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51:🍏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 NordVPN 贊助。
沒有用過 VPN,你一定也聽過 VPN。點一下輕鬆切換 IP 位置,享受更多跨區域追劇跟看電影的樂趣。我自己到歐洲也都會使用 VPN,一部分是因為手遊可以回亞洲區領寶物,一部分是因為串流媒體鎖區,可以靠 VPN 解決。
NordVPN 的 Threat Protection 功能可以阻絕惡意軟體、釣魚網站,甚至討人厭的彈出式廣告。在全球六十幾個國家,它都有伺服器,提供穩定快速的連線品質。透過 VPN 選擇相對應國家的伺服器做連結,一個帳號就可以提供六台裝置使用,手機、電腦、平板都可以用。
現在我們有專屬的優惠,請看資訊欄,只要收取 nordvpn.com/gooaye,或是輸入股癌的優惠碼「gooaye」,就可以享受兩年方案加贈送一個月,平均一個月不到 100 塊的價格即可取得 VPN 的服務。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在連結欄位找到相關的說明跟連結。
節目一開始,我們先跟大家聊一下蘋果 6 月 7 號的這一場 WWDC。我自己是給了蠻高的評價,所以在看完之後,馬上先買了一點蘋果,平常是不怎麼買蘋果。那當然這一次買,除了它的 WWDC 很精彩之外,另外一個就是看到巴菲特都有買了,他買完之後就跌嘛,所以我撿到比較便宜,心裡上就是爽。
第二個就是看到 Nancy Pelosi,我們就重磅都壓身在 Nancy Pelosi,裴洛西她的老公 Paul Pelosi,在 5 月 24 號買了微軟跟蘋果,又再一次買在轉折點上,真的很扯,難怪一堆美國人懷疑他們有內線。像他之前買 Disney 跟 Tesla,也都是 call 在很漂亮的點上。所以覺得一些大咖都在買,WWDC 又不錯,所以就小小的試了一些蘋果。
我今年有加碼的標的,第一季是買車用跟通訊相關,那到了第二季就是買了 AMD、蘋果,還有 CrowdStrike 再加碼,這是我今年的布局。今年比較沒有像可能過去兩年,是很肆無忌憚地看到好東西就加,因為今年的市況真的不太好,所以打得比較保守。那第一季買了一些 IDM 的車用廠,其實到現在才解套,然後開始賺錢,真的是拖很久,這是比較痛苦的一年。
那這個 WWDC 算是耳目一新,因為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種在軟硬體服務上的一個創新發展。雖然這個創新跟當年 Steve Jobs 的年代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其實有蠻多人可能後來開始越來越不看蘋果發表會的關係,就是跟這個老闆的輪替是有關的。因為畢竟 Steve Jobs 真的是很空前絕後的一個天才,雖然可能有很多人在檢討 Tim Cook 的時候,會說「他就不過是個管供應鏈的老闆,他沒有工程師就沒有他」。話不能這樣講,就是很多的老闆,當然他沒有他下面的人,就不會有他,可是就是有這種人,他即便是一個嘴砲者,他只出一張嘴,他可以集合大家的寶可夢中心做出來,這也是他的 legacy,這也是他的成就。
那當年 Steve Jobs 還在的時候,最屌的一件事就是說,他發現很多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所以他直接創造你的需求,這真的是很逆天的事情。就一般我們想像是,我們會先有需求,你知道市場上有什麼東西還沒有被滿足,你去做一個市調、去做調查,或是在路上觀察,你發現了之後,你就去滿足那個需求。那他想法比較不一樣,他直接創造一個需求給你,就是你看到我的東西你就會想買。所以像當年我們看到 iPad,第一次看到 iPad 那種感動,真的是很震撼的。然後第一次看到 iPhone,iPhone 3GS,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就那時候看到真的覺得「哇靠,這什麼外星科技」,很厲害這樣。
當然等到 Tim Cook 接班之後,可能就已經沒有像當年會看到這麼多震撼,除非你是那種超級果粉。像我這一種,我可能蘋果的電腦、筆電、手機、無線充電、Apple TV、手錶什麼全部都有的,那這種我們可能還會去盯,但是一般人可能已經沒有什麼在看。因為在 Tim Cook 接班之後,可能看點就變成說「今年又從供應鏈身上薅了多少羊毛,這個毛利又拉得多高」。
那大概還有一點我覺得可能比較多人會忽略的,就是因為一般人可能只會注意到軟體、服務跟硬體,可是可能比較不會注意到,像是 Apple Silicon 這個部分是非常強勁的。晶片的設計能力上,蘋果是首屈一指的,所以其實我常想說如果蘋果的晶片設計拆出來,應該也是世界前三大的 IC design house,是絕對沒問題,晶片設計能力是非常強勁的。那它的 A 系列晶片跟 M 系列晶片都很厲害,都是頂尖的,A 系列晶片甚至是贏過安卓大概 1.5 代到 2 代。所以當然 Tim Cook 也做了很多很屌的事情,只是就是在這個外觀上,可能沒有讓大家看到像之前 Steve Jobs 這樣子有很多的創新。不過我覺得明年應該會改變,明年 Apple 的頭盔出場之後,雖然這個頭盔很貴,就是十萬塊,但是我相信它應該會對市場造成很多震撼,然後可能會重新的掀起很多人對於 Apple 的一個好奇感。
那這一次的 WWDC,我自己覺得蠻有倒吃甘蔗的味道。我覺得它第一個講者出來講的時候,你一開始會覺得蠻想吐槽的,因為他自己講說 so cool, so cool,可是他在做的事情就只是把 Android 本來就有辦到的事情,lock screen 上面的時鐘可以自己定義,那上面要顯示什麼樣的板塊你可以自己排列組合、自己拉,那可以放一些可能主體的照片,墊在時鐘前面什麼的。一開始想說「幹,這不就是一些老梗嗎?」然後想說熬夜看這個幹嘛,然後最後面就發現說,這次不一樣,後面推出的東西越來越精彩。
像是它丟了一個 Apple Pay Later,這個我覺得對市場來說算是某種程度的一個震撼彈,雖然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它就是 Apple 版本的 Buy Now, Pay Later。我們大概在幾個月前,也有聽到一些傳聞像是說他們有跟 Goldman Sachs 在談一些 Pay Later 服務的可能性,或者是說它買了一個叫做 Credit Kudos 的公司,那時候是傳出說可能是要推 BNPL。所以其實本來謠言就有傳,它只是現在正式確定這件事情會發生。
那其實 Apple 去介入 BNPL 市場,我覺得就像是往常一樣,反正蘋果真的去做這件事情,就會讓這個東西變成一個標準配備,所以它反而是會加大這個市場的滲透,然後會讓它可能發展得更快。只是短期內可能我猜大家還是會對於在市場既有的一些玩家有隱憂,因為覺得蘋果這種巨獸來切,你們要拿什麼去跟蘋果競爭?所以可能像是 Klarna 或是 Square 收下的 Afterpay,或是 Affirm,他們可能就會因為這樣子有受到一些短期股價上的衝擊。但我覺得這個衝擊應該會是有限的,是可以量化的,它不像是蘋果之前去推隱私權的時候,對於一些廣告公司,特別是那種完全依附蘋果生態的廣告公司來講,它是一些毀滅性的衝擊。這次的衝擊可能沒那麼大,因為蘋果進來,當然它就是會把蘋果生態系的人,你有使用 iPhone 手機的人、你有 Apple Wallet、你會用 Apple Pay 的人,可能就是直接收回來,讓蘋果自己去做這個生意。但是沒有用蘋果手機的人還是非常多,這絕對還在超過六、七成以上,那這些人呢,他們還是就是我們剛前面提到那一些可能 BNPL 公司的潛在客戶。因為蘋果去做這件事情,反而會加速市場的滲透,它本來這個 BNPL 的 CAGR 成長性,年複合成長率就已經是很好了,那蘋果進來我覺得會更好,就是大家的肉應該會越來越多,只是當然蘋果自己這一塊可能就被他自己收回去吃掉了。
目前提供的服務,是讓大家可以把消費分成四期六週,是不會跟你收任何手續費、也沒有收服務費、也沒有利息的狀況,然後讓你可以去做分期付款。那這個東西我覺得對於一般的消費者,至少以我自己來講,我覺得沒有特別的誘因,因為我們一般假設說你有信用卡,你還是會傾向信用卡,因為信用卡會給你一些回饋。如果說你是要一次買斷的話,你可能就可以收到里程或是一些點數之類的,信用卡本身也可以讓你用分期付款,那基本上現在也都是不用任何的利息,可能是六期或是十二期的零利率這樣。那如果說蘋果這邊沒有額外送你東西的話,我是相信可能一般人,就是如果你有信用卡,你也不會去用。所以像 BNPL 這樣的服務,我覺得比較像是推給那一種千禧年之後的年輕人,可能他信用條件沒有這麼好的。那這些人呢,BNPL 公司他們就覺得自己有自信去把壞帳率壓很低,讓這些可能信用成績不足以辦到信用卡的人可以用。但也不是說所有使用者都一定是信用成績不好,有些可能他單純就是沒有使用信用卡習慣的,也會去採用這樣子服務。所以我覺得蘋果進來是會把這個市場整體做大,那短期內可能就對於 Affirm 或是 Square 的 Afterpay 會有衝擊,但大家一定會講說蘋果去搶這個市場會毀滅他們,但我覺得還好,就是整個市場的拓展應該是會變快的。
好,下一個看點就是 Apple CarPlay。這個 Apple CarPlay 的推出,我覺得會對整個車用市場造成很大的衝擊。這邊講的 CarPlay 是這一次公布的,之前的 CarPlay 跟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就是你花一點錢然後去改裝一下,你車子上就有一個 Apple CarPlay,你可以拿來打電話、聽音樂、聽 Podcast 或是用來做 Google Map 導航、Apple Map 導航等等的。那只是現在這個 CarPlay,就是讓 Android 跟蘋果之爭,可能從本來的手機、平板、行動裝置,拉到了車載上面去。也就是說未來你買車的時候,你可能可以選擇你要使用 Android Automotive OS,還是你要使用 CarPlay,還是你要使用可能車廠自己自製的一個介面,可能會變成這樣的一個狀況。
因為未來的儀表板是數位儀表板,所以跟你現在傳統指針式的那個是不太一樣的。Apple 這次 CarPlay 它所釋出的數位儀表板,我覺得看起來是非常的耳目一新,上面東西都可以自定義,還可以選擇你要的顯示方式,然後它是整合的,包含像是時速表、檔位、油位、或是可能你目前車上的雨刷水剩多少、或者說車子的溫度是多少,所有東西都整合進去。就是不是像本來的 CarPlay 可能只有提供你娛樂跟導航的功能,像你車子的基本功能也會在那邊顯示,甚至可以像特斯拉的這個車載電腦一樣,它可以去調整座椅、然後調整可能椅子的加熱等等的,全部都會整合進去。
那根據它發言人的說法是這樣,就是說目前美國的車子 98% 都是有支援 CarPlay,更有八成的買車民眾只考慮有 CarPlay 的汽車。後面這個數字我是打一個問號,就是真的大家都只想要買 CarPlay?這個我不確定,但是大部分的車子有支援 CarPlay,這是真的。像是 Volkswagen 集團下面的車子,就連比較高階一點的 Porsche、Mercedes-Benz、Volvo、Honda、Audi、Nissan,他們全部都有支援 CarPlay。
之後可以看到的狀況,應該就是像我剛剛前面提到的,反正你車子買了之後,上面的顯示你是要用 Android 系、還是蘋果系、還是可能他們原廠自己做的,未來可能都是消費者可以自己選擇的。也就是說,蘋果現在變成一個很純的車用相關的類股,我覺得車子的發展它也沒有錯過,即便可能現在它的 Apple Car 大家不知道在哪裡,自駕這部分可能大家也在懷疑說它的可能性高嗎?它的團隊真的有這樣子的人嗎?但不管,它已經先透過 Apple CarPlay,然後直接去切這個市場。這個市場的延伸性我覺得是蠻大的。
而且這是我開了特斯拉之後才知道的,就以前會覺得這個車用的電腦可以幹嘛?不就是可能換個介面,那變成觸控,有什麼新潮的地方嗎?直到你開了特斯拉之後你才知道說,我靠,它有這麼多的可能性,上面可以抓一些遊戲或是一些額外的加值服務,看 Netflix 什麼的,都可以在吃飯的時候看,但你不可以邊開車邊看,可是它一定會有些妥協的空間,讓你在車子裡面也可以找到消費。就連你沒有在車子裡面,像是如果你抓了 Tesla 的 App,它裡面有些訂閱功能,其中一個像我覺得蠻新潮的,就是說它可以讓你車子解鎖時速,再變得更快一點,就是 0 到 100 的速度再加速上去,然後多 6 萬多塊,你就可以開了自己一個服務。那可能它有一些周邊可以在上面賣之類的。
所以當蘋果的 CarPlay 整個介入到現在的車市裡面,那大家都有裝的話呢,蘋果其實可以在這邊塞入蠻多潛在獲利的機會。除了這個每個 CarPlay 有一個單價之外,那之後可能有些訂閱服務可以在上面推出。所以我覺得因為這樣子,蘋果整個可見的市場是拉到很大很大,就是車子這一塊。雖然我們目前沒有看到蘋果自己的車子,可是它用 CarPlay 這招是直接暴力的切入了,讓蘋果這家公司我覺得它估值有上調的機會。
然後之後面就是硬體部分的升級,這邊就沒有什麼新意,反正就跟過往一樣,更新、更快、更厲害、多一點速度什麼的,但說實話你也感覺不出來。這次的 M2 晶片是採用在 MacBook Air 上面以及 MacBook Pro。MacBook Air 是售價大概在 37,900 塊跟 46,000 塊之間,同時有兩個新的顏色:星光色跟午夜藍。這個顏色部分也是蠻多人買蘋果會考慮的點,反正東西就很強了,重點是要外型,我要買 skin,跟我們玩遊戲儲值買 skin 一樣,買 skin 之後你的角色不會變強,但看起來就是爽。這個 MacBook Pro 售價在 39,900 塊,因為它只有 13.3 寸的,像這個我就不會考慮,我還是要買最大的,我已經用了兩台 MacBook Pro,然後都是直接買螢幕最大的頂規,所以這次沒有看到,那應該就不會選購。
反正就是這樣子,這整個發表會看下來,比較值得注意的就是前面那兩件事情,那兩件事情開拓了很多可能性,因為至少那是新的東西,至少那個是可能讓蘋果在既有估值上面可以再往上墊的一個空間。所以我覺得算是這一次 WWDC 上面最大的一個亮點,這邊也分享給大家。
我剛剛前面有提到說 Nancy Pelosi 她老公使用了 LEAPS 去抄底 Microsoft 跟 Apple,這個工具我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因為我後來看到討論區有人在問,所以稍微跟大家複習一下。你可以去找一本書叫做 Joel Greenblatt 的《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裡面有一個章節來講這個,或是你去找到我的某一集單集,裡面曾經有跟大家聊過 LEAPS,你就可以稍微去明白一下這個工具。
但這個工具其實就是眾多開槓桿工具的其中一種,我覺得它是屬於相對保守的,因為它是使用深度價內的遠期選擇權,這跟一般賭身家用的那一種遠價外、近期的選擇權是剛好相反,那種就比較像是樂透。LEAPS 這種深度價內的,它比較像是某種程度的開槓桿,所以你可以去算一下它的隱含槓桿怎麼樣,就用它的權利金就可以推出說這個槓桿的成本是什麼樣。
但你知道其實每個槓桿方式,它都有其 pros and cons,都是有好處跟壞處。不管你是使用現股的 margin 融資、還是你使用兩倍或三倍的 ETF、或是使用期貨、或是使用認購權證、或是使用這種深度價內的 LEAPS,其實每一種都有它壞處,都有它適合的地方,那也有它可能比較不利的地方,這完全是要看你的場域去進行,就是你是什麼樣的規劃。
所以其實使用槓桿,我覺得先決條件就是第一個,你在市場要有相當的經驗。其實各個券商它也都是這樣規劃,像美國的券商就是你要有一定程度的交易經驗,至少你那個自評表你要填很有交易經驗,它才會給你開 margin 的權限。只是一般人可能沒有在屌那個,我全部都勾「我很多年交易經驗」、「我很理解」,結果搞到自己被打爆。實際上其實本來槓桿工具,就是你懂自己在幹嘛,你要使用它並不是一個萬惡不赦的東西。所以像 Paul Pelosi 他其實就是長期都是使用 LEAPS 作為一個工具,像 Michael Burry 他也是蠻喜歡使用選擇權做一個工具,所以其實工具都沒有真正的好壞,就是看用的人是怎麼樣去使用。
這邊就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槓桿這件事情,因為現在行情沒有太好,所以現在講這個,我覺得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雖然我本來講說,下單權限在你手上,你聽了人家講什麼你馬上去做,你也是活該死好。但我自己現在已經會有一點那種社會責任的感覺,就覺得至少可以幫忙大家一點,雖然下單權限真的是在你手上,你自己要去死,那是你家的事情,但我還是覺得我可以幫忙一點,就是在可能行情不好的時候講激進的東西,行情好的時候就跟你講保守的東西,救一個是一個。
所以像現在這種行情不好的時候,我覺得可以稍微聊一下,因為既然有提到這個 LEAPS 的東西,提到開槓桿。其實槓桿這種東西,真的不是十惡不赦,在一些指定的場域,然後指定的心態,就是說你完全知道自己在幹嘛,那你也有相對應的規劃,其實你要用並不是不行。所以在一些 QA 裡面,那一種現金流很強的聽眾,像上幾個禮拜一個什麼月入四十幾萬的,然後之前有那種月入十幾、二十萬以上的,他們要開槓桿,我覺得還好。
因為這個觀念其實並不是說非常的辛辣,或者沒有突破性,其實真的有蠻多人一直都是這樣做,像是有一本書叫做 *Lifecycle Investing*,對於這些想要預支生產利益的聽眾,可以去找這本書來看。我沒有把它放進去我的書單,因為我覺得它的中文版還好,而且我覺得它觀念其實蠻簡單,其實你這邊聽完之後你應該不用去找這本書來看。
那麼大家都知道一個狀況,就是年輕的時候你有的是時間,可是你沒有錢;那相反的,等到你老的時候,你可能是有的是現金,可是你沒有時間了,你可能雞雞軟掉、你走不動、膝蓋壞掉。所以在年輕時候,我們都知道說,在我們退休之前我們都是有生產力的,而且我們都會持續地去工作、然後去榨出更多的錢。那你有沒有大膽的想過一個想法,既然我們都知道我們那個錢只是按照未來的月份跟年份,它會輪流進來,只是還沒有到,那我們可不可以去預支這個東西?所以就是有點類似貸款的觀念,先去預支我自己未來的一個生產力,那我透過的方式怎麼樣?我就去融資。因為當然不可以跟老闆說你先給我後面六個月的錢,所以我就去找一個可能比較便宜的槓桿的方式,然後把錢貸出來,把這筆錢丟進去市場裡面,而且積極一點,帶有一點槓桿,可能使用兩倍的槓桿。然後在每次的入金,我就去維持我的這個兩倍的槓桿,直到我接近退休年份的時候,我就開始去慢慢的降槓桿,等到我退休的時候我可能是直接回到完全沒有槓桿的狀況。
這個就是 *Lifecycle Investing* 它教你的一個觀念,就是說因為你年輕的時候你是有生產力嘛,你是知道這個錢就是會進來的,所以你可以適當的使用一點槓桿來加速自己的這個人生的規劃。所以像是房貸,在 *Lifecycle Investing* 裡面的觀念就是,它是一個很不錯的東西,因為它的價格是相對穩健的,那同時你是預支了,像這個房貸可能是 30 年、40 年,你預支了你 40 年的一個生產力,然後你來參與這個資本成長的一個過程。那股票市場可能就是使用指數,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像這樣的觀念,其實我覺得如果你今天是現金流相對強勁,生活上不會因為你扣掉日常支出消費,然後你就完全沒有錢的人,你是可以去想看看這個東西的可能性。就你可以找這本書來看,或是你可以自己仔細的規劃看看,就是說假設我很明確知道在接下來的一年我可以賺到多少錢,我的工作是相對穩定的,那我先把這筆錢貸出來參與市場。也就是說我現在先預支可能未來一年半的,然後等到一年半之後我再預支未來一年半的,依此類推,我一直讓那個槓桿水位維持在一個一定的範圍之內。那我透過這樣子,我去參與市場長期的一個發展,我們知道說標普可能過去到現在幾十年的預期報酬可能是 8% 到 10%,這個是年化之後。如果說我們加上一點槓桿,這個報酬率可能就會變得相對的漂亮,但當然因為你使用槓桿,所以你的下檔也會變大。所以就是說這個東西只能夠用在,你還是有生產力的時候,他才會教你等到老的時候,你就應該把這個槓桿去化,因為老的時候你已經沒有辦法去承受這樣子的一個波動了。但年輕的時候,也或許你可以去承受這樣子的波動。
如果說你把 *Lifecycle Investing* 的觀念拿下來套的話,其實在槓桿工具的選擇上,就會有很大的差距。因為作者也跟你強調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說你不可以被 wipe out,你不可以被掃出市場,因為掃出市場你的東西就沒了。那你要怎麼樣不被掃出去?其實一般來說我們都會講說,一個很好的槓桿工具其實就是期貨,因為期貨你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開到很大的槓桿,即便你不想開那麼大的槓桿,那槓桿是可以自己調整的嘛,你保證金放多一點,你的槓桿就會變小嘛。所以期貨看起來是無懈可擊,但期貨在這個案例上未必,因為它是一個會遇到這種 margin call 的東西,就是我今天如果遇到一個 NASDAQ 的腰斬的狀況,而且是急速的下去,直接幫你斷頭掉,那你可能部位就不見了,那這個可能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衝擊。但它也有教你說,其實就算你被掃出去,你應該趕快把它補回去兩倍,就是你之後再補回去,其實因為你距離退休的年輕還夠長,所以你應該都還救得回來。
那我們先不講這種極端狀況,反正就是在大多數的狀況,你會知道說一些槓桿工具的選擇,在這邊就可以馬上示範出我剛剛前面提到的「各有好壞」。因為你使用期貨你會遇到 margin call,你使用 margin、你使用現股融資你會遇到 margin call。但如果你是使用像是書上跟你建議的兩倍、三倍的 ETF,其實這個是我平常不建議的商品,但一樣,我們今天只是在跟你介紹一個新的觀念,然後有書上是這樣跟你說,這個書確實是有蠻多現金流強健的地方股友他們是照這樣做,所以我就先當成是分享,我先不管這個工具本身的評價是怎麼樣。
那他的想法是認為說,如果你今天使用現股去買這種兩倍、三倍的 ETF 的話,那就算你今天遇到腰斬,甚至跌掉四分之三,你都不會被斷頭,因為你是使用現股,它只是可能帳面上的表現會很爛。就像是 TQQQ,它在科技泡沫的時候還沒有退市,但如果我們今天回測科技泡沫的時候,你要知道你的 TQQQ 三倍槓桿那斯達克會跌掉 95%,大多數人可能遇到這樣的狀況,你是直接腿軟,然後在過程之中我相信不用等到 95%,可能跌掉五、六成,你就已經把所有部位都砍掉了。所以其實你還是要知道說,就是如果你要去預支未來的生產力,然後使用槓桿去買這些金融商品,你都要知道最壞的狀況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就這麼講墨菲定律。
那這本書雖然它的觀念我覺得在一些場域上是可以採用,但你真的要拿進去資本市場用,我還是會覺得你要有相當的經驗,你已經見證過幾次的多空循環,你已經見證過幾次的熊市,那你知道這個狀況會大概長怎麼樣,然後你可能再去使用這樣的一個工具,作為你的,就是所謂的這個,先把未來的生產力拿出來預支的一個動作。
那我覺得最近的股票市場,會讓我突然想要分享這樣的東西,是因為我們目前看到的狀況,就是「sell everything」瘋潮,大家正在瘋狂地賣出各類的資產,股票、債券都把它變成是現金。大家都以為說是因為市場上現金沒了嗎?是因為升息?實際上我們看到隔夜逆回購還創了歷史新高,市場上的浮濫資金多的,只是大家都選擇撤出各類的資產,因為都覺得現在 cash is king。
但 Morgan Stanley 有新的說法,「cash is trash, stock is trashier」,現在股票資產其實已經變成一個垃圾中的垃圾。但我自己覺得實際上的狀況其實不是長這樣子,就是他算是一個我尊重的投資大師,但他講這個話真的是怪怪的。我們知道其實你的實質利率,就是你的名目利率要去減去你的通膨,就算現在利息到 2% 好了,通膨是 8%,所以等於實際上是負 6%,就是說你現在……當然這比較激進的說法,如果你真的知道怎麼樣置產的話,你應該要盡可能地去貸出更多的款,然後去做置產的一個動作,因為實際上我們一年的購買力目前是用 8% 在遞減。你也知道嘛,你買個東西,早餐店的東西貴個 10% 或什麼的,那個其實就代表說你的錢是貶了 10%,因為那是一個相對的觀念。
就這樣想一下,大家覺得美元很強,那也是一個相對的觀念,因為美元相對於日圓、台幣什麼的,它是很強沒錯,可是它相對於資產,它還是爛貨。就是錢呢,在資產面前為什麼會是爛貨的主因,就是因為資產價格一直在墊高,就連你的什麼蛋餅什麼全部都在墊高,日常消費、買車子、什麼房子全部都在墊高,所以相對的你的錢就是變小嘛。可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竟然很多人正在拋售他手上所有的資產,然後希望趕快去變成是現金,所以讓我覺得格外的諷刺。
那在一般的場域裡面,就是假設今天是沒有這麼大的恐慌的話,當你今天遇到通膨的數字開始上升的時候,其實正常的觀念是會告訴你你應該要參與投資,不管是房地產還是股票,你應該要參與,因為只有這樣的東西可以去抗通膨,現金在長期來看都是不可能可以抗通膨的。所以當你今天知道實質利率是負的,那錢當然是能借就趕快借,那只要知道這個東西怎麼樣去生更多錢就可以這樣做。
所以其實在每個這個槓桿工具以及方法採用之前,都要知道一個前提的觀念是,你知道你自己在幹嘛。如果說你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沒關係就先看別人用就好,因為你自己去小孩開大車的話,其實很多時候是讓自己加速進入棺材而已。
剛才分享東西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現在的資本市場是屬於相對困難,特別是比起前兩年,因為我們節目是 2020 開始的,那剛開始的時候是很爽,因為那時候是 3 月有熔斷潮,但其實我們是在大多頭年裡面,然後面向觀眾的一個東西。那之前跟你講的風險的東西,可能在今年才慢慢的一一體現出來。那等到現在可能大家對於市場上都是全面看壞,連最多的多頭,什麼 GM 代表們自己都可以看空的,那我反而開始跟你一些相對激進的東西,讓大家參考看看。因為你要知道其實每一次的這種所謂的多空循環,但我們不知道這波走完美了沒,但其實每次走完之後都會有新的股神產生,然後其實就是一個財富重分配的過程。那在過程之中有準備好的,然後膽子是夠的,同時膽量也夠的,可能就是下一個富豪。
好,這集到這邊,我們接著進入 Q&A 部分。
第一位 23309 菜:
> 癌大好,五星吹捧。我想請問一下,假設今年癌大您剛大學畢業,那對股票投資有興趣,會從事哪項相關的工作呢?如果是要賺很多錢的話,那是不是只有 MA?如果 MA 沒有考上的話,會去找一份跟金融或是股票無關,但高薪的工作?希望能給明年要畢業的菜雞一些方向,謝謝。祝癌大每年賺大錢、打敗大盤。
好,謝謝你。我當初找的第一份工作,根本就是跟我自己喜歡的沒有關係,就是因為我知道它薪水很高。MA 的話,其實如果你學歷不夠就不用考慮了,那個東西一定是給海歸或是頂尖學歷的人去的,學歷不夠去那邊大概就是被人家羞辱而已。所以如果你的學歷不錯,你可以試看看 MA,但是那個也是可能裡面所剩無幾的才可以拿到高薪。
再來的話,如果你真的對股票很有興趣,要看是什麼樣的形式。像我自己對股票有興趣,可是我還是選擇去找錢多的地方,因為我要自己把錢滾出來。但有些人可能覺得他對股票有興趣,要當營業員或什麼的,如果你覺得這樣也可以幫你學習到東西,那或許你也可以考慮這樣的一條路。所以要先認識一下你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像我那時候認識到我自己是我需要的是錢,我不是需要環境或什麼的,所以我沒有想過說什麼要當營業員或是股票相關的東西,都沒有想過,反正我就是需要錢。
下面一位這個中年肥宅:
> 槓桿開好開滿嗎?癌大你好,第六次留言希望可以被唸到。小弟我最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美股台股一直跌,手上的部位都跌爛了,在考慮是否要房貸增貸來攤平。目前房貸增貸的利率是 1.31% 再加一碼。雖然癌大一直說這階段要去槓桿、要去槓桿,但如果本業有穩定現金流,足夠支還每個月的增貸,現在提早借錢去投資,是不是一個可行的做法?因為貨幣理論上是一直貶值,提早把錢取出來等於減少通膨的損失,這樣的觀念是對的嗎?再請癌大為小弟解惑,謝謝。
你看我每次都講說我跟我們的聽眾有那種心有靈犀,我發誓我真的都不會先看 QA,我都是節目時間到了,然後來唸 QA。所以他問的問題,完全就是我今天 Part 2 在講的東西。如果說 Part 2 這邊聽完,你覺得你是適合的,你就可以嘗試。當然還是要強調,任何的槓桿都是把自己放到一個更加追加風險的地方,你要知道有時候當你覺得這個地方像你講說已經夠低的、已經跌這樣,有時候一低還有更低,這個真的是不要去低估市場可能會造成的破壞。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使用槓桿,你可能心性要很強健,可能經驗要很豐富,再來考慮。如果說是一個剛進股票市場一兩年的,你只是單純看到東西跌下來,你就想要去攤平的,其實蠻多時候你這時候去攤都是死。應該很常聽到高手都會跟你講,不要有事沒事在裡面亂搞攤平,雖然一些價值投資它的做法就是越跌越買,可是我覺得那也有一點倖存者偏差的味道在裡面。
因為像我自己就認識好幾個價投人,很強的喔,不是廢物喔,可是就是在某一次的戰役裡面,可能因為資金沒有控好,一個東西覺得這個就很好,就一直攤,好像可能近年就是很多在中概股上面,因為他覺得真的夠便宜,他就一直買。當然我們不知道會不會兩三年後它 sexy back,一個轉身,他們真的變富豪。但現在看起來就是非常慘啊,如果說這些東西真的被習近平整改搞一搞,它就不見了,它就倒了,你不就死了?我一堆朋友跑去壓什麼貝殼啊,然後有壓新東方的,有壓什麼騰訊,我覺得又還好,因為畢竟就是一個大公司,就是它要死的話,其他人應該死光了。但很多跑去壓中概股的這些價投人,就是因為有你這樣的觀念,夠便宜我就一直攤一直攤,然後攤到後來整個爆掉。
所以,攤平一直以來都是我比較不推薦的做法。但如果你很明確知道你自己在創什麼,那指數的話,像指數你要攤,我覺得就相對個股好很多,因為指數畢竟就是一個加權的結果,所以它不會倒閉,但是公司是會倒閉的。所以還是要去評估各項風險之後,那知道自己可以做,再試看看。那一樣,都是先小量試試看,不要一次就要卯起來 all in 衝進去,因為這個會把自己放到一個未知的風險裡面。
下面一位這個熱帶小雨林:
> 我每集學貓叫,一起喵喵喵。癌大您好,雖然你是我的偶像,但身為資深鏟屎官,要跳出來替貓貓說話。我的貓並不像您說的沒有人性,我也不是抖 M,牠就會理我,牠就跟狗一樣,我叫就會過來討摸。然後又愛乾淨,會拉屎在貓砂裡,我人也腦袋正常。所以我的貓愛乾淨又跟狗一樣有趣,那最重要的是,我的貓會後空翻,你要看嗎?(要我去看的意思),Netflix and chill and watch your cat doing backflip。他說,夠有趣了吧,那我絕對不會說這隻貓是個案,因為從小把它跟狗養在一起的關係。所以像癌大您不要只愛狗,也要推廣領養貓,謝謝。
那我有問題要請問主委(唱歌我跳過)。
剛剛說每個人都叫我唱歌,然後他上面講的那個應該是,我有一集在回答狗狗的,媽的戳到一堆貓奴,我也傻眼。有些跑到 IG 私訊,然後像他這個跑來留言講說我是不是不愛貓,我都只推廣養狗。拜託我之前有撿一隻貓回家,我在台東做飛行訓練的時候,我們八個同事撿一隻貓,不知道為什麼到最後面是我帶回家,明明就是八個人講好一起要撿的,然後最後面變成我帶回家。然後這隻貓現在在苗栗,變成我爸媽在養,當然我還是會回去苗栗看這隻貓。所以以前也是撿過貓,也是高中大學看到貓會餵,所以並不是說這麼偏心之類的。
只是當然就是看到狗之後,會覺得相對就是,狗它真的是一個比較友善的動物。不是說貓不好,不是說一個東西好就代表另外一個東西是壞,貓當然也是很可愛,貓當然也是很香。像我就喜歡去聞貓,把鼻子塞到它的那個脖子或是頭頂之類的,那個非常非常療癒。所以並不是說沒有在推廣貓咪,然後我覺得當然,貓咪跟狗狗,如果大家可以幫忙的話,就是去那種收容所,然後去領養,可以的話都是先去領養。我知道有些人還是會想要去買一種品種貓、品種狗,我也不會想要去怪你們怎麼樣,因為是個人的選擇。只是如果你沒有那麼挑的話,其實真的有很多這種流浪動物他們是需要家的,就去挑他們。後面那唱歌就算了。
下面這個我確定你善良:
> 聽眾 12 點前睡,小英下台,澤倫斯基執政。那想請問癌大,最近看完《致富心態》有點抓不到重點,吸收不到,是我智商太低嗎?那另外想請問癌大,小弟要準備結婚,對方開聘金 36 + 6 萬餅錢,那雖然付得起,那只是想到對方家人很常出國,然後他爸媽很早就退休,也沒有什麼存款。我高中開始打工存錢,30 歲了沒有出國過,有點怕之後會不會要多負擔一個家庭,然後連出國夢都不用想了?謝謝癌大回覆,祝癌大永不遇到丈母娘。
這個東西我講出來一定會得罪一些人,就是我自己都會覺得,你嫁女兒收聘金,幹超奇怪,幫你在賣女兒?你女兒是商品是不是?但我知道台灣就是很多家庭有這個習慣,所以只能說,這就是一個過一個坎,因為如果是我就講是我自己的案例,你跟我講說收聘金,好,這個收到了,我會好好存錢,然後跟你說「謝謝再聯絡」。我也不會去針對我女朋友怎麼樣,反正我就是不要付這個錢。你要我結婚買房子出多一點什麼都 OK,但是你要我付聘金,我就超奇怪,幹什麼是買你是不是?那我今天付了之後,你是不是要幫我打掃洗地?還說什麼我付這個聘金是因為你是一個公主還啥小的?那從此以後是不是在家裡,我們生活上也可以有這樣子有價交換?我覺得很奇怪,這種有價交換在婚姻關係裡面非常奇怪。但如果這個別人家庭真的堅持要這樣子,你還是要做出你的取捨,因為這就人家要的,所以還是自己評估看看。
下面這個就像怎麼辦:
> 就像怎麼辦?癌大你好,男友是癌大的狂粉,他剛認識一直猛推擊推,推到我現在比他更準時收聽。想幫今年 30 歲的男友問,如果有兩個工作可以選,第一個是錢多,但未來能跳的機會比較小眾,工作相對沒興趣,那職場年齡較高。第二個反之,錢少(年薪大概是 300 跟 200),想聽癌大的看法,這樣該怎麼辦?感謝癌大。
雖然我的認知是跟很多主流想法不一樣,很多文章都會告訴你說你應該要做你喜歡的東西,然後 money will come after,就是錢會在後面跟著來。我是不相信這種屁話,就是我覺得直接去找錢多的東西做是還蠻合理的,在我的認知上我會這樣子做。
但是如果是這個案例的話,因為你錢多也不是完全只看你當下一年內,因為一個可能後面是有這個更高的機率可以跳到更有錢的地方的話,那這樣綜合評估的話,我反而會選後者。因為雖然年薪差一百是差蠻多的,但另外一個至少是你有興趣,那同時可能就是剛好相反,他未來的機會也是更多的,所以這兩百萬搞不好只是一個暫時的,這時候選後者就變得很合理,所以我會這樣子選。
下面一位宋三週結論:
> 被疫情完敗的一個人。癌大安,五星路過,只上天聽。今年 3 月帶著買房頭期款反向創業,想說疫情差不多到一個段落了,沒想到 4 月疫情爆炸,到現在完全沒有收入,手上的台積電和聯電套到不要不要的,真的是難熬啊。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該聽經理大人的建議,等疫情結束再闖盪。趁一下癌大人氣偷打廣告,臉書搜尋「先饌小館」,小王子的「小」,餐館的「館」,主打牛肉冷凍食品,也有紅燒、有清燉,搭配筍乾、豆乾等滷味,在家就可以享受。還有隱藏菜單獅子頭跟香腸。
你…你…這時候講我中餐還沒吃,聽到現在我就餓了。他說歡迎喜歡嚐鮮的還有嚐鮮優惠,聽到買存你不是在誇張之類的廣告,好啦,有興趣的朋友你直接到那個留言看他還要講什麼。
下面一位這個洗多穿海夢:
> 留言累計五次。癌大您好,有幾個問題想請您解惑。
> A. 我目前的策略是 10% 現金 + 20% 富邦美債二十年 + 35% VT + 35% 00608,都是定期定額。預計年老退休後就每半年依比例賣一些當生活費,那這種退休提領的規劃會不會想得太美好?有無我目前看不到的風險嗎?
> B. 一般存股仔的目標是每年領的股利能夠超過年支出,就差不多是財富自由。但投大盤指數,投資景氣循環每年也都不一樣,那去年的帳面獲利可能已經財富自由,但今年的帳面可能又要賠本,甚至出現為了提領生活費而賠本在賣的情況。那隨意景氣波動的指數投資派,該怎麼樣判斷已經是財富自由?
> 最後祝癌大操盤如有神助,閉著眼睛買什麼都能賺。
那如果你今天是用這個股債配置的話,那基本上就是直接參考今天有跟大家分享的那個 Four Percent Rule。我覺得 Four Percent Rule 是一個還算相對保守的一個規劃方式,也就是說今天你的資產的總額,然後去乘上這個 4%,如果這個乘出來的結果是可以 cover 到你一年的生活費的話,那你又是在差不多五、六十歲退休的話,等於說這個錢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以領到你掛掉應該都 OK。
那如果你今天是提早退休,你是二十歲退休,那 Four Percent Rule 就是 not applicable,或者是沒有辦法去採用的。如果說你的消費是特別高的,那可能這個 Four Percent Rule 也沒有辦法去採用,它是一個相對籠統的概念。那我覺得你可以用類似的概念去推看看,就是如果今天每年提領 4% 會怎麼樣。
再來就是你提到的這個,把錢領出來,那今天又是遇到市況不好。這就是不管你做什麼樣的投資,如果你是要靠投資的本金過生活的話,你一定都會面對到的狀況。但是市況不會永遠都糟,會有好的年也會有壞的年,那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我每年都是提領固定比例的東西出來。那因為你今天可能已經滾了一輩子三、四十年以後了,所以可能相較現在看起來,感覺就不會這麼痛。因為如果你是去年的十月、十一月才開始丟的人,那當然你現在領就會覺得,我根本就是投高點然後砍在低點,很奇怪。所以這個東西其實看長之後,可能那個感覺會完全不一樣。
那我覺得股利族可能就單純用殖利率去推,但是你要想殖利率也有可能有一天發不出來。所以其實每個方式都有其好壞,那如果是指數組或者說這種股債配置組,就是單純的抓一個提領的百分比來算,稍微推一下,記得還是要跟你預計要退休的年份去做一個交叉比對,那這樣子大概抓一個你退休的開銷,其實還算 OK。
下面一位這個癌大買後壁:
> 優質好節目,五星先吹爆。癌大想請問,您現在還有在健身嗎?一個禮拜會大概練幾次?好奇現在有了小孩還會跟另一半一起健身嗎?以及知道癌大是個看電影會先看劇透,劇情細節才會去花時間看,那請問你在打《艾爾登法環》這種大型開放式地圖的時候,你會先看攻略拿物件,然後破劇情嗎?還是大部分的時間會想透過自己的能力探索一切?然後最後是想問癌大會想繼續破完法環,來追隨我們那位被大樹守衛虐的腳步嗎?那祝癌大全家身體健康,諾亞未來可以平安長大,校正回歸長大,謝謝。
第一個就說現在還健身嗎?其實我已經一段時間沒有去健身房,因為之前他們弄了一個什麼三劑禁令,我就只有兩劑,要廢話,但是只有兩劑,因為我就確診過了,確診才沒有多久再打第三劑,這個在國外都是不建議的,你一定要等一段時間嘛。所以要弄那個三劑禁令,我覺得超智障。所以好,我就不去健身房,然後我健身房還到期,我家隔壁要開一個新的健身房,我之後應該會去那邊開會員。那其實都還是有去健身,大概一個禮拜會去兩次,我只是因為下雨等特殊狀況,所以沒去就在家裡把啞鈴自己在那邊尻。
然後再來就是說,是不是打遊戲也會去看攻略什麼?一般都會自己先破看看,那沒有辦法就直接看攻略,就不會在那邊跟你硬盧。其實我就是一個很討厭驚喜的人,所以像我老婆跟我講說什麼生日要送我什麼東西,「你就等你就等,surprise, surprise, 讓你 happy」,我就說不會,這不會讓我 happy,你要先讓我知道什麼東西我才 happy。就是我自己一個比較奇怪的人,所以我對於劇透或是劇情的攻略,然後怎麼樣可以更好,這個我都會蠻樂意先知道的,我先知道我也不會覺得因為這樣子就沒有什麼新鮮感,我反而覺得先知道對我來說是比較快樂的。
再來就是會不會去把這個法環破完?不會,因為我覺得這個法環真的是花了很多的時間,它很好玩沒錯,我剛大花太多時間了。那我們其實每天還是有很多事情要打,所以可能就是慢慢的,有空再把它摸完。類似那個《巫師 3》也是花了很多時間才把它摸完。
下面一位這個許願滿:
> 沒有沒有,汪汪,喵喵。然後這好久沒有出現的許願滿。
> 6 月 6 號是一個我喜歡的 podcaster 股癌謝孟恭的生日,雖然錄音的時候已經過了,但還是可以請你用酸民的聲音祝他生日快樂的。今年績效合一陣,節目一直錄下去。
這個今年的績效,台股是已經有贏大盤,美股還差蠻多的,因為美股我最主要的標的就是特斯拉跟輝達嘛,這兩年讓我很爽的標的,在今年就業力大引爆,所以今年還是落後大盤,希望可以在接下來半年追回去。然後謝謝你的生日祝福。
下面一位新竹胖宏:
> 五星推爆屁股,Wife from 上班打瞌睡時代就開始聽,聽過憲哥插手,然後股匯雙殺、結婚生子。請股癌祝台中 Amber 明年過自己的母親節。
這什麼意思?這個是,你要把她甩掉,所以明年就叫她自己去過母親節?還是說你跟 Amber 要生小孩,然後明年換她可以過母親節?這個你要講清楚,不然就很奇怪。又看到 Amber 這個名字,我會怕,想到 Amber Heard 我真的會怕。所以我不確定你是要警告她,還是你是真的要祝福她,我就照念,然後這個「台中 Amber 明年過自己的母親節」。
下面一位羅東 Chris:
> 五星吹完癌大,吹到軟腳。癌大好,我是羅東 Chris。很感謝癌大在兩年前創辦這個頻道,能夠接觸癌大的節目是因為女友推薦的。第一次聽到癌大講有的男生打嗝、腳汗臭(就是我),女友每次聞到都很不爽,讓我覺得這個頻道好好笑,也讓我踏入投資這塊領域,也讓我抽到上次活動的椅子。那真的是感謝這個頻道。對了,其實我在一個月前跟女友分手,但我還是希望癌大可以幫我跟 Karina 說:「祝 Karina 5 月 27 號生日快樂。」這時的你應該還在同情的路上吧?雖然晚了幾天,有沒有驚喜到你?不會營造驚喜時刻的我,希望在最後的時刻給你一點這種感覺。那最後祝癌大和你的立足點諾亞,求求你天天健康平安,然後癌大的持股每年翻倍賺。謝謝。
這是一個難過的故事,但其實分手並不是人生的一個終結,可能對於兩個人來講,分開也未必是壞事,就是準備好去面對一個可能更適合自己的人,未必是更好,但可能怎麼樣,人生就是這樣慢慢的滾下去。所以祝這個 Karina 跟 Chris,即便分手了……我怕我這樣子幫你們唸完之後,你們會不會又尷尬在一起。反正總之,不管你們做什麼樣的選擇,都是希望你們是做最好的選擇。那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都知道回頭一看可能都是最好的安排,很多時候都這樣子,就是當下覺得「幹嘛怎麼會遇到這種狗事」,然後兩年之後才「還好那時候遇到這個狗事」,應該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想法。
下面這個台 GG 上班的公務員:
> 五星超棒,第一次留言。從早期開始聽,其他節目都已經退訂了,剩下股癌還是我每週定期會收聽的優質節目。感謝癌大陪伴,讓我每天陪小孩入睡的時候有個好節目聽。
謝謝這個 GG 上班的公務員,肝要養好,要維持是粉紅色的。
下面一位 Deli:
> 本來聽不懂,現在還是不懂,但是開始每集聽。請問癌大身為凡人眼裡的人生勝利組,會覺得人生圓滿已經沒有更多所求了嗎?不好意思沒有動力,或者是反之開掛能夠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請問會覺得買樂透也是一種投資方式嗎?感謝。然後祝癌大一家平安健康,幫忙喵喵。
首先就是說,會覺得人生圓滿無所求了嗎?其實我覺得不會,因為我之前有分享過嘛,就是我最早的加入股票市場的時候覺得每年有 40 萬就很好了,超爽的,每年多 40 萬被動收入。那現在大概一天的波動就是百萬起跳,所以也沒有因為這樣子覺得好像我的人生到這邊就可以去退休還是怎麼樣的。當然還是會追求一種狀態,就是說可能從此不會有更多的壓力。
那其實這個壓力呢,我必須得這樣講,大多數人的壓力都是來自於你的物慾。然後物慾這種東西很神奇的地方,就是說不管你今天賺多少錢,你都一定會找到可以對應你年收入的一個消費。你今天假設是賺一百萬,你就是有辦法把一百萬花光,然後你賺五百萬,你還是有辦法把五百萬花光,因為你會去住更好的房子、然後開更好的車或什麼的。所以其實那個關鍵是在物慾,如果物慾有控好的話,生活壓力就會小很多。
但是你追求的東西還是不會改變,因為其實做股票就是我很大的一個興趣。所以我之前很早期節目會跟大家講說什麼退休什麼的,那所以我會做一些投資。那同時以前也會幫大家打工,以前會幫一些有錢的大戶打工做一些事情,然後現在就不會,因為你已經不需要那個錢了。所以其實不用聽命於人是一個很爽的事情,幫人家工作我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壓力在,那現在是完全不需要。但是你說追求的東西,我就不會改變,因為這個東西真的很喜歡。
然後再來就是說,買樂透也是一種投資方式?絕對不是,因為樂透的期望值是負的,就是你長期去買你一定是慘。所以它比較像是一個,怎麼講,就是彩票形式的東西,賭到就爽這樣,但是它的這個整體的期望是不好的。所以你其實去做任何的投資,要注意的東西都是,你要找一個正期望值的東西。那正期望值的東西,你才可以期待說你花了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大的槓桿、使用更多的本金,它可以持續為你帶來更好的收穫。
你知道其實很多人搞不清楚投資跟投機的差別,就是說,投資的東西就是你每個人用不一樣的方法,可能你都可以稱自己的投資,只要這個方法你確定它是可以量化、他是可以重複執行,那更好的是這個方法你跟別人講,別人做也可以做到,就代表這個方法真的是可行的。但其實有蠻多人,他自己是某種程度的樂透得主,可是他自己不知道。這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的方法只有你可以做,別人都不可以做,甚至連你自己,你說明年可以再複製這個方法?後年會複製?你自己都不確定。所以搞不好那個是靠運氣。你知道其實很多人他分不清楚就是你到底是靠運氣還是靠實力。那我覺得可以複製,那是可以量化的東西,那就是一個投資,它就是一個投資行為。所以樂透沒有辦法複製,那我覺得它就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方式。
下面一位,爛 MH 真的爛:
> 晚安,性。癌大好,最近股票正在坐牢,已經放手兩個月了,也聽你頻道一年左右,然後剛好在忙妹妹的新書,書名叫做《晚安,性》,也讓我沒操作股票這兩個月有另外一個重心。感謝癌大。
好,也謝謝你。
下面一位這個放方的菜雞:
> 股市菜雞,想請教癌大對於未上市股票的看法。同事在去年推薦的聯穎光電,當時股價是 50 塊,近期飆升到 114。當然當時沒有買的我,傷心。近期同事又推薦了台泥循環能源,然後說未來看好,而且是台泥的子公司。不知道癌大對於這種未上市股票有什麼看法跟建議?謝謝。
未上市股票,相對的你的資訊取得能力就很重要。如果說你是……因為他推的這兩個東西我都有聽過,應該是其實都是還不錯的選擇。所以如果你是有資訊能力的人的話,那去玩這些未上市股票,或者是說去參與興櫃的一些股票,我覺得是可以的。但上市上櫃對大家來講就是資訊透明,所以如果你是,怎麼講,就是有別人沒有的優勢,你才去參與這樣的一個投資。
那去參與這樣的投資,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說,不一定要分得很散,千萬不要去重壓其中一檔標的,因為它可不可以活下來,這個機率是很小的。你可以在台灣搞到上市上櫃的公司都是佼佼者,所以你不可以期待可能每一支都可以真的長大。所以在投資上,可能就要參考投資美國 SPAC 或是 IPO 的做法,少量多餐,以小小的資金去打大量的標的,那打到一兩支可以翻倍再翻倍的,可能就可以把所有東西都補回來。
下面這個可憐大學生:
> 可憐大學生,五星吹爆。癌大大,想請教您,我在凱基證券辦複委託低消 30 美,但電子定額低消只要 1 美。如果我想要買美股,是不是可以買一次電子定額之後就取消,這樣就可以只打一單,但是使用最低 1 美的低消優惠?
你這想法可以得諾貝爾獎,當然是不能這樣搞。電子定額是一回事,那你去辦複委託的低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電子定額低消,額外開一個模式給你,然後用扣款的方式,它就可以壓很低。但如果你要打美股的話,他就是每一單就會跟你收那個低消。所以其實我覺得如果是密集進出的,就是你交易的頻率比較高的,一定要開海外的帳戶,或者是你在台灣券商拿到很便宜的手續費才去做這樣的事情。
下面這個 Niki Ee 性:
> 感謝主委將氣候議題浮上檯面。其實如果只是講環保,當然從理想和人類可以去死的角度去講,這很容易邏輯說得通。但是現在氣候變遷很大的重點,是以開發國家的人口占比相對開發中的國家少很多,但碳排卻是高的離譜。所以不一定是人變少就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哪一群人(富裕國家的人民)開始採取行動。反之,開發中國家,大家都知道我們沒有權力限制他們的發展,那他們的人民也有享受富裕的權利,所以已開發國家有責任要提供相對的資金跟技術。
OK,這個責任的部分我是不確定的,但我其實蠻認同他提到的,就是已開發國家去拉抬未開發國家。但這時候又會有一些極端的環保仔會出來講「你們這在剝削非洲」。這個有一本書我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我一時間忘記那個書名叫什麼,他就是在跟你提到這些謬誤,大家會想像說我們今天跑去東非開發,是在荼毒他們。但你要想,如果沒有我們去開發的話,那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機會去出口他們家的東西。就對我來說我一定會賺錢嘛,無利可圖的東西誰要做?賠錢生意也沒有要做,就我一定是要賺錢的。所以很多人會看到說,因為這些開發國家來這邊掠奪,他們是用掠奪這個字,但其實不能這樣看,那還是要看案例去分析。
我覺得他講的是對的,就你提供資金跟技術幫忙這些人,你給他們一百年,他們可能都不知道怎麼樣去開採他們地下的資源。你幫忙他們,你提供他資金跟技術開採,你分到一點,我分到一點就 OK。當然有時候像中國這種就不太好,中國就是一帶一路,然後提供你貸款,然後之後面把你的基礎設施全部吃光,這就是惡劣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東西可以用二元論去解釋,就是沒有什麼是絕對都好、絕對都是壞,就是灰色的。就是有些東西,怎麼講,在好的東西裡面也可以做壞事情,在壞的東西裡面可能有些好的契機。好,所以你講的東西其實我是認同的,就是這些已開發國家去扶持未開發國家,本來就是該這樣子做。
好,那這集節目就到這邊,就這樣,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