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80:走火入魔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首先,我們本期節目由利捷維贊助。利捷維是由專業營養師與研發團隊,透過嚴謹製程以及測試所開發的有效保健食品,是有醫師跟營養師推薦的好口碑品牌。

利捷維的「專利鐵+C緩釋錠」跟「綜合維生素」有感嗎?上次賣得太好,這次回來加碼福利推薦。小小一顆就可以補充一日所需的維生素。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像我自從小孩生出來之後,老實說跟以前一樣,但要維持健康生活,需要補充多樣的營養素。

這次利捷維提供給你「綜合維生素」,針對台灣國人營養狀態開發,又分為男性跟女性兩款,分別讓你補充一日所需的營養,健康、活力、有效呵護。利捷維的綜合維生素擁有美國專利 AES 酵素,內含四種消化酵素,能夠增強營養補給,同時提供鈣、鋅、鎂、錳四項活性礦物質。酵素能夠將營養素分解成小分子,更好消化吸收,這樣吃進去的維他命才能大大發揮效果。

- **利捷維有效男性綜合維生素+鋅錠**:內含 13 種維生素加 8 種礦物質,提供男性生理所需,再加上「鋅」有助於維持生殖機能,讓你好活力、健康滿分。

- **利捷維有效女性綜合維生素+鐵錠**:內含 13 種維生素加 9 種礦物質,提供女性生理所需,再加上「微膠囊鐵」,讓你好氣色、美麗滿分。

還是知名家醫科醫師——陳俊榮醫師唯一推薦,健康更有效。如果你是忙碌上班族、日夜顛倒者,想要健康生活,都很適合來一罐。每日一錠,補充一日所需營養素。原價是兩罐 1360 元,現在任選兩罐只要 889 元,優惠只有到 10 月 11 號,超低價福利,買給家人或是朋友都很適合。有興趣的朋友請把握這次機會,可以在連結欄找到相關的購買連結。

我最近看喜劇圈在吵「炎上」,我自己對於喜劇本身是沒有涉獵,我跟呱吉、凱莉、博恩算認識,但其實也沒有到很熟,我們大家是可以講話的。可是我自己本身,第一個沒有買票進場過,第二個平常也不會去看喜劇的東西。像之前薩泰爾很客氣,邀我去兩次,一次是鄭南榕演唱會,那一次就是他們的《炎上》。《炎上》還超客氣,包廂第一排,就讓我坐在最前面看。

那時候看是覺得還蠻 Omakase 的,這個形式竟然在台灣玩得起來。台灣人就很ㄍㄧㄥ,可是你這樣可以互相去抓彼此的瘡疤出來吐槽,我覺得是看得超爽的。裡面我覺得最屌的就是熊熊,熊熊的「吃屌事件」在網路上很紅,但其實講白一點,到底有多少人不吃屌?男生吃屌、女生也吃屌,大家都吃屌,只是剛好不幸運,她的東西被外流出來。

這本身比較像是一個類似醜聞的事情,可是在那個喜劇的包裝之下,被大家拿出來吐槽,雖然我會感到有點不捨,但她好像就因為這樣走出來,大家也覺得她很有氣度、很酷。我覺得這個形式看起來是互相傷害,但是某種程度上好像也是幫大家解脫,就是把一個不好的事情化成一個助力繼續往前走。

我自己是覺得,其實任何一個喜劇演員,不論是國內國外的,還是說電影裡面的、脫口秀的,其實你要一直把自己很好笑的一面呈現出來,就代表說你一定有本事把一些沒那麼好笑,或是你真的想要講的東西藏起來。舉例來說,他可能就不能像我這樣,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今天這集聽起來特別悶;那另一集聽起來特別有喜感,你想講什麼就講什麼。那也很幸運,就是有一些聽眾會支持你,你想講什麼就講什麼。

喜劇演員就是「我只要看到你好笑」,你不好笑,我下次可能就不會去看你。應該說,任何一個這種比較目的導向式的工作,其實都會這樣,你必須要一直把那一面呈現出來,其實這個過程是超累、超辛苦的。在服務的過程之中,可能也會受到一點職業傷害,就是怎麼講,你只要是在外面拋頭露臉的,你在江湖走的,一定會挨刀,就一定會有人討厭你。

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我這樣,有我這樣的思考方式。因為我的思考方式是,我根本不會想要花時間去看任何一個我討厭的人,我直接跳過你嘛,因為跳過你對我來說最省時間。反觀,我根本不會想要花時間去按個倒讚、留個評論,這都是浪費我時間。因為時間真的太短了,特別是生了小孩子之後,就更有感覺,時間真的太重要了,因為小孩子,我根本沒有辦法打遊戲了。那也不會因為這樣覺得後悔或什麼的,就只是你知道,你想做的事情真的太多,想要去的國家太多,想要達成的目標也太多了。

當然小孩子就是一個目標,你為了小孩就會犧牲掉一些時間,你可能之後想要去環遊世界,你也一定要犧牲掉一點時間。每個東西都一定有它的代價,可是你不會希望說,你犧牲掉的時間是沒有辦法為你帶來助益的。比方說跑去黑別人、跑去人家的討論區下面,你參與吃瓜群眾,開始去開幹什麼的,這是沒有意義的行為。因為花了很多時間,那最後面就發現說什麼都沒有得到,可能就是心理上很過癮吧。

所以我時候覺得,古代羅馬競技場在今天還是存在的,只是形式不一樣了。我們今天沒有辦法看到角鬥士跟野獸互幹,這太不正確了,而且有點殘忍。可是實際上我們還是在參與著各種網路上的競技場,就是每次有事情出來的時候,大家就要出去圍觀,然後你的言論很重要,每個酸民就要去發表一下,到底干你屁事。可能有些人就覺得,在發表過程之中他很爽吧。如果說你的快樂來源是來自於這裡,那也尊重。

其實我看下來會覺得,不快樂的人真的蠻多的。所以還是希望說,如果說你覺得自己的生活是要建立在看到血流成河才會很快樂的,其實是不太好的事情。就像我們這樣偶爾吃瓜看一下,看到呱吉要硬起來的時候,去斗內一下、笑一下,那就好了,你沒有必要做什麼,真的就是很投入。我看到有一些粉專可能想趁機去蹭熱度,就在下面要發表一些評論、一些吐槽,要去讓火燒得更旺,反正就是一個很嗜血的社會,這是我看到的一個現象。

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重點,就只是去分享說,我覺得這些喜劇演員,他們本身的工作是一個帶給大家歡笑的事情,可是同時他們也犧牲很多東西。其實哪一個工作不是這樣?哪一個工作不是犧牲自己的肝,然後換來晶片或什麼的。我覺得對於各行各業都是要給予尊重。

社會上其實當然,年輕的時候會,年輕的時候也是比較那種暴力之氣,在路上不爽就想跟人單挑,或是在網路上看到什麼東西,就像我之前跟大家講的,媒體餵你什麼你就吃什麼,今天議題在哪,我就跑去下面回嘴個兩句,以前會這樣,就是那種網路暴民。可是我後來發現,自己越來越不評論了。當然,其實你老了,你沒有動力,可是我覺得其實就是那個時間的問題。

像我最近就還蠻有感慨,就想說,大家這兩年關在家裡,因為疫情的關係,那你又想過說這兩年其實有很多人,他可能在疫情之前已經做了很多規劃,或是說他已經在疫情前就知道說他可以再活兩年,就剩這兩年,所以他要去環遊世界什麼的。結果這兩年就因為這個意外的事情打掉他本來的規劃,然後他就掛了,不一定死於什麼肺炎,他就是自然死亡。

所以很多你想要做的事情,我還是在那邊跟大家講,就是想要做什麼就趕快去做,因為時間真的是不等人。而且你真的不知道,什麼樣意外的事情發生之後,你會沒有辦法去做本來很喜歡做的事情。像我以前以為說,小孩子出生之後不可以打電動,那不就是送去托嬰或什麼解決?但沒有那麼單純,就是你打電動時間就變得很少,所以我就很慶幸以前真的是非常用力的在玩遊戲,好像是把未來幾年份的遊戲就趁那時候先玩掉。反正總之就是跟大家提醒,當你的生活有新的變化之後,很多是超過你想像的,所以時間是真的非常寶貴的。

好啦,我們這一集要跟大家聊一下「走火入魔」的事情。就是我在幾集前有講到這個事情,結果後來我自己都忘記,就蠻多人敲碗。就很多東西我講到「我們下次講」,之後我自己都忘記講,所以大家來敲碗。好啦,我就把它優先拿出來講,就到底什麼叫做進市場的「走火入魔」呢?

其實我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有這種感受,就是你書架上放滿了一堆股票的書,然後你的訂閱、那個信用卡裡面刷了好幾個訂閱,那同時《華爾街日報》你也把它訂下去,《彭博》你也把它訂下去。跟你講,這兩個報導最雞巴的點就是,你要退的時候你找不到在哪裡退,超麻煩的。就像那種訂閱,它的訂閱方式設了超簡單的,你隨便都會訂,可是你要退訂很麻煩,有些還要你打電話過去什麼的,所以我覺得還蠻惡劣的。

反正總之就是,書架上都是書,訂閱的訂滿滿的,可能也跟了很多所謂的投資意見領袖,海內外的。厲害的可能就是什麼達里歐、霍華·馬克斯,那像不高明的就像台灣的《股癌》,只會在那邊講幹話的。所以你可能就開始會追很多東西,想說,我為什麼還是沒有辦法把股票做好?

你就開始去思考一件事情,股票市場不就是兩個方向嗎?不就是做多跟做空?盤整我們先不算,盤整你也不會賠錢,除非你是用選擇權或權證這種有時間壓力的東西,不然盤整你不會賠錢。那不就是兩個方向嗎?為什麼我會一直壓錯方向?不就 50/50?幹,那不就是五成的機會,我就是有機會賺錢,往上、往下。因為盤整我不會賠錢,那為什麼我都會做錯?

所以你就開始去很深入地去追究這些事情,當然呈現的結果就是,你訂閱的東西越來越多,你買的書越來越多。那到底什麼可以幫助你呢?其實我必須得說,就以我自己現在的交友圈來說,我真的覺得各個方法都是有機會成功的。好,不管你是用這種所謂基本面估值的方式,你是做產業分析,還是你是消息一流(消息一流不是內線,就是你的消息比別人快),這也是一個你的優勢。

那或是你可能是畫線派,就是人家會笑的什麼「線仙」,幹,你沒有看過真的超強的線仙。他一樣是畫線,他跟那些什麼 YouTube 上來畫線的都一樣是畫線,可是他超會賺錢的,然後 YouTube 的那些畫線都是賠錢的。是這樣,有些人他真的有辦法在這個畫線之中賺錢,他賺到市場的情緒。那有些真的是非常高明的籌碼人士,這在美國比較少,但在台灣可以,因為可以看到籌碼,所以他可以知道說哪些分點是誰。像之前有位前輩就跟我講說,某某分點是郭台銘,我說靠北,你怎麼知道那個是郭台銘?他就跟我講說,你看這幾個,再看這幾個,這個就是郭台銘,因為他在買的時候,這幾個分點會動。

原來是這樣。可是也不代表說,你追到舉例來說,你追到郭董的帳戶,就代表一定會漲。因為郭董他要不是在炒股的,他可能今天收股票,不要說鴻海,或者是收鴻準,或者是收其他公司的股票,他就是放在那,然後就是一筆錢,他可能就是委託某個券商去幫他處理,那可能有交代說我要收的區間是什麼樣,所以他也不會客意去做價,他可能就是擺在那邊低接。

那你說這些所謂的大戶籌碼,他今天進去買就一定會漲嗎?那也是要看他的心態,他如果沒有要進攻、沒有要作價的話,他只是打算低接的話,那其實股票還是不會進攻。當然某種程度來說,他開始去吸納了一些流動性之後,可能這個供需會失衡,因為需求被他吃掉,那供給還是一樣這麼多,所以可能今天假設有人進來輕輕地推一下,股價就漲了,都是有可能的。

反正總之就是,你會開始去研究各式各樣的門派。那我自己發現說,各式各樣的門派在我自己的交友圈裡面都有人做,而且他是可以作為長期穩定獲利。那所謂長期獲利不是像大家想像的,你知道很多人剛進市場想像的獲利是「OK,每個月從市場提款多少」,這是不可能的,真的是太困難了。當然有些什麼當沖天才我們先不講,可是大多數的人有可能是,三個月、五個月不開張,但是一開張可以賺三個月、五個月,這才是比較符合一般的投資報酬所謂呈現的一個狀況。

那我自己入門的時候,一開始走基本面分析,但是不是很純的基本面分析,甚至是有一點爛的基本面分析。所以如果說你發現你還在走這套基本面分析,那可能你就是哪裡做錯了。講來講的就是,那時候我會找一些 App,那是透過這些 App 的幫忙,什麼選股之類的。那我就希望說可以找到,現在它的推算本益比是小於 10,然後它的殖利率是大於 8% 什麼的,就是我以前最早最早是在看這樣的東西。

那會覺得說,如果我把越多的篩選條件放進去,本益比小於 10,那股價淨值比小於多少,然後目前的殖利率大於多少,以及帳上的自由現金流是正的什麼的,我就把一堆條件放進去。那你就會覺得心滿意足,因為本來哇,一千支標的,然後你放了第一個篩選之後,可能剩下一百支,再放第二個剩下五十支,再放第三個剩下十支,然後放滿六個你選好的指標之後,剩下兩支,「幹,中了,就是這兩支,這兩支買下去,我歐印一定賺錢!」就一開始一定會很天真會這樣想。

然後你做一做,有時候很幸運你就賺錢,然後所以你就「哇,這個方法有效!」好高興,好像找到一個他媽的至尊密寶,然後跑去跟同學分享,超高興的,我跟你講,那個投資很簡單,就是六個指標,六個指標進去之後,那股票就是歐印幹進去,就一定賺錢!然後又很高興。然後你用久了之後就發現,這個方法是時效的,然後你才開始去探討,為什麼這方法會無效?

就是如果說這個方法可以持續把你抓到錢,那就是個好方法,即便聽起來很白痴,但搞不好,你知道,就是大家都忘了鑽石就在很明顯的地方,「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根本不用跑很遠,就是日常的什麼券商的 App 打開,基本的量化篩選進去,就可以賺到錢。如果說真的有這樣,那我恭喜你。但是我今天是發現,如果這個東西是無效的,它沒有辦法為你提供顯著的勝率。所以當我今天可能壓贏了幾次,但是我可能下次就把錢都賠回去。

所以你就開始去思考,這個基本面分析是不是哪裡有問題?那於是你開始就去理解,原來這個股票是要看未來的,它不是看過去的。就是我今天不是去買一個什麼公司過去的價值,我投資公司,我是投資它未來可以賺進來的現金的總和,然後折回現到現在該值多少錢。

那可是你馬上又產生一個問題,我知道要估未來,可是我要怎麼樣估未來?一開始我也是很簡單,2018 年賺 2 塊,2020 年可以賺到 4 塊,兩年成長了一倍,2022 年不就很簡單,那不就是 8 塊?就是兩倍兩倍兩倍這樣上去。當然沒有那麼低能,就是我可能會去看,這個公司目前在七八九月的 YoY(年成長)是多少,所以我就會推九十十一月是什麼樣。就後來發現說,還是有淡旺季之分,就算一家公司他真的是按照你講的,他是穩定這樣成長,可是有淡旺季,那股價當然也會跟著這個淡旺季會有所改變。

然後以前比較天真的時候,所以這個旺季來了,代表股價就要漲。就後來發現不是,有時候是淡季先漲完,然後旺季就開始出貨了,你就發現說這水之深。那你想要去了解公司的未來成長性怎麼樣,當然你就開始發現說,其實券商報告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然後你隨著這個券商報告越看越多,你就開始發現說,原來其實有別家的是寫得更好的,就這家寫得很亂寫很糟什麼的,那就去開了另外一家券商,然後之後面當你看了一大堆報告之後,你才發現說,原來在業界有個說法(我沒有得罪任何人,我就只是講說業界常聽到的一個說法),就是買方(buy-side)的報告是更值錢的。

那你才開始理解說,原來外資有分賣方(sell-side)跟買方(buy-side)。賣方呢就是可能我們今天看到的這種,他會出示一個什麼目標價多少,然後告訴你說這個公司展望怎麼樣,下修還是要上調什麼,那個就是你看到的所謂的賣方報告。還有一種東西叫做買方報告,那買方報告就是普遍大家認為說是可能會更強的,因為這些買方的研究人員,因為他們本身是有資金的,他們是要花錢去買股票,所以他們可能會做更深度的理解。可是你又發現說,這些買方報告沒有那麼容易拿到,因為你可能透過一些管道才拿到。但是你拿到又發現,他們也不一定是每次都看對。

所以最後面才理解的一件事情就是說,當你從本來最差,你是用手機內建的、券商內建的一些基本的量化篩選,然後開始進階到你開始會有一些思考,你知道去看未來、你知道去推算這個本益比、EPS,你開始從外資的報告,看到所謂的賣方的、然後再到買方的、然後買方的你也看完了,然後你還分析了海內外的報告,然後你發現說,未必會贏。

可是我們要解決問題不就這麼簡單嗎?不就是股價是一半的機會是漲、一半的機會是跌嗎?可是為什麼我們已經了解到這種程度,還是沒有辦法贏呢?你就覺得發現說,那些可能在寫報告的人,或是所謂的 buy-side 就是買方的,他們是在操資金的,他們也未必可以在市場裡面看對。而且有時候其實是,他們寫的東西是對的,舉例來說,他寫出來的營收是正確的,他寫出來的獲利是正確的,可是之後股價並不是往他要的方向去走。

所以當你想通這點之後,你可能就開始會進到下一個階段。像我自己就是在這時候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那我的下一個階段就是去研究所謂的技術面的東西。因為我看了發現一件事情,我們拿最近的案例舉例,像這個航運股。航運股跌到現在,然後在禮拜五直接跌停,三家都跌停,最大的三個貨櫃航運都跌停。然後我們才看到新聞告訴你講說,CCFI 跟 SCFI 還有美西的運價大幅的下跌,就是可能幾天就跌掉了幾個月的漲幅。

那你就開始去思考一件事情,我們剛剛講這個 CCFI 跟 SCFI,它是一個我們講基本面分析的東西,可是為什麼這個基本面分析的東西會落後股價的表現這麼久?就是股價已經從高點下來早就腰斬,可是為什麼等到現在我們才看到報價往下跌?然後其實像這個案例,在前陣子的面板,就是我跟大家提醒說,你要小心這個面板的報價已經拉平了。那時候面板一路跌、跌到現在,可能到這幾個禮拜、這個月,你才開始看到說,人家告訴你說面板的價格大幅的下降。可是股價怎麼群創、友達早就已經他媽從 30 幾塊殺到十幾塊了?

那我也因為看到很多這樣的案例,所以就開始思考一件事情:如果說所有的訊息反應都會呈現在股價裡面,那我是不是我去了解股價的表現就好,而基本面不是那麼重要?也就是說,道理我都懂,我都知道說這個股價先行,股價會優先反應,所以那個報價可能是延後,因為總是有人比你先知道,總是有人消息比你好,那報價那也算是一個落後指標。

那現在當然我們也可以很輕鬆的跟大家講說,其實基本上你要去投資任何因為報價而漲而跌的東西,你要看的並不是當期的報價(這個節目講過很多次),你要看的是未來三個月的報價。可是「幹,我怎麼知道未來三個月的報價?」對啊,這就是學問。如果你覺得未來三個月的報價會繼續漲,你現在就可以買;但是如果你覺得未來三個月的報價會跌,那你現在就應該賣。

這個我們之前有跟大家聊到,就是你去追報價的東西,到最後你就得出這個結論:你不可能看到報價反轉了你才賣,那個時候已經太遲了,因為一定有人會比你先知道。

那當然你悟得這個道理之後呢,首先你會先試著很用力的去分析,我們有沒有辦法知道三個月後的供需狀況怎麼樣?那你可能就開始去查一些另類數據,去看一下美國這邊客戶拉貨的狀況怎麼樣等等的。可是到最後你就會開始去想,那有沒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所以你可能就開始進入技術面的範疇,就是說我去研究說,為什麼那時候在高點的時候就有人會先知道?他是怎麼樣知道的?

這個其實有點技術面跟籌碼面,之後我們先拿技術面來講。就是他為什麼會知道先下跌了?他知道之後他動作是什麼?就是他去看空股票嘛,那可能就造成股價往下跌。你想想,其實本來在前幾個月,是你要買還不一定買得到,東西一直在往上漲,就是每次這個價格過了就沒了,然後就很快就往上推。可是為什麼突然過了某個時間點之後,變成大家願意一直便宜賣?

那這個東西其實在股票上講,可能很多人會鬼打牆、會轉不過來,因為他心裡面就會覺得「我是在投資一家公司」,對吧?所以當公司變便宜了,我為什麼不買?可是如果我們今天用貨物的角度去解釋,可能很多人就聽懂。一樣一個什麼麥當勞之前送的 Hello Kitty 全套,玩具總動員送的正品,那這個全套呢可能在全盛時期,我們舉例,就一套可能兩萬塊台幣吧。然後後來變一萬五、變一萬二、變一萬、變八千、變五千、變三千、變兩千。這個你用肛門想就知道,這個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人要了。

可是在股票市場我們會轉不過來,我們會覺得說「沒有,這個是變便宜了」,這就我們所謂的價值陷阱。就是你覺得這東西是變便宜,可是實際上是有人比你先知道,這個東西已經沒有人要,所以他開始在出脫他的東西。

就此,你就進入技術面的範疇。你就開始去研究說,「好,當今天摜破了前面那個支撐」,你心想,本來大家願意用這個價格去承接買盤,突然摜破了,「那是不是就是有人先知道什麼?所以我跟著賣?」就開始發現說,一開始去做這種形態的賣,有時候會被騙。摜破的時候隔天又拉回來、又站上去;拉回來你就追回來,隔天又再摜破。所以就發現,其實當我今天悟得了所謂的支撐跟壓力之後,還是很多時候會被當狗打。所以就好像還是很困難。

那你就開始想說,那我再往更進階一點,我就看一些比較帥氣的東西,這些數學公式推導出來的指標。所以很多人就開始去入門這個所謂的技術指標。技術指標可能你用比較基礎的,就是大家告訴你什麼 KD、RSI。那 RSI 我已經跟大家講過 N 次了,就是它的發明者是一個美國的工程師,那他在之後出的一本書,基本上就是否決了 RSI 是可以預測市場這件事情,指標是沒有辦法預測市場。但現在還是很多人拿這樣的東西去預測市場。

或是有些人告訴你說 KD 就是 20 買、80 賣。那你就開始發現說,你 80 賣的時候,股價就一路噴、一直噴;你 20 買的時候,股價就一路跌。才開始知道說,原來 20 買、80 賣並不是聖杯,因為股價在指標鈍化的時候,可能是表現最強的時候。也就是塔雷伯講的那個觀點——Fat Tail,當一個小概率的事件發生之後,它可能才是最補、最補的階段。但如果說你是堅持 20 買、80 賣,那你可能就會錯過一大堆的行情。但當然一定會有人跟你宣稱說,「20 買、80 賣沒關係,我們賺我們知道可以賺的就好,這個魚尾給別人。」其實到最後就發現,各個派別就是你信者恆信,反正你相信就好。

像我們這種就是一直想要去追求真相的,雖然我直接講結論,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真相,但是在過程之中,你會試著去把每個方法都拿來套用,然後你去試著去最後把它定義說這個方法為什麼我不可以拿來當核心,因為沒有個方法真的可以當核心。

所以在這個 KD 跟 RSI,你就用了之後,然後發現說這個東西就還好之後呢,你會進展到一個比較厲害的東西。我覺得這個指標到現在我自己都有用,就叫做 MACD。那 MACD,MA 就是 Moving Average,那 CD 就是 Convergence & Divergence,就是移動平均線的收斂跟發散。那這個東西其實它的本質上就是均線,一個長短均線去做一個變化。那均線之間的交疊的距離變化,就是那種所謂的乖離值。用透過這個乖離值跟均線之間的變化,然後來告訴你說,目前這個你買的位置是不是在乖離很大的位置。我覺得這個東西對交易上,先講交易的部分,我覺得是很有幫助的。

因為它會讓你可能比較不會在一個行情中去追高,因為你可能看到這個地方是乖離很大了。那當然乖離很大,它也可能會更大,可能繼續漲,可是你知道這個地方風險大了,所以你不願意在這邊追價,你可能會等到下一次開始收斂回來的時候再買。所以當然這個東西就對你有所幫助,就是你開始減少一些追高的可能性。那我覺得 MACD 的指標確實是相對前面跟它講的這兩個指標來說,它是好用很多的。那確實也蠻多自己的朋友就會參考這個指標,我覺得 MACD 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

可是當然你會發現說,就是如果你希望 MACD,居然說我在零軸開始往上突破,然後在這個乖離很大的時候,拉回的時候賣出。那你賣出很高興,因為之後真的稍微回調了一下,就之後繼續往上噴的。可是因為你的條件是在零軸之上才可以往上買,就是在離零軸太遠的地方你是不買的,所以因為這樣子你又錯過一個大波段。

所以你就開始去理解說,其實每個指標都有它的局限性。其實剛剛前面講 KD、RSI 也不是說它們是完全沒有用,就是它可能在一些狀況之下,它會讓你措施掉東西,但當然它也可能會輔助你去做一些判斷。所以你就開始不會去所謂的盲目相信,哪個指標鄉愿、哪個指標沒用,就你知道他們可能在這個勝率上的幫助,都沒有辦法讓你變成什麼六成、七成、八成或是九成勝率,可是它可以協助你判斷。然後有時候其實我們就只是需要一個參考基準點,就協助你判斷。它未必是會大幅增加你的勝率,可是它可以讓你至少把你的操作鎖定在一些固定的條件之下,就是說你把變因變小,變因本來有好幾個,變因開始縮小、限縮之後,那當然你可能就更可以有效去追求,怎麼樣讓你的績效更好。

當你各個指標都玩過一輪之後,這些我們剛剛只是前面隨便舉例三個,就後來還玩很多這種威廉指標、震盪指標,什麼超多的。那 TradingView 上面指標全部開過,然後你就會開始去發現一件事情,就說指標的這個變化都是透過收盤價、以及時間,時間軸,那來計算出來的。所以呢,為什麼不直接看 K 線就好?這就是很多人講所謂的「裸 K 戰法」,就是我什麼都不要看,我就只看價格跟量的變化。

那其實進展到這邊,我覺得就算是技術分析的一個進階。就像那個估值的部分,如果說你還在算過去的,你就是菜雞;你還在看那個券商給你的基本量化,你就是菜雞。可是你進展到你可以去算未來的,你就是變進階了。那技術分析一樣,就是當你還在依賴單一指標的時候,你可能是比較還不行的。但是你開始知道說,指標是可以靈活的變化,然後他們的核心其實都是在一個收盤價跟時間軸的變化之下所做出來的,你開始去專注於,「那我直接看目前的價格跟目前的量能的話」,你就開始進階了。

然後但是一樣,就是你到這個階段,也不代表說你是穩定賺錢的。你今天看到價格突破了,你追進去,可是有一大堆假突破。所以以前陣子來說,如果說你是單純做價格突破的,哇,動能流在前陣子賺翻了,就大家講的瘋狗流賺翻了。可是在這陣子,你去做這樣的東西試看看,你一定賠到脫褲。在這三個月這樣做,你跟直接把前面賺的全部吐回去。

所以你會發現說,就算我找到一個在某個時空可以做的方法,可是在這個時候做,可能也未必行得通,因為可能時空已經不一樣了。那於是你就開始去想說,好,既然這個買賣就是會呈現在價格的變化以及量能的變化,不如我再往更上游去追,然後就是美國人做不到,但台灣人做得到的,就我直接去追「籌碼」。

直接去追說,每個人的動機是什麼。好,那籌碼這個東西,我覺得就是台股裡面最玄的。在美國你是沒辦法做,因為沒有辦法追蹤到籌碼,你可能,對啦,你可以看得到哪些 ETF 又買了,那就是最基本的籌碼。那在台股,你可以進階到,比方說我知道外資買什麼、投信買什麼、自營商買什麼、自營商避險買什麼。那自營商避險買什麼,那比較像是,比方說散戶權證做多,那自營商避險就要跟著做多嘛,就是一個他會去對沖掉風險的一個做法。所以自營商避險,可能大家拿來當成是一個散戶的指標。那自營商呢,可能就是大家去看這些有在自營的券商,他們可能是跟牌或是自己分析,那他們選擇要買進賣出,所以可能比較少人在看。

那大家最主要是著重於這個外資跟投信。那比較進階的人可能又是著重於投信,因為外資的部分你會發現,有時候買的時候,買到極限的時候,反而是要倒貨了,所以外資的部分可能比較少人看一點。就是可能一些比較新手的會看,但是到比較進階,可能都是人是追投信。因為投信他有作帳的壓力、他有效率的壓力,所以他可能進來就要拉抬股票。那他在拉抬股票過程之中,當然大家就可能跟著,就是我們講的投信大哥一起吃肉。可是你發現,投信大哥你最近跟著他走的,你可能也是被棒打在頭上。

那比較基本的追籌碼,就像剛剛前面講,基本的技術面跟進階的技術面、基本的基本面跟進階的基本面。那比較進階的籌碼面,就是我知道有些人會做到比較誇張,他會去看台灣的這些主動基金,那基金買什麼,譬如說什麼,就不講名字了,就是比較有名的幾個投信,那他們知道這個投信的績效是好的,就是一定還是有投信他是連年可以打贏大盤,非常厲害的。所以他們就去追這些人買了什麼。

那當然最最近接就是內線咖,就是前陣子新聞報出來什麼勞退那個有問題的,因為他們投信只要買什麼,他就開自己的帳戶,當然一定是用人頭,比較白癡的用老婆的,一定是要用比較遠的。然後他自己知道他們自己的基金要買,他就先用那個帳戶買好,然後再去抬轎。這個就是把籌碼面用到一個極限就會變這樣,就是你在搞內線交易。

有些人就是比較合法的方法去做,那就是可能我去追說他買的東西是什麼,那我就跟著他一起買,那就是比較進階的籌碼派。但是比較初階,就大家就看今天投信買什麼,他也不會在意說買的投信是什麼,比較進階就會在意說,那是哪一個投信買的。

當然又還有在更進階,就是甚至追到分點,哪一個分點在做什麼事情。比方說以台股比較有名的,就是比方說什麼嘉義、那虎尾,或說什麼凱基台北、凱基松山,這一律被講說是當沖分點、隔日沖分點。那他今天可能買的時候,隔天就把它倒回來。所以我心裡很想說,「那我就跟著他們做就好了,我就跟著買。我今天只要買,那我發現凱基台北跟虎尾幫跟嘉義幫都有買,太棒了,明天他們一定是拉高出貨!所以我明天我不只是在高點出貨,我還跟著放空!」

那你可能做了幾次就發現說,這招真的可行。可是有時候他們拉起來之後發現說,價格很好拉,他可能連續拉個兩三根漲停,那如果你跟著是做空的話,你就被軋了。所以你還是會發現,就算你追得到這種特定的分點,你還是未必可以去吃到他們的豆腐,因為他未必每次都會做一樣的事情。

然後講到這邊,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頭昏了,就如果你不是專業的交易者的話,聽到這邊可能就覺得幹,頭暈暈的,就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那如果專業交易者,我想你很多人應該就是心有戚戚焉,就是你可能也還在這過程之中,或是說你跟我一樣,就是已經在這過程之中解放了,你已經解脫了。

你發現,去找一個真相是沒有意義的。你不可能說買了一本巴菲特的書,然後照著他的方法做,你就變成巴菲特,這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去買一本彼得·林區的書,那你就可以去接管一個基金,然後做得跟他的這個麥哲倫基金一樣好,這是不可能的。那或是說你去問到任何一個大師,他的方法告訴你,你就可以馬上拿來採用,這也是不可能的。

就是一些,我知道蠻厲害的大師,就他們有所謂的找徒弟,就教徒弟一些東西,可是你會發現,在最後面可能可以做成的,就是其中一個徒弟。那為什麼其他徒弟用同樣的方法做不起來?搞不好就心態不適合,或是他是沒有辦法悟道。

那其實真的沒有一個絕對的真相,像我之前出了一本書,跟大家講一些,我覺得這個投資就是像是哲學思考一樣,因為你沒有辦法在黑跟白之間選一邊站,因為真的太多東西是在過程中變化,更別提這個世界的變化太快了。就算我今天找到一個看似可以用的方法,可是世界一變,方法就變了。這個動能交易在前陣子,你不用動能交易的人就是傻子,因為任何一個會漲的股票你追進去你就是賺錢。可是在這陣子,如果你做動能交易的人,就是賠到脫褲。

所以時空變了,那你可能方法也要跟著改變。所以其實就是工具箱裡面準備越多的東西,那它可能就給未來營帶來越多幫助。所以你到後來你就不會去歧視其他人的估值方法、歧視其他人技術指標怎麼用、歧視其他人在籌碼怎麼樣走,因為你發現,就算真的有一個人很強好了,可是他也未必可以在每個時空之中,都用他的方法可以持續的去獲利。

比方來說像那個,去年在疫情賺很多錢的那一位,就是 Pershing Square 的老闆 Bill Ackman。Bill Ackman 在之前那有一段時間,績效之爛,爛到就是一大堆投資人都撤資了。結果他突然就是一個 sexy back,超厲害的轉身,然後做了一個號稱是可以跟《大賣空》的 Michael Burry 比的一個超經典的交易,那就因為這樣就把績效整個往上跳。就是他在過去那種很掙扎的時期,那你說他的方法是真的很爛很廢嗎?但是他如果沒有撐到後面,可能就這樣就蓋棺論定了吧。可是他過了 2020 年之後,大家就發現說他其實是一個天才。

所以其實,就是大家不要在這過程之中,過度的去把自己鎖死在「我好像一定要跟一個學派」、「我一定要做怎麼樣的方法」。因為你到最後發現說這個市場的變化太快了,所以你能做的就是,那你可能飽讀詩書,學一堆有的沒有的,甚至其實你根本不用學這麼多東西,就讓自己盡量單純一點,然後你只要想辦法去找到一個方法是,我做下來我是舒服、我是可以做的。

就像是吃飯一樣,就是好吃的菜你才會繼續吃吧,不會有人那麼神經病,這個東西不好吃我一定要塞吧,但你為了健康那是例外。那就一樣的道理,就如果這個投資方法我做的是順的,那其實你不用太在意說,一定要暴賺賺多少塊什麼的,反正是順的,我的財富都在成長,而且我做得很快樂,那其實就這樣去做下去,就沒有問題了。好,大概這樣子,希望大家都可以度過自己那個走火入魔的時間,我是走火入魔蠻久的,因為我那時候是真的,一直很想要找一個仙丹、一個解方,然後到最後發現說沒有解方,其實就是無限種的排列組合。然後每次出了不一樣的菜,你就用不一樣方法去解它,就算你用不一樣方法去解它,你覺得自己很聰明,可是有時候用這個方法去解,未必是對的。所以到最後都是不停的 try and error,大概這樣。

好,那我們就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Cey_please`,他說:「拿老婆的 iPhone 來吹你。股癌大你好,我平時上班都是在車上度過,聽你的 Podcast 已經一年多(三刷),那目前還是在觀望,沒進股市,但記取你的投資心法,那我在其他的投資上(球員卡)也是有很大的受益,不管是在行為還是在心態上,真心建議有在做任何投資的人都應該要聽一輪。我用我的真心幫你吹吹吹到射!那最後小弟有個應該會被你說是被狗幹到爆的要求,那我一直都很愛你學酸民那個雞巴的語氣,那每一集都在期盼這個聲音。希望你可以用這個聲音說:『歡迎收聽股癌,我是你公,本集就由求你來贊助!』謝謝癌哥哥!」

我覺得我最近開始越來越容易被我的聽眾給操弄了。

下面一位,`Jason_h.k.c`,他說:「一直沒被唸到,一直挑戰。五星吹吹嘴。主委報告一段,你好。先感謝大大的分享,投資觀念讓小弟從賠到內褲脫光,進步到內褲穿一半回來。那想請教一下大大說外匯交易,小弟有朋友在玩,聽說波動超大,朋友每天都有很多表情包,早上笑得跟重樂透一樣,下午臉綠的像隔壁老王躺在老婆床上還綠。但外匯玩的應該就是匯率價差,如果不是本金超級大,那個價差應該也很小。聽說有一種叫做差價合約 CFD 的方法可以玩外匯,那上網查了一下 CFD 感覺跟期貨有點類似,還請大大開示一下,為何沒錢到被綠的小資族朋友可以每天玩外匯,玩得跟坐雲霄飛車一樣?那謝謝大大,祝全家平安、股票天天漲翻、天天開心。」

好,非常謝謝。那你講的這個差價合約 CFD 就是 Contract for Difference,就是說你跟這個發行商對賭,簡單來講就是「場外賭場」的意思。因為像是,場內賭場就是我們舉例來說,NYSE(New York Stock Exchange)或 NASDAQ,就是美國的交易所。那場外賭場的就是,我今天開一個網站,我直接跟你賭說這個點數,比方說今天是 Apple 是 100 塊嘛,那你進去交易所交易那是一回事,但我可以在外面跟你賭,就是 100 塊,那漲到 120,那我就要付你 20 塊嘛,那如果說跌到 80,那你的這個保證金就沒了。這就是 CFD 的概念。

那但是 CFD,它有一個特色就是說,他可以把槓桿開到很大,因為你就是在跟他對賭。那當然他一定會做避險,那他的這個對賭方、莊家他自己要怎麼避險,那是他的事情。但 CFD 的核心就是,你們在場外開一個賭場,然後在賭場內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這樣子。

那在玩外匯的,因為外匯的變動是很小的,他不像可能最大的加密貨幣,他媽一天 80% 幹嚇死人了。那心臟小的,我都很建議去玩加密貨幣,你就入金一點點錢去訓練心臟,不然那股票跌個三趴哇哇叫。那加密貨幣他媽一天二、三十趴在發生的,你可能心臟就變很大。那是很大的,那股票市場等於是一天有個誇張一點五趴、八趴可以看到嘛。那在債券市場呢,就是在相對更小,那外匯市場也是屬於很小很小,就是匯率不太會…除非你今天是一些很極端的國家,一天發生戰爭那個匯率急貶之類的,不然其實外匯的變化都很小。

那你說為什麼他可以賭得很大呢?因為所有的外匯交易,他們也是在做所謂的外匯保證金交易。也就是,他是透過大量的槓桿,居然說有些外匯我知道可以開比較誇張,就是百倍、兩百倍之類的。那比較基本款可能也是五十倍、一百倍來開。就是說因為它的變化很小,所以你就用更大的槓桿去撬動它。所以他可能就算你的本金沒有到很大,然後你可能看這個外匯波動沒有到很大,可是你透過大量的槓桿,你還是可以做出,就是你一天讓你的損益達到非常高的百分比的一個做法。

那建不建議大家玩呢?其實我一直都跟大家講說,我覺得是這樣,就是股票市場是一個你相對可以去預測未來的,就是公司東西好不好、蘋果東西好不好、特斯拉好不好,你至少你可以開到車子嘛,你可以猜到未來嘛。但是我覺得外匯他比較困難,是因為他其實是,第一個國家之間的變化沒有那麼容易去預測。然後第二個是,這是一個世界央行的戰場。央行跟我們一般人類比起來,他就像之前很早期的節目講,他們就像是克蘇魯,我們就像是人類,克蘇魯對人類是沒有情感的,他可以輕鬆就把你輾過去。因為就要來說,像這個美國在 2020 年三月,他釋出那個流動性,直接就把股市他媽硬拉回來,就是馬上就解決一大堆問題。

所以當這個央行之間在對戰的時候,我們凡人在裡面要吃到肉,我覺得是相對困難的。所以我覺得外匯交易跟這種所謂的債券交易,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講,可能讓真正的天才、很厲害的人在做的。那像我自己,我覺得我做不來,我真的是,至少以我看起來,我覺得你要去在這裡面賺錢,那個機率是更小的,就是比你在股票裡面做投資要賺錢的機會是來得更小的,這是我的想法。

下一位,`Kin-Nin`,他說:「股癌爺爺,謝董市長你好,五星奉上。很常 QA 聽到大家詢問投資殖利率高並配發股利標的,而不是指數型 ETF。那想請問投資大盤的資本利得如何再投入?現金股利是左手發右手,但本金不動的狀況之下,投資 0050 或 006208 大盤指數型 ETF,要怎麼在本金不增加的狀況之下再投入?那基本上還是要有策略獲利了結,然後再找低點承接嗎?

那實務上如果說買金融股,固定配現金股利,以兆豐金為例 30 塊配 1 塊錢,那百萬本金每年就會多配 3 萬,可以買一張,可以持續不再投入。那很多報導也是以每年領百萬現金股利做標題。那投資指數型 ETF 雖然有現金股利,但是股價越來越高無法再投入,那操作必須要搭配看盤低買高賣才可以實現再投入。那兆豐金本金下去之後股利配完就再投入,無腦買。那退休之後看本金複利加總多少,每年現金股利拆分當作每月花費。

而 ETF 為什麼會被認為是紙上富貴,大概是因為每年的資本利得都看起來越來越高,但賣掉不知道能不能買回來。假設 0050 去年買在 100 塊,那目前價格落在 133 上下,一張就賺 3 萬塊。那買兆豐金要 90 萬才配得到 3 萬。0050 一張 10 萬,現在 13 萬賣掉就可以獲利 3 萬,差別在於沒有本金繼續投,只能看它慢慢的繼續上去。放了幾年也有可能抱過一座山。Thank you King。」

好,那你這題又是萬年老梗,發生很多人真的過不去這一關。以後要來問這問題,請先你們做一件事情,就是你把還原權息之後的報酬,這網路上要找得到,你抓一個年份到現在,然後去比另外一個還原權息之後的報酬,因為這個假設就是說,假設還沒把息配出來給你,實際上資本利得的報酬是多少。那更別提 0050 它不是沒有配息,0050 也是有在配息的。兆豐金的殖利率我記得好像是大概落在 6%,那 0050 的殖利率好像是落在 4%。那可是 0050 的資本利得,應該是屌打兆豐金。

我這邊直接幫你拉看看,我們就知道了。我手邊有軟體,我們直接看,就是我們用 0050,然後去 VERSUS 兆豐金是 2886,OK,比。然後在這邊,2015 年到 2021 快 2022,我靠,今年的要過了。我們就選最左邊是 2015 年,OK。那 0050 的報酬從 2015 年到現在是 100%,就是一倍,這個是不含我把股息再投入的部分。那兆豐金的部分是 31.08%,那一樣是不含股息再投入的部分。所以基本上是贏了三倍。

那你說 0050 會不會有抱過一座山?有可能,就是台灣假設整個摔落下去。但是你覺得台灣摔落下去,我們金融股活得下去嗎?就是一個大哉問。那再次強調,沒有要戰,因為我發現很多存股之友就是,你挑戰他的信仰他就不爽,因為他已經存一輩子,他不想被你挑戰。我們沒有挑戰信仰,我只是強調說,0050 這個東西好處是,因為我不是重壓一個公司,所以任何裡面的一家公司倒掉,就是換下一個補上。可是兆豐金,當然我相信很多人講的「大到不能倒」,可能吧。但是我們過去台灣有多少所謂的大到不能倒的公司,最後面都倒掉了?你回去看看,太多了,銀行也有,那集團也有,力霸什麼的。就是所謂的大到不能倒的東西,那是一個傳說。

你說蘋果會不會可能在五年後倒掉?我不會告訴你說不可能。但是你說 VOO 會不會在五年後倒掉?不會,因為蘋果下去就換別人去補市值王而已。所以指數投資的好處就是說,你比較不會踩到雷。當然如果你說,因為指數投資畢竟是 50 家公司平均嘛,「我幹嘛要 50 家公司平均?我就知道買到它台灣最屌的公司,我就持有它!」OK,但前提是你壓對台灣最屌的公司。那大立光之前大家說很屌,就大立光這一兩年就跌爛。所以以指數投資的角度來看,大立光就會慢慢被剔除掉。可是,如果當時是在兩年前開始存大立光的,到現在還是慘。也要覺得大立光大到不能倒,這麼強,全世界鏡頭的領先領導者什麼的。

當然你說科技股危險,金融股 OK。那一樣你去找看看,這個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就是金融股過去說大到不能倒,後來倒了幾個?所以我還是給大家建議,就假設你真的要「存股」(雖然我一直強調存股這個觀念不是太好,因為「存」會給你一個暗示,好像是定存很安全,沒有,就是股票市場真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安全的,真的,到現在我覺得很好的標的,我都不覺得它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所以不要有這個「存」的觀念。但是如果你真的要存的話,那因為指數型 ETF,它的好處就是它會把不好的汰掉、好的拉進來,所以至少它會有這個活水更新的過程,那比你單壓一隻標的,講實在出事情,就差很多了。然後再來就是我們剛剛單純的看報酬率,就是贏了三倍。如果說你把這個股息再投入,一個是配四趴、一個平均配六趴,把它再投入,那一樣 0050 還是贏。

所以不知道去比說哪個比較強,反正基本上你要存這個也可以,只是很多人在問這個問題,他會鬼打牆一點,就是他會一直覺得說,「這個東西再漲,就等於說我沒有錢再投入」。不是啊,你重點是要幹總報酬率,兄弟!不是說怎麼你有拿到配息,你就就是沒有問題了。就像你說 0050 一直往上漲,「那我如果要花費,兆豐金至少會配息給我花,0050 不會配息給我花」。那你就賣掉一點點,你賣掉一點點不就是一樣可以當生活費?那個概念是完全一樣的。

然後你說它不會配息給你,沒有,它也是會配息給你。所以你這裡面有蠻多的問題,我希望你可以好好的再想一下,你應該就是理性的。但是如果你今天就是要存兆豐金,其實真的沒有太多問題,因為真的在投資裡面就是「擇己所愛,愛己所擇」。搞不好兆豐金在未來五年屌打 0050,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們都不會把話說死。反正只是我給你那個建議說,假設你硬要存,還是存指數型 ETF 的用意是,因為至少它爆掉的機會,比單一公司爆掉的機會來得低太多,重點是它的報酬也很不錯。所以大概是這樣。

那這集節目就聊到這邊,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