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01:被弄出翔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讓你熱愛人生的 Haharo 贊助。

還記不記得上次推薦過的大麻熱感潤滑液?沒錯,Haharo 在這個冬天又回來放福利,提供新品給大家。經過兩年的研發之後,Haharo 成功將他們的大麻熱感潤滑液跟保險套結合了,推出了 Steamy 熱愛性保險套,讓各位聽眾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也可以被滿滿的溫暖給包圍。

Haharo Steamy 熱愛性保險套分別有 Feeling 清薄型跟 Kinghead 國王頭兩種款式讓你挑選,滿足喜愛多變的你們。在這個低迷的冬季,就是要跟愛人來一點 Haharo 刺激振奮人心,並且互相連結取暖。擁有專利設計的 Haharo 熱愛性保險套,搭配極樂享受的 Haharo OKZM 大麻熱感潤滑液,更能夠讓刺激加倍,讓你一路愛情長紅不崩盤。

現在只要輸入「gooaye」,即可享有九折優惠。跟著 Haharo 一起熱愛人生。我這邊就把連結、說明還有折扣碼放在資訊欄,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參考看看。

我覺得近期可能很多人的感想,就跟 Haharo 講的一樣,就是這個冬天很冷,股票半死不活。不管你在美股、台股,還是在加密貨幣,近期都沒那麼好,回調都還蠻大的。

首先一開始是我們看到美股跟加密貨幣這邊,大型股後來也跟著下去了,成長股這次跌的幅度是真的很大,已經超過二、三月成長股的回調。整體來說,我建議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羅素 2000,就是羅素 3000 裡面的後兩千,這些比較小的公司的指標——羅素 2000 指數。如果說它還沒有止穩、繼續往上爬的話,那其實你說要抄底,我覺得也未必要這麼急。

如果說你把羅素 2000 的指數拿來看就會發現,它今年一整年幾乎是沒有表現的。那相較於台灣的中小型是屬於相對強的,0051 在今年表現是比 0050 還要強得很多。台灣是相反,大權值可能相較之下沒有在動,可是中小型動得很厲害、動得很兇猛。美國是反過來,中小型其實是往下走的。不然說像是 ARK,你也發現他們持股很多中小型成長股,導致整個機器的表現也不好。可是我們發現說大權值表現是很不錯的,但是到近期,也發現一些大權值也跟著修正了,像是 Amazon 往下跳、Tesla 往下跳,或是說 Apple 在前陣子整個硬邦邦起來,近期也跟著就一起下去了。

所以我覺得這種行情,就是屬於那一種通殺了,就大家都在修正、大家都在賠錢。你說它到底在殺什麼東西?我覺得這個很難去界定。你說是殺 Omicron 嗎?我自己猜不是,我覺得疫情都已經是一個已知的東西,輝瑞傳出的消息好像也是跟我們講說,反正基本上他們推出來的藥也是可以去治 Omicron 的,也是可以把重症往下壓、把這個感染率往下壓。所以我自己是覺得,疫情應該是一個可以先擺著,反正不需要關注的事,而是聯準會的態度。

那聯準會的態度,你說市場是正在反應中,還是說還沒有完全反應,然後之後可能有機會會修到很大?我自己是覺得它已經開始在修正了,已經去為了聯準會明年會展開的一系列升息行動,我相信已經開始在 price in 了。目前我自己看是這樣,我覺得基本款應該是兩碼,然後三碼的話可能就稍微硬一點,到四碼可能就最近我們看市場上喊最兇的,我是喊到四碼去了,就說有可能會在明年就直接升四碼。

那這個對於市場的情緒,或多或少有影響,可是如果說你看上一次的升息行動,就會發現,在升息的過程之中,指數還是可以照樣爬。它不是一個必然說,要升息,市場就一定要去死。雖然我們有一個說法是講說,當今天無風險利率往上拉的時候,那這些風險取向比較高的,像是成長股,它估值回調也會相對的劇烈。這樣的一個說法,其實是可以在蠻多次成長股修正時去驗證的。但是事後有時候又會發現說,那今天利息繼續往上拉,可是為什麼這個成長股又繼續往上爬了?

所以我比較相信它自己是題材性的東西,就是你知道,市場有些人看到這個會殺,Wall Street 的有些人看到這會殺,所以就導致一個好像是共識一樣,大家看到這樣的東西,那就殺一波了。那成長股跳下去了,我們也看到大型的這些權值股也跟著修正。不過你注意到大盤就會發現,它其實在今年回調的幅度都還很小,不管是標普還是那斯達克。雖然那斯達克稍微弱一點,但是你會發現說,從高點至今也沒有回調多少。那標普甚至還有繼續創新高,在幾天前、幾個交易日前還繼續創新高。那這個道瓊呢,跌得兇一點,可是反彈也都很厲害。

所以其實整個大盤看起來很硬,可是實際上裡面的很多成分股,或是大家的熱門持股,表現都不太好。所以這是一個通殺局面,你要往好處想的話,你就可以想成是,大家都在跌,所以未必是你的選股有問題,那可能就是市場的情-緒所造成的一個現象。

那對於明年的展望怎麼樣?我自己還是屬於樂觀看待。跟大家分享一下,中美晶跟環球晶的老闆徐秀蘭她講的一段話,在報導裡面有看到,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剛好就符合我自己對於市場行情的預期。她說這個環球晶的訂單會滿到 2024 年,雖然在明年開始,可能會看到一些此消彼長,那這此消彼長也是我們之前跟大家提醒的,就說消費性電子可能會往下走,因為該換的都換過了。可是車用的趨勢是很明顯的,或者說什麼網通、低軌道衛星的趨勢,這些東西是很明顯的,All-in-One 也很明顯的,所以有些東西上來,有些東西下去,整體來說,需求可能還是很強勁的。但是也提到一些疑慮,比方說成本會變高、運輸成本,因為塞港、因為缺貨,所以相關的成本可能會拉高,但是整體來說還是看多。

這也是我自己對於明年行情的一個看法,就是現在可能會在一些修正之中,你會發現說「幹,這波也太猛了吧,跌太兇了吧」。那我覺得其實就是在每一次的,什麼去年的 NASDAQ 巨鯨事件、2 月成長股修正、5 月的修正,然後到現在這一波修正,就是每一波就會教你做人,也幫你做,也教我做人,教我們大家做人。

就是你會發現你不可以太膨脹。今天看有個東西漲了就趕快嘴。其實去年最大的課堂是 NASDAQ 巨鯨事件,那時候什麼東西都在漲,每個錢都是滾到的,噴到大家就嘴嘛,嘴完之後後來就摔個鼻青臉腫。然後在這一波修正之前,其實成長股也是奮力往上一跳,你看羅素 2000 指數就發現說有往上跳,一跳上去就軟掉了一下。但是跳上去的過程之中,一定就很多人就嘴嘛,就覺得說要突破,像我那時候也是很膨脹,還想說 SQ 創歷史新高,準備放戰歌,結果現在已經跌到一百多塊去了。那這個前面率領進攻的大權值也開始休息了。

所以我覺得暫時是一個可能稍微要休養一下的行情,但是其實大家未必要很悲觀的去看待未來。因為我自己是沒有看到什麼供需面很大的一個轉折,跟你想的一樣,就是此消彼長,有些下去有些上來。那其實大原則就是說,你把錢放到一個你覺得在明年還是會很好的地方。因為如果你單純用估值的角度來看,如果說你學那個財經的教科書,就是說台股現在到底是貴還便宜,你看過去的 12 個月,你一定會覺得便宜啊,那絕對是便宜的,因為台股過去太旺了,過去 12 個月太旺,應該說美國股市也可以看到一樣的現象。

那我們也跟大家強調過,當你在算估值的時候,你不應該用過去的來算,那沒有意義嘛,大家都已經知道的東西。應該是要算未來,可是未來可能有些人就沒有辦法推估,那沒關係,就找一些報告來看,稍微交叉比對一下,大概知道分析師的共同預期是什麼。那你把自己的個人判斷,你的主觀因素也放進去,你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知道說,那你預計它明年可以賺多少錢。那如果說你發現這些公司明年還是很強大的話,那當然我覺得其實整體的市場故事是沒有改變的。

雖然可能你看到大盤在 18000,標普在 4000 多,覺得說「幹,好可怕」,就是居高思危,會不會跳樓?沒有人知道會不會跳樓,但是如果有跳樓的話,可能反而是很不錯的機會。我反而希望說是有跳樓,因為目前沒有跳樓,你就看到說現在行情就很黏,你往上漲好像又有點那種龜龜縮縮,不太敢漲、不太敢拉,拉上去之後馬上有人要倒貨。那如果要往下殺的話,好像又殺不太下去,反而是那種大破大立,他媽直接給你一個痛快,直接跳下去,然後之後大家重新來過。我覺得搞不好對於,至少以我們這種可能專職在打的,都會覺得這樣子的機會反而是更多的,就是目前盤真的是黏。

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的心得,就是我們平常在盤中會打電動,一般可能是在比較晚一點,就是因為我們那裡面有人在當沖,他們沖完之後,可能大家沒事幹就會起來打個電動這樣。近期那個時間點開始有慢慢往前拉,你就可以發現,大家可能開始發現這個盤已經沒得玩了,沒有什麼東西好玩的,然後就乾脆提早打電動,打到我們《世紀帝國》目前真的是沒有對手,我們每次去排分,怎麼打都贏,教各地的人做人,教外國人做人,教中國人做人這樣,就是每次進去玩都贏。那跟我們密集的訓練有關係,那這次可以密集的訓練,就是因為近期盤中好像已經沒有什麼樣的連續性的行情可以打。

其實在幾個月前也發生過類似的東西,只是近期這個感覺又再一次出來了。那甚至我近期不知道是怎樣,就是我們群組的人把我當成是一個指標了。據說,當他們今天知道我買了什麼族群,然後在族群裡面,就按照過往的慣例,我會習慣就是把他們都直接拉起來,就是自己自幹一個 ETF。但我近期在台股的做法,就是我不知道,可能那個信心爆棚,我就覺得說我不要自幹 ETF,我挑一支我覺得最強的然後去打,結果我挑到最不會漲的,記憶體挑到最不會漲的,然後被動元件也挑到最不會漲的,就連矽晶圓只有三支可以挑而已,我也挑到最不會長的那個。

也就是再來說,如果說有老老實實的都配一點的話,應該是還不錯,但是就決定要用「相信我之術」,所以就發現都買到不會漲的。那他們也發現,所以他們就跟我對作,就是發現我買什麼,他們就去買同族群的別支,然後大家就笑得很開心。能夠成為大家調劑的對象,那我覺得也是有所貢獻。

那你說像遇到這樣子逆風要怎麼辦?就不怎麼辦。最近開始很多人都會在群組問,其實每一次的修正就是叫你做人,這我們一直跟大家強調的觀點。每一次的修正,你剛進市場三、四個月的,幾乎你一定會把你的獲利全部吐回去。那這一次可能誇張一點,這一次如果說你是滿手成長股,甚至已經吐回年初了,就是你把你的獲利又吐光了。

那就一樣,因為觀念都是這樣子,就是說如果你今天回頭看一下,目前標普或者說 QQQ,不管你是買 VOO、VTI、IVV、SPY,還是買 QQQ,都差不多了,你今年都有,如果說你是在年初就買的話,你是 20 幾個百分比的報酬。如果說你是慢慢一路買的話,應該也是有 10 幾個百分比的報酬。所以你不應該是在今年會空手而回,你會空手而回就是比較可惜一點。

那我還是會建議大家,你要在你的部位裡面放一點被動的部位,你就當成是守成。就像很多人会講說,那些過往的什麼股神,或什麼有守下來的是這樣,有守下來就是說它可能有把一些錢拿出去買了房子或怎麼樣的。我覺得你把一些錢拿出來去買一些指數的部位,那也是一種守下來的東西。當然你可以選擇繼續在裡面一直越滾越大、越滾越大,但是你當然也可以選擇在滾很大的過程之中,就抽一點點出來,然後去塞那個部位。

你只有在這一種可能很倒楣的行情,你才會想到這種美好,就像你可能在外面遇到挫折才會想到「世上只有媽媽好」這樣。那如果說你都有做這樣的配置的話,其實你不至於今年會空手而回。但是我看到其實蠻多人到今年的結果,我覺得到目前其實是空手而回的,那就是比較可惜一點。但是也不要覺得說很氣餒或什麼的,因為實際上你看我們都從下午才可以打電動,到早上也可以打電動,你就發現說,就是目前的盤是真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做啦,就屬於是相對困難一點點的。就有些東西可能拉了一下子又吐回去,就連像什麼晶圓代工,大哥二哥也是,就是台積電拉了一個吐回去,然後二哥拉了之後又被外資降評,就是這樣很跳那種探戈的感覺,你知道嗎?

那族群性是真的很確實需要大家去注意,就是說你今天有發現族群性的存在的話,其實整個市場會比較活絡一點。像是前面講那個板卡的例子,就是你不能夠只有拉什麼技嘉跟華擎,一般來說可能你會發現,他們拉了,可能微星或是說華碩,或是說甚至是二線的撼訊、青雲、麗臺什麼都跟著動的話,那可能就代表說這個題材是真的。

我們會有一個說法說「這個題材是真的還是假的」,在供應鏈我們會這樣看,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基本上供應鏈並不是一個,居然說是誰寡占一個市場,一般來說就是有很多個業者都同時在做這件事情。所以如果說真的有缺貨漲價,或者說有新的需求開出,或者說有大量的這些品牌廠要下單、通路商下單的話,那大家多多少少都會受惠到,有些人多、有些人少。可是會呈現一個族群聯動。那一般我們有注意到族群聯動的話,大家就會興奮起來,你就知道說這個東西真的可以玩,然後可能它的行情可以走得比較長遠一點,甚至可以帶動到大盤,像之前的海運就是形成一個族群,那它就帶動到大盤這樣子。

可是近期我們就比較沒有看到這樣的東西,被動元件基本上都是硬了一下,然後之後又軟了,躺在旁邊在喘,所以基本上都沒有帶出什麼樣的行情。也就是說會讓很多人感受到,近期是比較困難一點的。那我覺得這都是,怎麼講,在這個行情裡面蠻正常的一個現象,因為覺得難做是正常的,就不是說什麼每個行情都可以賺錢。就如同我們之前跟大家提到的,你在做交易的人就會觀察到,你可能是三個月不開張,可是你之後一開張,可能可以吃三個月這樣子。那只是你在這三個月要怎麼樣的去度過,我覺得最主要就是,你還是要注意,你不要在這個過程之中震盪然後賠掉太多錢。

因為蠻多人會很可惜,就是說在這個震盪過程之中,他明明是看對了或什麼,可是因為策略上的規劃失誤,所以導致他本金就沒了。像近期就有一些人有在抄底人數像那個東海集團,很多人去買,在他跌一天就買,可是買到下來就沒錢了,然後他也持續在往下跌,然後變成說跌到他們受不了,他們就要停損了。就是一樣的公司,可是因為短期內劇烈的股價變化,你可能未必有使用槓桿,你不一定有使用槓桿,搞不好你沒有使用槓桿,只是因為你真的撿太快、然後撿太多了,然後你沒有想到說,哇,你以為到了底部,結果下面還有地下三層樓這樣,然後你可能真的就受不了,你也不知道他怎麼時候會回來,就先砍了。那你就會發現,你可能只要這一波操作,你今年賺的錢都沒了。

然後有一個人在 Telegram 裡面,他寫到說他買了特斯拉,而且是買到蠻低的位置,本來獲利是加 80%,可是在前一波,就是破千,他就有很恣意的加碼,就很爽,就有點類似 FOMO 的加碼這樣。然後買一買,他現在一個反轉回去,他的獲利就全部吐掉了。那那個朋友是,他是講說他是剛來,那剛來遇到,我覺得也好,就遇到之後你就知道說,基本上這一種,我們每次看到那種後面大飆漲的時候,就常跟大家提到,那種漲很快的,後面回調幾乎也都會回調得很快。就只有很少數,他可能是真的,就我們講的,他是因為整個產業的變化,就是今非昔比了,所以他就真的一路上去。不然蠻多拉一波的話,也就會倒貨回去,你這也不是新鮮事,在去年的 NASDAQ 巨鯨事件,也是那東西長到你會覺得說,我現在如果不追,我下次買可能就要去月球上買,所以可能大家就很急著要去衝一波這樣。

然後就會產生你的部位頭重腳輕。所以頭重腳輕就是,你的基礎部位,舉例來說你買在一百塊,然後現在漲到一百八,你明明是賺 80% 的,可是在一百八的時候,你就決定要一直加碼,然後你加碼的這個數量是比你本來的基礎部位還要來得大很多的,那你就要注意,這就是我們講的頭重腳輕。就是說,他一個反轉回去,你想,你從一百抱到一百八,你可能覺得沒有什麼感覺,可是當你一大堆部位買在一百八十幾,然後突然反轉到一百五,很多人就受不了。你那個帳上的虧損,覺得說壓力太大,承受不住,所以就會想要認賠殺出,那可能你一整年甚至是兩年的獲利就沒了。

那我把它整個避免這樣的情形,就是說你在布局的時候,還是要有一定程度的規律。其實我在講這些東西的時候,甚至我是跟我自己講,因為到現在的時候,你還是會覺得,就是「相信我之術」。像剛剛前面提到,你明明你的慣例就是會去配一個自幹 ETF,可是為什麼你這次就不要,因為你就覺得說我不要,因為我自幹 ETF,如果說我是看對的,我本來會買那一支重壓的,可是因為我選擇保守一點的做法,我就把那個獲利平均掉,你就不願意,你想像「媽的,就是跟它拚一波死了算了」,然後最後面就真的掛掉。

那因為我的案例是沒有到掛掉,就只是你沒有壓到最會漲的,那甚至是有時候是小賺一點,有時候甚至是變賠錢。那可能很多人也是有一樣的困擾,就是說,他會,大家今天看到的這東西飆上去的時候,他覺得「對啊,我是看對,加碼」。可是你在這個加碼的時候,你可能,我們會覺得一個部位比較健康,應該長這樣,它是有點像是金字塔。就是你的第一單,小局來說你是,這個 30 萬要丟這個東西好了,你可能第一單會先打掉 15 萬到 20萬,或是說你平均打也可以,就 10 萬、10 萬、10 萬,然後到某個條件、某個條件,就按紀律加進去這樣。然後最後面就把那個停利的位置跟著去往上守,或是如果是長期持有那沒關係,你就不要停利,你就一直放著也是可以。

但是一般我們會設定一些條件,就是你要讓自己是有一點規律在做事情的,不可以每次都是憑感覺,因為憑感覺的話,你很難去把那個變因給鎖住。就如果說你今天只單純看到它漲很快,你就想一直加的話,那你看,就是遇到這次的修正,可能就很多人就感受到非常的痛。

那我在幾年前的節目有跟大家講到說,這個 Square 跟 CrowdStrike 我自己也重壓在裡面,我這一次沒有選擇減碼,但是我也沒有要加碼它。那我就跟大家提到,這個估值修正的可怕之處,就是說,它並不是說這個東西它不行了或什麼的,就是你用它的 EPS、用它的獲利、用它的各種客觀的數據,SaaS 的話就是 Net Dollar Retention Rate,那這些訂閱制的就是 churn rate 什麼的,就是不管你用什麼樣的關鍵數據,MAU、DAU 還是什麼的,那你會發現說,它其實是沒有變化,它甚至是在成長的軌道之上的。那你可能覺得很興奮,覺得說它便宜了,所以我應該要撿。但是有時候你會發現說,那個便宜,它可以一路便宜下去,然後到真的便宜。那比較近的例子,就是你可以看到 ZOOM,你可以看到 Peloton,那他們的狀況,現在自己有稍微改變一點,可是在前期,就是在它那時候剛下來的時候,很多人就急著要去加碼,那你會發現其實它的展望未必是有改變,它的成長預期未必是有改變。可是因為這個市場的估值的調整,那估值調整這件事就很複雜,它有可能就單純是情緒而已,就是以前大家喜歡這個東西,現在大家不喜歡了。所以當這個人去樓空之後,追捧的資金變少了,那即便它明明是維持一樣的成長軌跡,可是它可能估值就沒有辦法撐在這個水位了。

所以你要隨時去注意說,當你今天在操作一系列,不管是成長股還是大權值都一樣。因為我們總是要先把那個風險放在獲利前面。這個可能很多進市場好幾年之後,才會意會到這件事情,但是你越早意會到其實是好的。就是我們盡可能的還是要以守住自己的本為主,然後再來才去追求獲利。怎麼樣守住自己的本?就是你要有基本的紀律、基本的一些策略,我不會買到多少 % 我就不應該再加了。如果說我是看對的,對,那你就會有點後悔,「那時候如果我覺得它漲,滿倉幹進去,我現在要賺很多」。可是如果你看錯,你就要想,如果你是看錯,你滿倉幹,你不就掰了嗎?所以我們要盡可能是減少說自己可能會掰掉的機會。

那我們還是希望說這一波的修正可以快一點來到谷底,大家都希望。甚至其實以交易人的角度來講,反而會希望說,你甚至要殺就乾脆一點直接殺,就你不要停在這邊盤。因為你盤你沒有方向,其實是比較難做的,有方向比較好做。而且殺深,其實你知道明年展望是好的,你的空間又更大了。因為現在感覺像是堆在這邊,要拉也拉不上去,一拉馬上有人倒貨;如果要下,也有人就覺得說明天還是很好,就繼續補。所以就變成可以動作的空間就變少了。所以近期確實是稍微痛苦一點,我覺得你不孤單,大家都是。

那這種等待的過程之中該怎麼辦?因為基本上你就知道說大家都在跌,所以其實我給大家建議是,你不用太急著大進大出,急著抄底或是急著把部位砍掉。如果今天只有你的東西在跌的話,你反而要小心。大家都在跌,其實有時候你就是真的只能夠咬牙忍過去。所以說有穩定的現金流很重要,現在你就感受到,之前可能沒有辦法感受到,現在就感受到。如果說你有持續有錢可以加的話,你現在心理壓力一定會小非常非常的多。當然這種東西也難說,就不是說每個人都有這樣子的金流的能力,所以在財務規劃上,其實本來就很困難,因為你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所以真的很難給你一樣的建議。

但是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你就盡量去看個影集、尻個槍、打個《世紀帝國》、跟你朋友出去玩什麼的,對家人還是要保持微笑。就是你未來一定還會遇到更多的修正,不要說每次遇到修正然後就臭臉,脾氣很差什麼的,因為以前我就是這樣,所以過來人才今天跟大家分享,就是你要盡可能調適好自己,然後你才可以更健康的去面對市場。

那除了剛剛前面講的那些娛樂之外可以幹嘛?最近我就跑去買一個 SPAC,我就要買完就,然後他交易代號是 IMPX,那全名是 AEA-Bridges Impact Corp,然後這是 SPAC 的名字,其實不是特別重要,反正就是他們成立一個特殊目的併購公司,那會去跟誰併才是重點。那這一家要併的對象是 Harley-Davidson 下面的一個部門,叫做 LiveWire。那 LiveWire 跟 Harley-Davidson 的差別,應該說共同之處先講,共同之處是他們都做很帥的摩托車,那只是 Harley-Davidson 是做很吵的油車,那 LiveWire 是做電動車,一樣是電動車,可是外型我覺得有承襲到 Harley-Davidson 的感覺,我自己是很想買一台,算了一下好像是 3 萬多鎂,最貴的有到 3 萬 5 鎂吧,就是在台灣的話會滿想要買一台的,因為真的是很酷。

看了這台摩托車之後,我就覺得再一次就驗證我們那個說法:電動車是一個 3 到 5 年的大事,千萬不要錯過。不管你是買品牌的,還是買供應鏈的,這個絕對是一個很大很大的一個趨勢。你之前如果說太晚進市場沒有參與到什麼蘋概股的盛世的話,我覺得電動車概念股,可能在之前有些人會覺得是包裝的、有些是鬼扯的,可是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你看各個大廠都有推出他們的電動車的東西,不管是車子、摩托車還是 ATV、什麼全地形車、還是什麼各式各樣的電動車應用、巴士,你只會看到越來越多相關的零組件、相關的電池供應鏈,那只會需要越來越多。所以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

我就直接跑去買了這個 IMPX,並不是說我對他有做很深度的了解,然後去為他估值。我們直接看目前的母公司,Harley-Davidson 是 58 億,LiveWire 是 23 億,所以很明顯,就是任何東西掛上電動車,估值都可以很高。你想他的母公司也才 58 億,然後他的電動車部門竟然已經可以拉到 23 億了,就是已經大概是一半了。如果說之後再往上漲,很快就可以超過 Harley-Davidson,就是目前市場對於電動車估值真的是給得很高。

那我投資它,並不是在看它的實際上公司的財務,或是說用什麼營收、獲利去推估它,我就只單純覺得它很帥。就是說會做這種奇怪的事情,但是就是爽,就覺得帥就買它。其實對於市場的價格,也未必,有些人會告訴你說,你一定要很精打細算,有這樣的一個派別。但有另外一個派別,就是所謂的凱因斯派,凱因斯派就覺得,價格你沒有必要去很驚喜的算它,因為市場的價格就大家交易出來的,你的重點就是你要用更高的價格賣給下一手,就這樣而已。那你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不然說你去算它內在價值什麼,所以你更有信心;或是你單純知道說,就算它內在價值不夠,可是它夠潮夠炫,之後有人會買,這都可以。反正買進的理由有很多種,然後我就是單純就覺得它很帥。

那它的車的電池是三星 SDI 的,是五年保固。所以我覺得未來在電池跟相關原料的供應上都很重要,就是這些,居然說像寧德時代,一擴廠就是預計會擴到五倍,然後產量會拉五倍這樣子,所以這是一個未來非常大的趨-勢,所以我都會去注意說每家公司他們的電池包是用誰的,然後相關供應鏈是誰的。

那它有 105 匹馬力,那 0 到 100 沒有我想像中的快。就一般來說,重機是比車子、油車快很多,可是在電動車這邊,因為就連 Tesla 都可以拉到什麼兩秒三秒這樣子,所以他也不是我們講的,就是真正的電動跑車。他比較像是,我覺得就是一般的轎車,可是他的速度都可以快成這樣。那他 0 到 100 只有三秒鐘,感覺好像沒有到很快,可是真的就是外型取勝,真的是長得很炫。

那他的里程數可以到 146 英里,那如果在城市的話應該是 95,他有個 "Stop-and-Go",我再想想應該是城市的里程,所以差不多是落在 95 到 146 之間,就是續航力是還不錯的。那如果你用他的 DC 直流快充的話,0 到 80% 只要充 40 分鐘,那 0 到 100% 是 60 分鐘。慢充的話,一小時可以充 13 miles,所以按照他的這個里程數算起來的話,就可能你掛在那邊充個 9 到 10 小時,如果說你是家用充電的話,可能 9 到 10 小時可以充滿這樣子。那 177 公里是他的極速,最高可以到這樣子。然後真的是一台很帥的摩托車。

其實也沒有跟大家分享什麼,也不知道給你報什麼牌,就是就是在昨天,然後就開始覺得這個盤真無聊,所以就開始去注意有一些什麼好玩的東西,分散一下注意力,然後發現這個酷的東西就把它買了下來。那也是希望大家可以順利度過這次的沉默循環。按照均標來看的話,我們已經到一半了,已經到了這個平均值了,就是過去的從 2020 年我們錄節目至今的修正,已經達到了差不多中間了。就是說之後還有修正的話,最長最長的就是像 2 月那次,可以拖個幾個月這樣,那可能短的就是一兩個禮拜,目前三個多禮拜這樣。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平心靜氣、安心的度過這一次,我覺得前景上是沒有太多的改變,雖然有些東西真的殺得滿兇的。

---

好,我們進到 Q&A 的部分。

第一位,派一派,他說:「**怎樣才算大?**」

> 想請問癌大,為了分散風險,資產最多會放多少在同一個族群?會怎麼樣評估自身風險承受的能力?

> 主要是想問公投的問題,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 50% 的天然氣,身為韭菜,用膝蓋想也怕台灣是有本錢這樣投資未來的發展嗎?要穩定發展是不是核能、天然氣我都要?但癌大有小孩,會擔心輻射或是空汙居家移民嗎?還是我哪裡沒有想透,都聽了政客的口水?想聽癌大的理性分析。當然不想或不方便說也沒關係,謝謝。另外祝癌大家全家健康平安。

謝謝派一派。其實這一次公投,就核電的議題,我個人覺得怎麼會讓一般的百姓決定?一般的百姓是懂三小?我這樣講可能很機掰,可是我覺得那是一個專業問題,就專業事情就給專業的人去處理。其實我也很討厭看到很多政治人物,因為它的顏色,你看台灣的政壇就很有趣,同個顏色的講話都講一模一樣,就你幾乎很少會看到可能同個顏色,然後它會講稍微不一樣的話。所以我覺得很無聊,就是你一邊叫我全部都要蓋同意,一邊叫我全部都要蓋不同意,然後兩邊可能都有各自的所謂的專業人員,專業的人員看起來也就是在為黨服務。

所以確實是像你講的,就你用政治人物的角度去看,你就會覺得說,除非你是很菜,但是你多看幾年,你剛畢業可能會被騙,你看了幾年之後,你就發現說都是老樣子的話。可能今天誰在在野的時候就是反對嘛,他上去之後幹他就變支持了,然後他也不會去承認說這個時空背景不同、為什麼會雙標什麼的。那現在講雙標可能都會想到民進黨嘛,我跟你講其實都有,就是大家都會有雙標。你知道為什麼雙標嗎?因為這個就是人性,你沒有在其位,你真的是沒有辦法去瞭解那個感受。

你身為一個反對黨,在台灣很有特色的一點就是,反對黨就是會很用力地去反對你,他也不是要跟你討論說怎麼樣才是最佳解,反正你做什麼就是反對。你看下來不就是這樣子?我也不知道叫大家說,因為這樣子就不要參與政治或什麼的,我只是跟你講我的結論。我結論是因為我看了這東西之後,我相信這種議題應該是交給專業,你拉到公投來做,我覺得很奇怪。而且其實認真講,公投投下去要說贏了,我覺得最後面他也未必一定要照著公投的這個方向去走。當然可能他如果沒有照著這個去走,百姓就會看透,就是說你怎麼沒有照著這個去做,然後可能下次投票就會懲罰你或什麼的。可是我覺得這就掉了一個惡性循環,就是這東西它是一個專業的議題,專業的議題就交給專業的人去處理。

我知道,當然我們今天用所謂的風險控管的角度來說,台灣真的很小,所以如果台灣真的遇到了一個你講這種核災的狀況發生的話,我們是不是承擔不起?我覺得是,我認同就是承擔不起。但是我們有沒有更好的選項?就是發電這種事情,他不能夠像那什麼主婦聯盟講什麼用愛發電,那個就是等價交換,都會有犧牲的。你今天不要核電,那你要什麼?你不可能說什麼我都全部都用再生能源,因為你用講得都很簡單,但是你實際上就去執行,你就知道難度在哪。不然為什麼全世界先進國家沒有人就是全部都用再生能源?我們都試著往那個方向去走,可是那不是可以所謂的一蹴可幾、一步登天的。所以可能在過程之中,你就要多燒一點煤,你就會發現說,因為這個燒煤而死掉的人,可能是遠大於因為輻射而死掉的人。

所以你真的要去評估的話,我只能講說,每一個所謂的發電方式,就連太陽能聽起來環保,可是其實在製造過程中也是很多的污染,就是不是像我們想那麼簡單。那一般像這種東西,我都會覺得,你知道其實我們的民族性讓我們可能參與很多政治,然後我們也很,我當然知道說我們一定要參與政治,你不參與政治,因為你終究是要被政治管理的,所以你是要去瞭解的東西。可是我覺得,有時候台灣人對於政治有點過度狂熱,你從我們一大堆的政論節目就知道。就是有些東西真的不需要讓所有老百姓,就是你每個人都要有意見,你每個人都要講個一句話,你這樣子的話什麼事都不用做。我覺得其實專業的問題就交給專業的人處理。

那你講說,怎麼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怎麼樣?其實我覺得那個你也不用去擔心,因為基本上台灣的企業界他們不是吃素的,台積電不是吃素的,就是如果你真的會讓他缺電,那東西可能會做不出來,他一定第一個就先去他媽上訪處理。那我覺得政府一定至少會聽他們講的話。所以我覺得身為一般的國民,你不用想太多,基本上你可以有你的見解,你可以去發聲,但是以我的想法,我覺得這種東西就交給專業,這是我的意見。

---

好,下一位這個,股海小魯哥,他說:「**不離不棄是我 iPhone**」

> 癌大你好,小弟跟你同年紀,去年有幸接觸到股癌節目,那終於通電想通吧!持有五年的 50 反一賣掉,(虧損六成大概 16 萬),現在回想起來根本就是拒絕接受現實的韭菜心態。但也因此明白自己的個性就是耐得住虧損,因此去年底決定定期投資美股並長期持有,那配置五成 VOO、兩成尖牙、兩成台積電、一成成長股。雖然今年因為分批太久而沒有完整享受到市場紅利,但也把之前虧損的部位補回來,還小賺一筆。

> 那目前最煩惱的就是這幾次的沉默循環,雖然都扛得住,但還是不希望吃到經濟大蕭條、金融海嘯等級的損失。那請問主委該如何判斷這次的修正會不會不一樣呢?

> PS. 第六次嘗試留言,真的很感謝緣份可以讓我聽到癌大節目,讓我有機會重新思考投資的本質跟意義。小弟不算言辭,希望有機會可以請主委吃頓飯,當面接受您的態度校正拳。最後祝小主委健康有獲利,大嫂青春又美麗,主委持股噴出迎合氣。

非常謝謝這個股海小魯哥,那他就是很典型的,真的是很可憐的韭菜。他買那個 50 反一,那 50 反一我們應該已經好幾集節目跟大家提到,好像有一集還錄專輯跟你講說,為什麼你要放空台灣,你也不要用 50 反一,那是一個工具的問題,就是你用台指期效果好太多了,50 反一是有點脫褲子放屁。有時候你看那外資,那外資不是在脫褲子放屁,外資是在做套利,他的那個想法跟你是不一樣的。所以一般人要放空台股,台指期真的是你的最佳選擇。基本上你去放空台指期,也有點像在放空台積電,因為台積電可能佔比就一半,所以這個都是你要去考慮的點。

那也非常恭喜你,就是你換了你的這個部位之後,然後又把虧損補回來也賺錢。他說那你要怎樣避開什麼經濟大蕭條、金融海嘯這種等級的損失?我們在市場中有兩個對於利空的描述,一個叫做黑天鵝,一個叫做灰犀牛。黑天鵝就是我們沒有辦法預期它會發生的,所以這就叫做 Surprise, motherfucker,就是它是一個驚喜。那灰犀牛就是我們已經看到它在那了,舉例來說我覺得 overbooking 就是一個灰犀牛,就是我們已經看到會有 overbooking 了。所以其實我覺得對於 overbooking,在年初的時候,今年初錄節目的時候,可能我會稍微比較悲觀一點,到後來你會發現我可能也慢慢沒有去講這個,因為我自己會相信說,就是我都注意到,那你覺得這些產業人士他們是塑膠做的是不是?他們不會知道說有可能會 overbooking 嗎?他們可能早就已經試著要去做一些庫存的調整、試著去去化庫存什麼的,就是他們也不是吃素的。

所以所謂的灰犀牛就是擺在那,那可能有機會對我們造成危險,但是如果說你可以去化解它的話,那可能就還好。舉例來說去年疫情,聯準會他很早就直接介入,這個就是因為在金融海嘯那時候練出來的。所以像我自己的觀點,但一樣就是我的意見,我覺得之後的所謂的崩盤、或是修正或什麼,除非是黑天鵝直接來,舉例來說什麼俄羅斯突然打起來,然後變成什麼世界大戰這種我們可能比較難以想像的事情突然發生,或是說有一個新的病毒跑出來之類的。不然如果是因為一些經濟狀況所造成的修正或什麼的,我相信他的那個頻率,第一個頻率可能會變短,就是之後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快速的修正。那再來呢,就是他的週期也會跟著變短,就是說就算他真的遇到修正的話,那他可能也不會修得像你想像的這麼久。

就我自己有看過一篇美國的報導還是什麼,反正就有提到說未來的修正可能會長這樣子:就是已經修正完了,但是你不知道你剛經歷過一個很大修正。就是這可能在以前是一個很大修正,但是因為現在大家獲取資訊的能力已經不一樣了,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擦鞋童這種說法了。因為基本上大家可以獲取消息的,這個方式都已經整個往上提升了。不像以前是真的有那些擦鞋童,你想他沒有網路、他沒有手機,他只是單純在那邊擦鞋子,然後偷聽到人家講話,連他們都知道代表幹真的完蛋,就是這個東西已經是廣為人知。可是現在廣為人知,就連是我們所謂到什麼第一線的內線,然後有消息傳出來的,也很快就會在一些圈子裡面傳透。那這些圈子多半是大戶,所以很多就提早反應了。

就是我相信所謂的 price in 的狀況在未來會越來越明顯,就很多東西搞不好你聽到消息出來的時候,那話來也不是吃素的,他們搞不好早就已經先去做部位的調整跟動作,你真的看到這個要去空,你就被嘎到天上去了。

所以我覺得我們沒有辦法去預測未來的修正會怎麼樣,然後會到什麼樣的程度。但如果說按照你的策略,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你就想像成是讓你撿便宜。那我知道你擔心的東西是說,那 VOO 會不會就此倒地不起?如果你說照你這種指數投資、然後大型股的投資,尖牙股這個我還不敢跟你講,台積電這個我也不敢跟你講,可是如果說你是買 VOO 的話,你就想,因為今天有東西下去,就有新的東西補上來。所以如果真的等到 VOO 整個是倒地不起的話,那其實代表說美國已經結束了,美國結束的話,我相信全世界也不會太好了。所以那時候不管你持有什麼樣的資產,應該都不會太好。所以你有沒有需要去,舉例來說看到某些狀況,然後去把你手上的部位給閃掉、給清掉?那看你持有了什麼,我覺得個股的話可能就需要,但如果是持有大盤型 ETF,理論上應該是不太需要,這樣做應該是不對的。

---

好,下面這位,獲得基金長帥,他說:「**五星祝福主委全家順順**」

> 癌大您好,我是經朋友推薦而了解到這個優質的節目,已經從拿反麥克風的集數追到現在,然後每週都在期待三、六的更新,讓我對股市的理解有很大的進步。但是想請癌大幫個忙,三個月前跟我推薦聽癌大那個朋友,一起加入了一個臉書社團,起初版主還蠻熱心的,有在介紹個股,但是不到半個月,版主開始說起身體健康亮紅燈、朋友家人、隔壁鄰居養了那條狗都勸他別再那麼熱心,所以開始採取付費,然後付費分析、付費入群的方式,常常公開在吹噓說在群內的預測有多準多準。朋友一直想花錢入群,我勸說社團名稱都叫「散戶收割機」,不割你割誰?雖然癌大有說過有些人注定要被騙,但是我那個朋友也會聽你的節目,想請你幫個忙,開給他幾句。好啦,哪次不幫的?講的就是你嚕嚕腦殘粉!最後祝癌大、麗莎、小主委、也秋口身體健康。

> P.S. 如果那集特別企劃有麗莎現身,單集肯定霸榜永久不敗。

不可能永久霸榜,那個單集霸榜機制,就是他只有加權,就是你隨著日子過去,即便你的點閱還是很多,他就是讓你下去,所以不可能永久霸榜。然後再來就是你說什麼有群組,那個群組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群組,反正我們用大致上的角度來說,就他跟你收錢,我覺得收錢並不是一個很邪惡的事情。就是,他如果真的有提供你很讚的分析,知識是要付費的,我覺得是很合理的。

就像我覺得我在這邊跟大家講,雖然我沒有拿你的錢,可是如果今天廣告商都不贊助我了,你說我還有沒有動力繼續再錄個幾百集?我覺得也未必,我坦白跟大家講,未必。因為一樣東西做久你會累、你會無聊,有時候你就想要偷懶。如果說有人可以支持你,你就想做,我就不想要跟大家拿錢,如果這個廣告商給我錢,好,我就繼續做下去,類似這樣。

所以你對於人家提供你知識的服務,他跟你收錢,我覺得你不應該要覺得他就是要框你或是騙你。你還是要先去看他到底提供給你的服務是什麼。如果他提供給你的服務就是很,我簡單講就是有些在跟你講分析的其實就是複製貼上,這個應該是一些比較專業的訂閱仔都知道,就是我們身邊有朋友是那種他什麼都訂,他國外的什麼都訂,就那種瘋狂學習狂的。然後之後就會發現說,哇靠,原來台灣有很多根本就是複製人家的東西來這邊貼上。像這樣子被你抓到的話,那你可能就「好,我就不要訂你的東西」。

可是如果說你真的在這個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就算他是用搬磚的好了,他只是翻譯然後貼過來,可是對你有幫助,你付出這一點錢。你講就台灣的消費者,我覺得有點很有趣,就是說我們在買課程的時候,線上課程的時候,大家那一艘「獨木舟」超高,一堂課幾千塊都會買。可是訂閱大家敏感度超高,就是可能 168 大家就去比較,這兩個訂閱誰比較好。因為你也想說是可能是每個月都要固定出去的錢,所以大家會去想。但如果說真的對你有幫助,我覺得這個錢都是小錢。

所以我沒有辦法去跟你講說什麼這個社團是怎麼樣,那你就不要付費或什麼的,因為我不知道他到底強不強。如果說他對你有幫助,就算我覺得不強,可是對你有幫助,你要去斗內他就很正常。你看,你連一個肥宅,幹什麼國動在那邊露奶,我都斗內他 7414,上次有斗內他 7414,就滿爽的。那你說為什麼要斗內他?就爽。所以,我覺得不用想太多,如果對你有幫助,你喜歡,你想要斗就可以斗。那你也不用勸這個嚕嚕一定要出來,他覺得有幫助他要去,他一直付,他如果發現沒有幫助,自然就會出來,就交給市場去處理。

---

他下面會這個,雷雷的瓜,他說:「**想偷懶的瓜**」

> 那想請問一下,目前美股放了 40 萬左右,如果以資產配置的角度去看的話,分散成幾檔會比較好?

其實,首先我會建議你,就絕對是不要 all-in。因為 all-in,怎麼講,雖然待會兒可能 PTT 也要講說什麼怎麼樣怎麼樣,誰 all-in 得厲害。對,當然,你要 all-in 可以,不是說不行。我的建議就是我的建議,我的建議就是,因為 all-in 一樣,回到剛剛前面講,你要把風險放在獲利前面。all-in 就是有機會,你看錯了就一次掰。如果說你分兩檔,除非你是地獄倒楣鬼,就兩檔都是看到很慘很慘的,兩檔都看到什麼 KY 股下市的,類似這樣,那你可能很衰小。你分三檔你的機會又更小,所以其實你分散下去,你掰掉的機會就變小。

但當然如果你今天是眼光還蠻準的,你有看對,那就會變成你可能會,居然說你一檔報酬特別好,可是因為你分散出去,所以你實際上的報酬沒那麼好。但這個又有一種說法講,就是,實際上我們看一個人他到底有沒有卓越的選股能力呢?你看到那種 all-in 仔,我們不會覺得你有選股能力,因為搞不好你是賽到的。但你有時候會看到有些人,像在台灣有一些交易傳奇就滿屌的,什麼持股四、五十檔,然後他的年化 50% 的,幹這個就是怪物。就是你持有這麼多東西,你報酬還可以這麼高,代表你超強,你是真的有卓越的選股能力才可以有這樣的一個年化報酬。

所以,這矛盾就是有些人會告訴你,你應該要重壓,因為重壓報酬才高。但是實際上,如果說你是真的有卓越的選股能力,你分散,你報酬還是可以很高。但是你用風險控管的角度來說,重壓跟分散,那個分散的,以風險的角度來說,絕對是好很多。

那我覺得還要看你個人,就是你有沒有時間研究。你有的,你才可以分散。一般人舉例來說,你上班族沒時間,你怎麼,你不可能去什麼追三、四檔的電話會議,然後去看他們的財報,你不可能,你甚至連他們的新聞都不一定有時間看。但如果說是可以的話,我覺得稍微分一點是 OK 的。但是也不要分到說什麼,因為你只有 40 萬,40 萬分到什麼 10 檔、20 檔的太誇張了。以我自己來說,可能就兩、三檔吧。

我自己差不多在台幣四、五百萬之間以下的時候,那時候我幾乎都是 all-in,我就坦白跟大家講。以前我可能都會叫你保守一點,但我近期越來越活出自我,我就直接跟你講我實際上的運作方式。我不只是他媽 all-in,我還開槓桿,台股一定隨時都是 2.5 倍以上,美股隨時都是 2 倍。我當時這樣,但是我必須跟你講,這是不好的示範,而且我自己覺得是運氣讓我活下來。所以,還是最建議你就稍微拆一點。可是你不可能說什麼真的是拆到超散這樣,因為你也沒有時間去顧這麼多標的,而且你要拆到這麼散,你就說乾脆直接買大盤就好了。所以可能兩、三檔吧,大概這樣,初步可以這樣講。

---

下面會這個,布丁黃,他說:「**家人問我腳麻了沒**」

> 癌大想請問,你有買過什麼台灣的隱形冠軍但交易量超少的股票嗎?我在去年 3 月疫情爆發後,買了某間台灣的醫材類隱形世界冠軍(毛利 80% 左右)。這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這類醫材因為手術限制所以業績很差,直到約半年前才開始明顯賺錢。因為股價從去年疫情爆發暴跌,幾乎可以說是盤到現在,所以持續買進(目前投入資金大概 500 萬)。這筆錢不是生活中必要的資金,也只覺得這個產業市場很大,而且水也很深,覺得非常有價值。因為資金不會影響到既有的家庭生活,也找不到抽回資金換標的理由,所以想了解從您的角度,這樣的心態到底健不健康?祝您一家人幸福美滿平安順心,持續賺到錢。

我覺得不會不好,像這種很明確知道自己在幹嘛,而且是使用所謂「提前投資」的,我反而,我現在會超想要去找你這一支你講的醫材類的隱形世界冠軍,然後毛利 80% 這樣,應該是超容易找到,待會兒就去找。我對於這種人,就是他敢重壓一個東西,而且他是了解自己在幹嘛的,我都會相信說他的判斷應該是有一定水準之上的。所以我待會去找,可能觀眾交易量就上來了。

你說這個台灣的隱形冠軍,有啊,那種賣窗簾的、或做什麼做螺絲、還有什麼的,有很多隱形冠軍,台灣有很多很多的隱形冠軍。所謂隱形冠軍就是講說,基本上就是可能做一般消費者不會直接面對到的東西,可能是 To B 的東西,然後他做到這個世界市場很強,或是說他可能切某個利基型市場,然後做到很頂尖。其實真的有很多這樣子的東西。但是交易量少,對,沒錯,有滿多這樣子的東西,所以其實很常見,這不是一個不常見的東西。

那你要注意到的東西就是說,一樣,反正你只要重壓投入的話,那你對這家公司的,你去盯梢它的程度,就要真的花很多心力。特別是近年來越來越多公司有造假的狀況出現,大多是集中在 KY 股,可是你就知道公司要壞壞的時候,即便帳上有多少漂亮的東西,都可能會是假的。那我們去分散其實真的不是因為無聊才去分散,就是怕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就是那有點像是一個防呆的機制。

那你說照你這樣壓可不可以?既然它不是你生活要用到的錢,我覺得你要怎麼做都可以,你要加槓桿也可以。甚至你要瘋狂一點,買了之後,然後股票質押再進……算了,不要教你這個。好,順便講一下好了,反正,不能夠用槓桿買的東西,有些人會選擇買進之後然後去質押,質押出來的錢再買進,變成你就是在這個另類的開槓桿。因為有些這種量很少的東西,其實它是沒有辦法融資的,它沒有辦法什麼信用交易之類的。所以有很多方式可以去擴大持有。

因為我也遇過像你這麼瘋的人,像有一個買台灣某家目前是千金股的,然後那一位朋友也是我們的聽眾,然後我跟他聊過天,他就是把他的房子直接整個幹進去,然後買了之後再拿出來質押再買。我就是有看過這樣的人,然後因為他真的非常有自信,而且他覺得賠光就算了。所以當你有這種健康心態的話,我覺得你想要做什麼都可以。

那我就想到,那個《時代周刊》,《時代》雜誌,他們這一次不是把馬斯克放成封面的人物,然後裡面有一段敘述就滿有趣的,就是說大多數的有錢人都是做很多聰明而且看起來很合理的投資,而馬斯克就是做很少、很高風險,然後看起來可能也未必是很聰明的一個高風險投資。但因為他做這些東西,所以他變成首富。所以其實殊途同歸,就是你做這樣子或是你做這樣子都可以達成你的目標,反正只要知道你自己在幹嘛,那我覺得都沒有問題。那也祝你一切順利。

好,那這一集我們先到這邊,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