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04:聖誕快樂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

本集節目由 Omygod 與《艾爾登法環》亞洲區總代理 Bandai Namco 贊助。

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電玩遊戲大作都因為開發團隊轉成遠距工作,影響進度而延後發售。那讓大家睽違已久的《艾爾登法環》(Elden Ring),從 2021 年最期待的作品,變成 2022 年最期待的大作,將會在 2 月 25 號上市。在上個月的時候,他們有一個封測的活動,那我自己有看他們的一些封測影片,覺得蠻有趣的,包含那個龍,牠是會掉下懸崖摔死的,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把這改掉,可是我覺得蠻特別的。除了屠龍之外,也想扁熊、想在他們的開放世界環境裡面冒險的朋友,這款遊戲會非常適合你。

它是由打造《黑暗靈魂》、《血源詛咒》、《隻狼:暗影雙死》等知名魂系電玩作品的遊戲製作人宮崎英高所操刀,更請到《權力遊戲》影集原作——《冰與火之歌》作者 George R. R. Martin 加持,撰寫遊戲的世界觀設定。本作也更加適合過去覺得魂系遊戲太難的新玩家入門。有興趣的聽眾,可以在節目資訊欄點選股癌的專屬預購賣場連結,結帳的時候記得輸入我們的通關密碼「GOOAYE」,不管是 PS5、PS4、Xbox 系列的通用版本,還有 PC Steam 的數位下載版,全平台的版本都有全網路通路的最大折扣,現折 100 塊。PC 版只要 1,090 元就可以入手,比透過 Steam 商店去買還更優惠。同時,只要透過 Omygod 預購,還加碼抽現在有錢也搶不到的 PS5 主機,以及有機會把你的遊戲升等成為價值近 6000 塊的模型收藏限定版。非常酷的機會在面前,所有電玩控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次的機會。

---

我已經把《獵魔士》的第二季看完,就一樣是看男主角的費洛蒙噴發。那我覺得這一次的劇情編排也還不錯,就是很多電玩或是動畫,改造成真人版的東西都很令人失望,可是《獵魔士》的系列我覺得是還不錯的。同時也看到《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已經上線了,在 Netflix 的電影,是由 Leonardo DiCaprio、Jennifer Lawrence 還有 Meryl Streep 主演。在差不多幾個月前有跟大家講說我很期待這個作品,因為卡司是真的太強大了,就在懷疑說 Netflix 是不是挖到金礦還是怎麼樣,怎麼突然開始拍一些大成本製作的東西,開始變成一個有模有樣的影視製作公司,就不只是單純的一個平台,自己也有很強烈的內容產出能力。應該說本來就有很強的內容產出能力,它的量是其他平台可能加起來都比不上的,但是現在這個「質」的部分也開始往上拉。

當然也希望說不要過度砸錢,就是很迷信一定要找很多的大卡司,像找那個巨石強森、蓋兒加朵那一部,我覺得就還好,劇情就還好,但是應該光是花在卡司上面就花了很多錢。要在卡司這邊花錢,跟劇情這邊……其實我也不是業內人士,所以我不知道說劇本是不是一個很花錢的東西,但我相信要花心思去把一個劇本弄好,而不是單純的砸一堆錢去買這些大卡司來弄,因為這可能也會把他們自己 Netflix 的 Originals 做到臭掉之類的。那還是希望他們可以繼續推出很多很棒的作品,因為對我們這種訂戶來講,很爽,你付一樣的錢,然後你可以有很多很酷的東西看,是還蠻過癮的。

好,那一年快過完了,所以先祝大家聖誕快樂。今天是 12 月 25 號,我不知道大家平常有沒有在過聖誕節,像我自己本身是沒有什麼在過各種節日,對於什麼節日都是免疫的。但是我老婆呢,她有這個……我都講 Christmas spirit,就是她有一個很強烈的、對於聖誕節的一個執著,她很相信聖誕節。所以呢,在過節前一個月,她會買一個叫做 Advent Calendar(降臨曆),我之前都不知道那什麼東西,反正它上面就會寫什麼 1 號、2 號、3 號、10 號,一路到 Christmas,然後每一個號碼下面,你把它戳開就是有一個巧克力,所以等於是一個聖誕節的巧克力倒數月曆,她就非常看重這件事情,所以會要我陪她一起去吃那個月曆,可是我就很常會忘記,所以可能四、五天,再一次把四、五天的份都吃掉。

那除了這個之外,她對她自己的弟妹也是非常去強調聖誕節這件事情,就是她會希望她弟妹去相信說,聖誕老公公是真的。這個我也認同,就是我會希望我的小孩,可能到 18 歲都還相信有聖誕老公公,這是最好的。但她弟妹的同學,就有很多會舉例來說,就跟她講說:「你好遜喔,你怎麼還相信真的有聖誕老公公?那是假的啦,聖誕老公公就是你老媽啦!」一直這樣,就她同學會直接點破,然後我老婆就超級不爽的。我自已也蠻認同,要讓小朋友活在這個魔幻的世界裡面,就是充滿想像力,這是一個很不錯的事情。

那像我自己是沒有什麼過節的習慣,或是一些執念、一些執著,也很常去忘記,除了聖誕節之外,結婚紀念日跟老婆的生日也蠻常忘記的,就是已經有好幾次都沒有送東西,或者說就是完全忘記這件事情。我知道這很糟糕,這兩個其實跟聖誕節是完全不可以一起放在同個水平去比擬的,但是我要強調的就是,我是一個很廢的人,我也知道我在修改。

所以這一次我有準備禮物、提早準備,剛好離開林口去台北,進城吃飯,一個月可能去個一、兩次。講到就想到這件事情,趕快跑去買了一個米奇的,那算是公仔還是算是雕像?反正就很重、很大一個,我知道老婆超喜歡這樣的東西,她會收集一些我覺得看起來很詭異的東西,但是她很喜歡。所以我就買了一個,然後放在這個聖誕樹下,我就覺得說,幹他媽的為什麼我前幾年都沒有想到這件事情?就是去買一個禮物對我來說,是非常輕鬆跟簡單的事情。坐下去之後,現在老婆就很高興,Happy wife, happy life。就我怎麼都沒有想到這件事情,之前就會很常因為這樣被罵、被幹,為什麼我又忘記一些節日什麼的。所以如果說你家裡老婆、老公還是誰,他們是很重視節日的,我覺得你就配合演出一下,就算你自己不在乎,你也配合演出一下,因為有時候會有那個意外的收穫。就像真的去配合演出聖誕節之後,就覺得聖誕節真的變成一個好像有一點意義、有一點特別的節日,就是開始吃那個什麼倒數月曆,然後你會收到禮物什麼的。雖然有些人會講說這個是商人的陰謀,但是當你實際去感受之後,就有感受到那一種節慶的味道,所以還是祝大家聖誕快樂。

那我們就來總結一下今年的市場。如果說在今年,你是投資大盤的,像是美國的 VOO、IVV、SPY,VTI 差不多,其實美國的這幾個指數投資的標的,我覺得差不多。當然你可以選擇去買 VTI 這種全市場的,優於 500 強的;但是有些人也是相信說,500 強的會比全市場的好,我覺得這個沒有什麼要辯論的,反正有時候它贏,有時候另外一個贏,差不多啦。反正在指數投資的角度,你只要大方向是做對的,細向上要怎麼樣調整,大家都可以自己做。那如果說你今年在美國是買大盤的,在年初投入的話,大概是可以拿到 27% 到 28% 的一個報酬。但是大多數人不是 all-in 流啦,應該是說,我們的工作是月薪,那你當然不太可能說你投資就是一筆丟進去就結束了,所以你會持續地入金,可能是一個月丟一次或是一季丟一次,那大概算起來,你應該也會有個十幾趴的報酬,在美國市場這邊應該是會有。

那在台灣市場呢,如果說你是在年初的時候丟進去 0050、006208 的話,那你大概會有個 15% 到 16% 的報酬。那如果說你是拆成好幾份分批投入的,就一樣,因為大家的薪水是每個月進來的嘛,不是每個人都有富爸爸可以一次 all-in,所以你可能按期投入,定期定額給它扣的話,那你的報酬可能在今年就會比較差一點。因為美國市場的特性是,在今年有持續地往上爬,就是美國市場長得樣子就是有一直在往上爬;那台股呢,比較像是衝一波又拉回,衝一波又拉回。所以雖然在年初買的時候是 15%,可是如果你是用定期定額的話,我相信報酬率可能就只有個位數啦。

但一樣,不管你是在美國還是在台灣,你就是擊敗了定存或是一些很奇怪的、各種可能理專會推薦你的一些投資方式。反正基本上,你持有大盤在今年你還是贏,去年的話就是屌贏一頓,那今年還是贏。那明年呢?明年會怎麼樣?明年如果說你是在美股這邊的話,目前各大投行開出來的一個目標價,差不多是落在 S&P 500 是 5000 點左右,也就是說他們相信美國在明年還有一個 10% 的漲幅。

那台股的部分呢,我自己是覺得在明年還是蠻有機會的。因為特別是在年底看這一波台股,就是我大概在一個月前節目跟大家說,其實台股雖然這個指數硬邦邦嘛,可是我相信如果你實際上有在做主動選股的,應該會覺得近期不算是好做的盤。你可能買了之後就是在盤整,或者說有進攻你追進去,然後又掉回來,不像可能前陣子會有一些行情的連續性,東西一拉就很乾脆就直接上去了。那這波如果你是在做這種所謂追高殺低的人,你就發現,幹超痛苦,做動能交易的就覺得哇操痛苦的,因為很多行情是拉不出來的。可是實際上這個盤是硬在這邊的。那我覺得,以目前台股的這個條件跟狀況看起來,明年大盤要繼續上攻,我覺得完全是有這個條件的,它是有機會繼續上攻的。

那什麼叫做有條件呢?其實有條件不是代表說它就一定會上去,就是你最近看美國成長股修正的案例就知道嘛,你營收是有成長的、你獲利是有成長的,可是它估值下調,哇每個東西殺一個三、四十趴都是可以的。那你說台股營收跟獲利有繼續成長,股價就一定會一直上去?其實也很難說,因為這種東西還是回歸到除了基本面之外,市場裡面還有什麼重要?情緒,我覺得情緒也是蠻重要的,大家是樂觀還是悲觀;還有資金,這可能是更重要的。

那資金就是,目前我們知道是在 2022 年的 3 月就會完成這個 Taper,那之後呢,可能就可以看到二到四次升息,目前市場上的預計是這樣,可能均標是三次,大家預期會有三次,但是四次也不是說不可能。如果說 2022 年的 3 月就直接 Taper 完畢的話,那物價還是就看到什麼失控,CPI 飆上去什麼的,那是有機會可以看到四次,反正都是有這樣的一個討論。那當你把錢收攏之後,你就可以期待,就跟之前是有點相反,他們之前講說在市場上錢很多,錢很多往哪去?就是往這些投資標的去,或是說往房地產去。現在錢收回去,當然就可以期待可能有些錢會從市場裡面抽回來,所以資金一定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那其實在美國這個美元指數轉強,然後開始縮表、升息的這個循環啟動之後,你就發現很多新興市場都受到蠻大的打擊。那近期的話應該就是土耳其吧,土耳其的物價飆漲,然後他們又突然決定要降息,然後什麼基本薪資往上大幅的調升,導致他們的里拉直接整個崩掉。這邊有一個還蠻有趣的小故事,就是我朋友發現說會在 Twitch 上面,雖然里拉崩了,可是好像匯率沒有調整好,所以產生了一個套利的機會,就是你可以透過用里拉入金之後,然後再 donate 給台灣的創作者,然後台灣創作者再跟平台分潤之後,還是有立可圖。所以就有蠻多人就趕快拿信用卡狂刷、狂套利,這個應該現在已經被關起來了。

但是我們看到土耳其的里拉遭受了一個很強勁的衝擊,那其實各個新興市場的表現,相較於美國也都是屬於比較疲軟的。那這個我們也是在差不多半年前到一年前的節目就跟大家提到這件事情,但是那時候有一件事情是沒有算到。就是你看到美元指數轉強,你本來就可以期待這樣的事情,只是你沒有想到說,哇台幣這麼硬。其實本來是期待說台幣差不多也會有機會貶,那台幣沒有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天的外銷真的太強了,你賺了一大堆外匯回來,然後換成台幣,換成台幣幹嘛?因為你要蓋廠、你要擴產、你要發薪水。所以其實有很強勁的這些出口商的買盤,在支撐著台幣的一個匯率的強勢。所以其實就算我們看到美元轉強,就算我們看到什麼縮表、升息什麼的,你就發現說,哇在台幣還是很強勁,然後就是我們台幣還是差不多落在 27 塊左右,這個是當初我自己是沒有想到會有這一塊。

當然在其他的新興市場其實有看到,就是資金可能開始已經收斂了,這也是大家期待一件事情,就如果說這個資金在收斂之後,你之前因為資金擴增所導致的一些資產的增值,那它可能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那衝擊的多寡呢,我覺得最終就是回歸基本面。這就是很多人跟你講的,都漲勢、重勢,在上漲的時候,哪一個氣勢強,很多資金就會進去;那跌勢、重質,就是在下跌的時候,大家就開始研究基本面。這個也是真的,就你看到很多,就要說橘子之亂,如果能在《天堂M》上市第一天之後,就割韭菜往下倒,那就發現很多人在 Mobile01 還有各個論壇上面,開始討論說這個每個課長課多少錢,我們要趕快算一下公司的 EPS 是多少。可是就不管,就是股價照殺,為什麼?因為前面已經漲過了,你在算的這些東西,前面都已經可能甚至是過度反應了。或者說在航運從 200 多塊跌回來,很多人也在算數學。上漲的時候,你不會看到人家算數學,很少,非常少;下跌的時候,大家就開始算數學,這個股價應該多少是合理價,為什麼的。

但是,合理價這種東西,就我們講的這種市場共識,它其實是一個飄忽不定的事情。成長股為什麼在前一波持續創新高的時候,大家就覺得很合理,可是現在往下殺三、四十趴,大家可能還是覺得很合理?因為它的這個營收跟獲利的表現可能是一樣的,但市場的估值,我要給你幾倍的 P/E 乘數、幾倍的 P/S 乘數,可能算一算之後,就發現未必,我一定會給你給到那個乘數。就算你用,舉例來說這個現金流的折算法,看起來比較專業一點,DCF 現金流的折算法,你想用這樣去推說,那現在這個現金流是該給它一個多少的評價什麼的,但這也很難說啦。因為 DCF 的折算法,它最大一個缺點就是,一家公司,你可能連兩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你都沒有辦法知道它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像它是一個非常競爭的賽道,如果說一個大型的公司,你要去算的話,你可能也知道它的競爭者離它很遠;可是小型的公司,就是你們是破壞式創新,當然也代表說別人也可能會破壞式創新你,大家都一直在做新的嘗試。

所以沒有所謂的護城河這種東西,我覺得啦,就是當然你現在做出某個東西,你覺得自己有護城河,可是你的護城河可能別人今天來,有更長的梯子爬上去,幹一踩你就被打穿了。所以 DCF 的折算法,聽起來很合理,可是在很多場域上會出問題。你看歷史上就知道,就是你連一家公司三年後、五年後會怎麼樣你都不知道,那你憑什麼算它 10 年後、20 年後?你怎麼知道它一定會是這個成長軌跡?

所以其實各種估值,它都是一個輔助,就讓你心裡面有一個底,說我大概覺得這個東西多少錢。如果說你的估值估出來的東西,它跟市場的共識有很大差距的話,那值得去下注嘛。就覺得說今天市場的共識,就覺得它只有一個 20% 的成長率,可是你怎麼算,都覺得它有 40% 到 60% 的成長率,那這個就是你獲得超額報酬的地方,就是你跟大家在想的不一樣,那就是有機會賺到錢。那跟大家想的都一樣的話,那可能就是只能拿到跟大家都差不多的一個報酬,是這樣子。

所以其實在一個估值的修正,特別是美國成長股,在 2 月秀一次、5 月秀一次,然後加最近的這一次,都修正很大,那就是告訴你說,其實就算一個公司,它的營運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一切都是一樣的,但它的估值是可以修正很大的。所以我剛剛前面講說,台股有條件繼續往上進攻,是我覺得我們的營收獲利會越開越好,大多數的公司都還是有更強勁的動能。就是我們可能本來在台股最主要就是看手機的供應鏈,那手機供應鏈今年就是有點沒紅幹。那在明年之後,就可以去看電動車供應鏈,那我覺得電動車供應鏈的成長性是非常強勁的。

所以在美股這邊,已經選擇去佈局車用跟通訊,差不多在六、七集前有跟大家提到這件事情。那在台股的部分,其實也是差不多一個邏輯,就是說會去選擇在明年它是很明顯這個業界是會持續成長,這個業界的複合成長率是最好的,那我覺得選擇把錢放到這個地方,因為我覺得它是一個機會最多的地方。那也因為有這樣的一個成長性的支撐,所以我會覺得它有機會帶動整個市場,它是可以去挑戰,舉例來說什麼 2 萬點。因為我們之前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已經從什麼 1 萬 2、1 萬 3,然後噴到 1 萬 6、1 萬 7,就覺得好扯,還有機會上 2 萬點?我覺得不是說沒有機會,就是那個估值的問題,估值今天大家信心來了,那資金的量體都是夠的話,都是有機會推上去的。

好,那我們就從三王來跟大家聊一下,我自己對於明年的一些預期跟展望好了。

就在先進製程的部分,我覺得台積電當然它的領先是無庸置疑的,那它的產能被大家包走,你在 IC 設計公司只要有包到產能,就代表你營收一定出得來嘛,大家都要搶產能。所以我覺得台積電的基本面一直都是沒有什麼問題,就可能很多人覺得它是 dead money,就死錢,跟大摩講的一樣。可是停在這邊不會動,可是你看大摩那個報告,也不敢去下調它的目標價,它就只是……它不得不發了一個報告,它發出來告訴你說 dead money,然後現在看起來是被它講對了。但是我覺得在明年會不會是 dead money 呢?我個人對於台積電還是屬於比較樂觀一點,就是我覺得台積電是有機會繼續去往上推的。那理由就是這些成熟製程,然後各國都想要跟進,為什麼?因為在今年的晶片缺貨潮嚇到了,所以可能會希望說,舉例來說像這個歐盟的國家,想要在歐盟這邊多扶植幾個晶圓代工廠或什麼的。當然我們今天講的這些晶圓代工廠就是屬於所謂成熟製程,那成熟製程是另外一套,就可能用在你的這個車子、家電,或者是一些大家日常生活用的電子元件裡面,其實都是滿滿的晶片嘛,就至少這些晶片他們要自己供應。那台積電做的這種先進製程的東西,可能是用在這個頂尖的伺服器跟手機上面,頂規的旗艦機上面這種。所以這種東西對於,舉例來說像歐洲國家,他們就算想要自己去開一個廠,那個 CP 值也太低了,因為客戶就是全球只有少數幾家有能力下到那樣子的單,所以我不覺得他們會想要加入這個軍備競賽,就算他們想要,那也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挑戰。但是如果去做一個這種成熟製程的東西,難度是相對低一點啦。所以在明年我可能自己會比較保守去看成熟製程的東西,然後會比較樂觀去看這個台積電,大概就基於這樣的一個原因。

那再來就是鴻海啦,鴻海的話呢,基本上我覺得可以直接很肯定地說,手機不會是鴻海的題材了。然後因為在今年蘋概股的一個鳥樣,就今年如果你有投資蘋概股跟我一樣,像我自己有買蘋概股,我就跟你講說蘋概股是今年最失敗的投資之一,就是基本上是虧損出場,它沒有在動,我覺得它太爛了就把它砍了。雖然其他部分有把它補回來,可是就還是會覺得,幹真的是那時候浪費幾個月的錢,然後把它堆在蘋概股。因為那時候是差不多年初的時候啦,年初的時候其實機會是很多,但是因為你錢放在哪,所以怎麼講,就是有時候你的損失不是只是看這個標的的損失,就是如果你錢沒有放在這,你會放去別的地方嘛,那你放去別的地方其實搞不好表現會贏過很多。所以這個蘋概股在今年就是一個「軟」,也不是說什麼蘋果的手機不行、它的銷量不好或什麼的,我覺得單純就是這個題材在台股,可能之後它只會漸漸地式微。就是說之後假設你要投資蘋概股的話,你應該是要投那一些可能新加入的蘋概股,我覺得它會有機會,就像是一家公司它本來不是供應鏈,突然被拉進來,或是突然蘋果改設計,然後拉了某個新的東西,要這樣子它才會有機會。但如果是按照過往,就是你可能是做它的載板、PCB 或 CCL 上游,那或是它們其他一些周邊相關的元件,我覺得在明年我自己會看,是覺得它是屬於相對沒有機會的。更別提組裝這邊,有中國立訊強力的切入。

我自己覺得鴻海在蘋果手機這邊,我自己會看相對保守,它的動能反而會是在車用這邊。就看可不可以繼續去像 Lordstown,或是美國其他的這些……怎麼講,就是 SPAC IPO 看到的一些車廠,這些小車廠,它會想要用鴻海的公板來做他們自己的車子。這是鴻海可以期待的一個動能,我覺得在車用這邊會是他們的一個重大主軸。在蘋果這邊,其實我是覺得可以自己去忽略。就這塊就算它還是有它的營收,就算它可能還是有一些成長性,可是我覺得它對市場應該是不會造成任何的激情的,這個我一個大膽的猜想。

那再來就是發哥,發哥的這個「芯海戰術」是非常成功的,就是我們在 2020、2021 看到發哥的出貨量是已經來到全球的冠軍。在銷售額的部分,出貨量是指你賣幾個晶片,銷售額的部分,還是在第二、第三名左右,最強的是高通、蘋果,再來可能就是發哥。但是我覺得發哥是有機會去往前推進的,就是在這些中國手機廠的大力導入之下,目前一些市場的消息顯示,中國的一線手機廠其實蠻多可能會採用發哥的晶片,作為他們旗艦機種的一個選用的晶片。那理由其實我覺得跟近期密集的跑分測試那些有關係,就發哥對那些很興奮,他們的成果所以工程機馬上送出去給大家測試。跑出來結果就顯示說,它在效能的部分是很不錯的,在功耗的部分,重點就是功耗,功耗的部分表現很好,跟台積電的製程我覺得有很大的關係。高通的晶片是也不差,但是進步有限,就是比它的上一代 888 的進步並沒有到很多,功耗的部分甚至是會更嚴重,就是它之前大家很多人會抱怨說它會發熱,那這一代基本上就確定說它會繼續地發熱下去。所以在冬天的時候,可能可以拿來當暖暖包,某種程度的一種加分。功耗的部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在於說當它的熱度上來的時候,那其實會導致你手機需要去降頻,所以一些理論上跑出來的效能,反而你可能在實際運用上會跑不出來。因為你的功耗很強,那太熱了,然後降頻,所以反而你本來預期會有那個效能,但實際上用不到那個效能。所以其實在中國這邊評測,算是我覺得一面倒地覺得發哥的晶片是很厲害、很強大的。所以我可以期待發哥在手機晶片的部分會繼續地往前。

那一樣也有隱憂,就隱憂的部分,就是大家覺得手機市場的一個飽和,手機市場開始進入紅海化。就是以前可能大家會每年換手機、會追求頂規手機,那我之前有跟大家提過,我自己的一個猜想,差不多一年多前,我覺得以後手機應該是兩極化。因為現在其實你手機換到某個程度你會發現,你怎麼樣就是用 LINE、然後 WhatsApp、可能 Telegram、Facebook,就這樣,你就用這幾個 App。所以其實你追求到那種很強很強的手機,你會發現有點像是大砲打小鳥,就是你實際上根本用不到那些功能。我相信開始會有人意會到這件事情,所以我就買入門機款,其實就差不多了,還可以省好幾萬。所以之後應該就是兩極化,中間的可能選購的人會相對少,要嘛就是買便宜一點的,要嘛就是可能有些那種直上封頂的還是會想要封頂。

那在中國的手機市場預期,手機公司開出來還是好的;但是在研調公司這邊,大家是覺得手機的預期可能會下修。所以這可能是發哥的利空,就是說它終於打入了旗艦機種的圈子,開始去叫板高通,可是剛好可能在手機市場這部分,在市場上的預期,大家覺得這個是有機會下修。但一樣在中國的手機廠,他們本身是看多,所以廠商是看多,但市場研調是看空。這個東西跟那個記憶體很像,就是記憶體公司都跟你講說很好很好,美光跟你講很好,然後台灣的這些記憶體老闆都跟你講很好,可是市場研調告訴你說不好,那你要相信誰呢?其實就「下有理說」,在市場裡面很多東西就是「下有理說」,因為沒有人有辦法告訴你說,大家一定是誰對誰錯,公司派一定是對的?未必,公司派很多時候就過度樂觀,所以下有理說。

那手機的利空講完了,利多的部分就是它終於打進去這些旗艦機,那同時效能是可以跟世界王者高通去叫板。那利空就是可能在銷量的部分,要稍微去注意一下。那在我自己有稍微聽到,有一點發哥在企業端的八卦,反正總之就是發哥的 ASIC 晶片,簡單來講它也很像是量身訂做的晶片,它不是一個我製作出來的公板,然後給大家使用、賣你多少錢,一個 sell price 可能是 100 美金,它不是,它是我幫你量身訂做晶片,然後可能用在你們的資料中心伺服器裡面,一顆的單價可能超貴。那聽說在這一塊,有所斬獲,而且表現非常好。你目前在市場裡面找到的報導,可能多半是去年,就人家去訪問蔡力行,蔡力行會跟你講說今年不太確定,但是以後會很好,類似這樣的一個說法。那根據多重消息來源就指出說,其實在企業端 ASIC 這邊,那是有美國大客戶,那目前的狀況是很不錯,這是有聽到的一個狀況。

所以其實發哥,就算在手機這邊假設是沒有辦法看很樂觀,就算東西很好,可是假設銷量不好,那一定會有所影響。可是在它的其他的業務上面,或是它的 Wi-Fi 晶片上面,或是 ASIC、Corporate ASIC 這部分,其實目前都是看很強大的。所以發哥是可以估計在明年,我個人是覺得它的營收跟獲利都會持續地繼續去往上開。而且其實如果說你用全世界的 fabless 來排名的話,所謂 fabless 就是說無廠半導體設計公司,那 foundry 就像台積電、然後聯電這樣子。那 IDM 可能就像是 NXP,就還有設計然後再加製造,那跟前面那個 foundry 就是我只有製造,那 fabless 就是它沒有製造,它要透過下單去別人那邊,然後它才可以去產生它的獲利。那對於發哥、對於瑞昱這種公司來講,對於聯詠這種公司來講,基本上就是它只要可以掌握到它在台積電這邊有下單,那就等於說它的營收就出得來。

那這些 fabless 公司的排行榜呢,最大的就是高通嘛,那發哥是排名在第四名吧,印象中第四名。我把這個排行榜存在我們的 Telegram 跟 Facebook 上面都寫到這篇東西。那你覺得很驚訝的發現說,這個前五大的 fabless,只有發哥是低於 100 billion,然後就是它的市值是這麼低的。是因為發哥做的東西真的是比較差嗎,所以估值比較低嗎?還是說是因為發哥它沒有進入國際市場,它可能沒有發行 ADR,所以它估值被低估了?就是你只有待在台灣市場,所以你只有這樣的一個估值的水平之類的?我們當然是不知道,但是我自己用我個人主觀的意見,是覺得它被低估了。就如果說它跟這些五大 fabless 去比價,或是說它單純的跟它的對手高通去比價的話,那其實用估值的角度來看呢,我覺得它應該都會是有所空間的。

所以其實我們台灣的三大權值股,我個人對於他們就是現在的這個價格,然後未來的成長性都是屬於比較樂觀的。如果要說排行的話,我覺得應該是發哥優於台積電,然後優於鴻海。鴻海可能還需要更多的驗證,就如果說這些白牌的車廠,這些新創電動車廠,大量的採用這些公版的車子的話,那我們可能會去修正對它的一個看法,但目前其實還是要等待。然後在這個台積電的部分,我覺得就是很穩健,很穩健的往上,所以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那發哥的部分就是,我不確定市場有沒有已經 price in 它跟高通的對決,可能這個晶片天璣 9000 表現非常好,所以它應該是有機會再拉近跟高通的距離,類似這樣的一個東西 price in 了沒有?我們用市場的價格來看,其實發哥已經停在 1000 塊這邊,也是停了接近一年,所以我自己覺得可能還沒有 price in 這一塊。那 Corporate ASIC 這一塊,其實在市場上的討論也是比較少的,然後大家在報告裡面,其實也不是說有很多的琢磨,所以我覺得它可能這一塊還沒有被大家注意到。當然像發哥這麼大的公司,你說真的像我想了這麼單純嗎?就是市場還沒有反應嗎?什麼的?也未必,搞不好這就是已經反應後的價格。反正這種估值的東西真的是很難說,我們能夠做的東西,就是回歸比較單純的一個想法,就是你去挑一個好的業界、然後好的產業,然後在這個產業裡面你知道它的成長性是好的,你又押注這個產業裡面的,然後可能市占是很強大的公司,你的勝率自然就高了,大概這樣。但是你說什麼一定會在幾年內會賺多少錢,這很難說,因為股價這種事情是比較飄忽不定的。

那我們可能可以在下一集找個時間來跟大家聊一下,就是產業要怎麼樣的選擇,就是怎麼樣選股,你是怎麼樣會挑到,舉例說像是車用或是手機或是 server,那我選了一個大主題之後,我要怎麼樣去挑裡面的標的,一些 know-how 或是一些意見,然後再跟大家分享。

---

這集我們先聊這邊,我們接下來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我只有8歲啦」,他說:「主委除了大拇哥,還是大拇哥。太尬啦!第二次留言還是好緊張。前幾天我男友工作的時候受了傷,因此開刀,那現在正在家裡療養中,情緒難免有點低落,希望癌大可以幫我跟卡士伯說聲『加油,壞事都在今年結束了,新的一年會有好的開始』,並祝他早日康復,感謝。另外想請問癌大,指數型 ETF 都是要不斷地將本金投入,那會有什麼樣的情況會讓你想出脫它嗎?因為我才加入市場一年,目前看到的跌都是有再回來,還沒有見過真正的熊市。想知道如果之後真的不幸遇到股災之類的,也是會抱著再繼續每個月投入嗎?謝謝癌大,祝全家身體健康、小孩快樂長大,也祝大家聖誕快樂。」

祝你聖誕快樂。那卡士伯手受傷,沒有辦法尻槍,一定會有點低落,但是很快就會復原了,早睡早起,吃營養一點,手就放在那邊不要動它,祝你早日可以回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

那再來就是說,這個指數型 ETF 持續投入的問題,這是一個好問題。應該這樣講,就是我們也講說,有些人跟你講說「選股」或是「選市」,選市就是選擇市場,選股就選擇市場裡面的某個股,那其實選股我覺得是相對困難一點,選市可能就是比較簡單一點點,但當然還是考驗大家的眼光。舉例來說,你投得到的市場,日本、台灣、韓國、中國、美國,那你你要投誰?歐洲市場其實大家也買得到,那你你要買誰?這其實就是你眼光的一個展現。

那像你講的這個什麼時候可能會想要把它賣掉?賣掉的原因多半就是你可能對這個市場,你發現它未來的前景是比較暗淡的。舉例來說,中國市場可能大家覺得習近平一系列的動作,真的沒有人知道他在幹嘛,看不懂,外資是想要撤離,所以你覺得我就把這個中國市場的錢拉回來,我就不要投中國市場了,這個就是一個所謂的出脫它。所以當你今天可能覺得,舉例來說你投入台灣或是美國,你覺得台灣跟美國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可能不是這麼好的話,那當然你就會選擇去把它出脫,這就很考驗大家的眼光了。

那當然如果你今天遇到股災的話是另外一個回事,股災的時候,是不是要把你手上的指數型的東西出脫?我覺得其實不需要,除非你是在股災發生前,你一個靈感然後你把它出脫,那當然恭喜你,就是你是跟那個印度神童一樣,靠北超厲害,那 OK 嘛。那如果說你不是印度神童,你也沒有預知的能力,其實多半大多數的指數投資者,因為指數投資者就是不是第一線一直盯市場的人嘛,他們跟我們這種全職交易人的差別就是,我們會一直盯盤嘛,我們會可能今天發生狀況就殺低、平倉或什麼的。那指數投資人其實你就是專心去過你的生活,所以多半你遇到股災,你也是硬吃嘛。除非你今天拿來投資的錢,你不該拿來用的錢,就是可能你家裡兩年後需要裝潢的錢,然後去投,那可能當時壓力就會很大。那不然其實,過往的股災按照我們的經驗來說,就是它也是會回來啦,就是它也是會回來。其實你可能就是那時候你要沉住氣,如果你市場是看對的,那股災反而就是一個,舉例來說,當然今天發生這種大跌,我相信有些比較勇敢的,甚至會趕快去湊更多的錢丟進來,因為這是一個很難得一見的買點之類的。像實際上這個 2020 年 3 月,其實有蠻多人都是很勇敢地在抄底,那時候大媽在抄底還被大家笑啊,那個大媽在搞笑啊,跑去開戶什麼的,結果後來發現大媽是最大的贏家。

所以其實你如果你覺得這個市場是好的,你不用擔心說什麼多頭、空頭,因為你都已經做指數投資了,心力就是專心生活。那你真的很怕踩到雷的話,那你可能就是未必去壓單一一個市場,你可能就去買 VT 這一種,就全球市場,或是你可能自己稍微去把各種 ETF 排列組合一下,這個就是降低說你可能單一市場踩到雷的一個風險。當然你這樣去排列組合之後,你也要期待你的報酬會比較……就會再更加地被拉平,所以有一好一定就是沒有兩好。那你可以做出你的選擇。

---

下面一位「SARS小電台」,他說:「五星吹捧,癌大你好,我想分享一個不做死就不會死的故事。小弟從去年中,靠著每個月定期定額 0050 賺了 10% 左右。到了今年年中,想說大盤應該會上下 1000 多點然後盤整幾個月,於是就想說投入主動選股,運氣也不錯,一口氣就賺了 30 多%。然後就在幾個禮拜前,我看著 NVDA 一路上漲,於是身為盤子的我就複委託了 8 股。之後就一路漲到了 315 左右,我想說現股賺太慢了,於是就把那 8 股賣了,轉去 CFD。CFD 就是 Contract for Difference,價差合約。那第一單,槓桿控制在兩倍左右,並且成交價大概是 327。然後漲了幾天,就換我在美股群大喊『救救 NVDA』。過沒多久又回彈到了 340,我意氣風發地買了第二單,成交價是在 336 附近,然後過沒幾天就一路殺到 280。這時候槓桿是 5 倍。然後隔天主委就在節目中說降槓桿,於是我設定好停損單就去睡了。那隔天起來發現我一整年的獲利全部回吐,一點都不剩。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停損隔天晚上又衝回去 320。於是小弟我想要分享這則故事,希望有在聽股癌的朋友們,珍惜獲利、遠離 FOMO。PS. 最近王力宏的事鬧這麼大,想問主委在感情之中有沒有什麼避險的好方法?剛好之前在留言中說 all-in 感情加槓桿之類的,那有找我的朋友對賭當作避險,最近已經理賠了,不知道在感情中有沒有其他避險的方式,請主委開示。最後祝主委闔家平安喜樂。」

那「SARS小電台」他這個案例呢,就是我們講的那種追高殺低,就是動能交易,然後可是就是……就是烙賽、失敗了。也未必是他失敗,其實很多時候就是市況的問題。他這種做法,如果今天行情是很明確一路往上的話,他賺錢跟印鈔機一樣快;可是行情很多時候就會像他講的這種震盪,他又追又砍,又追又砍。

那其實我覺得他看起來的問題,並不是什麼使用複委託、或是使用 CFD、或是槓桿兩倍、五倍什麼的,我覺得跟這都沒有很大的關係。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在於說他在這個資金配置上產生了一點問題,就不是工具,也不是說什麼真的是槓桿倍數,那個都是後話,反而是你前提可能就卡住了。前提就是,就是你在做主動投資的時候,其實當然很多人會希望追求效率,所以要避開盤整,就等突破再追嘛。這件事情我不覺得它是錯的,但是很多人的問題就是,當我今天追的時候,我就是卯起來幹進去。然後你卯起來幹進去,你想的、你滿腦子想的,都是它之後會繼續上漲,可是你很少人會去思考說,那如果它之後沒有上漲怎麼辦?

就是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有突破,可能今天一突然後就跌回來嘛。今天不是跟大家聊過,在還沒講的那個 fat tail,然後我就拿了那個布林通道這個技術指標跟大家舉例嘛,其實那個就是一個 fat tail 運用,就是在 95% 的機會裡面,股價是在上下兩個標準差之間跳動,可是有 5% 的機會就是會突破這兩個標準差嘛。但是也可能它一突破之後就跌回來。所以其實在大多數的狀況,這個股價會在兩個標準差之間的這個區間去做動,所以其實你所謂的這種低買高賣、去做網格交易、去做區間交易是比較有優勢的。但當然如果今天拉出行情之後,我們就會期待這個行情會持續地走出去嘛,那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呢,你可能做動能交易的,就會在這邊有很大的賺頭。

可是如果你資金沒有控好,就是你一次壓滿,然後之後你又砍、又壓滿、又砍,這個要畢業速度會超快的,因為你會在很多這種看起來是小減損,可是其實也蠻痛的,就一、兩趴、一、兩趴的減損之下呢,你很快本金就不見了。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我會建議你還是要分批。就是可能今天要打的資金是 100 萬好了,那這 100 萬你就是不要太有自信,你覺得說你一買,股價一定往上漲,因為你一買、一沒漲,你又砍掉嘛。這強調也是你的方法本身沒有問題,就是追高殺低,所有的動能流的做法本身沒有問題,但是你的做法如果說你沒有很細膩的話,就會出問題。就是你 all-in 之後,當然你就一直砍、然後再追、再砍、再追,這個錢很快就不見了,特別是遇到近期這種盤,你錢一下就不見了。所以比較好的做法,就是你可能給自己多一點機會,你就想像成是 100 萬拆成 3 筆,33、33、33。所以你有 3 次可以打的機會,第一次突破打下去失敗,它往下跌回來,有時候他也沒有跌很多,好像只是距離高點可能兩、三趴,你想為什麼我這時候就要停損?這家公司難道基本面改變了嗎?還是說難道它的動能的趨勢,就算你不看基本面,你只看技術面,難道它的技術面已經反轉轉熊了?其實也沒有,就搞不好就是大家回來盤整而已,所以你反而還有第二次跟第三次機會可以進單。這個就是在這個操作上,我覺得可以更加去細膩的地方。所以其實這個問題最大的是出於他的資金控管不夠好,然後可能槓桿的運用上也是比較沒有策略的,可能有時候是兩倍,有時候是五倍,理論上這個都要很有節奏的,就是你什麼時候要加到多少,你要盡可能把它定下來,未來才會有比較好修正的一個可能性。

然後再來他問說感情裡面要怎麼樣避險。避險就是你不要去惡搞,避險就是我要去規避風險、我要避免危險,你不要惡搞可能就規避風險了。但是其實王力宏這件事情,第二次有人問,馬上以及 QA 有人問。我覺得還是一樣,就是近年台灣的翻車列車真的是夠多台了,所以翻車列車就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比較近就那個脫口秀的,有一個跟那個什麼龍龍,他們在那邊對槓,一開始全部站在龍龍那,然後之後面發現說,幹誤會一場,就很瞎、就很尷尬。然後可能再早一點,就是呂炳宏媽媽嘴事件,殺了某老闆,然後之後面發現說,幹,老闆真的是佛心,才沒有把你們一個一個也抓去告。所以真的不要在網路上看到什麼東西,然後全部就群情激憤,然後跑去人家板上,有些人跑去徐若瑄板上開始這邊幹人家。對啦,他有機會真的就是人家指控的那樣,可是在真的確定之前,你這樣去指控人家,搞得像是你自己遇到還怎麼樣的,你還要保護自己你知道嗎?就有時候你覺得這樣很爽,等一下人家告起來,每個都要抓去告,幹他們是已經財富自由待在家裡,然後你就看你上班,你又有跑法院你看你怎麼辦?所以在網路上還是稍微去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就等到那種狀況出來,再來再去反應會比較好,等到整個證據都攤出來了,而不是說什麼就是單方面的指控或什麼的。

反正簡單來講這也是人家家務事,當然一下很多人就把他當追劇在看,你們開心就好了。那你說如果你不希望像王力宏這樣,第一個就是你不要惹你老婆,這是當然最重要。然後第二個就是,好,假設,假設王力宏是有冤屈的,像他自己的聲明講,雖然可能沒有人要相信他,但你就會學到一點,很重要就是說,反正第一個出來攻擊的人,他會有優勢,先手就會有優勢,除非他本身人品就有問題,不然先手就會有優勢。那你身為後手呢,其實你要去對抗或是反應的話,就是你需要有大量的證據,已經變成你要去自清了。已經不是說什麼,什麼需要,舉例說像我們今天要去指控人家犯罪的話,你不可以說是這個有罪推定嘛,你要先無罪推定,然後你要去舉證。但在現代的這種八卦的互相指控上,基本上就是有罪推定,你要去解釋你是無罪的。所以你真的怕遇到這樣的東西,我覺得你也不用說從此之後生活壓力變大,跟老婆還是跟朋友相處,還是跟什麼企業夥伴相處,然後都很提防為什麼的,反而很簡單的一件事,就是任何的東西都留存證據。你不要想像是留證據,就是我就是做個紀錄,我們今天有簽什麼、我們今天有談什麼東西,反正就是留個紀錄,然後這個紀錄你之後找得到,其實對自己會有所幫助。就想說你去說避險的話,第一個想到這個。但其實最基本就是,你不要去,不要得罪你的老婆或什麼的,反正什麼東西可以談都是先談。因為我覺得沒有人會想要直接無聊把事情鬧到超大,可能就是一開始談的時候,也要談不談,或是避不見面。避不見面未必是不想談,就是可能覺得煩,我現在不想要講這個,可是等一下人家真的告起來就把你弄爆。所以拿出最大的誠意,然後同時盡可能的,我覺得互相體諒、能退讓。有時候還是會遇到這種東西爆炸,這個你是沒有辦法避的,有時候就還是會爆炸,可是如果說你想要主動地先去防範一些的話,那可能就是我提的這些東西吧。

---

下面一位「Brian10806」,他說:「問台灣加權指數會跟追蹤大盤 ETF 的走勢……」後面被卡掉。「癌大好,小弟是小資打工仔,接近 2021 年末了,自己從年初定期定額投資大盤 ETF 006208,近期想拉個本年度自己的報酬率看投資績效。一拉才發現今年 006208 的漲幅大概是 15%。不過把台股加權指數拉上去,卻發現雖然漲跌走勢差不多,但是加權指數今年度漲了快 20%,近期的走勢也越來越偏離 006208。想到加權指數從年初破萬五到現在已經要攻萬八了,0050 跟 006208 目前仍然在年初的位置震盪,真的像極了 2330 一整年來的股價表現。小弟知道 2330 占這兩支 ETF 將近 50% 的權重,也在去年下半年 2330 狂漲的時候,見證這兩支 ETF 跟著 2330 一起吃香喝辣。不過若往後幾年 2330 仍然是今年這樣子的表現,這兩支 ETF 漲幅是不是就會越來越落後大盤指數呢?是否應該要調降 2330 的權重,才不至於讓 ETF 的報酬率與大盤越差越多?PS. 自己也好奇地拉了美股 S&P 500 跟 SPY 的年度報酬率比較,今年發現兩個是高度重疊,報酬率也大概只差 0.1%,想問說是否 S&P 500 的權值股在 SPY 皆未占過高比重,才能夠使指數和 ETF 的報酬表現相距不遠?這樣的話,台股追蹤大盤指數的 ETF 是否應該去學習這樣的個股權重分配呢?不好意思,留言有點長,還請癌大幫我解惑。感謝癌大,祝福癌大健康、身體健康、萬事平安,安安持續可愛、諾亞持續肝指數兩百。」

我覺得你問的這個問題很不錯,應該也問到很多人想要問的事情,就是為什麼 006208 跟 0050,它並沒有對齊台灣的加權指數,那這個 SPY 卻有對齊標普 500 就是 SPX 這個指數?

因為其實你仔細把它再念一遍,你就會發現問題在哪。因為 006208 跟 0050,它本來就不是追蹤加權指數,它是追蹤「台灣 50 指數」,就是我們把這個加權市場裡面前 50 大的公司拿進來排行,所以呢,我就去追蹤這一個指數。那這個指數反應的是台灣的前 50 大的公司,按市值排列的前 50 大公司的一個加權的表現。所以這個東西就有點類似是,舉例來說,標普指數是 500 大的公司,可是有另外一檔 ETF 叫做 VTI,VTI 就是美國全市場。所以就有點像是你今天拿追標普的這些 ETF,VOO、IVV、SPY,拿去 vs. VTI,你就會發現說可能波峰波谷差不多,但是報酬率也不一樣,就說有偏離,因為 VTI 是全市場。

那台灣有沒有全市場的指數?可是有沒有全市場的 ETF?就我所知好像是沒有吧,應該是沒有的。但是我們有一個這個中小型的指數跟 ETF,就是 0051,它就是 51 到 150 家公司。所以如果你要更忠實地去反應台灣市場的話,你應該就是 0050 再配 0051,按照市值的排列,差不多應該是 8:2 吧,可能 8 的 0050,然後 2 的 0051,那你差不多可能可以反應出加權指數的走勢。你懂的意思嗎?就是如果你今天是包更廣泛的市場,你才可以反應出一個全市場的走勢,就加權市場的走勢。加權市場不是只有台灣的前 50 大,還有小型股。那今年特別明顯是因為,台灣的中小型,就 0051 呢,它的漲幅是 30 幾趴,0050 只有 10 幾趴,所以是小型股比較強,所以你才會發現說 0050 嚴重脫鉤。

但是在你現在你自己講,我們去年台積電狂漲的時候,你就發現沒有,搞不好還領先,還領先加權指數,因為實際上這個在去年的時候,可能是大型股是比小型股還來的強的,是這樣的一個狀況。就台灣假設你要去達到類似加權指數的做法,其實你只放 0050 是不夠的,你可能要加一點 0051 這樣子。但在今年特別明顯,因為今年的中小型真的很強,然後台積電停在那,那因為台積電停在那,所以導致今天我們看到的可能 0050 是一個停滯的狀態。

那這樣代表說,我們應該要覺得說希望台積電在 0050 的權重被往下降嗎?我覺得不對,這是不對的。因為它的選股邏輯很單純,就是按照市值排列。所以按照市值排列,台積電在事實上就是台灣的占比到五成,所以你本來你買這個台灣市場,你就知道買台灣市場的形狀,而不是我自己認為去修改一個台灣市場的形狀。但如果當然你要的話,你可以找到一大堆的所謂的策略性 ETF,它故意去把台積電的權重往下降,可以。但一樣你如果你是買那一支 ETF,那你在 2020 年你就會很明顯的輸嘛,因為台積電是 2020 的一枝獨秀。

那其實台積電在 0050 占比過高的這個論述,先強調它是一個論述,對我來說我覺得是不正確的,就不覺得它有過高或過低問題,因為台灣市場就是長這樣。但是這個論述很多人買單,所以才會產生有些 ETF 故意把台積電往下調,然後就去賣這樣的一個商品。但是我個人還是相信市值型 ETF 它的選股邏輯。我覺得這個 0050 跟 006208,你要講它的缺點就是,它可能不能夠很忠實地去反應加權指數,因為它其實只包到 50 家可能不夠。應該就是要發行另外一個指數,就直接可能台灣全市場指數,然後用一個 ETF 去追它,或者說台灣前 150 大公司,然後用一個 ETF 去追它,它可能就會更加地去貼近加權指數。

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就這樣。希望大家聖誕節快樂,那好好地在家裡,跟你的自己、給個炮什麼的,反正希望大家一切平安,就這樣,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