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逐字稿 EP287:🛸

日期:日期未知

逐字稿內容

歡迎收聽《股癌》,我是謝孟恭。本集節目由 VTX 贊助。

VTX 防水鞋一鞋兩穿,為投資人開拓雙腳新頂域。Brite 系列,靈活切換你的生活型態。突破的創新設計,官網獨家搶先上市。高規格、高機能,就有跑鞋外型,Brite 一鞋包辦。最佳防水加透氣排汗,乾爽通透一次到位。它的雙鞋墊組合,不管你是上班通勤、休閒輕跑,都可以自由調整。配上高彈力全向膠底,輕盈、穩健、安心自在;加厚型的記憶泡棉,穩定支撐、完美包覆。最後是它的反光識別,白晝黑夜都能展現迷人的魅力。

像我自己本身也是 VTX 的用戶,這雙新的 Brite 鞋我覺得外型好看,穿起來輕巧、方便、靈活,不管是下雨、大太陽、颳風、重訓還是跑步,都可以一雙鞋直接搞定所有的需求。

那這邊它放福利給大家,現在有三享優惠回饋:官網下單一雙就免運,會員享鞋類 5% 紅利回饋,註冊新會員 100 元紅利現折抵,那一點是一塊錢。加碼我們的專屬優惠碼「GOOAOAE12」,再享 88 折優惠。在那邊提供給我們所有需要的朋友們,你可以在連結欄找到相關資訊跟說明。

***

好,昨天有進城去跟兩位地方先進討教了一下接下來的策略、目前的布局、目前的投資狀況。我就跟他們分享了我的美股大翻船,回吐非常的大,是純多單;在台股這邊的多空配置竟然開始倒賺,這個是很意外的事情。也稍微聊了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做,那之後該怎麼樣或什麼的。

我覺得在回家的路上,我就獲得很大的啟發。就是我們在會議上的時候,大哥提到一句:「在同一個地方站久了,後來你就會演。所以你在那邊站,你總會抓到你的時刻,那個時刻到了,你就會飛起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切換來切-換去,只是在那邊就可能變成你什麼東西都沒有拿到。所以像他對於自己員工的教育就是說,他有很多的策略,那他會去要求這些員工專精在你的策略上。這個策略可能今年去做會很差,這個策略可能是突破做的策略,隨便舉例,今年做你就準備吃大便。可是他就會要求這個員工,你還是要繼續做,你就要做這個策略,就要繼續去堅持,因為總會有一天會輪到你的。只是可能在過程中,我們會做一些風控,狀況不好,你可能可以打的錢就變少了,但我重點要追蹤的是你的執行力是怎麼樣,而不是你的績效是怎麼樣。因為他知道其實績效這種東西,有時候會跟行情、還有你使用的方法是不是對應到這個行情是有關的。像這種狀況可能就是做黑 K 策略的,只要是跌破,可能就進去拆的,那他的效果就會非常的好。這樣的人,他也不會覺得說我就應該要給你非常多的 Bonus,因為我知道你沒有很多的方法,只是這個方法可能剛好是適應現在的市場。

然後我在開車在建國北上要轉國一回林口的路上,就想通這件事情。就類似說,我們一般開在路上,建國高架有三條。最右邊是要下閘道的,再來是外側跟內側。有些人會選擇說,我就是挑其中一條,看外側、內-側,我就穩穩地開,跟前車保持安全距離,反正我怎麼樣開,到目的地老實講也不會差了多久,了不起差個五分鐘,簡單方便。

有些人是選擇,嘛是脫韁野馬,就是要內側、外側、內側、外側,甚至有時候切到下閘道,然後在最後面已經接近雙白實線的時候,硬要把它切回來,甚至有時候是明明切不回來,就硬要卡在那邊,然後害後面的人全部不塞車也塞。我現在是這樣,鬼切仔。

然後有些人可能就會像我這種,就是經驗仔。就是我今天開一開,我會知道說其實那一段,要上國一的這一段,你開外側是比較快的。就大家直覺會想到說,我要往內側擠,內側是快車道,台灣人沒有那種內側是超車道的想法,反正內側就覺得這個地方可以開比較快,所以應該會比較快。然後最後面就變成,其實全部人都是往內側擠,然後外側這邊沒有什麼車子,相對之下。所以在外側,你就會看到內側排隊的人,然後你就一路順,順到你開始走一個下坡下去,看到圓山飯店的時候,然後跟著最外側車流匯入,你再卡進去內側。這其實是從建國北開上國一最快的一個方法。當然我現在這個講出來之後,可能方法就會死掉,就大家都知道,然後下次就試看看,我開外-側,所以內側變成比較快。就你發現那個變化是很大的。

反正,就是點類似說,你可以選擇你就是開你的車道,你穩穩地開,總是會到。你也可以選擇鬼切,鬼切就是可能會帶來一些風險。這樣就延伸一個話題,就是如果你要快的話,你就是要承擔一些風險,你有機會會快,當然你有機會大暴死。只是這個風險該不該承擔,以及我們可以承擔多大的風險?要怎麼樣了解自己可以承擔多大的風險?

那其實就有觸發一些類討論。我們之前討論說要怎麼樣讓自己去做提升,怎麼樣讓自己可能變得更強,或是說思考是更周詳的。那其中一位大大的,就是他下面有培訓生,這些培訓生類似學徒在他的交易室,那他就會去搓搓他們,他的說法是這樣:「我就去搓搓他們,我會丟一些想法給他們,然後我會去看他們在幹嘛。」那有些人會被淘汰,但同時也會一直去招新的人進來。所以在這個過程之中,其實對他自己就很有幫助,他可以把他自己腦袋中的東西實現出來,講出來讓這些人知道,然後讓這些人去執行看看,這些人會給他一些 feedback,那這些 feedback 本身就可以幫助他去提升。那在出問題給這些人的過程中,也是很大程度讓他的腦袋保持思考,這是他提升的方式。

那另外一個大大的,他是自己有開公司的,他有好幾個策略要跑,所以可能每一個員工就是在負責一項東西或兩項東西,那平常跟這些人要去做一些投資會議。他說我們今天這個聊完之後,待會我還要再跟他們開一個投資的會議,就不可以回家。就想到他的身價多少,就是他在這邊跟大家開投資會議,他說這就是驅使自己持續進步的一個動力,就是有一些年輕人還是會很拚命,就跟他們一起玩,這就是讓自己可以不停前進的能量。

然後我們就問說那你呢?我就很羞於見人,因為我就是那種廢物。像大哥找我去交易室,就是有幾個朋友都有找我,我都說不要,在家裡比較舒服,就不要去交易室。那不去交易室就算了,我也沒有在找什麼學徒或啥小的,我也沒有在擴大經營,我也沒有找助理,也沒有找什麼研究員。我都很摳門,反正基本上,我自己有自己的內容跟一些 source,那我會跟大家去做一些交換,那可能別人的研究員會拋來給我,跟我討論一些東西,對我來說我就在榨乾大的腦力。

我自己是完全自幹,其實跟我錄節目一樣,我節目到現在還是沒有什麼經紀人、團隊、剪輯師啥小的,就是全部自幹,我可能就是比較喜歡自幹的那一種。但我想說,我自己一個很棒的提升方式,我覺得就是很幸運有做這個節目,所以我才有機會見到你們這些人,不然我一輩子也不知道你們是誰,我可能有聽過,可是我也不會跟你們見面,我也不會處理東西找你,我可能就只是聽過,但是沒有想到說,不要當一個懶鬼,就你出門一下,偶爾出門一下跟大家聊天,就會發現說還是有很多可以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那他們也聊到說,就是為什麼你會有一些比較長線的思維,這個很罕見,就是一般可能真的要到他們那個年紀,有人四十幾歲,才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你三十歲就有這樣的想法?我這樣說,因為我是一個 fanboy,雖然我自己不會想到去擴大經營,然後跟大家一起搞一些有的沒有的,但是我會去盯所有我覺得很酷、很強的人,包含說一些公司的老闆,那一些交易投資上面的 guru 什麼的,我會看他們的故事或啥小的。那像有一些就對我衝擊蠻大的,像台灣有一個非常知名的期貨大師,然後現在他不做期貨了。其實這件事情對我來說衝擊超大的,因為我本身是做現股,然後後來轉期貨,然後就是期貨加現股。就是我最早做現股,那我覺得說期貨這個很大的攻速,它翻身快,大家都會這樣跟你講,它成本低、練兵什麼的。可是你仔細想想,就是台灣有幾個做期貨,然後最後一路做到他老的?大家自己想一件事情,你一定都打聽得到,就是以前那種很強的期貨的,可能後面一大堆都轉現貨,為什麼?這工具真的這麼好,可是為什麼大家會轉掉?答案留給大家自己去思考,就自己想,如果都做得很順的話,如果都沒有問題的話,如果都沒有任何風險的話,跟印鈔機一樣,你不會沒事去把一個東西停掉,你會停掉一定是有一些狀況的產生,不然說可能對自己來說,心理壓力太大也算了。

所以我就說我看了很多這樣子的案例,我也看了很多,就特別是錄完節目之後,那開始有人找我吃飯或啥小的,那去了,我聽過一些大哥的名字,這些大哥很多都跟你講說他在做長線投資,你就開始會想一些東西,為什麼他們最後面都往長線去做?所以我就問他們一個問題,我說如果人家要給你一個菜雞 advice 的話,你會怎麼樣給建議?就是你會告訴他們說怎麼樣做比較好?

那第一點就是,人多的地方千萬不要去。那這個地方另外一位大哥是持不一樣的意見,他覺得人多的地方還是可以去,而且有時候人多的地方甚至是市場裡面最有獲利的地方,也是撈錢可以撈最快的地方。但是就是各種紀律一定要守好,該砍的就是要砍,破你的成本價、理由不見了,就是要砍,你不要去找一堆有的沒有東西說服自己。那第一位大哥是認同,他認同說,只要你可以辦到這種紀律進出場,那沒有問題,人多的地方你還是可以去,可能大家派對一下。但他就覺得他自己可能沒有辦法辦到這麼樣有紀律的把部位給砍掉或去做調整,所以他直接選擇人多的地方,我就是不要去做任何的參與。

那其實「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個說法是非常通用,就是很常見,在股票市場是很常見的一個說法,我個人也是認同。但我覺得有時候還是時間軸的問題,就是人多的地方可能像之前的航運股、之前的 NFT、或是之前 600 塊的台積電,600 塊以下台積電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那時候很多人會講這樣的話,那這個就屬於人多的地方。可是人多的地方就代表他之後一定不行嗎?其實未必,就是可能在之後的循環裡面,他有機會會再一次的起來。因為在 2018 年那些人多的地方,可能最後面他只是一個,你現在回頭看是一個小山,他後面可以再爬得更高,這是有可能的。不過我們如果說以一個短中期的格局思維來看的話,人多的地方他是相對危險,這個完全認同。但如果說是很長期的話,一樣,就是你盡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進去買,即便你看好這個東西,你知道長線會好,可是當今天熱度上來的時候,你就是比較高機會會買在市場給他溢價最高的時候,所以整體來看都不是一個太好的結果。

那第二個給大家建議就是說慢慢來比較快。那「慢慢來比較快」也呼應了我前面所提到的觀念,就是我觀察到很多的期貨英雄、短線英雄,然後後面他都沒有在做掉的東西了。當然可能是因為 A,他在上面有失敗,只是他不會對外講,他就是失敗了,所以就不要做這樣的東西了,不然好好的你不會停下來。不然就是 B,他可能沒有失敗,只是他做到後來發現這個東西要耗費的時間太多了,那可能可以獲得的回報也是多一點,可是就是不值得,所以他選擇不要做,年紀到了不打了。那也可能是 C,這個是最簡單暴力的,就是錢變多了。所以以前對我來說 10 萬塊的本金,我每年 10%,靠北也是 10% 可以幹嘛?可是我現在一億,一億的 10% 是 1000 萬,所以這是非常夠花,大多數人這樣子已經是花都花不完了,所以我當然就不需要那樣的喊打喊殺,我就轉成長線思維。

那大哥的說法是比較類似最後一個,就是說「我現在給你的建議,一定是基於我自己的地位,我自己的身份跟財力狀況所給的建議,但同時我也知道,即便你可能沒有達到我這個等級,你可能少了三五個零,但是你這樣做也是對的,這樣做真的是對的,這就是一個最終的方法,然後它是一個可以實行的方法。」

我們都會這樣給大家一個建議,就類似說我自己知道我自己是剛上槓桿起來的,我也在節目跟大家講,以前什麼一些股票研究了半天,最後面發現不可以融資就不買了,超北爛的。就是單純的,我一定要讓我的部位維持在 250%,只要不能融資,他們要去不要買,我一定要買可以融資的東西。所以即便我最看好這個東西,可是它不能融資,你知道你應該去買我第二看好的,然後它可以融資的,因為這樣可以開 2.5 倍的槓桿。就以前是我這樣子,那我們現在給大家的建議,我自己給大家的建議,也是跟你講說,沒有心要做投資的人就去買 Index,有心的還是要去做分散,你不要 All in,你不要槓桿,就是我們會講這樣子的東西。

好像我們很假惺惺嘛,你自己就不是這樣子做,為什麼你會這樣建議大家?因為你知道這個背後的風險,然後你不確定大家願不願意跟你扛一樣的風險。因為我們聊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們三個就有相視而笑,就是如果我們現在回到身上只有 50 萬,然後又希望在股票上幹大事的話,請問你會怎麼做?然後大家講一樣的答案:「槓爆、All in 很重要。」都是這樣,大家是有一些血性存在的。我覺得因為有這些血性,所以有機會可以成就成不一樣的人吧。就如果大家都一樣的事情,你就是沒有辦法去突出。但相對的,就好像《[聽不清楚]》裡面所提到的,你跟大家講得不一樣,不是說一定就會有比大家好的結果,就是你好的時候你會比大家好,可是你壞的時候代表你也會比大家壞。所以那些會輸到要去賣屁股的,要去借錢還的,一般也是有這種個性的人,而且他們未必是比較笨,他們甚至可能很多是比我們還聰明,只是運氣不好。所以運氣他真的在這裡面玩了一個很大的 factor,然後再來還有時局點,就是當時的時局怎麼樣,那這其實也是運氣的一環,我覺得。

所以如果說讓我們回到過去的話,我們還是會選擇用很瘋狂的方式押注,但是如果用理性的角度來看,我們會建議大家用「慢慢來比較快」的方式。聽起來非常矛盾,所以我覺得可以這樣去總結,就是如果我今天突然間類似穿越了,回到了年輕的時候,當然時局不一樣了,狀況也都不一樣,但是就回到年輕,然後可能沒有這麼多錢,只有兩條腿一個懶懶,這樣子我也怎麼做?槓爆、All in、重壓。我覺得這樣做。

可是如果說我今天可以去跟年輕的我對話的話,我覺得我會建議他慢慢來比較快。那有這樣的差別,我認為是因為你自己明白他的風險很大,那其實你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跟你承擔一樣的風險。當你自己下去做的時候,你會覺得沒關係,反正我就是跟他拚了,死了算了。但如果是跟自己對話,就像是你跟你的小孩對話,因為那個是年輕的自己,所以你就不會希望他去做這麼瘋狂的事情,你也不會認為說他一定要成就一些大事,他才會是一個更好的人。他只要可以穩定的累積,持續的成長,應該就是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健康長大就好。所以你現在跟自己小孩對話的感覺,那算是差不多這樣。

反正大家的觀念都很一致,都會認為說最終會走向這一步,這個是很正常的。那其實你一開始的累積看起來很少,但是他長期滾下來,那個效果也是很卓越的,就是聚沙成塔的一個道理。只是當然一開始大家看到這個小沙堡都不喜歡,都會喜歡隔壁的一個大沙雕,然後想要去怎麼樣,就直接幹大的。即便你可能還沒有那樣的工具,你就徒手,徒手就要蓋一個大沙堡,最後就會因為這樣被壓死。

所以在那邊算是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前輩們的看法,其實跟我節目要傳達的道理很像。我覺得也是因為這樣才可以交朋友,因為像我自己少人家資產一兩個零以上,但是還是可以跟他們一起討論。我覺得可能就是人家有看到的一些你的東西吧,他也不需要曝光跟宣傳,他們都在做自己的東西,所以就單純的可能就是覺得你的 mindset 還 OK 的,所以大家可以交一個朋友。

那這邊就用其中一位地方先進的結語,來分享給大家,當成是我們這一段分享的一個結束。提到說他經歷過手操單的時代,也經歷過後來電話下單、電腦下單,到現在是手機下單的時代。當然還是有一些專業交易人會選擇用電腦下單,但是意思就是說工具持續的進步,指數持續的膨脹,通膨持續的發生,貨幣持續的貶值,社會持續的進步,所有東西都是持續的去往一個更好、更大的方向去走,看起來好像是很有節奏的向前。但是有一個東西是從來都沒有改變過的,就是人性。

他說過去兩年就讓他想到 1999、2000 年那種感覺,就是大家對於未來非常的樂觀,壓爆,然後每個人都在問要怎麼樣全職、要怎麼樣可以去搭上每班車,就是不要錯過,這是最後發射機會。當然不是去暗示說現在跟達康泡沫是一樣,因為畢竟估值還有整個社會條件都不一樣了。你知道很多人會去拿他可能現在的跌幅,然後跟達康泡沫跟 2008 去做一個疊圖去做預設,其實這個是很不好的分析方式。就算被你對到、猜到,但是長期來看這不是好的方式,就是其實你分析的過程是很重要的,你不能夠說只問結論,因為股票結論就是漲跟跌,就兩條路,可是分析過程其實很重要。因為如果你拿了不好的分析方式,其實你可能後面會長期的都是活在很混沌的世界裡面。這我自己要提的一個題外話。

反正總之他要講的就是這種人性的擺盪是不停的重複的。那即便可能社會是持續的進步,社會持續會變好,可是人性是沒有辦法進步的,是一樣的。所以在他的認知裡面,他認為要去做好主動投資,是不太可能成為大家都能達到的成就。他認為我今天如果找 10 個學經歷都很好、很聰明的人進來,那我去做一個對照組,一個是我會去點他、去教他,另外一個就是我完全不教他,讓他自由的發展。那這個發展出來結果可能就會呈現類似八二法則這樣子,就是大多數人最後面他會跟著市場的情緒去做很極端的變動,然後好的時候無限看好,壞的時候無限看壞。然後他也不會在好的時候去思考說未來可能的風險,在壞的時候去思考未來可能的機會。反正壞的時候就是媽的無限看壞,那好的時候就是這要全職投資。就是因為你這樣的個性,所以讓你沒有辦法在主動投資的世界裡面做好。那他認為這個是不可能改變的,就跟人性一樣。所以大多數人如果你發現你做不下去,其實那個未必是你笨或什麼,那就是你的個性不適合。所以他的結論可能會這樣建議,就是有些東西就是你不適合而已,就像工作一樣,這個工作就是你不適合,也不要覺得說是什麼自己的問題或什麼,所以可能就去採行一些我們講那種長期抗戰的方式,就不要去跟人家喊打喊殺,因為你不適合這樣的一個東西。

***

好,那接下來我們進入市場的話題。那我們上一集有聊到說,就是現在感覺跟當時 2018 國慶日前後就很像,然後那時候是國慶日後崩盤,然後現在我們看到我們的國慶日之後,也來了一個非常大幅度的下跌。然後在臉書上就有朋友講說,「哇,主委預測好準!」結果我跟人家講,這個你只要看富台、摩台就可以知道。在新加坡上市的這個富台指,它在台股沒有開盤的時候,外資會去那邊做避險,所以直接看那邊的點數跟趴數,就知道台股大概會開在什麼樣的位置。所以就算你不知道 BIS 制裁這件事情,你光是看那邊點數,你就知道說台股一定會跌,是跌多跌少,是這樣子。那只是很多人會裝神弄鬼,所以你看到那邊吹說怎麼他預測到這個台股跌多少,其實他就在裝神弄鬼,你馬上就可以篩出誰在裝神弄鬼。因為這個你只要看富台、摩台的數字,你就可以知道台股大概會開在什麼樣的地方。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就坦白跟你講,結果我也可以裝死,然後說看神預測,事先預測試過驗證,但這個是猴子都可以知道要這樣看,不知道的,我不知道為什麼你不知道。

那接下來我們該怎麼樣去評價這件事情呢?其實這一次的 BIS 禁令,仔細一看會發現他類似一個空白授權支票的感覺,就是說美國政府有非常大的權限去決定說要搞誰。那 KLA 昨天已經宣布說他們要停止供貨給中國,那同時我在 LinkedIn 上也有寫到,好像是應材、科林還有東京威力科創,他們應該都是會跟上。因為這幾家公司在中國的營收占比應該都是兩三成以上,那艾司摩爾可能稍微小一點,ASML 可能是落在一成左右,因為他主要 EUV 根本沒有辦法出貨給中國,他最大的客戶是台灣台積電跟韓國三星,所以他的影響應該是最小的。

那我前面提到這幾家 KLA、AMAT、LAM、TL,他們都會是影響比較大的。當然今天早上就已經有報導寫出說韓國的海力士已經獲得出貨的許可,那我們自己的小道消息有得到說 AMAT,應材他也是有獲得許可了。那只是這個東西,我剛才在錄音的時候看,還沒有見報,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一樣。就是我們節目分享的東西,很多是所謂比較快的消息,他有時候可能會是錯的,所以大家不要把它當成是一個操作的依據。還是等到公司正式的新聞稿或什麼。只是我還是跟你分享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做交易的有時候要搶快,錯了就停損就好,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那只是我們會去搶一些比較快的消息,希望說可以去抓到一些潛在機會。

就我所知是,大家前面提到的 KLA、科林跟應材,其中的幾家都已經有拿到許可了,就可以先繼續的出貨。只是當然之後可能他們會逐條審,在細項的部分,明天晚上 BIS 會開一個記者會,那他們可能就會去跟大家講說他會怎麼樣去做一個管理。那到時候一定還是會有很多的企業會受到影響。那我們大概可以很明確的知道,這一次的對象就是針對長江、長鑫的 DRAM and NAND,他不要讓你有發展的機會。那再來就是 SinoIC 的邏輯晶片,可能就是會弄到台積電,中心的部分很少,主要是弄到台積電。只是我相信只要他可以證明說這個東西可能不是會對中國或是說解放軍造成幫助的東西,應該都有機會繼續出貨。那就算沒有辦法的話,南京廠的占比其實沒有到很大,所以影響是有限的。他比較像是消息面的一個大衝擊。

那不要忘記在當年貿易戰剛出來的時候,也是大家覺得世界要毀滅了,這就明明就形塑一個世界的格局。那我覺得這一次不會有任何的改變,一樣的道理,就是可能一開始會痛,可是世界的這個繼續發展、供應鏈還是會繼續去做調整。其實我們現在在蘋果這邊就有注意到,它的筆電就是拉去泰國生產,手機一直可能之後就全部拉去印度生產,東南亞這邊也會開始慢慢變得更加重要。像李嘉誠我覺得他眼光真的很準,他退出英國,下一個就跑去踩東南亞,我覺得東南亞就是下一個很有機會的地方。

我們有注意到說蘋果這邊他已經把一些可能沒有這麼複雜的供應鏈已經拉出去,像 AirPods Pro 就是全部在越南這邊做了,已經整個已經拉過去了。那在 Macbook Pro 跟手機的部分,因為他還是比較複雜一點,所以東西可能還是很多在中國這邊,但是已經非常用力地在往外拉。之後形塑的新格局應該是,中國這邊生產的東西就是中國自用,其他地方生產的就是全球化去使用。所以我覺我們應該不可以說這一波是 anti-globalization,應該是 anti-Chinazation 之類的,其實是反中的一個全球新的格局。

那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一個格局?最主要還是習近平的清零政策。其實這個東西真的是很加速地推動供應鏈的去中化,我覺得習近平真的是總加速師,這個真的是加速超大。因為之前可能很多企業是我的供應鏈這麼完整,其實中國的供應鏈真的是非常完整,所以我在那邊生產方便,那人力雖然也變貴了,可是整體來說還是有總利大於弊的狀況。可是在這個清零封城不停的重新刷,然後讓大家卡到爆掉、非常難受之後,很多企業因此下定決心要去中化。所以我覺得是感謝習近平,然後讓東南亞、印度產生很多的機會。

只是東南亞這邊要怎麼樣投資,目前還沒有好好研究。你不要覺得說什麼東南亞這邊開始有廠房,所以我就是東南亞 ETF、什麼越南 ETF、印尼 ETF 壓爆。其實不是這樣看。可能有機會他們當地的企業會被帶起來,可是不要講這些跑去東南亞設廠的,我覺得鴻海跑去東南亞、跑去印度,那還是台商,你知道嗎?那還是在台灣上市的。所以不是說什麼你今天看到這些台商跑去東南亞,所以就要壓當地的。其實搞不好只是我們台灣的股票你可以壓更多,我是這樣想。

所以東南亞之後我找到一些機會可能再跟大家分享,但是我覺得大家不可以太直覺去想說,所以我們就要壓東南亞的 ETF。因為商人他也是看到這一點,他就知道你會這樣想,但其實很多跑去東南亞的可能就是他是在台灣上市。所以你如果是看好這個東西,你應該是壓台灣的東西。除非是我看好因為很多廠商要去那邊設廠,所以有些在地的企業可以受惠,那這個在地企業要怎麼樣投資他?買不到,那我可能透過 ETF 有沒有包到?有包到我才買。就是你要有這個思考的順序,你不可以就是直接講說我是跑去買,因為在外面搞不好發現說他的成分股跟這個一點關係又沒有,那你買這個是未必會受惠。在那邊稍微跟大家提一下。

這集節目先聊到這邊,我們今天要進入 Q&A 的部分。

***

第一位,老師也是人也想賺大錢,lavgg 出來就會綠了。第三次的拜託選我。他說:「股癌好,謝謝你一直無私分享,上下班聽你的節目很舒壓,拜託節目永遠存在。我有問題要請教:一、外資大逃殺,是不是有可能股市跟台 GG 要回到高點需要花超長的時間?而且台海局勢不穩定,等資金再度湧現之後,是不是有可能不會再回來台股?還是說台灣基本面真的有強到外資會回來呢?不好意思單純想請教,麻煩您分享個人看法,不是想要你當預言家。」這個說得很沒錯,就是預言家沒有意義,因為我們在去年也沒有辦法預測到今年的各種變化,英國的今天再去走到跟比特幣的走勢一樣,你根本不可能可以想到。就是有很多的變化會讓你的預測一點意義沒有,所以重點是要隨機應變,這真的是每個人都要有的一個能力。

「二、我目前 37 歲,持續的投入台美股大盤 ETF,但是有個問題想不通,萬一我 60 歲退休,可是我遇到熊市兩三年或是更長的時間,那這樣子我投入的錢不就化為烏有呢?感謝您回答,祝福全家人健康快樂。我已經生兩個難得了,不要再生了,雖然每天好吵,但是生兩個真的很棒,股癌快點去生一個吧,括號,toro 祝你生到上輩子的情人。」

謝謝你。那第一就是說,台積電跟大盤會不會在之後回到高點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因為外資的錢已經跑出去了嘛。這點我覺得你可以看一下中實戶。中實戶是我一兩年前節目會拿出來舉例的東西,就是當時人家有問說,外資好像是市場裡面最重要的 player,我說未必,有時候是市場的內資主力或者是投信之類的,這個都有可能可以決定一個股價的走向。那像是大權值股的話,可能就比較是外資的形狀,因為他們在裡面占比是很大的。像台積電可能之前是八成,現在可能賣到七成。當然你看他賣了這麼多,他還是有七成的持股,就幾乎整體來說是外資的形狀在裡面,所以當然外資是可以非常有效的影響到他的價格的變化。可是也不代表說外資賣他的價格就一定要跌,因為在過去的一年,2021 年的時候,你會注意到很多東西是外資一直賣,可是股價還是可以漲,所以內資也是有這個力道可以把它往上推的。我們只能說少了外資這個 player,可能會有影響,這個影響是不能夠忽視的,但是不代表少了外資這個 player,市場就沒有辦法再把這些股價推上去。

好是這樣子。再來就是說大盤有沒有辦法回到高點,其實大盤不是完全的是台積電決定的。像台積電這樣跌,跌到現在,他在目前加權的占比就可能是兩成多。如果說之後有其他人爬上來,像最近比較強的權值股就是台達電,台達電算是目前權值股裡面最猛之一。那鴻海應該是講說,鴻海還是本來就不太會動,所以他現在不太會動,停在原點,相對其他人、相對台積電、相對聯發科,就等於說他是比較強的。雖然他沒有動,但是因為沒有跌,所以他是相對強勢的,所以他們的權重都會往上拉升。那之後如果說他們有產生一些題材拉的話,那加權指數還是會繼續往上推。所以他不是說完全都是看台積電,台積電是一個很重要的 player,就像外資是一個很重要的 player,可是不代表說他們就可以百分之百的決定說市場的走向是怎麼樣。

那再來就是說資金融線是不是就不會回來台股?這個我倒是看比較樂觀一些,因為資金這種東西就跟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去一樣,那資金就是逐利而去。所以今天這個美台利差擴大,那很多錢往美國跑,那台海危機導致主權基金去降低台海的曝險,所以讓一些外資往外跑,那這個是現在的狀況。只是之後如果說台股還是持續的維持成長,持續的強勁,上市公司的出口狀況又再一次的改善,庫存去完,當你的這個利越來越多的時候,全球資金自然就會回來。我是還滿相信這種,就是其實本質上來說都還是以基本面為主的一個論述。

那再來就是說,如果他退休的時候遇到股災會怎麼樣。所以有一個說法是這樣,就是說你在還沒有退休之前,離越遠,你甚至可以加一些槓桿。然後等到退休的時候,其實你的投資組合要做改變。第一個就是,槓桿要直接去掉變成是零,因為你已經沒有現金流了,所以你不可以承擔過多的風險。第二個可能完全的股票配置就不適合你,你可能就要去配一些債券。就是說股票配置可能是我們在年輕在賺錢的時候,我們會希望說,因為股票的表現平均來說是比債券好很多,所以我們在那邊賺資本利得,那是賺起來的。你在開始變老的時候,年紀往上增的時候,就要開始把它一些分散去債券。那債券這種東西就是基本上像是優質的公司債,我買進之後就是等這個利息了,以後是有些是折價發售給你,等於說他直接把這個利息配給你。那這種東西就是穩健的,就是他比較屬於相對安全的東西。雖然公司都還是有機會倒掉什麼的,可是公司倒掉,至少債券的清償是在股票之前。所以其實年紀變大的時候,槓桿會降低,然後在債的部分會拉高。

那如果說真的遇到一個大熊市會怎麼樣?這個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就如果說我們真的遇到來一個什麼達康泡沫什麼的,那確實會產生很重大的衝擊。如果說你的部位還是全部以股票為主的話,會變成說你必須在低檔賣出股票出來生活,所以會很不舒服。那這就是多元配置的重要性,就是說你年輕的時候你可以追求槓桿、股票壓大一點,是老的時候你就是要去想有這樣的可能性,所以你才會配一些可能像是債券、那一些外匯,就是你即便拿一些現金在手上都好。年輕的時候我們也講說盡量不要拿現金,因為你知道現金長期只會貶值嘛,雖然今年大家都跟你講說現金為王,可是長期來看現金就是貶值。除非你是很屌,就是你每次都可以抓到什麼時候要現金為王、什麼時候現金是 trash,那你厲害。可是大多數的狀況就是不要持有現金,可是在老的時候可能這個狀況就不一樣,你可能身上就是要準備一些現金來為一些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做一些準備。那這種方法可能就可以用再平衡的方式,也就是說你不要等到真的要用錢的時候才去把東西賣出來,因為可能現在市場是不好的。你可能就可以維持,我舉例來說,股票三成、然後債券可能是四成、然後現金是三成。那當今天現金開始在往下減的時候,就用再平衡的方式把這個平衡拉回來,現金往下減就代表你要賣一些股、賣一些債,你要從這邊拿錢出來,然後補去現金。那這可能是比較穩健的做法。但是我覺得其實不用擔心太多,因為基本上有在做投資、為了退休做準備的人,你一定比那些根本什麼鳥都沒有的人還要來的順利。所以如果真的遇到什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他們也會比你慘。那如果真的遇到,你就知道這只是一個全球狀況,就大家都不太好。類似說打了世界大戰,大家都不太好。那其實我們不用太擔心這種非常極端的狀況,就做了一個心理準備就好。

下面一位這個 Chocolate Necot,他說:「指數仔也要來五星吹一吹,大尿,第四次留言。那下手上有之前換的美元大概 2000 多,均價是 28.3。那下放在某個數位帳戶內,該帳戶有活動是存滿 2000 美以上可以享台幣 30 萬內 1. 多趴的年利率,那算下來一年可以拿到 3000 多台幣。最近有考慮開海外券商,想要把這些錢全部丟進美國指數 ETF,雖然金額不多,應該買不到幾股,但長期或許有機會拿到比這一年 3000 多台幣還要高的報酬,那之後也會持續投入。請問要是您會選擇繼續留著領一年 3000 多台幣,還是拿去賺取美國市場的平均報酬?謝謝主委。」

絕對是選擇去投資股票市場。我不會因為股票市場今天表現不好,就跟你們講說股票市場是垃圾。因為我們就是看過幾年的循環,那如果你不相信的話,那當然你可以選擇去放定存。就是我說那種整天在改心意的,就跟他前面講的,好的時候就無限吹捧,壞的時候就無限唱壞,其實你是不適合股票市場的。所以現在就開始去吹說什麼美元定存是最佳投資的,這種人你還是不要進股票市場,你一定會受傷,因為你就是好的時候唱好,壞的時候唱壞。可是本質上他是一樣的,你在去年買進的一股蘋果公司,跟你在今年買進的一股蘋果公司,他都是蘋果公司,他只是股價不一樣。所以如果你是看好的話,為什麼便宜了你不買,然後貴的時候你拚命買?很奇怪。當然不是跟你講說便宜的時候你就要拚命的去抄,為什麼?因為你不知道底在哪。可是重點就是說,你貴的時候願意買,為什麼你便宜的時候不願意買?那個是一個邏輯打架的東西。那當然如果你相信定存會比較好,你就放定存,可是在我的認知裡面,我覺得股票一定是屌打定存,絕對的。所以我覺得是丟股票。

然後下面這個 Laila 主,他說:「被生日吉他暖哭,潛水幾年忍不住浮上來,吉他太偉聽了吧?太寵癌粉了吧?」非常感謝。

下面有這個 hi im 好,他說:「Overwatch 2 讚讚,五星吹捧聽癌大你好。那想請問這次美國擴大晶片禁令對於中國發展 RISC-V 指令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以及台廠晶心科技會是受惠的嗎?您的看法是?謝謝回答,感謝主委,祝福一家平安喜樂。」

我記得晶心科技我們大概在 100 塊左右的時候有聊到他。那只是那時候會注意到他,是因為財經 M 平方在那邊掛但業配,那我就覺得這家公司不簡單,就是他自己在那邊掛,應該是他很看好這個發展。RISC-V 確實是中國的一個大力推薦的東西,因為他可能會在像是 EDA tool 被封鎖之後,可能搞不好怎麼我們家的 Google 不給你用,還是什麼 x86 不給你用之類的,就是各種奇怪的東西,不要覺得不可能。所以他們可能就需要去發行他們自己的,不會被封鎖的一個技術管道,所以 RISC-V 也就有機會。只是晶心科他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很貴,我覺得他已經有在 pricing 這樣子的東西,就是你看一下他的 P/E ratio 你就知道他是一個非常貴的股票。你說他會不會受惠?我覺得他在公司的經營上肯定是會受惠的。只是你說在股價上有沒有機會在上面賺到錢?100 多塊的時候我可能會覺得可以考慮看看,然後現在這個價格我會比較怕。當然如果你覺得我會講反的話,你就說反了之後搞不好會賺到錢。

下面一位這個「我是個學生 3」,他說:「高三考生被書海淹沒了。那五星吹捧。最近發現即便是成功率很高,括號可能 80% 的事情,還是沒有辦法全然相信。到底是太相信莫非定律還是自己太保守?而這種人是不是不適合投資?謝謝主委。」

不會啊,我覺得保守仔很好,因為我也是這種保守仔。就那天有跟那個朋友聊到,就是說瑞士信貸的 CDS 是來到 250 個 basis point,所以就是 2.5%。2.5% 的意思其實就是隱含著說他有 2.5% 的機會會破產,那也就是說 40 年他會破產一次。這也是大哥跟我講我才知道,因為 CDS 可以直接這樣判斷,他有個公式,可是我們可以籠統地這樣看。就是假設 CDS 是 50 個 basis point,就代表說 200 年他會破產一次。所以我跟他講這個觀念,就是在講說你要注意,一些什麼金融股,他跟你講可以存的,你要想瑞士信貸是 250 個 basis point,那其他人可能沒有這麼高,可是 100 個 basis point 有沒有?有嘛。就代表說有甚至你的這一行都是有可能會破產的。所以其實不要去做任何單一股票的存股,因為他們都是有可能會破產的。那你存指數概念是完全不一樣,因為指數是會汰弱留強,有人破產他出去也好,換別人進來。

所以你有這樣的一個認知我覺得很好,而且你更年輕,你說,因為你 ID 這樣寫,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就是真的你還是學生,還是說你是跑去那邊亂留言,然後硬凹自己是學生之類的。但如果說你是學生,你就已經有這樣的認知,很不錯。就是這種保守的心態,我覺得怎麼講,當成開局是很好的,但是也不要搞到說就是害怕到什麼事也不敢做。不過就是你知道說即便成功率很高,還是有失敗的可能性,這種心態對長期來說是很適合投資的。只是這時候你就可以去套用所謂的凱利公式,你可以去 Google 一下什麼叫凱利公式。也就是說理論上這個不一樣的勝率,可能都有他最佳對應的下注,他有一個最好的下注期望值。所以勝率高的東西,可能你要怎麼樣下注,那勝率低的東西,你要怎麼樣下注。我們把它拿到股票上講好了,就是像是那些小型的新創公司,其實最好的狀況應該是你廣丟,就是可能你是丟 20 家,只要撈到一家,他可能就可以補好幾家的虧損,這是這樣。如果是比較成熟的東西,你可能就可以丟得比較集中一點,因為他可能個別爆炸的機會是比較小的。這其實也是針對風險有不一樣的下注,所以你可以往這邊去研究一下,應該可以找到一些解方。

下面一位這個「煞氣a孟恭我老公」,他說:「Nvidia 腰斬但是我卻心如止水。那五星吹捧,想問主委會不會用 5000 美金去買一套原價 100 美金左右的套裝?最近看到主委的媽咪,啾啾鞋花了快 5000 美金買下的 Ghostbusters 的經典套裝,就在想如果是您會不會也買起來?身為一個雜學校的鐵粉,由衷的羨慕啾啾鞋,很難想像他在拿到貨的時候是怎麼樣承受那股欣喜的,可能是直接先尻一槍吧!換作是我可能已經轉一攤小的,想法跟我一樣,我跟他在那邊自己在那邊亂接。就在後面講說:『換作是我可能已經轉一攤小的,感動的躺在地上哭了。』那題外話,最近股市屌崩,看到別人哀號,突然有個想法,如果你都可以用票面價值的好幾倍去買一張股票了,那為什麼它離票面價值更近的時候,你卻不去買反而還要賣?」

這講非常好,這其實就是一個股市經典笑話,就是股票市場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市場,在跳樓大拍賣的時候大家會感受到憂心跟痛苦的。就是價格貴,大家都覺得這東西是好的,然後便宜的時候大家都不會想要去看他。我知道這個很多是因為,舉例說他可能看過宏達電一千三,然後跌到現在這樣,害他阿公跌死之類的,所以他覺得說可能我也會買到下一個宏達電。這就是為什麼你要分散,這就是為什麼你要分批,其實你做分散跟分批就是去做這樣的一個 proofing,去防呆。但是本質上的觀念應該是像你講的,就是理論上他更便宜的,然後他業務是一樣,公司沒有改變,no change,老闆也是一樣的,過去也遇過類似的逆風,也都有活下來的,未來的展望也都是一樣的,理論上更便宜你應該要買,但是反而很多人因為這樣子不買了。這就是人性的挑戰,就前面大哥講的。然後再來就是說這個 Ghostbusters 的套裝,如果是我,那時候有知道這個拍賣的話,啾啾鞋一定幹不贏我,我一定會把它買下來,但是我不知道。

下面一位這個 Useries 秘,他說:「如何紮實的學好投資?癌大您好,身為資深癌粉,我都很記得你說的投資忠告:七成大盤三成個股。但如果想要把選個股的部分做到最好,你的建議是什麼?或是你是怎麼樣造就現在的你?想聽癌大學習投資的心路歷程,以及有什麼是身為投資人必修的學分?謝謝癌大分享。」

我只能夠說這是一個終身學習,我沒有看過說哪一位可以學到某個階段,從此以後開始都不學了。基本上就是不停的,那種求知若渴的感覺,就是一直要去進步自己、精進自己,然後希望可以開發更多的方式,以便自己的方式有朝一日失效之後,有更多的方式可以做。

那其中一個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我們之前也蠻常提到的,就是你去多開幾個券商的戶頭,然後多拿幾份券商的報告,針對同一個標的,你會發現說各家券商會給出不一樣的目標價,甚至不一樣的 EPS。同樣的 EPS,然後給不一樣的目標價,那就是估值。那不同的 EPS,那就是代表說可能有些他覺得這個業務是有潛在利益,有些覺得沒有。那我覺得券商的報告,雖然以實際上要在主動投資裡面獲得勝利,我覺得那個參考的價值已經是很低了。不過以一般散戶來說,你可能看這個就可以獲得非常大的收穫,就代表你根本那個等級還不夠。你先看這個,這個都看到很熟,然後都已經可以在裡面發現一些問題,為什麼他會這樣給?他給錯了,他的這個模型是錯的。你開始可以發現這樣問題之後,就是去成立一個什麼讀書會的時候了。那跟一些朋友一起討論,再來就是你有一些團隊的力量之後,或許你可以拿到一些所謂的更進階的報告,一些比較快的法說會的內容或什麼的。那甚至是,你已經不看這些報告了,我自己去聽公司講什麼,我聽完之後我自己給你一個價格,那給價格的理由依據是什麼?就是我同儕他們平均的這個 P/E ratio 可以給他多少,那過去行情好的時候可以給他多少,行情差的時候他最低可以到多少。所以多少錢的時候我要進,那多少錢的時候可能要開始減。

那這個就是基本功的培訓,所以我覺得基本功的培訓是一定要有的。那再來就是在買賣上的一些技巧,我覺得也是要有。就是盡可能不要在大漲的時候狂追價,那也不要在在大跌的時候,就下跌破亂砍。因為其實很多人是這樣,他那個標的,就是假設說你把對帳單拿出來看,你發現你從頭到尾都沒賣的話,其實你可能是大賺的。那為什麼大家都沒有賺到錢?因為你那個買賣的方式錯了,你就是整天那邊追高殺低。我要有停損,要有紀律。對,沒錯,你要停損,你要有紀律。可是是什麼?設個停損,設 3%,整天那邊砍,你跟白痴一樣,你就整天停損就飽了。你就不是在做超短線的 trade,你是看好一個長線基本面的,那你怎麼可以這樣設停損?甚至是很長線的投資的話,你根本不要設停損,你直接用部位上限去鎖。就是說我這個部位就是丟 5%,你買你有種跌到下市,我就是還是有 95% 的資產,那我這樣就非常耐洗。一般來說,你可以承擔多少的下檔,你就可以有多少的上檔,如果說你是看對的話,是這樣子。

所以這個交易的技巧,我覺得也是要磨練的。那只是比較本質的還是基本面,我一直都覺得基本面是最重要的。就是說看過的有錢人,有基本面素養的是絕大多數,那有錢的線仙非常少見。所以線仙的東西,我覺得當然你還是要瞭解一下,乖離值、突破什麼的。可是那個東西你要想,就是任何一個人,他今天去開了什麼股票同學會帳號,他看了三天五天,他也可以跟你講說什麼帶量突破,每個人都會講的東西就不太值錢了。雖然這個方法我必須說他也是有效的,一些什麼突破策略什麼都是有效的。只是問題是說,你要專精的部分,應該是放在基本面這一邊,我覺得對你的 CP 值是最高的。那可能技術面的部分就是增進你的資金的效率,你可能就不要說什麼買在完全沒量盤整,盤了一兩年,然後才發酵。你看好他,你可以等他發動的時候,我再上去試單,這可能就是去增進資金效率的一個方法。

所以三成的主動選股,然後發現這個部位越做越好,那你就可以把它擴大。只是我會給你這個七三建議,就是怕說有些人最後面殺羽而歸,搞了 20 年,然後一毛都沒賺到,被動投資也沒賺到,那大盤都已經不知道哪裡翻到哪了,那他這邊空手而歸,那很可惜。所以最好還是有被動的部分,然後主動的部分就自己摸,摸得好就慢慢地把它加大,它是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大概這樣子。

下面一位叫的彈,他說:「優質好節目,想請問癌大對於這次通膨,認為美國之後還是會長期維持低利率環境嗎?在各國去全球化的狀況下,在沒有中國輸入廉價的原物料以及人力給美國,通膨是否回不去之前的正常水平呢?」

OK,那會不會再回到低利率環境?我還是傾向認為是會。然後在通膨打下去之後,這個利率應該是沒有辦法持續上去,然後這是我認為全球的一個狀態,也就是說資金本來就是會越來越廉價、越來越便宜,他不會讓你說什麼你的定存有朝一日就可以回到什麼 8%、10%,我認為這個東西在未來是看不到的。

然後再來就是說通膨會不會回不到正常的水平?不會,因為它通膨很大的問題是在於說之前的原物料漲價,那現在原物料已經跌下來了。那再來就是供應鏈卡關,供應鏈現在已經越來越順了,甚至講難聽一點,是因為終端的需求也轉弱了,這個漲價也漲不太上去了。

那再來就是中國的廉價人力部分,其實這是一個 lag 很久的認知,因為中國的人力早就已經不廉價了,他的人力成本是逐年的持續在上升,那也不是說上升的沒有道理,就是中國的勞工是品質非常高的。如果說有在做生意的朋友,或是說你自己對於供應鏈有了解的話就會知道,就是在中國這邊,怎麼講,其實我覺得這種中華民族,雖然有些人不喜歡聽到這樣的東西,但我覺得我們可以把它視為一體,很認真工作、很認真念書,然後真的是很支柱,並且會把手邊的事情做好,也不太偷懶,就人家稍微壓一下很有奴性,講白一點是這樣。

所以有個說法是說,把這個生產移去東南亞跟印度,雖然可能人力成本看起來更便宜,但 CP 值未必是比較好的,這可能開始良率會出一些問題之類的。當然我相信這個都會改善,不過說中國的人力很廉價已經是過去式了,他本來就有在持續的變貴。所以怎麼講,就是說去中國化這件事情,習近平是加速沒錯,但是中國的人力成本變高,本身也是一個趨使的動力。我覺得這個通膨一定會回到原本的水準,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因為那是年增率的一個討論。但你說物價的部分就未必,物價是有其僵固性的,很多人會漲上去之後是不會再回去的。但往好處想就是大家的心資有跟到這一波通膨一起上去,那只是很好玩的地方就是,美國現在就是在主打說這個薪資的通膨必須要下去,他要讓大家失業,他要把他打下去。所以你知道那些跟 GG 聊到這個東西,我會覺得說這個世界是很有趣的。大家之前都在千盼萬盼在等待說有一天會變成勞方市場,勞方可以喊價。現在原物料的價格下去、供應鏈的價格下去,通膨的狀況我們都知道會改善,油價也沒有像戰爭時的高峰,那現在唯一下不太去的,就是人力的這部分、人力的成本。結果沒有想到,人力成本的東西,就如 Jeremy Siegel 講的,終於大家有機會薪水去追上通膨,結果聯準會覺得這是壞事,他要你們失業,他甚至已經明說了。我想說美國應該要出來至少幹個兩句,憑什麼你可以決定這樣的東西。當然一定會有很多人講說聯準會很專業,我們就要相信他。為什麼?我自己當然大致上也是這樣相信,只是你從過去有看聯準會的預測就知道,四百個經濟博士還是整天在 miss。

下面一位這個「中國股權法傳人」,他說:「張學友張學友我們愛你。那記得之前臉書要搞元宇宙後,還跟朋友開玩笑說,以台灣投資人的盲從習性,會不會搞出元宇宙 ETF,沒想到一語成讖。那只要流行什麼,投信就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接下來會不會有月球房地產 ETF 或是火星房地產 ETF?那再搭配癌大提出的日日配息,這樣有沒有搞頭?那另外近期股市已經下殺到大家神聞可練,其他財經 Podcast 都要跪求聽眾五星留言,不然頻道都不知道講什麼。但癌大這裡是聽眾要跪求、加多福老太太過馬路,積陰德才有機會被癌大聽到留言,簡直跟張學友的演唱會門票一樣難求。那關於這狀況,癌大有沒有改善方法?」

沒有啦,其實當然榮幸就是大家還是很熱衷跟我討論,那我們節目的收聽其實是剛創新高,然後這個非常意外。就是一般行情不好的時候,股市相關的那邊都會下去,但我覺得我們這邊應該是佛系台、然後再加上雞湯台、舒服台還有氣氛台,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是很 hardcore 在打股票的。就如果說都是很 hardcore 在打股票在聽的,那我覺得這一波一定會對流量造成影響。但我們很意外也是持續增長,謝謝大家。

然後再來就是說,日日配息的火星跟月球房地產 ETF,這個推出來一定會買到爆掉。你光是那日日配息,台灣人聽到了就高潮,那聽到什麼月球跟火星,他覺得說他搶佔先機,趕快投這個東西。因為我們現在有很多的 ETF,其實他的那個名字跟他的成分股關聯度超低的,但是就大家喜歡買,這個就是市場的一個特性。

下面一位這個佩納海龜,他說:「五星吹捧不夠,超越五星的滿意度。那想問主委看人第一眼都看哪?男女可以不同。那身為一個腕錶迷,我都會不知不覺的盯著手腕。那今天滑主委的 IG,左手腕上的 Daytona 吸引到我,難道主委也是愛錶人士嗎?那 20 年開始聽,但被腕錶吸引到才來留言。」

也不是說我是愛錶人士,就是我從小就一直想要有一支勞力士,因為我爸爸就是有一支勞力士,他是去二手店買的,他買的時候就很高興他有一支勞力士。所以我不知道是受他影響還怎麼樣,我就覺得我要有一支。那其實我很早就選定我要一支 Daytona,所以之後一有閒錢就直接把它收下來。

反而我就針對這個錶款,我之後應該會想要升級到他有一個隕石面的,這個比較難找到,AD 都沒有,那可能要去買一些人家的水貨才有機會買到。那只是水貨的價格又高出不少,甚至也不是價格的問題,是你根本買不到。那如果說買得到,兩三百應該軟蛋捏著還是會想要有一支這樣的錶,那就是自己的一個喜好,就是我喜歡這個錶。

那我就會說,那你幹嘛不直接升級別的錶款就好,就買一個什麼百達翡麗那類,來自它自己更高級的品牌。因為這樣認知,但我其實是覺得我看爽最重要。所以像百達翡麗的錶,大多數他是那個皮錶帶,那其實我沒有辦法戴,因為會流手汗,手腕會流汗,所以那個很快就會有味道之類的,我只能戴鋼的錶帶。那鋼的錶帶可能就要戴那支鸚鵡螺,可是鸚鵡螺幹,現在真的是每個八加九都有,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他們那個八九現在標配,就是那個 Gucci 的皮帶,然後穿那種有的上一 Logo 要超大,然後每個人都要有一支百達翡麗的鸚鵡螺。那是假錶嗎?還是真的?其實我相信是有機會可以買到,只是那個價格不是重點,是你怎麼買到,那個量是很少的,就是不容易可以拿到。我發現這已經變成那個國民手錶,所以最後面就完全不會考慮。之前可能還有想說鋼錶的話帶一個這個 Nautilus,後來就知道不可能,這個現在已經變成爛大街的錶,看真的每個八加九都有一支。所以我的目標應該就是來一個隕石面的 Daytona 這樣,希望可以收到。

那至於你說我怎麼樣看別人,然後第一眼看哪裡?男生的話,身高吧。女生的話,身材吧。就是難免,你一定都會先看這個,第一眼的印象是很重要的,就是你一定會看的,然後直接馬上數據條會跑出來。然後再來才是什麼我們談到內心怎麼樣,但真的第一眼就是看臉、長相、外觀什麼的。所以我跟其他的男生沒有不同,那些跟你講說什麼我第一眼就是看你內心的,這個就是擺明出來騙人的。那各級分享一下。

那這集節目到這邊就先掰。