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46:🚯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

本集節目由鋒哥結合《經理人月刊》與 PressPlay Academy 獨家合作的線上課程《劉必榮的致勝談判思維課》贊助。

面對人生重要決策時,談判思維可以幫助你找出最佳解方。對於企業管理者,擁有談判思維可以擁有全局觀,提升看事情的角度,做出面面俱到的決策;對於職場工作者,談薪資升遷或商業合作、資源爭取,可以獲得更多的主導權;對於一般大眾,用在日常買賣、房地產議價,每次都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更多。

談判不只是謀略跟技巧,更是人人必須具備的重要素養。劉必榮教授是華人最權威的談判大師,談判教學經驗超過 30 年,學生超過 20 萬人,其談判系列更被鴻海集團列為管理人升遷的必修課程。授課對象包含鴻海集團、香港 IBM、中研院、AIT、LINE、foodpanda 等超過 200 間不同類別與規模的企業。

鋒哥的談判課程,原本是一個 3 萬塊的實體課程,這次跟 PressPlay Academy 獨家將課程線上化,費用不到實體課的一半。劉教授的實體談判課程熱銷數十年,在各大企業授課總是場場爆滿。近年因為疫情的關係,開始減少實體課程的場次,但希望可以有個管道,讓這個談判的精華分享給大家。這次鋒哥的課程線上化,融入了教授 30 年實體課的教學精華,還增加了大量業界的案例、獨門的談判戰術牌組,跟清楚視覺化的上課方式,並且可以不限地點時間重複觀看,自由安排學習時間,讓線上的學員們可以感受到實體課的紮實內容。

現在在 5 月 31 號前,限時優惠 7 折,只要輸入我們的優惠碼「股癌1000」就可以再折 1000 塊。再來就是在我們的貼文下方留言「跟著劉必榮學習談判思維,為自己創造最大價值」,再抽 5000 塊的學習金。那詳細的活動辦法跟我們的折扣碼,就放在連結欄,這邊提供給所有需要的朋友們。

***

好,那我昨天看了一篇文章還滿有趣的,這邊先稍微分享給大家。它是一份創投公司,也是一個新創加速器公司 Y Combinator,它寫信給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們,然後跟大家提示說,在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一些逆風的狀況。之前最屌的就是馬斯克,馬斯克在去年其實就直接跟大家提醒過說,一些新創公司可能在接下來的一年會遇到衰退的狀況,那他個人是認為很多公司是沒有辦法撐過去的,在之前的一個推文裡面有寫到這樣的一個東西。所以馬斯克還蠻屌的,就是他好像某種程度的去預測了新創公司再來會遇到一個逆風。當然,可能目前現在對於全市場,已經越來越多人的看法是,這個東西不只是在新創公司,他們認為一些成熟的公司、有現金的公司,可能會蒙受很大的打擊,甚至也蠻多人開始去喊說會有衰退的可能性。

那昨天我們注意到,聯準會裡面最鷹的官員,也就是 Bullard,他是跟大家提到說,他覺得不會有衰退,他覺得如果說按照我們現在的升息縮表,我們可以去把通膨數字給壓下來,然後到 2023 年可能又再一次回到一個寬鬆的場域。這個東西其實蠻符合我自己讀到的一些報告,這些外商投行的報告也是提到類似的觀點,就是說現在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 Rate Hike,只是在 2023 年可能又會再一次降息,這就是一次的升降息的循環,那這個速度可能是還蠻快速的。那如果可以把通膨數字壓下去——我們現在確實有看到通膨數字有開始在觸頂了——在這樣的狀況之下,之後可能也可以期待一個降息。

但在這個過程之中可能就是一兩年的光景,所以這一兩年之間,如果說你手上是持有大量的這種融資借款的話,你就要非常的注意自己有沒有辦法撐過去。因為不是只是這麼單純說你的資金成本變高這麼簡單,那你的消費者可能也因為它的資金成本變高,它的房貸變貴、它的信貸變貴,所以對於它的消費它開始縮手,也會對你的業績造成影響。那對於這些舉債很高的新創公司,Y Combinator 是給大家一些建議,包含說第一點就是你現在可以拿到什麼條件,你就直接收了,因為大家都需要錢,你趁現在還有錢的時候趕快先把錢拿進來,不要去管說什麼「我下一輪的條件要開更高、我要有更高的估值」,反正現在有錢就先收進來了。

再來就是說,不管你公司的籌資能力狀況是怎麼樣,建議大家都還要準備好接下來一兩年,可能就是直接看 24 個月,那你要有夠強勁的現金流來讓你的公司生存下去。以及公司可能要進入一個防守狀態,那防守狀態也是意思就是說,你可能要開始去注意說,未來投資這些新創公司的人他們會縮手,那你可能還是要付出很多人事上的成本或是其他拓展上的成本。但你進入防守狀態的意思就是說,因為你知道你的開源的地方已經會受到很大的限制了,所以你必須要節流。那節流的部分可能就是你要去意會到說,你再過去看到的資本環境,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可能不是像你想像的這樣子,所以要非常的去注意說,你可能不要有太多燒錢的作為。

這一點我在一兩個月前看到 a16z 自己的 Marc Andreessen 在推特上面寫的一段文章,我覺得是蠻有共鳴的。他提到說,現在在美國科技業裡面的好的(Good Tech)科技公司是兩倍的 Over-hiring,就是你已經超過你本來該招的人的兩倍了。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很過度的招人行為?跟過去兩年的行情很好有關。當然我們還是不排除說,這些也招了很多人的企業,他們之中有些可能是他確實是會有更強的營收跟獲利,可以去支持說他這樣的一個大擴編。但是有蠻多企業,他應該是沒有辦法撐起這樣的大擴編,他跟著大家一起搶人才、他跟著大家一起調薪,可是他的營收跟獲利拉不上去,那之後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情形呢?就是你知道人力成本其實跟一般我們去吃什麼陽春麵或是餐廳的那個狀況是有點像的,物價是有僵固性的,薪水跟物價其實都是升上來之後,就很難再降回去了。所以呢,他如果必須要把人力成本往下拉,他要怎麼做?就是把大家給裁掉,所以之後可能會注意到一些裁員潮。

那這些裁員潮,我個人是覺得它比較類似是一個修正,它並不是可能大家在 08、07 年看到雷曼兄弟或是一些無薪假這樣的一個狀況。就是可能當時的需求是整個收縮掉了,然後大家都是進入一個很慘的狀況。我覺得有點類似是在過去的兩年,因為公司的狀況太好,所以大家在招聘上面可能有點用力過了頭。當然一部分也是因為錢流降到很低,大家都在搶人,那因為你要搶人,就必須要提出一個更好的條件。那之後可能大家就發現說,我沒有辦法去維持我現在的營收跟獲利,所以我必須要去把我的成本給降低,那成本降低就是有一些人必須要離開。這可能是大家就會看到的。

Marc Andreessen 他也提到另外一點,就是說 Good Tech 他是兩倍的 Over-hiring,但是在 Bad Tech 上面可能是四倍。就是有些公司他可能在成本的控管上更有問題,那他也在那邊學大家 FOMO 招聘,只是最後面導致的狀況就是他的人力是真的過剩,所以他必須要裁掉更多的人。那這也是我之前跟大家提到說,我自己猜測一些 IC 公司可能會出現整併潮的這個判斷是有關聯的。當然這也是我自己的一個猜測,因為我單純是很難去想像說,你突然間招了這麼多的人,可是又不是說全世界的人口突然井噴,你不是說全世界有什麼樣的突發性的技術轉變,然後大家突然發明了什麼量子引擎還啥小,那個叫什麼 Warp Engine,我不知道怎麼翻譯,反正就是可以在星際間跳動。就是你突然做出一個很屌的技術,然後大家的產值大提升,像是工業革命做出的蒸汽機這樣,所以一瞬間大家的產值可以拉到很高很高,所以你養得起更多人。我們目前是沒有看到這樣的一個狀況,但是大家招了這麼多人、也給了這麼高的薪水,所以應該是有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然後就是整併,但是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可能全面很慘的狀況。

其實在外面目前這樣的聲音是很兩極化的,就是有些人是覺得目前的經濟狀況就是很慘很慘,那有些人覺得很好。那我覺得會有兩極化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因為目前我們注意到在業界狀況,像昨天宏碁的老闆他突然講了一句,我覺得還蠻有道理,就是說這個疫情的紅利可能已經過去。2020、2021 你注意到的這些筆電、面板、TV、桌機,他表現狀況很好,其實是跟 Work from home 跟 Study from home 有很大的關係,那這個東西並不是一個常態,你不會每年都換電腦。那也因為這樣子,所以你在過去兩年的這個大家去迭代換新電腦的狀況,它可能會導致說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就是等到你下一次換電腦的這個期間之內呢,那就會回到 2019 年的狀況,等於直接拉回去修正到 2019 年。

這個確實我們在一些產業上就有注意到,像是 DDI、面板、PC、NB、TV 產業,都有注意到這樣的一個狀況。所以在這些業界的人,他可能目前就覺得世界是進入一個衰退,因為在他們的這個角度看來就是衰退沒有錯,營收就是拉不上去。但是在一些產業上,可能在高速運算、或者說在 HPC、Server、車用,那他們看到的狀況是完全不一樣的。各個車用 IDM 廠他們還是在漲價、他們還是在缺工、他們還是在缺料,那他們還是在解決這個供應鏈卡關的問題,因為在終端的需求上還是供不應求,因為在庫存上還是拉不上來。所以大家看到的情形是不太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可能現在你在市場上會聽到一些比較兩極化的說法,因為大家所在的業界所看到的情形是不一樣的。

大概這樣子,那這個 Y Combinator 的東西其實我覺得還蠻值得大家去做警惕,特別是你有在做生意,特別是你使用大量槓桿,也就是說你有很多借貸的人,你要稍微去注意說你可能在之後的營運上,有機會遇到一些逆風。那這逆風會持續到什麼時候呢?當然最快最快可能就像照 Bullard 講的,就是如果我們可以在 2023 年的下半年就再一次的回到一個資金比較寬鬆的狀況,那可能會好轉。但如果又有一些突發狀況產生,因為聯準會他只能夠解決面前你所發生的事情,所以如果又有突發狀況產生的話,那可能這個時間軸就會再往後拉。

所以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類似防衛性駕駛,你不確定別人會不會來尻你、來撞你,所以你能夠做的就是自己要小心,自己要準備好過冬的錢。就是你不要因為你在過去做得順風順水,所以就擴大經營、招大家聽,人就是瘋狂的聘、店就是瘋狂的展,因為這個可能會對你在之後假設我們真的有遇到一個景氣上的扭轉的話,你會是第一波撐不住的,就是這些借錢借最大的,一定是直接先死掉的。

***

接下來我們就先跟大家稍微補充一下,在過去忘記是哪一集有跟大家聊到台灣的小台,就是那個做多跟做空的數據,以及台灣的融資,就大家會去關注融資斷頭。那其實有比較密集在交易的人,應該都開始發現一些不對勁的事情。

首先第一個就是小台期貨跟我們一般認知的小台期貨有很大的差別。一般我們認知就是大台,因為它一點是 200 塊,那你整個保證金放滿是 300 多萬,所以一般我們認為說大台是比較有錢的人在玩的。那比較沒有錢的小散戶,可能就會選擇小台,因為它一點是 50 塊,它的整個合約規模是比較小的。所以大家會把小台當成某種程度的反指標,就跟融資維持率一樣,當今天融資維持率掉到很低,然後開始有斷頭潮產生,大家覺得這邊就是低點;當今天小台大家都在拋售的時候,大家就覺得這邊是低點。

只是這一次,這兩個指標在台灣市場其實我們都注意到有一點點失準。就是小台我們注意到,它很厲害,它在下跌的時候就開始 call call call call call 接接接,一反彈馬上大賣,這個一般是大戶的作法。一般散戶是低檔狂砍、高檔狂追,但這一次還有一點類似是反過來做的。所以我自己很好奇,我就找了幾個券商的營業員,然後去問他們這件事情。那其中來自群益的朋友就幫助我很大,說他們公司有注意到這個現象,他們就拉一些數據來看,然後他們的猜測是這樣——當然這個就是稍微分享一下,未必真的是這樣,但大家可以聽看看。

就是說他們去過濾掉一些客戶的資訊,就是那一些可能成交量是超過 5 億的大戶,把他過濾掉之後,他們會發現其實這個小台指標還是可以看。那意思代表什麼?其實現在有很多的大戶,就成交量很大的,他們正在使用小台作為一個程式交易工具。但這其實不是新鮮事,只是可能近年,特別是這一年,在散戶這邊有蠻多人已經心灰意冷退出市場,所以在小台上面我們看到的那個量,其實比較多是大戶的程式交易做出來的,所以才會注意到小台跟以前不太一樣。但只要把這個大戶的數據過濾掉,就發現小台其實還是可以參考的。只是你目前看到這個小台數據之所以你會覺得跟過往比起來有點失準,其實蠻高機率可能是跟有越來越多大戶去使用程式交易,以及散戶去做小台的人是越來越少有關係的,所以這個指標看起來是暫時的失準。

另外一點就是關於融資,大家會覺得說融資斷頭,底部就到了,那為什麼一直沒有等到融資斷頭?當然,近期在這邊有官員表示,目前在整個台股市場的融資的比例佔比不到 10%,就是目前其實融資的使用量沒有到很大,所以當然不會看到一個斷頭潮。另外一個比較有趣的資訊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說台股目前的融資餘額,其實有三成是在海上,什麼叫海上?就是萬海、長榮、陽明,就是一大堆融資是卡在那裡面。那當然因為有三成的融資金額在上面,所以這個地方假設沒有崩盤的話,我們當然很難看到斷頭潮。就是可能七成的融資是在其他地方,但三層就非常高度集中在這邊,那七層就沒有辦法殺出這樣量,因為它並不是高度集中在某一個標的,所以可能今天有人斷頭、明天又有人斷頭、後天有人斷頭,但它不會發生在同一刻。那如果你要注意台股會不會有融資斷頭潮,可能就要看海運有沒有機會破底,海運如果沒有破底的話,那融資斷頭潮可能就不會發生。

那這跟大家稍微補充一下,就是說我們有提到觀察到這兩個一般大家會當成是散戶指標,然後故意要跟它反著作的指標,在最近之所以會有一點類似失效,或是沒有產生反應的最主要狀況,是因為這樣子。那一樣,這是我自己調查結果,然後身邊一些投資人大家討論的一個結果,所以不代表一定是這樣。那當然如果說你覺得有比較高的可能性,也歡迎你來跟我分享。

***

接下來我們就要跟大家聊一下美股的近況,當然現在還是很痛苦,因為美股已經跌滿半年了。那這是一個我覺得滿凌遲的盤勢,雖然它跌的方法並沒有像 2020 年,就是一波流然後可能非常的痛,它是比較慢、比較溫水煮青蛙,然後比較看不到盡頭,整體的痛苦指數比起來我覺得是差不多的。只是規模上當然還是 2020 年贏,2020 年有你沒注意到的狀況,道瓊可以一天趴到 2000 多點,那真的是火箭軌,真的是沒看過。因為巴菲特他一輩子看過一次熔斷,然後接下來的四、五次就是在 2020 年看到,就跟你各位一樣。那在之前就只有看過一次熔斷,那在現在我們大家都體驗過了,很多次的熔斷。那只是沒有想到說,你體驗過這麼多次的熔斷,然後覺得應該未來無難事了吧,那種最慘的狀況我都看過了。就沒想到 2022 年凌遲盤也是一個新的體驗,也是很痛苦,疊不完的。

就連你今天假設是單純的做一些指數,你做標普的也是噴掉十幾趴,那你做納斯達克跟比較強的,噴掉三成。納斯達克表現只有稍微贏過俄羅斯股市,也超扯,就真的跌爛。那當然有些人看到 A 股股市今年可能跌比較少,可是你不能只看今年,去年 A 股股市也沒有在漲,所以格局不一樣,看到我的狀況就不一樣。就是你可能今天是用短線格局看,跟長線格局看,那感受的那個程度就會不一樣。

只是當然對於一些他其實也沒有要投機、他其實是單純的什麼剛畢業,然後存到一筆錢,然後跟你朋友講說他們開始去投資,「我們從現在開始規劃我們未來人生就不一樣」,然後開始去挑婚紗,然後看說結婚要去哪裡;或者說那一種什麼新婚夫妻,然後終於存到了一點錢,然後想說「我們開始投資改變生活」,然後還在看什麼兩房一廳,現在開始要看三房兩廳的,「到時候生活就不一樣了」,然後開始跟房仲約看房子,然後計畫說兩年之後我們按照這個投報率,我們就可以買房子。然後之後前面那個就發現說什麼求婚?求你媽,穿 T-shirt 穿荷葉邊去求婚,然後什麼婚戒?不要婚戒,糖果戒指帶一帶就好。然後後面的夫妻就是變成說,你不要講說什麼兩房一廳,現在沒有去睡紙箱、房子沒有拿去壓就不錯了。

就很多人現在感受應該這樣,他也沒有要耍壞、他也沒有要幹嘛,他就是講說我就是單純做一些資產配置、我就是做大盤就好,可是被幹到血噴出來,然後覺得非常非常痛苦。那我覺得其實大家不要覺得說這是自己真的很衰,或者說是不是你有做錯什麼,因為你確實又再一次經歷一個歷史事件。我們今天跟大家提到說,其實市場的循環我們都知道,就是它一定就是會一直漲,然後漲完之後就是會一直跌,然後跌完之後就會再一次的回到上漲,這個是一個不變的道理。好,雖然很多人跟你挑戰說這次不一樣、外星人會來什麼的,但最後面就是長期都是這樣,你相信市場的人你就要知道說它就是會有這樣的循環。那之所以我們都講得很簡單說,我們知道一定會有修正,只是每次的修正老實講都還是會給大家很大的驚喜。你就真的不會想到說每次都可以用一些,雖然一樣是崩了,可是這個理由越來越奇怪,然後遇到的狀況越來越奇怪。像熔斷潮那次我就覺得真的超級扯。

那這一次其實也刷下了很多的歷史紀錄,我們就先拿道瓊來講,那道瓊雖然沒有像熔斷這樣什麼兩千多點在噴,只是這次的連續下跌到目前為止是已經進入了第八週,這種意思上一次這樣是一百年前,差不多辛亥革命左右,1910、1920 年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連續下跌,然後再來就是現在,就是一百年第二次,非常誇張的一個連續下跌的週數。然後再來標普已經連續下跌七個禮拜,這個是從歷史上來看的第四次。然後再來就是一個數據蠻屌,就是說標普它漲三趴或是跌三趴,都算是極端事件,就是說在整個常態分佈上面是排在 0.1% 的位置,它是一個很罕見的案例,只是在過去的兩三週發生了四次還五次左右。所以一個本來應該是低機率的事情,然後竟然可以連續的這樣子打擊。

然後再來就是納斯達克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在過去的表現非常的好,然後在今年把這個屎給跌出來。我們看到的狀況是,它只有稍微的優於俄羅斯股市,然後在全球的市場上排行是表現得很差的。那在這樣的一個市況表現之下,當然你就比較難期待自己的部位可以表現得很好。所以我們講覆巢之下無完卵,如果你今天是在去年前年中午的 A 股,你也很難期待你的部位是說有表現很好,因為整體市況是不好的。現在在美國股市,整體的市況是不好,所以當然你的表現不好也不用太苛責。

只是可以開始去思考的一些東西,就是可能在交易上要有多一點的想法。可能在過去的幾年,大家都會覺得 all in 美國是沒有錯的,只是開始去思考說,假設美國就一路這樣跌怎麼辦?如果說你開始發現,全球的資本市場大家看來看去,假設最後面就發現只有美國市場跟俄羅斯市場就是這麼差,其他市場其實很不錯的,你會不會因為這樣子就開始去懷疑說是不是你做的事情是不對的?如果是的話,當然你可以開始去考慮說,在部位上加入更多的全球性的配置。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說,美國是會持續強健下去的,所以我就繼續壓更多的美國。

其實每次出完事情之後,我覺得很重要一點就是開始去反省。我覺得這一波我自己有做一些反省,就算在節目跟大家分享 long-short,但是我 long-short 其實只有鎖在台股裡面,我並沒有在美國去做一個多空單的一個交互配置,並沒有這樣做。那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其實我在 Telegram 裡面,因為有人問我,我有稍微回答一下,就是說我已經很習慣於就是美股的估值是比較高的。所以像今天台股市場,我知道有些產業的狀況是不好的,我知道他下半年的能見度就是不見的,當然我不知道股價會不會跌,很難講,因為東西就是有人撐,就是撐在那邊,你就跌不下去。但我自己知道哪些東西可能是比較差的,所以我在那邊塞空單,就算他可能並沒有真正的大跌,就是因為他的基本面的狀況他可能應該要大跌,但他沒有大跌,可是沒關係,因為我塞了空單之後,今天假設遇到一個那種什麼一天三趴的崩盤,在這樣狀況之下我空單會保護到我。所以這個就我們講 long-short 的一個保護傘的作用。當然如果今天是一個大暴漲的話,你也要犧牲掉一些上檔的空間來換這個保險。

在台股去做這樣的部位,就覺得還蠻輕鬆寫意的,就是你知道要鎖什麼東西。但是在美國這邊,因為我已經被矛盾了,我覺得就是我已經很習慣於說美國的估值就應該是要比較高。就像我之前有跟大家分享過,全世界的 Top 5,Fabless 最強大的五個 IC 設計公司,由國外排列的話,最強大的五個 IC 設計公司就是 NVIDIA、AMD、博通、聯發科還有高通,這是目前最強大的五個 IC。那就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裡面聯發科的估值是最低的。那當然我不會去期待說聯發科的估值一定可以追上高通,或是說他一定可以追上前面的這些人,為什麼?因為首先高通他還是有他很強的地方,他的這個 technology license 就是他的授權業務,那個可以吃很久的,他的專利牆是很厲害的,所以你會知道說他有他的這個估值的原因。那 AMD 跟 NVIDIA 有很強勁的成長性。那博通呢,他就在通訊市場做得非常強、非常專精,像博通還蠻有趣的,就是說他有點類似多頭的一個避風港,因為博通在前幾波你去注意看他的股價是不太會跌的,但在過去的兩天也是大跌,就是撐不住我直接跌下來。那跟那個洛克希德·馬丁一樣,本來也是撐得很好,因為就等於說這個業界是很旺的,那烏俄打成這樣,他那個 Javelin 標槍飛彈是賣得嚇嚇叫,然後全世界可能開始去增強他們的軍武庫存,然後開始要去把東西拉起來,所以他也是相對強勁。博通、LMT 其實我都在注意,但沒有想到還是撐不住就跌下來。就我們講的就是大家齊跌。

那是題外話,我們也回到剛剛那個 IC 設計的估值,就是說你注意到聯發科的估值比較低的,前面那些 IC 設計其他人的估值都很高。那我那時候想像是這樣,就是在一年前想像,我是覺得應該是聯發科要去追他們,然後就是沒有想到到今天驗證之後是發現,其實不是聯發科去追他們,是他們掉下來跟聯發科拉近。因為像高通,他雖然是目前通訊還是第一名,很強,可是他今年跌幅跌比聯發科來得多。我們都知道說雖然高通他開始有一點被聯發科追上了,但他還是王,王者就是王者,但他今年跌幅是超過聯發科,我沒有想到說是會從上面往下修正的東西。

所以在我的認知裡面,我就覺得說美股我做多是很合理的,你要我去 short 空單,像一些我們身邊的交易朋友,當然他們是很多在透過 NQ,就是納斯達克期貨在做空,但是你要我空我覺得很奇怪,就是我就覺得美股這個地方夠便宜。所以這也是我這一波交易在反省,就是我在思考說我有沒有可能可以做得更好。像我自己看我台股這個 long-short,我覺得雖然鎖進去的時間稍微慢了一點,就是在身邊的一些空軍博士在那邊開始跟你講說可以空,台股空下去空到第四季來回補,很多人都這樣講,可是我自己還是以多單為主,多單還是比較多,空單有塞可是就沒有塞很多。那在美股這邊就是,即便大家都跟你講說不好,可是我就是沒有辦法空下去。

對我來說會怎樣?就是我也不會因為這樣子,我就去上網批評一些誰在喊多的,張錫、謝客還是誰,反正這些多軍我就是一個一個抓出來幹。因為你知道那是你的選擇,你身邊也不是沒有空軍朋友,空軍朋友叫你空,那你多軍的朋友叫你多,可是你還是做你的選擇,你做你的選擇你就要承擔。只是你要思考在下一次有沒有辦法做得更好。我自己想一想之後,我覺得很難。就是台股這波鎖得很好,所以每次我就是之後如果我開始注意到味道不太對,大盤開始轉弱,轉弱就是說可能掉入一個開始空頭排列,未必有轉熊,因為台股到現在還沒有轉熊,還沒有跌超過 20%,我就會開始去鎖 long-short,這個成交量不錯,我會這樣做。那美股假設當時我鎖 long-short 的話,其實應該這個回吐就不會這麼大,但我還是不知道我空什麼。

所以我這一波的檢討其實是覺得,如果說我真的認為美股這波的修正讓我覺得特別的痛的話,反而我會以配置的角度去解決它,因為你要我空我還是不知道要空什麼。這個就是我這一波檢討,就是我還是不知道說我要空什麼,因為我已經很習慣去買一種高估值的東西。如果說要調整,可能就是,絕對來說絕對是很痛,我跟下一次就是,接下來的兩年可能就是,我在高估值的東西就不要入這麼多,我可能就入一些比較保守的。那當然反過來,如果今天市況很好的時候,你就會開始很後悔,早知道那些小飆股買多一點。所以那都是一個,你下好你的決定,然後去承擔。

只是這個決定跟承擔,我覺得蠻多人有一個很常見的誤會,就是說他覺得可以改變很快,就是我昨天多今天就空什麼的。因為你知道有些人會這樣問我,就是說你昨天在做納斯達克超底嗎?NQ 去超底嗎?NQ 超底之後後來跌破,可是又拉回來的,你停損掉你會再追回來嗎?我每次看到這種問題,我覺得很傻眼,我說你們到底有沒有做過交易?就是你不可能我今天做一個決定,然後馬上改方向,然後馬上再改方向,因為你這樣的話代表你腦中根本就是沒有一個策略,根本就是沒有想法。你不可能說什麼,你今天突然間看到這樣的一個變化,你就立刻的去做改變。雖然我們講說交易的本質上很多時候就是,你要把它當成聯準會,你不可以預測未來,因為你預測不到未來,所以你今天看到什麼樣的狀況,你就去因應它做調整。但是你也不可能說,你看到的這方案是十五分鐘以前跟十五分鐘後不一樣,因為這樣子可能會變成過度交易,就是你今天改來改去,你看到他拉起來你又做多,然後之後再崩壞你又再做空,變成多空雙巴,你就全死了。

所以那個策略一定是你設立下去之後,那你可能做一做發現說不太對,然後我就去做調整,只是在調整速度可能沒有很快。每次去做那個一個適當應跟嘗試,你就是知道說,你最差最差一定會先賠掉一些錢,那個都已經先算好了,因為你停損會抓在哪裡,就是在短線上的一個交易。

所以其實總結下來,我覺得這一波我自己台股的因應是很不錯的,我覺得 long-short 鎖下去之後,要擊敗大盤就是很輕鬆。但是在美國這邊,就算再讓我重來一次,我絕對來說假設之後就開始繼續上漲,然後兩年之後我們可能又再看到一個下跌,然後在這個下跌我會不會一樣鎖 long-short 呢?我還是覺得不會,因為很難。就是我發現其實很多人在評論這些事情,他講得太輕鬆了,我就直接轉空、直接轉多。以前我會相信這樣,你做久了你發現是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因為這個東西不是像,就是你還是可能資金很小,或者說你剛進市場,然後就順勢交易,沒有那麼簡單。如果真的是可以一下就清倉、一下就滿倉清倉滿倉,那為什麼巴菲特不做?那為什麼 Howard Marks 跟 Peter Lynch 不做?就如果這個策略是可行的,為什麼大家不會這樣做?

所以我也在思考這件事情,就是說你看的一些大師、身邊的朋友,但有些人在這一波做得很屌,就算這一波可能大多數是賠錢,可是還是有那種一年賺 70%、80% 的怪物,那從一開始就會一直在空、空到現在。可是像這只空的人,你也發現說他轉多的時候他也吐血,他應該後悔講說,早知道我就一路空到底。可是你也不知道說,會不會在假設是下個禮拜,然後他想說,這一次我不要相信反彈,這樣每次彈起來我就踹。然後他會不會下一拜空的時候,遇到像三月那樣的反彈?你就很難講。

所以真的我們就是去承擔我們所做的決定的一個後果,那希望說在之後可以慢慢修正。那老實講就是說你修正到最後面,假設發現這個自己是沒有辦法去贏過大盤市場的話,就不要浪費那麼多時間,但我們會一直去嘗試,然後直到說發現自己真的是沒有辦法做到這件事情為止。那只是還蠻幸運的,在過去幾年都是還算是有辦法,是今年這一波逆風是還蠻大條的。

那我自己的交易檢討,應該是我自己本來沒有規劃這一段,聊一聊突然就聊到我自己的交易檢討。那就是我即便知道我這一波美股可以,理論上你台股鎖 long-short,你美股也可以鎖 long-short,可是我自己也很真實的面對自己,就是說我在明年假設一樣在大漲的時候,我很難想像我到底要空什麼。就是我要去空一些那種所謂的高成長股嗎?可是這樣不就跟我去買 NVIDIA 跟特斯拉有邏輯上的衝突?因為他們就是估值很高,跟我去買 AMD 有邏輯上的衝突,所以 AMD 估值沒有 NVIDIA 高,可是這個邏輯上是打架的。我覺得我很難想像你要怎麼樣在邏輯打架的狀況之下,然後像一些人講得這麼輕鬆,你去空啊!我就沒有辦法辦到。

好啦,這集節目先分享到這邊。好,其實後面這一段我完全不知道在講啥小,就是我自己的一個交易檢討,然後以類似自言自語的方式在那邊聊給大家聽到。那也希望大家可以在這一波又學到很多新的東西,歡迎來信分享,都可以成長、熬過這一波。這一波的持續真的是還滿久的,那也祝大家都一切平安。那還是老公式,就是你不要使用融資、不要使用槓桿。其實這一波你看到很多賠爛的,然後開始在網路上悲憤的,那個八九不離十就是槓爆了。我看到 PTT 上面開始有系列文在罵謝客,說什麼搞到什麼傾家蕩產,那個一定是你自己在亂槓,那個跟誰叫你做多應該是沒有關係。因為嚴格上來講,就算你是全買大盤,就算全買納斯達克好了,你也只跌掉三成,三成不會到傾家蕩產,你會傾家蕩產應該是你自己亂開槓桿。所以還是要注意風險控管,這是很重要的課程。

那所謂的「本多終勝」,並不是講說什麼你錢多就一定不會輸,因為你要知道你就算是十億、還是 100 億、還是 100 萬,你歸零都是 100%,你懂嗎?所以你就算是十億,你也可能會像 Bill Hwang,他都已經好幾億身家,他一樣開槓開到爆掉,然後一樣就去死。所以不是說什麼你錢多你就不會有不好的交易習慣,也不是說什麼你錢多你就一定贏。我們所謂的「本多終勝」是講說你有強勁的現金流,你比較難輸,因為你有很多次的機會,等於說打瑪利歐,有些人只有一條命,有些人 10 條命。可是如果說你有 10 條命,你還是每次都是槓爆,你 10 條命也不夠用。

那這一集節目聊到這邊,我們就來進入 Q&A 的部分。

***

### 第一位,郭海小魯哥,日久見人心

> 癌大你好,魯哥去年最煩惱的事情是如何在市場下跌堅定自己對於大盤及科技股配置的信仰,那也沒想到報應來的又快又及時。自己近期也因為抄底太平凡,導致被套的緊緊的,又沒有閒置的資金可以撿便宜。那目前手頭上的 100 萬,又因考量到未來結婚以及買房頭款,而打算留作緊急預備金。那沒想到資深老股民哥爸說,當年金融風暴,要不是家裡東拼西湊還有 300 萬現金,哥恐怕就被抓去司馬庫斯野放了。而且買房頭期款至少也要 300 萬,鼓勵我要再多留一點現金才抱得住股票。但現金水位這麼高,未來 3-5 年不就都不用投資了嗎?而且也錯過了股市低檔加碼的好時機,請問您有什麼建議嗎?最後祝主委、Liza、諾雅跟 Q 口事事順心,好人好狗,一生平安。

這個郭海小魯哥,他老爸的心態我覺得是非常健康的。就是他老爸不像是一般傳統的老爸,就跟你說「賣光啦!趕快跑啦!」那他只是告訴你講說,因為他遇過金融海嘯,所以他告訴你要留緊急預備金要留著,他也沒有叫你清光手上的部位,所以他的這個說法我覺得是很可以參考的。

就是說你的 300 萬的現金,那你的投資款就要付 300 萬,你總不會希望說你把這 300 萬現金打掉,然後假設股市真的就在跌一年,那你房子沒得住,就像我剛剛前面講的,你要去住紙箱吧?那跟老婆剛結婚跑去住紙箱不好看。所以該留的錢還是要留,緊急預備金就是要留著,那個就是不要亂動。即便你可能現在覺得市場的東西真的便宜、真的香,用估值的角度來看,這個東西真的是好。可是問題就是在於說,你要去面對一件事情,就是資源是有限的,那資源要去做一個有效的配置。所以既然你今天已經把該打的資源都打掉了,你就要開始去承擔,然後去承擔後續的東西,不要覺得說什麼就一直攤平。因為其實從高點攤到現在,你也有半年可以攤,那我覺得如果真的還是想要買東西,就是真的動不得了的話,你的這個買房頭款就不要去動它了。

你可能就是每個月的薪資收入,扣掉你們的日常開銷,扣掉基本的儲蓄,剩下的假設還有說一萬塊,一萬塊就是慢慢的拿去看你是什麼複委託,還是說你湊個三個月然後一次轉之類的,隨便舉例,然後你開始去慢慢撿,就是你用你可支配的現金流去撿,回歸投資的基本常識。在過去可能因為大家都看到大牛市,都只想要擠出更多錢,趕快一直壓,怕牛市跑掉。那現在進入這種防守階段,我覺得就是穩紮穩打會比較好。所以爸爸的建議其實是很不錯的。

### 下面這個,阿就是賺的比較多經濟學家

> 全球主流媒體癌大你好,最近看到您分享 Jack Schwager 的貼文,才發現他有寫過很多精闢的經濟學文章,想請問癌大操股的時候也會參考他的貼文嗎?

其實實務上的操作,比較不會去參考經濟學者的說法,或是說總經派的說法。即便可能有總經派的朋友,但就會知道說,因為那個東西格局太大了,他跟個股還是有差的。我這樣跟你們講,就算今天總體經濟的狀況很好,你信不信在其實 2020 年,還有很多人買股票買到他賠爛掉,還是有,因為你還是有辦法就是賠爛,你懂我意思吧?那今天假設是之後的總經狀況沒有像之前這麼的好,但是還是有人可以在裡面賺錢。

其實我的認知跟是巴菲特或是 Peter Lynch 的說法就比較類似,就是我會覺得經濟是一個背景,但是不是一定要知道的東西。你就是有知道,那你當成放在心裡面,當成一個紅綠燈,今天景氣是綠燈,所以做多可以用力一點。那不代表說什麼今天景氣是黃燈,你就是完全不做多,甚至跑去做空,那個是不會有這樣子的影響。

那我覺得我自己的優點,就是我後來才發現是優點,因為我以為大家都辦得到,我後來發現大家是辦不到的。就是說不管是這個講經濟的,還是說講實務操作、技術面的,還是說講事件型的像郭明錤,還是說之前的那個大空軍,大概 100 集以前有跟大家介紹過上流哥嗎?那時候多頭的時候很多人在笑他,你現在發現說這個人也蠻厲害的。那只是當然之後轉多頭,搞不好大家又忘記他了。可是你就發現為什麼你要跟大家一樣,就是今天可能總經派好的時候你就吹捧,然後不好就開始去打落水狗?然後 Cathie Wood 好的時候就乾媽乾媽一直叫,然後不好的時候就要大家開始幹,每個人不刷一下不行。你為什麼要因為他們講什麼,那你去改變自己的操作?這不就很蠢嗎?你這樣子就是一輩子當韭菜命,就只能在旁邊看你打槍,就是一個痴漢。

所以你要做的事情是,你多看其實對自己是沒有傷害的。你在大多頭去看空軍講的東西,OK 啊!你在大空頭然後去看多軍講的東西,我覺得 OK 啊!那個勝敗自己承擔。所以不管你是看什麼經濟啊,還是說你是看實務派,還是你要看各種派別,很多人講說他不準或什麼的,我覺得 so what?他還是兵器譜上可能有個前四名吧?所以就算他的預測可能是不準的,他東西是可以看啊!就是其實我覺得大家去明白一件事情,東西都是多看是越好的。

那當然你要去有一個能力去篩選掉,可能誰的東西是不值得看的。那我覺得一個人的東西是不值得看的,其實跟立場這件事情是沒有到最大的關聯性。就算你的立场跟我是相反的,那我可能還是可以看你的東西。但是我不叫沒有辦法去看東西是那種,就是他看漲說漲,然後看跌說跌,就是你整天在換方向的,這種我是絕對不會看的。所以除了這種人之外的東西,我覺得大家都是多多益善,不管他是什麼樣的東西,其實你看對你都一定會有幫助,就是你會有更多的想法,然後你會知道說就算他的想法跟你一樣或是不一樣的,其實某種程度上都是輔助你去做更多的判斷。

### 下面這個,太帥的憂

> 炒我流言 Mimi 選我選我,不然我心碎碎碎碎。來自宜蘭仔,什麼都不懂(掛號:算現在也什麼都不懂),買了一張聯詠,也不知道何去何從。那想請教癌大,目前手上有 100 萬左右的現金可以投資,每個月有固定金流可以投入 3 萬塊左右。那雖然上班時間幾乎都能看盤,但由於什麼都不懂的狀況之下,那想做相對穩定的投資。前幾集聽到癌大說最好能有海外資金的配置,不知道癌大推薦美股 ETF 還是台股 ETF?那目前想法是一次 80% 的現金投入 ETF,然後之後每個月定期定額 2-3 萬這樣的方式。如果是選擇美股 ETF,用複委託好,還是開一個 Firstrade 或是 TD 比較好?那最後祝癌大一家平安健康,台灣疫情順利往前進步。

好,那其實不管是使用複委託還是匯錢到海外,我覺得都各有其優勢。但如果你是想法是跟我一樣的,就是覺得雖然我們知道中國要打過來的機率是越來越低,但其實那時候可能也很少人想到他們真的惡狠狠地去打烏克蘭。所以假設是在這種資金的配置上要去求一個保險的話,其實你放一筆錢在海外我覺得是不錯的。所以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這樣思考看看,當然這不是我的建議,因為你還要自己判斷。

那像這個 100 萬可以做投資的,我舉例來說,我就直接 80 萬電匯去美國,然後這個就是放在那邊變成我的美元資產。然後當然 Firstrade 或是 Charles Schwab 它可以給一個提款卡,所以其實這筆錢你出國也可以用,你知道嗎?你今天在國外要提款的時候,你可以拿那個提款卡去領,它是不用手續費的,很方便的。變成一個美元資產,然後它也只要真的打起來,你錢匯不出去的話,你在國外是有一筆錢的,那是一個緊急備用的。所以在這樣的狀況之下,你會發現國外放的錢其實是不錯的。

那如果你其他其他其他拿來複委投資也不是不行,因為現在複委託已經開始進入一個大競爭時代了,所以我非常鼓勵競爭,因為競爭對於消費者絕對是優勢,殺得最兇的時候對大家就福利最好的時候。所以現在開始有一些低消壓力低呀什麼的,所以用複委託去定期定額、定期定股的可能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以這個資產配置的角度,我會覺得還是放一點錢在海外是很不錯的。

再來就是台股跟美股 ETF 的選擇,這完全是看個人。要記得,如果今天買大盤市值型 ETF,某種程度上追求押注這個國家的國運,所以如果你看好台灣就可以買一點台股 ETF,看好美國就買一點美股大盤 ETF。如果說都覺得不太確定會不會好的話,你可以買全球型的 ETF,像是 VT 這樣的東西,所以完全是看自己的信仰。

### 下面一位這個,買一張

> 五星吹捧不是捧。他說大法官有釋憲,人身保險沒有重複保的問題,損害保險(掛號:彌補財務損失的保險)適用複保險限制,不能重複投保,例如產險、實支實付險。而其餘的人身保險或者是定額理賠的保險就不受限制,可以放心的重複投保。像上次我車禍對方全責,我直接開了五倍槓桿。

謝謝這位聽眾的分享。那上一集也有人提到保險的分享,那當然之後在聽眾的回饋,就是好像 YouTube 留言還是臉書留言,就有人反駁說他講的是不對的。那我這樣講好了,就是說這種東西的認定上就是會有一些出入,所以最後面才會走到需要裁決。那當然其實我自己對於防疫險沒有到很了解,但是我知道實際上就是有身邊的朋友他也是保很多張,然後之後重標就全部一次賠。然後之後保險公司好像針對這件事情也要去做處理,但最後面我看到最近的報導還是講說是有退讓或什麼吧。反正,你只要有爭議的部分,就交由有關單位來做一個解釋,這個是比較好的,也不用說什麼上網跟他筆戰,反正有爭議就出來裁決就對了。

### 下面這個,台中菜雞

> 我不玩了把錢還我。癌大您好,去年公司配了六股給小弟當激勵獎金,配的時候 700 多美,現在剩下 500 美,而且要分三年領。雖然公司在業界獨霸,但是資金退去後股價應該也回不去了,那感覺一切都是一場夢。想請問癌大的觀點。前兩年美金匯率低的時候,小弟陸續換了美金買美股 VT、IVO、ISRG(就是那個 Intuitive Surgical,達文西手臂)、Netflix,就算是有分批,現在看也是買在高點。那現在美金匯率高,入金的錢會變少,然後我美股都沒有賣過,感覺今年來資產瞬間縮水。那請問癌大接下來還是會建議陸續入金繼續買嗎?那還是會有不一樣的操作方式?謝謝癌大,祝福癌大一家身體健康,股市操作多空賺錢。那我不玩了把錢還給我。

好,那這個就是一個投資的考驗。就是說在過去的一兩年大家都會講嘛,Buy and Hold,長期持有。然後這一波跌下來之後,就發現其實大多數人的心態上都是價差仔。那其實我覺得你是價差仔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你要先認清自己到底你是在玩哪一種遊戲。那長期投資的人,你要知道說其實一個公司出現低谷也不是一兩次,那這是你相信他會回去。那如果說你這次就覺得真的要毀滅了,回不去的話,那你可以以後就專心當一個價差仔。

那當價差仔要怎麼做呢?很簡單,就是你東西買下去之後,你就去鎖一個 Trailing Stop。那在美股這邊有一個優點,就是他那個 Trailing Stop 是可以設定類似那種終身生效的,反正他就是會幫你鎖住,然後不是只有當天限定。所以你今天買了,假設漲上去了,就鎖下去了,所以不管怎麼樣之後跌回來你都會帶走一點獲利。那這個就可以當成是一個短線的操作的依歸了。

所以其實你會發現說每次的修正,特別是一些什麼股海老前輩也會跟你講,有些人遇過什麼阿扁兩顆子彈,還是遇到什麼金融海嘯之後,然後就從此就不留倉了,就變成一個當沖仔。你不能說他不對,就是其實每次的這種大修正,或者是一個大飆漲——你不要懷疑,大飆漲還是有人可以賠爛——反正只要那一種讓你資產大幅減損的時候,大家就會產生很多新的想法。那我個人是覺得新的想法你就可以去接受、面對且擁抱它。就如果你覺得長期持有對你來說是很痛苦,因為你長期持有你一定還會遇到更多這樣的事情,那你發現這是一個很痛苦的,你可以去挑戰改變你的做法。

那以我自己的角度來講,我還是會繼續投資啊,因為我是相信股市的。但我知道很多人可能這一波開始不相信股市了。那其實這樣的東西也不是第一次發生,肺炎的時候、貿易戰的時候,那或者說歐債危機的時候,其實都是發生過,這樣的東西都是發生過。人民幣危機的時候,大家都是覺得那以後不要投資市場,那最後面呢,因為我們是有看過那些日子的人,所以你知道他都會回來,所以你就願意繼續投。那也因為我那時候有繼續投,所以我才有賺到 2020、2021 這種瘋狂翻倍的報酬。可是在 2022 呢,我只是回吐已經吐到了 2021 年初了,就是我真的就是回吐掉這麼多的錢。那你說因為這樣子我就會從此不投資嗎?我還是會繼續投資,因為那是我的認知。

但如果說這次讓你去改變你的做法,其實我覺得你不用太去跟自己的意識對抗。如果說你覺得你的直覺告訴你,就是你做價差是比較好的,那你可以試看看,就從下次開始做價差,就不要再管什麼定期定額啥小的。反正買進之後呢,瘋狂直接鎖一個 Trailing Stop,所以今天下跌就是停損出去,那賺錢呢就是之後抓個位子停利出去,你就開始去做一個短線仔,其實真的也沒有不對。所以真的是每次大跌之後就會給大家更多的想法,然後去調整。最怕就是說你沒有調整到一個你真的適合的方法,然後你花了一堆時間發現什麼東西都沒有帶走,那是比較可惜的。

### 下面這個,歌該吃飯

> 五星吹捧。想問癌大對於長期投資元大台灣 50 正 2 的想法?近期有看到網路上在推這個投資法,假設不能玩期貨,不比較內扣差異,那不知道您對此投資有何看法?謝謝。

這個槓桿型的 ETF,反正 ETF 後面有一個 L、有一個 R,R 就是 Reverse,那 L 就是 Leverage。這樣的 ETF 我都是不推薦的,它是怎麼樣去達到正 2 的效果?一般來說就是透過期貨的效果,或是像美國有些槓桿商品,它可以達到槓桿效果是透過那個 Swap,或是反向的商品也一樣的道理。反正它就是透過一些衍生性金融品達成那樣的效果。

那這樣的東西,首先第一個你要先去明白說它裡面是包了什麼樣的商品,然後以及它是不是會讓你用更高的成本去持有一個東西。就是你有沒有更好的做法?那我自己覺得,當然這個是比較進階的,要強調一下這是進階的,就是一般人不要亂搞、不要亂試。我覺得如果你真的想要對台灣的大盤去開兩倍槓桿的話,你應該去期貨,因為它是一個成本低、出金方便、又沒有管理費,那同時槓桿是可以自己調配的地方。

所以假設你今天是想要投台灣的大盤然後開兩倍槓桿,元大台灣 50 還是只有 50 家公司,但是像 2021 年就是 0051 表現是比 0050 好,就是說中小型表現比大型還來得好,你買台指期的話你其實全部都有包到。所以像台指期目前假設是 16000 點,那一點 200 塊,所以合約價值 320 萬。等於說你放滿 320 万是零槓桿,就是你完全不會遇到斷頭。你想要去做兩倍很簡單,就是放 160 萬,就是等於是兩倍槓桿;那如果你有 320 萬,等於就是買兩口,那就是兩倍槓桿。

所以槓桿可以自己做,然後你又不會遇到說這種槓桿 ETF 會遇到的問題,震盪的磨損,或是一些什麼管理費過高的問題。所以真的要開槓桿的話,還是有比較聰明的做法,所以我覺得用台指期應該是比較好。但是如果說你不能玩期貨,或者你要去買這樣的商品,可不可以?可以啊,那你就要去承擔它的成本比較高,那可能會有追蹤誤差,它會有這樣子的一些問題,你可以接受當然你還是可以買。所以其實金融商品我只會講說有其好壞,那除了那種產生極高溢價的東西,是真的 100% 告訴你不要買之外,那其實每個東西都還是有人可以玩,只是怎麼講,就是你推不推薦這樣做而已。那我自己是比較不推薦這樣的做法。

### 下面這個,6X95 少年筍乾

> 問問 VIX、VIXY 跟 SVXY。癌大您好,小弟投資美股兩年半,看著績效在 05/06 已經 0% 吃龜苓膏,到現在每天繼續少幾百美已經沒有感覺了。在美股我也很喜歡看 VIX,這半年的策略因為波動實在太大,從原本的動能交易改成縮手持股,就算減碼持有現金,那並等到 VIX 有上 25 以上分批丟放空波動率的 SVXY 來回抽插。會這樣操作的邏輯是因為我認為波動率終究會收斂,股價有機會回來,但我不知道是哪個股價會回來,才丟大盤 ETF。想問這樣的策略可以嗎?那有一次我發現這檔在 2018 年 2 月的時候,我看見它歷史股價從 500 剩 50,也查不到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事,看了有點擔心,不僅也對做多波動率的 VIXY 感興趣。另外聽到前幾集有說 ARK 的衣服等不到高點沒有辦法送,那有沒有考慮看誰的存益趴數最爛,一進一進出,當成分母?PS 有認識的人負 70% 左右,真是沒救。

這個 ID 還不錯,ARK 的財富我送你一個帽子。因為那時候想法是 ARK 大家都很喜歡,所以我辦一個公益活動,我就去捐他的東西,想說之後大家可以拿來抽獎。那時候想說 ARK 回新高大家就普天同慶,我就可以送一些禮物。現在看起來,已經不知道幾年之後才有機會,搞不好一輩子都不會回去。

然後他前面提到這個 VIX,你可以去查一個 XIV 事件。就你要玩波動率指數,你要知道它是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它是比較偏向進階交易,所以你承擔的風險是大的,當然你有可能獲得一些不錯的報酬。那 XIV 事件就是有人注意到這個現象,因為他知道這個波動率指數就是常常都走下去,所以那我不就直接去買 XIV,然後去做空波動率指數。然後最後面這個傢伙好像是賺了好幾年的錢,然後最後一次大暴死,把它所有的親友錢都賠光。那是一個在 Reddit 上面的一個經典案例,這個可以查看看。

再來就是說,波動率是不是都會收斂?就理論上是,理論上是。可是這個東西是有點類似你在跟 Fat-tail 做一個對賭,你知道其實 Taleb 的觀念就是講說你要去賭 Fat-tail,那你跟 Fat-tail 對賭其實是不好的事情。這個你可以去看他的書,我覺得他描述上寫得很細膩。就是說這種極端事件發生的時候,你平常是賺,像是你賺麵粉的錢,可是你是在承擔賣毒品的風險,你賺小錢,你一賠會賠個超大的。所以去做空波動率指數可能就是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就你可能長期會穩定的所謂的收租金,穩定的收,可是今天如果說遇到一個極端狀況的話,你會直接大暴死,你會直接被幹到真的是你媽都不認得。

然後再來就是說突然間股價從很高跌到很低,這個應該是那個什麼,反分割所造成的現象吧,或是說分割,應該是這樣子。就是那個價格會有很大的變化,一般都是分割或是反分割造成的,這你可以稍微去查一下。

### 下面一位這個,LiveGoodGirl

> 這只是剛開始,癌大五星半吹到脫肛。想先請問癌大關於除權息跟股價的問題。那除權息大家都知道左手換右手,如果股利少,比方說台積電股利 2.75,那可能當天拉個反彈就填息了,那大家可能在估價的時候就不太在意這股利的部分。但如果股利很多,像聯發科 73 塊,幾乎快接近股價的 10%,那您在估價的時候會不會考慮到今年股利 73 塊,即使假設原本的股價是 1300,也自動扣除股利降低到 1225 之類的?那另外想請教癌大,小妹有一個 Google 在地嚮導帳號,主要就是 Google 地圖上給予星等並用文字評論商家。目前自己的帳號總觀看次數(包含評論加相片)已經來到 400 萬瀏覽。雖然 Google 地圖評論這塊可能還沒有太多商業化的色彩,但感覺 Google Maps 還是會是未來人人出門遊玩時參考最多的平台之一。於是萌生了用自己的帳號去幫店家廣告的想法。那只是對於這種新興的業配文或是廣告形式,不知道怎麼樣定價才好?想跟癌大請教。那同時小妹也是有經營一個 2000 人追蹤的 IG,那內容是分享旅遊景點這種工具類型的粉專。想請問癌大對於 IG 的商業模式有沒有比較好的起手式?不好比可以注意什麼呢?最後想請問癌大,如果沒有使用過或是吃過喝過業配的產品,單純就是產品廣告而已,你還會接嗎?那謝謝癌大,祝福癌大帶著台美股起飛。

這個地方小妹問的問題還蠻多的,我們就從後面開始回答。你說沒有吃過或是喝過的東西,單純只是產品廣告會接嗎?其實我自己來的請託,也有自己要吃過喝過,就是看它不能真的爛的跟屎一樣你知道嗎?就是我可以接受像是有些東西你未必是自己是它的鐵粉你懂我意思嗎?因為對你來說你就是在廣告,你是賣你的流量。就因為你有流量,然後有人要買你的流量,所以對你來說你未必要完全的認同你說的東西,因為你不是一個代言人。你不是說什麼你要像什麼謝祖武一樣…不對,謝震武是律師。像謝祖武…不對,謝震武才是律師。對,謝祖武。謝祖武它在那邊站著跟它拍照那種,我覺得像那種就是你要自己百分之百認同這個東西,因為你的臉是跟那個掛在一起的。

當然如果說你只是單純的去做廣告的話,就像你今天去 Facebook 上面投廣告,也不代表 Facebook 是完全認同每一個商品,你懂我意思嗎?所以流量的生意上,當然這來看個人,像我自己還是會比較注重的說,就是我自己要先吃過喝過,就是我要先知道的東西是 OK 的,然後我才會願意去接。當然,如果你不在意這件事情的話,我覺得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像你自己不是可樂粉絲,你是百事可樂的,然後可樂找你廣告,你去廣告可樂,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

再來就是說要怎麼樣經營 IG?就我自己看 IG 的心得,就是如果你是有奶的話,就是把奶掛出來。那如果你是一個男生很帥的話,就多拍你的臉。IG 是一個非常視覺化的軟體,就大家不要騙肖,不要在那邊裝死,大家看 IG 就是看美女看帥哥。所以 IG 就是要放那些很有圖文刺激的東西,如果你有優勢,當然就把你的優勢拿出來。那如果沒有優勢的話,就多放在一點圖片的東西。我覺得那圖片越繽紛、越多彩的,其實大家會很喜歡。這是我自己觀察 IG 的心得,當然我自己也不是什麼 IG 經營專家,我有 IG 我只會發小孩照片跟狗的照片,我什麼都不會。

然後再來就是下一題說,它在這個 Google 的地圖評論有 400 多萬的瀏覽,所以可不可以靠這個賺錢?這個我自己就覺得有可能會踩到雷。因為你的東西會有這麼多的瀏覽,我自己大膽的猜測,要不然就是你真的他媽到處評論一大堆東西,然後變成大家類似你壟斷了,所以到每個地方都會踩到你的東西,所以你的瀏覽數這麼高。要就是大家真的非常信賴你的眼光,所以你評論什麼都很準。但你想想,如果你因為這樣子,然後你要去收一些廠商的錢,那你收了廠商錢,那如果是剛好你五星吹捧的,你收他錢這個叫雙贏,這個是好事。但如果是沒有那麼好的,要叫你把它寫好的話,你要做這個生意嗎?就如果你做下去,那反而影響到你的數字怎麼辦?這個是你要思考。

所以我反而會覺得跳出來思考,就是你不是單純用這個東西去收錢,而是這個東西是當成你的資歷、你的水準的一個背書。所以你可以去經營自己的自媒體,可能去寫一個部落格、或是做什麼 YouTube,然後去做一個什麼台灣的美食還是什麼景點的紀錄,你應該是把這個優勢去發展出去,然後靠別的東西去把你的獲利帶進來。我也這樣猜,因為如果你用這個東西去賺錢的話,就會回到前面那個難題,就是好的東西找你當然好,可是如果是不好的,那你去做了你反而會傷到自己。所以你盡量要去做又可以更幹出更多獲利的東西,而不是可能會去減損掉你本質的東西。這是我自己的猜測。

然後再來就是上面講說,會不會因為股息變高所以去修正估值?其實一般不是這樣子看,因為一般你去給公司估值,至少業界比較常用的方法,但是 DCF 是稍微進階一點,可是 DCF 也不要覺得說因為它複雜它就比較厲害,因為你一個公司三年的獲利你都算不準,你憑什麼覺得自己可以算十年的?就這麼簡單。所以一般我們會比較單純的用一個 Forward P/E 或是一個 Forward P/S 來估。用 Forward P/E 來估的話就是直接單純用股價去估,跟它的股息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那股息會有另外一套估值方式,這可能是壽險業者喜歡用的,它可以用它可以配息配得出來多少,然後搭配它的成長率去綜合評價,然後給出一個估值的評價。所以如果你是單純的用它的獲利來算一家公司的估值,它配息配得很高,其實不會去影響到它現在本質上的估值。大概這樣。

好,那這集聊到這邊,就這樣,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