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06:新年快樂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本集節目由 BFAC 靠肌膚精華研究室贊助。

BFAC 是不惜成本研發產品,卻平價販售的精華液保養品牌,一支平均賣你 500 塊有找。省下大量的行銷費用,買保養品不需要支付國際巨星的代言費,適合肌膚、有效才重要,幫你省下很多錢。

BFAC 這個理想一路打動了台灣頂尖配方師與皮膚科醫師合作。你以為 BFAC 是老牌子,但其實不是,他們只花三年便打下台灣精-華液的銷售市場,沒有其他原因,就是因為相信科學、相信數據,平價且有效。

防疫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眼周的保養真的非常重要。這是 BFAC 推出的新品「Revive 抗皺 A 醇眼部精華」,經過 42 位 18 到 50 歲的受測者,每天晚上使用 28 天後,自我評估結果只能說是有感撫紋。盲測實驗結果,整體抗老滿意度勝過北美 Amazon A 醇精華銷售冠軍 26.2 個百分比;眼周肌膚緊實、保濕的滿意度更是勝過 33.3 和 54.7 個百分比。詳細還有更多數據會陸續公布在產品的頁面。

每個人的膚質不同,使用效果因人而異,這是一定的。我們用數據來跟大家討論。有抗老跟美白需求的,請立馬下單「抗老美白安太座組」;那如果說你是保養菜雞,有控油跟痘痘問題,請訂購「控油抗痘 ETF 組」。還有更多的股癌專屬組合,一定要到資訊欄的連結裡面,去股癌專屬賣場才有。不知道怎麼選的沒關係,點進去組合產品頁面,都會有詳細的說明,按照自己的狀況去選就 OK 了。

股癌的優惠就放在連結欄這邊,提供給大家自己去看,反正記得這個優惠碼要使用「gooaye1」。無論是安太座、年節送禮,或者自用都是經典。提醒大家,這一次的專屬優惠組合活動只有到 1 月 15 號,但是這個優惠碼是可以一直用下去的。這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

***

好,那這邊先祝大家新年快樂,1 月 1 號,現在時間是下午 1 點 41 分。不知道大家昨天有沒有跑出去跨年,或是在家開趴之類的。我大概自從 23 歲吧,就當兵前那一年之後,就沒有再參加過什麼跨年的派對或什麼的,就單純很累。所以其實我自己在蠻羨慕那些還在跨年、你還有局可以出去跟人喝酒的,代表你們是年輕人。因為到了一定的歲數之後,雖然每個人不一樣,我個人是過了什麼 35 歲、38 歲,像我就是比較袂堪,就屬於那種 23 歲就受不了的。我只要去熬夜什麼的,我就發現睡不回來,所以就已經很少去參加這類活動了。

有些人會想說,要去跟他人擠人。其實我心裡沒有覺得,那些願意去跟他人擠人的,代表真的是年輕人,代表說你對這個生活還有一定的衝勁,對於人生還有很多的想像。不然就像我們一樣,就是每天就是賴在家裡,然後有時候你根本連跨年這件事情都不在意,你就是躺在床上看電視,看到睡著,醒來就發現已經新年到了,然後就跟隔壁老婆說新年快樂,然後她也跟你說新年快樂,就這樣,就超無聊的。所以其實你還有這種年輕的精神是很不錯的一件事情。

那也祝大家新的一年,我們是投資相關的節目,所以一定要祝你績效好。但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身體健康,就像那一句傳唱很久的長輩廢話,有健康,就是你那個數字前面的「1」,如果你沒有「1」,後面有多少個零都是騙人的、都是沒有用的。這個是真的,我覺得年紀稍微大一點點才會感受到,就今年準備要進去 30 歲,所以就有感地感受到。開始感受到那種 Reddit 上面很多 meme 會說,你睡醒只要下背不會痛,你就 Thank you Jesus、Thank you 穆罕默德,還是什麼瑪莉亞、啥小的,反正覺得很高興,下背不會痛就很重要。

那開始有一些小毛病會跑出來。那雖然最近我看到有一些醫生在貼文講說,什麼年紀變大、代謝變慢,那其實大家在那邊自我催眠,其實就你廢話講白一點,就是沒有什麼代謝會變慢這種事情。我覺得很多醫學的東西,我們可以來討論,像那個蛋到底可不可以多吃?有些醫生真的跟你講說你可以吃沒關係,反正你那個膽固醇過高,多半是遺傳導致的;可是有些醫生又跟我講說你不可以吃。因為我自己本身是有遺傳的膽固醇問題,那我就發現說可能吃一點什麼紅麴藥丸,吃一點降膽固醇的藥就可以把它壓回去,可是實際上體感沒有什麼感覺。反正因為這樣子接觸到了好幾個醫生,那就發現大家說法都不一樣。所以到底年紀大會不會影響到代謝呢?這個也是很多人說法都不一樣。但是年紀大影響到體力,這個是很有感覺的。居然這個體力未必是很實際上我們講那個體力條,搞不好就是你心累而已,就想到就很累,就不想去做那件事情。但是我覺得年紀大一定會有一些東西會有所影響。

那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就還是可以莫忘初衷、莫忘這個年輕時的感動跟美好,然後去做一些很大膽嘗試的事情,不然真的有時候會發現自己越活越保守,到最後面就不想出門、不想去這、不想去那。所以我會一直強迫自己要跟大家出去見面,就像我之前跟大家提到《沒問題先生》(Yes Man),金凱瑞那一部電影,我超愛那一部,我覺得那個是對的,就是你要有一段時間知道什麼都說 YES,然後自己出去跟大家參與一下,這其實很不錯。因為如果說你出去之後你發現很無聊,你就會很珍惜你自己在家宅的這個時光;但是如果說你出去之後發現很好玩,那你也開啟了一個新的路線。所以會發現就是有一點這種撞擊是很不錯的。

那每年年底對於很多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會做一個年度的檢討。那這個其實是看你的週期,就如果說你今天做的週期是很短的話,你是打什麼當沖、隔日沖,或者說你是打破段一個月、兩個月的,你拖到年度才檢討其實不太好,應該是每個月、每季,甚至是每週,你就要去記帳,然後去了解一下自己的表現是怎麼樣,才可以在你偏移掉的時候趕快把它調回來。但如果說你的週期是沒有這麼短的,就要說你是投資大盤 ETF 的人,那其實你做一個每年的檢討就很剛好。這種人如果你去做每月或是每日的檢討,我覺得你完全在浪費生命,你是買 ETF 還每天盯盤,就浪費你的生命。除非說這是你的興趣所在,就是你看得盤也很高興,那你就可以去做這樣的事情,不然其實你每年看一次就好。

那去做每年檢討的目的,最重要就是去提醒自己說,你投入的這個市場,它大盤的表現跟你的表現孰優孰劣。那如果說今天大盤的表現真的很好的話,那你就可以去思考說,那我花這麼多時間、這麼多心力,壓力又很大,那我的報酬就輸給大盤,那我到底在幹嘛?你就要去思考這件事情。但反過來,如果你今天是做一個比較短線,你輸大盤你未必要覺得氣餒,就是你可能是一個投資上癮的人,買股票上癮的人,就是你在這個交易的過程之中獲得很大的快樂,像我自己就是這一類人。所以像我們如果說今天是輸給大盤的話,其實也不用太去刁自己,然後非常難受什麼的,你就要想說這是你繳學費。就是你希望在短線的一些進出過程之中,可以去獲得很不錯的績效,可以成為一個全職投資人什麼的,那你就要想成這可能是你花的時間跟你賠掉的錢,它可能就是一個學費。但你的學費也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每年都一直賠錢,所以如果當你真的發現你做得不好的話,那可能就回歸大盤。

因為終究大家來投資的目的是什麼?除了有些人是真的把這個市場當賭場,然後覺得很過癮,我今天壓對也很爽,那個是例外。可是大多數人,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投資的目的,就是希望說自己在退休的時候,可能有一筆錢可以花用;或者說可能在我還在工作、累積的過程之中,同時在我睡覺的時候,看到我的股市,它的淨值也是慢慢地持續在成長。所以變成好像是我有兩份工作都在提供我收入,一份是我放進去就不用動它的。就大多數人參與股票市場、參與投資市場,目的應該是希望你的資產淨值是可以增加的。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淨值要增加,那過程就是看說哪一個方法是比較好。如果說你自己去選股,投入時間、投入精力,OK,那贏過大盤很多,那絕對就是一直做下去。但如果說你投入很多時間、很多精力,打不贏大盤或是輸大盤很多,當然就是加入大盤,其實那個邏輯就是這麼簡單。就除非說你是真的非常享受這過程,那 pay 點錢,無傷大雅,也就讓你去玩那個手遊課金一樣。所以有些人把那個股票市場當成是手遊課金,以前我會覺得這樣不好,但後來想想好像也沒什麼不好,反正你拿去手遊課金,那個對很多人來說,你根本就是把錢丟到水裡面。如果說你今天是去參與市場,那可能你 pay 點錢,但是你獲得很大的一個樂趣,或者說你可能了解很多產業的脈動,你覺得繳點學費 OK 的話也可以這樣做。

所以其實年度檢討、季度檢討、每月檢討,或者說每週檢討,這個完全是看你的週期是長跟短,然後同時也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你是想要成為全職交易員,還是說你就是單純的資產要增加?那資產要增加,當然我們找一個最小阻力解,我這樣做可以最小阻力的達到那個目標,我們當然就這樣去做。那對標的時候,選擇這個 benchmark 很重要,就是你要跟誰比較。你在台灣一定就是比加權,那如果說你玩小心股比較多,可能也可以把櫃買納入比較。你在美國的話,可能就是對 S&P 500 指數,那對 VOO、IVV、SPY。那如果說你都是全丟科技股的話,那可能就是對那斯達克,那可以看這個那斯達克一百,就是 QQQ 的績效,然後來跟自己做比較。反正你要去找一個跟自己投資的標的比較有相關性的一個大盤,來做一個比較是比較合理的。那如果比較之後呢,發現說自己是贏或輸,那其實你就會產生很多新的想法。

但這邊其實跟大家講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年度在看績效的時候,你朋友會丟嘛,你的群組會丟嘛,那大家會互相討論嘛。那以前的我會花很多時間去看所謂的高手的年度績效,可能在 Mobile01,那可能在 CMoney 裡面,或者說在 PTT 上面。以前有很多的神人在上面,現在當然是也有,只是發現很多神人後來就不見了,因為我覺得到某個程度的時候,你就不會一直想要去證明自己了吧,所以就可能就低調去過自己的生活了。

那你看他們的對帳單的時候,當然就充滿讚嘆,因為一定有那種超多超厲害的。反正基本上會出來 po 的,要嘛就是很強,要嘛就是他真的很爛,那他就是把他的這個痛苦分享出來給大家看一下。我覺得這種人也是很值得尊敬,就是他把自己為什麼會失敗的理由分享給你。反正只要有人分享,我們就是當看官的,就是幫你鼓掌,就是謝謝你分享。

那以前我會很執著於去看這些高手們,他們進出的這個時間點,就是我希望去找出一些他們的脈絡,他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買進?那為什麼他會在那個時候賣出?這之間的價差是多少?為什麼這一筆他會停損?那他挑的標的相關性是什麼?是不是他們是同個族群的?還是說是不是因為他們有被納入指數的一個題材?或者說是不是他們有什麼增資、減資、可轉債之類的?就以前會花很多時間試著去歸納一些高手他們的做法,然後到最後才發現就是……就那一句啊,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你會發現你績效的關鍵,其實是自己的對帳單。

所以我才會一直跟大家強調說,你不需要去跟別人比較,因為那是完全沒有什麼意義的事情。舉例來說,像我們自己在 Telegram,大家也很常會互相切磋嘛,那你就會發現有些大老的單是很均衡的配置,那有些人他的單呢,就是全部都是選擇權,可能九成以上都是選擇權,都是 call、都是 buy call,而且甚至是價平、價外,也就是極高風險的配置。那其實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最主要原因就講現實一點,就是本金的大小。如果你今天本金是十萬塊的話,是我也會像他那樣押,就我今天如果本金是十萬,我絕對是那樣押,我就是跟你幹一發。然後像我跟大家坦承的,我在初期就是融資融券都開到爆掉,絕對都是槓桿開最大,因為那時候沒有錢嘛,那又希望說可以快一點。雖然我真的還是不太建議大家這樣,就是慢慢來也是可以達成你的目標,那你少掉了死亡的風險。所以看你聽不聽得進去,反正總之呢,就是以我自己的想法來說,我會認同那樣的做法,就是你沒錢的時候你賭一點,如果說這個東西是你的專業,那你也有相當程度的了解,那你做更高風險的一個嘗試,我覺得還好,因為你有時間可以盯盤什麼的。

但如果你今天本金已經到了什麼五百萬、一千萬,我相信很少人,真的很少人會敢你的部位全部都放 call,就是你完全沒有什麼現股,全部都是 call,或者說你把槓桿開到最大最大。就是你有五百萬,那你就一樣使用最大的槓桿,用期貨來達到這個最大的槓桿效果,我覺得你很難去做這件事情的。應該說你今天年紀變大了,像他前面講,你年紀變大,你就很難再去人擠人跨年了。你年紀變大,你開始會輸不起,真的會輸不起,就像你膽子就變小了,你開始沒有辦法去承受說,我今天本金可能會全部吐掉。你吐掉之後,幹你的房貸怎麼辦?你小孩子怎麼辦?對嘛。可是你二十幾歲的時候,你本金吐掉,大不了再回去打工兩三個月,我本金又回來了,我本金就十萬塊。所以我隨時可以歸零,我沒差,那我可以重新再來過。所以我可以去做一些可能比較高槓桿、高風險的事情。但你年紀大之後,你真的就會比較難。那也不是說什麼你膽子縮小,是歲月不饒人,那跟他沒有關係。因為單純是你有家累了,然後你有一些責任,所以你沒有辦法那樣做了。那或者就單純的,就像我前面講,你就不願意輸了,你十萬塊輸掉沒差,一千萬你整個去打價外選擇權輸掉,一千萬不是說什麼打工打得回來的,一千萬可能就是,你要回來可能就再一個好幾年。

所以對於這些資產有一定水準的人來說,他是確實就沒有辦法去做那樣的事情。所以當你今天去看這個對帳單的時候也會有一樣的狀況。當然我們不要像有一些酸民,就去酸人家說「啊你那個本金怎麼來的?」我看到很多人丟對帳單,最常被問就是「你本金怎麼來的?」不是,人家本金怎麼來,不關你鳥事,你賺不到本金,不就是你自己能力不足嗎?就是你不用去質疑人家的本金是媽媽給的、爸爸給的,反正不關你鳥事。就算是,那怎樣?你去嗆他也只是「還不是靠你爸」,你爽了沒?就你會發現說,很多人可能後面不分享,也是因為這樣,就是會各個角度都可能被酸,你本金哪裡來的?或者說,幹你的那個交易額這麼大,啊你報酬率才這樣?像有些當沖的可能是報酬率才 0.2% 之類的,就很低,可是因為他刷的那個成交量超幹大的,所以還是可以賺個幾百幾千萬,可是就一樣被拿來酸。所以我相信很多人後來不願意分享,也是因為就很多酸民,那你貼出來被酸。

其實到最後你會發現,就是有名之後,你根本不太敢貼這樣的東西,因為你貼了,要酸你的還是會酸你,但是有一些有心人士,可能就想要綁票你、綁票你小孩什麼的,就是大家要注意,然後特別是這個時代很變態,大家都要找到你誰。所以財不露白這件事情,還是要記得。就是你證明自己,其實就是靠到底大家真的有沒有辦法從你的身上收穫到一點東西,也不是說你去丟你到底多有錢。因為說你被人家激到你丟出來,方便人家跑去要弄你或什麼的,對你來說是一個很不好的事情。

所以其實當你看懂了這些東西之後,或者說曾經像我這樣子,你試著去從一些高手的對帳單找到一些軌跡跟脈絡,確實是有時候會找到,就有時候會找到一些還蠻好玩的東西。就像說有些人去追分點,那分點裡面當然有很多是假的,他故意買給你看的、故意賣給你看,然後最後面再匯撥,用一些手段,然後去把這個軌跡給蓋起來。反正重點就是他當時買的,就是故意要釣你上車的,他就是故意去釣那些要看你東西的人。當然是有這樣子的人,那在追蹤分點吧,或者說你去追人家對帳單的過程之中呢,就是有些東西他會不會幫到你?就是你可能因為你看了一個高手的東西,所以你會相信他嘛,因為你知道他是有績效的人,所以你就會覺得這個方法可以這樣做,所以你會試著去複製他的方法。那後面會成功與否,就很簡單,就還是要等時間到的時候,然後你下一個年度回顧的時候,就會發現說自己可不可以嘛。

可是其實我給大家一個建議,就是因為我是過來人,就是我花了很多時間投入在上面。那當然在市場中一定有人花比我更多的時間,比我更會賺,比我更強,那是絕對的。但是我自己小小的心得,稍微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你真的不要去跟別人比較,因為其實關鍵就在你自己的單上面。所以當你先去看任何人對帳單,第一個事情要認知的就是,如果他的本金跟你不一樣,如果他的現金流跟你不一樣,如果說他今天的收入是一個月 30 萬,你的一個月收入是 5 萬塊,然後你們一樣有扛房貸,那你可以做的高風險做法,一定就比他來得少。因為你們扛一樣的房貸,然後你們可能本金也一樣,但是因為他現金流比你強太多了,所以他今天輸了他沒關係,他下個月錢又回來了;但是你輸了,那你可能就完蛋了,因為你下個月錢進來,補你的負債都不夠。所以你如果有這樣的認知,就會知道說,就我們今天去看那些所謂高手的單,或者說我們群組裡面任何一個大大的單,第一個東西就是你要先去認清說,你看別人的表演的意味比較重要。就是你看他覺得很帥,那可以思考說,我下次也可以這樣試試看,哪天不回來試試看他的做法。也就是說你把它當成一個素材,其實是比較正確,而不是說什麼他丟一個東西說我就要學習。因為學習其實從來都不在於說去看別人的東西,學習應該就是看你自己的東西,那才是最大的學習。

也就是說其實每一次的檢討,我覺得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部分就是,我會發現原來我那時候可以這樣做,或者原來我其實是對的。那只是在過程之中,我可能遇到了,舉例來說什麼 Micron,外資在那邊喊說記憶體凜冬,所以我過程中停損。八月多跟大家分享,我賠得最大,最大的單月回調,今年就發生在八月,就是四百多萬的一個虧損。那也不是說去怪外資或怎麼樣的,因為市場本來就是各種情緒去交織而成。你知道其實有些論壇,人家會在討論說,那時候航運股是被一些有心人士給喊下來什麼的,那也就輸不起。我也先說我輸不起,也就會開始要打電話去金管會去投訴,因為什麼哪個論壇誰發文或什麼的。我有時候覺得這些人腦袋構造也太簡單,就是市場絕對不是說什麼一個人可以決定的,他就是一個共識。然後當然可能有些人會點火,他看空什麼的,可是你就會發現就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性的相信。當今天隔日沖明星隊,大家知道台灣的隔日沖明星隊,很喜歡幫大家鎖漲停,那如果他們鎖漲停之後一路上去,沒有人會去謝謝他們,大家都會覺得自己厲害,我基本面選股、我突破選股,都是自己厲害。今天賠錢就開始很多人去怪那個什麼隔日沖明星隊,跑去那個凱基的評價那邊看,去罵人家什麼死全家。反正會這樣講話的人,我覺得就應該也一輩子沒有辦法賺到錢,基本上你會把自己的失誤怪給別人,都是非常非常奇怪的人。

所以你本來就要有這個心理準備,市場中誰的看法,或者說哪一個外資的看法,他本來就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在短線上很難研究,因為短線上有太多的影響。可是中長線呢,如果你看著東西是對的,他就終究會反映他的價值。所以其實在這個短線的過程之中,有太多的這種交叉的訊號,他可能會對股價造成很大的衝擊。那在長線呢,如果你看對,就是可能過往的過程之中,有一些起起伏伏,最後面他可能還是會回到原來的位置。好像那個記憶體凜冬,那時候說記憶體凜冬的話,這個八九月的時候很多記憶體跌爛,台美都跌爛,Micron 很快就再一次爬回去,就可能創短期新高。那對於週期比較長的人來說,可能就經歷了一個惡夢,可是對於週期比較短的,像我去打這個部位,那時候之所以會有個負四百多的已實現虧損,就是因為是短期部位。

那短期部位為什麼要停損?為什麼你不要拚看看什麼的?就一定會有人想這樣問。那這其實也是來自於說,去檢討自己的對帳單、檢討自己的績效,然後去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如果我沒有去在槓桿部位做停損的話,其實我搞不好已經不在這了,我已經結束掉了。結果可能會有四五次,甚至更多次的砍在阿呆谷的一個經驗,但是砍在阿呆谷,代表你還是活著。之前可能覺得很幹,可是如果說你沒有砍在阿呆谷,然後最後面他就是直接下去了,他後面證明他不是一個阿呆谷,它是一個萬丈深淵的話,那我們就不見了。

所以我對於這次的操作,我不會覺得說我的停損有什麼問題。我去檢討我那一筆負四百多萬的虧損,其實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在於說:第一個,我自己知道我要進去月的重現,可是我卻沒有去把我的部位的槓桿給縮減掉,我還是留了很多的短線部位。然後第二個就是我明明就知道說沒有辦法帶電腦進去,我只能用手機下單,可是我還是一次性的去快速的建立部位,而不是按照過往的慣例。我覺得多多少少跟自己內心鬼打牆,就是說媽的身家資產,直接跟你拚了,死了算了。也真的就死了。因為我就直接買進去,平常可能會看對,然後再加,然後有節奏的加。但是那一次就一次把部位買滿,然後也因為我想要一次把部位買滿,所以導致說我必須要去……如果說你有打期貨、股期就知道說,掛單量是不夠的,所以當你今天可能需要更大的量的話,你可能就必須要用正價差去買,可能就故意貴兩三檔去買。那當你這樣去做的時候,會有套利商跑出來,就是期貨的造市商,那他就會賣你這些你溢價買的期貨,然後之後在現貨的部分,他也會做一個避險的動作往上追。所以其實某種程度,你可以用期貨去操縱現貨,就在講這件事情。那因為我覺得行情應該是我對,很有信心,所以我就一次的去把部位買足,那就導致說我今天持有的部位很多,而且我是用可能高於目前市價一兩檔的狀況去買。那這個東西其實如果我今天是在電腦前面,用我慣用的下單方式的話,我覺得就算我看錯,我也不會跑不掉。但因為我就是使用手機,所以當我看錯的時候,我是真的有一點跑不掉。我用手機下,有時候因為延遲或什麼的,其實這東西我都事前都知道。

其實大家犯的錯,我覺得大多數人一輩子會出的問題,真的是意外的可能比較少,很多都是你知道不能這樣,就像酒駕仔,你知道你不能酒駕,我相信你去問那些酒駕仔,就是平心靜氣,然後拉出來,然後去問他,身為朋友的角度,你覺得酒駕這件好事嗎?就是大多數人應該都會跟你講酒駕不好,可是為什麼他還是酒駕?就會僥倖吧,我覺得人就是會僥倖。所以我自己都知道那樣做可能會有問題,但我不知道,就是一時之間鬼打牆,我也承擔了他的代價。就變成說我買的時候是追價、用正價差買,可是當賣的時候,我今天如果行情逆轉,那我就必須得要停損的時候,就是用逆價差賣。也就是說我今天會追更高、殺更低。可能現貨的變化只是 40 塊變 41 塊,再變成 39,但是我實際上是追 42.5,然後賣 38.5。所以光是這個正逆價差的部位,可能賠的就比實際上點數賠的還來得多。

但是回想這樣去做這件事情,如果我們是開全視野、上帝視角,我當然是什麼媽的,早知道那時候就攤平,攤平就解決一切,就賺爛了。最後面記憶體這部位是有打回來,但是沒有到賺爛的原因,是因為前面虧太多。那可是我們哪有辦法用上帝視角去看這件事情?因為如果說今天是換成別的東西,就是今年可能其他……居然說還有一個蠻明顯看錯的,我就自己現在在年度檢討,那我覺得可能就是蘋果。蘋果的看錯呢,我個人會覺得不是說基本面的關係,而是我對於估值的修正太有自信了。就是我自己會覺得說,估值應該會往上調,因為今年的 iPhone 13 我很看好它。那我們確實看到拉貨的狀況有出來,那銷量也是有出來的,但是股價表現非常軟爛,就是它可能甚至連去年的高點都沒有碰到。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就是市場可能對於這個東西的估值變低,很明顯發現說目前市場的資金的焦點其實並不是在手機這一塊。不然聯發科也不會他媽的 P/E 只有十幾倍而已,就很低。多少 IC 設計三十幾倍在算,聯發科,幹,台灣最強的 IC 設計之一,就只有十幾倍。很簡單,因為手機可能就不是市場在這一年的一個重點。那這個就是基本面的部分。

就如果說當時我可能是遇到蘋概股的下跌,假如說我也是使用短線部位,我瘋狂地去攤平、一直去加的話,其實就會造成很大的破壞。所以你會知道說,雖然在這個記憶體的案例,就是那一波八月多的虧損,那個停損是砍在阿呆谷,是是看在砍在阿呆谷,可是它是必要的。就如果說我一直去在意可能幾次砍在阿呆谷,然後下一次又決定說「不要,這次拚拚看」,那如果說這一次錯的話,我就很慘。但這個就是從自己的對帳單裡面,檢討才會發現的東西。也就是說其實大多數的問題,你都可以直接在你的對帳單裡面找到。

反正你會虧損,就可以視為說這個東西是有問題。只是它的問題可能是非戰之罪,或者說這個問題是很大條的問題,就兩個可能性。一個就是單純有可能遇到別人在喊盤或什麼的,然後下去。但是是因為我加碼加太急,如果今天是分批打,我就耐得住洗,然後這個可能就非戰之罪,那下一次又知道怎麼樣調整。那如果說真的就是自己的問題,就是說你看錯了,然後你才會產生這些虧損的話,那你就更應該去修正,就下一次你就會知道怎麼調。

那其實比較快的檢驗自己的方式,我跟大家推薦就是,如果說你今天發現說你的虧損,你買進的東西的虧損,那你現在已經過完一年了,那虧損是發現在今年的過程之中,然後你事後看,如果那一檔虧損的標的,你停損掉的,那它最後面是一路往下走的話,你不要覺得氣餒,你今年就算打輸大盤,其實你未必要覺得氣餒。因為你是有把風險鎖住的,只是因為你看錯,你就下次盡量不要看錯。能不能看錯那是眼光問題,我也沒有辦法改變太多,眼光是大家自己要去訓練的事情。

可是如果說你發現你停損的東西,可能最後面它是一路往上走,或者說在過程之中,其實它就是在盤整,它也沒有真正大跌,可是你一直追了又砍、追了又砍,可能像台積電這樣,可能賭它突破,沒突破又砍,那這個可能很大就是你的策略出問題。那再來就是,像前面的案例,假如是一路往上走,那可能就是你的信仰不夠。你知道其實很多人會講,他今天做了很多功課、做很多研究,然後買進一支股票,然後之後就遇到了一個什麼 Omicron,還是遇到什麼,然後短線殺個兩三天,他就全部砍光光,然後那班車子就開走了。這個就是你信仰不夠,你有沒有去理性思考說,這個東西到底跟你的標的有什麼樣的關係?還是你就只單純地跟著市場情緒來走?

那如果說你是真的覺得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你自己回頭看過往的這個股市,就是你自己的標的也好,或者說大盤也好,就算它是長期一路向上的東西,可是在過程之中,就是偶爾就是有那種突發的這種狀況,然後讓它下殺,他可能跟他基本面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是這個如果是你功課做不夠,或是信仰不夠的話,那你就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所以其實當你今天去看你自己的對帳單,因為像是,你知道大家會花很多時間去檢討說人家手遊的隊伍,那個坦跟輸出還是怎麼樣,這樣配置是好的嗎?還是說我這個牌組是好的嗎?大家會願意上網去討論嘛。可是你很少看到人家願意去上網去分享自己的這些策略,然後問說「我這樣子好的嗎?」其實這個是一個正確的事情,就讓別人幫你看一看。然後當然你自己看也是有很大的收穫,因為別人幫你看,可能他可以這樣做,也不代表你可以這樣做。但如果說你願意把你花在手遊的精力,拿個一半來做股市的檢討的話,其實它是差不多的事情。就是我這樣子做,一年過去,那這樣到底是好是壞?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所以其實與其去看一些高手,但你可以穿插著學一些東西,可是我真的覺得那是 for show 的成分比較多,就是說你未必可以真的學到很多東西,而是你可能學一些酷招,你也不確定你可不可以用,但是你看了一些酷招。可是你看你自己的東西的話,那是真的可以學到很多很多東西。好,那這節目就到這邊,我們接下來就進入 QA 的部分。

***

#### Q&A

**第一位 藍加加,他說「台 GG 小 GG」:**

> 請問主委怎麼調適?把兩成資金放在 GG 一年,那就像一攤死水,看著別人飛上天,我還在地上爬。

這個我在出國之前,我也會把台 GG 的部位持續拉大。我在過去的一年其實有玩過一兩次台 GG,但是呢,都是比較偏短線的。那可是我這一次出國之前,我也選擇把這個台 GG 的部位加大,因為我看到了一些契機。

所謂的那台 GG,它本身在那邊盤一整年,就像是那時候美國的大權值,蘋果盤一整年,那是一樣的。你的營收跟獲利是持續有在網上取得的,所以其實你去年都買了不動的話,你今年就是除非你覺得公司基本面有改變,不然今年是更便宜的,因為它已經停在原地一年,讓獲利跟營收去追了。那再來就是呢,其實在明年有一些什麼 Wi-Fi 6 spec upgrade,或者說一些射頻元件相關的東西,很多以前是使用 20 幾奈米製程的,會轉成 10 幾奈米。那我覺得這對台 GG 來說,因為 10 幾奈米其實是台 GG 最賺錢的節點之一,所以這可能對他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利多。那我自己會選擇,就是台 GG 應該不算是什麼爆牌吧,台灣最大的權值,但我就坦白跟你說,我會想要加大,然後我自己的想法是這樣。

**下面一位 不要打手槍,他說「新年第一天,五星吹到出翔」:**

> 股癌大大新年快樂,那第一天就要錄音辛苦了。又到了新的一年,想問幾個問題:

> 1. 看投資節目常常說「第幾季是某某旺季」,那這個說法到底我們可信度呢?是否有需要在之前提前配置呢?還是其實到時候看什麼漲就是旺季?

> 2. 目前手上有比較高比例的車用 PCB 股,選的也是車用佔比比較高的標的,那新聞整天吹一吹,但是目前不但沒有吹出翔,還進入聖人模式躺平中。那想問股癌大大,是否會覺得與其守著車用 PCB,不如換晶片或 IC 設計中,漲勢比較明顯的呢?

> 謝謝股癌大大解惑,祝新的一年全家身體健康。

謝謝你,新年快樂。那錄節目是不會辛苦,因為錄節目其實就是我跟社會微小的做連結的一個方式,不然每天宅在家裡其實我會爛掉。這樣一個小時打開來錄一下還 OK 啦,然後跟大家交流一下。

那你說這個第幾季是旺季這種東西,這個其實是確實存在的東西,只是你如果用股價來判斷他旺不旺,這個是不對的。然後一般來說我們說旺季就是說,舉例來說像你剛剛講的那個 PCB,在第一季一般來說就是淡季,所以淡季就是你又看到他營收表現沒那麼好。那如果在淡季,營收反而上來的話,那可能是有鬼,可能是有新的契機,這是你要注意的東西。但是某某季是某某什麼的旺季或是淡季,這個是一個很中性的評論。就像是可能散裝航運可能是在第三、第四季會起來,這個就是全球的一個狀況就是這樣。或者你其實在台股有聽到「五窮六絕七上吊」有這個說法,就是說可能在他提到的這個五、六、七月,在一些電子零組件的股票表現可能就不好,那現在是看每個產業去論。那旺不旺季跟這個股價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他是兩回事。

所以這種東西其實很好抓,只要去找同一個產業,他在某幾個月的營收會一起很好的時候,那可能就是拉貨的時候,好像蘋概股就很容易去抓到這樣的一個週期。

然後再來就是說,你目前有這個車用 PCB,然後是車用佔比也高,但是新聞一直吹,他就不會動。其實這你要注意,當今天一個東西大家都知道的時候,他還不會動,這個利多可能就根本就不是利多了。

很多人會喜歡拿著一個新聞,然後說這個東西是市場下跌或上漲的原因,這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大家都知道了,就美股更明顯,就我們美股群有些比較可愛的新來的,就會拿一些新聞說「市場在跌什麼」。連你都知道的東西,連你一個在台灣的 Nobody……我不是說聽眾是 Nobody,你就相較之下,然後就是華爾街他們是專業的,他們早就都知道的東西,然後你現在才知道,你說這個東西會影響市場的漲跌就很奇怪。所以你拿著一個後照鏡在開車是很奇怪的事情,然後你拿著一個新聞在解釋個行情。

以今年的案例來說,就是很多人會拿什麼 Omicron、什麼 Delta,你就看當 Omicron 跟 Delta 新聞最高點的時候,你那時候去賣股票,你是不是就是市場中的阿呆?類似這樣,就是當大家都已經知道有個東西的時候,他還不會動,反而是我會選擇要小心的時候。

那你要不要去做一些什麼 IC 設計這種會動的,那是因為你現在看到台灣的大盤在最後幾天突然拉升,是因為權值,就是台積電跟聯發科,它們的貢獻,大權值在貢獻,還有金融。所以你可能看到這個,我想要追。這個跟,可能舉例來說,你看 PCB 是因為價值投資,你看到他的價格好像不對,那你看這個IC設計在上漲,是因為他的動能,因為他有上漲的趨勢,那是完全不一樣的邏輯,所以盡量不要把它混在一起。當然有一些人他是 hybrid,好像我自己就覺得我自己是一個 hybrid,就是我會把價值投資的標的放進一個股池,我一個觀察清單可能就是幾十支,他們要動,我才要買他。就是我就選擇去做混合。如果你是這樣是 OK,但如果說你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今天這個地方看到他漲就想去追,那自己買的東西也完全抱不住的話,這反而是不太好的。所以要先去了解一下自己的想法是怎麼樣。

**下面一位 Ledy的呱,他說「明年我要上船挑戰40個月的年中,大家說的就是我了」:**

> 想要問兩個問題:

> 1. 對第三代半導體的看法?

> 2. 聽了上集選股的方向,真的覺得自己很不會選股。Fastly 140 跌爛我跟到,成本 70;BABA 跌爛我也一樣有跟到,成本 180;Square 一樣跌爛,還是跟滿,成本 210。所有的股票我通通都抱過一座山谷。

OK。那第一個對於第三代半導體的看法,這個他是禮拜五留言的,那其實你應該有看到我臉書跟 Telegram 也丟一篇我去評論第三代半導體,我覺得有說的重點都講在裡面。

首先第一個就是,他跟矽晶圓的產品相比,他的量非常少。舉例來說,以環球晶他講說 2025 年他們的碳化矽可以拉多高多高,那實際上到那個時候,可能碳化矽的佔比都還不到他的 10%,就是矽晶圓還會是最主要的,那矽晶圓產品也會是最主要的,為什麼?因為便宜。

所以第三代半導體,他並不是一個,如果說你用這種所謂的三代,可能會想像成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然後是後面會取代前面的,其實不是,他就是一個利基型的應用,可以這樣想。所以第二代就有什麼砷化鎵,然後磷化銦;第三代怎麼碳化矽,然後氮化鎵。他其實就是一個用在射頻、高頻、高壓,或者說車用的比較特殊的,成本是貴很多,可是因為他的效能有其卓越之處的一個零組件。

所以關注這樣的標的,我會覺得你要看它營收佔比很純的。舉例來說像台積電他有做第三代半導體,有,只是就很小很小。但是有些公司他第三代半導體的佔比可能是公司的九成以上,舉例來說一些海外的公司,你可能可以找到一些這種佔比很高,但也可能沒有到那麼誇張,但因為他佔比很高,他就可以去搭到整個產業的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就是他複合成長率超級好。碳化矽跟氮化鎵的複合成長率都估超高的,所以你就可以想像成他公司有可能會搭上這個很暴力的成長。可是如果說你今天是一個佔比沒有到很高的公司,那這個可能就像是一個出故事的題材,然後漲一陣子。

然後再來就是要注意的是它的價格,就這個跟 LiDAR 很像,就是他目前的價格是很貴,那開始有慢慢往下走,當今天打到一個損益兩平,或者說他其實已經很便宜的階段,絕對就會擴大採用。所以我個人覺得三代半導體還是可以仔細地去盯著他。

然後再來就是這個選股的方向,你發現自己不太會選股,其實如果說你發現自己真的不太會選股的話,就加入大盤。然後剛好就是我們可能這幾集都跟大家提到,就是我們上一集是提到這個大盤績效,這集跟大家提到說自己的對帳單檢討。就你發現說你進市場目的是什麼?就是我要資產增加,可是你交給你自己,你這個操盤的人,你資產是在減少的,那你當然就交給,舉例來說,你就交給市場 ETF,讓別人幫你操。或者說你去找一些基金,基金也有一些長年打敗大盤的,像 Peter Lynch 就說他們家基金就是,類似這樣,就交給別人是可以的。如果說你發現自己真的是沒有辦法,其實有時候未必要勉強,可能就是你的那個天分不在這邊,這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事情。

**下面一位 一對一真人線上台語教學,他說「先五星吹捧,但被留言系統白跑兩次」:**

> 阿內大的第一次早洩也沒念到,第二次這次又被跳過,這第三次留言。最近剛回聽完,對一件事情很在意,若您願意,以後念到「膨風」的時候,可以念「pōng-hong」而不是「膨風」嗎?我想要推廣台語,閩南仔到大都市不要自卑。十幾年前北上念書的時候,發現一堆同學對於台語輪轉的我感到崇拜不已。那去 KTV 更是能夠台語歌連發,並靠台語讓內人含吉拜倒在我的石榴褲下。那即便我很窮,但我想一定是有什麼離不開的理由。那期待在未來能夠聽到謝主委孟恭,半席閩南仔的台語發揮,也期待將來諾雅長大後,能在 Podcast 多聲道切換自如。祝福主委全家大小身體健康,出國繼續幹大的。那祝新年快樂且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謝謝這個一對一真人線上台語教學。其實我老媽也會很常跟我講,就舉例來說,我之前講那個什麼「共覽」,她就說不是「ㄍㄨㄥˇ」,是那種要用鼻音發,我就說「我哪會共覽」。然後說你那個念錯,那超零呆(tshiau-lîng-tai)的念錯。然後再來就是這個「膨風」,對,沒錯,是 pōng-hong,之後就很習慣念成那個中文的「膨風」。沒關係,那你都跟我提了,我會注意,以後都是念 pōng-hong。

那我順便想問一下,像這種台語宰去 KTV 點歌的時候,就是如果說有人點潮州土狗的話,想法會怎麼樣?像我覺得潮州土狗是蠻酷的。雖然他可能一些用語,就是用大家的角度來說是比較沒有水準,可是我覺得聽得很過癮。像我自己去學各種方言或者說外文的時候,第一個一定就是先學髒話。那德文就是先學「Scheiße」,就是狗屎。然後去法文、義大利文什麼,就一定是先學一些有的沒的東西。那我覺得方言也是,就是我們的客語其實都是從這樣入門。

那其實我也非常認同你去推廣方言這些事情,這是一件好事。就像我老爸就是一個非常認真在推廣方言的人。像我小時候如果說我跟他講這個中文,他是不會理我的,他就是我一定要跟他講客家話,他在理我。然後送我去客語演講比賽,然後小時候就是參加一些演講比賽之間。其實事後回想,我覺得這樣的訓練是還不錯的。就像我也會希望我的小孩是多語的。

雖然有時候會有一些很奇怪人家,就像我老婆的家那邊,就是他跟他弟妹是不同爸爸,那他弟妹的爸爸就是義大利人,然後坦白說是一個富豪,那只是一個我覺得有點自以為的富豪,就是他真的認為自己是貴族,我去查也很諷刺,他真的就是貴族,只是人家自己講自己是貴族,你就很不屑。可是他就是自許是 aristocrat。然後他會要求這個弟妹,就是在家裡,你是不可以講俄文的,你義大利人就是給我講義大利文,你不可以講俄文。像我這個我就覺得是完全無法認同。因為老婆會問我,就說你會不會也希望說你的小孩,因為今天在台灣,所以你就只能夠講中文?我說不會,就是什麼語言都會是最好。就像如果有人要教我小孩什麼……因為我自己的閩南語並不是很輪轉,客語還不錯。那如果說我自己可以教他一點客語,那有人要在這個學校裡面跟他講閩南語或什麼的,其實我覺得超好的。然後就是有很多的語言在腦袋裡面碰撞的話,我個人覺得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所以你應該是因為這個台語真的講得太帥,所以老婆才凍未條吧。

**下面一位 上班上廁所兩個小時,說「虛榮Guts」:**

> 五星直接吹爆。大大好,我今年主要都在操作金融股,那結果今年年中把資金轉向開發金,那也一直把每個月的薪水都 all in。然後這爭氣的傢伙就在這兩個月射到天際去,看著損益已經飆到 30%,我在想到底要不要繼續買。我看好這支股票,目前沒有停利的打算,也打算擺到天長地久,可是如果我現在繼續買,我的損益趴數就會下降,成本就會提高,那這樣看起來就不爽。請教大大,我既然看好這間金融,然後應該可以分配給其他不錯的金融股?還是應該拋下我這個心態繼續 all in 同一隻好?那目前我是真的很愛這支。那最後祝大大身體健康,感謝。

所以恭喜你開發金,他那個飆起來說真的是蠻猛的。那你說看好一個東西到底可不可以一直買?就風險控管的角度,還是會建議你,就是你未必要拆的很散,可是你雞蛋不要放同個籃子,你放兩個籃子也好,就 50%、50%。這個算在很多資產配置的人角度裡面,這已經是超級高風險,可是我覺得可以接受,就是至少一家公司如果真的出了問題,你不會一次擺掉,你至少有兩次機會的意思。

所以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大概就是盡量東西不要全部放同一個地方。但如果說真的很看好,那也確定沒有問題,而且投入的錢,照這樣看來就是你的薪水拿進去 all in。只要薪水拿進來就去 all in 的話,看起來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有爭議之處。就只是用資產配置的角度,可以去吐槽一下說,如果開發金後來有舞弊,或者說什麼內控出什麼樣的狀況,你是不是就有機會會中鏢?就最多可以這樣子質問你一下。可是既然你是很熟悉、知道他在幹嘛,那你也很有信心,就可以買。

我覺得什麼損益的趴數會下降、成本會提高,那根本就小事情。因為其實很多的好股票都是越買越貴。舉例來說,像台積電以前是 200 多塊,不知道大家想不想信,這一兩年進來的人應該很難相信,但台積電停在 100 塊很久,非常久。所以其實一兩百塊買的人,現在再買一個 600 塊台積電,我知道他就會受不了,他覺得很怪。可是照我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一點都不怪,我覺得還好。就是我不太在意這個股票過去的價格是多少,因為那都是已經是過去的事情。就是我今天買一個東西,我會看他的未來是怎麼樣,所以我只要未來覺得他會更好,我就不會猶豫的去買他,即便說他可能目前看起來是很高。因為那個高不高,都是看你自己是用什麼樣的角度去切入。

舉例來說有些標的,去年漲最兇的是那種金鴻,金鴻漲了 500 多趴。所以如果你今年是……所以你去年是買到金鴻的話,舉例來說你再 100 多塊買,你會喊高,就還有 200 塊、300 塊、480 塊、500 塊。台積電在 200 塊,你覺得很貴了,因為很多人是買在什麼 6、70 塊的台積電,就還有 3、4、5、6 百。那你開發金就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其實我不太在意過去的成本多少,重點是未來會不會繼續成長。會,那就可以買。

那其實在這個資產配置的角度,就還是會怕天有不測風雲,所以至少做最基本,你拆兩檔。所以兩檔 50% 還是高風險,但我覺得至少你降低很多,就是說這個東西真的有問題的話,那他可能會對你造成一個潛在的破壞。因為像我自己是,我不管再怎麼看好的東西,我都不會做到我的全部會 all in。但當然你也可以講說是我他媽就是廢物、膽小鬼什麼的,但我覺得就是活下去是比在短線中有可能獲得一些暴力的報酬來的重要。就如果你跟我講說,你可以獲得暴力的報酬,可是有一天你可能會畢業,有一天你可能會在 40 歲、50 歲或 60 歲的時候,你踩到一個雷就一次去死,這樣的生活我是不要的。

所以其實我給大家建議,就是還是盡量的要有一點點的分散,未必是要分很散,可是至少要有一點點的分散。因為是給大家建議,但如果說你真的很有信心,我就祝福你。只是你知道有些人可能聽了這個 Q&A 之後,他覺得「喔,所以 I 大說可以 all in」,那我就去 all in。然後他 all in 的東西可能又是一些比較酷的玩意兒,就會很慘。所以你要知道我的節目,因為畢竟是對大眾,所以我的建議一般都會是偏比較保守的,那你也未必要照我的建議去做。因為我自己是很認同那一種,就是你今天真的看好一個東西,並且做很多研究,你要去下大注,這種我都是給尊重。

好,那這集節目聊到這邊,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