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84:肥尾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本集節目由台新商務卡贊助。

以往大家對於商務卡的既定印象是只有商務族群才用得到,那現在台新商務卡讓平常一般消費也可以累積兌換頂級禮遇。最近週年慶檔期又遇到蘋果新機上市,大家要搞超多東西、想要買,那既然都要花錢,就更要選對信用卡來刷。

台新商務卡提供多項尊榮禮遇及優惠,現在新戶辦卡首刷滿 3,000 元就享好禮三選一,有 1,600 元刷卡金、或是藍牙耳機、無線充電、臭氧紫外線殺菌盒可選擇。消費滿台幣 20,000 元,還再額外加碼送 2,000 元即享券,看是家樂福、屈臣氏或是遠東 SOGO 百貨,平常買哪一間就選哪一間,都是很實用的首刷禮。

下半年疫情趨緩,很多人都開始規劃國內旅遊,那台新商務卡消費滿額就可以享頂級餐飲 75 折起,還有送國內星級飯店一泊二食,北中南東部都有飯店可以選擇。如果出遊或是出差,搭乘高鐵也可以升等商務車廂,累積消費最高享 3% 回饋,還有每日三小時的免費市區停車,等於說住宿、交通都直接升級,讓你無痛累積消費,升級旅遊品質更能增添生活中的儀式感,可以說是一卡消費全家同享。

那海外購物有 2.5% 的現金回饋無上限,扣除海外交易手續費 1.5%,等於你是多賺了 1%。如果週年慶沒有買到心儀的商品,從海外網站購入也是一個好選擇,多買多賺回饋。那期間限定申辦成功,首刷再抽最新的 iPad mini,連結放在下方的資訊欄,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差別循環利率:一般消費及預借現金為 6.75%~15%,依電腦評等而定。預借現金手續費:預借現金金額乘以 3%,不足 100 元以 100 元計算。循環利率之基準日為 104 年的 9 月 1 日。)

***

好,今天在一個場合跟薩泰爾的博恩,還有「抬槓」的 Ken,就是李承,我們一起見面聊天。那李承是大學長,就是他最早當爸爸的;第二名就是我,再來是博恩,博恩剛當老爸,非常恭喜他。那這三個爸爸聚在一起可以講什麼?當然就是講這個小朋友的照護,特別是我們小朋友都還這麼小,所以就聊說他長得多快、他吃奶是怎麼樣、他的一些習性怎麼樣變化、大概到幾個月的時候會開始會笑或什麼的,就類似這樣的話題。

我覺得這話題是還蠻有趣的,就比起假設你沒有小孩子,聊完那些話題,什麼工作、生活、感情,比起來,幹,真的聊小孩好玩太多了。那我最近花很多時間在看小孩相關的文章,所以我的臉書也學聰明了,就是整天推小孩相關的東西給我看。

那我看來看去,發現台灣家長群裡面討論最多的東西,其實比較偏向學業相關。那學業這種東西,我自己不好去做評論,因為畢竟我自己的學業並沒有說做得很好,我以前都整天在翹課、沒有去上課什麼的。但是我自己是認同一個觀念,就是學歷確實是一個讓你翻轉階級最快且最有效的方法。應該說,一個小朋友在 23 歲以下,我覺得他從幼稚園到大學的這段時間,念書是他 CP 值最高的東西。你說這段時間你要教他炒股、你要教他經營企業、你要教他創業什麼的,那個很難,但是他可以念書,他也只能念書,所以乾脆就是把書念好,然後試看看可不可以靠學歷去翻一下。

所以我覺得學歷有點像是一個憑證,這個憑證是證明說「我值多少錢」。所以前提是在於什麼?在於說你家裡是沒有什麼背景,也沒有什麼能量的,那你真的還蠻需要學歷的,特別是在你第一份工作。那之後可能大家就會看你的表現了,之後可能你三、四十歲還在講你學歷的,那就代表說你工作經驗一定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講,你才會整天在講你的學歷。

所以我還是會要灌輸小朋友一個最基本的觀念,就是說你現在念書是最值得的東西,沒有比你在就學期間念書更值得的事情,因為你做其他事情,你出了社會都是更好做的。

可是我也不會到病態到像那些家長,我覺得很多那種推給我的文章,我看看都覺得是生病的。因為像是可能家長當時自己書沒有念好吧,還是說家長有念好,但是因為沒有念到頂,所以他就有點希望投射在自己的小朋友身上,就是「我做不到的事情,小朋友要幫我達成」,就很有病。

然後有些甚至是那種很凡爾賽的文章,那「凡爾賽」是中國用語,所以那個資訊警察不要來抓我,只是覺得這個用詞還蠻精準的。就像我們去講說有些人不經意的去炫富,他不經意的,但這不經意絕對是故意的,不經意的去講自己的優勢、自己家人的優'勢,那這個東西就叫做一個凡爾賽。舉例來說,就叫老公不要買東西給我很煩,他又再買一台 Maserati 給我;我說「我就叫小朋友不要念書,念那麼多書又沒什麼用」,結果他給我考了第一名回來,這個就是凡爾賽。

你就發現有些家長在分享說怎麼樣教育自己小朋友、學習怎麼樣、培養怎麼樣,有些就是在那邊凡爾賽。那可能大家看一看之後,就互相產生那種競爭之情。我就覺得這跟我小時候很像,我爸媽小時候他們那種去比較的時候一定比較痛苦,因為我爸媽是學校的老師,那學校老師的小朋友,其實蠻多都還蠻會念書的,但我就是屬於不會念書那種。所以我爸媽唯一能夠炫的,就是我小時候英文很好,所以多益考很高分,就是小時候可能忘記哪時候考的,就考了八、九百,好像國中吧,多益八、九百,然後之後就往上衝。當然,我知道八、九百在很多的精英的眼裡,他不覺得是什麼。我自己本身最後面一次考是機師那時候,考九百三吧,那其實九百三就已經大概台灣的 1% 以內了。

那這是唯一他們可以拿出去跟大家比較的東西,我就覺得說,因為我小時候是這樣被比較長大的,我知道說當別人的家長跑來跟我爸媽講說他們的小孩又怎麼樣怎麼樣,那我爸媽心裡面一定是很難過的,所以他才會故意丟回去說「我小孩多益也很不錯啊」,就是家長可能還是有他們之間的同儕壓力,他會丟個東西回去。那我之後長大之後,我就有跟我爸媽講說,所以咧?那些以前很屌的那些,現在哪一個賺的錢比我多?我爸媽也覺得……他也沒有說什麼,他們就微笑了一下,但是我知道我爸媽那時候承受的那個壓力應該超大,就是很多人要比較。

所以我自己的想法是,我不希望讓小孩活在一個他要被人家拿去比較的對象的生活裡面。你要比較,幹,你們自己去比好不好?就如果我要跟別人比較,就是好,我們到底誰賺比較多錢,就這樣嘛,家長自己比嘛,你為什麼要把小朋友的扯進來?

所以我看到很多文章,我覺得他就是把小朋友當成自己的一個軍備競賽的感覺,誰養的小孩比較厲害,那樣是那種誰養的鬥犬比較厲害、誰的蟋蟀比較厲害,我們家怎麼樣去養這個蟋蟀、蟋蟀競爭力比較強,你就是把你小孩當成那樣的東西了。

那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因為畢竟我的出生就是一個私立學校嘛,那可是後來我去考機師的時候,我的同事就很多是所謂的學霸,就是最頂尖的,什麼台大研究所第一名,那種超級高級人士。那後來在做投資之後,其實身邊也是有那種很強大的人。那我觀察到一個特點,其實很強大的人,一般來說他們家庭都很不錯。當然你一定會講說阿扁那是三級貧戶,但是一個阿扁,那個機率超低,三級貧戶裡面要出一個阿扁,機率他媽超幹低。可是家裡很不錯的,就像人家講說台大的學生一大堆,就是他們的家庭的水平就比其他學校都來得好,就比較有錢。

那我覺得這次有一定程度影響,因為你小朋友在擔心的東西,就跟其他小朋友在擔心的東西不一樣了。其他小朋友可能要擔心說下一餐在哪裡,那你的小朋友就好像一定不用擔心衣食相關的問題,他更可以去發展他的興趣。所以我覺得,你與其去拿小孩來比較,你不如家長自己努力一點。你只要你家長夠會賺錢,那家庭維持……就算不一定會賺錢,可是你花了很多時間陪小朋友,你的小朋友就會贏在起跑點。我覺得這真的差別在這,又不是說小朋友到底有沒有很認真去念書、有沒有真的把他送去哪一個什麼才藝班還是什麼補習班,把他的潛力逼出來,我覺得那都是次要的。

但如果我自己要來寫這些文章,就是怎麼樣育兒的話,或是我想要看的文章,會比較偏向……我希望說大家可以教我說,怎麼樣可以把這些小孩真正的潛力給激發出來,這邊講的不是念書。

我很希望我的小孩可以成為那種非傳統僱傭關係裡面的工作者,居然說他可以成為歌手、一個畫家、一個作家,或是一個 YouTube 創作者。所以對我來說,我會比較希望我小孩他先往這個方向去嘗試,或者說就算他在維持學業的過程之中,他也應該要嘗試這種……就我們講,套一句 Nassim Taleb,等一下我們會 QA 講到,下檔風險是有限的。就是你成為作家,你下檔風險是什麼?你沒有什麼風險,可是你有可能會變成 J.K. Rowling 之類的;你想成為歌手,你下檔風險是什麼?可能就是買一把吉他浪費錢,學一點才藝,可是上檔就是,搞不好,幹,你變成周杰倫之類的。

我會希望我的小朋友就是他去嘗試一些這種下檔風險有限跟上檔超大的。因為你說一般的僱傭關係,就算你做到上班族的頂好了,你還不是要繳稅,就繳 40% 出去,那很可怕,就算你薪水超級高,40% 的稅要繳出去。而且你最終你還是聽令於別人,當然這個社會,老大上面一定還有老大的老大。不過我就希望說,他可以盡可能跳脫這種僱傭關係。

那我覺得很不錯的例子,就是像我很喜歡 Kings of Leon,這個里昂王族樂團,他們就是四兄弟,Followill,有 Nathan、Caleb、Jared 跟 Matthew,還有 Billie Eilish,Billie Eilish 大家也是很喜歡,Billie 她的本名並不是 Eilish,她姓氏並不是 Eilish,而是 O'Connell,跟她的哥哥,兩個都是很厲害的音樂人。或者是像是 Bee Gees,Bee Gees 是 Gibb 兄弟,他們有三兄弟,也都是很厲害的音樂人。或是台灣的張菲、費玉清跟恆述法師,恆述法師以前也是音樂人,他只是後來就出家當法師,我覺得這個很酷。

其實我會希望更多的東西在討論說我們怎麼樣真正去激發小朋友在影視、音樂或是創作什麼的,這些的想像力。因為這些東西才是下檔有限,可是上檔是無限大,超級大的。可是你說一般的上班族,對啊,上班族對我來說,如果我的小朋友最後面他真的沒有辦法成為我剛剛講的這些,真的是很少數很有天分的人,他將來會當上班族的話,其實對我來說上班族就都一樣,我不會覺得說哪一個上班族是比較高級或比較低,幹,你們都是拿薪水的。

所以我的看法就這樣,就覺得如果你真的要去比小朋友,其實不如直接去比家長,就是小朋友是無辜的,不要再把小朋友拿進那個軍備競賽裡面比較。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下,上一集最後面有人問我 Nassim Taleb,我就說 Nassim Taleb 的一些 buzzword,你很常聽到什麼黑天鵝、槓鈴策略、反脆弱,那那一堆東西我實際上是有拿在自己的交易使用,以及拿在生活中,當一個思考的框架跟模型,我覺得是很不錯的。

當然 Nassim Taleb 的交易,實際上要拿去市場上做,可能未必是一件好事。就像我提到有很多基金可能就是照他的這個論述,然後去做了這樣的配置,結果後面發現說就是賠到爛掉。因為市場上發生一些所謂的這種低機率、那造成極大破壞的事情,畢竟就是市場中的少數,所以你可能撐不到崩盤,你就先把基金的 AUM 整個賠掉了。所以你直接拿去交易做,我覺得是不建議,但是如果說你可以把這個思維模型拿進去生活,或是你的這個買賣裡面當成是一個輔助的話,那可能是蠻有用的。

舉例來說,就像他前面我常常跟大家講,就像我大多時候對於小孩的一個看法,那其實某種程度來說,我的想法就是印證了 Taleb 講的這個槓鈴策略。槓鈴策略我們之前應該跟大家講過很多次,就是說你九成的東西只要放了一個相對保守的東西,那一成的東西你要去追求強大的波動性。所以按照 Taleb 的一個設計,我們可以說九成的東西我們去買債券的 ETF,因為是穩到不行的,可是一成的錢我們就可以拿去買所謂的選擇權。因為選擇權下檔是最多就是歸零,你不會有超額損失的產生。比如說像你這個一成的錢,你不可以拿去買期貨,因為買期貨的話,今天假設遇到一個極端的行情,你是可能會產生這種所謂我們講 over loss,就如果說你有開到槓桿的話,那你可能會有超額損失,就是你這個錢不夠,你還要再從別邊拿錢回來補,那這個就不對了。

你要去找一個……就是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使用期貨,那你可能也就是完全沒有開到槓桿,就是你該放多少錢,合約價值多少,你就放多少錢。那這樣子不會產生超額的損失的話,就可以符合反脆弱或者說這個槓鈴策略的一個設計。九成的東西去放債券 ETF,一層可能拿去買選擇權,這就是一種。或者是更追求一些高風險,你風險耐受度更高,可以追求更高報酬的人,可能九成的錢放大盤指數型 ETF,一層的錢拿去放加密貨幣或是選擇權,這就是有很多變化。就是你可以把這個九跟一對分,就記得就是天秤的兩端,一個是極端保險的,那一個是極端有風險的,只是下檔是有限的,這個就可以拿來使用。

那在小孩的養育上,其實我覺得這樣,就是九層去做一個風險很低的東西,念書就是感覺沒有風險,它日常在做的事情,所以九層的時間拿去上學念書或是學業相關的東西沒問題。那一層的時間,我就希望我的小孩去做一些下檔有限,可是上檔可能是無限大的,踢足球踢一踢,搞不好變成 Messi;那打棒球打一打,搞不好變大谷翔平;唱歌唱一唱,搞不好變周杰倫之類的。但是下檔風險就有限,他不會因為說他去踢足球,他就損失掉什麼,那就是可能少掉一些時間,然後可能花錢買一個球鞋,送他去足球俱樂部,賠掉一點錢,那個就小錢。所以比起來,就是用 9:1 的配置,他大多數的時間還是花在他的學業上,那可能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所以這就是一個槓鈴策略的實踐,就是一個我覺得反脆弱的配置,就是小朋友他在穩定之中,同時他是有機會去追求一個極高的報酬率。就是說,可能我的小朋友未必可以這樣,但他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一千次的話,搞不好就被他賽到。所以我們用一個大數法則來講,就是今天如果是有十萬個小朋友都做這樣的配置,就九成的時間去做學業的東西,那一成的時間去做課外的東西,就是你會發現說一定會有小朋友成為我們講那種非常有天分,然後可能他的音樂或是影視或是體育相關的天賦被激發出來,然後做在那邊賺錢是遠大於他可能本來學業那邊的天花板的。

所以這就是一個槓鈴策略的實踐。所以說你會很驚訝的發現說,很多我們在交易市場裡面用的一些心法,比方說你可能看查理蒙格、巴菲特寫的股東信裡面的一些論述,或是說他提到什麼性能邊際、或是 Seth Klarman 提到的安全邊際,那以及現在我跟大家分享 Taleb 講的黑天鵝、槓鈴策略什麼,其實他很多都可以拿到現實生活去使用。那我覺得蠻合理的,因為股市裡面的很多波動其實是人性所造成的。居然說可能幾個月前大家想說這個世界上的壞消息有多少,一路到現在也一大堆鬼故事,但是當台股跟美股突然生氣,突然暴漲了,那這些壞消息都不見了?一瞬間你去查新聞就剩下好消息。但是如果兩天後再跌回去,那些壞消息會被拿出來講。所以他就是一個人性的展現,就是股票市場好像沒有一個中間值,沒有一個所謂的大家很理性的時候,要嘛就是極度的悲觀,那要嘛就是極度的樂觀。所以在隨波逐流之間,除非你可以靠隨波逐流賺到錢,不然其實如果說你是完全漫無目的去隨波逐流,很多時候就是市場裡面的韭菜,就是你會被提款。

那很多心法拿到現實生活之中是可以用的,然後在交易裡面其實也是可以用的。雖然說如果你看 AQR 的 research,你會發現說 Taleb 的這套方法在很多所謂的這種末日基金裡面,就他們用 Taleb 的想法,反正我就壓崩盤,我就壓一個小機率但是可能造成極大破壞的事件,定期就去付出權利金,然後最後面發現說把整個資產都賠掉。你直接照抄的話,可能會出現問題。所以也是我們上一集跟大家講的,就是你盡信書不如無書,你當然不可以直接照抄,你直接照抄應該是不會有太好的下場。因為雖然說歷史會不停重複,可是他可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重複。就可能人類就是一直在追求自我毀滅,可是每次自我毀-滅,可能都是用不一樣的方式在自我毀滅,類似這樣子。

那如果說我們今天拿進交易裡面用,其實你會發現簡單的不可思議,搞不好其實很多人你日常就已經在用了。就是 Taleb 提到這個 fat tail 跟 thick tail 的事件,那所謂的 fat tail 跟 thick tail 就是我們剛剛強調的,小機率的事件發生的時候可能造成極大破壞,以及因為一些沒有想像到的事件,然後去推升讓這些本來看起來機率很小的事情突然可以無限的放大,那這就是所謂的厚尾或是肥尾。

那這個東西其實很多人日常就在做了,其實你在追突破,跟你空在跌破,你就是在實踐一個……我覺得就是我們稱 fat tail 或 thick tail 的事件。

舉例來說,有一個指標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我在講什麼,那有一個技術指標叫做布林通道,Bollinger Bands。那他是由 John Bollinger 在 80 年代提出來的一個技術分析,這個技術指標其實裡面的參數都可以自己定義,只是一般典型的定義是這樣,那中間的均線,中軸他會抓 20 日的 moving average,也就是月線。那上面的那一條上緣跟下面的這個下緣,分別是加兩個標準差跟減兩個標準差。所以這個就是在常態分佈裡面,95% 的機率股價會落在上下政府兩個標準差之間,那 5% 的機率就是他會跳出上下的兩個標準差之間。

所以當你今天把布林通道打開來套在一個盤整中的股票,你就會發現說股價就真的在上下兩個軌道之間跳動,直到突然往上勁噴摸到了上軌,然後你會發現這個布林通道會打開來;或者說往下跌破撞到了這個布林通道的下軌,然後布林通道會打開來,這時候就是可能會去挑戰小機率的事件。

但是還是要跟大家強調,未必,未必說他去撞到下軌或是上軌,他就一定會突破或是他一定會跌破,因為有時候人家講假跌破或是假突破。但是這個其實就是某種程度去實踐 Taleb 講的黑天鵝、那 fat tail 跟 thick tail 的實踐。只是黑天鵝我們會想的是很不好的事件,就是今天可能股市暴跌或什麼的。可是今天如果把它反過來想,白天鵝,突然一隻天鵝飛出來充滿了好消息,可能就是一家公司突然有超強的催化劑,或是突然接到一個大單,或是他們總部下面挖到石油、挖到外星人的飛船之類的,那價值突然的驟升,所以他跳脫了它本來常態分佈下 95% 股價會落在的位置,然後就一路頂著上軌往上衝了。

所以這個其實就是一個 fat tail 跟 thick tail。所以如果你聽得懂我到這邊在講什麼的話,你就可以發現說,你是可以直接把 Taleb 的策略用在交易裡面,就是你追突破、然後你跟著追跌破,就是你去空在跌破,這個就是在實踐 Taleb 講的東西。在我的看法,我覺得這個就是一模一樣的事情。

只是很重要就是你的資金分佈,因為你不是說你每次去追突破或是你去空在跌破,你就一定會有這個大行情產生。就如同說那些很多去效仿 Taleb 講的策略的人,他們就把它錢都賠光了,因為不是每年都會有崩盤。就像突破不是每年都會有像長榮、陽明、萬海,那或是每年的那些超級傳奇飆股,以前的撼訊、國巨什麼,不是每年都會有這種巨大行情的產生。可是當你今天只要壓到一次的巨大行情,你可以把之前賠掉的好幾次全部都賺回來。所以這就有點像是 Taleb 他自己本身,他一直付出那這個深度價外選擇權的一個 premium,然後不停的吃歸零膏,可是他那時候壓到了一個就是 80 年代的崩盤,那就成功的在裡面賺到超多的錢。

所以是一樣的道理,其實 Taleb 的策略呢,就是在教大家追突破或是說空跌破,就是一模一樣。就是可能市場上前陣子超紅的動能策略,我覺得跟 Taleb 的策略他是可以相互呼應的。

那這邊還是要跟大家講一個最大的差別在哪,就是一般人追突破跟空跌破跟 Taleb 就是他去賭黑天鵝事件,他最大的差別在哪?差別在於其實就是工具的不同。因為 Taleb 他使用的是選擇權,那選擇權根據這個 Black-Scholes,就是選擇權的定價……算是裡面的……就是如果我們今天看到市場的波動變大,選擇權的價格 premium 他就會變貴,選擇權價格就會變貴。那當然其實有另外一個說法,反過來是講說,其實你根本不用太專注於選擇權的定價,因為其實選擇權他也是被交易出來的,然後就是你看到了報價這邊交易出來,當波動變大,很自然地避險的需求增加,或是賭這個行情變大的需求增加,所以自然選擇權價格就會被往上推。

所以以 Taleb 的策略跟我們一般去追突破跟跌破,他最大的差別在於說,因為他是使用選擇權,所以如果他今天在突破或是跌破之後才去敲選擇權,那其實他可以賺到的報酬就已經相當程度的會縮小了。因為當大波動已經產生的時候,選擇權價格會變得很貴。所以 Taleb 的做法比較像是超前部署,就是他在行情還沒有變化的時候,他就先率先的買進深度價外的 put 或是深度價外的 call,他不是用 call spread,他先率先佈局了。所以有點像是真的要套用他的案例的話,就是你去找一個盤整中的股票,最好是找到跟被壓路機壓過一樣,完全停在那邊的股票,你就先去壓一個方向,看你要買進還是你要放空,然後做人就等待行情的發生。

所以你也可以把他前面布林通道的拿進去你挑到的股票裡面看,它可以協助你判斷,反正就是要上下軌之間壓縮,然後不會動的,那就可以提早,就是你按照 Taleb 的方法,就是你提早買進那邊等,你搞不好一等就兩年之類的。像你等中鋼的,你知道過了這兩年之後,我已經不太敢把任何話都說死了,就以前我會講說你去買中華電信、買中鋼,你跟買一個死人股票一樣,就很穩嘛,他不會動,他停在那邊。可是中鋼今年飆起來,所以會不會中華電信他媽突然有一天也飆起來了?我不知道。

但是如果說你壓到了一個所謂的 fat tail、厚尾事件,就是你回到幾年前,你跟大家講中鋼會飆,沒有人會相信你;你跟大家講說長榮、萬海會飆,沒有人會相信你。貨櫃航運就是以前,怎麼講,就是你在玩航運的人,大家比較喜歡玩散裝,因為貨櫃航運沒有什麼行情,就是他屬於比較慘的一個產業。那可是在今年,我們就看到貨櫃航運翻了 20 幾倍,這個就是我們講厚尾事件,就是非常小機率,但是當今天遇到一個疫情的造成的一個壓力,導致說可能本來 2020 年沒有拉貨的突然變成要緊急拉貨,突然需求驟升,一瞬間供不應求,所以造成就是我們講黑天鵝事件,因為這可能是你在 2018 年你根本不會想到這樣的東西,它是你想像不到的事情,就是他額外產生了一個新的動能,然後這個新的動能造成了這樣的一個破壞。

所以如果說你當時是按照他的策略,就說我看到他都不會動,他停在那邊盤整,我就先買進在那邊等待,搞不好你就真的賽到這樣的東西。但是更高的機會就是,因為畢竟 95% 的機率,他就是停在上下軌之間。那於是比較進階的版本,就是追求資金效率的人,就會選擇他今天有去挑戰上軌的時候我就追,那我發現是假的我就把它砍掉,那如果今天是真的,那我就跟著搭船上。只是這個策略就如同我們跟大家強調的,在前陣子可能很強,可是在這陣子,如果你使用這個策略的人,你真的是被打成狗,就是我相信如果這陣子做動能策略的應該都覺得很悶,那是一定的,跟市況也是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就是我們舉例來說,如果 Taleb 今天不是在 80 年代那時候出生,他假設是在比方說金融海嘯之後才進入市場,然後去操作他做的做法的話,他搞不好根本就沒有機會紅起來。那還記得上一集的書裡面有提到那個《隨機,致富的陷阱》,就他自己講到什麼隨機騙局,就有很多東西是機率,感情他自己也是隨機騙局的一種。就是這麼多基金在學你,這麼多的你的信仰者在學你的方法,可是一大堆的人賠到脫褲,可是就你紅起來。所以我覺得有時候蠻諷刺的東西就是這樣,就是也就是我們跟大家提到說,你不要幻想說你看那本書就可以變得跟他一樣,因為這個就像他自己提到的,這就是一個隨機騙局。所以他其實自己也是一個隨機騙局,在我的看法是這樣。

***

好,那我們這一節就先到這邊,我們就來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 `BrianG1086`,他說:「韭菜拼盤好吃嗎?癌大你好,學用我全部。小弟第一次小試打『公債』,想請教癌大關於『價值陷阱』的問題。例如說最近有檔金融股,我用今年度預估的全年 EPS 算出來,它的合理價值 75 塊左右,於是在股價看到 75 就開始佈局,結果股價後來就繼續盤跌下去,離合理股價越來越遠。像這樣我就想說,是不是要在設定的 10% 左右往下的安全邊際再開始佈局,是不是比較不會套在前一波的山坡上呢?還是我應該轉換一下心態,尊重市場的大趨勢,改成右側交易,在市場下跌時自己的心情比較不會患得患失。感謝癌大,祝癌大一家身體健康,萬事平安,我會持續幹你娘。」

好,那個你要把左側換成右側,其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我建議你就做個分艙,可能一個帳號做左側、另外一個帳號做右側,然後比看看績效怎麼樣再說,就他不是說換就換這麼簡單。右側交易呢,就是我今天買進之後,第二單一定要買比第一單還貴,就是說我第二單是買的比第一單還要便宜的話,代表在凹單,所以他是完全不一樣的思維。那我覺得都要先試一下,之後才知道自己可以做。

那再來就是你講說你有算安全邊緣,安全邊緣應該是在你投入前就要算的,你不可以說他往下跌,那你才在做安全邊緣,這怪怪的。應該說,比方來說你剛剛講這個合理價 75 塊嘛,所以你安全邊緣你抓 20% 的話,那不就是往下再算 15 塊,就 60 塊,你從 60 塊再開始買,這就是所謂的安全邊緣的一個觀念。所以你不可以等到你已經買進之後,那你才去設安全邊緣,這很奇怪。

那再來就是價值陷阱的問題,價值陷阱的意思就是說,今年賺得到的錢,未必明年賺得到。很多人可能會看到因為今年賺很多錢,所以他就在自己的腦中就腦補,說明年成長率,你看過去成長率都是這樣,那於是明年也會繼續成長什麼的,就是人家講的新常態。你很常聽到某某產業有什麼新常態,那什麼貨櫃輪有新常態、MLCC 有新常態、什麼有新常態、新常態。可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面,我覺得幾乎是沒有什麼新常態存在的空間。就是如果你今天開始賺到一個暴利,就是你突然有一個超級暴力的獲利,然後跟超級大的一個毛利的躍升,其實很快的都會有挑戰者出來,就一定會有其他船廠開始造船,那一定有其他的 IDM 會開始去擴產,因為他發現這東西好賺,大家就會想要來搶,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社會。所以那個循環會像是,今天一個東西毛利很高很賺錢,然後突然就一大堆競爭者加入,然後毛利就變低,低到後來一定會有人倒掉,然後倒掉之后可能就開始供不應求,那又回到了毛利上升的一個循環,就會長這個樣子。

所以價值陷阱意思就是說,你可能看到一個東西它過去很賺錢,可是你就腦補說未來也會很賺錢,可是未來其實是不賺錢的。那你用過去的賺錢的東西來給它一個估值,這就一定會錯得離譜,所以這就是所謂的價值陷阱,大概是這樣。

下面一位,四星三下的自主,說:「麥塊賽馬。主委好,想問主委對於比特幣跟以太幣未來展望的什麼看法?祝福主委全家以及所有聽眾身體健康,謝主委。」

那當然就希望它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的運用,基本上它就去挑戰法幣。就如果說今天有一個幣可以通用全球,那有超低的成本去做轉換,你可以在全球使用的話,我當然樂見其成。只是我不覺得全球央行會這樣就放行它,所以應該之後還是會有很多監管的關卡。最主要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企業會不會採用,Tesla、Amazon 如果大家都採用的話,那當然這東西可能就可以很快速的加速。

但有時候覺得比特幣跟以太幣有一點惡趣味你知道嗎?就它一直強調說自己是去中心化,有點叛逆,然後在這一圈的從業人員很多人就會有點像鄙視外面的所謂的傳統金融仔。你知道其實最早我在創辦一個比特幣的 Telegram 群的時候,就有人講說什麼「傳統金融仔又來講比特幣」。沒有啦,其實我只是創辦一個地方給大家討論,然後很多在參與的可能是年輕人,然後講話就很衝。

那最近發生比較有趣的事情,就是說比特幣的期貨 ETF 之後就可以開始上交易所去交易了,那於是就可能刺激了比特幣大漲。我覺得很好笑,就是如果這個東西是想要完全的跳脫所謂的去中心化、想要跳脫監管、想要跳脫所謂的各國邪惡的央行印鈔,然後導致我們的購買力持續下降或什麼的,可是後面他也是慢慢的去往就是所謂的中心化的東西去靠攏。然後很多就是當時看起來很叛逆的人,就是我就觀察他們的一些動態,因為他們看到這個,他們也覺得這個是超級大的好消息。就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惡趣味你知道嗎?就是大家講說今天要做一個怎麼去中心化的東西,就有點像是很多電影裡面演的,就是帶人民起來反抗,說要創造一個新世界的,就最後面他就成為下一個國王,就類似這樣的東西。

所以對於這個東西的前景怎麼樣看待,就是樂觀的看待這種所謂加密貨幣的發展,而且如果說他是真的可以之後在各地都被採用的話,我不排除把我的很多資產直接換成加密貨幣,這個當然沒問題。不過我個人認為在監管的路上,還是有很多路要走。然後他其實有很多的變體,就不是像大家想像什麼比特幣,像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就越來越像什麼 GameFi,就是近期紅的,就把遊戲裡面的道具 NFT 化。那可是這個東西,我必須說好幾年前就有人在講這件事情,只是他不是在講 NFT,他不是在講 Metaverse,不是在用這很酷的字。就是那時候在玩 GTA 5 線上版的玩家,其實就很希望 R 星,就 Rockstar Games,他們可以讓大家……因為我五代我課金,我已經買了一大堆鯊魚卡了,我不希望說你後來出六代,我東西就沒了。所以希望說我們就把 GTA Online 變成一個獨立的世界,然後就獨立於第五代、獨立於第六代,就可能第六代的東西就把它加進去變成一個新地圖之類的,模組直接上面更新什麼的。

可是 R 星那邊其實不太想要這件事情,很簡單嘛,因為我今天如果說我重新打掉重來,就是你說玩家你第五代課金,難道第六代還要再課金一次?這個對遊戲公司來講,這才是好事,因為我可以賺兩次錢的東西,我幹嘛只要賺一次?

所以其實很多加密貨幣他們講的那些理想的世界,不知道怎麼就讓我想到有一點很社會主義那味道,就是他們想要建構一個看起來很理想的東西,可是他們其實忘記了就是裡面之中的很多人是有貪念的。不過當然我覺得這東西是有轉機的,居然說突然就有一個遊戲商,可以開發 3A 大作的,那他願意接受這樣的一個模式,這個勢必會壓縮到他很多的獲利空間,就傳統我們想像的獲利空間,假如願意去作家挑戰跟嘗試,或是我我很常提到的,就是各個企業願意去接納這個付款的方式的話,我覺得對於整個產業造成很大的變化。

所以我目前的看法是抱持一個觀望,就是我看好這個東西未來的發展,我希望他會有發展。但是如果你說我要建議我的聽眾進去,我覺得不會。我知道現在有很多的粉專開始在帶他們的追蹤者怎麼想要進入幣圈什麼的,但是我自己是覺得,如果說你今天在股票做得好好的,你不要想要亂換市場,隔行如隔山。你在股票上做好好的,你也不會想要幻想說我今天要去別的市場,我這邊做好好的,我要放大獲利,我就加槓桿就好。就你換去別的東西,你未必也可以比較賺錢,而且要投入心力也很多。所以還是要小心,因為我知道現在很多人開始往那個圈子去靠,NFT 可能聽到很多暴賺的例子,可是其實死掉的人是超級多的,這可能是大家要小心的。

下面一位 `Laby困困`,他說:「啾啾念我,車用美股解惑。那股癌大大好,我是新加入的大學生聽眾,最近幾集常常聽到癌大提到車用電子這個趨勢,所以想詢問會推薦 IDRV 或是 DRIV 這個 ETF 嗎?還是說乾脆存久一點直上特斯拉?感謝股癌大大解惑,祝每天開心。」

這兩個 ETF 其實蠻紅的,一個是 iShare 出的,一個是 Global X 出的,兩個都是車用相關 ETF。那我記得成分股裡面,好像第一大都是特斯拉,然後第二大一個是 AMD、一個是 NVIDIA,把 AMD 擺在第二大,我覺得很奇怪,你把 NVIDIA 擺在第二大,我覺得還 OK。所以主動 ETF 的問題其實最大都是你根本不知道便當夾什麼,就算是說你知道,就像我們這樣會去查,他未必夾的就是你要的。所以你幹嘛要讓他幫你夾?你自己配就好,你自己配還沒有管理費的問題。

所以如果你對於這個產業不是很了解的話,那你是可以考慮這樣子的 ETF,然後給人家課一點管理費,也沒有多少,0.6% 對於一些很極端的指數投資者來講很貴,但我覺得其實也還好啦。那如果說你是夠了解的,像我覺得為什麼你會把 AMD 擺在 NVIDIA 前,很奇怪,應該是擺 NVIDIA 才對。所以如果你自己有一點想法的話,還是用配置去做,就自己去配置。如果沒有想法,直接買 ETF 也是可以,就是相對保守一點。你說直接買特斯拉,也是可以,你買特斯拉就變成你的成敗就是跟特斯拉這家公司,那心臟就要大顆一點。那買 ETF 至少是好幾家公司包在一起給你,所以相對的波動性也不會比較這麼大,但是你可能也比較不會有,比如說壓到寶然後賺很多,因為畢竟他是一個平均的一個報酬,就是加權之後的一個報酬,所以看個人,這個絕對是看個人。

下面一位,Let's Go,他說:「我們雙龍村一定是大拇指的。那五星球要包一定是大拇指。感謝癌大每週兩次的陪伴,豐富紮實的內容常常讓我上下班精神不濟時必須一直回放才跟得上。那菜雞股市做得爛爆,但有癌大當生活台聽很棒。癌大唱的珍珠美人魚,忍不住刷了五次。不知道癌大現在還有時間聽歌嗎?在這裡想推薦同是 HAKKA 的癌大一首歌,是中國客家樂團『九連真人』的〈莫欺少年窮〉,那可以 YouTube 搜尋現場表演版,魅力驚人。那最後祝癌大全家平安,小主委日日安穩睡過夜,平安喜樂、幸福美滿。」

好,謝謝這個 Let's Go,那我回去找來聽看看。

下面一位,壓壓壓,他說:「住在 2330 跟海上套房怎麼辦?海上飄怎麼辦?航運股是否會回來呢?」

2330 我個人覺得還好啦,但是航運股會不會回來,我覺得是相對困難。因為我其實蠻早就跟大家講說航運股是景氣循環股嘛,只是我那時候 call 太早了,因為我那時候問業界朋友,他們真的就跟我講說農曆年就結束,然後我就在節目分享說農曆年會結束,然後我聽到就這樣,我就如實分享。然後之後後來我就被提到 PTT 上面,就是有些人就要酸我、嗆我。然後之後後來,我又再出來跟大家講說還是要小心這樣的東西,因為畢竟這個東西跟電子股有很大的差別。因為那時候的風氣是一大堆人講說「為什麼航運不可以成為台灣的新電子股?為什麼他不可以變成主流?」所以我發了一篇文討論這件事情,然後又再被轉貼出去說我在蹭什麼,我就懶得評論。

想要看到一堆水手死掉,其實我個人以前會覺得很高興,就是「幹,你們活該死好」。可是現在你就會覺得,你一定有一些聽眾在船上,一定有一些人受傷或什麼的。而且股票市場本來就不是在拼你贏我一個,就是我到底可以賺多少錢,他不重要,重點是你可以活多久。你今天可以暴賺,但明天會賠光,你跟我講你暴賺很屌,我一點都不在意。你跟我講說你連續五年、十年都在賺錢,這個大拇指,就算你賺得沒有很多,可是你都在賺錢,大拇指。跟你跟我講說你今年賺 200%、300%,結果你明天賠掉,那你就是一般的韭菜。

所以每年飆股出現,就有很多飆股流氓,這對我們來說其實也很困擾,因為我開始錄節目的兩年到現在就遇到了這一次飆股流氓,但我相信以後一定會遇到。因為當時我也是看到什麼撼訊、國巨在飆的時候,也是一大堆飆股流氓,就是他們會開始跟你灌輸說……我覺得他是在捍衛自己的信仰,因為他可能自己也很害怕,所以他就要藉由批評別人來讓自己感到安心。然後他們嘴臉很兇,就是在這種討論區幹人家或什麼的,但是我必須得講這個東西,因為畢竟就我們一直提到,他根本沒有新常態這種東西,只要是跟你講新常態,根本沒有這個東西。

只是我那時候講太早了,如果我今天是在 200 塊發表這個言論的話,我就成為神人了。可是真的沒有人猜得到那個高點在哪,你猜得到的話,那你就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功奇才,沒有人猜得到。可是基本的觀念就是這樣,就有些東西,這個東西是景氣循環股,沒有什麼不能承認的。我自己也會炒景氣循環股,我自己不是講過我也會玩散裝航運嗎?所以我沒有要攻擊誰,可是那時候就有很多人覺得幹嘛在攻擊別人什麼。

所以其實那個觀念都講過了,那你說 2330 跟海運比起來,哪一個可不可以回來?2330 是我個人覺得回來機率超級高,特別是你看那什麼鬼神財報。可是你說航運的話,我相信之後應該特別是有越來越多產能開出來之後,那他終究會歸於平淡,就是他要回去的話絕對是比較難。但是當然你說不會突然有一個什麼回馬槍暴力反彈?有機會,但你說要衝回高點,我個人覺得超級困難,我再一次在這邊再立一個 flag。

下面一位,金叉五先生,說:「吵架救股市。主委你好,第一次留言是想祝福海巡最美的天蠍座 V 生日快樂,順便趁亂告白,廣豐好帥,我愛你。那再次想推廣一下股癌群『吵架救股市』的風氣,只要在股癌群裡吵架,隔天台股就很高的機率噴噴。但最近吵架的人變少了,同溫層也越來越厚,所以想來推廣一下股癌的 Telegram。那無論是想要練習嘴砲,還是想要救自己的持股,歡迎來股癌群吵架。舉凡性別、政治、疫苗、投資、侵犯等議題都歡迎大家來吵架救台股,謝謝。」

那這個金叉五先生講的是正確的,就我們台股群每次在吵架的時候,很高機率(probability 高)就是隔天就要反彈的。那我覺得這跟一般韭菜的那個心性是有關係的,就是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當一大堆人開始停損,然後開始貼畢業文,然後開始跟大家講說「賠爛了,再也不要玩股票」,幹,馬上就反彈了。

就像那時候有一大堆人在美國的成長股修正的時候,很多人就說「誰說他媽美股很好做?」那時候我們的群組超多人跳出來,就一直在罵這個,然後貼那個幹話梗圖說「誰說美股好做的?」然後就說回台股。就後來美股就開始一路漲到現在。那時候回台股的人,其實是講說什麼「台股世界強、世界第一」什麼的,然後謝金河整天在那邊發文說台股怎麼樣,很厲害,超強,超強。講完之後後來台股就一路從八月就殺到現在。所以有時候很諷刺就這樣,就大家極度樂觀的時候就要出事,然後大家開始很悶,要找架吵的時候,幹,行情就要回來了。這個是真的。

那下面一位,有讚,他說:「哭啊,美股無情下殺。那主委你好,想問聯準會說減 QE 對美股股市有什麼影響?感謝癌大,祝全家平安,股市長紅。」

就當然理論上少了銀根,可能會讓資產的價格做修正。但是我個人覺得,你一定不會等到什麼聯準會開始講說要去 taper、要去縮減 QE 的時候才看到跌,搞不好現在早就跌完了,很難說。但是我個人的傾向是,股價往往都會提早反應,就算這個東西他真的會對市場造成衝擊,是大事小,可是都一定會提早 price in,就會提早去做動。

那你講說客觀上看這件事情,縮減 QE 當然他一定會對資產的價格造成一些影響。可是目前有趣的,是根據一些數據顯示,目前美股的估值用 forward P/E 來算,很多的,然後因為很多大權值股盤在那邊,他已經像是回到疫情前的水準了。你就發現說看美國股市真的超變態,就是他們的公司真的太會賺錢了。所以其實股價對去年到今年,很多都翻倍,但是後來也大都在盤。在盤的過程之中,一大堆公司的財報、獲利就追上來了,所以現在估值又有些開始回到疫情前的一個狀態了。所以你說,就如果現在開始把這個銀根給收攏回去,甚至升息,你說股價會不會有什麼毀滅性的大跌?我覺得不會,就是我持續目前看來是看長多,因為很多企業都還是持續的有很不錯的獲利,我大概是這樣。

下面一位,大衛1R,他說:「去年聽到現在第一次留言,我先吹爆。第一次留言,我是台中人,聽了那麼久的第一次留言,剛好因為工作的關係,最近也常跑林口。上次在機捷上正要到林口站留言,但是沒有被念到,希望這次可以被念到。那哪天如果在林口遇到你跟小 주혜,希望可以用『小 주혜 幹你娘』的姿勢和您打招呼。」

不是,「小 주혜 幹你娘」是我知識,我自己都不知道。

「他都相信我應該會蠻好認的,因為朋友都說我有一個得天獨厚的雞巴臉。那想請問主委對股票價值不超過 50 萬、出社會約兩年的菜雞使用股票質借的看法?那這會是一個不錯的額外投資方式嗎?聽過一些財經老師介紹,透過質押好的股票帶出資金再進行投資,例如每年 2% 到 3% 的利率,將借到的資金投入每年穩定配息 4% 到 5% 以上的股票或是 ETF,從中賺取一些價差的做法是否合宜呢?謝謝。祝福全家幸福健康快樂,小主委趕快長大成人。另外小弟本業從事 iPad 智能 POS 的業務推廣,林口剛好是我想要耕耘的區域,那如果有即將開業或是已經開店的老闆有需要提供服務,歡迎 IG 收尋 iCHEF David 私訊我。那沒開店的朋友也歡迎加我朋友。」

那股票質借、股票質押,他是一個,怎麼講,確實是蠻多人會做這樣的一個東西。基本上你的股票多,那它又是績優股的話,可以談到的利率又更低,甚至有些我知道是可以壓在兩趴甚至更低。那所以質押就是你把股票壓給這種證金公司,那他就會把錢給你。就舉例來說你如果是壓這種很穩定的股票或是 ETF 的話,應該是可以貸到六成吧,那如果是一些小型股的話,他有時候不會讓你貸,那如果是波動稍微大一點的股票,可能給你貸個四成,那就是看狀況。

所以他意思就是說,我先用錢買了股票,然後把股票拿去押,然後我等於說我在額外貸出一筆錢,然後再去買更多的股票。他就是某種程度去放大槓桿。那放大槓桿這件事情到底可不可以做,就不管你用質押還是用借錢,那個核心道理都是一樣的,因為本身這個就是去擴大你信用的一個方式。那擴大信用要考慮的東西,其實並不是說這個東西報酬率是可以多少。因為我們今天講承平時期,只有白痴,只有白痴才不會把槓桿開爆,然後把可以借的錢都借爆,假設我們可以預測說未來 20 年都是風平浪靜,只有白痴不會去借錢。

可問題就是因為沒有人可以預測到這件事情。在金融海嘯之前,在達康泡沫之前,在黑色星期一之前,其他市場上一定都是很樂觀的,就大家根本不會覺得會出什麼事情。那你一定會說,你這樣是事後論,回頭看,這個是因為那時候就已經有房地產泡沫,不是我跟你講,如果當時真的是有什麼房地產泡沫很明顯的話,不會只有 Michael Burry 跟幾個少數人在那邊做空房地產,就各大銀行他們也沒有看出這樣的問題。所以很多這種我們講黑天鵝,就是你當下根本就沒有人會注意到,或是說就算你注意到,可是你用別的方式去合理化,「啊,就房市很好」,對吧,「那房市很好,大家要買房,就是沒什麼問題」,就會變成這樣子。

所以你說,如果未來台股就像我們看來都很好,台灣的基本面強、外銷超強,那你說之後的兩三年一定會都一直走多頭?如果你真的很敢確定這樣的事情,你當然白痴才不借錢。但是如果說你是跟我一樣,我是不敢確定,我真的不敢確定。你居然說什麼,你知道搞不好哪天後來台海出了一個危機,未必真的打起來,就是台海有相對嚴重點的危機,那股票大跌一個五成,指數跌掉五成,你有借錢的你就掰了,你就直接出局。

所以借不借錢投資股票,其實跟那個報酬率真的是沒有什麼太大關係,就是你有沒有那個信心去去承擔「假設說你錯了怎麼辦?」就是你錯了,你有沒有辦法就耐得住這個壓力?如果可以的話,那你再去考慮,你再來看報酬率。報酬率是擺在第二層去思考的,那第二層思考是很簡單,反正就是你質押出去的東西,利息 1.x%、2%,你只要找比這個高的就好了嘛。所以你就算去買一個最無聊的台灣 50 指數,那可能都比這個高。所以其實要怎麼做,這是簡單的,難是難在「你確定嗎?」你要確定,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好,下一位,三居哥,他說:「澎湖硬漢是歷史罪人嗎?那感謝主委,我先吹。聽了很久節目,學了很多觀念。那請教主委,你一直都說你是長線交易者,但記得你之前有提到,你一個月交易稅有到幾十萬,把印鈔機怎麼會需要這麼多交易稅?小菜雞搞不懂。那另外請問,一支股票借券被借到列入警示股,是不是很奇怪?(合一),借券等於要放空這個理論成立嗎?那最後請問,為什麼你覺得美國升息台灣就會升息?之前美國升,澎淮南就裝死。祝主委一家平安健康,小 주혜 長大不要歪。」

OK,感謝這三居哥,那一個一個回答。首先他講說我是偏長線交易的,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交易稅,因為我之前在 Telegram 貼給大家看,基本上交易稅可能一年就繳掉了幾百萬。那為什麼會繳到這麼多交易稅?很簡單,因為我在美國我真的是做長線,可是在台股偏比較中短線,甚至有時候會做一些……比較不好說,反正就是偏很短的操作。那因為這個操作會刷出很大的交易量,那這交易量可能刷起來是十幾億、二十幾億,所以這個交易稅要繳出去的錢就變很多。所以是看市場,就在美國這邊真的是抱比較長線,至少比較短的三個月、六個月差不多;但是台股比較短的,有時候五天就走,就是我覺得看錯我就砍掉了。所以當今天投入的金額又很大,那周轉率又很高的話,當然你繳出去的稅就會高。

再來就是說,有一個股票借券被借到列入警示股,是不是很奇怪?(合一)。那合一的要空,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有在追蹤籌碼的朋友有發現說有一個分點,那分點是還蠻厲害的分點,就是說好像上一波也是這個分點買進之後就開始漲什麼的。但一樣,不要把這邊當報牌台,拜託,我是分享一個我聽到的一個蠻有趣的事情。

那借券是不是就是要放空?未必。如果說「借券賣出」,那就是放空。借券未必是要放空,但是如果是「借券賣出」,那一定就是要放空,那也是法人放空的方式。

然後再來就說,為什麼我覺得美國升息台灣就升息?我沒有說一定會升息,就說目前如果說美國看到就是有升息的狀況產生的話,你看很多新興市場,因為他為了怕錢整個被吸走,所以他就必須要配合去做升息。那我上一集是提到說台灣的體質算相對好的,所以未必會跟,最終還是看 CPI。

那你說彭淮南是不是裝死、歷史罪人什麼的,其實我覺得也未必,看你有什麼角度去看他。就是你莫名其妙,你不會沒事就要升息嘛。因為我知道外面有個說法是說,台灣應該要升息去打房。但是升息這個東西是……他不是影響到房市。因為很多人是對高房價這個事情深痛惡絕,所以他希望說用任何方式就是要把房價打下去。但是你升息一升之後,企業界貸的成本也變高,那很多的問題都會隨之去產生,你的房貸也會變高,什麼什麼都會變高。

那他也不是說你沒事就要去升息,其實最主要是盯台灣的 CPI。那台灣的 CPI 假設就控得好好的,那幹嘛要升息?所以這個完全是看你有什麼樣的角度去解釋。就如果說你正是很討厭房地產真的太貴,那你一定會覺得說幹嘛,升息,升息爆,最好是毀滅大家,最好是一半的屋主都去死之類的,那房價就便宜了吧。可是如果說你是用比較我自己覺得比較相對客觀的角度去看的話,就是台灣真的有必要大砲打小鳥去升息?那個其實還是要先看說,我們目前實際上就台灣有沒有發生嚴重的、比如說通膨之類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問題的話,那你說看到升息我覺得可以期待,因為美國在升息之後,你就看到新興市場的國家,什麼巴西、俄羅斯就要跟了,所以韓國跟,那台灣搞不好也會跟,這是可以期待的,但是並不是說絕對會發生。

大概就這樣,好那這集我們就先聊到這邊,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