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09:⛄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期節目由 MOFT 的隱形支架贊助。
如果說你再找追劇、玩手遊的神器,這邊介紹一款狠角色:MOFT 的磁吸式手機支架。它支援 iPhone 12/13 MagSafe,輕鬆一秒吸上手機,讓你可以直著看、橫著看,看影片、看網頁、看大盤都非常讚。
試用過後我有幾個心得:
第一個是它很輕,40 克重量,有裝跟沒裝感覺都一樣。
第二個是它的支架背後可以放卡片跟鈔票,刷卡很方便,像我們這種出門一定空手的人就很適合。
那如果說你是奶油手的患者,三天兩頭手機就摔在地板上,你需要 MOFT 的雙倍磁吸保護殼。它有 1.5 公尺防摔,鏡頭邊框還墊高 3 公分,從此手滑就再也沒有問題。它的磁力是原廠保護殼的兩倍,那搭配剛剛介紹的手機支架,吸得又穩又好看。廠商還貼心地做成半透明的設計,大家就會知道你拿的是 iPhone,低調奢華最怕別人沒有注意到。搭配天峰藍的磁吸式手機支架,整個看起來非常有質感。
那想要成為制霸宇宙的潮潮,只要輸入「GOOAYE1」,馬上享有 85 折的優惠。更讚的是,現在全館滿千就直接免運。現在只要到臉書貼文下面留言,你最喜歡磁吸手機支架的哪些功能,就有機會獲得加碼贈送的 MOFT Standee 磁吸手機支架雙入組,數量有限,敬請把握。
這邊把所有的說明跟相關連結都放在方案連結,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
那昨天在 Telegram 裡面,有一個群友表示說,你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介紹新書了,然後才突然意會到好像差不多快兩個月了吧,沒有跟大家推薦讀物。那剛好昨天有 new story 刷一本書,我覺得這本書超讚,所以就在這邊趁這個機會推薦給大家。雖然它跟股票的相關性未必到很高,但是其實我們一直以來推薦的書,也不是每一本都是股市或是經濟相關的書籍。反正我自己覺得好看的東西會推給大家,那你有興趣翻看看,你覺得不錯,可能就可以把它買回去讀看看。
那這一本書我覺得非常的有意思,它的書名叫做《謬誤與真相》。它其實就是一個保守派學者,對於我們現在遇到的一些議題,可能他覺得大家常會有的一些認知的偏誤跟謬誤,他就把它拿出來一一地跟大家說明。那你從這本書也可以比較明確地去了解一些我們講的保守派,他們對於一些事情的立場。雖然我覺得如果你是在股市做得不錯的人,你一定是很相信數據的人,我自己這樣覺得,你一定是非常相信數據的人。所以你看這本書你可能會覺得很理所當然,這本書其實就是一個常識,類似這樣。可是我相信,大多數的台灣人看這本書,應該是會感受到有很大的衝擊。
那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我自己的看法是,我覺得台灣的主流民意其實是比較偏所謂的左派跟自由派。那這邊不要誤會,也不是說什麼左派就是壞壞,我知道現在在社群媒體裡面,可能有些人覺得主張說好像保守派是至高無上,那左派就是一群低能左膠,不能這樣看。就是有些議題,你一定會比較偏左一點,舉例來說可能在人權或說在同性婚姻這件事情上面,我相信台灣的共識就是我們覺得,同性結婚到底關我們屁事?你喜歡就去結婚,為什麼我們會去管人家說什麼同性戀可不可以結婚?對吧?所以其實在這件事情上面,我們可能就是比較偏所謂的左派的價值。當然一些事情上面,那可能台灣人就是偏比較右派,但是整體來說,我覺得台灣人的光譜是比較在左邊一點點。
我們可以從一些東西看出這件事情,舉例來說我現在丟幾個字,然後大家腦中看一下會覺得反感,還是覺得說我很正常我喜歡。像是:規劃、計畫經濟、政府安排、政府分配、政府管制。任何有關政府介入的東西、公平。你覺得這些東西聽起來很讚的話,你多半就是偏比較自由派、偏左派一點的腦袋。這樣當然不是不好,只是我自己覺得其實左派它很常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會去理想化很多事情。其實很多左派的政治人物,他們在對於很多議題的解讀上,其實就是憑感覺。也就是說,當你今天要去規劃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你可能沒有去衡量過這件事情真的造成的衝擊會多大。再來就是使用的錢造成的社會成本,因為不是從你的口袋出來,所以大家就覺得好像我們可以把社會當成是一個很大的實驗室,可是其實每一次的政策的改動、每一次的實驗,它都會對社會造成很高的一個成本,它會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那嚴重一點,可能會影響到大家消費或是投資的意願。
所以其實在一個保守派的觀點裡面,其實就會採比較漸進的做法。所以有個說法是這樣,就是保守派的人比較像是園丁,那進步派的人比較像是木匠。就是一個會覺得什麼東西就是把它重新打造過、敲掉、重來。那園丁呢,可能就是,他不可能直接把你的整個草皮要嘛直接幹光,也不會把你的樹枝全部砍光,就是稍微修剪一下,那今天這邊不錯,我們再多種一點。我覺得採行一個比較溫和漸進的方式。
那這兩個之間到底孰優孰劣呢?我自己是選擇站在比較保守派這邊。舉例來說在很多事情上面,其實我覺得政府的介入,它只會讓這個運作效率變得更不彰。但這個東西在台灣人的耳裡,他就會覺得怪怪的,政府介入應該很好啊,你看我們政府去鎖國境或什麼的。所以你就無法理解,像可能在 2020 年那時候馬斯克,他就主張說,你加州政府不讓我復工,我就要整個遷去德州,那現在確實也整個就搬去德州了。那其實台灣人可能就無法理解馬斯克,甚至那時候會去批評馬斯克,他可能就是一個,舉例來說你是一個防疫的破口,你讓疫情可能會導致醫院癱瘓,那你就是一個罪魁禍首。可是在馬斯克的認知裡面,他就會覺得,我們可以自己管制,我們企業去做管理,去幫你量體溫、要你戴口罩、要你去做相關的管制,我們可以做得比你政府還好,為什麼我要讓政府去做?所以這其實完全就是因為你光譜不同,所以你看很多東西你會發現完全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可能我們去看一些歐美人他們做事情,那很多台灣人會直接笑說他們反智或怎麼樣。可是,有時候你在批評人家的時候,你要去思考一下,如果說他們這麼反智的話,那為什麼他們在世界上是一個領先的地位?
那大家有些人就會跳針去想說,因為他們在歷史上怎麼樣的掠奪或什麼的。像是掠奪這件事情,在這本書裡面也有提到。舉例來說像很多人提到說,今天一個富有的國家,然後去幫一個第三世界的國家開發,然後就會開始有一些團體跑出來講說,你們這是在剝削他們,你是在掠奪他們。好像說這是一個零和的世界,當這個窮國他產出一些資源,好像說他的東西就是被富國給剝奪走了。但是作者舉例來說,他就拿了幾個例子來講,像是香港、南韓、新加坡,他們都曾經是一個窮的地方,但是因為在開放外國的投資、在開放貿易的狀況之下,就跟著富起來了。所以他的主張其實就是,不是像很多人想像的事情是零和,並不是一個零和思維。如果說沒有這些外國投資的話,也不會導致這些地方有開發的一個可能性,或者說他可能會花更多的時間。
那他也對一些經典的管制案例提出有趣的看法,舉例來說像是禁 DDT,因為說 DDT 會致癌,可是可能沒有告訴你的事情是,在禁 DDT 之前,每年是有一大堆人死於瘧疾。那為什麼後來會致癌?是因為這些人活下來,活下來之後他們才可以得到癌症,不然他們根本活不到得癌症,他就已經先掛掉了。這個東西我相信在所謂的一些文明病裡面大家也可以看到,為什麼會叫文明病?因為你活久了,你本來活不了這麼久,因為你活久了,所以你開始會產生一些本來以前的人不會產生的問題,所以我們就把歸類為文明病。只是你在歸因上,可能就會有一些錯誤的歸因,就是你不是因為說我們的醫學先進之後你才會那樣,而是說是因為醫學先進,大家活久了,所以才會開始產生一些本來之前活不了這麼久的人會產生的一些問題。
所以他其實在很多的論述上,他都是採行我們先有數據、我們有根據,然後我們漸進式地去做一個調整跟修正,而不是說大刀闊斧去做一些改動。那這個其實也蠻符合我個人的價值,就是我非常相信一段話,叫做「沒壞的東西不要修」。每一次你都會看到有人想要針對沒有壞的東西,「我們要怎麼樣更好嗎?」這樣去調整,很多的立委在那邊搞一堆有的沒有的,基本上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我覺得沒事找事做。沒有壞掉的東西,你去修它,你會產生很大很大的問題。然後第一個就是,大家已經很習慣這樣的東西了,那你突然要去做改動的話,你可能造成的影響,並不是你一個人,然後去聘請什麼三五個專家團隊、什麼去做個幾份問卷,你就可以去了解的。就是社會會這樣運作,是有他的道理的。
可這件事情其實,我覺得對於很多人來說,他是無法理解這件事情。他會覺得說,為什麼?懷疑人生,這不是常識嗎?那我後來會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說,大多數的這些很左的人,其實他們的社會經驗是不太夠的。就是說如果你今天你的社會經驗是夠多的話,你會去理解說,有些東西並不是這麼簡單。好像是,你可能在大學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你要達到什麼、達到什麼,出來工作之後,你也不能說是你自己跟社會妥協,而是你就開始理解說,有很多東西不是像你想像的那個樣子,所以你就會開始慢慢地走向所謂的保守派。這個說法講說,二十幾歲你沒有左過,你就是沒有這個公平正義的心;但是如果說你三十幾歲之後你還在左的話,那你應該就是個呆子,因為你代表你根本就沒有社會化,代表你根本就沒有去成長。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它可以在,當然我們剛剛講的自由派是一個非常,我覺得相對籠統、相對鳥瞰的東西,但是在這本書裡面,他可以很巨細靡遺地去告訴你說,為什麼一些我們覺得所謂的這種大政府的管制分配,它是一個錯誤的視野。他在告訴你說為什麼。那比較經典的案例就是 Elon Musk 跟華倫參議員,那這個參議員甚至在臉書上面投廣告,就講說馬斯克是一個 free loader,因為他怎麼樣的不繳稅、多壞壞、怎樣的。可是馬斯克明明就是繳了美國人歷史上最高的一個稅額,而且他也不是美國人,他是南非的移民,他是一個新美國人。那這個人,從他為美國所產生的價值跟工作機會,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非常難得的一個存在。可是在一些左派的政治人物的眼裡,他們把他視為眼中釘,因為他們很單純就是覺得,我們要去把他賺的錢拿出來,重新分配給國民。
就回到我最前面講的,政府去分配,你會相信政府分配這件事情嗎?那最後面我就再講一段馬斯克他說的話,他自己講說,其實政府已經可以把它想成是一個大企業,他就是一個企業。那在公部門裡面,我相信大家很常聽到一個說法就叫鐵飯碗,有沒有想過鐵飯碗這句話哪裡怪怪的?為什麼一個工作會是鐵飯碗?為什麼你尸位素餐、你廢,你不能被淘汰?可是在公部門,好像就蠻多這種鐵飯碗的工作。可是在私部門根本就不會有鐵飯碗,因為你今天不行,老闆是花錢請你來的,他一定就讓你走人。所以其實在私部門的領域上,就像是馬斯克講的,這種私人企業,特別是他們這一種創造很多價值的私人企業,他在資源的分配上是更好的。所以為什麼我要把我賺到的資源拿去給政府分配?而且明明知道政府分配的效果可能是不好的。他會說他會拿去給窮苦的百姓,我們可能去促進其他的行業的互動,讓消費讓經濟更好。可是當馬斯克他今天做更多的投資,他發薪水給更多的人,這些人其實在做一樣的事情,他也是去消費,他也是去投資,他也是去做捐款。
所以其實這本書,我相信丟出來之後,很多人會有不一樣的衝擊跟看法,對於整個所謂的到底是大政府好,還是小政府好?政府到底該是一個球員,還是說政府該是一個裁判?他就只是當裁判,他不該有太大的權力。這件事情,會有一些更深的一個了解。
好,這本書我已經更新進去書單裡面了,也就是說你在 Facebook 或是 Telegram,最下面有連結,股癌傳送門點進去,就可以看到這個書單的連結,裡面也包含了其他我推薦過的書,所以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來讀看看。
好,我們現在聊一下 Take-Two Interactive 跑去收了 Zynga 的這個消息,那是使用現金加股票,溢價六十幾趴,所以當然被收購方基本上就是一價到底,直接鎖住,鎖到除非今天收購失敗。當然如果說是收購方就不一樣,收購方就滿是股東的看法。那我們看起來 Take-Two 的股東一開始是不太高興,直接先殺一波給你看。但是長期的綜效來說,我覺得是蠻樂觀去看待這件事情,因為這兩家公司算是某種程度的互補。
Take-Two,它有很強大的 Rockstar 這家公司,如果說你是節目長期聽眾,已經聽過好多次,因為我很喜歡這家公司,我很喜歡它的旗下的遊戲,我很喜歡它的 GTA 系列,我也非常喜歡它的《碧血狂殺》系列,可能很多人都有玩 2K 系列,這都是他們家的 IP。它的弱項可能就是比較偏行動裝置這邊,雖然之前有嘗試過在手機上面有出過 GTA Vice City 還有 San Andreas,在手機上面有推出過。
那 Zynga 這邊,它的強項就是行動裝置,還有它比較知名的地方,應該說現在年輕一輩可能未必會知道,可是三四十歲的一定知道這家公司,因為它就是以此聞名的,就是以前的 Facebook 遊戲。如果說以前你會在 Facebook 上面去玩那一種需要去邀請別人的那種社交型遊戲,像是什麼 FarmVille、什麼農場物語、那些打牌、一些什麼德州撲克之類的、撲克牌什麼,那個都是他們家的遊戲,它主攻大多於這種社交型的遊戲。
那它這一次的這個收購,股價談起來,但之前你看到它股價一路往下跌,其實蠻大的影響是因為蘋果的 ATT 政策,就是它開始讓用戶可以去選擇我要不要去把資料給廣告商看。所以很多人下意識就直接選擇說不要,所以呢透過以前他們善用的所謂的 IDFA,就是你每支手機裡面都有一個廣告識別碼,就是你自己的機子的識別碼,透過這樣去由第三方廣告這邊投廣告來獲利的這種社交型廣告模式,其實已經開始去式微了。所以其實在這波的收購之前,Zynga 是屬於一個相對弱勢的一個局面,所以我想這也是可能是 Take-Two 的股東它比較機會的地方,不然你無法解釋那天會殺。
但其實我們也不用花太多心力去解釋股價短期,你知道股價短期就是跳上跳下。我們一直跟大家講,580 的台積電跟 640 的台積電是同一個台積電,可是為什麼可以差 10% 以上?為什麼可以差這麼多?那就是同一家台積電。股價就是這樣彈來彈去,所以說關注的重點還是說放在綜效,就是說這個股價假設殺下去,但你覺得未來是好的,這反而是一個介入機會,這樣看應該是比較健康一點。不然我們真的是沒有辦法預測短期,它會往上彈還是往下跌,那個真的太難說了。
那我自己覺得這應該是一個 1+1 大於 2 的局面,因為 Take-Two 的弱項就是在手機這邊,也不能說弱項,就是它是可以做的。只是有時候覺得 Take-Two 這家公司蠻神奇的一點就是,它做出超讚的 IP、超讚的內容,那它在 GTA 上面的一些 update,也有可以看到居然說什麼一些知名 DJ,最新就找了 Dr. Dre,有很多這些有趣的一些互動跟聯名。可是呢,雖然有很酷的劇情跟內容,但是它在工程部分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做不好。像是 GTA 的連線,都已經出了幾年了,結果到現在還是很常連一連會斷線,或是說你光是登入要等連線就要等很久。我想說這根本不是什麼太空科技,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搞這個就搞不好。
那在行動裝置上面也是有遇到一些苦手,所以去併了一個以行動裝置聞名的公司,那我覺得算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就是說它可以開始去敲這一塊。那公司的執行長,是個帥哥、是個猛男,那他的意思是講說,這也是一個可以切進去 Web3 的一個還不錯的機會。
那 Zynga 這家公司當然被收,我覺得也是一個好的結局,因為它的佈局其實是不太好的。其實現在有蠻多遊戲都已經希望說,我要自己做成是一個商城式的遊戲,就是你全部都要連進來,那我會有所謂的第一手資訊。好像臉書,我之所以會覺得它受到蘋果 ATT 影響算是相對少,是因為它有很多所謂的第一手的資訊,它有用戶資料。所以你那些沒有用戶資料的人,你這個隱私權打下去就超級痛的。
那當然也有一些公司,像是這個 AppLovin,它就是把很多遊戲整合進去它自己的這個平台裡面,所以它這個比較像是 IDFV,跟 IDFA 差別在哪,也就是說 IDFA 比較像是說,我今天一個人的手機上面會有我的這個很多的訊息跟資料,那它可以在同一個設備裡面,就是我這支手機裡面,跟很多不同的 App 去做一個共享。所以它呈現出來樣態比較像是,舉例說你今天可能在網上搜尋鑽石,然後之後你去玩免費的遊戲,然後你去開一些免費的通訊軟體,你可能就會開始看到一大堆鑽石的廣告跳進來,這個就是 IDFA。那 IDFV 就是說在同一個開發商裡面,它會有辦法去共享你的資訊。所以如果你今天是有辦法去持有這種所謂的第一手的資訊的話,那在我自己的宇宙裡面,舉例說在這個 AppLovin 或是在 Facebook,我自己的宇宙裡面同樣的一些 App 裡面,在 WhatsApp、在 Facebook 或是在 Instagram 裡面,我還是可以共享、還是可以去塞廣告給你,因為這個準度可能是很不錯的。
所以它的布局比較不是往這個方向去走,它在前陣子的布局,它是比較偏向說它去投資了,或者說收購了很多的中小型遊戲開發公司,它把東西都散出去。那這一波,它可能就變成受到這個 Apple 的 ATT 政策影響的苦主之一。所以在這時候被收購出局,出場其實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那對於 Take-Two 來講,就是它可以去介入行動市場,一個成長最快的一個市場,所以應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我們直接這樣簡單地去解讀它,我覺得是還不錯的。
那如果說要更深化一點去講,就是說 Web3,或者說現在可能很紅的一些什麼 GameFi、NFT,是不是要去做這樣的東西呢?其實我覺得 Take-Two 的態度算是表達得蠻明確的。而且其實任何一個玩家,或說你有興趣要去投 GameFi、NFT 的,你應該都要參考 Take-Two 的一個看法,因為我覺得它真的是市面上最接近元宇宙的一個遊戲公司。一大堆人跟你吹元宇宙,就你把它登入進去,根本就是一個半成品爛得要死,然後介面又很差。可是呢這個 GTA 系列,或者說《碧血狂殺》系列,那真的是一個沉浸式的另外一個宇宙。
那它們有沒有做 GameFi?它有沒有做一些舉例來說,可能在遊戲裡面達到的東西可以拿出來換錢?我覺得這就是玩家要去關注的東西,就假設說它們去採用的話,它就會加速這個圈子的一個運行。那在 NFT 的部分,就是現在有很多在賣未來空氣的 NFT,它就跟你註解說,你現在持有我這個 NFT,它可能是一個斧頭,那你等到我遊戲做出來之後呢,這個就是一個在遊戲裡面可以用的斧頭,然後也可以在我其他的宇宙裡面切換。反正就是持有一個斧頭,不會因為說這個遊戲不開放就沒了或什麼。所以聽起來很酷對不對?
可是實際上,就有玩家問過 Take-Two 說,為什麼你們不要做這件事情?為什麼你不要讓我從這個 GTA4 賺到的錢,然後直接移到 GTA5 裡面?GTA5 裡面我們有賣很多地堡、潛艇、然後或是遊艇、飛機,為什麼你不讓我可以直接賺到 GTA6?那其實如果說聰明的腦袋動得夠快,就會知道說,我是白痴我才讓你賺。如果說你買一次這個 NFT 就可以傳過去的話,那我要賺哪一個課長的錢?它在這個上面的營收是超級驚人的,我 GTA5 可以賺一次,我 6 還可以再賺一次。所以我相信就算之後有這些 NFT 的應用,我覺得讓你可以在 GTA5 的一些房地產或是一些財產轉移到 GTA6,它應該也會屬於類似那種特典的形式,就不會是說任何一個玩家都可以直接這樣移轉,因為這對遊戲公司的獲利衝擊其實會超級大的。
所以目前對於這種遊戲類的 NFT,我的看法還是覺得,你應該先看一下業界主流的玩家的想法是什麼,那這樣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做法。就回到我最前面我們講的,就有些人的做法是屬於,我們要開創性感度的,我的做法還是偏比較,就是會覺得先保守看大家。因為特別是其實最近也蠻多人突然問到我這個 NFT 的市場,因為有看到很多藝人去發 NFT,有什麼,當然我們就講白一點,那就是 NFT 基本上就是某種程度的鬱金香,就是當時的鬱金香。那大家去炒作鬱金香,當時的人也相信說這個是很珍貴,這個球莖一個可以拍多少錢之類的。那當然如果說裡面有些 NFT 真的有提供賦能,就是你可以再持有這個 NFT 之後,然後實際的去獲得一些共享收益,或者說實際的可以有一些遊戲或是一些社交的場域上,你是可以參與的話,那這個東西可能是有價值的。可是目前其實蠻少看到這樣的一個狀況。就順便藉這個機會跟大家聊一下這件事情。
好,那我們來跟大家聊一下目前台股的狀況。其實台股很明顯看到的一個點,就是說開始有跟上美股在高成長股的部分。一些比較高價的 IC 設計,今天講不是那種大型 IC 設計,是一些可能二線、然後估值偏高的,或者說一些 IP,那他們可能遇到一些無情暴殺,開始有一些比較大程度的下跌,也就是估值高的東西率先被殺。這個部分跟美股算是還蠻重疊的。
那一些比較偏保守的資產、一些傳產、一些金融,那或者是說最近有觀察到 mini-LED 相關的持股,基本上全部都是有切到很純的 mini-LED,應該說整個 LED 族群,因為它在 2021 年的表現屬於比較軟掉,那他們現在開始有一些動作。這個是我有觀察到整個市場都有一起在動,好像是鼎元、光鋐,那做 SMT 的台表科、宏齊、久元、億光、或者說富采,這些東西其實在這幾天,你都很明顯的觀察到資金有丟進去。
那這些資金丟進去的目的是因為看好,舉例來說像是 DSCC 有一個預估是講說,在 2022 年我們可以看到 mini-LED 有一個非常強勁的成長,它開出來的成長率超嚇人的,好像在平板的部分開出來的數字是告訴你會有 80% 的成長,筆電有 150% 的成長。聽起來很屌對不對?但其實實際上那個量沒有很大,就是它去估說 mini-LED 的平板是 970 萬台,那筆電是 500 萬台。所以其實量的本身是少的,但是當然就可能有一些想像的空間存在。那更高機率可能是因為,這些族群的估值相較起來,基期相較起來其他的,是屬於比較低的。你不一定可以說它是便宜,但是它絕對是比較低的,所以可能資金就往這個地方去塞。
那跟美國目前發生的狀況很像,就是開始去塞一些相對保守的,然後塞一些大權值。所以目前市場的主旋律其實在美國跟台灣是呈現差不多的一個狀況。那我覺得關注要點還是去看 2022 年成長性在什麼地方。那今天有跟大家提到說,MLCC 的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可以落在未來這兩年都是幾趴,這就是一個觀察重點。投資的標的可能就落在日本,然後少部分的台灣跟美國的公司。那再來就是電動車的成長性是非常好的,電池的成長性是非常好的,那現在 mini-LED 的成長性也是非常好的,但是要注意量是小的。那可能在 VR/AR 的成長性也是非常好的,但一樣量是小的。所以只要去關注在這些未來成長性還是會很好,那估值沒有過度膨脹的公司的話,我覺得其實市面上應該是有蠻多東西可以繼續看。就是目前的殺盤,我自己的感覺是覺得它還是一個短暫的現象,所以我還是維持多單的部位。
那順便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件事,就是我看到蠻多人很用力地在抄底。如果說當然你今天你爸是孟格,那你可以下去亂抄,那還好,本多終勝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當然如果說你本是有限的、你資金是有限的、你金流也不是說特別強勁的,那你在每一次去打彈藥,你就要打得非常的小心跟仔細,不是說什麼你找一個東西下去亂抄就 OK 的。
那這是我自己的建議,大家聽看看。反正簡單來講就是,很多人抄底有一個認知是,他覺得好像以前很貴,現在很便宜,這個東西就可以抄。這個大錯特錯,過去的東西是已經發生的東西,股票絕對是看未來。所以你抄底只有在你覺得這家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還是很強勁、成長性還是存在、需求還是存在,你才可以看到現在股價便宜去抄底。而不是說什麼這個東西以前要五六百塊,現在只要一百塊,我趕快抄。那你怎麼不去看宏達電以前一千三,然後之後跌到五百塊,哇好便宜又半價了,然後四百、三百、兩百、一百,之後你抄一抄變躺在水底。所以抄底這件事情,絕對是要去看未來,而不是說你去看過去,這是第一件事情非常重要的。
然後第二件事情,就是我們上一集有跟大家提到那個估值調整。估值調整可能很多人還是不懂它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講就是,這個東西以前可能可以給到,就是 Forward 下一年的 P/E ratio 我們可能可以抓個 15 倍。可是有時候等到隔年,即便它的成長性一樣、即便它一樣會賺錢、公司獲利能力、經營層什麼都沒有改變,可是它的 P/E ratio 可能剩下 10 倍。為什麼?因為可能市場中,就是大家資金偏好去往另外一個方向去打了。那這東西不是只有在台股,在全世界股市都有,就是我們可能每年看到強勢的這種資金會匯集的地方都不一樣。
但當然如果說你有那種長期抗戰的準備,那你就知道這家公司未來很好,你還是可以去抄。只是這個抄底的細膩度是有差距的。就發現蠻多人抄底是,他就是看到比之前的便宜就去抄,這個可能是比較危險的,可能是被過去兩年的美國市場,好像什麼東西跌下來就是無腦撿給養壞了。當然我們不排除今年搞不好又是一個無腦撿的年,搞不好是這樣。可是如果不是怎麼辦?因為就自己的經驗,不是每年都這樣,之前好幾年都不是這樣,在疫情之後這幾年真的是很特別。所以就算你舉例說在這幾年有幸賺到很多錢,可是同樣的心態在之後假設遇到一個事與願違,你是蠻高機會會把之前賺的東西一次給輸回去。所以在這邊還要跟大家提醒一下,就是抄底是一個很小心的過程,不是說什麼,我看蠻多人都很 high,今天抄到然後隔天反彈就說,好可惜喔,昨天沒有買多一點。媽媽我從山頂上就聽到很多人這樣講了,到現在山底已經到了山腳了,然後你在那邊看到說,哇這個昨天反彈,今天就開始後悔說怎麼沒有多買一點。因為搞不好一個月之後又有一個更低,就跌到山谷裡面去。所以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你不是去賭說隔天會賺什麼,這是一個很低能的想法,如果說你一直抱持這樣的想法真的會蠻危險的。
好,那我們就進入今天 QA 的部分。
**第一位 調兩名之百**
他說:「我客我驕傲,大家五星吹捧優質好節目。同為苗栗國長大的,我代表客家子弟們,感激癌大爭氣,為我大苗栗國爭光。小弟入市場一年半左右,目前持倉部位大約美股跟台股各 200 多萬,兩邊大盤 ETF 都 25%,那剩下主動選股,以大權值為主,配幾隻中小型題材股。獲利美股目前大概是 25%,台股因為今年下半年才加入主動選股,獲利大約 10%。美股打算繼續大權值為主,美股修正就加。那台股的部分會長的主動選股就分批右側加。但因為台股的績效不如預期,想嘗試一點部位做槓桿,但因為本身還沒有操作過單筆百萬以上的交易,這樣癌大會先建議從融資或是個股期貨開始小量試打嗎?還是就暫時不開槓桿,先單純把看好的個股的現股部位拉高就好?那台股的個股目前有十支左右,目前的現金水位是否太分散了?該集中一點?那感謝主委,也借用癌大的留言版宣傳 2 月要演出的一個舞台劇,思劇場的好事清單,其中演員林家綺是家兄也是癌大建台的學長。大家平日操股辛苦上下班,一到週末只想放空,卻不想虛度光陰,那麼進劇場看戲,輕鬆地放聲大笑,也是不錯的選擇。那也請癌大替我跟最近剛生下家裡兩隻小孩的太太,用您充滿磁性的嗓音說:『老婆辛苦了,Love you』。最後祝癌大全家平安,Happy Lisa, Happy Life,兒子健康長大,秋口掉牙沒置敗。」
非常感謝你的祝福。你前面提到說台股績效不如預期,所以想要嘗試一點部位做槓桿,這段描述本身就是前後矛盾。績效不好的人,絕對不要開槓桿。槓桿就是加速,直接這樣想就好。所以你今天績效好,你開槓桿,就可以期待你可能可以加速獲利,雖然可能遇到回吐,因為你開槓桿所以心臟反而承受不住,但是題外話。但是至少你績效一直都是好的,你才會去想要開槓桿。你績效不如預期,絕對不可以開槓桿,這非常非常重要。
再來就是說,你目前有十支標的,要不要集中一點?這個未必。如果說你十支標的好睡,那穩健又有成長,當然沒有問題,不用去改動一個沒有事情的東西。但當然如果你是覺得說十支標的你可能顧不暇或什麼的,你要去調整,那都沒問題。反正你一定是以自己體感為主,投資很重要就是睡覺指標,睡得著、又有賺到錢,這才最重要的。如果人家跟你說這方法可以,結果你弄的時候晚上都沒有辦法睡覺,或是說每天提心吊膽,追高殺低,當然這方法就不適合你。所以找適合的方法還是最重要的。
**下面這位 刀子接不接**
他說:「開始跌了,主委安安,已經聽你的節目一段時間,並且實際操作一年的時間,目前主要持有台股大型股和主題型 ETF,還有部分金融股,美國指數型 ETF。疫情後多出很多時間,所以也看了不少書和財經節目,但好像功力還不夠深厚,無法快速過濾資訊,所以求助主委開示。
問題一:節目上很多老師一下警告 M 頭出現,但上漲之後馬上會改成 W 底,那反之,或是什麼黃金交叉、死亡交叉,真的覺得技術分析有參考價值嗎?還是像主委提過的,以均線作為進出的判斷就好?
問題二:強調存股和長線投資人的『一張不賣,奇蹟自來』的策略有沒有什麼盲點呢?因為看到很多人丟對帳單都是獲利很好,但卻繼續買進持有(不去做獲利了結),看到自己獲利回吐太多,或是抱過一座山,心態真的不好受。雖然股市長期向上,但也可能要過了非常多年才會再創新高,甚至住在水岸 180 樓,那這樣不就是紙上富貴一場嗎?
問題三:目前已經看到灰犀牛在眼前了,請問主委會按照什麼標準處理自己的部位呢?因為我沒有槓桿,所以需要分階段減少持股嗎?祝主委一家在國外一切順利,神功護體。」
第一個問題你說老師警告 M 頭跟 W 底,我跟你講你會發現很好玩的事情,你先寫一個 W,然後 W 最右邊那撇勾上去之後,你再往下畫,欸就變一個 M 了,再往上勾欸又變一個 W。所以講一萬次總會講對一次。那 M 頭跟 W 底到底有沒有其應用的空間?我相信是有,而且確實是有。只是它就跟你去賭突破一樣,你可能勝率是不會高的,你就是賭對就有賺到,你賭錯你要知道怎麼樣停損。所以你要去相信一些技術指標的話,其實很重要就是你要大量的回測,你要先去回推過這個指標在這支個股有沒有用。就算他在過去有用,在未來也未必會有用。所以其實如果真的要去做技術指標的操作,會偏比較短線的操作,那個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情。那均線的話,確實是蠻有參考價值,因為它就是大家的平均成本,就這麼簡單。就像你可能去參加一個拍賣,你想要知道大家的底有多深,你先丟到前面,差不多道理。那你也可以知道說目前的股價是不是已經長出大家成本很遠了。當然不排除它會像什麼航運股一樣變成一個飆風飛車,是有這樣的機會,可是這樣東西很罕見,可能就是久久才出現一次。所以你會知道說今天乖離過大的時候,可能我要稍微看保守一點,之類的。所以均線我自己覺得比較實用。
再來就是強調存股跟長線投資,那些「一張不賣奇蹟自來」的策略有什麼盲點?你自己剛不是就講了嗎?你說你自己有遇到那種獲利回吐太多,然後抱過一座山不好受。所以如果是你,你會去丟你的對帳單嗎?不會吧,你就不會丟啊。那會丟是怎樣?就是他可能剛好壓到那些可以一直往上走的,所以他就會丟。所以它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一種倖存者偏差的展示,就是你壓對的才會貼嘛。如果你今天存股是存錯支的,一大堆那種以前的存股被跌爛的,那個就是不可能會丟出來嘛。但是你說長線投資跟存股這件事情可不可以做?我覺得還是可以。只是存單一個股,以我的立場都是覺得很危險。如果你是長期的節目聽眾都知道說,真的要存,我只建議你存大盤。而且存大盤,硬要說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危險,萬一台海戰爭怎麼辦?萬一你存美國大盤,結果美國衰落怎麼辦?所以其實真正真正最保守,可能就是去存,舉例來說像什麼 BlackRock 的 AOA 這樣,因為它這個全球配置又股債,那它的報酬率一定就是比較軟一點,但它至少是全球的。所以你不會說遇到單一市場遇到什麼問題,可能會有毀滅性的衝擊之類的。這樣東西可不可以存?我覺得相較起來就是可以的。反正可以存的東西,我覺得它至少要內建汰弱留強才可以存,或者說你自己本身是一個會汰弱留強的所謂的存股投資人,那我覺得可以。但是如果說隨便找一個東西,然後瞎存到底,這個東西適合大家嗎?我還是覺得不適合。
那再來就是說灰犀牛在眼前的要怎麼樣去處理這個部位?你所謂的灰犀牛是說升息這件事情嗎?那升息在這個比較近的這一次就是 2010 年代的時候,還有比較遠的可能就在 1990 年代的時候,有一個升息循環,一次跌一次漲。所以它到底是不是一個灰犀牛?我覺得看你用什麼角度去解釋。升息你可以某種程度來講說,就是我們經濟好、就是發展好,所以你才需要去升息稍微降溫一下。所以那完全就是看你用什麼角度去解釋而已。但是如果說升息的速度是很快速的話,那確實可能會對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高估值的標的造成一些傷害。但其實光是這樣的一個論述,也是有些人會持相反的一些看法,他會覺得說那目前都是錯殺。所以這個是完全就是看你用什麼角度去解釋。那我覺得其實政策面相關的東西,所謂的短暫的利空衝擊,在我自己的觀點裡面我會覺得比較還好,它真的是屬於比較還好的東西。所以目前我不會覺得就是有需要去把手上的持股要什麼清掉什麼的,因為至少我自己看明年,目前看到的一些需求、有一些展望,我自己覺得是不錯的。只是我也跟大家強調過了,就是他不會跟前幾年一樣這麼的簡單。雖然我可能在 2020 年結束的時候我也這樣講過,結果沒有想到 2021 年還是一次類似這樣送分年。那只是在 2022 年,我還是會持比較保守心態的看,應該說我一直以來都會是比較保守,我很少會跟大家講說什麼某個東西是送分題或什麼的,因為會這樣講的人幾乎都已經死光了。
**下面一位 複利不要停**
他說:「官股行庫是仙丹還是毒藥?那五星幫助,也吹出來。2022 升息元年,選哪一隻官股行庫好呢?1. 兆豐金、第一金還是合庫金,那三隻背後都是政府的魔爪,選誰都一樣。2. 三隻各投資一段時間後,看績效再砍雜草、留鮮花,把績效差的兩隻賣掉轉到績效好的那一隻。3. 選奶大的,看哪一家理專比較香就無腦歐印。」
你都這樣問的話,我一定會跟你講說是三,絕對是選奶大的。那官股行庫確實是就跟他前面講的那個存股很多人喜歡存的東西。那其實我覺得你這三個論述,我相信市場上都會有人支持。那如果真的要我自己選的話,我會就是把他三個都一起,我會選一,因為我一直都是主張,我覺得即便是所謂的官股,就是政府有介入的銀行,那在全世界也是有出包過的案例。但你覺得台灣就是跟世界不一樣,台灣就是世界效法對象,台灣不會出包,你要歐印,那也是可以。反正投資都是你做自己的選擇,然後自己去承擔它可能的後果。所以以我的做法是,我還是會偏比較保守一點,就是我不會去歐印任何一隻東西拿來存。大概是這樣。
**下面這個 微弄**
他說:「同為 81 年的小廢廢,那去年投資失敗,存款剩下 20 萬,現在只剩下月薪 6 萬重新開始。那希望有一天追上主委。」
就祝你一切順利,然後不要去跟任何人比較。你不用跟我比較,你不用跟別人比較。我分享一下,以前我在大學的時候很喜歡跟別人比較,我們大學的時候學校裡面有很多那種有錢的學長,那他們每次來學校就是開名車。那時候你大學不懂事,你去騎台摩托車,你就會覺得超羨慕他們的,很帥。那當然你長大一點就知道說,那就是他老爸比較有錢,就這樣而已。但我不會是一個 hater,其實我很少去嫉妒或是說去恨人家,但我覺得那時候真的花很多心思去看這些學長的臉書,希望有一天跟他一樣。然後就發現說,其實每個人的軌跡都很不一樣。
舉例來說,像我以前是被學校特別照顧,就老師把你排在講桌隔壁羞辱你的那種位置,然後後來發現說排在講桌隔壁沒用,就把我塞到最後面,反正你就坐最遠就對了。那以前在國中的時候也被同學欺負過。那現在我自己回頭看,我的發展都比他們好。但當下你會懷疑自己,就說我到底是不是人生魯蛇?為什麼大家會討厭我?我明明就沒有幹嘛,為什麼大家會不喜歡我?那這種想法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有遇到過。
當然我不能夠保證說你們未來都一定可以怎麼樣。就像你現在問我說,如果我今天人生重來一次,舉例說我重新回到 2015 年從頭開始,沒有,應該更早進股市,反正就是假設我回到最早那個時候,然後重新的來過,其實搞不好在過程之中我就已經畢業了。舉例說我前幾集跟大家提到那一種我出國出大事的人,你就想如果那時候我真的就壓更大一點,或是使用更大槓桿,我就已經不在這了。我是因為我活下來,所以我知道有些東西當時怎麼做会更好,所以才會變成我的節目裡面分享的一個談資。因為你有出過事情,才有東西可以講。
所以每個人的機會,跟他會遇到的事情,這都很難講。就是你搞不好,舉例說你很快就超過我,就你兩年之後我又衰弱了,或是說假設我現在看起來好好的,就我一年之後就不見了,我可能壓了某個就不見了,這都很難說。所以真的不要去羨慕跟別人比較。你需要的一個認同,是你的家人的認同、你老婆的認同、你老公的認同、你小孩的認同、你家狗的認同,只要他們覺得你是個好人,你就是個好人,你根本不需要跟任何人比較。
**下面這位 七美劉德華**
他說:「永康山寶寶出現,EP191。那五星潮吹吹上天。八月出將 40 萬台幣赴美託孤,20 萬打 TESLA,20 萬打 NVIDIA。那目前獲利都 40% 左右,以前亂買台股和台指期虧損的都賺回來了。那特別感謝癌大帶我經歷了 700 到 1200 山的特斯拉,兩天殺 2000 美的獲利回吐,都是很棒的歷練。我老婆的一句『不是會長回來的嗎?』讓我驚醒夢中人。那真的是要莫忘初衷,所以呢,NVIDIA 這次下殺,獲利回吐 2000 美還是持續抱著。那而 TESLA 獲利出場的資金,等著主委說的『不再創低的觀念』然後又正式的接回來,但是 1 月 3 號賺 1500 美,3 天後 1 月 7 號又吐完,真的是蠻有趣的。請問主委,資金才 40 萬,也沒有什麼好減碼的,是否在第一天下殺的時候,放空一口微型小那,當獲利回吐的時候補些資金回來?很感謝主委給的經驗跟教導。那以下想送一些繪本給小主委,像是《生氣王子》、《勇敢小火車》,這兩本都是我老婆和孩子們喜歡的繪本。祝福癌大闔家平安,事事順心,旅遊平安。PS. 在私訊郵寄地址。」
我沒有辦法私訊你的留言,當然我會去找這兩本繪本來看一下,非常謝謝你的推薦。然後你說要不要在下殺的時候去放空微型小那?這個就是我文章常給大家提到,特別你今天是小資族的話,絕對不要對沖。你以為你在對沖,實際上你是雙巴。因為首先是微型小那,當然他跟特斯拉、NVIDIA 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可是也是蠻高機率,舉例來說,特斯拉跟 NVIDIA 是下跌,你想說我今天空那斯達克我就可以對沖把它補回來,結果剛好那斯達克是上漲,就是他可能成分股裡面就特斯拉跟 NVIDIA 在下跌,那你就是雙巴。所以除非你今天資金很大,或是說你有跑不掉的狀況,你才需要去做對沖。那對沖也需要找關聯性更高的東西。其實一般來說,我覺得不太需要做這件事情,除非你今天是資金夠大,或是你單純就是想帥一波,覺得自己是一個對沖基金的操盤人,你要做一個很秀的組合,那才去玩看看。不然其實真的對於散戶來講,最好的避險就是減碼,而不是說去想辦法對沖。
**下面這個 貓仔女兒寶**
他說:「卡通歌曲好聽,五星雖然是貼咖。那感謝主委節目聽了一年多,不僅是股市有小賺一點,還有一些壞壞人生想法也被啟發(被導正),那感覺受用無窮,讚讚!想問最近辦公室的同事很常抱怨主管,但又不想做出改變,對於這樣的人放生比較好嗎?那另外想再問,目前是正職工作,待遇福利比公務員好一些,年終也都是還不錯,唯一缺點就是全看老闆心情決定計畫的延續與否。那如果要用股市來解釋的話,就是當初進場的理由已經快要不見了。那剛好朋友這陣子有介紹類似性質的工作,想說屬於打工仔,但月收達到原本正職的兩三倍,年收可能可以多個 90 萬塊而且自由,唯一的缺點就是有年齡極限的問題。想請問主委的意見。那祝大家都可以買低賣高高,祝主委一家平安順心。」
前面一些你的吹捧,再來就是說,你遇到很煩的同事,到底該怎麼辦?你再抱怨主管,其實我自己會去遠離那一種很多負面情緒的人,因為負面情緒真的會傳染,它真的會影響到一些比較敏感的人,像我自己就屬於很敏感的人。所以雖然表面上看了對很多事情是不在乎,但我是那一種,我今天講,連續看到很多個可憐的流浪漢,我會直接在街頭開哭之類的,我也沒有辦法去看到太多這樣的東西。所以我今天如果一直被你洗一些很不好的東西,我可能一整天就會在想這件事情,我也會去很三八去想說,那我要怎麼樣幫忙你去解決這件事情,所以他會影響到我。所以像我自己對於這種人,我都直接放生。因為我覺得,像我自己如果今天遇到問題,我很少會抱怨,我會直接去改變,我會直接去做一點什麼東西,如果發現我改變不了,我就走人嘛,就很少會去把情緒外溢。所以我想說我自己就不會這樣,那你們這樣做幹嘛?當然有些人他可能也沒有任何的目的,他就只是想要抱怨一下,他也沒有要你給他任何的什麼意見回饋。因為像我老婆有時候會跟我講說,我就只是跟你抱怨一下,你幹嘛那麼認真?她跟我講,我覺得超認真回她。那我就覺得沒有,因為你只要讓我聽到,我會覺得我就要解決問題。可是因為我個性的關係,所以我會選擇去避開這樣的東西。但我會建議大家避開,就用我自己的想法去給大家建議。
再來就是說,到底要不要去換工作?因為你就講,進場的理由已經不見了,所以就直接換,就是這麼簡單,就不要去猶豫,或者是說蹉跎。有時候你在那邊原地打轉,然後轉一轉就發現,哇又過了好幾年。我一個朋友一直想要換工作,然後他已經幹到他是那個品牌在台灣 size 的 top,可是他覺得薪水就沒有很好,一直說要換,講了三四年之後才換。那換了之後,當然,到新的工作未必會覺得一定是比較好或什麼的,可是我覺得,當你今天覺得要改變的時候,趕快去改變,會比你在那邊拖,然後你就發現的時候,幹三年又過去了,來得好。所以直接換應該是比較好的。
**下面一位 MATO08183**
他說:「大安區最暖的男子。五星吹爆,吹到你高潮。有一波那真心推薦優質好節目。那去年就聽朋友說,有個股癌的節目要去聽,受益很多,可是又一直當耳邊風,說就少過,那直到有一次真的無聊去聽了,才知道原來朋友說的都是對的。那也推薦朋友,又要說,先綁起來直接給他耳機聽。那新的一年祝主委全家新年快樂,事事順心,買空賺多,賣空跌爆,廣告接不完。小弟是今年才入市的 25 歲小菜雞,那想請問主委,一直聽說 22 年要升息升息,不知道會不會因為升息,外資減少,那造成大盤下疊,或是沒有買賣量了?那請問主委,大盤一直創新高,會不會可能物極必反加上升息,其他因素一口氣被打下來?想請問主委關於升息對台股的影響有什麼要注意的?那還是有什麼我沒有注意到事件?那明年大概有一筆 50 到 60 萬的資金要投入台股,也參考了主委建議的 73 分配,那是還沒有很明確的抓出 70% 的資金是多少,預計分別像投入 0050 跟 0051,那希望可以像主委說的,盡量吃到全市場。那也想再從 00900 跟 0056 裡面抓出一兩支高股息的標的投入,然後跟再投入一兩支金融股,都是打算做長期的。雖然主委曾經說過,不建議存什麼高股息或是金融股,可是小家子弟的本金得來不易,所以更珍惜,想請問這樣會不會太過於分散,導致資金不夠集中效果不好?那或是有什麼不妥的?想請主委開示,或是觀念校正,感恩再感恩。那後面也想過要繼續投入美股大盤,也擔心資金這樣會不會太分散?想請問主委有什麼建議或是指教呢?那今天台股創新高後又被打下來,真不知道該繼續等他,還是也跟著進去市場廝殺?那第一次留言就先給主委了,希望可以被抽到,如果沒有就每次都留,希望主委之後可以再開一個節目,替大家回答各式 QA,來普渡各位在股海浮沉的小菜雞們。那直接開啟斗內帳戶,讓大家可以用新台幣之力來增加主委的錄製動力。那真心感謝主委的良心建議。後面是吹捧,舉辦粉絲見面會吸血賺一百。OK」
我知道很多人都會想問這個問題,就是分散跟集中到底哪一個好。但其實這個問題是,我今天如果要講白一點,我就說他這個幹話的問題。因為如果說你知道什麼東西叫大數法則的話,你就會知道,如果說是歐印一支標的,就要說我們來學九宮格丟數字,丟到四個數字就歐印的話,一定會有人績效超好,一定有人績效超爛,那有些人績效平庸。為什麼?因為那是純粹靠賽。可是什麼東西叫大數法則?大數法則意思就是說,如果我今天這樣做一次,我找一支標的直接歐印,可能是靠賽。可是舉例來說,如果我選股選了 50 支,那我績效又贏過大盤,那就證明其實我靠賽的機率很低的,因為你已經選到這麼多了,那你贏過大盤代表你可能真的有卓越的 alpha,你真的有選股的能力。所以其實根本就不在於說你分散還是集中,懂我意思嗎?就如果說你今天是有卓越選股能力的,你選少跟你選多,理論上你可能都還是會贏過大盤。只是如果說你可能選多之後,那你發現有幾支特別好,你把資金濃縮回去,然後希望可以有更卓越的績效,那是另外一回事。可是其實,如果你說選多跟選少,就集中到底哪個績效會比較好?這個問題根本就是問錯了,因為如果你是完全不會選股的,你怎麼樣選都是賠錢啊,你懂我意思嗎?
所以其實照你的做法,我覺得沒有問題,聽起來沒有問題。就是你七成要丟大盤的 ETF,而且你還蠻講究的,就是你只要 0050 抓到 50 支,那 0051 還有再抓到後面 100 支,所以你自幹一個 150 支的,就是囊括台灣加權裡面 150 支,因為你是更完整去追蹤加權指數,這個是很聰明的想法。那再來就是說,你要去買一個高股息的,然後跟金融股,這也不是不行,有些人就喜歡配息,這個我從頭到尾都不會去批評。我跟大家講那個股息的觀念,只是跟你說你要知道它的本質是什麼,就這樣而已。但是有些人喜歡高股息的東西,不是說不可以買,可以買啊,當然都可以買,因為投資最後面就是幫自己負責。所以這樣做你覺得 OK,就沒有任何的問題。
那再來就是說台股創新高又被打下來,當你問這樣問題的時候,你就回頭看 8000、9000、10000、11000、12000,其實每次到了個新高,大家都說會被打下來,那之後就一路就上去了。而且台股真正的報酬不是看加權指數,是看還原權息的報酬,因為台股的特色是配很多的股息,所以其實把它還原回去的話,台股實際上現在是在三萬四千點以外的地方,就是台股應該是三萬四千點,甚至根據多拉王(Dora)的資料,如果你追溯到更早以前,搞不好已經破什麼十萬點、十一萬點、十二萬點,但是整體來說是一個非常棒的市場。所以不用去太講究說會被創新高跌回來怎麼辦,應該就是你要持續投入,就解決這個問題。
好,那這集節目就聊到這邊,就這樣,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