入剛好在可能最低薪資附近的,基本上你遇到雷包的機會就很高。
所以我當然只能祝你,其實當然你身為學生,打工的選擇就不多,即便你今天就算是念頂尖大學的人去打工,除了一些人去當家教可能賺錢比較多之外,其實大多數也是去當什麼店員之類的。你就要知道你做這樣的工作,你遇到雷包的機會就是比較高,所以我只能夠祝你早日脫離。但是你就講你自己缺錢,你缺錢就只能吞,其實很多時候你沒有選擇,你就只能吞。但是如果你有選擇的話,當然你可以直接說:「幹,老子就不做了,你講話真的很嗆,我不要做了。」
不過還是建議,你在工作的場域裡面,你一定會遇到一些講話比較尖酸刻薄的人。但是如果他是你的主管的話,你不管你要對他講什麼,你自己要做好「每個事情都是有後果的」。你講了一個東西,你就會有你的後果,你的後果可能就是以後上班更不舒服,或者說他就是把你 fire 掉之類的。當然在他那份,他也會有他的果,比如說他哪天就嗆到一個精神不穩定的,直接把它扁一頓,或者他就嗆到一個懂法律的,你侮辱我什麼,我就告你,然後之後讓你也不用上班。你知道其實每個人做每件事情都有他的因跟果,你有沒有必要去介入一些東西,要看你這個代價是 O不OK 的,如果說覺得是 OK 的,那你就去做吧。
只是我覺得做這種工作,你就是需要錢,如果說你今天不需要錢,你就不用做,你就離開,你就不用再接觸到這樣子的人。所以我給大家一個概念,就是你還是要有點基礎的生活預備金,至少要半年、一年以上,最好就是甚至兩年、三年就放在那邊。那這筆錢也不要去考慮什麼機會成本殺小的,也不用一定要定存或什麼,反正就放在那,那他可以讓你整個人都感到非常安心,我今天不爽一件事情,回家蹲半年我都沒差。那這樣子其實就會對很多在職場上遇到的不愉快,你就會感到雲淡風清。所以我滿建議大家都幫自己留一條退路,很多想法會因此改變。
下面這個 2339 菜,怎麼又是你,他說:「五星吹著吹,然後說 Aida hi hello hola,請問 Aida 可以介紹《文明帝國六》在玩什麼嗎?聽說是精神時光屋,有買來玩一下,那只是我完全不會玩跟看不懂介面。那另外推薦美劇《紙房子》,Aida 應該有看過,真的很好看。也推薦動漫《進擊的巨人》,一生必看,最神動漫,沒看過會後悔一輩子。那祝主委跟家人一生平安健康快樂幸福。」
這個《紙房子》我跟大家推過,《進擊的巨人》是我看的應該算是比較認真看的第一部所謂的動漫,因為我本身不是什麼動漫迷,但是我老婆是動漫迷,所以她跟我介紹動漫的時候,她第一部就推我《進擊的巨人》,其實在《進擊的巨人》之前我自己只有看過《獵人》,我滿喜歡《獵人》的,但是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在看動漫,後來看了《進擊的巨人》之後真的覺得超級讚,它真的是一部很讚的作品。那再來就是《文明帝國六》在玩什麼?對,它就是精神時光屋,其實《文明帝國》系列都是,就是你打開來就停不下來了,可能本來想說「好,我再玩一個回合就好」,然後你一醒神發現,幹,已經隔天了,已經過了 12 個小時了,真的是這樣。因為我那時候在歐洲的時候就是沉浸於《文明帝-國》,因為那時候真的不知道要幹嘛,就是已經去到不知道玩什麼,所以就會玩遊戲,所以打遊戲打一打就發現已經過了好幾天,那時候就是玩《文明帝國》。
下面一位,對定期定額實踐煩惱的人,他說:「五星吹了會衰,那請問癌大覺得哪一種股票的估值計算方式最好用呢?」
其實共識應該是 DCF,就是所謂的現金流折現算法,也就是你去算一家公司他之後可以產出多少錢,然後給他一個折現率,然後就回推說那現在應該是多少錢,這個應該是共識上可能最好用的。當然其實比較基本的,我覺得你只要可以算出一家公司他接下來一兩年,以台股來講,因為台股就是我們剛剛講,我們會比較注重 EPS,所以接下來一兩年他的 EPS 是多少,那就可以大概的去給一個所謂的本益比,那就是你可以算出他的 forward P/E。你知道很多人在算本益比他會用錯,是因為他算本益比,他是用他過去賺的錢來算,這是沒有意義的,你要用他未來賺的錢來算。那同時這個本益比到底要給多少,其實比較基本就去參考同業之間的評價是多少,或是這個行業他在歷史上,他的那個本益比河流圖大概是怎麼樣,其實這都是還蠻基本的估值方式。
那當然 DCF 是比較困難的,那我覺得其實並不是說你用比較困難的估值法,你就會投資會做得比較好,真的沒有這樣的一回事,反正你用了順手就好了。那我自己是習慣於用這個 forward P/E,以及這個 P/S (Price to Sales),或是這個 EV 除以 EBITDA 之類的,反正有蠻多的方法都可以去估值。那有些方法你用下去就會知道說不適合,因為算出來數字怪怪的。反正你用不同的公司,一般來說你就用不同的估值方式,那估值是一門藝術,所以你不用太講究科學上一定要怎麼樣,因為真的就是這樣。一個公司他今天做的東西,那在市場上可能獲得很多人的喜好,可是對於一些人來講,他就覺得這個東西是騙人的,就像到現在都很多人覺得 Tesla 是騙局,所以你問他 Tesla 值多少錢,他就告訴你說一文不值,但是它的價格就噴在那嘛,所以到底誰的估值是對的?當然就市場是對的,所以其實還是以整個市場為依歸是比較好。
好,下面一位這個,不要唸我的暱稱,他說:「唸我的暱稱是怎樣?鬼。」他說:「禮拜二改禮拜三,那留言的時間也要調整測試,結果沒有上。那當然我是股市菜雞,想問一下投資大盤這件事情,不管是 0050 還是 VOO、QQQ,假設真的長期下來股價上漲,但是沒有賣出始終都是未實現損益。如果賣出了,未來持續看漲也成功漲上去,那要再投入金額,不就是把之前的獲利也都丟進去了嗎?那這樣是要怎麼樣算獲利?還是就是放著持續成長,需要錢再拿出來?或是我哪部分誤會什麼?那另外大盤長期來說的上漲跟通貨膨脹有關嗎?那就是一樣的物品物價越來越高,大盤上漲是不是就類似這個?」
我覺得你整個觀念要打掉重練,你的觀念全部都是錯的。那你說大盤上漲跟通貨膨脹有關嗎?或許有,在一些原物料股票可能是有關係,但是我們會講說科技就算是通縮,因為以前一支手機可能要十萬,但是現在一支手機一萬塊就可以買到很強大的手機,所以科技讓我們的消費變得更便宜、更方便,所以它某種程度你可以把它解釋為它是一個通縮的因子。那你說大盤上漲跟什麼比較有關?或許你硬要說有些跟通膨有關,但是總體來說我覺得跟企業的獲利有關,跟市場上的資金量體有關,但是跟通貨膨脹它並不是到很直接或說有絕對因果的關係。
那再來就是你前面問到問題超怪的,你說你買了大盤、大盤上漲,然後你沒有賣出就是未實現,那如果說你賣出了,那之後又再繼續往上漲,那你又再投入,不就等於把獲利投進去?你這個觀念完全是在鬼打牆。
首先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你可能是因為把股票想得太複雜,我跟你講就簡單去想,假設我今天有 100 塊,那我 100 塊 30 塊是現金,我就放在這邊當救命錢,那 40 塊我就放進去股票市場,那另外 30 塊我就放進去房地產市場,假設是這樣。那股票市場跟房地產市場,我們的觀察就是隨著全球的資金寬鬆,它是一個…目前看起來是很難去逆轉的一個趨勢。不是只有台灣的房地產一直在漲,到處都在漲,股票也都是在漲,全球的股市除了中國股市今天表現跟狗屎一樣,其實很多股市的表現都很好,大家都在漲。所以就可以想像成你這個 40 塊,就是在股票市場的 40 塊,跟你房地產的這個 30 塊,它變大了,你的購買力變強了,你的錢變多了。並不是說你今天一定要賣個東西實現損益。
舉例來說股票 40 塊,然後現在漲到 70 塊了,不是說我沒有賣我就沒有獲利,你知道很多人…我發現很多人問問題,他都沒有搞清楚這個最基本的概念,不是說你東西沒有賣就沒有獲利。有些人會講說這個叫紙上富貴,這不是紙上富貴。當然你去玩一些投機商品,波動超大的,你要講說紙上富貴還可以。可是你今天一個房地產,你說一個富豪他手上就是一毛錢都沒有,他全部都拿去買房子,他房子就是買了中孝東路一排這樣子,然後從以前到現在漲了二、三十倍,你說這個人是紙上富貴嗎?不是。因為他漲出來的二、三十倍,第一個,他要馬上把它解掉,他是可以解掉的,他可以直接把它變成實現獲利拿出來就變他的錢。那再來就是就算他不把它拿出來,很簡單,我就把他房子拿去押,我可以拿到一個超便宜的貸款,我就有…實際上我的購買力就變很強,實際上我的資產就是變大了。
所以並不是說一個東西一定要實現才有獲利。所以你問的這個問題,就是你對於那個基本的概念要稍微…我覺得你要整個要打掉重練,就是你的看法是有點怪怪的。不是說一個股票我一定要賣掉我才是實現獲利,不然都不是獲利,並不是這樣子的。我今天投資 0050,我今天投資 VOO,投資台股大盤,大盤我買在 8000 點,現在漲到 1 萬 7,這並不代表說我沒有賣我就沒有實現獲利,因為實際上你的錢就是翻倍了,你只是沒有把它賣出來,你懂嗎?你要賣出來,你實際上可以賣出來。那也不是說什麼你把你的獲利再投進去就變成你的獲利就歸零了,不是,因為總資產已經成長了。兄弟,你本來在 1 萬塊,買了 1 萬塊,然後現在在這個 2 萬塊的部分,你那 1 萬塊就變成 2 萬塊了,所以你賣掉是不是就直接多賺了 1 萬塊?我不知道,我自己回答到都覺得很鬼打牆,因為這看起來應該是很簡單的問題。
稍微去想一下,因為有些人他對於資產配置的概念是一點都沒有,他會覺得,他還停留在「我今天投資任何東西,我只要沒有賣,我就等於是沒有賺到錢」,他好像覺得只有現金是賺到錢,這是錯的,資產的增值那個就是賺到錢。
下面一位,太瑞莎女孩,他說:「請問主委,想好小朋友的名字,會連外國名字都一起取嗎?」
想好了,我的兒子叫謝諾亞,就是 Noah,Noah Mars,他有個 middle name Mars,就是我們登記應該就是以這個 Noah 為主,就 Noah 謝,然後中文…因為他媽是覺得,小孩的名字就應該是要等於是他的唯一的一個標誌。因為像是我之前,比如說我們以前小學、國中、高中、大學,我們會幫自己取個洋名。像我以前就是叫過什麼…從小我爸叫我 Kevin,我以前叫 Kevin。因為那時候是,我看那個《格鬥天王》還什麼的,那裡面有一個 Terry,Terry 就戴著一個帽子那個角色,有印象的應該就知道有紅色帽子那個。然後不知道為什麼他講他自己是 Terry,可是小時候你就聽不懂嘛,你就聽成 Cary,Cary 這樣。所以那時候我爸送我去英文補習班的時候,我就跟老師說我要叫 Cary,老師說沒有東西叫 Cary,你是不是叫 Kevin?我說好啦那就叫 Kevin。
然後再長大一點,就是去工作,那當飛行員的時候我就叫 Freddy。所以我對外面介紹我就講自己是 Freddy。那直到我到那個樂譜架那邊去的時候,然後那個棒球隊就問我講說:「你叫什麼名字?」我說 Freddy。他說:「為什麼你會叫 Freddy?你的 Chinese name 叫什麼?」我說:「謝孟恭。」他說:「那你就是孟恭,那個 Freddy 並不是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就是孟恭,你的名字就只有一個。」然後我說:「可是因為有很多老外不會唸我的名字。」他說:「不是,那個是老外的問題,那個不是你的問題,他不會唸你的名字是他的問題,但你的名字就只有一個。」然後我就突然想通了,所以我之後對外面就講說我是孟恭,然後外國人問什麼名字,我說我是孟恭,我就再也不講說自己是什麼 Freddy 或什麼 Kevin 之類的。所以在這個小孩的命名上也是一樣的邏輯,他應該就只有一個名字。那只是當然這個 Noah 如果說翻譯成中文比較難翻,那諾亞聽起來已經很類似了,所以就至少取一個稍微類似的名字,大概是這樣。
下面一位,豬卡 YYC,他說:「讚嘆大大,祝福大大,五星吹,那曾經有一次騎車戴耳機聽股癌,結果被違規右轉的修理車撞了一下,全身沒受傷,但是腳有小瘀青,最後是對方全責,因此賺了快三萬塊。感謝癌大的天籟加持,讓我沒有受太大的傷之外,還賺了點加菜金。那祝主委全家身體健康,開車騎車沒長眼的通通去撞山。」
你平安是最重要,但是我還是建議你,你騎車戴耳機其實是有一點危險,因為我覺得我們的感官判斷其實蠻重要的。就像打那個 FPS 遊戲,耳朵如果聽得到各個位置的東西的話,如果你有帶耳機的話,那打《吃雞》之類的績效就會變得很好,因為你知道哪邊有人在蹲。那一樣你騎摩托車,如果說你耳朵是聽得到的,那可能會比較安全一點。所以建議大家,如果說你開車騎車,這個音樂也不要放太大聲,開車也是音樂如果開超大聲,其實你聽不到旁邊的一些聲音的話,有時候有一些視角的盲點,如果你耳朵聽得到就會有幫助,所以大家要小心。
下面這個 40 區天風,他說:「馬斯克天王計畫,那我先吹爆一下。請問 Aida Starlink 的使用心得如何?看不看好他未來的應用性上升?」
我還沒有收到,我記得有付錢還是登記,我也忘了,好像有付錢,那還沒有收到。那你說應用性會不會上升?它的應用性還是比較偏向於一些 remote area 的時候,比方說網路拉不到的地方。像以台灣來講,我們整個市區都是光纖,所以基本上我們用這個就是好玩而已。但是如果是一些,像比方說我去的歐洲的一些地方網路不好的,像太太家那邊可能網路有些地方就是時好時壞,如果說這個網路可以當一個替代品,可能就還不錯。或是一些卡車司機、遠洋漁船,這些可能應用會比較大,所以它的整個量體我想應該是不會到很大,不過成長性應該是不錯,就是一個 niche market,利基型的市場。
下面一位這個桃園金城武 30 公分,他說:「五星吹了要射,那癌大你好聽了一年,第一次留言,想請教關於父母退休的規劃。目前父母從事傳產批發,整體來說蠻操的,年收大概是兩三百萬,手上現金大概三千到四千萬,不動產有三千萬,除了壞壞理專的保險、定存之外沒有其他的投資產品。因此最近建議他們可以投資股票退休,在保險定存的部位還不算小,大概就有將近是六百萬,很想請他們解約,但壞壞理專是他們的朋友就算了。現金的部分打算分批打入 0050、2330、2021 以及金融股搭配,這部分追求三趴的每年現金流,大概抓 90 萬。如果再將其中一間的透天厝出租,大概每年可以創造 50 萬左右的現金流,以一年 140 萬保守估計,應該是足夠他們退休之用。但他們反對的部分在於股票不穩定,該筆現金是公司的周轉金之用(公司獨資自營,所以我很明顯就是公司及他們部分),最後是不做了會很無聊也不知道幹啥。但看他們幹這行 30 年都很辛苦實在是有點擔心,況且公司年淨利 200 到 300 萬,可沒有把兩老的時間成本算進去,如果考量時間成本,是否投入股市追求每年 100 萬左右的現金流更加符合效益呢?謝謝大家的祝福全家平安。」
OK,那你的這個問題是在幫倒忙,就是你爸媽想要怎麼樣規劃,就讓他們去規劃就好了。因為看起來他們雖然像你講的,比較像在做的人很辛苦,可是這個淨利也是有兩三百萬,手上現金有三四千萬,不動產又有三千萬,看起來是做得很好,所以我不覺得他們自己規劃退休會沒有辦法做好。所以我的建議就是你直接不要管他們。
但是我們一樣可以再討論一下這個案例。如果說你要用股票來當成是你退休的金流的話,這其實是很常聽到,這就是我們講的所謂的外面很紅的那個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就是可以早一點退休。那這個 FIRE 一般的定義是抓 4%,就說你今天本金乘以 4% 可以 cover 你一整年的生活費的話,理論上就可以退休。所以舉例來說你一整年的生活費是 40 萬,隨便舉例,那 40 萬的 4% 回推回去,就是你的本金要一千萬。就是說你有一千萬,那 4% 的狀況之下就是 40 萬,所以你只要有一千萬去做股債配置,或說怎麼樣的投資,指數型、全球配置,那你就可以達到退休的目的。這個是比較一個籠統的規劃。
並且,那去實測好像是說推 20 到 30 年的退休期間的話是還蠻合理的,但是理論還是有一些它的問題存在。如果說你是活更久的話,比方說因為它主張是 FIRE,Retire Early,如果你今天是 30 歲就退休的話,那你用這個錢可能會不太夠,就是未必會夠。所以它還是有一些瑕疵,可能有空再跟大家討論這件事情。
總之就是如果說你今天要走你講的這個配置方法去退休的話,其實是可以的。就是如果說你要自己這樣配、幫自己去規劃退休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你的規劃其實本身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我自己不會以所謂的什麼金融股去搭配 2330、2021 這樣搭配,我會直接選指數型:美國指數、台灣指數、全球指數。這個是我覺得更加穩健的,因為個股都是未定之天,不管是現在看起來多強的個股,之後都是有機會倒掉,但是指數型的好處就是有人出去就會有人進來,所以我自己會覺得指數型是更加保守的。
所以像我規劃我自己的退休,我會選擇以這種可能是全球型的,比方說像是 AOA、AOR,AOK 應該不會看。那如果是我要把它拆分成區域的話,應該就投資美國跟台灣,美國可能就是 VTI、VOO,台灣就是 0050 跟 006208。我用這個當成是我的一個配置的核心,然後去搭配剛才講的 FIRE 的觀念,就說 4%,4% 其實還算 OK,只是如果說你是真的要提早退休的話,4% 應該是不夠的。所以還是有滿多東西要分析的,那我們可以有空再跟大家聊一下,如果說你要規劃退休,或者你要提早退休的話,應該怎麼樣去規劃你的資產配置。
好,那這集節目先聊到這邊,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