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85:網飛往天上飛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本集節目由《森歐黎漾 Saholea》贊助。
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換季雪花飄,抗屑要做好。
頭皮癢就跟風險管理一樣重要,做好抗屑控管,讓你的頭髮不在關鍵時刻下起暴雪。
MIT 髮沐品牌《森歐黎漾 Saholea》,網路五星吹捧,熱銷全球 14 國。
正式進入換季,皮屑搔癢爆發止不住,就像是股災跌不停,快試試淨平衡茶樹系列。
經衛福部與歐盟雙認可抗屑成分,有效對抗頭皮癢。
茶樹系列可以深層清潔頭皮,配方溫和,無矽靈、無人工色素,男女都適用。
幫助你停止皮屑搔癢,髮根清爽蓬鬆,如人氣漲停板。
他的洗髮精有控油、滋養跟淨亮蓬鬆款,沐浴露適合痘痘肌使用。
我個人的心得是,森歐黎漾 Saholea 這個牌子,他洗起來非常的清爽跟涼爽,味道也是適中,不會到特別的強烈。非常推薦給頭皮有一些問題的朋友,你可以試試看這個牌子,或者說你只是想單純找一個好洗、感受度又很讚、喜歡早上整個活過來一樣的洗髮精跟沐浴露的話,那你就可以參考看看這個牌子。
MIT 髮沐品牌《森歐黎漾 Saholea》,榮獲 Global Green Beauty Awards 全球綠色美妝獎、Monde Selection 國際品質評鑑大賞肯定,熱銷全球 14 國。
即日起至森歐黎漾的官網購買,輸入股癌專屬折扣碼「GOOAYE」,享最高 250 元折扣,滿額再享多項好禮。
為了慶祝 MOMO 旗艦館開館,MOMO 購買也有現實優惠。另外台灣蝦皮、馬來西亞蝦皮也都可以購買。
更多資訊我放在連結欄,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
開頭這邊先來給大家推一下影集,這一部叫做《Maid》,女傭浮生錄。《Maid》就是那個女傭的 Maid,它是一個基於回憶錄的影集,從書本裡面翻拍出來,這本書叫做《Maid: Hard Work, Low Pay, and a Mother's Will to Survive》。我相信你看這個書名,《Maid》女傭浮生錄,你應該跟我一開始想法一樣,你看名字你就不會想要看這樣的東西。但是因為是我老婆在看,我跟著看,看一看真的很好看,所以請大家從第一集開始,她就陪我一起從頭再看一次這樣。
覺得是一部把想像中比較無聊的題材,可是拍得很有趣,然後敘事能力很好,畫面又做得很好的一部劇,就是一個小品大作。我覺得小品就是它可能不是科幻大片、什麼大成本大片、3A 大作,就是一個小故事、平平凡凡人的小故事,那只是把它拍得非常的深刻,我覺得演員表現很好,女主角是 Margaret Qualley。這個女主角在另外一部片叫做《從前,有個好萊塢》裡面也有演出,她演裡面的一個女嬉皮賽人。那這一部我相信我自己有跟大家推過,如果沒有的話,這部一定要看,《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從前有個好萊塢,那它是 Quentin Tarantino 的電影,主演有李奧納多跟 Brad Pitt,光是這兩個就值得你一定要看了。那同時有 Margaret Qualley 在裡面,這是我會挑片這樣子。那我是沒有發現 Margaret Qualley 她也有在那一部演出,這也是我老婆跟我講,我才知道的。那同時這一部的女主角的媽媽,就是她現實中的媽媽,反正這部片我覺得很深刻,她是適合那種家庭一起看,或是你跟你的男女朋友一起看,都沒有問題。
她不像《Sex Education》(性愛自修史),如果說你是跟家人一起看,有時候很尷尬,有長輩在,超尷尬。特別是第三季,我覺得差強人意,就是它把太多那一種,怎麼講,就是什麼女權的東西,或是說有些人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 pronoun 是什麼,我不要當 he 或是 she,我要當 they,就是這樣的東西一直在那邊強調,然後一直在強調性平的東西,就看了一絕超煩的。就某種程度,我好像變成一個保守派,其實這方面的東西我是非常開放的,但是我就是覺得大家現在是強調得很煩。但是也不要誤會,就不要摸我說,所以這樣你是反女權?你是反這些所謂的 LGBTQIA+ 社群?絕對不是。就像是,如果有人拍一部一直在跟大家講客家權、苗栗權的,我也覺得這部片超有病,即便我是客家人、我是苗栗人這樣。所以我會覺得這種東西很煩。前面兩季是很不錯的,但在第三季就是有一點差強人意。
不過其實 Netflix 它的選擇很多,就是目前你在上面可以看到的作品超級多。那我們可能再幫大家、跟大家推薦,但是這一部《Maid》,我覺得大家必須先看,如果說你是現在有時間的話,這部是蠻引人入勝的,還蠻有趣的影集,不是電影,影集。
我們就來看一下 Netflix 的第三季財報數字。營收部分,74.8 億美元,那這是切齊了 FactSet 分析師 Consensus 的 74.8 億,就完全切齊。那 EPS 的部分,3.19 美元 versus 2.57 美元,這是擊敗了分析師的預期。那全球淨增付費人數 440 萬 versus 378 萬。所以這個財報總的來講,就是一份擊敗預期的財報,就是我們講的一份好財報。
但是看財報其實看過去的數字,那次要,我覺得最重要是看公司有沒有給出未來的 guidance。舉例來說,在疫情的巔峰期間,其實很多公司都拒絕給 guidance,說我們沒有辦法預期之後的市況會怎麼樣。那沒有辦法給 guidance 其實對市場會造成很大的影響,guidance 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我們後面跟大家再提到。
那同時呢,Netflix 的總用戶已經達到 2.136 億人,那其中看過《魷魚遊戲》的 1.4 億,就占比非常高,所以也是他們有史以來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魷魚遊戲》之前在 QA 有人問我說好不好看,那我給出來答案是,我覺得還好,我覺得沒有到特別要看。但是衝著他的名聲,你還是要看一下,就你要去了解一下說它演什麼。那絕對不是用我是一個什麼反主流的人,你知道嗎?其實我也很不喜歡那種所謂反主流的人,最紅的 YouTuber 我不看,最紅的 Podcast 我不聽,五月天我不看,就是那種商業的、跟主流妥協的樂團我絕對不看,我只聽地下樂團,很多這種酷哥跟酷妹,我相信身邊都有這種人,那絕對都要去看這種所謂非主流,覺得非主流比較帥,誰變主流,誰就是向資本主義妥協。
我不是這樣的人。其實我會覺得這部還好,是因為它的那個題材就是大逃殺的味道,反正最後面只可以有一個人活下來,這個東西已經在很多地方都有看過、很多遊戲都玩過,所以我覺得新鮮感就比較差一點。但是當然,這部我覺得它最值得一看的是它的畫面的構圖,然後角色的選角選得很好,演技也都很好,裡面的韓國影人都是很不錯的,因為那個印度的那個也是蠻令人印象深刻的,就瘋人院那個。我覺得這部就是看裡面的角色刻畫,劇情的部分太好猜了,特別是以亞洲人來講,但是我相信對於這些美國人、老美來講,他們可能覺得很新鮮吧,應該是這樣子。因為你看到很多好萊塢的演員都一直在玩《魷魚遊戲》的梗,然後同時這些演員在這部劇爆紅之後,他們的訂閱跟追蹤的人數就直接往上噴,在全球造成一個非常巨大的成功。
我覺得這就是 Netflix 再一次地去跟大家武力展示,就是他的全球的供應鏈有多強。這不是任何一個什麼串流平台,今天講說我要到韓國去拍一部戲,你說拍就拍得出來?因為導演是誰、演員是誰,那製作要怎麼樣去整合?這其實都是學問。那我覺得這是 Netflix 的強項,所以他一直維持著一個很高的定價,然後同時很低的 churn rate,就是大家不會因為我今天來 Netflix 看完某一部、看完《魷魚遊戲》,我就把他退訂,很少。但是大家會因為某一部然後去訂什麼 Disney+ 跟 HBO,然後就把他退掉,這個是我們在其他平台有看到的一個現象,churn rate 是很高的。那很高的定價、很低的 churn rate,就代表很大的 lifetime value,就是他的用戶可以產生的終身價值、可以推算出來的價值,就是比較高的。這就是他一直維持一個非常強勢的原因。
那同時我們有觀察到,在這一次,北美市場的營收他是回到了成長,就較上一季是些微的成長 0.2%,那這個成長其實是一個好的,因為上一季其實是衰退,但這一季重回成長,代表趨勢性是好的,代表說再一次地回到一個上升的軌道上面。那同時歐非市場,就是歐洲跟中東還有非洲的市場,我們看到他的營收的年成長率是來到了 20%,那同時用戶、訂戶的成長率是 13%。那最強的市場還是亞太市場,亞太市場的年營收的成長率是 31.3%,那用戶的部分是成長 27.9%,這是他目前成長最強大的市場。那就搭配了《魷魚遊戲》在亞洲造成一個旋風,所以我個人覺得之後在亞洲市場,我們可以看到更顯著的成長,這會是 Netflix 他非常強大的一個動能。
然後再來就是公司他給出來的第四季的 guidance,營收是 77.1 億美元,就是會較第三季稍微成長一點,但是 EPS 0.8 美元,Consensus 1.12。就是說分析師預期第四季的 EPS 應該要有搞到 1.12,但是因為他要去攤提一些作品的製作費用,所以 EPS 其實被往下打。那有些人可能就抓了這個理由說,你看所以 Netflix 跌,第四季的 guidance 不好。是這樣,你有沒有回想一下我們當時在講 Netflix 往地上飛的時候,回去聽那一集,Netflix 往地上飛,我們那時候怎麼講 Netflix,跟我們現在怎麼講 Netflix,其實是一模一樣的東西。所以你會發現股票市場真的好好玩,我們在三個月前跟三個月後,其實同一家公司,但是股價差了 30% 之後,大家講出來的話都不一樣了。之前唱衰,說 Disney+ 會擊敗 Netflix,bye bye。然後後來,他媽的 Netflix 長上去之後,Netflix 就變成了世界第一。那現在可能在短線上又有一些人會說因為怎麼樣怎麼樣,但是我個人覺得 Netflix 第四季開出來的成績,應該是可能會再一次讓大家感到非常的驚豔。
所以主要是因為他有很多大作要持續推出,像是《The Witcher》的第二季,我看這個超想看的。那還有《紅色通緝令》,這個我也超級想看。所以第四季,他們在電話會議裡面是推估說,可以吸到 850 萬個新用戶,這個是高於市場預期的 832 萬。所以有些是超出市場預期,有些是略低於市場預期,那股價盤後稍微跌了一點,各種故事就出來了。
一樣,我們在看公司的時候,盡量專注於中長線的表現,就是你當天發生的事情,然後你用當天的股價去解釋,那個太容易被打臉,隔天就會被打臉。就像 CrowdStrike 開一個財報出來,大家解釋多爛,因為大跌,那兩天後直接漲回原點,還往上噴,就很尷尬。所以我們盡量不要去幫很短期的東西去找一個理由,因為公司其實你會發現,在三個月前跟三個月後,它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並不是說什麼三個月前他們並沒有這種全球供應鏈的製片能力,他們《魷魚遊戲》早就已經在排了,所以第三、第四季的這種強檔大作,其實在 Netflix 往地上飛的那時候早就在排了。但是他媽誰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會殺十幾趴?所以在市場裡面真的很難預測這樣的狀況。
這也是為什麼我跟大家建議說,其實我們用理論講都很簡單,就理論上是,你只要買進並持有一個好股票,就這樣嘛,這就是投資,超簡單的。可是實際上並不是,因為實際上你遇到很多的突發狀況。就像是當時我自己,本來規劃要加碼的資金,就一時間意亂情迷想說,他媽滿倉幹進去死了算了。就一滿倉幹進去,當天就直接吃了一個 10% 的跌幅,一天吃 10%,其實是蠻痛的。但因為很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麼,所以就算 Netflix 之後真的他媽跌到下市好了,他也是在我的風控管理之內,因為那個部位都是算好幾趴的,所以我是可以承擔那個風險的。
但如果說你是當時你想要什麼單純的賭財報,把所有資金壓進去,或者說你其實對 Netflix 不是很了解,就是人云亦云的話,那可能就比較難抱住。所以我們建議,對於股票,我知道其實很多人在股票上待久之後,他開始就懷疑基本面這件事情,因為很多東西就提早 price in 了。像 Netflix 為什麼這陣子會突然往上漲?搞不好就是在提早漲這個財報,就是有人比你先知道,所以就先動起來。這也不是台股專利,其實在各國市場,偶爾也是會看到這樣的狀況,就在股價先漲,然後開一個財報,他不是虛漲的,就是財報開出來你才知道說他不是虛漲,所以前面其實就是市場去做一個反應的。但是我們其實當下都不知道會發生這種事情。
所以資金控管非常重要,就是說你不要像我那次,就是可能一時間意亂情迷,然後想說幹,媽的,幹進去死了算了,就會遇到像可能下殺個十幾趴,也就受不了。因為就我所知是,Netflix 那一次我跟大家分享完之後,才發現一大堆人浮出來說,他們在賭財報,然後全部都停損掉。那現在回頭一看就發現,自己真的是砍到一個低點,自己砍到阿呆谷這樣。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可能對這個東西不是很了解,或者說他一次壓太多資金,他不得不停損。就算他心臟夠大,可是因為他也是賠掉太多錢,他怕說如果真的下去,他就畢業,所以他只好把他停掉。在這樣的過程之中,很多人就慢慢地失去本金。
所以我覺得,其實你看好一個公司,那個策略也是很重要的,就絕對不是說什麼你就是單純的 buy and hold。當然 buy and hold,如果你真的辦得到,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策略,在美國我覺得很好用。但是如果說你未必可以做到,你的心態會受到影響的話,你可以規劃一點我們講的防呆機制,來幫助自己不會說遇到波動,然後就受不了就直接把東西砍掉,這是非常重要的。還是很期待 Netflix 之後的作品,我是希望說可能每一兩個月都可以介紹幾個很不錯的東西給大家,一起來看片,這是一個快樂的生活。
我昨天在臉書上面有轉貼一篇 Pat Gelsinger 的新聞,他是附帶一個分析師的評論,我覺得那篇寫的內容跟我講的完全就是一模一樣。就是我一直很好奇,因為我看外面其實蠻多人對 Pat Gelsinger 評價上來不錯的,台灣的一些分析人對他討論,覺得對他是印象蠻不錯的,就希望他可以帶 Intel 走出一片新的風貌。可是我就整天看他放話、又投書、又怎麼樣,反正就是在嗆人,然後我就一直不懂為什麼他要做這樣的事情。
就是硬體公司去放話嗆人,其實是一個很好笑的東西,因為你不是軟體公司,你知道嗎?軟體公司,特別是像很多這種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什麼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這種訂閱公司,他們的特色就是在於說,他確實可能因為某一個大客戶的加入,或是某一個轉機,然後突然就大爆射,所以他可以跟你畫很多夢,就是我們潛在市場有多大,我們 TAM 有多大。你看超喜歡提什麼 TAM 有多大,你他媽的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很大,不代表你一定吃得到。但是軟體公司就是,市場就可以接受他們去放話這一套,就是我的目標市場有多大,反正比手畫腳,就是我什麼時候會吃掉他,類似這樣。所以大家願意接受這樣的東西。
硬體是一個很實打實的地方。舉例來說,你一個 CPU 做出來,一台筆電做出來,大家直接拿去跑分、直接去看散熱狀況、直接看你的效率,那個就直接量化一筆,所以就知道說你的東西水準在哪裡,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去放話。你應該就是趕快的把好東西做出來,確保你的東西不要 delay,確保你的 Sapphire Rapids 不要 delay,你的東西都好好做出來,那成績自然就會還你一個公道。不用告訴大家說你是有多屌、你是有多行、你有多勇,跟阿偉一樣勇。所以你沒有必要在外面放話。
但是我心想,就是 Pat Gelsinger 他會需要這樣子到處放話,其實應該蠻大的部分是,他需要更多的曝光,他需要政府的補助,然後他想推這個 IDM 2.0,就是他們要重新的回到晶圓代工,所以可能需要政府的補助、需要更多的曝光之類的。不然我實難想像為什麼他要一直放話,因為就很尷尬。像我早上轉貼完這個新聞,你晚上他就真的被打臉了。因為那個新聞寫說,Intel 他招手蘋果,劍指台積。劍指你媽的台積。
因為晚上蘋果就出了兩個 M 系列的晶片,一個是 M1 Pro、一個是 M1 Max,在他們最新的 MacBook Pro 上面。這個新聞其實基本上就是宣告了 Intel 就出局了,你的 CPU 就完全不見了,就是 Apple Silicon 他們自己做設計,然後設計完之後交給台積電代工,就是一個完美的方程式。其實你會發現真的是一個完美方程式,一個強大的 IC 設計公司,然後再搭配台積電的代工,就像我們看到聯發科開始去把高通擠出去也是一樣的狀況,就是發哥設計晶片,那台積電把晶片做出來,就把高通擠出去,然後高通可能之後要重回台積電的懷抱,類似這樣。
所以這是一個完美的方程式,然後你說你要招手蘋果,劍指台積,然後當天就被打臉。其實我覺得身為一個 Intel 的 CEO,這樣是一個很尷尬的事情,就是你這樣子被打臉是很尷尬。不知道他的公關團隊到底是他媽出了什麼事情,會讓他在外面就是到處去放話,然後在各個媒體投書,已經看過好幾次,就是一直在講話這樣,我覺得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
所以我知道有些人還是會選擇去信賴 Intel,他之後會漲什麼的,但是你到時候你去比漲幅,你不可以就是說,這家公司有漲 10%,你看吧,好公司他有漲 10%。你要去比他的同業,你要去比一下 AMD,你要去比一下 NVIDIA,他早就不知道被人家他媽甩到幾條街之後。就是你之後要追,那你至少要先追過同段期間內,你的同儕們,他們的漲幅是多少,你要先追過這個,你才來講大話。就像你硬體公司,你先做出東西才來講大話。所以這個是我真的是比較屬於看不懂。
那拉回蘋果的 MacBook Pro,稍微聊一下,其實也不用聊太多,因為他的產品的規格,比方說解析度多少,你自己上網查,我直接跟你講結論。結論就是,如果你今天是沒有預算考量的話,蘋果的 M1 筆電,M1 Pro、M1 Max 系列筆電,就是你目前可以買到市面上最強的筆電,他甚至是贏過其他廠牌的頂尖筆電一到兩個世代以上。反正只要你錢夠多,這個東西絕對就是最強的東西,你直接買下去就對了。
但當然如果你要考慮 CP 值,或是有些人,舉例來說你不喜歡大砲打小鳥,像我自己就大砲打小鳥,我自己這一台 MacBook Pro 的 2018 頂規,就是有一個 Touch Bar,雖然 Touch Bar 人家都在幹譙,可是我覺得 Touch Bar 超帥的好不好,你們這些人就是不是真正的果粉。像我們這種果粉就是,幹,他出一個東西我根本不想管他的實用性怎樣,他好看就好了。那在筆電,基本上我自己只有用這個 Chrome Browser,然後拉一拉剪輯一下我的 Podcast,那也沒有剪輯,就是拉一拉、輸出、上傳,根本就是拿大砲打小鳥。可是就是爽,好爽。
那如果說你用 CP 值去考量的話,當然你就不需要像我這樣,買到一個 9 萬塊的筆電,然後去做一個可能 2 萬塊筆電就可以做的事情。但如果說你是沒有這個 CP 值考量,你就單純是你想要買市面上最強的東西,直接買這台就對了,這個蘋果的筆電就是現在市面上超級無敵強的東西。
那供應鏈也很強,就越來越多像這種譜瑞、或者是說創惟,或者是中探針,這些就是我們講的廣宇的 MacBook Pro 的供應鏈。或是說像是台表科,它是有切到手機、有切到筆電、又切到 iPad,只要是 Mini LED 的封裝,那台表科都有參與。那我覺得比較可惜,就是我自己並沒有花太多心思去布局 MacBook Pro 相關的東西,反而是布局了很多 iPhone 相關的,然後證實了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有些東西本來都跟死魚一樣,那有些甚至賠錢,就蠻不爽的。
那我覺得這是一個轉換期,我相信在今年之後,可能蘋概股的表現,我大膽去做一個預測,就是未來你很難看到蘋概股像過往,就是手機部分有一個很強的漲幅,反而那個焦點有點變成像 MacBook Pro,我覺得它相關的供應鏈的表現就蠻猛的。可能是怎麼講,就手機這一塊,你知道蘋果當初最早的時候,它甚至可以吃掉整個市場九成的利潤,所有智慧型手機市場九成的利潤是蘋果一家公司吃掉了,即便它的市佔可能不到五成,就是一個市佔相對小的公司,可是吃掉大家的利潤。那現在這個利潤,它也是吃掉七成,它市佔是十幾趴,可是還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公司。
但是我覺得可能就是有一點,怎麼講,就比它之前最榮耀的時候,現在有一點後繼無力吧。我也是在想辦法去解釋這件事情,因為那個供應鏈其實營收都開出來,但是股價就是沒有表現,反而表現是表現在 MacBook Pro 的供應鏈上面去了。就比較可惜,有時候你就會漏看一些東西,明明就是在盯著蘋果的供應鏈,可是因為你太專注在手機這一塊,你就放掉了 MacBook Pro 這邊其實表現得很不錯。
那手機的部分,之前是跟大家講說,出貨量是九千萬台,那目前是聽到說可能下修到八千萬台左右。那這下修比較像是一個遞延,並不是說需求不見,也不是說什麼大家已經先換 iPhone 12,所以不換 iPhone 13,iPhone 13 還是賣得很好,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說,蘋果也遇到的缺料的問題,所以東西可能會遞延到明年第一、二季。就是說你可以看到一些蘋概股,它的營收本來高峰會是落在第四季,那可能今年會有一點變化,就是在第一季可能會出現我們講說淡季不淡。但是如果說你要去期待蘋果的手機供應鏈可以繼續噴,我個人覺得那邊應該已經曲終人散了,應該是已經茶都涼了,大家已經離場了。
好,我們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是拿著死神,他說拿著死神去火龍果。上面這個標題是 9 月 1 號,一位叫做 Pailai 的聽眾他留言的標題,內容就是用留言功能給我一些指教,罵的大致上是還不錯,但其中關於高中生是否該乖乖讀書這件事,我想拿出來討論一下。等一下,發生什麼事情?是你們竟然在用留言區吵架這個意思嗎?幹,不要這麼無聊,趕快去看片尻槍看影集。好,單純來念一下講什麼。
他說:「現在都已經 108 課綱了,讀死書的那些人絕對沒有前途好嗎?你問高中在幹嘛,你跟他說就只有讀書,我就不相信你面試會過。就是要多聽股癌、多接觸新聞時事、學習獨立批判性思考,才可以應付那些有的沒有的題目。那公民拿個新聞出來考,主委的觀點是精闢到可以抄上去當答案的,你知道嗎?」是喔?太扯了。
然後再來就是一個問題,我跟老師討論到一個新聞,就是說德媒說台灣電子業停止供貨,大陸會完蛋。那相信主委有看到,那請問主委怎麼看?
然後留言,你們就大概抓 36 個小時,市況好的時候問的人多就比較難排到,市況不好沒人留就很好上,就這樣。我自己這個是 12 點半打完的,那祝諾雅平安健康。PS 主委可以唱天線寶寶嗎?
好,不可以。
那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你說台灣電子業停止供貨,大陸會完蛋。其實我不太喜歡去評論這樣子的新聞,因為最後面它會變成一個政治的議題,那政治的議題在台灣就是像信仰一樣,就是你相信的,你就會死忠相信到底。不信你去看你臉書上那些有政治形象的朋友,他哪一次去罵過他自己支持的政黨?你有罵一點點都算。很少,幾乎就是,反正他喜歡那個政黨,他做什麼東西屎都是香的,所以那沒有什麼好談。在台灣講政治是沒有意義的。我知道有很多在講政治的人,他們會講說什麼中國依賴台灣,為什麼的。我覺得國際貿易並不是這樣可以這麼簡單就把它帶過去的東西。
舉例來說,你說中國依賴台灣有,就比方說像他們家什麼阿里巴巴做出一個什麼一天七億雲晶片,那個五奈米之神,他們自己根本做不出五奈米,那一定是要透過台積電,那據我所知 IP 的部分是創意,所以創意漲很兇,台積電靠這個應該也可以賺不少錢。這個就是他靠。可是反過來,聯發科的東西都是賣給中國的二線手機廠,什麼 OPPO、小米、榮耀,就用聯發科的晶片、天璣晶片,那你會說聯發科就是中共同路人嗎?聯發科就是靠中國在賺錢沒錯。
所以我覺得這個國際貿易的東西並不是什麼你知道,就讓充滿政治味道的人說了算,因為那是沒有意義的。這就是一個現象,就是中國跟台灣的貿易的依存度是多少、佔比多少,那個去查數字,那是一個數字,那是一個我們可以用理性來判斷它的。但如果說你要用感性來判斷,我知道你現在覺得,講說可能今天是誰執政的時候,那個就是代表說我們在靠中國,然後今天是換誰執政,就變成說沒有,今天中國依賴我們。因為那個就是,就我們講的雙標,你要什麼角度去講都是對的。
那我不打算就這樣的東西去做一個評論,因為我覺得國際貿易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就好像都是誰靠誰、誰沒有誰就怎麼樣。那就套一句在職場上的東西,很多人會以為說自己在職場上是不可取代的,其實全世界沒有誰是真的不可取代的。台灣有很強的矽盾沒錯,這也是我相信就是,可能假設台海發生問題,那是會有國際的力量想要介入是沒錯,但我都真的強勢的出了事情之後,也不說台灣是不可取代的。我們就換三星,三星也是有製程。就是我們可能,你看 2020 年的這種缺貨塞港都可以發生了,所以台海假設出問題,那你說轉去三星這邊下單,然後之後大家的手機,可能最頂尖的做不出來,最頂規的可能停滯個兩年三年,其實到時候你也發現說生活一樣可以過下去。所以這種國際貿易的東西,並不是這種一翻兩瞪眼的問題可以解決的,誰靠誰、誰沒有誰會完蛋,那個都太淺了。如果你要看這樣的討論的話,這個是很吃你的立場的,你看到有一些人講,就他講的是對,好喜歡。然後有一些人講的就覺得都是不舒服的。所以這個話題我們盡量就不去討論。
下面一位 York II,他說:「美股回台的菜雞,聽你的廣播之後才真正了解投資。那今天很幸運的靠美國投資獲利翻了一倍,雖然才賺了三千多美金,但還是非常感謝你。希望有機會可以請全家吃個飯,好好感謝一番。那我的公司專門代標雙北的法拍屋,可以取得比市價低至少一到兩成的不動產。那也有法拍屋的課程。雖然主委可能錢很多,不需要便宜的房子,但了解後也可以幫助身邊的朋友,用低於市價的價格買房子。那祝主委全家平安,希望早日成為主委的鄰居。」
非常感謝你的這個好意,三千塊美金然後就要請我吃飯,這個就是真男人,你知道嗎?主委對在那邊聽了我講的節目,然後之後後來出去,他就跑去買一些標的,然後之後賠錢之後,他就跑去什麼股市同學會說,媽媽,股癌講的什麼標的,然後就是在出貨。就還有下面就有人留言講說,他那集講的另外一個東西漲停,你怎麼不講?非常感謝這種回去幫我辯駁的。你知道有時候就是遇到這種,自己賠錢然後就要怪鄰居,鄰居害的、股癌害的、誰害的,自己小孩生不出來都是別人害的,就是床太搖了、冷氣不夠強啥小的。
然後這種就是,他有賺錢你會想要感謝你的這種心意,我是有收到,我真的覺得非常非常的感動。好,那有法拍屋的問題再來跟你請教。
下面一位這個 mega quote,他說:「南無阿彌陀佛,韭菜割不得。最近發現有個朋友因為負債去做詐騙,做了半年,月入三十到五十萬,收入是從詐騙金額抽成 10%,也就是說他一個人月營業額就有三百到五百萬。人被逼急了鋌而走險,真的誰都攔不住。也很驚訝資金盤這種用你付出的本金付高利息給你,然後要求你投更多本金的手法,居然有這麼多人會上當。我想這應該也是堅持領股息的盲點吧。也敢說的沒錯。那說主委是否可以講解一下這種資金盤操控的心理和手法,或是單純罵一句『活該』,就這些可憐人。主委即是市值型 ETF 年化 7%,放十年不動,本金還是會變兩倍的。各位,三五百萬趁大樂透連續槓龜的時候,一次 all in 下去,勝率都比這個還高,沒中還可以中個 200 塊。」
那他講的這種資金盤,其實外面真的超常見,這就是我們講的龐氏騙局,就是叫你大家都丟錢進來,然後跟你保證獲利什麼一個月幾趴。那其實就是他把收進來的錢,配出來給你,你要他的息、他要你的本。這個就是所謂資金盤的一個本質。
然後為什麼這麼多人會被騙?其實我之前也會想要救世,就是所謂的濟世,要幫大家、要跟大家講說不要再被騙了。但後來看下來就發現說,有些人就是注定會被騙。這個不是很殘忍或是很殘酷,就是因為你看多了就發現說,有些人他真的就是欠騙,就是不騙你騙誰?因為你跟他講了半天之後,他還是會跑來問你。舉例來說,就曾經開導過,不是開港,開港就不太好,開導過兩三個網友,就私訊我,然後講說什麼等一下找他去什麼交易所,那個交易所連聽都沒聽過。我就已經講說不要去做這樣事情、不要去貪。然後之後他又在密我說,那這個…那那個…就是之後在死裡逃生之後,回來繼續問,我就發現說,幹,你媽真的活該被騙。
所以很簡單的道理,第一個,千萬不要想幹人家,那種照片很帥的什麼美國將軍,或是什麼海外的妹妹,那個都是假的,那個後面一定都是媽的肥宅,所以絕對不是什麼帥哥跟美女,你不要想幹人家,你就不會被色誘。然後第二個,不要想要去賺這種所謂的意外之財。你要去想,意外之財絕對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它可能真的有機會,就什麼千萬分之一,他媽的什麼遠方鄰居是什麼在什麼歐洲小國的貴族,就像那個麻雀變鳳凰的樣子,那個是千萬分之一的機會,但是我們就不要去賭那個了吧。就像是你今天如果是買一張大樂透,你中了頭獎,你就是錢可以拿回家,可是如果你沒中的話,你就要直接就地死亡,那個頭會引爆,就像那個《金牌特務》的樣子,你要嗎?一定是不要。所以就把它想像成是,你不要去貪這樣的東西,因為你去貪的時候,它是有可能會引爆你的資產的。
所以你為什麼要去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一般它會釣你,你可能一開始想說,我就先放個一點點錢過去,然後反正它真的有配息給我,所以你就越放越多,最後面它是直接把你全部吃掉。所以你不要想要去幹人家,那你不要想要去有這種所謂的意外之財,其實它在你的人生路上會幫助你很多。你說它是怎麼樣去攻陷你的心理?我覺得就是貪念。因為真的太多人心中會有那種貪念,他就希望可以賺快錢。但是很簡單的道理,就如果說真的有一個方法可以賺快錢,那個方法一定也會很快的變無效。就像在市場裡面,真的發現一些套利的機會,你就會發現一大堆資金都跑去套利,然後把這個機會收攏到沒有套利的空間,這個就是市場運作方式。所以真的有個地方可以,所以非常低風險,然後利息又很高,一定就一堆人搶著借錢給他,就輪不到你就對了。所以千萬不要去幻想這樣的東西。
下面會兩個女兒就是讚,他說:「買房問題,主委大人你好,我是 29 歲菜雞雙女寶爸,聽了一整年第一次來留言。請問你怕因為拖累小孩,所以把房貸一次付掉?我沒有這個能力,我房貸 800 萬,保了 800 萬的意外險,年繳一萬多。這樣算一種反脆弱、不留債子孫的概念嗎?那之後會慢慢降低總金額,會慢慢調低意外險額度好嗎?」
這其實可以,這就有點像是有些人去弄到什麼房貸壽險,但是其實房貸壽險就像是保障銀行,就是你今天掛掉那銀行可以拿到錢,因為是還你貸款。所以對,房子是你家的沒錯,但是銀行也把錢拿回去,就是多贏,這是製造一個多贏。那保險的概念,確實就跟塔雷伯的《反脆弱》概念是不謀而合,因為他做的事情是差不多的事情。也就是說,他付出權利金 premium,然後去保護他的部位,雖然他未必是要保護對象,而是要去發財的。其實像去玩到什麼 CDS,或是說像這種所謂的去用這種深度價外的選擇權,但概念是有點像,就是你去幫你一個你沒有所有權的東西買保險。就像是你幫一個房子買保險,但是房子不是你的,你沒有他的產權、你沒有他的地權,都不是你的,但是你幫他買了一個保險,所以今天,你大概會希望他燒起來嗎?就像塔雷伯,他其實是希望崩盤的,因為崩盤他可以賺到錢,會有一點道德風險。但是實際上在市場裡面,怎麼講,就是你也沒有辦法說自己去觸發一個崩盤,就像你不會說自己把自己弄到出事,然後去換這個 800 萬的意外險去把房子付掉嗎?所以它也像是,對啦,就是買保險,他跟塔雷伯的那個概念是一樣的,就是他是付出 premium,當然就是付出保費,那個是一樣的東西。所以你的概念用得還不錯,那這樣做我覺得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好,下面一位 LOPPHFRUSYCRT,他說:「三餐甲洨配飯,主委,上週聽到您分享鴻海電動車相關的子公司,剛好家人有持有部分,就跟他們分享。結果家人覺得如有神助,就在槓桿加進去,現在被套了,搞得我很無言,不敢再亂聊。請問我怎麼勸家人不要見到黑影就開槍的壞習慣?那感謝主委,最後祝福主委夫人、秋口跟小朋友健康平安順利。」
這個沒有什麼好勸。是我們剛剛前面講的,就是說有時候你聽了一些東西,然後你跑去買,你被套,然後之後你就要跑來怪我,這很奇怪。因為如果說你要公平一點的話,應該是我每天講了什麼,你就把它記錄起來,我聊到什麼標的,就去看它後來的漲勢怎麼樣,然後你去算一個平均,這才對我公平。你不能自己買到被套的。我跟你講,很多時候,他買到漲的,他不會覺得是感謝股癌,像剛剛前面那個什麼他賺三千鎂而已,他就要來請我吃飯,這種人太罕見了。一般來說,賺錢他都會覺得是他自己選到的,是我自己判斷的,我雖然是聽到,可是我自己判斷的。然後賠錢就是,幹他媽的那個廢物股癌他聊的。就是這對我來說不太公平。
這就是目前產業上我觀察到的東西。那你怎麼不說那一次聊到合一,然後合一之後就連續漲,然後會不會哪天合一之後跌下去,你知道這種飆股,然後之後還跌下去,你要再回來怪我?不可以這樣。這股票市場是變化莫測的,就是你自己在做買賣的時候,其實你還是要有,怎麼講,就是中心思想要有,你為什麼會買這個標的,你絕對不可以說因為我聽來的,而是我對這家公司我了不了解。我個人還是非常推廣說,就是要以基本面做為核心,你可以搭配其他的手法,籌碼、技術面什麼的,但是如果說一家公司你都不了解,你又跑去買,我覺得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
那你說他們本身就有持有,然後他覺得如有神助又再去加碼,這個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其實這樣,就是鴻海那天的發表會,我覺得很糟糕,就是真的是不太好。就是他那個,首先一開始放在那邊拉小提琴,我就覺得有夠低能。然後再來就是他裡面講的東西有些是對不上的。比方說他講他的電池包 50 幾千瓦時,然後後來說 100 公里的消耗是 13 多千瓦時,那個算起來,他媽的里程就 400 而已,就 400 多,為什麼他變 700?我本來以為說是新聞媒體寫錯什麼,後來重新看了那一段影片,就發現說,幹,你就兜不上,就算很多都是兜不上的,所以這個發表會有點怪怪的。
可是重點是,我不覺得鴻海去造車這個趨勢有因為這樣改變。那我們就算用股價的角度來講好了,就是我們講的是什麼?廣宇、鴻準、然後乙盛。因為我們明天都要看盤的人,所以我知道他們的狀況。就跟講鴻準,其實鴻準就是,你自己去畫一下,在 67 到 72 之間,是不是股價在這邊已經彈了好久好久了?所以其實他是停留在同一個區間,你懂我意思嗎?他根本沒有變化,他是停在這個區間。也就是說不是說我報了他有漲或是他有跌,他其實就是停在這裡盤整。那廣宇的部分也是,廣宇的部分是,我記得我講完之後他才開始往上拉,他拉完之後他只是殺回原點而已。就是目前像今天的這個收盤價的位置,在前面的十個交易日內就碰到了三四次以上,所以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變化。
所以很多人他會在短期之內,他去追高,然後追的時候,像你就講說他們現在可能就被套了,無言。但是這不太對,因為你買一檔股票,你本來就不可以去想像說,我一定會買在一個我一買進他就漲的位置。這個應該是很菜雞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就是他媽的每次就是買在起漲點,這是不可能的。可是我知道很多人會很迷信這樣。因為他前面有一個朋友講到說,很多人被那個資金盤騙,一樣就是那個貪念,他就覺得說我買一隻一定要馬上賺錢。怎麼可能有這種事情?你去做任何的工作,你那個錢置心急,你要去當個法官、你要當個醫師、你要當個老師,你都花好幾年的書。你投資不用念書喔?幹,你不用做功課,一個標的聽到就去買就可以賺錢?真的有這樣的事情的話大家都不要上班了。
所以其實我不是在怪你或什麼,就是順便跟大家講,因為很多人他聽了什麼東西,然後後來他就去買,他賠錢他就叫我要回來,然後他找我負責任。那你怎麼不說我昨天,被我應邀的那個 HTC 的 VIVE Flow,然後今天漲停?然後 PTT 就 po 文調侃我,講說該這個主委講完之後就漲停了。然後之後可能就有些人他會講說,主委,你看他講他就漲停。你要不要信,就是假設一兩個月後,還會有什麼大跌,我不要講一兩個月,搞不好兩個禮拜之後大跌,一定有人講說,他媽這股癌報的牌在出貨。我沒有辦法去幫大家處理這樣的事情,你懂我的意思?因為輸贏是自己的事情。
希望是你今天去念了一個碩士班還是什麼大學學士,你不可以說你出來找不到工作,然後你回去怪你的教授,你懂我的意思?好,所以有時候講的節目,有時候在想說乾脆以後把所有的標的都碼掉,就再也不要講標的,因為就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但是後來又覺得說算了,反正有些人就注定要賠錢的,我因為這樣去調整自己就奇怪。
下面一位好難好難好難,他說:「股癌股癌我愛你,我心脆脆。敢問主委,一間公司發行甲、乙兩種債券,這樣只會對股價造成什麼影響?」
你這個訊息量太低,我不知道怎麼樣回答。你說發債會不會對公司造成什麼影響,要看,有些好的影響、有些壞的影響。你當然要先看這個債的目的是什麼,有些什麼借舊還新、借新還舊,有些可能就是要去拓展公司的業務、要去發展新事業什麼的。還是要看這個公司的布局的狀況怎麼樣,就是你沒有辦法說什麼發債或是現增、還是減資,很多人會這樣問,今天發債、現增、減資對股價造成影響什麼,那個都不一定,那個都是有時候漲、有時候跌,所以還是要去做分析,要給我更多資訊,我可能再給你討論。
下面一位這個 Bandski,他說:「DDPapa 遲來報導。」這個是那個水餃貓的 ID。他說:「五星吹捧主委救救我那些臭酸的腳趾,希望能夠漸漸聽到更多關於幣圈的討論。也這邊祝主委大家的持股跟持幣都飛高高。」
非常謝謝你的腳趾貓,在今年 2 月 1 月的時候為我們帶來很多的歡樂。在美股群,他整天都在秀他買一大堆的這種雞蛋水餃股,就是美國的,說什麼 5 塊錢、10 塊錢那樣的股票,然後買一大堆這樣。那時候我看他看秀,然後後來就跑去幣圈了。如果之後有更多幣圈的話題,再跟大家聊。
下面一位這個台大傑出校友說:「孟公海景第一排,即刻入住。五星推好推滿,孟公老公推上外太空。小弟從小聽主委的節目,不只投資書錢變少了,考試也都考 100 分了。跪求主委再高歌一曲『我要和天一樣高』。小弟即將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你沒有歌詞我不會唱。
下面一位這個千 ham,他說:「高速列車上遇到人生交叉入口。主委五星吹捧,吹到出水,水到受不了。股癌大大您好,聽了大概一年多的節目,在股市投資與人生上受益良多。這是我第一次留言,但卻是跟人生有關。小弟我目前 25 歲,目前在台灣唯一開車可以飆速 300 公里的公司任職。」
不就台灣高鐵。他說:「之前在科技業當設備,後來因為有幸得到目前公司筆試並錄取。但最近思考到未來的問題,我如果將來想要買房子,在個人負擔的情況,貸 30 年一個月可能就要還兩萬,大約剩不到兩萬的生活費。那因此現在在思考是否要回去科技業,但是又擔心會再次遇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可能會被裁員。想請問如果是主委您會怎麼做選擇?(目前在列車上思考人生的我)感謝主委,祝小股癌快樂長大。」
這個問題其實蠻難回答的。就是台灣高鐵或是什麼台鐵的司機員、還是裡面的員工,我知道這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工作,讓他們覺得很穩定,就是一輩子都沒有辦法被裁掉,基本上進去就像是養老到退休。那科技業的話,當然可能就要去面對的事情是競爭又更激烈,可能會被世界的一些大趨勢所影響。就你說什麼台灣高鐵遇到疫情有受到衝擊,可能就不會聽到可能有一些公司這樣一次把一堆人裁掉的狀況。
所以有好有壞。你說 30 年一個月還兩萬,就只剩下兩萬的生活費,所以去科技業會不會比較好?我反而覺得說,如果人家去科技業會不會壓力變得更大?就是你可能錢多一點,又有多多少?如果人家是跟我講說,科技業你可以還完兩萬房貸,然後你剩下什麼七萬生活費,幹你媽的,那當然是直接去科技業,這個是不用討論的。如果錢真的差這麼多,就直接去了。可是如果說錢沒有差很多,舉例來說,我自己的想像,假如說什麼還兩萬之後,你講說你還兩萬你剩不到兩萬生活費,那如果說你科技業還兩萬之後,剩下可能兩萬五、兩萬八,那我覺得還不如不要去,我會這樣想。
但是你還是要看你的工作有沒有往上發展的可能性,如果說你工作就停在這裡,那可能壓力很大,那可能就是要看老婆可不可以幫忙賺一點錢之類的。我是小孩會送去賣身,去故事打工,不然都很辛苦,都很辛苦。那這樣的決定其實真的很難,真的太難了。就是一樣,你給我的資訊應該要更多,就是你回去科技業,你預期的狀況怎麼樣,那個產業是什麼?因為那也要看,科技業其實很廣。如果你進來跟我說,你回去科技業是什麼 GG 或發哥,我覺得那什麼都不用想了,就是裡面雖然很辛苦,可是你錢一定是超多的,那你去付這個房貸兩萬塊應該就是非常輕鬆。
雖然你可能會覺得壓力很大,但是什麼金融海嘯會不會把 GG 跟發哥殺掉?我覺得都不會啦。當然如果說金融海嘯會不會殺掉其他的科技業,或是說什麼科技海嘯、什麼什麼什麼死人骨頭海嘯,把其他產業弄掉,那都是有機會的。所以還是要去更細部的分析。或許你可以到我們 LINE 群組跟大家討論,我們群組真的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我們在那邊、Telegram 裡面問,我相信很多人願意回答你,特別這種人生的東西,那種吃瓜群眾超多,大家都會來跟你討論。
那這集節目聊到這邊,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