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186:公主道車神回來了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
本集節目由台積電贊助。
今天跟大家聊過本金從幾千到幾萬,最快最穩的方式絕對不是投資,而是直接去打工上班。但當時的我果然還是太年輕、太天真,我不知道有更快、更狠的方法,就是直接去應徵台積電的預辦登機計畫。那是台積電他們針對明年 2022 年碩博畢業生的預聘徵才活動,只要拿到 offer 就有 10 萬元的到職獎金,太狠了。
這邊跟大家介紹一下預辦登機計畫,性別不拘,誰都可以投。歡迎想要申請研發替代役的朋友,一樣有照支薪水、家並計正職年資。10 月 31 號前投履歷,還可以在抽 3080 顯卡跟 Switch 套組,超香!台積的履歷不是死的,你可以隨時上系統修改、更新資料,所以真的是先投了再講。今天有超過 1500 個工作機會,想要了解更多職務內容,你可以在連結欄找到台積電臉書粉專,加入台積共創奇蹟的置底文報名徵才講座。
我想來聽我們節目的很多人,都想要追求財務狀況上的進步,加入台積電就是一個很棒的方法,而且他們每季都有穩定的季分紅。搭配有紀律的資產配置,本業金流再加妥善的業外投資,職涯就是一飛沖天。如果說你有在關注台積電 Q3 法說會的朋友,應該就知道明年下半年台積就會量產 3 奈米,而且魏哲家先生他有提到說,2025 年 GG 將會用最領先的技術,邁向 2 奈米的製程。能夠重回先進製程的一份子,不只是財務上,在工作專業上也可以有滿滿的成就感。不要錯過這次的機會,加入 GG,好吃又好玩。徵才都這麼大方,我相信人才菁英們的第一選擇,一定就是台積電。
今天要提到廣告非常榮幸,因為畢竟是台灣最強大的公司,也是我們節目很常提到的公司,以及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先進製程公司,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公司。能夠協助他們徵才,是一個很酷的事情。
節目前也提到,不是只有台積電要搶人,很多一線的 IC 設計廠,或者說一些晶圓代工廠,他們目前都很需要人。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一見的,整個勞動市場是從資方市場變成勞方市場的一個狀況。也就是說,在大多數的狀況,一般來說就是工作在那,然後他來挑選你,是他要不要你。可能是你們 100 個人競爭,還是 1000 個人競爭,那就設出各種嚴苛條件,面試要過六關、八關、十關之類的才選到你,就是非常苛刻。
但是目前的狀況,其實是比較偏向勞方市場,大家都都要搶人,所以人才來,我就送你錢,我就送你東西,因為我們都很需要人,大家都要搶。所以對於畢業生,或對於想要轉職的人來講,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那也不是只有發生在電子科技業,在營建、在設計、在各種施工相關的產業,也是有類似的情形。
舉例來說,自己的朋友就有提到說,在台北這邊做施工的,收到台南那邊的一個蓋廠邀約。想說,我又不是瘋了,我跑去台南幹嘛,這麼遠?所以就開一個芭樂價,結果對方就真的接受了。因為就真的是很需要工人去做這樣的事情,所以就接了,價格再高都可以,反正你趕快來就對了。那當然他就去了。
所以目前聽到,其實在營建施工這邊也是有類似的狀況。像我自己的設計師又提到說,他們那個什麼工會裡面的其他人,目前遇到的狀況就是,每個人手上都堆案子,甚至要開始把案子推掉,因為真的太多了。就是可能各地的施工狀況,以及工序被破壞了,因為大量的蓋廠,所以本來很多在做什麼室內裝潢的,跑去蓋廠房,然後就跑去當協力廠商之類的,所以人都被搶走,那當然就會排擠到其他的需求。也因為這樣子,就導致價格水漲船高。
那也不是只有說人在漲價,除了人之外,物料也在漲價。物料除了我們可能稍早以前跟大家講到的,什麼鐵件、木工那些東西都往上漲了,雖然你之後可能有看到木頭,就報價有往下跌,但是它往下跌,它也不會反映到終端去。就是這種漲價很多都是,原物料這邊漲完之後,然後往終端去倒。不然說什麼運價、其他相關的成本都疊上去,然後導致就我們第一線接觸到的這些通路跟大家講說要漲價。但是漲價漲下去之後,其實就很難調回來了。
就像是陽春麵它漲價,他一定會貼出來跟大家講說,這是因為我們這個原物料上漲、薪資上漲。但是之後如果那個東西跌下去,那他也沒有辦法再把它降下來。那也不是說他們貪財或什麼的,這種東西它就是這樣運作的。
所以我聽到比較誇張的,就是除了什麼鐵件、木工,連矽利康,就是我們裝潢施工會用到那個很不顯眼的矽利康,你打在什麼家具邊緣,或是什麼防水膠條上的。那個矽利康呢,目前你可能拿兩三倍價格去買,都不一定買得到,大家都在搶、大家都在吞這個東西,就買不到。所以很多東西都在漲,所以導致說,你可能最近要在做什麼施工裝潢的,應該就可以感覺到這種報價上漲的一個壓力。
那在做工程的朋友,應該也是覺得說,目前就是我要不要做而已。我要做,就是一堆錢,那只是可能也太累、太多東西了,所以我沒有辦法做。所以它對於整個勞方市場來講,我覺得是非常難得一見的。就是目前整個勞工的,如果你是待在正確的產業的話,當然也不是說每個人都會雞犬升天,你是待到有相關的,其實近期應該對你來說是一個非常非常之補的一段時間。所以大家就好好把握這個機會,比方說什麼你要換跑道的,或是說你要怎麼樣的,其實現在是一個很棒的機會。
你看到什麼東西都在漲,大家第一個直覺就想到說,那之後一定會有很強烈的通膨的效應去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那當然是,因為你目前買東西的都會變貴,那就是通膨的一個表現。那現在薪資變高,薪資變高它也是一個通膨的一個表現。
很多人就開始思考一件事情,就說那這樣子,我們的資產會被通膨給吃掉嗎?我們的現金會被通膨給吃掉嗎?資產的部分未必,但是現金的部分一定會被通膨給吃掉,這是絕對的。100 萬的購買力在三年之後、在五年之後,一定是持續的下降。就是現在的 100 萬跟 10 年後的 100 萬比起來,現在的 100 萬一定是比較值錢,這個是一個無法改變的趨勢,就是通膨的趨勢,就只有分快跟慢而已。一般我們是抓兩趴嘛,那之後可能會看到不只兩趴的一個通膨的速度。
那很多人就開始想說,那我怎麼樣抗通膨?其實你就聽對節目了,就是我們做股票的,或是做房地產的,其實它就是一個抗通膨的方式。因為資產的價格會跟著通膨一起跑,理論上是這樣,在實際上我們看到的狀況也是這樣子。
如果說你今天是有投資股票的,當然如果說你是去炒一些什麼短線股、做短的,或什麼的,那你做得不順,可能除了通膨賠掉的錢之外,你把你股票錢也都賠掉,那是有機會的。當然如果說你是單純的把它放進去市值型大盤 ETF,放到指數裡面,或說拿進去房地產投資什麼的,其實基本上你就可以搭到這個通膨的車,就是你的資產至少就不會有那種很明顯的貶損。如果說你是純粹拿現金的話,那你的錢的購買力一定就是慢慢的、慢慢的被吃掉。當然如果說你有去投資資產的話,應該就好很多。
那資產的選擇也很重要,像我剛剛講,如果你是隨便買一隻小股去做的話,那個很不一定,搞不好你通膨的東西先不談,你先把你的資本都賠掉,那是一個很慘的事情。但如果是你買這種什麼大盤市值 ETF、全球配置、你買 VT,或是你買美國 VTI 什麼的,我覺得都還算 OK。
那房地產的部分呢,我覺得也算 OK,但是你還是要去避開一些,舉例來說,你看到一些地區目前它漲價速度超快什麼的,那這個跟股票一樣,就是那樣的東西也會漲。比方說看到那個川普的那家媒體公司,那家 SPAC 很會漲,你就追進去,你追在 165,你是很痛苦的。就像在 2014 年的時候,台灣的房市,大台北地區有看到一個高點,你追在那邊,你一定是痛苦的,很多到現在都還沒解套了。那除了這種你硬要去追一些很熱門的區域之外的,我相信說你把錢放在房地產,它也是某種程度可以去抗通膨。
那在其他的東西就未必,好比說什麼車子、名錶,那就難說了。名錶有些會增值,有些就是貶值。那車子大多數都是貶值,可是近期也開始聽到,說舉例來說什麼特斯拉 Model 3,你拿到車子,那你三個月後可以賣更高的價格,因為大家都在搶這個車子,那目前出貨狀況又不是很好。但是我覺得長期來說,這樣的資產都還是偏向於,就是它可能持有越長會繼續的去貶值。那什麼藝術品、名錶那些就要看狀況,就看你挑到的東西是不是市面上的收藏家會喜歡的,那家流動性是不是高的,就是大概是這樣去看。但是如果說你是股票、房地產,那它基本上就是一個抗通膨的資產,就是你去選擇這樣的投資的話,那某種程度就是保護你自己不會受到太多通膨的傷害。
好,那我們講的這個是給大家一個觀念,就一個大原則的東西。舉例來說,不管你的資產今天是 50 萬、100 萬、還是 1000 萬、還是 1 億、還是 10 億,如果說你沒有要用到的那部分,你就放著當現金,就很可惜,因為現金的購買力就會被吃掉。所以你一定要找東西去投資。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你今天是有要用到的,你就拿去用吧。其實很多人搞到有點偏執,就是他所有的錢都想要在股票市場裡面滾。你聽到這邊已經覺得好笑,幹,這不就是股癌你自己?就是你可能聽我之前的節目,會講說舉例來說我沒有車子,我也沒有房子,那我就全部都是在股票市場滾,我覺得好開心這樣。
但是沒辦法,生了小孩之後就開始發現有很多額外的花費,舉例來說你一定要弄一台車子,特別是在林口這種地方。以前你可以隨便搭 Uber,可是現在你要載小孩、東西什麼的,其實弄一台車子才是方便。那再來就是房子的部分,其實當然繼續租也是沒有問題,但想法就會有一些些改變。說假設我今天放了一個房地產在那,其實那搞不好可以留給小孩,就是想法會開始轉變,所以你的整個腦中的構造也會開始去做很多調整。
舉例來說,像上次去跟《JC 財經觀點》的 Jeni 跟 J,還有當中銓,就是我自己的好朋友,我們大家去吃飯。然後 Jeni 就發現說,我他媽在那邊吃沙拉,她就想說你不是說你不吃沙拉?你不是說只有神經病會花錢去買一盤草?然後就突然發現說,我自己是一個很假惺惺的人,我在節目跟大家講說,媽的白癡才會吃沙拉,結果我自己在那邊吃沙拉。
其實這個改變也是因為生了小孩之後,想說活久一點好了,每天這樣大魚大肉,每天都在吃肉,如果我媽的早夭的話,我就看不到小孩長大了。就像那想法就慢慢調整。所以我聽我節目,你很常就會知道說,我很喜歡講一些發語詞:「我覺得」、「我想」、「我的感受」,或什麼就是「我的」。因為我知道其實這種東西,他會因人而異,而且不只是因人而異,就算是同一個人,可能在十年前跟十年後,他想法也是會改變的。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不會覺得說,改變想法這件事情是一個壞事。我們應該在上古幾集有跟大家講到說,大家要怕的是那一種很一意孤行的人。不管是幫你管錢的人,還是說教你怎麼投資的人,如果這個人是很一意孤行的,就是他會抱著一個好像是聖旨天條的東西,然後就一輩子奉行之,這個你可能要稍微小心一點。就是沒有彈性的人其實是蠻可怕的,因為沒有彈性的人,如果說在這樣一個巨變的社會,他走錯路的話,可能就是一路錯到底了,就是他完全不懂。
我們之前講說現代企業很重要的一個東西,叫做 pivot,就是你要可以去轉換軌道,因為變化得太快。在 2000 年的 Top 10 十大企業,跟 2020 年的十大企業,已經完全是他媽的整個都換過了,就是整個都換過。你說現在最強大十大企業,你排出來的什麼尖牙股這些東西,在 2040 年會不會還是最強大十大企業?我打一個超級大問號。
所以其實人他本身就會一直有很多的修正跟改變。其實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我們去做一個當下你覺得舒服的事情。當下你覺得你用不到車子,你不用買房子,所以錢我都拿去投資股票很好。那生了小孩之後,你覺得花在車子好像是不錯的,拿點錢去買房地產好像也是不錯的。
雖然可能買房地產之後,好像我自己買了,規劃在林口這邊,應該差不多 2000 萬就打死吧,我這邊整個弄下來花了 4000 萬,就傻眼了,哇靠,整個爆預算。可是換個角度說,因為那個錢就是頭款放進去,你放在繳款進去,今天哪天真的要露宿街頭,把房子賣掉,那就是一筆現金。所以它是一種多元資產配置的一個觀念。
只是在這種多元資產配置之下,其實這個配置資產本身是一個很快樂、很好玩的事情沒錯,但是也不要搞到就是很苛刻,什麼都要省、什麼都不能做什麼的,那就很辛苦。我覺得人還是要有一點情調,就你要有一點生活上的一些調劑。不然如果你每天都只想賺錢的話……因為我自己是過來人,就知道說每天在那邊希望可以賺更多什麼的。像之前 Q&A 有一集,有聊到說他有什麼男朋友,每天都在看股票,然後每天都在這個數字的跳動上面花了很多時間,然後直到聽了我的節目跟他講說你要對家人好一點,他就決定帶大家去吃一個大餐。
這本來就是應該你要做的,因為你做投資的目的是改進你的生活。但如果說你做下去之後,好,你的資產真的有增加,跟你生活變超緊繃的,因為你只要一賺到錢就想要全部丟進去市場滾更多錢,那也未必是好事。
但自己也不要到很腦衝,像我昨天就做一個很腦衝的事情。我看了 John Mayer 的影片,那知道其實 John Mayer 他在 2018 年以前,他都是拿 Fender 的琴,就是最經典款的那一把吉他。那他最喜歡的 Model 之一,就是像 SRV,就他一直在用那一支。那只是後來在 2018 年之後,他突然改變了想法,在 Twitter 上面就發了文講說 Fender 沒有辦法做出他要的吉他,他應該想要訂製款,就是什麼他自己要的拾音器、自己要的這個 pickup 什麼的,那人家沒有辦法跟上,所以他就決定去加入 PRS 的行列。PRS 我覺得算高級吉他,就價格不便宜。
那像我們之前也是玩團仔,雖然不是很高明的玩團仔,可是大家都知道說 PRS 的吉他真的是很漂亮,上面那個鳥的貝殼鑲嵌真的做得很漂亮,就是遠觀,可是不敢褻玩焉,那你也沒有錢去褻玩。然後就長大了,就沒有在玩團了,然後突然就看到,就重新的那個火就被點起來,就想說不然就搞一把吉他來玩好了。
然後所有傢伙就整個刷下去,就花了大概二十幾萬吧,直接匯款、直接刷卡,反正就是直接把整套東西都買齊。然後老婆是起床,我本來想要跟她講這件事情,我跟她坦白說,我昨天做了一個衝動消費,她是直接微笑的看著我。因為她在蝦皮,她跟我們用同一個帳號,所以會跳通知,她一直都知道我幹什麼事情,但她也沒有做什麼,她就是微笑,但我覺得那個微笑殺傷力超強的。
其實認真講,我也不知道這把吉他拿到之後,我會彈多久,或者說我會不會去表演,然後去路邊,去拿個打賞之類的。也未必這個東西會有產值或什麼的,但就快樂,就爽。它就像喝可樂,你知道這東西它沒有營養嗎?它不健康嘛?可是就爽,它就肥宅快樂水。像我自己就超愛喝可樂。
所以未必所有東西都是一定要有一個,怎麼講,很正向積極的目的。因為如果說每個東西都要很正向積極的話,有時候就把自己搞得太緊繃了。所以跟大家講這個說,你要去規劃你的東西、要想辦法去抗通膨什麼的,記得不要做到很極端,因為做到很極端,它會毀掉你的生活。
接下來我們就快速地帶一下特斯拉的財報,因為特斯拉這家公司跟我們非常有淵源,甚至很多人講到我,就會想到說這個股癌最推的標的,一定特斯拉什麼的。但一樣,我並沒有在推什麼樣的標的,雖然我講過什麼「特王我王」之類的話,但是特斯拉在我自己的配置裡面,大概就是 10 到 20 個百分比。去年誇張一點的時候,曾經有到 40、50 個百分比,但是很快就想通一件事情,應該說不只想通,就是說回想起以前的事情,就是你不可以重壓在一個標的上面。
因為這樣的經驗,怎麼講,你一定要遇過才知道。你有遇過那一種,你超級看好的東西,然後最後面出了一個,就我們所謂講的這個天外飛來的一腳,你根本沒有想到,就是所謂的黑天鵝,你沒有想到一些事情,那它可能就對你資產造成超大的破壞。重壓的下場可能會是這樣。但是當然,重壓可能也是比較好發大財的一個方法,那看你怎麼樣取捨。
年輕的時候,我也想要,其實我有時候講說「年輕的時候」會不會有點諷刺?因為我應該算年輕吧,29 歲。但是更早之前,可能三年前、五年前,會想要就是把把重壓,就 all in 幹進去。但是現在的想法就比較不一樣了,會希望說走稍微穩健一點,慢一點沒關係,但是就不要有那種一次會爆掉的可能性。
所以雖然可能我跟大家講過很多特斯拉很棒的東西,大家覺得說我是超級特粉什麼的,可是我也絕對不會說把部位全部壓在一支標的裡面,這是很重要的。不過皇天不負苦心人,因為其實特斯拉在去年幫很多持有的人,各類的股東,都帶來很多的收益,因為特斯拉是去年最強大的飆股之一。
那在今年的上半年,如果說你是剛買進的,一定覺得特斯拉這個廢物,像從 900 這樣一路一路跌。那如果說你不是剛買進,你是去年買的,那雖然說你帳面上一定還正的,可是它的下跌一定會讓你的資產相當程度的去收斂,然後去……也沒有到虧損,但就是收斂,就你賺錢會變少。獲利回吐,那可能就覺得很悶。
不過特斯拉再一次的又創新高了,同時呢,像 Michael Burry 也就放棄放空了。那他本來在 600 多塊的時候放空,我一直有跟大家追蹤這個訊息,那在最近,他是說他投降了。但是我覺得特斯拉這支標的很奇怪,就是要有人看壞它,它就會一直漲。每次 short interest,我覺得空單餘額開始往上走的時候,它股價就要漲了,越來越多人看壞,越來越多燃料,就開始嘎空。可是如果說沒有空軍的話,還是有點怕怕的。
不過他這次開出來的財報數字是真的很漂亮。首先是 Automotive 的 Gross Margin,因為毛利的部分,車子的毛利 30.5%,這高得嚇人,這個數字是很漂亮的數字。那 EPS 的部分呢,non-GAAP 是 1.86,那 GAAP 的部分是 1.44。EPS 我覺得你在之後的數季數年,應該都是看到持續成長,這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所以我自己 focus 以毛利為主。
那再來就是生產的部分,他財報裡面有一頁是 Operational Summary,我覺得這一頁就是每一次財報裡面最重要的一頁,就大家趕快看這一頁。那首先就是這個 Model S 跟 X 的 production,就是生產了 8900 台,用第三季。那 Model 3 跟 Model Y 生產了 22 萬 8000 台,總計是 23 萬 7823 台。那 Year-over-Year 成長是 64%,就是他們成長的這個幅度呢,就代表說他目前產能往上擴的幅度,可以直接簡單的這樣去做一個想像。
那 Deliveries 呢,就是他總共賣出去幾台。他生產了 23 萬 7000,然後賣了 24 萬 1000,所以也就是說他的庫存是有往下降的,因為他生產的東西是不夠他賣的。那這個東西,你在下面一行就看得很清楚,Global Vehicle Inventory Days of Supply,就是他的庫存天數是幾天。那從 2020 年的第三季是 14 天,就一路下滑,11 天、8 天,然後第二季有稍微上來一點,9 天,然後到現在第三季的 2021 年是只剩下 6 天,那 Year-over-Year 是減少了 57 個百分比。
也就是說,他目前的東西就是供不應求,非常明顯。那供不應求的部分,那有可能是因為需求非常的強勁,要換特斯拉的人很多。但是有可能是因為車用晶片的缺貨,看你從哪個方向去解釋。但是我覺得兩個是同時成立的,就是特斯拉的需求是越來越大的,那同時車用晶片的缺貨,對於他們也是有造成影響。所以之前才在 Twitter 上面抗議說很多這個車商,他們在囤 MCU,跟他們在囤衛生紙一樣。因為大家都在搶東西,那搶東西可能就會讓這個……怎麼講,就像之前台積電他們不是要去抓住到底整個供應鏈上面是誰在囤貨,因為你囤下去,你就會對大家造成很多衝擊。可是這有點人人為己,就是你當然想辦法先把你的所有要用到的零件都先 secure 起來,就是因為畢竟東西賣不出去是一個很難過的事情。
特別是我們上次跟大家分享說,車用大廠其實很多都是在第三季看到衰退,但是特斯拉是成長。這不是說車用的市場衰退,就是因為單純車子做不出來。目前在加州,Model S 跟 Model X 他們產能是 10 萬台,Model 3 跟 Model Y 是 50 萬台。那在上海廠,Model 3 跟 Model Y 可以產到 45 萬台以上。然後在柏林跟德州之後都會以 Model Y 為主,正在建構中。
目前我們看到特斯拉的 market share,在 2015 年的時候是大概 0.1 到 0.2,不到 0.2 個百分比。到現在在北美,美國跟加拿大大概已經來到 1.8%,也就是它的市占是爬得很快的。然後在歐洲跟中國,雖然說它們的曲線長的不太一樣,可是目前都是大概爬到了 1.25% 左右。所以特斯拉的這個市占,雖然還是算是一個小車廠,不過它成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所以我覺得看特斯拉,你不用說看到很細,去揣摩每個財務數字。因為像很多人,他會陷了一個很大盲點,就是到現在都還有媒體會跟你講說特斯拉本益比超高,這不是這樣看的。因為等到本益比你覺得合理的時候,我覺得股價已經不知道到哪去了,它已經到天上去了。
所以當然很多東西會提早去反應,就是股票市場很簡單的道理,東西一定會先反應。憑什麼會等到數字開出來再反應?那你當那些消息比你好的人,是他們要吃素的是不是?就是他幹嘛等你?他覺得更好,他就先買進,反正之後再出貨給那些後知後覺的人。
所以看特斯拉的東西,其實你不用花太多時間去算什麼財報、現金流什麼的,我覺得那都是有點庸人自擾。其實最重要就是去觀察成長率是不是有跟上,那其實投資成長股很多都是去盯這樣的指標就好了。比方說 SaaS 的話,就是去盯說他的 churn rate 有沒有爬起來,是不是有很多東西開始去退訂,以及說就是他目前那 dollar retention rate 是怎麼樣,他是不是可以繼續的用同樣舉例來說 100 單位的錢,然後賺到更多的錢。這是 SaaS 的指標。
那特斯拉的指標,我覺得就是毛利,他的車子生產的速度是不是有持續的去加速,你東西要一直開出來,產能要一直開出來。那再來就是需求如果持續的都是這樣供不應求的話,那真的就是漲漲漲。所以其實他的財報分析還蠻簡單的,就是你要看到他持續的成長,就這樣。
那估值的部分呢,其實大概一定有一點夢的成分,這是絕對的。所以如果你覺得你是比較沒有想像力的,你不要投資這樣的標的也可以。但是如果你要投資這樣的標的,你勢必要有一點想像力,因為如果你真的要用那種很傳統學院派的方式去估值的話,其實真的很難去幫這樣的股票去定價。
那我們最後一個話題來跟大家聊一下川普的新媒體公司,叫做 Trump Media and Technology Group,簡稱是 TMTG。那這個 TMTG 呢,要跟一個特殊目的併購公司,就是所謂的 SPAC 公司,叫做 Digital World Acquisition,DWAC,做一個借殼上市。那 DWAC 就變成最近的一個超級大飆股,連同另外一隻叫做 Phunware,就是 PHUN 這個代號。那這兩家公司呢,變成是 Wall Street Bets 的一個新的大飆股,就開始有那種年初的味道又回來了。
那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就市場熱鬧熱鬧熱鬧一點,其實真的比較好玩。因為美股在下半年之後,我覺得就很無聊。其實上半年就已經,這種川普下台之後就已經沒那麼好玩了。因為你知道川普在的時候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像他會發 COVID 去,然後他會在 Twitter 上面喊盤,那他會直接去 diss Powell 什麼的。就當然在一些這種傳統價值、傳統金融人的眼光看起來會覺得說,這個人在破壞金融秩序。可是像我就覺得越亂越好,好玩,在波動大,我們有在玩選擇權的、有在玩期貨的,漲漲漲,就我們很喜歡川普去做很多的惡搞。
那川普下來之後呢,當然這個波動變小,就變無聊。所以美股這邊就是單純的 buy and hold 去持有放著,然後慢慢的在平常去做處理,也就沒有再一些很積極的操作。所以現在這種熱鬧的感覺又回來了,我個人就覺得充滿欣慰。我覺得不管川普的東西是成功與否,我都覺得很好玩。但是警語之後還在跟大家下,就是這種東西,我覺得大家就是玩玩就好,你真的不可以太認真。
那我們先介紹一下川普的 TMTG 他要幹什麼。他丟出了一個看起來很酷的 deck,有一個 Powerpoint,我直接存在我們的 Telegram 裡面。那在 Facebook 的留言區,我也有把它貼出來,就是 Corporate Competitive Structure,就是他要去對目前現有的一些強大的社群媒體、做金流的、做雲端的,以及做串流的,他的對手有哪些,他直接把它列出來,就是「老子來幹翻你們」。
其實講白一點就是川普因為他在社交媒體上真的有被打壓,之後後來又遇到國會事件之後,像一些銀行就斷他的金流,那一些在做 CDN、在做網路連線的公司,這些雲端商呢,就斷他的網路服務。所以他就很不爽,他就覺得大家都要對抗他,新聞媒體都要抹黑他。部分來說確實是事實,有些真的是對川普有很多針對性的行為。
所以其實川普他一直以來都想要搞自己的一個,就是怎麼講,就是社群媒體。他只是目前這個 TMTG,他列出來的 deck,看起來他的野心不只是停在社群媒體,他想要做更多事情。雖然這個 deck 看起來,我先講結論,我覺得超好笑的,就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首先呢,他要成立一個叫做 TRUTH Social 的,就是真相社群平台,全名物我們還不知道他怎麼翻,反正就叫做 TRUTH Social。那 TRUTH Social 他的對手呢,就是 Twitter 跟 Facebook,他直接把 Twitter 跟 Facebook 的 logo 放上來,意思就是我來打你們。
那 TMTG+,他的對手呢是 Netflix 跟 Disney+,一樣取了一個 plus,所以應該就很好理解說,這是一個 on-demand media,就串流媒體、隨選即放媒體,他就做一個線上媒體。那此外還有 TMTG News,這就是新聞的部分,那他的對手呢就放 CNN 跟 iHeartMedia。CNN 就是他最討厭的新聞媒體,就沒問題。他到後期呢是連 Fox 都討厭,所以他可能覺得連 Fox 都不夠力吧,所以他一定要弄自己的東西,就是他的 TMTG News。
以及最後一邊是我看不懂的,他也是畫一個曲線,就是說他潛在、潛在可能是有機會去競爭的地方。那 versus 的對手是誰呢?三大雲端商直接都放上去,Amazon 的 AWS,然後 Azure,就是 Microsoft,還有 Google Cloud,他直接要去對打三大雲端商,真的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以及 Stripe,Stripe 就是目前估值最高的一個獨角獸公司,那他是做支付的。然後因為可能在金流的部分被他斷過,他不爽,所以他可能這個媒體大業也包含了,他要來搞支付的部分,雲端服務我要自己搞,媒體我要自己搞。所以呢,就再也沒有人可以阻止我說話了。
那講到這邊,其實很多的川普支持者應該很高潮、就很高興,耶,我川威武,川普要出來幹大事!那我自己不是那種鐵的川粉,我知道有些鐵川粉是鐵到,我覺得怎麼講,他把台灣的選舉文化也拿過去,你知道嗎?開始去在網路上很悲憤、崩潰,然後說美國人都是智障才會選拜登什麼的。
這就不對,就像美國人也不會反過來講說,你們台灣人都是智障才選蔡英文。因為那個是一個選擇,這是民主社會。民主社會就是靠投票,我們大家互相說服,說服不了就是靠投票解決。所以美國人要選拜登一定有他們的理由,你不是美國人,當然你就不用花太多心力去怎麼樣,入戲太深。因為這樣可能會把自己搞到很難過。
然後也很多人說這些左媒很惡,什麼都是左媒的陰謀什麼的。但是認真講,我不知道多少人真的有花心思去看右媒。舉例來說,你可以去看 The Daily Wire,就是 Ben Shapiro 的,他有開 Podcast。Ben Shapiro 的 Podcast,有些東西可能你聽的會覺得蠻過癮的,因為他那個想法其實跟台灣人有一點像。但在美國這邊就是很自由派、很進步派的想法裡面,那 Ben Shapiro 就看起來像是一個怪咖。可是其實 Ben Shapiro 的東西算看起來很過癮,那看久了你就……我覺得這要給大家自己體驗,你就知道說為什麼社會上的主流媒體都是以左媒為主。你看久就會理解,不是說什麼保守派就是漲漲漲、最好。
所以我自己也是偏……我覺得比較偏保守派的一個光譜,可是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左媒可以混的比右媒好很多,就是那整個味道上你看就知道。
所以川普這個東西,我覺得目前比較傾向於就是支持者先自嗨一下。那有些人可能真的覺得這個東西可以 be very huge,像川普講的 huge,覺得這一定可以做很大什麼的。那小賭怡情,就是你不要把太多資金都壓在上面,因為目前真的看不太出來他要怎樣去打敗這些東西。
那如果說你被一些網路意見領袖的煽動,什麼「我川怎麼樣,我川衝衝衝」,那你就可能就投運了,就覺得川普真的是使命必達什麼都會做到,就 all in 進去,但你要承擔的風險就超級大。如果你覺得承擔的起,你就去做吧。
可是其實像我們很喜歡特斯拉,對不對?很喜歡 NVIDIA,我跟你講,我到現在都從來不覺得特斯拉跟 NVIDIA 可以無腦投資。你一定沒有聽過我講說這個是可以無腦買的,即便我對他可能了解很深,那很支持他什麼的,可是我從來都不會這樣講。因為你如果有出事過的經驗,你就知道說在怎麼樣看好的公司,都可能會因為一個天外飛仙、你從來沒想過的一個利空,或者說整個社會結構的改變,或是一個新的催化劑,或是新的產業、新的物件、新的科技跑出來,然後就造成一些毀滅性的改變,然後導致有些人就被踢出去了什麼的。這種東西都會發生,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去預測太久遠的未來,就預測未來其實是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的,因為太多的變數了。
所以其實你可以在過程中,舉例來說你真的很喜歡川普,你真的很喜歡這家公司,你可以等他有階段性任務達成的時候,再慢慢地把錢丟進去,而不是一次就 all in 幹進去,這可能風險是很大的。
就是切記莫非定律,莫非定律就是 whatever could happen will happen,就什麼事有可能會發生的就是會發生。那如果你每次都選擇去 all in 這樣的一個 SPAC,不管他是川普還是誰的,你只要有這種想法,就是你看到一個東西在漲,你就想要進去 all in,他媽跟他拼一發的,你就要知道說這個期望值到最後應該是不好看的,就是你畢業遲早跟晚。就像進賭場裡面,畢業遲早跟晚,類似這樣。因為這種東西,他本來算起來說,你在裡面玩,你勝率就不是高的。
那你用股票是這樣的講,可能未必大家可以理解,不過你其實如果用俄羅斯輪盤的例子講,就 Russian Roulette,大家就聽得懂。就一個左輪手槍裡面六個彈匣,其中有一個彈匣裡面我放子彈,其他都沒有。那我今天跟你講說,你如果開一槍給自己五次,你沒有把自己的頭轟掉的話,就給你一百萬。那除非你是走投無路,不然只有白癡玩這遊戲,因為你的風暴比是不合的。
所以你去做這種 SPAC 或是 IPO 的 all in,其實在做一樣的事情。因為每次只要有一個新的飆股族群出來,就會開始有很多人的這樣的想法。那其實我們雖然創群沒有很久,那我經營《股癌》也沒有到很多年,但是因為我們有創了一個群,所以我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到很多故事。因為如果你今天是自己要玩股票,你可能就翻翻新聞。可是因為我們群組會有形形色色的人,所以每次有這種所謂的 SPAC 或是 IPO 之亂,你就會看到說,就是那些 ID 後來都不見了,真的全部都不見了。那可能偶爾會有幾個倖存的,但是大多數人都會不見。所以千萬不要去做這種非常衝的一個行為。
就像之前壹傳媒事件我也跟大家講說,你要支持黎胖子,你根本不是去炒他的股票。你去炒次級市場股票衝三小啦?那個是沒有意義的事情。他公司不會因為這樣子募資好嗎?他也不會因為這樣子有任何實質的獲利或什麼的。你要支持他、你要支持川普,你應該是用別的方式捐錢,或者說去當志工,或者說直接去幫他上班什麼的。你在次級市場炒他的股票其實不是支持他,所以有些人說我是支持才去買,但是這個本身也是很奇怪的事情。
所以最好還是把自己的那個動機先釐清,然後以及去評估一下風險跟報酬的這個機會多少。但你沒有辦法評得很準,可是你自己要知道說最慘可以到哪裡,然後做好這樣的一個設想之後,其實你要做什麼當然都是沒有問題。
好,那我們這一集先聊到這邊,我們接下來進入 Q&A 部分。
第一位,不管什麼暱稱都被用過了,他說:「孟恭一定贏,想懇請孟恭賜教航空業未來前景怎麼樣,我們的機場節目還做得下去嗎?From iPhone 熱氣在一起。」
你們機場節目做什麼我是不知道,祝你們順利。那你說航空業未來前景怎麼樣?一定是越來越好。因為你覺得那些在經營航空的業者是傻子嗎?就是很多大量的採購新的飛機什麼的,就大家就已經看好之後的復甦潮。
那確實在國外很多地方已經正常生活了,如果你有海外的朋友,問一問就知道了。台灣看起來還很緊繃,因為第一個,台灣人真的非常非常容易緊張。你看到國外的確診數,很多人就在幫新加坡緊張,幫別人緊張,殊不知人家早就在過正常的生活了。你到最後這個就是當流感處理,你只能這樣做。你整天那邊幻想到清零的人,我真的覺得腦袋有點問題。
那你說航空業未來會怎麼樣?我覺得只會越來越好,就谷底已經過了。當然你說會不會之後又有下一個病毒什麼,那個我沒有辦法跟你預測。但是現在已經在這個戰場處理的階段,那各國都是在逐漸的放開,所以一定不會比 2020 年還要慘,至少目前看下來狀況是這樣。
你說到這個航空節目,我會突然想到,其實最近那個 Spotify 的 app 有改版,所以像台灣版位它把它弄掉了,然後它最過分是把那個 Business 分類也給取消掉。所以我的節目等於說,你現在其實在分類上找不到,你要直接用搜的才搜的到。所以可能一些才剛加入的人,就未必看得到的節目。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改,反正總之這個 Spotify,之前有一段時間也有那個播放的問題,他們最近不知道在搞什麼。
然後後來就是那個什麼上達的一位業務,叫葉貓處理的。他自己有一個節目叫做《您好,歡迎登機》。我很感謝他幫我處理很多事情,所以如果說你對什麼像這個什麼機場節目,或是你對什麼空服員生活、飛行生活有興趣的朋友,你可以聽他節目。
Spotify 最近因為他開始有很多的變革在 podcast 這塊,所以很多人會改來改去。所以最近用這個聽,可能時候會出狀況什麼的,但是近期是有改善的。所以如果說你是用 Spotify 在聽的,還是有遇到問題的,歡迎私訊我跟我講。
下面一位這個東尼史塔克,他說:「推了那斯布推。半夜三點醒來,把剩下半本《高勝率思考》幹完,根本就是過去 podcast 的心法分享的濃縮精華版,金價讚。」
謝謝東尼史塔克。
下面一位,孟公我老公,他說:「剛換的 iPhone 13 終於可以留言了。小弟今年是大一,那意外上了土木與環境工程。我自己其實對電機比較有興趣,想問主委覺得土木未來的發展怎麼樣?要繼續留著讀,還是說考慮轉學轉系?那另外我爸也有教我基本的財務知識,所以給我一筆小錢自己嘗試投資。那我目前大部分都是放 0050,但是有一些放主動選股和加密貨幣。那目前主動選股績效真的不是很好,除了我爸跟我提的富邦金還不錯之外,其他損益平衡後都是賠錢的。那主委覺得是否應該砍掉自己的見解,不要再亂買,還是可以繼續嘗試?(掛號:目前大概才主動選股一年而已)」
既然才一年就繼續嘗試,而且我覺得你做的一點還不錯,就是說你把大部分錢是放在大盤,所以你已經做一個相對穩健的做法了。那繼續勇敢嘗試是可以,只是說你發現做下去 CP 值不高,那又賠錢的話,那當然你最後面可能就可以直接放棄掉。
就一樣,我一直強調一件事,很多的投資節目都會想要告訴你說,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投資天才,所以要一直教你成為投資天才,然後要你來上課什麼的。但我們節目是反過來,我會直接跟大家坦白講一件事情,就是主動選股做得很好的人真的很少。所以你如果說你不會主動選股,其實不是一個丟臉的事情,你就單純的去做被動式的投資就好。因為被動式的投資,說不定你做下去,你已經除了贏過至少市場上一半的人以外,甚至超過。那你花的時間又更少,那最後面又可以享受到財富成長的一個快樂。
所以我個人覺得,其實投資這件事情不是說你一定要把它當公主,然後你要去花很多心力主動選股。因為這個大多數人,我坦白說就自己經驗看下來,成功的人很少。那你去問一些很厲害的投資人,或是你也不用問他們,去看他們的一些什麼回憶錄,或是說他們可能在網上寫一些文章,你就會發現大家都很常講一件事情,就是過去的戰友越來越少。就是代表說,因為可能當時跟他們一樣實力的很多人,但是因為從事有比較有風險的投資方式,所以最後面可能也畢業了。所以其實如果你是以被動投資做一個主軸的話,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那你說什麼土木跟電機哪個比較好,像這種事情,我覺得是沒有人可以幫你決定。但當然如果說你用通例來看,就是台灣電機出來的出路一定是相對多。但是你說土木頂尖的跟電機頂尖的誰賺多誰賺少,也很難說。你懂我的意思嗎?就是以工作機會來說,我相信當然在台灣你念這個第二類組的,就是所謂的電機類的,應該是機會是比較多。然後生醫類跟文組,薪水低、機會也比較少,這個是一個就是我們的產業鏈結構的必然的現象。那如果說念土木念得很快樂,但是可能未必工作會好找,這也沒有什麼問題,就是你只要覺得你喜歡、你想要做這件事情都可以做。
好,下面一位這個啥小電台,他說:「五星吹爆股癌天尊。癌大我最近生日(掛號:17 號),希望你能完成小弟我的一個小小願望。希望癌大可以用很機掰的口氣講『這支還能買嗎?那支還能追嗎?幹你娘 all in 啦!』」
這就是我平常在模仿那些問很奇怪的問題我喜歡用的語氣,竟然有人會喜歡這個語氣。
下面一位 Wade Zan,他說:「只要你懂原子,原子幫你。想問主委是不是只有黑色跟灰色的褲子?」
我有一件白色的褲子。其實我買衣服的方式很無聊,我就進去 Uniqlo 跟 ZARA,然後我今天看到一個版型好看的 T-shirt 或是褲子,我會一次買一個可能五到十件,然後顏色也不喜歡太花,反正就盡量單純簡單。因為我覺得每天就不用花時間去挑要穿什麼,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好,下面一位,南部雙寶爸,他說:「放牛吃草的雙寶爸,五星吹吹上火星。關於育兒的書籍,推薦主委去看蒙格爺爺推薦的 Judith Harris 寫的《教養的假設》一書。看完就會比較安心去放牛吃草了。兒孫自有兒孫福。相當認同主委講的『要比就比父母,兒子孩子是無辜的』。最後祝福各位爸爸都能夠擠出時間規律運動。花時間投資股票不一定有獲利,但花時間運動,肌力體力一定會進步。但記得壓重時,槓鈴理論的兩端配置一定要一樣,不然很危險會受傷。最後祝主委一家平安,早日升格雙寶爸。」
謝謝這個雙寶爸推薦的書,回去看。其實我上次講完那個小孩的東西之後,發現引起很多共鳴,一大堆地方媽媽跟爸爸,加起來十數位,在 Instagram 然後跟在 Facebook 都有密我,然後跟我講他們的看法跟分享,都很感動,就是大家講到這個有共鳴的話題,大家都有想法。
那我也蠻認同你講的這個放牛吃草,因為我自己就是放牛吃草長大的,就是我爸媽其實不太會介入我生活中的選擇,他們是覺得反正你想要怎麼做就怎麼做,然後會支持你。那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所以我自己應該也會這樣子去對小孩。就是我自己可能會有很多想要關心他,或是想要幫忙下指導棋的東西,我會克制,就是克制。就是你不要覺得自己最聰明,小孩子一定會有這個很不錯的出路,就是他一定會順著自己的個性會找到自己的路。
那他後面講說這個去壓重的時候槓鈴配置要一樣,沒錯,槓鈴理論其實是告訴你一邊配重、一邊配輕,實際上我們不太這樣練。有些人會,就是一邊配重一邊配輕,就故意要把那個大小奶喬回來。沒有教練在旁邊不要亂玩,所以也來跟大家提醒一下。
好,下面一位這個 WDAYU3,他說:「癌大心態矯正我,讓我好起來。大,是否有看過自己的帳面損失幾百萬,而別人卻淨賺幾百萬時,心情受到影響呢?這時候心態怎麼調整的?是否因為心態調整了,而投資因此更順利的故事呢?很喜歡癌大的心路分享,不只投資,在生活上也很受用。祝癌大投資一路發,一家人平安健康。」
這個帳面損失幾百萬,我不知道有沒有在那個,就是我的 Telegram 裡面丟過。因為我不太喜歡把對帳單丟在臉書上面,因為我覺得那是一個很公開的地方,雖然其實 Telegram 也是一個很公開的地方,可是至少是你有心要找的才找得到的地方,臉書是任何人都可以滑過去看到的。
總之就是我之前不是在生小孩的時候跟大家講說,我要試看看兒子是不是帶財,幹你們一定以為我在嘴砲,就是講講的,那我就是真的「把把」,就是我看到的東西,我覺得不錯就蠻常幹進去,我跟你在那邊講什麼策略、分批、殺小,就是蠻常幹進去。
所以我八月的時候,就是有一個帳戶,那也是賠錢的帳戶,就帳上虧損是 490 萬。八月的時候其實大家也蠻多在賠錢,因為那時候台股的狀況不好,美股還優,但台股的狀況其實是很不好的。那一定有人賠的比我少嗎?或是甚至有人賺錢?那你說我的心情會不會被他們影響?其實我覺得不會,但是早期的我會。就是如果你自己在賠錢,然後大家都在賺錢,你一定會覺得超悶、超幹的。
但是隨著時間慢慢推進,你混得久了就知道說,人的對手只有一個,就是你自己。聽起來很雞湯的很幹對不對?可是這是真的,就是你的對手只有你自己,你只要每天都比過去的自己好就好。就像我一路到大概上個禮拜,都還在還那個 490 萬的債。我在還債的時候,嚇到我媽說你欠錢,我都不是,我所謂的還債就是因為我那時候膨脹,想說媽的兒子帶財,然後最後面發現都烙賽。
其實就是一個……我跟你講,就有時候你會突然突發奇想來玩一下,然後最後面就發現說這樣做不行。不過就很幸運的,在上個禮拜就把那個虧損補回來之後,到賺了,然後就還蠻高興的,因為最近行情又開始很好。
那其實也不是說我那次是真的在亂玩,就是我當然我壓還是按照我自己,至少我都一定有看過,這東西可以壓嗎?就是很不幸遇到,因為八月、九月其實台股市況很差,那時候就一路跌嘛。所以也未必是我錯,因為我買的,老實講都是績優股,然後我使用的策略,就是如果在一般多頭其實是很好用的。
但我做錯的事情就是因為我覺得生了小孩之後,他媽的這個神力護體、小孩帶財,所以我就很沒有保留的去做這樣的事情。那一般我的做法是,我會先試單,然後試單之後會賺錢,我再加碼,因為我是右側交易,我應該是這樣做。可是我那時候就不做試單了,我就直接滿倉幹進去,所以當然我就一直踩到停損,就砍砍砍,然後一回頭發現,喔已經 490 萬了。
不過其實很快的就把他補回來。那這個過程其實,但我現在在節目講這段,我現在就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就確實滿快就把他補回來。但是如果說是兩三年前的自己的話,我覺得我應該會陷入一個超級大的低潮。因為你賠很多錢嘛,雖然這個錢用百分比來說,可能未必到很致命,就其實還好啦,但是畢竟就是一筆大錢嘛,幹 490 萬。那時候本來想說幫兒子賺奶粉錢,490 萬他不只自己喝奶粉喝到 80 歲,他連他最好的兩個朋友都可以一起買奶粉,然後喝到 80 歲都喝不完的。
就是遇到這樣的一個虧損,那其實當下我自己心情,就以下來說我真的覺得,我已經讓我進入到另外一個階段了,就是我沒有受到很多的影響,我也不會有那種我要趕快把它拼回來,我就只是,好,對我這樣玩是錯的,我不可以這樣玩的,那我要重新的調整,策略要改一下,這個動能的部分要修正一下,然後改成比如說用區間,或是說用這個價值,價值因子的部分放多一點,就是不要去追漲的,那可能改成說跌到本益比我覺得合理下緣的部分去撿之類的,那就把它補回來了。
所以只是說你的對手就只有你自己,所以千萬不要去跟別人比較。那如果說你要去調整的話,也是去把你覺得你過去做不好的地方,然後去修正。那修正的時候,我覺得也不用太急說什麼,我一次要把它修到位,就慢慢調。
當你每次發現你交易上開始卡的時候,其實第一件事情不是馬上改策略、拿回去拼,不是這樣。第一件事情是,舉例來說你目前投入的部位是 100 萬,你直接把他降到 10 萬,你直接把九成的部位先砍掉,你留 10 萬在裡面做,然後發現 10 萬做順了,你再加回來。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可能排在我節目分享十大重要的東西,我平常都沒有想到分享這個,就有時候被你問到我才會想到。
當你今天覺得不順的時候,先出金。這個期貨部分就是出金,現貨的部分就是直接拿現金。你不要覺得說,這位有 cash drag,這個錢放在那邊會被通膨吃掉,先不要想那個。因為如果說你在一個不對的情緒跟這個心理壓力很大的時候,你甚至會把更多的錢賠掉。所以你先把錢先抽回來,然後之後你用少部份的錢重新建立你的步調,之後再慢慢加回去。所以這就是我們講的「從輸要縮」,就是長輩說的話其實很有道理的。大概這樣,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這集我們先聊到這邊,就這樣,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