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82:別人都跌就你最特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本期節目由伊萊克斯贊助。
空氣變好,財神來找。伊萊克斯 Pure A9 空氣清淨機,經消保處抽驗,潔淨效能第一。它的五層過濾網可以濾除奈米級的病毒跟細菌,擁有 99.9% 以上的抗菌力。首創五角設計可以釋放螺旋狀氣流,超高換氣效率可以快速淨化家中的空氣。使用 App 就可以遠端開機,隨時觀察、控制家裡的空氣狀況。北歐風的質感外型,放在家裡就像一台藝術品。
廠商搭配五倍券推出更驚人的優惠,清淨機下殺 66 折,現省超過一萬塊,此外買就送兩年份的濾網,市價超過五千塊,滿額再送伊萊克斯吸塵器或萬元調理機。廠商再額外送福利,只要在我們 Facebook 這篇貼文下面,發問關於伊萊克斯 Pure A9 空氣清淨機的問題,就加碼抽伊萊克斯氣炸鍋一台。這個貼文在臉書上面,在上面問任何的問題都可以,但是是要關於這一台 Pure A9 空氣清淨機的,就可以參加抽獎。
那季節交替,空氣品質拉警報,快為家人添購一台強大功能的空氣清淨機。專屬賣場只有到 10 月 15 號,可以在資訊欄找到相關連結。這台清淨機我覺得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長得真的很好看,所以放在家裡面看起來就很舒服。空氣清淨的效果是怎麼樣?當然,對於一些可能呼吸道比較敏感的人,他可以很有效地感受到使用前跟使用後的差別。伊萊克斯也是知名的大牌子,所以如果說大家是一直都在等這個機會,我知道很多人想要這一台,那你可能就不要錯過這一次廠商放的福利,也順便去參加抽獎或是滿額禮之類的。那這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
最近網路上的話題,真的是峰迴路轉。我們兩期前才跟大家講說,你不要沒事跑去評論,等一下,你看後來那個風向整個反過來。本來馬賽克的頭被砍掉,結果有人再把頭給接回去。雖然很多人不知道在講什麼事情,但其實也不重要。我就給大家一個在網路議題上的快篩:只要看到有一方拿著大旗出來,都沒有在跟你講事實、沒有在跟你講論述的,這個多半是有問題。不管它大旗舉的是什麼,什麼通信權、女權、我想我們客家權、苗栗權,我們客家人跟苗栗人也超常被霸凌。學店權,念學店的也是人,怎麼可以說我們是學店宅?反正只要是拿著大旗出來,多半是有問題。
討論事情,就還是要回歸事情的本身。你拿著一個大旗出來,然後去抹別人、霸凌別人,其實會喪失掉很多東西。因為其實像我自己很喜歡看 Bill Burr,我就從來沒有看過 Bill Burr 道歉,他真的是誰都得罪,什麼各種敏感的議題,連身材也可以跑去嘴,連自己的老婆都可以嘴進去,就覺得什麼東西都很好笑,可是他不會被要求道歉。當然,我覺得他也算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案例,因為其實在國外有很強大的所謂的 Cancel Culture,取消文化。那這個東西我覺得吹進台灣,什麼叫取消文化?就是你發現人家跟你講不一樣的東西,你覺得不爽,你就要去抵制他,你就要跟大家講說我們不要買他的票,我們再來不要進場,我們把他粉絲退讚,我們去檢舉他的網站之類的,這就叫做取消文化。
到底大家是有做什麼樣的事情,是值得獲得這樣的對待?還只是說他的意見跟你不一樣?因為你打著某種大旗,就覺得「我被欺負了」。因為假設我們真的要把大家的言論審查,拉到這樣的層級的話,我看其實很多東西都不能講。像我自己就是從小到大,我在看論壇,我自己就是被霸凌的對象:苗栗人、客家人(一半客家人)、身上有刺青,然後再來什麼,念學店(私立大學畢業的)。一堆有的沒的這種,所以你在網路上論壇上看到帶風向的東西,客家人有多摳門、多小氣,去攝影棚看到那個林先生,裡面大家丟個什麼十塊、五十塊,我他媽每次丟個三四千塊,你去看到為什麼裡面會有千元鈔,就像我這種人丟的。一半客家人,Proud!苗栗人,苗栗人他媽的死好,整天只會選 KMT,幹嘛,我又不是投 KMT。
反正,你真的要去抹的話,你就會發現說,你本來就不太可能去把一個族群,定義成他們就是同一個樣態,那是不可能的。就像有些人講什麼女權自助餐,那怎樣?所有的女權的支持者,都是自助餐嗎?一定不是。裡面一定有很有血氣的,自己就知道,我要的女權其實是平權。那同婚也是,有些人一定是在裡面是豬隊友,就像我們客家人一定也有人在當豬隊友,有人就真的符合那種超摳的特性。所以就好像坐實了批判。
但如果我們真的要去限制,你不可以講這個、不可以講那個,我跟你講,其實很多東西都不能講,真的超多東西都不能講。那這個東西就像我自己再管 Telegram 群一樣,你知道 Telegram 裡面有時候就會有雷,比方說有人會貼奶照,大家都說我們從股癌群變成乳癌群。然後有時候會有什麼比較敏感的話題,政治的話題,或什麼奇怪的話題。其實我自己的立場,都是我比較不喜歡去管這樣的東西。我覺得講難聽一點,我們今天就是退萬步來說,這個群如果真的搞到最後面烏煙瘴氣要倒掉,就算了,關我屁事?其實就關我屁事,不然要怎樣,我自己的群嘛。對啊,關我屁事。就如果說大家的水準就這樣,關我屁事。
但我自己是可以在這個群組領域,就是不管怎樣多混亂的環境之中,其實我都可以找到超多有效的資訊。但我發現其實很多人,他要的並不是找到一個對他來說有效的資訊,也不是想要自我提升,他是喜歡看到一種維穩,我覺得很適合去中國生活,維穩,什麼都要維穩。我不可以看到會跟我意見不一樣的東西。就像那種國外的 Cancel Culture,取消文化,你跟我講不一樣的東西,我他媽就抵制你、就檢舉你,就去號召大家把你的粉專塗地。很多人是有這樣子的想法,所以他呈現出來就是希望說,你要更強而有力的管制,有些東西是可以講、有些東西就不能講。可是這個是我超不喜歡的,我會覺得,你是狗還是什麼畜生,你為什麼要人家管?大家應該就是去各講各的東西。
我發現說,在一個最混亂的地方,才可以激發出一個我自己覺得是最高效率的討論。就是你在一個大一統的環境下面,你會以為說這樣子可以有更高水準的東西,但其實真正的好料,不會在這樣的環境裡面被激盪出來。總之就是不要太玻璃心,然後你要去試著接受說,不可能每個人都像你想像的那種理想樣貌,就是可能每個人都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大家講的話都要一樣。如果有這樣的東西,不會在我們這種公開社群,會是在比方說我私下我的電玩群、我的其他小群,就是你們大家是同溫層的,你才有可能額外去拉一個有點像俱樂部的感覺。就你在一個公開地方,網路世界、Facebook 的粉專、社團,你本來就是要去接受各式各樣的言論。
我認真講,像有些會貼奶照,或是說會故意有時候講一些政治不正確的,他平常分享的東西是很強的。可是我今天如果去限縮他的言論,我說你不可以講,搞不好他就不想要分享了。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去理解,你要去做言論審查跟管制的話,你直接去住中國大陸,這個是很適合你的地方。不然其實你要去接受,本來這個世界就是混亂的,在混亂之中去找到你可能在尋找的價值,或是一些可以幫助你的東西,這才是我們要訓練的,而不是說我們要去把大家的嘴巴封起來,那甚至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我們就今天這件事情的話題,跟大家聊一下特斯拉股東會講的內容,我覺得這個內容大家可以聽看看,如果你是特斯拉股東的話,特別重要;如果你不是特斯拉股東的話,那也可以了解一下現在 EV 產業的狀況是怎麼樣。
- 首先他們的 Cyber Truck,就是那台長得方方正正、稜稜角角的那一台,我覺得很帥的鋼板卡車,預計 2022 年會生產,2023 的時候才可以擴大量產。
- 那 Semi 電動卡車跟 Roadster 2,就是跑車,預計會在 2023 年生產,這沒什麼問題。
- 德州廠明年開始會量產 4680 電池,這是一個 Game Changer,很重要的一個電池科技。那目前加州 Fremont 的試產線,是足夠供應德州廠 Model Y 的量產,也就是說 Model Y 會如期的推出。
- 其實 Model Y 會是特斯拉很重要的一個車款。其實目前的熱銷款是 Model 3,我自己也是開 Model 3 的 Long Range,我覺得真的是一台很棒的車子。就人家講的什麼公差那種小事,重點是使用體驗上真的超讚的。那其實很多人都很期待 Model Y,應該是可以賣的比 Model 3 更好,因為主流大眾可能還是比較喜歡休旅車這種形式。所以 Model Y 有點像是比較低階版的 Model X,因為 Model X 是休旅車,Model S 就是一般的 Sedan 轎車,Model 3 就是比較類似低階一點的 Model S。類似這樣子,所以比較低階一點、比較便宜一點的休旅車,大家都覺得它應該會賣的很好,所以這個 Model Y 可能是大家之後要去非常期待的一個特斯拉的動能。
- 再來就是他講說 Model 2 不會是一台車。這個 Model 2 就是之前市場上謠傳說,外型像 Model 3,就是五門小車那種感覺,就是掀背車。那很多人說特斯拉會推出一台這樣的小車,價格更便宜,來達到更大的市占。那他說 Model 2 不是一台車,這看你怎麼解釋。我覺得你可以解釋說,代表那個掀背車計畫是假的,我覺得不是,就只是它可能命名上不會使用 Model 2。因為你知道他命名蠻有趣的,就剛剛講他那幾個型號,Model S、3、X、Y,就剛好是 S3XY,看起來就像是 Sexy 這樣。所以搞不好會用更有趣的編碼的方式,我之前講說 Model 2 很適合,2 Sexy 或是 Sexy 的平方之類的,大家可能有其他的想法。反正總之我覺得,他會再推一個更便宜的車子這件事情,應該是可以期待的。而且他們自己本身也有講說,他們會進入這個廂型車市場,然後他們會去拓展其他的車子的可能性。所以我覺得就是就算 Model 2,大家想像中的小型掀背車,最後面它不是以 Model 2 的形式呈現,但是它還是有可能會呈現出來,這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 以及特斯拉它的太陽能屋頂未來會大幅的成長,那能源產業本來就是特斯拉很重要的一環,這是我一直跟大家提醒說要去關注的。
- 以及德州廠會去生產 Cyber Quad,那 Cyber Quad 是什麼呢?它就是一個 ATV,All-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車,有點像那種沙灘車的感覺,然後長得很帥,這個如果出來我想要買一台,所以會在德州廠這邊生產。
- 接下來就是產能的部分,他說他對於特斯拉年成長 50% 以上非常的有把握。那我覺得我對他講的東西也還算有把握。就是我知道很多人會用很嚴格的標準去看很多老闆,但是其實站在老闆的角度來說,本來要去預測市場就很困難,所以連老闆預測都很困難了,何況是分析師或是一般散戶。因為世界變化太快了,就像我們會用 DCF 折現法,聽起來像是無敵的算法,因為你就是算未來的現金總和,可是問題是你怎麼確定他未來可以一直都賺到這個錢?他現在是這樣,可是未來搞不好,這個生意假設很好的話,有新的競爭者加入,那這個毛利就會被打擊,你不可能賺這麼多錢。所以我們在做股票分析,它難的地方就在於說,你真的是沒有一個真理,你不可能用一個方法打天下,而且你也不可能說就算這方法是對的,你就高枕無憂,因為隨時是動態的,有新的競爭者、新的變化、新的政策、新的國際衝突,那都會對很多東西造成影響。
- 但是我會相信他講的這個預估成長,是因為他在過去就有預估過 2019、2020 年這時候的生產量,他是有預估中的。那我覺得從零到一,在這個產業可能是很困難的。所謂的零到一,並不是講說做出原型車,而是從初步做出原型車到量產這一段,我覺得是零到一,這是最困難的。那你繼續的去擴大量產,我相信對特斯拉來說,這個挑戰的難度反而是比前面還要來的低。所以我是相信他目前估的東西,除非我們在市場上有看到其他更強大的玩家加入競爭,那我們可能去修正我們自己預估的一個模型。
- 再來就是說 Model 3 是世界上銷量最佳的豪華車款,這個確實沒什麼問題。就以台灣來講,雖然我們目前電動車滲透率沒有到很高,可是電動車裡面幾乎都是特斯拉的形狀,然後裡面賣最好的又是 Model 3。
- 下一條是講說 Model Y 會是世界上銷量最佳的車款,「會是」就是說它預期。我覺得這也是符合預期的,就是之後 Model Y,就是以它的休旅車車型來說,我相信應該是符合更多家庭的需要,所以之後可能最常看到的就會是 Model Y,這邊沒有問題。
- 再來就是特斯拉的平均售價持續下降,但是利潤創高,長期目標不變,是讓車款的價格大幅下降。那這也是在上次節目其實我提到說,其實投資特斯拉最久的原因就是期待它可以成為一個世界的大車廠,而不是一個吃到利基市場的小車廠,比方說像法拉利這種,就是可能是世界上少部分的人才可以買到的。那特斯拉當初他們進來的時候,是做一個倒金字塔的 approach,就是它先生產頂規的車款,然後慢慢地去往下做。所以之後應該可以期待會有更多更親民的車款,或是說原有的車款會降價,因為目標就是要去打更大的市占,這都是可以期待的事情。
-na 它的價格可以持續往下降,就是因為在這個供應鏈的管控上做得非常好,以及其實它是用這個全鋁壓鑄車身。就是以前可能零件是很多個,但是如果說用鋁壓鑄的話,那種超大型的壓鑄機,它可以把這個零件降到很低很低,甚至整台車可以一體成型這樣壓出來,只要兩個零件去把它解決掉了。那這個超大型的壓鑄機,是有一個叫做 Idra 的公司所生產的機器,那就出貨給特斯拉,由特斯拉這邊在生產。
- 那目前全世界有在做這個技術的,是不是只有特斯拉在做,可是有把它搞到量產做大,應該就是目前是特斯拉,其他人可能之後也會往這個趨勢去做。那這個 Idra 的母公司,是一家叫做力勁科技,我不知道以前有沒有跟大家講過,但是這個其實已經炒完了。就之前大家發現說特斯拉的機器是跟 Idra 買,那 Idra 的母公司是在港股上市的力勁科技,然後就發現這件事情之後,大概在年初的時候,力勁科技就有整個被這些資金環繞往天上舉,但是它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那之後也可以關注看看,就如果說有其他的車廠也要去採用全車壓鑄技術的話,那就是供應鏈方面也可以注意看看,因為我覺得車用會是之後的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所以像它用這樣的東西,也是降低成本的一個方式,除了這個管控供應鏈之外,再來就是它的生產方式是比較先進的方式。
- 再來就是超級工廠的部分,特斯拉總部移到德州去。本來是在加州,移到德州。其實美國很多企業現在都開始搬離加州,除了一些關於政府的抱怨之外,就覺得加州政府管太多,或是說稅率太嚴苛,所以往德州遷。有遷的公司企業不是只有特斯拉,像是 Oracle 甲骨文,或者是惠普企業,都搬去德州了。那現在特斯拉總部也搬去德州了。
- 他們也提到說,上海廠的產能會去超過加州廠,也是可以期待。就是上海這邊、中國這邊其實有很多特粉,我就講白一點,我們之前不是有提過說大家再怎麼黑,中國都會買,你看吧,就是外面都會買。在出貨量的狀況上,大家都會繼續買特斯拉,除非官方有做更進一步的杯葛之類的,或是說其他的競爭者,你知道就像那時候把台商擠出去一樣,很多時候會掉入他們的圈套,就是他去舉報你台獨,那台商就很不得已,就要出一張聲明說沒有沒有,這時候又得到台灣的消費者不爽。所以你進去中國就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他要去鬥你,他就故意去講這個統獨議題,類似這樣。所以他要去鬥特斯拉,他可能也會去,就像之前那個車主維權,說什麼特斯拉有問題、系統的問題,那其實很多最後面在這個調查出來就發現說那根本就是造假,就是出來亂喊。可是沒辦法,中國法院可能還會判他贏。這可能是特斯拉要面對的挑戰。但是如果我們純就消費者這一端,政府、競爭對手都沒有去玩一些垃圾步的話,那我覺得它的銷量在中國越來越好,完全是可以期待的。
- 加州廠跟這個內華達廠的產能預計會擴大 50%,那明年會繼續去找未來工廠的地點。當然要找,因為它越來越好,這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而且它是在 Q3,第三季,在全球少數車廠是維持成長,而且甚至是一個暴力成長。但它的基期低,本來它的車的數量就是比,像豐田可能一個月就百萬台,他的數量是很少,他一季也才二十幾萬台,所以他可能成長的空間更大,這是我們必須去看的。但是如果可以繼續維持這樣的一個成長的話,是一個很不錯的事情。
- 以及這個 Megapack 工廠的產能可以到 40 GWh,這是電池的一個單位 GWh。
- 再來就是特斯拉會開放自動駕駛科技的授權,就是把這 FSD 可能跟其他的車商、其他的新創車合作,就是把軟體授權出去,那這會有一筆軟體的收入。所以就是說,特斯拉在 AI 領域的部分可能是有被低估的。就大家去看這家公司,特別是一些傳統分析師在去做估值的時候,可能就是拿其他車廠去比。你應該常看到一張圖,就是全世界的其他大車廠加起來市值都沒有特斯拉高,所以特斯拉憑什麼?憑什麼這麼貴?特斯拉他媽的一季才出二十幾萬輛,那其他車廠加起來可能是幾百萬輛,為什麼他們比一家特斯拉還來得便宜?然後就覺得說你一家特斯拉的錢可以買下其他的人。那就是因為他們可能掉入一個盲點,就是他並沒有去把其他的服務估進去。當然如果今天換個角度來說,你也可以講說特斯拉真的是虛貴,所以我覺得這是信者恆信。就有些人覺得可能 iPhone 是垃圾,一台他媽的四、五萬白痴才會買,但問題他就是賣得很好。所以估值這種東西真的是一門藝術,就看你有什麼樣的角度去切入。
- 那我的意見是,我覺得特斯拉你不可以用傳統車廠的模型去估它,因為它並不是一個傳統車廠。它除了有硬體的車子之外,它也有軟體的服務,那再來就是它也有保險,它也有能源,這個都是很強大的一些動能。
- 以及特斯拉是一家,就除了這個大家想像的硬體公司之外,它就是基本上的一個超級龐大的企業,它什麼東西都做。那在 AI 日之後,他們的軟體人才應徵率是暴增。那它其實本來就是一家美國大學畢業生,畢業之後首選的企業,就大家想要去特斯拉跟 SpaceX 上班,都是馬斯克旗下的公司,他一直都是排行我記得是前五名吧,就是大家最想要去那邊上班,新鮮的肝,外加一個很酷的夢,所以大家都會想去那邊去幫他賣命,或是至少過個水之類的。那你也知道其實任何一個企業,他可以吸收到一個國家頂尖的人才的話,那其實就代表說他可以持續的強大,因為企業的本質就是一群人在做一件事情。所以我覺得這個對特斯拉來說是一個很強大的助力,就是世界上聰明的人、美國聰明的人,這些畢業生他們首選都想進這家公司,所以他非常非常有這個能耐去挑到可能最強大的人才。
- 再來就是股票的部分,他說近期不會拆股,以及可能沒有發放股利的計畫。因為他如果開始發放股利,就等於說他已經不知道這些錢要幹嘛了,才能拿來發嘛。那這跟台灣股民的投資價值觀差很多,就大家會去抗議說為什麼今年沒有發錢,大家會覺得沒有發錢就是一家爛公司。可是一樣,如果你的公司他是需要持續的快速擴張的話,他不太會有錢可以發給你。這個就是價值觀的不同。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去投資 dividend 股,你也可以投資這種他根本不會發股息給你,可是他在資本利得讓你賺,這個資本利得賺的錢,搞不好是股息賺 100 年都賺不到的。所以我就是看你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它,但是我個人對於股利並不是特別的在意。
- 最後就是 FSD 會在週五釋出 10.2 的版本,最新的版本,並且會擴大公測。台灣好像是還沒有吧,因為我看我的車子還沒有跳出更新,那如果說有更新,我再跟大家講我的心得。但目前其實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是我開過就是有自動駕駛的電動車裡面最強大的,這應該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因為他們也花最多心力,他們也最多車在路上跑,所以當然拿、獲得的數據也是最好的。那可能很多人還在很糾結說他是 Level 2,他並沒有到 Level 3,那我覺得其實那是一個特斯拉戰略上故意去這樣做的。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要去符合監管的話,其實這個對於他現階段來說,可能未必是一個最好的策略。可是其實如果說你是車主,或是說你有去試過,你應該就懂我在講什麼。但最終可能就是要去符合各地的監管機構,那他們要求你可能 Level 2、Level 3 是要長什麼樣子,已經可以去達到符合這個條件。可是以目前的狀況來說,我覺得他應該是等他的那個保險的布局什麼都弄完之後,才開始去往上去提升。但是你自己有開過你就知道了。
- 以及特斯拉的保險會在下週在德州這邊推出。那這個保險還蠻有趣的一點,就是他是一個 UBI 保險。那 UBI 保險就是 User-Based Insurance,也就是說基於使用者的使用習慣,然後來幫你設計保費的保險系統。那其實以前的一些車險可能就是年紀、你的車子的型號、車子的年份、品牌什麼的用這樣去估。那他這個 UBI 他可以做到的就是說,可能他利用車上的一些感測器、傳感器,然後去偵測說你平常開車習慣是怎麼樣,你是不是喜歡開快車?你是不是喜歡急轉彎?你是不是不喜歡保持車距?那各個條件都會去幫你做一個審核,等於像是給你一個分數,那你打出來分數比較高,優質駕駛,你的保費就比較低。那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劣質的駕駛,那你的保費可能就比較高。
- 那當然他要去做這個保險業務,他第一個就是要去跟可能既有的這些保險業者去做競爭,可是我覺得這家公司他其實本身是不怕競爭的,他去打傳統車廠的時候也是沒有人看好,那他現在去打保險業者,我覺得他應該也可以做一個顛覆式的創新,所以我是很看好他在保險業務這一塊的收入,甚至之後可能會變成公司的主要動能之一。
- 你知道其實 Apple 以前是一家硬體公司,現在當然也是硬體公司,只是可能現在很多人他專注的,特別是分析師他專注的是蘋果的軟體服務的這一塊。那雖然軟體服務目前看起來,營收占比大概就二十幾個百分比,在蘋果這邊。那這二十幾個百分比裡面,就包含什麼 Apple Fitness,或是 AppleCare,AppleCare 其實就是特斯拉的保險另外一種,就可以像是前輩。所以 Tesla 的這個保險可能就是,我們先暫時把它命名為 Tesla Care。那 AppleCare 如果你有買過蘋果商品你知道說筆電、平板、手機,你可以買一個保險,那這個保險為期是兩年,如果說在兩年過程之中,你有摔到、你有進水什麼的,他就會換一台新機給你。那這新機,我自己就換過一次,因為有東西摔到,可是我不確定他換給我是整新機還是全新機,反正不重要,因為看起來就是全新的。
- 那這個生意,他幫 Apple 賺了不少錢,如果去查證一下,只是 Apple 當然沒有公布過他的軟體服務裡面,到底實際上占比怎麼樣,是大家可能去估說 AppleCare 搞不好就占了快一半。那我相信特斯拉的保險業務也會在未來成為公司營收非常大的一塊動能。也就是說,Apple 可能是在他公司已經跑一段路之後,然後再開始把這個軟體服務的部分拉大,那特斯拉是在開局,當然他也不是一個新公司,只是就是車子才剛映入大家眼簾,才開始爆紅的時候,他就直接去切軟體服務這一塊了。所以我覺得他在軟體服務的這一塊,像是去授權 Full Self Driving,那會不會說他去提供特斯拉保險、提供車內娛樂等等的,這些東西都會成為特斯拉非常強大的動能。
- 所以你回歸到前面就知道說,這個估值你直接拿他去跟其他的硬體公司比,完全就是不公平的,因為他有的東西太多了,那他的成長性就是跟別人比較,別人可能就只是單純去看車子賣的好不好,但是他有其他的附加服務,這都是會帶來營收的部分。所以我覺得看特斯拉,你必須要用更全面的角度去看他。
好,那我們這集先聊到這邊,我們接下來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板橋野原廣志,他說:「半年韭菜 saluto,首先五星吹捧 LavGG,感謝 LavGG 降下神諭,讓我把六月開始加碼的 Upstart 賺錢停利,我大居神威武。」好,這邊有幫大家親身實驗一下,簡單來講就是 LavGG 看到 Upstart 的股東都很膨脹,因為賺很多錢,所以他說「我要來懲罰他,我要買他」。那他一買,這個 Upstart 還往上漲了兩三塊,然後一堆人就出來笑說 LavGG 的功力已經沒了,結果後來就崩下去了。所以這個 Upstart 是一個超級飆股。他說:「請問癌大怎麼樣克服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怕錯過這件事情?小弟四月開始做美股後,常常發生看好的標的車開走,那都會破紀律追高買一些,到最後帳戶除了占比 18% 的 QQQM,還有 30 幾檔個股。那因為 FOMO 的心態,害怕手上沒有上漲的標的,所以到處都會買一些。雖然從七月開始滿倉後,約三萬鎂,Q2 的績效是 6% 有贏大盤,但這樣算是正確的資產配置嗎?另外幫癌大補充一下,前幾集癌大提到的《后翼棄兵》女主角是演《分裂》爆紅的,看完《分裂》的心得,覺得不愧是年輕時的 X 教授,精神力強大到有 24 種人格也是剛好而已。那感謝癌大時常在群組裡面提點一些想法,受用無窮。祝癌大好人一生平安,不會被我老婆亂肛。那也祝 Lisa、謝 Noah、秋口,身體健康、事事順心。」
非常感謝。你說你到處去買東西有什麼樣的問題?但沒問題啊,因為你講說你贏大盤。你贏大盤,贏就是一個絕對的真理,在投資市場是一個可以結果論的地方。管你用什麼奇怪的方式、管你用什麼奇怪的配置、管你他媽買了幾支股票,你把大盤壓在地上摩擦,你就是贏家。但是當然看績效不能看太短,就只看一季是沒有意義的,至少看個一、兩年,所以投資其實要稍微看長一點。有時候你一、兩年打不贏大盤,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你知道其實看美國那些投資大師,他們打輸大盤有時候也是好幾年,好幾年都連續的戰敗,可是他們還是很傳奇的大師。
只是我會跟大家講說,跟大盤比較只是有一點勸人為善的味道,就是你與其花一堆時間,結果你打不贏大盤,不如你就直接投大盤,你還不用花時間,你每天就專心生活、專心去打砲、專心去逛街,那不是很愜意嗎?因為投資我覺得,它對很多人來講 CP 值是很低的,就是你研究半天,你最後面發現說你還打不贏大盤,然後你還賠錢,所以你不如就乾脆就不要研究,直接做最簡單的投資方式,這是我們跟大家建議的主因是這樣。
那再來說怎麼樣克服 FOMO?其實就是你要知道市場天天開門,就很多人都以為說什麼 19、20 年的行情沒有參與到,這輩子就沒有行情了。你知道其實那時候 16、17 年的時候,很多人也是這個想法,就是那時候也是一個兩年的大多頭,然後大家覺得說這個好事不可能發生這麼久,這樣大漲上去,之後一定就是會大衰退。其實大衰退從很久以前,大家都一直在講了。那當然後來 18 年貿易戰,那時候就遇到一個比較大的修正,可能很多科技股跌爛,可是最後面 19、20 年又再一次的報衝,然後後來在這個 20 年的肺炎之下,又再崩一次,20 到 21 年現在的行情又很好。所以就是在不停的這個循環之中,然後持續的往上墊、持續的成長。
所以你要記得,就市場有很多車,所以你不用急著去追。舉例來說,如果說追高本身不是你的策略,那你就不用急著去追東西,因為賭場天天都有開門,好嗎?但是如果說追高本身就是你的策略,其實沒有問題,我一直跟大家強調,其實追高本身它是一個策略。只是很多人問題是在於說,他追進去,比方說像 NVDA 前陣子很紅的時候,大家追嘛,然後追的時候後來就修正,然後修正就開始問說還可以不可以抱,這個不殺你殺誰?就是你根本就不知道你買的東西是什麼,你也沒有任何的策略,你也沒有加減碼,然後你也沒有任何的,就是假設我遇到各式各樣的狀況我要怎麼樣調整,那當然就是殺你。可是其實追高本身是一個,我個人覺得,你用得好的話它會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因為它可以增進你的資金效率,就等於像是直接開牌了,然後你開牌你發現說這次是突破是假的,就砍掉,就這樣。就是有點像那種短線的思維,它本身沒有錯,只是用的人很多時候會亂用。大概是這樣子。
下面一位,台南阿綸。他說:「聽到珍珠美人魚差點笑死。癌大您好,我是常常在美股群找孤逃、打破客跟 Doraemon 一起搞國外廢文,在各大群組貼小豬圖的那一位。這次是第一次評論,可能也是近期的最後一次。小弟我打算回到航運界工作了。很多人問我說為什麼豬不養了,簡單來說,一公斤的飼料有 600 克的玉米漲了一倍多,200 克的豆粉漲了 50%,那剩下的原料不說,全部價格都噴到天上去。一年 365 天沒有休假,然後年收入不超過 50 萬,機會成本衡量之下,還是回到船上工作,一年領 150 萬以上的死薪水可能還比較穩定。回想到我聽節目前發生的事情,覺得相見恨晚。高中朋友找我投資,想說義氣挺朋友,前前後後借貸了一百萬給對方,結果發現對方是地下賭博,那差點到他老家潑汽油。經過這次之後,才知道在錢面前,義氣相挺都是垃圾,保護好自己最重要。事情發生後,被家裡面罵是家賊,掏空家裡資產的內鬼,整整鬱卒一整年。感謝癌大幫我唸出自己的抱怨,祝福癌大身強體壯,Lisa 動人美麗,小豬胃乖乖長大,秋口繼續幹你娘。」
OK,那這位朋友我好像有印象,就是我們群組裡面有一位大頭貼就是放豬的,他有講說他自己在養豬的。他說最近的原物料成本大漲,確實你去 Trading Economics 上面就可以看到說,現在的原物料真的是漲到天上去了。能源,石油 WTI 剛創新高嘛,天然氣、煤炭都是我們看到很強勢的漲幅。那這些東西其實就某種程度的在反應通膨這件事情。但有時候又很神奇,你知道嗎?就剛好這些東西漲起來的時候,貨櫃又往下跌。你知道如果今天是萬物齊漲的話,那可能就是一個……就剛好每次都有平衡,就連貨櫃的運價又下去了,所以可能就還好,有綜合掉一點。
可是這個 Fed 說這個通膨是 temporary,就是暫時的、轉換性的現象,我自己是慢慢的有在懷疑。那我跟大家講,其實在外國這些大師,他們的評論就覺得說通膨是確實存在,但還是有些就覺得沒有,這就是信者恆信。反正就最後面就看他會不會燒到大家的日常生活,沒有燒到的人就覺得還好。那像這位朋友就是很明顯,他的工作就是受到這個通膨的壓力影響,就直接被擠出去了。那他說要回去船上工作,我只能夠說就是祝你當航海王順利,祝你一切平安。
然後再來就說朋友跟他借錢這個,其實我非常不建議大家借朋友錢。我知道如果說想去跟朋友借錢,聽到我講這段話講說「幹你娘講這種話」。可是真的,就是因為你借錢之後,就很難當朋友了。如果你真的很重視你的朋友,你就不要借錢給他,你應該是幫他找可以生財的管道。除非真的很急,就是像是你「借急」是 OK 的,那這借急我覺得你也不要覺得說,我這樣當朋友是不是不夠義氣,我問這麼多,你要問。人家家裡怎麼需要動手術,你借人家這個,對我來說我一定借。可是如果說什麼借錢要去投資三小的,那身為朋友,我只會告訴你說,那不然我教你操作好了,或是我教你怎麼樣可以這邊賺到一點錢,我教你去 Uber 辦個會員,你去送點貨還是什麼的。就是我會給你一個釣魚的工具,而不是給你魚。
因為我知道其實你借錢給朋友,多半是這樣,你借出去就等於這錢送出去。所以除非你覺得這個朋友跟你真的很好的,你送錢給他沒有問題,那 OK。在那種狀況之下,真的不要借錢,因為借了之後這個朋友就沒了。所以其實是有一點抱持著「我珍惜這個朋友,我相信你家裡會借錢只是因為你走投無路,但是我相信你之後一定會走出來,所以我不願意借你錢。因為我如果借你錢,我知道我們可能之間的感情就沒了。」就非常高機率,因為借錢的幾乎都不會還錢,就讓你去創業的幾乎都會失敗。
就人家想說股票是很可怕,但我一直強調股票是一點都不可怕,因為這是上市櫃公司,這已經通過非常嚴格審核的東西了。就是如果說你會去投朋友找你開手搖飲、雞排店,那你不敢投上市櫃公司,反而是很奇怪的事情。因為兩個失敗的機率是怎麼樣,馬上一比就知道了。所以借朋友錢我覺得就是一個超級高風險的事情,所以只借那種就真的是家裡出很嚴重狀況、真的需要的,這個一定借。可是如果是要幹嘛、要創業什麼的,我覺得你應該是幫忙他想個方法,甚至是「Mado,我們一起去工地搬鐵」,就是我們一起去賺這筆錢,都不是說我用借的,因為借了,這個朋友真的就沒了。
好,下面有人點水餃,他說:「未聽先猜大家都會來點歌,那我就不一樣了,我想用股癌的珍珠美人魚旋律,唱我改編的歌為大家上 Buff。」不是啊,別再叫我唱歌了啦。然後他下面有寫說「如果禮拜五收漲,就不用唱了」,禮拜五是漲還跌?禮拜五好像小跌吧,但是禮拜四是大漲,所以好,算漲,我就不要唱了。他說「藉此會帶給大家歡樂」。
下面一位 2330 韭菜,他說:「嗨」。等一下,2330 韭菜這邊留言很多次了,那問題盡量集中,因為後面有人在排隊,你可以等我之後,就是問題假設數量變少,那你要幫我膨脹就可以來多問一點,大家我們盡量問題集中一次問完,我們讓大家都有機會。他說:「哈囉癌大,請問如何將股市中的損益以及日常的開銷分開呢?對小資族來說,在股市中一次損益的跳動可能就是幾千幾萬上下,對生活中一些開銷來說可能也還好,相比之下沒有多少錢。那這樣的話,本金累積的速度就會變慢。求主委開示。另外推薦《今際之國的闖關者》,跟《魷魚遊戲》類似,不過更好看。祝主委全家平安,小孩開心長大。」
非常感謝,我再去看你推薦的。那你問的問題很奇怪,就是那個邏輯上是沒有接到的,你可能這個表達錯誤還怎麼樣,我不知道你在問什麼。那沒關係,我還是可以回答前面那個問題,就是說怎麼樣去把這個股市中的損益跟日常的開銷分開。很簡單,閒錢投資,老生常談,不要拿你生活馬上就會用到的錢去投資,這個非常重要。所以那些來問我講說什麼兩年後要繳房貸、兩年後要買家具的,那現在剛好這筆錢放在這邊保管,要不要拿去投資的,我都跟你建議說不要。如果你今天就是很衰小,你買進去就搞得要修正,兩年後你就沒有家具,你就睡地上,旁邊四面牆就這樣。所以千萬不要拿你生活會用到的錢去投資,一律都是拿閒錢,一律都是拿閒錢。所以日常的開銷跟股市中的損益完全就是兩回事。大概這樣子。
下面一位這個「好的沒問題,我處理」。他說:「公司換財務長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五星推薦,聽到主委說投資的同時要關注經營者是誰。如果說換 CFO,最近這個 AMAT 就是 Applied Materials 的 CFO 換到 Adobe,那該怎麼樣看待這件事情呢?另外主委也有在投資元宇宙相關的題材嗎?抑或覺得現在還太早?那感謝祝全家平安。PS. 不只聽 Podcast,最近發現看主委打世紀的直播也蠻紓壓的。」
好,那個我自己是沒有開直播,他是在那個志光的粉專,因為他有時候會把我們打到一半,然後就開直播放進去。所以在那邊可以看到,有時候我會在上面,最近真的是比較少打一點,因為比較忙一點。
再來就是他講說這個關注經營者是誰,沒錯,就是看 CEO 是誰非常重要。那 CFO 我覺得還好,但是 CFO 離職是一個蠻重大的指標,就有時候 CFO 突然跳船,可能就是財務上有什麼樣的狀況。但是以這個 Applied Materials,就是應材這家公司來說,那可能就是他們一般的生涯規劃。反正如果你今天投資一個比較中小型的公司,你看到會計師不要錢,或是你看到 CFO 跳槽,幹這個是超大條的事情,就你一定要認真看說是不是他們有什麼弊案要爆出來。但如果是大公司的話,我覺得其實主軸還是關心 CEO 就好了。
那再來就是說有沒有投資元宇宙相關題材?有啊,就 Facebook。就是我現在看起來,我覺得元宇宙最強的一個玩家目前就是 Facebook。然後記得一個觀點,就是我們沒有辦法去預測未來,就是我們根本沒有辦法確定說五年之後最大的會不會是 Facebook,可是目前最大的就是 Facebook,所以當然你就投資 Facebook。除非你看到新的玩家出現,不要說 Apple 切入或是誰切入,那我們再來看。所以投資有時候不是要去預判未來怎麼樣,而是就當下的狀況、當下的牌,我拿到什麼樣的牌,那我去打出一個最好的組合,應該是這樣。
所以臉書是一個目前在元宇宙我覺得布局最深的公司。那當然有一些晶片公司、有一些硬體公司、組裝公司,你可以把它當成是所謂的元宇宙概念股。可是要注意一件事情,就是不管是 VR 還是 AR,它的量都不會大。就要跟智慧型手機比起來,智慧型手機就像是每個人的必需品,所以它的量超級大。可是 AR 跟 VR,它絕對是可能十個人裡面有兩、三個有就很不錯了,所以它的量一定不會大。所以它產生的營收的爆發力,對於供應鏈來講,一定是比手機還要來的差的。當然它剛切入,就是有一個新的業績的產生,那對於供應鏈一定會有所加分,但整體來說它的量體應該是不會太大。
那對於這些大品牌廠像 Facebook 這個來說,就是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說它可以切入這一塊,成為 Metaverse 的領導品牌,那就是完全另外一件事情。當然目前 Metaverse 的應用,我們都還是在想像階段,就是有沒有辦法像《Ready Player One》,一級玩家,大家進入另外一個虛擬世界打遊戲什麼的,那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那初階,我覺得就先看 AR 眼鏡,就像臉書跟 Ray-Ban 他們出了那一支墨鏡,就是可以有攝影功能什麼的,我相信是在為 AR 做一個布局。那之後如果做 AR 眼鏡,我相信像 AR 眼鏡拿來當成是 VR 的前哨站應該是蠻適合的。我相信 AR 應該在應用上面會是比較大,然後 VR 會相對小一點,是比較利基的市場。
但是 VR 產生的營業額可能會很大,因為 VR 基本上我覺得最強大一部分就是色情產業,這部分真的超級強大。如果說你有在關注美國的 VR 的這些所謂的攝影影片的產出量,就會發現說它是逐年持續的上漲,然後外加它使用的科技越來越強大。所以果然黃、賭、毒又再一次推動全世界發大財。所以如果你要去投資這個所謂 Metaverse 相關的公司的話,我覺得目前想得到的真的就是 Facebook,目前可能就是先看臉書。再來我們就看可能其他公司如果切入布局的話,我們再持續跟大家更新。
下一位,徐滿,他說:「我幫大業哥留的,一直留言直到抽到我為止。不放手,直到夢想到手。讚啦,欸。然後後面:萬海、陽明、長榮、海賊團。特地上來幫我大水手們加油打氣。奉勸你各位航酸,立即放下武器,空單趕快回補,回頭是岸。別跟我講什麼分批買進、籌碼面、基本面、技術面,老夫買股就是兩個字:歐印。槓桿開到爆,滿倉幹進去。看多就是歐印,留一塊錢算我輸。下跌怎麼辦?用力攤,用一輩子去攤,我攤不完換我兒子攤。你說這個叫套牢?這個是長期持有,看見價值,價值投資。我這邊立一個 flag,Kurapika 沒下船,老夫沒有當上海賊王我就不會賣。諾亞幫忙支援,水波超跑情的夢。Honono 欲被被。那最後下個警語:這是大業哥好幾個月前想留的,小弟只是幫忙實現願望。提醒大家,不要聽了什麼就去買,投資是自己的事情。」
OK。下面一位 Rachel Chan,他說:「每集都要聽兩次以上,謝謝您,力氣加油。」謝謝 Rachel。
下面一位,匿名 338,他說:「推個好歌。五星吹捧癌大,珍珠美人魚太好聽了,有點憂鬱的我直接噴笑。拜託癌大可以唱一下我們這一家的主題曲嗎?歡迎這一家的……」趕快不要再叫我唱歌啦,下次再來啦。
下面一位這個芭樂菜說:「這個 EP180 走火入魔。能夠 30 歲前就在各個階段都實際走過一遍,走火入魔到極限之後,看清楚自己的性格缺陷,同時認清市場的不可預期,才有辦法持續在市場獲利,並且這樣滔滔不絕不吃螺絲吧。那今天洗菜配的這集,在長期股海浮沉的人來說,應該會被感情線戳到。但我只是個對短線、當沖、賭徒無限悲鳴的長線旁觀者。加油,拜託老爸,報牌、借錢、開槓桿、高收益,一堆坑還醒不過來的長輩的無奈子女。然後以及從第一集就剛好跟到,長期 call in 主委輸贏的默默收聽者。那特來留言,只為的感謝一下謝孟恭先生一直以來孜孜不倦的教示韭菜,以及提供受害者家屬一個輸贏管道。那地方資深阿母在手腳很忙的時候,聽節目除了感到不孤單之外,默默的也偷聽到不少紓單、隔單、產業與事件變化,收穫頗豐,arigato。」
這個謝謝這個芭樂菜,這應該是一個地方媽媽,然後說家裡有人在股市裡面浮沉。確實,如果說你家裡有人在股市浮沉的,你很難可以勸他什麼,因為那很難。我就直接講給就是,你家如果有人在股市浮沉的,你真的要對家人好一點。像我之前有一集 Q&A 人家問到,那我就說你在股票市場裡面,你的損益,就拿我自己舉例,我的損益一天可能就是百萬上下這樣在跳,絕對超過百萬,可能是一百五到兩百萬,就是那個損益是在這個區間跳來跳去的。所以你如果都可以接受這樣的損益跳動,那你都可以去忍受說,今天遇到獲利回吐,可能一次賠掉很多錢,家人叫你買個東西給他,或是說他希望要怎麼樣,他有一個夢想要達成,就學什麼美甲、學美睫,那可能就幾萬塊東西。那你覺得那很摳門,然後對家人可能就是大小聲,因為壓力很大,在市場壓力真的很大。
我跟你說,就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偏中短期的人,其實在市場裡面,那個交易就跟戰爭一樣,所以壓力超大的。那這個壓力其實你自己要調節的,因為這是你選擇要走這條路的,千萬不要說把這個壓力發洩到家人身上,然後就是對家人不客氣、幹嘛的,「我一天在那邊損益多少錢,你還會跟我講這種小錢的東西」。就是不要把這個情緒發洩在別人身上,你可以在心裡面想,但是你要知道這是自己的選擇,就是你選擇了一個它潛在有可能會有很大的獲利的地方,當然潛在也可能會把你的錢都賠掉、脫褲的地方,那就是你自己的選擇,所以還是要對家人好一點。
因為我看到這種就是說什麼家裡有人怎麼樣怎麼樣,然後最後面就是搞到大家這樣烏煙瘴氣,我覺得就很可惜。如果說你賺錢的目的,就是有些人賺錢目的可能就是在賺錢的過程中覺得獲得很大的成就感,但是我自己覺得賺錢是為了過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就是包含你可能跟家人、跟小孩、跟你的狗、跟你的爸媽都更融洽。所以如果說你搞到本末倒置,你就是掉進了一個地獄裡面而已。就是你覺得你在股票市場裡面越做越好,我這邊拚命,然後我跟世界都斷絕,我跟家人都斷絕,然後對大家都很不客氣,那我真的賺到錢,但你賺到錢又怎麼樣?就是你就變成一個他媽的垃圾而已。所以我覺得勸大家,如果說你是花了很多時間在市場裡面,千萬不要搞到本末倒置,這是很重要的。
下面一位 GigoGGFH,他說:「偉哉孟恭,鼓勵充公。五星吹捧優質好節目。那今年五月開始收聽的菜雞,在觀念上獲益良多。想請問對於房貸跟投資股票的資金分配看法。小弟已 30 幾歲,那手上大概有 700 萬的房貸,現金加股票有 140 萬,年存大概 60 萬。請問癌大會推薦先還房貸,或是投入股市買大盤 ETF,抑或是七成投資、三成房貸這種比例分配呢?感謝癌大開示,祝闔家平安,小股癌快樂長大。(掛號:不會被丟到四碼庫時。)」
這個問題問得很不錯,應該是很多人的問題。首先他講說他有 700 萬的房貸,然後他現金有 140 萬,然後目前年存可以存 60 萬。所以講說一切的狀況都不改變的話,那 700 萬去減掉 140 萬,就是 560 萬。560 萬再去除以 60 萬,就差不多大概在十年內,他就可以直接把房貸全部都還掉。
只是現在的問題就在於說,我們到底要不要先還房貸?這是很多人的問題。那房貸現在你去貸應該都是 1.3% 多,像我自己是貸到 1.31%,然後是貸 40 年。那我知道其實很多人聽到這個會覺得,為什麼你要貸 40 年那麼長?我不要貸 20 年就好。那個就是看你,你有沒有辦法用錢去滾錢。這個問題還是要先問自己,你是有沒有辦法錢滾錢的人。如果是的話,你要想你去哪裡找一個這麼低利的貸款?他一年才跟你拿 1% 多,那我一年我只要賺超過 1% 多,我就回本了,我就回本了。所以我當然不要還貸款,我就貸款就越慢還越好。
可是像我之前又覺得說,我就怕我突然會掛掉什麼的,所以房貸先還掉,就對家人來說壓力又更小,那可能就是我老婆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我的股票部位,要是我突然就掛了,所以我乾脆就先把房貸還一還。就會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覺得那想法都是因人而異,因為你的狀況不一樣,想法就會改變。就之前的我會覺得,馬上就要還房貸,然後因為你去哪裡找一個可以借你幾千萬?像我自己的房貸也是兩三千萬,所以你去哪裡找一個可以給你房貸兩三千萬的錢,然後他的利率只要 1% 的?你去股票市場融資,那個都至少是 6%、7% 起跳,你去借其他的資金都更貴。所以對我們來說,我們會覺得錢我可以拿來投資,那我投資就算我走相對穩健保守的東西,像這種指數型的,我長期下來是有時候可以期待說,他可以去 cover 掉我的房貸的利息,太簡單了沒有問題。
可是當然它沒有個必勝的,就是我們台股雖然過去走了這麼多年的多頭,那誰可以跟我保證說未來十年台股一定會繼續走多頭?我認真講真的是非常非常難說,但是要去擊敗房貸的 1.3% 多的利率,我覺得都是相對容易。所以如果說你是這樣的一個狀況的話,我倒不會這樣做,就是我還是不會建議你說全部丟市場,我不會全部丟市場。因為我知道在市場,我是有自信可以去把這個利息給 cover 掉,但是我不確定你的,比方說你的耐受度怎麼樣,你的心臟大不大,以及就是你遇到各種狀況你會不會崩潰之類的。就像你投資指數有些人,你知道像 2020 年 3 月投資指數,一大堆人也是直接砍在最低點,就受不了了。所以這個我真的沒有辦法幫你決定。
但是如果你用資產配置的角度去看我覺得就很好解決,就是像你自己講的,就是可能七成拿去投資,三成拿去還房貸,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不錯的事情。還有另外一個做法,像我自己是這樣做,我在我房貸帳戶裡面就放了大概三、四百萬,那三、四百萬就是我不會動它,也就是說我今天可以假設,理論上我要定期去存那個房貸進去,幾萬塊的房貸,要定期丟進去。可是我直接丟一筆大的在裡面,我就維持那個水位就是在那,也就是說我今天就算他媽的突然間臥病在床,一、兩年可能都沒有問題,那個錢就是自動會在那邊繼續給他扣,這樣讓我覺得很安心。所以我就是採行這樣的一個方法。
所以或許你也可以採行這樣子的一個方法,舉例來說你現在這個現金加股票部位是 140 萬,那可能就 140 萬就直接放進市場裡面,然後接下來你那個 60 萬自己每年存的,你可能就是一部分就拿進去堆在這個房貸的帳戶裡面,然後一部分可能就拿出來繼續投資。反正你要知道說,你要把這個資產多元配置,因為多元配置其實讓你有更大的彈性。就是房地產市場有沒有可能突然一瞬間閃崩一下子?雖然我覺得機率極低,可是還是有機會。那股票市場有沒有機會閃崩?機率大很多,可是就是我還是可以期待之後只會繼續往上漲。可是如果說你有多元資產配置,其實就跟那個在股票市場裡面,我為什麼推薦大家講說開局是「七被動、三主動」,因為他就是會增加你在持股上面你的那個彈性,就不會說你今天遇到一個波動你就一瞬間嚇到,然後就把所有東西都砍掉。你其實大多數人會賠錢,都是因為他遇到市場的一些極端的事件,然後一時間心態上過不去,然後就大賠。
所以照你的這個想法,我覺得是很不錯的,你直接照這樣子去做應該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好啦,那這集節目先聊到這邊,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