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03:冬至ㄌ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
本集節目由上善若水 ECFood 贊助。
過年吃干貝,虎虎生風、財進來。為什麼過年吃干貝?因為「貝」象徵著「錢幣」,也有討吉利、賺大錢的意涵。這次要跟大家介紹北海道的極品生食級大干貝。
世界干貝產地繁多,而日本北海道產的干貝是公認品質最好的產地。不過市面上的北海道品牌很多,價格高高低低,讓人很難分辨好壞。其實在北海道產的干貝中,有所謂的「一級產地」。因為水域乾淨、日夜溫差大,加上採收的技術、設備等原因,一級產地產出的干貝品質最好、最新鮮,肉厚 Q 彈,而且甜味絕佳。
我們的生食級甜美大干貝,就是產於日本北海道的一級產地,擁有絕佳的自然環境以及乾淨海域,有全日本最美味的美譽。過年時間準備這道和手掌心一樣大的頂級干貝,送禮自用絕對讓你很有面子,就算不能出國也能夠嚐到來自日本北海道的純淨美味。生食切片極度鮮甜,一入口就可以感受到濃郁的奢華幸福感;熟食的話,你只要簡單乾煎,就 Q 彈香氣滿溢,彷彿回到北海道的美景裡。這兩個做法我自己都親身試過,這干貝真的很好吃,推薦給大家。
今年過年比較早,所以如果你要提早準備年菜,現在就可以預備了,它在 1 月中就會出貨給你。這邊跟大家分享福利:全品項七折起,買多再享六七折。此外,額外送福利,只要在臉書貼文下方,發問關於「北海道極品生食級鮮美干貝」的問題,就加碼抽一名「澳洲塔斯馬尼亞櫻桃」兩公斤一盒,這個市價大概是兩千到三千塊。你問任何的問題都可以,只要是關於干貝的,他們就會抽一名出來送給大家。這個活動賣場只到 2022 年的 1 月 5 號,數量有限,稍晚維持。在這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
這個禮拜有一件蠻有趣的事情跟大家分享一下。總之,我想要去了解更多關於幣圈的內容,雖然我身邊已經有很多專業炒幣仔,只是想要了解更多,想知道目前市場上有哪些創業機會及投資機會,也想了解一下,如果我們今天想要應用一些區塊鏈的技術,該怎麼做。
所以我就請了幾個在圈內的朋友——他們其實未必互相認識——請他們介紹一下目前在台灣頂尖的工程師,我想要先見看看這種大家推崇、技術很強的人。我基本上已經看過太多「理想仔」,對於理想仔、對於 fomo 仔是沒有興趣的,他們會告訴你說為什麼要用 Web3 去取代 Web2、為什麼我們要用 DAO 去取代股權……你知道很多人的想法真的很極端、很偏激,他沒有辦法去找一個我們講的漸進、妥協的方式。
我從來都不會覺得說,Web3 的出現就代表 Web2 就要直接被淘汰;去中心化的出現,就代表中心化的東西全部都要去死。可是有些人的想法真的是這樣,他就覺得去中心化的一切一定都優於中心化的,Web3 一定就優於 Web2 的,機構都是壞壞的,散戶就是棒棒的,就是會去相信這種奇怪的東西。他們的特色就是一群 fomo 仔,每天會在他的臉書上或是在他的限時動態,發出今天哪一個狗屎爛東西又噴到天上去,就好像每個他都有買一樣。那這種 fomo 仔,他講不出什麼東西,因為我也試著要去跟這些人接觸過,然後就會發現他們講不出什麼東西,他們就是要去說服自己為什麼要買這個東西,所以編了一套故事這樣。
但是我實際上認識的、在幣圈的一些老司機,我發現其實他們的想法,跟我們這種所謂的「股圈仔」的想法,是很多可以接在一起的。所以他們也是理解,像是 Web3 的一些應用、一些想法,其實是去強化目前 Web2 的東西;那去中心化的東西,有些也是去強化我們所謂的中心化的東西,它未必是一個取代。因為中心化的東西還是有它的好處,就是它的效率、它的保護性;那去中心化的東西呢,自由,那可能也比較危險,但是相對的沒有監管。沒有監管代表什麼?就像你今天在玩遊戲,你可以直接進那個沙盒模式的感覺,你想要怎麼幹就怎麼幹,你就買了《Minecraft》,然後你想要怎麼玩就怎麼玩,就類似那種感覺。
所以我覺得它是一個很酷的東西,就是說很多東西,我們如果今天在股票的場域裡面去做測試的話,你是測不出來的。舉例來說,你現在已經不太可能在我們傳統金融的領域裡面,去做一些所謂創新的行為,因為高機率(probability 高)你就是違法。但在幣圈的這個場域裡面,你可以去試看看,你可以自己去做莊,你可以去做各種很瘋狂的想像。因為目前,我們未必法規一定會去限制,但是至少現在是追不上的。所以其實你有很多的嘗試可以在那邊去做,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酷的地方。
那實際上這些幣圈的高手們——就是我自己覺得是高手的人——他們蠻多都在做一件事情,就跟大家想得不太一樣:他們在放貸。而不是像可能我們在臉書或 IG 上看到很多那一種 fomo 仔,告訴你說要炒什麼、要炒什麼這種。其實真的就比較像是股票的圈子,也是差不多。就像在股票裡面一直去買 IPO 跟 SPAC,買一些這個興櫃,然後一些這種雞蛋水餃股,然後就賭它的突破,然後衝一波,看看就類似這樣子。那當然股圈有這樣的,那幣圈就只是換句話說而已。
其實幣圈很多東西,我覺得像我們之前打那個《紅色警戒 2》,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那《紅色警戒 2》裡面有蘇軍、有盟軍,那盟軍有的東西,蘇軍也有,就是換句話說。盟軍的就是美國大兵,蘇軍的可能就變動員兵;該有什麼就有什麼。盟軍這邊可能是叫做券商手續費,那在蘇軍這邊就叫做 gas fee;盟軍這邊可能是我們講傳統的股權,那在蘇軍這邊就變成是一個 DAO。反正他們會有各自的名詞,但其實實際上,你可以找到一個在所謂的傳統金融界,還是可以互相 relate、適用的東西,只是它可能就換一個名詞去包裝它。
那不要誤會,講這些並不是說幣圈是一個換湯不換藥、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我還是覺得它的核心在於說,它是沒有監管的。所以因為在沒有監管的這個條件之下,其實你有很多的金融實驗可以拿進去幣圈做,我覺得這是一個超酷的事情。
因為沒有監管,所以你可以去做這些事情。而且幣圈的參與者有一個好處,或者說我們自己群裡面應該有很多人在我們創了這個加密貨幣群之後,有加入幣圈去玩看看。那其實你會發現一件事情,就是你心臟被練很大,你從現在開始回來看什麼股票的一天兩趴、三趴漲跌,你已經完全免疫了,然後就完全沒有感覺了。大家講說這種沈默循環,在你看來就還好,因為你在幣圈可能是經歷那種一腰斬,就是可能兩天就腰斬,一瞬間就下去了。那股圈可能我們遇到一個這種大修正,那是很久才一次大修正,這樣跌了四十幾趴。但是平常你不太容易看到這個,可是在幣圈的場域裡面,你天天都會看到。所以它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去那邊經歷過的人心臟變很大,所以回來要去長期持有股票,或者說要去 hold 住自己的股票,那也就有一個非常大程度的幫助。
那這個聚會真的對我造成很大的影響。見了這些大家推崇的幣圈厲害的人,有一個還蠻有趣的事情是這樣,就是我是找不同群的人去介紹、去推薦他們覺得很厲害的人,然後之後我再透過朋友去引薦,把他們一起約出來。結果後面發現說,大家最推的這三個人,竟然是同一個團隊的,我覺得超級扯。就到現場之後我才知道說:「幹,你們是同一個團隊的。」然後才知道說他們之前可能有一起創過某個計畫,只是沒有想到說原來真的都是認識的。
那這些人呢,我覺得很符合我對於厲害的這些幣圈仔的想像,就是他們很明確知道自己在幹嘛,他們不是在找一個夢給你,他們也沒有要去圈你的錢、要框你的錢。對他們來說圈錢跟框錢好像是一個附加的效果的感覺,實際上他們在做的事情是希望可以去解決一些問題,或是他其實就是發現一個很酷的細節他就上了,他就直接把程式碼幹出來,然後就把東西做出來。
所以其實跟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因為我自己本來想像中是,他們應該是會跟我講一些為什麼去中心化會優於中心化,為什麼這個會怎麼樣。沒有,他們反而跟我講的就蠻酷的,他說:「幣圈就是一個資本密集的零售市場。」我看我聽了就覺得,哇靠,超帥的,沒錯,我的感受就是這樣。他們很明確的知道這是什麼樣的遊戲,他們也知道自己在玩的是什麼樣的遊戲。
那給我的很多建議,其實真的對我造成很大的影響。就是一些你本來有點想都不敢想的一些金融的嘗試,雖然可能在傳統金融界我會把它稱為是「疊床架屋」,類似你看一個什麼場外賭場,或是說你做一個什麼股權募資的東西,但是在幣圈呢,包一包就變成一個新玩意兒。因為沒有任何的法規監管,所以什麼樣的東西都是 possible、都是有可能的,都是可以做看看的。
那真的了解到蠻多東西,那我自己還是蠻感興趣的。其實我自己在整個所謂的幣圈的投資就是比特幣。那為什麼當時會買比特幣?其實單純是我自己本身就有買一點,後來在我創了《股癌》聊幣圈,那時候有很多一些後來知道反而是幣圈蟑螂,應該大部分都畢業,都不是咖,會出來一直嘴人的都是怪怪的那一種。我跟大家講說:「你看《股癌》那些韭菜要來幣圈了,這個比特幣要賣了。」然後說什麼什麼「趕快把幣賣掉」,就是他的幣可能才 0.03 顆,就是 0.10 顆,類似這樣。
當時的想法是比較單純,就是我創一個東西,我自己就要進去試看看。所以類似那時候跟大家聊到Firstrade 券商,我自己當然就要去開戶,任務完成之後要把它結掉,那是另外一個事情,但是我就是要身先士卒去做看看。
那我對於整個幣圈的概念,對大眾的想法還是一致的,就是說我覺得你可以選擇去抱大幣,基本上目前大幣就是比特、以太,然後可能 Solana 是一個後起之秀,很多人在推薦它。但是我自己的看法是覺得 Solana 它沒有真正的很去中心化,它其實不太符合所謂的幣圈的價值。所以像是我們今天到這個地方,你就要買符合他們價值的東西。所以呢,比特幣跟以太幣我覺得還是比較好一點,就是如果你要把這個東西納為你的資產配置是 OK 的。
當然也要去期待可能會有一個很大的修正,因為這些幣圈仔他們給我的一些建議,就說基本上我們一定還會再看到修正,他覺得目前的市場太瘋,特別是 NFT 的市場。就是他們聊到 NFT,就是有點讓我們一笑置之,就一堆人,就像我們那時候講的概念,花一堆錢去買一個 JPG 檔。當然你可以講說這是某種俱樂部的形式,因為我持有這個 NFT,我可以加入一些什麼 Discord、可以拿到一些 alpha leak、可以拿到一些什麼內線消息,那就是一個包裝,實際上很多人弄得跟直銷一樣。他們對於這個東西的看法,就是他覺得你要發 NFT 趕快發,趁現在趕快發,因為之後呢,可能這個地方會是崩最慘的。
但是他們對於大幣的想法,就覺得應該不會再看到像之前那一種八九成的修正,他們都經歷過,當然覺得應該不會有那樣的東西,這一次可能了不起五成,就一堆人會搶著進去。那這其實也是蠻符合我的想像。
所以其實一開始,我覺得我對幣圈的東西會有一點防禦性很強,是因為我看太多這種 fomo 仔的東西,你的直覺就會讓你知道說,幹這些人就是在胡搞瞎搞。然後也發現說其實不是你保守,因為當你跟這些所謂的真的比較專業的人、實際上在裡面是真的想做一點產出,而不是只是想隨便發個東西割韭菜的人聊過之後,就會發現其實想法是很雷同的,其實他們就是很單純的只想解決問題。
所以我覺得這個圈子是非常有趣的,大家其實還是可以花一些心力去了解一下,但是你其實不用搞到自己很焦慮。你知道很多人在幣圈玩到後來就所謂的「知識焦慮」嗎?今天沒跟到什麼、又沒跟到什麼,一樣還是那句老話,你哪時候看過焦慮者、看過 fomo 者,最後面發財?沒有看過,真的沒有看過。所以不要去做那種你已經知道做這件事情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事情了。你可能偶爾會拿到一點甜頭,但是長期來說,你這樣子搞一定是錯的。
大概就這樣,跟大家聊一下那一天聚會的一些收穫。其實最主要就是對於整個幣圈的這個圈子有更完整的認知。其實有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消息來源、你的 source 是什麼,它會對你造成很大的一個影響。你從小就是在看那些歪歪的東西,看你的想法就會扭曲。像那個 Billie Eilish 講的,她從小看 A 片,超級 hardcore A 片,那個看到 BDSM 那一種,綁起來打,那邊滴蠟燭啥小的,她覺得很 hardcore、很硬的,看到後來她對於愛情就有一點奇怪的認知,然後在最近的訪問裡面就講,對於性也開始就產生一些奇怪的認知。
你的消息來源之外,你曝光在什麼樣的說法、什麼樣的環境之下,你就會受到那樣的影響。那也不得不說,可能就是我身邊太多 fomo 仔,沒有那一種真的想要去解決事情的人,所以看久你就會覺得這個地方其實不應該看。但實際上跟這些人聊過之後,跟這些有產出的人聊過之後就發現,沒有沒有沒有,如果說真的是把這個心胸都關起來的話,就會錯過這次的機會。
但是也還好,我這個人一向都是,可能就像我那本書寫的,不是在跟你打書,書已經賣到嚇嚇叫,不用再打了,那個《灰階思考》,我覺得那個想法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東西。灰階思考這種想法在現代會被唾棄,因為大家會覺得你沒有立場,你一定要有立場,你選一邊吧,choose a side,你到底要站左派還是右派?跟實際上就會發現很難,你每個議題站的方向一定就不一樣。然後你在種族、去中心還是中心化、股圈還是幣圈,為什麼我一定要 choose a side?為什麼我不可以都做?
其實講白一點,會一直叫你要 choose a side 的,就是他能力不夠。他就是因為能力不夠,他才會叫你 choose a side。你能力夠,奇怪,老子錢多,幹嘛要全部都放在同個地方?你有這個更大的預算的話,你當然就是追求更完整的資產配置。你有看過哪一個有錢人會說把資產 all-in 在某個地方?你想說那個隔壁的誰誰誰,有。不要拿個案來當通案,越有錢的人,收入越多元,配置越多元,因為那個是不得不,他已經可能沒有辦法把所有東西都壓在同一個地方。所以一樣的道理,就是其實去了解各種圈子,對大家都是有加分的。那一樣,少量多餐,先試看看,如果說試的時候覺得沒有問題,再慢慢的去把部位加大,不管你在股票的各種商品,還是說要跳進去幣圈,其實都是一樣的這個觀念。
我們前幾集有跟大家講說在下跌的過程之中,要怎麼樣會比較好的接刀,或是比較好調適你的心情、怎麼樣調整。那是因為我們大概在一個月前就跟大家 cue 說,我覺得有可能是沈默循環那樣的樣子。我不可能每次都看得到,有時候會 cue 對,有時候會 cue 錯,但其實我覺得很單純的分享我的想法:我會這樣做,我會去這樣槓桿,我會在這時候要怎麼樣,就是跟你分享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有時候對、有時候錯,你就當作一個參考,就當成是你多一個交易上的朋友這樣而已。其實我都沒有想過要去教大家怎麼做、我是老師什麼的,沒有,我就在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看法這樣子。
也因為說我跟大家講這個沈默循環,其實在過程之中有蠻多人說沈默循環結束了,我已經看到一個反彈,就覺得是結束了。當然其實實際上,以我們實務上的做法,我們也真的會用反彈當一個逗點或是句號來看。就是如果今天有一個還蠻像樣的反彈,其實就要給它一個尊重,可能就可以考慮去補一點單。當你補單之後,可能也會遇到像上次,整個 NASDAQ 大概在一兩個禮拜前一個大反彈,超級大的反彈,今年以來最大的反彈,後來又跌破底了。這個就是在下跌過程之中,你會看到一個反彈,有些人可能就是受不了就乾進去,然後之後越套越深,這就是我們講的越套越深。因為你看到反彈,你就受不了就加,加了之後再套,套的時候你可能就更不甘心,又再加更多,如果你這一次看錯的話,就會很嚴重。所以不要 all-in 這件事情,是我們前幾集跟大家講到重點。
現在,我自己是覺得,以我自己最近幾天在美股的操作,是開始有把一些部位給加回去,一些我覺得在明年可能會很不錯的東西,陸續的把部位給塞回去。那為什麼會選擇這樣做呢?其實最主要原因跟上一集有關係。上一集跟大家聊到說,其實目前一些成長股的估值已經來到疫情前了,它已經摔回去疫情前了。那很簡單的一個問題,我覺得成長股的估值,當然不能否認是它一定比那些價值股來得高,可是這就是它的特性,它成長性高。成長性高你可能給他更多的 premium,你承受更大的風險,那你可能也可以獲得更大的報酬。所以我覺得成長股比價值股高,是一個很合理的事情,因為他成長性比較高。所以它是有點像是,有一好沒兩好,價值股有穩定的配息、有穩定的 EPS,可是它的成長性就沒那麼好,價格也比較樸實一點;成長股的成長性好,可能不一定有賺錢,但是在未來的規劃以及擴展上,可能是比價值股來的暴力,所以市場給它一個更高的價格。隨便你用什麼方法去說服自己都可以,反正估值這種東西我覺得算是一門藝術,過程是科學,可是估出來到底多少,那是一門藝術,到底值多少錢,你覺得是這樣,我不一定覺得是這樣。
但是我們用客觀的數據來看,就是如果是用 NTM(Next Twelve Months)的數據來看,成長股的說法是,目前已經來到了疫情前的位置。除非你覺得這些公司明年都不會成長,那或許說你實際上看到他們明年都不會成長,那你可以去期待它有更低的一個估值。但對我來說,我覺得這個地方是我會願意進去試看看。所以呢,當然就是在股票市場不用講太多,你就進去試就對了,你看空它就去空它,你喜歡它就去做多它。
那除了這個估值是一個方面之外,再來就是昨天我看到了羅素兩千——就是美國的小型股大盤——有一個兩趴多的反彈。當然我們不確定這是不是一個底,因為在前天還有一個新低價,搞不好昨天反彈之後,在今天或是明天又有一個新低價,不知道。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去使用策略,那這個策略很簡單,就是我今天覺得這個地方可以開始補單,我就開始補。我未必可以猜到最低,可是一個帶狀的補單,理論上我希望我自己可以買到一個所謂的微笑曲線,我不一定可以買在最低,可是我可能可以差不多買在一個相對低的位置。因為我們前面就是這一波成長股修正,一堆跌掉二三十趴以上的,很多甚至碰到四十趴去了,跌到這樣子一個程度,其實我覺得已經可以開始去把部位給加起來,特別是明年成長性是沒有改變的東西。
其實有時候你在市場上就會聽到很多的流言蜚語,那這些流言蜚語,實際上也真的會對你造成很大的影響,即便是公司可能沒有任何的問題,只是因為市場的一些情緒或這些說法,它可能真的就會很有效的去衝擊到市場。舉例來說大摩講說記憶體凜冬這件事情,那其實當時在講的時候,台灣有一些老闆就反駁,因為他那時是直接把美光之外,台灣的一些記憶體廠都一起下修。那其實反駁的主因,他們是聚焦在,因為台灣做的是所謂的利基型的記憶體,就是所謂的非主流的記憶體,我們沒有最先進的記憶體技術,可能台灣的 DRAM 就 DDR3、DDR4,那台灣有做很多的 NAND FLASH 跟 NOR FLASH,這個可能是國外大廠已經逐步在下調,他們已經沒有要做這一塊了。所以那時候台灣的老闆像是吳敏求,或是像是潘健成,其實他們都有對外資表示不同的意見。
實際上我們看到就是美光,他雖然開財報,guidance 也不錯——應該是在幾個月前的節目,差不多八月多跟大家講這件事情——我說其實開出來是不錯,但是那時候美光就從差不多八十幾塊跌到六十幾吧。然後台灣的旺宏、華邦電或是群聯,即便真的是像那個吳敏求老闆講的,實際上你降評的東西是 DRAM,跟我們做如果跟 NAND flash 沒什麼關係,就大家都會一起下去。
可是近期風向又變了,變成說開始有些外資去上調記憶體的市場跟目標價,最主要還是美光,就是美光開出了一個很讚的財報,然後它的對於明年 Q2 的 guidance 是很好的,就是擊敗了分析師的預期,然後盤後就直接顯示是漲了 10%,在盤中就漲,在盤後最後面是漲了 10% 這樣子。那美光的電話會裡面跟大家提到,當然消費性電子,什麼 PC、筆電這個大家都知道是比較前途會黯淡不明的,可是在資料中心這一塊,就是 server 伺服器這一塊,因為擴大應用,以及不只是量的變化,還有值的變化,我覺得他可能要用到毛利更高的東西、要用到更大的量,所以其實對整個產業是有很大的加分效果,這是一個在整個記憶體產業很大的動能。所以他對於未來的預期是好的,以及更多的資料中心應用,不只是伺服器,可能也是跟這個車用、物聯網相關的應用都會持續地帶出來。所以他們對於這個未來前景是好的。
可能就發現,其實美光在八月多那個財報,我覺得就已經是類似的暗示,就是對於未來是看多的,然後這個狀況也是好的,但是因為外資去下調,所以就往下殺。然後到現在,大摩自己還沒有認輸,可是我們就看到,當美光的財報跟 guidance 開出來的時候,股價就直接跳上去,然後就好像整個記憶體族群跟沒事一樣,就前面那個低谷好像是做一個買點給你的感覺。
其實今年真的太多這樣的東西,像板卡廠也是,板卡廠大家覺得明年應該已經不行了,結果在年末又來給你一個反彈。但你要注意,就是很多人看到美光的數字好,他就很線性的思考,就是說那我就要去買台灣的記憶體廠,什麼晶豪科、群聯,然後華邦電、旺宏什麼的。還是要注意,台灣的記憶體廠是做所有的利基型記憶體,其實跟主流的什麼三星,然後或是美光其實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那個報價的部分也是不一樣的,就是我們比較常看到的報價是 DRAM 的報價,然後 NOR 跟 NAND 的報價,特別是 NOR 的報價特別難找,我之前有找到一份報告有丟在我們的 Telegram 裡面,但是 NOR 的東西其實是很難找,所以它的報價不會跟那個 DRAM 走。就像那時候老闆去吐槽外資講的,其實對的,就是那個報價是不會連動的。但當然也因為老闆講的這句話,所以你就要知道說,既然不會連動,那美光好,也不代表台灣的記憶體廠一定會好,所以大概是這樣子,還是要跟大家提醒一下。
就是有些人可能會看到一些美股,然後就想說我可以用這個東西來做台股,那你有時候可能就會忽略了,第一個這個誰先誰後你不知道,就像萬年之爭,到底是台積電走在前面,還是台積電的 ADR 走在前面,就有時候一個好像看起來是領先,有時候看起來另外一個是領先,這個很難說。然後再來就是純度的問題,就是美國一些公司在漲的時候,不代表台灣的這些公司就一定會漲,因為你們可能做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只是大分類上你是一樣的。大分類上你們都是做板卡的,可是板卡也有很多差距,也有品牌差距,你是誰家的板卡?你是 AMD 的還是 NVIDIA 的?這都有差距。然後再來就是這個純度,就是你的每一項業務佔比是多少,可能跟美國這個本體是不一樣的。
那近期在台股又有看到一些機會,特別是今天有注意到,就是這個 PCB 廠跟銅箔基板廠,整體在這個禮拜我覺得都有轉強。然後像這個也是很常見的一個誤區,舉例來說像這個銅箔基板廠,就是 CCL,CCL 在台灣主要我們講三本家,就是什麼台光電、台燿跟這個聯茂。可是實際上還有另外兩個有做,就像南亞有做,然後這個騰輝有做。騰輝算是比較少見,因為它是相較前面那幾個,它比較低調一點,它做的是更利基型的,比較偏那種什麼航太軍用相關的東西。那南亞呢,因為它家大業大,所以可能一般也比較不會去注意它。一般講那個 CCL 就講這個聯茂、台燿跟台光電。可是這三家其實雖然他們很常會連動,但是你要知道他們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因為如果說你有瞄準的題材的話,那你當然還是要去選這個你瞄準的題材,然後受惠比較多的。
舉例來說台光電可能就是比較偏手機這邊,那聯茂比較偏 servers 這邊,那台燿比較偏這個網通。那其實這些資料你都可以在……當然厲害的朋友他會跟你分享,所以像我自己就是有蠻多厲害的朋友跟我講說我就知道。但其實如果你要去自己去做 DD、要去做調查的話,你可以在法說會資料裡面都找到,他會告訴你說他們這個出貨的項目是什麼,就是哪一個佔比是比較高的。所以你已經要去挑題材的時候,你看到美光跟你講說那個資料中心很好,你要挑伺服器,那你當然你就要挑伺服器相關的,因為他佔比高代表說受惠的程度就比較高。
那 PCB 也是,PCB「工業之母」大家知道,就一大堆 PCB,台灣的 PCB 廠超級多的。可是 PCB 廠有分很多,你是做伺服器板,還是做網通板的,還是說你是做這個 HDI 還是 ABF?ABF 大家都很熟,因為那三支大飆股:南電、欣興、景碩,大家都很熟。可是除了 ABF 之外,大家就想要找下一個機會,下一個是這個 PCB 什麼板會衝?是網通還是說是伺服器板,還是說是衛星板?像衛星板的話,可能就是華通。然後其他目前那些跟券商討論之後,我們還沒有找到,就是可能有其他有在做衛星板,但是就算這個華通有做衛星板,可是它的佔比很低,就是目前佔了那個公司的營收,可能就差不多落在五到八個百分比。那它的客戶就是那個 Kuiper System,Amazon 上面的 Kuiper System,然後以及 SpaceX。聽起來很酷,可是實際上因為佔比低,所以對公司的貢獻也有限。
所以其實你要注意一點,就是說如果你今天挑好一個題材要去做的時候,或是說你看到美國的東西在漲,然後你想要去反射做台股,其實不是不行,你就要知道說你要挑到那個純度是一樣高的,然後可能他們在產業別是一樣的,他們供貨的對象可能是差不多的,那才可能你是可以把美股的東西直接拿來台股做,這個才是一個比較符合邏輯的做法。
好啦,那這集目前是比較散一點,就是我們從一開始聊到了我昨天跟幣圈的,然後到這個目前的美股,我覺得已經可以開始去試單了。然後再到台股有些題材,大家可能看到美國的東西就想要回頭更做,然後到底要怎麼樣做是比較……不能說正確,就是我比較建議,因為股市裡面我覺得很難有什麼正確,就是我的一個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好啦,我們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股市小GG,他說:「請教癌大,全職心路歷程。癌大你好,小弟是經營電商的小老闆,從大學開始熱愛投資,不過發現本金太小,不如把心思創業,更能夠快速累積資本。那目前隨著這幾年的盈利,本金放大投入,每天波動甚至已經超過本業的每月利潤。那這一年來,本業營業額幾乎零擴張,甚至連電商大節雙十一、雙十二的報表也懶得看,怠惰了一年,把心思都花在投資上,運氣不錯,幣跟美股的獲利都不錯。之前聽癌大說過,創業風險比投資股票高太多了,小弟為創業稍有成果,但要我再一次,或是說增加規模,不太可能每次都成功,風險評估下來,不如還是投入股市的勝率比較高。本業是選品電商,已經是紅海市場,那電商就是不進則退的行業,再廢下去也會被市場淘汰。那請教癌大,這樣子漸漸轉全職投資,會不會太逃避現實?那謝謝,祝我癌大全家平安健康。PS,Meta 在 iOS14 的隱私政策真的很傷,那投放效益直接少了一半。」
對,沒錯,當然這個隱私權的影響是確實存在,不管是 Google 或 Apple,老實說對大家造成的影響都很大。Meta 它的看點其實並不是說它會受到影響比較小或什麼的,而是它自己就持有很多的用戶資料,所以它跟其他的廣告商比起來,它能夠脫穎而出的地方,其實在於說我覺得它是相對其他人,受到隱私權的影響是相對小的。
然後你說到底該不該全職投資這件事情,其實我覺得全職投資,我自己跟一些身邊朋友我們的經驗,或是討論、或是我們聽到的故事,其實蠻常見的是與社會脫節這件事情會變成很大的問題,就是你真的會與社會脫節,然後你可能開始會變得有一點怪怪的。我不知道是因為壓力太大,還是是因為你整天都在家裡、你沒有社交,所以你就會變怪怪的。因為像我自己就覺得,我那時候真的有變怪怪的,然後錄了節目之後是有好轉,因為開始有跟大家接觸。
所以像我近期跟一些全球交易室的機構聊天的時候,就有講到這個,就是說其實我蠻慶幸,就那時候有因為肺炎在家不能幹嘛,所以錄節目,還好有錄節目。當然除了這個廣告收益是我從來都沒想過的,你有額外的本金投入這是好事,那其實有另外一個也是沒有想過,就是說你走出來之後真的有差,因為開始越來越多朋友會來跟你交流,雖然一定會有很多 hater 隨便幹你,但是我們就是宏幹有人,屁股抬高,你要隨便捅都沒關係。但是在過程之中,我也認識了很多真的很好的朋友,那大家互相交流會發現,就是工作不要做得太開心,每天盤中有人可以聊天。
因為我是比較閉俗的人,雖然你聽我節目可能覺得我一直在講話、話很多,但其實我出去跟朋友都知道,就是我是不太喜歡講話的,我就坐在旁邊,我只喜歡打電動而已,然後我自己還蠻自閉的。我覺得在朋友圈之中,除非我跟你真的很熟,不然其實我不太講話,我就躲在旁邊。所以那時候全職交易對我造成的影響是蠻大的,然後我很慶幸還好就是我有這個經營一些小副業,不然我真的會壞掉。
所以如果你想要做全職投資,你要考慮的其實不是只有你的績效、還有你的現金流。當然從說法來看,就是你每天的波動已經是超過你每個月的營業額了嘛,所以其實這個狀況我自己也體驗過,就是我的波動是超越我的本業,就是之前的本業,或者說我之前可能副業參與的東西,或是我現在廣告收益,我的波動也是會超過的。所以其實你會知道說,對,在這樣的狀況之下,你確實是可以做全職投資,如果說我們是單純用這個收益跟波動的角度來看的話。就好像會覺得說本業已經要做不做都沒有關係,也是這樣沒錯,但是你要知道,本業它畢竟就是一個金流。
那你要考慮的點是,你說電商它是所謂的不進則退,我知道,因為它這個非常競爭的地方,所以如果你今天沒有繼續投入、你沒有變出新東西、你沒有花時間在上面,你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所以你就是卡在那個我到底要不要繼續投入,還是說就是去全職交易?因為反正基本上我的損益就已經是我每個月的這個營業額了,一天就是一個月營業額。所以這個我完全可以理解。
可是我給你的建議還是,我會覺得說你的本業要留著,你可能就找一個人去卡住你的本業,你可能少賺一點沒關係,可是你要讓這個地方可以持續的滾錢進來。我是你我會這樣選擇,當然我知道那個實際的狀況一定有很多考量的,但是我先就我聽到的一個條件來看,我會想要去……舉例來說假設你的營業額是十萬好了,你與其整個放掉,你不如乾脆我花個七萬去請個人都好,我就是每個月在這邊拿三萬就好。好,七萬我就找一個可能夠強的人,然後來負責 carry 整個地方,我會覺得這樣比較好,就是你退到後面當股東的意思。
那這個其實也是我自己在做的事情,就是我除了在股市裡面的投資之外,然後像這個 Podcast 之外,我有去投一些副業。那這些副業,基本上講是講副業,因為你不講那樣感覺好像你有整天在家炒股,我說我去參與一些事業,但其實我就是出錢而已,我根本沒有在做事情。那我就出錢,那我覺得多元收入是一個好事情,特別是在股市裡面,你就知道當今天行情不好的時候,好,雖然如果你是全職交易的話,你是多空都可以做嗎,可是有時候行情它未必是,就是說就算你多空可以做,可是那種盤整盤,就是你不可能連續好幾年,然後每年都一直有東西打,除非你是絕世奇才,不然我覺得很難,一定會有那種比較悶的時候。所以那時候你可能就會產生很大壓力,所以其實你多一點收入的話,它是降低你的壓力,然後讓你在盤中的表現可能會更穩健。
所以是我的話,我會建議你不要把這東西放掉。就是你因為放掉,多一點利潤,然後讓別人去幫你做,可是你不要輕易的把一個你做起來的東西給放掉。
下面一位,我爸連聖文,他說:「私房貓旅三重店,新開幕的貓貓旅館,求唸到,那愛大一生平安。」大家趕快把貓貓送過去住。
下面一位,黑祐祐,他說:「主委,主委,在這裡。好爽,主委有沒有什麼一技之長或證照之類的?想問問畢業怎麼不是當律師?」
我連去考都沒有去考,基本上我就是混畢業,講台語就是混吃等死那種。就是我也沒有那種很多厲害的創業家那種想法,你知道嗎?媽的念一念發現說:「幹,念書創啥小。」投筆從戎,或者說我又直接休學去看大師。沒有,我就是真的都不知道我要幹嘛。所以我的做法就是我在大學的時候就一直出去打工,也不是說真的很需要那筆錢,但是就是去打工,就希望去找一點方向。
沒有方向,其實念到大一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沒有要走法律這條路,可是也沒有那個膽識去休學或是轉學,也不想要轉學。所以就是你還是要把它混畢業就對了。那混畢業之後,就是去當兵嘛,當兵的過程之中就有去面試一些工作。那在面試工作的時候,一開始,這應該在這節目講過,反正就是有去找一些,因為我英文還不錯,所以國外業務去面試看看,然後就被人家當狗幹嘛:「欸,你裡面誰誰誰,你知道他學歷是哪嗎?台大碩班的,他都只拿三萬七,而你憑什麼?你一個輔仁的,你要跟我開四萬?」就跟我殺這樣,他一直幹我。我就想說你要把我幹成狗,你一開始就不要找我來面試,台灣人就是這樣,他就喜歡幹你。
那就很幸運,就是同時去面這個機師,過五關斬六將,然後有上。所以其實我的正職生涯就是機師,就這樣沒了。我就只有做過正職的機師。然後在這個航空業小島之後,跟朋友一起做旅館,其實就是幫忙他做。簡單來講就是因為那時候我也不知道幹嘛,然後其實就是在做股票了。那朋友說一起來弄旅館,那其實不會花很多時間,我就去弄旅館。所以其實我確實,你要說的話,我沒有什麼所謂的一技之長,去拿證照,為什麼會沒有去考什麼證照。我就是做我覺得很酷,然後想要做的事情,就這樣,然後也算是還蠻順利的,用某個角度來說,還算是蠻順利的。
下面為這個,安安是大帥哥,他說:「正在計算虧了多少的大學生。哎,你好,我最近在算從入股市到現在的報酬,那想請問該怎麼算年化報酬率呢?如果是不同時間投的錢要怎麼樣算?還有殖利率跟報酬率差在哪?那另外,我想要問,如果我想要回測投資某個標的投資績效要怎麼做?可以去哪裡回測?那還有您上集說的含息報酬率怎麼算?感謝你大。好,這個這個是直接把所有問題都問光了,他說因為在網路上都找不到到底該怎麼算,所以一次問了這麼多問題。那另外,因為一直沒有被念到,所以問題越積越多。想問問看,一大,技術分析這個方法為什麼會有用?然後為什麼會有台股不能突破某某大關有壓力支撐這些的由來?那如果市場真的是自由交易,何來壓力支撐之說?感謝一大。」
所以這個是你好幾週沒被唸到,他就乾脆可能是拿個什麼計畫本,他全部記下來,然後越來越多。好,那我們就一次把他回完。
那你說要怎麼樣去算自己的報酬率呢?對,因為你會持續投入本金嘛,所以其實你真的要去算的話,你不可能細到說去算說我的每筆投入的錢,然後到現在報酬率是多少。但實際上你在你後台券商買賣,你也是可以看到說,因為你每次買的那個單,它是獨立事件嘛,所以你可以看到就是可能每個單筆的報酬率是多少,是可以這樣看,可是我覺得其實沒有那個必要。
簡單的一個做法就是,你總共投入多少本金,然後跟你目前帳上的淨值是多少,你用這樣去算就好了,就可以去算你的這個報酬率了。然後呢,再來就是說這個殖利率跟報酬率差在哪?差很多,我覺得殖利率其實它可以算是報酬率的一環。就是我們之前有一集節目有講到,可能是因為你這是之前的問題,反正我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了。簡單來講就是在那個南非那一集有提到,說你其實不用太在意殖利率,你要在意的是報酬率。因為報酬率裡面就已經把你配息、你的資本利得什麼全部都算進去,所以直接看報酬率就好了,你不用緊盯殖利率。因為很多時候他殖利率配很高給你,像美國就有一些著名的騙局,就是配一個超級高的殖利率給你,然後結果你拿到了殖利率,可是你賠了本金。那當然你有一些穩健的公司,就是他一直都有配息給你,可是不代表說一直有配息就一定是贏過另外一個沒有配息的公司,不一定。然後因為如果另外一個公司都沒配息,但資本利得的表現很好,那其實他是一個更好的投資。所以直接用報酬率來看會比你用殖利率看來得準。
然後再就是要怎麼樣去回測某個標的的投資績效?你可以使用 TradingView,那 TradingView 上面就可以,你比較厲害一點,可以直接用他下面那個程式碼,然後去 key 你的條件,然後去測你這個策略的績效是怎麼樣。那當然比較笨一點的做法,很簡單,你就直接去去測說,你要投這支標的,他從某個時間點,然後 2020 年的 1 月到現在多少,你直接那個圖表拉,在右邊的那個軸你就可以看到目前的報酬率是多少。
然後再來就是含息報酬率要怎麼算?這個在有一些網站可以直接找到,就是還原權息的股價表現,他等於是直接把除息給回推回去,所以直接看那個報酬率就是準的。但是如果說是一般那種,就是你除息之後他股價也會跟著往下調的,然後會除息後參考價這種,你要怎麼樣算呢?其實就是你除息,他是有一個退某個趴數的錢給你,就所謂的殖利率,你就把那個趴數,然後再去外加可能在一定時間內的他的資本利得的變化。因為你要想他已經有把那個除息的價格反應進去了,所以等於說如果說這段期間內,假設啦,那是 100 塊的股價,然後都沒有動,然後他配了三塊錢給你,然後之後也沒有填息的話,所以股價其實是從 100 變成 97,但你手上是拿了三塊,所以在你今年的報酬率其實沒有變化的。所以其實你可以直接用這個,那有些網站是他可以幫你做出還原權息的一個走勢,你用那個去看。那或者是你就直接把資本利得跟那個殖利率,然後兩個是拆開來算的,那把他加在一起之後就可以變成是你的報酬率,然後就是你的含息報酬率。
然後再來就是說技術分析這個方法為什麼會有用?這其實是一個還蠻好的問題。我覺得其實技術分析很多會有用,特別是均線這種東西為什麼有用?因為夠多人在看它。就是很多技術分析有用,是因為很多人在看它,他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感覺。就大家覺得說這個地方可能會有支撐,這個地方搞不好覺得有支撐,為什麼?因為你看到這個地方,你覺得他可能會支撐,但你會怎麼做?你會買進嘛。所以你想當你們夠多人去買進的時候,這就是索羅斯講的投資的一個反身性,就是你覺得他會這樣做,然後因為這樣子你去做某一件事情,但是也因為你做的那一件事情,所以導致你想像那件事情會發生。所以我覺得技術分析某種程度來說,他是一個……你可以說他是統計學,你也可以說他是一個投資這種反身性。我就覺得大家都相信突破之後,應該會產生動能、應該會繼續上去,所以可能之後真的繼續上去的這個機率是有的。我覺得可以這樣去看它。
然後再來就是你下面講的什麼不能夠突破什麼某某大關、有壓力有支撐這個,這你看看就好了。因為像這種東西,如果說你真的遇過幾次崩盤,你就會知道,很多時候崩盤大家就會說,接下來我們就看這個台股月線會不會撐,月線不成、月線斷掉了,我們就現在看季線會不會撐,季線也沒撐,然後看半年線、看一年線、然後看五年線,然後之後面看十年線,然後這個國安基金就出來救你了。所以呢,看線然後說他一定有支撐,是自欺欺人。支撐這件事情的產生,是當今天可能股價打穿這個地方後來拉回去,你才會說他有支撐。就是你不可以在還沒有發生之前,你就說這個地方有支撐,你只能說看他會不會撐。
所以你就發現有些技術分析的說法,我不是否定這個派系,我覺得技術分析確實是有用的。但是呢,有些這個技術分析的說法,確實是你會發現怎麼講都對。好像我最喜歡舉的那個例子,什麼爆大量,爆大量繼續往上漲,大家就告訴你說這是什麼?換手。爆大量下跌,這就出貨。幹你兩個方向講都對,哭喔,那是什麼看的?然後怎麼突破五日線轉強,然後之後往下跌破五日線又轉弱,轉強轉弱,講都對,那這樣有什麼意義?所以其實我覺得,你不用去參考任何一個人告訴你技術分析他怎麼做。應該說,他就是一個……技術分析的那個走勢,那 K 棒,K 棒就是交易的一個軌跡、一個走勢,K 棒的底就是今天開盤價,K 棒的另外一端就是今天的收盤價,那紅 K 就代表說今天收盤收的比開盤還要來得高。所以你就把它當成是紀錄市場的一個走勢,那你如果可以在這裡面找到一些規律賺錢,那你就是靠技術分析賺錢。好,大概這樣子。
好啦,下面有一個 Jason HKC,他說:「都抽不到,我要哭哭了。再再提醒一下,不是用抽的,就是按順序唸下去,所以有些人沒有唸到的,你可能就多留幾次,像那個朋友,你可能把它存到幾次,那多留幾次。然後他說:如果抽到,我就要先趕快來,大讚太太,癌大萬歲萬歲。那最近力宏主演的八點檔超精彩,而且讓人生課體驗到千萬不要得罪枕邊人。小弟的朋友不少人自己開業做生意的,平常店裡的帳都是老婆在管,就有些人想不開要跟老婆鬧翻鬧離婚,結果被老婆檢舉店裡面的報稅不實、消防安全、違建等問題。那之前賺十幾年的可能都不夠賠這一場,每個都悔不當初。另外有個股市問題想請教癌大,在技術分析上,跳空缺口常常被人家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不管向上還是向下跳,往往都有人提醒跳空缺口會回補。(雖然也有那種沒有回補的)想請問癌大,跳空缺口大多會回補是什麼原理,或是投資心態造成的呢?再次感謝癌大、讚嘆癌大,祝全家平安。」
完全就是剛剛上面那一位的問題,他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現象。當然,我跟你講一個東西,就是我自己實務上,我很尊重跳空,而且我很喜歡追多跳空,或是追空跳空。那我非常喜歡去做這樣的一個加碼,或者說做空,我非常喜歡去做這樣的一個操作。當然如果說你看錯,我就要停損,你照技術面做的,你就要照技術面出;你照基本面進的人,就要照基本面出,就是你那個前後邏輯要一致。
所以我覺得跳空卻是一個很好用的指標,但是跳空回補這件事情,我是不相信的。理由跟大家前面那位一樣,就是什麼爆大量上漲跟爆大量下跌,幹你怎麼講都對了。所以跳空是一個很強烈的指標嗎?是,我覺得是。為什麼?因為跳空意識代表什麼?舉例來說,今天大家都可以用 100 塊買到這個東西,為什麼明天開盤突然有人要從 150 開始買?為什麼他直接要拉 50% 上去?這比較極端的案例。那跳空就是說中間有一段的價格不見了,他直接跳上去要買,為什麼?第一個他手滑、第二個他就是無聊、他亂按,不然就是他知道什麼事情。然後在我自己的慣例上是,知道什麼事情的機會是升高的。就像是你今天已經搶先知道了,所以你會趕快去買股票,你不計價的都要把這股票收進來,所以跳空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跳空往下也是,就是你平常可以在 100 塊買,你就已經知道說過去好幾天 100 塊你都可以把股票賣掉,為什麼今天你他媽要直接 92 塊賣掉?為什麼你要直接跌 8%?開盤你就直接壓這麼低,為什麼?你可能就已經知道一些很不好的事情,所以趕快倒出來,然後可以先跑就先跑掉。所以我覺得這個回不回補這件事情是事後說故事,但是跳空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對我來說,就是我會很尊重。
然後再來就是王力宏的事情。其實很多人八卦的很過癮,你看最近一些節目衝上榜,就是他們都還跟你聊王力宏,我們就是沒有聊王力宏,所以媽的輸人家。那我覺得八卦大家喜歡都是 OK。只是,其實王力宏這個東西,我們當然先相信那個什麼雷神講的東西是對的。但其實你會發現在這個世道,你時時都要保護好自己。這個不是在暗示王力宏這件事情,是跟大家提醒的是,就是說今天如果真的有人要出來攻擊你或什麼,大多數的人都會先站在這個攻擊的這一方,就是率先指控的。就像我們選舉潑髒水一樣,媽媽先潑你,除非這個人他一路以來就是已經名聲臭掉,他潑你,大家會去懷疑他。不然其實有些東西都是先抹到你身上去,然後之後你就很難去自清了。所以大家真的要保護自己。
那對於老婆要很照顧她,我覺得這是對的。這不管說什麼老婆拿你多少把柄,應該說就是老婆是人生中最親的一個人吧?我覺得算吧,就除了家人之外可能就是老婆,因為他真的是陪你一輩子的人。所以當然對老婆好是應該的,那你把老婆惹不爽,老婆媽媽直接把你吊起來幹,那也是很合理的。大概這樣。
好,那就回答到這邊,那祝大家身體健康,操作愉快,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