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07:(^_^)_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 HR 赫蓮娜贊助。

你知道「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這句話是誰發明的嗎?它就是來自赫蓮娜女士,一位打破框架的美容先驅所說過的名言。赫蓮娜女士更發明了全球第一款乳霜、全世界第一款防水睫毛膏與乾性、油性、混合性肌膚三分類理論。

創立於 1902 年,HR 赫蓮娜是高效、傳奇、奢華的頂級保養品牌,以高效保養產品結合珍稀成分、智慧服務,追求卓越保養效果的當代女性。HR 赫蓮娜的明星商品「黑繃帶修護乳霜」,人稱「爛皮救星」,是世界上第一款與瑞士頂級醫學美容中心合作的抗老修護乳霜,以醫美術後修護為靈感,內含 30% 市場最高濃度的抗老成分「普拉斯鏈」,有效快速修護瑕疵、泛紅以及乾紋細紋。再來就是「綠寶瓶修護精華」,蘊含來自法國布列塔尼海岸的億萬珍稀珊瑚草成分,打造健康基底,一滴就可以讓你的肌膚細緻、澎亮。

HR 赫蓮娜在新光三越信義 A8、南西、台中以及台南新天地都有實體的櫃位,你可以上官網去申請他們的試用包體驗。再來就是我們《股癌》的專屬折扣碼「GOOAY1」,下單不限金額就額外再送你價值 2050 元的黑繃帶修護乳霜以及綠寶瓶精華各 5 毫升。這個折扣碼只有到 1 月 11 號為止。

那這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在資訊欄找到相關的描述,怎麼樣去領取他們的試用包,以及如何去使用我們的折扣,還有相關的購買連結。

大概接下來的一、兩個月,我會去歐洲的羅馬參加「不確診 Challenge」,然後最後可能再去一趟西班牙,就是老婆老家。其實最主要是因為這一趟不得不回去,因為她的護照已經快到期了,兩年沒有回家。

以目前我們台灣的狀況去看海外,你就會覺得說,幹他們到底在衝啥小?但其實如果你有在看什麼 NBA、有在看足球就知道,他們生活算是大致上回歸正常,幾乎已經回歸正常了。自己的親戚在那邊,也有遇到那種全家確診的。全家確診你聽到會想說,幹好嚴重,是不是要完蛋了或什麼的?結果兩天之後就復原,第三天跟著一個 negative,然後之後第四天就發現他們又回去烤肉派對,生活就是回到正常這樣。我覺得他們已經基本上把它當成一個流感看待。但因為我們在台灣完全在追求清零,所以以我的心態來說還是有點緊張,覺得說出去會不會確診?反正兩劑疫苗打了,剩下就交給老天了。不管之後是有確診還是沒確診,都可以幫大家開箱,確診變成這個病毒帶原者之後,就開箱病毒,到底中了病毒的感覺是怎麼樣之類的。但回來也是會遵循我們所有的相關法規,不會幫大家造成任何的困擾,反正你要驗的 PCR,安全才可以回來。那回來就是乖乖的隔離「七加七」。

其實現在出國的花費,我覺得是滿高的,因為你光是回來去住那個防疫旅館,我是找那個信用卡合作飯店,算下來兩大一小,還有現在一個小朋友,那可能一個大一點的套房,好一點的就是有隔一個小客廳這樣,可能基本款花費大概要八、九千到一萬以上,然後最貴他報給我的是兩萬多。我想說,幹你乾脆直接兩萬多訂下去了,不然跟小朋友關在那麼小的地方一定會崩潰。然後就被老婆罵說你是在崩潰啥小,幹你娘花兩萬塊住一晚是在衝啥小。那最後面就妥協一下找一個居中的,可能一天也要一萬多塊。所以其實光是回來就要再付個七、八萬,那出去 PCR 一個人是三千多到四千。所以這是目前大家假設你是會出國工作、或是家境好、或是說就是比較大膽一點的,開始要出去玩、要開始回歸這樣生活的話,目前是比較貴。我相信到之後一定會慢慢地去開放。

我覺得像歐洲的觀光國家,基本上都沒有在隔離,就已經沒有在隔離,像我們進去義大利是不需要隔離的。所以沒有辦法,因為你要賺觀光財,如果你都要求大家還要隔離一兩個禮拜的話,那基本上就不會有人來了。所以台灣的五星飯店近期比較困難,就是因為外國的旅客基本上沒事不會想要過來,因為過來隔離這麼久,他們就不會進來了。這是我們台灣的防疫政策,所以就予以尊重。那只是我去海外,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他們目前的實際上的狀況是怎麼樣。因為其實蠻多台灣朋友可能就沒有注意到,你去看球賽、看足球,你就發現說他們都好好的,可是居然說在一些論壇,你就會看到很多人在討論說國外都是一群傻子,要完蛋要死了這樣,我們台灣人最聰明了。我覺得不是,就是大家可能 approach 不一樣。你也可以說成是這種與病毒共存,某種程度好像就是一種擺爛。也沒有辦法,因為他們對於這種自我意識、對於這種自由的要求其實是比較高的,不像我們這邊可以把你鎖起來,你那邊再去鎖人家,大概大家會上街然後就跟你拚了。所以那個就是民風不同,民風不同,那可能管理方式跟這個政府是大政府、小政府,那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反正無論如何,不管是確診還是沒確診,我都可以跟大家分享到海外的一些見聞跟經歷,節目會繼續更新。其實我現在想想,有個節目真的是蠻幸福的,因為我本來如果去歐洲的話,大家想像一下,應該會跑去很多地方玩吧?其實還好,你就想像成你每年去幾個月,所以之後你也不知道幹嘛了,所以就會在家一直打電動,就玩那個《文明帝國 VI》。本來想說在那邊組個電腦之類的,但其實歐洲的年輕人,大部分都是在 Netflix and chill,在打炮。那如果說你剛剛講說你在家一直打電動、看股票,你可能會被歸類在 no-life nerds,覺得你是沒有生活的,你是一個很無聊的人。所以我們就是屬於無聊、沒有生活的人,所以有節目可以更新、跟大家互動,我覺得也是還不錯。所以帶一支麥克風去,如果說沒有什麼意外的話,那就會照常地去更新。

那股票部分也就照做,我就是把一些……因為我近期打比較多台股的短線,所以短線部位可能就會把它清掉,那重新去打散一下配置,把配置拆開來一點。這其實也是過往的經驗學起來的。在 2017 年在西班牙的時候,就遇到說去質押股票,結果看到股票一直跌,知道出事情了,想要解質,但是又不給我解質,他說一定要本人去簽名。我說為什麼一定要本人簽名?你就知道是我,他媽線上簽署不行?不行,反正很多那種很官僚的東西,我就覺得很廢物。他們都會跟你說,規定就是規定,規定老母啊,那規定本來就是要拿來改的,你規定不合理本來就應該改。但那時候就是死都不給我解質,我也是那一種,有時候想一想,就兩眼一閉、兩腳一伸,就算了。像昨天地震那樣搖,在我家住了二十幾樓,搖到我真的覺得說這一次應該就是終點了,所以眼睛一閉、兩腳一伸,沒事,活著就好。

所以那時候也是一樣的狀況,就算他不給我解質,然後每天就是幾十萬幾十萬在賠,最終面賠了幾百萬,可是就覺得也不要跟老婆講說什麼我們就提早回國,就算了,反正媽賠了就算。很奇怪的東西,就是看得滿開的。然後後來是在 2018 年的時候,是遇到那個 2 月 6 號期貨大屠殺。那時候正好在轉機,然後就下來轉機 40 分鐘左右吧,然後好不容易連到網路,一上線去看,幹恁娘發生什麼事情,二話不說先把部位先砍掉。因為當你今天發現這個市場已經出現一個非常恐慌的狀態的時候,當然你可以選擇站在原地硬扛,如果說你手上有很多現金,那沒問題,是我我就會選擇站在原地硬扛。但是那時候可能部位也是滿滿的,就是沒有想到會有這種突發的狀況,所以就選擇先把部位都先砍出去。但還好也不是在最主要的受災區,像是一些期貨或是那時候很流行雙 sell,就是在選擇權裡當賣方,然後當什麼「賣方包租公」,那一波包租公全死。那時候大概 16 年、15 年、17 年的時候非常熱衷在網上 po oreo,因為找到一堆教你怎麼在選擇權裡當一個包租公的,那些包租公現在全部都死掉了,其實是滿北爛的。總之沒有在重災區裡面,可是在這時候也受到影響,就趕快先砍再說,之後後來才慢慢去補位建回來。

因為這幾次的經驗,外加有一次是在羅馬的時候半夜在衝創意,那時候還有在做當沖,後來當沖越做越少,就這樣。就發現第一個,我覺得我自己當沖做得沒有很高明;第二個是當沖真的要花更多的時間跟心力。當你本金變大的時候,可能就除非你是職業當沖,就是靠這個在撈的,不然其實會開始去把部位擴到別的東西,就不會花這麼多心力在打短。但是那時候其實還是有打,然後就下完單就睡著了。所以之前遇過很多這種北爛的事情,就知道說這一次就要把這個負擔減輕。其實每次去都開始慢慢地把負擔減輕,因為可能本金也變大了,然後體力也變不好了,所以就開始去慢慢地降降降降降。就希望說每一次到那邊可以越活越輕鬆,但是因為還是會持有東西,還是會做買賣,可能就是早上起床。像我現在的規劃就是早上五點半左右起床,換算台灣時間差不多就收盤前,所以就等於每天收盤前稍微看一下,然後有要買東西就收盤前買這樣。那美國的部分是下午,所以就不太會受到影響。所以他這次去跟大家分享那邊的狀況。那當然你在 QA 裡面要問我一些關於當地的生活型態或什麼都可以,反正一樣就是 QA,你們想問什麼都可以問什麼,就是大概接下來一兩個月會待在那邊。

好,那跟大家提一下,特斯拉的交車數據開出來,在第四季是 30 萬 8600 台,2021 年全年是 93 萬 6172 台。這個數字算是超出分析師預期,但是我覺得沒有超出我自己的預期太多,因為基本上市場上你看到那些分析師的預期都算是比較保守一點。基本上看多特斯拉的,好像比較多是散戶,所以你硬要說的話,散戶在這邊好像是做贏機構。大多數的一些海外的 YouTuber,他們在跟你分析特斯拉,或者說像 Cathie Wood 她去做的一些模型,基本上都是偏比較樂觀的。我們傳統知道的那些法人都是看比較悲觀,數字也是估比較低一點的。所以這個數字超過他們的預期很多,所以我們也看到特斯拉可能有一個報復性的買盤,在數字開出來之後,隔天大漲 14%,可能就覺得真的超出市場的預期很多。可是對於一些平常就有在追的,可能覺得就還好。

明年市場的共識大概是抓 140 萬台,我自己可能會希望說那個是低標,就是要在往上抓更多一點。其實特斯拉可以賣多少台車,重點是在它的產量,因為它目前的庫存天數是低的,也就是說它基本上做多少台車,它就是賣多少台車。所以你看它銷量,你不用花太多心思去檢討說它賣得好不好,因為重點是根本就買不到。它只要做多少台車,它就會賣多少台車。所以如果產能可以順利地打出來,德國產能、其他產能都打出來的話,它的銷量一定就是會直線上升,就是會非常好。

我們也可以從一些基本面的考察去看,就是可能用生活中的觀察。像朋友在訂特斯拉車子,或是你去問一下群組裡面有人在訂特斯拉車子,應該都會跟你講一樣的東西。像你訂那個 Model X,你至少要等到 2023 年的八、九月,一年半以上,你現在下訂,他媽至少等一年半以上,就是這麼扯。所以你就想說,如果今天大家不需要等這麼久的話,它如果產能有開出來的話,那銷量絕對是直線上升的。所以其實不用關注太多銷量的一個討論。

像現在中國那邊,之前不是講說抵制嗎?很多人就在擔心說,中國是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之一,他們抵制是不是特斯拉就完蛋了?你不買,大家都搶著買,這是一回事。另外一回事就是,有消息傳出來,現在特斯拉數字開出來之前,在一些地方就有看到數字說,中國這幾個月的特斯拉的交車數量其實非常的漂亮,就是抵制歸抵制,可是賣得很好。那這邊想要岔開看,就很多人會以為說,抵制的人是買過的人,其實不是。很多在抵制的人,他根本就是沒有那個能力去消費的人,這個比較政治不正確一點,我們就坦白講,你管在台灣、在中國還在哪裡,你看那些在搞抵制的人,多半都不是消費者。很少,可能就上去嗆一下說,用你們家產品幾年了,我現在不要用了,你不是消費者,不要再演了。就算你是的話,你可能那個機率很小很小。大多數都是你自己不是消費者,你就是跑去跟風去抵制。

所以其實我們今天要去看到一個抵制事件造成的影響,你不太需要去看網路輿論,因為很多都是在演的,很多都是在嘴炮的。就像你上 PTT,每個人年薪都 300 萬一樣,那個都是假的,跟你實際上統計出來的中位數就差很多,就是怎麼可能?就是那些有錢人全部都在上面。所以很多都是假的。你今天要去看一個品牌的實際狀況,就直接看銷量了。你要看一個 YouTuber 紅不紅,直接看點閱率,你不要看評論說「欸,怎麼那個老高憑什麼紅?」老高就紅,不然你要怎樣?「九妹憑什麼紅?」九妹就紅。「特斯拉憑什麼?」特斯拉就賣。所以你直接看銷量會好過於你看一些很多輿論跟分析,那個反而會讓你的判斷變得失準。

再來就是不管你有沒有投資特斯拉,我覺得如果你有要介入 EV 的品牌、供應鏈,或者說其他的零組件、原料、電池等等相關的投資,你都必須要看特斯拉。因為基本上它會遇到的問題,你可以想像成其他人都會遇到,不管是生產遇到的問題、電池遇到的問題,還是說媒體刻意去放大,說什麼自駕車禍。但我們根據 NHTSA 的資料顯示,明明它的肇事狀況就是比其他人低很多,可是為什麼你好像只會看到特斯拉自駕出車禍的新聞?因為就是會被放大解釋。所以它會遇到的狀況,大家都會遇到。所以不管你是要投資 Ford、GM,還是說其他的新創車廠,他們都會遇到一樣的狀況。所以你在透過觀察特斯拉的擴產、營收變化、毛利的變化這些,你其實可以有效地去加速你之後去檢驗其他的廠商或其他供應鏈,你會有一個更明確的審核標準,看看到底這個東西是不是值得看的。

所以我覺得特斯拉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它畢竟就是一個先行者。所以之後我們當然可以期待其他的車廠也會跟上,就是不會只有一家,我相信不會只有一家,一定會可能至少有個三、五家在那邊纏鬥。但他們都遇到一樣的問題,所以其實你去觀察特斯拉的這些狀況,你都可以提早,你會比其他的投資人更有優勢,因為知道說它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一個狀況。那在估值的部分,可能也有一個更好的參考的基準。

目前新年至今,整個市場的表現是很不錯。但是在市場不錯的時候,可能很多人就重新的信心燃起,又開始滿倉幹,忘記可能一、兩個月前才有一個沉悶循環,那幾個月前有另外一個沉悶循環,反正一陣子一陣子市場總是會修正。那雖然我們目前不會去期待會看到一個大崩盤,就是說目前眼前沒有什麼樣的大型灰犀牛,但是黑天鵝我們不知道,黑天鵝就是可能隨時會發生的一些意外。那灰犀牛就是我們已經眼睛看到可能會有問題的東西,我覺得有一些灰犀牛都已經開始在排解中了。

像 Chromebook 的出貨量直接大幅的往下拉,它前面因為 Work from home 整個噴,那之後就拉回原點,像這個就算是一個灰犀牛,因為大家都看著它發生的。那實際上,我覺得在蠻多的供應鏈,他們調整的速度也很快。就是你發現說他們可能沒有像 NVIDIA 之前在 2018 的挖礦潮受一次重傷,因為那時候可能很多礦工去搶卡 ICO 的時候,然後之後發現說可能這個地方沒有賺頭了,或者說不想玩了,然後就開始要去拋售卡,所以導致 Jensen Huang 講的 crypto hangover,就是我們當時生產的這些顯卡,之後造成供過於求的狀況。那其實我們當然都要很小心業界可能會發生的一些供過於求的狀況,只是我覺得目前看起來整個市場調整還算是 OK。

那我們如果要去定調 2022 年的話,我覺得它會比 2021 年應該再難一點,雖然我 2020 年也是這樣看 2021 年,那 2021 年是蠻香甜的,但是我覺得應該很多人在 2021 年是已經沒有辦法贏過大盤的。那在 2022 年,我相信應該會更少人有這個能力去擊敗或是贏過大盤。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說,它不像是可能 2020 年的主旋律是什麼都會漲,因為那時候重殺完,什麼東西都會反彈。到了 2021 年,你缺貨、你漲價的東西會漲,所以還是有一些東西,你假設有上到車的話,可以 carry 你整個 portfolio。然後到 2022 年就是有些東西它會開始看到反轉,或是很嚴重的拉平,至少會看到嚴重的拉平,然後再來就是比較嚴重一點,就是會反轉。那這可能對於市況的影響就會比較大一點。

可是整體來說,市場上還是有蠻多成長性還是很好,那估值也都還是很 OK 的東西。像前面幾集跟大家提到台灣大權值,那我知道這次是比較賽一點,講完發哥發哥噴,講完台積電台積電噴。然後跟發哥、台積主力沒有關係,但是我非常樂意你們去散播這樣的謠言,因為真的很好笑,就是可以當台積電跟發哥的主力,這個是大家把光榮歸我。實際上大家要知道,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當什麼台積電跟發哥的主力,那不是一般人說拉就拉得動的,了不起你可能可以去動搖當天的行情,就是這樣,可是你要動搖它整體趨勢,那沒有辦法,那一定是市場共識的結果,因為他們的市值真的太大了,很難想像有人可以去敲動這樣的東西。就不要整天去幻想說有個叫什麼地下政府或什麼地下黑手在控盤。小型股有可能,如果是那種市值不大的小型股,確實就有說,像我自己的資金隨便一丟入就漲停,那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但是這種大型股,它就是市場的一個共識局。

那這個共識有時候也會滿有趣的,既然是市場的共識局,那為什麼幾個月前台積電可以 500 多塊,發哥可以 800 多塊?那現在台積電可以 600 多,然後發哥可以 1200 多?為什麼?就明明是同一家公司。所以有時候你就會發現這種有趣的事情,明明是同一家公司,然後明明是一樣的展望,明明是一樣的因素占比,也是一樣的客戶,可是股價一前一後差幾十趴。那我們當然都會希望說自己可以再來便宜的時候去撿,然後等到所謂的貴的時候賣掉。但你要去抓股市裡面的低買高賣,我覺得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就是你不用花太多時間去糾結在那。就即便今天可能發哥 1200,台積電 650,你說可不可以買?很簡單,問自己個道理,它未來會不會更好?會,那就可以買。就這樣,就是你也不用去想太多說什麼,啊過往的低點在哪。就你一定要去比的話,那台積電以前 60 塊,發哥以前 100 塊、200 塊,你不可以這樣子硬要去抓說什麼以前那麼便宜,然後現在這麼貴了。那你看蘋果長了 20 年,那難不成你就不買蘋果了嗎?所以其實你去看股票,還是看它未來的展望。

我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目前我自己還有我最近看的蠻多法人報告,大家對於未來的一些看法跟展望,就當成是一個參考,當成是市場上的一個意見。其實你可以去多聽多看很多意見,這對你有幫助的,不要死賴著一個說法,那個沒有意義。你多看多聽,讓自己有更多衝擊,跟你一樣的,你可以增加信心;跟你不一樣的,你可以去檢視說是哪裡有看錯,所以其實都是很不錯的。

先講總經面的部分。總經面其實不用盯太緊,因為它並不是說什麼一個月、兩個月就會改變,那是一個大趨勢。所以像國內的一些專家,像 MM Macro,那就佛心來的,它跟你分享,雖然它有一些是要收費才可以進去的,但它在很多地方有公開文章,你看到文章,你其實進來看了一篇之後,就供你打一兩年。它不是說什麼馬上就會翻轉,總經這種東西是一個大趨勢的東西,它有點像是去確保說,像這個市場,我是不是可以做多的?是,那就可以做。只是但過程之中一定會有這種上上下下的跌宕,那個跟總經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目前看到的狀況是說,2022 的這個通膨的狀況還是會持續地去反映,但是到 2023 的 Core CPI 在蠻多法人的預期,他們應該會開始回到一個正常的區間。也就是說我們不會看到很嚴重的通膨持續的發生,這是目前市場的預期。那升息的部分,就是在 3 月的時候會完成這個 taper,然後之後就開始進入三碼的升息,預期是會有三碼的升息。那當然有可能會往上拉,假如說狀況跟聯準會想得不一樣。他們基本上就像在打撲克牌,今天拿到什麼牌,他們就打什麼狀況,不會怕他們提早去做一些動作。那現在反應都很快,所以你可以期待大概 3 月之後就開始,然後到下一年應該可以再期待另外的三次,這是目前的共識。也就是說之後可能目標利率會落在 2% 左右。

所以對於股市的人來說,我覺得你不用想太多,因為很多人聽到升息就想說完蛋了,之前降息不是代表很多資金跑出來嗎?那升息是不是代表說資金都跑回去都要去死了?過去有發生過這個升息的循環,在 QE 之後 QT,然後進入一個升息循環,那其實我們發現標普還是可以繼續往上走。當然我們不是要用這就跟你講說,這一次標普就一定會繼續往上走,只是像這個就可以去打臉有些人講說「升息等於一定跌」,誰跟你講一定跌?之前就沒跌。這次會不會跌?我怎麼知道?可是不是說一定跌,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觀念。

那再來就是有很多所謂的「金髮女孩經濟」的推估,蠻多家法人以及台灣的一些總經分析師都有提到這樣的一個狀況。就是說之後應該是可以看到一個所謂的金髮女孩經濟,就是一個溫和成長,那一切都是很不錯的。所以大家對於 2022 年的展望其實都是看不錯的。

那在供應鏈的部分,我覺得就是要稍微注意一下。我們其實在 2021 年的下半年就開始有跟大家提醒一些缺貨的受惠股,它可能會反轉,因為它本來是受惠,之後它可能就變成受害了。受惠的時候是這樣,就是可能因為缺貨漲價,之後如果說今天大家的產能都上來了,那是不是它就可能會變成是受害?那本來因為這樣子可以估值膨脹,當然因為這個條件滅失了,那估值可能就有機會會往下降。當然未必會回到原點,因為整體的產值還是在往上提升的,所以可能就是會經過一個修正。

這個我們看到蠻多份報告都跟大家提到,就是目前看晶圓代工的部分,最缺的在去年我們聽到就是說八吋晶圓,然後跟成熟製程 28 跟 40 奈米。但是因為 28 跟 40 奈米的東西很缺很缺,所以很多 IC 公司等於是進階了,它就是把它本來下在 28 奈米的東西開始下在 16、14 奈米。那也因為這樣子,所以可能會導致本來在那邊很緊繃的產能會獲得緩解,那獲得緩解當然就會對價格造成一定程度影響。除了說從製程上面去演進之外,那有些本來是下在八吋,可能也改成十二吋,所以對於這個晶圓廠來說,它可能是一個利多,因為你可能用到更多的 wafer。

所以晶圓廠可能是 2022 年的一個受惠,那成熟製程的一些公司可能會是比較主要的受害。那這是一個相對的,並不是說這家公司以後就不行,只是相對來說它可能是受害,因為它本來是受惠最多的,那現在可能這些條件滅失了。除了剛講那個 IC 設計公司去把製程往前推,或者說從八吋改成十二吋之外,那其實有很多的八吋晶圓廠,之前會滿載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在做像 MCU 或者說像車用的一些晶片。那這些車用晶片可能大多數是下在八吋這邊。那在去年之後,其實我們有看到很多的大擴產,所以包含說那些公司,他們叫做 IDM,我們之前跟大家聊到,就是自己有設計跟生產能力的,本來是因為他們產能不夠,所以會 outsource 去外包一些給這些晶片代工廠。只是現在因為他們自己的產能開出來,所以就收回來自己做,我自己做,我做出來毛利可能是更漂亮的。

所以你會看到一個現象,就是 IC 設計公司可能開始減少下單一些東西到這個成熟製程這邊,然後再來就是 IDM 他們把一些單收回來。所以整體來說,本來很緊繃的這個地方可能就會舒緩。當然這個就是我們一方意見,這個我跟部分法人有這樣的看法,但有些人是看相反。有一些在臉書上面留言的人,他們是業內的,他們是看相反。沒關係,反正就是都下好離手。一樣我們要強調的東西是,這個東西可能就是一個短線的修正題材,但是整體來說,整體半導體的產值會越來越往上,它的餅都是很大的。只是在短線上可能它過去因為漲價可以噴這麼高,那現在可能會看到一些修正,這是我們可以會去期待的東西。

那目前在市場上,我們比較主流的看法,我看到都是看多 TSMC,那 PSMC 就是力積電、UMC、還有 Vanguard 就是世界先進,這些可能大家是偏比較保守去看待它。在這邊算是分享給大家,就是因為製程的演進,因為八吋轉十二吋,所以你可以去找一下那哪些可能是十幾奈米製程的,他們可能是下一波的受惠者。然後這個晶圓的公司可能也是下一波的受惠者。那成熟的就要注意說有沒有掉單的現象。但是掉單也未必是大家都會掉,假設說他都沒有掉,他還是有辦法漲價,還是有辦法維持他的價格的話,那這反而是一個大家可以注意的點。

再來就是關於其他產業的討論。那這些東西大家聽的一定會覺得很有印象,因為蠻多都是我們之前跟大家講過的東西,也不是說什麼是先知或什麼的,就是你密集地在盯市場上的東西,是有機會先看到一些端倪。那也不是說這些法人的報告是後知後覺,不是啊,而是出一個年度的報告,所以其實蠻多他們其實在年中就講過了。所以這些東西跟我的說法蠻多是高度重疊的。但一樣就是跟大家稍微複習一下。

那首先就是 Work from home,有看到 TV 跟 PC 的一個大幅拉貨,那這個東西大家在未來是看相對保守的。因為這種東西你不會每年換。那 NB 呢,Chromebook 的部分拉很高,那後來也衰退很重。那整個筆電的市場來看,它的影響會稍微好於這個 PC 跟 TV,就是 PC 跟 TV 應該是一個受到影響比較嚴重的地方。

然後再來就是先前因缺貨受害的族群,像是 Server 和網通,我覺得現在市場已經開始在反映了。所以如果說你是在我們去年的節目那時候去做多的話,我覺得你勝率可能偏高一點,現在可能就偏低了。即便你現在可能會開始看他營收變好,但他會到多高,我是不知道。可是其實有很多已經開始在反映中了,所以你還是要注意說每個題材它可反映到的終點是哪裡。如果說你是打供應鏈的話,那如果你是打品牌廠的話,可能就好一點,品牌廠的週期可能就比較長一點。所以其實做法會有一點點差距。

然後再來就是這個除了 Server 相關的,就是我們提到的 HPC,HPC 就高速運算。那高速運算其實不是只有用在伺服器、資料中心,他還有無線的相關應用等等的。那這部分在市場上也是屬於看多。所以其實整體來看,有些好有些不好。當然車用也是我們一直跟大家提到,通訊也是,車用跟通訊,那都是屬於整個市場上是比較看多的地方,因為可能相對他的庫存也是比較少的,他在終端、在通路、在 retail 那邊的存量也是比較少的。所以說他補庫存可能可以補得比較長一點。那這些東西可能是大家可以注意,就是說你在做多的時候可能是勝率會比較高的。

但我們其實真的沒有辦法去跟你確認說基本面好的公司,它的股價一定會漲。其實真的沒有這樣的事情,有時候估值修正的關係,或者說市場偏好的關係,所以可能就算他營收越開越好,他也不會漲。但是如果說你多了解一點東西,我相信對勝率還是有一點幫助。那這大概就是法人對於市場的預期,其實他們寫出來的報告都非常長,但是我的能力就是把很複雜的東西用簡單的方式跟你講。如果說你想要去了解那種很複雜,其中數字的變化或什麼的,大家也可以去問他的營業員,或說你去開戶,那你就可以把報告拿給你看。你看完之後,你會有一些想法,就是其實我們抓重點很重要,抓概念很重要,那細項的部分呢,其實算是錦上添花,算是加分。就是要去了解可以,可是我個人建議是不用花太多時間在上面,你應該要學著去,像那個蔡頭在,那是哪一個麻將遊戲裡面講的,打牌要抓重點。我覺得這個大家股票也知道要抓重點。

好,大家這集我們就先分享到這邊,我們接下來就進入 QA 的部分。

第一位校風顛,他說:「太無情啦電貓!請問主委的經驗,當公司遇到『非受迫性失誤』,那之後再漲的機率是不是頗高?例如因為限電被殺的 CCL,或是缺料的網通族群。那透過貓大的預估,幾年幾季會緩解,再提前一點布局勝率似乎是頗高的。對了台股,我只看《股癌》還有 Stanley。」OK。

他講這個電貓跟貓大就是「電貓的財經窩」,忘記要全名什麼,你找電貓應該找到,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素人分析師,應該也不能算素人分析師,就是他現在是自僱者,所以就算素人,他不是法人機構,那以前也是在法人那邊的。那我覺得他很多的東西真的寫得很不錯。那這位朋友校風顛他問到說「非受迫性失誤」,像說限電被殺的 CCL。那時候限電殺的東西其實不是只有 CCL,還有 PCB。那我們確實是有看到這樣的狀況,就是說被殺了之後,現在也有開始爬回去,但是那時候真的是殺滿重的。那時候像說什麼欣興、景碩、聯茂、台燿都有看到這個下殺,台光電拉一根馬上殺回去,但是現在又爬回原點了。所以確實按照這個校風顛的說法來看,我覺得我是認同這件事的。就是假設我們遇到的衝擊是一個短線上的,那並且假設我是有辦法預期到它在什麼時候會回轉、它會轉好的話,那其實這個東西反而是可以買的,我是認同的。我也認同說你要買要提早買,就是說如果說大家都知道它轉好的時候,它就是 price in。所以確實,在下殺過程之中,如果你知道這個東西在之後會變好,而且這個之後可能就是三、五個月的話,那其實是可以買的。但如果之後是一、兩年的話,那可能會有很多的變數,所以還是要看這個時間軸跟相關的產業,但是整個大方向我覺得是正確的。

好,下面一位這個 AMC GHEC,他說:「五星吹爆,我希望股癌可以帶我玩四季次。」有空再來。

下面一位這個 VV,他說:「被詐騙的人超級可憐,那五星吹爆。你好,我就是聽熱鬧聽得很開心的那群人,每次都聽得超級開心,雖然沒有什麼在操作股票。那最近生活中遇到很多被國際交友包裹詐騙的人,想說借股癌大大的力量宣導。他們會用 IG 交友,先釣魚一陣子,那可能一、兩個月寄禮物包裹,騙說裡面有美金等等的,那要他們先付錢轉帳美金給海關,或是用比特幣付款,才可以拿到愛的禮物。然後很多是外籍勞工或是生活圈單純的女生,賺錢不容易。那很多時候不只是錢,是感情詐騙。那請大家告訴大家。」

OK,謝謝你分享這個訊息。但是我自己還是覺得會被騙的,就是第一個,你想要釣人家。非常高的機率都是你想要釣人家,你看到那個照片是什麼軍官,美國帥軍官,還是說什麼辣妹,你就是想釣人家,所以你才會跟人家聊天。不然其實像我自己,你密我,如果說你密我,是講一些有的沒的,「嗨,你今天好嗎」,我都第一個就按封鎖了,我根本連回你訊息都不會回。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會去回,你就是想釣人家,或是你真的是太寂寞。所以這個是大家去改正的一個點。然後再來就是你一定是貪心的,基本上你會想要不勞而獲的人,是最容易被詐騙的人。如果說你相信天上沒有掉下來的禮物,沒有這種東西的話,你拒絕相信真愛的話,那你是很難被騙的。但當然你也可能很難真的去找到真愛。所以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網路上的東西很多是騙的,可是我就是抱持著希望,我希望有一天真的可以找到一點奇蹟,那就是量力而為。量力而為的狀況之下,至少你不是整個被騙到他媽的連褲子都不見。就像是投入感情一樣,不要一開始就 all in,一開始保守一點,先吃個飯、看個電影什麼的,發現不對趕快 cut 進來,真的很好再投入真感情下去。我覺得一樣的道理,就跟他股票先試一單一樣。所以謝謝這位大大來跟大家分享詐騙,但我覺得會被詐騙的,多半就是你腦袋真的不好,所以千萬不要被詐騙,千萬不要去相信那些有的沒的東西,那任何人密你,你就直接點封鎖就好了,我的建議是這樣。

好,下面一位這個可憐的老百姓,他說:「新年快樂。來自新年前被提分手的男子。主委,五星月月賞,但愛情滿倉,一夕之間下殺,直接嚇死,求主委開導。交往也很長時間的,那最後我和他說,兩人戀愛是一段時間,升溫才成戀人。分手時,也請互相給對方一段時間,降溫,變回平行,從此不再交集,那也是最後的成全與溫柔。來自新年前被提分手的男子。」

這個東西,我覺得我看相反。就是說,在建立感情的時候,慢慢來,我覺得是滿正確的事情。但是在結束感情的時候,我個人一向是主張快刀斬亂麻。就是你如果還在那邊勾勾迪的話,其實對你的下一任、或說你對對方的下一任、或說對你自己的心理建設上,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就是你只要還有回頭路的話,就會出問題。所以要破釜沉舟,要把煮飯的鍋子給砸了,要把你的船給沉了,讓你知道你就回不去了,所以你就趕快展開新的生活。所以,我覺得分手這種東西是難免的,就是你在過程中你有遇到,那更別提結婚了一大堆在那邊離婚,三成四成都離婚掉。所以,放飛彼此是一個……我覺得,你要講說是最後的疼愛,聽起來像歌詞一樣,但它本身就是一個……怎麼講,如果說我們可以分手分得很平靜,互相尊重,那就是最後的疼愛,就是這種感覺。所以就沒有必要再去什麼互相去降溫或什麼的,那個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對你的下一任也是不太尊重。所以其實,如果真的遇到分手,就趕快去尻一槍什麼的,去跑個步什麼的,淋個雨還是怎樣的,讓自己趕快進入下一段。差不多這樣。

下面一位這個台灣啤酒公司說:「EIA EIA EIA EIA EIA。」這個應該在報牌,不贅述。

下面一位這個 Wayne M899,他說:「新年快樂。」新年快樂。

這一集節目就先到這邊。88。

下面一位這個 Afrade Orsi,他說:「癌大,你好。首次留言祝闔家平安健康。牛市大多好做,我入股市一年,一開始買了九張台積,那之後補到十張,真的就是 all in。單一張張賣掉拿去玩個股,有點皮,還算順利,年報酬率 24.334%。那明年的布局考慮 15% 放美債,但台股的局況又看好,不知道股癌大大有何建議?」

如果說是我們節目老聽眾一定就知道,我個人不是債的信奉者,甚至有時候去挑戰股債配置這件事情,然後就會被基本教義派幹,說我在亂教。但我就覺得本來都是很有變化的事情,誰告訴你一定要七三配?那很多人是腦袋僵化了。反正,你想要怎麼配就怎麼配,就是一定會有適合你的東西,不可能有一個什麼通則是什麼誰都可以用的,那都是適合適合而已。那,你說要不要放在?如果說你看好市場的話,我覺得不用,我自己是覺得不用。但你要放也可以,它就想像成真的是,如果人間遇到股災,它可能可以起一點對沖的作用,就這樣。但是對於比較積極的主動選股者,其實我們有更多避險的方法。減碼就是一個避險,那進階一點就是有一些對沖的做法。可是靠債的話,我是覺得不需要。如果人間是資產配置派的話,還可以考慮。然後大概這樣。

好,下面這個,這個沒有人用過,他說:「基準點判斷。那想請問主委當初判斷去年 8 月 20 日台股基準點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可以請主委說明一下如何判斷拐點呢?是跌破前波低點呢?還是說當天過後,期貨指數反彈呢?菜雞生怕自己經歷反轉情勢混亂不知,懇請主委開示。」

其實我在節目裡面已經多次 call 過一些,我覺得可以做多、或是可以開始要小心、要去減碼一點。那你大概去回聽一下,你會發現有時候準,有時候可能不準,有時候可能會雷,有時候會早洩。但是確實,這一兩年算是滿幸運的,我自己覺得滿幸運,就是 call 還算 OK 這樣。當然也不是要 call 大家,其實我就是分享我自己現在是這樣做。那一般我看到的景色是什麼呢?就是大盤不正常的大跌,我覺得把它視為是我開始要減槓桿的一個地方。

我知道其實很多人的心態會覺得說,市場一跌就是要撿便宜嘛,對不對?市場在挫折、市場在恐慌,就是要撿便宜嘛。我認同這個說法,但是我會更細膩一點,我會覺得如果今天市場是連續下殺個什麼兩三個月了,然後你說這時候要去撿便宜,我覺得 OK,非常 OK。就如果說我今天已經算出來它明年的估值現在根本就是便宜了,我現在開始慢慢打,我覺得是 OK。可是很多人盲點就是,他今天一看到,今天突然從什麼本來大漲變成大盤大跌 3%,「趕快幹進去,哇,便宜了」,我覺得是又怪怪的。因為我相信市場中沒有人是真正的笨蛋,當然偶爾還是會遇到笨蛋,你知道其實在市場裡面都一直激咧,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的。什麼散戶做多就代表一定要崩了?誰跟你講的?融資上升就告訴你一定要跌了?誰跟你講的?根本就是一大堆反例。所以都是一個機率的問題。

就我自己的體感上,我覺得機率上,如果大盤發生所謂的不正常的下跌,我覺得平常可能正常的漲跌幅就是一兩趴、一兩趴,我覺得都還蠻正常。突然有一個什麼四趴、五趴的大崩的話,我相信就是市場中有很重要的大資金,可能是某個 fund 或什麼,它選擇要開始撤出它的部位,然後可能觸發了其他人的程式單。當然在這樣的案例裡面,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可能隔天就反彈,因為那真的就是有人非受迫性失誤。可是一般我遇到這樣的東西,我就是先把槓桿都砍掉,然後之後部位還是有留著,現股還是有留著。那如果說之後發現繼續下行,每天都有新低的話,我才會考慮可能開始去移動停利掉一些東西。所以其實都是視當下的狀況去做反應。但是我覺得核心的一個原則,就是如果我看到價格有不正常的變化,所謂不正常就是超出可能平常的標準範圍之內,那就是我會開始去警示的一個點。那這邊分享給你。

下面一位克克 E9,他說:「懂斂進步韭菜雞,五星潮水樣,哪次不存?最大壓力好。小弟是出入股海的小菜雞,聽了 200 多集第一次留言。我多數是根據形態突破後,要創新高或接近一年新高的交易。那執行停損也都不太手軟,通常在 10% 以內我一定就認輸吃損。風險大於 10% 的標的通常不會入場拚命。可是這種方法我居然還是賺不到錢,我猜主要原因是我很少能夠獲得 30% 以上的獲利率,吃損吃到超過獲利,以至於期望值很差。那想請教癌大有什麼建議可以救救小弟嗎?另外癌大會設定時間停損嗎?當買入標的既不跌破停損點,也不往上走的時候,您認賠時間成本出場會根據什麼理由設定?那謝謝癌大,祝全家平安、新年快樂,祈求 2022 繼續帶我們飛。」

謝謝。那首先,我覺得太偏這種量化的交易,而且是很基本,就是猴子都想得到的東西,都很難賺到錢。像說突破買進,然後如果說跌破 10% 就賣出。你就想這個東西完全可以 key 進去程式裡面,你去找一個工程師幫你寫程式,那你直接去拿台股來回測,你看它勝率是多少。自己試試看,你就知道答案了。那我傾向都來到加入一點基本面的元素。就是一樣會漲的東西,一百支標的都會漲好了,那挑誰勝率比較高?當然就挑後續基本面有跟上的,那就是一種支撐。就想股價的交易,他不是只有技術面的人,他不是只有形態學的人,他也很多基本面交易者。當今天大家的共識,基本面派的、籌碼派的、技術面派的,大家都會買,那這個東西就真的會推很高。所以你當然就要找一個,像我自己會覺得一定要混一點基本面,你不可能全部用技術面的角度,這一定很烙賽。

然後再來就是,其實追突破砍 10%,以目前就是我自己身邊朋友還有我自己的經歷,我覺得突破戰術,停損抓這麼快有點怪怪的,停損應該是要抓得更窄一點。然後如果你真的去追突破第一天的話,其實輸的機率蠻高的,就是因為它之後的回測或是當天的震盪,可能就會直接一直打到你的停損,所以變成你就瘋狂的停損,然後你怎麼賺都賺不回來。

然後再來就是部位的施加次數也很重要。就是如果你是一次打進去的話,勝率卻很低。但如果說突破你打第一單,然後之後達成某個條件再打第二單,再打第三單,你會發現勝率卻會改善。這是我給你一個比較粗淺的想法。當然它還是是看你打的標的是什麼,還有你自己的資金的狀況,要在意做調整,它沒有那麼簡單。這就很明確的要先知道一件事情,就是說當一個東西可以很簡單的用程式去處理的話,你就直接請一個工程師,然後你把那個程式 call 出來,你直接去跑回測,你馬上就知道自己的勝率是什麼樣了。

然後再來就是說,會不會有這個時間停損?有啊,這很簡單,就是機會成本。就是如果我今天有買這個東西,都不會動。我在過往的節目,你就聽 200 多集了,你一定有聽到很多我想說,幹你媽的都不會動,我就把它撤出來去買什麼。比較近期就是可能撤出來跑去買記憶體的錢。然後再來就是比較前期就是撤蘋概股,然後跑去買伺服器嘛。所以那個就是我今天發現說它都不會動的時候,我沒有那麼始終的價值投資。我自己會定義我自己算價值投資,就是我一定都是我看的基本面,我覺得你有成長性我才買,這就是廣義的價值投資嘛。但我不是那種很始終的,就是說「啊,這個東西就是市場都看不懂,我就在一直買一直買,買到市場認輸為止」,我不是這樣想法。如果今天市場都看不懂,就算他有一天會看懂,可是十年之後,然後報酬率只有 20%,那這個東西我們去蹲到底有什麼意義?

就像是我之前有打過那個日盛,我記得在很早的節目已經告訴你,其實我那時候就賭說他會被併購嘛,那個應該是 2020 年的時候有跟大家講說我之前有這樣打,所以是更早以前。那最後面這個日盛真的就被併購了,可是他最後面實際的漲幅好像也就 10%、20% 而已吧。就如果說那時候我真的硬蹲到現在,幹那 20% 拜託,2020 年一大堆標的輕鬆超過。所以,就從機會成本的角度去考量會比較好。就如果說你等到已經發現說,幹這個東西沒有意義了,你就你就走吧。當然有時候你一賣掉他就漲,那沒有辦法。你還是要看長期一點,就是長期來看你這樣做是不是對的,是的話就可以繼續做。短期一兩次受挫,不要覺得怎麼樣,就賣了就漲、你買了就會狂跌,那個就是……怎麼講,就像是你擲骰子,你不能說什麼你每次擲,你就希望第一次就擲到六,那不可能。可是長期來看,那可能 123456 機率就差不多。所以長期來看,如果你的勝率是 OK 的話,那這個短期幾次的失敗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好,下面一位這個「如比哦」,他說:「五星吹捧,只是拜託可以念到我。那癌大你好,感謝您分享寶貴的經驗跟觀念,讓我在股市這條路上得以依循摸索前進。雖然說這一年能力不足,沒有賺到什麼錢,但是學習有很多經驗,也看了不少書。那期許未來自己可以更加成長。祝主委一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聽眾你各位的身體健康,股票都噴到天上去。那 PS:我女友說主委聲音很好聽,可以幫我跟他說『衛保考試加油嗎?』那這個感激不盡。」

衛保考試,考試趕快考一百分,考一百分之後好出去工作,工作之後錢再拿來給男朋友炒股,剛剛好。

下面一位這個「拿出了死神」,說:「新年快樂!」讚,新年快樂。

下面一位這個「Unity 3D Team」,他說:「相見恨晚的小粉絲。癌大你好,想請問以您的觀點,經濟學是否明顯有益於股市操作呢?」我覺得還好。

下面一位這個「用專角7」,「看起來兩光兩光,優質好節目,五星吹捧。小弟今年 25 歲,是入股市一年多的韭菜掛保證。去年有幸看到股市的大熔斷,有種在頭上跳出成就的感覺。剛好手裡有些閒錢就買一些股票,第一年就賺 30%,可是到了今年 8 到 9 月期間,突然發現自己的損益回吐到剩下 1-2%。突然意識到『如何賺來的,真的就會憑實力輸回去』。當時就有點想提升自己的想法了。台股的部分目前已經變成 ETF 的形狀了,至於美股有了台股的前車之鑑,也把一部分轉成 ETF。可是就好像是人奇怪的心理,明明就知道火燙硬要去摸,明明就知道 ETF 就好了,可是就硬要去看有沒有其他個股的新聞。想問問癌大有沒有可以推薦可以看到美股的新聞平台?(掛號)英文沒關係,剛好練英文。講到看新聞買股票,其實真的沒有這麼壞,說什麼出貨台,看那些節目只是讓你知道當時市場在紅什麼,買賣的決定還在自己的手上。以小弟做工程的角度來說,火藥很危險很恐怖,所以要禁止它。那如果沒有火藥,你去開挖隧道,你是要敲到民國幾年?只是看你要如何使用工具而已。另外想問問癌大對於遊學的看法,抱歉打得有點多。」

不會。那現在回你上面的,就是說你本來是打 ETF,然後開始會想做個股,這完全沒有衝突。像我幫兒子就存 ETF,為什麼我無法他存個股呢?我也不知道,我就想說有一天個股搞不好會畢業,所以我就把他存 ETF,類似這樣。但是我自己的東西全部都是打個股,還打一點這個選擇權、期貨,都有。那幫我兒子存 ETF,我覺得它是可以共存的東西。所以你今天如果說你是all in在 ETF,你要拿一點出來買現股,完全是沒有問題的,我覺得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然後再來就是說,有沒有什麼樣可以看到美股的新聞平台?其實台灣的鉅亨網我覺得非常優秀,鉅亨網的這個外國的新聞部分真的是做得非常的好,以中文媒體來說。再來就是經濟日報我也蠻推薦的,我就中文的部分。那如果說是英文的部分的話,那其實真的很多選擇,這個華爾街日報或者說彭博或者說 MarketWatch,那或者是其實你就看很多的 Twitter 跟 Facebook。Twitter 跟 Facebook 的一些關鍵意見領袖講什麼東西,其實有時候那個東西比新聞更值錢。所以我個人覺得管道真的非常多,大家上面講的都可以。只是像 Bloomberg 跟 Wall Street Journal,這個是你要付錢的。那免費的媒體,Seeking Alpha 也有,可是 Seeking Alpha 有時候會有很多很雜的廣告什麼東西會卡在裡面。但是你要獲得第一手消息,那其實也不錯。然後再來就是其實你可以在 Telegram 群上面追一些新聞頻道,大多是對岸的人做的,可是其實他們做得很好。

好,再來講這個遊學的看法。其實我之前是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我老爸是有想過說,看你要不要去國外念書,老爸借錢都給你念書,那都講得很帥,就說要借錢都要讓我去念書這樣。然後本來是真的有想過說,我不如去洗個學歷再回來好了,有這個想法。大概看了一下,其實那時候真的是隨便亂挑,就挑一些可能看起來比較好玩的地方,反正擺明就是要亂花老爸的錢,老爸都說要借錢給我念書,就要亂花他的錢。那到最後就是考到駕照就沒去了。那其實如果說沒有考到駕照,那時候去我覺得未必。所以遊學這件事情,我看待方式,特別是現在,我覺得畢業後好幾年,回頭看應該是看得更清楚。就是應該是除非你是在大學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學問是我的志向之所在,可是不要騙人了,他媽大多數人大學出來,你根本最後面就不是做你系上的東西,一大堆人根本就不是。所以你幹嘛還要在額外花個幾百萬去念書,然後你就已經知道這個東西未必是你要做的?就很奇怪。那個投入的資源就跟丟到水裡面一樣,最後面就是增加你的見聞而已。可是你要增加見聞,你就付個旅費就好了,幹嘛要付學費跟住宿費?不是很低能嗎?

所以我會建議是你先出去工作,我覺得這應該是滿中肯的。就是如果說你要問任何人的話,我都會建議你說你先出去工作,你先工作之後你發現,我沒有這一份學歷我就會卡關,然後你再去補這個學歷。就是你不要想成說什麼,我先念了這個學歷回來之後,然後之後我就有可能可以先跳一關。像當然有些工作是這樣,像銀行的 MA 就是希望你是海歸,你是海歸你的勝率就高嘛。那如果說你是鎖定的,你就知道要當一個海歸仔去考 MA 的話,那 OK。但是其他大多數的處於外面受僱於人的工作,我覺得其實你都應該先出去走一走,確定這個能力是你需要,而且是必要,而且是你念完之後回來可能加薪加多少,或者說可以幫助你追求更深的學問,然後你可以自己去創業或什麼的,你確定有這個需要再去做。因為遊學真的不是一個很便宜的錢,你可能花下來就是幾百萬,幾百萬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至少在二、三十歲,它一定是一個很難達成的東西,就是大多數人應該是拿不出來,所以要審慎一點,我就不要亂花錢,我是這想法。那這個節目今天這邊就先到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