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08:出國即出包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 70mai 儲能行動電源贊助。
你手邊的行動充電器有多勇?是 5000mAh 還是 10000mAh?都不用比,這台 70mai 儲能電源直接給你 288000mAh 的怪獸級電量,iPhone 可以充滿 60 次、Macbook 可以充 20 次,自由就叫做直上頂規。額定功率 1200W,峰值功率更可以達到 2400W。市面上常見的大型行動充電器頂多都是 700W 的功率,充一些手機、筆電沒問題,但如果你要推更大型的電器就推不動。這台 70mai 的電源因為功率超強,所以不論是電磁爐、電冰箱、吹風機、電暖器通通可以用,可以說是露營的第一戰將。
全機採用車用級的 NCM 鋰電池,搭配美國德州儀器的電源管理系統,充電一小時就可以快充 80% 的電力,實測一小時 48 分鐘就可以完全滿電。還支援太陽能板和車用點菸器充電等多種方式,再也不用用愛發電。70mai 讓你的每次旅遊體驗都有感升級,一個好的儲能電源就是你生活的神隊友。股票賺錢的時候,帶全家去露營好享受;那股票賠錢的時候,去公園睡覺再也不會感冒著涼。
70mai 是經營車用智慧商品的知名品牌,由台灣總代理天傑科技正版代理。這款儲能電源在嘖嘖募資上線幾次,已經突破 1300 萬,預計今年 5、6 月的時候會發貨,最適合春暖花開的時候帶出門玩。
這邊放福利給大家,現在只要透過主委的專屬連結進入網站,就可以看到癌寶專屬的隱藏方案,市價是 34,800,現在打 68 折,還加贈市價 2,800 的 A400 行車記錄器,非常的無情。此外,現在只要到我們的臉書貼文下面去留言,分享你想要帶 70mai 儲能電源去哪玩,就有機會再獲得額外加碼贈送的 A400 行車記錄器一台,數量有限,敬請把握。連結放在資訊欄,給有需要的朋友們。
好,那我現在已經到羅馬競技了。目前呢,不確診確居住得非常的順,雖然不想幫自己立一個大的 flag,可是要跟大家回報一下目前的狀況是怎麼樣。沒有感受到這個喉嚨痛、鼻腔痛,或者說吃不到味道,一切都還蠻正常的。雖然義大利目前一天大概是有十幾萬個確診,但是我看起來,覺得周遭的家人朋友們,好像對這件事情是沒有到特別在乎。
不過很明顯的,在路上就看到大家都會戴口罩,跟之前的氣氛差很多。還記得我們第一季節目的時候就在講肺炎,因為那時候剛從義大利回來,那時候在義大利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感覺到有點不太對勁,所以開始戴起口罩。那時候戴口罩真的是走在路上會被人家瞪,他就會瞪你,然後就一臉是你他媽有病的樣子。根據我老婆的說法,我在第一集、第二集節目應該有提到這樣的東西,反正在歐洲這邊你只要戴口罩,就會被視同是你有重病,你有病就是給我他媽待在家裡就對了,你戴口罩出來,你就是真的有很重的病才會這樣子,所以他們會去歧視戴口罩的人,我覺得是很神奇的一個文化。在義大利跟在西班牙這邊,我主要待的還是兩個地方,他們都有這樣的一個狀況。像小朋友如果戴口罩去學校的話,就會被同學笑,但是過了一年之後,現在風水輪流轉,我相信已經很少人會去笑說誰沒有戴口罩。
我覺得義大利已經算是相對嚴謹的,比起從台灣出發的時候,我們是看到最嚴格的標準。上了飛機之後開始就有些人會有一些脫線的表現,大多數我覺得不是台灣的旅客。然後到了伊斯坦堡轉機的時候,那更明顯,伊斯坦堡裡面真的是群魔亂舞。雖然說在機場裡面到處都有標語跟你講說「口罩給我戴好」,可是就很明顯有些人就是不戴口罩,或是說他戴口罩的方式是露鼻子,所以身為一個從清零地方來的國民,我們看到這樣的狀況,當然覺得非常可怕。
那到義大利機場就發現,終於標準又被拉回來了。雖然我們看到一些新聞,也許說在義大利這邊,可能很多人會想要上街抗議,因為他們覺得自由被剝奪。但我們同時也看到義大利一些市長就嗆起來,說「為什麼你們他媽的不好好在家裡,還要去上髮廊、還要去外面抽菸買菸」,有一些搞笑影片,是看起來像搞笑影片,但是他們是很認真的影片。所以其實他們是有很認真在做防疫的。一些規定現在好像也慢慢在改了,就我所知的,本來在路上是已經不用戴口罩,那現在好像說又要把它調回去,開始有一些標準的改動。
在路上戴口罩的人,其實已經比之前我們來的時候,可能一兩年前來的時候,那個數量大概是好幾倍以上。那時候我們剛離開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肺炎了,但其實大家是不戴口罩,那現在就看起來大家是非常嚴肅在看待這件事情。
那生活的機能上,我覺得一切都正常,只是你敢不敢出門。像我自己就屬於比較不敢出門的,所以大部分都是叫外送解決,像是超商什麼都是叫外送去買,那超市去買我們的食材什麼也是都叫外送去買。有出門一次,就是去買海鮮那時候有出門,那在出門的過程之中,其實就發現說他們的生活是還蠻正常的,不會像我們想像的「哇靠他們一天十幾萬確診,應該是路上都是死人」之類的,很多人都會有這樣想像。
但其實如果你打開關於病毒相關的數據,你就會發現,死掉的人大多數都是可能在 45 歲以上的,所以你的年紀往上增加,你死亡的機會就是更大的,所以其實大多數看起來都是老人家掛掉。所以在路上的年輕人,或是說去餐廳的年輕人,看起來他們是不太在意這一件事情,我感覺是這樣子。那其實整體來說,我覺得氣氛是很不錯的。像是我們從機場搭車,經過梵蒂岡要回家,因為家是在羅馬市區裡面,所以會經過梵蒂岡。梵蒂岡就是在羅馬市區裡面的一個城中城,它是一個國家,但是它是一個城中城。那其實梵蒂岡外面很常都會有人排隊,我們這次經過的時候,本來想說應該不會有人排隊,結果還是滿滿都是人在排隊。只是有一點蠻明顯,就是中國遊客數量變很少,不知道是因為相關的管制還是怎麼樣,反正中國遊客數量很明顯變得很少,以前都是很多,然後排隊的數量大概是我來羅馬這麼多次看到最低的一次。那其他一切都正常,就是觀光客還是有、旅行團還是有、排隊那些都還是有,知名的名店外面還是一大堆人,可是中國人特別少,大概第一眼看到的印象是這樣子。
當然我還是希望自己在這一次的旅程裡面不會確診,因為在過程中,我們要跑一趟西班牙,要去幫我老婆的護照做一個延展,所以怕說如果確診的話,連西班牙都去不了,我們來這一趟最主要的一個目的,那可能就會出很大的問題。所以希望自己不要確診,也希望大家都一切平安。
然後我看到現在在台灣的確診數量上來,雖然看到你們在那邊緊張,我真的覺得超好笑的。看這邊十幾萬例,然後大家每天在那邊喝紅酒都沒事情;台灣好像四五例還怎樣,然後大家超緊張,然後現在股市跌就說是因為疫情害的。我想說當你們在講這種論述的時候,要看一下老美的心情,老美一天也是這個案例數是用飆的,可是股票照樣漲。所以可能就台灣的市場對於疫情的耐受度是比較低的,所以當今天又有什麼消息出來,就跑去拉抬一下毛寶、康那香,還是什麼雞八毛的恆大,反正就是去拉抬一下這樣的東西。但是你就會發現其實在前面幾波,當什麼 Delta 出來的時候,也有拉,拉完之後就套一批新的人,就跟抓交替一樣。那我還是給大家的建議,就是你今天去買這些防疫股,特別是在做那種很基本的東西,什麼口罩跟手套,像我們群組裡面就有馬來西亞的群友講,他們的手套股套了一堆人,我們台灣就是口罩股套了一堆人。你想這種東西並不是什麼太空科技,是誰都可以做的。之前是因為供不應求,海外的買家就大力地買,所以可能毛利一時間拉上來、出貨量拉上來。現在基本上這個就是戰略物資,各國自己都在產,就算他們沒有在產的,目前這個產能早就跟上了。所以我個人覺得去追這些東西的危險度,真的是比其他什麼鬼題材都來得高很多很多。
好,那這一次我出國,市場再一次的烙賽,我讓我覺得說「出國指標」竟然已經變成到了都市傳說的等級,就像索羅斯的背痛,索羅斯他背痛他就會知道說今天的交易可能有問題,那是一個直覺。那直覺,它依據佛洛伊德的講法,就是你腦內智慧的一個反應,只是你可能意識還沒有意識到,你腦袋已經自動幫你運算,國外指導之後這樣做不好,好像會漲,所以你會產生這樣的一個直覺。
當然我覺得像什麼搭飛機市場會出問題,這比較像是一個巧合啦,但是這些巧合其實實際上還是可以幫我們帶來很多的貢獻。像如果我沒有遇到質押事件的話,我等到現在才遇到,我相信受傷程度會超級大的。就是說你在年輕的時候受傷,比較好康復,你到老一點你受傷,可能一賠,你很難康復了。那時候也出問題,那也是那時候才知道,他媽的其實你不可以在線上解質,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這個規則,但是我現在也不去做質押了,因為有那次經驗,被人家拖欠之後就學到了。
那之後也遇到這個 0206 的期貨大屠殺,這我們在兩集前都有講過,但是因為我都會考量說每一集可能都有新的聽眾,所以會來個稍微的前情提要。遇到這個期貨大屠殺的時候,部位是滿滿的。你知道我們在台股在做供應鏈的時候,其實跟我自己做美國的那個步調是差很多的,在美國這邊可能是十支標的左右是占八成的資金,那可能是抱相對長的。那台股這邊可能就是兩三支標的就會占到七八成的資金,有時候是呈現這樣的一個狀況。那因為我是打供應鏈,所以供應鏈的週期是做比較短的,那可能有時候我做完三到六個月就換下一個東西了,跟大家想像的長期投資差很多。所以其實在兩邊做法是差非常多的,你當然還是可以用同樣的做法去做台股,只是我自己覺得效率不彰。在台股的這個市場特有的氛圍裡面,我的做法會比較集中,那有時候甚至上一些槓桿。
那因為遇到了 0206 那個期貨大屠殺,跟我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市場有一個恐慌在那邊跳殺,那你部位又放很大。你知道有時候不是說你錯了或什麼的,就是人家電影院失火,然後剛好你在那邊一起被踩死這種感覺。所以那時候一下飛機,馬上把他部位砍掉,然後就很悶,飛到下一個地方都不講話,老婆一直問我為什麼不講話,她到現在都還記得這些事情。那到目的地之後,才把這個部位建回去。
但其實這兩個事件的共同點,就是如果說當時我在台灣就先把他處理好,我就不會遇到了。所以其實每一次之後的回娘家,我都會先做好調整,像這次我會直接在節目跟大家講我會怎麼樣調整。當然像是把槓桿降掉,我自己手上是沒有融資部位,但是有期貨,期貨的一些帳戶把它清掉,然後部位把它拉平。所謂拉平就是因為我本來是高度集中的持股,跟美國的做法有點不太一樣,因為台股打供應鏈,我會很高度集中,可能七八成去押兩三支,非常非常的集中。所以我會把它拆散,於是就有可能像之前跟大家提到買台積電、買聯發科,然後很意外的剛好就喊到盤的感覺,那其實是為了出國去做準備,不然我平常不太喜歡買大權值。
你要知道其實在兩三年前,大家不喜歡買台積電的,你很常會聽到一個說法,就說台灣股民都不買台積電,都被外資買走,配息都被外資賺走,這個真的是台灣市場的一個類似共識。就大家都知道說台積電是護國神山,但是沒有人會想要買它,因為它很慢。誰沒有想到說在 2020 年之後,哇靠可以這樣翻倍噴漲,其實那個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所以現在台積電才變熱門股,以前真的是沒有什麼人會買台積電。
那調整完部位完之後,其實我自己當然覺得很滿意,特別是你遇到這種下殺,你覺得超爽,因為像是你今天賣掉東西,然後一個東西大跌,心裡面就會覺得很爽。大家覺得一個心理的爽而已,我們要追求的並不是這樣,而是我是要怕說有一些我不能夠負擔的風險會發生,這才是我們去做調整的目的。
可能很多人想法是反過來的,他就會覺得說「我今天把東西給賣掉了,那明天上漲,我就一直在罵人家幹你娘,然後想要去把它追回來」,很多人想法其實這樣。他就會覺得就像說他如果學我去出國前把部位給拉掉,然後他一落地發現東西漲翻掉了,他就會超幹,他下次就會覺得說「出國前一定不要去做這樣調整」。這就是其實有點像是那種你的出身背景不同、你遇到事情不同,你對於很多東西的看法會截然不同。
所以我還滿相信一個長輩幹話,就是說如果你是出身在窮人家的,你未來發展可能會相對的平穩一點,我覺得真的是這樣。當然有富人家的資源是很好,可是你可以「富不過三代」,你之後「富不過三代」會比你一開始就富來得好,就是不要一開始就太有錢,因為你沒有辦法遇到一些狀況,然後去調整你的價值觀。你用那樣的價值觀,你只是在細繩上面走路,可能隨時會掉下來,我自己的想法是這樣。所以我還滿慶幸自己在可能沒有那麼有錢那時候遇到那樣的事情,就不要等到說你有錢之後才遇到。如果你今天是以現在的財力去遇到一個那時候質押沒有辦法截止的狀況,那個虧損是會非常非常驚人的。所以就很慶幸說年輕的時候有遇到這樣,那也希望大家可以從,舉例來說我的經驗,或是任何的經驗裡面,你會學到一點東西。
但是其實我們坦白說很難,就是你紙上談兵真的很難學到東西,你必須要實際上去參與,你才有辦法學到東西。就像說你實際上去買賣之後,你才會開始跟你媽一起看非凡台,不然以前要看非凡台你就想要轉台。那或是那個新聞裡面的什麼財經版,你連看都不會看,你直接把它丟掉,你可能看什麼體育版跟娛樂版之類的。但因為你開始有在買,就像我建議大家說你從大盤入門,你也會開始去關注,那好處就是說你在萌新階段,你是買大盤,你看了很多大家的這種悲歡離合,你就會学到很多東西。
因為你開始有買賣,你就會學到東西,但是我發現其實蠻多人都聽不進去我講的。他基本上因為像是把股市當成一個賭場,就像當初的我一樣,所以我也可以理解大家其實聽不進去的一個原因。因為都覺得自己是少年股神,都覺得自己一定可以發財,聽了這麼多發財故事,就覺得自己一定可以發財。所以說有時候看到一些人的對帳單丟出來,但群組裡面會丟對帳單的,一定就是兩極,要不然就是超賺錢,要不然就是超賠錢的。那超賠錢的如果說我又知道說他是剛來的,什麼我三個月前才入群的,我就覺得你節目就白聽了,真的是白聽的。你應該都是先從指數入門,你不熟,你不熟你怎麼敢把你的血汗錢,直接找個東西就壓,你到底是哪裡來的膽子?
好多發財,蠻多人其實他就算有聽我們的節目,可是他根本就沒有把精華給聽進去。有時候我會去講一些比較進階的東西,可是其實我花很多精力在跟大家講初階的東西,因為我們節目畢竟是面對大眾,已經越來越多大眾在聽了,不是說什麼我們投資圈內的好朋友這樣。所以我會講一些我覺得比較適合大家進場的方法,但我相信可能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是一般人,自己都是三十萬分之一,所以不需要去做那些可能比較猥瑣的入門,我們不需要小步顛,不需要,我直接一看就跨大步。那你就要去承受這樣的後果。
我在 Telegram 群裡面有看到有兩位朋友 tag 我,講說最近股票跌得這麼慘,想要問停損的東西。那停損的東西我們一定都有講過,其實應該說我們所有東西一定都有講過,只是每一次講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新東西出來,所以還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既然是看到有人 tag 我,我覺得靈感上來了,那順便就跟你聊這件事情,就是你現在看到市場這種狀況,你到底該怎麼做。
我們先承繼大家前面講的「經驗」這件事情,經驗真的會為你帶來很多的幫助。你有遇過一些不好的事情,其實你會第一個你會保守,會開始慢慢保守起來;再來就是你會越來越小心,即便你可能是大膽的人,你還是會越來越小心。有蠻多東西真的要等到事後驗證你才會學到。
舉例來說在去年 11 月的時候,蠻多論壇講說「他媽的台股是一個垃圾市場,我們不要玩台股,我們轉去美股」,然後後來就烙賽,台股就起來,美股就烙賽。然後後來近期,我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有發現,很多在股票圈的人轉去幣圈,或是說你身邊一些朋友本來在做股票的全部轉去幣圈,然後就換幣圈烙賽。你就發現說幹,散戶指標真的超準的。散戶就是想要哪邊有肉,就要往哪邊去,但其實你根本不需要這樣,你可以一部分台股、一部分美股、一部分加密貨幣,你不要整天當 FOMO仔,你就看到哪邊好就要往哪去,這怎麼可能有好下場?用肛門想都知道不會有好下場,大家都進去裡面,那誰要幫你抬轎?就這麼簡單的東西。
但其實也不是說這樣你不可以做,你就配置,你不要每次都跟著情緒,情緒怎麼樣然後我就趕快移過去,就全部 all in 在一個新的地方,那怎麼可能有好事情?那其實這一波加密貨幣也是跟著股票有在往下殺,這也驗證了我們之前跟大家提到,就是其實加密貨幣為什麼大家一直說要是避險資產,這完全看不懂,這睜眼說瞎話。就如果說你直接把那個關聯性拿出來看,你可以去跑關聯性,你也可以直接用目測,目測就很明顯。股票在大跌的時候,很多時候加密貨幣會跟著大跌,所以他的負相關在哪裡?沒有。你沒有負相關,那基本上這就不會是一個什麼避險對沖資產。避險對沖資產就是我要有相當程度的負相關,即便可能有時候股票大跌的時候,它再也會跟著跌,有時候有這樣的狀況,可是在真正的崩盤發生的時候,我們發現債是有一定程度的保護效果。所以股債配,就算我自己不是很建議,也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東西,但是我依舊承認說它是有可以對沖風險的一個效果,它是有去保護你、然後去讓你桌上變小的一個效果。可是如果你今天是去配加密貨幣,我是完全看不出這樣的效果。你看這些東西也是因為你有在市場裡面觀察,當然你有在市場你就會學到。
所以我還是滿建議大家,就是你先小步踏。那像那些會問說要怎麼樣停損、出了大事的,大多數就是因為你一開始就小孩開大車,一定是這樣,幾乎一定都是這樣的狀況。那沒關係,我們還是跟你聊一下說,既然已經發生了,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再數落你已經沒有意義了,我再叫你回去重聽節目已經沒有意義了,那我就告訴你說你到底該怎麼做會比較好。
那在做每一個判斷之前,我覺得滿重要的一環就是你要先去盤點一下目前的狀況,就是你要先了解一下現在的情形是怎麼樣,你是不是有斷頭的風險?你還有多少金流?你還有多少本金可以打?以及你目前要的東西是什麼?你配置怎麼樣?這都要先盤過。
因為像是《Pulp Fiction》,是不是電影超讚的,沒有看過一定要去看,老片。那裡面有一段就是 Mr. Wolf 出來要幫約翰·屈伏塔還有那個 Samuel L. Jackson 這兩個要去解決問題,因為有一個屍體在車上,他要把它清掉。所以他就開始問所有的條件,要先了解,了解之後我們才可以做事情。你就不要什麼一進去就先馬上來洗車子,這不太對,先盤點一下,因為盤點不用花太多時間。然後先了解一下自己的狀況之後,我們再去做相關的決定。那你自己的狀況是怎麼樣只有你自己知道,但是我建議你先去檢視一下你目前的條件是什麼,你要不要錢給家裡?你是不是有槓桿?這些東西你先自己先了解一下。
那再來就是我幫你盤點一下目前市場上的狀況。我們還是要先分開來講,在台股的部分,我相信或多或少有在反映疫情這件事情。但是疫情這件事情,在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其實基本上每一次都是「放羊的孩子」的感覺一樣。就是之前更嚴重的 Delta、致死率更高的 Delta,台股也因為這樣去殺過,就是 5 月的那個低點。那其實每次殺完你會發現說真的是殺便宜來給大家撿。然後就台灣市場對於疫情的耐受度真的很低,我們真的很容易恐慌。我們今天有個本土級的案例,然後大家就開始恐慌起來,市場就發現這個防疫股就會拉一下,那觀光股就殺一下、科技股就殺一下,就很奇怪。
人家那個國外,像我跟你講,都義大利十幾萬,大家在喝紅酒;美國那邊也是十幾萬的跑,然後大家股票照樣一直在創新高,然後去年標普 500 創了六十幾次的新高。你就發現這個就民風不同,那我們還是要尊重台灣市場,就台灣市場大家看到這個東西會殺。那沒關係,這不就讓你製造機會嗎?如果說他真的是去殺了一些你手上覺得是很好的東西,那你幹嘛因為這樣恐慌?因為過往的經驗、外國的經驗,就告訴你這就不是這麼一個回事,其實你不用太專注在疫情上面。所以台灣可能是有一部分在做這個反應。
那我們今天如果說把美國的市場拉進來看的話,我覺得它就是一個全球資金的變化。像之前跟大家提到說美元指數會轉強,是因為大家已經開始有做這樣的預期了,那這也是現在進行式有發生。那同時其實我那時候也預期說台幣會轉弱,因為美元轉強,相對的台幣會跟著弱,只是這個就是沒有按照我自己想像的去發生。也就是說台幣還是非常強勢,那這跟我們出口很強勁,那大家回來換錢、換台幣,要付給擴廠的、要付給大家的薪水,是有很大的關係,就是有很強大的買盤在支撐。所以這部分是沒有預期到,當然有些東西本來就是你會預期到、有些不會預期到,但沒關係,你的勝率有一定的程度,那其實還是可以幫助你在市場裡面加大自己的獲利的可能性,就是你不用每個東西都看對,你也不可能每個東西都看對。
那在美國這邊,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就一樣是我的看法,所以有可能是會錯的,那沒關係,你就聽看看,可以多聽一些其他人的看法。在疫情之後,我們知道說有 QE 這種東西,那 QE 的發生點是在我們今天降息已經降到實際上已經是零利率的狀況之下,那我們必須要釋出更多的流動性,所以這時候 Fed 就會去購債。然後他去購債的過程就叫做 QE,他去買國債、買一些資產,然後買一些什麼公司債,甚至 ETF,之前都有討論。他去買這些東西,等於說他是釋出的流動性,因為他跟你買,他去取得這些資產,所以大家就取得鈔票,雖然這鈔票只是在電腦上面打幾個數字,但大家就有錢起來,這就是金融的魔術。
那等到這一波疫情開始在收斂之後,其實我覺得相關的題材在 2021 年的 2 月就開始反應了,那時候成長股下殺跟美國公債殖利率就有滿大的關係,我覺得那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當然之後我們可能看到成長股又有反彈繼續漲,可是在 5 月又有再軟一波,然後在今年又再軟一波,我覺得其實就跟在反應這個整體資金的一個構造有很大的關係。
今天如果說我們要把 QE 結束掉,會怎麼樣做呢?就有一個東西叫 Tapering,那 Tapering 他其實就是去縮減購債,這跟縮表是不太一樣。縮減購債就說我本來一直釋出流動性,我一直去買這些資產,那我現在開始減少我買的量,這就是 Taper,這就是去縮減購債。那之後呢,甚至可能會縮表,所以縮表就是我開始去賣出我的資產,我去把流動性給抽回來,那這個就叫做縮表。那之後呢,可能就會看到比較升級的東西。那升息跟縮表未必有誰先誰後,就有時候可能是,像可能在上一次我們看到升息可能是走在比較前面,那一般比較正常的狀況之下,我們可能會期待縮表是走在比較前面。那這個是,我覺得是未必,就有可能會有他自己的一個排列組合這樣子。
反正整體來說,就是他把市場的流動性給開始抽回去,那開始抽回去之後,到某個程度之後呢,你就會開始見到,像我們可能目前的預期,就是兩個月之後會開始看到升息。那升息就代表著大家的利息會提高。其實這邊要跟大家講的事情,就是我知道近期台灣市場的房地產非常的瘋,那有很多可能也是首購族,就可能像我們這樣,我們是首購族,我們可能之前是沒有房子的,我們開始去買房子。那就要特別去注意利息這件事情,因為你現在去買,可能大家開出來都是 1.31%、1.33%、1.35%、1.38%,可是都是 1.3 多。不過如果你今天看到台灣政府他也跟進,因為他升息的條件之一呢,就是美國政府怎麼做、世界的大經濟體怎麼做,他可能就會去跟牌。那可能當然也會比較著重於台灣本身的 CPI 的變化,可是他是有可能會跟著大家去升息的。所以如果你今天去買房子,你的槓桿開下去之後,然後你每個月繳房貸是繳得很辛苦了,你要期待如果接下來是連續的升息循環的話,你可能會烙賽喔,你繳的錢可能會直接加上去加很多,好幾千塊,那你可能就凍未條。這個題外話跟大家插一下。
好,那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升息的狀況產生,其實就還是呼應到這個美元的指數轉強這件事情,就是錢可能會開始丟回去美國,那一些新興市場的幣別早就已經走弱很久,就台幣是少數很強的。那在你看到這個利息上來之後,其實我們要討論的一個點,就是說當今天你可以去取得所謂的無風險利率,美國公債就是我們講的無風險利率,他這個利率變高,其實就是相對的,那資產價格會受到一些影響。
只是會影響到什麼資產?那我們現在看起來比較明顯就是影響到成長股。那這部分可能也跟成長股的成長放緩有一定程度的關係,然後雖然有些強勁,可是蠻多是放緩的。那你就想,如果一樣成長性是個二三十趴好了,那大型權值股也是二三十趴,成長股是二三十趴,那請問你會選哪個?就是只有白痴會選成長股,你一定是選大型權值,因為一樣的成長性,可是大型權值的整個現金的狀況、金流的狀況,還有公司的體質都好很多,所以當然他是比較保守的。所以一樣的道理,就如果說今天股票的報酬是很貼近的,雖然是不太可能,實務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開始跟這個公債殖利率拉近的話,你就想一個是沒有風險的利率,然後一個是有風險的,因為股票是一個風險資產。所以當然可能很多人就會選擇棄股轉債。
那這是整個大前提,大前提跟大家講,就可能市場在做修正這個題材的一個可能性。但是我自己本身其實,我覺得總經的部分,他是一個,有點像是我們今天如果是右手投,那他是一個左手,他是一個輔助。像我自己不會花太多時間去琢磨總經的東西,我可能就是看別人的報告,就因為那個東西你看了一次之後,你可以用接下來的兩三年。一個專業的總經分析師,是不會做什麼一兩個月就改變他的觀點,因為總經是一個像大牛車的東西,它不會改變得這麼快。所以你知道前提之後,其實重點還是回歸到你的個股該怎麼做。
所以還是要去了解一下你目前個股的估值是怎麼樣。大概在兩個禮拜前,就跟大家講到說,目前其實在美國這邊的雲端軟體成長股,相關的整體估值,平均差不多已經來到疫情前的水準,也就是說真的殺得很低,真的是殺得很便宜。那現在再隔了兩三個禮拜之後,目前甚至有些東西已經磨到了 19 年,19 年的年初的一個狀況。也就是說,真的是一個恐慌的殺盤。
然後根據 Goldman Sachs 的一個報告,就高盛這邊的報告顯示,他們目前有觀察到,在最近幾個交易日,目前的拋售量是來到了 10 年來之冠,對於這些科技股、成長股的拋售量是 10 年來之冠。就市場已經觸發一個恐慌的情緒了。那也根據 Morgan Stanley 這邊的資料去顯示,目前在一些,舉例來說,大家可能只會想到 Cathy 的 ETF,但其實實際上一些高成長股的 ETF,也看到了很多這種拋售潮,就大家開始去把大量的這種科技股往下殺。
所以其實如果我們今天可以用相對理性一點的角度來看的話,我會覺得這個東西的估值,現在真的是很便宜。就是你之前那個位階你都可以買,現在沒有理由你不買,如果說你是用估值的角度去看它的話。但同時我們要考慮一個比較麻煩的一個東西,叫做市場的偏好。
當然我今天跟你講估值便宜可以買,這不代表說它以後會漲,因為大家買股票可能是期待說它可以在若干的時間點內,帶來可能幾十趴的報酬,這可能是大家做主動選股的目的。所以重點還是它之後會不會漲。當然你今天如果很專注在所謂的估值已經相對夠便宜了,當然你就覺得它一定會漲,你可能就掉進去一個圈套。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大概在 2014、15 年開始,其實就很多人在喊價值股復辟。因為就是那時候開始科技股轉強,在可能 11、12 年的時候,那時候我在做台股的人可能也知道說就是台股的盤勢,所謂的很黏很難做,就拉不出去,那時候是以金融股作為一個主軸。那之後就開始轉向科技股作為一個主軸市場。所以其實很多那時候在做這些金融、傳產的人,就一直在喊說價值股會復辟,不是只有台灣的,包含說像是國外的分析師有在喊這個 Value Stocks,就在跟你喊 Value Stocks ETF,就是說它可能是 next Ark,比較誇張一點的碰風分析師甚至這樣講,就是說可能它是下一個 Ark。
但是實際上我們就是看到說這些價值股,它的表現是輸給大盤,可能有時候會稍微贏假的,整體來說就還是輸給大盤,它是落後於大盤的一個板塊。那這些價值股的特色是什麼?就他們真的很有價值。就如果說你今天用估值的角度,不管你是用 P/S ratio 還是 P/E ratio,你就估未來一兩年的估值來算,它在市場裡面,它是屬於一個很便宜的存在。但是為什麼大家不要去買它?那可能就是因為市場近期的偏好,這幾年的偏好就是大家喜歡高成長股嘛。
所以就算我知道你體質很好,就像一個肥宅,然後這個肥宅會幫你修電腦、他會幫你送晚餐、他不會劈腿、他對你很好,可是為什麼很多女生都不要這樣的人?為什麼他們就要那些頭髮抓得很高,像蛋糕一樣,上面可能還灑一點亮片,然後他講話油嘴滑舌?為什麼大家喜歡這種?其實就是這樣,這個你很難去解釋說為什麼這個女生他不要這個好人、他要那一個壞人。我們從旁邊看都覺得那個是好人,就像我們從旁邊看都覺得價值股很好,防守性資產,那獲利也都是實打實的存在。可是為什麼大家不要買價值股?沒辦法,大家選渣男、大家選成長股嘛。
所以其實成長股在這兩年是非常大的一個順風,在去年開始逆風一點點,但是其實實際上整體來說,成長股的表現都是很不錯的。在整個如果說我們把它劃分成區塊的話,那 Goldman Sachs 有發一份報告裡面有這種區塊圖,那有些是海外資產、新興市場資產、價值資產,或是 REITs,REITs 就是這個房地產的不動產信託基金,或者是成長股,它就把它劃分成每個區塊。然後發現了一件事情,成長股在近年的表現真的是特別的好,那在過去其實成長股表現好的機會也比較高。也就是說市場其實真的是比較喜歡成長股。
但是你還是要有心理準備去應對說,因為有幾年就是成長股它真的是很弱勢、很逆風,它就有點像是價值股投資人,雖然價值股投資人真的比較衰小,它的逆風是好幾年,但成長股的逆風可能一兩年也是會有。也就是說你今天覺得它便宜,不代表它之後一定會漲。就如果市場的主旋律是換掉,他們是去選別的偏好來買的話,那資金是往別的地方去堆的話,那可能這個估值也不會被推起來,它是便宜沒錯,可是沒有人來炒它。簡單講,就像有些好公司它的營收獲利是持續成長,可是股價就是不會動,類似這樣的狀況。
我覺得還是要先跟大家去強調,就是說我目前去看,當然個別的股票沒有辦法一一跟你分析,可是整個大勢來看,成長股的估值是真的已經跌到很便宜的地方,真的很便宜。只是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跟你保證說這個東西,它之後就代表它一定會上漲或什麼的。
所以在我們跟你盤完狀況之后,你就會知道說,今天一些成長股,當然我們剛剛講的是一個整體的大趨勢,實際上裡面的標的,一定是有些成長很好、有些成長不好的。在羅素 2000 的股票裡面,其實最後面能夠成功長大的標的,大概是不到三成。所以你做成長股投資,你就要知道一件事就是,你現在看到它成長性很強,可是不代表它之後會很強,因為能夠順利長大的孩子是相對少數的。所以你去做這樣的投資,就要去承擔相對應的一個風險。
那到底要不要停損呢?第一個還是先考慮機會成本,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有的話就不要考慮,直接停損下去就對了。第二個就是如果說你真的沒有更好的選擇的話,你該不該持續的去攤平?這個我還是不太建議大家,我自己的想法是覺得攤平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一個操作。雖然你可能看到 Munger 去攤平、你看到 Cathie Wood 攤平,可是他是 Munger,你不是 Munger。就像這些價值投資人,大家都說自己價值投資,可是實際上,有些人的價值投資就是比較高明的,有些人的價值投資就是他把垃圾當成是價值。
所以除非你對自己的判斷,在過往是很有信心的,而且這信心應該是要建立在你成功過好幾次的,那你可以持續有去擴大你的部位,我覺得沒有太大問題。可是如果說你連成功的經驗都還沒有的話,你就要去做攤平,我覺得是一個非常非常危險的事情。
那其實投資最後面還是要專注在,如果你可以獲得更多的現金流,然後持續的去加入,不管是你要加這個標的、你要加其他標的,還是說你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頭是岸,然後加入一些大盤,你就會發現說在長期來看,參與市場,它問你帶來的期待報酬的可能性,其實一直都是存在的。就是你不要因為說你現在短期可能套了一些東西,然後就覺得很難受,因為那對於很多人來講,其實你今天才剛進來,你根本搞不清楚狀況,那可能一買就買在一個高點,像是一些過往漲得很好的股票,Apple、Microsoft、Nvidia、Tesla,在過程中都一大堆人停損。這種東西你拉長線看,它根本就是一路向上的。
可是就很多人會在過程之中就停損,你就受不了。會停損的多半就是,第一個你對這東西不夠了解,你就會想要去停損。但也不是說你了解很多,那也不停損就是好事,因為如果說你錯了怎麼辦?所以其實核心還很簡單,就是你盡量的把部位不要重壓在同一個,你壓好之後就離手,就算你可能真的套得很高,可是你要一直去攤平它,然後讓它成本往下降,這個想法其實錯的。應該重點是說,如果這個東西你確定它在之後會上來,那你當然可以去加大;但如果說你知道這個東西它可能之後在若干的時間點內,它是有機會像我剛剛前面提到的,價值股復辟喊了這麼多年,是沒有復辟的。成長股如果要讓你再蹲個兩三年,你會不會 OK?如果 OK 的話,那你當然可以買,這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就如果你覺得它基本面都沒問題,你要繼續投入是可以的。只是我要跟你講說有這樣的一個狀況的變化,就是市場裡面不是說一個東西它過去有多少錢,它現在就一定有多少錢,不是這樣看的。它可能一樣賺一樣多的錢,或是它甚至賺更多錢,但它的估值比之前少一半,這樣的東西我們在市場裡面比比皆是。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 QA
第一位,**風狗浪不起來**,他說:「又悲咧,又是我。我心脆脆,主委你好,又是我。感謝主委上次的指教,真的是收益良多。小弟從今年 4 月經過老婆的引薦,才開始聽主委的 Podcast,那聽著聽著已經變成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通勤以及開車的精神糧食。小弟去年台股大崩後進場台股,很幸運的跟上生技的風潮,小賺 150%,雖然只是小額投入試水溫,但因此自我膨脹,覺得自己是少年股神。那直到 DRAM 之亂,把賺來的錢幾乎都虧光,不過依舊不改已經膨脹了自信。那直到今年 5 月的台股歷史最大的跌點之後,才真正的醒悟。雖然是從 4 月開始聽癌大節目,但人性中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過也很感謝緣分讓我聽到癌大的 Podcast,讓我開始慢慢的試著學習投資以及其他對於生活大小事的思考方式。聽到我老婆都會問我:『到底你是愛我還是愛股癌?』我只好回他:『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兩個都愛。』Podcast 我沒有要把癌大掰彎的意思。那謝謝癌大時時刻刻的耳提面命,也再次祝福主委、麗莎、小主委平平安安、身體健康,秋口能夠繼續幹一輛。然後最後祝各位癌粉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平平安安,持股各種噴、各種賺大錢。」
這個是被殺爛之後變成暖男的,那非常感謝他的祝福,那也祝大家新年要順利。
下一位,**孟公老公**,他說:「啾啾 Square Black。主委你好,我問一下,小弟我老公最近飛去羅馬度假了,那想問一下要怎麼解決?好啦,回歸正題,來測試一下新的留言密碼。想問一下主委,小弟最近想看外國投行的研究報告,像是大摩、小摩、高盛來增進一下自己,但是發現好像這些投行都沒有向外公開個股研究,網站上面的 research 偏向整個產業或是某個趨勢。那想問一下主委,在剛開始沒有認識業內相關人士的時候,會去哪裡看個股研究報告,來拓展自己對於某支估值以及這支股票的看法?另外主委研究美股某支標的的時候,會看財報,自己拉一個 Excel 去看歷年成長跟其他東西嗎?還是不必要?感謝主委。」
前面說你老公飛去羅馬,我看你去紅幹。下面講說他沒有辦法拿到這些外資券商的個股報告,確實那個是比較難拿到的一個東西,但他本質上跟台股的券商報告我覺得其實蠻像的,對於入門的來說很有用,可是如果對於已經相對熟悉的來說,因為像是你就看另外一個投資朋友他給你的看法,類似這樣。當然這個你可能可以去問你的營業員,我相信他應該有辦法幫你拿到,這個營業員應該是一個比較好接觸的一個管道。
再來就是說,他們的東西是比較偏向產業或是某個趨勢,沒錯,但其實這個東西對於個股研究的幫助性就超級大,真的就超級大。像現在多份報告都跟你講說他們是比較看好,舉例說 tier 1 的 foundry,像是台積電,tier 2 的他稍微看保守。那在產業部分看好這個 communication 跟 auto,就是這個東西也是我看過他們的東西,驗證確認之後,自己去研究,然後找出我想要的標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對你的幫助還是很大,就是你未必真的要看到每一支股票他的什麼目標價、他的模型,其實那種東西你在其他地方也找得到。
那在新手時期,我覺得在美股這邊,你可以上 The Motley Fool,fool.com,就是傻子的那個 fool,Motley Fool。那他也有 podcast,他也有很多的這種素人分析,或是一些,有些人家要付錢,但是我覺得這地方可以看。然後再來就是 Seeking Alpha,Seeking Alpha 可能有些業內的會鄙視這個地方,可是我自己都一向覺得,就是每個地方都有機會撈到黃金,就是各個地方其實某種程度都是一個常態分布,你知道嗎?一定有很多廢物,也一定有很強的人,那平庸的人可能是絕大多數。那研究員也是一樣,不是說研究員出的報告一定就比較香,那研究報告你看久就知道,說有些就是平庸的報告。所以在 Seeking Alpha 跟 Motley Fool 上面,其實我覺得都有機會找到很好東西。
那這種東西一定要隨著經驗才有辦法去篩選,一開始你一定沒有辦法篩選,所以一開始也不要急著買,就先多看,看久之後你其實就會知道說哪些人寫東西是有內容的。就像你去一些論壇,一進去就是跟你講技術分析,我不說技術分析沒有用,只是他就完全在講技術分析,是給我看的,我連看都不會看。但是如果說他跟你講一些產業的變化,我就覺得蠻有興趣的。那初期也是蠻容易被一些東西騙,那有些人他寫出說可能每個東西他多厲害、他知道這麼多,可是現在你去看就知道,那個東西他其實在法說會的報告就抄得到,所以我一看的東西,我知道這東西不用看,這東西我只知道,就是我要看更深的東西。那這東西怎麼樣累積?你就是要自己要多看才有辦法去培養。
然後再來就說,你看財報有沒有必要自己拉一個 Excel 去做追蹤?我覺得初期的我會,就早期的時候,因為怎麼講,你什麼方法都試過了,然後發現說還真沒老師,所以你就會開始去嘗試想說,那更用功一定會有收穫。所以一開始真的會自己去拉一個 Excel、自己去跑模型,然後之後發現說沒有意義。
像我現在我自己的做法,就是會去訂閱一些東西,那訂閱的也沒關係,因為我等於說我把腦力外包,讓你去幫我處理,你幫我去整理。我先確定這個人是三觀是正常的,最好不要亂下評論,我很討厭亂下評論的。就是你幫我去咀嚼一些電話會議,然後把我整理出來的這些訂閱我會去訂,然後我可以快速的去瀏覽,知道狀況是什麼樣,然後之後我只要做判斷就好。所以我現在已經很少會自己去拉什麼表格或者什麼,真的非常非常少,有很多時候是我可能直接看很多的東西,然後心裡面有一個底,大概是這樣。但是我初期確實有這樣做過,那我覺得那個幫助是有限的,是有限的,但其實還是有。
有些朋友是,舉例說那種很 hardcore 的價投,它是真的做到很極端,它的研究報告比市面上研究報告都屌,它有去開股東會、它有去實地去什麼、要去查訪之類的,然後它寫出來的東西就很酷這樣,就是它自己的模型。那就是很值得追蹤,之後覺得那可能真的要花非常非常多的時間,那也未必一定就會幫你帶來很好的報酬。然後因為像我剛前面講到,就算你估出來很便宜,可是市場不喜歡,它不會漲,有時候東西就真的就不會漲,就躺在那邊好幾年。所以這個是你要知道的。
下面一位這個 **J-Mo7878**,他說:「連掃地阿姨都知道的事情。眾所周知,Fed 的 3 月要升息縮表。那小弟最近上班聽打掃阿姨在那邊說:『3 月要崩了,萬八真的太高了,趕快跑。』那另一天朋友說什麼,看什麼百分百也說要崩了。那我想說,幹送分題,你們怎麼都不賣房子空下去?雖然我也不知道今年會怎麼樣,但那些說一定怎麼樣的人,都不怎麼樣吧。(瓜號:雖然身邊有這種同學做股票做到開大牛,但作風低能但又能賺錢的人其實還是很多。)沒錯。以上小靠北,沒有問題要問,遵守癌大的停損跟去槓桿,甚至不要開槓桿才是真理。祝癌大一家歐洲返鄉之旅平安順利。」
對,沒錯,就是市場原則沒有絕對,那種什麼「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就一定怎麼樣」、「散戶都進去的地方一定會怎麼樣」,我告訴你其實前一波 Tesla 一路上來,從拆股前一路上來,其實大多數真的就是散戶在推,少部分是機構,然後後來等到他開始轉正之後,才大量的機構進來,納入標普 500 之後大量的機構進來。所以你說散戶去的地方一定是不好嗎?未必。散戶都看不好的東西一定就是不好嗎?未必。那其實都是機率問題,但我真的覺得相對高機率,散戶看好的東西,全部都看好的東西,但是有危險的,相對高機率,但我們不能說絕對,因為絕對我們就直接反著做,你也不敢反著做。所以對,沒錯,你的這個觀察是正確的。
下面一位這個 **三配龍**,他說:「接力的接、接力的力。五星吹捧主委,謝謝主委分享。請問主委求學時期,大隊接力都跑第幾棒的?那前幾集主委有說到 DeFi,那想請問主委有研究流動性挖礦或者是 Yield Farming 這類的借貸產品嗎?能不能請主委跟大家分享一下?感謝分享,謝謝大家,祝癌大全家平安健康,接力棒。」
以前我跑的接力都是跑那種最不會影響到勝敗的棒數,因為我跑很慢,我是一個廢物,我跑真的是跑很慢,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要把腳弄快一點,可是沒有辦法。然後所以真的都是跑比較爛的地方。
然後再來就說到這個 DeFi 的部分,這個我們可以找一集來跟大家聊一下,我覺得我對幣圈的東西,其實了解度也蠻高的,就算沒有到投入很多的東西,我總覺得是一個蠻有趣的話題,那我有投資一些團隊這樣子。那你說流動性挖礦這個,我們就找一集跟大家聊,但是我先跟大家講一個前提,就是機構已經介入流動性挖礦了,所以你各位自己好自為之。
下面一位,**爆炸馬鈴薯**,他說:「孟恭老大好,我可以問刺青的故事嗎?還是我過幾集再來?」
OK,問啊。其實我刺青都是刺我覺得帥、我覺得好看這樣,我沒有辦法去跟你講出一個大道理,所以為什麼我刺這個是因為紀念誰,還是說是因為什麼樣的含義,我就覺得很帥。那我手上有一個這個 Google 雲端硬碟,那其實它的那個構造是潘洛斯三角,也就是一個無限三角,就像是莫比烏斯帶跟銜尾蛇,就是一個無限循環的概念。那為什麼要刺這個?沒有,就覺得很帥。然後胸口有刺一個藏文,一個藏文的一段話這樣,那話呢就保留起來,反正總之就是我也是覺得很帥,就刺了。跟它實際上要不要帶來什麼意涵、刺在胸口提醒我,那個沒有關係,就單純覺得帥這樣。那其實我想要刺更多東西,只是我老婆不肯。
那下一位這個 **Lizza Pascari**,他說:「我老公謝孟恭。想問聽說以前小資金的時候,更多的這個操作細節。那時候都是打短嗎?當時看錯是怎麼樣停損?那時候 all in,但有分批投入的概念嗎?另外想問,秋口容易掉毛,都怎麼處理掉毛的問題?」
他滿會掉毛的,反正就是吸塵器有什麼就吸一下,然後掃地機器人也就開起來讓它跑一下,所以大概是這樣去處理,沒有辦法。那帶去洗澡的時候,他會幫你跑一跑,可是還是會掉毛。
那再來就是小資金的時候都是打短嗎?對,小資金的時候會拚周轉率,也就是說很難長期持有一個東西。我自己覺得,雖然其實近年有看到蠻多那種小資金,然後他長期持有一些東西,然後可能一年才換一次標的,然後很快滾上來,有這樣的傳奇案例。但是我自己知道小資金上來的,滿多都是在高周轉率的狀況之下達成的。我就是一直不停的,我今天看錯就砍,然後去追下一個東西這樣。只是當然這樣子死亡的人數我相信也是很多,所以當我今天跟你講的時候,我可能自己本身就是某種倖存者偏差,這你要去了解。但是我自己的經驗看下來,確實這樣子快速達到本金累積的人是相對的多一點,當然他可能死掉了很多,因為死掉的人他們不會說話,我沒有辦法去幫你統整所有這樣的人。
然後當時看錯是怎麼樣停損?其實滿多是用所謂的技術面停損,就他今天跌破某個位置,我就相信說這個地方可能只有問題,我就把它砍掉。我現在是會比較逆勢去做,有時候會勇敢的逆勢去做,但是因為自信建立起來了。但是以前其實就是比較隨波逐流,所謂的那種順勢操作,就是某種程度的隨波逐流。大人要幹嘛、大資金要幹嘛,我就跟著做。看到今天投信大買什麼東西,我就跟著去關注一下,發現說他們今天買的題材,像近期也有這樣的一個現象產生,如果說你有去追蹤投信,就台灣的這些投信,他們在近期買的標的,你會發現有很高度的重疊性,有時候就是他們可能知道某些東西。像以前我就會看到這樣子,我就去追那個東西,如果他的股價表現是很好,我就去追,也沒有在管什麼估值,那都是後來。但是其實我覺得後來的心態才是比較健康的,那時候有點像是懵懂,就去靠賽。其實誰沒有靠賽?其實很多人,舉例說你把巴菲特拿來台灣投胎,搞不好他就沒有辦法變巴菲特一樣,就是時運真的很難說。
但我跟你分享我的經驗就是,等於說單純跟你講說我是這樣做,但是我不可以跟你保證說這個東西一定可以,一定會有很多人告訴你其他的方法也會 work,我是這樣做,但是你就參考就好。看錯就是用這個技術面跌破做一個停損。
那時候 all in,但有分批投入的概念嗎?會,還是會分批投入。因為其實很快就會理解到,如果你今天要去所有的增進資金效率,要去追突破,你很常會發生的事情,就你追完之後就跌回來。這個就是我們在《黑天鵝》那一集,就是塔雷伯《Fooled by Randomness》的分析裡面有跟大家提到,其實大多數的時候,股價會在兩個標準差之間,90% 的機會在兩個標準差之間跳動。所以你去賭突破的人,等於說你有 90% 的機會你會輸掉。所以你勝率一定不會高,你去賭突破的人勝率一定是低的,但是如果你賭對就會賺很多錢。
所以你會知道說你賭進去,如果說我今天是 all in 進去,然後之後他就跌破,你一定馬上心態就扛不住。因為你會知道說你現在承擔不起本金的虧損,你就會馬上把它砍掉,你也沒有辦法長期投資,就是以那時候的條件來說。所以久了之後就會發現這樣做不行,因為你會一直過度停損,你很快就沒錢了。所以我會選擇給自己多一點機會,就算我是 all in,我會分批打。因為你有時候就是發現很多股價的走勢長這樣,先拉一個很大的紅棒,然後之後可能連續好幾個綠K跌回原點,甚至是他媽跌回原點還跌穿,然後之後突然就拉上去了,很多時候是這樣。你如果長期在看,我相信你已經看到很多這樣案例,所以你就會知道說多給自己一點機會。我今天第一天打進去,他跌回原點,我忍得住,我忍得住,因為我知道他不是我所有的資金,就算很痛,可是是忍得住的。然後之後第二波再上來,媽的我老子再幹進去一次。所以以前我的做法是這樣,但是現在其實有做蠻多的調整。
下面一位這個,**我要娶到周子瑜**,他說:「癌大、麗莎、G cup大。孟恭哥你好,我今年 18 歲,目前是小大一。雖然才大一,但我也很明顯清楚自己未來想做全職投資人,所以未來想要的發展有很大的機率不會跟目前就讀的電機系有關。也因為我會覺得好像跟朋友出去玩一玩之後,雖然有快樂的回憶,但是口袋裡面的錢也不會變多,所以還是想說現在學習投資股票,精進自己比較實在。也因為沒有勇氣去休學,又正好之前有在聽癌大節目,原本都是聽身體健康的,但是看到了孟恭哥這麼年輕就財富自由,老婆又這麼正,想說如果從現在就開始踏入市場,學習投資股票,精進自己的財商,說不定哪天就變成跟孟恭哥一樣的人生勝利組了。最後想問孟恭哥,幹你媽不要一直在那邊講那種幹話。他說剛開始投資的時候,除了本金、抗壓、現金流、槓桿運用跟保持樂觀,這個必備的五個元素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建議呢?然後最後祝孟恭哥成為新一代汁狼,麗莎永保青春美麗,小主委快樂長大,秋口每餐都有肉肉吃,謝謝。」
那這個小大一,我給你的建議就是,在大學的時候其實真的不需要花太多錢在投資,我自己想法是這樣。如果說你讓我回去大學,然後你跟我說去接觸投資,我會覺得是在浪費生命,有一點點。當然你可以去,就像說你聽我的節目去了解一點東西,然後你可能去開個戶,然後去先從這個買大盤開始,至少先貼近盤面,先知道目前市場上發生什麼,我覺得這樣是不錯的。
但如果說你現在就想要密集的操作,我覺得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除非你家裡有給你本金,不然其實如果你的本金只有個幾萬塊,你根本也沒有辦法做什麼事情。你就想,你今天如果要從這個五萬塊翻到一百萬,哪個比較快?我跟你講你用投資絕對是最慢的。你投資就算你每年都翻倍好,每年都翻倍已經是要怪物等級的。那你第一年翻一倍十萬,第二年再翻一倍二十萬,再翻一倍四十萬,再翻一倍八十萬,你要花好幾年才可以達到一百萬。可是你可能今天去打工的話,你可能是勝率比較高的,因為大家講到翻倍是很困難的事情,所以你一般來說你也不會翻倍。你要從五萬到一百萬,你可能要花很多的時間,可是如果你今天去打工,超快就達到一百萬。所以我建議你先累積本金,本金才最重要的,你要先有本金。
那之後有本金之後,基礎的本金,不用說這種本金一定要超大,可是至少你不要做什麼,你東西連配置都沒有辦法買。你有本金之後呢,你在開始去研究說怎麼樣投資比較好。但我覺得初期其實可以先從買一點點大盤,然後先開始去參與是一個還不錯的方法。但是大學我還是建議你多花一點時間去,怎麼講,就享受你的人生吧。我覺得在台灣大學生的生活,可能是你應該有機會,蠻高機會是你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所以如果你拿來做這種所謂的看起來是有生產力的東西,可是也未必一定會成功的東西,我覺得是蠻浪費的。這我的建議。
好,那這集節目到這邊,就這樣,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